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4:35:45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法;创新;研究能力

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各级学校的中心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每一年龄阶段,人均会有不同的身心发育特点。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生理上已全面进入青年期,心理上也随之出现很多新的变化。他们善于分析和综合客观事物,能够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并表现出精力旺盛的特征。所以,大学生可以承担较重的学习任务,学习一些深奥复杂的理论。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应该以“研究型”为特色[1]。因为,在各种教学模式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适合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2]。

就“研究型教学法”的含义,学者们大抵有两种取向:其一是面向中小学而提出定义,如认为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甚至创新教育意蕴的新型教学模式[3];研究型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实践活动[4]。这些定义强调了提升学生吸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研究”仅仅当成一种需要创设的情景来对待。由于中小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因此,研究型教学法中的“研究”在中小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第二种取向是面向大学教育而提出的定义,如大学研究型教学强调教师研究性地教与学生研究性地学的有机融合,主张师生在共同研究中共享研究乐趣和研究成果,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发展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模式的综合[5-6];高校研究性教育的一个模式应该是引用任务型教学理论,通过分配特定的教学任务,锻炼学生做事的能力[7]。所以,在高等学校运用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研究旨趣,学生有较好的研究精神。下面我们以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为例,阐述研究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操作化目的,以期抛砖引玉。

一、研究型教学法的操作化设计

根据我们对研究型教学法的理解,我们认为要在教学中执行好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从七个方面进行设计,这七个方面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目标。

1.探究路径:科学求证

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本身兼有给予学生知识和带领学生求证的两大任务,后者可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教师自身的研究水平。因此,在高等学校实施研究型教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较强的怀疑精神,对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结论”要敢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求证或者证伪。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能够向学生提出该领域的前沿问题或者带有学科视角的问题,然后学生才能有效地以教师给出的问题为线索开展科学求证工作,进而推动学生阅读、思考、调查和实验。学生在求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理论判断命题假设概念变量”的逻辑序列展开科学的求证工作,切忌主观臆断。

2.教学诉求:理论探源

研究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它的诉求目标锁定在学科的理论渊源和相关理论的发展线索。这种教学诉求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就所学习或所研究的问题寻求理论渊源,在寻求理论渊源的过程中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理论进行逻辑梳理,从而掌握该学科的理论结构体系,并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明白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

3.发问基础:找真问题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与该学科相关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真问题,并对此发问。寻找真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敏感力、想象力和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因为真问题需要反映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对真问题的寻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戒除假、大、空的不良习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推动学科本身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契合,使学科的发展为社会建设服务。

4.教学氛围:师生协同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改变课堂上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协同解决某一问题。教师为学生给出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研究思路,要求学生定时完成指定任务;而学生的角色是根据教师的布置,以问题为线索收集并阅读大量课内外材料,提出自己的研究计划,从事实证研究,并最终完成研究计划。因此,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协同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5.教学形式:汇报讨论

与传统的教师主讲模式不同,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花单元课时1/5左右的时间向学生介绍经典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让学生了解可供模仿的范式以及应该避免的问题。进而要求学生分别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研究计划和研究结果,并由此展开理性讨论。讨论要求言之有据,以理论发展线索为框架,以研究发现为素材,以科研方法为切入点。

6.教学目的:提升研究能力

毫无疑问,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创新才是可以实现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型教学法的根本目的还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因此,研究能力的提升是整个教学法的基本意识和导向。

7.成绩评定:重平时表现和最终的研究成果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学生的平时学习和在具体研究中的表现,通过对学生平时参与讨论的频数、频率和讨论质量,以及研究的规范程度、所递交报告的研究质量,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二、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

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给研究生开设的“中国社会”课程为例,具体介绍研究型教学应该如何设计、实施,来进一步说明研究型教学法的操作化过程。

1.课程内容的安排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课程内容在安排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国社会”是中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的必修课,学生在研习完这门课程后对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变迁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研究课题然后展开研究。因此,本课程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所体验的社会变迁为核心,并根据中国社会变迁的逻辑将课程内容分为7个议题:中国农村改革的渊源;中国城市改革的影响;私生活与消费方式;社会变迁中的躯体与生命;信念与信仰;人际关系与社会网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变迁。2.教材的选择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被选入教材的阅读文章具有标志性、经典性和范本性,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选择一本现成的课本为教材,也要将反映该学科发展的理论经典和主要前沿问题的文章纳入其中。因此,我们精心准备了《中国社会文章选编》(简称《选编》),《选编》从所规定的7个议题出发,进而又将之细分为13个单元:课程导论、土地革命、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农民进城、价值观念、、遭遇艾滋、生命价值、关系变动、自然与人、分化两级与消费社会。我们对中外文献进行了精选(中文文献占四分之三,英文文献占四分之一),每个单元3~4篇文章,一共选择了40篇文章。《选编》的第一篇为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文,旨在让学生明白作为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过去所走过的道路及其对这条道路的认识。另外,针对“中国农村改革的渊源”之“土地革命”这一主题,我们选择黄宗智的《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到时期的表达性现实到客观性现实》一文黄宗智.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到时期的表达性现实到与客观性现实[J].中国乡村研究,2003,(2):66-95.,该文运用“表达性结构-客观性结构-表达性主体-客观性主体”的研究视野,追索自1921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农村以土地为核心的深刻革命。而就“农村改革”主题,我们选择了罗会林的《“安徽‘大包干’是如何起步的?”》罗会林.安徽‘大包干’是如何起步的[J].文史精华,1998.57-61一文,这篇文章记述了1978年发生在皖西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大包干”是如何展开的……这些被选文章所起的作用是:反映了中国社会某领域内的变迁以及变迁逻辑;展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文章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成为学生研究时模仿的范本,对学生的研究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3.时间安排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以开放、独立的精神规划课内时间和学生的课外时间。就课内时间来说计划7个议题在13个单元时间内研习完毕,留3次机动时间;而对于学生的课外时间,以阅读和研究任务来推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要有4~8小时用于课程相关内容的阅读、思考和写汇报,留2周时间让学生从事实际研究。

4.教学准备

与传统众多教学方法只要求教师准备、学生被动倾听不同,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得积极为教学做准备。就教师来说,教师除认真备好课以外,还要为每位学生准备《选编》一本,并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另外,教师还要就每个单元为学生搜寻更多的经典研究论文,供学生课前参考阅读。对学生来讲,学生在课前就得根据《选编》内的《中国社会•课程简介》中规定的上课时间和文章,研习相关内容,运用科学求证精神,探寻理论源头,积极思考所阅读的文章中反映问题的虚幻性、现实性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大小,并写出读书笔记和评论,以备课堂讨论。

5.课堂教学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在师生协同的教学氛围中,以汇报讨论的形式研习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只就教学主题阐述基本背景,如在研习“农民进城”这一单元时,教师只向学生介绍中国农民工进城所发生的时间、规模和大致轨迹,以及学界就农民工的主要研究和相应成果。学生则需要做两个工作:一是从学术视角总结《选编》内的相应文章并进而展示自己可能有的研究计划,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而非仅在课堂上发表感想;二是指出这一主题的国内外主要研究者及其研究成果,以及这些成果之间的关联。所以,研究型教学法的课堂是汇报讨论型的课堂。

6.课后作业

研究型教学法以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研究能力为导向布置作业。所以我们整个学期只布置一个作业——做一个研究并就此撰写一篇论文。论文题目在学期初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即从“中国社会”所规定的13个单元的题目中选择一个,论文的内容包括:研究综述要求涉及到用英文与中文发表的有影响力和具有标志意义的成果,直接引述的英文文献不少于25项,中文文献不少于30项;研究设计要求学生按照研究的基本要求对所从事的研究项目进行具体设计,需要遵循“理论判断命题假设概念变量”的逻辑序列展开;研究过程需要介绍数据资料的来源和收集过程,以及归纳后的资料;研究结论要求学生依据获得的资料,遵循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推导出研究结论,充分考虑结论的外在和内在效度。讨论则应对本研究获得的可以借鉴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进行交流,并关照其他著名学者的研究结论,展开学术对话。

7.成绩评定

我们对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课堂与研究报告相结合的办法,课堂是基本线,如果没有过基本线,教师就不考虑研究报告。对研究报告的评定严格按照学术研究的路径和标准进行。在具体评分的权重上,前者占40%,后者为60%。

史密斯、凡•多文曾经指出,尽管主动的、实践导向的方法有很雄厚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但是直到目前它仍然没有很好地改变大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8]。我们可以预计,尽管研究型教学实施的结果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但是全方位地被大学教师所接受并采纳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斌.对研究型教学法的一种比较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7-70.

