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范文

时间:2023-02-22 19:56:13

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物过敏反应危害防治

【Abstract】Allergyisacommonadversereaction,theincidenceishighandcausedgreatharm.Inordertoreducetheoccurrenceofallergicreactions,beforetreatmentshouldbeaskedindetailaboutthehistoryofmedicationincaseofallergicreaction,shouldimmediatelystop,andpromptlysentforhospitaltreatmentorrescue.Inordertoreducetheallergicreactionthebodyofthedrugthe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cannotbeignored.

【Keywords】drug;allergyreaction;harm;preventandtreatment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意识也在提高,因此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过敏反应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是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接触致敏机体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反应的性质与药物的剂量关系不大,是致敏患者对某药的特殊反应[1]。

药物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瞬间、用药后数小时或几天,轻则会发生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紫癜等症状,重则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2]。且不可预知。因此,临床医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做皮试,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严格执行药物使用禁忌,提高安全意识。另外,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所以为避免或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疾病的发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还应严密观察。

目前各种化学合成药使用相当广泛,新药种类不断增加,临床上药物过敏的病例也大大增加。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平均每7人就有1人患过敏反应,70年代增加到5:1,到90年代增加到3:1。而且过敏反应并非西药独有,某些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1常见的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有以下几类

1.1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1.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

1.3催眠药、镇痛药、抗癫痫药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

1.4各种疫苗、血清制剂狂犬疫苗、破伤风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

1.5其他类局麻药普鲁卡因、各种碘制剂、细胞色素c等。

1.6中药及中药制剂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青蒿、防风、丹参、毛冬青、益母草、鱼腥草、紫珠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其中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约占用药人数的0.7%~10%,其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最高,占用药人数0.004%~0.015%,且常有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其过敏反应的发病最急骤,危险性大,死亡率高,通常在用药后数秒钟发生,因此用药期间一定要谨慎。

2抢救措施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可疑致病药物,并同时使用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扑尔敏、地塞米松等药。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及时就地抢救,抢救措施如下:(1)让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大脑血流量,减轻脑损伤。(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小儿略减,可缓解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min皮下或静注0.5ml肾上腺素(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1次,同时静推地塞米松5~10mg,以减轻炎症对血管造成的损害。必要时,也可肌注异丙嗪25mg或其他抗组胺药。(3)经上处理后仍无好转,应立即大量补液增加血容量,同时使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

3小结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新药的开发越来越快,临床用药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飞速增长,但人们对药物大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小病”就自己进药店购买使用,这就给合理安全用药带来极大隐患。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更增加了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所以我们应多了解用药的一般知识,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一定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江明性,杨藻宸.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

药物过敏范文第2篇

药疹与一般的皮疹很相似,因此常被忽视或误诊。所以,学会识别药疹很重要。

药疹发生前数小时到数周内有用药史。

曾有药物过敏史的人,此次又应用了类似或相关的药物,可发生重复致敏。重复致敏往往较首次过敏的症状和后果更为严重,常于用药后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生皮疹。

用药后在口唇、、、手足处发生红斑、水疱或糜烂,在四肢出现弥漫的出血点,或在全身出现对称性或广泛性的皮疹。

非感染或非发热性疾病,用药后突然体温升高,同时发生多形态的皮疹,如红斑样、麻疹样或荨麻疹样皮疹。

用药后出现皮疹并且不能以传染性疾病(猩红热、麻疹、水痘、病毒性疱疹)、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风湿热)和其他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紫癜、接触性皮炎)等解释。

出现皮疹时伴有以下全身不良反应:①血清病样反应: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等;②血液病样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类白血病样反应等;③消化道反应:腹痛,口腔、食道或胃粘膜剥脱等;④呼吸道反应: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等;⑤肾脏反应:出现一过性蛋白尿、血尿等;⑥肝炎样反应: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肝区疼痛、黄疸等;⑦休克反应及喉头水肿:严重者常很快进入昏迷或半昏迷状态,甚至引起猝死。

