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3 10:19:05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研究性学习

这种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并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推广到其他学习方式中去。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很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教材的关系

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选择研究性学习并不是抛开教材另辟蹊径。就教材而言,常识性、可读性、应用性、实践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就学生而言,对政治课感到难学不在于教材中基本知识掌握而在于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与社会实际活动的灵活应用。实际情况是,学生把教材作为应付考试和简单记忆的工具或全然依赖老师讲解而将教材搁置一边。而经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发现了教材的应用价值,而且通过大量资料的搜集、阅读、分析、整理,以及探入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还能理解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教学计划的关系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要与教学计划基本保持同步运行,如期中、期末考试或单元活动安排等。能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课题的选题、研究与结题的全过程的时间跨度都要经过缜密的设计。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底蕴、能力水平与教材内容的相关性和常规教学计划来安排。在大步骤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可以对内容作必要地调整,可以是一课,也可以是两课,还可以是一节,这是结合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和研究目的的需要自行安排教学内容。

三、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应试需要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虽然注重过程、应用、体验、参与,侧重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和灵活应用情况;侧重逻辑推理能力、写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侧重研究过程中分工协作、参与质量、组员的内化提高情况和创造性思维和实践,但它并不排斥应试能力。近些年,高中思想政治试题在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辩证的思辨能力等方面区分度是很强的。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优势能力的发现、开发和发展,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的。

四、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学生有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自主掌握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什么课题,通过什么途径与形式去研究学习,应该由学生自主决定,切忌老师包办、代替。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不成熟、待发展的主体,长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又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如果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下,教师疏于、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将必然陷入无序、无效的状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指导学生科学选题,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引领学生探究的价值导向等。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一、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 师资队伍的培训,有两个途径:

1.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市教育局教研室在高一级开设“高中物理新大纲新教材培训”课程,共30学时。其主要内容有:

主要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包括:教育部颁发的大纲,部领导、专家的讲话;省教育厅领导的讲话,省教育厅的文件,市教育局的文件和材料。

介绍教育部培训计划的内容,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内容,以及各地的经验。

组织教师交流实施新教程的体会、听课和观摩。

教师继续教育,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的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基础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的社会从精英教育向义务教育转变,正在普及高中教育,我们的社会将要进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传统的教育难以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才会接受和自觉地投入这场教育的改革中去。

在培训中,我们强调一个全新的教育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介绍学习最优化的几种理念,即:动脑、动手、动口的“三动式”创新学习;全脑学习(即左脑与右脑协调、大脑与小脑协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学习;课内与课外学习的结合;校内与校外学习的结合;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我们着重指出,这些理念是分别站在不同的层面的专家的研究成果,他们分别适应不同对象。我们学习之后可以找到与自己相近的一点来尝试,体验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的关系。

(2)切实执行课程计划。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都有相应的计划,指导各地、各校执行新的课程。我们强调教学计划是行政机构对教育进行宏观控制的手段,各校、各科教师必须坚持执行。我们发现,凡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都会理解新的教学计划,忠实执行这个计划。这恰好说明为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首要问题。

(3)对教师的支持。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学校、教师都认为需要取得上级的支持,广州市除了介绍各地的经验,还邀请一些教师介绍他们的成果;分层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实施新课程的心得;组织教师到二中、七中、十六中参观和听课;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开展创意活动与外出交流。

2.教研活动。由物理教研会高一中心组牵头,制订高一级的教研活动计划,将开展新课程作为中心任务。主要活动包括:学习新课程的心得,教材分析,教学体会,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座谈交流,小组研究,青年教师与新教师培训,公开课、实验课介绍,研究性学习实施与成果汇报,到外地参观与听课。

教研活动与继续教育从不同的层面为教师理解新课程提供了支持。

通过师资培训,为支持新课程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的教学就会不断取得成绩,不断进步。

二、教学控制是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教学控制,一是教学计划对教学的宏观控制,二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1.对市教育局的教学计划要坚决执行。在教师培训中,帮助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宏观的控制。

2.有些教师教学的难度会超过教材的难度,不是因为他们对教材把握不好,而是他们担心教学的难度不够,会影响质量。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们指出教材的要求适应多数学生,教学应从多数的学生出发,同时兼顾少数资优生、后进生,要求教师上课前先了解学生,“上课时面对多数、课外兼顾少数”,一定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都得到各自的发展。难度控制不应片面的降低难度,也不应片面的加大难度,而是体现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控制难度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邀请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各校相互交换资料,探索教学控制的变量与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控制。例如:变量包括学生投入的时间;教学的难度;学习兴趣。方法包括自学法;研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调查法。一些教师说:拿别人成功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可以说是“投入少、收效快”。

