优美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9-21 19:14:35

优美的诗歌

优美的诗歌篇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古典诗歌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缩影,一首首动人的诗歌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但是,由于古典诗歌年代久远,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生活经验少,因此很难一接触就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完成对诗歌的酝酿,酝酿出诗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真切的情感。如:在学习《观沧海》时,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曹操杀吕伯奢的故事,然后以“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转入对诗人的评价,同学踊跃回答:“恩将仇报的小人。”我又问:“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一个这样的人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观沧海》,通过这首是你能不能读出一个别样的曹操?”通过讲故事设问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为准确地解读诗歌开了一个好头。

二、探究意象,还原诗歌的意境美

古典诗歌都有优美的意境,学习诗歌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再现诗歌优美的意境,从中得到美的熏陶。“立象以尽意”,诗歌意境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意象是为创造优美的意境、表现真切的感情服务的。丰富生动的意象经过诗人的妙笔,就会营造出种种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探究诗歌的优美意境,从而更真实地感悟诗歌的美。比如《天净沙・秋思》是典型地体现意象和意境美之间关系的一首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找出这首诗中所出现的事物(即意象),学生很快找出了“枯藤、老树、乌鸦”等九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作者把这九个意象串联起来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和气氛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秋天的萧瑟、凄凉。”我引导:“作者当时的情感如何?”学生脱口而出:“难过、悲伤。”我启发:“这九个意象被作者的悲伤的情感串联在一起就组成一幅非常完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诗化的语言再现这个优美的意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语言积累很顺利地再现了诗人为我们创设的诗境。

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橘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等。如果想通过意象探索意境,那么只知道意象词本身的意思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意象词的比喻义、引申义、语境义等。比如“蝉象征高洁”“莲花象征洁身自爱”“鹧鸪代表离愁别绪”等。为此,我每个学年都带领学生以专题的形式对诗歌的意象所代表的特定含义进行归纳总结,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有关的知识,在知识上和心理上架起通向优美诗境的桥梁。

三、总结知识技法,触摸诗人的灵魂

“诗言志,诗寄情”。每一首诗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传达着诗人内心真实的情感,一首首动人的诗歌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刘勰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诗人要通过有限的文字表达无尽的情感,往往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手法,或寄情于景,或触景生情,或化用典故,或象征隐喻,或蕴含哲理等。因此,我们要深入诗人的心灵,理解他所表达的情感,具备一些诗歌写作技法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我在教学古典诗歌时,总要设置这样一个环节:对诗人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手法进行归纳总结,有目的地强调每一种技法的特点、理解的侧重点。长期坚持,不到两年的时间,学生们大多能驾轻就熟地通过探究诗人所运用的写作技法准确地理解诗人内心真切的感受,走进诗人的心灵。

优美的诗歌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美育教育

诗歌是一种最简洁的文学样式。优秀的诗歌以其语言的高度凝练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行列形式的特殊性,强烈的抒情性,联想和想象的丰富性,创造出深邃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动人的美感。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诗歌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感受韵律美、音乐美

诗歌教学,在扫清语音、语意障碍后,让学生反复诵读,既是理解诗歌内容,再现诗歌意境的有效方法。又能让学生在“读”中一步步地体会出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古代诗歌,都讲究平仄,对仗工稳、押韵,节奏感、音乐感很强,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反复的“读”和教师适时的“导”,其韵律美、音乐美自然会凸现出来,给学生给以美的体验。现代诗歌,虽不严格讲究平仄和对仗,但仍有极强的韵律感和音乐性。如贺敬之的《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富有地方色彩的口语,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把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抒发得淋漓酣畅,读来高亢悠远,具有很强的韵律美和音乐美。比兴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陕北民歌风味。“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前者是比,贴切自然,后者是兴,联想丰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二、在理解分析中,让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学生通过熟读、背诵,教师再作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透过诗歌语句,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领悟其意境的优美深邃,在心灵深处与诗人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词描绘了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图景,抒发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乐趣。你看,西塞山前白鹭在水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漂流着片片粉红色桃花瓣的水中,肥美的鳜鱼趁着“桃花汛”在追逐、嬉戏。廖廖数语,就把一幅山川秀丽,落英缤纷的江南春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接下来是“画龙点睛”的几笔:请看,在这幅优美的春天图画里,还有一个渔翁,坐在小舟上,戴着箬竹叶做成的斗笠,穿着龙须草织成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江南的春色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这垂钓的老翁更是悠然自得。这样,一幅丽而不艳,疏而不空的写意山水画,便完整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其意境之优美深邃,给人以想象和启迪。

