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04 09:50:22

信用信息管理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增强企业信用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和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记录,以及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依法征集的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记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市、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以下简称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公开和使用。本市市级行政机关和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掌握的省级及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企业的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公开和使用,按照本办法实行。

第四条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和公平的原则,确保信用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合法性和完整性,不得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负责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公开与使用工作。

第六条鼓励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防范企业自身风险,促进企业之间的诚信交易。

第二章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与整理

第七条本市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网站。

第八条下列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

(一)市级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国有资产、发展改革、劳动与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物价、统计、交通、公安、建设、民政、安全生产监督、煤炭、国土资源、市政、房地产、环境保护、商务、旅游、农业、林业、科技、文化、新闻出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行政机关;

(二)掌握企业信用信息的市级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三)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事业单位。

第九条前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市级行政机关和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应当将相应县(市、区)行政机关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汇总后,统一提供给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的具体内容和办法按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组织按照与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约定的方式提供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一条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应当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合法性和完整性,不得提供知道或应当知道的虚假信息。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定期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对企业信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及时提供。

第十二条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对征集到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进行整理,按照企业所有制形式、所属行业、信息属性分类管理,并保证信息安全。

第十三条下列信息记入企业基本信息:

(一)工商注册登记基本信息;

(二)组织机构代码;

(三)专项行政许可;

(四)资质等级;

(五)其他有关企业的基本信息。

第十四条下列信息记入企业信用信息:

(一)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

(二)企业受到表彰或奖励,或者法定代表人受到与企业有关的表彰、奖励的;

(三)企业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或省级著名商标的;

(四)企业获得市级以上质量管理奖的;

(五)产品被列入国家、省级免检范围的;

(六)被税务部门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

(七)债务履行和税款缴纳情况;

(八)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

(九)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

(十)未通过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专项或定期检验的;

(十一)受到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较大数额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或被吊销许可证照等行政处罚的;

(十二)企业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

(十三)因违反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受到财政、审计机关处理的;

(十四)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受到与企业有关的刑事责任追究的;

(十五)执行已生效裁判文书或仲裁裁决的情况;

(十六)其他有关企业信用的信息。

第十五条企业信用信息在征集、传输过程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的规定。

第三章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与使用

第十六条企业基本信息由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主动公开。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按国家、省、市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行政机关在对企业进行日常行政管理和政府招标、政府采购过程中,需要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应当及时提供。

第十八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合作开发、商业投资、商务采购、经营决策等商务活动中可以使用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征集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九条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实行无偿服务。但当事人要求打印、复制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第二十条企业对公开的本企业信用信息有异议的,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向信息提供单位核查。经核查异议属实的,应当及时更正。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对公开的给企业信用造成不良影响的错误信息,应当及时纠正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一条企业基本信息的记录期限至该企业终止;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期限不少于3年。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或者无故拖延向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由市人民政府给予书面通报批评。行政机关向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提供知道或应当知道的虚假信息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信息提供单位因提供知道或应当知道的虚假信息给有关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披露或者泄露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对企业提出的异议未及时向信息提供单位核查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第二十五条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评估、等活动的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信用 信用信息 管理机制

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转化为企业信用信息,产生信用资本,为企业带来相应的信用收益。企业信用信息是一种资源,它可以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的开放程度还不够大、利用率比较低;企业信用的大部分信息仍然分散在各政府部门,信息联网内容单一,信用信息资源不能被有效整合,无法通过信用信息来约束企业的信用行为;失信惩戒的市场约束作用尚不明显:企业失信的社会制约机制还未形成;政府部门对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和发挥作用是其症结所在。因此,研究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对于开发和利用企业信用信息资源、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的内涵

V.Slamecka等学者指出,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的内涵有了重要的拓展,在原来“消息”、“知识”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了两个新的内涵:信息是一种资源;信息是一种商品。信息作为经济资源和商品的新观念,以及信息经济引人注目的发展,促使人们进一步关注信息管理,对信息管理提出新的需求,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时期。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们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马费成,2002)。

企业信用信息是随着信用的产生而产生的,是指与信用有关的信息,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政府部门、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消费者等相关的活动中与信用有关的行为记录,它是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信息。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失信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要建立防止企业失信的机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我们认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就是以经济、技术、法律等措施为保障,向市场主体提供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相关信息的动态过程,是对于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评价、的动态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的工作体系。通过这种机制能够优化市场信用信息资源,规范市场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

总体来说,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机制。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是指通过合法、公开的渠道或根据与有关部门的合约,将分散在社会有关方面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整理、储存,形成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活动。企业信用信息可以分为企业基本信息、信用能力信息和信用行为信息。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是企业信用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也是信用信息产品开发的起点。没有准确、及时和可靠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企业信用信息产品的开发质量也得不到必要的保证。

2.企业信用信息的评价机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评价机制,实际上是增加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可识别性,即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企业信用的好坏程度、高低水平等状况。作为企业信用可信程度的依据,企业信用信息评估是由公正、独立的评价机构,采用规范的评价程序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信用信息做出的综合评价。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评价等级、评价方法等。

3.企业信用信息的机制。它是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目的实现的途径。企业信用信息机制的建立就是要根据不同性质的信用信息,选择合适的机制,促进企业信用信息的利用。从理论上分析,企业信用信息主要依靠四种机制:一是信用信息的自愿机制,即企业自愿将信用信息予以对外披露;二是信用信息强制机制,即由法律或规章授权某国家行政机关公布企业有关信用信息。强制机制一般适用于企业的黑色信用信息及部分出于自身考虑不愿主动公布的信用信息;三是市场化机制,即由需要特定信用信息的企业向有关信息提供方购买信用信息;四是互利共享机制,企业信用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提供关于自身和其他企业的信用信息,即信息使用者同时也是信息提供者,相互之间实现信用信息的互利共享。

4.企业信用信息的法规保障机制。完备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是建立在有政策、法律保障环境的基础之上。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法规是调整各类主体在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等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5.企业信用信息的技术支持机制。企业信用信息技术就是在生产企业信用信息产品和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转换、通信和安全等方面相关技术、处理方法以及所有相关软件的总和。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则是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的支撑条件。

