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营养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3 10:38:03

学校营养教育

学校营养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营养教育 实施策略 学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逐渐增加,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营养是人类健康的物质基础。合理营养必须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前提,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应抓住最后的时机时增长身体和智力得到全面的成长也要为以后随着年纪的增长做身体的各方面的储备。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所以学校是改善营养,提供营养干预的重要场所。

我国的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学生的膳食情况十分不乐观,成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摄入成分明显不足,主要以粗纤维,豆制品和淀粉为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主要饮食场所为食堂,但是食堂工作人员缺乏营养知识导致学生食堂未能达到营养配餐的要求。另外,大学生对营养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普遍缺乏状态,黄永贞对宜春医学院400名学生进行了营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0%的正确率。宁夏学院310名学生中也有25.2%的学生营养知识没有达标。蔺新英等对山东大学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营养态度。数据结果显示,94.7%认为有必要学习营养方面的知识。96.9%的大学生认为营养知识对健康非常重要,但是仅有63.5%的大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自己营养知识知道日常饮食。另外,全国仅有10%的高校设置了营养教育的相关课程或选修课。我国营养学研究人员认为,我国的营养教育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将营养教育的相关课程列为学校日常课程之一,也可以开设选修课,通过宣传提高学生对接受营养知识并付诸于行动的兴趣。教育时间和效果密切相关,接受较多营养教育课的学生比较容易有营养意识习惯的改变。同时配合相关营养学教育,不仅改变了学生不吃早餐的不良行为。也起到了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作用。

营养教育可以有效的预防营养性疾病和由于营养失衡引起的慢性疾病、增进健康,这是一项投资少而受益大的措施。因此可以通过开展高校营养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来提高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营养知识水平。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影响其父母的消费观,将相关知识由学校传播到家庭进而到社会。

张俊黎等在山东某高校进行一组对比实验,将该大学新、老小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营养教育前后相关情况调查,新校区选取人数为18560学生,老校区人数为2857名学生分为第一层。再以学生性别和年龄比例等情况相似为条件,每校区选取一个学院为第二层。将所选学院以班级为单位编号,在利用抽签的方式随机选取八个班的300名学生作为营养教育组;老校区同样方法选取八个班级3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由于两校区距离较远可有效避免在教育实施阶段互相传播营养知识。其中男女比例为100:28年龄范围19-22岁,平均年龄21岁。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为期5个月的营养教育,其中包括每周举行两次的营养教育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对照组无任何行为。经过为期5个月的营养教育,终期调查结果有这显著的差别,实验组明显改善了饮食习惯,对零食的摄入也有所控制,暴饮暴食的情况逐渐减少。所以,大学生整体的营养健康和生活健康指数偏低,但是经过一定时期的教育可以明显改善饮食行为改变不良习惯。

综上所述,目前的普遍的状况为,高校大学生对营养健康,合理膳食有良好的态度和意识,但是,相关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因此,学校要加大对营养教育的重视力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未来长久的社会主注意建设负责。高校和社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促进:学校开设营养教育的相关课程,进行相关的宣传能有效的学生的营养知识可以激发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建立受益终身的健康生活模式;加强食堂工作人员营养知识培训,持证上岗。二是加大营养知识的宣传。另外,保证食品的质量和科学搭配;集中社会的营养健康专业人士和教育界人士,在实施高校营养教育之前,由营养健康专家编写出适合大学生的营养教育相关教材和宣传手册;作为学生本身,要从自身约束自己不良行为,改变暴饮暴食、大量摄入零食的习惯。从意识上得到改变认识到健康饮食和营养教育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各高校有必要开设相关的营养知识课程或选修课程并加强宣传。全国的营养学专家要集中编写出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教材,同时,学校也要提高对营养知识的重视程度,不要讲工作只做到表面,要认真对待相关课程的实施和对学生生活习惯的长期培养。

参考文献:

[1]黄永贞.宜春医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

[2]蔺新英, 姜希洪.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4).

[3]Leslies A, Elarine J, Milton Z, et al1 Changesin nutrit ion intakes of elementary school hildren following a school- based int ervent ion :Results from the CATCH study[ J]. Prev Med1, 1996,(25).

[4]刘健,易萍.美国学校营养教育概况[J].中国健康教育,1995;11( 3) .

[5]赵明秀. 妇幼人群营养与健康知识教育干预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 ( 7) .

[6]张俊黎,刘雪云,鹿子龙,李素云.大学营养教育效果分析与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7,(8).

学校营养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学校;家长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101-02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民生决策,也是一项爱心工程, 更是一项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民族振兴工程,营养餐进校园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关注。在营养餐实施过程中,尤其学生和家长倍加关心,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和有效实施,不少学校都在不断摸索和尝试,合理创新,科学决策,努力使更多学生、家长、社会的放心和满意。

全国上下响应国务院及有关文件精神,营养餐一刀切模式不能因地制宜,实施困难且无实惠,各地都在根据自己情况调整营养餐的实施计划和办法,作出相应调整,不断摸索完善,寻求有效办法。有好多农村地区或偏远山区,部分特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因为经济问题,吃不起午餐,只好将课间营养餐发放的食物留到中午再吃。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大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偏低,隐性饥饿普遍存在,多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身体所需营养严重缺乏,存在“吃不饱、吃不好”的问题,家庭经济不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节约,甚至生活水平偏低,无能为力,无奈挨饿忍受。长此以往,大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患有不同程度肠胃疾病,很多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只能简单吃点东西充饥。

供餐形式成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受益的关键所在,学校食堂供餐营养效益高,资金使用效率也高,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方式,而采购成品加餐形式营养效益最低。营养餐供餐管理模式应该多元化,把国家补助款项合理运用于每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得以实惠则行。许多地方实施国家免费营养餐改善情况,实行的是“奶+N”模式,即一盒牛奶,外加两到三样食物。吃的时间长了,学生受不了这种固定的模式,得不到学生赞同。可是国家的政策虽然好,可要想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似乎并不容易。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存在的问题,现在的物价3块钱能吃什么?其实,3块钱的营养餐不足以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获得足够的营养,还有少数特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连正常的午餐也成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表示:“好的计划还要有好的运行机制”。国家出了政策、出了资金,但有没有用到实处、起到作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有些学校开始邀请家长“进校监厨”。学校加强监管,邀请家长“进校监厨”,将营养餐的“家校合作”纳入家长委员会的制度范围,能否守住营养餐的“生命线”?因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对营养餐的诸多抱怨,因此,一些家长将怨气撒在了学校身上。然而,学校很难接受家长的指责。营养餐口味众口难调,对于学校所作的努力,家长们似乎并不知情。问题是,很多学校平时不允许家长随便进入校园,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亲自品尝过营养餐,对营养餐的制作和运转环节也无法监督,家长对营养餐的看法完全来自于孩子的感受和评价。虽然对营养餐,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发不完的牢骚,但是很多家长其实声音很微弱,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原因是家长始终站在营养餐的。解决营养餐问题的关键,是让家长能亲眼看到营养餐的生产和运行过程,成为营养餐的监督者,真正将营养餐的“家校合作”落到实处。教育和卫生两部门要建立了联动机制,同时卫生部门应邀师生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家长监督协管学校食堂,保证中小学校食堂的饮食质量和安全。