[2]刘秀伦,等.实施研究型教学,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探索,2007,(3):22-23.

[3]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2003:(4):85-86.

[4]曹娟.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2,(6):111-112.

[5]郑贵华.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

[6]周振微.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2006.

[7]覃锐钧.高校文科研究型教学实验探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2):52-54.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根据我们对研究型教学法的理解,我们认为要在教学中执行好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从七个方面进行设计,这七个方面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目标。

1.探究路径:科学求证

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本身兼有给予学生知识和带领学生求证的两大任务,后者可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教师自身的研究水平。因此,在高等学校实施研究型教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较强的怀疑精神,对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结论”要敢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求证或者证伪。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能够向学生提出该领域的前沿问题或者带有学科视角的问题,然后学生才能有效地以教师给出的问题为线索开展科学求证工作,进而推动学生阅读、思考、调查和实验。学生在求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理论判断命题假设概念变量”的逻辑序列展开科学的求证工作,切忌主观臆断。

2.教学诉求:理论探源

研究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它的诉求目标锁定在学科的理论渊源和相关理论的发展线索。这种教学诉求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就所学习或所研究的问题寻求理论渊源,在寻求理论渊源的过程中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理论进行逻辑梳理,从而掌握该学科的理论结构体系,并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明白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

3.发问基础:找真问题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与该学科相关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真问题,并对此发问。寻找真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敏感力、想象力和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因为真问题需要反映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对真问题的寻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戒除假、大、空的不良习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推动学科本身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契合,使学科的发展为社会建设服务。

4.教学氛围:师生协同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改变课堂上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协同解决某一问题。教师为学生给出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研究思路,要求学生定时完成指定任务;而学生的角色是根据教师的布置,以问题为线索收集并阅读大量课内外材料,提出自己的研究计划,从事实证研究,并最终完成研究计划。因此,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协同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5.教学形式:汇报讨论

与传统的教师主讲模式不同,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花单元课时1/5左右的时间向学生介绍经典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让学生了解可供模仿的范式以及应该避免的问题。进而要求学生分别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研究计划和研究结果,并由此展开理性讨论。讨论要求言之有据,以理论发展线索为框架,以研究发现为素材,以科研方法为切入点。

6.教学目的:提升研究能力

毫无疑问,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创新才是可以实现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型教学法的根本目的还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因此,研究能力的提升是整个教学法的基本意识和导向。

7.成绩评定:重平时表现和最终的研究成果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学生的平时学习和在具体研究中的表现,通过对学生平时参与讨论的频数、频率和讨论质量,以及研究的规范程度、所递交报告的研究质量,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二、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

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给研究生开设的“中国社会”课程为例,具体介绍研究型教学应该如何设计、实施,来进一步说明研究型教学法的操作化过程。

1.课程内容的安排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课程内容在安排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国社会”是中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的必修课,学生在研习完这门课程后对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变迁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研究课题然后展开研究。因此,本课程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所体验的社会变迁为核心,并根据中国社会变迁的逻辑将课程内容分为7个议题:中国农村改革的渊源;中国城市改革的影响;私生活与消费方式;社会变迁中的躯体与生命;信念与信仰;人际关系与社会网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变迁。

2.教材的选择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被选入教材的阅读文章具有标志性、经典性和范本性,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选择一本现成的课本为教材,也要将反映该学科发展的理论经典和主要前沿问题的文章纳入其中。因此,我们精心准备了《中国社会文章选编》(简称《选编》),《选编》从所规定的7个议题出发,进而又将之细分为13个单元:课程导论、土地革命、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农民进城、价值观念、、遭遇艾滋、生命价值、关系变动、自然与人、分化两级与消费社会。我们对中外文献进行了精选(中文文献占四分之三,英文文献占四分之一),每个单元3~4篇文章,一共选择了40篇文章。《选编》的第一篇为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文,旨在让学生明白作为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过去所走过的道路及其对这条道路的认识。另外,针对“中国农村改革的渊源”之“土地革命”这一主题,我们选择黄宗智的《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到时期的表达性现实到客观性现实》一文黄宗智.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到时期的表达性现实到与客观性现实[J].中国乡村研究,2003,(2):66-95.,该文运用“表达性结构-客观性结构-表达性主体-客观性主体”的研究视野,追索自1921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农村以土地为核心的深刻革命。而就“农村改革”主题,我们选择了罗会林的《“安徽‘大包干’是如何起步的?”》罗会林.安徽‘大包干’是如何起步的[J].文史精华,1998.57-61一文,这篇文章记述了1978年发生在皖西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大包干”是如何展开的……这些被选文章所起的作用是:反映了中国社会某领域内的变迁以及变迁逻辑;展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文章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成为学生研究时模仿的范本,对学生的研究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3.时间安排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以开放、独立的精神规划课内时间和学生的课外时间。就课内时间来说计划7个议题在13个单元时间内研习完毕,留3次机动时间;而对于学生的课外时间,以阅读和研究任务来推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要有4~8小时用于课程相关内容的阅读、思考和写汇报,留2周时间让学生从事实际研究。

4.教学准备

与传统众多教学方法只要求教师准备、学生被动倾听不同,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得积极为教学做准备。就教师来说,教师除认真备好课以外,还要为每位学生准备《选编》一本,并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另外,教师还要就每个单元为学生搜寻更多的经典研究论文,供学生课前参考阅读。对学生来讲,学生在课前就得根据《选编》内的《中国社会•课程简介》中规定的上课时间和文章,研习相关内容,运用科学求证精神,探寻理论源头,积极思考所阅读的文章中反映问题的虚幻性、现实性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大小,并写出读书笔记和评论,以备课堂讨论。

5.课堂教学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在师生协同的教学氛围中,以汇报讨论的形式研习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只就教学主题阐述基本背景,如在研习“农民进城”这一单元时,教师只向学生介绍中国农民工进城所发生的时间、规模和大致轨迹,以及学界就农民工的主要研究和相应成果。学生则需要做两个工作:一是从学术视角总结《选编》内的相应文章并进而展示自己可能有的研究计划,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而非仅在课堂上发表感想;二是指出这一主题的国内外主要研究者及其研究成果,以及这些成果之间的关联。所以,研究型教学法的课堂是汇报讨论型的课堂。

6.课后作业

研究型教学法以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研究能力为导向布置作业。所以我们整个学期只布置一个作业——做一个研究并就此撰写一篇论文。论文题目在学期初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即从“中国社会”所规定的13个单元的题目中选择一个,论文的内容包括:研究综述要求涉及到用英文与中文发表的有影响力和具有标志意义的成果,直接引述的英文文献不少于25项,中文文献不少于30项;研究设计要求学生按照研究的基本要求对所从事的研究项目进行具体设计,需要遵循“理论判断命题假设概念变量”的逻辑序列展开;研究过程需要介绍数据资料的来源和收集过程,以及归纳后的资料;研究结论要求学生依据获得的资料,遵循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推导出研究结论,充分考虑结论的外在和内在效度。讨论则应对本研究获得的可以借鉴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进行交流,并关照其他著名学者的研究结论,展开学术对话。

7.成绩评定

我们对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课堂与研究报告相结合的办法,课堂是基本线,如果没有过基本线,教师就不考虑研究报告。对研究报告的评定严格按照学术研究的路径和标准进行。在具体评分的权重上,前者占40%,后者为60%。

史密斯、凡•多文曾经指出,尽管主动的、实践导向的方法有很雄厚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但是直到目前它仍然没有很好地改变大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8]。我们可以预计,尽管研究型教学实施的结果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但是全方位地被大学教师所接受并采纳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斌.对研究型教学法的一种比较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7-70.