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1.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的一方拥有相关信息而另一方却没有这些信息,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信息不对称可以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大,信用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信用评价方的信息成本和市场交易费用也就越高。所以,信息不对称导致授受双方的不均衡博弈,使得信用风险的产生成为必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可以加速企业信用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使信用信息尽量公平地为经济交易的各方所共有,使交易各方最大限度地了解各自真实的信用状况,避免发生信用合约签订之前信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信用合约签订之后信息优势方的道德风险行为,减少交易成本。

2.企业信用信息的有效性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别的信息具有不同的时效特性,企业信用信息的时滞性主要是指信用信息采集的滞后性、评级的滞后性和更新的滞后性。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能够及时收集各交易方的信用信息,当信用状况改变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递给信息需求方,避免信息滞后给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3.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市场化企业信用信息供给机制,这导致信用信息产品(如各类信用报告、信用评分)数量较少且供应不足,从而使市场参与者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都难以得到满足,这就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

4.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是优化信用资源配置的保障,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信用信息资源不断向信用状况好的企业集中。在企业信用信息充分共享的情况下,授信机构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信用申请企业的信用状况,减少因缺乏信用信息而出现的授信决策失误。同时,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有更多机会选择优质的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企业间选择满意的合作伙伴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企业良好的信用信息将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反之,不良企业的付款信息将增加供应商要求现金结算的比例,从而加大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

5.为了防止企业不法牟利,必须建立“守信者奖、失信者惩”的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中的企业信用信息和查询机制是保障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前提。健全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本身对失信企业具有惩戒效应,并能够消除或抑制交易中的不良动机。

三、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的对策

1.基于人文方面的对策。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信息披露制度,这是我国征信行业发展无法可依、无法保障以及企业信用信息供给严重短缺的要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快企业信用信息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建设,主要包括:(1)建立界定企业信用数据开放范围的法规,包括必须开放的数据源及监管机构的责任,保证企业信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更新。(2)出台关于界定企业数据保密范围的法规。(3)制定公平信用报告的法规。通过这些法规的制定来强制有关行政机构和社会部门以法定途径和方式将企业信用信息以商业化或义务的形式向信用信息中介机构开放,并为商业化的信用信息中介机构在市场上开展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评级、保存和服务提供基本法规依据。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应建立在我国的信用文化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信用价值观念,培育全民的“信用至上”意识,珍视信誉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要重视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从业队伍的建设,规范从业人员,建立从业资格考试及培训制度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2.基于经济方面的对策。市场机制能够通过价格信号自动地以较低的成本合理地配置资源,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对企业信用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来实现。它表现为三个方面,(1)市场机制允许多个征信企业为进行企业信用信息竞争性的生产,刺激信用信息生产效率的提高。(2)信用信息生产存在风险的原因在于其投资是不可逆的,但成功的信用信息生产却具有巨大的收益,为征信企业的信用信息生产提供动力。(3)市场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用信息生产。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征信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企业征信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另外,积极培育企业征信产品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强大功能,更多地使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资信评级。

3.基于信息技术方面的对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能够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和共享效率,是对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的重要技术支持。(1)尽快组织和开展企业征信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2)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这是企业征信行业发展的关键,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应该分三个层次建设企业信用数据库:一是政府部门除了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如工商注册数据库、工商年检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普查数据库等等,还应当根据企业征信需求建立一些专门的企业征信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服务。例如日本通产省专门斥巨资建立了“海外企业数据库”,记录与日本企业交易过的海外客户信用信息资料,专门供日本商社对外贸易合作时查询使用:二是规范行业内企业征信数据库的建立与运行。在同一行业范围内企业的信用资料比较集中,因此以行业为主形成的企业征信数据库是征信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形式:三是加强征信企业的自身征信数据库建立与完善。(3)加快基于网络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信用信息资源的联网整合、传递和查询。(4)采用知识挖掘、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增加信用信息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史琴,戴娴,杨涛.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谈信用信息传递机制的建立[J].财会月刊,2005(12).

[2]周城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2004.

[3]任永平.关于企业信用信息共享问题的思考[J].现代企业,2006(8).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C2C电子商务;信用信息;信用信息管理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势不可当。在其影响下传统商务活动正在发生着变化。在信息化的推动下,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随着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及以个人电脑的日益普及,传统商业的营销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电子商务模式。

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处于强劲的发展势头中,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迅猛,尤其在大中城市的市民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网购现象相当普遍。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在当下的中国,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控能力较弱,现有的评价技术又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且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权责也不十分明确,网络欺诈行为屡见不鲜。由此可见,信用问题确实将是一直困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尽管目前一些购物网站已经在不断地完善其信用评价体系,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C2C电子商务平台信用信息管理问题分析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平台一般是指在Internet上开展商务活动的软件基础,它利用Internet技术,将企业、客户和供应商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连接到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上。在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提高了企业以及供应链管理运作的效率,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经营理念。把工业时代“只有拉长迂回路径,增加中间环节,才能提高附加值”的传统理念,变为“只有快速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减少中间环节,才能提高附加值”的信息价值观。电子商务的引入必将是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

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本质上体现在网络交易过程的虚拟化和特殊性,这种虚拟化和特殊性导致其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不能被对方及时且充分地了解,这就容易引发的一定的信用风险。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由于Internet的广泛性、虚拟性和远程性令交易的主、客体无法谋面,因此就保证不了对方的资信程度、无法对欺诈行为进行防范以及无法确保交易物品质量,这些问题都使得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面对这样的情况,交易主、客体能否做到诚信经营,守信消费则完全由守信带来的收益大还是不守信带来的效益达决定。如果守信带来的经济效益大,那么他们会选择守信,否则就会选择失信。

(三)C2C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模式的信用风险分析

电子商务网站通常采用的三种交易模式如下:货到付款交易流程、款到发货交易流程和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中介的交易流程。一些主流的电子商务网站要么采用其中一种要么采用三种形结合的模式。

货到付款,显而易见是买方在卖方的网店选择所需物品,卖方接到订单后发货,买方收到商品后才向卖方支付货款。在这种交易模式中买方占优势,买方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但对于卖方则不然,卖方可能会收到货款也可能在收不到货款,这就增加了卖方的交易风险。

款到发货则与货到付款刚好相反,买方选好所需商品后先将货款支付给卖方,待卖方确认收到货款后才给买方发货。该流程中,买方的利益很明显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卖方很有可能失信,在收到货款后不给买方发货。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这样的一种交易模式,它能够为交易主、客体暂时保管货款,买方拍下商品后先将钱款交由给第三方支付平台代收,买方收到所购货品后,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进行确认这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货款转给卖方。这种交易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交易双方的风险。

