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范文

时间:2023-02-27 01:26:08

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养老机构;运营模式;人口老龄化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目前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年轻人所要面对的社会活动逐渐增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每个年轻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老年人对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了更好地减轻子女的负担,同时更好地提高生活品质,对养老机构的青眯也越来越大。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再加上人们对养老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转变,养老机构则很好地对这些问题起到了缓解。也因此,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促进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的发展,成为我们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养老机构运行模式研究

目前在我国,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即公办公营模式、公办民营模式、民办民营模式和民办公逐模式。这些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由于其组建方存在着差异,因此,其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我国养老机构不同运行模式的存在,使得养老机构中没有形成―个统一的硬件设施标准、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专业标准、收费标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养老机构标准化管理非常难以实现。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加强对养老机构运行模式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养老机构要加强对运行模式的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养老机构的运营。

(1)加强对养老机构运行模式目标与定位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就要不断加强对养老机构目标与定位工作的开展。养老机构的运营要以社会中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为目标,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切实到位的服务与帮助,从而使得一些老年人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在对养老机构运营模式上要更加灵活,从而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也就要求养老机构在对问题的处理与应对上要比传统的养老机构更有优势。

(2)在养老机构的运行模式中,要加强对专业的养老经营管理机构的引入

在养老机构中,对养老机构的经营与管理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养老机构的运行模式目标与定位工作确立后,不要不断加强对专业的养老服务经营管理机构的引入,从而使得养老机构更加专业化,其服务与管理更加贴近老年人的需求,为在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与专业的护理,从而更好地确保老年人住得舒心,家属放心的目标的实现。

(3)要不断加强养老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的发展,就要不断加强养老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工作人员服务理念的深入。工作人员在上岗前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从而可以确保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在养老机构运行模式中,可以在养老机构、、中设置专门的人员培训处,这样可以定期地对工作人员进行最新、最专业的培训,从而为养老机构建立起质量好、专业性强、工作人员素质高的形象,也可以使得更多人加强对养老机构性质与能力的了解。

(4)养老机构要不断进行运行模式的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属的要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养老机构不仅仅单纯地是为了老年人而服务的机构,同时,还要加强对老年人家属心理期望的了解,从而根据老年人及其家属的观念来更好地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服务,最终实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要不断加强对运行模式的完善,加强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关注,真正地去了解老年人的需要,更好地对老年人进行照顾,以让其家人放心。

(5)加强新型居家养老运营模式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居家养老运营模式与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新型居家养老运行模式是以养老机构上门照顾老年人为主,而社区养老机构照料为辅。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在我国今后长时期内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新型居家养老运营模式,形成了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多样化、因人而需的照料服务体系。

对于新型的居家养老运营模式来说,它可以让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就可以得到社区养老机构所提供的各项养老相关服务。同时,它与社区养老机构相比,又有着灵活、廉价等优点。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可以更好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实现更好地对老年人的照顾等问题。

(6)加强一体化社区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的发展

一体化社会养老机构运营模式,就是老年人可以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内实现养老问题。在养老机构社区内,有相应的医疗、购物、娱乐等完善的设施,老年人可以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内完成这些事情,而且配有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专业。这种一体化社区养老机构的发展,针对人群则是有着一定经济条件的老年人。而这些经济的收入也可以更好地为普通养老机构的运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从而更好地推进养老机构的整体运行。

二、加强养老机构运营模式更好地实现的措施

(1)要不断加强对机构养老模式的宣传,从而更好地引导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进行合理的选择。

要使得养老机构运营模式更好地实现,那么我们就要依靠政府对机构养老模式的宣传,不断加强对养老机构模式的宣传力度,从而使得老年人可以更好地对机构养老服务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养老机构运行模式的认可,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养老观念与养老模式的转变,消除对养老机构的偏见,以引导人们对机构养老模式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在促进养老机构运营模式发展中,要加强对社会资本投资的鼓励,从而以市场力量更好地推动养老机构模式的发展,使得机构养老的规模不断壮大。

(2)在养老机构发展中,要不断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使得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首先,政府要加快养老护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即在卫生、医疗、高职院校设立养老护理专业,加强他们的专业性,加大力度促进老年护理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机构养老的发展模式提供优秀的人才。其次,针对现有的养老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缺乏正规的护理培训的现状,政府应该联合养老机构和社会教育培训部门,对现有员工加强培训,提高养老机构护士专业质量和服务理念,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最后,增加金融投资的强度,改善工作条件和当前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在全社会建立一个尊重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氛围,提高自己的专业形象和社会地位,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3)要不断加强家庭养老与养老机构的配合

对于机构养老来说,它是家庭养老社会化的一种体现,是对家庭养老的进一步的延伸,机构养老并不是意味着与家庭养老脱离关系。在家庭养老中,有一些功能是养老机构无法取代的。因此,要加强家庭养老与养老机构的积极配合,加强家庭对老年人的关心与鼓励,从而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兴密,郭立.浅谈我国民营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J].价值工程.2015(10)

[2]丁洁,李娇,管超.民营养老机构经营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3]丁露露,吴美珍.“医养结合”下民营养老机构的医疗个性化服务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lS03)

[4]李云凤.公办民营式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

养老机构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机构养老;金湖县;社会福利院

1 机构养老模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方针,在家庭养老逐渐式微、社区养老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机构养老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承载中国老龄化重担的养老模式。相比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而言,机构养老是通过建设专门的老年养护设施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服务。截止2010年底我国各类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已超过4万多家。其规划建设存在功能布局不合理、空间缺乏适老性、房间设计宾馆化、缺乏私密性、交流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金湖县社会福利院的设计在此做了些新的尝试。

2 金湖县社会福利院设计实践

项目位于城市南北向主干道园林南路东侧,城南干道和新民路交叉口,距金湖主城区仅五分钟,紧邻金湖县人民医院,总用地40亩,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包括了老年公寓、疗养康复中心、光荣院、救助站、生活服务中心、儿童福利中心等系统功能。

2.1 总体布局——创造人性化老年社区

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沿城南干道布置生活服务中心和疗养康复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可单独对外,并与老年公寓通过连廊相连接,儿童福利中心沿基地东侧布置,综合服务楼位于基地南侧,各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相互独立。通过建筑的围合布置,形成了南北两个较大的广场,北侧广场作为本项目的对外形象窗口,以硬质铺地为主,兼顾停车,西南侧设置了较大的景观广场,景观水体、休闲运动设施、各种植物植被,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另外,疗养康复中心、儿童福利中心和综合服务楼围合成一个内向型的开放空间,提升了建筑的室外环境品质。

2.2 流线组织——动静分离,人车分流

将主入口设置在地块北侧,结合较大的入口广场,是本方案的主要的对外形象窗口。东侧新民路上设置一个次出入口,是综合办公楼的主要入口,沿建筑群周边布置环形的车道,保证建筑的消防要求。同时通过主入口广场进行人车分流,避免区域内人行、车行流线交叉,保证老年人的安全性。

2.3 单体平面----自立性、健康性、安全性

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对老年人的生活进行的深度的思考,对其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老年公寓以能进行生活自理的老年人为使用对象进行设计,每套公寓内均设置了客厅与阳台,保证了老年人相对私密的活动空间和充足的阳光。在底层集中设置老年人的公共活动区域和局部的公共开敞空间,保证了老年人之间的生活交流与沟通。疗养康复中心以不能生活自理的老年人为使用对象,每层配设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生活服务中心主要布置一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服务,包括超市、理发店、浴室、餐厅等等,形成相对完整的老年生活区。儿童福利中心主要为当地的孤儿提供生活学习方面的帮助,首层和二层是主要的教室空间,三层为他们的宿舍区,学习生活联系方便。

针对建筑的公共部位采取了以下五项针对性设计:

(1) 在入口及有台阶处设置坡度缓坡或台阶,并在坡道的起点和终点设置轮椅缓冲带。

(2) 楼梯及电梯地面设防滑材料,设置座椅方便休息,设置能满足担架尺寸的电梯,电梯按钮在轮椅扶手处设置操作面。

(3) 公共走廊全明设计,能够自然采光通风,且宽度加大。

(4) 墙面部分转角处设置扶手,并做倒圆角处理。

(5) 卫生间无障碍设计。

2.4 建筑造型

地块内建筑造型统一协调。老年公寓作为地块内的地标建筑,通过2个体块的穿插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立面以竖向元素为主,通过阳台的大小、凹凸变化,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整个建筑虚实变化,体块感强烈。其他三栋楼提取老年公寓的设计要素,进行整合,通过体块的各种组合,利用体块间色彩的差异和虚实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块面感,使得整个地块内建筑风格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形成统一。

2.5 景观设计——与环境和谐共生

北侧由建筑布局形成一个半围合的开放性景观广场,以硬质铺地为主,除了满足主出入口的交通集散之外,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的车辆临时停放。广场中心的叠水和喷泉除了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车流的作用外,更是整个广场的视觉焦点。由建筑的布局自然形成了南北向的景观主轴,同时也是入口景观视觉通廊的延续,用地中心的圆形广场除了引导车流外,中心石景也是入口视觉通廊的高潮点。

