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贷款范文

时间:2023-10-08 13:27:47

信用社贷款

信用社贷款篇1

为了更好的实施国家信贷政策,防止不良贷款的发生,特制定本检查措施: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1有无户主的身份证、户口簿等复印件,审查是否为非农贷款、跨区贷款

2是否为已入股社员,并持有股金证(有无股金证复印件)

3有无绿色贷款证,并审查是否超信用发放贷款

4查看其有无不良贷款记录

5登陆信贷管理系统,查看其信用等级和实际是否一致

6有无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协管员的介绍及推荐意见

7是否存在借新还旧贷款(查看以前贷款记录,是还后贷,还是贷后还)

8贷款利率是否符合规定

9核对综合门柜系统检查日1246科目的数据与信贷管理系统是否一致

10贷款合同有关事项是否完整,有无涂改遗漏的重要事项

二、农户贷款

1贷款资料是否齐全(有无借款申请书、借款人家庭财产证明、借款人身份证明、借款人提供的抵(质)押物产权证明)

2是否存在借新还旧贷款(查看以前贷款记录,是还后贷,还是贷后还)

3贷款利率是否符合规定

4核对综合门柜系统检查日贷款科目的数据与信贷管理系统相应科目的数字是否一致

5贷款合同有关事项是否完整,有无涂改遗漏的重要事项

6有关信用社评级资料是否完整

7保证人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合规(身份证明,营业执照,特殊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意保证意见书》、财务报告等)。

8抵押人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合规(身份证明,抵押物权利证书,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的《同意抵押意见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函等。)

9质押人提供的资料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合规(身份证明身份证明,质物鉴定和价值评估报告,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的《同意质押意见书》等。)

10审查调查报告是否合规有无未调查事项(抵质物的所有权是否进行了调查、抵质物的变现能力及价值是否进行了调查,并发表了调查意见)

115万以上的农户贷款是否执行了按季收息对于未按季收回的贷款利息是否执行了相关挂账制度是否进行利息催收对于以后收回的挂账利息是否按规定记收复利复核利息计算是否正确?

12抵押物是否进行公证表外入账是否正确是否视同现金管理

13贷款审批程序是否合规对于超权限贷款是否进行了上报审批

三、自然人贷款

1是否超限额发放(30万,20**年新增)

2贷款资料是否齐全?(有无借款申请书、借款人家庭财产证明、借款人身份证明、借款人提供的抵(质)押物产权证明),对于贷款资料复印件是否进行了核对?(由核对人注明的与原件核对一致字样)

3贷款主体资格是否为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自然人?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规?有无60岁以上无经济能力人的贷款人或担保人

4是否执行了审贷分离制度贷款的审批程序是否合规贷款的用途是否符合国家政策

5有无贷前调查报告贷前调查报告是否规范(是否按68号文件要求调查)

6贷后管理是否到位(进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贷后调查,有无首次跟踪贷后调查,有五级分类认定表及工作底稿)

7贷后检查的内容是否包括贷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的变动情况

8每次检查是否有文字报告或记录

9贷款利率是否符合规定

10贷款合同是否完整(68号文件)

合同是否采用钢笔或碳素笔书写,内容填制必须完整,不得涂改

相关条款是否与贷款业务审批的内容一致

客户部门是否当场监督客户、担保人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在信贷合同上签字、盖章或盖指模,核对预留印鉴,确保签订的合同真实、有效(检查借款合的笔迹和印迹等)

11抵押、质押是否合规抵押、质押物权凭证是否按规定进行登记和保管抵押物是否进行公证

12贷款的主体是否合适有无借名、冒名贷款

13对于及将到期的贷款是否发出了到期贷款通知书

14贷款利利率应用是否正确?对于按季收息贷款未按时收回的是否进行了催收利息计算是否正确?未按时付息等到其异常情况是否作了贷后检查分析

15对于大额自然人贷款,有无人民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

16贷款程序是否合规?有无逆程序发放贷款?

