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16 17:10:06

研究性学习作用

研究性学习作用篇1

关键词:数学 研究性 情感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有两种,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它是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当然也包括数学。在数学教育中,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开展模式是数学研究性课题。它在不破坏数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同时,在数学的学科教学中穿插一些与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活动。数学研究性课题是数学学科中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的归纳、整合和提升,它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数学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变化,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二、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

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是最好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之一。

三、增强数学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创新意识。比如,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重要定理、公式。对于这些定理、公式的学习,很多教师往往采取把结论告诉学生,然后加以证明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我们要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半独立或独立发现结论,以及如何证明自己发现的结论。

四、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doing mathematics)"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课题的学习活动就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增加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用到生活中去的。增加数学史知识及通过对数学家的有关介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励学生不畏困难,奋勇攀登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物理学及其他学科上的运用。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要注意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更注重师生交流和新旧知识的交流,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同时,在教学中,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的相互联系与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研究性学习作用篇2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师作用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70-02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目标

1.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来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一种策略。显然,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个层面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概念。就人的个性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之所以在我国新的基础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我们过去过多地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视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1.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有别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所强调的是:(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从谁那儿“获得”,由谁来“培养”,向谁“学会”,不言而喻,当然是教师了。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教师的作用。

2.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中出现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只要教师发表意见,就认为这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束缚了我们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无法迅速、正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是忽视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参与合作的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三是忽视了探究主题的难易度。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都采用探究的方式,使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根本就不值得探究的问题充斥其中,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四是教师对探究成果评价不到位。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这些问题的出现无一不与教师有关,主要在于教师对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把握不准、对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起的作用不甚明了。

3.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的探究问题。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也是它的课程价值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对学生的课题研究完全不闻不问。

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在研究性学习中决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教师应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扮演研究者、组织者、监控者、评价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主宰者,老师的定位应是“平等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学习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指导而不指令”的“三不”原则。

4.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4.1教师应优化组合研究性学习小组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把学习小组的建设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去开发。首先,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水平差异,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以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其次,小组内各成员之间要进行合理分工,有了明确分工及明确各自的任务,合作起来就井然有序。通过合理搭配组建起来的学习小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正当的竞争意识,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

4.2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

课题的选择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研究性学习虽然特别强调学生要独立自主地探究和积极主动地参与,但并不排斥教师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及时的点拨。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最初实施的阶段即选题阶段,更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因为学生在选题阶段最容易出现研究问题不明确、研究内容过于抽象、研究方案缺乏可行性等一系列问题。课题选得怎样,关系到研究有无价值,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巴尔丁博士曾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一点就是看他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因此,教师要尽力帮助和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合理可行的研究课题。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应从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的学习需要出发来寻找课题,发现课题;(2)课题内容要与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紧密联系;(2)课题内容的难度适合于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

4.3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模式,它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收集、整理、分析大量复杂的信息。在此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形式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学会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等向专家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的探究出现困惑或进入迷途时,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促使探究进一步向前发展。总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究的进取精神。

4.4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将自己研究学习的体会、所得所悟及时总结、记录下来,写出研究报告。通过研究报告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让同学分享研究成果。此外,撰写研究报告可以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研究性学习的水平。由于研究报告主要是向读者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是以把事情表述清楚为目的,不一定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但教师在指导时要让学生了解课题研究报告的一般撰写格式;指导学生拟定论文的写作提纲、组织论文的结构;明确科研论文的特点,让学生简练、严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5.教师应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性评价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师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良好行为要及时表扬。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并依据综合表现对全班情况进行总评。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价,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和合作的积极性、有效性。

研究性学习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处于尝试阶段,经验不足,还有许多可探讨的问题。我相信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研究性学习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萧菲.修义.《研究性学习百法: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管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04.

[2]石中英.《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课程.教材.教法》.2002,08.

[3]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2000.01.

[4]朱立蜂.《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5.

研究性学习作用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家长 义务 家乡资源 家长会 支持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过程性的特点,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才能促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和谐发展。

根据笔者的实践与思考,目前县镇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之所以起色不大,除了前两篇文章提到的课程资源单一、教师的指导缺失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那么,研究性学习中家长做什么呢?