儿童福利中心西侧形成的围合广场根据儿童的活动要求设置了儿童活动广场、树篱迷宫、儿童活动器械等。用地西南侧较大面积的集中景观游园用地远离城市干道,同时对于各功能建筑都有较好的可达性,相对入口广场的喧闹,这里安静而较私密,因此非常满足老年人活动与休息的必要条件,,根据老年人活动需求,在靠近道路的区域设计门球场及健身步道,靠近用地西南侧设置林中步道和休憩亭,葱郁的树木围合成较为私密的环境,满足老年人喜静的需求。

3 结语

新世纪的养老机构,应该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针对老年人生理、心里特征展开设计,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在关注老年居住环境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为其创造一个更人性化的老人社区

参考文献

[1]全球老年住宅:建筑设计手册,(德)艾克哈德?费德森等著,孙海霞译.中信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丁鼎,男, 1975年11月,本科,南京同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养老机构范文第3篇

一、建立应急工作机制

1.养老机构应建立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养老机构负责人全面负责机构内的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 划片分区,责任到人。建立院内感染控制和隔离制度、流程并组织实施。当养老机构出现疑似病例或感染病例时,养老机构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养老机构疫情应急预案,并向属地镇报告。

2.当接到养老机构的疫情报告后,应迅速成立疫情应对领导(工作)小组,及时联系当地卫生健康部门请求指导,协助开展相关调查处置工作。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当养老机构发生疫情时,属地镇应立即向当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上级民政部门报告,不得迟报、瞒报、漏报。

二、做好应急资源储备

1.各镇及养老机构对床位总数、入住老年人数、工作人员数以及防控物资储备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统筹养老机构各类资源储备,当养老机构内发生疫情时,能迅速调度相关资源给予援助。

2. 各镇要建立有防疫、医护专业人员指导或参加的养老护理员应急支援队伍,统筹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储备,当养老机构内发生疫情时,能迅速给予相关养老机构疫情处置、专业照护支持。

三、实施分类妥善处置

1.当养老机构中发现有老年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肺炎可疑症状时,养老机构应严格按照我省《转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指南的通知》(皖疾控办(2020)136号)执行。

2.当养老机构中有老年人被确诊为疑似病例或感染病例时, 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立即根据疫情监测要求报告相关部门,在当地卫生健康或疾控机构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开展排查,实施 14 天隔离观察,协助开展全面消杀、规范处置个人物品等其他处置工作。不得接收新入住老人。疑似病例在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可解除隔离观察。

3.养老机构内应预设隔离观察室,隔离观察室应配置相应防护用品(防护服、医用口罩、手套等),配备必要生活和护理服务条件,有条件的设置隔离区和消毒室。隔离观察室(区)应设置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有独立厕所的单人房间,并处于养老机构的下风向。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时,应避免与其他非隔离人员的接触,严禁外出。做好隔离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隔离观察室(区)的生活垃圾应统一处理。

4.不具备设立隔离室(区)条件的养老机构,应报告属地镇,在本级联防联控机制统筹下,通过当地政府指定的集中医学观察点、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或新设立的专门场所,对拟进行隔离观察的养老机构人员进行集中观察隔离。

5.做好养老机构内其他非密切接触者的观察防护工作,发生疫情的养老机构除需要进行隔离观察者外,其他所有人员均应在院内实施观察,单间安置观察,观察期不得少于 14 天,观察期间不得外出。疑似病例在排除后,院内观察解除。做好院内观察人员的体温检测、健康状况监测及日常消毒等工作,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实施隔离观察。

四、统筹调动应急资源

1.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主阵地作用,当发生疫情的养老机构无法满足院内需要隔离观察者的隔离要求时,首先由能够提供隔离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承接隔离任务;当公办养老机构无法满足隔离观察条件时,统筹属地养老机构自有资源,选择有隔离条件的养老机构承接隔离观察任务;当养老机构自有资源无法满足隔离要求时,需报请当地政府征用社会资源解决需要隔离老年人的隔离问题。

养老机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民办养老机构;错位发展;珠海市

据统计显示,珠海市已于201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局面日益加剧,社会化养老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机构养老作为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有效方式之一,一直受到政府与社会较多的关注。伴随近年来机构养老需求的不断加大,民办养老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现有法律法规、金融信贷、护工严重不足等原因,严重的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何破解发展困局,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养老机构的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1、起步较晚,规模偏小

珠海市第一家民办养老机构开办于1997年,截止到2015年,全市民办养老机构仅10家。全市床位数总计1096张,入住老人667人,平均入住率为60.86%,占地面积5000平米以上的仅2家,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仅3家。养老产业作为一项长效、微利的产业,规模小就形成不了规模效益,无法更好的分摊运营成本,收费就难以降低,最终使低收入老人无法涉足。

2、政策利好,落实艰难

根据《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和《珠海市福利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可以享受税收、土地、信贷、水电、燃气和床位补贴等优惠政策,但有关部门没有制定可操作的办法,致使优惠政策落实难的情况普遍存在。根据访谈有关民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机构除享受到了税收、床位补贴、水电费优惠外,在信贷利息、人身意外险、土地使用、通讯费等方面则基本没有享受。

3、经营困难,人才缺乏

从访谈中了解到,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大多依靠自筹资金,只有个别机构争取到少量的社会捐赠。由于前期较多的硬件投入,回收周期长,加上入住率较低等因素,目前只有6家机构能持平或微利运营,仍有4家机构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本市机构共有护工总数195人,平均一个护工需要护理4个老人,护工严重不足。由于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长、待遇较低,机构大多通过劳务市场、熟人介绍等方式招聘护工,多为外地40-50岁的农村妇女。机构普遍反映护工招聘难、流动性高,更无法考虑护工的培训和发展问题,由此造成护工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缺乏,护理水平难以提升。

4、缺乏特色,定位混乱

在与公办养老机构先天不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民办养老机构定位混乱,没有凸显经营特色。公办养老机构的定位是“保基本、兜底线”,重点为“五保”、“三无”和城乡困难老人兜底,其他老人则由民办养老机构唱主角。但现实中公办养老机构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民办养老机构争市场,以收养自费入住老人为主,造成公办排不上队,民办住不满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走访发现所有民办养老机构收养的老人从完全自理型、半自理型到不能自理型,甚至延伸到“临终关怀”的老人,虽然在收费标准上均体现为一级、二级、三级及专门护理,但实际老人大多处于混住状态,也没有配备相应级别的护理人员,同时在硬件配备、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等方面并没有因护理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二、错位发展是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错位发展是指行为主体在竞争中依托自身优势形成的独特的发展模式,是采取规避劣势、以错位优势来实现自身发展的竞争性战略。相比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历史短,缺乏整体规划,社会声誉不高,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必须找准空缺,“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错位发展战略,才能实现民办养老机构的良性发展。

1、对比公办养老机构,要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

在养老服务行业的功能格局中,公办养老机构致力于“有没有”,而民办养老机构需要注重“好不好”的差别化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应以品牌战略来推动机构的强劲发展,在研究分析老年消费特点和不同层次的基础上,挖掘自身优势,差异化经营,区分建设成普惠型、高档型和护理型养老机构,构建福利性、公益性和经营性并举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作为全国最佳宜居城市和文化旅游城市之一,珠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围绕这些特色优势,兴建一两家高端养老机构,满足高端人才的敬老需求,同时为港澳乃至全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人提供“旅游养老”和“候鸟养老”,提升珠海养老产业发展水平。另外,对于部分医疗基础较好的养老机构,可以选择“医养结合”的模式。比如,机构配备相应的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满足有慢性病老人的治疗康复需求;与医院距离较近的养老机构,将医院的医疗资源无缝引入养老机构;鼓励部分资本投入老年康复医疗行业,给养老机构配套服务,实现医养结合等。

2、按照照顾程度需求不同,调整规模结构

一方面,条件较好,资源较丰富的民办养老机构可以向规模经济的方向发展,按照“轻度护理”、“中度护理”、“重度护理”进行细致的服务划分,分别收养生活自理能力程度不同的老人,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规模较小的民办养老机构,将服务异质性和类型多样化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逐步提高收养需重度护理老人的比重,加强个性化养老服务,在硬件条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时候,重点发展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推出特色养老服务,凸显机构在行业竞争中的区别性特征。

三、整合各方资源,破解制约因素

1、破解资金制约

第一,走“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道路,政府在创办和运营经费方面给予民办养老机构资金支持。第二,政府可以制定相对灵活的贷款政策,明确银行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对于资金不足,但有潜在偿还能力且信誉良好的机构,可以以国家信誉担保为机构筹集必要的运营资金。同时,适当的允许民办养老机构以部分地产抵押贷款,并给予低息或是免息照顾。第三,成立“政府牵头、社会共同参与”的“为老服务基金”。政府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引导基金,用于吸引社会资金共同投资,并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公益补偿基金。如果民办养老机构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由补偿基金代为偿还。[1]

2、破解结构制约

建立民办养老机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功能,引导建立防范机制,有效防止民办机构之间以及民办机构与公办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推动民办养老机构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自律轨道。[2]行业协会应做好机构养老需求调研,制定发展规划纲要,协调各民办养老机构找准定位,形成结构合理、不同类型机构互补发展的局面。

3、破解人力资源制约

目前养老服务急需的护工缺口大,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建护工储备库,由协会负责组织护工的招聘和培训,持证上岗。各机构与协会签订协议,向协会上交会费和培训费,从而获得稳定的有一定技能保障的护工来源,免除机构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民办养老机构可以从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招收医疗护理、营养保健等专业人才,充实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也可以通过减免学费、选送培训、定向委培等形式,培养紧缺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和养老机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晨.破解老有所养民生考题[J].北京观察,2013(6)14-15.

