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

时间:2023-11-03 11:47:06

城乡规划管理法

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法制化

前言

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城乡规划怎样开展,才能保证各级政府可以科学、合理、有效的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和布局城乡比例,一直都是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探索的一个方向。城乡规划建设在开展的过程中,不能背离其公共政策的本身属性的同时,还要在活跃地方经济保护地方生态,和地方自然环境。所以城乡规划管理,要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为依据,落实对各级政府的城乡规划工作进行管理的要求。只有城乡规划建设质量有了保障,那么城市化建设,甚至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质量也就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一、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法制化的背景

(一)新《城乡规划法》出台的背景

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实现了逐渐加快的目的。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城乡规划发挥出的促进作用无可替代。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核心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基于城乡规划,在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我顾针对城乡规划专门制定并出台了新《城乡规划法》。

(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法制化发展趋势

新出台的《城乡规划法》,不但明确了城乡规划的具体内容,还细化了城乡规划工作中的责任划分,并在此基础上不但进一步确立了城乡规划工作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羁束关系,还特别针对规划法的作用和定地位,进行了详细的控制性分析。新《城乡规划法》较之前更加突出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落实的“实质性”,这就促进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朝法制化方向发展的进度。

二、有关《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和落实《城市规划法》的状况

虽然我国在城市化建设发展得到过程中,为了保证城市化建设的质量,曾针对规划工作制定了《城市规划法》。但是《城市规划法》的出台,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因为《城市规划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细化明确了规划工作。但是针对规划和管理的关系,却没有真正给出法制化明细,而且建设发展的速度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往往滞后性或不健全。这就导致很多城市,在落实《城市规划法》的过程中,出现落实方式不一、标准不一、落实程度也不尽相同的状况,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法治意识不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随意性大的情况。溯本求源的看,《城市规划法》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落实,主要还是因为《城市规划法》在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三、原城乡规划管理控制性细规划

我国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时间里,表现出“超常规”发展的状态,所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我国的城乡规划编制却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面前,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而且编制水平也满足不了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这就导致规划编制在深度方面、完整性方面的提升空间还很巨大。在规划编制还未完善之前,为满足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地方政府和规划职能部门,不得不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以既有的“成文”规划为依据,开展规划管理工作。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和规划编制严重之后的矛盾,但是这样开展规划管理工作仍然仿佛如履薄冰,因为者极有可能违反我国“依法治国”的行政原则。

四、《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的解读

为了进一步缓解了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和规划编制严重之后的矛盾,也是为了避免地方政府和规划职能部门,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以既有的“成文”规划为依据,开展规划管理工作,对我国“依法治国”的行政原则的破坏,我国针对规划工作新出台了《城乡规划法》。新出台的《城乡规划法》不但明确了城乡规划的具体内容,还细化了城乡规划工作中的责任划分,并在此基础上不但进一步确立了城乡规划工作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羁束关系,还特别针对规划法的作用和定地位,进行了详细的控制性分析。新《城乡规划法》较之前更加突出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落实的“实质性”,这就促进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朝法制化方向发展的进度。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促进,未来城乡规划工作完成时的质量,也在促进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朝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发展方向迈进的目的。新《城乡规划法》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法可治”的目的。

五、高质量贯彻《城乡规划法》的建议措施

(一)加速推进各地城乡规划的编辑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各层次城乡规划的编辑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为城乡规划工作以及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合理依据的目的。只有根据新《城乡规划法》编制城乡规划才能为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同时,才能实现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法制化的目的。没有完善的成文规划,就没有为推动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由于成文规划在“羁束性”方面作用的提高,相应的自由裁定量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将缩小,所以规划管理中的矛盾和争议必须移至到规划编辑和审批阶段前。因此,城乡规划实施后.科学合理性,政策导向性以及利益协调性特征在规划编制中将更加凸显。

(二)要保证“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要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切实科学合理的依据,再次,不能任意规划基地,随意地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更要坚决防范以开发建设项目为执导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始终充分认识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房地产权益人的影响。

(三)目前,一些城市正在研究和试行的“城市规划管理单元” 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对城市建设详细规划很有借鉴价值。必须基于空间单元和社区单元结构才能保证详细规划的合理性,没有合理的逻辑结构和相对整体性的规划编制不能成为“规划编制”还要必须做到严密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范性。

六、结语

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进程,进而也会造成对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影响。所以新吗《城乡规划法》的推出,不仅仅意味着我国法制进程方面的日益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城乡规划的发展提供了促进作用。新《城乡规划法》较之前更加突出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落实的“实质性”,这就促进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朝法制化方向发展的进度。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朝法制化方向发展并蜕变,这不仅仅可以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向前发展的进程,还能有效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效率。《城乡规划法》的制定和施行,是我国城乡规

划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城乡规划法》确立了规划与建设管理的羁束性关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法治化的巨大进步。在实践中,这一新的立法内容必将对现行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方法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对规划的编制.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我国未来城乡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 赵民.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法治化——谈《城乡规划法》所确立的规划与建设管理的羁束关系[J].城市规划,2008,32(1):51-53,66.

[2] 叶祖达.温室气体清单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11,35(11):35-41.

