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八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0 17:53:16

医院八五普法工作计划

医院八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大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活动

一是多层次宣传。通过各级医疗机构的阵地宣传,累计开展了宪法、民法典、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国家安全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等专题宣传,造浓了宣传氛围,提高了群众对卫生健康法律法规的知晓率。累计目前,接受群众政策咨询300余人次,发动车辆巡回宣传50余场次,收到良好效果。

二是多角度培训。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共组织卫健系统工作人员考试三次,考试内容涉及宪法、民法典、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法律法规,通过知识考试,强化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全面规范工作程序、提升工作能力,为打造科学规范行政提供了助力。

三是多方位管理。对现有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资格,进行了摸底,向区司法局报送了今年预期新增人数和现有名单。对执法机构改革后涉及注销证件人员进行登记,上报具体名单;对调离执法岗位的人员名单,予以注销。同时,加强执法岗位管理,做到科学执法、文明执法。

(二)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工作

根据市、区“放管服”改革文件要求,在省政务服务网上把涉及政务服务事项所包含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一孩二孩生育登记、农村独生子女中高考加分等16项,所需各项资料、流程、时间、办理人员等信息,进行了梳理并协调各相关科室,共同录入到了省政务服务梳理平台,有效保障群众办事“一趟清”;二是在省互联网+监管平台上,把涉及各项监管事项所包含的计划生育落实情况的监管、职业病的监管、公共场所的监管等32项,所需的流程、监管数据等信息,进行了梳理和录入,有效的增加公众对卫生健康领域行政执法的监督;三是按照市区有关文件要求,对机构改革以来的公共服务事项25项进行了资料的梳理和更新,并在区政府网站上进行了公示。

(三)大力推进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

为加强责任的落实,改变工作作风,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定并印发了《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试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试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试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020年截至目前,在区政府网站公示了行政处罚信息30余家和行政检查信息200余家。对执法情况、执法过程、执法结果的公示,确保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

(四)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检

一是成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区卫生健康局2020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专题会议,学习传达省市文件及会议精神,对开展2020年国家监督抽检工作任务、检查内容、检测项目和工作要求,进行精心安排和周密部署。二是确立了各项抽检工作的责任科室及责任监督员,规定了各项抽检任务完成时限。三是按照要求扎实推进,完成国家下达“双随机一公开”抽检单位197家,并在区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

(五)深入开展法治医院建设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法治医院”建设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在区一院和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了法治医院创建工作,认真按照创建规划总体要求和部署,强化指导,狠抓落实。

区一院通过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学习讲座和学习辅导,学习《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服务道德规范,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为全院职工进行普法讲座,增强医疗护理人员法制意识,形成遵纪守法和依法行医的优良风气。

区妇幼保健院通过院、科两级会议等人员集中场所进行学习宣传,并把学习《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学习做为一项制度进行执行,要求科室每天在交班会上抽出10分钟时间进行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做到院不漏科、科不漏人,全院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的学习氛围。

(六)认真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答复

根据区政府文件要求,对代表委员建议提案,我们按照科室分工,分配到相关科室承办,相关科室通过开展情况,撰写答复报告,提请相应的代表委员审阅。2020年以来,共答复区人大建议4例、区政协提案6例,双联建议2例,全部通过了代表委员满意度审核,提高了对外形象和办事效率。

(七)有序调整权责清单

根据市、区文件要求,严格按照市政府和区政府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对机构改革以来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行调整,其中机构改革调整后部门职责7类66项,行政检查24项,行政给付2项,行政奖励4项,公共服务事项16项、行政确认13项、行政征收1项、其他权力6项,目前各项权责清单正在有序执行。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第一,继续开展卫生健康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制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奠定七五普法宣传成果,规划八五普法计划,使广大群众更加了解卫健法律法规。

第二,继续开展法治建设进医院工作。认真学习党的会议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精神,加强行业法律法规学习,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从思想上把“法治医院”建设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并且对照《市“法治医院”建设工作自评表(试行)》的要求,明确责任,加强督导,狠抓落实,保质保量完成“法治医院”建设工作。

医院八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2020年度工作总结

(一)服务群众,决胜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深入结合“户户访、人人忙”主题教育及“两联一进”群众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切实解决帮扶村实际困难,全局干部职工深系贫困户、非贫困户开展慰问走访活动,了解贫困户、非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与联系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亲切交谈,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按计划进行分批蹲点,切实帮助联系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前往十里乡召开各类会议20余场次,全局职工联系贫困户21户,走访联系村寨群众150余户共计850余人次,累计走访200余次,共收集群众问题诉求19条,解决实际困难11个,提出处理意见建议8条,解释答复问题10个。

(二)服务大局,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扎实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本年度,共为县政府常务会议题审查意见100件,法律事务5件,规范性文件6件,重大行政决策1件。严格履行备案制度,按要求向州政府、县人大常委会报备县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3件。二是规范执法提升执法水平。开展全县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5次走访38个行政执法部门,组织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严格把握执法人员资格,今年共清理过期执法证件58个,年审合格执法证225个;组织全县执法人员执法单位分管领导38名和一线执法人员110名进行全县行政执法业务能力专题培训;严格把握执法人员办证身份审核关,清理僵尸执法证件58个,新办执法证件30个,目前全县共有执法持证人员260人,组织94人开展行政执法资格考试。三是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同步推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机制优化,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件(不予受理),均在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平台录入运行;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今年以来,全县发生的行政应诉案件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三)强化基层,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强化特殊人群管控,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认真开展审前社会调查,按照法定程序,对审前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罪犯开展社会调查评估15人次。健全特殊人员管控机制,严格落实报道及请销假等制度,逐步健全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检查考核、奖惩激励等工作制度。强化社矫对象监督管理,常态化量化分析并进行再犯罪风险评估,对全县57名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轨迹实施常态化手机定位监控。二是加大服务管理力度,深化安置帮教工作。无缝对接,全面排查走访,动态排查率达100%。制定实施方案,帮助服刑在教人员解决生活、就业、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三是强化调解组织建设,强化纠纷排查调处,筑牢人民调解防线。充分整合资源,全县建立调解组织147个,目前,全县110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都达到了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印章、人员。健全人民调解队伍。由选举和聘乡镇、村(社区)任命调解员,指定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成员共155名,村(居)民人民调解委员486人。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登记、讨论以及调解员学习等各种项制度。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各调解组织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原则,积极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深入开展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了矛盾纠纷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本年度全县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纠纷195次、预防纠纷76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7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四)深推“法律政策七进”,构建法治社会

开年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艰巨的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保稳定、战役情、强治理”工作基调,全县深入推进“法律政策七进”,全面建设法治社会。

一是抓实队伍建设,延伸普法触角。构建了“1+7+25+64+N”的普法队伍格局(即:县级藏汉双语宣讲团1个、专业法律政策宣传队7支、乡镇法律政策宣传小分队25支、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64名,在寺庙、乡村(社区)、医院、企业、景区等领域行业培养N名“法律政策明白人”),同时,整合力量和资源,发动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基层法律工作者、村“两委”、法律政策明白人等,利用流动宣传车、“村村响”大喇叭、红袖标“小喇叭”等方式方法,切实延伸普法触角,全面提升法律政策宣传普及覆盖面。

二是强化法治宣传,助力疫情阻击。以“法律政策七进”工作为抓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专项行动,印制并发放了各类宣传资料31500余份,出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人员150余人次,流动宣传车120台次,开展流动宣传145次,播放普法音频300余小时覆盖全县147个行政村(社区)96340余人次;设置法律政策宣传点3处,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91次,解答法律咨询涉及人数850余人次;充分运用新媒体+普法模式,强化“线上+线下”宣传,通过短信、微博、微信、QQ群等形式推送《法治阳光》等普链接62条,发送普法短信75000余条,将疫情防控所涉法规政策发送到全县每一位干部群众的手中,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三是持续分类推进,“七进”全面实施。今年,全县持续开展“法律政策进寺庙”26场次;“法律政策进乡村(社区)”551场次;“法律政策进学校”45场次;“法律政策进企业”10场次;“法律政策进机关”11场次;“法律政策进景区”4场次;“法律政策进医院”3场次,发放各类普法物品共计13500余件(其中:普法挂历2000册),发放普法读物《州“两联一进”法律知识读本》3000余本、《民法典》1000本、各类普法资料63000余册,解答法律咨询人数410人,发送普法短信29000余条,悬挂宣传横幅31幅,群发送微信220余条,受教育人数达74600余人次,法律政策宣传普及覆盖率达98%以上。

四是强化检查督促,保障工作实效。 4月以来,县依法治县办、县司法局对全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进行了“七五”普法工作初验,对于落实力度薄弱、开展不到位的乡镇、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我县“七五”普法工作在全州督导检查中被充分肯定。

二、2021年工作计划

在2021年工作中,将持续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服务群众,助力脱贫攻坚。坚持按照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严格落实“两联一进”群众工作群覆盖要求,落实“人人访,户户忙”主题实践活动要求,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服务群众,解民所需,为民办事,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二是增强维稳能力,坚守第一防线。根据省厅、州司法局及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重点做好重点时期的安全稳定工作,按期完成指挥中心建设运行工作,加强特殊时期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工作;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工作,持续开展各司法所规范化达标建设,坚守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医院八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重大任务和重要措施。为做好全县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实施“全域法治·和谐九寨”战略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州委治藏部署,按照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州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四个全域、四个九寨”战略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动工作创新,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县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我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宣传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化、常态化的普法格局基本形成。“法律政策八进”深入推进,依法治理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全体党员党规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基本形成。

(三)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协调推进“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战略布局,营造决胜全面小康、建设法治九寨的良好法治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群众的法治需求为导向,通过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广大党员群众掌握、遵守、运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精准实施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政策八进”,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对象,带动和促进全民普法。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深度融合,寓法治宣传教育于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党内法规建设等活动中,引导党员群众在法治实践中自觉学习、运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提升法治素养。

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实效。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机制、载体和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把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推动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学习宣传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宣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党内法规建设的生动实践,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最根本保证,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宣传宪法的实施,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开展“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观念,坚决维护宪法尊严。

(三)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和水平。大力宣传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推动全县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促进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大力宣传依法行政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行政相对人遵守行政管理秩序的意识,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大力宣传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我县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预防能力。大力宣传国防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国防建设。大力宣传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促进形成网络空间良好秩序。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破除“法不责众”、“人情大于国法”、“不信法”等错误认识,引导全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四)深入学习宣传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事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我州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提高运用和执行的能力及水平。强化以“、讲法治、讲秩序”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宣传,着力学习宣传涉及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依法保护信教群众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有效推动广大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

(五)深入学习宣传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州委、州政府“生态立州”发展战略和我县“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同步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土地管理、矿产、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世界自然遗产等与生态保护、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规范性文件的宣传,使全县上下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生态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六)学习宣传与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以法治促发展,大力宣传市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全县树立保护产权、平等交易、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意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运行。坚持以法治促民生,大力宣传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寄递物流、禁毒防艾、防范诈骗、扶贫攻坚、防震减灾、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保障民生计划和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创业“四大惠民工程”顺利实施,使各族群众早日过上“三好两富”幸福生活。坚持以法治促稳定,大力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保密法治宣传教育,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学习宣传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调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利。

(七)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以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权威。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

(八)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推动法治文化融入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镇)村(社区)文化、网络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不断丰富法治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形式。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广,把法治文化作品纳入各级文化作品评奖内容,纳入艺术、出版扶持和奖励基金内容,培育法治文化精品。鼓励民间艺术工作者创作法治小品、法治歌曲、法治快板,将法治文化与藏羌民族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唐卡、祥巴、南坪琵琶弹唱、三句半等具有民族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展现法律文化优秀成果。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主题活动。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九)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围绕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活动。扎实推进法治示范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部门和行业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治县、法治乡(镇)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文明和谐寺庙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提升普法效果,提高基层社会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十)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大力开展“九寨身边好人”、“孝善南坪”、“九寨名医”、“九寨名师”等评选活动,发扬仁爱节俭、从容有礼、信守承诺、重情重义等民族精神,为构建全县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提供更多文化养分。褒奖和支持美德善德行为,禁止和惩罚不道德行为,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三、对象和要求

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青少年、农牧民、宗教教职人员。以“法律政策八进”为载体和抓手,按照有规划、有大纲、有教材、有载体和“法律政策八进”工作标准要求,突出法治宣传教育的系统性、分众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动法律进意识、进观念。

(一)法律进机关(单位)。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单位)“六个一”工程。即:每个机关(单位)设立一个法治宣传专栏(园地)、编印或购买一种普法读物、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普法联络员、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学法、每年制定一个学法计划、每年举行一次学法考试。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社会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和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内容,列为党校必修课,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依托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平台,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训内容,在其他各类培训课程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保证法治培训课时和培训质量。加强和党内法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规党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日常学法制度,逐步建立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勤、学法档案、学法情况通报等制度,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考察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

(二)法律进学校。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和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做到有教材、有师资、有课时、有考试。推进法律进学校“四个一”工程。即:每所学校配备一名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全县至少建立一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每所学校设立一个校园法治宣传专栏或法治文化长廊,每个青少年有一本普法教材。在中小学设置并增加法治知识课时,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完善中小学法治课教材体系,编写法治教育教材、读本,并纳入课程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范围,在小学普及宪法基本常识,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和国家意识。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加强法治课教师、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和配备。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开学第一课、入队入团或毕业仪式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运用模拟法庭、巡回法庭、法治演讲(征文)、法治小品、法治书画等形式开展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其法治观念和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

(三)法律进寺庙。深入开展法律进寺庙活动,把寺庙法治宣传教育与落实惠寺惠僧政策、开展寺庙民生工程结合起来,与寺庙管理创新工作结合起来,与文明和谐寺庙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宗教教职人员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着力构建寺庙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进“法治宣讲、普法读物、宣传阵地、法律服务进寺庙”,逐步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推进藏区社会面依法常态化治理。加强汉藏“双语”巡回法治宣讲团建设,建立完善法律进寺庙常态化宣讲机制,有计划地入寺开展座谈式、互动式法治宣讲,旗帜鲜明地讲清僧尼是公民、寺庙是基本社会单位,讲清法律与戒律、守法与持戒的关系,讲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编发法律进寺庙汉藏“双语”普法读物,通过以案释法、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用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广大僧尼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寺庙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大力培养寺庙“法律明白人”,持续维护寺庙法律服务联系点,让寺庙和僧尼能及时获得法律服务。