养老机构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关键词 效率;数据包络分析;养老机构

中图分类号: (中)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6)02-0058-11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602007

当前,机构养老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得到大力发展,养老机构规模和数量增长显著。与此同时,如何科学地评价养老机构的服务效率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具体表现在:第一,与纯市场化的私人产品不同,养老服务由于其公益性、非营利性等特征,其产出评价难以通过利润最大化来衡量;第二,养老机构服务往往涉及多个输入和输出指标,而这些指标之间又难以给出显性的数学表达式;第三,不同指标之间的测量单位迥异,不仅难以比较,也难以给出恰当的权重。这些大大增加了养老机构服务效率的评价难度。此外,鉴于服务行业的自身特性,如服务评价的主观性较强,服务质量测量以及数据收集上的难度等,都使得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评估更加困难。

国外学者对养老机构的效率与质量关注已久,然而,国内从实证角度对这两个主题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该市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评估,判断各养老机构的投入产出是否有效。在此基础上,结合单因素分析和Tobit模型考察养老服务效率与质量之间的关联,并对影响效率的其他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公办、公建民营和民办养老机构的协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一、文献回顾

养老机构服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一直以来都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在诸多研究方法中,DEA法无疑已经得到成熟运用。事实上,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用DEA法分析养老机构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研究就出现在一些国外学者的文献中。塞克斯顿(Sexton)等人较早将DEA方法应用于养老机构的效率评估中,通过选取5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计算了美国缅因州52所养老机构的相对效率,并以效率值为因变量拟合多元回归模型对养老机构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1]。尼曼(Nyman)和布里克(Bricker)同样采用DEA方法对美国威斯康辛州184所养老机构进行效率评估,他们选取4个投入指标和5个产出指标计算了相对效率值,拟合回归模型后发现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相对效率显著高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2]。费瑟(Fizel)等人沿用了尼曼和布里克的分析思路,分析了美国密歇根州163家养老机构的相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验证了这两位学者的分析结论,即营利性养老机构具有更高的相对效率以及更高效的生产前沿,此外研究还发现连锁型养老机构具有更高效率[3]。库雷曼(Kooreman)同样借鉴了尼曼和布里克的分析思路,对荷兰养老机构服务效率和质量进行了评估,不同的是,除了指标选取上的修正外,他还敏锐地注意到了此前被学者所忽略的DEA效率值的限制性分布问题(如效率值的上限为1),因此在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时,他采用了更为适合的Tobit模型[4]。罗什科(Rosko)等人沿用了以上方法考察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400余所养老机构,发现效率受管理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而且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也会不断提高自身效率以回应环境压力,营利性养老机构则不管环境如何一直保持在高效状态[5]。加拉瓦利亚(Garavaglia)等人同样采用库雷曼的方法对意大利西北地区40家养老机构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进行了评估和检验[6]。

进入21世纪后,DEA方法在非营利机构的效率及其评价中依然受到普遍青睐。比约克格伦(Bjorkgren)等人发现以病房为决策单元相较于之前以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为决策单元进行效率分析更为合理,他们选取了4个投入指标和1个产出指标对芬兰养老机构下的64个护理单元进行了效率和影响因素分析,并认为更高效的内部管理和资源分配可以提高决策单元的效率水平[7]。莱恩(Laine)等人继续比约克格伦等人的思路,研究了芬兰122个护理单元的生产效率,并发现其与护理质量之间的关联不存在显著性[8-9]。史姆沙克(Shimshak)等人进一步关注了养老机构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将更多的质量性指标纳入DEA分析中,最终筛选出6个投入指标和9个产出指标,研究认为DEA结果也可以反映不同护理质量的差别[10]。

国外学者的研究为我国养老机构效率评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思路,但由于研究背景和样本数据的限制以及市场环境和付费机制上的差异,使得他们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机构养老的启示有限。目前国内运用DEA方法分析养老机构效率的文献屈指可数,未见针对全国范围养老机构效率的研究。区域性研究见吴敏的研究成果,她选择了4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分析了济南市45家养老机构的服务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养老机构的娱乐实施种类和管理人员数对服务效率产生影响[11]。鉴于厦门与济南在人口、经济以及地域上的差异,吴敏的研究结论是否对厦门有效,这也是本文有待验证之处。承袭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法对厦门市养老机构进行效率、质量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考量是本文的基本立意所在。

二、方法与数据

1DEATobit两阶段模型

DEA方法是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查纳斯(Charnes)和库伯(Cooper)等人于1978年开创,它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数学规划为主要工具,以优化为主要方法,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数据对相同类型的单位(部门或企业)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12]。选择DEA法考察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效率是养老机构本身的特质与DEA方法上的独特优势共同决定的。其适用性主要表现为:一是DEA方法对于处理非参数化且同质性较强的多输入多输出数据独具优势,恰好可以克服养老机构服务供给中难以预设的投入产出生产函数及其参数等难点。二是相对于其他强调过程的评估方法,DEA方法兼顾了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其分析结论不仅可以评估各个被评价单元的相对效率,还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为具体的指标改善提供改善方向和改进量。这对于研究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来说尤为重要,DEA的分析结果大大增加了养老机构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数据包络分析的经典模型有两个:C2R模型和BC2模型。其中,C2R模型假设在规模报酬固定的前提下,衡量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BC2模型则进一步放宽了C2R的使用范围,引入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衡量纯技术效率的规划模型,进而推算出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

通过DEA方法以上方式测算可得出养老机构的相对服务效率,却无法发现效率的影响因素,还需要引入其他的回归模型予以配合。基于综合效率的取值特征(0-1之间的数据截取),若选取OLS法进行回归会产生偏差,为解决此问题,多数文献中选用因变量受限的Tobit模型对养老服务效率进行回归分析,实践证明该方法更为适用。

2数据与指标筛选

格兰尼(Golany)和罗尔(Roll)认为有效运用DEA方法须使得决策单元及其指标选择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所研究的决策单元必须是同质的,这意味着它们所承担的任务和目标相似,且所有的决策单元处于相同的市场条件之下,更重要的是,每个决策单元下用于比较的绩效指标(包括投入和产出)都是一样的,除了它们在强度和范围上的变化;二是决策单元及其指标的选择须谨慎,其原因在于决策单元数量与方法有效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面样本规模越大越可能勾勒出更高水平的生产前沿,从而更精确地找到DEA有效点,另一方面,样本规模的扩大又会不断削弱决策单元的同质性程度进而影响DEA有效的判定[13]。一般的经验法则是决策单元数量应至少两倍于投入产出指标之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投入产出指标的确定同样需谨慎,并非越多越好,而应严格控制。

本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于厦门市民政局2013年底的统计资料。据其年度数据显示,厦门市现有37家养老机构,扣掉停办、装修歇业、尚未营业以及开业不足1年等合计9家机构,纳入分析的决策单元共计28家。本研究中的指标选择来源于以下途径:通过文献回顾,对国内外学者运用DEA方法分析养老机构效率时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综合提取,再结合厦门市养老机构调研数据,筛选出最终的投入产出指标。

从表1可知,绝大部分研究对决策单元的选择都是以养老机构为分析单元,仅有少数选择病房作为决策单元。从分析的精细程度看,选择病房无疑可以更好地通过精确数据反映出决策单元之间的细微差别,并且从管理角度看,分析病房间的资源分配较之机构层面的分析能更有效地评估效率值以及改进空间。然而,不足之处也是相当明显,以病房为决策单元的分析需要非常微观具体的数据,势必加大了调研的难度和可获得性,这使得一般的社会调查难以企及。反之,以机构为决策单元的分析,虽然牺牲了部分精确度,但在数据获取上具有较大优势,这也正是大多数的研究选择机构作为分析单元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指标选择上,这些学者最终确定的数量在5-15个之间,决策单元与指标之间的比例均在两倍以上。从投入指标看,在以养老机构为决策单元的研究中多数投入指标选择的是人力指标,较少选择

