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厨房厨师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08:15:00

养老院厨房厨师总结

养老院厨房厨师总结范文第1篇

刘少芬入住的前河涯村养老院是位于山东东平县沙河站镇的一处村居互助养老院。自去年3月份启动第一批23处村居互助养老院建设之后,该县的村居养老工作陆续在50个村推广。

东平县民政局局长李子武介绍,东平县村居互助养老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养老院,是一种介于专业化社会养老与居家养老之间的农村养老方式,主要解决的是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吃饭洗衣、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问题,入住的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

不出村的养老院

村里养老院刚改造好的时候,刘少芬就过来“考察”了。考察的结果是:这是个好地方。“环境干净整洁,各种设施都很全,比冷冷清清的家里好多了”,刘少芬当时就动了心。她膝下只有一女,女儿出嫁后,她和老伴就独自生活。当刘少芬决定“住养老院”时,女儿表示反对,让老人住养老院,她担心遭人闲话。

为说服女儿,刘少芬把她领到此处参观。宽敞明亮的宿舍里有崭新的席梦思床、液晶电视、衣柜、藤椅;多功能室里,液晶电视、书架、象棋、军棋、桌及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厨房里锅碗瓢盆摆放有序。集中的活动场地和住宿,让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聊天解闷。最后,女儿被彻底说服,为刘少芬递交了入住申请。

“现在好多没住进来的老人都羡慕我。”刘少芬为自己比别人快了一步感到得意。

“没事的时候,老人们就互相串门聊天,或到多功能室打牌、下棋;屋里闷了就去外面的文化广场遛弯,还可以到村集体捐的4亩菜园子里捯饬瓜果蔬菜。”72岁的吴成淼院长向《小康》记者描述着这里的生活。

东平县民政局宣传科科长程丽丽介绍,该县的村居互助养老院实行老人自我管理、互助服务,原则上不设专门的服务员,所有的保洁、做饭等工作全部由老人自己完成。

“互助服务就是年纪小的照顾年纪大的,会做饭的当厨师,腿脚好的当保洁员,识字多的给大家念报纸。”吴成淼说。

位于大羊乡的魏楼村养老院条件不如前河涯村,但互帮互助的集体生活,也让老人颇感幸福。

记者走访时,87岁的郭长英快步上前,拉着记者的手走进了自己的宿舍。据魏楼村支部书记戴绍华介绍,郭长英和她的女儿、65岁的王绪兰一起住在这个“标间”里。“这里的条件可比家里强多了。”王绪兰笑着说。

行动带来改变

“解决农村养老的实际难题,需要‘行动’。”李子武对记者说。正是秉持着这种“行动”的理念,东平县的民政部门开始了破解农村养老困局的探索。

位于山东西南部的东平县拥有80万人口,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4481人,比例达18.3%,远高于全国13.7%、山东省14.3%的老龄化水平。

近些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东平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较普遍,农村留守、空巢、独居老人大量存在,传统“养儿防老”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严重冲击。

“让老人全部住进专业的养老院并不现实。”李子武解释说,农村老人基数大,政府财力目前还不足以支撑;此外,机构养老费用高,农村老人很难出得起这笔费用,而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老人们不太愿意离开家,机构养老的接受度并不高。

为破解农村养老存在的实际问题,东平县常务副县长张立国于去年3月率民政局骨干及23名村支书到河北邯郸肥乡县学习考察。肥乡被认为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开创者。

考察归来不久,23个村都把本村互助养老院的建设方案摆在了民政局长李子武面前。其中,魏楼村兴建养老院的20万元资金全部来自村支书戴绍华个人的腰包。目前,魏楼村养老院已拥有13间标准房,26位老人入住。

拥有1295人的前河涯村动作也很快。该村村集体年收入70余万元,经济条件较好,考察回来后,村集体立即将22间出租的房屋收回,并投资了39万进行装修、配套。如今的前河涯村养老院占地面积1640平米,建筑面积616平米,建有30张床位,目前已有18位老人入住。

在试点村的选择上,李子武有着自己的心得。按他的说法,这23个试点村“交通便利、村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班子凝聚力强”。这些条件不仅利于试点的顺利推行,也利于试点单位发挥示范作用。

为了鼓励各村养老院的建设,东平县政府于去年4月27日和7月21日连续发文强调对农村互助养老院的支持。文件明确规定,县财政按床位10张、20张、30张以上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开办经费补贴3万元、5万元、10万元。其中,对建设运营成效好的互助养老院予以资金补助,同时,县乡两级财政对互助养老院运行中的水、电、取暖等公共费用进行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600元。