再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不仅诗句工整,而且用喻独具特色,联想也很自然,“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的意境。

三、在精读品味中,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诗人的情感,往往就在关键的字词中体现出来。通过研读片断,抓住关键词语,特别是关键动词,仔细地品味,分析比较,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领悟到诗歌的艺术精髓,而且能深刻地理解到诗歌的语言美。如贺敬之《回延安》中:“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抓”、“贴”、“搂”这些动词表达的感情份量特别重,抒彩也特别浓,充满激情地表达了作者对延安故土无限热爱的情感。“扑”更是真诚地表现了诗人对延安乡亲们的炽热情怀,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再如贾岛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是用“敲”还是用“推”,斟酌良久,举棋不定。韩愈认为“作敲字佳矣”。一个“敲”字何等传神,不仅与前一句相互照应,表明夜已深,而且用词之妙,语言之美,成为千古佳话。

优美的诗歌篇3

一、高中语文诗歌的“三美”

1.含蓄美

汉语言文字是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情感的个中妙处,自不能为言语所曲折尽传。诗人深知“言不尽意”的抒情表达缺憾。“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恰恰是诗人高超的抒情技巧,不做铺陈直叙,只求比兴之词,含而不露,虚实相生,这种技巧就是通常所说的含蓄。含蓄美是诗歌重要的表现形式,诗歌含蓄美通常有两重意义,即外意和内意。外意是指诗歌的字面意,内意是指诗人把所要抒发的真实感情或所要说明的真正道理隐藏在事物之后,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含蓄美正是一种“不言之美”。含蓄美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民族审美趣味追求含蓄性和模糊性的浸染,文化作品也不例外。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则明确指出:“妙在含糊,放见作手,譬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其烟霞变幻,难以名状。”这样才有味。所谓“虽痛快仍含蓄,虽简洁嫌费墨”,正是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民族集儒、道、禅美学共同推崇的审美至境。

2.音乐美

“心灵没有音乐,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讲究声韵与格律的形式美,诗歌之所以令人心爱,与其优美的韵律分不开。无论是《再别康桥》节与节之间的押韵与换韵,还是《雨巷》复沓叠句中回环往复的美感,品读诗歌优美的韵律,体会诗歌抑扬的节奏,回味诗歌和谐的复沓,读者总能在构成音乐美的节奏、音调和声情三要素中获得旋律般的美感,求得“阳春白春”式的高雅艺术情操。诗歌的美感首先来源于节奏、音调和声情。诗和歌像一对孪生的姐妹,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诗歌是一首无谱音乐,一字一句,一诗一词,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聆听,韵染一卷水墨。

3.意境美

佛家认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谓之境,所观之理也谓之境,能观之心谓之智。这里说的“智”与“境”,在文学方面就是“意”与“境”。《人间词话》一书中写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里的境界就是所说的意境。意境,是从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凡有意境的作品都是意与境的结合,心与物共,形成情思与景物交融统一的整体。诗歌的意境是繁复多样的,或旷放开朗,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淡泊静谧。一句话,诗歌的实质就是意境美。意境美,往往能使读者于微尘中见大干,有限中见无限,从而给人们的想象留下无穷的余地。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1.反复诵读

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诗歌具有意在言外、含蓄隽永的共性,真正的诗歌名作总是令人百读不厌,要引导学生通过音读、意读以及美读方式,从知、情、意方面了解作品风格、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使学生能真正读懂诗歌创作的内涵,感悟诗歌的情韵。吟诵品韵可以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教师切忌一味分析讲解,而让优美的诗歌变得索然无味。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无论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还是《饮酒》中的淡雅闲情,不一而足。

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引领学生步入诗人创设的美好意境,反复诵读作品,启悟人性美,体味感情美,再现形象美,理解思想美,感受语言美。以读入境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美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2.品味意蕴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产物,诗歌的节奏、韵律等诸多形式美寄托着诗人的情思。在教学中不仅要学生把握这些形式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懂作品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思以及领悟诗歌其内涵的意蕴。我们常说“如诗如画”, 诗歌与绘画在技巧上存在着相同之处,通过绘画构图着墨的技巧迁移,引导学生在想象的画面中,领悟文字后面深远的意境,剖析诗歌意境创作的技巧。