“淘宝网”的交易流程就基本上采用这种形式,但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有些许不同。买方可以通过“淘宝旺旺”与店家进行商品情况的交流,卖方收到订单并已确定发货,但这时于买方则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买方收货并通知支付宝,支付宝将货款汇至卖方;若买房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及时收到货物或没有确认付款,那么一段时间后支付宝也会自动将货款汇至卖方账户,这时本次交易算是成功,买卖双方进行下一项信用互评。

为什么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会出现这么多相互不信任或是失信的行为呢?其根源就在于现有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双方在进行商务活动之前都无法及时、客观、充分地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即便完成了交易,在下一环节的信用互评结束后也没有一个公平的奖惩机制。要想彻底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失信问题,一套良好的信用评价体系是必须要马上建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商务继续健康快速地发展下去。

三、C2C电子商务平台信用信息管理

(一)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的评估过程

第一,交易者获得网站初始信用度为零,并填写个人信息;第二,在线信息的浏览及交易,看店主描述的商品详情及其信用记录;第三,在线交易后的信用评估,双方累计信用度;第四,建立C2C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评价指标,如商品与描述相符的程度、卖家的服务态度、商品的送达速度。

(二)数据的标准化管理

数据从收集、整理到最后利用需要很多道程序,每道程序中都会用到很多中不同的技术,这些技术涉及各行各专业,如果想要顺利完成征信数据的处理,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数据库;运行机制

近几年节能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MCo)数量大幅增长,从05年的8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800多家,产业规模也从47亿增加到840亿。然而,据统计,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如果能够顺畅融资的话,至少有50%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速度会比现在提高一倍。融资困难直接导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状况不好又会让银行、担保公司等对其没有信心,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1]

目前我国对于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下基于对节能服务产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将对整个产业信用信息的管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信用信息管理的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旨在为银行、担保公司、潜在客户等相关利益方在选择是否与这些公司合作时提供参考,从而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1.节能服务公司信用信息管理过程

1.1 信用信息收集

节能服务产业的信用信息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以及公司内部。[2]

(1)政府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记录有EMCo的注册信息,它能反映公司的基本组织形式及经济实力,是信用信息的基础;其次,工商管理部门获取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检报告书、审计报告等材料能反映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经营盈亏程度。从税务部门可以获得公司法人纳税记录、有无拖欠税款记录等信息。

(2)社会机构

对EMCo信用有发言权的社会机构涉及到银行、担保公司、设备供应商、保险公司、业主等[3]。例如,对于目前大部分都还是中小型公司的节能服务行业来讲,银行信贷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公司在银行的账户、资金周转、有无恶意贷款、有无拖欠债务等记录,都是EMCo信用信息的一部分。担保公司为节能服务公司做信用担保,能提供贷款是否按用途使用、有无挪用等信息。业主,即用能单位,能够提供EMCo是否按合同规定提供高质量的节能设备、是否达到承诺过的节能量、是否在项目完成后按规定指导节能设备的后期运营从而增加设备的寿命等信息。

(3)公司内部

从公司内部可以得到很多反映公司真实状况的信息。从管理部门我们可以知道公司的经营成果、获得的各项荣誉等;在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得到公司员工资质方面的信息;在财务部门可以了解公司资金运转情况等。

1.2 信用信息整合

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信用信息经过收集之后仍然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必须经过统一参数、数据转换等操作之后,将异构的信息进行整合。

为了统一系统参数,首先可以由政府出面,实现参与的所有公司都能拥有一个永久性的由工商局编制统一的编码,其次将分散在各个环节的信用数据进行详细的划分、设计与合并,转化成受评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等级的明确标识。

1.3 信用信息服务

节能服务行业的信用信息服务是以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信息数据为基础,对信用信息进行处理、输送、传播、、使用以及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用信息服务,用户可以获取公司的注册资本、主要经营者情况、CBCI信用等级、银行信用、公司在行业中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信用信息。

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服务系统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按照规则进行数据抽取,并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产生统计和分析报告,为用户提供查询、做出决策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下图1-1为信用信息管理框架。

图1-1 信用信息管理框架

2.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库的建立

建立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数据库的建设,它是保证信息统一化管理的必要条件。[4]在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中,存在三种主要的数据库: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司内部前置数据库,信用中心前置数据库,信用中心数据库。

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司内部前置数据库用于信用数据的采集,业务库的增量数据定时导入该数据库。紧接着信用信息数据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经过整合后将首先进入信用中心的前置数据库进行数据汇总、查询以及错误修正,以此减轻信用中心数据库的负载。

信用中心数据库是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它是管理平台对外提供查询、分析等服务的基础。系统可以设置时间,在某一时刻将信用中心前置数据库的处理过的增量数据批量导入到信用中心数据库,供外部用户进行查询。下图2-1为各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图2-1 各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3.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与节能服务产业相比,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要成熟许多,这对我们建立节能服务产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通过现有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主导支持下,将信息的收集工作委任给可靠的第三方征信公司,同时建立专门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出台信用认证规范,创建动态监管模式,根据节能服务公司在运营期间的信用状况及时调整它们的信用等级。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开展信用信息管理的工作,能保护诚信经营的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等级提升了,融资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得到解决。

4.结论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很多政策、制度、体系还不够成熟。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信息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刺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让公众、企业对该产业产生更多信心。本研究目前还不够成熟,关于具体模型的建立以及方法的选择,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建立完善的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雷波.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0,8:25-26.

[2]刘祎敏.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的系统化研究[D].山西,中北大学,2009.

[3]冯艳.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构建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5:51-53.