然而,村居互助养老院毕竟还处于试点阶段,其容纳量依然有限。以前河涯村为例,该村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236人,因子女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26人,空巢独居老人36人,但养老院的床位总共才30张,远不能满足所有老人的需求。况且入住村居互助养老院的老人有一定门槛,如要求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那些生病的老人则被拒之门外。

“虽然现在的做法不能惠及所有人,但能多帮助一个老人,我们的养老就能改善一点。”李子武说。

“互助养老可复制”

除了硬件设施,23个村级养老院试点在实践中还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东平县将这套机制总结为二十四个字:村级主办、互助服务、自我保障、社会参与、民政监管、政府支持。

“从根本上说,互助养老是居家养老的延伸。”程丽丽说,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如米、面、油等,仍需要老人及其子女承担。入住的老人要求能够自我负责、自我管理。

老人的入住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据介绍,老人入住要经过子女同意并由子女进行申请,村委会和村民召开会议进行民主评议,若获得评议通过,老人子女还需要与养老院签订入住协议。

至于老人是统一吃大锅饭,还是单独开灶,各村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处理。

“这种以建制村为单位、村级主办的互助型养老模式,适应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符合农村物力、财力的支持条件,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肥乡调研时曾指出。

2012年,民政部在总结河北省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经验基础上,启动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幸福计划”。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表示,目前民政部已安排资金6880 万元支持各地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

目前,除了山东省以外,河北、内蒙古、湖北、甘肃等省(区)将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惠民利民实事,专门下发政策文件。黑龙江、 重庆、广西等省(区、市)以“五保家园”(五保村)为基础改建了一批农村互助幸福院,满足农村老年人需要。

当然,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依然面临不少挑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程丽丽说。

据了解,自从税费改革以后,村集体的收入来源大幅减少。一些经济基础不好的村,几乎零收入,而目前村居互助养老院的主办主体正是村集体。

如何拓宽和保障互助养老院的资金来源,实现村居养老的进一步推广,这是摆在民政部门和村支书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养老院厨房厨师总结范文第2篇

“住进来5个月了,每天都跟老伙伴们有说有笑。心情舒畅了,身体也好了。”70岁的刘少芬说起她在前河涯村养老院的生活,脸上绽开了笑容。

刘少芬入住的前河涯村养老院是位于山东东平县沙河站镇的一处村居互助养老院。自今年3月份启动第一批23处村居互助养老院建设之后,该县的村居养老工作陆续在50个村推广。

东平县民政局局长李子武介绍,东平县村居互助养老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养老院,是一种介于专业化社会养老与居家养老之间的农村养老方式,主要解决的是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吃饭洗衣、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问题,入住的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

不出村的养老院

村里养老院刚改造好的时候,刘少芬就过来“考察”了。考察的结果是:这是个好地方。“环境干净整洁,各种设施都很全,比冷冷清清的家里好多了”,刘少芬当时就动了心。她膝下只有一女,女儿出嫁后,她和老伴就独自生活。当刘少芬决定“住养老院”时,女儿表示反对。让老人住养老院,她担心遭人闲话。

为说服女儿,刘少芬把她领到此处参观。宽敞明亮的宿舍里有崭新的席梦思床、液晶电视、衣柜、藤椅;多功能室里,液晶电视、书架、象棋、军棋、桌及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厨房里锅碗瓢盆摆放有序。集中的活动场地和住宿,让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聊天解闷。最后,女儿被彻底说服,为刘少芬递交了入住申请。

“现在好多没住进来的老人都羡慕我。”刘少芬为自己比别人快了一步感到得意。

“没事的时候,老人们就互相串门聊天,或到多功能室打牌、下棋;屋里闷了就去外面的文化广场遛弯,还可以到村集体捐的4亩菜园子里捯饬瓜果蔬菜。”72岁的吴成淼院长向《小康》记者描述着这里的生活。

东平县民政局宣传科科长程丽丽介绍,该县的村居互助养老院实行老人自我管理、互助服务,原则上不设专门的服务员,所有的保洁、做饭等工作全部由老人自己完成。

“互助服务就是年纪小的照顾年纪大的,会做饭的当厨师,腿脚好的当保洁员,识字多的给大家念报纸。”吴成淼说。

位于大羊乡的魏楼村养老院条件不如前河涯村,但互帮互助的集体生活,也让老人颇感幸福。

记者走访时,87岁的郭长英快步上前,拉着记者的手走进了自己的宿舍。据魏楼村支部书记戴绍华介绍,郭长英和她的女儿、65岁的王绪兰一起住在这个“标间”里。“这里的条件可比家里强多了。”王绪兰笑着说。