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第2篇

与土地管理法律不衔接。现行土地管理法律对使用土地、土地登记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土地调查是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的基础和必要手段,海域使用权证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如果没有经过土地调查,就无法准确确定填海形成土地的面积和四至范围。填海后形成的土地就是现有土地的一部分,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其地类,需要明确其用途。利用填海形成的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如何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统筹安排,需要慎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需要土地主管部门审查,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供地方案经批准后,需要市,县人民政府向建设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使用国有土地的,需要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等等。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法定程序没有履行,决定了海域使用权证书难以直接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说明了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存在明显的脱节。更何况,海域使用权证书与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取得要件,取得方式明显不同,《海域使用证》与《国有土地使用证》证书本身载明的事项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两证无法简单换发。

与《物权法》没有衔接。《物权法》第137条规定: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填海造地主要是为了将土地用于工业、房地产开发等项目,依法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竞争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如果将海域使用权证书直接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实际上绕开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有关规定,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也就无从谈起。这不仅不利于优化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且也明显违反了不动产物权取得原则,引致土地管理的混乱,对原海域使用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十分不利,如转让、抵押土地使用权和处置地上建筑物就缺乏依据了。

与《城乡规划法》没有衔接。城乡规划法第38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才能领取用地规划许可证。第39条规定: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

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必经程序,是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前提,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没有明确规划条件是不能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不能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不能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也就是不能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2条第2款直接规定海域使用权证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的简易程序,既没有规定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也没有规定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应有的要件和程序,与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完全割裂,省略、模糊了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依法应当具备的要件和必经的程序,造成人们对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存在差异,同时还使换发证书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在海域使用权证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问题上,除了要明确换发要件、程序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外,还要梳理一些看法,澄清一些认识:

依法管理不是附加条件。有人认为,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2条第2款规定非常明确,依法应当直接换发,如果附加各种前提条件,不仅违反海域使用管理法,也违反《行政许可法》关于行政许可设定的原则,属于增设行政许可行为。

应当看到,按照土地、规划等法律操作,并非附加条件,而是日常管理的需要。之所以出现问题,实质是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2条第2款的规定没有保持好与其他法律之间的相互衔接,导致实际工作中相关事项无法操作。从上面相关法律的规定看就可以知道,海域使用权证书直接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不仅不符合土地管理法律、物权法、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也无法实施。

新增加的土地也要依法办理。有人认为,填海形成的土地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通过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成为国有土地的,这种土地是新增加的,是新出现的问题,既然是新增加的土地,就不能利用已有土地管理的模式进行调整。我们认为。通过填海造地,已经使海域改变了自然属性,成为土地的组成部分。既是土地,就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来调整。

填海造地的区域也是城乡规划法调整的范围。有人认为,城乡规划法以调整城乡规划区域为对象,填海形成的土地属于新的区域,不属于城乡规划法的调整范围。我们认为,城乡规范法明确规定,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这本身就没有规划区内外之分,更关键的是,如果这样的区域可以没有规划控制条件,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填海造地区域就会成为“独立王国”,海域使用权人就可以规避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这在理论上讲不通,也是于法无据的。

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产权房; 土地权利体系; 规划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57

[中图分类号] D9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88- 02

“小产权房”并非法律上的概念。失地农民小产权房是指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框架下,丧失土地耕种份额的农民以集体或其所在乡政府的名义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没有国家房管部门颁发的产权证,出售给集体组织成员以外人员的商品性住宅。小产权房的核心特征是“向集体组织成员以外人员出售商品性住宅”。因产权证发放主体的非法性,导致“小产权房”并不具有真正的产权,无法得到现行法律的保护。

1 关于小产权房的法律规范与相关政策分析

1.1 《宪法》

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八条和第十条是我国土地法律制度根本性的法律规范。对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土地的归属、范围进行了确认。从身份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具有平等利用土地的宪法上的权利。上述规范并没有直接限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上建造的房屋的交易,《宪法》第十条第五款只是特别强调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1.2 《物权法》

《物权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物权法》确定了物权平等保护的基本原则。而根据《物权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因此,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与城市国有土地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方面应获得一致对待。

可见,《物权法》第四条、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与《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九条的规定产生了制度性的冲突,从立法的角度看,《土地管理法》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应当予以修正。从法律适用的角度来看,《物权法》属于新法,《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属于旧法,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不合时宜的《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规范应不应再被适用。

1.3 《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同时,将“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不必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作为例外情况进行规定。《土地管理法》允许村民自建住宅,住宅当然包括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因此,不能认为,村民只能住在低矮的平房中。因此,符合城乡总体规划,符合建设工程规范要求的村民自建住宅应依法发放产权证。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这条规范是我国二元土地法律制度的基础性依据,是小产权房产生的制度基础。从法的价值角度来看,这条规范应被定义为“恶法”。“在这种情况下,城乡土地进入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权力就出现了不平等:农村集体土地只能作农地,进入城市圈的土地必须要通过征用。在政府垄断的情况下,农民无从分享土地出让的高额收益,从而导致征地拆迁中的矛盾日益尖锐。”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该幅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出让。”该条规范则强化了《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明确能够上市自由交易的土地必须是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必须转化为国有土地才能通过市场获得收益。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利人与国有土地权利人的权能人为进行了限制,即国有土地具有最完整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而集体所有土地的权能只剩下占有和使用。

1.4 相关政策

2000年以来,“小产权房”引发社会持续广泛关注,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出台相关政策,对小产权房进行“围剿”。《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第二条第(十)项中规定,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和农村住宅。这一政策人为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权能的发挥进一步进行限制,但是缺乏合理性,农村村民到城镇购买房屋是有效的交易,而城镇居民购买农村住宅成为无效的交易。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第四条第(十三)项的规定,严格日常监管制度。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上述政策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受到合同法的制约,也引起很大争议。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四条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而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并没有“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和住宅”的强制性或者禁止性的效力性规范。

综上,“小产权房”不可能因为以上政策通知就会得以纠正,中国集体土地法规体系的建设目前需要全面整体的制度突破。

2 完善“小产权房”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建议

2.1 以《宪法》为依据,修改《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立有关集体所有土地﹑特别是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体系

《宪法》第八条和第十条规定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这是我国集体土地法律制度改革的宪法基础。《土地管理法》应以《宪法》依据,对于涉嫌违反《宪法》的条款需进行审查,对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相冲突的法律条款应尽快修改,对集体所有权行使的种种不合理限制应予以取消,让农民享有土地非农化进程中的土地所有权的各项权能。

目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实际是一种不完整的产权,宪法和法律规定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归集体所有,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员,他们应当有权决定自己的土地尤其是宅基地的用途,只要不是占用耕地且符合合理规划,农民可以自由决定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任意第三人。

