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19:35:55

英语教育硕士论文

英语教育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1.引言

教育硕士专业从1997年开始招录到今每年的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呢?作为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的学位论文,是全面考查和衡量研究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解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总体撰写情况,本文认真分析了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和2012年答辩通过的教育硕士(学科英语教学方向)毕业论文(63本),从论文数量、论文形式、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电脑统计工具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论文的研究现状,并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2.现状分析

2.1论文数量

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从2009年开始招生,2009级的论文共计20篇,之所招生人数较少,主要因为是招收第一届英语教育硕士,其培养工作处于尝试阶段。2010级的论文就达到了43篇,英语教育硕士人数骤然增加,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从国家教育部到中小学教师对提高学历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各高等师范院校对于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也是与日俱增。

2.2论文构成形式

对于论文构成形式的分析主要从摘要、关键词、篇幅、文献、附录方面考察学位论文的构成形式特征,旨在了解其形式上的规范程度。经统计分析63篇学位论文得出,中文摘要字数最多1472,最少471,平均字数943.17,字数偏少,尚未达到论文规定要求的1500~2000字之间;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基本对应(个别翻译欠准确);关键词(中英对应)平均4.08个,达到了硕士论文规定要求3~5个;值得肯定的是,摘要的语言基本做到了简练、准确,内容也涵盖了论文的主要信息。从论文全文篇幅来看,最长的篇幅有78个页码,最短的43个页码,平均61个页码。按学位论文通常用的小四号英文字每个页码排版字数统计,平均论文篇幅远远超过了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所规定的16000个英语单词的字数要求。从参考文献来看,63篇论文共著录3691篇中英文参考文献,平均每篇的参考文献为58.59篇,其中,所著录的参考文献中最多的为120篇,最少的仅仅只有21篇,12.70%的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在数量上并未达到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少于40个的要求;另外,中文参考文献为1543,占总数量的41.80%,英文参考文献2178,占总数量的58.2%,可见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很好利用了英文资料进行论文撰写;然后,期刊、著作和学位论文是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数的45.49%、41.86%和5.99%,但电子文献比例仅为1.04%,对于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的网络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文献的著录整体上比较规范。从附录材料看,60篇论文有附录材料,3篇论文无附录,说明绝大多数的教育学研究生将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文字资料附于文后,仅有相当一小部分研究生没这样做或研究中没有其认为必需附录的材料。

2.3论文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

国家有关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明确说明了,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那实际情况是如何呢?首先,从论文主题看63篇论文分布于六个研究方向,选题范围广泛。首先,英语教学方向较为集中,共计18篇,达到了总数的28.6%,这18篇论文中除了有关英语教学理论或教学方法的探究以外,涉及到英语教学的跨学科研究较,如语言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和多媒体辅助等,无疑反映出英语教育硕士的论文正在朝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但需要引起的注意的是要避免因选题过“大”而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降低了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其次,英语学习策略方向的论文也达到了17篇,占据了总数的27%,这与近些年来英语教学逐渐以学习者为关心的热潮密不可分。另外,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它类别(语言学,传播学等)占总数的19%和14.3%。英语课程论及教材分析和英语语言测试占总数的9.5%和1.6%,数量偏少。

其次,本文把研究目的分成两种类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拟考察不同主题研究目的的分布情况及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的分布情况。从下表分析得出,63篇论文中有关基础研究的论文数量总共为3篇,其中,英语教学所对应的基础研究有2篇,占据该研究主题的11.1%;教师专业发展所对应的基础研究有1篇,占据该研究主题的8.3%,可见基础研究在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仅占据4.8%,数量极其之少。但应用研究的论文数量达到了60篇,占据了总数的95.2%,其中,学习策略对应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达到了17篇,占据应用研究总数的28.3%;其次,英语教学对应的应用研究有16篇,占总数的26.7%;教师专业发展对应的应用研究有11篇,占据总数的18.3%;英语课程论文对应的应用研究有6篇,占总数的10%;语言测试对应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少,仅有一篇,占总数的1.7%;另外,其他类别的研究主题对应的应用研究有9篇,占据总数和15%。为何应用研究的数量大超过了基础研究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英语教育硕士的招生对象主要以在职的一线教师为主,他们之所以来继续学习的原因也主要是通过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培养并增强较强教学实践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以解决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4论文研究方法及电脑统计工具