(四)法律进乡村(社区)。建立完善村(社区)干部集中学法制度,不断提升广大基层干部法律素养,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法律进乡村(社区)“六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法治辅导站、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每个乡(镇)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法治宣传队伍、每个村(社区)设立一个法治宣传栏、每个村(社区)建一个法律图书室(角)、每个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完善“一定两议三监督”“村财民理乡监管”、一事一议、党务村务公开等基层治理机制,把法律规定与良俗新风结合起来,推动形成依法立约、以约治理、民主管理的基层治理良序,推动实现“四好村”建设目标。健全村(居)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加强对农民工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引导其依法维权,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用工谁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把法律常识教育列入劳务培训学习内容,有计划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立专兼职普法队伍,健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开展巡回审理、就地调解,通过以案释法、以调释法等形式,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五)法律进景区、进企业、进工地、进医院。加强景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景区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人员的法治意识,深化旅游市场依法治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和旅游监管体系,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的违法活动,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维护九寨旅游形象。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突出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建立完善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公司律师队伍建设。开展法律进非公有制企业、进工商联所属商会、进工商联机关活动。深入工地大力宣传《法律援助条例》、《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知识,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热线,为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建立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和医疗服务人员学法制度,加强医院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逐步推行医院设立法律顾问。健全公益普法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部门、行业特点和自身职能,面向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在广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协调协作机制,形成部门各司其职、社会齐抓共管、公众广泛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法治宣传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各类社会组织要在法治宣传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各级法治宣讲团建设,选聘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党内法规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法治宣讲团队伍,组织开展专题法治宣讲活动。鼓励引导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服务人员等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畅通志愿者服务渠道,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培育一批普法志愿者优秀团队和品牌活动,提高志愿者法治宣传水平。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扬奖励。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度,为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普法责任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建立司法、行政执法部门面向社会公众典型案例制度,编发以案释法普法读本。落实专家咨询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让公民在有序参与的过程中增强法治意识。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各行业、单位要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群体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县级主流媒体应当至少开办一档定期的普法节目或专栏,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大众传媒要自觉履行普法责任,发挥各自优势,在重要版面、重点时段刊播普法公益广告。开设法治讲堂,针对社会热点难点和典型案(事)例开展及时权威的法律解读,积极引导社会法治风尚。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的职责,把党内法规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正面典型倡导和反面案例警示作用,为党内法规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三)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坚持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努力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效。针对受众心理,创新方式方法,坚持集中法治宣传教育与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完善“法律政策八进”工作标准、工作台帐和考核机制,开展“法律政策八进”示范点创建。创新载体阵地,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具有九寨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长廊、活动室;依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看守所等场所,建设一批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类别的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基地;在政府机关、社会服务机构对外服务窗口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在县乡两级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法律服务专区。加强12348法律服务热线建设,建立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职能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手机屏等,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在门户网站及部门官方网站、官方等网络平台开设普法栏目(页面),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加强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法治资源,充分利用法律手机资讯、微信公众号、微博、工作QQ群等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

五、工作步骤

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从2020年开始实施,到2025年结束,共分3个阶段。

(一)宣传启动阶段(2021年至2022年5月)。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地方、部门和行业的五年规划、工作细则和具体措施,做好宣传启动工作的安排部署。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制定的“八五”普法规划报县司法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2年6月至2025年上半年)。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及时部署、落实措施、抓好指导、加强监督,确保本规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23年开展中期督导检查,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根据督导检查情况查漏补缺、进行整改。

(三)检查验收阶段(2025年下半年)。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听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委宣传部、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司法局负责我县普法工作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检查考核。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乡(镇)人大按照工作职责加强对辖区内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各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人员配备、基本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强化工作指导。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每年要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向本级党委(党组)和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报告。要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合力。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法律需求,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补齐短板、推动工作。不断挖掘具有九寨特色的鲜活经验,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工作纵深发展。

(三)加强考核评估。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综合绩效考核、综治考核和文明创建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和机制,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作为对各乡(镇)、各部门法治建设状况评估的重要内容。

医院八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努力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在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徐福宁

2004年12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今年的工作;审议明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审议《中共湖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稿)》、《中共湖州市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县局级党政正职人选实施办法(试行)》;民主推荐提名有关干部。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向市委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今年工作的回顾版权所有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一年。市委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各项部署,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显著的成绩。据预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除实到外资外,其它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亿元,增长15%以上,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5亿元,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8亿元,增长14%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约17亿美元,增长38%左右,其中出口14.5亿美元,增长40%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53.4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4.3%,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7%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5.1%,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实际分别增长10%和8%左右。

1、坚决贯彻、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积极主动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把宏观调控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市委出台1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加大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行农业税零税串。抓好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预计分别增长10%和9%。积极培育特色块状经济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严格保护耕地,超额完成土地整理任务。开展土地市场秩序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治理整顿,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从43个缩减到10个,规划面积核减61%。全面开展矿山整治工作,制定市区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制定产业导向目录,加强项目审批和整顿,严控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指标,关停并转“五小”企业,坚决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共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约200万吨。千方百计把要素制约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采取存量土地利用等“七个一批”的举措,筹措建设用地指标。拓宽利用民资渠道,大力开展市外融资,鼓励企业上市,缓解资金问题。加强科学调度,推行全社会节电,鼓励企业自备发电,加快地方能源建设,努力缓解电力紧张状况。全年共有10个热电项目建成运行,装机容量9.6万千瓦。

2、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对宏观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把着力点转到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来。通过召开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组织外出考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奋发有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年度推进计划的实施,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增长30%;完成工业性投入195亿元,增长35%,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275个,先进制造业的产值比重已占54.9%。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扶持培育10家明星企业、40家制造业龙头企业、80家重点骨干企业。取得3个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市区经济逐步形成了“三区争雄、竞争发展”的格局。积极实施商贸发展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旅游资源,继续打造“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品牌,推出“生态”和“湿地”两大新品牌;加强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各县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方面也都各有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专题讨论并制定《湖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纲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六个一体化”的工作举措。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六个百亿”工程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25%。申嘉湖、申嘉杭高速公路湖州段前期工作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第一轮“治太”和第一期城市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已完成243个行政村、4261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已培训10.2万人。康庄工程完成投资4.35亿元,公路通村率达到99.5%,市区启动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城市化水平达到44.1%,中心城区面积达到51.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1.5万。加强城市管理,注重发挥社区作用,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制定生态市建设规划,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举,认真做好大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开展“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和“千里绿色通道,万顷绿化造林”工程,加快污水处理、环境绿化等工程建设,全市城镇新增绿地250万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9%;生态县(区)、乡镇、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4、着力推进“接轨大上海、促进大开放”。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的龙头作用。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长三角16个城市在湖签署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举办了接轨上海活动周,进一步促进了与上海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坚持内外并举,抓好招商引资,预计全年合同外资14.5亿美元,实到5.7亿美元;1—11月,实到内资93.1亿元。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鼓励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外贸依存度由上年的20.5%上升到24.3%左右。充分利用香港与内地签署cepa的重大机遇,在港成功举办了湖州——香港经贸发展活动周。

5、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新增上市企业2家。启动实施“六八五五”工程,完善政策,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努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占总量的比重上升到73.3%。围绕加快市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区行政管理体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开展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投诉服务中心、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打造“信用湖州”,深化金融改革,推进服务创新,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新步伐,到11月份,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由年初的11.6%下降到8.8%。

6、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启动新一轮“四城联创”,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预评。切实加强“双整治、双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出了王法金等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外宣工作,提高了湖州的美誉度。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全面启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基本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全市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85%,高考上线率达到91.3%,启动高校东扩工程,湖州师院全日制在校学生突破万人大关。建立预防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医院建设,惠民医院挂牌运营,传染病控制和计划免疫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计生综合改革,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建成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和市博物馆,启动市图书馆新馆和大剧院建设。健全四级文化网络,实施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举办了第五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国际青少年网球邀请赛。推进文化市场建设,开展网吧和网站专项整治。以千金塔地遗址、毗山遗址抢救性发掘为契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7、扎实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分别召开人大、政协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做好新时期的人大、政协工作。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统战和宗教工作,加强与各派、工商联的联系。支持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创建“民主法治村”,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深化司法改革,完善诉讼程序,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强化司法监督,全面实施办案责任制、案件复查制、错案责任追究制。

8、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省委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全力打造“平安湖州”。深入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加强培训,开展指导,完善政策,努力形成促进再就业工作机制,1—11月新增就业岗位4.45万个,再就业2.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扩面和加强基金征缴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大”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险金支付能力稳定提高。抓好以“新五保”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11月底,全市有4.97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各类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达到86.9%。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和严重刑事、经济犯罪活动。加强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社会联动调处机制。加强外来人p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工作领导责任制,在政治敏感时期和重要节庆日,未发生大规模去省进京集体上访事件,实现全国“两会”期间上访“零进京”。

9、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召开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部署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一个重点、四个层面”,不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组织县局级班子开展“树三观、争六好”创建活动,抓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整充实44个县局级班子,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市委常委会票决制,全面推行“两圈”考察,探索开展基层科级领导干部公推直选和竞选工作。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决定》和人才建设《规划》,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在农村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深化“先锋工程”争创活动,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星级评估,在城市社区创建“五好”,推进机关学校社团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开展效能建设,有241个行政管理执法部门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等八项制度,有202个部门和81个窗口单位开展公开承诺;围绕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等六个共性问题,推出“六条禁令”。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抓本治源,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四谈一述”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持纠建并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

二、明年工作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2005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是承前启后、努力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事关当前,事关长远。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举措,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创优,加快发展,增强能力,注重和谐,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确保7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外贸出口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14%(按可比口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按可比口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内;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从总体上看,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根据中央的判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形势的主流。从发展趋势看,国际资本流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长三角地区仍是国际大企业、大集团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地,世界范围内经济要素重组将更为广泛。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总体向好的格局不会改变。全国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不确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化,加快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党中央通过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环境进一步向好。我市正处在加快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政治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通过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调整结构,加大投入,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明年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国际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美日经济起伏不定,国际石油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存在波动的可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将引发更多的贸易磨擦,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局部地区还存在战争隐患,等等。明年宏观经济运行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要素瓶颈制约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市场竞争形势更为严峻。这些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市。就我市来说,区域竞争、结构调整、要素制约、社会稳定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全面把握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努力做到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在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对策研究得更具体,努力化困难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把握市情。要认清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努力“抓机遇、扬特色、破难题”,加快科学发展。抓机遇,就是要抢抓机遇,努力把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具体行动。加快发展机遇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我们一定要在挑战中积极寻求机遇,在发展中努力创造机遇,在变化中用心捕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州除了全省一些共性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以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机遇,这就是杭宁城市带加快发展的机遇。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迅速崛起,高速公路的贯通,杭宁这条长三角弱边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是区域经济、区域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前景相当广阔。湖州作为杭宁两大城市间唯一的省辖市,应当顺势应时,从更广的区域、更高的定位来审视自身的发展,顺应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势,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最佳、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备、丈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使湖州真正成为杭宁城市带乃至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枢纽城市,更好地接轨上海、辐射苏皖广阔腹地,为浙北地区的崛起、长三角城市群的加快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建设这样一个城市,是对党代会提出的现代化大城市目标内涵的拓展和提升,核心是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发挥和塑造生态、环境、产业、功能上的优势,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努力再现“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境界,不断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集聚力。这是我们未来发展最大的机遇。扬特色,就是要把湖州各方面的特色转化为优势,努力提升水平、创造加快发展的条件。湖州自然环境优越,资源比较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特色。其中比较鲜明的有这样五条:一是区位特色。湖州地处长三角的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接轨上海既有历史基础,又有现实条件,更有承东接西、贯通南北的潜在优势。关键是加快贯通到上海的高速通道,形成高速网络,把区位特色变为区位交通优势。二是人文特色。湖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文化昌盛,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的传统、朴实与经世致用的学风绵延传递,非常深厚,形成了特有的区域文化特色。如何提升湖州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的内涵,如何推进文化与产业相结合,文化与城市特色相结合,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加快湖州三个文明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三是生态特色。湖州山水清远,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生态特色非常明显,在喧闹的工业文明城市的包围之中,我们有这样一块5818平方公里的清丽之地,非常珍贵、非常难得。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特有的环境资源。四是“三农”工作特色。湖州农业基础良好,历史上粮、桑、渔、竹、茶等传统农产品知名度较大,“三农”工作有许多亮点和特色,如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城郊农业以及农村村庄整治、农村社保救助工作等。五是社会政治环境特色。干部队伍心齐气顺劲足实干,想发展、谋发展意识强烈。党的建设成效明显,干群关系比较融洽,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抓得比较有成效。民风比较纯朴,非常激烈的矛盾纠纷相对较少,社会治安形势良好。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政治社会环境条件。这五个方面的特色概括起来就是“地方好、文化厚、生态优、基础稳、社会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湖州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坚实基础和重要潜力。要加快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的特色,不断巩固和提升,努力把这些特色转化为竞争的优势、发展的优势。破难题,就是要创新破难,努力攻坚、破解阻碍加快发展的难题。应该说,最近几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进步加快,城市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建设,国企“彻底改、改彻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工业技改投入、实到外资数量、财政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至2003年三年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协议利用外资和实到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六项指标年均增幅均列全省前茅。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低基数的增速。把湖州放到长三角城市群中去比,尤其是与先进地区比,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些差距大体上也有五条:一是经济总量的差距。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发展的后劲较弱。200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仅为绍兴的40%、嘉兴的52%,工业结构仍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而且,总体上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较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乏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集群。二是城市化水平的差距。目前,湖州城市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9个百分点,中心城市产业集聚不够强、品味不够高、功能不够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与先进地区有较大的距离;城镇体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城市化速度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体制机制活力的差距。表现在要素市场发育缓慢,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企业机制活力不够强,目前全市股份有限公司34家,仅占全部有限公司的3.7‰。,其中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只有8家。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还很艰巨,事业单位和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城市管理体制和开发区体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四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整个经济社会开放程度还不够高。今年实到外资不到6亿元,从发展的要求来看,这个数量太小。去年我市经济外贸依存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5个百分点;今年预计进口2.5亿美元,出口14.5亿美元,进出口总量偏小,而且加工贸易只占出口的12.5%,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科技和人才的差距。从总体上看,人才资源是最稀缺的资源,技术制约是最大的制约,我市人才占人口的比重为4.7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经济腾飞所必需的7%,每万人中人才数低于全省平均数86人;高级职称人才比重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市科技研发水平、企业研发中心水平在长三角处于落后的位置。这些差距,就是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着力破解的难点。要缩小这些差距,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创优,攻坚破难,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全会后,市委将开展以“创新破难,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大学习、大推进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通过大学习、大推进活动,切实解决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和工作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全面创新、科学发展的意识;批准阻碍和制约加快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着力破解难题,努力加快科学发展。要使这项活动切实贯穿于全年的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之中,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正确群众观上来,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三观”,紧密结合湖州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当前,少数同志还有一些模糊认识,为此,有必要从确立五个“正确认识”的角度进一步统一思想:一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速度。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很难调整,增长方式很难转变,统筹协调发展也难于实现,更谈不上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总量偏小一二三产业都处在发展阶段,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能快则快,着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同时,也必须明确这种速度不能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激化社会矛盾为代价。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归根到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我们在调整结构、增加投入、扩大出口和促进消费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充分体现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快速发展,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二要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等于不要政绩,不等于不讲政绩。正确的政绩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问题是要鼓励广大干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做更多的工作、出更多的政绩。因此,我们既要坚决反对为追求个人名利而搞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浮夸工程”、“虚假工程”,更要有效激励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淡泊名利,创造更多更好的政绩,更好地为党和人民贡献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的价值。三要正确认识保护群众利益不等于不要依法办事,不等于不要教育群众。执政为民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第一价值取向。我们党的干部,必须时时刻刻把群众挂在心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是我们的政治品德。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放弃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另外,对少数个别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我们要敢于善于批评教育,要敢于善于依法办事,要敢于善于按规定处置,这也是“执政为民”的要求。四要正确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不等于不要从实际出发,不等于不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方针政策,是必须坚持的组织原则,是讲政治、讲大局的重要体现。但是,上级要求是对全局和整体而言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按部就班、照抄照转,要按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要求,在切实把握全局、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善于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寻找上级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这是真正的贯彻落实,是真正的负责精神,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态度。五要正确认识统筹发展不等于发展没有重点,不等于工作不要重点。坚持统筹发展,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我市“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统筹发展是个战略的选择。发展的路径有很多,科学发展选择的战略是统筹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等于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没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一般,就没有统筹。从战术的角度出发,发展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必须要突出不同的重点,应该在突出重点中实现统筹,在统筹中促进重点的实现。在具体工作中,什么是重点?差距就是重点,难点就是重点,薄弱环节就是重点。要通过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带动和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全力推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对湖州来说,发展是首要问题。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无论是湖州,还是先进地区,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硬道理,不管宏观环境如何变化,坚持抢抓机遇,加快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加快科学发展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讲经济,就是要努力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高湖州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地位,实现湖州经济的跨越发展;讲政治,就是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湖州257万人民谋取更大更好更实在的利益,为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一定要牢牢绷紧发展这根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发展经验,拓展发展视野,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不放松、创新发展不停步,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1、努力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痛下决心,以凤凰涅槃的精神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要素制约和环境压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按照“优化提升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发展三产”的要求,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通过整合优势农业资源,建设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争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是看工业化程度,如果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作支撑,就不可能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就不可能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一定要把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放在首位,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实施先进制造业年度推进计划,以加大技改投入、推进项目建设、培育规模企业为抓手,加快建设四大特色优势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全国先进制造中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提升产业层次的必由之路。要按照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物流基地、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继续发展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新的突破。特别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响具有湖州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的第一增长点。一定要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和错位发展的思路,明确湖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位,研究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建设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建设南太湖科技城,积极引进科研院所、高层次的研发机构,实施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升湖州产业发展层次。要高度重视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产学研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加快技术进步,形成产业链,加快传统支柱产业的规划、整合和发展。继续狠抓技改投入,加强项目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打造企业品牌,提高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产业导向,坚决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建设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是现实的竞争力,更是未来的生产力。生态是我市的立市之本,要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发挥生态优势。要以增强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为核心,切实治理污染,净化环境,保护资源。以“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循环经济原则,积极倡导节能降耗,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节电、节水、节地等活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切实缓解要素制约。要素制约是各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在缓解要素制约上走出新路,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严把土地和信贷两大“阀门”,对我们经济总量比较小,但土地供给潜力相对比较大的地区,是一个机遇。我们一定要创新破难,在要素供给,特别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挖掘土地潜力上做好文章,抢抓发展机遇;一定要加强土地的管理,通过供地这个环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总之,我市经济加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根源是增长方式粗放,希望各县区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想实招、出高招,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2、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长期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工作中,明年要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纲要为抓手,按照着力推进“六个一体化”的要求,完善规划体系,落实工作计划,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坚持规划为龙头,湖州中心城市要认真实施新一轮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细化城市详规和城市设计,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绿化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促进要素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努力把城市建设与旅游、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优化美化,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以建设带状组团式的现代化大城市的理念,加快雉城、武康、递铺三个中等城市建设,主动与湖州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对接,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要加大投入,加强长效管理,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切实抓好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把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继续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体化的基础来抓,推进“六个百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强市、康庄工程建设,尽快构筑内外衔接、城乡互通、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加快农村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

