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作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3 10:38:03

职工工作制度

职工工作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以下简称本社)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和职工代表大会在审议重大决策、监督管理人员、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方面的权利和作用,调动广大员工共同办好邯郸市城市信用社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社职工代表大会是本社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组织机构。

本社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工会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行政领导班子应积极支持工会工作。

第三条本社职工代表大会接受党委的思想政治领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员工的三者关系,在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第四条职工代表大会应积极支持行政领导班子正确行使经营管理决策和统一指挥,行政领导班子须尊重和支持职代会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正确行使职权及职代会做出的各项决议。

第五条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章职权

第六条依据《公司法》、《工会法》的规定,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与股东大会可合并召开,称为职工(股东)(代表)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1、制定、修改本社章程;

2、选举、罢免董事会成员或经理,审议批准董事会或经理的工作报告;

3、选举、罢免监事会成员或监事,审议监事会或监事的工作报告;

4、审议批准本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固定资产投资方案,企业财产处理方案,增减股权设置方案,企业变更注册资本,合并、分立、修正和清算方案,员工培训计划;

5、审议批准本社的利润分配及亏损弥补方案;

6、审议本社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并决定本社职工工资形式、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和分红方案、公益金使用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7、审议决定本社的集体合同草案、工资协议草案和职工奖惩办法及其他重要规章制度;

8、评议、监督、推荐本社各级管理人员,并提出奖惩、聘任或解聘的建议;

9、本社职工代表大会上,由行政领导与工会主席签订集体合同或工资协议,为本社发展的共同目标,互相承担义务,保证贯彻执行。

第三章职工代表

第七条按照法律规定享有政治权利的本社正式员工,均可以当选为职工代表。

第八条职工代表中,应当有一线人员,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方面的员工,其中总部和营业部主要高中级管理人员一般为职工代表总数的五分之一。

为了吸收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可以在本社范围内,经过民主协商推选一部分代表。

职工代表以营业部(总部机关)基层工会为单位组成代表组,推选出组长。

第九条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每三年改选一次,可连选连任。

职工代表对选举单位的全体员工负责,选举单位的员工有权监督或撤换本单位的职工代表。

第十条职工代表的权利:

一、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对本社执行职代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参加对本社高级管理人员的质询。

三、因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工作时间,有权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的待遇。

对职工代表行使民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第十一条职工代表的义务:

一、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业务工作水平和参政、议政的能力。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员工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认真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章组织制度

第十二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主席团成员中应有党委负责人、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和一线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之和超过半数。

第十三条参加本社董事、监事会的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推举产生,并接受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职工代表大会有权撤换参加董事、监事会的职工代表。

第十四条职工代表大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

遇有重大事项,经企业经营者、总部工会或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提议,可召开临时会议。

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作出决议,必须以投票表决方式,经过半数以上的全体职工代表通过。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其他问题也应实行无记名投票的办法。

第十五条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围绕增强本社的活力,促进业务技术进步和电子化进程,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及针对本社经营管理,分配制度和员工生活福利等重要问题确定议题。会议议题最迟要于一周前向职工代表公布。

第十六条职工代表大会在职权范围内决定的事情,非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不得修改。

第十七条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大问题,由总部工会委员会召集职工代表组长会议协商处理,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予以确认。

代表(团)组长会议可以根据会议内容邀请本社党、政负责人或其他有关人员参加。

第五章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

第十八条总部工会委员会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承担下列工作:

一、组织职工选举职工代表。

二、提出职工代表大会议题的建议,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和会议的组织、宣传工作。

三、主持职工代表(团)组长会议。

四、组织职工代表进行调查研究,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建议,检查督促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发动员工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五、向员工进行民主管理的宣传教育,组织职工代表学习政策、业务和管理知识,提高职工代表素质。

六、接受和处理职工代表的申请和建议,维护员工代表的合法权益。

七、组织本社民主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十九条总部工会有指导、支持、维护职工代表组和代表个人正确行使职权的责任。

第二十条各营业部和总部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员工大会或职工代表组等形式,对本单位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民主管理的日常工作,由各基层工会委员会主持。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总社工会委员会负责解释。

职工工作制度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一)国有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

(二)股份有限公司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

(三)在城镇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合伙企业、私营企业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

(四)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驻浙办事机构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

(五)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

城镇个体劳动者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应当与本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因用人单位破产、兼并、改制等原因而受损害。

第四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应当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实行设区的市本级、县(市)级统筹和省级调剂制度。原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组织实施工作,多渠道筹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确保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第六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体事务。

县级以上地方税务部门负责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收工作。

县级以上财政、审计、监察、工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第七条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提倡职工个人进行储蓄性养老保险。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八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用人单位和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财政投入;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利息等增值收益;

(四)基本养老保险费滞纳金;

(五)社会捐赠;

(六)依法应当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并列入财政预算。

第九条职工个人每月按照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以下简称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职工工资的增长逐步提高,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百分之八。具体比例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新参加工作、重新就业和新建用人单位的职工,从进入用人单位之月起,当年缴费工资按用人单位确定的月工资收入计算。

职工缴费工资低于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照百分之六十确定;高于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的,按照百分之三百确定。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以省统计部门定期公布的数字为准。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每月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代缴。

职工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职工个人按规定比例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入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条用人单位每月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一般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并应当随着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而逐步下降。具体比例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审批确定。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列入管理费用。

第十一条城镇个体劳动者每月按照缴费工资的百分之十七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缴费工资低于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照百分之六十确定,高于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的,按照百分之三百确定。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省实际,对城镇个体劳动者的缴费标准进行调整。