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教学中,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通过初读―分部分解读―整体把握全诗,融情入境、品味意蕴,带领学生全面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3.拓展延伸

中国古典诗歌名篇荟萃、浩如烟海,高中语文诗歌只是其冰山一角。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我们不仅要学好、学会课内的这个例子,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拓展。学生是鉴赏学习的主体,不能仅仅拘泥于作品本身,入乎其内还要出乎其外,拓展迁移。寻求在诗人创作背景下拓展延伸,在诗歌比较阅读中拓展延伸,在名家解读中拓展延伸……教学中不仅要把握诗歌拓展的时机,更要精选拓展的内容,做到“锦上添花”而不是“节外生枝”,在所谓的“诗无达诂”的诗歌世界,塑造一颗颗更加美好的自我心灵。

教无定法,若是把诗意做实地讲,难免穿凿附会,让学生从诗歌的品读中走出作品本身,换个视角审视,用生活阅历的知识加以评价,挖掘诗歌内涵意蕴,让诗文情趣走进学生的生活,无疑更能彰显高中语文诗歌之价值与意义。

优美的诗歌篇4

然而,在现实中,诗歌教学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处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遇,远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审视诗歌教学的现状,改变教学心态和方式,让诗歌教学真正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一、诗歌教学尴尬的现实地位

1.中考背景下的“默写”地位

每年的考试说明中都明确地列出了三十多首诗歌背诵的篇目,考试要求也不过是默写课程标准规定的三十几首古诗中的名言佳句。在中考中,诗歌的考查呈现形式也无非就是以默写为主。

在这样的中考背景下,诗歌教学自然被教师功利地还原为纯粹的背诵和默写。不仅毫无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可言,更不必说教学策略,教学艺术了。学生对诗歌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背诵和默写,失却了诗歌的审美欣赏和文化熏陶。

2.教学过程中的“鸡肋”地位

初中诗歌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之一,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初中诗歌教学中累积的病症日益凸显。一方面是中考只要求默写的功利背景;一方面是教师自身诗歌教学功底的浅薄,使初中的诗歌教学日渐走入了可教可不教的尴尬的“鸡肋”境地。所谓的诗歌教学基本上沦落为“画出重点句、名句”的过程,这种肤浅的教学远离了诗歌本有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灵性和美感。具体而言,目前的诗歌教学有以下几种不良趋向。(1)读背式教学。诗歌教学沦落成了最简单的“读几遍”“背过关”“默写出来”。最易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诗歌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中变成了失去灵性的干瘪的仅用来考试背诵的文字。(2)政治图解式教学。初中诗歌教学最难把握的是对诗歌思想内涵及艺术特点的解读,教师由于自身人文素养的不足,往往只是对诗人及时代背景进行例行公事的介绍,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教师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或者只是对着教参照本宣科,忽视甚至抑制了学生对诗歌的个人感受与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教师对诗歌政治化的解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造成了对诗歌欣赏的“失语”。诗歌教学毫无赏析可言,毫无优美可感,陷入“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境地。(3)技术分解式教学。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语言高度凝练,极其精美。由于相距年代甚远,古典诗歌中的遣词用字,在很大程度上为今天的学生所不屑,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诗歌虽短小,但并不好教”,这是许多教师共同的感受。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诗歌教学中只限于对字训诂,那么课堂必定陷于枯燥,索然无味。学生也是“此境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失去了诗歌教学本该有的美感享受。

二、期待诗歌教学的正确定位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必须摆脱以前诗歌教学中存在的尴尬地位,探求更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是当前初中诗歌教学应追求的正确定位。

1.诗歌教学应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

北师大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少女恋歌,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亦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古诗词意境优美语言精炼,是初中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初中诗歌教学应以欣赏、积累、运用为主线,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

2.诗歌教学应对学生文化修养的熏陶发挥作用。

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体会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熏陶情操,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以更深地感受文学形象,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优美的诗歌篇5