[2]刘秀伦,等.实施研究型教学,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探索,2007,(3):22-23.

[3]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2003:(4):85-86.

[4]曹娟.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2,(6):111-112.

[5]郑贵华.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

[6]周振微.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2006.

[7]覃锐钧.高校文科研究型教学实验探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2):52-54.

[8]Smith,L.W.andVanDoren,D.C.,Thereality-basedlearningmethod:asimplemethodforkeepingteachingactivitiesrelevantandeffective[J].JournalofMarketingEducation,2004,Vol.26No.1,66-75.

[摘要]研究型教学法是一种训练学生研究能力和提升教师研究水平的综合性教学方法。要有效地实施这种方法,教师必须从探究路径、教学诉求、发问基础、教学氛围、教学形式、教学目的和成绩评定七个方面进行科学设计。作者以给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的教学为例,说明研究型教学法的操作化过程及其逻辑。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法;创新;研究能力

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各级学校的中心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每一年龄阶段,人均会有不同的身心发育特点。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生理上已全面进入青年期,心理上也随之出现很多新的变化。他们善于分析和综合客观事物,能够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并表现出精力旺盛的特征。所以,大学生可以承担较重的学习任务,学习一些深奥复杂的理论。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应该以“研究型”为特色[1]。因为,在各种教学模式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适合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2]。

就“研究型教学法”的含义,学者们大抵有两种取向:其一是面向中小学而提出定义,如认为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甚至创新教育意蕴的新型教学模式[3];研究型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实践活动[4]。这些定义强调了提升学生吸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研究”仅仅当成一种需要创设的情景来对待。由于中小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因此,研究型教学法中的“研究”在中小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第二种取向是面向大学教育而提出的定义,如大学研究型教学强调教师研究性地教与学生研究性地学的有机融合,主张师生在共同研究中共享研究乐趣和研究成果,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发展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模式的综合[5-6];高校研究性教育的一个模式应该是引用任务型教学理论,通过分配特定的教学任务,锻炼学生做事的能力[7]。所以,在高等学校运用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研究旨趣,学生有较好的研究精神。下面我们以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为例,阐述研究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操作化目的,以期抛砖引玉。

一、研究型教学法的操作化设计

根据我们对研究型教学法的理解,我们认为要在教学中执行好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从七个方面进行设计,这七个方面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目标。

1.探究路径:科学求证

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本身兼有给予学生知识和带领学生求证的两大任务,后者可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教师自身的研究水平。因此,在高等学校实施研究型教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较强的怀疑精神,对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结论”要敢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求证或者证伪。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能够向学生提出该领域的前沿问题或者带有学科视角的问题,然后学生才能有效地以教师给出的问题为线索开展科学求证工作,进而推动学生阅读、思考、调查和实验。学生在求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理论判断命题假设概念变量”的逻辑序列展开科学的求证工作,切忌主观臆断。

2.教学诉求:理论探源

研究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它的诉求目标锁定在学科的理论渊源和相关理论的发展线索。这种教学诉求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就所学习或所研究的问题寻求理论渊源,在寻求理论渊源的过程中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理论进行逻辑梳理,从而掌握该学科的理论结构体系,并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明白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

3.发问基础:找真问题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与该学科相关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真问题,并对此发问。寻找真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敏感力、想象力和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因为真问题需要反映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对真问题的寻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戒除假、大、空的不良习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推动学科本身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契合,使学科的发展为社会建设服务。

4.教学氛围:师生协同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改变课堂上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协同解决某一问题。教师为学生给出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研究思路,要求学生定时完成指定任务;而学生的角色是根据教师的布置,以问题为线索收集并阅读大量课内外材料,提出自己的研究计划,从事实证研究,并最终完成研究计划。因此,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协同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5.教学形式:汇报讨论

与传统的教师主讲模式不同,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花单元课时1/5左右的时间向学生介绍经典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让学生了解可供模仿的范式以及应该避免的问题。进而要求学生分别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研究计划和研究结果,并由此展开理性讨论。讨论要求言之有据,以理论发展线索为框架,以研究发现为素材,以科研方法为切入点。

6.教学目的:提升研究能力

毫无疑问,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创新才是可以实现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型教学法的根本目的还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因此,研究能力的提升是整个教学法的基本意识和导向。

7.成绩评定:重平时表现和最终的研究成果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学生的平时学习和在具体研究中的表现,通过对学生平时参与讨论的频数、频率和讨论质量,以及研究的规范程度、所递交报告的研究质量,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二、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

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给研究生开设的“中国社会”课程为例,具体介绍研究型教学应该如何设计、实施,来进一步说明研究型教学法的操作化过程。

1.课程内容的安排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课程内容在安排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国社会”是中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的必修课,学生在研习完这门课程后对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变迁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研究课题然后展开研究。因此,本课程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所体验的社会变迁为核心,并根据中国社会变迁的逻辑将课程内容分为7个议题:中国农村改革的渊源;中国城市改革的影响;私生活与消费方式;社会变迁中的躯体与生命;信念与信仰;人际关系与社会网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变迁。2.教材的选择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被选入教材的阅读文章具有标志性、经典性和范本性,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选择一本现成的课本为教材,也要将反映该学科发展的理论经典和主要前沿问题的文章纳入其中。因此,我们精心准备了《中国社会文章选编》(简称《选编》),《选编》从所规定的7个议题出发,进而又将之细分为13个单元:课程导论、土地革命、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农民进城、价值观念、、遭遇艾滋、生命价值、关系变动、自然与人、分化两级与消费社会。我们对中外文献进行了精选(中文文献占四分之三,英文文献占四分之一),每个单元3~4篇文章,一共选择了40篇文章。《选编》的第一篇为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文,旨在让学生明白作为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过去所走过的道路及其对这条道路的认识。另外,针对“中国农村改革的渊源”之“土地革命”这一主题,我们选择黄宗智的《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到时期的表达性现实到客观性现实》一文黄宗智.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到时期的表达性现实到与客观性现实[J].中国乡村研究,2003,(2):66-95.,该文运用“表达性结构-客观性结构-表达性主体-客观性主体”的研究视野,追索自1921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农村以土地为核心的深刻革命。而就“农村改革”主题,我们选择了罗会林的《“安徽‘大包干’是如何起步的?”》罗会林.安徽‘大包干’是如何起步的[J].文史精华,1998.57-61一文,这篇文章记述了1978年发生在皖西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大包干”是如何展开的……这些被选文章所起的作用是:反映了中国社会某领域内的变迁以及变迁逻辑;展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文章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成为学生研究时模仿的范本,对学生的研究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3.时间安排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以开放、独立的精神规划课内时间和学生的课外时间。就课内时间来说计划7个议题在13个单元时间内研习完毕,留3次机动时间;而对于学生的课外时间,以阅读和研究任务来推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要有4~8小时用于课程相关内容的阅读、思考和写汇报,留2周时间让学生从事实际研究。

4.教学准备

与传统众多教学方法只要求教师准备、学生被动倾听不同,研究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得积极为教学做准备。就教师来说,教师除认真备好课以外,还要为每位学生准备《选编》一本,并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另外,教师还要就每个单元为学生搜寻更多的经典研究论文,供学生课前参考阅读。对学生来讲,学生在课前就得根据《选编》内的《中国社会•课程简介》中规定的上课时间和文章,研习相关内容,运用科学求证精神,探寻理论源头,积极思考所阅读的文章中反映问题的虚幻性、现实性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大小,并写出读书笔记和评论,以备课堂讨论。