行动带来改变

“解决农村养老的实际难题,需要‘行动’。”李子武对记者说。正是秉持着这种“行动”的理念,东平县的民政部门开始了破解农村养老困局的探索。

位于山东西南部的东平县拥有80万人口,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14481人,比例达18.3%,远高于全国13.7%、山东省14.3%的老龄化水平。

近些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东平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较普遍,农村留守、空巢、独居老人大量存在,传统“养儿防老”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严重冲击。

“让老人全部住进专业的养老院并不现实。”李子武解释说,农村老人基数大,政府财力目前还不足以支撑;此外,机构养老费用高,农村老人很难出得起这笔费用,而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老人们不太愿意离开家,机构养老的接受度并不高。

为破解农村养老存在的实际问题,东平县常务副县长张立国于今年3月率民政局骨干及23名村支书到河北邯郸肥乡县学习考察。肥乡被认为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开创者。

考察归来一周,23个村都把本村互助养老院的建设方案摆在了民政局长李子武面前。

其中,魏楼村兴建养老院的20万元资金全部来自村支书戴绍华个人的腰包。目前,魏楼村养老院已拥有13间标准房,26位老人入住。

拥有1295人口的前河涯村动作也很快。该村村集体年收入70余万元,经济条件较好,考察回来后,村集体立即将22间出租的房屋收回,并投资了39万进行装修、配套。如今的前河涯村养老院占地面积1640平米,建筑面积616平米,建有30张床位,目前已有18位老人入住。

在试点村的选择上,李子武有着自己的心得。按他的说法,这23个试点村“交通便利、村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班子凝聚力强”。这些条件不仅利于试点的顺利推行,也利于试点单位发挥示范作用。

为了鼓励各村养老院的建设,东平县政府于今年4月27日和7月21日连续发文强调对农村互助养老院的支持。文件明确规定,县财政按床位10张、20张、30张以上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开办经费补贴3万元、5万元、10万元。其中,对建设运营成效好的互助养老院予以资金补助,同时,县乡两级财政对互助养老院运行中的水、电、取暖等公共费用进行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600元。

然而,村居互助养老院毕竟还处于试点阶段,其容纳量依然有限。以前河涯村为例,该村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236人,因子女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26人,空巢独居老人36人,但养老院的床位总共才30张,远不能满足所有老人的需求。况且入住村居互助养老院的老人有一定门槛,如要求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那些生病的老人则被拒之门外。

“虽然现在的做法不能惠及所有人,但能多帮助一个老人,我们的养老就能改善一点。”李子武说。

“互助养老可复制”

除了硬件设施,23个村级养老院试点在实践中还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东平县将这套机制总结为二十四个字:村级主办、互助服务、自我保障、社会参与、民政监管、政府支持。

“从根本上说,互助养老是居家养老的延伸。”程丽丽说,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如米、面、油等,仍需要老人及其子女承担。入住的老人要求能够自我负责、自我管理。

老人的入住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据介绍,老人入住要经过子女同意并由子女进行申请,村委会和村民召开会议进行民主评议,若获得评议通过,老人子女还需要与养老院签订入住协议。

至于老人是统一“吃大锅饭”,还是单独开灶,各村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处理。

“这种以建制村为单位、村级主办的互助型养老模式,适应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符合农村物力、财力的支持条件,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肥乡调研时曾指出。

2012年,民政部在总结河北省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经验基础上,启动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幸福计划”。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表示,目前民政部已安排资金6880 万元支持各地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

目前,除了山东省以外,河北、内蒙古、湖北、甘肃等省区将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惠民利民实事,专门下发政策文件。黑龙江、 重庆、广西等省(区、市)以“五保家园”(五保村)为基础改建了一批农村互助幸福院,满足农村老年人需要。

当然,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依然面临不少挑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程丽丽说。

据了解,自从税费改革以后,村集体的收入来源大幅减少。一些经济基础不好的村,几乎零收入,而目前村居互助养老院的主办主体正是村集体。

养老院厨房厨师总结范文第3篇

学刘贵芳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

这两天,刘贵芳爱心敬老院比往常热闹许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给刘贵芳回信的消息,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及周边村庄不胫而走,不只是住在敬老院的老人,当地不少村民也都想看一看总理的来信,一同分享这份喜悦。

直到现在,刘贵芳依然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她和其他17名最美村医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接见时的情景。两年有余,刘贵芳倾力付出,探索实践医养结合模式的敬老院,如今,总理的这封回信,如寒冬暖阳,给刘贵芳一家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故事:两年前,总理夸她平凡中见伟大