[4]张仕廉,蔡贺年,朴国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信用缺失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9,1:55-58.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用社 信息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079-021 信用社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信用社管理中,信息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利用各种信息的相互交换,来实现各种信息的监测、反馈和调节,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总的来说,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过程其实就是各种信息的流动过程,而信用社开展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整套信用社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加工和传递的管理控制系统。

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应该具备必要的开放式的特点,也就是说,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根据外部反馈的信息不断进行内部的控制和调节,从而使整个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更好的运转和工作。而各种及时、可靠的内外部信息都可以看做是外部对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的一种正常反馈,只有这种反馈机制处于一种正常顺利的情况下,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正常的形式其功能和作用。

2 构成信用社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

通常来讲,信用社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传递系统组成的。信用社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基础上的,通过对信用社经营过程中的各类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计算、报告等,从而为相关的管理层或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面向的是信用社的管理层,为管理者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以及决策信息等。信息传递系统主要是指信用社通过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或组织职能等手段,将信用社内部的各种会计、管理等信息在信用社内部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和交流。

信用社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的三个要素之间相关联系、不可分割。其中会计信息系统是三者的基础和条件,它是信用社财务状况真实反映的基础,没有会计信息系统就不可能存在管理信息系统。而管理信息系统则是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心部分,其信息来源有会计信息系统和外部信息,所获得的信息较之会计信息系统更为全面和深奥,并通过这些全面信息的获得、处理和加工来为管理层的决策、控制等进行调节和影响。信息传递系统就像是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桥梁,没有信息传递系统,其他二者之间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更谈不上二者功能的实现。

3 改进信用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内部控制效果的建议

3.1 加强信息交流渠道的建设

在信用社的经营过程中,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以及相关信息的反馈都需要信息的交流,因此,加强信用社信息交流渠道的建设对于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1)在信用社的经营过程中,应该重视相关信息渠道的建设,从而更加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获得的有效、准确、畅通。不断强化全体信用社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加强信用社不同层次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强化部门间信息的流通和交流。

(2)信用社应该建立相关的定期报告和重大事件快速报告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各个信用社组成部门应该想上级管理层进行相关工作的进展报告,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存在经营风险的事件建立相应的直接报告制度,保证其快速有效的通知管理层。

(3)加强信息反馈制度的建设。信用社的各个组成部门应该加强相关监管工作的报告制度,从横向和纵向上,对部门中的各种监管工作和制度建设进行交流,加强不同部门间的相互合作交流。

(4)注重基层员工意见的倾听。信用社的管理层应该积极主动的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信用社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各种业务的熟悉程度更高,所以管理者应该更加注意鼓励基层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将他们的以及和建议进行细致的思考,积极采纳有效的意见,并对相应员工进行奖励,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3.2 不断完善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1)从信用社会计操作的规范流程出发,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对信用社的会计业务操作进行统一规范化的制度管理。这一制度管理应该细化到会计业务操作中的各个细节,实现精细化的业务操作管理制度,使相关人员在进行工作时都能够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业务操作流程化,工作方式定型化。此外,相关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操作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流程进行,保证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化。

(2)严格按照岗位分工和授权分责的制度。在信用社会计业务工作中,应该对工作进行精细的岗位分工,根据岗位的不同,制定这一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权限,并由特定人员进行特定岗位的工作。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更应该实行岗位分工制度,严禁一个人完成整个业务流程的现象出现,应该定期对岗位进行调整,实现人员的岗位轮换。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会计人员应该实行逐级授权制,每一项操作都应该在取得授权的条件下进行,超出授权范围的应该由上一级进行审批操作,而且上级授权需要按照相关的授权流程进行,取得相应的授权手续后方可进行。

(3)在信用社会计业务中实行内部牵制制度。这一制度应该包括职务牵制、实物牵制等多方面。在会计账务处理中,一些必要的有效依据比方说专用章、空白凭证等都要设置专人进行看管,需要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控制。此外,信用社内部的资金和实物应该进行单独的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对空白凭证等重要单证应该在规定的使用登记条件下,设立单独的使用登记记录,现金和实物等需要由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4)不断强化信用社会计业务处理中的监管力度。对信用社会计账务的处理过程应该实行全面的监管,在业务受理时,除业务受力人员外,相近的其他业务人员应该对业务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且对于凭证的传递过程应该严格按照记账的顺序进行,保证手续的准确和及时。在会计对业务进行处理时,各种相关的凭证、数据等都需要进行仔细的复核审查,对于那些较为重大的业务应该由会计的主管进行复核审查。此外,在会计业务处理完成后,还应该对业务的重点部分如会计凭证的要素、处理手续、综合核算等进行最后的审查监管,需要指出的是,业务完成后的审查应该与柜台业务处理想分离,时间、地点以及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分离审查。

3.3 加强电子化建设

(1)信用社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的自动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要通过建立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实行准确、快速的分析和预测,为内部控制提供信息来源和决策支持。加强内部控制软件的开发,并改善计算机风险内部控制。

(2)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为加强会计内控服务。计算机技术改变一些原会计制度的基本规定,减少相应操作程序,变实时复核监督为事后集中监督,变制度规定软约束为按部就班操作的硬约束。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明确程序开发员、系统管理员和会计操作员三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禁止程序员直接上机操作,所有会计业务操作都应记录日志文件。

(3)利用电子技术,优化内控方式。具体来说,一是实施电子化监控方式。对一线网点业务人员的操作行为实行电子录像监控,依靠设计的电脑程序自动拒绝非法违规操作,将操作的每一笔业务通过电子网络输送到幕后进行监督。二是实施集中远程监控方式,依靠电子网络将事后监督、审贷分离、现场稽核等传统的分散的监控转变为集中监控,通过电子网络的程序,实行远距离集中监控。

总之,在当前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对于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信息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的提升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于信用社的长就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该充分的引起信用社管理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谢云天.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9,(1).

[2] 马润娥.信息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8).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政府信用;AHP;评估;管理系统

一、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本系统可直接在Wi n d o w s操作平台上运行,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下拉式菜单和表单,完成政府信用评估信息管理。主菜单包括:新建、打开、保存、数据录入、数据分析、查询、打印、系统维护、帮助和退出。初步实现了地方政府信用评估信息自动入库、自动进行分类、归纳、自动进行指标对比分析、指标查询等功能,并可自动生成打印报表,便捷、省时、省力。

1.信息构成和来源

考虑到地方政府五年换届实际情况,管理系统的信息期间多以五年为主。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地方政府历届信用相关资料与信息;民间组织及公民对地方政府信用评估近五年资料与信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信用评估的近五年相关资料与信息;世行等国际组织对地方政府信用评估相关信息。上述信息是通过专业网站、专业报刊、行业协会、会议以及市场调研等方式获得。

2.信息录入、整理、分析与打印

(1)表格模板。将地方政府信用评估统计表格做成模板,可在程序中随时修改,以适应评估信息统计格式和内容变化,系统查询采用“模糊技术”,既可对原始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也可对测算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查询,其结果可以表格形式显示,也可以趋势图形式显示,同时也可输出报表。