3、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稳步实施,通过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放手放开放胆发展个私经济,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实现新的飞跃。要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和培训,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条件下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先锋。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国有、集体、个私、外资等各类资本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重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推进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加快规范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上市后备资源,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做好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扫尾工作,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取向,深化投融资及国有资产管理等各类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完善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等问题。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苹,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抓好农村信用社改苹,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类和市场化的中介服务类、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转体改制任务,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多元化发展社会事业的格局。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城镇规划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消除体制和政策性制约。

4、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开放兴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大开放促进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在开放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接轨大上海、实现大开放。按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取向,努力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找准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立足“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适应上海,做好接轨工作。抓住世博机遇,突出规划接轨、产业接轨、交通接轨,推进科技、信息、教育、人才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真正使湖州成为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狠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一环来抓,主动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抢抓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流动的新机遇,继续实施“一号工程”,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转变思路,拓宽渠道,创新办法,积极探索“零土地招商”、产权招商等新方法,最大限度地缓解要素紧张对招商引资的制约。注重选商引资,要特别注意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规模较大、产业链长、主业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尤其是高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和规范招商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加强开发区建设。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主阵地,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新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在新的形势下,更要重视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各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加快产业集聚,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构筑产业发展太平台。市和各县、区的机关部门都要主动、热情地为开发区服务。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着眼于提高经济外向度,努力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特别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适应wto规则,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外贸政策,积极探索和逐步健全贸易壁垒预警和应对机制。合理引导进口,积极进口有利于产业升级的设备、技术,急需的资源和原材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境外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四、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是湖州“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任务。建设“平安湖州”的实质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载体。我们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坚持通过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努力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

1、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构建激发社会活力的机制。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保障,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根本制度。要通过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三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城市的步伐。加强党管武装,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科协、残联等群众团体积极开展工作,激发版权所有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做好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和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和引导,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民利。通过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推进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以深入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为抓手,扎实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四城联创”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明年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凝心聚力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尤其要培育和提升具有湖州特色的人文精神.形成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基础。要立足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文化大市建设,举办第三届“湖笔文化节”,积极推进文教体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需求。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农村“六位一体”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水平。

3、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从湖州实际出发,针对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发生的新变化,认真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理念,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要研究建立方便人民群众表达和诉求合法利益的方式、渠道,建立畅通的民情沟通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要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级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注意加快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发挥他们在社会建设和自我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劳动关系调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社会管理活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五大社会保险的全覆盖,加快实施“五费合征”,增强保障能力;继续加快推进农村新五保体系建设,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机制,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4、突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维扩稳定的机制。切实加强对维护稳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当前,维护稳定的一个突出任务,是要努力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深化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疏导化解机制,以及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引起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深化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机制,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构筑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网络。要深化“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要建立健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保障机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调解各类经济关系,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机制,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责任体系。

5、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又要创新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特别要坚持执政为民,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明年要围绕实施“456”民生工程,积极为民办实事。“456”民生工程就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公共安全、治安防控四大体系,切实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办事难、保护环境难等五大问题,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公共服务六个方面的便民利民政策,努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五、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湖州实际出发,始终把握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点,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强化创新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在工作大局中批准定位,在全局工作的难点重点中寻找突破,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凸显成效。明年的党建工作一定要进一步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服务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推进创新破难,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市委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结合湖州实际,形成了《关于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稿)》,提交这次全会讨论。《实施意见》经全会讨论通过后,将成为推进我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年我们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

1、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直接关系党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一个党委”、“三个党组”、“几个口子”的领导体制,使市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通过各个系统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按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从我市实际出发,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对涉及经济发展的重大规划、方针政策、工作部署,以及涉及全市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着力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教育人,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创新务实,提高实效。要针对城市的特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在群众中形成共鸣,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效果。要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围绕服务大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坚持以领导班子为重点,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广泛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和身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深化“六好”班子创建,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贯彻“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把开拓创新意识强、攻坚破难本领大、工作作风过得硬、加快发展实绩好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上来,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越是发展任务重、面临困难大,越要任用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越要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为创新破难、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注重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深入贯彻《条例》和中央“5+1”文件精神,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好综合试点,强化制度建设,在这几年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3、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按照“五个坚持”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认真研究教育的方式、载体、手段;系统谋划、精心组织、有序实施,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学习贯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务求实效。尤其要重视加强开展对农村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和新经济组织党员的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深化“双培双带”活动,扎实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通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发展和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4、全面深化“三级联创”,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要以“三级联创”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明年要高度重视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通过换届,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开展。要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学校、社团等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整合资源、协调利益、服务群众中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工作中,上级组织要关心下级组织、服务下级组织,基层组织要关心党员、服务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关心基层干部的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团结向上的氛围。

5、继续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决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看到,未来几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建设,活力大激活的时期,微观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将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政上面临更大的考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按照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五年工作目标的要求,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合力,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典型教育、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等制度改革,推进“三公开”,加强招投标中心建设。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好“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特别是最近中纪委提出“五个不许”规定的贯彻落实。要严肃查处各类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要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大力促进依法行政和勤政高效。

医院八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努力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在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徐福宁

2004年12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今年的工作;审议明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审议《中共湖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稿)》、《中共湖州市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县局级党政正职人选实施办法(试行)》;民主推荐提名有关干部。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向市委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今年工作的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一年。市委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各项部署,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显著的成绩。据预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除实到外资外,其它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亿元,增长15%以上,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5亿元,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8亿元,增长14%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约17亿美元,增长38%左右,其中出口14.5亿美元,增长40%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53.4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4.3%,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7%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5.1%,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实际分别增长10%和8%左右。

1、坚决贯彻、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积极主动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把宏观调控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市委出台1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加大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行农业税零税串。抓好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预计分别增长10%和9%。积极培育特色块状经济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严格保护耕地,超额完成土地整理任务。开展土地市场秩序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治理整顿,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从43个缩减到10个,规划面积核减61%。全面开展矿山整治工作,制定市区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制定产业导向目录,加强项目审批和整顿,严控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指标,关停并转“五小”企业,坚决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共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约200万吨。千方百计把要素制约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采取存量土地利用等“七个一批”的举措,筹措建设用地指标。拓宽利用民资渠道,大力开展市外融资,鼓励企业上市,缓解资金问题。加强科学调度,推行全社会节电,鼓励企业自备发电,加快地方能源建设,努力缓解电力紧张状况。全年共有10个热电项目建成运行,装机容量9.6万千瓦。

2、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对宏观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把着力点转到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来。通过召开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组织外出考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奋发有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年度推进计划的实施,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增长30%;完成工业性投入195亿元,增长35%,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275个,先进制造业的产值比重已占54.9%。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扶持培育10家明星企业、40家制造业龙头企业、80家重点骨干企业。取得3个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市区经济逐步形成了“三区争雄、竞争发展”的格局。积极实施商贸发展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旅游资源,继续打造“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品牌,推出“生态”和“湿地”两大新品牌;加强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各县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方面也都各有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专题讨论并制定《湖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纲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六个一体化”的工作举措。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六个百亿”工程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25%。申嘉湖、申嘉杭高速公路湖州段前期工作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第一轮“治太”和第一期城市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已完成243个行政村、4261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已培训10.2万人。康庄工程完成投资4.35亿元,公路通村率达到99.5%,市区启动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城市化水平达到44.1%,中心城区面积达到51.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1.5万。加强城市管理,注重发挥社区作用,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制定生态市建设规划,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举,认真做好大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开展“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和“千里绿色通道,万顷绿化造林”工程,加快污水处理、环境绿化等工程建设,全市城镇新增绿地250万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9%;生态县(区)、乡镇、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4、着力推进“接轨大上海、促进大开放”。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的龙头作用。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长三角16个城市在湖签署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举办了接轨上海活动周,进一步促进了与上海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坚持内外并举,抓好招商引资,预计全年合同外资14.5亿美元,实到5.7亿美元;1—11月,实到内资93.1亿元。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鼓励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外贸依存度由上年的20.5%上升到24.3%左右。充分利用香港与内地签署CEPA的重大机遇,在港成功举办了湖州——香港经贸发展活动周。

5、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新增上市企业2家。启动实施“六八五五”工程,完善政策,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努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占总量的比重上升到73.3%。围绕加快市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区行政管理体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开展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投诉服务中心、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打造“信用湖州”,深化金融改革,推进服务创新,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新步伐,到11月份,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由年初的11.6%下降到8.8%。

6、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启动新一轮“四城联创”,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预评。切实加强“双整治、双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出了王法金等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外宣工作,提高了湖州的美誉度。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全面启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基本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全市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85%,高考上线率达到91.3%,启动高校东扩工程,湖州师院全日制在校学生突破万人大关。建立预防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医院建设,惠民医院挂牌运营,传染病控制和计划免疫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计生综合改革,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建成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和市博物馆,启动市图书馆新馆和大剧院建设。健全四级文化网络,实施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举办了第五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国际青少年网球邀请赛。推进文化市场建设,开展网吧和网站专项整治。以千金塔地遗址、毗山遗址抢救性发掘为契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7、扎实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分别召开人大、政协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做好新时期的人大、政协工作。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统战和宗教工作,加强与各派、工商联的联系。支持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创建“民主法治村”,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深化司法改革,完善诉讼程序,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强化司法监督,全面实施办案责任制、案件复查制、错案责任追究制。

8、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省委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全力打造“平安湖州”。深入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加强培训,开展指导,完善政策,努力形成促进再就业工作机制,1—11月新增就业岗位4.45万个,再就业2.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扩面和加强基金征缴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大”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险金支付能力稳定提高。抓好以“新五保”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11月底,全市有4.97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各类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达到86.9%。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和严重刑事、经济犯罪活动。加强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社会联动调处机制。加强外来人p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工作领导责任制,在政治敏感时期和重要节庆日,未发生大规模去省进京集体上访事件,实现全国“两会”期间上访“零进京”。

9、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召开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部署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一个重点、四个层面”,不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组织县局级班子开展“树三观、争六好”创建活动,抓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整充实44个县局级班子,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市委常委会票决制,全面推行“两圈”考察,探索开展基层科级领导干部公推直选和竞选工作。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决定》和人才建设《规划》,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在农村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深化“先锋工程”争创活动,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星级评估,在城市社区创建“五好”,推进机关学校社团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开展效能建设,有241个行政管理执法部门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等八项制度,有202个部门和81个窗口单位开展公开承诺;围绕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等六个共性问题,推出“六条禁令”。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抓本治源,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四谈一述”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持纠建并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