5.课堂教学

研究型教学法要求在师生协同的教学氛围中,以汇报讨论的形式研习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只就教学主题阐述基本背景,如在研习“农民进城”这一单元时,教师只向学生介绍中国农民工进城所发生的时间、规模和大致轨迹,以及学界就农民工的主要研究和相应成果。学生则需要做两个工作:一是从学术视角总结《选编》内的相应文章并进而展示自己可能有的研究计划,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而非仅在课堂上发表感想;二是指出这一主题的国内外主要研究者及其研究成果,以及这些成果之间的关联。所以,研究型教学法的课堂是汇报讨论型的课堂。

6.课后作业

研究型教学法以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研究能力为导向布置作业。所以我们整个学期只布置一个作业——做一个研究并就此撰写一篇论文。论文题目在学期初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即从“中国社会”所规定的13个单元的题目中选择一个,论文的内容包括:研究综述要求涉及到用英文与中文发表的有影响力和具有标志意义的成果,直接引述的英文文献不少于25项,中文文献不少于30项;研究设计要求学生按照研究的基本要求对所从事的研究项目进行具体设计,需要遵循“理论判断命题假设概念变量”的逻辑序列展开;研究过程需要介绍数据资料的来源和收集过程,以及归纳后的资料;研究结论要求学生依据获得的资料,遵循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推导出研究结论,充分考虑结论的外在和内在效度。讨论则应对本研究获得的可以借鉴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进行交流,并关照其他著名学者的研究结论,展开学术对话。

7.成绩评定

我们对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课堂与研究报告相结合的办法,课堂是基本线,如果没有过基本线,教师就不考虑研究报告。对研究报告的评定严格按照学术研究的路径和标准进行。在具体评分的权重上,前者占40%,后者为60%。

史密斯、凡•多文曾经指出,尽管主动的、实践导向的方法有很雄厚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但是直到目前它仍然没有很好地改变大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8]。我们可以预计,尽管研究型教学实施的结果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但是全方位地被大学教师所接受并采纳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斌.对研究型教学法的一种比较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7-70.

[2]刘秀伦,等.实施研究型教学,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探索,2007,(3):22-23.

[3]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2003:(4):85-86.

[4]曹娟.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2,(6):111-112.

[5]郑贵华.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

[6]周振微.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2006.

[7]覃锐钧.高校文科研究型教学实验探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2):52-54.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法;创新意识;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82-02

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不但应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的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

1 为什么要采用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通过建立一种合适的体系,采用一种合适的模式,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研究型教学法以学生及其探究式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指导与自主、规定与开放、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研究型教学法是与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讲授型教学法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它将研究与讨论贯穿全课程的始终,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做学问的门径对大学生进行科研入门的初步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研究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资料的分析、研究成果的整理等。它打破了旧模式下的"满堂灌"和"一言堂",实行在教师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基础上展开讨论的师生群言堂,重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通过指导学生研究和讨论问题,强化了包括科研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的培养。

研究型教学法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规律,体现启发发现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原则和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和成就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发现者,从而能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行研究性的活动。研究型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课程的教学一方面承担着传承知识的重任,另一方面也肩负着创新知识的使命。因此,大学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研究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根据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大学生的教学要求和模式,我们在专题课教学中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将单纯讲授、传授式教学形式转变为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训练、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汉语语言学专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词汇学、语法学、方言学、语言学名著选读等方面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开设的,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和理论的深化,能够促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因此,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而且又很重要的。

2 研究型教学法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程中的应用

研究型教学法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教学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法,重点应该把握的是教学的具体目标:首先是要达到激发创新情感、培养创造能力、学会掌握信息、树立团队精神、养成科学态度、形成责任意识的目的;其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贯穿新型的教育理念和负责的工作态度、开放性的教学组织、互动性的教学方式、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努力寻找研究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使研究型教学法真正在 "汉语语言学专题"课教学中应用开来。

2.1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型教学法把过去传授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程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成为主动的思考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究型教学中,被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探索与创新的机会,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吃了他三个苹果"是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两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展开辩论。这次辩论非常成功,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下课时,不少学生仍兴头不减,说回去要再找些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还要辩论。

这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并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寻找并建立它们的联系,从而加深了对句法结构的理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科研化,科研项目教学化。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不同,不是仅仅传授已有的和整理过的知识,而是引导大学生独立去从事"研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必然会导致整个教学体系的革新和创新。

研究型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及其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其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还要有规范的学科特色,要尽量体现汉语语言学方面的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最高的研究水平。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把系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具体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科研化,科研项目教学化。例如:在讲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新意、有一定的前瞻性、对实际有指导意义但又不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一些课题:"网络语言中的数字词"、"广告成语中的变异现象"、"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有N可V'结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在几个班级的多次实验,发现效果非常好,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进而形成一个轻松活泼的研究型学习氛围。

2.3 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无论是实例分析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人在自己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上所得到的答案是个性化和富有创造性的,对于一个个真实的开放性问题,老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因此,衡量学生解决问题优劣的主要标准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知识的综合运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的合理性、组织讨论的效率、最终的报告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等。例如:在讲解偏正结构短语时,对"春天的到来"是"插入式的'的'字短语还是定中偏正短语"的问题,对"春天的到来"和"家乡的红桔"的异同问题,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展开讨论。结果发现学生的劲头非常高,课堂上的发言超乎想象,给我很大的启发。

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探讨、分析,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习更加主动,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4 强化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动力。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是专题课教学的一个总体目标。而研究型教学法在专题课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这个总体目标的实现。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的称赞和激励,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对那些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学生给予比较高的平时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给予学期成绩。这种做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动力,效果非常好。

2.5 把握课题研究的正确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研报告(论文)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讲求科学、严谨,马虎不得。一般来说,课题研究包括这样三步:(1)分析论证,确定论题;(2)多方查找资料,整理思路;(3)归纳综合,形成报告(论文)。

首先,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对课题的价值和研究可能性进行论证。教师可作为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共同确立研究课题,使课题具体化、可操作化。其次,指导帮助学生,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建议、指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期刊杂志、相关书籍, 到学校电子期刊网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到Google 、百度等搜索有关的知识信息,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选择、分析和加工,整理出一个明朗的思路。最后,在思路明朗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研究报告(论文)。我们曾经在两个班组织学生查询资料、分析讨论,确定下来了两项值得做的课题,经过近一年的整理、分析、论证,最终课题圆满结项。这项活动得到了校学术委员会的高度称赞和充分肯定。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6 交流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把研究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展示出来。成果展示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可以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也可以开展研讨会、辩论会,相互交流,共享成果。

研究成果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不少学生因此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改进的方向,增强了自信心,研究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2.7 建立多种评价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科研指导。

教学评价体系是整个研究型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学,对教师与学生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想有效地实施研究型教学,就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过去,学生的学习成绩绝大多数都是由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决定的。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全面、不客观的,很多情况下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至使有些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前猛突击,考试完头脑中仍是一片空白。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评价。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都考虑进去,再与期末测评相结合,共同确定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学习态度是根据听课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占期末总成绩的15%;课堂表现和自主学习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对问题的回答以及主动提问等,占10%;实践能力主要依据平时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不同而决定,占40%;期末考试的成绩仅占35%;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体现在每个环节的评价过程中。

这种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渗透在研究型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提高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手段。多种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成绩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指导的进一步加强。

3 结语

研究型教学法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程中的应用使我们认识到了: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但不是一种确定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立足于基本的教学形式,在常规教学中增强研究性成分。这种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获取新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时的科学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欲望和科学探索欲望。

参考文献

[1] 黄亚平等.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38-39.