城镇个体劳动者按规定比例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入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自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城镇个体劳动者应当按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用人单位、城镇个体劳动者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向地方税务部门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在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注册登记后增员或者减员的,应当自增员或者减员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职工增减登记手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情况及时告知地方税务部门。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和城镇个体劳动者必须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地方税务部门申报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数额,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同地方税务部门核定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地方税务部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基本养老保险费无法确定的,地方税务部门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地方税务部门根据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等有关情况,按规定确定应缴数额。

第十五条基本养老保险费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征缴,不得减免,不得以实物或者其他形式抵缴。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分立、合并的,由分立、合并后的单位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改变名称、住所、所有制性质、法定代表人、开户银行账号等基本养老保险登记事项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变更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的,应当依法清偿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在终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在办理税务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同时,向地方税务部门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国有企业或者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如有部分为视同缴费年限的,在国有企业或者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破产清算时,应当按第一清算顺序从其破产财产中提取尚未缴纳的视同缴费年限部分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视同缴费年限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具体标准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前款所称缴费年限,是指职工个人和其所在用人单位、城镇个体劳动者分别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国有企业或者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之前,职工参加工作的年限,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的,为视同缴费年限。

第十九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

第二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保值增值。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银行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全部计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银行存款利率按国家规定的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同期利率执行。

第二十一条按国家规定建立省级基本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各市、县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省级调剂基金。省级调剂基金用于调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困难的市、县。省级调剂基金建立和调剂使用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二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免征税、费。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二十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公民身份号码,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发给参保人员手册,记载缴费情况。

第二十四条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参保人员本人缴费工资百分之十一的数额记入。职工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从用人单位缴费中划转的部分组成,城镇个体劳动者个人账户从个人缴费中划转。

第二十五条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按记账利率计息一次,记账利率由省人民政府参考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同期利率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确定并予公布。

参保人员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自领取基本养老金之月开始,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按银行存款同期利率计息。

第二十六条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城镇个体劳动者未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期间,不计算个人缴费年限,欠缴部分不记个人账户,按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及滞纳金后,应当补记个人账户,并计算个人缴费年限。

第二十七条参保人员因失业等原因中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期间,不记个人账户,不计算个人缴费年限,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保留,并继续计息。参保人员再就业后应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重新缴费前后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缴费年限累积计算。

第二十八条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的,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不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的,应当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和储存额。

第二十九条参保人员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部分的余额及其利息可以依法继承,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支付给继承人。第四章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三十条*年12月31日前已退休的职工,按国家和省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用人单位离休人员的离休待遇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三十一条下列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从其办理退休手续的次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

(一)*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年1月1日以后退休,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满十年的参保人员;

(二)*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十五年的参保人员。

第三十二条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项规定的参保人员退休后,其每月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按以下标准计发:

(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分两档:

1、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满十年不到十五年的,其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十五;

2、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满十五年的,其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一百二十分之一。

(三)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根据职工视同缴费的年限,按照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具体计发标准按照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指职工本人历年缴费工资所占相应年份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百分比与职工退休时上一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乘积。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项规定的参保人员退休后,其每月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按下列标准计发:

(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一百二十分之一。

第三十四条*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年1月1日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因病、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不到十年的参保人员,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根据其*年12月31日前的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按每年发给两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标准一次性计发给本人,同时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因病、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缴费年限不到十五年的参保人员,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三十五条*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年1月1日以后因病或者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缴费年限已满十年但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或者*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因病或者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缴费年限已满十五年但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可以办理退职。退职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基本养老金应当根据本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按照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和物价增长幅度定期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七条职工就业期间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符合第三十一条规定条件,其退休当年计发的月基本养老金低于当地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四十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补足。

第三十八条参保人员退休后死亡的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支付。

第三十九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第五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实施有关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拟定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发展规划;

(三)拟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决算草案;

(四)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基本养老保险业务;

(五)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受能力进行风险预测;

(七)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一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

(二)会同地方税务部门核定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负责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档案的建立、记录和管理工作;

(四)审核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资格,审定并支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五)开展基本养老保险调查、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

(六)开展对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工作;

(七)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二条地方税务部门应当按规定职责及时、足额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为用人单位和城镇个体劳动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提供便利条件。

地方税务部门在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时,必须开具缴款凭证。

第四十三条基本养老金实行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发放或者委托银行等部门代为发放。

第四十四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地方税务部门不得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任何费用,其开展业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第四十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方税务部门有权核查用人单位的职工名册、工资发放表、财务会计账册等有关资料。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应当向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分别发送一次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记录和个人账户对账单。

用人单位、参保人员有权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其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记录或者个人账户缴费记录情况。

第四十六条省、市(地)、县(市)应当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劳动保障、财政、审计、地方税务等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职工和退休人员代表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有权听取劳动保障、财政、审计、地方税务等部门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情况和预算、决算编制情况以及审计情况的汇报,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第四十七条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地方税务部门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筹集、使用和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二)挪用、截留、侵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三)减免或者擅自增加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四)拖欠支付或者擅自减发、增发基本养老金以及其他有关待遇;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或者未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地方税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城镇个体劳动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规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地方税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基本养老保险费数额无法确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并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征缴。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缴或者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由地方税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缴纳,并按日加收欠缴费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逾期拒不缴纳的,对用人单位处以不缴或者欠缴费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对用人单位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滞纳金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五十二条以弄虚作假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获得基本养老金和其他待遇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缴有关当事人的非法所得,可以处非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阻挠、妨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地方税务部门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养老保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或者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职工因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与单位发生争议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讼。