1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给广平县南阳堡村卫生室最美村医刘贵芳的回信,由邯郸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送达刘贵芳手中。

看完回信的刘贵芳欣喜不已,接下来便是与邯郸市、广平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并抽出空暇,接受媒体采访,忙碌至深夜才回家匆匆休息。

清晨的冀南平原,安静、祥和。19日,天色微亮,刘贵芳和她的爱人孙志宇便来到敬老院。院落里,两三位老人散步遛弯,刘贵芳与他们寒暄问候,随后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事宜。

回忆起两年前在北京与总理见面时的场景,刘贵芳依然情不自禁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我仅是尽责罢了,做了一点平常的事儿微不足道,给了我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刘贵芳说,她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能进入中南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那次会面时,与大家一一握手。刘贵芳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没想到走到她跟前,问了她家里的一些生活情况,还有平时工作如何开展等等,两个人交谈了有十多分钟,最后还专门对她说了一番鼓励的话,他听说我们家是医生世家,便赞叹你们是积善行德,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是平凡中见伟大。

表示,我们一定要强机制、保基层。今后一定要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现在实行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一定要制定好机制,保证乡村医生的收入。

数百个日夜,总理的音容笑貌萦绕于心,他的嘱托时刻回响在耳旁。刘贵芳说,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响,四里八乡的村民都喜欢找她看病,自己却分身乏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空巢老人无人照料。

于是,刘贵芳跟丈夫商量:能不能把这些老人集中起来,发挥家里的医术专长,开一个医养结合的公益养老院?

起步:再难也要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贵芳的爱心敬老院

刘贵芳的丈夫孙志宇,还有他们的儿子,都是医生。孙志宇还是镇卫生院院长,也算见过世面。但听到爱人要建敬老院的想法,他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啊!

两口子经过分析,觉得选择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应该问题不大,我们几代行医,更何况还守着卫生院的医疗资源,这是优势,老人的生活方面,爱人不仅富有爱心,还非常细心,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呀?

孙志宇经过粗略测算得知,仅前期的基础建设部分就需要100多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而刘贵芳则坚持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问题都能设法解决。

刘贵芳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款,再从银行贷款,但还不够,他们便把孩子结婚时的轿车卖了。

敬老院里一片生机盎然

听说刘贵芳建设敬老院资金紧张,邯郸市主要领导协调民政等部门,按照国家政策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扶助支持。

2013年6月,敬老院破土动工。一年后,投资295万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可以容纳150人的敬老院落成。

刘贵芳说,因为敬老院不以盈利为目的,他们拼尽全力周转,基本能够维持日常运行,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不管怎么说,相信未来的路越走越宽,正像总理说的:前景广阔,空间无限。

比如护工,目前只有三个人,每月仅300元生活费,很难留住人。刘贵芳说,还有部分鳏寡老人医疗费的报销问题,尽管新农合能报销一部分,但余下的他们也担负不起,没办法,只有由敬老院承担起来,但不是长久之计。

18日下午,邯郸市、广平县相关负责人与刘贵芳夫妇座谈至夜里,对于他们提到的难题,均表态将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在护工待遇以及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

探访:敬老院里的老人老有所医

刘贵芳说,首批入住的老人有21位,现在敬老院里住着35位,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65岁,其中五保户有12个,享受国家低保待遇的有5个,其余的都是托老性质。

燕赵都市报记者随机步入几位老人的房间,看到每间房都收拾得很干净。夜晚来临时,他们会三五一群聚在一块儿聊天,听戏。

毕竟年岁大了,老人们的身体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的患有高血压,有的患有糖尿病,还有的下肢残疾无法行走。老人们的吃药看病,都离不开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而敬老院和卫生院是个前后院,但凡老人出现头疼脑热,片刻功夫都不会耽误。平时该注意的都注意到,老人患病的机会就少许多。随时发现掌握他们的病情变化,这样就再不会发生留守老人突然发病、死亡,却无人知晓的意外情况。

66岁的艾胜喜是韩村人,老伴去世,无儿无女。一年前,他把这里当成了家。老人说,平时,他们到院子里的菜地干点活,一日三餐有厨房按时做好,家常便饭,不用发愁。

刘贵芳在照顾老人

刘贵芳几乎每天到各个房间走访一遍,问问老人的身体情况等等,跟医院查房类似,倘若发现老人身体不适,便立即开出药方,拿出治疗方案。

五保老人苗如同,有一次突然胃疼得厉害,医护人员几分钟就赶到房间,确定是急性肠胃炎,给老人打了一针,病痛很快得到了缓解。

十里铺乡大留村的格兴礼老人,患有肺气肿病,虽然所在的村子里有卫生室,但村医少,村民多,有时顾不上,入住这里后,每天有厨师做营养餐,有医生检查身体,并叮嘱按时吃药。此外,这里环境又好,还有娱乐活动,格兴礼老人说:现在的日子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刘贵芳说,医养结合,不光是给敬老院里的老人提供养老,而是嫁接上医疗服务,将老人的健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既有生活日常护理,也有健康检查、康复保健等等,老人有病可以足不出屋,解决医院不能养老,养老机构又不方便及时就医的问题。