[2]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3]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基于问题解决. 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53.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研究性教学;框架设计

1.研究背景

发达国家一直较重视对学生的探索式教学。Jingjing Xu,John Dinwoodie,Chia-Hsun Chang.(2012)指出经济全球化需要适应性强、博闻强记并且能够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做出有效成绩的人才。通过研究型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可靠和真实的知识技能。在本科阶段接受过良好的研究型教学的学生,认知与个人技能都更为突出,也更有可能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是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工科教育中,可以进行工程设计;在经济学、统计学相关领域,数据收集分析能力的培养是研究型教学的一个重点。Awg Kasmurie Awg Kitot,Abdul Razak Ahmad,Ahmad Ali Seman(2010)指出研究性教学分为4种类型,包括证明型研究,引导性探究,指导型研究和开放性探究。并通过8周的探究性教学方面的实验,显著证明了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学生其批判性思考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该教学方法应该得到重视,并在高校中普及。Raja Maznah Raja Hussain,Aishah Abu Bakar.(2010)指出在马来西亚大学,尽管其是一所研究性大学,但是由于教师出版或者获得研究成果能得到更有形和可计量的鼓励,因此研究型教学一直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也提醒我们应该不仅从方法论上重视研究型教学的开展,也应该获取足够的政策性支持。

本研究力争探索金融学各核心课程中研究性教学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

2.研究内容

结合案例教学法等探索金融核心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如下。

2.1 研究性教学在《金融工程》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金融工程学是随着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业务的发展而诞生的工程型新兴交叉学科。因为其侧重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与实际运用,因此更加需要利用研究性教学这一先进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可以采用如下研究性教学方法进行教授。

(1)实验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分析技术,培养探索性研究能力。例如,让学生在清洁机制发展网上分析CDM(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项目的相关数据,考察中国目前CDM项目发展的前景;去德意志银行权证产品主页,查询特定的权证产品,计算其杠杆比率并解释说明其对冲功能。

(2)专题讨论法教学

教授期货一章时,可以结合中国2010年才正式批复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讨论其合约与业务规则,并与国外的股指期货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其推出的意义及利弊。

(3)实地调研法

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基地,通过切身的实践来提高期货、期权与金融衍生品知识的运用,提高投资理财等能力。例如安排走访北京环境交易所等开展碳交易等低碳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了解相关金融产品在实践中是如何操作,如何实现其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的。

(4)学术论文读写法

通过研读最新权威论文,深入了解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性与价格波动规律等新兴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工程研究课题。例如,通过学习Energy Eeonomics期刊中的Modeling the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allowance等优秀论文,学会使用AR-GARCH或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等计量、实间序列分析方法来拟合EUA(欧盟EUETS市场碳配额)收益序列,并用于EUA衍生品的定价。

2.2 研究性教学在《金融学》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讲授《金融学》课程时如何把产业的投融资方案与研究方法传授于学生。可以采用如下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金融人才。

(1)讨论式教学法

如介绍金融学中的基本概念“利率”时,可以让同学们从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银行存贷款利率展开讨论;在介绍金融市场时,让同学们提前搜集资料,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改革。

(2)案例式教学

引入经典案例,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介绍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陷阱时,可以结合各个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并让同学们进行反思。

(3)模拟式教学

金融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可以利用金融实验室进行实际业务如股票投资、外汇交易等的模拟交易,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

(4)课外实践教学

请国内外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召开讲座,带一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国内外的金融界的学术论坛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组织学生到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参观或者假期实习。

(5)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信息与知识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引入国际知名大学的一些课程视频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接触到最先进的理念,同时还可以适当地选取一些经典的金融方面的影片,如《魔鬼交易员》《华尔街》等让同学们看到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Jingjing Xu,John Dinwoodie,Chia-Hsun Chang.Seeing is believing:Developing research Skills i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students through authentic learning[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12(10):50-60.

[2]Awg Kasmurie Awg Kitot,Abdul Razak Ahmad,Ahmad Ali Seman.The Effectiveness of Inquiry Teaching in Enhancing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Volume 7,2010,Pages 264-273.

[3]Raja Maznah Raja Hussain,Aishah Abu Bakar.Eye on teaching:improving practice through research inquiries.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J].Volume 9,2010,Pages403-407.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法;智力开发型教学法;热点研究型教学法;平台创新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6?0056?03

“研究性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小学课程[1]。有两位教育学家起了先导作用:一是杜威1916年创立的“问题教学法”;二是克伯屈20世纪初创建的“设计教学法”。后来,国外许多教育家、教育部门发展了“研究性教学法”。1959年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应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率先倡导“发现法”。1961年美国教育家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中提出了“探究式学习法”。1983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在《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调查报告中规定,四年制高中毕业生要必修3年社会研究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1998年,美国博耶委员会在《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研究型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要求。

我国也十分重视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改革。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指出,“积极推进高校的教学改革”,“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2005年,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笔者结合高校教学工作的实践,探讨了研究性教学法的一些做法,跟大家共同交流。

一、研究性教学法的含义及特征

美国生物化学家博耶(PaulD.Boyer)认为,研究“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追求和寻求对未知的理解时的最急迫的、不可抑制的需求,它与提出新思想的自由,与以不断变化的眼光审视每一种观点的自由紧密相连。它为庆祝任何一个新思想带来喜悦”。博耶在这里揭示了“研究”的三大含义:一是追寻未知;二是提出新思想;三是审视新变化。

我国对研究性教学法的探讨也有很多成果。比较典型的定义是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卢德馨认为,研究型教学应充分考虑科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渗入科学研究的各个元素[2],即科学精神、知识水平、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洞察能力、科学道德、评价能力、批评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严谨作风等;汪霞认为,研究型教学最本质的转变在于使学习者成为意义的积极构建者、研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它倡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由此带来了更多非预期的学习结果。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研究领先的教学、研究取向的教学、研究为本的教学、研究支持的教学[3]。

笔者经过研究认为,研究性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研究创新思想和精神为目的的探究式教学法,其主要特征是:创新性教学、探索性教学和塑造性教学的有机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三种研究性教学法:一是智力开发型教学法;二是热点研究型教学法;三是平台创新型教学法。

二、三种研究性教学法

(一)智力开发型教学法

所谓智力开发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开发学生智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在中小学教育中用得较广泛,而在大学阶段往往和专业教育结合。我是会计学专业的教师。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算账”。我在给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财务分析学》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智力投资分析”教学内容(改变了长期以来仅进行物力投资分析的片面做法),而且还用“算账”的方式,即计算一个学生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全部智力投资总额来教育学生,让大家明白:智力开发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成才”,基点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归宿是“报效祖国”,家庭、国家及社会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成才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立足创新创造,最终能够感恩父母师长、感恩国家、感恩社会,以实际行动回报长辈、回报国家、回报社会[4]。

笔者从2005年起在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中开展了智力投资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大学生的智力和技能大为提高。在“智力投资教育活动”中,由于每一位学生都要计算自己的智力投资额、智力投资回报期,智力投资回报率(报酬率)、单位课时代价,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不仅受到教育,还开发了思维空间,学会了“现值折算”“成本计算”“投资模型”“数据收集”等技术方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②大学生更珍惜在校期间的每一节课时。通过举行“智力投资分析报告会”,每一位学生都计算出大学期间的单位课时代价,少的每节课为43元,多的为60多元。有的同学感慨地说:“如果不好好珍惜每一节课的时间搞好学习,甚至逃课,这是自己最大的损失,不仅对不起老师、父母,更对不起国家和社会。”[5]③大学生感恩父母更感激国家社会。未开展“智力投资教育”活动之前,一些学生普遍都认为他完全是靠其父母供养上学的。通过智力投资构成分析,他们从自己切切实实的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是:国家社会对他的教育投资是家庭对他在教育支出的1.1至1.5倍(如会计学专业学生张国珍计算的结果是:国家社会对她的智力投资是9.1万元,家庭智力投资6.3万元,两者之比为1.4),他们感谢的首要主体是国家和社会[6],并表示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回报父母。④大学生奠定了人才市场就业的价格底线。当今大学生就业,薪酬水平成了他们关注的重点。通过“智力投资分析”,他们每人都确定了未来的“回报额”——工作—年的薪酬。虽然,在现代社会里,人才市场价值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但不管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变化,人才智力投资总额总是构成了人才市场价值的基础[7]。因此,进行智力投资分析,有助于把握市场人才价格的底线,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合理决策的基础。