(2)排序整理。系统信息包含国内外最新各项法规、政策及数量巨大的地方政府信用信息。因此,系统通过V B对数据进行指令性排序统计,生成需要E x c e l格式表格,调用Exc el实现表格格式控制。并运用经济学、计算机技术、统计学等方法, 对各类地方政府信用信息进行综合分类和分析。

3.地方政府信用的评估

(1)地方政府信用评估信息分类工作。面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职能地方政府,管理系统可以有层次地筛选,进行相关分类管理,实现地方政府信用评估的要求。

(2)地方政府信用评估信息综合分析工作。管理系统可根据需要,对搜集到的地方政府信用评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供该地方政府历史上信用状况分析报告,包括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司法公正情况、公务员道德与能力素质等资料,为形成科学、客观的地方政府信用评估结论提供依据。

4.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可以完成信用信息分类、地方政府分类、打印项目、数据查询、表格预览、系统密码修改等维护工作。

二、管理系统技术特点分析

1.数学模型(AHP)与计算机技术融合

(1)确立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以U表示目标,一级要素指标设定为A=(a1,a2,…,an),二级指标设为B=(b1,b2,…,bn),i=1,2,…,n。在此,可定义A=(a1,a2,…,a5),B=(b1,b2,…b15),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我们根据地方政府信用评估中的实际需求,将其分为十级,即从极差到最佳依次分级。用集合表示:V=(v1,v2,…,vm),vj表示评估等级,1,2,…,m。在此,定10个等级V=(v1,v2,v3,v4,v5,v6,v7,v8,v9,v10)。式中:v1――极差,v10――最佳,v2~v9表示处于中间情况。

(2)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分析。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人力方面A1,包括政策执行人员思想与心态B1、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B2两个指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主体是政府的有关部门、机关执行人员或组织。执行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利益倾向、心态等思想方面的因素以及执行主体的文化水平、执政经验与个人素质等能力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执行主体力量大小和效率高低,对地方政府信用有直接影响。二是物力方面A2,包括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分析B3、以公民利益为本的各项制度建设B4、地方政府法律法规状况B5三个指标。地方政府的支出是主要靠纳税人的税收支持,过高行政成本与过低工作效率存在着矛盾关系。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支出是其信用评估的重要内容;执政为民是地方政府的宗旨,评估各项制度是否体现了这一宗旨,是取得信用的重要物质保证;法律、法规的建设与执行方面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司法公正,是地方政府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人与物力协调方面A3,包括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效率B6、地方政府组织自我完善机制B7、地方政府组织内部结构等与外部环境协调性B8 三个指标。良好的地方政府信用是人力与物力和谐协调的结果。如果行政组织要素薄弱、结构程度松散、行政组织文化消极、内部环境组织成员向心力涣散、外部环境关系失衡,缺乏自我约束,将严重削弱地方政府信用。四是中央与地方政府方面A4,包括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信用的认可度B9、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分配合理性B10 两个指标。中央政府有统御作用,中央政府的认可度对地方政府信用评估具有指导性作用。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应明确各自专有权力及共享权力范围,实现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合理化,使地方政府切实承担起塑造本地政府信用责任。五是其他A5,包括公民对地方政府信用的态度B11、国内外媒体与报纸对地方政府的评价B12、国际组织对地方政府的评估B13、地方政府对公共突发性危机的处理B14、与公民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处理B15五个指标。

(3)确定各评估指标间的权重分配。首先,由经验丰富、判断力强的专家群体确定模糊成对比较矩阵。设A=(aij)n×n,(i=1,2,…,n), ( j=1,2,…,n),其中aij>0,aij=1/ai j,,ai j表示第i个指标和第j个指标对上层指标的影响之比。aij是ai对a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aij的取值依表2进行。根据aij的数值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A =

其次,根据成对比较矩阵,求出最大特征根λ max 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所求特征向量即为各评估指标重要性排序,也就是权重分配。

再次,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使用公式:CR=CI/RI

其中:CR称为一致性比率;RI称为成对比较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CI称为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CI由下式给出:CI= (λmax-n)。

(4)计算确定地方政府信用评估结果。(由于计算过程复杂,省略)

2.基于Internet Web的信息与数据共享与分级管理、互相支持

本系统采用分级授权、密码管理,设置资料录入员和评估管理员两个级别。运用统筹学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与数据共享,可以全方位分析、查询国内外评估行业各类指标和发展趋势。具备与I nter net网超级链接功能,实现信息自动转换、存储功能。利用V B可与包括Word和Exc el在内的微软应用软件共享数据,从而完成数据自动追加。

作者单位:贺俊刚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信用管理研究所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赵海鹰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选庆.信用制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1.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第7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是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及政府监管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约定履行义务的意识、能力和行为结果的记录。

第三条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本市食品安全信用建设,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辖区内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和管理。

第五条本市确定如下行业纳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一)肉制品、调味品、大米、食用油、桶(瓶)装水、乳制品等行业。

(二)农业生产基地(包括禽畜、蛋、蔬果、水产等)。

(三)被卫生部门评定为食品卫生等级A级的餐饮企业以及大型连锁超市。

(四)完成升级改造的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本条第一款以外的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和单位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依照本办法执行,其实施的具体时间和办法由市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另行公布。

第六条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工作遵循合法、客观、公正、全面、及时原则,确保信息的合法性、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及时性。

第七条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来自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等,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或受委托的机构负责征集。

第八条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网络和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提供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第九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有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地环评文件的审批意见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意见、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各种质量认证及获得荣誉证书情况等。

(二)企业人员情况。包括单位从业人数、专业技术人员数,获得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数以及主要负责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览表等。

(三)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包括建立原料源头管理、生产批次管理、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进货验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不合格品的处理、产品召回、投诉处理等相关制度和处理程序。

(四)质量管理组织实施情况。包括原料监控、验收记录,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供应商目录及有关资质材料,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进货验收票证情况或自行(委托)检验记录,生产过程管理记录,产品检验的原始记录、出厂检验报告和委托检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投诉处理记录,产品召回记录等。

(五)职能部门监管记录。提交上两年度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现场巡查、产品监督抽查情况一览表,以及原始的巡查记录、市级以上监督抽查检验报告等。

(六)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十条大型连锁超市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有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产地环评文件的审批意见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意见、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各种认证及获得荣誉证书情况等。