财物指标;在产出指标的选择上,毫无例外都是针对入住老人情况为最后指标。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本研究前期收集的数据,筛选出以下4个投入指标:行政人员数、医师人数、护理人员数、其他人员数(后勤保障人员,如清洁员、厨师、保安等)。其原因在于:一是相对于床位数、固定资产总

额等成本来讲,人力成本是养老机构中的重要可变成本,属于管理者可自由裁量的范畴;二是养老护理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很小;三是在指标选择上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有助于国内外研究

的比较和借鉴[14]。综合考虑,选择

人力资本作为投入指标,

是效率比较的合适指标。产出指标有3个:自理老人数、半自理老人数以及完全不能自理老人数。投入产出的数据基本描述见表2,指标数合计7个,决策单元为28个,决策单元与指标之比大于2符合DEA有效的经验法则。

三、机构养老服务效率评估结果

本研究选择基于投入角度的DEA的两个基本模型,即C2R模型和BC2模型,以分析厦门市现有养老机构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建议。实现软件为Max DEA5。具体分析结果详见表3。

1机构养老服务综合效率分析

由表3可知,28家养老机构中有15家养老机构的综合效率值为1,视为DEA有效,即这15家养老机构的投入产出达到相对最优,占厦门市28家养老机构的5357%。另13家养老机构中,有7家处于弱DEA有效,即技术效率值或规模效率值二者中只有一个等于1,占全部养老机构的25%。剩下6家养老机构处于DEA无效状态,所占比例为全部机构的2143%。28家养老机构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869,最低的单元是决策单元1,效率值仅为0346,相对于产出而言,说明其投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1)不同性质养老机构综合效率比较。厦门市现有养老机构按性质可分为:公办、公建民营类(即政府提供经营场地,包括政府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场地和政府出租自身房产用于机构养老)以及纯民办三类。其中,纯民办养老机构的综合效率均值最高为0920,公办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类表现均不佳,均值不足08,二者相较,公办养老机构的综合效率均值略高于公建民营类。表4是不同性质养老机构内部综合效率值比较,在公办养老机构内,效率值的差异程度最大,最低仅为0346,最高为1,DEA有效单元占全部4家养老机构的50%。公建民营类养老机构综合效率的差异程度居中,纯民办养老机构的综合

效率差异最小,且其DEA有效单元占全部19家养老机构的比例也最大,达到579%。

(中)表题 表4 不同性质养老机构内部综合效率值比较

综合看,三类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中,纯民办养老机构无论从综合效率均值,还是从DEA有效单元所占比例或是数据的离散程度来看,都是三者中表现最佳的。公办养老机构在效率均值以及DEA有效单元所占比例两个指标方面均优于公建民营类养老机构。

(2)不同床位规模养老机构综合效率比较。根据厦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的分布状况,结合《厦门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以及厦门市民政局关于床位数的相关规定,现将28所养老机构按照床位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即小于80张床位规模的为小型养老机构,80-150张床位规模的为中型养老机构,大于150张床位规模的为大型养老机构。其中,中型养老机构综合效率均值最高,其值为1,其次是小型养老机构,均值为0921,大型养老机构均值最低为0739。表5是不同床位规模的养老机构内部综合效率比较,其中中型养老机构全部为DEA有效,比较小型和大型养老机构,发现小型养老机构的效率均值离散程度明显低于大型养老机构,DEA有效所占比例高于大型养老机构。

从表5来看,中型养老机构的综合效率表现最佳,小型养老机构次之,大型养老机构在综合效率均值、 DEA有效单元所占比例以及数据的离散程度三个方面均表现最差。

2机构养老服务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分析

根据表3,有15家养老机构的规模效率达到最优,即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投入与产出同比例增加。其余13家中有7家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占全部决策单元的25%,表明其投入增加的比例要大于产出增长的比例,应适当控制投入;还有6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占全部决策单元的2143%,这部分养老机构产出增加的比例要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可以扩大现有规模。

(1)不同性质养老机构规模效率比较。三类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从各自内部的规模有效构成比例来看,纯民办养老机构中规模有效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79%,公建民营类规模有效所占比例最低,为40%。此外,在所有养老机构中,仅公建民营类养老机构不存在规模递增现象,仅包括规模有效和规模递减两种,这说明该类养老机构的投入增加比例要大于产出增加的比例,不宜再扩大规模。

(2)不同床位规模养老机构规模效率比较。三种规模的养老机构中,床位数为80-150张的中型养老机构的规模效益最佳,全部为规模有效;床位数为80张以下的小型养老机构中,规模有效和规模递增各占50%;而在床位数为150张以上的大型养老机构中处于规模有效的机构仅占273%,大部分处于规模递减阶段,比例达到633%。这表明养老机构并非越大越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养老机构其服务效率反而会随规模增大而降低。

四、效率、质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以下分析中,选取综合效率值作为分析变量。同时,由于本研究的数据样本较小,不适宜将多个变量同时纳入回归模型,变通的方法就是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主要通过Spearman相关以及秩和检验)来逐一考察变量关系(见表6和表7)。选取检验变量的原则如下:一是关注并选择已有研究中的效率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二是综合效率分析时选取的投入和产出变量不包含在影响因素之列。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3-4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拟合回归模型。

1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

现有的数据中并没有包含与服务质量直接相关的信息,因此,对质量与效率二者关系的考察将通过间接反映服务质量的三个变量进行分析。一是养老机构的固定资产总值,该变量除了能说明养老机构的规模外,还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其硬件设施的质量,如建筑质量、环境建设、护理设备以及娱乐设施等的配置情况。二是是否隶属于医院,[JP2]一般来说,隶属医院的养老机构在医疗和护理服务上具有更高的服务水平和更多的服务项目,相应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三是养老机构收费水平,收费高低一方面与老人的经济状况相关,同时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入住老人的认可度。[JP]

(1)养老机构固定资产总值与服务效率。鉴于综合效率值不符合正态分布,在单因素检验中将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固定资产总值和综合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相关系数为-0404,且具有显著性(p值为0033),固定资产总值与综合效率呈负相关关系,越高的固定资产总值意味着越低的综合效率值。考虑到固定生产总值中既包含规模信息也包含质量信息,需要进一步分离不同因素的影响。由于床位数与养老机构规模大小密切相关,故选取养老机构床位数与综合效率值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进一步考察规模因素对效率的影响。结果为,床位数与综合服务效率之间相关系数为-0285,在005及01的检验水平上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p值为0142)。由此推断,在固定生产总值中,除规模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对综合效率起到显著作用。

(2)是否隶属于医院与服务效率。由于这两个变量不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这里将利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秩和检验对二者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005的检验水平上二者具有统计显著性(p值为0047),说明是否隶属于医院对服务效率具有不同影响。并且,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服务效率的秩均值(84)要小于不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服务效率的秩均值(1583)。

表明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效率和秩均值(84)要小于不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这也较为符合我们的直观经验。通常而言,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往往提供更多类型的医疗护理服务,从而拉低了服务效率。

(3)养老机构平均收费水平与服务效率。由于养老机构对不同护理等级老人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这里我们选取平均收费(即对不同收费标准取算数平均数)与综合效率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37,但不具有统计意义(p值为0485),表明收费水平的高低与养老机构服务效率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2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除以上因素外,考虑到养老机构地理位置、机构性质等因素都可能对养老服务效率产生影响,例如:处于市区和郊区的养老机构可能因地租成本或人力、生活成本的差异而导致服务效率差异。同时,公办和民办这两类不同兴办主体的养老机构也可能存在服务效率差异,这一点已经被部分学者所证实。此外,养老机构中老人入住率情况和经营时间的长短也都可能对服务效率产生影响。

(1)地理位置与养老服务效率。厦门地理位置特殊,中心城区为思明区和湖里区,其他四个区均与中心城区以海分割,从经济发展和城区建设来看,岛内岛外差距明显。根据秩和检验结果,p值为0979,岛内岛外的养老机构在服务效率上无差别。

(2)机构性质与养老服务效率。考虑到样本量较小,故将公办和公建民营类养老机构合并统称为公办类养老机构,以符合秩和检验的最低样本量要求。对公办类和民办两类性质养老机构与服务效率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在效率分布上没有差别(p值为0157)。

(3)入住率、营业年限与养老服务效率。选取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和营业年限分别与养老服务效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入住率高低、营业时间长短均与服务效率没有统计学关联(p值分别为0220、0765)。

3. Tobit模型分析

基于综合效率的取值特征(0-1之间的数据截取),若选取OLS法进行回归会产生偏差,这时选用因变量受限的Tobit模型对养老服务效率进行回归分析更为适用。在自变量的选择上结合前面单因素分析的结论,以p值为标准,现筛选出p