关于具体的制度和程序设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应将营养餐的“家校合作”纳入家长委员会的制度范围里来推行。由家长民主选举的家长委员会,有权要求食堂公开每天的饭菜进货渠道与进价,每周可派一名委员,负责调查食堂的采购与加工情况,并向家长委员会汇报。由家长参与学校食堂的招标、质量监控与饭菜定价,才是解决营养餐问题的有效途径。家长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对学校食堂的监督,在关注营养餐的价格、卫生和口味的同时,更要对营养状况进行把关。只有守住营养,才能守住营养餐的“生命线”。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供餐形式、食堂建设、食品安全、资金监管、学校与教师负担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应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重要性的认识,加大食堂建设资金投入、加快供餐形式转变,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整体标准化建设,加紧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运行经费,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提高膳食补助标准等。

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还必须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首先,教育、食品药品监督、质量监督、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要形成长效联动机制,对在学校周围出售不合格食品的流动商贩,及时进行查处。其次,学校要加大对垃圾食品危害性宣传教育,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认识到垃圾食品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不食用垃圾食品、不合格食品。在供餐模式上,要严格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将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作为首要条件,坚持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校外餐饮服务为辅,严格限制家庭托餐准入。最后,作为家长不能给钱了事,要多关心孩子饮食,合理调整食物搭配,合理膳食,让孩子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做好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力度。同时,要会同教育、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与学校食堂签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确保广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饮食安全。要紧密结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加大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监督检查,建立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相关学校食堂监督量化等级的评定工作频次,严格落实监督检查结果报告、通报制度和公示制度。

四、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认为:“课时少、缺乏必要的师资配置、重视程度有限等都成为了学校营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掣肘。”由于家长的营养意识、饮食习惯对孩子有直接影响,营养教育不仅要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还应考虑到家长所缺和所需。通过营养教育的干预,帮助家长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和行为能力,进而指导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目前越来越多的营养机构选择以社区为依托,向家长发放营养知识宣传材料、居民膳食指南宣传画,并经常进行营养专题讲座,旨在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家长之间互动的营养干预方式,此举有利于从社会意识上改善孩子的营养状况。

学校营养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食品 营养 卫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92-01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大多在15-18岁左右,他们不同于普通高中和大中院校的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会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正处于体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各种营养素需要量较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掌握一定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到营养素平衡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不仅对于促进他们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将对他们将来服务的人群产生广泛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营养知识处于较低的水平,他们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教育,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各类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了解很少,哪些食物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怎样去进行食物的合理搭配都不清楚;同时他们也不关心个人营养状况,在饮食与健康方面也存在许多误区和盲区。据统计,中职学生的消费构成中36%用于零食和饮料,一些危害健康的行为如不吃早餐;不喜欢喝水,以饮料代替水喝;喜欢吃冷饮;爱吃膨化、油炸、方便食品等占用一定的比例,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长。因此,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营养与卫生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营养理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中职学生进行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中等职业学校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在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教育方面很薄弱,教育上几乎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知识。据调查,78.6%的学校没有关于学生营养工作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只有该校有酒店专业和烹饪专业的,才会给该专业开设这门课程,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

2 中职学生营养与健康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大部分为在校住校生,一周有五天在学校吃住,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的日常饮食完全由自己来把控,一方面由于学校的餐厅条件有限,很多学生会选择去小卖部买些食品作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再者中职学生的营养知识严重缺乏,在饮食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碗桶装方便面、一包辣条作为自己的午、晚餐,更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或爱美减肥选择不吃早餐。另外一部分不在学校住宿的跑堂生,由于早上时间紧张或者父母来不及给孩子做早餐等家庭原因选择不吃早餐,在上午十点左右选择在小卖部买些零食充饥,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营养素不均衡,同时进食含有大量添加剂和防腐剂等的食品,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身体健康,出现了贫血、低血糖等严重损害健康的营养性疾病。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中职学生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教育,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3 提高中职学生饮食质量的措施

3.1 中职学校应加强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教育

中职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了解基本上只是依赖于广播电视、网络等的间接宣传,或者是家长的谆谆教导,接受的途径和渠道少,根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学校应加强中职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进课堂,校园网络的宣传、广播,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途径进行教育,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树立正确的平衡膳食观,增强合理营养知识。

3.2 改善食堂条件,加大食堂从事人员的培训

很多学生选择不去食堂就餐,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食堂条件有限,学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改善食堂条件,加强食堂管理,应配备具有一定营养与卫生知识的厨师,对于其他从事人员,加强其对营养知识的培训,使食堂能够提高饭菜质量和卫生,在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讲究营养配餐,以保证学生的饮食健康。

3.3 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的营养卫生知识水平

学校可以建立家校网络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坚持向家长进行健康行为、平衡营养及合理饮食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的营养与卫生知识水平,这样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3.4 加强学校小卖部的管理

学校小卖部是学生购买零食的主要场所,一方面适当缩短学校小卖部的营业时间,提倡不向学生出售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会成员专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学生购买零食时进行适时地教育和引导。

中职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会对成年后乃至一生的健康产生影响,从学校、家庭、食堂、小卖部等各方面对中职生加强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食品营养与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食主食、蔬菜,少吃零食,并能够对自己在饮食行为上的不科学进行及时的纠正,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梁少娟.教育干预对中职生营养K-A-P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02).

[2] 李鸿勇,卢向红,范国正.娄底市620名中职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报告[J].求医问药,2012(11).

[3] 刘毅,袁月华.《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与高职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相结合的策略与效益[J].职业时空,2012(06).

[4] 刘成汉.中职生饮食消费问题分析与纠正对策[J].质量探索,2016(01).