三、在教师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理念下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制订学习、研究的方案,自己实施研究,自己总结研究的成果。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方法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介绍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又称之为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教育者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1]。在学生探求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则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传授者,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况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适应中职学生特点,创新研究性学习

分析中职学生特点。研究性学习方法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可能操作的难度比较大。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职学生的特点。现在的中职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和团队精神;学习上主动性不强;生活上高度依赖父母;精神上无所寄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易走极端;行为习惯差、意志力差、厌学等成了他们的“通病”。贯穿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就是学习的主动性,正因为这点,研究性学习要在中职学生中实施是非常困难的。

创新研究性学习。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如果教师放手完全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是非常低的。因此我们不能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作为中职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进入该学生,减免学生对这样开放性的学习产生恐惧,应该把“发现问题”变为“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团队努力、动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回归到课本上。在学习任务的设计方面,我们遵循以下思路:明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归课本。下面以如何系领带为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一)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各章节的内容对教学内容作相应地调整,明确每一章节的学习目标,制定好教学计划。虽然教学计划制定好,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每一章节教师要给学习明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

(二)提出问题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都高于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向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的过程,以引导学生探究与尝试,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言语描述、图片展示等方式,展示商务人士着装礼仪的搭配要求,根据上一个任务的知识总结,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学习的。图片展示比较正式的场合,男士穿着西服的时候需要佩领带,那么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打好领带呢?教师把问题与任务提出给学习,让学生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任务。

(三)分析问题

小组进行简单的分工合作,针对问题与任务,安排好人员工作,通过网络、书籍、图片、视频等形式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依据信息资料来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组内安排好相关工作,如负责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领带有哪几种系法和具体每一种如何系,根据视频学习如何系领带等等。

(四)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把本组收集的相关信息整理好,制作成课件,向班级同学展示。本组学生对问题与任务的解决方法进行小结,解答领带有几种系法,并且请组内成员现场演示如何系好领带。通过学生的团体努力,把本组成员的劳动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

(五)回归课本

到前面学习为止,课堂都是交给学生的,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不能像普高甚至高职学校老师一样,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研究性学习方法在普高和高职学生中可以成熟地运用,但在中职学校就不行,所以这个时间我们中职教师应该补充一个环节就是回归课本,把课本相应的知识要点给学生重复一遍,可以当作小结,回顾知识,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实训操作,加强学生技能的训练。

三、实施效果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如何在本章节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教师教学的精心构思是必须的。本学期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渗透,增强学习对学习《商务礼仪》的兴趣,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因为学生学习信心不足,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加以赞扬和肯定,这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研究性学习需要团队的力量和精神,分工合作创造出的成果是惊人的,增强了学生团队精神,分组分工合作,有问题共同解答,有想法互相交流。教师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坚定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展望

鉴于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效果明显,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基本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沿用本方法。但在学习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进行问题反思,培养求真务实的思想意识。反思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过程并改进思维策略,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娜,洪克强.解读研究性学习的本质[J].教育探索,2005.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妇产科学 研究性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5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Study-based Teaching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ZHENG Yan, LUO Xiaohong, LI Yuxuan

Abstract Comb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based teaching with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n the undergraduates who are major in Clinical Medicine at th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This report summarized th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including the teaching plan, the topics students had studied, the leading of the group discussion, the writing guidance of the thesi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is research, which shows the promoting the teaching diversification and quality, stimul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tudy-based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1 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概述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①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对现有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批判精神等。②同时也是一个很宽泛的学习活动,例如研讨式学习、问题研究学习、项目研究学习等。

教学活动一直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笔者认为针对教师而言“研究性学习”可以转变为“研究性教学”,教师如何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原则与要求,转换角色,从研究性教学入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开放性、互促性、灵活性、多样性、探索性、民主性等特点和作用。本文通过妇产科学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课题的选择类型等实践,探讨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

本研究实践对象随机选取我校大学四年级“妇产科学”课程的2个本科班级:2011级临床医学二班、三班。两组学生在前期的基础课程成绩、课程教学学时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二班为实验组,三班为对照组。