职工工作制度范文第3篇

公司遭遇投诉员工服务规章制度

为确保公司质量体系的建康、适宜发展,向顾客提供完善的服务,满足顾客的合理要求,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信誉,特制定《顾客投诉服务标准》:对违反标准要求的,严格按照公司的考核管理办法执行。《顾客投诉服务标准》:全体员工均有热情接待、听取顾客投诉的职责,并设身处地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不可以职权范围为借口推诿顾客,当住户(顾客)来电或上门投诉时,须坚持以下处理原则:

一.听清楚在接待住户(顾客)投诉时,应耐心听住户(顾客)讲完,听清投诉的内容,不得打断其说话,更不能急于表态。

二.问清楚待住户(顾客)讲完后,要进一步问清有关情况,切忌与住户(顾客)正面辩驳,应客观冷静地引导其叙述清楚实际情况。

三.跟清楚受理住户(顾客)投诉要一跟到底,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并回复为止。对不能解决的投诉,应婉转地向其讲清楚,并确定下次回复的时间。四.复清楚对住户(顾客)的投诉在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后,应及时把处理的过程及结果清楚地回复住户(顾客),以表明其投诉已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妥善的解决。五.记清楚处理住户(顾客)投诉后,应把投诉的事项、处理过程及结果清楚地记录于《顾客投诉记录》。

职工工作制度范文第4篇

为充分调动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职工代表履行职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更好地发挥作用,根据《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和《铝业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2010年,铝业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职工代表责任区工作制度”。并于2011年随着第五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在公司全面推行。经过近两年的应用和实践,职工代表队伍素质明显得到提高,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推动了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较好地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

二、职工代表责任区工作制度的主要做法

(1)划分选区。职代会换届时,组织基层各单位,根据人员分布、工作性质及职工代表名额分配情况等,将所有职工合理划分成若干个选区。职工代表所在的选区即为该职工代表的责任区。为便于开展工作,各基层单位可根据实际,一个责任区可由一名职工代表负责,也可由多名职工代表共同负责,这种灵活的方式,同时保证了责任区职工的覆盖面和参与面,确保了职工代表队伍的广泛性。(2)选举代表。选区划分完毕后,由各基层工会组织,通过直选或竞选的方式,选举产生职工代表。谁当职工代表,由选区(责任区)职工说了算。如此以来,一批责任心强,真正有能力、能为职工说话办事的职工代表被推选出来,成为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工作制度还规定,职工代表在任期间,因工作调动等原因不能履行本责任区职工代表职责的,由责任区职工按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职工代表进行替补。使职工代表“缺位”时,能得到及时“补位”。(3)履行职责。其一,参加职工代表大会。一是会前工作。第一,熟悉会议材料。认真阅读有关文件,了解和掌握大会的中心议题。第二,调查研究。围绕中心议题,广泛听取责任区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整理。第三,反映意见。将综合整理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所在的职工代表团。第四,提出提案。在征集责任区职工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高质量的提案。二是会议期间。按照要求参加职工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和正式会议,认真参加讨论和表决。三是会后工作。向责任区职工传达、宣传职代会精神,发动责任区职工群众贯彻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其二,参与日常民主管理工作。一是要在司属各单位、班组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职工代表参与本单位职工岗位、绩效、二次分配等相关考核的实施、监督和公开工作。二是做好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小组组织的民主质询、民主对话及其他活动。四是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决议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五是围绕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积极组织和带动责任区职工群众参加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4)考评监督。首先,由职工代表向责任区职工大会作述职报告,就一年来履责情况做出全面总结。再由职工参照评议标准,以无记名的方式对职工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内容主要包括:职代会所布置任务的落实情况;职工代表每年向公司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提案提交的情况、参加培训情况、在民主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等。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或不合格三个等次。被评议为优秀的职工代表,可作为推荐各类评先表彰的参考。被评议为不合格的职工代表,由基层单位工会组织其所在责任区职工进行替换选举。

三、职工代表责任区工作制度的实施效果和理论探讨

职工代表责任区工作制度推行两年以来,共产生106个责任区,153名职工代表。这些职工代表都能够按照“职工代表责任区工作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责,践行职工“代言人”的工作职责,取得实效。一是使公司各类会议精神、各项工作部署等,都通过职工代表这一有效途径,在基层单位和职工中得到较好的宣传、贯彻落实,促进了公司各项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在日常民主管理工作中,职工代表积极参与绩效考核、二次分配、劳动纪律检查、劳动保护监督等工作中,将民主管理工作有机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三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职工代表积极组织和带动本责任区职工群众参加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实效。四是使基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如劳动保护、工作餐等问题,通过职工代表得到及时解决。五是职工代表考评工作的推行,职工代表得到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较好地促进了职工代表作用的发挥。

职工工作制度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湖北实际,按照选聘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创新实践,为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提供平台;为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解决一些地方村干部老化弱化、后继乏人问题探索新路;为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打牢基础;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按照自愿报名、双向选择,公开选聘、择优录用,合理安排、保障待遇的原则进行。

二、选聘数量和名额分配

中央组织部下达我省20*年选聘数量826名,原则上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分配计划见附表一)。根据毕业生定向报名应聘情况,省委组织部统筹调剂,争取应聘尽聘。

三、选聘对象和条件

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和20*年、20*年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和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其他志愿到农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经学校推荐也可报名应聘。选聘的基本条件是:(1)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2)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学习成绩良好。(3)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4)身体健康。

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组织的到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基本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有关县(市、区)20*年以来已经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通过组织考察推荐,可转为选聘对象(占市州本次选聘分配名额)。