由此可见,当应用药物后出现皮疹并伴有其他不良反应时,均应考虑为药物过敏反应引起的药疹。出现药疹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消除病因:立即停用可疑的致敏药物;

加速排泄:多饮水,以加速药物排出;

对症治疗:轻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组织胺药或强的松,重者需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加强护理:预防褥疮及继发细菌感染等。

药疹的预后取决于早确诊、早停(致敏)药和早治疗,如果延误时间则预后不良。

药物过敏范文第3篇

药物过敏反应,预防是关键。只要高度重视,学习医药常识,药物过敏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药物过敏的主要表现

1药物热

由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 它常常是药物过敏最早的表现。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

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如果是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经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而首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由于间隔时间长,患者往往不认为与前次用药有关,或者根本想不起用药史,这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甚至40℃以上。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2血清病样反应

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经过10天左右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 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因注射异种血清而发生的血清病一般临床表现较轻,常为自限性。随着体内血清水平的下降,通常在3~5天后急性症状消失,其他症状随后也逐渐缓解。

3药物疹

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称为药物疹。药物疹一般紧跟药物热发生但也可先于药物热发生。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有一类固定性药疹,其特点是由同一药物引起的皮疹,每次发作都发生在同一固定部位。初起为红色,以后逐渐转为黑褐色,很难消退,或甚至终身不退。

另外,药物过敏严重时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药物过敏的易感人群

1成人

成人对药物易感性高,而且用药的机会也要多些,所以发生药物过敏的概率较大。

2具有过敏体质的人

这是产生药物过敏最重要的内因。例如,患有哮喘、湿疹、麻疹者,以及对某些食品、饮料、化学品过敏者,这些人在适当的条件下,接触某些药物时就可发生药物过敏。过敏体质大都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有些则是后天获得,可能是由于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或酶的过多及不足,以及激素或酶之间的平衡失调而引起的。

3长期服药的患者

这些人发生药物过敏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所服药物的种类较多,更易引起药物过敏。

4在职业中经常接触药物的人

这些人包括医护人员和制药企业的工人,他们由于平时经常吸入药物挥发物或粉尘,发生过敏的机会也就可能相应增加。

5精神紧张的人

精神状态和药物过敏的关系比较密切,精神紧张比较容易导致药物过敏。

用药“七项注意”

注意一要牢记“药者毒也”,即明白药物可“治病”也可“致病”。不要迷信药物万能,更不能随便用药,如果需要用药最好在医师指导下,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和安全用药。

注意二有药物过敏反应的意识和常识,在初次或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伴瘙痒,或有突然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药物过敏反应,并请医生作出诊断和治疗。

注意三曾经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要记录下来,避免再次使用,就诊时必须主动把药物过敏史告知医生。如果对需要作皮试的药物有过敏史,不能作皮试。

注意四在治病过程中,切忌用药过多、过乱、过杂,同时用药剂量也不宜过大,同一种药物不宜使用过久。还要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现象。

注意五长期露天工作的人要警惕药物所致的光敏反应。例如,某人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又经强光照射,易在手、足或头颈等部位发生日光性皮炎或光毒性皮炎。对于其他可致光敏反应的药物,如灰黄霉素、奎尼丁、非那根、冬眠灵等,也应慎用或最好不在露天工作期间服用。

注意六有许多药是复合制剂或中西药复合制剂,应用这些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特别了解药物的组成,防止药物中含有曾经引起过敏的成分。比如,对氨基比林过敏的人,禁忌使用去痛片(索密痛),因为去痛片的主要成分便是氨基比林。

注意七重视中药的过敏反应问题。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忽视了中药导致的过敏反应,其实近年已有不少关于中药导致药物过敏反应的报道。例如,露天作业者服用中药补骨脂后发生了光敏性皮炎,患者出现严重晒斑,自我感觉灼热、疼痛等。

药物过敏范文第4篇

生活中,习惯自己买药治病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可是根本没想到有些药会导致身体过敏,事实上,任何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对药物过敏。