(二)商品进货查验(索证、验证)制度。

(三)商品召回制度。

(四)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五)处理消费者投诉制度。

(六)客户服务、消费者投诉处理程序及记录样本。

(七)在售食品的备案信息,包括生产、供应商单位的名称、资质、联系方式、联系人及商品相关资质等。

(八)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十一条农业生产基地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有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产地环评文件的审批意见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意见、排污许可证(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

(二)疫情疫病控制、药物使用种类及用量、产品药物残留检验、饲喂养过程的记录。

(三)企业生产规模、年产值及生产经营档案。

(四)通过各种认证及获得荣誉的证书。

(五)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标准、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六)企业产品的标签、标识及包装式样。

(七)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影像证明资料。

第十二条A级餐饮企业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有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环评文件的审批意见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意见、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各种认证及获得荣誉证书情况等。

(二)上一年度卫生检验机构的食品、餐具卫生检验报告。

(三)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负责制。

(四)食品及原料采购查验登记制度。

(五)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处理程序及记录样本。

(六)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十三条完成升级改造的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有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包括熟食品档的卫生许可证)、环评文件的审批意见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意见、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各种认证及获得荣誉证书情况等。

(二)商品进货查验(索证、验证)制度。

(三)商品召回制度。

(四)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五)处理消费者投诉制度。

(六)客户服务、消费者投诉处理程序及记录样本。

(七)市场内经营者的备案信息,包括经营者的名称、资质、联系方式、联系人及主营食品种类等。

(八)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十四条政府职能部门、相关团体提供以下信息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工商部门提供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变更、年检、日常监管、工商行政处罚等信息。

(二)质监部门提供企业组织机构代码、生产许可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省、市)名牌产品、产品监督抽查情况、日常监管过程中要求企业整改的情况和整改完成情况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处罚情况等信息。

(三)卫生部门提供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卫生许可、日常卫生监督、卫生行政处罚等信息。

(四)农业部门提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监测、生产环节监管和农业行政处罚等信息。

(五)经贸部门提供大型连锁超市和完成升级改造的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目录等的相关信息。

(六)行业协会提供企业违反行规行约及其处理情况等信息。

(七)消费者协会提供消费者的投诉情况。

(八)中介机构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作社会调查并提供评价报告。

第十五条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或其委托的相关机构负责收集有关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在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建立全市食品安全信用数据库和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库。

第十六条本办法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条规定的信息纳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属于商业秘密的除外。

在公开各单位提交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前,应当征求提交信息的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的意见。

第十七条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信息,应由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团体以电子数据的形式直接报送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

第十八条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的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通过社会调查所作出的评价,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可以纳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中介机构应对其通过社会调查所作出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第十九条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披露应遵循依法、客观与公正的原则,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不得披露。

第二十条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披露内容包括:

(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相关证照基本情况。

(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执行的质量管理、卫生管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标准,以及获得的非强制性认证、荣誉等信息。

(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被政府职能部门抽检的结果。

(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被政府职能部门处罚过的不良行为记录。

(五)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被消费者投诉并经有关部门核实,依法受到查处的不良行为记录。

(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违反行业规章、标准等,被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处理的不良行为记录。

第二十一条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通过新闻会形式或市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网络披露,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删改。

第二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权随时查询本单位的信用信息。如认为其有关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已经过时或者错误的,应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更正申请。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受理后,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对工作,将核对结果书面通知申请更正单位。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第8篇

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给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带来技术方向发展。农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户信贷能力,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设计和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最后设计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以期为河北省农户信用信息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发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农户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共享农户信用信息是解决农户信用信息不全面、不准确、不共享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了增强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评级授信,把农户的生产经营、家庭人口、家庭收入、个人信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农户评定信用等级,并建立信用档案,设计并开发农户信用评级系统,建立信用信息较为完整、数据采集和更新高效、评级较为科学规范的农户信用信息管理及评级系统,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进一步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河北省农村信贷机构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信息收集缺乏法律支持

目前,我国额金融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关于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收集、加工处理、管理农户信用信息没有规范的政策支持,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信息缺乏有效管理,信心采集不完整,保密措施做得不到位,增加了信贷风险,降低了信贷效率,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进程。

2.信用数据征集成本高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落后,资源分配不均,缺乏完善的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征信信息和数据没有得到集中有效管理,太过于分散,哪些是有用的数据,哪些是直接的数据?对于这些问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难以判断。信息价值密度低,形式多样化,可视化程度低,导致农户信用信息的利用收益小于成本,打击了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3.信息化管理落后

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设施较为落后,而且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较为落后,管理手段过于传统,主要通过纸质的文件记录,电子记录较少而且不成体系,更谈不上全面、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管理的理念薄弱,整体上没有形成信息化管理的思路,管理硬件和软件水平有待提高。

4.技g人员缺乏

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虽然责任心强,传统业务水平较高,由于地域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农村金融机构在引进技术人才上缺乏吸引力,所以导致信息技术人员缺乏。缺乏对现有的职工信息系统和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致使农村金融机构的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适应普惠金融和全国征信体系的改革建设,与城市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信息不能有效的共享。

三、构建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通过对河北省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进行调查,分析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需要的基础数据,将其分为农户信用总体情况、农户综合素质和信用环境三个维度,从个人信用、担保信用、诚信守约三个方面来评价农户总体信用情况,从家庭关系、股东关系、经营能力、家庭资产、金融活动五个方面来评价农户综合素质,以村为单位的信用环境建设来评价信用环境,最终设计的评级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模糊数学等综合评价方法对设计的指标进行排序,根据最终的得分进行信用等级划分。

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表

四、设计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查询和统计分析,农户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农户信用信息与评分查询,综合信息查询,数据导入导出等各项功能。创新了基本信息与特色信息相补充、单项信息与多项信息相结合、统一评级标准与不同评级指标体系相兼容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评价模式,将有效改变河北省各地农户信用信息自采自建自用、相互隔离、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信用评价标准不规范的局面,对将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具有重大促进作用。设计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包括信用乡镇、信用村、人行政策、政府政策、扶贫专项、农户档案六个维度,涵盖了农商行、中国邮政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办、医保中心、农业机械管理站、财政局、工商局、林业局、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等产生农户信用信息的部门,这些部分可以在该平台共享农户信用信息,提高管理效率。

五、结论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主要借鉴于一般的个人信用评价指标,虽然一些研究已经结合了农户目的特征,但是较多的研究还是脱离了农户个人及生产的特点,农户自身的特色并没有被充分挖掘,从而影响了信用评价的作用。农户作为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的主体,其信用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建立一套符合农村经济、农业特征和农户行为特点的科学合理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有利于农户获得正规金融的服务,从而促进农户对农村、农业的投资和生活消费。本论文对农户信用评价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农户特征构建有效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开发农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为促进农户信用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蕾,牛霞.农户信用信息共享实现条件的博弈分析[J].征信,2014,32(2):46-50.

