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优美转身

时间:2022-06-15 06:45:14

2004 年岁末的中国经济,朝着“软着陆”的方向渐行渐近。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中国有过三次宏观调控。上世纪80 年代末的那一次,以“治理整顿”收局;90 年代的那一次,最后又走入通货紧缩;2004 年的第三次宏观经济调控则有惊无险地走出困局。

2004 年的中国,实际上在打一场反经济过热的“遭遇战”。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猛增53%,超过经济全面过热的1992 年。让人迷惑的是,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经历的两次大的经济过热,其表现往往是全面过热和通货膨胀,这一次,却是部分过热、部分偏冷,通货膨胀的脉搏游移不定。

2004 年,宏观调控的“组合拳”打出“中医式”手法调理中国经济,放弃“一刀切”式的狠手策略。7 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跨过通货膨胀的警戒“红线”,8 月、9 月、10 月四度跨过“红线”。11月,这个指数终于退回安全区。

财政政策也加入了宏观调控的“组合拳”。12 月8 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中国财经报》上发表《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转向》的署名文章。“积极”之于“稳健”,虽然仅仅是两个字的变化,但其中却蕴含着三重内涵,即“适度、避险和公平”,稳健财政政策意味深长。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

2005 年起,实施了7 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将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其实, 早在2003 年12 月24 日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金人庆就提出,2004 年中国财政要丰富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既要防止通货紧缩,又要防止通货膨胀,既要治‘冷’,又要治‘热’。”

国内媒体这样说:从2003 年年末的“丰富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到2004 年年末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转型过程中,财政部可以说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与勇气。因为“积极财政政策这么多年,形成了很多既得利益群体;转型为稳健财政政策,是要有一定勇气的。”

境外《银行家》这样说,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的重大转变,长期建设国债的逐步削减,金人庆因之声名大振。财政在2004 年度采取了多种手段,旨在控制借贷尤其是在建设项目上的借贷,削减非重点项目,舒缓过热的投资。这些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财政对促进经济发展不积极。年初,金人庆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财政部初步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第一项就是千方百计地促进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花钱得有钱,所以做好财政工作,首要的是要想办法多生钱。财政部门的本事不只是分钱,而应该把生财、聚财、用财这‘三财’之道融会贯通,着眼点就在‘融汇’两个字上。”

生财为公,金人庆说,不能把建设公共财政与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这一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高达2626 亿元,增长22.5%,创历史新高。

上一篇:2003化危为机 下一篇:2005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