一、研究性学习中家长的义务

1. 从情感上支持孩子

研究性学习重视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索研究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让自信心受到打击,求知欲受到压抑。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校内外、在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中,运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全面地与人沟通交流,获取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或者由于调查、采访时人们的不配合,或者由于观察、实验、设计的难度等问题,孩子有时会感到困惑、郁闷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时候家长就要及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想法和行为,孩子顺利时多鼓励表扬,遇到挫折时多扶持、帮助与提携,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烦恼,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也是孩子非常需要的精神支撑力量。

2. 帮助孩子提供与整合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的途径获取信息,学会归纳、整理、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家长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应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提供一些信息资源,指导孩子进行有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网络为学生的观察、调查研究、实验等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支持。例如“上班族”家长可提供本单位的资源;“教师”家长可提供本学校的网络和图书资源。家长的智力和专业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3.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在大自然环境中、在社会环境中、在生产和消费环境中、在科研与生活环境中,积极地开展社会观察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此时,家长就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县镇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1)县镇域普通高中家长普遍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存有认识偏见,认为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2)县镇域普通高中近90%(如我县)的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学生和家长沟通有限。(3)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那么,县镇域普通高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呢?

1. 充分利用农村家乡的资源,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难点之一就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如何来开发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拓展。家乡的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技园区等等,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对家乡本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前充分了解学生家乡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特色资源。如《民间工艺路在何方――关于渭源县民间工艺泥塑的调查研究》,我们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开了“夸家乡”的演讲班会,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尊重学生的设想,在渭源民间皮影戏、民间剪纸、民间戏曲等题材中,按照学生的方便及对家乡资源的了解情况,优化组合,选择了民间工艺泥塑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活动中还邀请了家乡本地的一个搞泥塑的学生家长讲解泥塑的有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参观其作品。那些栩栩如生的小泥人,特别是表现农村题材的系列泥塑,如“挖洋芋”“串党参”“吃洋芋攒盐好像过年”等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地走访民间艺人的家庭,学生亲眼看到了民间艺人清贫的生活;通过和艺人的交谈,了解到艺人对前途的渺茫和后继无人的无奈。面对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辩论,出谋划策,寻找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一些很有见解的建议。这些内容全部在调查报告、小论文、学生的心得体会中表达了出来。因此,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充分利用家乡资源,丰盈实践活动内容,必要时邀请熟悉家乡情况的行家或土专家等担任地方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本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研究性学习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2. 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

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研究性学习,并且以学习者、参与者的姿态介入孩子的研究性学习,最起码做到在情感上予以支持,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社会支持系统。县镇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不足,学生家长是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得到他们的支持,对学校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非常重要。

3. 指导教师要更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倾听、合作

研究性学习作用篇4

关键词:习明纳;教学方法;学习主动性;地方高校

1研究背景

习明纳是产生于德国大学的一种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国内翻译为“研讨课”或“讨论课”。现代习明纳通常是由教师向学生课前布置题目,学生在课外通过查阅收集资料并学习思考,提出自己或小组对问题的见解或解决办法,课程开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教师一般可以先指定一个报告人发言,而后其他学生围绕发言进行讨论。在整个讨论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其主要工作是引导和控制讨论的进行,而不是代替学生给出结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学生探讨为主的双向、多向的交流过程,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1]。

近年来,我们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教学质量却未见根本的改观。究其原因,当前高等院校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变成了被动的应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追求教学质量就成为了缘木求鱼。由于生源的缘由,地方高校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本不够好,灌输式的教学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教学中就出现学生对学习的课程没有兴趣,课余不复习、不钻研等现象,学生的学习效果差。

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努力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真正地体现出来,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能够主动地学习。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入手。习明纳就是一种典型的打破灌输式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2习明纳的特点及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1习明纳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针对性特点

习明纳作为研讨式教学的典型形式,具有下列十分突出的特点。

1)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明纳将“单向传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2]。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围绕问题, 要自己进行文献查阅及调研活动,通过学习思考和整理学习结果,自己确定发言的切入点和阐述方式,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讨论者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印证或检讨自己的学习。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在研讨过程中的学生比坐听教师讲授的学生有更多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表达个体独到见解,以及反映个体的兴趣倾向和思维习惯的机会,因而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主动探究习惯的养成。

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采用习明纳时,学生围绕主题搜集资料,展开学习,这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学生在讨论时可以看到和自己学识相仿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别人的学习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激发学习研究兴趣,充分发展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或研究。