经分析得出,所有的研究方法中文献研究法使用次数最多,为63次,占据统计总次数的37%,这也就是说,在统计的63篇论文中,全部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其次是问卷调查法,共计55次的使用次数也占据总数的32.4%;再次,访谈法使用次数共计35资占据总量的20.6%;此外,实验研究和参与观察也均有使用,分别为8次和9次,占据总量的4.7%和5.3%。内容分析、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行动研究没有使用。可见文献研究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三者构成了英语教育硕士的主要研究方法。另外,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中没有使用电脑统计工具的共计16篇,占总篇数的24.2%;使用SPSS的37篇,占总篇数的56.1%;使用EXCEL的11篇,占总数的16.7%;另外,有两篇论文分别使用了R2.14.1软件和PASWStatistics。可见,绝大多数的论文资料分析都使用了电脑统计工具,特别是SPSS的使用篇数已经过半,调查证明一大部分人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工具,已经开始用科学的电脑统计工具来处理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和研究的科学性。#p#分页标题#e#

3.结论及建议

总的来说,本次调查的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和2012年的63篇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数量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招生比例逐年扩大;从论文构成形式看,学位论文在关键字的拟定、文章篇幅和参考文献及著录部分大体上达到了英语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要求;从论文选题方面看,主题涉及六个方向,其有关英语教学和学习策略的比例最大,但按照国家有关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要求,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论文还是相对较少;从研究目的看,以应用研究为主,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教育硕士的学科特点;从论文研究方法看,文献研究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三者构成了英语教育硕士的主要研究方法,并重视多种研究方法的搭配使用;在电脑统计工具方面,近八成的论文使用了电脑统计工具,其中以SPSS和EXCEL为主,教育硕士的科学研究水平逐步提高。

英语教育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通过在中国知网和万方知识平台的硕士论文数据库以“语文教学”为主题检索,2006年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共计113篇(不重复计算),其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毕业生论文86篇,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毕业生论文27篇。通过筛选和分类,以语文教育研究对象为基准,把检索得出的论文分为11大类,其中关于语文教育宏观研究的有4篇,占总数的3.54%;关于语文课程研究的有4篇,占总数的3.54%;关于语文教材的有14篇,占总数的12.39%;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有55篇,占总数的48.67%;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有1篇,占总数的0.88%;关于学生研究的有6篇,占总数的5.31%;关于语文教师研究的有7篇,占总数的6.19%;关于语文教育家研究的有10篇,占总数的8.85%;关于语文教育史研究的有1篇,占总数的0.88%;关于语文德育与美育研究的有5篇,占总数的4.42%;其他相关研究的有6篇,占总数的5.31%。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研究的概况(附表一)

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获得的86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毕业论文中,关于语文教育宏观研究的有4篇,占总数的4.65%;关于语文课程研究的有4篇,占总数的4.65%;关于语文教材的有12篇,占总数的13.95%;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有37篇,占总数的43.02%;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有0篇,占总数的0.00%;关于学生研究的有5篇,占总数的5.81%;关于语文教师研究的有6篇,占总数的6.98%;关于语文教育家研究的有8篇,占总数的9.30%;关于语文教育史研究的有1篇,占总数的1.16%;关于语文德育与美育研究的有4篇,占总数的4.65%;其他相关研究的有5篇,占总数的5.81%。

(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论文研究的概况(附表二)

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获得的27篇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毕业论文中,关于语文教育宏观研究的有0篇,占总数的0.00%;关于语文课程研究的有0篇,占总数的0.00%;关于语文教材的有2篇,占总数的7.40%;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有18篇,占总数的66.67%;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有1篇,占总数的3.70%;关于学生研究的有1篇,占总数的3.70%;关于语文教师研究的有1篇,占总数的3.70%;关于语文教育家研究的有2篇,占总数的7.40%;关于语文教育史研究的有0篇,占总数的0.00%;关于语文德育与美育研究的有1篇,占总数的3.70%;其他相关研究的有1篇,占总数的3.70%。

二、 2006年度语文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关于语文教育史和语文教育家的研究

本年度的论文中,关于语文教育史的论文仅有一篇,为《国外语文教育对中国语文教育百年变革影响摭论》(湖南师范大学,朱洪涛),其文章主要脉络参照了扬州大学教师徐林祥先生撰写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回顾》,全文以历史发展为线索,梳理了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受国外语文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得出“扬弃”的观点。一百多篇硕士论文,仅有一篇关于教育史,这说明了学生们对于宏观问题的研究还欠缺火候,或者说对于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脉络没有熟稔于心,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相比之下,研究各个教育家、教育思想的论文就有近10篇,其中研究夏丏尊和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各有2篇。研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主要都是介绍教育家生平,思想背景,理论体系以及现代启示。这一类的文章,思路清晰,内容集中,写起来简单易行,作为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问题不大,但是要想出彩,有一定难度。而比较独特的一篇论文是《近代中国教会学校的语文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王彩霞),国内外学者对近代教会学校的科学教育、宗教教育、英语教育以及教会学校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影响方面研究比较多,少有对教会学校语文教育的研究。这篇论文可以说从选题上来看就给人新颖的感觉。