二、明年工作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2005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是承前启后、努力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事关当前,事关长远。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举措,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创优,加快发展,增强能力,注重和谐,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确保7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外贸出口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14%(按可比口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按可比口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内;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从总体上看,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根据中央的判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形势的主流。从发展趋势看,国际资本流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长三角地区仍是国际大企业、大集团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地,世界范围内经济要素重组将更为广泛。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总体向好的格局不会改变。全国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不确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化,加快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党中央通过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环境进一步向好。我市正处在加快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政治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通过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调整结构,加大投入,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明年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国际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美日经济起伏不定,国际石油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存在波动的可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将引发更多的贸易磨擦,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局部地区还存在战争隐患,等等。明年宏观经济运行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要素瓶颈制约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市场竞争形势更为严峻。这些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市。就我市来说,区域竞争、结构调整、要素制约、社会稳定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全面把握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努力做到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在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对策研究得更具体,努力化困难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把握市情。要认清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努力“抓机遇、扬特色、破难题”,加快科学发展。抓机遇,就是要抢抓机遇,努力把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具体行动。加快发展机遇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我们一定要在挑战中积极寻求机遇,在发展中努力创造机遇,在变化中用心捕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州除了全省一些共性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以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机遇,这就是杭宁城市带加快发展的机遇。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迅速崛起,高速公路的贯通,杭宁这条长三角弱边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是区域经济、区域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前景相当广阔。湖州作为杭宁两大城市间唯一的省辖市,应当顺势应时,从更广的区域、更高的定位来审视自身的发展,顺应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势,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最佳、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备、丈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使湖州真正成为杭宁城市带乃至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枢纽城市,更好地接轨上海、辐射苏皖广阔腹地,为浙北地区的崛起、长三角城市群的加快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建设这样一个城市,是对党代会提出的现代化大城市目标内涵的拓展和提升,核心是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发挥和塑造生态、环境、产业、功能上的优势,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努力再现“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境界,不断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集聚力。这是我们未来发展最大的机遇。扬特色,就是要把湖州各方面的特色转化为优势,努力提升水平、创造加快发展的条件。湖州自然环境优越,资源比较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特色。其中比较鲜明的有这样五条:一是区位特色。湖州地处长三角的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接轨上海既有历史基础,又有现实条件,更有承东接西、贯通南北的潜在优势。关键是加快贯通到上海的高速通道,形成高速网络,把区位特色变为区位交通优势。二是人文特色。湖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文化昌盛,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的传统、朴实与经世致用的学风绵延传递,非常深厚,形成了特有的区域文化特色。如何提升湖州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的内涵,如何推进文化与产业相结合,文化与城市特色相结合,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加快湖州三个文明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三是生态特色。湖州山水清远,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生态特色非常明显,在喧闹的工业文明城市的包围之中,我们有这样一块5818平方公里的清丽之地,非常珍贵、非常难得。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特有的环境资源。四是“三农”工作特色。湖州农业基础良好,历史上粮、桑、渔、竹、茶等传统农产品知名度较大,“三农”工作有许多亮点和特色,如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城郊农业以及农村村庄整治、农村社保救助工作等。五是社会政治环境特色。干部队伍心齐气顺劲足实干,想发展、谋发展意识强烈。党的建设成效明显,干群关系比较融洽,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抓得比较有成效。民风比较纯朴,非常激烈的矛盾纠纷相对较少,社会治安形势良好。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政治社会环境条件。这五个方面的特色概括起来就是“地方好、文化厚、生态优、基础稳、社会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湖州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坚实基础和重要潜力。要加快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的特色,不断巩固和提升,努力把这些特色转化为竞争的优势、发展的优势。破难题,就是要创新破难,努力攻坚、破解阻碍加快发展的难题。应该说,最近几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进步加快,城市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建设,国企“彻底改、改彻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工业技改投入、实到外资数量、财政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至2003年三年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协议利用外资和实到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六项指标年均增幅均列全省前茅。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低基数的增速。把湖州放到长三角城市群中去比,尤其是与先进地区比,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些差距大体上也有五条:一是经济总量的差距。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发展的后劲较弱。200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仅为绍兴的40%、嘉兴的52%,工业结构仍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而且,总体上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较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乏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集群。二是城市化水平的差距。目前,湖州城市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9个百分点,中心城市产业集聚不够强、品味不够高、功能不够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与先进地区有较大的距离;城镇体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城市化速度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体制机制活力的差距。表现在要素市场发育缓慢,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企业机制活力不够强,目前全市股份有限公司34家,仅占全部有限公司的3.7‰。,其中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只有8家。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还很艰巨,事业单位和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城市管理体制和开发区体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四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整个经济社会开放程度还不够高。今年实到外资不到6亿元,从发展的要求来看,这个数量太小。去年我市经济外贸依存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5个百分点;今年预计进口2.5亿美元,出口14.5亿美元,进出口总量偏小,而且加工贸易只占出口的12.5%,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科技和人才的差距。从总体上看,人才资源是最稀缺的资源,技术制约是最大的制约,我市人才占人口的比重为4.7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经济腾飞所必需的7%,每万人中人才数低于全省平均数86人;高级职称人才比重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市科技研发水平、企业研发中心水平在长三角处于落后的位置。这些差距,就是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着力破解的难点。要缩小这些差距,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创优,攻坚破难,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全会后,市委将开展以“创新破难,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大学习、大推进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通过大学习、大推进活动,切实解决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和工作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全面创新、科学发展的意识;批准阻碍和制约加快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着力破解难题,努力加快科学发展。要使这项活动切实贯穿于全年的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之中,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正确群众观上来,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三观”,紧密结合湖州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当前,少数同志还有一些模糊认识,为此,有必要从确立五个“正确认识”的角度进一步统一思想:一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速度。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很难调整,增长方式很难转变,统筹协调发展也难于实现,更谈不上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总量偏小,一二三产业都处在发展阶段,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能快则快,着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同时,也必须明确这种速度不能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激化社会矛盾为代价。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归根到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我们在调整结构、增加投入、扩大出口和促进消费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充分体现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快速发展,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二要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等于不要政绩,不等于不讲政绩。正确的政绩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问题是要鼓励广大干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做更多的工作、出更多的政绩。因此,我们既要坚决反对为追求个人名利而搞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浮夸工程”、“虚假工程”,更要有效激励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淡泊名利,创造更多更好的政绩,更好地为党和人民贡献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的价值。三要正确认识保护群众利益不等于不要依法办事,不等于不要教育群众。执政为民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第一价值取向。我们党的干部,必须时时刻刻把群众挂在心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是我们的政治品德。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放弃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另外,对少数个别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我们要敢于善于批评教育,要敢于善于依法办事,要敢于善于按规定处置,这也是“执政为民”的要求。四要正确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不等于不要从实际出发,不等于不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方针政策,是必须坚持的组织原则,是讲政治、讲大局的重要体现。但是,上级要求是对全局和整体而言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按部就班、照抄照转,要按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要求,在切实把握全局、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善于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寻找上级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这是真正的贯彻落实,是真正的负责精神,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态度。五要正确认识统筹发展不等于发展没有重点,不等于工作不要重点。坚持统筹发展,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我市“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统筹发展是个战略的选择。发展的路径有很多,科学发展选择的战略是统筹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等于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没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一般,就没有统筹。从战术的角度出发,发展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必须要突出不同的重点,应该在突出重点中实现统筹,在统筹中促进重点的实现。在具体工作中,什么是重点?差距就是重点,难点就是重点,薄弱环节就是重点。要通过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带动和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全力推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对湖州来说,发展是首要问题。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无论是湖州,还是先进地区,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硬道理,不管宏观环境如何变化,坚持抢抓机遇,加快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加快科学发展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讲经济,就是要努力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高湖州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地位,实现湖州经济的跨越发展;讲政治,就是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湖州257万人民谋取更大更好更实在的利益,为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一定要牢牢绷紧发展这根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发展经验,拓展发展视野,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不放松、创新发展不停步,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1、努力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痛下决心,以凤凰涅槃的精神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要素制约和环境压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按照“优化提升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发展三产”的要求,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通过整合优势农业资源,建设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争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是看工业化程度,如果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作支撑,就不可能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就不可能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一定要把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放在首位,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实施先进制造业年度推进计划,以加大技改投入、推进项目建设、培育规模企业为抓手,加快建设四大特色优势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全国先进制造中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提升产业层次的必由之路。要按照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物流基地、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继续发展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新的突破。特别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响具有湖州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的第一增长点。一定要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和错位发展的思路,明确湖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位,研究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建设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建设南太湖科技城,积极引进科研院所、高层次的研发机构,实施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升湖州产业发展层次。要高度重视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产学研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加快技术进步,形成产业链,加快传统支柱产业的规划、整合和发展。继续狠抓技改投入,加强项目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打造企业品牌,提高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产业导向,坚决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建设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是现实的竞争力,更是未来的生产力。生态是我市的立市之本,要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发挥生态优势。要以增强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为核心,切实治理污染,净化环境,保护资源。以“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循环经济原则,积极倡导节能降耗,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节电、节水、节地等活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切实缓解要素制约。要素制约是各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在缓解要素制约上走出新路,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严把土地和信贷两大“阀门”,对我们经济总量比较小,但土地供给潜力相对比较大的地区,是一个机遇。我们一定要创新破难,在要素供给,特别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挖掘土地潜力上做好文章,抢抓发展机遇;一定要加强土地的管理,通过供地这个环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总之,我市经济加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根源是增长方式粗放,希望各县区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想实招、出高招,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2、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长期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工作中,明年要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纲要为抓手,按照着力推进“六个一体化”的要求,完善规划体系,落实工作计划,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坚持规划为龙头,湖州中心城市要认真实施新一轮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细化城市详规和城市设计,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绿化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促进要素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努力把城市建设与旅游、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优化美化,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以建设带状组团式的现代化大城市的理念,加快雉城、武康、递铺三个中等城市建设,主动与湖州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对接,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要加大投入,加强长效管理,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切实抓好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把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继续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体化的基础来抓,推进“六个百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强市、康庄工程建设,尽快构筑内外衔接、城乡互通、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加快农村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

3、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稳步实施,通过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放手放开放胆发展个私经济,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实现新的飞跃。要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和培训,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条件下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先锋。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国有、集体、个私、外资等各类资本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重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推进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加快规范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上市后备资源,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做好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扫尾工作,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取向,深化投融资及国有资产管理等各类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完善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等问题。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苹,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抓好农村信用社改苹,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类和市场化的中介服务类、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转体改制任务,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多元化发展社会事业的格局。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城镇规划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消除体制和政策性制约。

4、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开放兴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大开放促进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在开放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接轨大上海、实现大开放。按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取向,努力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找准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立足“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适应上海,做好接轨工作。抓住世博机遇,突出规划接轨、产业接轨、交通接轨,推进科技、信息、教育、人才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真正使湖州成为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狠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一环来抓,主动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抢抓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流动的新机遇,继续实施“一号工程”,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转变思路,拓宽渠道,创新办法,积极探索“零土地招商”、产权招商等新方法,最大限度地缓解要素紧张对招商引资的制约。注重选商引资,要特别注意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规模较大、产业链长、主业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尤其是高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和规范招商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加强开发区建设。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主阵地,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新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在新的形势下,更要重视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各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加快产业集聚,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构筑产业发展太平台。市和各县、区的机关部门都要主动、热情地为开发区服务。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着眼于提高经济外向度,努力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特别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适应wTO规则,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外贸政策,积极探索和逐步健全贸易壁垒预警和应对机制。合理引导进口,积极进口有利于产业升级的设备、技术,急需的资源和原材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境外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四、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是湖州“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任务。建设“平安湖州”的实质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载体。我们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坚持通过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努力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

1、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构建激发社会活力的机制。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保障,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根本制度。要通过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三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城市的步伐。加强党管武装,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科协、残联等群众团体积极开展工作,激发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做好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和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和引导,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民利。通过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推进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以深入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为抓手,扎实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四城联创”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明年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凝心聚力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尤其要培育和提升具有湖州特色的人文精神.形成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基础。要立足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文化大市建设,举办第三届“湖笔文化节”,积极推进文教体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需求。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农村“六位一体”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水平。

3、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从湖州实际出发,针对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发生的新变化,认真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理念,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要研究建立方便人民群众表达和诉求合法利益的方式、渠道,建立畅通的民情沟通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要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级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注意加快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发挥他们在社会建设和自我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劳动关系调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社会管理活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五大社会保险的全覆盖,加快实施“五费合征”,增强保障能力;继续加快推进农村新五保体系建设,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机制,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4、突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维扩稳定的机制。切实加强对维护稳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当前,维护稳定的一个突出任务,是要努力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深化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疏导化解机制,以及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引起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深化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机制,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构筑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网络。要深化“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要建立健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保障机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调解各类经济关系,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机制,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责任体系。

5、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又要创新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特别要坚持执政为民,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明年要围绕实施“456”民生工程,积极为民办实事。“456”民生工程就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公共安全、治安防控四大体系,切实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办事难、保护环境难等五大问题,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公共服务六个方面的便民利民政策,努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五、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湖州实际出发,始终把握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点,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强化创新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在工作大局中批准定位,在全局工作的难点重点中寻找突破,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凸显成效。明年的党建工作一定要进一步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服务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推进创新破难,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市委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结合湖州实际,形成了《关于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稿)》,提交这次全会讨论。《实施意见》经全会讨论通过后,将成为推进我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年我们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

1、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直接关系党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一个党委”、“三个党组”、“几个口子”的领导体制,使市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通过各个系统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按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从我市实际出发,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对涉及经济发展的重大规划、方针政策、工作部署,以及涉及全市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着力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教育人,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创新务实,提高实效。要针对城市的特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在群众中形成共鸣,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效果。要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围绕服务大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坚持以领导班子为重点,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广泛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和身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深化“六好”班子创建,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贯彻“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把开拓创新意识强、攻坚破难本领大、工作作风过得硬、加快发展实绩好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上来,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越是发展任务重、面临困难大,越要任用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越要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为创新破难、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注重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深入贯彻《条例》和中央“5+1”文件精神,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好综合试点,强化制度建设,在这几年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3、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按照“五个坚持”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认真研究教育的方式、载体、手段;系统谋划、精心组织、有序实施,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学习贯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务求实效。尤其要重视加强开展对农村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和新经济组织党员的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深化“双培双带”活动,扎实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通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发展和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4、全面深化“三级联创”,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要以“三级联创”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明年要高度重视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通过换届,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开展。要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学校、社团等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整合资源、协调利益、服务群众中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工作中,上级组织要关心下级组织、服务下级组织,基层组织要关心党员、服务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关心基层干部的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团结向上的氛围。

5、继续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决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看到,未来几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建设,活力大激活的时期,微观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将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政上面临更大的考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按照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五年工作目标的要求,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合力,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典型教育、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等制度改革,推进“三公开”,加强招投标中心建设。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好“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特别是最近中纪委提出“五个不许”规定的贯彻落实。要严肃查处各类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要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大力促进依法行政和勤政高效。

医院八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努力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在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徐福宁

20__年12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今年的工作;审议明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审议《中共湖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稿)》、《中共湖州市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县局级党政正职人选实施办法(试行)》;民主推荐提名有关干部。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向市委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今年工作的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一年。市委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各项部署,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显著的成绩。据预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除实到外资外,其它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亿元,增长15%以上,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5亿元,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8亿元,增长14%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约17亿美元,增长38%左右,其中出口14.5亿美元,增长40%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53.4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4.3%,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7%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5.1%,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实际分别增长10%和8%左右。

1、坚决贯彻、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积极主动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把宏观调控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市委出台1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加大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行农业税零税串。抓好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预计分别增长10%和9%。积极培育特色块状经济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严格保护耕地,超额完成土地整理任务。开展土地市场秩序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治理整顿,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从43个缩减到10个,规划面积核减61%。全面开展矿山整治工作,制定市区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制定产业导向目录,加强项目审批和整顿,严控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指标,关停并转“五小”企业,坚决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共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约200万吨。千方百计把要素制约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采取存量土地利用等“七个一批”的举措,筹措建设用地指标。拓宽利用民资渠道,大力开展市外融资,鼓励企业上市,缓解资金问题。加强科学调度,推行全社会节电,鼓励企业自备发电,加快地方能源建设,努力缓解电力紧张状况。全年共有10个热电项目建成运行,装机容量9.6万千瓦。