2.2 建立以《物权法》为核心的土地权利制度

《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无论从法律规范的名称上看,还是从规范的实质内容上看,都偏重土地资源的行政管理,较多体现政府部门利益。而《物权法》规定了土地的权利体系,更能体现土地权利的发展趋势,更多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因此,建立以《物权法》为核心的土地权利制度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物权法》要体现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财产特点,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认、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保护、争议的解决都应做出明确规定。另一方面,物权法应当适度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一级市场转让。实际上,该问题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已经讨论过,许多人期望物权法能够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自由流转。但遗憾的是由于分歧太大,《物权法》最终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无论是宅基地使用权问题,还是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问题,都规定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物权法》第151 条、153 条的规定对于农村集体土地自由流转的问题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设计交给了《土地管理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这给未来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放开及小产权房合法化留下了法律制度空间。

同时,应根据《物权法》完善农村房屋和土地登记制度,为小产权房流转提供法律基础。从物权法的角度来看,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公示的法定方式,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物权的变动,使物权的变动获得社会承认和法律保护。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房屋和土地登记制度并不能做到和城市接轨,有些地区甚至连乡镇都没有建立完备的房屋登记制度。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房屋所有权的流转必须要以登记为要件。那么根据农村特点,结合村集体的相关改革,建立农村房屋和土地登记制度,既能起到公示公信的公权效果,也有利于解决交易人之间的合同矛盾,提供了司法保障的可能,也为执法提供方便。

2.3 建立以《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体系

集体土地制度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问题紧密联系,因为“小产权房”缺乏《城乡规划法》统一规划和刚性约束,整体上处于无序开发状态,导致耕地破坏、损毁严重。我国《城乡规划法》的全面实施,将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制度,进入城乡一体化的统一规划管理时代。科学的规划法律制度,是土地权利制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效果,建立以《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灿,韩文龙. 小产权房的出路何在——基于产权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 当代财经,2013(2).

[2] 江平,莫于川,姚辉,等. 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六人谈——重庆土地新政争议引出的思考讨论[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3] 薛志韵,麻志辉. 小产权房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老区建设,2012(2).

[4] 秦国荣. 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经济法:现实矛盾与理论破解[J]. 法治研究,2010(7).

[5] 柳建平.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制度博弈的核心问题解读[J]. 农村经济,2011(8).

[6] 陈美华. “小产权房”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科技广场,2009(6).

[7] 王漪. 小产权房:难以回避的尴尬[J]. 北京商报,2009(33).

[8] 钟凯. 再辩“小产权房”合法化——兼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J]. 经济体制改革,2012(3).

[9] 陶美珍. “小产权房”问题及对策思考[J]. 南京社会科学,2008(9).

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第4篇

关键字: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一、“三规”内涵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总理《在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城乡规划工作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一定区域范围和时期内,根据土地资源现状、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对城乡土地利用进行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二、“三规”的法律地位与作用

1、城乡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规划在前,发展在后,这是我们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本质是引导和调控。城乡规划已经从实施计划的技术工具升级为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科学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的基本依据。一个地区的发展,应建立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规划,该规划经法定程序被认可,必将成为该区域今后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严格按照规划加以实施。二是科学的城乡规划是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持续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就是人与环境、人与资源的问题,把规划作为一种重要手段来协调这几种关系,保持城乡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贯彻实施是十分重要的。三是科学的城乡规划是充分利用有效投入的根本前提。科学的城乡规划就是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避免长官意识,部门意识。四是科学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协调发展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基本保证。规划不仅要解决当前的建设问题,还应高瞻远瞩地科学预见未来。五是科学的城乡规划是确保改善城乡差别,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发展中各类土地利用项目审批的法定依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土地管理法》中有明确规定,预审建设项目用地,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和乡(镇)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项目用地,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类土地利用项目均不得批准。二是土地开发、整治、保护的法定依据。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确定了每块土地的用途。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类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现状用途。三是依法查处违法批地、用地的法定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和使用土地的,要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是宪法赋予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职权。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目标导向作用。二是平衡协调作用。三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四是政策选择的作用。五是规范约束和激励的作用。

三、关于“三规”协调关系的思考

1、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的协调

(1)目标协调

《土地管理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该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就此可以看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在于规定土地的用途,其目的在于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而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四条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众多目标中就包括节约土地和保护耕地。因此,二者在目标上是相互协调的。

(2)用地分类、规模协调

首先,要协调衔接两个规划的用地类型。在城乡规划编制中,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10大类、46中类、73小类进行划分的,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是按照《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中的3大类、10中类、52小类进行划分的,两者用地分类差别较大,需要协调衔接的重点是建设用地。其次,要协调衔接两个规划的用地规模。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用地规模上不能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第三,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划分建设用地时,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3)功能相互协调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主要作用在一个区域内划定土地利用的范围和性质,而不涉及具体的建设布局安排,因此具有基础性、宏观性的作用。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规定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其主要作用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范围内安排如何进行空间布局的具体问题。因此,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都是根据在已经确定好了的有关土地使用性质、土地范围为基础来制定,而这就意味着以预先确定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先决条件。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确定了建设范围后,就不再涉及具体的空间布局。该功能的实现由城市总体规划来实现。二者在功能的发挥上相互衔接。

2、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

(1)《城乡规划法》第五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这里的“依据”二字不是“服从”的意思,而是意味着“协调”、“衔接”。只有与这些综合性规划相互衔接、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第五条)”(2)《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七点指出:“强化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编制跨省(区、市)区域规划,还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要求。”(3)这是由两者的规划期限所决定的。《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是五年。由于二者在时间上的不一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远短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因此,由于此时间差的存在,导致了两种规划生效时间先后顺序上并不确定。有可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经失效而城市总体规划仍然有效,也有可能相反,还可能二者几乎同时失效而需要在相同时间内起草。因此,如果硬性规定两者之一高于另外一种规划会带来诸多实际操作上的不便,影响规划制定工作的展开和规划的稳定性。