变量(固定资产总值、是否隶属于医院和机构性质),εi为一些不可观察的随个体变化而变化的随机变量。

应用Stata110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见表8。由表8可知,根据005的检验标准,只有固定资产总值进入模型,但其对效率的影响幅度轻微,即固定资产每增加100万元,综合效率将减少00041。众所周知,固定值产总值与养老机构的床位规模密切相关,这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前面提到的较大规模的养老机构产出较低的综合效率值,即床位数超过150张的养老机构其效率表现最差。若放宽检验标准至01,则是否隶属于医院也进入模型,即不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综合效率值要比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效率值高0221。从厦门的经验来看,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通常会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和保健康复服务,而不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大多仅限于日常照料服务,在有限的照护配比(即护理人员与入住老人之间的比例)下,服务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往往意味着服务效率的降低。

综合来看,与养老服务质量相关的变量(固定资产总值、是否隶属于医院)与养老服务效率存在负相关,即固定资产总值越高的养老机构其效率值越低,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相较不隶属于医院的养老机构效率要低。此外,地理位置、床位数、营业年限、机构性质等因素均未对养老服务效率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DEA法分析了厦门市养老机构的三种效率得分,发现不同性质以及不同床位规模的养老机构在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上表现有差异。在随后的相关以及回归分析中,这两个变量以及养老机构的地理位置、床位数、营业年限、机构性质等因素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些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结论基本一致。本文同时发现固定资产总值和隶属于医院对养老机构综合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与养老服务质量密切相关,机构养老服务需在效率与质量之间予以权衡。结合政府现有的机构养老政策看,政府在公办和公建民营类养老机构投入较多,如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政策倾斜。然而,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效率相较于民办养老机构,并不存在显著的效率优势,只要监管到位,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也可以转包给民办养老机构。长远看,这意味着对公办、公建民营和民办养老机构的角色重塑,更意味着政府在其中的职责转变与政策调整。具体的完善路径如下。

第一,加大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固定资产与运营经费上的扶持。在公办、公建民营和民办这三类养老机构中,政府的财政与政策支持相差悬殊。以固定资产总值为例,对厦门市不同性质养老机构的固定资产总值调查发现,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固定资产总值均值均在3000万元以上,而民办养老机构的均值不到750万元。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走访调查显示,管理者普遍认为最大的经营障碍来源于服务场所上的困难。这意味着政府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投入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固定资产,尤其是经营场所上的支持;二是运营经费上的支持,其中以前者最为重要。经营场所的支持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的租金补贴、廉租房或是给予一定比例的建设经费等方式提供,另一方面还可以直接从土地规划上保障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如政府通过建设用地划拨以及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方式来确定养老机构建设的供地方案。在运营经费上的支持,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在财政经费中增加养老机构发展的费用在社会事业发展支出中的比重,在资金来源上可以使用公益金来予以长期支持,这也是目前政府明确规定可以用作养老服务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在提供经费补贴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应进一步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逐步调整并平衡中央与地方在财权与事权上的分配情况,至少可以提高公益金地方政府的截留比重。在具体的补贴方式上,针对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的固定资产补贴与运营经费补贴须采取不同给付方式。对于前者,政府可直接拨付给民办养老机构的经营者;而对于后者,则可参照国际经验,采用以需方补贴的方式,政府将补贴经费拨付给养老服务消费者,这样既可以维护老年人的养老权益,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又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机制在其中的作用,刺激养老服务的供给,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适度控制政府参与兴建的养老机构建设规模。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纷纷热衷于投资和鼓励大中型养老机构建设,这种趋势在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中尤其明显。然而本研究发现,对于非效率最优养老机构,存在投入资产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即相对产出而言,出现了投入过剩的情况,如床位规模在150张以上的大型养老机构大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这意味着投入增长的速度要大于产出增长的速度。这也部分印证了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如吴敏通过对济南市养老机构的分析,认为床位数在1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大多处于规模效益递减阶段[11]。因此,从资源有效配置角度来讲,政府应适当控制大型养老机构的建设,这主要针对政府出资兴建或享受政府补贴的公办、公建民营以及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支持中小型养老机构的建设。

第三,建立健全养老机构评估监管体系。由于养老服务本身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其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乃至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促成养老服务的公平有效供给是政府和养老机构共同的责任。有三种方法可以加强养老机构的社会责任:加强对具体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的量化考核,引入严格的绩效监控,建立赔偿机制补偿受损的个人或组织[15]。从逻辑上看,这三个内容具有明显的因果联系,构成了从标准制定到监控实施再到纠正赔偿这一完整的评估监管流程。这也正是我国现阶段机构养老建设过程中所迫切需要的。

第四,推动护理人才教育培训制度。当前,护理人才的流失和短缺是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短期看,解决的思路必然离不开提高薪资待遇以及实行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具体的操作方法可通过政府对养老护理人员按级别发放政府补贴的形式实现:补贴的力度随护理等级、资质而相应变化,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予补贴,从而激发养老护理人员自我提升的激励,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从长期看,还需要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制度,并将其与收入直接挂钩。从国际经验看,护理服务的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是很多发达国家培育护理人才的两大主要途径,这同样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现阶段,我国一方面可依托全国高校、护理职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开设针对老年人群体生理、心理特征的养老护理的课程,培养养老护理职业人才;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在职教育,既鼓励在职人员报名进入大中专院校进修,也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或医院护理部创办养老服务培训中心,为有需要的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在教育经费上,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的重视和支持,如对全日制教育可采用公费教育的形式,由政府支付学费,以此来鼓励和吸引人才。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内容 [1]SEXTON T R, LEIKEN A M, SLEEPER S, et al. The impact of prospective reimbursement on nursing home efficiency[J]. Medical Care, 1989,27(2): 154-163.

[2]NYMAN J A, BRICKER D L. Profit incentive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production of nursing home car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9,71(4): 586-594.

[3]FIZEL J L, NUNNIKHOVEN T S.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orprofit and nonprofit nursing homes[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1992, 13(5): 429-439.

[4]KOOREMAN P. Nursing home care in the Netherlands: a nonparametric efficiency analysis[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994, 13(3): 301-316.

[5]ROSKO M D, CHILINGERIAN J A, ZINN J S, AARONSON W E. 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strategic choices on nursing home efficiency[J]. Medical Care, 1995,33(10): 1001-1021

[6]GARAVAGLIA G, LETTIERI E, AGASISTI T, LOPEZ S.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are in nursing homes: an Italian case study[J]. Health Care Management Science, 2011, 14(1): 22-35.

[7]BJRKGREN M A, HKKINEN U, LINNA M. Measuring efficiency of longterm care units in Finland[J]. Health Care Management Science, 2001, 4(3): 193-200.

[8]LAINE J, LINNA M, NORO A, Hkkinen U. The cost efficiency and clinical quality of institutional longterm care for the elderly[J]. Health Care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8(2): 149-156.

[9]LAINE J, LINNA M, HKKINEN U, NORO A. Measuring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and clinical quality of institutional longterm care for the elderly[J]. Health Economics, 2005, 14(3): 245-256.

[10]SHIMSHAK D G, LENARD M L, KLIMBERG R K. Incorporating quality into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of nursing home performance: a case study[J]. Omega, 2009, 37(3): 672-685.

[11]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21-145.

[12]段永瑞.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和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前言1

[13]GOLANY B, ROLL Y. An application procedure for DEA[J]. Omega, 1989, 17(3): 237-250.

[14]VOGEL R J, PALMER H C. Longterm care: perspectives from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s[M]// Washington D C: 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83:11-13.

养老机构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民办养老院 困难 现状

一、农村民办养老机构的兴起及隐患

(一)农村民办养老机构的兴起是必然趋势

2015年2月25日,民政部门户网站了《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如下意见: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机构养老服务;三、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并明确指出“对民间资本投资举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财政补贴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包括在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等各方面的具体规定。

2016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白鹤祥、全国人大代表殷兴山将分别提交《关于盘活社会闲置资源以市场化方式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的提案》,及《关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养老金融发展的建议》,为优化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环境建言献策。这些都再一次证明了,农村民办养老机构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得到不断发展。

农村民办养老机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离家近。老人受中国传统“叶落归根”思想的影响,大多不愿意在晚年时离开家庭,农村养老机构满足他们这一需求。二是收费低。相对于城市里的星级养老机构,农村民办养老机构收费都比较低,在一般农村家庭的可接受范围之类。

(二)民办养老机构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国家政策扶持不够以及其本身收费较低等原因,导致其设施和服务不到位,其房屋建筑并不能达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建设标准,有些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例如:2015年5月发生的河南鲁山养老机构失火导致38名老人死亡事件,正是由于该养老机构的老年公寓房是易燃"铁皮泡沫屋"所致,且该养老机构的护工都没有护理工作证。由此反映出农村民办养老机构可能普遍存在管理混乱,设施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二、农村民办养老院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民办养老机构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形式,在农村的养老服务中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农村民办养老机构兴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缓解了农村养老压力,帮助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资金短缺,养老服务供不应求