2、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对宏观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把着力点转到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来。通过召开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组织外出考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奋发有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年度推进计划的实施,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增长30%;完成工业性投入195亿元,增长35%,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275个,先进制造业的产值比重已占54.9%。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扶持培育10家明星企业、40家制造业龙头企业、80家重点骨干企业。取得3个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市区经济逐步形成了“三区争雄、竞争发展”的格局。积极实施商贸发展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旅游资源,继续打造“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品牌,推出“生态”和“湿地”两大新品牌;加强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各县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方面也都各有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专题讨论并制定《湖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纲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六个一体化”的工作举措。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六个百亿”工程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25%。申嘉湖、申嘉杭高速公路湖州段前期工作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第一轮“治太”和第一期城市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

工程,已完成243个行政村、4261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已培训10.2万人。康庄工程完成投资4.35亿元,公路通村率达到99.5%,市区启动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城市化水平达到44.1%,中心城区面积达到51.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1.5万。加强城市管理,注重发挥社区作用,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制定生态市建设规划,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举,认真做好大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开展“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和“千里绿色通道,万顷绿化造林”工程,加快污水处理、环境绿化等工程建设,全市城镇新增绿地250万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9%;生态县(区)、乡镇、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4、着力推进“接轨大上海、促进大开放”。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的龙头作用。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长三角16个城市在湖签署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举办了接轨上海活动周,进一步促进了与上海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坚持内外并举,抓好招商引资,预计全年合同外资14.5亿美元,实到5.7亿美元;1—11月,实到内资93.1亿元。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鼓励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外贸依存度由上年的20.5%上升到24.3%左右。充分利用香港与内地签署CEPA的重大机遇,在港成功举办了湖州——香港经贸发展活动周。

5、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新增上市企业2家。启动实施“六八五五”工程,完善政策,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努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占总量的比重上升到73.3%。围绕加快市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区行政管理体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开展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投诉服务中心、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打造“信用湖州”,深化金融改革,推进服务创新,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新步伐,到11月份,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由年初的11.6%下降到8.8%。

6、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启动新一轮“四城联创”,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预评。切实加强“双整治、双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出了王法金等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外宣工作,提高了湖州的美誉度。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全面启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基本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全市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85%,高考上线率达到91.3%,启动高校东扩工程,湖州师院全日制在校学生突破万人大关。建立预防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医院建设,惠民医院挂牌运营,传染病控制和计划免疫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计生综合改革,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建成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和市博物馆,启动市图书馆新馆和大剧院建设。健全四级文化网络,实施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举办了第五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国际青少年网球邀请赛。推进文化市场建设,开展网吧和网站专项整治。以千金塔地遗址、毗山遗址抢救性发掘为契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7、扎实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积极支持人大、 政协依法履行职责,分别召开人大、政协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做好新时期的人大、政协工作。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统战和宗教工作,加强与各派、工商联的联系。支持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创建“民主法治村”,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深化司法改革,完善诉讼程序,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强化司法监督,全面实施办案责任制、案件复查制、错案责任追究制。

8、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省委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全力打造“平安湖州”。深入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加强培训,开展指导,完善政策,努力形成促进再就业工作机制,1—11月新增就业岗位4.45万个,再就业2.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扩面和加强基金征缴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大”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险金支付能力稳定提高。抓好以“新五保”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11月底,全市有4.97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各类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达到86.9%。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严厉打击“__功”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和严重刑事、经济犯罪活动。加强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社会联动调处机制。加强外来人p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工作领导责任制,在政治敏感时期和重要节庆日,未发生大规模去省进京集体上访事件,实现全国“两会”期间上访“零进京”。

9、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召开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部署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一个重点、四个层面”,不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组织县局级班子开展“树三观、争六好”创建活动,抓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整充实44个县局级班子,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市委常委会票决制,全面推行“两圈”考察,探索开展基层科级领导干部公推直选和竞选工作。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决定》和人才建设《规划》,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在农村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深化“先锋工程”争创活动,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星级评估,在城市社区创建“五好”,推进机关学校社团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开展效能建设,有241个行政管理执法部门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等八项制度,有202个部门和81个窗口单位开展公开承诺;围绕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等六个共性问题,推出“六条禁令”。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抓本治源,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四谈一述”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持纠建并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二、明年工作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20__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是承前启后、努力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事关当前,事关长远。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举措,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创优,加快发展,增强能力,注重和谐,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确保7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外贸出口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14%(按可比口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按可比口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内;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从总体上看,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根据中央的判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形势的主流。从发展趋势看,国际资本流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长三角地区仍是国际大企业、大集团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地,世界范围内经济要素重组将更为广泛。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总体向好的格局不会改变。全国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不确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化,加快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党中央通过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环境进一步向好。我市正处在加快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政治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通过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调整结构,加大投入,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明年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国际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美日经济起伏不定,国际石油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存在波动的可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将引发更多的贸易磨擦,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局部地区还存在战争隐患,等等。明年宏观经济运行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要素瓶颈制约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市场竞争形势更为严峻。这些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市。就我市来说,区域竞争、结构调整、要素制约、社会稳定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全面把握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努力做到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在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对策研究得更具体,努力化困难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把握市情。要认清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努力“抓机遇、扬特色、破难题”,加快科学发展。抓机遇,就是要抢抓机遇,努力把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具体行动。加快发展机遇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我们一定要在挑战中积极寻求机遇,在发展中努力创造机遇,在变化中用心捕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州除了全省一些共性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以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机遇,这就是杭宁城市带加快发展的机遇。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迅速崛起,高速公路的贯通,杭宁这条长三角弱边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是区域经济、区域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前景相当广阔。湖州作为杭宁两大城市间唯一的省辖市,应当顺势应时,从更广的区域、更高的定位来审视自身的发展,顺应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势,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最佳、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备、丈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使湖州真正成为杭宁城市带乃至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枢纽城市,更好地接轨上海、辐射苏皖广阔腹地,为浙北地区的崛起、长三角城市群的加快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建设这样一个城市,是对党代会提出的现代化大城市目标内涵的拓展和提升,核心是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发挥和塑造生态、环境、产业、功能上的优势,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努力再现“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境界,不断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集聚力。这是我们未来发展最大的机遇。扬特色,就是要把湖州各方面的特色转化为优势,努力提升水平、创造加快发展的条件。湖州自然环境优越,资源比较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特色。其中比较鲜明的有这样五条:一是区位特色。湖州地处长三角的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接轨上海既有历史基础,又有现实条件,更有承东接西、贯通南北的潜在优势。关键是加快贯通到上海的高速通道,形成高速网络,把区位特色变为区位交通优势。二是人文特色。湖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文化昌盛,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的传统、朴实与经世致用的学风绵延传递,非常深厚,形成了特有的区域文化特色。如何提升湖州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的内涵,如何推进文化与产业相结合,文化与城市特色相结合,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加快湖州三个文明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三是生态特色。湖州山水清远,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生态特色非常明显,在喧闹的工业文明城市的包围之中,我们有这样一块5818平方公里的清丽之地,非常珍贵、非常难得。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特有的环境资源。四是“三农”工作特色。湖州农业基础良好,历史上粮、桑、渔、竹、茶等传统农产品知名度较大,“三农”工作有许多亮点和特色,如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城郊农业以及农村村庄整治、农村社保救助工作等。五是社会政治环境特色。干部队伍心齐气顺劲足实干,想发展、谋发展意识强烈。党的建设成效明显,干群关系比较融洽,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抓得比较有成效。民风比较纯朴,非常激烈的矛盾纠纷相对较少,社会治安形势良好。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政治社会环境条件。这五个方面的特色概括起来就是“地方好、文化厚、生态优、基础稳、社会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湖州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坚实基础和重要潜力。要加快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的特色,不断巩固和提升,努力把这些特色转化为竞争的优势、发展的优势。破难题,就是要创新破难,努力攻坚、破解阻碍加快发展的难题。应该说,最近几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进步加快,城市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建设,国企“彻底改、改彻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工业技改投入、实到外资数量、财政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20__年至20__年三年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协议利用外资和实到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六项指标年均增幅均列全省前茅。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低基数的增速。把湖州放到长三角城市群中去比,尤其是与先进地区比,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些差距大体上也有五条:一是经济总量的差距。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发展的后劲较弱。20__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仅为绍兴的40%、嘉兴的52%,工业结构仍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而且,总体上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较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乏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集群。二是城市化水平的差距。目前,湖州城市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9个百分点,中心城市产业集聚不够强、品味不够高、功能不够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与先进地区有较大的距离;城镇体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城市化速度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体制机制活力的差距。表现在要素市场发育缓慢,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企业机制活力不够强,目前全市股份有限公司34家,仅占全部有限公司的3.7‰。,其中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只有8家。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还很艰巨,事业单位和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城市管理体制和开发区体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四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整个经济社会开放程度还不够高。今年实到外资不到6亿元,从发展的要求来看,这个数量太小。去年我市经济外贸依存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5个百分点;今年预计进口2.5亿美元,出口14.5亿美元,进出口总量偏小,而且加工贸易只占出口的12.5%,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科技和人才的差距。从总体上看,人才资源是最稀缺的资源,技术制约是最大的制约,我市人才占人口的比重为4.7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经济腾飞所必需的7%,每万人中人才数低于全省平均数86人;高级职称人才比重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市科技研发水平、企业研发中心水平在长三角处于落后的位置。这些差距,就是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着力破解的难点。要缩小这些差距,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 变观念,创新创优,攻坚破难,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全会后,市委将开展以“创新破难,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大学习、大推进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通过大学习、大推进活动,切实解决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和工作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全面创新、科学发展的意识;批准阻碍和制约加快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着力破解难题,努力加快科学发展。要使这项活动切实贯穿于全年的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之中,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正确群众观上来,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三观”,紧密结合湖州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当前,少数同志还有一些模糊认识,为此,有必要从确立五个“正确认识”的角度进一步统一思想:一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速度。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很难调整,增长方式很难转变,统筹协调发展也难于实现,更谈不上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总量偏小,一二三产业都处在发展阶段,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能快则快,着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同时,也必须明确这种速度不能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激化社会矛盾为代价。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归根到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我们在调整结构、增加投入、扩大出口和促进消费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充分体现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快速发展,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二要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等于不要政绩,不等于不讲政绩。正确的政绩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问题是要鼓励广大干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做更多的工作、出更多的政绩。因此,我们既要坚决反对为追求个人名利而搞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浮夸工程”、“虚假工程”,更要有效激励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淡泊名利,创造更多更好的政绩,更好地为党和人民贡献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的价值。三要正确认识保护群众利益不等于不要依法办事,不等于不要教育群众。执政为民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第一价值取向。我们党的干部,必须时时刻刻把群众挂在心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是我们的政治品德。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放弃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另外,对少数个别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我们要敢于善于批评教育,要敢于善于依法办事,要敢于善于按规定处置,这也是“执政为民”的要求。四要正确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不等于不要从实际出发,不等于不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方针政策,是必须坚持的组织原则,是讲政治、讲大局的重要体现。但是,上级要求是对全局和整体而言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按部就班、照抄照转,要按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要求,在切实把握全局、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善于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寻找上级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这是真正的贯彻落实,是真正的负责精神,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态度。五要正确认识统筹发展不等于发展没有重点,不等于工作不要重点。坚持统筹发展,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我市“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统筹发展是个战略的选择。发展的路径有很多,科学发展选择的战略是统筹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等于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没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一般,就没有统筹。从战术的角度出发,发展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必须要突出不同的重点,应该在突出重点中实现统筹,在统筹中促进重点的实现。在具体工作中,什么是重点?差距就是重点,难点就是重点,薄弱环节就是重点。要通过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带动和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三、全力推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对湖州来说,发展是首要问题。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无论是湖州,还是先进地区,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硬道理,不管宏观环境如何变化,坚持抢抓机遇,加快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加快科学发展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讲经济,就是要努力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高湖州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地位,实现湖州经济的跨越发展;讲政治,就是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湖州257万人民谋取更大更好更实在的利益,为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一定要牢牢绷紧发展这根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发展经验,拓展发展视野,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不放松、创新发展不停步,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1、努力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痛下决心,以凤凰涅槃的精神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要素制约和环境压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按照“优化提升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发展三产”的要求,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通过整合优势农业资源,建设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争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是看工业化程度,如果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作支撑,就不可能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就不可能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一定要把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放在首位,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实施先进制造业年度推进计划,以加大技改投入、推进项目建设、培育规模企业为抓手,加快建设四大特色优势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全国先进制造中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提升产业层次的必由之路。要按照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物流基地、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继续发展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新的突破。特别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响具有湖州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的第一增长点。一定要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和错位发展的思路,明确湖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位,研究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建设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建设南太湖科技城,积极引进科研院所、高层次的研发机构,实施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升湖州产业发展层次。要高度重视人才和

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产学研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加快技术进步,形成产业链,加快传统支柱产业的规划、整合和发展。继续狠抓技改投入,加强项目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打造企业品牌,提高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产业导向,坚决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建设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是现实的竞争力,更是未来的生产力。生态是我市的立市之本,要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发挥生态优势。要以增强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为核心,切实治理污染,净化环境,保护资源。以“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循环经济原则,积极倡导节能降耗,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节电、节水、节地等活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切实缓解要素制约。要素制约是各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在缓解要素制约上走出新路,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严把土地和信贷两大“阀门”,对我们经济总量比较小,但土地供给潜力相对比较大的地区,是一个机遇。我们一定要创新破难,在要素供给,特别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挖掘土地潜力上做好文章,抢抓发展机遇;一定要加强土地的管理,通过供地这个环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总之,我市经济加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根源是增长方式粗放,希望各县区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想实招、出高招,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2、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长期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工作中,明年要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纲要为抓手,按照着力推进“六个一体化”的要求,完善规划体系,落实工作计划,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坚持规划为龙头,湖州中心城市要认真实施新一轮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细化城市详规和城市设计,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绿化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促进要素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努力把城市建设与旅游、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优化美化,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以建设带状组团式的现代化大城市的理念,加快雉城、武康、递铺三个中等城市建设,主动与湖州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对接,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要加大投入,加强长效管理,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切实抓好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把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继续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体化的基础来抓,推进“六个百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强市、康庄工程建设,尽快构筑内外衔接、城乡互通、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加快农村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

3、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稳步实施,通过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放手放开放胆发展个私经济,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实现新的飞跃。要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和培训,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条件下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先锋。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国有、集体、个私、外资等各类资本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重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推进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加快规范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上市后备资源,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做好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扫尾工作,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取向,深化投融资及国有资产管理等各类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完善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等问题。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苹,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抓好农村信用社改苹,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类和市场化的中介服务类、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转体改制任务,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多元化发展社会事业的格局。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城镇规划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消除体制和政策性制约。