常见过敏药及表现

引起过敏的药物最常见的是抗生素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青霉素是最多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尤其注意,以前青霉素皮试不过敏,再次应用青霉素还要做皮试,因为不同医院、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甚至同一批号的青霉素停用3天之后就应重新做皮试,千万不要想当然。

第二是磺胺类(增效联磺片)和呋喃类(痢特灵)等。由于这一类药物多数疗效确切、价格便宜,习惯服用该类药品消炎的人为数不少。由磺胺药引起的药物过敏是临床非常多见的,多出现于外生殖器、口唇等处的圆形红斑,其另一特点是反复出现于同一部位,称为固定性药疹,医院因药疹就诊的病号为数不少。对一种磺胺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反应的人,使用其他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概率极高。另外还有解热镇痛药、安眠镇静药、中草药等,至少包括几千种药品。

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过敏的药物不同,同一药品体现在不同过敏者身上的表现也不完全相同。一般在服药之后出现皮疹、瘙痒,且皮疹持续24~48小时不消退,应警惕是药物过敏,如继续服药会加重。

如果是初次服用某种药物,那么一般来说是7~10天后出现,但是如果服用的药物以前用过,有可能在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而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可在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内出现。所以,服药后要细心注意身体的全部变化,不要只注意原来所要治疗的病症的变化,可以在服药后一两个小时,尤其是晚上就寝时,观察一下胸腹部的皮肤变化,如有皮疹很容易发觉。

药物过敏的误区

药物过敏反应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正因如此,很多患者朋友都存在药物过敏的误区,最常见的有四种。

第一种误区:错误地认为以前不过敏的药物,终身使用都不会过敏。临床药学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间歇地重复使用某一类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再次使用时会出现过敏反应。比如有的非肠炎导致的腹泻患者,使用某种止泻药时不会出现过敏反应。但是同样一个人,因为患了肠炎导致的腹泻,再同样使用这样一种药就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什么原因呢?因为患者肠道内感染的细菌和这种药合成的抗原出现了过敏反应。

第二种误区:一些做了皮试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认为做过皮试之后,就不用担心对这种药会过敏。目前,临床上需要进行皮试的常见注射液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和部分破伤风抗毒素类制剂等。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不能说这些注射液皮试阴性之后,在输液中就一定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即便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少。所以,给患者使用青霉素类等会出现过敏反应的药物,即使皮试为阴性,也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输液的地方也应有必要的抢救设施,以防意外发生。

第三种误区:很多患者以为用药的时候不过敏,用药之后就不会过敏。事实上,药物过敏是有潜伏期的。不同的药物、不同的患者,潜伏期的表现也不一样。比如一些使用膏药的患者,贴膏药的时候不觉得,但是等症状缓解甚至痊愈之后,停用了膏药却出现了过敏反应。而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时候,很少有人会联想到药物过敏,以至于当医生询问其此前的药物过敏史时,这类患者经常给出否定的回答。

第四种误区:很多患者只以为口服或者注射的药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并不了解各类含片、雾化吸入的药物、龋齿洞内的堵塞药物、阴道内塞药物等也都有可能出现药物过敏反应。一般注射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最为严重。药物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除极少数属过敏性休克外,绝大多数为形态各异、症状轻重不一的皮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出现皮疹,而时间又发生在用药期间或者用药前后,都不能排除是否药物过敏,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必要时停药。

药物过敏后怎么办

有些药物过敏,在停药后就可以好转。但也有的时候,仅停药是不够的。药物过敏时,患者首先应该多喝些温开水,便于药物尽快排泄。同时要留意身体变化,当出现较严重的过敏症状时,可能需要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因此我们建议,一旦出现用药过敏,最好是一出现过敏症状就去医院,这样才能避免情况恶化。

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应予警惕。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积极治疗。抢救的关键在于争分夺秒,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首先应让病人躺平,头部处于低位。立即注射肾上腺素0.3~1.0毫升。必要时可在10~15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病情危重者可静脉注射。要注意保暖,如发绀或呼吸困难,应给氧气或进行人工呼吸。紧急时也可以用指甲压迫“人中”穴,或针刺双侧“内关”。