四、选聘程序和时间安排

全省2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5月上旬启动,7月底基本结束。选聘工作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由省定方案、市州选拔、县乡管理,按动员部署、组织选聘、审批任职、岗前培训等四个阶段进行。具体选聘步骤、程序和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5月10日前)。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对选聘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在《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人事考试网等媒体公告,公布选聘对象条件、报名方式、选聘程序和各市州选聘数量(计划)等须知事项,并采取张贴公告、深入高校举办专场咨询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动员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报名和应聘。各市(州)、县(市、区)和高校以适当方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组织报名(5月10日至5月20日)。全省以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为单位共17个选聘地区,有意应聘的高校毕业生自愿选择报名,鼓励和提倡毕业生向原籍地报名应聘。应届毕业生以学院(研究生部)为单位组织网上报名(《湖北人事考试网》*),往届毕业生自主网上报名,并于5月20日17:00前汇总并交至就业中心。

3、资格审查(5月21日至5月25日)。由组织部﹑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

4、考试考察(6月5日至6月20日)。笔试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统一组织实施。面试和考察工作以市(州)为单位组织实施。对自愿报名应聘回原籍县、乡、村工作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聘。

对应聘对象,主要考察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吃苦精神、组织纪律观念、学习成绩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具体考察办法由各市(州)制定。

5、统一体检(6月30日前)。各市州委组织部对拟选聘对象安排集中体检。体检项目和标准比照公务员职位要求确定。体检不合格的不予选聘。

6、广泛公示(7月1日至5日)。各市州采取一定方式对拟选聘对象进行5天左右的公示,并将拟选聘对象(名单)于7月1日前分别报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和有关高校。省委组织部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予以公示,高校在本校区内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的,确定为选聘对象。

7、签订合同(7月6日至20日)。公示结束后,由各市(州)向县(市、区)分配选聘人员,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与选聘对象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各自遵守的条文,确定所到村和任职岗位,将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并集中管理人事档案;相关职能部门办理选聘人员的劳资关系、做好户籍管理工作等。

8、岗前培训(7月30日前)。由各市(州)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对选聘对象进行为期3-5天的岗前培训,重点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本地新农村建设情况和乡风民俗,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与农民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五、选派去向和任职

对选聘的大学生,由市(州)委组织部按照回原籍县(乡、村)和“就近”原则,结合所学专业,分配到县(市、区),重点派往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经济薄弱村、工作后进村(省定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

选聘的大学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选聘的大学生驻村工作,选聘期间各级党政机关和其他单位不得借调使用。

六、待遇和保障政策

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

补贴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除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外(西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1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0.5万元),我省按人均每年5000元标准另行补贴,补贴资金由省财政承担。

市(州)、县(市、区)是否另行增加补贴,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

2、中央财政按人均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3、在村任职期间,由县(市、区)委组织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为到村任职大学生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费用(个人应缴部分除外)由县(市、区)财政支付,年人均约为200元。

4、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中央或县级财政)代为偿还。

5、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6、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今后招考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安排一定比例专门面向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考录。县乡机关公务员应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

7、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8、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9、到贫困县等艰苦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

各地可根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和上述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有关规定。

七、组织领导和管理服务

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宏观指导由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省委农办,省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安厅、民政厅、农业厅、林业局、扶贫办、团省委共同组织开展,由市(州)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具体由市(州)委组织部负责协调、县(市、区)委组织部统一管理,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和高校配合管理和服务。

1、有条件的县(市、区)可结合实际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有志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县(市、区)领导每人要联系1-2名到村任职大学生,加强经常性联系,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建立到村任职大学生管理制度,健全考核办法,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育和短期实践培训,使他们了解农村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策规定,掌握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基本方法;探索建立到村任职大学生间的交流机制;向驻村大学生提供“热线电话”,随时解决大学生下村后遇到的特殊问题。

2、乡镇党委、政府要制定到村任职大学生行为准则,建立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述职、实绩考评、群众评议和乡镇领导与到村任职大学生定期谈心制度,加强具体管理。村党组织要安排好驻村大学生的食宿及日常生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他们的安全。到村任职大学生可安排住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3、到村任职大学生的母校,要将学生所在村作为联系点,在技术、信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要定期组织其中的先进典型回校交流、宣讲工作和体会,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引导他们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建功立业。

4、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要研究制定和落实到村任职大学生报考“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研究生等有关优惠政策和办法;省财政厅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下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资金。

5、选聘的大学生在村工作期限为3年。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继续聘任,鼓励其长期扎根农村艰苦创业。不再续聘的,引导其就业和创业。

职工工作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到村任职;制度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047-04

自2005年《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文件下发,到2008年《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2009年《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2010年《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贯彻实施,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运行、管理的路子。到2011年夏天,已有20多万大学生到村任职,其中任期届满、考录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自我创业、另谋职业离开村官岗位的有5万多人。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这对于为农村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的党政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从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实践成效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加以完善,否则这项战略性决策的历史意义将会被大打折扣。

一、突出定位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战略目的是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

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战略性定位,应当是大学生到村任职与优化农村干部队伍有机结合,最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大学生村官“待得住”、“留得下”。首先,农村需要现代化建设人才。没有村干部人才队伍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无法实现全国的现代化。大学生只有待得住且留得下,才能解决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性问题,才能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力量。其次,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亟待优化。以点来看,大丰市作为沿海县级市,村干部40岁以下的不到5%,50岁以上的占60%,文化水平以初高中学历居多,还有小学学历的。该市刘庄镇1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仅1名35岁,其余均在49岁以上。以面来看,至2010年底,全国现有村党支部书记6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8.45%,56岁以上的占16.64%;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2%,初中以下的占44.70%。最后,农村面临青年干部断层。农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创业、谋生,村干部队伍处于后继断层的尴尬境地,农村确实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思想、有现代意识、且年轻的人才到农村去工作。