(二)关于语文课程的研究

2006年的毕业论文关于语文课程研究方面总共只有四篇,有3篇探讨了当前语文课程改革问题,有新意的一篇是《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聊城大学,王明建),文章主要通过对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的纵横比较,阐明两岸高中语文课程文件的特点和同异之处,总结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对大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实验和修订及语文课程建设的启示。在比较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而随着教育部在2011年底的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公布,相信在今后两年的论文中,又会掀起一阵新的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热潮。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较之前的版本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重新强调了语言文字的应用,强调听说读写的训练。人类在进步,文化在传承,我们必须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紧跟时代的脚步,研究新语文课程标准带来的新课题。

(三)关于语文教材的研究

在中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方面,既有教材历史发展的研究,如《建国以来我国初中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实验》(河北大学,刘占彦),全文以历史事件为顺序,系统分析了建国以来初中教材在各个历史背景下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提出了自己合理的建议。又有关于某个具体新教材的研究,如《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研究》(扬州大学,包海霞),该论文通过与同时期其他教材的比较论述新教材在编写理念、编写体例,以及选文方面的特色,最后讨论其在实践中应用的状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还有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如《越南〈初中语文〉与中国苏教版〈初中语文〉之比较研究》(南京师范大学,范德忠)和《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杜红梅),通过比较中外两套语文教材在编写理念以及结构安排上面的异同,发现不足,给我国教材建设带来启示。但综观既有的语文教材研究,似乎存有一个缺点,在语文教材研究中,语文教材的编制问题一直是个核心问题,但人们研究的重点取向多为“如何编制”,对“编制什么”的研究力度不够,也就是选材标准的研究力度不够,这是我们在下面可以重点研究的方向。

(四)关于语文教师的研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贵州师范大学,黄华宇),主要是从整体上来把握这个概念,而相比之下《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养论》(扬州大学,王迎春)则是以语文教师素养,这个小的方面为切入点,系统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个人素养的构建及其现实意义和发展趋势。

(五)关于学生的研究

对于学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上的考虑,如《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上海师范大学,陈继峰),《论语文教育中的审美人格塑造》(四川师范大学,刘敏),也有谈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等问题的。这一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满人文关怀,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三、 2006年度语文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特点

(一)论文选题方面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不仅仅就是简单地划定范围、选择题目,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初步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确定方向,选择课题。“能提出像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像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像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王力、朱光潜著《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根据表一和表二显示,2006年度的语文教育的研究覆盖面几乎已经包涵了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选题范围十分广泛,但对语文教育各个板块的研究并不均衡。研究理论层面的论文和研究实践层面的论文相比,数量明显不足,比如,语文教育宏观研究的论文仅有4篇,而与之相对应的研究语文教学的论文高达55篇。所以说,2006年度语文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方面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是与语文教育实践层面相关的课题。

(二)论文内容方面

2006年度语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虽然包涵了语文教育研究的绝大多数方面,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不少论文在内容方面,对语文教育核心方面的研究,对中学语文教育的理论深度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多数的论文还是停留在语文教育表征问题的研究,而有哲学深度,揭示语文教育规律性的文章相对于实践性的文章来说占的比重少之又少。这种理论深度研究缺乏的现象,反映了我们现在的学生对语文教育缺少必要的辩证思维与研究反思。大多数的学生都困在语文教育自身这个狭小的圈子里,很少有一种跨学科,跨专业的联系,这种局限使得有些研究变得反复而毫无意义。比如,在语文教育家的研究中,就各出现了两篇研究夏丏尊和朱自清的文章。

2006年度语文教育研究硕士论文在内容方面存在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即缺乏一个对理论本身进行反思的“哲学化”的过程。语文教育研究失去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使语文教育的研究处在一种浮泛的状态。语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目前最缺乏的不是经验总结,而是真正有深度的理论研究。