17贷款展期是否合规(展期期限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展期贷款申请书抵、质押人是否在贷款展期申请书上签署“同意展期”的意见有无展期调查报告与贷款人、担保人是否签订了《贷款展期协议书》

四、农户联保贷款

1贷款资料是否齐全(联保协议、联保贷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各联保农户近三年的家庭收入证明、其他证明材料)

2通过各联保农户近三年的收入证明,计算年均收入,确认该成员的最高贷款额度,看是否存在超信用发放贷款

3是否根据单个联保小组成员贷款实际需求、生产经营情况、还款能力、信用记录等核定其信用额度联保小组的贷款额是否超过各成员的信用额之和的50%

4检查各联保户成员有无不良记录联保小组是否为直系亲属是否在5户以上是否单独立户有无固定住所有无本地户口最高贷款期限是否超过3年

5农户联保贷款是否实行按季收息有无贷款台账

6对种养专业户、多种经营户的联保贷款,每季度是否有一份贷后检查报告

五、企业贷款

1检查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借款人身份是否真实并符合申请贷款的条件

有无注册登记或批准成立的有关文件复印件,会(审)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特殊行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或专营证件。相关复印件是否经有关信贷调查人员核实

有无客户的经济或财务状况资料有无近三年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业益变动表以及销量情况,成立不足三年的客户,提交自成立以来年度的报表,申请借款前一期的财务报告

有无企(事)业法人单位的章程,或个人合伙企业的合同或协议复印件

有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身份证明

有无开户许可证、预留印鉴卡和有效贷款卡

有无法人营业执照,特殊行业的企业须提供有权部门颁发的特殊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或企业资质等级证书,及其年检证明

有无合资、合作的合同和验资证明

有无人民银行颁发的有效贷款卡,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有无公司制企业法人的公司章程,董事会成员和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名单和签字样本,若为有限责任客户、股份有限客户、合资合作客户或承包经营客户,要求提供董事会或发包人同意申请授信业务的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股东大会关于利润分配的决议

有无本年度及最近月份存借款及对外担保情况(指的是贷款申报时)

有无现金流量预测及营运计划

有无税务部门年检合格的税务登记证明和近二年税务部门纳税证明资料复印件

有无中长期贷款项目,必须提供各类合格、有效的相关批准文件,预计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预计的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及营运计划

有无中长期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无客户的印鉴卡、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人)签字式样

有无保证人公司章程对法定代表人提供借款担保业务有限制的,需提供董事会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证明

有无保证人提供的资料(身份证明,营业执照,特殊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意保证意见书》、财务报告等。)

有无抵押人提供的资料(身份证明,抵押物权利证书,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的《同意抵押意见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函等。)

有无质押人提供的资料(身份证明身份证明,质物鉴定和价值评估报告,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的《同意质押意见书》等)

2有无贷前调查报告贷前调查报告是否规范(是否按68号文件要求调查)

3有无首次跟踪检查表首次跟踪检查表的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15日)作出

4检查借款人提供的财务报告是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5检查借款人各项资料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判断其真实程度

6检查担保人是否符合担保条件、具备担保能力

7检查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是否符合规定程序

8贷款程序是否合规?有无逆程序发放贷款?对于需报备的贷款是否进行了报备

9检查《保证合同》是否与《借款合同》中的保证条款相一致,是否合法有效

10检查《抵押合同》中的抵押物是否经过评估,最高可贷额是否在规定的折扣比例内,抵押物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登记,抵押物有无《担保法》中禁止的抵押担保物;

11抽查贷后检查报告及记录,测试贷后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检查贷后检查报告是否及时、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借款人及保证人的信用状况,充分反映借款人信用风险的预警信息;

检查是否对借款人因改组、改制造成贷款变化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落实;

检查展期原因是否真实,展期是否符合规定;

检查“借新还旧”是否符合区联社的条件和标准,有无自定标准情况。

12检查贷前报告和记录

①检查调查报告质量,包括了解信贷员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准,报告内容是否客观真实、内容充足、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结论准确;

②了解贷前调查报告是否实地考察借款人的经营状况;

③了解信贷人员是否对借款人资产、负债及投入资本进行实质性审查。

13检查贷款的审贷分离情况。有无初审、复审人员签字,对贷款风险是否进行了复测并提出明确意见;

14贷后检查是否到位有无定期的贷后检查报告

15对于出现逾期、欠息、信用等级降级或按五级分类贷款形态降级等风险预警信号的客户,客户经理、信贷员是否在当期及时进行了跟踪检查

五、不良贷款的检查

1检查新增不良贷款贷款资料的有无缺失

2检查新增不良贷款的贷后管理情况。

3有无《信贷业务发生后定期检查表》或《项目贷款检查表》

4在不良贷款出现逾期、欠息时是否在当期作了跟踪检查并发出风险预警报告

5检查其贷后检查报告及贷后检查提供的资料,看有无风险预警情况贷后检查人是否发现了风险预警信号是否填制了《风险预警信号处理表》

6对于成为不良贷款前发现填制的风险预警信号是否采取了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7有无信贷管理部门填制的《贷后管理检查表(按单位)》