第一,缺少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农村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行需要大量成本,首先,买地建房就需要很大的成本,还有护工的招聘和培训成本,机构各方面的运行基本都要消耗自身成本,而目前政府对农村民办养老机构的补贴非常有限,经济来源只有老人的入住费,如果只依靠机构微博的盈利和政府提供的少量补贴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经营管理风险大。首先由于老年人属于疾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所以很多民间力量不敢贸然进入机构养老服务领域。其次,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基本都是自给自足,没有国家的扶持,经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亏损,是一项投资大回报少的福利项目,很少有人愿意冒险去开办。再加上受农村经济条件限制,导致民办养老机构供应不足,不能满足农村养老需求。

(二)服务内容不全面,设施不齐全

目前农村民办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基本满足了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但是在精神层面做的并不理想,在农村生活的老年人,原本就信息闭塞,缺乏必要的娱乐活动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无趣。一方面是由于民办养老机构经费有限,没有多余资金购买娱乐设施,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经济之后,老年人或其家属难以支付机构养老费用。

(三)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化

第一,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这里的工作人员多为中老年的农村女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第二,护理人员专业性达不到要求。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大多从当地招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护理知识培训。第三,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人员流动性大。民办养老机构盈利少,支付给护理人员的工资也就相对不高,同时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护工在养老机构工作辛苦,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所以愿意干这行的人不多,且人员流动性大。

(四)定位不明确,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民办养老机构是社会化养老的产物,它追求经济效益,同时又要兼顾社会效益。民办养老机构并不是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而是在民政部门和老龄委的双重管理下,没有专门的管理评价机构对其进行机构的设置和管理,自身缺乏行业的标准进行自律和自检。由于民办养老机构定位不是非常清晰,有关部门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合法性,虽然政策支持,但相关法律文件不够健全,缺乏对养老机构的宏观管理。

(五)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制约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第一,土地资源紧缺必然引起土地价格上涨,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用工成本升高,同时农村收入较低,不能负担高额费用,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制约着农村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使得新增养老床位面临困难。第二,人口众多,政府财政扶持对养老的发展远远不够,难以支撑农村老龄人口的加速增长,政府的资金补助也无法缓解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短缺难题。第三,加之慈善体系不完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或者不完善,也是的民办养老机构难以经营。第四,我国在养老发展方便相对滞后,相关的法律文件,政策条款较少,法律制度落后。

参考文献:

[1]孙建萍、周雪、杨支兰、武晓红.我国养老机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 志,2011.

养老机构范文第7篇

公办养老院存在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说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为什么?这是因为大家一般对公办的机构比较信任,公信力来自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政府支持的保障。根据了解,公办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的投资是民办的数倍,而且公办机构还享受税收、床位补贴、水电费等各项政策优惠,使得公办机构设施好,服务也好,收费也低,理所当然成为趋之若鹜的选择对象。但在看似良性运营的背后,存在着公办养老院的长期建设与发展问题,甚至更深层面影响到整个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源的公平与共享。

首先是公办养老院建设问题。一些地方大兴土木,构建超豪华养老院,这些养老机构要么完全公办,要么享受土地、财政补贴、用水用电等各种优惠政策,却只能满足少数有钱人的养老,普通百姓无福消受,这恐怕是一种福利分配的错位。公办养老机构尤其要杜绝档次偏高现象,避免产生社会福利分配不公问题。而另一些地方连基本的养老设置都不能保证。养老院建设的资源有效配置不足,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例如“住院贵”、床位缺口大造成的“等不起”、就近养老难等问题。养老问题应是政府与市场相互支撑、互相促进,当社会上大部分老人尚未能颐养天年之际,我们期待政府更多的“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其次,我国养老市场发育不健全,有如下倾向需要警惕:一是盲目上马。一些公办的老年公寓建设标准过高,布局不合理,不仅占用宝贵土地资源,也不适合多数老年人的需要。二是变相圈地。建养老设施是幌子,本意是商业开发。三是角色错位。政府应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公民社会福利。公共财政也是阳光雨露,应该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祉,消除贫困化、失能化、无子化所导致的“老年失保失养”现象。在发展机构养老事业过程中,要防止“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倾向。一方面,完全的市场导向可能导致一切向钱看,损害老年人权益;另一方面,强大的政府掌控可能导致养老资源的不均匀分配,产生福利不公。政府往往不计成本,效率效益低下,形成福利依赖。

出路之一:可以从政府角色和政策定位起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道路

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在快速老龄化的阶段,要强调各级政府是最重要的养老责任主体和决策主体,需要肩负起从战略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社会历史责任、民生保障责任和财政投入责任。但钱要花在刀刃上,树立养老机构发展的绩效意识。适度福利型养老机构的建设要体现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满足,公平与保护,乐活和价值。

建设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道路到底该怎样走?比较合理的定位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机构养老为支撑,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在快速的人口转变背景下,全球社会正在从核心家庭的老年照护转向专业机构的老年照护。在应对所有挑战的过程中,不同责任主体的护理机构不可或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发达国家正在努力打造有强大公共财政支持、有强大质量监督体系、家庭化、有品质的老年护理体系。机构养老不仅仅是养老地点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有养老服务品质的保障,因为它更专业。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寸草心敬老志愿者联盟公布的“养老机构延伸服务社区”新模式,将解决社区高龄老人最迫切需要的日常照护、医疗保健(含心理关爱)和老人用餐3大难题,成为我国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为全力配合“养老机构延伸服务社区”新模式在全国应用,让更多高龄失能老人受益,寸草心联盟将在全国启动“3助1行动”:即1个医疗专业志愿者、1个心理专业志愿者、1个普通助老志愿者,联合帮助1位高龄老人。大力发展居家式的安老乐养体系是我国机构养老的正确方向。2030年以后,中国必须建立一个拥有完备持续照料体系的社会,具备家居式环境、亲情化关怀和专业化照料特质的家庭式养老机构将大受欢迎。中国的机构养老和社区助老都需要大力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互相支持,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道路。

出路之二:公办养老机构要彰显“福利养老”和“雪中送炭”的角色和作用

政府要走适度福利型、完全护理型为基本特点的公共养老机构发展之路。适度福利型意味着完全福利型和部分福利型并行,完全护理型意味着老年护理要作为机构养老的最重要功能来发展。

政府通过公办养老机构要构筑的是“社会养老安全工程”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前者是说公办养老机构的战略定位应该是针对低收入或者类似三无老人这样的弱势老人群体,雪中送炭,实现“政府主导、福利养老”的社会人道目标。入院老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健康老人、亚健康病患老人(需要就医,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长期护理,全天候护理)。多数入院的老人属于二类三类老人,他们需要专业的、全天候的照顾,才来到专业化的养老机构。自理型老人基本属于生活功能健康型老人,护理型老人则包括了亚健康病患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局部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问题,政府要把养老事业统筹考虑,准确划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半自理能力老人和能自理老人。其中,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需求,因为这不仅仅是老人个人的问题,也是家庭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

出路之三:在机构养老建筑结构和功能的设计上,要努力实现安养、乐活、善终的养老目标

养老地产不仅仅属于老年建筑学的范畴,也是老年伦理学的实践,追求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生境界。要充分考虑和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终全方面需求,努力实现安养、乐活、善终的养老目标。就其本质而言,养老地产发展的是安老乐养、持续照料的体系。养老地产不仅追求可持续的经济红利,而且要实现可激赏的道德红利,从而涌现出很多有道德、有爱心、有责任的社会企业,成为老龄产业的精英和支柱。在养老地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防范“市场失灵”和“道德失范”,导以文化的建设、伦理的指引和制度的规范,使其健康发展。

出路之四:拓展民办养老机构的空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公办养老机构的增加可能导致养老的福利负担上升,大力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将使国家陷入“福利陷阱”,政府将背上沉重的公共财政负担,公办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发达国家都以民办为主,由政府批准和统一监管。政府要做的是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公平健康的环境。我国需要公办、公投民营、公助民营等多种模式齐头并进。

此外,机构养老的健康发展需要行业监管和评估。客观上,一些公办养老院为了管理方便和降低风险,倾向于接收完全自理的老人,使得养老院资源没有让最需要的人群享用。政府的养老投资行为、经营行为、服务品质等需要人大等部门来监管,同时也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评估,不仅要考虑新增福利机构床位张数,而且要考虑绩效指标和人文指标。

综上所述,公办养老机构应该以构筑城乡统筹、分层分类、互相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己任。以有品质的机构养老为据点,辐射城乡社区,助推居家养老。同时,公办与民办机构养老协调发展,扶持民办养老产业。机构养老具有公益属性,但并不意味着不能产业化,不能营利。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允许营利更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北京大学人口所博士张团对此文亦有贡献)

养老机构范文第8篇

李文晶(1992―),女,汉,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摘要:21 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大影响。目前,全国已经形成养老市场的竞争趋势。如何增强养老院的市场竞争力,塑造养老院的品牌在养老服务行业中日益重要。本文对养老机构品牌树立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养老机构;品牌策略;养老服务