4、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开放兴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大开放促进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在开放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接轨大上海、实现大开放。按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取向,努力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找准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立足“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适应上海,做好接轨工作。抓住世博机遇,突出规划接轨、产业接轨、交通接轨,推进科技、信息、教育、人才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真正使湖州成为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狠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一环来抓,主动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抢抓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流动的新机遇,继续实施“一号工程”,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转变思路,拓宽渠道,创新办法,积极探索“零土地招商”、产权招商等新方法,最大限度地缓解要素紧张对招商引资的制约。注重选商引资,要特别注意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规模较大、产业链长、主业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尤其是高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和规范招商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加强开发区建设。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主阵地,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是城 市的新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在新的形势下,更要重视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各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加快产业集聚,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构筑产业发展太平台。市和各县、区的机关部门都要主动、热情地为开发区服务。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着眼于提高经济外向度,努力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特别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适应wTO规则,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外贸政策,积极探索和逐步健全贸易壁垒预警和应对机制。合理引导进口,积极进口有利于产业升级的设备、技术,急需的资源和原材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境外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四、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是湖州“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任务。建设“平安湖州”的实质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载体。我们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坚持通过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努力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

1、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构建激发社会活力的机制。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保障,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根本制度。要通过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三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城市的步伐。加强党管武装,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科协、残联等群众团体积极开展工作,激发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做好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和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和引导,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民利。通过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推进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以深入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为抓手,扎实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四城联创”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明年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凝心聚力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尤其要培育和提升具有湖州特色的人文精神.形成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基础。要立足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文化大市建设,举办第三届“湖笔文化节”,积极推进文教体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需求。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农村“六位一体”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水平。

3、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从湖州实际出发,针对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发生的新变化,认真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理念,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要研究建立方便人民群众表达和诉求合法利益的方式、渠道,建立畅通的民情沟通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要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级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注意加快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发挥他们在社会建设和自我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劳动关系调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社会管理活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五大社会保险的全覆盖,加快实施“五费合征”,增强保障能力;继续加快推进农村新五保体系建设,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机制,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4、突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维扩稳定的机制。切实加强对维护稳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当前,维护稳定的一个突出任务,是要努力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深化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疏导化解机制,以及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引起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深化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机制,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构筑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网络。要深化“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严厉打击“__功”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要建立健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保障机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调解各类经济关系,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机制,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责任体系。

5、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发挥

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又要创新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特别要坚持执政为民,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明年要围绕实施“456”民生工程,积极为民办实事。“456”民生工程就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公共安全、治安防控四大体系,切实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办事难、保护环境难等五大问题,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公共服务六个方面的便民利民政策,努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五、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湖州实际出发,始终把握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点,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强化创新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在工作大局中批准定位,在全局工作的难点重点中寻找突破,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凸显成效。明年的党建工作一定要进一步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服务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推进创新破难,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市委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结合湖州实际,形成了《关于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稿)》,提交这次全会讨论。《实施意见》经全会讨论通过后,将成为推进我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年我们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

1、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直接关系党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一个党委”、“三个党组”、“几个口子”的领导体制,使市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通过各个系统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按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从我市实际出发,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对涉及经济发展的重大规划、方针政策、工作部署,以及涉及全市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着力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教育人,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创新务实,提高实效。要针对城市的特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在群众中形成共鸣,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效果。要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围绕服务大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坚持以领导班子为重点,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广泛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和身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深化“六好”班子创建,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贯彻“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把开拓创新意识强、攻坚破难本领大、工作作风过得硬、加快发展实绩好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上来,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越是发展任务重、面临困难大,越要任用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越要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为创新破难、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注重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深入贯彻《条例》和中央“5 1”文件精神,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好综合试点,强化制度建设,在这几年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3、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按照“五个坚持”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认真研究教育的方式、载体、手段;系统谋划、精心组织、有序实施,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学习贯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务求实效。尤其要重视加强开展对农村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和新经济组织党员的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深化“双培双带”活动,扎实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通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发展和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4、全面深化“三级联创”,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要以“三级联创”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明年要高度重视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通过换届,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开展。要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学校、社团等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整合资源、协调利益、服务群众中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工作中,上级组织要关心下级组织、服务下级组织,基层组织要关心党员、服务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关心基层干部的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团结向上的氛围。

5、继续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决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看到,未来几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建设,活力大激活的时期,微观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将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政上面临更大的考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按照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五年工作目标的要求,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合力,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典型教育、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等制度改革,推进“三公开”,加强招投标中心建设。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好“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特别是最近中纪委提出“五个不许”规定的贯彻落实。要严肃查处各类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要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大力促进依法行政和勤政高效。

医院八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努力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在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徐福宁

××××年×月×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今年的工作;审议明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审议《中共湖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稿》、《中共湖州市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县局级党政正职人选实施办法试行》;民主推荐提名有关干部。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向市委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今年工作的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一年。市委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各项部署,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显著的成绩。据预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除实到外资外,其它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增长%以上,为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亿元,增长%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增长%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约亿美元,增长%左右,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实际分别增长%和%左右。

⒈坚决贯彻、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积极主动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把宏观调控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市委出台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加大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行农业税零税串。抓好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预计分别增长%和%。积极培育特色块状经济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严格保护耕地,超额完成土地整理任务。开展土地市场秩序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治理整顿,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从个缩减到个,规划面积核减%。全面开展矿山整治工作,制定市区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制定产业导向目录,加强项目审批和整顿,严控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指标,关停并转“五小”企业,坚决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共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约万吨。千方百计把要素制约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采取存量土地利用等“七个一批”的举措,筹措建设用地指标。拓宽利用民资渠道,大力开展市外融资,鼓励企业上市,缓解资金问题。加强科学调度,推行全社会节电,鼓励企业自备发电,加快地方能源建设,努力缓解电力紧张状况。全年共有个热电项目建成运行,装机容量.万千瓦。

⒉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对宏观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把着力点转到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来。通过召开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组织外出考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奋发有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年度推进计划的实施,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完成工业性投入亿元,增长%,其中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个,先进制造业的产值比重已占.%。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扶持培育家明星企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家重点骨干企业。取得个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市区经济逐步形成了“三区争雄、竞争发展”的格局。积极实施商贸发展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旅游资源,继续打造“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品牌,推出“生态”和“湿地”两大新品牌;加强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各县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方面也都各有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⒊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专题讨论并制定《湖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纲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六个一体化”的工作举措。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六个百亿”工程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投资亿元,增长%。申嘉湖、申嘉杭高速公路湖州段前期工作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第一轮“治太”和第一期城市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已完成个行政村、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已培训.万人。康庄工程完成投资.亿元,公路通村率达到.%,市区启动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城市化水平达到.%,中心城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万。加强城市管理,注重发挥社区作用,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制定生态市建设规划,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举,认真做好大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开展“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和“千里绿色通道,万顷绿化造林”工程,加快污水处理、环境绿化等工程建设,全市城镇新增绿地万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生态县区、乡镇、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⒋着力推进“接轨大上海、促进大开放”。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的龙头作用。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长三角个城市在湖签署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举办了接轨上海活动周,进一步促进了与上海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坚持内外并举,抓好招商引资,预计全年合同外资.亿美元,实到.亿美元;—月,实到内资.亿元。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鼓励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外贸依存度由上年的.%上升到.%左右。充分利用香港与内地签署的重大机遇,在港成功举办了湖州——香港经贸发展活动周。

⒌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新增上市企业家。启动实施“六八五五”工程,完善政策,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努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占总量的比重上升到.%。围绕加快市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区行政管理体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开展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投诉服务中心、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打造“信用湖州”,深化金融改革,推进服务创新,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新步伐,到月份,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由年初的.%下降到.%。

⒍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启动新一轮“四城联创”,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预评。切实加强“双整治、双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出了王法金等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外宣工作,提高了湖州的美誉度。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全面启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基本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全市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高考上线率达到.%,启动高校东扩工程,湖州师院全日制在校学生突破万人大关。建立预防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医院建设,惠民医院挂牌运营,传染病控制和计划免疫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计生综合改革,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建成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和市博物馆,启动市图书馆新馆和大剧院建设。健全四级文化网络,实施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举办了第五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国际青少年网球邀请赛。推进文化市场建设,开展网吧和网站专项整治。以千金塔地遗址、毗山遗址抢救性发掘为契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⒎扎实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分别召开人大、政协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做好新时期的人大、政协工作。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统战和宗教工作,加强与各派、工商联的联系。支持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创建“民主法治村”,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深化司法改革,完善诉讼程序,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强化司法监督,全面实施办案责任制、案件复查制、错案责任追究制。

⒏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省委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全力打造“平安湖州”。深入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加强培训,开展指导,完善政策,努力形成促进再就业工作机制,—月新增就业岗位.万个,再就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扩面和加强基金征缴为重版权所有点,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大”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险金支付能力稳定提高。抓好以“新五保”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月底,全市有.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各类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达到.%。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和严重刑事、经济犯罪活动。加强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社会联动调处机制。加强外来人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工作领导责任制,在政治敏感时期和重要节庆日,未发生大规模去省进京集体上访事件,实现全国“两会”期间上访“零进京”。

、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召开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部署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一个重点、四个层面”,不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组织县局级班子开展“树三观、争六好”创建活动,抓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整充实个县局级班子,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市委常委会票决制,全面推行“两圈”考察,探索开展基层科级领导干部公推直选和竞选工作。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决定》和人才建设《规划》,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在农村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深化“先锋工程”争创活动,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星级评估,在城市社区创建“五好”,推进机关学校社团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开展效能建设,有个行政管理执法部门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等八项制度,有个部门和个窗口单位开展公开承诺;围绕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等六个共性问题,推出“六条禁令”。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抓本治源,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四谈一述”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持纠建并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

二、明年工作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是承前启后、努力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制定年远景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事关当前,事关长远。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举措,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创优,加快发展,增强能力,注重和谐,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实际利用外资确保亿美元、力争亿美元,外贸出口增长%;财政总收入增长%按可比口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按可比口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以内;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从总体上看,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根据中央的判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形势的主流。从发展趋势看,国际资本流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长三角地区仍是国际大企业、大集团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地,世界范围内经济要素重组将更为广泛。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总体向好的格局不会改变。全国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不确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化,加快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党中央通过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环境进一步向好。我市正处在加快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政治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通过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调整结构,加大投入,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明年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国际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美日经济起伏不定,国际石油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存在波动的可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将引发更多的贸易磨擦,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局部地区还存在战争隐患,等等。明年宏观经济运行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要素瓶颈制约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随着加入过渡期的结束,市场竞争形势更为严峻。这些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市。就我市来说,区域竞争、结构调整、要素制约、社会稳定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全面把握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努力做到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在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对策研究得更具体,努力化困难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把握市情。要认清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努力“抓机遇、扬特色、破难题”,加快科学发展。抓机遇,就是要抢抓机遇,努力把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具体行动。加快发展机遇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我们一定要在挑战中积极寻求机遇,在发展中努力创造机遇,在变化中用心捕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州除了全省一些共性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以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机遇,这就是杭宁城市带加快发展的机遇。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迅速崛起,高速公路的贯通,杭宁这条长三角弱边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是区域经济、区域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前景相当广阔。湖州作为杭宁两大城市间唯一的省辖市,应当顺势应时,从更广的区域、更高的定位来审视自身的发展,顺应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势,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最佳、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备、丈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使湖州真正成为杭宁城市带乃至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枢纽城市,更好地接轨上海、辐射苏皖广阔腹地,为浙北地区的崛起、长三角城市群的加快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建设这样一个城市,是对党代会提出的现代化大城市目标内涵的拓展和提升,核心是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发挥和塑造生态、环境、产业、功能上的优势,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努力再现“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境界,不断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集聚力。这是我们未来发展最大的机遇。扬特色,就是要把湖州各方面的特色转化为优势,努力提升水平、创造加快发展的条件。湖州自然环境优越,资源比较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特色。其中比较鲜明的有这样五条:一是区位特色。湖州地处长三角的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接轨上海既有历史基础,又有现实条件,更有承东接西、贯通南北的潜在优势。关键是加快贯通到上海的高速通道,形成高速网络,把区位特色变为区位交通优势。二是人文特色。湖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文化昌盛,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的传统、朴实与经世致用的学风绵延传递,非常深厚,形成了特有的区域文化特色。如何提升湖州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的内涵,如何推进文化与产业相结合,文化与城市特色相结合,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加快湖州三个文明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三是生态特色。湖州山水清远,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生态特色非常明显,在喧闹的工业文明城市的包围之中,我们有这样一块平方公里的清丽之地,非常珍贵、非常难得。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特有的环境资源。四是“三农”工作特色。湖州农业基础良好,历史上粮、桑、渔、竹、茶等传统农产品知名度较大,“三农”工作有许多亮点和特色,如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城郊农业以及农村村庄整治、农村社保救助工作等。五是社会政治环境特色。干部队伍心齐气顺劲足实干,想发展、谋发展意识强烈。党的建设成效明显,干群关系比较融洽,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抓得比较有成效。民风比较纯朴,非常激烈的矛盾纠纷相对较少,社会治安形势良好。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政治社会环境条件。这五个方面的特色概括起来就是“地方好、文化厚、生态优、基础稳、社会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湖州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坚实基础和重要潜力。要加快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的特色,不断巩固和提升,努力把这些特色转化为竞争的优势、发展的优势。破难题,就是要创新破难,努力攻坚、破解阻碍加快发展的难题。应该说,最近几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进步加快,城市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建设,国企“彻底改、改彻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工业技改投入、实到外资数量、财政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年至××××年三年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协议利用外资和实到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六项指标年均增幅均列全省前茅。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低基数的增速。把湖州放到长三角城市群中去比,尤其是与先进地区比,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些差距大体上也有五条:一是经济总量的差距。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发展的后劲较弱。××××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仅为绍兴的%、嘉兴的%,工业结构仍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而且,总体上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较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乏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集群。二是城市化水平的差距。目前,湖州城市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个百分点,中心城市产业集聚不够强、品味不够高、功能不够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与先进地区有较大的距离;城镇体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城市化速度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体制机制活力的差距。表现在要素市场发育缓慢,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企业机制活力不够强,目前全市股份有限公司家,仅占全部有限公司的.‰。,其中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只有家。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还很艰巨,事业单位和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城市管理体制和开发区体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四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整个经济社会开放程度还不够高。今年实到外资不到亿元,从发展的要求来看,这个数量太小。去年我市经济外贸依存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今年预计进口.亿美元,出口.亿美元,进出口总量偏小,而且加工贸易只占出口的.%,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科技和人才的差距。从总体上看,人才资源是最稀缺的资源,技术制约是最大的制约,我市人才占人口的比重为.%,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经济腾飞所必需的%,每万人中人才数低于全省平均数人;高级职称人才比重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市科技研发水平、企业研发中心水平在长三角处于落后的位置。这些差距,就是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着力破解的难点。要缩小这些差距,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创优,攻坚破难,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全会后,市委将开展以“创新破难,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大学习、大推进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通过大学习、大推进活动,切实解决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和工作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全面创新、科学发展的意识;批准阻碍和制约加快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着力破解难题,努力加快科学发展。要使这项活动切实贯穿于全年的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之中,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正确群众观上来,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三观”,紧密结合湖州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当前,少数同志还有一些模糊认识,为此,有必要从确立五个“正确认识”的角度进一步统一思想:一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速度。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很难调整,增长方式很难转变,统筹协调发展也难于实现,更谈不上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总量偏小,一二三产业都处在发展阶段,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能快则快,着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同时,也必须明确这种速度不能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激化社会矛盾为代价。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归根到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我们在调整结构、增加投入、扩大出口和促进消费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充分体现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快速发展,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二要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等于不要政绩,不等于不讲政绩。正确的政绩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问题是要鼓励广大干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做更多的工作、出更多的政绩。因此,我们既要坚决反对为追求个人名利而搞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浮夸工程”、“虚假工程”,更要有效激励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淡泊名利,创造更多更好的政绩,更好地为党和人民贡献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的价值。三要正确认识保护群众利益不等于不要依法办事,不等于不要教育群众。执政为民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第一价值取向。我们党的干部,必须时时刻刻把群众挂在心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是我们的政治品德。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放弃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另外,对少数个别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我们要敢于善于批评教育,要敢于善于依法办事,要敢于善于按规定处置,这也是“执政为民”的要求。四要正确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不等于不要从实际出发,不等于不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方针政策,是必须坚持的组织原则,是讲政治、讲大局的重要体现。但是,上级要求是对全局和整体而言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按部就班、照抄照转,要按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要求,在切实把握全局、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善于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寻找上级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这是真正的贯彻落实,是真正的负责精神,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态度。五要正确认识统筹发展不等于发展没有重点,不等于工作不要重点。坚持统筹发展,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我市“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统筹发展是个战略的选择。发展的路径有很多,科学发展选择的战略是统筹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等于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没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一般,就没有统筹。从战术的角度出发,发展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必须要突出不同的重点,应该在突出重点中实现统筹,在统筹中促进重点的实现。在具体工作中,什么是重点差距就是重点,难点就是重点,薄弱环节就是重点。要通过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带动和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全力推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对湖州来说,发展是首要问题。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无论是湖州,还是先进地区,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硬道理,不管宏观环境如何变化,坚持抢抓机遇,加快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加快科学发展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讲经济,就是要努力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高湖州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地位,实现湖州经济的跨越发展;讲政治,就是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湖州万人民谋取更大更好更实在的利益,为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一定要牢牢绷紧发展这根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发展经验,拓展发展视野,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不放松、创新发展不停步,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⒈努力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痛下决心,以凤凰涅槃的精神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要素制约和环境压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按照“优化提升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发展三产”的要求,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通过整合优势农业资源,建设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争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是看工业化程度,如果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作支撑,就不可能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就不可能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一定要把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放在首位,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实施先进制造业年度推进计划,以加大技改投入、推进项目建设、培育规模企业为抓手,加快建设四大特色优势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全国先进制造中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提升产业层次的必由之路。要按照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物流基地、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继续发展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新的突破。特别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响具有湖州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的第一增长点。一定要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和错位发展的思路,明确湖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位,研究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建设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建设南太湖科技城,积极引进科研院所、高层次的研发机构,实施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升湖州产业发展层次。要高度重视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产学研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加快技术进步,形成产业链,加快传统支柱产业的规划、整合和发展。继续狠抓技改投入,加强项目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打造企业品牌,提高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产业导向,坚决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建设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是现实的竞争力,更是未来的生产力。生态是我市的立市之本,要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发挥生态优势。要以增强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为核心,切实治理污染,净化环境,保护资源。以“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循环经济原则,积极倡导节能降耗,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节电、节水、节地等活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切实缓解要素制约。要素制约是各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在缓解要素制约上走出新路,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严把土地和信贷两大“阀门”,对我们经济总量比较小,但土地供给潜力相对比较大的地区,是一个机遇。我们一定要创新破难,在要素供给,特别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挖掘土地潜力上做好文章,抢抓发展机遇;一定要加强土地的管理,通过供地这个环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总之,我市经济加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根源是增长方式粗放,希望各县区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想实招、出高招,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⒉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长期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工作中,明年要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纲要为抓手,按照着力推进“六个一体化”的要求,完善规划体系,落实工作计划,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坚持规划为龙头,湖州中心城市要认真实施新一轮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细化城市详规和城市设计,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绿化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促进要素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努力把城市建设与旅游、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优化美化,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以建设带状组团式的现代化大城市的理念,加快雉城、武康、递铺三个中等城市建设,主动与湖州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对接,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要加大投入,加强长效管理,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切实抓好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把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继续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体化的基础来抓,推进“六个百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强市、康庄工程建设,尽快构筑内外衔接、城乡互通、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加快农村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