2 研究性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2.1 实施过程与步骤

2.1.1 确立研究性教学计划与内容

首先制定教学计划。本研究在实验组设计采用研究性教学20学时,占妇产科学理论教学计划64学时的31%,其余时间依然采用传统的综合性教学方法。20学时分为4个专题进行,分别为“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培训、确立研究小组与研究题目;指导性分组讨论(两次);小组交流与讨论;小组论文报告与答辩。

其次拟定研究性教学内容。依据研究性教学特点和课时数、妇产科学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拟定了12~14个研究题目,研究题目设置原则为适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学习、分析和总结,同时适合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的。本研究拟定的研究题目有:早孕先兆流产的病因调查分析、异位妊娠常见原因的调查分析、胎膜早破常见原因调查分析、产后出血的治疗及其进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调查、前置胎盘常见病因调查、陪伴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产后抑郁原因调查与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宫颈癌高危人群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治进展、人工流产常见并发生症及其防治方法等。

2.1.2培训指导学生与确定课题

专题培训4学时,组织学生全面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应用、意义等,让学生懂得要做什么,怎么去做,预期目标,教学的进度及各阶段的要求;概述妇产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常见病多发病,建立总体印象。公布研究题目与任务,明确教师的任务与作用等。

学生分组原则每组10~12人,组长负责牵头和组员的分工协作。每组原则选定2~4个题目作为研究课题, 与指导老师沟通、汇报思路后,确定题目与实施学习计划。

2.1.3 指导性分组讨论

研究性教学教师的核心是指导学生讨论与学习。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完成任务。本部分8学时,分2次课进行,重点在以下4个环节进行指导与点评:一为确认每组研究性学习题目与研究方向;二为检查每组进展与科学性问题;三为小组交流与讨论;四为论文交流与评价总结。

指导性分组讨论课堂教学步骤原则上分为学生报告、交流讨论和教师点评三个部分,时间控制原则上学生报告用时50%,交流讨论20%,教师点评30%。

2.1.4 撰写论文及组织答辩

各小组通过学习、分析和整理,撰写课题论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论文答辩,教师和学生采用论文答辩评价表进行评价。

2.2 研究性教学反馈与效果评价

2.2.1 研究性教学效果调查

本研究效果评估有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价,经验总结、建议与意见、成绩分析及同行评价等方式。效果及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见表1,发放54张,填写并回收54张。同时由参与该研究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同行等一起讨论、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及建议,分享研究成果。

2.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省从2001处秋季高一年级开始将执行该教学计划,因此,“研究性学习”作为面向所有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正向我们走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设置和渗透在各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之间具有怎么样的关系?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应形成怎么样的关系?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影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策略和收效。

一.对独立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各学科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关系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这种改变,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各学科教学的任务。从学习的意义看,学生的任何学习,包含了“接受学习”,也应该包含“经验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成份,在学科学习中,回避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是削弱了学习的丰富生命,这也是学生对某些学科学习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从教学的意义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地寻找和发现知识、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能力。因此,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完成的任务,研究性学习应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保障措施类似于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建立深圳、浦东等经济特区一样,以特区精神和在特区创造的经验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研究性学习”课程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活动机会。从知识域限角度看,基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往往是综合的问题,在各学科中受到本门学科知识体系、逻辑体系和方法的限制,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打破学科界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地。从学习机会角度看,由于规定了一定的课时计划,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集中的训练、展示时空。因此,设立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更有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之所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突破口,是由其课程价值决定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能对一些片面的想法加以纠正。如: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只跟部分老师有关;认为“研究性学习”是“阳春白雪”,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学校可以搞,其它学校则可以降低要求;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教育改革中的时髦的东西,不会长久实施;等。应增强法规意识,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实效,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而在各学科教学中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为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出积极的探索。

二.对“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关系的认识

在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和在科研部门开展的科学研究属于不同层次的研究活动。

成人和科研单位从事的研究活动,是生存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有创新和突破,取得造福社会或被社会接受的成果。而在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这种手段和方式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获得信息社会所需具备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研究过程可以模仿,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在活动中发展自身。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研究有三个层次的使用方式:科学研究、基于研究的教学(以研究为本的教学)、以研究为本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后两层次的活动方式。