3)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习明纳要求学生在独立学习、思考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或观点发表个人的见解,并同他人进行讨论、沟通。这就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充分的论据、良好的逻辑性和清晰的表述,因而有助于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4) 促进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

习明纳提倡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表达和交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讨论中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教师并不是结论给出者,不是权威的发言者。讨论者通过平等的交流、相互学习,消除了思维定势的限制。这样的学习形式对于培育学生的平等自由观念和追求真理的信念有着切实的作用。

可见,习明纳的特点对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很有必要在高校教学中加以应用,为教学改革作有益的尝试。

2.2习明纳在地方高校教改中的应用

从2009年开始,笔者在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实施了两年的习明纳模式教学。选择操作系统课程开展改革,是因为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是较典型的“满堂灌”课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往往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独立的思考和探究,对课程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原理没有兴趣,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2.2.1 教学设计

科学合理地选择操作系统课程中适当的教学内容作为习明纳的主题,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和主题制订习明纳课程的实施方案,是实施习明纳的关键。

1) 主题的确定。

研讨主题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核心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探究未知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题目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应设置难度比学生水平高一些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到自我钻研的乐趣[3]。由此确定题目主要应涵盖现代操作系统核心的设计思想、技术方法,与现实应用关系密切的技术理论和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我们现阶段确定的具体题目如下。

 如果说shell不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 计算机科学领域普遍采用并发方式处理事务,请谈谈你对并发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认识。

 恢复磁盘上的数据文件有什么样的方法?

 现代计算机系统饱受病毒攻击,从操作系统设计实现的角度看,有没有根治的方法?

2) 教学组织形式。

题目确定后,教师根据课程讲授的进度,在相关基础知识基本讲授完的时候,提前一周布置相应的讨论题目。同时把每个题目相关的学习、思考的提示内容一起下发,将学生分组后,由学生确定小组发言人,并将小组名单报教师。注意督促学生完成课余的学习和讨论准备。

每个题目安排1个学时的讨论。有研究认为,习明纳报告人的专题发言一般不少于20分钟[4],但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参与人数太少。因此,在课程开始后,由学生自由发言,每人控制在5分钟左右,小组成员可以补充,然后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简短总结,登记成绩。

3) 教学考核方式。

只要完成发言的小组,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分数,同时凡参与发言讨论的学生,都得到加分。这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完成课余的学习和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

2.2.2教学过程控制

教师在习明纳中的角色与其在导师制和讲授制中的角色有很大不同[5]。在习明纳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控制讨论的进行,将讨论发言有效地组织起来。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作为讨论的参与者发言质疑,或适当介绍有关的知识。但教师讲评时,一定要将自己尽量控制在不能够超越一个普通的讨论者。特别是当自己认为学生的观点不正确时,不能够马上指出来,否则将抑制学生的发言倾向,不利于讨论的进行。

从实践看,只要教师能够将自己的介入控制在普通发言者的角度,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学生的讨论是可以积极地展开的。

3习明纳教学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

为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实施习明纳的教学情况,笔者对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4个教学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是不记名的。共回收问卷103份,与课程效能有关的调查如下。

1) 教学效果。

 总体看,讨论课的安排对学习有无帮助。

57%的人认为有很大帮助或有帮助,41%认为有一些帮助,只有2%的人认为没有帮助。

 讨论课的安排对提高学习操作系统课程的效果有没有帮助。

56%的人认为有很大帮助或有帮助,37%认为有一些帮助,认为没有帮助的占7%。

2)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讨论课的安排对提高学生学习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没有帮助。

56%的人认为有很大帮助或有帮助,40%认为有一些帮助,认为没有帮助的占4%。

3) 学习能力。

 讨论课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有无帮助。

57%的人认为有很大帮助或有帮助,41%认为有一些帮助,只有2%的人认为没有帮助。

 讨论课的学习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有没有帮助。

34%的人认为有很大帮助或有帮助,52%认为有一些帮助,有12%的人认为没有帮助。

4) 习明纳在教学中推广的可能性。

 对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改变教师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有无作用。