有的病人可能有轻度的过敏性休克症状,如全身无力、寒颤、头晕等,这时也不要麻痹大意,应该进行必要的治疗。为了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最好在医生的监督下注射,不要擅自在家中自行注射。

Tips:合理用药,预防药物过敏

①在用药前,首先明确诊断,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采用多种药物围攻,以为总有一种药物会产生效用,这样易出现不必要的药物反应。

②对所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配伍禁忌等应全面熟悉掌握,做到不滥用、错用、多用药物。

③用药应有计划性,剂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久,并定期观察。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更不可忽视。对有过药物过敏反应者,应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性敏感反应的发生。

④某些器官有功能障碍时,常对某些药物不能耐受,如肾病患者需慎用重金属药物。

⑤药物的选用一定要买正品。不要随便买药。也不能随意听信一些民间偏方。

药物过敏范文第5篇

现实中,鲍先生并不是唯一被“冤枉”的患者。一些人在内服、注射或吸入磺胺制剂、解热镇痛剂或巴比妥类药后,会引发皮肤黏膜的病理反应,出现过敏性皮炎。这种皮肤损害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外生殖器乃是易发部位之一,表现为包皮水肿、生疮。破溃后可形成溃疡,与梅毒等性病有些相似,故常被误诊。事实上,他们患的是“固定性药疹”。

固定性药疹的特点是在口唇、、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或手背、躯体发生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一般是一个,边界清楚,直径2厘米左右,重者会出现大疱。停药一周后红斑消退,并留下色素沉着斑,经久不褪。如再次服用引起药疹的药物,常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后于原疹处发痒,随之出现同样的皮疹,并扩大或发生水疱,也可引起破溃,产生疼痛。症状消退时间一般为1~10天,也有人数十天才愈。

倘若身体上述部位出现这样的皮疹,同时又有服药史,应首先考虑药物过敏。过敏原检测和性病相关抗体检测有助于确诊,还可以用皮肤斑贴试验及其他多种实验室方法来辅助诊断。追查和帮助患者回忆、筛选并明确过敏药物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和及早发现药疹。

迷惑人的“致敏药”

多种药物都可能引发药疹,常见如抗生素类(以青霉素、链霉素最多见)、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其中以阿司匹林最多见)、催眠药、异种血清制剂或疫苗。中药也可能引起药疹,以天花粉、板兰根、大青叶、葛根、大黄等多见;成药则以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等多见。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也有引起发病的可能。

赶走扫“性”的药疹烦恼

出现药疹后,可先口服脱敏药物息斯敏等,多饮水以加速药物的排出,并及时就医,进行正规的抗过敏、抗感染等治疗。

日常生活尽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切勿搔抓,不使用热水肥皂烫洗。破溃之处用凉开水冲洗,并保持干燥。多休息,勿劳累,适度运动。

饮食方面禁吃刺激性食物,如酸、辣菜肴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忌食黄鱼、海虾、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海鲜;甘温食品如羊肉、鸡肉、南瓜、芋艿、龙眼、栗子、鲤鱼、鲢鱼等也应少吃。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或服用维生素C与B族(特别是维生素B6);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海带、蕃茄、橘子等。

固定性药疹防重于治。患者应牢记自己对何种药物过敏,在因其他疾病就医时,主动向医生说明。自己去药店买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看药物里面是否含有会使自己过敏的成分。平时服药遵循“可吃可不吃的,坚决不吃”的原则,以免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范文第6篇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判定药物过敏反应呢?在初次或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伴痒感,或有突然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药物过敏反应并请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须提醒大家的是,药物过敏反应一般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引起的哮喘,庆大霉素、链霉素导致的耳聋,青霉素、碘制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有些药物的过敏反应可用皮肤试验来测知,但也存在着皮试结果和临床实际反应不相符的情况。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病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身不退,再次用药可重现原来的症状或更严重,接触该药的次数越多,反应往往越严重。