承认成人的“研究”与儿童“研究”的本质区别,有利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正常实施。如:在课程目标制定中,应重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瞄准创造成果(或解决社会问题);在研究内容上,强调问题来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不一定是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在确定实施对象时,应重视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使课程成为学有余力学生的弹性课程;在研究方法上,允许学生对他人的研究进行重复和模仿;在课程管理上,着眼于学生的实践;在课程评价中,尤为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等等。

三.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的认识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

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实施方式决定,教师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的地位将受到冲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教师既不能“教” “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因此研究性学习是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的产物。

从已有的实践可知,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面临着诸多困惑。从知识层面看:教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第6篇

一、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

(一)进行《后勤分队勤务》课程教学准备。通过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征求专家意见和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感到要在课堂教学上顺利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总体调整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实施计划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作用是规范教员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控制授课进度,把握授课重点和内容难点,系统、全面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当前我们所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其不足之处是时间进度与教材内容过于均衡,50分钟安排较满,留给教员的机动时间少,教员能够留给学员主动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时间更少。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方法,必须在不突破教学大纲时间和教学内容规定的前提下对教学实施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的方法:一是应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分化归类,进而将其区分为几个内容阶段,以便于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二是在教学实施方法上,对于一般性教学内容,采取学员自行理解与集中答疑结合的方法。对于重点内容,采取提示性讲解方法。对于难点内容,采取重点讲解的方法。对于有研究空间的内容,引导学员自我研究;三是调整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时间的调整,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安排而定,其问题是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总课时的前提下,挤出研究性学习时间。如果教员能够努力克服传统的“讲”课习惯,当前的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间还是有较大的压缩空间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努力优化教学实施方法,挤出研究性学习时间是可以作到的。

2.优选有研究空间的研究性学习内容。院校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时间是五年为期,其内容一般有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特点,且受教材容量限制,对内容的阐述一般比较原则和带有普遍性,而对于现实性问题、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实际操作性较强的问题,不一定写的到位。针对这样的问题,当前一般是采取硬性灌输的方法,往往是教员累得满身汗,学员听的直泛困,难以引起学习兴趣 。如果能采取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员广泛参与,教员与学员互动,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后勤分队勤务》教材中关于战时押运问题,教材上仅有二页文字,而这项工作的实际组织是十分复杂的,如果在教员的提示下,战时押运遇到通过的情况分析,挖潜学员的智力潜能和学习兴趣,让学员动脑筋思考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而且教学效果好,因此这个内容就可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也不可过多,考虑教员的精力和学员学习的时间,一般每2周安排一次为宜。

3.确定合适的研究形式。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个人撰写小论文、分组讨论和解决某一问题、模拟演练某一课目、实地调研和网上调查某一问题、制作某种实物、制订某项工作的完成方案等形式体现。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研究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以提高课堂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4.资料和器材准备。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需要教员给学员提供大量的辅导资料,充分利用学校勤务装备训练中心,进行模拟演练和制作实物需要各种器材,同时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工具,这些在课前准备时都应准备到位。

5.整体备课。在教学计划完善和各项教学条件满足后,应组织任课教员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进行备课,使教员熟练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组织实施办法。

以上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应将详细的教学实施方案上报学校训练部审查,待批准后方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二)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可按宣布课题、跟踪辅导、成果鉴定和成果推荐的步骤进行。

1.宣布课题。当某一阶段的理论教学内容已经讲解完毕,需要对其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时,教员可根据教学计划宣布研究课题,规定作业形式,提出作业要求,并相应地提供保障条件。也可由学员自选课题,或者是在教员的课题下选择子课题。

2.跟踪辅导。为了使学员的研究工作能够正确、及时的完成,教员应在课堂上或者自习时间及时辅导学员研究问题,纠正错误,并提供其他各项帮助。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类似于科研,又不同于科研的特点,学习要求高,所以教员要正确引导,防止学员望而生畏。同时要求教员要放下架子,变权威者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辅导过程中,教员要教会学员写报告、处理资料、收集管理信息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和获得体会的能力,从而提高学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

3.成果鉴定。当学员完成了研究任务后。为了检查学员的研究质量,调动学员继续研究的积极性,教员应及时组织对研究成果的鉴定。鉴定可采取答辩、试验、演示、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员的创造性劳动给予准确评判,并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成果推荐。对于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任课教员应向有关部系推荐,由学校统一作进一步鉴定,作为选拔优秀学员的条件或另做他用。