对于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定位为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则指出,这是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更是认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又指出,引导期满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是确保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环节。这表达了大学生村官制度以“流得动”为主的安排。这与一般大学生到村服务期满要求流动的愿望是一致的,但与《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逐步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使其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政策目的则相悖。因为,一是政策可以保证每村都有大学生,但却不能保证每村的大学生都能够真正发挥其在农村应有的作用。农村工作的复杂性、政策性、综合性、法治性,大学生村官二三年的时间是不可能深度介入的。设定三年的任期,大部分学生可以说是刚刚对农村工作摸到一点头绪,自身也才有了一点农民情结。但要真正参加新农村建设并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不现实。二是大学生到村任职政策达不到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的目的。现行政策安排事实上为大学生流得动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环境,大学生村官来一个走一个、再来一个再走一个,蜻蜓点水,虽有大学生到村接任延续,但村官与农民保持深厚感情却无法延续,总得“重头再来”,其运行结果可见的预期是农村干部队伍不仅不能够优化,更老年化则是最大的可能。三是这种制度于缓解就业压力无补。我国每年有6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国家计划的加上地方到村任职的村官也就20万左右,而且每年进出相抵,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四是“知青情结”不具普遍性。过去上山下乡的知青,大都不是自愿的,是政策的要求。返城后能与农民保持深厚情感的并不多。期望仍以“上山下乡”的方式来建立大学生与农民的真感情较难。因此,大学生村官制度,如果立足点、出发点不能放在“待得住、留得下”上,而是为“流得动”服务,不仅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人才会因为三年农村生活而荒废了专业,而且也不能够真正地起到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的作用。实行大学生村官职业化,应当是大学生到村任职、实现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二、建立立体培养重点前置的大学生村官职业化机制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化,能够满足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战略性制度安排需求。大学生村官职业化,是说将村干部视为一种社会职业,通过大学的培养教育,取得相应资格,以“准行政身份”出现在社会上,专职从事农村经济社会的组织管理。职业化村官是行政村作为政府管理向农村延伸节点上的主体、职能承担者。这是面对农村干部队伍现状、长期稳定大学生到村工作、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的可靠路径,也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基层工作经验、与农民保持深厚情感、党的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渠道。要实现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化,笔者认为加快建立职业村官立体培养重点前置的战略机制,是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本质要求。

首先,建立职业村官培养机制。现行的大学教育,要有突出的培养职业性大学生村官的位置,要有相应的培养院校、相关院校的专业班次与学科设置。现行农村干部事实上担当了政治思想工作者、社会管理者、经济建设组织者的三合一角色,而现行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在总体上与角色要求是不适应的。而目前到村工作的大学生,所学专业又大都与“农”字无关。2010年3月全国村官研究所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共同开展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

1818名大学生村官中,所学专业所属门类最多的是管理学,占16.80%,依次是法学12.80%,文学12.70%,工学12.10%,理学9.30%,教育学9.50%,经济学9.00%,医学2.20%,历史学1.20%,哲学0.70%,非上述学科占10.40%,农学仅占3.40%。大丰市2011年44名新任村官,仅4名学生的学校带“农”字、且只有2名所学专业涉农。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农”字理解不深,他们虽有高昂的工作热情与激情,但在每每遇到“农”事不知所措中,慢慢地也就失去了热情与激情。何况,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总体上是冲着“流得动”的利好政策来的,并没有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思想境界与真实愿望。因此,从长远来讲,也就是战略性谋划我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建立一批农村干部院校,在大学院校中普遍设立农村干部专业班次与学科。培养大学生职业村官,可采用培养师范生范式,列入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免除学费,定向培养。能建立大学生村官委培制度,实行村官本土化更好。按我国现行村组织数看,一个行政村1名大学生村官,就需要60多万大学生,2名就需要130万,每年招录10万名定向村-官,也需要10多年时间。所以,如果能够让每年到村任职的大学生都从这些专门院校、相关院校的专业班次中产生,让未来的职业村官们走出校门就是把握党和国家农村方针政策的“熟练工”,而不是像现在,即便是到村工作二三年的村官,问到掌握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程度,还回答说:不得要领、不系统、理不清。

其次,建立多路径多方式接续培养机制。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即便是专门院校培养的村官,从学生到称职的村官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社会组织管理知识与实际本领需要在实践中来学习与把握、深化与凝炼。因此,对于到村任职后的大学生村官,还要把握好一系列的培养环节。一是开展岗前培训。把岗前培训的重点放在当地农村农业工作特色和现行主要工作任务上来,完成上下级政策体系教育的链接。二是组织回炉提炼。村官们到村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根据他们个人爱好与发展潜质,或擅长村政管理工作的,或擅长创新创业组织发展经济的,或擅长农村文化法制宣传教育的,把具有不同特质、不同专长的村官带着实践问题回炉培训,意义重大。三是多样培训并举。如每年集中一周,交流探讨与解决村官们在工作实际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质的难题;每两年脱产1~2个月,让村官们带着实践问题回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进行理论再造;把有个性特质的村官通过组织派送到相关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进行定向挂职锻炼,让村官们各扬其长,多途发展。四是注重定向专业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对于一个县域,大学生村官因人数有限不宜分类培训的实际,应当考虑党员、团员,党组织干部与村委干部、团干部一同进行例行培训。专业定向培训可以由省或市集中组织进行。要特别注重大学生村官的典型示范交流与互动培训。

最后,建立优秀村官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应当坚持从现代大学生村官中有计划地选拔优秀人才,通过专门严格的教育培养,让他们逐步成为“三农”专家行家,一步一步地从基层到高层担任各级政府、部门的“三农”管理领导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了这样一批从农民中间走出来的、带着质朴农业气息、带着浓烈农民话语、带着深厚农民情结的各级政府官员,中国的“三农”问题何愁不能解决。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选用适配机制