2006年1月15日,《中国教育报》在第三版以“大学生,你应该感谢谁”为题[8],整版报道了笔者发起的智力投资教育活动的情况。该文章很快在全国72个高校等单位网站上全文转载;笔者也被燕京华侨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21所高校邀请作专题学术报告[9];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城市频道分别报道我校开展的智力投资分析报告活动[10]。2009年7月7日,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第684期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2009年11月27日,中国教育1台播放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者——朱学义教育人生访谈”的视频。

(二)热点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按博耶的观点是要引导学生审视新变化。当今社会,各种情况变化多端,课本上的内容总是一定阶段特定科学知识的总结,往往不能反映当今社会的全部变化。因此,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时代变化的新内容。笔者在给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会计专题》课程时,就把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我将会计改革梳理成九大热点供学生学习讨论:①会计等式改革热点研究;②产权会计改革热点研究;③成本会计改革热点研究;④财务分析改革热点研究;⑤价值变动会计热点研究;⑥财务管理改革热点研究;⑦资源会计改革热点;⑧税务会计改革热点研究;⑨环境会计改革热点研究。我在讲授《会计专题》课程时,采用“热点研究型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提炼会计改革热点内容,公开出版《会计改革热点研究》专著,总结我国会计改革20多年来的热点问题[11],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教材;

其次,揭示当今社会会计改革特别关注的焦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次,要求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6-7名学生组成该热点研究小组,并从不同的视角撰写论文,在小组“会计热点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第四,组织“会计热点研究小组”形成科研报告,聘请专家教授评价研究成果,对优秀的科研报告给参加研究的每位学生记2个“科研学分”①;

第五,举行“会计改革热点研究报告会”,评选优秀科研成果,发给证书。同时笔者还用自己主持的“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资助项目资金向获奖学生颁发奖金。

(三)平台创新型教学法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的创新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有无创新能力对适应和推动经济的发展十分必要[12]。大学老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能否将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让其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课堂知识的内容,我的回答是肯定的。2008年12月23日,我在中国矿业大学成立了“青蓝创新俱乐部”,至2012年3月吸收了410名大学生成为会员,让他们在俱乐部发挥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称这种课堂延伸的教学方式为“平台创新型教学法”[13]。

建立“创新俱乐部”平台的指导思想是[14]:为高校有志于创新创造及对创新创造有兴趣的同学提供知识共享、基本培训、交流思想、提升自我、共同进步的平台;通过宣传报道、讲座、培训、学术研讨、沙龙等形式为会员搭建互动平台、疏通交流渠道,在俱乐部范围内形成竞相创新的氛围。俱乐部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孵化创新创造成果。具体包括:开拓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含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成果[15]。俱乐部实行会员制,成立理事会,建立常务理事会;同时设立专家委员会,定期评选“创新创造成果奖”和“创新创造活动先进个人奖”。俱乐部还设立了“实践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学生开展创新活动,至2012年3月已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共计35个项目的研究,其中,有17个项目获得徐州发明协会“创新成果奖”,有4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俱乐部第四届理事长辛奉来申报的“基于俱乐部模式运作下的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探索”项目获得了200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立项资助;俱乐部第五届理事长王鑫“徐州矿区资本运作研究”项目获得了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计划的立项资助;俱乐部会员李晨晨“徐州市大型企业碳排放调查和碳减排的会计核算设计”获得了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立项资助;俱乐部第六届理事长李丹“煤炭整合中资本运作模式调查与研究”项目获得了201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立项资助。

注释:

① 中国矿业大学各专业培养计划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取得两个科研学分。其途径有三:一是申请获得校(院)级以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二是参加老(导)师科研课题;三是参加其他途径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2] 卢德馨.关于研究型教学的进一步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4(21):24-25.

[3] 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43-46.

[4] 朱学义.论对大学生进行智力投资教育[D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03-31.

[5] 朱学义,侯德伟,胡琼,等.论高校“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6(5):83-85.

[6] 朱学义,胡琼,董靖,等.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6(3):93-95.

[7] 朱学义,朱亮峰.智力投资支撑理论及其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8] 叶莎莎.大学生你应该感谢谁[N].中国教育报,2006-01-15(3).

[9] 朱学义,董靖,黄国良,等.论高校“多科交融”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8(6):21-23.

[10] 中国矿业大学新闻中心.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城市频道分别报道我校智力投资分析活动[EB/OL]. http://xcb. /xw/news/manage/news/news_show.asp?id=14746,2008-04-14.

[11] 朱学义,于泽.用智力投资观解析教育“高”收费[J].大学教育科学,2007(6):97-100.

[12] 朱学义.教育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的效应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2011(11):15-18.

[13] 朱学义,董靖.基于人才聚集平台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创新,2012(3):115-118.

[14] 朱学义,董靖,黄国良.当代人才观新论[J].未来与发展,2012(4):100-102.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理论探索 实践探究 评述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45-02

【Abstract】This paper had an overall review of Task-Based Teaching research on CNKI, finding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relevant paper was unsatisfactory;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lacked innovation; the empirical study lagged behind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refore, researchers in China need further efforts to make innovations as well as to conduct empirical study so as to put Task-Based Teaching into real practice and facilitat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Task-Based Teaching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Empirical study Review

近年来,外语教学改革引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相关学习理论的研究和现行外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其中,任务型教学模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新世纪的前十年,国内语言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论文,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本文以中国期刊网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线索,对目前任务型教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整理、归纳,指出其得失,以为今后研究做好铺垫。

一、理论探索

综观相关,65%左右的文章都是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介绍或者是关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步骤以及要素等的理论探讨。

在理论介绍方面,研究集中于对任务的概念及任务类型的澄清(袁玲玲,2006)、对任务型教学的产生及其内涵的回顾(袁玲玲,2006;郑红苹,2006)、对任务型教学特点的阐述(郑红苹,2006)等。除此之外,李亚文(2009)在论述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将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尽管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综述类论文并不少,但学界对这个新兴概念的了解却仍不全面。就在大多数人将任务型语言学习与交际语言教学混为一谈时,张思武、余海燕(2009)清醒地指出二者的本质区别,即:前者“专注形式”,而后者“忽视形式”,以正视听,振聋发聩。

除了宏观上的理论引进,还有一批学者从Nunan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六要素出发,对其进行微观解析。李亚文(2009)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探究了任务型教学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并同语法-翻译法教学、听说法教学和交际法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进行对比;张晓勤(2006)则阐述了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学生角色的四大转变;周树江(2007)就任务型教学实施所需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创设做了探讨。任务设计作为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核心,受到的关注自然最多。袁玲玲(2006)从“真实性”和“做中学”的角度讨论了任务设计策略;袁利平、袁立擎(2006)探讨了设计与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五个原则;韩美竹(2006)则提出了设计任务评价测试题的五条原则,以评价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步骤同样引人关注。郑红苹(2006)在介绍了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三大实施步骤的基础上,将其本土化,提出了我国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的六大步骤;欧光莲(2007)则以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为主要线索,以大型英语班为具体授课环境,设计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韩春晖(2007)的讨论更加具体,详细探讨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的任务型专题讨论的操作步骤。

在对国外相关理论进行钻研的基础上,我国研究者还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环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比如,李绍芳(2009)探讨借助任务教学法把写作课融入到大学英语阅读课或口语课中进行的教学模式。邓杰、邓颖玲(2007)以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为实例,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视听说任务型教学,并从Nunan提出的任务六要素出发,详细阐释了这一充分体现任务型教学特色的新型内容体系和“视”、“听”、“说”三位一体式任务教学模式。丛爱农(2006)则分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阶段探究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的词汇教学策略。此外,徐丽娟(2005)还指出了基础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重点、难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实践探究