⒊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稳步实施,通过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放手放开放胆发展个私经济,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实现新的飞跃。要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和培训,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条件下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先锋。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国有、集体、个私、外资等各类资本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重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推进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加快规范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上市后备资源,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做好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扫尾工作,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取向,深化投融资及国有资产管理等各类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完善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等问题。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苹,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抓好农村信用社改苹,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版权所有面完成生产经营类和市场化的中介服务类、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转体改制任务,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多元化发展社会事业的格局。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城镇规划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消除体制和政策性制约。

⒋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开放兴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大开放促进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在开放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接轨大上海、实现大开放。按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取向,努力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找准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立足“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适应上海,做好接轨工作。抓住世博机遇,突出规划接轨、产业接轨、交通接轨,推进科技、信息、教育、人才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真正使湖州成为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狠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一环来抓,主动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抢抓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流动的新机遇,继续实施“一号工程”,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转变思路,拓宽渠道,创新办法,积极探索“零土地招商”、产权招商等新方法,最大限度地缓解要素紧张对招商引资的制约。注重选商引资,要特别注意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规模较大、产业链长、主业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尤其是高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和规范招商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加强开发区建设。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主阵地,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新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在新的形势下,更要重视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各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加快产业集聚,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构筑产业发展太平台。市和各县、区的机关部门都要主动、热情地为开发区服务。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着眼于提高经济外向度,努力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特别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适应规则,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外贸政策,积极探索和逐步健全贸易壁垒预警和应对机制。合理引导进口,积极进口有利于产业升级的设备、技术,急需的资源和原材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境外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四、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是湖州“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任务。建设“平安湖州”的实质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载体。我们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坚持通过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努力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

⒈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构建激发社会活力的机制。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保障,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根本制度。要通过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三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城市的步伐。加强党管武装,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科协、残联等群众团体积极开展工作,激发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做好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和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和引导,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民利。通过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推进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

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以深入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为抓手,扎实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四城联创”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明年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凝心聚力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尤其要培育和提升具有湖州特色的人文精神.形成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基础。要立足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文化大市建设,举办第三届“湖笔文化节”,积极推进文教体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需求。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农村“六位一体”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水平。

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从湖州实际出发,针对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发生的新变化,认真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理念,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要研究建立方便人民群众表达和诉求合法利益的方式、渠道,建立畅通的民情沟通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要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级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注意加快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发挥他们在社会建设和自我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劳动关系调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社会管理活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五大社会保险的全覆盖,加快实施“五费合征”,增强保障能力;继续加快推进农村新五保体系建设,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机制,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⒋突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维扩稳定的机制。切实加强对维护稳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当前,维护稳定的一个突出任务,是要努力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深化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疏导化解机制,以及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引起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深化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机制,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构筑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网络。要深化“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要建立健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保障机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调解各类经济关系,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机制,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责任体系。

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又要创新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特别要坚持执政为民,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明年要围绕实施“”民生工程,积极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就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公共安全、治安防控四大体系,切实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办事难、保护环境难等五大问题,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公共服务六个方面的便民利民政策,努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五、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湖州实际出发,始终把握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点,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强化创新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在工作大局中批准定位,在全局工作的难点重点中寻找突破,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凸显成效。明年的党建工作一定要进一步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服务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推进创新破难,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市委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结合湖州实际,形成了《关于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稿》,提交这次全会讨论。《实施意见》经全会讨论通过后,将成为推进我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年我们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

⒈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直接关系党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一个党委”、“三个党组”、“几个口子”的领导体制,使市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通过各个系统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按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从我市实际出发,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对涉及经济发展的重大规划、方针政策、工作部署,以及涉及全市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着力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教育人,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创新务实,提高实效。要针对城市的特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在群众中形成共鸣,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效果。要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围绕服务大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⒉坚持以领导班子为重点,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广泛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和身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深化“六好”班子创建,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贯彻“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把开拓创新意识强、攻坚破难本领大、工作作风过得硬、加快发展实绩好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上来,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越是发展任务重、面临困难大,越要任用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越要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为创新破难、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注重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深入贯彻《条例》和中央“”文件精神,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好综合试点,强化制度建设,在这几年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⒊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按照“五个坚持”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认真研究教育的方式、载体、手段;系统谋划、精心组织、有序实施,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学习贯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务求实效。尤其要重视加强开展对农村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和新经济组织党员的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深化“双培双带”活动,扎实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通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发展和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⒋全面深化“三级联创”,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要以“三级联创”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明年要高度重视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通过换届,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开展。要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学校、社团等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整合资源、协调利益、服务群众中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工作中,上级组织要关心下级组织、服务下级组织,基层组织要关心党员、服务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关心基层干部的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团结向上的氛围。

⒌继续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决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看到,未来几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建设,活力大激活的时期,微观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将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政上面临更大的考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按照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五年工作目标的要求,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合力,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典型教育、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等制度改革,推进“三公开”,加强招投标中心建设。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好“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特别是最近中纪委提出“五个不许”规定的贯彻落实。要严肃查处各类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要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大力促进依法行政和勤政高效。

医院八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努力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在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徐福宁

2004年12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今年的工作;审议明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审议《中共湖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稿)》、《中共湖州市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县局级党政正职人选实施办法(试行)》;民主推荐提名有关干部。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向市委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今年工作的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一年。市委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各项部署,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显著的成绩。据预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除实到外资外,其它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亿元,增长15%以上,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5亿元,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8亿元,增长14%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约17亿美元,增长38%左右,其中出口14.5亿美元,增长40%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53.4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4.3%,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7%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5.1%,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实际分别增长10%和8%左右。

1、坚决贯彻、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积极主动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把宏观调控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市委出台1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加大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行农业税零税串。抓好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预计分别增长10%和9%。积极培育特色块状经济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严格保护耕地,超额完成土地整理任务。开展土地市场秩序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治理整顿,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从43个缩减到10个,规划面积核减61%。全面开展矿山整治工作,制定市区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制定产业导向目录,加强项目审批和整顿,严控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指标,关停并转“五小”企业,坚决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共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约200万吨。千方百计把要素制约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采取存量土地利用等“七个一批”的举措,筹措建设用地指标。拓宽利用民资渠道,大力开展市外融资,鼓励企业上市,缓解资金问题。加强科学调度,推行全社会节电,鼓励企业自备发电,加快地方能源建设,努力缓解电力紧张状况。全年共有10个热电项目建成运行,装机容量9.6万千瓦。

2、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对宏观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把着力点转到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来。通过召开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组织外出考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奋发有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年度推进计划的实施,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增长30%;完成工业性投入195亿元,增长35%,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275个,先进制造业的产值比重已占54.9%。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扶持培育10家明星企业、40家制造业龙头企业、80家重点骨干企业。取得3个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市区经济逐步形成了“三区争雄、竞争发展”的格局。积极实施商贸发展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旅游资源,继续打造“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品牌,推出“生态”和“湿地”两大新品牌;加强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各县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方面也都各有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专题讨论并制定《湖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纲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六个一体化”的工作举措。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六个百亿”工程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25%。申嘉湖、申嘉杭高速公路湖州段前期工作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第一轮“治太”和第一期城市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已完成243个行政村、4261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已培训10.2万人。康庄工程完成投资4.35亿元,公路通村率达到99.5%,市区启动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城市化水平达到44.1%,中心城区面积达到51.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1.5万。加强城市管理,注重发挥社区作用,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制定生态市建设规划,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举,认真做好大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开展“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和“千里绿色通道,万顷绿化造林”工程,加快污水处理、环境绿化等工程建设,全市城镇新增绿地250万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9%;生态县(区)、乡镇、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4、着力推进“接轨大上海、促进大开放”。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的龙头作用。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长三角16个城市在湖签署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举办了接轨上海活动周,进一步促进了与上海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坚持内外并举,抓好招商引资,预计全年合同外资14.5亿美元,实到5.7亿美元;1—11月,实到内资93.1亿元。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鼓励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外贸依存度由上年的20.5%上升到24.3%左右。充分利用香港与内地签署CEPA的重大机遇,在港成功举办了湖州——香港经贸发展活动周。

5、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新增上市企业2家。启动实施“六八五五”工程,完善政策,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努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占总量的比重上升到73.3%。围绕加快市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区行政管理体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开展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投诉服务中心、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打造“信用湖州”,深化金融改革,推进服务创新,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新步伐,到11月份,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由年初的11.6%下降到8.8%。

6、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启动新一轮“四城联创”,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预评。切实加强“双整治、双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出了王法金等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外宣工作,提高了湖州的美誉度。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全面启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基本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全市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85%,高考上线率达到91.3%,启动高校东扩工程,湖州师院全日制在校学生突破万人大关。建立预防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医院建设,惠民医院挂牌运营,传染病控制和计划免疫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计生综合改革,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建成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和市博物馆,启动市图书馆新馆和大剧院建设。健全四级文化网络,实施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举办了第五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国际青少年网球邀请赛。推进文化市场建设,开展网吧和网站专项整治。以千金塔地遗址、毗山遗址抢救性发掘为契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7、扎实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分别召开人大、政协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做好新时期的人大、政协工作。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统战和宗教工作,加强与各派、工商联的联系。支持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创建“民主法治村”,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深化司法改革,完善诉讼程序,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强化司法监督,全面实施办案责任制、案件复查制、错案责任追究制。

8、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省委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全力打造“平安湖州”。深入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加强培训,开展指导,完善政策,努力形成促进再就业工作机制,1—11月新增就业岗位4.45万个,再就业2.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扩面和加强基金征缴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大”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险金支付能力稳定提高。抓好以“新五保”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11月底,全市有4.97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各类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达到86.9%。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和严重刑事、经济犯罪活动。加强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社会联动调处机制。加强外来人p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工作领导责任制,在政治敏感时期和重要节庆日,未发生大规模去省进京集体上访事件,实现全国“两会”期间上访“零进京”。

9、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召开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部署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一个重点、四个层面”,不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组织县局级班子开展“树三观、争六好”创建活动,抓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整充实44个县局级班子,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市委常委会票决制,全面推行“两圈”考察,探索开展基层科级领导干部公推直选和竞选工作。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决定》和人才建设《规划》,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在农村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深化“先锋工程”争创活动,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星级评估,在城市社区创建“五好”,推进机关学校社团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开展效能建设,有241个行政管理执法部门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等八项制度,有202个部门和81个窗口单位开展公开承诺;围绕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等六个共性问题,推出“六条禁令”。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抓本治源,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四谈一述”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持纠建并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