现行大学生村官选用、身份适配机制需作以下调整与完善:

一是选聘对象。大学生村官现行选人政策要求过高。笔者认为规定或划定到哪一层次的高校和哪些专业的学生即可,至于大学生,只要是其政治品质好、学习成绩好、自愿从事农村基层工作,都可以报名参加竞聘,不应当限定在党员与非党员团干部和学生干部中,更不能对非党员的学生干部还要设限“优秀”。是否优秀,可以在考试和面试中通过设定专门的思想道德品质测试题来解决。至于将来,则都可以过渡到从大学生职业村官班产生。

二是学历要求。现行的到村任职大学生“主要选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这一要求过高。因为现行的村官们科班出生的大专生都凤毛麟角。所以,在学历条件上,大专生、高职生都可以作为大学生到村任职人选,除一些发达地区外,就全国总体而言,没有必要要求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本科生,甚至还鼓励研究生任村官。笔者认为培养大专生、高职生任村官更合适,更安分,更靠得住。国家要做的事仅仅是为他们将来任村官设置更多更合适、更适用的专业科学。

三是申报职位。各地可以通过设定职位说明书的方式,限定各地所需招聘的村官人选,这样可以将村官供给与需求结合起来,为人尽其才、志趣相投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与环境。

四是职务设定。大学生村官的职务,目前的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因为不是推选出来的,一下子放在这样的位置,很难得到两委班子成员的认同与接受,更难得到“土著”村民的认同与接受。大学生“村官”职务应设定为“村文书”更适宜:其一,这与《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的大学生基本职责相匹配。其二,以村文书身份能很自然地进入两委班子,也便于村干部了解你、接受你,还能够及时获得本村各方面的事务信息。其三,利于大学生逐渐适应农村工作、生活方式。大学生大都不谙农事、民话、村俗,要想有效开展农村工作,有效实施对农民的管理、服务,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锻炼与适应是正常的,必须的。文书职务与文书工作,就是最好的过渡、适应、锻炼的岗位与锲人点。其四,利于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村文书,说官不是官,村民一般不会回避你;说民也不是民,村民还希望通过文书转达他们的意见、建议、要求与愿望,起一个中介缓冲作用,这样与村民更容易接近。设定大学生村官文书这一特殊的岗位,他与农民、与两委干部都保持了直接接触,如果通过自身努力,则较容易取得村干部与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关心与爱护,成为真正的村官也是名正言顺的事。

四、健全大学生村官长期“待得住、留得下”机制

解读《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政策,到村工作的大学生,不管续聘与否,不管在村工作是四年(重庆市),还是六年(安徽省),最后你都要离开村官的位置。而这个位置还是留给新任大学生村官的。笔者认为,这样的制度安排,既没有减轻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实际负担,因为村官总人数没有变;也没有减轻整体社会就业的压力,因为大学生需要就业人数在村官这一块是恒定的,进出相抵;反而是熟悉农村工作的不得不离开,而不熟悉农村工作的不得不进来,永远无法实现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待得住、留得下,热心服务于农村建设,在制度设置与安排上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是人员身份事业化。这是最实际的、最有吸引力的政策规制。从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村官们

总体上对继续留在农村工作没有太大的意见,只是感觉生存成本过大,对二次就业心存顾虑,心定不下来。如果设定特定的、专项的村官事业编制,工资福利待遇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保持一致;这个编制只与大学生村官捆绑,来一个加一个,走一个减一个,专人定向使用。凡三年期满愿意留任的,保持原待遇;担任村主要干部的,则实行双份报酬。同时享受事业编制应有待遇和同级村干部补贴。这样并没有增加任何额外经济负担。大学生村官仍然享受的是大学生村官待遇,留任不是增人,不增加财政支出;担任村主要干部,享受村干部相应待遇,本来就是计划内的,也不是为大学生村官特设的。再则,如果用十来年的时间,我们的村级主要干部都是由大学生来担任,或者说,因为这项鼓励政策,使得大学生成了农村干部的主体,这个优势不是用经济账可以算出来的。

二是选聘对象本土化。村官的身份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户口在哪,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讲是一个相对重要的问题。现行的大学生村官户口大都挂在各地县级政府所在地,大学生是编外村民,不能依法进入村委会班子,即便担任党组织干部,对于村民来讲,你是外人,认同你、接受你,都有一定的障碍。所以,大学生村官本土性最好,即本地的大学生在本地当村官最好。国家可对大学生村官这类群体设立特殊的户口政策:凡大学生村官,户口随人入村做村民。离开时,户口实行无障碍迁移,到哪里就业,户口就落到哪里。

三是工作岗位实务化。现在由于存在地方政府对大学生村官抱着“人才我先用,反正政府出的钱,不用白不用”、“村官们迟早要离开,到不到村无所谓”的认识与态度,加之语言、交通、人际关系、安全、生活方式等诸多不便,所以,大学生村官不到村,或者流于形式,大部分时间在镇上帮助做工作是较普遍的现象。这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是相悖的。大学生村官就是要到村里去,生活在村民的视线里,使自己的行为也本土化。各地应设法让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在农村。除有计划地安排到政府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外,各地乡镇政府不得截流使用大学生村官,确保大学生在村有岗位、有分工、有职责。

四是接续聘用常态化。《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对于期满愿意留村任职工作的大学生,作出“各地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大学生‘村官’续聘次数和期限”的规定,这样的规定既不利于大学生安心农村,更不利于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对于大学生村官考核合格、且本人愿意留任,可以不受聘期与次数的限制,一直把村官做下去。这样,更能打消大学生村官到期必须离开、重新二次择业的后顾之忧,稳定留任村官的心。留心是留人,留人是留智,留智是留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