81%的人认为有很大作用或有作用,19%认为有一些作用,认为没有作用的为0。

 对是否可以在其他课程里推广习明纳形式的讨论课。

17%的人认为应该大力推广,51%的人认为可以推广,30%认为需要完善后再推广,只有2%人认为不能推广。

问卷还涉及课程组织和实施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已基本论及,不再赘述。问卷结果也是多数学生持肯定观点,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给出具体数据了。

从问卷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明显的结论。第一,学生对改变教师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具有较强烈的要求,因此对习明纳这样让他们自主完成部分学习的教学形式是欢迎的、肯定的。第二,通过合理的选择题目、适当的启发辅导和有效的组织讨论的习明纳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具有明显的作用,对激发学生课余独立地开展学习和思考具有较显著的作用,这表明习明纳确实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三,对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学生自我感觉习明纳对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有明显帮助,即对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有切实的作用。

4对习明纳模式在地方高校中运用的思考

随着教育质量工程的推进,高校对教学改革的热情正在不断高涨。对地方高校来讲,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等问题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亟待提升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教师常常反映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缺乏学习热情,课外投入学习的时间过少,甚至根本不在课外进行学习,因而教学效果不好。习明纳应该是解决这类问题,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剂良药,可以积极地实践和推广。

在地方高校推广实施习明纳,充分发挥其独有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育功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尚需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地进行实践探索。

1) 在认识上,大多数师生对习明纳的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参与兴趣,使这种已经为实践证明具有独特教育功能的教学方式没有能够发挥作用。高校中大三、大四的学生对科学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采用习明纳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及调研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因此,有必要对习明纳进行深入的宣传和介绍,让更多的师生认识、理解和运用习明纳。

2) 在教学组织上,地方高校大班授课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习明纳的开展。习明纳要求讨论的参与者要有足够的发言和讨论时间,但大班授课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时间,学生的参与度不能得到保证,进而也为教师评定学生成绩带来了制约。因此,采用小班教学对保证习明纳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 学时分配上,由于习明纳需要在原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讨论学时,因此通常需要适当增加目前课程的学时分配。问卷显示,近半学生认为学时不够,讨论不够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但这在目前高校普遍减少必修课课时的情况下又是个矛盾。因此,合理分配现有的教学学时,是习明纳实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4) 在教学资源配备方面,目前教室桌椅的成排设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能否通过在实验室和图书馆设立便于研讨、展示和实验的教学场所,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风玉.“习明纳”:高等学校的成功教学组织形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8):73-75.

[2] 刘亚虹. 论“习明纳尔”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3):69-74.

[3] 高峰.习明纳在中外高等教育中的比较性研究[J].石油教育,2010(1):83-85.

[4] 崔丽丽.德国习明纳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石油教育,2007(1):84-87.

[5] 王林义,杜智萍.德国习明纳与现代大学教学[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7):77-80.

Study on Effect to Enhance Learning Initiative of the Application of Seminar upon College Students

CHEN Ni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triction to the exertion of initiative of students to learn by the infusion teaching style, the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seminar to enhance learning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s analyzed.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Operating System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minar concerned the choosing of the subjects to discuss, the organization form and examination ways of teaching, and the performance had been put into practice. The statistical status of the questionnaires shows that most of students hold the opinion that seminar has noticeable positive effect to enhance learning initiative, improve learn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meliorate the effect of learning, and it is worth to be practiced and popularized in college. To popularize seminar in regional colleges, consciousness raising, proper allocation of teaching period, better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and complementarity of teaching resources is proposed.

研究性学习作用篇5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该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征,它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体现出指导与自主、基础与研究、分科与综合、理论与实践、校内外、课内外等的有机结合与兼顾。通过研究课题这一载体,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走近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进而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也正是一个启动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更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思想实现的关键过程。