结束语

城乡分立规划模式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协调“三规”关系意义重大,作用重要。城乡规划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应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建立适合市场体制需要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法律措施,理顺城乡分类规划的不同地位与作用,规范城乡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定程序等。促进“三规合一”制定科学的城乡规划,发挥其积极重要作用,促进城乡协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向东,“两规”协调体系初探,城市规划,2011.12

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城乡规划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中国正在打破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进入城乡一体规划时代。小产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违规问题,决不可能因为一、两个严格的行政通知就会得以纠正;也决不会因为若干法律若干条款的修改就会有效解决,中国集体土地法规体系的建设需要全面整体的制度突破。

目前的“小产权”房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村集体所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子;另一种是占用耕地违法建设的。

一、中国小产权房的成因

导致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近20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进程。中国目前城镇人口已达到5.8亿,城镇化水平已超过了45%,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市化转型。

导致小产权房产生的第二个根本原因,就是近20年以来中国没有根据《宪法》落实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制宪原则和法规运转体系,有关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国家法律是非常不完善的,实行的是城乡不平等的国家垄断性的征地制度。

导致小产权房产生的第三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房改没有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承诺落实房改的进程和政府担保。该项改革指南强调:“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事实上由于政府没有“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以及广泛发展个人合作建房、合作社建房、单位建房、集体改扩建原住房等合作建房等形式以平抑急剧住房商品化的运转风险,而主要依赖开发商的商品化房屋的开发以解决城市住房需要,导致中国最高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和最高城市房价并存。倘若政府依据全国住房改革的承诺,提供足够的低价房以适应从福利分房为主到商品化住房为主的过渡时代的需求,也会极大地抑制小产权房的发展。

二、《城乡规划法》强行拉开了解决中国小产权房的序幕

目前小产权方的利益核心不是房屋造价多少,受惠于国内生产通胀的限度,房屋造价的上涨大多数人还能接受;其利益核心在地价,受惠国内资产价格的巨大升势,它使城乡居民可以通过灰色地带享受小产权房地价上涨的特殊利益以对付中国的高房价和通货膨胀。因此若以损益关系而论,土地管理法譬如小产权房之损,用一块少一块;城乡规划法譬如小产权之益,加一部分规划多一部分房屋。为此治理小产权房应该土地和规划两法并用,而且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先有土地法立规矩,后有规划法划方圆。但是目前管小产权房地的没来,管小产权房天的先来了。

由于国土资源部、全国人大仍在研究集体土地法规的有关的问题,建设部主力推动的城乡规划法立法已获成功。2007年10月28日十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自2008年1月1日施行,同时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废止。《城市规划法》转变为《城乡规划法》,一字之差,却标志着中国将从2008年元旦起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制度,进入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时代。而与此相反,商品化的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却仍然是用征地制度这个独木桥来连接城乡两个世界。

三、解决中国小产权房问题的几个途径

无论是基于对《宪法》的责任,还是要加强《城乡规划法》的施行,都必须彻底解决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小产权房问题。对此大体可以有四个途径:其一,修改《土地管理法》,建立有关集体所有土地,特别是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体系和权利安排;其二,与《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同时,制定有关行政条例,初步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制度和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其三,国务院或国土资源部有关集体的行政通知,以行政政令的方式确立集体建设用地的改革路径和架构;其四,确立由地方政府试点解决的过渡性安排,《宪法》和《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并没有限定是中央的法律,还是地方的法律。

目前来看,小产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违规问题,决不可能因为以上一、两个严格的行政通知就会得以纠正;也决不会因为若干法律若干条款的修改就会有效解决,中国集体土地法规体系的建设需要全面整体的制度突破。因此,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与其说是土地管理问题,不如说是中国现阶段的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为此,中国小产权房问题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以土地为主的财富再分配,再次确立高速前进的中国城乡建设的利益平衡,解决土地使用权商品化。过去30年的中国城镇化的最大受益方可能是地方政府,未来30年的最大受益方应该是人民,特别是中国农民。从中国的互动机制而言,为防止通过社会冲突的方式导致维宪、护宪的危机,中央政府必须在较近期作出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制度安排。

由于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是在保持着诸多盲区的情况下运转的,为此甚至需要以政代法、以令代法维持管理局面。这正是中国小产权房问题势大的制度原因,也是小产权房问题影响力巨大的关键。它客观上造就了小产权房利益相关方的越来越大的谈判力量,也直接倒逼着中央政府尽快出台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区别对待,解决中国的小产权房问题。

参考文献:

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乡规划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55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1 行政体制改革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新要求

1.1

在现行土地制度下,政府低地价征用农民用地,农民不能充分享受土地的增值收益,造成了农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应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互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各个环节更加公开透明,能够通盘考虑决策,考虑到农民的利益,保障农民应该得到的权益,不要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换来城市的快速发展,这样长此以往会恶性循环,最终阻碍城市的建设。

1.2 金融改革

金融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且金融改革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点推行工作经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最终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1.3 户籍制度改革

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无法获得城市户籍,在购房、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问题上存在很多现实壁垒。而户籍制度改革重点在于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倡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减少对具体事务的管理,这一思想与户籍制度改革相一致。

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关系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着权责不清的问题,给具体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些困境和违规违纪的漏洞,对规划不重视,建设无序。

《行政管理法》对行政权利和管理方式的规定非常明晰,如果《行政管理法》执行到位,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保障。认真贯彻执行《行政管理法》是抓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根本。认真做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帮助推动城乡规划管理,反过来,城乡规划管理改革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城乡规划管理对策

3.1 简政放权

目前,城乡规划管理有集权和分权两种,集权有助于集中统一管理,但灵活性欠佳,影响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分权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但是在统一管理上有难度。城乡规划管理的职能权限划分需要朝着管理分权的方向进行改革,但是权限不宜过度分散,否则不利于开展工作。