8有无到期贷款通知书和《贷款逾期催收通知书》

9有无新的催收措施措施的落实情况

10借款人有无异议原贷款手续上有无漏洞

11看以前有不良记录

12核对综合门柜系统检查日贷款科目的数据与信贷管理系统相应科目的数字是否一致

六、贷款总的方面

1是否建立贷款台账

2是否按要求划分并如实反映贷款形态

3查有无化整为零贷款有无一户多贷情况

4计算分析不良贷款占比、新增不良贷款占比,对于新增不良贷款较多,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信用社加大抽查量,分析不良原因(并作出合适评价、建议)

5检查有无相互担保、连环担保现象(联保贷款除外)

6对大企业、大项目是否建立了贷款专管员制度

7对去年的不良贷款是否进行了对账(到期贷款催收书、贷款人签字的贷后检查表也算对账),其签字是否与预留印鉴相符(进行了法律诉讼的除外)

8借款凭证的借款日期是否在信贷业务合同生效日期之后?借款凭证与借款合同的签章是否一致?

9检查贷后管理。有无贷款到期通知书、逾期催收通知书、贷款展期协议书、贷款展期申请书、客户财务报表(月季)、贷后检查报告、经办信贷员的日常贷后检查记录、处分抵押物通知书、贷款呆滞、呆账认定表、有价单证止付、查询书等资料

10检查信贷管理系统数据是否与综合门柜系统的相关科目数据一致

信用社贷款篇2

关键词:信用社 小额信用贷款 经济学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现状

在我国,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来说,约有6100万的农户均享受到了1927亿元的贷款,大约占了全部农户的27.3%,另外,有一些农户联保贷款,约有1200万的客户享受到了141亿元的贷款。在这中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约有2038亿元,农户联保贷款的余额达到了1351亿元。总的来说,总共获得信贷的用户达到了7742万,占了全国农户的32.6%,总的受惠农民超过了3亿人。

按照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的统计,在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有34家,总共吸收的各类不同的资金有2.1亿元,吸收存款2.9亿元,累计贷款的发放有2.2亿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的信用社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风暴。

二、农村小额信贷出路的经济学分析

(一)加强与农村信用社信贷相关的金融基础机制建设

与农村信用社信贷相关的金融基础机制建设主要有农村信用社的征信制度、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法律对债权人保护的制度等等的一些列的制度。那么,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征信制度来说,这是和农村信用社有关的信息的收集、管理以及传播的一种制度。这时因为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存在不对称性,有专门的机构来从事农村信用社的信息的收集、管理以及出售,这样就保证了由于不对称而引起的违约风险的克服。对于任意一个信用社来说,信用制度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另外,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来说,它的统一和规范是农村信用社从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保证。最后一个是法律对债权人的保护制度,对于这一制度来说,可以把抵押的范围向动产进行扩展。

(二)改变银行的产权体系,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在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问题主要是: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的问题,另外一个是银行所有者以及管理者之间,上下层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人的问题。另外,银行竞争结构的不完全就使得银行在开拓农村信用社的时候,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就要求对现有的大银行以及中小型银行的产权体系以及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来进行改革,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市场的效率。

(三)提供较好的营销渠道

市场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营销。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日益深入,信用社要想渐渐消化历史的束缚 ,就必须要对信贷营销进行加强,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更好的为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并且使结算的渠道保持了畅通,以及对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加以完善,这样的措施,似的了农村信用社有了资金的富余。那么,对现在来说,各级金融机构都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新农村建设,这对于农村信用社原有的农村阵地来说,就被动摇了。所以,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原有的老阵地进行巩固,在这基础上不断进行新阵地的拓宽,对优质的客户群体进行扩大,从而积极地开展信贷营销。换句话说,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想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开展信贷营销。那么,在信贷营销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就要对客户实行优质的信贷服务,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农村信用社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对于信贷营销来说,它是以贷款营销为契机的,对资金进行组织和回笼,并且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发优质客户的群体,这样,一个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就形成了。那么,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就是要对“三农”的需要进行服务,通过市场调查,来对资金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对农户的资金供求情况进行了解,格局了解到的情况对服务内容进行调整,把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信用社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作为目标。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等一系列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农民信贷供求的矛盾也有传统的总量不足转变成了现在的结构失衡,对于不同的农民,产生了这松那紧的局面,具体是农民从贫困中脱离出来了,走向了致富道路,这样就加大了对投资的需求,这些问题,都使得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要求更进了一层。