[5] 武文平.中职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研究[J].新课程.2012(03).

[6] 王丽萍.中职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35).

学校营养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本;学校供餐制度;中小学;启示

在国外,向中小学生有计划供应的膳食一般称为“学校供餐”,而在我国则称为“学生营养餐”。据日本《学校供餐法》,实行午餐供应的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以外,幼儿园、中学的夜校、聋哑学校、盲童学校和养护学校的幼儿部、高等部也都供应餐食,并且都有各自的法律。法律规定,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为普及和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的供餐而努力。 [1]

一、日本供餐制度的历史

日本在二战后能迅速振兴与日本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日本中小学的供餐制度对日本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日本的供餐制度有着百年的历史。

日本的学校供餐始于1889年,在山形县的一所私立小学开始向贫困儿童供餐,1932年首次向学校午餐提供财政补助,至20世纪30年代末每年向60万学生供餐。日本政府在1954年又制定了《学校供餐法》,规定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为学生免费供应午餐,同时详细制定了儿童的营养标准和食堂面积的标准。到1965年以后,几乎所有的小学和80%以上的初中都实施了免费供应午餐的制度。 [2]

在今天这样被称为饱食的时代,日本学校向学生提供一顿午餐的制度仍在推行,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仍有重大意义。也对我国的学校供餐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二、日本中小学供餐的现状

《学校供餐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有义务要积极实施学校供餐,学校设置者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日本现在已经基本普及了学校供餐制度。

1、学校供餐种类:

学校供餐分为三种:一种是完全供餐,含有面包或米饭、牛奶和菜肴;另一种是辅助供餐,供应牛奶、蔬菜;第三种仅供应牛奶。

2、学校供餐模式

日本政府依法集中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校供餐与营养改善法规。实施专一的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午餐计划采取以低价优惠供餐为主、对少数贫困生免费为辅的做法。形成了传统日餐与西餐相结合、学校食堂与配餐中心(中央食堂)相结合、供应午餐与营养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供餐运行模式显示出有序运行、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的特点。 [3]

3、学校供餐的原料采购:

日本学校供餐所需的食品原料供应,因地区和学校的不同因而采取不同做法。最简便的办法是由每所学校根据食谱要求直接从商家、批发市场、商贩、生产单位直接采购。另一种办法是由市町村学校供餐会统一采购。同时,也可以通过日本体育学校健康中心和都道府学校供餐会来采购,再供应给学校和配餐中心。 [4]

4、膳食加工形式

膳食的加工形式,有学校加工的,也有委托别的单位代为加工的,也有的地方联合成立学校供餐膳食加工中心,负责一个地区学校的整个学校供餐。

5、供餐服务人员

为了搞好学校供餐,学校必须设置供餐主任,负责制定学校的供餐计划方案,供餐主任可以由教谕担任。此外还要设置专职的营养员和炊事员。

三、日本政府对学校供餐采取的措施

日本政府为保证学校供餐的的顺利进行,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法规管理是保障学校供餐计划持久、稳定、顺利发展的关键。日本通过制定法规,建立了规范化管理体系。

在日本,与学校供餐具有最直接关系的是《学校供餐法》和《学校教育法》,《学校供餐法》规定:“各种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立者,必须努力在其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学校供餐。”同时还规定,国家“对开设学校供餐所需设施或设备补助一部分必要的经费”。《学校教育法》把“培养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衣、食、住、产业等相关的基本理解与技能”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其他还有《营养改善法》(1945)、《营养师法》(1947)等项法令而且每项法令大都制定实施规则,从而形成了互相配合的法律体系,在学校供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

2、从改善儿童营养健康、全面发展义务教育的角度出发日本都把学校供餐计划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并依据有关法规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其中政府的投入政策是推行学校供餐计划最有力的一项举措。

日本对学校供餐实行财政政策主要有四种:第一,学校供餐设备补助;第二,学校伙食补助;第三,为保证学校供餐食品购买的价格稳定,在资金周转不及时能及时得到贷款,还设立专门的学校供餐调整基金,国家对这一基金进行补助;第四,学校供餐也算在接受地方交付税的项目之内,为营造学校供餐设施,地方还可以一般单位实业债的形式放行地方公债公债发行率为整个费用的70%-75%。

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都向学校午餐计划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以完全供餐为例,2004年每个小学生补助37000日元(平均每天约190日元),每个中学生补助42500日元(平均每天约218日元)。2004年文部科学省所管学校供餐预算共118.35亿日元,农林水产省为67.67亿日元,内阁总理府为2.74亿日元,三者合计188.76亿日元。 [6]

依据《学校供餐法》如果用于供餐补助以外的目的,或违反补助金发放条件或在发放年度内没有购置有关设施或设备,或用虚假方法接受补助金则停止发放或退还补助金。

3、安全保障

在日本供餐过程中,曾多次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问题。日本政府及时总结教训采取了补救措施并未因此而停顿甚至终止。日本政府为改善设施和设备解决午餐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学校供餐各方的改革意识,确立卫生管理体制。1997年8月1日文部省向全国发出《完善学校卫生管理》的通知追加1996年预算实行学校供餐设施的一体化增加食品冷藏库为配餐中心配备冷藏车等。同时,加强了食物预防体制和应对措施,其中包括配餐中心食品质量检查、学校供餐卫生管理与特别检查,并改善了食品检查手段。

四、对我国的启示

在20年内我国学生营养餐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起步较晚,目前只能说处于起步阶段 [7],存在着学生营养餐法律不完善;营养师数量少;所有营养餐企业都以盈利为目的、自负盈亏;政府无任何补贴或仅有少量;在学校里缺乏系统和正规的营养教育;营养餐覆盖率低,主要以大中城市为主;民众对营养餐认识片面等问题,营养餐缺乏营养。因此,我们要借鉴日本的经验,逐步使我国学生营养餐事业走向成熟。

(1)政府要制定有关营养餐的法律,如《学校供餐法》、《营养师法》、《营养教育法》,将学校供餐、营养师责权和营养教育都纳入法制化管理。

(2)政府要重视营养餐,制定相关规章政策,建立完善的学校午餐管理体系保障营养餐的推广,加大财政补贴,使之成为非盈利的事业,这样才能真正惠及民众。

(3)培养营养人才,赋予营养师监督营养餐的权利,使营养餐真正有营养。

(4)充分利用学校营养午餐的营养干预和食育功能,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5)将营养教育纳入学校基本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丰富的营养知识,消除营养盲。

(6)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为依托,全面实施企业规范管理。

(7)对供餐安全问题加大法律保障和惩处力度,设立紧急应对预案。(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4]王智新.当代日本教育管理[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

[2] 徐冰,杨舒.看日本中小学供餐制度[J].海外借鉴,2011(5).