21 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是发展中国家比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中的一个。根据统计分析,到07年截止,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即将超过1.5亿,达到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老龄化人口对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多方面造成了影响。随着时间的过去,庞大的老年群体将会对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逐渐增长。 目前,已出现各式各样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院。养老市场在全国形成了竞争趋势。因此,养老院如何才能更有竞争力,品牌效应在养老服务行业中日益重要。本文对养老机构品牌树立进行策略研究。

一、 实施品牌连锁经营

(一) 实施品牌连锁,形成养老机构“利益共同体”

目前,中国的养老机构大都存在以下问题: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较低、空置率较高等。应该对这类养老机构实施特许加盟、兼并、控股、收购等多种投资和合作方式,打造品牌、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利用当今信息系统的强大力量,实行虚拟企业连锁的经营模式,基于养老机构互相形成强大的“共同利益体”。

(二) 推进电子商务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建设,实施养老机构品牌连锁,可使内部的交流和治理更加简单化、增强和方便快捷;同时完美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互动、通过订购平台可以使双方更加深入的沟通和深入。可以帮助客户及时掌控品牌连锁机构的内部新动态,并在网络平台上服务的建议和要求。企业根据客户的建议和要求及时改善不足,能够让服务更加创新、完善,同时提高服务的附加值;相同,家属也可以了解到养老机构的状况和服务方向以及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状况,改进家属所提意见或建议的进度,让服务更长远。

二、用企业文化提升竞争力

(一)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自己的品牌以人为本才是当代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企业造人”。不单是消费者需要物质和精神价值上的服务,同时养老服务机构也要为员工输出物质、精神价值。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与外部市场实现最有效的对接、传递与共鸣。

(二)建立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

1、管理变合作的理念

将与员工的关系从管理的关系改变为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全员管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与能力的优势。同时,加快创造性机制的成立,充分展现员工无限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2、工作变学习的理念

要将员工工作的理念引导到学习的理念上来。不仅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还使养老院变成一所能够教育人才的学校,制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级别层次不同的员工制定生涯规划,因材施教培养人才,创新方法,让每个人的优长处得到更大的发挥,给员工提供能够发挥自我、展现自我、成长自我的空间平台,塑造每个人,让他们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并使他们自身更具竞争力。这充分体现了深层次的“以人为本”的管理。

三、重视人力资本,倡导全员服务观念

(一) 职业化服务团队建设

注重加强职业化教育,使从业人员树立敬老为荣、爱老为荣、助老为荣的思想观念,塑造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意识、奉献精神、工作上有责任心、事业心,让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步提升;塑立团结的企业文化,更加适合养老机构的文化和观念统一团队的思想行为,从而使团队的创新与奉献精神得以凝聚和激发。

(二) 专业化服务团队建设

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应该得到加强和开展,融入更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如老人护理、生理、心理、常见病、营养学、康复方法,以及与老人沟通技巧等。还要积极开展医疗、康复、心理护理等,以满足各种层次老人不同档次的服务需求。

(三)使社会工作充分发挥价值

1、市场需求与学校专业发展相结合

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教学内容,并注重其专业性还有不可替代性,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提高学生自我的能力水平,指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调整自己,符合社会的需要,促进其更好的就业。

2、养老机构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社工

通过在养老机构与学校之间达成协议,给就读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提供在养老机构中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并且从养老机构得到反馈,帮助制定合理的解决计划,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同时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切身去到到养老机构进行锻炼,将平时学到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养老机构也有义务根据情况,提供就业岗位给学校优秀的毕业生。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社会工作队伍也可逐步建立起来,缓解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就业压力,使他们学有所用。

四、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养老服务过程

(一)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养老服务过程

1、建立健全基础管理机制、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监督激励机制

按照国家有关行业标准要求及养老工作的性质、服务特点,制定规范化的、全面服务于老人的服务标准和操作流程;使基础性管理工作得规章制度更加完备。

根据养老工作的自身特点并结合企业发展一般规律,组建权责合理、岗位分明、制约制衡、严于监管、高效服务的组织管理体系,使整个组织管理机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健康和谐发展养老服务工作。

为使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各项监督、考评、奖惩激励机制还须建立健全。如选拔招聘职员、绩效考核、奖惩机制、以及老人、家属、员工、政府与社会代表等内外参与的监督。

2、 引入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 标准体系主要是“过程控制”,通过对事物的过程把握,因而掌控结果;实施“过程方法”,四大循环过程应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与改进,注重了解客户的要求,及时受理客户的满意度及意见的反馈,实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记录”。

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对养老机构在服务中的过程中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和提高。为更好的适应内部的管理需要,养老机构务必要建立起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老人为中心的服务流程,提高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由于快速发展的养老服务市场,造成机构养老服务竞争日益激烈,建立起质量体系,积极达到甚至超越顾客的期待以提升满意度,扩大顾客网络,可以帮助树立良好的养老机构在社会上的形象,增加信誉度,从而利用非价格因素来提高养老机构在业界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当今的养老机构社会化还处于襁褓,需得到国家、社会各界以及学术界的重视,为养老机构社会化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并阅读文献,完成初步性的研究,期望能够帮助社会化养老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周留建.民办养老机构经营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养老机构范文第9篇

在这8家养老机构中,无论经营方式如何,其负责人都有一颗敬老爱老之心,他们都说:虽然盈利不多,但是敬老养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己也有老的时候,现在社会正向老龄化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视,我们更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为入住的老人服好务,减少痛苦,愉快的度过晚年生活。

在这些养老机构中,各种的社会组织都与他们建立起不同程度的帮扶关系,有的学校在这些养老机构设立道德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机构帮助打扫卫生、表演小节目等公益活动,如**市第25中学在温馨家园养老公寓建立了践行雷锋精神校外活动基地还有些自发的公益团体和个人到这些养老机构中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如包南社区老年公寓反映,住在商业大院的一名退休干部,共产党员,经常到他们那里免费为老人理发,请吃不到,送礼不要,精神可嘉。

二、基本需求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1.资金短缺,政府补贴至今没有兑现;星光老年之家希望得到投资20万元,帮助其翻修住房,利益可以分成。

2.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加重养老院负担;数字化改造,使得原来一条线路可以带多台电视机,变为一台机顶盒只能带一台电视机,收视费大幅度提高,使得养老机构难以承受,大多数养老院都没有采购网络公司的机顶盒,有的采取自行购买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有的采用网络机顶盒,有的干脆不接受改造,电视节目只能收到5、6个台,使得入住老人生活更加单调;

3.燃气公司实行阶梯价格,加重养老机构负担

4.供电线路有待改造。有多家养老机构反映,供电线路经常发生故障,直接影响到正常工作。

5.有些养老机构需要厨师指导,以便提高厨艺。例如,龙华老年康复颐养园,提出欢迎面案厨师指导。

6.需要为老人提供心理抚慰,可以边聊天,边帮助老人理发、剪指甲等。

三、协会介入养老机构服务的设想

根据目前各个养老机构的现状和协会的性质,我们不可能为养老机构提供日常的服务,只能在节假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公益活动。所以,我们建议:

1.根据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邻里守望活动的倡议,按照就近的原则与各个养老机构建立联络员制度。首先成立敬老部,建立**市志愿者协会敬老群,根据养老机构的情况,设立片长,一位片长负责几个联络员,联络员必须坚持每个星期至少到所负责的养老机构探望一次,了解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在群里情况。需要集中力量的,可以在群里,有群管理和片长负责招募更多志愿者,突击为应急需要的养老机构提供应急服务。

养老机构范文第10篇

Abstract: Nursing institution for aged is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organization with public welfar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eviating China's pension press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pension institution in China, and by referring to the type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and operation mode in endowment institu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of the pens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of nursing institution for aged in China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proposals for the reform, namely the pilot public-private patterns, special bond issuing pension institutions and to set up the industrial investment fund, and discusses its operation in the actual case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on the solution of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roblem for endowment institutions construc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P键词:养老机构;投融资体制;PPP模式;专项债券;产业投资基金

Key words: nursing institution for aged;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special bond;industrial investment fund

中图分类号:F832.2;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075-03

0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热潮的来袭,据相关数据统计,我自2000年以来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预计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4.87亿人,人口老龄化率达到三分之一左右[1]。老龄化问题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老龄化率大于自然增长率、经济压力增大、未富先老等。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已受到政府高度重视,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成为国家、社会、家庭迫切实现的目标。

受传统思想影响,我国多数老年人均趋向于居家养老。但随着家庭趋于小型化、老龄化问题加剧,子女赡养压力日益增大,老年人养老方式逐渐多元化,养老机构已经开始被老年人和家庭所接受。目前,我国养老机构虽种类繁多,但不同种类之间功能区分度不大,而且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服务质量差、专业化程度低。因此,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增建养老机构,尤其是供养型和养护型养老机构,同时大力提倡引进民间资本,并给予用地、税费、补贴等优惠。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加强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不仅可以缓解国家、社会和家庭面临的养老难题;又可以带动医疗保健和护理、休闲娱乐、保险理财、托管托养等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1 国内外养老机构投融资体制