二、明年工作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2005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是承前启后、努力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事关当前,事关长远。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举措,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创优,加快发展,增强能力,注重和谐,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确保7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外贸出口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14%(按可比口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按可比口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内;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从总体上看,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根据中央的判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形势的主流。从发展趋势看,国际资本流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长三角地区仍是国际大企业、大集团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地,世界范围内经济要素重组将更为广泛。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总体向好的格局不会改变。全国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不确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化,加快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党中央通过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环境进一步向好。我市正处在加快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政治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通过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调整结构,加大投入,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明年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国际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美日经济起伏不定,国际石油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存在波动的可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将引发更多的贸易磨擦,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局部地区还存在战争隐患,等等。明年宏观经济运行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要素瓶颈制约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市场竞争形势更为严峻。这些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市。就我市来说,区域竞争、结构调整、要素制约、社会稳定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全面把握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努力做到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在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对策研究得更具体,努力化困难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把握市情。要认清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努力“抓机遇、扬特色、破难题”,加快科学发展。抓机遇,就是要抢抓机遇,努力把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具体行动。加快发展机遇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我们一定要在挑战中积极寻求机遇,在发展中努力创造机遇,在变化中用心捕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州除了全省一些共性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以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机遇,这就是杭宁城市带加快发展的机遇。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迅速崛起,高速公路的贯通,杭宁这条长三角弱边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是区域经济、区域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前景相当广阔。湖州作为杭宁两大城市间唯一的省辖市,应当顺势应时,从更广的区域、更高的定位来审视自身的发展,顺应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势,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最佳、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备、丈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使湖州真正成为杭宁城市带乃至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枢纽城市,更好地接轨上海、辐射苏皖广阔腹地,为浙北地区的崛起、长三角城市群的加快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建设这样一个城市,是对党代会提出的现代化大城市目标内涵的拓展和提升,核心是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发挥和塑造生态、环境、产业、功能上的优势,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努力再现“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境界,不断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集聚力。这是我们未来发展最大的机遇。扬特色,就是要把湖州各方面的特色转化为优势,努力提升水平、创造加快发展的条件。湖州自然环境优越,资源比较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特色。其中比较鲜明的有这样五条:一是区位特色。湖州地处长三角的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接轨上海既有历史基础,又有现实条件,更有承东接西、贯通南北的潜在优势。关键是加快贯通到上海的高速通道,形成高速网络,把区位特色变为区位交通优势。二是人文特色。湖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文化昌盛,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的传统、朴实与经世致用的学风绵延传递,非常深厚,形成了特有的区域文化特色。如何提升湖州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的内涵,如何推进文化与产业相结合,文化与城市特色相结合,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加快湖州三个文明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三是生态特色。湖州山水清远,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生态特色非常明显,在喧闹的工业文明城市的包围之中,我们有这样一块5818平方公里的清丽之地,非常珍贵、非常难得。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特有的环境资源。四是“三农”工作特色。湖州农业基础良好,历史上粮、桑、渔、竹、茶等传统农产品知名度较大,“三农”工作有许多亮点和特色,如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城郊农业以及农村村庄整治、农村社保救助工作等。五是社会政治环境特色。干部队伍心齐气顺劲足实干,想发展、谋发展意识强烈。党的建设成效明显,干群关系比较融洽,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抓得比较有成效。民风比较纯朴,非常激烈的矛盾纠纷相对较少,社会治安形势良好。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政治社会环境条件。这五个方面的特色概括起来就是“地方好、文化厚、生态优、基础稳、社会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湖州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坚实基础和重要潜力。要加快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的特色,不断巩固和提升,努力把这些特色转化为竞争的优势、发展的优势。破难题,就是要创新破难,努力攻坚、破解阻碍加快发展的难题。应该说,最近几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进步加快,城市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建设,国企“彻底改、改彻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工业技改投入、实到外资数量、财政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至2003年三年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协议利用外资和实到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六项指标年均增幅均列全省前茅。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低基数的增速。把湖州放到长三角城市群中去比,尤其是与先进地区比,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些差距大体上也有五条:一是经济总量的差距。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发展的后劲较弱。200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仅为绍兴的40%、嘉兴的52%,工业结构仍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而且,总体上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较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乏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集群。二是城市化水平的差距。目前,湖州城市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9个百分点,中心城市产业集聚不够强、品味不够高、功能不够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与先进地区有较大的距离;城镇体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城市化速度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体制机制活力的差距。表现在要素市场发育缓慢,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企业机制活力不够强,目前全市股份有限公司34家,仅占全部有限公司的3.7‰。,其中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只有8家。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还很艰巨,事业单位和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城市管理体制和开发区体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四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整个经济社会开放程度还不够高。今年实到外资不到6亿元,从发展的要求来看,这个数量太小。去年我市经济外贸依存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5个百分点;今年预计进口2.5亿美元,出口14.5亿美元,进出口总量偏小,而且加工贸易只占出口的12.5%,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科技和人才的差距。从总体上看,人才资源是最稀缺的资源,技术制约是最大的制约,我市人才占人口的比重为4.7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经济腾飞所必需的7%,每万人中人才数低于全省平均数86人;高级职称人才比重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市科技研发水平、企业研发中心水平在长三角处于落后的位置。这些差距,就是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着力破解的难点。要缩小这些差距,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创优,攻坚破难,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全会后,市委将开展以“创新破难,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大学习、大推进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通过大学习、大推进活动,切实解决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和工作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全面创新、科学发展的意识;批准阻碍和制约加快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着力破解难题,努力加快科学发展。要使这项活动切实贯穿于全年的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之中,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实现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正确群众观上来,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三观”,紧密结合湖州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当前,少数同志还有一些模糊认识,为此,有必要从确立五个“正确认识”的角度进一步统一思想:一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速度。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很难调整,增长方式很难转变,统筹协调发展也难于实现,更谈不上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总量偏小,一二三产业都处在发展阶段,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能快则快,着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同时,也必须明确这种速度不能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激化社会矛盾为代价。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归根到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我们在调整结构、增加投入、扩大出口和促进消费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充分体现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快速发展,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二要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等于不要政绩,不等于不讲政绩。正确的政绩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问题是要鼓励广大干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做更多的工作、出更多的政绩。因此,我们既要坚决反对为追求个人名利而搞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浮夸工程”、“虚假工程”,更要有效激励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淡泊名利,创造更多更好的政绩,更好地为党和人民贡献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的价值。三要正确认识保护群众利益不等于不要依法办事,不等于不要教育群众。执政为民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第一价值取向。我们党的干部,必须时时刻刻把群众挂在心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是我们的政治品德。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放弃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另外,对少数个别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我们要敢于善于批评教育,要敢于善于依法办事,要敢于善于按规定处置,这也是“执政为民”的要求。四要正确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不等于不要从实际出发,不等于不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方针政策,是必须坚持的组织原则,是讲政治、讲大局的重要体现。但是,上级要求是对全局和整体而言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按部就班、照抄照转,要按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要求,在切实把握全局、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善于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寻找上级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这是真正的贯彻落实,是真正的负责精神,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态度。五要正确认识统筹发展不等于发展没有重点,不等于工作不要重点。坚持统筹发展,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我市“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统筹发展是个战略的选择。发展的路径有很多,科学发展选择的战略是统筹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等于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没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一般,就没有统筹。从战术的角度出发,发展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必须要突出不同的重点,应该在突出重点中实现统筹,在统筹中促进重点的实现。在具体工作中,什么是重点?差距就是重点,难点就是重点,薄弱环节就是重点。要通过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带动和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全力推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对湖州来说,发展是首要问题。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无论是湖州,还是先进地区,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硬道理,不管宏观环境如何变化,坚持抢抓机遇,加快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加快科学发展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讲经济,就是要努力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高湖州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地位,实现湖州经济的跨越发展;讲政治,就是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湖州257万人民谋取更大更好更实在的利益,为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一定要牢牢绷紧发展这根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发展经验,拓展发展视野,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不放松、创新发展不停步,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1、努力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痛下决心,以凤凰涅槃的精神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要素制约和环境压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按照“优化提升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发展三产”的要求,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通过整合优势农业资源,建设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争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是看工业化程度,如果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作支撑,就不可能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就不可能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一定要把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放在首位,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实施先进制造业年度推进计划,以加大技改投入、推进项目建设、培育规模企业为抓手,加快建设四大特色优势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全国先进制造中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提升产业层次的必由之路。要按照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物流基地、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继续发展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新的突破。特别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响具有湖州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的第一增长点。一定要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和错位发展的思路,明确湖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位,研究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建设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建设南太湖科技城,积极引进科研院所、高层次的研发机构,实施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升湖州产业发展层次。要高度重视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产学研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加快技术进步,形成产业链,加快传统支柱产业的规划、整合和发展。继续狠抓技改投入,加强项目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打造企业品牌,提高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产业导向,坚决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建设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是现实的竞争力,更是未来的生产力。生态是我市的立市之本,要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发挥生态优势。要以增强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为核心,切实治理污染,净化环境,保护资源。以“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循环经济原则,积极倡导节能降耗,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节电、节水、节地等活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切实缓解要素制约。要素制约是各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在缓解要素制约上走出新路,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严把土地和信贷两大“阀门”,对我们经济总量比较小,但土地供给潜力相对比较大的地区,是一个机遇。我们一定要创新破难,在要素供给,特别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挖掘土地潜力上做好文章,抢抓发展机遇;一定要加强土地的管理,通过供地这个环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总之,我市经济加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根源是增长方式粗放,希望各县区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想实招、出高招,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2、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长期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工作中,明年要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纲要为抓手,按照着力推进“六个一体化”的要求,完善规划体系,落实工作计划,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坚持规划为龙头,湖州中心城市要认真实施新一轮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细化城市详规和城市设计,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绿化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促进要素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努力把城市建设与旅游、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优化美化,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以建设带状组团式的现代化大城市的理念,加快雉城、武康、递铺三个中等城市建设,主动与湖州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对接,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要加大投入,加强长效管理,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切实抓好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把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继续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体化的基础来抓,推进“六个百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强市、康庄工程建设,尽快构筑内外衔接、城乡互通、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加快农村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

3、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稳步实施,通过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放手放开放胆发展个私经济,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实现新的飞跃。要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和培训,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条件下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先锋。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国有、集体、个私、外资等各类资本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重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推进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加快规范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上市后备资源,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做好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扫尾工作,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取向,深化投融资及国有资产管理等各类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完善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等问题。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苹,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抓好农村信用社改苹,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类和市场化的中介服务类、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转体改制任务,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多元化发展社会事业的格局。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城镇规划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消除体制和政策性制约。

4、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开放兴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大开放促进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在开放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接轨大上海、实现大开放。按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取向,努力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找准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立足“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适应上海,做好接轨工作。抓住世博机遇,突出规划接轨、产业接轨、交通接轨,推进科技、信息、教育、人才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真正使湖州成为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狠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一环来抓,主动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抢抓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流动的新机遇,继续实施“一号工程”,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转变思路,拓宽渠道,创新办法,积极探索“零土地招商”、产权招商等新方法,最大限度地缓解要素紧张对招商引资的制约。注重选商引资,要特别注意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规模较大、产业链长、主业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尤其是高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和规范招商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加强开发区建设。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主阵地,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新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在新的形势下,更要重视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各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加快产业集聚,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构筑产业发展太平台。市和各县、区的机关部门都要主动、热情地为开发区服务。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着眼于提高经济外向度,努力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特别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适应wTO规则,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外贸政策,积极探索和逐步健全贸易壁垒预警和应对机制。合理引导进口,积极进口有利于产业升级的设备、技术,急需的资源和原材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境外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四、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是湖州“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任务。建设“平安湖州”的实质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载体。我们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坚持通过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努力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

1、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构建激发社会活力的机制。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保障,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根本制度。要通过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三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城市的步伐。加强党管武装,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科协、残联等群众团体积极开展工作,激发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做好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和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和引导,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民利。通过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推进建设“平安湖州”,构建和谐社会。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以深入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为抓手,扎实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四城联创”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明年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凝心聚力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尤其要培育和提升具有湖州特色的人文精神.形成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基础。要立足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文化大市建设,举办第三届“湖笔文化节”,积极推进文教体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需求。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农村“六位一体”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水平。

3、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从湖州实际出发,针对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发生的新变化,认真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理念,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要研究建立方便人民群众表达和诉求合法利益的方式、渠道,建立畅通的民情沟通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要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级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注意加快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发挥他们在社会建设和自我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劳动关系调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社会管理活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五大社会保险的全覆盖,加快实施“五费合征”,增强保障能力;继续加快推进农村新五保体系建设,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机制,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4、突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维扩稳定的机制。切实加强对维护稳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当前,维护稳定的一个突出任务,是要努力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深化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疏导化解机制,以及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引起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深化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机制,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构筑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网络。要深化“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要建立健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保障机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调解各类经济关系,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机制,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责任体系。

5、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又要创新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特别要坚持执政为民,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明年要围绕实施“456”民生工程,积极为民办实事。“456”民生工程就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公共安全、治安防控四大体系,切实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办事难、保护环境难等五大问题,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公共服务六个方面的便民利民政策,努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五、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湖州实际出发,始终把握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点,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强化创新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在工作大局中批准定位,在全局工作的难点重点中寻找突破,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凸显成效。明年的党建工作一定要进一步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服务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推进创新破难,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市委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结合湖州实际,形成了《关于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稿)》,提交这次全会讨论。《实施意见》经全会讨论通过后,将成为推进我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年我们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

1、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直接关系党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一个党委”、“三个党组”、“几个口子”的领导体制,使市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通过各个系统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按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从我市实际出发,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对涉及经济发展的重大规划、方针政策、工作部署,以及涉及全市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着力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教育人,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创新务实,提高实效。要针对城市的特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在群众中形成共鸣,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效果。要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围绕服务大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坚持以领导班子为重点,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广泛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和身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深化“六好”班子创建,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贯彻“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把开拓创新意识强、攻坚破难本领大、工作作风过得硬、加快发展实绩好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上来,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越是发展任务重、面临困难大,越要任用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越要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为创新破难、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注重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深入贯彻《条例》和中央“5+1”文件精神,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好综合试点,强化制度建设,在这几年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3、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按照“五个坚持”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认真研究教育的方式、载体、手段;系统谋划、精心组织、有序实施,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学习贯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务求实效。尤其要重视加强开展对农村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和新经济组织党员的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深化“双培双带”活动,扎实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通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发展和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4、全面深化“三级联创”,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要以“三级联创”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明年要高度重视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通过换届,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开展。要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学校、社团等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整合资源、协调利益、服务群众中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工作中,上级组织要关心下级组织、服务下级组织,基层组织要关心党员、服务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关心基层干部的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团结向上的氛围。

5、继续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决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看到,未来几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建设,活力大激活的时期,微观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将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政上面临更大的考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按照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五年工作目标的要求,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合力,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典型教育、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等制度改革,推进“三公开”,加强招投标中心建设。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好“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特别是最近中纪委提出“五个不许”规定的贯彻落实。要严肃查处各类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要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大力促进依法行政和勤政高效。

上一篇:小学普法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乡镇街道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