药物过敏反应,预防是关键,有药物过敏反应的意识和常识。用药最好是在医师指导下,做到科学、合理、安全用药。

1、如果曾有对某种药物的过敏史,每次就诊必须主动把药物过敏史告知医生,以免复发。

2、在治病过程中,切忌用药过多、过乱、过杂,同时用药剂量也不宜过大。同一种药物不宜使用过久。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现象。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应禁忌口服阿莫西林,因为二者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另外,对氨基比林过敏的人,禁忌使用去痛片(索密痛),因为去痛片的主要成分便是氨基比林。

3、长期露天工作的人们要警惕药物所致的光敏反应。例如,有的人服用碘胺类药物后又经强光照射,在手、足或头颈等部位会发生日光性皮炎或光毒性皮炎;其他可致光敏反应的药物如灰黄霉素、奎尼丁、非那根等也应慎用或最好不在露天工作期间服用。

4、曾经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要记录下来,避免有重复使用。

摘自《中国医药报》

接受药物过敏试验时应注意什么?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细胞色素丙等,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轻者可致皮肤过敏反应,如出现荨麻疹、药物疹、消化道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等,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最危险的全身性变态反应,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医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前,都要询问病人有无用药史和过敏史,都要进行过敏试验。在进行过敏试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您曾经对某药有过敏史,一定要告诉医生,不可再次使用。使用可能致敏的药物前,一定要接受过敏试验,而且每次使用青霉素停药三天后再用时,或使用中更换药物批号时,都必须重新作过敏试验。已知青霉素过敏者,应禁作过敏试验。

2、护士为您作皮肤敏感试验,一般在手腕内侧皮肤最薄嫩处的皮内注入试验药液,使局部隆起绿豆大的小皮丘,然后15-20分钟观察皮丘有无变化,如皮丘发红、发硬、增大,超过直径1厘米时为阳性,即为过敏,就不能用药。因此,过敏试验后要注意防止摸擦皮丘,不要让它受到任何刺激,以免造成人为的红肿,影响试验结果的判断。

3、试验场地应备有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在皮试观察中,不要离开试验场地,以便发生过敏时立即抢救。

4、试验中如有心慌、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时,应立即告诉护士或医生,以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5、药物过敏反应有立即反应,加速反应和迟缓反应。因此,皮试阴性注射第一次药物后,不要立即离开注射场地,待休息观察半小时无反应时,方可离开。

中药汤剂煎煮小常识

中药汤剂煎好后,如不讲究科学的服法,就会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为了保证中药的有效浓度,最好的煎煮方法是:一剂药合并煎煮2―3次。第一次煎煮30分钟(以煮沸后计时),滤出煎煮液后,再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若立即煎煮以放温水为宜,若药渣放冷再煎可放冷水。第二次煎煮待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即可。连续煎煮3分次,合并煎液,再煎至200―250毫升后,分2次服用。滋补药应比一般药多煎20―30分钟,解表药可少煎10分钟,使有效成分既不被破坏,又可充分煎出。在煎煮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如薄荷等)时,需加盖并用湿布铺在盖上,这样可使挥发性成分随蒸汽冷凝后返滴入药液,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

中药有哪些特殊煎法?

特殊煎法一般有6种:

(1)先煎――就是把标明要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才与其他药同煎。需先煎的药,一般是矿石类、贝壳类和毒性大的药。

(2)后下――就是在其他药已煎熬10~15分钟后,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一起煎,同煎5~15分钟即可。后下药多为芳香气味、挥发性强的药。

(3)包煎――指将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毛的药物用纱布包起来煎,目的是防止这些药粘罐底和细毛刺激咽喉。

(4)另煎――指将某些贵重药(如参茸类)单独煎。煎好后再将其药液与其他药液合起来服。另煎药的药渣可与其他药再同煎。

(5)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胶类药物,不宜与其他药同煎,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少量水煮化后,再对入其它药物同服。