目前,城乡规划审批由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决策,城乡规划方案自上而下流动,而且始终都在政府管理部门之间流动,审批体系封闭僵化,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必须改进城乡规划审批体系,提高城乡规划审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透明度,增加审批成果的科学化程度。

3.2 组织协调

在现行的行政运行体制中,各个部门和单位有自己不同的职能,各个部门需要互相配合、协调工作,才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完成。

关于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国土、规划、发改、环保、交通、工信等部门都会涉及到土地利用规划等。现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就是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各自为政,没有提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

3.3 管理监督

当前城乡规划管理的监督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规划设计不科学、受地方政府意志影响明显,城乡扩张利用土地二元制,一部分人阻碍城市开发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就在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法治不健全,为保证城乡规划管理良性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完善内部监督。健全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规划管理成果考核机制、行政复议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化、精确化水平,降低个别机构和个别人的影响。

其次,推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改革。改变现有的土地征收机制,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提高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和保障问题,让失地农民能真正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反思目前的城市扩张方式,过去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未来一定要找到一条真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再次,做好政务公开和监督工作。做好公示工作,公开行政审批流程和审批规划项目,主动引入监督机制,欢迎专业机构、群众、媒体、社会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权利制约体系,制约个别部门和个别人员对城市开发的影响力。加大政务工作工作,积极听取专家、学者、开发商、群众的意见建议,重视听取城市市民的诉求,保证公共决策的准确性,保证公共利益,避免浪费公共资源。

4 结 语

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后,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物质和精神成果极大丰富,正走上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革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是这样,城乡规划管理也是这样。正视这些问题,找到对应解决方案才是一种正确积极的态度。这些问题有的是多年体制的积弊,有的是社会发展新产生的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之道,认真付诸实践,不断完善和修正,城市化也会健康、均衡、快速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舒华,吴必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城乡规划公示制度优化策略[J].规划师,2014(4)..

[2]张璇,刘冰洁.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应对[J].规划师,2014(4)..

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第7篇

1.1

在现行土地制度下,政府低地价征用农民用地,农民不能充分享受土地的增值收益,造成了农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应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互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各个环节更加公开透明,能够通盘考虑决策,考虑到农民的利益,保障农民应该得到的权益,不要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换来城市的快速发展,这样长此以往会恶性循环,最终阻碍城市的建设。

1.2金融改革

金融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且金融改革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点推行工作经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最终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1.3户籍制度改革

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无法获得城市户籍,在购房、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问题上存在很多现实壁垒。而户籍制度改革重点在于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倡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减少对具体事务的管理,这一思想与户籍制度改革相一致。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关系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着权责不清的问题,给具体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些困境和违规违纪的漏洞,对规划不重视,建设无序。《行政管理法》对行政权利和管理方式的规定非常明晰,如果《行政管理法》执行到位,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保障。认真贯彻执行《行政管理法》是抓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根本。认真做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帮助推动城乡规划管理,反过来,城乡规划管理改革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城乡规划管理对策

3.1简政放权

目前,城乡规划管理有集权和分权两种,集权有助于集中统一管理,但灵活性欠佳,影响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分权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但是在统一管理上有难度。城乡规划管理的职能权限划分需要朝着管理分权的方向进行改革,但是权限不宜过度分散,否则不利于开展工作。目前,城乡规划审批由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决策,城乡规划方案自上而下流动,而且始终都在政府管理部门之间流动,审批体系封闭僵化,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必须改进城乡规划审批体系,提高城乡规划审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透明度,增加审批成果的科学化程度。

3.2组织协调

在现行的行政运行体制中,各个部门和单位有自己不同的职能,各个部门需要互相配合、协调工作,才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完成。关于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国土、规划、发改、环保、交通、工信等部门都会涉及到土地利用规划等。现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就是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各自为政,没有提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

3.3管理监督

当前城乡规划管理的监督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规划设计不科学、受地方政府意志影响明显,城乡扩张利用土地二元制,一部分人阻碍城市开发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就在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法治不健全,为保证城乡规划管理良性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完善内部监督。健全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规划管理成果考核机制、行政复议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化、精确化水平,降低个别机构和个别人的影响。其次,推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改革。改变现有的土地征收机制,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提高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和保障问题,让失地农民能真正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反思目前的城市扩张方式,过去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未来一定要找到一条真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再次,做好政务公开和监督工作。做好公示工作,公开行政审批流程和审批规划项目,主动引入监督机制,欢迎专业机构、群众、媒体、社会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权利制约体系,制约个别部门和个别人员对城市开发的影响力。加大政务工作工作,积极听取专家、学者、开发商、群众的意见建议,重视听取城市市民的诉求,保证公共决策的准确性,保证公共利益,避免浪费公共资源。

4结语

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后,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物质和精神成果极大丰富,正走上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革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是这样,城乡规划管理也是这样。正视这些问题,找到对应解决方案才是一种正确积极的态度。这些问题有的是多年体制的积弊,有的是社会发展新产生的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之道,认真付诸实践,不断完善和修正,城市化也会健康、均衡、快速的发展。

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第8篇

一、城区违法违规建房处理规定

(一)县城建成区(范围包括:《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列入城市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范围中已建成的部分,具体由县建设局划定)

1、未批先建的:

①属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之前建设,符合现施行城市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建设部门按违建造价的3%处罚和补缴有关规费后予以补办用地审批、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手续(对允许予以补办手续的都须按规定补缴有关规费,下同)。不符合规划的,暂保持现状,不予补办用地审批、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②属年至年月日《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委[]14号)实施之前建设的,对不严重影响现行城区规划的,国土部门将其占用地征为国有并以协议方式供地,按现行基准地价的70%计收出让金,并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建设部门按违建造价的5%处罚后,予以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对严重影响现行城区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和建设部门按违建造价的8%处罚后,暂保持现状,不予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③属年月日之后至年月日《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违法违规建房整治工作的通告》(政[]1号)之前建设的,对不严重影响现行城区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建设部门按违建造价的10%处罚后,暂保持现状,不予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对存在严重影响现行城区规划的,予以。