(三)研究方法方面

针对论文所必须的创新,我们并不能仅仅从具体的选题以及研究的范围上来认识这个要求。其实,要想做到论文出新,也可以从研究方法方面寻求超越。通过研究2006年度我们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的文章,再看几篇其他领域的研究论文,立即就会感觉到其研究层次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首先是研究方法的差距,其他专业的论文尤其是理工科的论文不仅有着定性的分析,还有着定量的分析,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理有据,而我们语文教育研究的更多重视的是理论的分析。事实上,定性分析与量的研究都各有所长,许多语文教育问题需要定性分析和量的研究多种方法的结合。

(作者系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英语教育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英语教学中作业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如何规范教师的作业布置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一、英语作业设计要以落实教学目标为导向

作业就是很好地检验学生在单位时间的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的度的依据。有效的作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要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切实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不仅要体现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和检验功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深化和提高功能,还应表现出对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体验和发展功能。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从这些方面出发,明确总的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进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心理认同度,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既全面具体又重点突出的作业,确保各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要任意拔高、盲目拓展,偏离教学重心,违背教学规律,与教学目标脱节,加重学生学业负担。

二、英语作业设计要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语言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英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实践能力。”教育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的热点“做中学”理论和任务型教学理论都主张让学生从“做”中去学习领悟、从经验中积累知识。如果教师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英语作业,就能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有效地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体验到知识的“鲜活性”和“有用性”,避免作业“纸上谈兵”。

三、英语作业设计要体现分层化

有效的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一刀切”、“齐步走”、“千人一面”的作业布置只以一部分人的学业水平为标准而牺牲了另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吃不饱”和“消化不了”两个现象,作业适切性差,违背了分层教学的原则。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应着眼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业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要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为学生提供难度恰当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这样设计出来的作业才最适合学生,才最有效。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对教材作恰当的处理,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总量,积极保护和维持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适合学生需求的才是对学生有意义的作业,学生自然会高效、投入地完成。

四、英语作业设计形式要丰富、多元化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种技能在英语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他们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内容。因此作业的设计要充分兼顾这几方面的均衡发展,通过听、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说、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英语作业设计要兼顾自主型和合作型

从作业行为的个体来看,作业应分成独立作业和合作作业。通常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一些学生通过个体能独立完成的,这样的作业更注重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便于操作,做作业的地点也不受局限,是教师所推崇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实现自主探究的载体,在实际教学中能改变呆板的作业模式。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型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途径,它有不可被取代的特殊作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能培养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学会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六、英语作业设计要重视开放创新型

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施过程、师生互动的情况、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设计开放创新型作业。设计作业的出发点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研究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灵活运用教材的语言材料和身边的资源,设计能使学生表现个人见解,注重思维的发散、灵活和应变性的作业,作业答案和完成任务的过程力求多元,能使学生经常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意义的比较与归纳、分析与综合,促进学生活学活用和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

七、英语作业要步骤细化、意图明确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相应的要求要向学生说清楚,要学生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要细化环节。切忌泛泛而谈、笼统化,学生找不到切入点或重点,无法入手,导致目标完成性不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成效性不强,达不到教师的预期。

总之,教师要认真领会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一切要以学生为本,依托教材,研究评价方式,明确教学目标,细化过程设计,规范作业布置,努力使自己设计的作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努力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陈卫兵,职务:教科室副主任兼工会主席。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浙江省初中英语协助组副组长,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市学科带头人,国家基础教育外语研究中心研究员,嘉兴市陶研会会员,市英语教育学会会员,县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从事初中英语教学20多年,有18年班主任工作经历。曾任团支部书记,副年段长,英语备课组长,英语教研组副组长。参加教学工作成绩显著,曾荣获全国第二届和首届课件和教案设计二三等奖,嘉兴市英语优质课一等奖、嘉兴市双高课奖、县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县级英语基本功二等奖。辅导的学生多人获部级一二三等奖,历届市县竞赛中也有多人获奖。嘉兴市九校联考命题组成员,市县“领燕工程”指导教师,长期担任初中英语考试听力现场播音员工作,剑桥英语教官,曾获县学科带头人,县首批教学能手,有1篇英语教学硕士论文通过部级鉴定,7篇论文获部级奖,两篇省级二等奖,10篇论文两个课题获市县级二等奖,论文公开发表6篇。

英语教育硕士论文范文第4篇

特级教师于漪这样描述授课导入的重要性:课的第一槌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师生进行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内在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导入”这一环节,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以引起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渴求。“导入”作为英语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教学环节,它对于提高课堂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课堂导入的概念

新课的导入,在英语教学中也叫“引入”,它是指课堂教学开始的几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所谓“导入新课”,即一“导”二“入”。“导”指的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用巧妙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入”即是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让学生从导语中捕捉到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的头绪,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进而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启发诱导,从而愉快地进入师生交流(邵细芳 欧阳菁,2002:90)。袁昌寰(2002:23)指出,“导入技能(the skills of introductory procedures)是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运用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 课堂导入是在教学开始时, 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