    1.问题的提出

    地理研究性学习在福州第四中学高一年段开展了一年。由于地理学科涉及面广、可探讨的内容丰富,学生对热点问题表现出来的关注,很大部分集中在地理学科可研究的范畴上,表现在大量的选择环境污染问题、绿化问题、旅游、商业、企业、交通等区位因素等等作为研究课题,因此地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就肩负着重要的指导任务。在摸索前进中,虽然有一些研究是成功的,像《对乌龙江几条支流污染原因的探析》、《对福州市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展望》、《将一个蛋品厂深入做好之我见》等的课题研究,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做了大量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翻阅资料、走访问卷等工作,并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所撰写的论文也在福州市教育学院网上发表。但在指导学生的研究课题中碰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引发出一些思考,归结为:(1)选题不当。有些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光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的课题远离自己现实生活,超越了学生的观察、研究能力范围,而且可查阅的资料又及其有限,如《外星人的探索》,因此在做这类课题时,教师与学生都感到十分的困难,最后只得翻阅一些书籍草草收场。(2)开展研究活动无从下手或收集的资料不能紧扣课题。当课题确定以后有一些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不能根据课题的需要来选择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式,仅靠翻阅资料、上网下载东拼西凑出一份“成果”,其资料不能紧扣课题,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写出的文章苍白无力,不仅失去了野外考察等与社会相接触的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训练,更失去了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应具有的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根本上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3)研究成果的表述缺乏论文味。不少学生不知道写论文是怎么回事,文中的语句虽然很漂亮,但对论点的论证仅仅是资料的罗列,缺乏必要的分析,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综上所述,并非是指责学生的能力低下,相反,现在的学生大多见多识广、蕴藏着许多潜在的能力,只是难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如果能给他们一片天地,在一定的启发下,明白应该去做些什么的时候,他们不仅能够独立思考,设法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够提出一些大胆创新的见解,让你耳目一新;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大部分学生不仅已习惯于传统的普通课堂教学,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面对新起步而陌生的学习方式感到无所适从,这也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更是显得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超过了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既然突出了学生的自主研究,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师在其中应起到怎样的作用,值得探究。

    2.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2.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

    学生确定什么研究课题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又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在农村生活的同学可拟定有关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结构、山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在郊区生活的同学,可以调查郊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特点,开展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探究,垃圾的处理等课题;城区的同学可以了解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及区位因素,城市空气和环境的状况以及原因,垃圾分类以及城市水污染的问题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分类和可行性论证时,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抱着平等的态度参与,即使有个别的课题存在着疑问,在指导中学生仍坚持己见的,教师也不必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强加于学生。应该相信,学生在进入研究后期,如果能够发现自己选题存在有问题而进行修改、纠正,或由于选题不当而造成了研究的失败并能从中吸取教训,对所有参与这一过程的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或许更能贴近研究性学习的初衷。上述选择《外星人的探索》研究小组就是一例。一学期的“研究”,学生和老师收获的“成果”为第二次选题的成功交了“学费”。

    2.2帮助学生选择、制定最佳的研究方式

    学生刚从依赖于老师的传统课堂转入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上,常常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扶上“马”,这种扶持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调动和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创造动力。当课题确定后,教师可以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根据课题确定最佳研究方案,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如社会调查类,研究方向是就某一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展开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调查报告。这一类形式是大多数学生容易采纳实践的形式,调查方式可采取实地观察、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还要提醒学生调查的资料和数据要有代表性,避免以点带面,以及要获取所需资料应该走访的相关机构,野外观察还应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准备等等,并指导他们如何去获取这些资料。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引路人,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要帮学生去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正确引导,适当点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努力探索。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调研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更能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让学生学会地理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效果很好。如《福州市交通状况的调查》中关于布点的选择、车流量测算、问卷调查、走访相关部门等;《对乌龙江几条支流污染原因的探析》的实地观察的内容、记录的要目、对周边社区的走访等都为调查报告最终的成功提供了合理、有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是至关重要也是极其必要的。当学生的研究步入正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可转入定期检查、了解进度、解答疑问等辅助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课题研究中,有效资料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成败,同时这也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直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就地理学科而言,考察、观察、观测是最常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强调这一点,使学生能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资料的收集上,并在其中教会他们掌握并自觉运用这些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意义,“授人以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

    2.3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和准确表达思想论文的成型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总结研究过程的最后阶段。绝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写过论文,思路不明,写出的文章缺乏论文应有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就能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艰巨的结题过程和稚嫩的论文成果。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取舍、分析资料,组织有用的第一手材料。要求学生论文必须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要有一定的论证分析,主题要鲜明,论据应有理,资料应客观,并尽可能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行文尽可能简明扼要和条理化。同时如何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最终以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的形式结题。地理论文的写作应切合地理知识的特点,在学生写作论文之前,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科研研究论文,使学生对科研论文的写作程序有所了解,再联系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概括论点,整理成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写作角色,做到胸有成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为主线,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以培养今天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需求为任务,不仅是一场学习方式上的革命,更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思想实现的关键。它的推行既符合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它突现了创新教育的时代主体,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