[3] 国内外学生营养餐推广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营养产业发展报告,2006.

[5] [6]付俊杰,翟凤英.学生营养餐现状与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2).

学校营养教育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饮食营养水平,保障农村孩子健康成长,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和谐”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在年春季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内启动实施“计划”工程。

(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三)建立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到嘴里、吃到肚里。

(四)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五)制定出中长期全县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建设(建设规模、资金需求、解决渠道)、食堂厨具的配备、食堂从业人员及食品原料采购地等规划。

(六)建立县、乡、校三级实施“计划”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三、主要内容

(一)中央财政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承担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

(二)从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50天计算),中央、省、县财政按湘财预〔〕146号文件规定比例分担。

(三)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

(四)做好营养餐专项资金与“一补”专项资金的统筹衔接工作。按照各自的资金管理要求,分户运行,独立核算,严禁产生挤出效应,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五)改善就餐条件。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四、实施对象

全县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含县城)。

五、实施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考虑学校布局调整、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转移等因素,切实掌握本地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数据准确,资金管理到位。

(二)安全营养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严把安全关,认真检查食品供给定点企业证件,做好食品安全卫生监控,确保食品生产、流通、食用的安全卫生。

(三)学生自愿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广泛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引导工作,确保学生在自愿原则下,接受营养餐工作实施。

六、工作措施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高,同时农村学校现有基础条件和管理力量还很薄弱,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各相关部门和有关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教育、财政、发改、农业、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质监、物价、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教育部门要把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实施方案;牵头负责该工作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托餐家庭(个人)进行食品安全检查。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发改部门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物价部门应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工商部门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质监部门负责对供餐企业食品生产进行监管,查处食品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及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食品安全培训方案和教材,对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供餐企业、托餐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监察、审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实施工作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公开、透明。宣传部门负责整个实施工作的宣传报道。有关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把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本学校确定供餐模式、配餐食谱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创新供餐机制,规范操作流程。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供餐模式包括学校食堂供餐,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地区在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可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等。

学校食堂供餐的管理。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要求,合理控制伙食价格,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学校不得在食堂提取任何费用;学校食堂实行三种供餐方式:

一是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一般适用于小学。

二是自购制,即饭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一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

三是蒸饭制,即由学生自备米菜,由学校统一蒸饭,主要适用于一些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实行蒸饭制的学校食堂不得收取费用。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校长或学校管理人员要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口,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购买供餐服务的管理。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外供餐的基本条件和评审办法,形成轮流更替和优胜劣汰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估审定,并向社会公布评审结果;对提供学生用餐的供餐企业、单位集体食堂等,相关职能部门先期要进行严格的资格(资质)审查,通过筛选,最终确定校外供餐推荐名单,指导学校做好选择。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要将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作为确定供餐模式的首要条件,原则上应优先选择最安全的供餐模式;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对校外供餐者进行两次测评,测评结果上报县教育局备案。未经资格(资质)审查、不在县级校外供餐推荐名单之列的企业和单位集体食堂严禁从事学生供餐和原辅材料供应业务。

托餐机构的管理。学校对托餐机构应进行认真筛选,通过综合评价,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经学生家长委员会同意,报县教育局复核、备案,并予以公示后,方可允许办理相关手续。托餐机构须向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其他有关证件),并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或相关证件,同时办齐有关手续后,方可提供托餐服务;学校、家长委员会、托餐机构三方应签订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义务。托餐机构必须严格遵照有关操作规范,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有权对托餐机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校外供餐退出机制。校外供餐名单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要及时上报,停止其供餐资格并将其清退出供餐名单。

一是供餐企业、供餐家庭(个人)签约人无故更换的。

二是出现违反供餐合同(协议)的行为,包括严重降低供餐质量标准、随意变更供餐食谱、供餐期间严重缺失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条件等。

三是供餐期间发生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者,包括已进入名单但尚未实施供餐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四是供餐期间对就餐学生进行克扣、延时、减量、拒绝供餐或服务态度恶劣、有打骂(体罚)学生等行为,情节较为严重者。五是在协议供餐时间内连续停止供餐3天以上者,或频繁发生停止供餐情况者。六是在学校组织的测评中连续两次不合格的。

(三)建立学生实名制管理,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结合现有学籍管理平台,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实名制学生及用餐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督促有关学校、供餐单位或个人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四)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监评制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成立青少年营养指导专家组,负责对学校(企业和个人)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组织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制定营养餐实施标准和供餐内容,统计分析营养餐实施成效,指导学校做好营养供餐等工作。

二是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制度。以校为单位,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调查,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体质、体能等指标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并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密切跟踪调查学生营养改善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在解决“吃得饱”的基础上,各学校应结合学生的营养状况,根据本地专家组制定的营养标准,选择蛋、奶、肉和其他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作为主要(或必须)供餐内容,建立定时、定量供给制度,保证学生每餐的营养摄入量,提高学生营养水平。

(五)完善安全机制,确保饮食安全。

一是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岗位责任制,强化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就餐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任务到位,责任到人。

二是食堂从业人员(包括临时性的工作人员)应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每年进行健康检查。食堂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掌握有关营养知识,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有关法规要求和行业规范。

三是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区和食品原料存放区,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四是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供餐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必要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六)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就餐条件。目前我县农村学校食堂设施严重缺乏、老化严重,卫生条件差。缺乏保障卫生的消毒和清洗设备,即便有,也大多已经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教师和孩子们营养知识普遍匮乏,厨房工作人员营养膳食观念落后,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不合理。今后对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过程中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利用现有闲置校舍,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统筹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各种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优先建设。并以合格学校建设为依托,逐步实施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

(七)加强部门协调,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问责制度,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县监察局、审计局要切实履行职责,促进工作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工作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定期督导。要主动将计划实施情况向县人大、政协报告,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督促各有关学校成立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的营养改善工作监督小组。同时学校、县教育局、食安办、工商局都要设立监督检查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等,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成立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家庭(个人)托餐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召开各相关部门协调会,部署有关工作;做好学生营养食品从生食到熟食的相关费用的测算;摸清符合政策的农村义务学校学生的总人数,完成对有关校长的业务培训。