【论文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能从儿童诗歌里获得精神的力量,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1~2年级)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诵读的作用,让儿童在诵读中去感悟。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儿童诗更是如此。反复诵读能让儿童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并能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体验。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一、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不仅生动、凝练,而且具有极强的张力。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166~167页中《四季的脚步》,这是一首歌颂四季的儿童诗,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极适合儿童诵读的诗作。诗分四节,分别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来临时的变化,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四季气候的特征,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中“丁冬、知了、刷刷、呼呼”等几个拟声词的运用,叠词“悄悄”的反复使用,以及每节末尾的押韵,使整首诗处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之中,诗的语言也具有了音乐美。一般而言,儿童诗比较符合古诗押韵的要求,用韵也比较严格,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中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把握对象、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孩子们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46~47页中《听听,秋的声音》为例,对儿童而言,“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体化为“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代表秋天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就使抽象之物具体化了,从而吸引儿童往下读。当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时,儿童诗歌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读者。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几个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流露出孩子们对秋的季节的独特感触。诗中通过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意象,化无形为有形,通过浅白的文字,像图书一样描绘出来,使本来抽象的“意”变成了具体的“象”。由此可见,一首好的儿童诗,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意象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使儿童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换言之,意象是儿童诗歌不可或缺的成分。 

三、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 

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融主客观于浑然一体,创造一种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把读者引进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论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正是符合儿童心理,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教师的引领下漫步诗境中,借助具体意象去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139~140页中《山城的雾》,这是一首意境优美奇幻的儿童诗,借助于多个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美丽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对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学习这首诗,关键是要体会它的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大自然的奇幻美。抓住了意境,就抓住了诗作的灵魂,儿童阅读这样的儿童诗,不仅能够获得一种知识,而且能透过这种知识性的描述,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并能感悟到另外一种深意。 

四、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观,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23~25页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孩子们对雷锋叔叔的深切热爱。在孩子眼里,雷锋叔叔是爱心的源泉,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不禁为诗中流露出的朴素而亲切的情感所打动,爱心就像泉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惬意,愉悦,幸福……儿童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爱的情感氛围之中。儿童诗因为有了情感,自然也就有了生命。由此可见,“情”是诗的根本,儿童诗必须缘情而发。 

总而言之,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为初入学堂的儿童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例,它承载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通过儿童诗歌的教学,儿童的发音会更加准确,语汇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在儿童诗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撞击出学生的睿智火花。 

参考文献: 

[1]夏登高.试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赏析.小学语文教学,2006,(4).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小芳.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1). 

优美的诗歌篇6

关键词:英语诗歌 英语歌曲 英语教学 正能量

近年来,英语诗歌与英语歌曲逐渐走进了我国校园,吸引了不少少男少女,甚至各年龄层的老师、学生。每每看到不少学生手捧从图书馆借来的英语杂志,朗诵英语诗歌;配戴耳机,哼唱英语歌曲;学校每学期举办英语诗歌朗诵或英语歌曲演唱比赛,学生们都很积极参加,就慨叹英语诗歌和英语歌曲的魅力,能把一帮对英语课本学习时时感到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学生陶醉其中。当然,这现象也离不开老师对英语诗歌和歌曲的喜爱,在教学中悉心挑选、加以推荐和引导,发掘学生的爱美好雅乃至趋时髦之心,并细心呵护保持。因为英语诗歌和歌曲的正能量(positive energy)确实不可小窥。

英语诗歌和歌曲之所以能占据广大师生之心灵一角,唤起我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因为诗歌和歌曲都有其美的节奏、韵律,是一种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诗句、歌词有反复朗吟的特点,适于学生学习记忆。在朗读、吟唱英语诗歌和歌曲时,不仅让我们轻松愉悦,给人带来清新明快的艺术享受,更重要的,她们能让我们去掉颓废情绪,抒发健康情怀,从中吸取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下面本人分别就英语诗歌和英语歌曲举例一二:

一. 英语诗歌有其积极奔放的一面 :

培根说 “人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2]西方诗歌和中国诗词一样,历史发展源远流长,体裁风格林林总总。在此,本人主要针对我们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层次而选择两首积极向上的作为例子:

请看美国著名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的诗:Dreams :Hold fast to dreams For if dreams die 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That can never fly. Hold fast to dreams. For when dreams go. Life is a barren field Frozen only with snow。[3]

此诗歌总共才八句,并且两次出现Hold fast to dreams,if,life的句和词,反复、简洁,学生很容易记牢。诗歌短小精炼,但意义深长。朗读中,深刻体会到人生之中梦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梦想,人生就像一只折翅的鸟儿(a broken-winged bird),不能高飞;如果没有梦想,人生就像一片冰雪封冻的荒郊(a barren field frozen only with snow),毫o生趣。