[2]申厚斌.贵州花溪农村商业银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

[3]伍伟.基于神经网络的农商行农户信用评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5.

[4]何铮.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5]王玮.某农村信用社基本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5.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WEB体系架构;信用卡管理;审核;申请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084-03

信用卡[1]是一种简单迅捷的信贷服务,银行通过对用户的偿还信贷能力进行预测分析,然后再授予用户一定的消费额度,用户便可以使用信用卡进行直接消费,不需要支付现金,信用卡作为支付工具、结算手段以及信用的载体,其便捷的功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使用,有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的信用卡发放量在三百万张[2]左右,在2006年年底的时候,我国信用卡的发放数量便已经达到了5000万张,而到了2011年,我国信用卡的总发卡量突破了两亿张。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众对信用卡进行消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并给银行带来了数量巨大的用户积累以及极大的利益。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今信息化的数据量庞大的信用卡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设计出高效的银行信用卡信息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1 系统开发模式

该课题采用的是B/S架构模式[3],即Browser/Server架构模式,该模式是当下被广为使用的WEB应用程序开发的架构,该模式时C/S架构模式的一种延伸,目前主要的网站,特别是商务性的网站都是基于B/S架构建立起来的。相比较C/S模式而言,B/S架构方便了用户直接使用,不需要用户安装太多的程序,并且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方,通过不同的接入途径访问和操作相同的数据。

B/S软件架构模式下开发的应用程序是把系统的关键部分在server上进行实现,将客户端进行了统一化,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发维护系统的难度,用户只需要在服务器端安装好SQL Server、Oracle、MySQL等数据库,在主机上通过WEB浏览器就可以实现和系统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连接、访问。

对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开发、维护和升级的成本特别的高,而在B/S软件架构模式下开发应用程序的话,能够大大地降低这些费用,所以,B/S结构被广为使用。

2 需求分析

在整个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需求分析[4]是开发功能完善的系统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对系统进行完备全面的需求分析之后,才可以开发出来满足客户需要的系统,若整个系统的需求分析不明确,通常会导致系统开发的失败。

通过分析某银行信用卡业务[5]的实际工作流程:首先,客户提交信用卡申请单,信用卡业务人员再对客户的资料进行存储和管理,然后,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有效的评估、审批,这个过程需要对申请人进行资信审查,查看申请人是否存在不良的信用记录、有无重复提交申请单、是否是公安备案人员等,还需要根据客户提交的信用卡申请单里的联系电话,拨打电话核实资料中的重要的信息,还要审查需要提交的影印件资料是否齐全,总行的信用度是否达标,如果以上指标均审核通过之后,那么该申请人的信用度为良好,可授予信用额度,审批通过后,信用卡管理人员将会对信用卡进行管理。由这些业务的需要,确定了系统的功能,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卡信息管理、对客户申请信用卡的审核及其流程查询、销户申请的审核以及重要文件的上传下载等。

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用例图

用例D是用于将系统的主业务流程图示化,从而用图的方式来描述用户的需求。用例图是由用例、参与者以及用例之间的相互关联构成的,它可以简单明了地反映出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

一般,信用卡审批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初步审核客户的申请信息:

通过征信系统获得客户的数据信息,将这些信息和客户提交的申请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判断申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再根据客户的职业信息对申请进行分类,最后纳入不同的审批流程。

2)进一步的信息验证:

通过电话验证客户填写的联系方式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要对客户的其他重要信息进行评估,比如,如果客户所从事的工作具备很高的风险性,那么就需要确定出该客户的信贷风险度,最后再将该步骤得出的审核结果登记到系统库内。

3)确定最终的审批意见:

在进行了上述申请资料的初审和信息验证两个环节之后,根据所得出的结果,做出是否批准客户信用卡的申请,填写通过申请或拒绝的原因,并对审核通过的客户设置信用卡的消费额度。

信用卡审批人员用例图如图2所示。

4 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对信用卡审批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也就是说,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对信用卡的申请流程中的各个进度进行查询,包括客户资料是否核实通过、信用度评估是否通过、是否为客户进行了开户等,还可以对重要的文件进行上传下载等。系统管理员用例图如图3所示。

5 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1)主机操作系统:Win7系统。

2)编程软件:Visual 2010。

3)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

4)处理器:Pentium 4 以上机型。

5)内存容量:2G以上。

6)硬盘容量:320G以上。

5.2 系统功能的实现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要进入系统,首先得进入系统登录界面进行身份验证,分别输入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只有当账号和密码都正确了,才可以成功进入系统内进行操作。

系统的主界面左侧显示了系统的三个主要功能模块:客户管理、信用卡管理和系统维护。客户管理模块下又分为:开户、客户资料管理、账单查询等子模块,信用卡管理模块下又分为:信用卡申请单管理、信用度评估、信用卡审批、开卡和信用卡销户等子模块,系统维护模块下分为:文件上传、文件下载和业务监控等子模块。示例:信用卡审批模块界面图如图4所示。

6 结束语

本系统主要实现了对银行信用卡相关业务的管理,从对客户申请单的处理、客户个人信息的管理、信用度的评估到最后的确认审批的整个流程都设计了相对应的功能模块,还实现了对客户的申请流程的监控查询,方便了信用卡业务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设置了系统登录模块,只允许信用卡业务管理人员,并要求其输入正确的帐号和密码,这样可以较好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但是,由于时间、条件和个人能力的限制,本系统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比如,信用卡业务的实施并不是十分地完整;系统在投入使用之后,系统内会积累大量的客户信息以及客户使用信用卡进行交易的信息,这些海量的数据必然存在着某些潜在的规律,那如何有效地挖掘数据的规律将会为银行提供业务上的决策支持,帮助银行挖掘出潜在的重要客户,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同时还有助于发现客户的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娜娜.信用卡业务历史沿革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3).

[2] 杜云生.信用卡消费市场细分研究[D].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4.

[3] 李云云.\析B/S和C/S体系结构[J].科学之友.2011(1):6-8.