五是村官选拔特惠化。《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明确村官考录公务员有三条路径:一是参加面向社会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招考;二是参加面向大学生“村官”组织的公务员招考;三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招考,首先要设定须在村3年任职期满后,这样可以把一部分投机性的大学生挡在村官大门外。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公务员的岗位设置应重点在镇;地市级机关部门面向村官招录公务员,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任期必须在5年以上。基层党政机关招录公务员,除非特别专业的技术岗位,一般工作岗位要用人,首先在村官中招录,且事先须明确一个比例,如70%的职位留给“到村任职”大学生。

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大学校。一大批掌握现代知识、德才兼备的年轻大学生在农村成长起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成为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有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党的事业星火相传。希望党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度更好地为农村发展着想,更好地从农民的愿望出发,让更多的有志大学生走进农村,扎根农村,让现代化的思想通过大学生植入农村。

[参考文献]

[1],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N],光明日报,2008-12-23

[2]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培养接班人的战略举措[N],人民日报,2009-01-26

职工工作制度范文第7篇

1、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综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及县综治委工作会议精神,拟定本局综治工作计划、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

3、及时向县综治委上报综治工作安排、总结、信息。

4、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对“创安”联系点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5、大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综治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和举报情况办理工作制度

一、群众来信来访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并及时转交有关人员处理,如办公室人员有事离开,按照首问责任制,由第一接访人负责接待;

二、对来信来访和来电举报应有专人记录和登记,并写明来访人要求及事件的具体内容,并告知来访人员一定要提供实情;

三、严守秘密,对来访人特别是举报非法违法安全生产的人员要进行保密,不能泄密举报人身份姓名及有关情况,否则造成不良后果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接到重要件后,应及时向局长汇报:

五、对不属本局管辖的举报及事件,应告知人或及时将材料转交有关部门处理:

六、对无理取闹的来访者,要坚持原则,进行批评教育,对妨碍工作人员履行公务、扰乱机关正常工作秩序,情节严重的要及时采取措施,交公安机关处理;

七、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做到文明礼貌,热情待人,耐心听取意见,切实解决问题。

三、治保工作制度

1、经常组织职工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不断提高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搞好机关自身的治安防范工作,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3、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查破各类案件,对发案现场予以保护,对一切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有权制止,对现行作案的犯罪分子,可强行扭送到公安机关。

4、对重点人员进行帮教或控制,及时向辖区派出所报告本单位的治安情况。

5、服从司法机关领导,听从指挥,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治保工作任务。

四、调解工作制度

1、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教育职工遵纪守法,遵守公德。开展法制宣传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教育,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道德水平,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和激化。

2、认真调查处理涉安纠纷,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民转刑事案件的发生。

3、及时向县政府、县县局报告涉安纠纷调解工作情况,及时反映群众对现行法律、政策、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五、帮教工作制度

1、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进帮教人员的转化,特制定本制度。

2、帮教人员每季度应和帮教对象、家长或家属见一次面,了解其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帮教。

3、帮教人员要与帮教对象所在学校、家长、单位或居委会联系,进行监督。

4、帮教人员要与帮教对象在学校、家长、家属互相配合,互通情况,要关心爱护帮教职工对象,引导他们重新做人,成为社会有用人材。

六、普法工作制度

1、为了不断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本局的普法应拟定学习规划和会议制度。

2、积极委派具体工作人员参加有关单位举办的法律知识培训班。

3、经常深入企业检查普法进展情况,督促其完成普法任务和依法生产经营。

七、禁毒工作制度

1、定期组织职工学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职工学法用法的法律意识。

2、帮助和教育全体职工增加对危害的认识。珍爱生命,拒绝,远离。

3、发现有吸食、贩运的人员和现象,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职工工作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对策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在注重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要更全面、更细致地把握好战局,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做好企业的战略部署,从而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并提起重视,深入开展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并取得创新,从而有效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常见问题

1.1 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到位

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经济利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现代企业中,有很多职工存在消极怠慢的思想,只关注本职工作,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降低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配合度。同时部分企业缺乏思想政治工作执行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并不理想。不利于企业适应社会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因此,企业要想在新时期取得发展,对职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必然。

1.2 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不完善

当前形势下,企业要想谋求发展,单纯的靠规模扩张、拉动资金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服务的质量等来提高竞争力。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还不完善,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大都只是懂得党务工作,而对企业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无法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意见,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发挥实际效用。

1.3 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单一

目前,部分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还沿用着传统的说教方式,墨守成规,方法单一。比如有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仅仅限于开大会、发文件、提口号,形式化严重,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另外,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使得企业职工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大大削减,只是一味地敷衍应付,做表面文章,造成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

2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2.1 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

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消极因素很可能误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必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其控制功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的弹性,给职工提供充分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工作制度的控制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其次,企业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制定一定的考核标准和激励对策,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思想水平,一心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然后,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监督运行机制,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开展途径和方式,从而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首先,增加培训的机会,逐步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提高员工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同时,满足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改变枯燥的教学培训方式,创新培训的方式和内容,激发职工的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兴趣。其次,要及时积极地与员工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企业领导要能够做到经常关心询问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使得职工认真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3 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企业职工在思想上不稳定,产生了一些疑虑。因此,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企业党组织必须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引导职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企业对于部分职工的不稳定情绪要深入进行政策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发展经营、员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从而消除职工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端正思想观念,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从而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2.4 推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

为了在企业各阶层充分贯彻党政思想,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在企业各阶层中挑选相应的思想政治骨干人员,并对其加强培训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觉悟,促进他们在进行基层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使他们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而且也成为企业员工思想工作的引导者,真正实现“一岗双责”。这一做法有效地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既懂生产经营管理又懂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领导干部,既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企业管理者没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相关工作制度也不完善,工作方式单一。因此,为了适应发展,企业应对思想政治工作提起重视,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结合,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启忠.新常态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J].钢铁文化,2015(5):17-19.