    3.研究性学习中的几点思考

    3.1把握好课题的设计是关键

研究性学习作用篇6

论文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图书馆,课题,参与

1. 指导学生选择、确定研究课题

应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初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下,老师可提供若干有益的研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在我校高一年级开展的第一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以下课题: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衢江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加碘食盐科学用法的调查;生活小区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衢州市农家乐旅游状况调查;中学生休息时间的调查;中学生网迷的心理、生理状况调查与分析等。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课题。由学生个人或几个人一小组合作初先提出研究性课题,其后图书馆老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学生自主规划和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能促进其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除了鼓励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自然、社会,大胆提出各种研究性课题外,还应让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课题内容不宜太宽泛,范围不宜太大。课题切入口应小,可操作性要强。(2)课题应有针对性。应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处的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赞扬适宜自己的课题。(3)课题的提出应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可研究性要强。

2、 广泛收集资料,积极提供各种帮助

图书馆应积极配合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只要学生有了好的选题,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指导学生寻找相关资料。及时了解研究性学习内容,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传播和利用文献资料的工作。加强与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联系与交流,及时了解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计划和选题情况等,并根据课程计划和选题情况有的放矢地制订图书馆的工作计划,有目的、多渠道地收集各类文献,并将分散的文献信息汇集起来,整理出相关的目录或索引,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学生高效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基础。例如:我校高一学生针对目前年轻人热衷于西方节日(感恩节、圣诞节、遇人节)等,而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节)的现象,准备开展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必要性的研究,我们了解情况后,及时整理有关资料,并向他们推荐了《中国古代汉族的节日风俗》、《古今中外节日大全》、《中国重要节日的由来》、《不可不知的中华民俗常识》等一系列图书,使他们迅速完成了课题研究。

3、建立电子阅览室,高效地为研究性学习服务

电子阅览室是学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部门,以其便捷的、大容量的特点,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起着其它媒介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快速提供多种检索工具,查询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并对查找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和存储,是广大师生进行学习和检索的新场所。例如:高一学生《衢州市农家乐旅游状况调查》、《加碘食盐科学用法的调查》等课题的调查研究,首先都是通过网络搜索,初步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各类信息,然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确定调查研究的范围、需要采访的对象、查阅的资料,并对调查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最后成文。

4、科学指导学生收集和处理资科信息

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题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词典等、使用网上查询、进行访谈、做笔记等收集信息的方法,并学会对资科整理和分类。在具体的活动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收集事实材科,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图书馆老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学生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参与,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研究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5、指导学生展示各种研究性成果

在研究性学习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研究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研究成果展示阶段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

5.1帮助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指导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通过交流研究可以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交流、研讨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展示自己的成果,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

5.2 指导多样化地表达研究成果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练,形成书面和口头报告材料,要引导学生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性结果。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要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5.3提倡实事求是表达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是一个认真、踏实的探究过程。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

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的成果,养成严谨、救实的科学态度的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的辩证思考,敢于和病况善于申辩的精神。研究性学习对于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促进作用;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总之,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学习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过程有效地将人口、环境、健康的综合教育渗透到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具有主体精神与相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相应能力的新一公民,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雁 .中学图书馆与研究性学习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4)22-23

[2]余秀文 .中学图书馆应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平台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6(12)37-38

[3]王明清 .“主体性教育“理念下的中学图书馆服务探究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5)14-15,42

研究性学习作用篇7

关键词:艺术类研究生 写作 思维导图 可行性研究

一、引言

神经学家推理,大脑感觉输入的90%来自视觉资源,而且大脑对于符号、图像和其他简单的形象有立即和原生的反应。大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所以传输信息最好的方法不是讨论、阅读和计算机,而是具体生动的形象最具有影响力。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的思维导图就成为了艺术类研究生英语极佳的教学方法。除了关键词汇,一个好的思维导图还利用颜色和图形来帮助刺激大脑促进快速反应。