第二阶段:各相关部门制定好本单位的工作实施方案,并对本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各有关学校要完成《学校基本信息表》、《班级信息表》、《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学籍异动信息表》、《学生结业信息表》、《学生毕业信息表》的填写及上报;对全县有关学校的食堂进行改造和完善。

学校营养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营养评价;健康教育;认知;农村人口;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29-02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Teachers Towards the Status of Nutrition Work for Students in Rural Boarding Schools/ZHANG Qian,HAO Li-nan, SHANG Xian-wen, et al.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teachers towards the status of nutrition work for students in rural boarding schools, and to provide efidence for improving their nutrition status. Methods First stage, 51 teachers from 17 boarding schools in 5 counties of 5 low income provinces was surveyed using in-depth interview. Second stage, with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54 rural boardi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of 14 counties were selected in 8 high income provinces, 1 479 teachers were surveyed with questionnaires. The income levels was classified by the GDP per person of 2007, areas with GDP per person lower than 14 000 yuan were divided into low income areas. And areas with GDP per person higher than 14 000 yuan were divided into middle or high income areas. Results In the first stage, the nutrition status of the 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in low income areas was poor, which hamp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Courses about nutrition were not launched in most of schools, influenc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of nutrition knowledge. Although the 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in middle or high income areas can get enough food to eat, they had little animal food such as meat, poultry, eggs, fish, and milk, and they were in nutrition imbalance. Nutrition courses were also les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ose schools. Conclusion Nutrition status of students in rural boarding schools was poor and the situation was worse in low income areas. In order to provide good condition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more investment should be put into rural boarding schools, and education about nutrition knowled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Nutrition assessment; Health education; Cognition; Rural population; Student health services

国家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迅速,对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寄宿制学生营养问题也引起关注,中国发展基金会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调查发现,学生每天摄入的能量严重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普遍低于推荐摄入量,学生目前的饮食不能维持健康生长的基本要求[1]。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营养状况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其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对学校营养工作以及学生营养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08年从低收入地区选择甘肃、广西、贵州、宁夏、云南等5个省的5个县(市)的17所寄宿制学校,共对5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在中高收入地区山西、重庆、广州、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内蒙古等8个省的14县(市)的54所寄宿制学校中,对所有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完成有效问卷1 479份。收入水平按照2007年人均GDP划分,人均GDP低于14 000元的为低收入地区,人均GDP高于14 000元的为中高收入地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 方法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组成。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经过预试验反复修改而成,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膳食状况、营养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营养知识教育开展情况等方面的认识内容。

1.3 数据分析 采用EpiData 3.02进行数据双录入,数据汇总后用SAS 8.0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定性资料在调查结束后,由调查员及时进行整理总结,汇总后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低收入地区访谈结果

2.1.1 对学生饮食情况的看法 低收入地区大部分教师反映“目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饮食只能解决温饱,谈不上营养配餐、合理膳食及食物种类的多样”。其中部分教师(9/51)认为学校伙食“能吃饱,但吃得不好”,“能吃饱,谈不上营养”。 大部分学校提供早餐,但只有米粥或米粉(稀的),偶尔加点肉末。部分(2/51)教师认为寄宿生受益于国家补贴在学校免费就餐,每日中晚两餐,每餐能吃到1个菜。部分教师反映学生自己带米蒸饭,买学校提供的菜,有的学生还自己带辣椒,吃辣椒拌饭。“吃菜难”、“吃肉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1周能吃到2~3次肉,吃上1~2个鸡蛋。而多数学生从来不喝牛奶、豆浆,很少吃鸡蛋和水果。

2.1.2 营养状况对学生的影响 多数教师认为营养状况会影响儿童的精神和身体素质,而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学生因病缺课率不高,尤其国家免除学费和书本费之后,学生基本都到校。教师(2/51)反映由于营养不足,与城里孩子相比,学生们“个子矮,偏瘦”;有教师(2/51)认为基本每个班都有2~3个学生体质较弱;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体质还可以,认为营养状况不好的孩子健康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请假和感冒的次数却与其他学生相同。

2.1.3 营养教育开展情况 大部分教师表示学校没有开展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大部分学校会按照课时要求每学期由班主任、生物或体育教师给学生进行2~3次的健康教育课,内容多以预防传染病、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为主,营养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较少。有2所学校校长在开会时,号召教师“在课上给学生讲点儿营养”。有些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或班会上会简单涉及营养知识,但内容也只是告诉学生“多吃菜”。

2.2 中高收入地区问卷调查结果

2.2.1 教师对学生饮食情况的看法 见表1。80.1%的教师认为学生每周至少能吃1次肉,15.2%认为学生每周至少能吃5次豆腐,11.5%认为学生每周能吃5次鸡蛋,只有8.5%认为学生每周能喝5次牛奶。

2.2.2 营养状况对学生的影响 49.6%的教师认为学生营养状况很好或较好,6.1%认为学生营养状况较差或很差。超过半数的教师(61.8%)认为偶尔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认为经常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的教师达15.1%。56.0%的教师认为学生反映食堂提供的伙食很好或较好,只有7.1%的教师认为学生反映食堂提供的伙食较差或很差。

2.2.3 营养教育开展情况 87.0%的教师认为学校未对学生开展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只有13.0%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开展营养知识方面教育的学校主要途径是健康教育、黑板报和广播。内容主要是基础营养知识、饮水及饮料、零食、平衡膳食、营养缺乏病和早餐(所占比例均>50%)。