职工工作制度范文第9篇

一、制度建设是提高离退休管理水平的坚实基础

一提到制度,通常大家都会说,制度就是管人管事的一个尺度,是规范人们行为一个约定。离退休管理中心所辖退休站的工作制度涉及八个方面42项,对于退休站工作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工作质量做出了详细规定。这些工作制度对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对克拉玛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离退休管理中心各部门、各站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水平不断攀升,并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全国性奖项两项、自治区级奖项七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奖项五项、获得克拉玛依市奖项15项。

二、制度建设是提升为老同志服务能力的基本保证

新疆油田广大离退休干部、职工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为油田的建设和克拉玛依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新疆油田的宝贵财富,也是克拉玛依的宝贵财富。在建设美丽克拉玛依的今天,离不开油田广大离退休干部、职工的建言献策,更离不开他们的积极参与。加强制度建设,就是要使各级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离退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认真落实离退休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都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此,要从制度建设上保障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高度重视离退休管理工作,弘扬大爱精神,努力做到在政治上尊重老同志、思想上关心老同志、生活上照顾老同志;都要加强新时期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使他们为建设美丽克拉玛依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制度落实是做好离退休管理各项工作的根本

首先,在制定出科学严谨且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落实执行。制定和落实两个环节缺一不可,但后者的难度更大些。纵观各项工作制度,不难发现我们从来都不缺制度的制定,最缺的是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没有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制度就只是纸上谈兵,如同虚设。从目前来看,我们已经有了相当规范、完备的规章制度,但也有落实不力的问题。这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将制度作为管理工作的标准,这就造成了每个人身上的责任都不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责任不清晰,每个部门的工作责任不确定。制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约束,关键还是在于责任的落实。要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执行到位,确保清晰的责任落实才是根本,要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管理人员,使他们对于自己的责任有清晰的认识,对于不履行职责有什么的处罚有全面的了解。很多岗位设置以及岗位职责通过规章制度予以清晰的表述,但是在工作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同岗不同劳的现象,有些管理人员做的事情多,责任重,而有些则无事可做,责任轻,这样势必会造成员工的不满情绪和排斥心理。应把责任具体科学分解到每个管理人员,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有具体的责任,而不是大锅饭一起吃,让做事的人流泪,闲逛的人高兴。

四、落实几项具体工作制度的认识与建议

(一)落实形势政策教育规定的认识与建议

在离退休人员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目的就是宣传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统一离退休人员的思想认识,准确理解各项方针、政策。

在北区总站管理与服务的实践中,采取的形势教育途径有几个方式:一是电视教育的形式,这种形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广泛性和及时性。比如:北区总站各退休站就利用电话通知收看电视的形式,在规定时间里让在当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通过退休站提供的电视,或者利用自己家中的电视收看有关“十”的系列报道,形成浓厚的宣传、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对“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二是采用图片展板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集中性。新疆乌鲁木齐发生“7.5事件”后,北区总站各退休站组织了离退休人员集中观看“7.5事件”图片展,使离退休职工对事件的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就澄清了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蛊惑性言论,明辨了是非,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经住了考验;三是报告会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最大好处就是通过宣讲老师的系统讲解,现场直接释疑解惑。北区总站各退休站通过上述三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落实丧葬后事处理规定的认识与建议

离退休职工的丧葬后事处理,涉及老同志以及家庭的切身利益,涉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求作为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和部门,必须认真落实这项制度,做好丧葬后事处理工作。北区总站各退休站按照《离退休职工丧葬后事处理暂行规定》,按不同民族、风俗认真地进行落实。对于汉族退休人员的后事处理,采取了退休站的领导当日到达逝者家中慰问,落实后事处理的具体细节,主持逝者遗体告别仪式,协助下葬等工作方式。对于民族退休人员的后事处理,采取第一时间到达逝者家中慰问,讲明后事处理的有关政策,落实相关规定。通过这种工作方式做到了让逝者家属安心,满意,让老同志和家人切身感受到政策和离退休的温暖。

职工工作制度范文第10篇

一、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

公开政府工作信息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为此,我局成立了市畜牧兽医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畜牧兽医局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并明确由局法制科负责局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同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梳理政府信息公开项目,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工作计划,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内容、任务和目标。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

为促进政府信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我局制定了《市畜牧事业局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市畜牧事业局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市畜牧事业局政府采购工作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行为。

三、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深入乡镇、村寨,组织开展“3.15”消费日、“农资下乡进村”、“三下乡”、“草原法宣传月”、“12.4”法律宣传周等法律宣传活动,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证》、《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草原法》、《兽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共发放宣传资料18630份,张贴宣传标语80份,悬挂横幅22幅,接受群众咨询1756人次,提高了群众对畜牧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

四、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

为提高办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能力,我局组织全局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密法》及畜牧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局职工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办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

五、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信息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我局制作了市畜牧兽医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指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目录,在政务公开栏和畜牧兽医局网站上公开了涉牧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据、标准,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等内容,及时公开政府采购3期,提供政府信息10人次。

在办理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未向申请人收取费用,申请人对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未提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虽然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还不够完善;二是政府信息工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认真梳理畜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项目,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上,完善和细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为群众提供全面的公开信息;

二、加强政府信息工作制度建设,强化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管理,严格追究公开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上一篇: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下一篇:学校营养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