二、课堂导入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是通过新知识学习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信息输入。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在原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和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的。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教师或他人的帮助,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严明,2009)教师要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就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温故而知新,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有利于新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组织各种语言活动,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使学生在良好的英语学习的情境中建构自己的新知识。

三、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及教学案例

有效的英语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篇章类型及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采取的方法各异。有时开门见山,切中要害;有时顺藤摸瓜,演绎推理;有时设置情景,如临其境;有时艺术欣赏,陶冶身心。下面笔者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及平时听课,观看优课视频总结出以下的一些导入艺术方式。

1.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多媒体教学遵循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学生欣赏精彩的画面,听读,模仿纯正的发音,对所学信息进行整合,记忆,最后达到交际的目的。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加文化背景知识都大有裨益。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在教授An adventure in Africa这篇文章时,课堂开始呈现了大量的具有非洲风情的图片,使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那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然后顺势引入:“After enjoying so many beautiful pictures, do you have the urge to travel in Africa? ......Let’s start our adventure in Africa.” 又如在讲授M4U4 Project Writing a film review时, 以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的片段作为导入,电影精彩的特技效果吸引眼球,也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然后教师提问: “Are you interested in Harry Potter series?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film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很自然地引入了主题,又结合了学生观影的真实感受,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文章。再如讲授课文Lost civilizations时,开始播放了视频罗布泊与楼兰古国,视频介绍了神秘的楼兰古国消亡的过程,学生们对这段历史不是很熟悉,这段视频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揭开楼兰古国和庞贝古城神秘的面纱,探寻湮没在历史中的昔日文明。急于求知的心态使他们课堂效率大大提高,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

2.温故知新导入法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也认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因此,教师应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通过回顾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在教M5U1 Project Teenager’s friendships时,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in a friend?” 由于本单元word power中学习了描述性格的形容词,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头脑风暴,学生积极地回应: “generous, reliable, warm-hearted, open-minded......” 气氛热烈。又如在学习M4U2 Project Entering a new sport into the Olympics时,让学生回忆奥运会已有运动项目,学生们积极思考,开动脑筋,给出了很多答案:“high jump, balance beam, platform dive, parallel bars......”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既回顾了所学单词,又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了铺垫。温故知新的导入法还经常在学习语法结构和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用。比如在时态的学习中,学到过去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可将这些时态与已学的现在完成时进行比较,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区别。这种导入法联旧引新、不落俗套, 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又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3.想象导入法

根据现代中学生的特点, 大多数学生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有个性,有追求。因此,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锻炼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又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比如在教M4U3 Tomorrow’s world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呈现一些图片,如未来机器人,未来交通工具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me of our wildest dreams could come true in the future. What developments would you like to see happen in the future?” 学生们立刻发挥了无穷的想象力,勾画出一幅幅未来世界的蓝图,一些对科学技术有兴趣,有想法的学生甚至可以说出一些具体的发明创造,显示出无穷的创造力。又如在教授M5U3 Reading The perfect clone一课时,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克隆羊,克隆马等图片,并提出问题:“Do you think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to clone humans some day?” 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刻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如果克隆人出现,会有克隆人替自己完成任务,可是,也会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克隆技术复制战争狂人,妄图控制世界......

就像科幻大片一样,各种情节在脑海中闪现,使得学生们既直观,又生动地了解了克隆技术的优缺点,自然地过渡到了课文的学习中。这种导入方式尽可能地提供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培养创造性人才,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四、课堂导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首先,有效的课堂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以3-5分钟为宜。如果时间过长,反而会喧宾夺主,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质量。毕竟,导入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快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其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和层次的学生,导入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于同样的学生群体,导入方法也应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3.最后,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导入,而忽略其他环节,那么,再精彩的导入也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课堂开始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应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达成教学任务。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正如英国教育家罗素所说:“一切科学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好的课堂导入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学习以巨大的动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陈正久,2003,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的导入《考试周刊》总第35期

陈允成,2007, 《教育心理学一实践者一研究者之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傅建明,2005, 《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胡春洞,1990,5《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淑珍,1996, 《教学技能》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胡庆芳,2007,5《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贾冠杰,1996,5《外语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蒋星,200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浪费现象”《基础英语教育》第1期

李杰,2008,“高中英语课堂导入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上一篇:幼儿园优秀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前教育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