3 讨论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如果膳食种类单一,优质蛋白严重缺乏,将会影响其身体发育以及学习成绩。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寄宿制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认为低收入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个别学生吃不上新鲜蔬菜,部分学生吃不上肉、蛋、奶类等食物;由于家庭贫困,物价高,目前的膳食补贴不足以为学生提供充足、平衡、合理而有营养的膳食;大部分学生的膳食缺少肉、蛋、奶类及豆制品和新鲜蔬菜,而营养状况不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对于过度贫困的学生应给予特殊关照。中高收入地区温饱没有问题,新鲜蔬菜基本能满足学生需要,比低收入地区要好一些,但肉、蛋、奶类及豆制品摄入也同样偏少,饮食结构有不合理的现象。有15.1%的教师认为经常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说明学生的早餐质量有待提高,早餐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营养知识教育开展普遍较少,学生营养知识亟待提高。低收入地区寄宿制学校绝大多数没有进行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由于缺乏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多数学校都是班主任代讲。学校领导需加强认识,聘用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教师自身应多学习营养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利用学科特点,传授学生营养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青少年时期良好营养的重要性,认识身体生理发育对营养需求的重要性,教给他们膳食均衡搭配的知识[3]。中高收入地区寄宿制学校开展营养知识方面教育的也只有13.0%,且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内容较少。营养教育对于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饮食结构、平衡膳食以及未来的食物选择有很大作用。如有可能,学校可为学生开设信息课,学生可从教师授课及专业的网站来了解相关的知识。结合当地膳食营养特点,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基本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当地食物互相搭配,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志谢: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凌云县、天等县,云南省福贡县、西盟县、沧源县,贵州省紫云县、从江县、织金县,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甘肃省东乡县、陇南市武都区、卓尼县,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古巴彦卓尔市杭锦后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河南省郑州市、周口市,湖北省仙桃市,湖南省长沙市、衡阳市,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沙坪坝区、大足县,山西省太原市、运城市等29个调研点的所有调查员;感谢参与调研的学校领导及教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4 参考文献

[1] 卢迈.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儿童营养项目的由来和成效.为了国家的未来,2008,12:5-25.

[2] 张辉,胡小琪,马冠生,等.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295-296.

[3] 杜世明.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及改善营养途径的探讨.基础教育研究,2007,1:15-16.

(收稿日期:2010-08-03)

学校营养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食品服务;营养科学;知识;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592-02

近年来,为了改善学生营养午餐质量,政府和学校给予不少关心和投入[1],学者们也就午餐公司的运营模式、供餐方式和午餐质量进行了研讨[2-4]。作为营养午餐的消费者,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直接影响了营养午餐的效果。为此,笔者于2008年3-4月进行了有关的调研,以期对当前初中生营养午餐相关事宜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城市中心城区、郊区中心城镇和郊区普通乡镇3类不同区域,在上海市的黄浦区、松江区和青浦区随机抽取3所初级中学的2个八年级和6个六年级班级,共230名12~14岁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12名,女生118名。除3名女生外,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学校午餐,均为走读生,放学后回家就餐,饮食习惯和对日常膳食的认识较具社会普遍性。

1.2 方法

1.2.1 现场调查 观察学生用餐,对饭菜剩余量进行估量。

1.2.2 问卷调查 问卷自行设计,由主观题和客观题组成,采用选择题形式,调查学生对营养午餐的评价和建议,以及掌握平衡膳食基本知识的情况等。问卷由学生独立填写并当场完成。回收有效问卷230份。

1.2.3 查阅记录 查阅午餐公司向学校配送午餐的菜单,进行归类分析。

1.3 数据统计 主要采用百分率表示,运用t检验分析各样本间的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所中学都是初级中学,分别地处上海中心城区、郊区中心城镇和郊区的普通乡镇。被调查的230名学生分属8个班级,其中黄浦区有2个八年级的班级和2个六年级的班级,松江区和青浦区各有2个六年级的班级。学校午餐和健康营养教育的情况基本一致,没有区域差异。

2.2 营养午餐食用情况 5.7%的学生几乎不吃学校供应的午餐,能全部吃完午餐的学生仅为32.2%。见表1。很多学生丢弃午餐中的蔬菜,不少学生甚至对蔬菜一口不吃;有些学生连饭盒都不开就直接去买面包或方便面当作午餐。

2.3 营养午餐供应中存在的问题 菜谱单调,品种很少。从营养午餐公司提供的菜单看,每天的菜谱只有1种,而且有几种菜在1周的菜谱中重复出现,如红烧狮子头、炒卷心菜、番茄蛋汤。绿色蔬菜少,以浅色蔬菜为主。在4周20次午餐中,绿色蔬菜与浅色蔬菜的供应量比例仅为11∶29。

2.4 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度 受调查的227名学生表示“很好吃”和“比较好吃”的满意率仅为44.9%,表示“不太好吃”和“很不好吃”的不满意率为55.1%。见表2。男女生对营养午餐满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学生对学校午餐的建议 共有515人次对改进午餐质量提出了建议,依次为增加菜肴的种类,占34.6%(178/515);提高菜肴的口味,占23.1%(119/515);变换烹饪方法,占26.6%(137/515);其次为提高饭菜的温度占15.7%(81/515)。

2.6 学生的营养常识知晓率 见表3。

学生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营养素的知晓率较高,但对碳水化合物和脂类是营养素的知晓率较低。χ2检验发现,八年级学生的知晓率不比六年级高,“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和“缺铁会导致什么缺乏症”六年级学生知晓率显著高于八年级学生。

3 讨论

目前,上海市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选择在学校食用营养午餐,但是营养午餐现状却不容乐观:食物浪费严重,午餐品种单调,绿叶蔬菜较少,学生满意度不高;学生缺乏必要的健康营养常识,普遍存在挑食和偏食。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3.1 学生营养教育亟待加强 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对学校午餐的不满,除与午餐质量有关之外,还与缺乏良好的健康营养教育有关。就其而言,目前学校没有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学生在校就餐主要是因为就餐方便和安全卫生,很少出于营养的原因[5]。目前中学教材涉及营养教育的内容不多,课时很少,教师能给予相关指导的机会也极其有限。学生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营养素的知晓率较高,碳水化合物和脂类是营养素的知晓率却很低,这样的知识缺陷现象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缺位和市场广告的误导。再如,学生们了解平衡膳食概念,但不懂得运用膳食金字塔指导膳食,表现为挑食和偏食,不爱吃蔬菜,不知道胡萝卜含丰富的维生素A。而上海市中小学生维生素A的摄入量普遍较低[6]。应在中小学多安排一些相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平衡膳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此外,还可以发挥电视和报纸等媒体的作用[7-8]。

3.2 营养午餐亟待营养师的指导 《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指出,要建立营养师(士)制,但事实上很多午餐公司没有专职营养师负责,学校膳食也没有营养师的指导。我国的营养法应早日出台,让营养师早日走进午餐公司和学校,让营养午餐从形式到内容上一个台阶,让学生的营养和健康多一份保障。学校可以对生物教师和卫生教师进行再教育,将他们培训成为有资质的营养指导师,以落实学生的健康营养教育和营养午餐的指导工作。

3.3 学生的平衡膳食亟待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 学校要让家长知道,为保证学生的平衡膳食,家庭膳食的互补性十分重要。学生要实现平衡膳食,家长负有重要的责任。家长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往往会有较为正确的营养观,较注重培养儿童合理的饮食习惯[9];家长学习健康营养知识,孩子的挑食、偏食和早餐行为都有显著的好转[10]。学校可以建立营养指导师制度,除日常的教育和指导学生之外,还可联系家长,对家长进行营养指导,让家长配合学校一起开展对学生平衡膳食的教育。

4 参考文献

[1]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97.