二、艺术类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情况

1、艺术类研究生在英语水平方面总体水平偏低,原因是艺术类考生在本科学习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科目学习中,研究生入学考试时艺术类的英语合格分数线相对较低,因此对英语科目的重视度不够。同时还存在艺术类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这是由于不同专业的受关注度差别悬殊,报考竞争比例有别,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和整体表现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2、艺术类研究生与其他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相比在英语学习上存在明显差距。对此,本文选取重庆师范大学一、二年级的艺术类专业和其他非英语专业各120名研究生进行了关于英语学习情况的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可分析如下:

1)73%艺术研究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同时77%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出国、今后就业”,说明艺术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并不是出于对英语本身而是颇有功利性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介绍学生使用简单易学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很有帮助。

2)艺术研究生要求的英语学习方式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75%艺术生最喜欢“英文电影、歌曲”,且有64%的艺术生希望老师采取“情景式(会话、表演、看电影等)课堂教学方式”,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18%的期望率。艺术生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偏好电影等图像形式的学习方式,这是具有丰富色彩图形刺激性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的效果。

3)艺术研究生更倾向于 “被动式”教学,喜欢“自学式(学生自学,做作业)”的教学方式的艺术生只有8%,远远低于其他专业学生的55%,表明艺术生需要老师引导和带动需求更强烈,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加入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来解决。

(二)教学情况

在专业艺术院校中,英语作为公共课普遍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教师通常只顾得上赶进度,而无法充分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许多英语教师难以结合艺术研究生英语基础差、活泼好动、表现欲强、个性突出等因素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唱“独角戏”,以至课堂枯燥乏味、缺乏生机。学生英语基础差,听不懂又答不出,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厌倦心理。

三、思维导图的启示

思维导图是基于大脑放射性思维的特点将思想图形化直观化的一种方式,虽然几十年来这种教学方式在欧洲教育里被长期使用,尤其是德国和英国,但在国内还处于初步推广阶段,未被充分使用。

现代思维导图的发起者是英国的托尼.博赞(Tony Buzan),其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发展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研究发现,大脑两侧分工不同,对语言和数字的理性和逻辑思维在左脑,右脑是对图像、音乐和色彩的联想和艺术思维所在之处。James Jaccino博士研究得出结论: 尽管两侧大脑确实有某些清晰的特性,每个大脑半球仍然要求另一个半球协助其整体功能。通过结合两侧大脑的元素,博赞认为,思维导图将优化大脑的创造、学习和记忆能力。而艺术研究生正是擅长利用右脑对图形刺激作出反应,加上与左脑的分析相结合,非常有利于大脑功能的协同发挥。

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的思考

1.研究生平时练习的英语写作类型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最重要的是毕业论文写作。

1)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应从程度、内容、顺序和关联这几方面进行发散思维,就能绘制出思维导图继而写出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篇章连贯的文章。

2)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所提出的论点或论述方式常显得单薄而散乱,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能提供下一步层次分明的信息。绘制导图的阶段还非常适合小组讨论,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导图内容,还为后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3)在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写作中,由于通常是命题形式,包括图表、图画和提纲式作文,文章更讲究层次性和条理性,这正是思维导图最突出的特点,能帮助学生迅速地理清写作思路,整理出文章的框架。

4)毕业论文是研究生深化和拓宽各项专业知识并培养科研思维和方法的重要实践。在一开始的学术积累阶段,需要读大量的书和查阅大量的资料,思维导图能将众多信息加以辨析、归纳和综合,辅助思考复杂的问题和表征信息并清晰简要地显示出资料对于主题不同的重要性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在写作大纲时,运用思维导图的优点就在于不必考虑语料的顺序,先思考,后组织。当学生一开始捕获到想法时就能任意地放到图中,接着再调整各级语料间相互隶属牵连的层级关系,从而列出一个有序的大纲作为写作指南;写作论文主体时,思维导图能帮助分解论文的中心主题,将各种零散的资料信息融会贯通成一个整体,充实论文主题。其在围绕中心主题展开思维过程时还能直观地表现论文的焦点,展示主题发展的趋势。

2. 在情感效应方面,思维导图往往会让更多害羞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们认真地思考并积极地将单词或短语添加到导图上,他们为这种贡献而感到自信和自豪。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他们对学习的理解会随着导图上内容的不断丰富而增长,在完成时会收获到成就感从而确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出学习兴趣。