④属年月日之后建设的,一律依法予以。

2、已批违建的:

①超审批面积占地的。对超审批面积占地部分符合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后,予以补办用地审批手续;不符合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后,暂保持现状,不予以补办用地审批手续。

②违反建设规划的。按县建设局制定的《关于城区已批违建个人建房规划处理意见》进行处置。

3、已批未建的:

城区已批未建的禁止私人继续建房。对已批的土地可由政府统一收储开发,或由所在村集体牵头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用于解决本村村民无房户、房屋受灾户等住房困难问题。具体由所在乡镇政府提出方案上报县政府研究审定后实施。

(二)城区除建成区外的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建成区以外的城区规划用地)。

1、未批先建的:

①属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之前建设的,符合村庄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后予以补办用地审批、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不符合规划的,暂保持现状,不予补办用地审批、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②属年至年月日《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委[]14号)实施之前建设的,对符合建房条件且符合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建设部门按违建造价的3%处罚后予以补办用地审批、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不符合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和建设部门按违建造价的5%处罚后,暂保持现状,不予补办用地审批、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③属年月日之后至年月日《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违法违规建房整治工作的通告》(政[]1号)之前建设,对符合建房条件且符合村庄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建设部门按违建造价的5%处罚后予以补办用地审批、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不符合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和建设部门按违建造价的8%处罚后,暂保持现状,不予补办用地审批、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④属年月日之后建设的,一律依法予以。

2、已批违建的:

①超审批面积占地的。对超审批面积占地部分符合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后予以补办用地审批手续;不符合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罚款后,暂保持现状,不予以补办用地审批手续。

②违反建设规划的。按未批先建分类办法对违建部分进行处置。

二、除城区外的乡镇及农村违法违规建房处理规定

(一)未批先建的

1、属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之前建设的:

①对符合建房条件,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严重影响现行城乡规划的(不严重影响现行城乡规划,指不位于现行的相关城乡规划中乡镇主干道、重要景观控制地段和不占用河道蓝线、绿地绿线、道路红线、文物紫线等规划四线的,下同),国土部门依照《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土地管理局关于加快处理我县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政综[]133号)文件规定予以补办用地审批手续;建设部门按已建成的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10元的罚款后,予以补办规划许可和房产确权手续。

②对不符合建房条件、或虽符合建房条件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存在严重影响现行城乡规划的,暂保持现状,不予以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③对城镇居民或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用集体土地建房的,按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是否存在严重影响现行城乡规划等实际情况参照上述两点规定执行。

2、属年以后至年《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前建设的:

①对符合建房条件,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严重影响现行城乡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20元的罚款和建设部门按已建成的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15元的罚款后(原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除外),予以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②对不符合建房条件,或虽符合建房条件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存在严重影响现行城乡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20元的罚款和建设部门按已建成的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15元的罚款后(原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除外),暂保持现状,不予以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3、年以后至年月日《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违法违规建房整治工作的通告》(政[]1号)之日止建设的:

①对符合建房条件,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严重影响现行城乡规划的,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的罚款和建设部门按已建成的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20元的罚款后(原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除外),予以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②对不符合建房条件,或虽符合建房条件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存在严重影响现行城乡规划的,由国土部门处以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的罚款和建设部门按已建成的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20元的罚款后(原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除外),暂保持现状,不予以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③对未完成《镇(乡)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待编制完成并报县政府批准后,按是否存在严重影响现行城乡规划等实际情况参照上述两点规定执行。

4、属年月日之后建设的:一律依法予以。

(二)已批违建的

其违建部分按建设时间和具体情况分别参照上述1、2、3、4点规定执行。

三、农村村民“一户多宅”建房的,除按以上相关规定处罚外,还须依照《土地管理法》第76条、77条规定予以处理,限期退出多占的土地(原宅基地)或依法流转给本村其他村民,或征为国有以协议方式供地,按现行基准地价的70%计收出让金后,方可予以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对存在倒卖或变相房地产开发等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

四、经依法批准的造福工程、地灾搬迁、受灾户重建、拆迁安置户等,符合申请条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不严重影响现行城乡规划的,建设、国土部门依法予以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

五、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城镇居民或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用集体土地建房的,除按以上相关规定处罚外,其占用的土地还须征为国有并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按现行基准地价的70%计收出让金后,方可予以补办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及房产确权等手续。对认定属于造福工程、地灾搬迁户异地安置的,其占用的土地征为国有以协议方式供地,可按现行基准地价的40%计收出让金。

六、城区建成区及规划控制区严禁旧宅改建,对确属无房户、受灾户等住房困难的,由所在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向国土和建设部门申请在城乡结合部建设部分住宅小区解决农民住房困难问题。对城区属于居民户或干部职工且符合政策规定的住房困难户,通过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方式予以解决。

七、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抓紧做好本乡镇总体规划及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国土、建设等部门建房用地会审制度。乡镇人民政府对建房用地初审要严格审查申请者户籍家庭人口和居住面积情况,并定期在建房所在地进行公示。

八、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建设、国土等职能部门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建立分片区的监管责任制,加强对辖区内私人建房的监管,全面有效打击并及时拆除辖区内的违法违规私人建房。对监管责任区内出现违法违规私人建房且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九、党政干部非法占用、转让、买卖土地的,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依法查处,国土、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村级组织予以积极配合调查。

十、对属本暂行规定中应予以处罚的违法违规建房者,建设、国土部门通知其在年12月31日之前接受处罚。逾期不接受处罚者,对可补办审批手续的也不再予以补办,对不可补办审批手续的予以从重处罚。