[2] 邹积丰.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的探讨.中国公共卫生,2002,18(4):488.

[3] 潘勇平,高爱钰,刘立军,等.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状况及供餐模式探讨.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46-447.

[4] 徐哲.沈阳市东陵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现状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8,24(7):560-561.

[5] 魏守刚,褚金花,朴玮.北京市786名中学生营养午餐知识态度与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21-322.

[6] 《上海学生营养现状调查与干预模式的研究》课题组.上海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调查.教育发展研究,2007(1):43-46.

[7] 丁虹.营养教育对不同人群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55-57.

[8] 胡永祯,孙桂菊,罗海燕,等.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状况调查.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3):160-163.

[9] 陈雪君,王莉莉.乐清市某校初二学生单纯性肥胖调查及原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413-414.

[10]韩雪,凌培敏.学生营养午餐综合干预效果评估.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2):1 102-1 104.

学校营养教育范文第8篇

福贡县地处怒江大峡谷中段,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和高山峡谷为一体,从2012年至今,上级有关部门先后为福贡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4 201.87万元。在此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对不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的营养费,县政府按每生每年600元(从2014年11月起,每生每年调至800元)的标准补齐,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在校生全部同标准享受营养改善计划。

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福贡县成立了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涉教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负责处理“计划”实施工作的日常事务。

福贡县委、县政府结合福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统筹制定了《福贡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及主要责任人。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预案,确保安全。根据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结合县情和学校实际,县政府办公室和各学校健全和完善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机制,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突况下的应急措施,细化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论应对等具体工作方案,并及时组织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定期不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卫生专家巡查各学校,通过现场指导、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学校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师生和餐饮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二是因地制宜,科学供餐。结合福贡自身实际,采取“牛奶+X”的供餐模式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福贡所有寄宿制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还有部分不住校的学生也在学校吃午餐。但福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食堂条件还比较落后。为加强学校食堂建设,改善学生就餐条件,福贡县多方筹措资金,本着节俭、安全、卫生、适用的原则,对县内16所学校的食堂进行修缮、改造,2014年在县级教育附加费中安排了50万元,购置学生食堂设备。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福贡县广泛深入宣传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推广试点学校好的做法,取得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大力支持。各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健康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各学校以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向学生、家长、教师和供餐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为顺利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了舆论保证。此外,福贡县多次举办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营养指导培训班,邀请牛奶厂家营养专家进行科学饮奶知识培训,指导试点学校食堂设立营养餐供应窗口,选择合适的供餐形式,制定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营养餐食谱。

为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成阳光工程、放心工程,依据招标采购有关规定,经县政府同意,福贡县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学生饮用牛奶”洽谈会,就牛奶供应问题与厂家达成一致,并签订供应合同。

科学、规范操作流程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为加强监督,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县学生营养办制定了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各试点学校成立了由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的营养改善计划监督小组,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学校营养教育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 R 151.4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39-02

【关键词】 营养状况;学生;居住特征;农村人口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出生人口的比例逐年下降,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农村中、小学校呈现出校空人少、点多线长的格局,使我国原来以“乡”、“村”为单位设立的中、小学教学点的政策不再适用,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集中办学成为必然。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最早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2004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西部教育投入最大的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开始实施。至今此项工程已惠及包括中西部地区在内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

1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问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成效显著,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实行了“两免一补”等政策,小学招生人数由持续减少转为上升,主要增量在农村。2006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新水平,到2006年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总数已达3 000万,其中中西部农村地区寄宿生为2 300万。2006年全国小学寄宿生占在校生总数的6.6%,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初中阶段寄宿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7.3%,中部和西部初中寄宿生比例分别达到44.9%和52.4%。

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一批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对扩大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规模,保证中西部学龄儿童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中仍然存在营养不良等问题。

在国家义务教育政策规定和学杂费免除的情况下,部分农村地区适龄儿童虽然进入了中、小学学习,但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未涵盖学生营养教育和保障的职责和内容,学生膳食营养供给缺乏政策及经费支持,使得学生的膳食营养不能保障。这些学生大部分时间全部吃住在学校,只在周末或间隔更长的时间回家,而部分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往往缺乏食物加工设施的设置和投入,因此,学生远离家庭的膳食照顾,在学校也不能得到充足的膳食营养供给。如何解决学生一日三餐的膳食营养已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

2 我国政府一向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问题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提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争取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0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这次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收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到 2007年,中央财政已安排“两免一补”资金181亿元。自2008年起,我国提高了农村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并实现了对西部地区的全覆盖。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伙食标准偏低,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较差,营养摄入仍不能满足身体基本需要,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贫困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体质等均远远落后于同龄城市学生,这种情况在西部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在中部地区甚至在东部的某些落后地区也存在。

2007年5月7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开展科学营养等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长加强营养知识指导,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2008年3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撰写了从农村寄宿制学校入手、实施国家儿童营养改善战略的政策建议。总理对报告做出批示,称“要增加政府对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的补助力度,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建议由教育部会同财政部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也可以在贫困地区?”随后,改善农村学生营养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三中全会的决定之中。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实施的改善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的试验结果表明,对小学生进行营养干预是有效可行的,寄宿制在使中小学生营养不足突显的同时,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效载体。通过学校开展营养改善措施,已成为国际上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要策略。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干预入手,是政府实施儿童营养战略的良好契机。

3 积极探索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状况的方法

为全面深入了解影响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在2008年对部分低收入地区农村寄宿制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研,选取广西、云南、贵州、甘肃、宁夏5个省作为调研省份。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开展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选取中高收入地区的内蒙古、重庆、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山西、黑龙江等8省、自治区作为调研点。

通过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和收集我国农村学校的基本状况、学校食堂建设与服务情况、寄宿生营养与饮水状况和对农村及贫困生相关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建议;通过召开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座谈会、学生专题小组讨论,以及对学校校长、食堂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农村学校学生的膳食和饮水情况、学校食堂管理与服务情况,了解对改善农村寄宿生营养状况、饮水状况、卫生条件以及对相关补贴政策和形式的建议;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和收集农村学生的膳食和饮水情况、学校食堂建设、管理与服务形式等卫生条件信息。