二、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质量,必须提高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员与学员是教学实施的基本要素,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必须有充足的动力,否则改革难以进行。在提高教员的教学改革动力方面,一要看对教员教学质量的考评是否准确,二要看激励措施是否恰当。这两个方面是提高教员教改动力的倍增器。关于对教员的考评问题,本人认为应当把学员满意不满意放在首位,因为学员与教员接触的时间最多,对教员的德、能、勤、绩最清楚,因此其考评意见也最具准确性,也便于教员接受。关于对教员的激励措施问题,其要让教员能够感受到付出的劳动被认可,因为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表面上看教员付出的劳动少了,但其背后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却多了,如果干多干少一个样,对调动教员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是不利的;在提高学员的学习动力方面,除了应加强正面教育和严格要求外,对其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们必须彻底改革考试方法,设想可赋予任课教员权威性的考评权力,用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全程衡量学员的综合技能。同时可探索让用人单位,即部队参与考试的方法,让学员在走进部队之前就接受部队的检验。这样不仅能让学员从单纯的试卷考试中解脱出来,同时能让学员真正的感受到考试的作用。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第7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倡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何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新思想、新理念贯穿到教学当中,是广大物理教师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的智力投入的,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发现”、“猎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发现式教学方式”.

二、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开展研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还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全体学生,让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个性充分展示,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实验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实验是物理的灵魂,许多物理实验都可设计为研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或探索出“新”的物理规律.

例如,学习“简单机械”之后,我确立了《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的研究课题.在本课题的“研究学习”过程中,采用两人一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方式展开探究.首先,简单介绍自行车的知识;其次,介绍自行车的种类;然后分发活动记录卡,分组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停车场去).强调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注意事项.(1)观察自行车的铭牌、型号、类别、出厂地、用途等,填写在记录卡上(要求一位同学记录,另一同学观察).(2)观察自行车的构造,认识各部分的作用.如一辆平车自重23.5 kg左右,由二百多种、一千多个零件组成,按其作用可以将零件分为十七个部件.要求学生观察后写出自行车的构造:车架部件,前叉部件,车把部件,前轴部件,后轴部件,中轴部件,脚蹬部件,飞轮部件,车轮部件,车闸部件,鞍座部件,泥板部件,链罩部件,衣架部件,支架部件,车铃部件,保险叉部件.(3)测量与计算,通过观察认识自行车的构造,进一步识别自行车上属于杠杠的部件,并用刻度尺测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判别其杠杠类型.最后进一步思考:①自行车的闸把是弯曲的,为什么属于杠杠?怎样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②自行车的脚蹬属于轮轴,但那里并没有轮子,这是什么道理?③自行车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不仅是一份调研报告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还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亲身感受.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对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要.“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要求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必须具备研究的素质,不但能组织学生进行研讨,而且还必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如在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之后,我针对本地区农田用水贫乏问题,确立《农田用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进行调查,了解农业用水贫乏地区的储水、输水结构,调查这些地区农用水贫乏的原因.

四、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遇到的问题

1.受传统观念的制约

长期的传统教育使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现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积累下来的,即使存在不足,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不愿意进行改革,对尝试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感兴趣.

2.受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现行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也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就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进行探究学习的尝试.

3.受师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五、对初中物理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1.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以此为指导思想树立新型的学生观,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使课堂教学宽松愉悦、民主和谐.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学生敢于对已有的结论提出疑问,发表见解,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3.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合作学习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物学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70-02

研究性学习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这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作为教师,如何把研究性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是许多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旁听过这类的教改课,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性学习的文章也很多。但是,这类教改课,许多都是作为示范课,并没有推广的价值,从发表的文章可见,也只是泛泛而谈,也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究其原因,这类教改课所完成的教学内容有限,不能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全部教学计划。本文就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一、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很少主动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无味。要求学生主动去开展研究性学习,困难很大。以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虽然教材中有问题探讨、本节聚焦、资料分析、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科学前沿、探究、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史话等栏目,看似这些栏目既有趣味性和启发性,适合研究性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难以完成研究性学习。教师生搬硬套教材,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新教材的信息量非常大,完成所有栏目需要相当的时间,如果教师没有转变教育观念,按部就班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即使按照这些栏目去做,也不一定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研究性学习。