该诗作者从小父母离异,一生曲折颠沛,生活经历非常丰富,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他的诗歌大多歌颂工人运动、反对种族歧视,渴望、追求民主、自由。[4]本人也是英语诗歌的爱好者,觉得该诗内容健康,催人向上,值得学生背诵。结果是,学生在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故事和诗歌背景后,更爱上了这诗。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几乎零基础的学生也能把其中文翻译诗背得有声有色。结论是,教学中学习这类诗歌,能弥补英语课堂教学反复循环的步骤所产生的疲劳,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再以A True Man 为例:Do you fear the force of the wind, the slash of the rain? Go force them and fire them, Be savage again. Go hungry and cold like the wolf, Go wade like the crane: The palms of your hands will thicken The skin of cheeks will tan, You’ll grow ragged and weary and swarthy, But you’ll walk like a man! [5]

这是哈姆林・加兰(1860~1940),美国小说家、诗人所创作的诗。此诗歌使用象征的手法,以物喻志,用wind、rain ,hungry、cold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勉励人要像狼一样去经受饥寒,变得勇敢善战,像鹤一样不远万里,涉水河川。特别是最后一句But you’ll walk like a man!表现出虽然衣衫褴褛,皮肤黝黑,疲惫不堪,经历了风雨历练,但走起路来却是个堂堂的男子汉的坚韧伟岸的形象!此诗歌三次出现Go…,用排比修辞手段,诗歌语气更强烈,感情发泄得更淋漓尽致。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师生读之倍增振奋激扬、阳刚不屈的气概。

二.选唱积极向上的、优美健康的英语歌曲,

学唱英语歌曲是师生的共同爱好之一,占有广大的听众群。请听:

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 We are family Travel dream a thousand miles Meeting in Beijing .Come together Put your hand in mine ,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 We are family

优美的诗歌篇7

【关键词】 多媒体;诗歌教学;优化;情感

英国哲学家赫尔列特曾说过:“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情感遭遇,它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诗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意境,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灵的体味,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它似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特定的氛围情趣中,以声传情,以画绘情,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激情澎湃中学习诗歌。因此,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诗歌教学过程。在此,笔者主要以《乡愁》一课为例,谈谈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诗歌教学的设计。

一、音画之美,导入学诗氛围

每一首诗歌都有它的感情基调,或热情奔放,或忧郁感伤,或慷慨激昂,或悲痛愤怒。诗歌的感情基调是由诗歌的主题决定并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在新课开启时播放与课文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教师所设置的音乐情境中去。在教学《乡愁》一课时,用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来导入,情深悠长的旋律启动了学生的情感与想象,歌曲的词作者正是《乡愁》的作者余光中,歌和诗所表现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限情思的主题是一致的。这样,音乐美把学生带入了学诗氛围中,诗中体现的作者抽象的情感也像这歌曲一样自然流淌出来。

二、配乐朗读,激发联想、想象

朗读本来就是对诗歌的再创造,朗读中,蕴含对诗歌的理解及对诗人感情的把握,诗歌教学中离不开朗读。学生配乐朗读,边看、边听、边读,思维被调动起来了,更容易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气氛中,进行全方位的审美体验。《乡愁》的朗读中,配以缠绵悠长的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略带忧伤的音乐更容易把学生带到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联想和想象,主动与诗人产生共鸣,诗人的情感就更加容易体会了。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诵是难度很大的,经过朗读指导后,整齐深情的集体配乐诗朗诵使课堂进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的高潮之中,读完后,每个学生都心潮澎湃,得到了独特的审美享受,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声像结合,激发生活体验

在诗歌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当堂进行诗歌创作的环节,诗歌的创作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情感,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没有激情的创作是苍白的创作。在掌握了解理诗歌的方法之后,如何开启学生的人生感受,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是个难题。创作诗歌离不开关注生活和体验生命,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很难有激情的体验。我国四川汶川曾发生的大地震牵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在这场灾难中,每个人都经受了生死的洗礼,每颗心都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这不就是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创作激情的良好契机么?为此,笔者制作了关于纪念汶川地震的短片《不能忘却的纪念》,在振奋人心的歌曲中,在一张张触动心弦的照片中,在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中,学生通过观察、体会、感悟,内心中情感被激发起来了。诗歌创作,在此时就是最直接、最真诚的表达方式。