(6)冲服――指不宜与其他药煎在一起,而且用量又少的贵重药,研成细末后用水冲服。

药物过敏范文第7篇

中药和纯天然药物不会引起过敏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人食用鱼虾等海鲜后出现皮疹和腹泻等过敏反应;也有些人对菠萝、桃子过敏,食后导致皮肤红肿或者口唇水肿等。甚至于喝牛奶、吃鸡蛋以后都有发生过敏者。这些纯天然的食物都可能引起部分人发生过敏反应。当然纯天然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即使是中草药及其制剂,无疑属于“纯天然药物”,近年来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增多,其中以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最为多见。如银翘解毒丸服药后2小时左右,可出现胸闷、心慌、头晕、恶心、呕吐、浑身发痒、出风疙瘩,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冷汗淋漓、神志恍惚等。

用过的药就不会引起过敏

有些人认为用过的药就不会引起过敏,因为我已经用过并没有过敏。事实上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过敏反应是由于首次服药后,药物或其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使机体致敏。当致敏后的患者再次服用这个药物时,药物或其代谢物作为抗原,与机体特异抗体或激发的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即产生过敏反应。因此首次服用药物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反而当再次服用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比如动物胰岛素或者动物来源的胸腺肽,初次使用往往不过敏,当多次使用后却出现过敏反应。

另外一种情况是,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质量密切相关。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带入的杂质引起的。同品种的青霉素,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去除率不同而导致不同厂家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青霉素过敏发生率也不同。因此,间断使用不同批号的青霉素是需要重复皮试的。

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其实,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这种反应仅与患者的遗传基因和药物质量相关,而和用药量没有直接关系,有时极微小的用量也会引起强烈反应。例如有青霉素过敏休克史的患者,与正在输注青霉素的患者同处一室,通过空气中极微量的青霉素气溶胶就可以诱发休克。正是因为药物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我们才可以用皮试来预测患者是否对这种药物过敏。

过敏反应都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发生

有人认为过敏反应都是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发生的,用药后时间长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了。实际上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差别很大。有些反应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如青霉素过敏反应一般是用药后就即刻发生,头孢曲松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多在用药后10分钟左右出现,表现为迅速出现的胸闷、憋气、头晕、心慌和随之而来的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状。有些过敏反应可在用药后2~7天内发生,如庆大霉素引起的听力下降和耳鸣现象,异烟肼引起的外周神经炎。有的药物过敏的潜伏期很长,如痢特灵引起的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后20天以上。所以,只要是在用药后出现的过敏性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出现后立即请医生诊治。

外用或吸入不会引起过敏

药物过敏范文第8篇

近年来,关于药物过敏的报道逐年增多,沧州女孩因为感冒服药后发生药物过敏导致泪腺坏死、双目失明;成都苏姓男子长水泡后乱吃药,不仅皮疹蔓延至全身,对肝功能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等。药物过敏险于中毒,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就要认识它,重视它,预防它。

什么是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也叫药物变态反应,是因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一类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这种情况就是药物过敏,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药物过敏的发生有两个必要因素:过敏体质和与药物的接触。过敏体质是遗传决定的,目前还没有办法改变它。具有遗传过敏体质的人约占人口的1/3或更多,这些人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等;另一个因素是暴露于致敏药物,并不是所有药物都能引起过敏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称为致敏药物。所以药物过敏只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人,并且必须因用药引起 。

对药物过敏的认识误区

列举几个最常见的认识误区,给大家提个醒:

误区1: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许多人认为中药是天然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其实不然。中药也可以引起过敏反应,有的还相当严重、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等,有的甚至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而致人死亡。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板蓝根、益母草、丹参等单味药;也有双黄莲、清开灵、复方柴胡等注射液、及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为常见。

误区2: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剂量无关。

误区3:用过的药不会过敏

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过敏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再者所用药物的生产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已经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原则上应禁止使用曾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

误区4:只有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药物过敏

致敏药物通过任何途径进入人体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除口服和注射外,点眼药、滴鼻药、滴耳药、雾化吸入药、外用药、灌肠药、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能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误区5:过敏反应都发生在用药时