现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法,首选是对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摆放桌椅。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2.提出假设,设计实验;3.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然后由各组报告本组的结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这些步骤又很难,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限。有的老师把某些环节放在课后完成,减轻课堂教学的压力,节省时间。如果所有的章节都按上述环节来做,教师和学生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无疑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二、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许多都是描述性的和结论式的,不像数学课逻辑性强,也不像语文课富有情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生物学的课堂教学则枯燥乏味,造成学生难学,老师难教,久而久之对生物学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采用研究性学习则可改变这种状况,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许多结论都来自于实验。采用类似科学发现的过程进行教学,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产生探究心理,使得枯燥乏味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生会喜欢上生物学这门课程。

2.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感受到科学研究的氛围,更能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假设,解释现象并得出结果。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假设是经过推理提出来的,设计的实验要做到单一变量的原则,在解释现象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加工、整理、归纳、比较、分类、概括等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一系列活动,逐步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遇到的一般生物学现象,能用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给予解释。遇到的生物学难题也能按照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逐步摆脱了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是关健,教师要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并不是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科学家的身份作研究,而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其本质还是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导演,是引导者,而不是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按照导演的思路来进行。个别内容简单的教学可以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但是,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各个环节的进行,不要求学生进行真实的实验来亲身体验,可以模拟或者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把学生导演成科学家,把学生带到科学研究的情景当中,至于研究的结果可以不按导演的设计来达到目标,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健

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最重要,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导入环节。这里的导入与其它课程的导入不一样,导入有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板书导入等,而研究性学习的导入主要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是教师需要钻研的问题。创设情景,就是摆放各种道具,搭建一个科研的场景,叙述事件的发生。提出问题,就是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非常合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可以说,中学生物学的任何一个章节都可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和提出的问题,可以和生物学的发展史联系起来,也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的情景学生是熟知的,提出的问题,学生又急于想解决,为后面的研究性学习铺平了道路。比如,光合作用这节内容,可以这样创设情景。有人栽种一柳枝于花盆内,栽种前,对柳枝和盆内的土壤称重,只用雨水浇灌。五年后,再次称重,柳树增重80kg,土壤减少不到0.1kg,黑板上用图片或简笔画画出栽种柳树的情景。提出问题,说明柳树重量的增加不是来自土壤,那么,树木的重量是不是来自于水呢?这是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在1648年所做的柳树实验。栽种植物学生都是熟悉的,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植物的增重来自哪里。又如,在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中,创设情景。把矮茎豌豆和高茎豌豆杂交,结果下一代全部都是高茎豌豆,没有出现矮茎豌豆。矮茎豌豆消失了吗?此时不用解释什么叫杂交,学生对杂交这个概念是熟悉的。当第一代的豌豆自交后,第二代确出现了矮茎,说明矮茎并没有消失。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代没有出现矮茎,第二代出现了矮茎呢?引导学生去思考,产生探索的欲望。根据此现象引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而不是先概念,后现象。

2.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提出来,要摆放在学生面前,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公布出来,此时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思考。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进入第二环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假设来设计实验,以验证假设。对于不合理的假设,教师要指出不合理的地方,不予采用。设计的实验只需口头表述,只要说出关健点即可,不必形成文字方案。对于设计较好的实验,及时表扬,让学生获得自信心,充满成就感。

3.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

第三环节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并不需要做实验来论证,通过讲述的方式即可。教材上的方法可能与设计的实验不一致,能达到异曲同工就行。最后再与课本上的内容相比较,找出最佳的实验证明假设。条件许可,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结果与假设相互印证,得出结论。结论要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也可能实验的结果与假设不能相互印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这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大约占整堂课的二分之一以上的时间,甚至达到三分之二的时间,这是得出结论,获取新知识的关健环节。光合作用这节的第三个环节,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学习完毕后。让学生自己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从而获得光合作用的概念。

以上所述的各个环节,学生并没有站在讲台上,讲台上站着的同样是教师。表面上看教师是主角,但实际上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不仅仅是导演,更是执行者。教师不需要直接调动学生来演戏。整堂课的剧本是教师写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所进行的各个环节的思路暗示给学生,要让学生认为是自己的思路。教师是执行者,是学生来指挥教师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这与真正的科学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

参考文献:

[1]孟凡玉. 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 科学教育, 2005, 11(2):37-38.

[2]郭永峰, 张祥沛.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 生物学教学, 2003, 28(2):16-17.

[3]王荐. 如何开展生物学研究性学习[J]. 生物学教学, 2004, 29(4):14-15.