1.1 国外养老机构典型投融资

自19世纪末起,瑞典、丹麦和芬兰等欧洲国家就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随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进入老龄化社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许多国家养老产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为其他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提供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日本老龄化程度很高,其养老产业发展已经相对较成熟,管理体系比较完善,且涉及行业种类多。日本兴建养老机构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社会团体融资供给体系。其分为福利性和商业性养老机构,对于福利性养老机构,是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或专项资金划拨等方式出资兴建,消费规范通过不同条件的老年人口的特点制定;对于商业性养老机构,是由政府主导、商业企业投资建设并进行管理经营[2]。同时,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推行了社会福利制度和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等,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养老保障体系,以保障老年人的保健、医疗等基本生活。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养老产业项目就以公私合营模式为主进行投资经营。美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备的政府管理体系,使其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通过社会捐助、申请基金会、政府拨款、科研经费支持或银行和债券市场等渠道进行融资[2,3]。同时,美国的融资服务和融资保障体系较为完备,加快了美国养老产业的发展速度。

欧洲国家大部分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其兴建养老机构,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即由政府出资建设养老机构,并承担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的大部分费用。虽然政府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但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养老产业还尚不成熟,政府仍是养老项目出资的主体。

1.2 国内养老机构典型投融资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晚,主要以公办养老机构为主、民办养老机构为辅,在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以及管理机制上存在很多缺陷,但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各市都在积极规划建设新型养老机构,如竹林养护院、清福养老院、如皋博爱康复护理院、亲和源老年公寓等,探索养老机构发展的新道路。

相比内陆,台湾地区养老产业较发达,已建立完备的养老系统,细致的行业政策规范,专业的养老机构和护理团队,政府对养老项目非常支持,尤其在养老项目用地方面。台湾养老机构分民营养老机构和公营养老机构两种,主要以民营养老机构居多,即由民间团体作为投资主体,建设并运营。现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竹林养护院、清福养老院、至善老人赡养护中心、爱爱院等等。同时,台湾已将宗教引入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由宗教在社会募集资金建设养老机构,并通过宗教情结关心、照顾老年人,例如双莲社区。

近几年大陆养老机构不再拘束于传统的养老机构,不少私人企业已开始探索尝试建设新型养老机构,且已初露头角。例如江苏省的如皋博爱康复护理院,是一家“医养结合”新模式下的民办养老机构,由江苏博爱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如生活起居照顾、医疗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促进等;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是一个新型民办养老机构,由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营,该项目融合了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拥有舒适雅的环境和齐全的配套设施。

1.3 养老机构现有投融资体制利弊分析

养老机构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在国内外建设初期大部分是由政府出资兴建。加之建设养老机构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资金投入大,盈利微薄,除此之外,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之间存在不公平竞争情况,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不到位,不利于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目前较成熟的运作机制是公私合营模式,以私人企业为融资主体,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出资,不仅可以缓解政府资金短缺的压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双方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效率。

但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仅靠政府出资建设养老机构,远远不能达到社会需求。国内较成功的公私合营模式的养老机构案例较少,配套的政策法规也较缺乏,因此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以改革养老机构的投融资体制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 养老机构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议

对养老机构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目的是为了减少当前阻碍养老机构发展的因素,解决养老机构供应短缺、服务质量低以及机构间竞争不公平等问题,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究养老机构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试点公私合营模式(PPP模式)

公私合营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主要指为了共同完成某些有关公共事业项目的投资、建设以及运营任务,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签订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4]。采用PPP模式可以有效调动社会资本,缓解养老资金短缺压力;同时使政府的职能从“提供者”转向养老机构项目的“监督者”,一定程度上规避双方的风险。国外PPP模式发展较成熟,涉及范围广,如城市轨道交通、垃圾处理、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经验丰富,对我国养老机构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我国也在诸多领域采用PPP模式,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同时我国发改委还设立了PPP项目库,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医院养老、市政工程、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并详细介绍了每个项目的建设期、建设地点、项目规模等信息,供社会群众了解参考。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枫叶正红医养一体化养老项目是我国典型的PPP养老服务项目,也是市、区两级政府重点发展项目。该项目由政府发起,授权牡丹区卫生局为实施机构,并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与中标社会资本方菏泽市大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PPP合同,合同规定该项目采取BOT模式运作和可行性缺口补助回报机制,政府出资方为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由两方共同成立SPV项目公司山东枫叶正红养老发展有限公司,其中菏泽市大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占股权90%,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占股权10%,由大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该项目运营期限为30年,到期之后转让所有权由政府经营。该项目占地面积732亩,总投资11.673亿元,建筑总面积43万平方米,项目包括居家养老、养老公寓、医院、温泉养生康复中心、文化养生生态园。目前已投资1.7亿元,养老公寓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医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有1200张养老床位和200张医疗床位,市组织部及民政局集中供养的建国前老党员、民政优扶对象及社会老人共计300余人已经入住枫叶正红养老公寓。项目全部建成后,总共可提供7800张养老床位和600张医疗床位。

将PPP模式引入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不仅缓解了政府资金吃紧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政府和私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私人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PPP模式下养老机构项目的成功案例对我国采取PPP模式兴建养老机构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因此在我国养老机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试点PPP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养老机构投融资遇到的难题。

2.2 l行养老机构专项债券

专项债券(即收益债券),指为了建设某个专项具体工程而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它是以工程项目建成后的盈利为保证的,无需政府财政支出,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对养老机构建设资金的筹措有一定的启发作用[5]。我国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于2015年4月《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817号),政策指出国家支持私人企业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规定所得资金投入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提供养老服务[6]。

2016年国家发改委核准同意湖南省宁乡县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规定专项债券不得超过10.3亿元,并且筹集的资金将全部投入宁乡阳光养老社区项目的建设。同年四川省遂宁市天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也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遂宁市川中养老康体休闲中心建设项目投入7亿元,补充运营资金3亿元,共10亿元。在政策暖风下,养老产业专项债券的发行不仅有助于养老项目的筹资,同时为养老项目提供了一条长期限、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2.3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产业投资资金是指发行基金给多个投资商,从而设立基金公司,并自任管理人或委托其他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主要进行企业重组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或创意投资等业务[7]。

2015年,我国首支省级政府引导型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在湖南省成立。湖南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45亿元。该基金在项目投资、机构养老、终老服务和老年用品等多个领域均有部署。不仅私营企业出资,还包括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等。如华夏银行发起的养老产业基金,该基金初期规模约1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或劣后债投资模式扶持养老设施的建设。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有效地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大大推动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同时,拓宽养老领域,推动养老产业的繁荣发展。

总而言之,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并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设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以此保证PPP模式在养老机构投融资体制改革中的适用性。

3 养老机构投融资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建议

3.1 完善试点PPP模式的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PPP模式的作用,各地政府应给予相应的土地规划、资金补助等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例如我国四川省政府于2015年通知,该通知指出计划支持10个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建设,每个试点城市建设一个,此次试点将首次采用PPP模式。由社会资本负责筹集资金,并建设运营养老机构,同时拥有养老机构的所有权[8]。其次,政府要出整、全面的法规政策,建立有效的协调和监管机制,明确养老机构PPP模式中各参与方的权利与义务,尽可能减少冲突。最后,做好PPP模式下养老机构项目的风险识别工作,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公平的风险分担机制,尽量保证双方风险最小化。

3.2 发行专项债券的政策建议

国家应完善专项债券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高效的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发行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债务管理、规范企业债券的发行,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各地方政府在满足国家发改委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企业债券审核政策和准入条件,提高审核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发行专项债券的积极性;应制定合理的资产划分和风险分担等政策,保证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吸引更多企业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同时制定完备的偿债保障措施规则,设定合适的企业准入条件,从而减小债务到期兑付风险。

3.3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建议

各地方政府应适当放宽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养老领域,设立养老投资基金;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允许信息公开化,为社会资本提供信息收集平台,并给予合适的政策优惠,增强社会资本设立养老投资基金的信心;政府应采取“放”、“管”相结合的手段,完善行政监管体系,一定程度上简化养老机构的手续审批程序,保证基金安全运行;同时政府应加强产业投资基金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相应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为企业设立、运作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4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新型养老机构的关键时刻,但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等因素都阻碍了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要解决这些难题,仅对养老机构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为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完备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关于养老机构PPP模式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养老机构PPP模式投融资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开辟新的养老机构投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张雪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及对策思考[J].市场论坛,2013(11):19-20.

[2]张同功.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3]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

[4]姜军.PPP模式应用于北京市养老机构建设的研究[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2.

[5]王建波,赵佳,贾英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融资体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6(04):8-11,28.

[6]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817号)[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6.

上一篇:教育叙事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