优美的诗歌篇8

【关键词】新学堂歌音乐校本课程文化精髓传承

音乐家谷建芬老师选用了20首优秀的古诗词专为孩子们谱写成歌曲,称之为新学堂歌。优美典雅的诗词配以清新的音乐旋律,一经推广便得到弦子们的热烈喜爱与推崇,并以其优美的韵律、真挚的情感和浓厚的古典韵味打动了孩子们的心。新学堂歌让孩子在快乐的儿歌中学习古诗,在优美的旋律中亲近经典。

传统古诗歌言简意赅,谱以优美的曲调,更加意境优美。在新学堂歌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体验、感悟、表现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歌唱的技巧与词曲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情画意中,获得对音乐情感的共鸣――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真善美在孩子们的歌声中悠然浸润。现以古诗词歌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和探索,谈论一下新学堂歌曲走进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意在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以身势游戏辅助教学

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出正确的停顿标记。一般来说,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教给学生这些基本知识后,再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吟诵,找出重音。按照这种方法吟诵时,小学生就会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对诗的意境体味得会更深。而当古诗词歌曲进入音乐课堂后,对节奏的把握就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以《锄禾》为例,我们就可以设置如下的二声部节奏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拍手跺脚的身势来练习伴奏。学生会感觉非常的快乐和兴奋!

同样的,除了节奏的变化,还可以进行速度变化,力度变化。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可以把学生的兴趣推向一个高潮,他们会在一轮轮的变化中乐此不疲的反复练习、表现,从而更好的掌握诗歌,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味。

二、以诗情画意辅助教学

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中,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而猜谜和简单的、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就可以很好的勾画出诗情画意,从而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咏鹅》一诗时,可一边用谜语讲述,一边画出一只鹅的轮廓。再用白色粉笔淡淡地点出雪白的鹅毛,红色粉笔勾出浓浓的冠子、红掌,绿色的粉笔点染一池清水。从而使得画生动逼真。最后在画旁提上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拨。”这样的诗画相配,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

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再加音乐完美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听音乐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三、以古诗新编辅助教学

如果我们老师对古诗教学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的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鉴赏能力都会有提高。由于古诗积淀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教学一首古诗后,可激励学生进行古诗改作,这时你会发现学生激情四溢,富有创作天赋。

记得有一次临近期末,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小组竞赛:每组每次派一名代表上台演唱古诗词歌曲,要求同一首歌不能唱两次。在把所有老师教唱的歌曲翻了个遍后,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可是有两个小组的比分却出现了并列。这时有个学生上台说:“老师,我能不能唱我自己编的歌曲啊?”我一楞,但还是答应他:“只要是古诗词歌曲,都可以唱!”没想到那个同学一张口就唱开了:“夏夜太热了,处处蚊子咬。夜来敌敌畏,蚊子死光了。”用的是《春晓》的曲调。他的演唱赢来了大家的捧腹大笑,我也被他逗乐了,虽然有些滑稽,但从中可看出同学们有创作的天赋。而在一个高年级的教学个案中我们确实也很好的运用了古诗新唱的形式,比如在教唱《明日歌》时,学生很轻松的就能把它改编成了《今日歌》,《昨日歌》。也正是这样的改编,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到了时间的宝贵,领会到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当然除了简单的对歌词进行改编外,也可以让学生用其他已经学过的旋律改编,或者给诗词编曲什么的都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以演传情辅助教学

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唱熟歌曲后,可激励他们上台表演。

如《村居》描绘的是一幅村童放风筝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全诗的中心画面,这不是静止的,也不是一瞥即逝的,而是持续的活动,它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充满了童趣。在学唱歌曲后,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设计表演,他们分工合作,有人扮演小草,有人扮演小鸟,有人扮演杨柳,有人扮演儿童放风筝,还有人在一边演唱歌曲。小草会从蹲在地上开始慢慢的长高,柳树摇摆着长长的头发,小鸟在草地上飞来飞去,小朋友蹦蹦跳跳的放飞着假想中的风筝,整个情境设计的非常丰满,一边演唱一边翩翩起舞,其中的乐趣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很多歌曲都可以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演唱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

五、以比较品鉴辅助教学

在新学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把不同曲风的同一首作品或同一曲风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聆听辨别,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辨析古诗所表现的意境与内涵,更好的理解歌曲及演唱者的风格特点。

上一篇:自主招生校长推荐信范文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师推荐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