[4]李茜腴. 生物教学中的过程性学习研究[J]. 考试周刊, 2011(12).

[5]戴小祥. 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J]. 新课程研究, 2011(9):122-123.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第9篇

计算机学科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传统的“纸上谈兵”到现在的一课一练、边讲边练,一方面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学过练过的知识技能很难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强,更谈不上熟练和发展了。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主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个学生可能都会有着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二者兼顾,从兴趣出发,从实践出发,真正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几年来,我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将“整合”理念贯注教学模式的同时,尝试探索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总结了一些较为实用有效的经验。

一、整合式教学模式

关于“整合”,一直以来更多的是指不同课程间的“整合”,而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今天我要说的是针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进行的课程内“整合”。这中间当然不排斥对其他学科的涉及与合作,但主要目的还是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而言的。

1. 精熟教材,“整合”要点,明确目标

当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教师间的学与教都是围绕着一本教材展开的。“整合”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大纲的要求并熟悉掌握教材,这样能更好地将学生学过的知识、技能与需要学习掌握的新知识、技能“有机”的进行整合。

2. 巧设任务,制订“整合式”教学计划

既然整合涉及到几个章节甚至整部教材,当然就更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周密、可行的教学计划。“整合式”教学计划是针对所整合的教学内容,结合相关联的所学知识而设置的学习任务展开的。

学习任务的设置,是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它的设置要足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有足够的可实践性的同时更要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

3.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很多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做好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的划分和上机座位的安排。在具体教学中,公布活动任务后,进行作业设计过程,我会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设计。在教学中同样的知识点、同样的技能,在完成同样的任务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而在任务设计初期,我就会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启发引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多一些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进一步强调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精神,也更一步加强了对学生不同个体的能力的开发和拓展。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既不同于学科课程,也不同于活动课程,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下面,我就从研究性学习自身特点的几个方面,说一说整合式教学模式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1. 自主性

之所以在这里提到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是源于整合式教学模式的任务设置。现代教育心理学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整合式教学模式中,活动任务的设置基于社会实践、基于学生所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在设计创作中,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问题,这样会使得新授课程可以更顺利地被学生消化吸收乃至于利用和发展。

2. 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把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而在整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从一开始接受任务进行设计直到最后对作品的自评、互评,无论是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还是对旧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及对问题的探究和拓展等,都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巩固、实践操作以及创新发展等计划也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

3. 问题性

首先,任务的设置本身就是面对学生群体的一个首要问题。其次,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不同,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如何用老师新授的知识、技能完成自己的创意,每个学生在制作的时候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知识、技能,都会因完成自己的创意而得到巩固和提高。

4. 探究性

所有被动和主动问题的出现,都需要学生带着探究的态度去解决。尽管任务的设置是被动的,但任务的设置也是基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出发的,因此,任务提出后的设计、计划、制作等就都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行为了。因为主动的设计和目的在前,因此所有的制作过程都是探究性的,都是要解决问题而进行的。

5. 实践性

在整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领会任务“精神”之后,设计、计划在前,制作完成在后。也就是说,在整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从一开始就是实践性的。设计自己的创意就是提出问题,而制作完成自己的创意则就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因此才会带有主动性地去学习新知识、技能,并结合所学,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再解决问题。

6. 开放性

首先是公共任务主题内容的开放。教师设置的任务主题和要求主要是基于教学目标等进行的。具体实践的大部分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和查找,一般涉及的范围都很广泛,使学生的学习极具开放性。而对于那些涉及到其他学科的任务设置就更具开放性了。在这个过程中,有需要一个人独立研究的部分,也有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作的部分,总之组织形式是开放的。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尝试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教学策略分析如下。

一、突出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课本要求的知识内容以外,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应多关注学生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各小组将古文中的内容以角色表演的方式体现出来,并可以在表演过程中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这样,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思考并探究《桃花源记》的主题与内涵,再表演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满足了个体独立思考的需要,也实现了小组合作探究过程,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元素

初中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并且语文作为人们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围绕初中生所处年龄段的特征、生活经验等,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平时注重积累身边的语文知识素材,多阅读书籍,多接触大自然,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生活中锻炼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综合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收集教学资料、课前预习学习内容、课中讨论研究性主题等,体现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显然不再适用,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与进步。因此,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与学生互相评价等,在评价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认识到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作为今后改进的重要参考。教师在评价中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巧妙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一级建造师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中心组个人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