正如徐丽娟(2005)指出的那样,任务型教学法“虽然理论模式已比较清晰,但其研究主要涉及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对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具体如何操作缺乏指导”。正因如此,要想把任务型教学法贯彻到课程中去,仅靠理论上的引进和探讨是不够的,广大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亲身实践,结合真实的案例对其进行探讨。罗路玲(2006)指出了任务型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四大误区,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了醒。刘忠保(2006)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设计了一个融合研究型学习与任务型教学的案例。高义贤、张国艳(2006)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将任务型教学和传统语法翻译法教学进行了一学期的对比研究,发现运用任务型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闫素萍(2006)遵循任务设计的四大原则,设计了一套包括教学目的、操作步骤和设计理据在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除了将国外的理论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国内有些学者还从个人实践中归纳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杜秀莲(2006)在多年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了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几种模式:观点交换型任务教学、做比较型任务教学、做决定型任务教学、创造型任务教学等,并援引实例加以阐释。朱晓东、洪家骝(2006)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一套包含6个环节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以SEFC Book 1A Unit 10为例,一一列举自己根据这六个环节设计的任务,并说明理由。郑秋秋(2003)介绍了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还以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上)第四单元15课为例,具体阐释了此模式的应用,翔实生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更令人惊喜的是,个别教师甚至开始尝试教学实验,并发表详尽的实验报告。邵向阳(2005)通过为期十周的实证研究调查在初中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是否能收到效果以及任务型语法教学是否优于传统语法教学,结果发现:两种教学法均有利于语法习得,但任务型的语法教学对初中生的影响并没有优于传统的语法教学。因此,邵认为,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法为时尚早,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文中对实验过程的描述具体翔实,对指导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意义重大。

三、结束语

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相关论文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对国外先进理论成果的借鉴吸收是积极的,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不论在理论探索还是实践探究方面,国内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还存在很大不足。首先,虽然数量可观,但质量不高。从中国期刊网的搜索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相关论文都发表在非外语类核心期刊上,而诸如《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等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收录的相关论文却是凤毛麟角。其次,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理论探索的文章泛滥,却难以推陈出新。多数学者只是戴着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堂改革的高帽子,拾人牙慧,把一些众所周知的理论、概念翻来倒去,不能提出新的理解,更未见任何思辨性和批判性。还有部分学者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缺乏做研究的科学、求实精神。再次,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远远跟不上理论研究的步伐。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案、策略、模式,却大而化之,对具体教学的指导性不强,而且少有人亲身实践检验这些方案、策略、模式的可实施性。譬如,提出任务设计原则的人多,给出具体设计方案的人少;倡导要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人多,研究具体如何运用的人少;鼓吹其优点的人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出其局限性的人少。总之,喊口号的人多,做实事的人少;想当然的人多,踏实研究的人少。有个别将理论亲身付诸实践的,也只是大而化之,一笔带过,只泛泛地说任务型教学比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好,至于具体好在哪里,也没有第一手的资料来证明(高义贤、张国艳,2006)。由此,研究者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积极实践,写出质量更高的论文,将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一步加强,早日将其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丛爱农.任务型交际活动中的词汇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36):127~128

2 邓 杰、邓颖玲.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7(5):45~49

3 丁 艳.中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7(4):85

4 杜秀莲.高中英语课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6(3):61~63

5 高义贤、张国艳.浅议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专业英语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17):144~145

6 李亚文.任务型教学下的高中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91~93

7 韩春晖.任务型专题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3):43~44

8 韩美竹.任务型英语教学评价的试题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6(5):89~91

9 刘忠保.研究型学习背景下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06(9):59~62

10 李绍芳.管窥任务型写作法与大学英语读、说课融合[J].山东外语教学,2009(5):70~74

11 罗路玲.任务型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误区[J].教育导刊,2006(9):63

12 欧光莲.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型英语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3):186~188

13 邵向阳.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的实验报告[J].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5):214~215

14 徐丽娟.基础英语教育“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9):48~50

15 闫素萍.英语课堂教学中交际性任务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18):129~130

16 袁玲玲.论英语任务型教学及其任务设计[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41~46

17 袁利平、袁立擎.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6(28):62~63

18 张思武、余海燕.论任务型语言学习与交际语言教学的本质区别[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5):136~144

19 张晓勤.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学生角色的转变[J].当代教育科学,2006(4):61~62

20 张亚伟.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5(1):42

21 周树江.任务型教学与语境创设[J].教学与管理,2007(12):125~126

22 郑秋秋.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33~38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RICH教学法;日语精读;课题合作

一、什么是RICH教学法

RICH其名得自于美国的教育家、哲学家Cliff Schimmels,其含义是研究性学习、整合性课程、群体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RICH教学法适合于外国语学院的本科生精读教学,其本质是让普通教师拥有课程的决策权,同时把学习的决策权赋予学生,通过把真正的思想带入课堂,让语言打破一切学科的界限,最终建立研究型、合作型,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师生研讨式教学模式。

二、RICH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分析

RICH教学模式涉及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手段等方面的内容,至今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的R、I、C、H分别是以小型学生课题研究为基础、语言基本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合作学习方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几个术语的开头字母。

R:以小型学生课题研究为基础,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语言学习。在这种研究型学习的过程中,教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教学材料的选择,实现对自己知识框架的构建,这样,学生就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教材中的内容,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在研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增长。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则要担当导师的责任,为学生的材料选择指导方向,同时对学生的研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有时候甚至要根据学生所选择的材料,自己去接受新鲜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进步,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I:语言基本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即学生在从事研究型学习的过程中对外语学习所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全面掌握。

C:合作学习方法是主张语言学习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学习研究材料展开合作。

H:人文素质的提高则表示,在教学中为实现小型科研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融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完成各种小型研究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语言技能的提高。

RICH教学法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外语运用能力、培养教师基本素质为主要目的。RICH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经历、体验、反思和发展的教学,它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应用、学会反思和批判、学会做一个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的人。

三、日语精读课堂的RICH教学法尝试

1.RICH教学法在高级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为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需要,在日语精读高级阶段的课程中,实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班教学。针对两个实验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体系上都进行了改革。

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材和课程的概念,由教师指导,学生自选、自编辅助学习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图书馆或网上按不同的课题收集起来后汇编成册。

教学方法:教师策划和设计教学。根据每课实际内容提出、设置相关学习课题。引入关联日本社会文化等内容。教学形式也采取多样化,有项目研究式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等。由主讲教师根据实际课程需要自行安排。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同学自行组成。每班4-5组。建立学生平时学习档案。

评估体系:将实验班平时成绩考核比例由20%上调至40%,折合成最终总成绩的40分。制定新的平时成绩考核标准。期末考试正常,折合60%计算总成绩。

2.RICH教学法引入精读课堂后的误区

RICH教学法本着“淡化出勤考核,强化学习过程考核”的原则展开。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采用档案式管理,此档案包括学生平时作业和自编学习材料等。在教学评估中,教师对档案的各项内容实行量化考核。另一方面,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策略、文化知识和发展潜能等,则可采用宽松的、开放的描述性评价形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不正常的学习现象。但是可能会导致个别学生主次不分,忽略教学内容,将过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编排的小品剧上。因此各任课教师一定要科学安排时间和组织活动,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与度的衡量。

通过在实验班中贯彻RICH教学法,进行数据分析来反馈教学实践,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体系和教师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和修正,从而更好地促进精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精读成绩。

作者简介:

徐洪杰(1980年~ ),女,吉林省吉林市,东北电力大学日语系专任教师.。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校;政治经济学;研究型教学;教学质量;提升