药物过敏不一定是马上发生,很多时候都有“潜伏期”,也就是服药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甚至会隔好几天到几个星期。这会导致病人发生了不适症状,还不知道是药物过敏引起的,继续用药,加重药物过敏现象,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

发生药物过敏该如何处理

发生过敏反应后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首要措施,同时还须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加强排泄,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轻症病例可以使用1~2种抗组胺药物口服,或静注维生素或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静注,或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以痊愈。皮疹较为广泛且伴有发热的病情稍重的病例应当卧床休息,可局部外涂上述药物;每日服用强的松20~30毫克,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出现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严重病例,应立即遵医嘱使用皮质类固醇,抗组胺药物或者输新鲜血液血浆,若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相应处理。同时要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对重症药疹患者皮肤及黏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怎样做可以预防药物过敏

想要有效地避免和预防药物过敏,有几点建议:

①在使用某种药物前,一定要告诉医生你的药物过敏史,以免再次误用你曾经过敏的同类药物。

②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一定要看清楚药品的化学成分和用药注意事项,若有疑问要及时向医生或药师询问。

③做好药品的保存,不要将药品置于潮湿、高温的环境中,应避光、密封保存,过期药品要及时丢弃,因某些药物 (如青霉素 )主要是其降解产物导致过敏反应。

④过敏体质的患者由于自身的敏感性,用药时易发生过敏反应,这类患者要注意用药后的自身变化,有过敏征兆时,要及时就医。

⑤使用一些发生过敏反应频率较高或较严重的药品 (如青霉素 )前,需按严格遵守药物皮试的使用规定做过敏试验,皮试期间应配合医务人员做好认真的按时观察。

⑥皮试后,即使呈阴性结果,在用药后仍需遵医护人员的意见,按规定时间作必要的留观,以进一步避免可能发生的药物反应,因为皮试有时存在难以预料的假阴性反应。

⑦由于过敏体质对药物反应存在高敏感性,凡使用新药时,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进行,即使非处方用药及中药也不可掉以轻心,当然对于过敏体质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应用。

⑧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还应注意避免产生药物交叉过敏。通常所说的药物交叉过敏,是指对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药物产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能对头孢菌素类的某种药物也过敏;对某种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也会对其他含有磺胺成分的药物 (磺胺类抗生素、利尿剂和口服降糖药等 )产生过敏反应;阿司匹林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炎痛喜康、甲氯芬酸、吲哚美辛等 )也存在交叉过敏反应;普鲁卡因可能与磺胺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

药物过敏范文第9篇

认识物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也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吸入、口服、静脉或皮下注射、肛栓、透皮吸收等)进入人体引起的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药疹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不低,我院过去十年的住院患者中,药疹患者占9%~10%,其中重症药疹的人数比例高达16%~34%。

根据皮疹的不同表现和累及内脏的程度,可将药疹分为普通型药疹和重症药疹。普通型药疹包括固定性红斑型、荨麻疹型(如图1)和发疹型(如图2)。重症药疹除了肉眼明显可见的皮肤、黏膜累及外,一般都伴有肝、肾、心脏及造血系统的损害,死亡率较高。

多药物可致药疹,中成药占相当比例

我科过去十年住院治疗药疹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显示,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包括:中药及中成药、头孢和青霉素类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解热镇痛药、别嘌醇、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醋甲唑胺(常用于治疗青光眼)、柳氮磺胺吡啶等。

值得关注的是,中成药诱发了相当比例药疹的发生,而既往的观念常认为中药比西药安全。中老年人往往因多器官的疾病而需服用多种药物,此类患者出现皮疹时,应将服用的药物根据服用时间的长短进行罗列,以便于判断和停用导致过敏的最可疑药物。还有极少部分患者,在使用既往不过敏药物时,由于药物赋形剂的不同,出现了过敏现象。