[4] 周绍景, 唐艳, 邱发林. 浅谈软件需求分析方法[J]. 科技信息, 2007(2): 37-11.

[5] 王涛. 信用卡业务实现[M]. 北京: 人民邮电大学, 2005: 90-126.

[6] 何明. 信用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湘潭: 湘潭大学, 2010.

[7] 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8] 刘润东. UML对象设计与编程[M]. 北京: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1: 34-45.

[9] 孔祥群. 基于AJAX的银行信用卡综合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5.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第10篇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术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本市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以下称信息提供单位)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及企业在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本办法所称企业包括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及社会活动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本办法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本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本市有关国家机关、金融、保险、证券监管、电力监管部门等。

本办法所称有关单位,是指经依法授权或受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以及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

第四条(信息管理)

市人民政府建立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通过全市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征集和企业信用信息,为行政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含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子系统,并可根据需要建立其他子系统。

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管理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组织指导下负责本市企业信用体系的规划、建设以及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和管理。

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系统或本行业内的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向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提供相关信息。

第五条(信息分类)

企业信用信息分为身份信息、业绩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

第六条(工作原则)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客观、准确、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七条(联席会议)

市人民政府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信息提供单位组成并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对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应用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和研究解决。

第二章征集

第八条(信息征集)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是指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接收、整理、储存等活动。

第九条(信息来源)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为信息提供单位提交、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自主采集和企业自行申报。

第十条(信息内容)

信息提供单位提交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项目由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目录予以确定。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在每月前10个工作日内根据数据采集目录向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特殊情况急需记录或更新的,应当即时提交或更新。

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可自主采集本市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能用以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企业可自主申报除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自主采集和信息提供单位提交的信息以外的,能反映本企业信用状况的其他信用信息。企业自主申报信用信息的,应当向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提交证明材料原件及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

第三章记录

第十一条(信息记录)

信息提供单位提交企业信用信息应当按照身份、业绩、提示和警示四类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录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第十二条(身份信息)

下列信息记入企业身份信息系统: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取得的行政许可情况;

(三)企业的资质等级情况;

(四)企业的纳税、社会保险费缴纳等基本情况;

(五)职能部门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或周期性审验的结果;

(六)企业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

(七)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

前款规定的信息包括登记、变更、注销或撤销的内容。

第十三条(业绩信息)

下列信息记入企业业绩信息系统:

(一)企业获得县级以上政府及市级以上职能部门奖励表彰和政策性资金扶持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受到县级以上政府及市级以上职能部门奖励表彰的;

(二)企业被县级以上税务部门评定为纳税信誉等级A级的;

(三)产品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或获得中国名牌、四川名牌的;

(四)企业通过质量标准认证的;

(五)企业获得“守合同、重信用”称号的;

(六)企业获得的其他业绩情况。

第十四条(提示信息)

下列信息记入企业提示信息系统:

(一)企业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

(二)企业未通过法定的专项或者周期性审验的;

(三)企业生产或销售的批次商品被依法检验定为不合格的;

(四)企业被限制设立分支机构的;

(五)企业被依法认定发生安全事故的;

(六)企业被依法公告拖欠税款的;

(七)企业被依法认定拖欠法定社会保险费的;

(八)企业拖欠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数额较大的;

(九)企业未按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或拖欠职工住房公积金的;

(十)企业被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认定拖欠水、电、气等费用,数额较大的;

(十一)企业被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认定拖欠工资,数额较大的;

(十二)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或信息提供单位认为可记入提示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他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警示信息)

下列信息记入企业警示信息系统:

(一)企业一年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二)企业被职能部门撤销或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的;

(三)企业被实施市场禁入的;

(四)企业被依法认定为偷、逃、骗税款,数额巨大的;

(五)企业被依法认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六)企业不履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文书的;

(七)企业被依法认定为拒绝参加法定社会保险或故意拖欠法定社会保险费用,情节严重的;

(八)企业拖欠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数额巨大的;

(九)企业收到催建通知后仍未按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或拖欠职工住房公积金一年以上的;

(十)企业因违法行为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一)其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交易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

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下列信息,记入企业警示信息系统:

(一)正在被执行刑罚的;

(二)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其他犯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以及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

(三)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的;

(四)不履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文书所确定的债务的;

(五)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其他严重违法情形。

第十六条(自主申报信息)

企业自主申报的信用信息,由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审核分类后,记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第四章

第十七条(对外)

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应当将征集到的企业信用信息整合后,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企业身份、业绩和警示信息。

企业可向信用信息管理中心申请公开其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的提示信息。

经信息提供单位审定后,企业可对其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

第十八条(数据纠错)

信息提供单位提交的信息确有错误的,该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在知道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提出修改、删除的书面意见,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应当在收到书面意见后3个工作日内更正该信息。

企业认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信用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可向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提出书面异议申请,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可暂停该异议信息,并在接到异议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向信息提供单位核实,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作出书面答复。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在收到该书面答复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更正,并告知该企业。

第十九条(期限)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信息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设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企业身份信息,期限为永久记录,但有有效期限的除外;

(二)企业提示信息、业绩信息,期限为3年,但有有效期限的除外;

(三)企业警示信息,期限为3年,但有有效期限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届满后,系统自动解除并转为永久保存信息。

第五章使用

第二十条(信息查询)

社会公众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免费查询企业的身份、业绩、警示信息和企业自主申报的信用信息。

信息提供单位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共享企业身份、业绩、提示、警示信息和企业自主申报的信用信息,但不得将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获得的企业提示信息公开披露或者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一条(使用方式)

信息提供单位对有提示、警示信息的企业应当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在政府表彰评优、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认定、年检年审、登记注册及对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评比认证任职等活动中可参考企业的信用信息。法律、法规对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在登记注册、对外投资、行政许可、资质等级评定等方面有其他限制规定的,从其规定。

信息提供单位应当根据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企业信用信息,但不得利用企业信用信息牟利或违法限制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六章责任

第二十二条(企业责任)

企业对所提交的本企业信用信息真实性负责。企业向信用信息管理中心申报虚假信息的,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有权终止其自主申报资格,并将该行为记入提示或警示信息系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由企业自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行政责任)

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对所提交企业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信息提供单位提供虚假、错误信息的,或、利用职务之便,违法公布、利用企业信用信息而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由监察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予以相应处理,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上一篇:智能教育培训范文 下一篇:廉洁风险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