十一、本暂行规定中县城建成区及规划控制区的具体范围由县建设部门划定,报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后对外公布实施,并根据城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对建房者及所建房屋是否符合相关条件,由建房者负责提供原始证明材料,所在乡镇政府负责组织乡镇国土所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会审核定。

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第9篇

为维护城乡规划,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和整治力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53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理顺和加强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建立防违、控违、拆违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现有违法建设的查处整治力度,有效遏制新违法建设的产生,推进我区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区政府统一领导、严格考核,镇街为主、属地管理,部门专业执法、全力配合和实施的原则;坚持主动防控、综合治理、突出重点、严格执法、注重实效的原则,狠抓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

三、明确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南至峧山,北至养马岛,东至东外环路,西至西外环路(界范围)。镇村规划区以已批准的小城镇和村庄规划范围为准。

四、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

(一)区规划分局职责

1.依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对在城市规划区、小城镇规划区及各街道村庄规划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立案调查、认定性质、送达处罚决定。

2.对在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未自行拆除的违法建设,将市规划局的强拆函转报区政府。

3.积极参与违法建设行动。

(二)区国土资源分局职责

1.依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以外农用地上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

2.对在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未自行拆除的违法建设,依法申请区人民法院。

3.对违法建设用地性质不明确的,确定用地性质。

4.配合规划部门及有关镇街,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内占用农用地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和执法。

5.配合区人民法院和镇街,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外占用农用地、需的违法建设实施。

(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责

1.负责依法查处未经批准对城镇道路两侧建筑物进行外部装修、改建临街门窗,在建筑物顶部、阳台外或者窗外擅自搭建鸽舍、棚屋,对建筑物外走廊、阳(平)台超出建筑物外墙面进行封闭的违法行为。

2.依法查处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主体由砖、瓦、水泥以外的其他材料所构成的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

3.在收到区政府责成的通知后,负责组织实施城市规划区及各街道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设。

(四)区人民法院职责

1.对区国土资源分局申请的违法建设,依法审查,作出裁定。对需依法的违法建设,负责将裁定书送达违法建设所在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同时抄报区政府和区国土资源分局。

2.配合镇街,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外占用农用地的违法建设实施。

(五)各镇政府职责

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的规定,以及《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

1.对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违反《城乡规划法》,需的违法建设,在收到区政府责成的通知后,负责组织实施,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2.对辖区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违反《城乡规划法》,需的违法建设,依法实施拆除,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3.对违反《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需的违法建设,在收到区法院的裁定书后,负责及时组织实施,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4.对本辖区内发现的违法建设,要在依法责令停止建设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安排专人协助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六)各街道办事处职责

1.对违反《城乡规划法》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的违法建设,在接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强拆的通知后,组织公安干警和机关工作人员等,积极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强拆行动,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2.对违反《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需的违法建设,在收到区法院的裁定书后,负责组织,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3.对本辖区内发现的违法建设,要在依法责令停止建设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安排专人协助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七)区住建局职责

负责提供城市规划区范围外城镇及村庄规划区范围,并配合规划、国土部门及相关镇政府依法查处镇村规划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

(八)区政府督查室职责

负责协同执法部门跟踪督导相关镇街或部门落实强拆任务,及时编发《督查通报》,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区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强拆进展情况,表扬先进,督导后进,保证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九)区公安分局职责

配合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积极应对暴力抗法等突发事件,切实保障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镇街的要求,安排相应的警力及消防人员和设施,参与执法行动。

(十)区水务、供电部门职责

按要求对查封的施工现场不予供水、供电;对建设手续不齐全的,不得为其提供供水、供电许可服务。

(十一)区电视台职责

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对违法建设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镇街的要求,安排摄像人员搞好现场录像和资料备存。

(十二)区司法局职责

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镇街的要求,安排公证人员参与违法建设行动,对物品搬迁移交、人员清场等工作进行确认公证。

(十三)区卫生局职责

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单位的要求,安排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车辆等,参与行动,搞好医疗应急保障。

(十四)其它相关部门职责

区水务、交运、林业、旅游、工商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53号)的要求,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

对城市规划区和街道村庄规划区范围内需的违法建设,区规划部门应及时将市规划局的强拆函转报区政府,区政府书面通知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政府督查室及相关镇街,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及镇街配合实施;对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需的违法建设,及时将市规划局的强拆函转报区政府,区政府书面通知有关镇政府、区政府督查室及有关部门,由各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规划、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实施,区政府督查室负责跟踪督导落实。拆除重大、复杂的违法建设项目,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或有关镇政府可向区政府提出书面方案,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后,批转至有关部门单位,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形成强大合力,保证强拆行动顺利实施。

五、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镇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组成的整治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规划分局、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分管负责人任副主任,加强对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也要成立由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整治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违法建设监管和查处的相应机构,全面加强违法建设查处的领导和落实力度;要落实村级违法建设监管和查处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起区、镇(街)、村三级违法建设监管查处的网络体系。

(二)强化主动防控。要继续保持防违、控违的高压态势,从源头上遏制新违法建设的产生。健全巡查举报责任制,各镇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规划分局、国土资源分局等相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管辖区域和范围的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及早制止违法建设;各镇街要督导所辖村庄,全面加强违法建设管控,对发现的违法建设,要在制止的同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举报,并全面配合有关部门的依法查处工作。

(三)加大落实力度。各镇街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意识和责任,严格按照职责分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去抓,专门机构经常抓,所属村庄主动抓,确保违法建设的监管工作无缝覆盖、信息举报快速准确、配合查处积极主动、实施强拆坚决有力,维护稳定常抓不懈。在强化镇街责任的同时,各执法部门也要高度重视,严格履行好部门的法定职责,特别是对需要的违法建筑,必须主动督导,全面参与,形成合力,强抓落实。