该调研结果显示,参加调研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领导都认识到学生营养工作的重要性,多数学校在供餐、供水方面都能保证学生的基本需要。中高收入地区农村寄宿学生营养情况相对较好,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能保证学生一日三餐,95%以上的学校午餐和晚餐能提供主副食,寄宿学生能经常吃肉、蛋及豆类等食物的占50%左右,但奶类较低,仅为23.5%。目前大部分学生、教师和食堂工作人员营养知识匮乏。健康教育课中涉及营养知识较少,学生的营养知识不全面,而且学生对已有的营养知识也不能很好地实行。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专业健康教育教师,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缺乏正规培训,营养知识匮乏,不懂合理膳食搭配,这种不科学的膳食搭配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尽快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开展营养与健康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

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必须从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抓起。对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同时实施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需要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学生营养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国家正在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对学生营养补贴进行细化和落实。农村寄宿制学校营养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学校营养教育范文第10篇

以前,在贵州农村,不少学生是早上饿肚子,中午啃点自带干粮,如今,他们有了好吃又丰盛的营养午餐。

以“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为基本特征的贵州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近5年来,目前已实现全省87个县全覆盖(贵阳市云岩区因无农村学校未实施),1.25万所学校近400万农村学生吃上了营养午餐。

全覆盖――

“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中午11点半,下课铃响后,思南县塘头小学的学生排着队到学校食堂用餐。他们的午餐有芹菜炒牛肉、花菜炒肉片、清炒白菜以及紫菜蛋花汤,“两荤一素一汤”,饭后还有水果。

陈宇浩是塘头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读二年级时开始吃到学校供应的营养午餐。之前,他的午饭大多在学校门口的小摊解决。

“现在能在学校吃午饭,饭菜不够时,还可以再添,下午也不饿了。”对于学校供应的午饭,陈宇浩觉得挺满意,“很好吃”。

陈宇浩是贵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受益者之一。

贵州地理环境恶劣,尤其是农村校点分散,很多孩子来自周边村寨,吃午饭一度是农村学生求学中的大问题。

早在2011年,贵州就下发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因地制宜建设了1.3万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全部回收对外承包的3000余个学校食堂,按照公益性、零利润的原则,由学校自办自管,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2年3月,贵州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正式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同时鼓励其他县(市)进行地方试点。

此后,贵州连年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并建立了“省级负总体责任、市级负管理责任、县级负具体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对于工作不力的地区,严肃问责。

根据当时的标准,学生午餐由中央财政按照每名学生每天3元钱的标准进行补贴,而其他成本开支如工勤人员工资、水电费等,则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解决。

“营养改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在全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会上说,自2015年起,贵州膳食补助标准已提高到每生每天4元钱(全年800元)。5年来,全省累计下达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121.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17.3亿元,省级地方试点奖补资金3.9亿元。

铜仁市第十一小学校长万国礼深有感触。“以前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午餐就是吃一点从家里带的干粮,营养不良现象普遍。”万国礼说,根据学校的体质检测报告,学生营养状况、身高、体重、爆发力和耐力等五项指标都有了巨大变化,“学生上课的精神明显好多了”。

“云”监督――

食品重安全、资金要透明

走进瓮安县永和镇永和小学学生食堂,只见食堂干净整洁,食材干净新鲜,学校还配有专门的消毒设备为餐具消毒。

“学校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随时保持食堂的干净、卫生、清爽、明亮、整洁,保障正常运行,最大限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永和小学校长陈绍武说。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贵州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营养午餐”的安全,食材安全是关键。贵州在各县区实行“四统”采购、报账制,从制度管理上保证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

贵州省学生资助办主任罗忠勇解释说,所有食品原材料都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备、统一送货。招标企业负责食材采购、运输,学校只负责接收、验货,企业配送后拿着学校开具的收货单,到县营养办对账、县财政局核算。

“报账则实行‘校财局管’,费用由供应公司和学校按月到县教育局报账,做到校长‘见账不见钱’。”罗忠勇说。

贵州还创新管理方式,广泛运用大数据手段对营养餐实行全程监控,食品安全和资金使用得以更加公开透明。

铜仁市与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学生营养餐智慧云管理平台,重点针对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资金安全、科学营养分析等管理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公司董事长杨伶说,系统采用“六线互通”的大数据分析模式,监管范围覆盖教育局、学校、服务商以及生产配送商,全方位保障营养餐的食品和资金安全。

在思南县唐乔初级中学,记者点开学生营养餐智慧云管理平台系统,学校享用营养餐人数、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专项资金的数额、“四统”采购的基础数据等都一目了然。

点开子栏目,还能看到学校制定的营养带量食谱,秋冬季的22套带量食谱每周一套不重复。杨伶介绍,系统还会根据全国中小学生每日摄入营养值的标准给出合理科学的食谱,绑定的配送商通过手机查看食谱来配送原材料。

而在思南县教育综合服务指挥中心,除了墙上清晰可见的分工表、流程图、各类规章制度之外,最吸引眼球的是由40块大屏拼凑成整体的视频监控区。监管人员可以将视频随意切换至各个学校,甚至各个角落,从工作日常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使整个配餐过程在阳光下运行,保证学生用餐安全。

罗忠勇表示,贵州各级教育、卫生、食药监等相关部门每年还要对学校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规范学校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留样、消毒等各个环节,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再升级――

向学前教育儿童延伸

小小营养餐,其实不简单。它关系的是一代人成长乃至国家和民族未来,教育公平是题中应有之义。

为确保每名农村学生都能吃上营养餐,贵州率先提出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2016年10月12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提出,在家庭承担基本生活费用的基础上,为农村学前教育儿童提供每生每天3元、每年补助600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2016年11月,省财政厅下达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营养膳食补助预算资金3196万元,按照4:3:3的比例,省级财政承担1278万元,市(州)和县级财政各承担959万元。

目前贵州已有31个县(市、区)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079所学前教育机构16.89万名农村儿童。

荔波县是第一批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县区之一。陆丽琴的女儿今年四岁半,在荔波瑶山幼儿园读中班。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女儿告诉她,在幼儿园可以吃午饭,饭后还有水果和牛奶。

“可以说,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最受社会和老百姓认可的民生工程之一。”在王凤友看来,尤其在贵州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儿童营养不良问题较为突出,亟须进行营养干预。

上一篇:职工工作制度范文 下一篇:公路合同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