期待:幸福写在脸上,责任落在心头

老人们在敬老院里聚在一起,聊天,听戏

完成总理的期待,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刘贵芳说,敬老院是公益性质,运行起来按照民办公助的模式,优先收住周边的鳏寡老人和五保户,现在,敬老院基本覆盖周边三个乡镇。

据了解,近年来,乡镇一级的养老院陆续出现,但绝大多数都以盈利为目的,每月收费大几百元至千元不等。关于这些,刘贵芳和家人从最初建院时就决定,要做一个公益性的养老院,解决周边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不能在老人身上榨钱。

夜晚来临,正在聊天的老人

据介绍,入住对象上,该敬老院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类是五保户,该院不收一分钱;另一类是低保户,接受国家每月给低保户的补贴,免收其它费用;再一类是托老区,即社会上的普通老人,将其分为几个档次,根据不同档次收取不同的费用,完全能够自理的,每月收取500元钱,不收饮食费,而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等,费用适当增加,看得出来,支撑敬老院正常运行的费用来源,主要是托老区,但这个标准相比较来说,也是偏低的。

孙志宇说,做人要讲究感恩,爱人刘贵芳这些年付出了很多,有了好名气,老人们过来住,就是冲着咱的名号,咱们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虽然仅是探索,但刘贵芳对敬老院的未来充满信心。她认为,医养结合这种养老模式虽然收益慢,但老人的生活更为稳定更有保障,加上国家扶持,前景肯定光明。

一封落款国务院办公厅的信件让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乡刘贵芳爱心敬老院顿时沸腾起来。刘贵芳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轻轻打开信件,里面装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给她的回信。刘贵芳说:我非常激动,总理给我回信了,非常感谢总理的关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贵芳从事村医工作30年,她把村里的72名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贫困老人当做爹妈一样照顾,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和全国最美乡村医生。2013年1月5日,刘贵芳和其他乡村医生代表一起,在中南海受到总理的接见。她筹资295万元建设了有150张床位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养老院。2013年7月,养老院建成投入使用。

今年10月10日重阳节时,刘贵芳给总理写信汇报了养老院建设和运营情况,并提出面临一些问题,如护理人员工资增加、物价上涨、运营资金日益紧张,民政养老资金和卫生资源还不能无缝对接等。没想到,11月17日,总理给她回信,并委托专人送来。这封信在敬老院工作人员中间传阅,大家兴奋不已,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11月18日下午,刘贵芳接过了来自国务院总理的回信。总理在写给刘贵芳的回信里,肯定了刘贵芳筹钱建起公益性养老院的义举,指出为群众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是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勉励刘贵芳创办的养老院在医养结合以及公益、商业、政府扶持相融合方面走出新路,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总理在回信中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这项事业符合国情,这项事业前景广阔,政府会给予积极支持。

就落实总理重要指示精神,河北省省委书记赵克志批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努力为群众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要尽快拿出具体措施,帮助刘贵芳同志解决养老院建设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绍廉批示:要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开展向刘贵芳学习活动,总结推广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院经验。11月20日,邯郸市在广平县召开全市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研讨会,要求以广平县为试点,探索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制订出切实可行、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方案。

收到总理的回信后,刘贵芳说,社会给予她诸多荣誉,她更觉肩负重任。太激动了,总理日理万机,真没想到能回信,又专门委托人送来,请总理放心,我绝不辜负总理嘱托,继续扎根基层,为群众搞好服务,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群众感受到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付出和奉献,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谢谢总理!刘贵芳激动地说。

最美乡村医生刘贵芳获总理回信

总理回信全文如下:

刘贵芳同志:

来信收到了。得知你积极筹钱建起公益性养老院,为五保户、特困老人等提供养老、医疗、保健服务,深为你的义举和爱心感动。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关系千家万户,牵动着全社会的心。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为群众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是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这项事业,符合国情,前景广阔,政府会给予积极支持。希望你创办的养老院,在医养结合以及公益、商业、政府扶持相融合方面走出新路,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上一篇:面点厨师总结范文 下一篇:机关食堂面点厨师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