研究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有不同的说法,已经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的专家称研究型教学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的专家说研究型教学就是要加重教学研究的份量;还有的专家说其就是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等等。可以说,这些都是研究型教学法的特点,概括起来便可以总结为: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育模式。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但近些年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些凸显的弊端急需解决,以保证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现状

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是高校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最重要的科目,但近年来,随着西方经济学著作的大量引入以及高校教学模式的陈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多数大学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来开设,但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和效率却很不理想。笔者调查了某高校某院大一学生在政治经济学课堂上的表现,发现有一半多的学生在看与政治经济学无关的书籍,多数是在看自己专业相关的书,还有一些学生在开小差、讲话、嬉戏,而老师也早已见怪不怪,依然根据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思路讲课,而政治经济学的考试甚至是采取开卷的形式。这说明,课程的设置完全成了一种“走形式”,而政治经济学本身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学校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加大力度来规整政治课堂上的现象,那么学生也只是把它看作是一门没有用,只拿学分的课程了。

所以如何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是政治教师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不过关,那么势必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计划,进而影响学生们接受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学法能够针对学生们的厌学情绪和教师们的教学模式陈旧等等问题,来解决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

二、在政治经济学中推行研究型教学的必要性

1、政治经济学学科特点

政治经济学学科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意识形态与教材编写上。意识形态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传统的经济学,是党一直以来推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并且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是正确的真理。但随着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外开放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时间开放了许多,正值社会思潮多样化涌入,普通民众不能够区分正确的和错误的,一时间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尤其是高校学生,其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多、能力强,只想着去睁开眼看世界,并没有真正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导致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热情减弱;还有一些同学,喜欢看西方经济学著作,对外开放,导致大量的西方经济学的思想观念涌入,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完全对立的,这也导致了政治经济学的冲击。

在教材编写上,政治经济学也存在着一定程度地疏漏。教材的内容与现实有着一定的差距,与学生的生活毫无关联,致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渐渐觉得枯燥乏味;而高校的教材体系编写上又存在着一些错乱,比如一般理论与特殊理论篇,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篇以及生产—流通—生产总过程篇。 而其中的思想观点有时是调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的,有时候又是刻意区分二者。教材主线不统一,对于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缺乏基本的一致性。

2、高校陈腐的教学模式

政治经济学的现状与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关系。一方面,国家对外开放,国内高校正值思想观念转型时期,教师还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与知识的不协调,致使学生们很难理解。传统教学法是教师从概念入手,反复论证、演绎推理、逻辑变换等等方式总结出的一套经济学原理,再用一些具体的实例加以证明。而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转变和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入侵,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够达成其所要求的教学效果了。而且,有些教师的教学素质修养不够,投入的教学精力不够,只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了事,而不会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真正掌握学生是否理解了政治经济学的相关概念知识,是否懂得了运用等。教学模式的落后以及教师素质低下,都要求高校教师应该琢磨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善这种现状,而研究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上面,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能力的锻炼

这是从学生角度来论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很明显使学生失去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和喜爱,而研究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升。政经课时大一新生有文科有理科,如果还有以前的教学方法来讲课,那么教学质量不会有提升。因为文科的同学经过了高考政治的洗礼,已经学过了部分内容,上大学仍然还像高中一样的讲课方式,那么会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逃课等等现象的发生;理科的同学初步接触政经,觉得过于抽象,不好理解,通篇都是一些无实质内容的说教之词。如果采用研究型教学法,使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点,再通过老师的引导,慢慢的转换思维方式,这样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研究型教学视域下的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1、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

改变传统型教学方法,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才是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是研究型教学法的主要宗旨。而具体做法则是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产生了自己的观点,而对其他不同意的观点进行批判和抨击,从而把教学从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政经课上,老师可以在进行完基本知识的梳理之后,针对一些国内外有争议的说法与理论,组织学生来进行思考和讨论,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参考资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去钻研、思考、论证,在下节课上,就小组的成果一一汇报。这样,让学生主动去找资料,看书,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比灌输式的传播要好得多。

教学模式的改变预示着教学目标也要发生一些变化。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该把是否培养了学生对于政经的热爱、是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才会真正学好政治经济学。

2、师生关系的重建

在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之后,师生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仅仅是主动与被动、单项授受、师徒关系,而研究型教学模式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则是呈现出一种多样性,表现为朋友关系、良性互动关系、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等。这样的一种自由的、平等的、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无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

3、考试制度的改革

从学校角度来讲,政治经济学的现状与考试制度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关系。考试的题型和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是有关联的。比如,学校考的内容均是来自于书本上的,那么老师为了自己的业绩,不得不带领学生们划重点,而学校政经课的课时本来很有限,如果每次都进行研究型教学的话,可能会影响教学计划,从而完不成书本上的概念梳理。如果学校能够对于政治经济学的考试做出一些改革,比如交一篇有实践意义的论文,或者是代表自己观点的文章,这样,教师也不用担心完不成教学进度而影响学生们的成绩,进而影响到自己的业绩,还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兴趣。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真理学说,在高校课程学习中理应被重视。在这样一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西方思想观念的入侵,对于传统的理论文化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研究型教学法就是挽救这个冲击的关键。只有改变教学模式、改善师生关系、改革考试制度,才能够使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才能够挽救高校政经课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罗丽英等.研究型教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企业家天地,2006(11)86.

[2]丁宁.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初探[J].大学教育,2012(3)46.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 研究型教学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9-02

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是本科教育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研究性教学”,标志着研究性教学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国际金融》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或者选修课程。根据以往学生学习《国际金融》的感受来分析,学生普遍认为国际金融课程具备的特点是“难、杂、远、热”。

“难”:有些问题不好理解,如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债务危机(希腊、冰岛);“杂”:有的问题包罗万象,如汇率问题;“远”:有的内容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如国际货币制度与体系、SDR计价及分配、IMF投票权问题;“热”:很多内容都是热点,人民币升值与贬值、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储备规模等。

我国高等院校各级层面都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知识型教学方法,推行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倡导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影响下,《国际金融》课程采用研究型教学符合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做到个体差异与团队合作的平衡

国际金融课程时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自愿分组。但必须符合每组都有男生和女生,每组中都有学生干部。每组推选组长一名,组长对组员进行学习分工。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制作小组讲课的PPT,有的上台演讲,有的负责拍摄视频,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程教学研究之中。

二、从课题导入与案例分析入手,结合慕课和网络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做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训练学生对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本人列举以下代表性的《国际金融》研究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参考题目: 1.比较分析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与发达国家(美国等)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2014年或者2015年度分析);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结合我国外汇储备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国际储备总量管理中应考虑哪些因素; 4.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投资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的贷款对象、贷款条件各有什么特点。

课题组列出与国际金融课程相关的研究课题20多题,每组由组长随机抽签准备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组员的分工与协作。包括资料收集,制作课件,上台演讲,拍摄视频,回答其它组同学提问等等。

三、国际金融研究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

国际金融以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当代国际金融领域特点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案例分析与点评、撰写国际金融小论文等类型。课题组老师规定案例点评及小论文的规范格式要求。学生可以在相关金融网站及参考文献书籍资料中整理案例,撰写小论文。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做到课程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多指标

在高校,形成性评价则常常体现在对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过程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不应该只关注教学结果(即期末考试成绩),还应关注教学过程(即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是高校现行课程考核模式下学生成绩评定最重要的补充。课题组成员非常重视国际金融课程的平时成绩,并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改革课程总评成绩构成比例。学校教务处及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同意调整成绩构成比例。

国际金融课程总评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

1.考勤(20%);2..学生课堂分组讨论用PPT讲授并由录制视频(8分钟左右)(20%)(讨论题目给定);3.课程小论文(20%)(3000字左右)(提供写作模板);4.国际金融案例及点评(20%)(1000字左右);5.作业(20%)(5次)。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共五种题型。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学生了解信息和掌握知识的渠道是多元化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思辨能力强,灌输式教学法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研究型教学法要能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研究型教学方法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给每一个学生创造真正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上一篇: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城市地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