3.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会导致学生绘制出不同的图形,教师不应提出统一的要求,可展示学生的成果,采取学生互评、自评等形式对差异问题进行弱化,然后再要求学生整理修改。

五、结语

思维导图链接了主题关键词汇、语料、图形和色彩,充分运用大脑两侧为写作拓展了思考的空间。其过程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补充新的必要的知识,启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不仅教会学生作文技巧,更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考方式。但由于艺术教育独特性,且未在艺术研究生的写作教学中介绍过思维导图,能否真正实施,是否有效可行,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Tony Buzan; The Ten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Intelligence by Mind Mapping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苏丽; 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

[3] 郑勤砚;艺术教育对大脑开发的作用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4]陈云辉,谢百治,赵丽;思维导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01期

[5]王燕;思维导图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2期

研究性学习作用篇8

【关键词】高中 英语 教学 探究性

我国教学体系是以教师授课解惑为重要教学活动,学生成为完全被动的作用课题,不可否认此种教学模式会显著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其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也是值得广泛关注的内容,这已经是一种落后的教学理念,需要全面的革新拓展。在新教材大纲中规范每学期要安排研究性学习内容,这已经成为全新的教学领域。

一、研究性教学的相关概述

研究性学习概念,它是要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可以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获取学习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可以体现在自主性课题研究的环节中。在此进程中也是体现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以及研究范畴,能够高速化的进行学习,进而可以带来高效化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学习经验。研究性学习是以实践活动为主体,这是体现出探究式的学习价值,这也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能够带来卓越的教学体验,充分满足学生的求学需求。这种教学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学习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理念,更是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的拓展。它的研究本质是要使学生通过亲身学习产生来自于自身的学习体验,这也是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所在,然后找寻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个完善的过程就会体现出其蕴含的价值。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

1.现在教学环节中,要不断的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维,这也是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传统教学理念是体现在知识单向传播中,这会让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正是在教学中这种问题频繁出现,所以教师要规避让此类问题的存在,教师要在充分备课和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阐述自己对预习的感悟和了解,这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会充分的展现出教学改变的风尚,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渐渐产生自主研究学习的素养和习惯。

2.英语知识传授过程中,这其中是有着很多的英语知识需要掌握和了解,但这也是学习的难点,会让很多学生产生困惑的状态。所以不要机械性的记住单词,这一方面是低效率的学习,同时也是会与英语知识的理解产生背道而驰的状态,所以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英语含义,这也是起到教学的正面促进效果。

教师在授课中,也是可以通过若干不相关现象的叠加分析,以此让学生对规律性有着更加深刻的掌握,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方式牢牢记住教学方法,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以此达到整体上的研究分析。

3.英语是一门相对来说显得枯燥乏味的科目,学生接触英语的起步比较晚,基础又比较差,所以很多学生对英语感到厌烦,所以英语教学面临着很多的困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这也是贯彻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素养,这也是会对相关后续学习带来重要的启发。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灌输知识、经验,而学生被动的接受,是一种“复制性”的模式,而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是一种“主动性”的模式。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6个人,或8个人自由的组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也可以自由变换座位,课堂上经常会有5到10分钟的有针对性话题的自由讨论时间,再派代表进行3分钟的发言,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学生可以将理论和现实进行有机联系,这种具有正面指导价值的关联,更是可以成为学习兴趣的激发点。教师可以对班级进行分组操作,然后对每个小组去了解感兴趣却又差异化很大的行业,然后通过具体的了解和信息的搜集,将此作为教学的参考要素。再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具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习题的备案,然后在意解题的方式将课程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这种具有践行模式的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三、重视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效能

要重视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效能,这也是有着相互补充和互相作用的效果,它是可以带来理想的英语思维,它是具有着普遍性效果的展示,能够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能够显著提升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这也是有着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展现,更是具备着高效能的客观效果,可以通过英语竞赛的方式对此进行完善,这也是学生愿意选择的教学方式。所以,学生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思维进行自身的相关学习,更是可以在活跃和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找寻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是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启示效果,同时也是会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有效的完善。

四、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授课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发挥作用的质量优劣对于学生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严格将研究学习发挥到位以保证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12(03).

[2]华维芬.自主学习中心――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J].外语界.2013(05).

上一篇:科学实践观研究范文 下一篇:理财规划的具体目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