药物过敏有潜伏期,发生药疹即停药

药物过敏通常有一定的潜伏期,尤其是第一次使用某种药物时,过敏反应一般在7~12天出现,再次服用时,潜伏期会相对缩短。抗生素发生药疹的潜伏期通常短于其他药物(可短至1~2天),抗痛风药别嘌醇的潜伏期可长达1~2个月。目前,预测药物过敏的手段尚欠缺,可疑药物再次使用后重复发生药疹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因风险大不宜采用。近年来,对中国汉族人群药疹患者常见致敏药物的易感基因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应用别嘌醇、卡马西平、醋甲唑胺、柳氮磺胺吡啶、甲硝唑、克拉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等药物发生药疹的患者,有相应易感基因表达的升高。

发生药物性皮炎后,最重要处理的是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大量饮水加速药物排泄,服用抗过敏药物,同时注意破损黏膜和皮肤的护理。过敏较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需使用激素类药物,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加强支持疗法,维持体温,预防感染和镇痛,最大程度减轻内脏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谨慎用药,仔细记录药物开始使用的时间,就诊时明确告诉医师既往的药物过敏史。发生药物性皮炎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专家简介

骆肖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亚专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病分会免疫学组副组长。擅长诊治痤疮、湿疹、荨麻疹、药疹、斑秃、白癜风等常见皮肤病及红斑狼疮、天疱疮、类天疱疮、血管炎和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药物过敏范文第10篇

老马一向喜欢吃动物内脏。半个月前,他出现了关节痛,医生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给他开了别嘌呤醇,让他每天3次,每次2片服用。可是服用1天后,老马的皮肤上就出现了皮疹,2~3日后全身出现紫红色斑,而且斑疹逐渐增多扩大,融合成棕红色的一大片,还出现松弛性大疱,可谓体无完肤。

此后,老马突发高热,体温高达40℃。将他送到医院抢救时已经来不及了……事后尸检证实,老马是因服用抗痛风药引起过敏,最终死于多器官衰竭。

生病了,就会用药,但有了这么多药物过敏引发不测的教训,相信大家在关心药物疗效的同时,也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发生药物过敏。那么,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应该如何处理,有没有好的预防办法呢?

发生药物过敏怎么做

处理药物过敏,首先要认识它的一些表现。轻度药物过敏会出现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如果服药后出现不适,首先应从它的说明书中查找蛛丝马迹。如果用药后出现的症状在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已有明确注释,则发生该药物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大。

另外,还可以根据用药后的时间关系进行推断。有的过敏症状在用药后的数秒或数分钟内就会发生,如胸闷、心跳加速、脸色苍白、脉弱、血压下降等,需立即抢救;有的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如发热、固定性红斑、水疱、恶心、呕吐或腹痛等;有的1~2周后发生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或水肿;有的甚至在停药后较长时间发生耳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尽快去医院及时诊治。如果过敏反应轻微,家中又备有抗过敏药物(如开瑞坦、扑尔敏、西替利嗪等),可按说明书指示的用法立即使用。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送医院。在去医院之前,要迅速设法让患者就地平躺,让头偏向一侧,解开衣扣,确保呼吸通畅,若能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如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吸氧,则更利于缓解病情。

药物过敏预防5要点

(1)提高和增强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警觉和意识。当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或突然发生胸闷、心慌、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切莫错失治疗时机。这一点,有过敏体质或遗传特质的人尤其应该注意。

(2)若曾发性过某药物过敏,应将药名记录下来,每次就诊时都主动将其告知医生,以免再次误用。

(3)夏日在日光照射下工作时间较长者,应避免使用有光敏反应的药物和食物,如沙星类药物(如氟哌酸)、灰黄霉素、奎尼丁、补骨脂、苋菜等。

(4)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需做皮试或其他测试,以明确是否存在药物过敏。使用此类药物,切不可嫌麻烦,不经测试就直接使用。即使通过测试,可以使用,也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特点和不良反应情况,使用中注意观察可疑反应。

(5)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再次使用过敏药物。患者已对某药过敏时,该致敏性可能持续很久,甚至伴随终生;若不慎再次用药,可使以往的症状重现甚至更严重,使用次数越多,可能反应越重。

链接

上一篇:抗结核药物范文 下一篇:抗真菌药物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