(四)强化考核奖惩和经费保障。区委、区政府确定,从年起,将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纳入镇街及相关部门岗位目标考核,具体由规划部门牵头,城管执法、国土部门参与实施;对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无违法建设或违法建设坚决彻底的镇街,要给予表彰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管理不严、存有违法建设或违法建设不坚决、不彻底的镇街,要给予严肃的批评和处罚,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和压力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好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在加强考核的同时,要搞好经费保障。各镇街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安排专项资金搞好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的经费保障;凡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的违法建设,经费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规划分局、财政局共同认定,报区政府批准后,由区财政局按时拨付,经费由违法建设所在镇街承担,并在年终通过财政体制进行结算。

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建立防违、控违、拆违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现有违法建设的查处整治力度,有效遏制新违法建设的产生,推进我区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区政府统一领导、严格考核,镇街为主、属地管理,部门专业执法、全力配合和实施的原则;坚持主动防控、综合治理、突出重点、严格执法、注重实效的原则,狠抓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

三、明确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南至峧山,北至养马岛,东至东外环路,西至西外环路(界范围)。镇村规划区以已批准的小城镇和村庄规划范围为准。

四、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

(一)区规划分局职责

1.依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对在城市规划区、小城镇规划区及各街道村庄规划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立案调查、认定性质、送达处罚决定。

2.对在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未自行拆除的违法建设,将市规划局的强拆函转报区政府。

3.积极参与违法建设行动。

(二)区国土资源分局职责

1.依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以外农用地上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

2.对在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未自行拆除的违法建设,依法申请区人民法院。

3.对违法建设用地性质不明确的,确定用地性质。

4.配合规划部门及有关镇街,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内占用农用地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和执法。

5.配合区人民法院和镇街,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外占用农用地、需的违法建设实施。

(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责

1.负责依法查处未经批准对城镇道路两侧建筑物进行外部装修、改建临街门窗,在建筑物顶部、阳台外或者窗外擅自搭建鸽舍、棚屋,对建筑物外走廊、阳(平)台超出建筑物外墙面进行封闭的违法行为。

2.依法查处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主体由砖、瓦、水泥以外的其他材料所构成的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

3.在收到区政府责成的通知后,负责组织实施城市规划区及各街道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设。

(四)区人民法院职责

1.对区国土资源分局申请的违法建设,依法审查,作出裁定。对需依法的违法建设,负责将裁定书送达违法建设所在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同时抄报区政府和区国土资源分局。

2.配合镇街,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外占用农用地的违法建设实施。

(五)各镇政府职责

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的规定,以及《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

1.对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违反《城乡规划法》,需的违法建设,在收到区政府责成的通知后,负责组织实施,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2.对辖区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违反《城乡规划法》,需的违法建设,依法实施拆除,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3.对违反《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需的违法建设,在收到区法院的裁定书后,负责及时组织实施,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4.对本辖区内发现的违法建设,要在依法责令停止建设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安排专人协助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六)各街道办事处职责

1.对违反《城乡规划法》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的违法建设,在接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强拆的通知后,组织公安干警和机关工作人员等,积极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强拆行动,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2.对违反《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需的违法建设,在收到区法院的裁定书后,负责组织,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3.对本辖区内发现的违法建设,要在依法责令停止建设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安排专人协助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七)区住建局职责

负责提供城市规划区范围外城镇及村庄规划区范围,并配合规划、国土部门及相关镇政府依法查处镇村规划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

(八)区政府督查室职责

负责协同执法部门跟踪督导相关镇街或部门落实强拆任务,及时编发《督查通报》,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区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强拆进展情况,表扬先进,督导后进,保证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九)区公安分局职责

配合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积极应对暴力抗法等突发事件,切实保障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镇街的要求,安排相应的警力及消防人员和设施,参与执法行动。

(十)区水务、供电部门职责

按要求对查封的施工现场不予供水、供电;对建设手续不齐全的,不得为其提供供水、供电许可服务。

(十一)区电视台职责

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对违法建设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镇街的要求,安排摄像人员搞好现场录像和资料备存。

(十二)区司法局职责

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镇街的要求,安排公证人员参与违法建设行动,对物品搬迁移交、人员清场等工作进行确认公证。

(十三)区卫生局职责

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单位的要求,安排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车辆等,参与行动,搞好医疗应急保障。

(十四)其它相关部门职责

区水务、交运、林业、旅游、工商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

对城市规划区和街道村庄规划区范围内需的违法建设,区规划部门应及时将市规划局的强拆函转报区政府,区政府书面通知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政府督查室及相关镇街,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及镇街配合实施;对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需的违法建设,及时将市规划局的强拆函转报区政府,区政府书面通知有关镇政府、区政府督查室及有关部门,由各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规划、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实施,区政府督查室负责跟踪督导落实。拆除重大、复杂的违法建设项目,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或有关镇政府可向区政府提出书面方案,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后,批转至有关部门单位,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形成强大合力,保证强拆行动顺利实施。

五、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镇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组成的整治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规划分局、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分管负责人任副主任,加强对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也要成立由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整治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违法建设监管和查处的相应机构,全面加强违法建设查处的领导和落实力度;要落实村级违法建设监管和查处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起区、镇(街)、村三级违法建设监管查处的网络体系。

(二)强化主动防控。要继续保持防违、控违的高压态势,从源头上遏制新违法建设的产生。健全巡查举报责任制,各镇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规划分局、国土资源分局等相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管辖区域和范围的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及早制止违法建设;各镇街要督导所辖村庄,全面加强违法建设管控,对发现的违法建设,要在制止的同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举报,并全面配合有关部门的依法查处工作。

(三)加大落实力度。各镇街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意识和责任,严格按照职责分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去抓,专门机构经常抓,所属村庄主动抓,确保违法建设的监管工作无缝覆盖、信息举报快速准确、配合查处积极主动、实施强拆坚决有力,维护稳定常抓不懈。在强化镇街责任的同时,各执法部门也要高度重视,严格履行好部门的法定职责,特别是对需要的违法建筑,必须主动督导,全面参与,形成合力,强抓落实。

上一篇:校园卫生管理范文 下一篇:学校优化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