三、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政策建议

(一)放开小额信贷金融市场准入,实行金融机构多样化

要对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一定的鼓励,就是要在监管严格以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之下,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对各种经济主体的积极兴办要予以鼓励,从而为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进行直接的服务。另外,在农村信用社产权在改革中要实行多样化,并且建立社区性的金融机构等等。

(二)建立小额信贷资金回流机制

对农村商业银行每年新增存款用法律的方式规定必须要把一定比例在小额信贷的领域进行投放。对邮政储蓄的相关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建立起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机制,现在的农村金融资源已经向农村信用社集中。所以对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的力度要进行加大。此外,还要对小额信贷利率的浮动幅度进行扩大,也就是要加大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的力度,从而使小额信贷资金外流的情况得到缓解。

(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给市场

这就要求要建立起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服务的机制,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要对小额信贷的机制不断加以完善,也就是要在对贷款利率限制的放宽的基础上,对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进行不断的扩大。

(四)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要加快

目前,很多领域都涉及到了要依赖政策性农业保险来进行支持,这是由农业生产方面的风险特征决定的,当然,有一部分领域也会采取商业性农业保险。那么,我们就应该建立起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有机结合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参加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据着垄断的地位,从1997年起至2001年,这一段时间中,农村信用社中农业贷款的余额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中占据的比例从原来的54%上升到了77%。2003年初为81%,倒了年底就又增长大了84.53%。从1997年起至2000年,农村信用社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在金融机构乡镇企业贷款总余额从原来的69.5%上升到了75.4%,虽然取得了这一系列进展,但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终归只是有限的,农村信用社在接触到的农户中,只有20%是最贫困农户。虽然农村信用社的本意是属于民办的,但是在具体运行中带有了官办的色彩,与原来的合作金融原则相背离。由原来的农村信用社改造成的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只有4家,和农村信用社一样的是,它们都满足不了农户以及农村中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结语:

总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导致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要进行整合,服务模式要进行改变,对小额信贷要进行全力的支持,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一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余文著.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成思危.改革与发展一一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匕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信用社贷款篇3

农村小额信贷的意义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是指与各级团组织合作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村青年(年龄在40周岁以下)发放的用于生产、经营等创业活动所需的小额贷款。

农村小额信贷的申请条件

申请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不良信用记录;

(三)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基础;在农村信用社辖区内有固定住所或经营场所;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四)创业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五)在贷款发放机构开立个人结算账户;

(六)自愿接受贷款发放机构对其账户资金的监督;

(七)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其他条件。

农村小额信贷的办理流程

办理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主要流程是:

(一)申请,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因创业需要贷款的,可向当地基层团组织提出申请;

(二)初审,基层团组织接到农村青年创业借款申请人申请后,应及时对申请人的基本条件、创业项目等内容进行审查,并提出初审意见;

(三)推荐,经基层团组织初审符合条件的,基层团组织要及时推荐给当地农村信用社;

(四)调查,农村信用社接到基层团组织推荐的申请人名单后,应及时落实信贷人员进行调查,其中对经调查不符合贷款条件或不能全额满足农村青年资金需求的,要及时反馈借款申请人;

(五)评级,农村信用社根据调查情况,按照有关评级规定对申请人进行评级,其中对经调查、评级不符合贷款条件或不能全额满足农村青年资金需求的,要及时反馈给借款申请人;

(六)授信,农村信用社经调查、评级符合贷款条件的,及时按贷款程序对申请人进行审查、审批、授信;

(七)发放,农村信用社根据调查、审查、审批、授信情况,按有关贷款程序及时向申请人发放贷款;

(八)反馈,农村信用社要及时将创业贷款的发放情况给基层团组织,并定期将受理情况、授信额度、信用额度、贷款实际发放量等情况报当地团组织备案。

看了“农村小额信贷的意义”的人还看了:

1.关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2.农村小额信贷办法

3.京东与农村小额信贷

4.关于学习小额信贷心得体会

信用社贷款篇4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现状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一直是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重大难题。2003年起,为了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其支持“三农”的能力,中央银行采用专项票据和再贷款的形式向积重难返的农村信用社注入巨额资金,用以置换其不良贷款,以期达到“花钱买机制”的效果。截至2008年年末,专项票据兑付进度已达到90%以上,累计兑付票据1530亿元。中央银行的注资,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根据中央银行在其官方网站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自2003年启动注资改革以来,按照四级分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逐年下降,2003年至2008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059亿元、4525亿元、3256亿元、3033亿元、2883亿元、2965亿元。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也从29.4%下降到7.9%。

2009年8月5日,中央银行又了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披露,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6万亿元、4.5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1.9%,与2002年末相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支农信贷投放明显增加,6月末,全国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2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和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分别为45%和96%,与2002年末相比,分别提高了5个和l5个百分点。按贷款四级分类ISl径统计,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3203亿元和7.2%,与2002年末相比,分别下降1994亿元和30个百分点。尽管纵向来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显著下降。然而,横向比较的结果却表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仍然相当高。2009年7月17日,银监会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5181.3亿元,不良贷款率1.77%。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763.5亿元,不良贷款率1.99%。因此,农村信用社仍需进一步化解不良贷款,改善资产质量。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

1、改革的历史包袱

“北京大学农村合作金融研究课题组”成员2005年8月对山西尧都农村信用联社的调研结果表明,在改革初期,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明显提高。1996年9月份的不良贷款率比1996年末低近10个百分点,尧都信用社承担了“行社脱钩”后农行的大量不良贷款。1999年前后,信用社不断对城市信用社和农金会进行吸收改造,这时期的不良贷款率也大幅上升。这些数据验证了历史包袱对农信社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表明了农信社在一定程度上支付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成本,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变迁成本。

2、政府的不当干预

一方面,地方政府用行政干预指令贷款支持乡镇企业,盲目上项目,而这些仓促上马的项目一旦亏损或破产,农村信用社就不得不承担相应的成本;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及乡村委员会的集体贷款积欠利息,到期不偿还本金,从而形成不良贷款。一项对安徽省来安县9个乡镇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的调查表明,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为6934万元,占信用社贷款总额29113万元的23.8%,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良贷款2596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37.4%。人民银行万州中心支行组织对辖内9个区县的农村信用联社村集体贷款管理情况的专题调查表明,9个区县的3300个行政村中,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行政村达780个,占24%,而9家农村信用社村集体不良贷款占比则高达80%以上。

3、农信社内部管理混乱

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贷款缺乏有效管理和控制,导致信贷资产持续恶化,旧的不良贷款无法收回,新的成倍增长。据调查,一些农村信用社机构主任与员工、临柜人员与信贷人员、信贷人员与信贷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流于形式,事实上形成农户小额信贷发放“一手清”。同时,农村信用社缺乏核查农户信用信息及身份信息的有效手段,贷款担保方式单一。被调查的l9家农信社,采用保证方式担保的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67.5%。其中,个人对个人保证的贷款额占保证贷款总额的比例为76.6%。而个人对个人提供贷款担保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少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有相互保证的情况;单笔1O万元以上的自然人大额贷款占个人对个人保证贷款总额的50%以上。由于保证实际失效或保证人担保能力不足,使得保证贷款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

4、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农村信用社部分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根本不了解贷款合同到期后保证合同只在半年内有效的法律常识,大多并未要求保证人补签保证合同,使得原有保证贷款演变为信用贷款。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的调查表明,邵阳县、新邵县和武冈市6家农村信用社共有1076笔共计2564万元的保证贷款属于此类情况,占保证贷款总额的28.5%。同时,一些信贷人员分不清连带责任保证(可向保证人或被保证人任意一方追索)与一般责任保证(在被保证人无力清偿情况下再追索保证人)的区别,虽然签订的是连带责任保证合同,但都只当一般责任保证来对待。由于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使得很多本可收回的贷款演变为不良贷款。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对策

(一)化解已形成的不良贷款

1、建立清收约束激励机制

建立清收不良贷款的约束激励机制,将清收不良贷款与农村信用联社、基层信用社主任的业绩考核和工资分配挂钩,定期兑现奖惩,加大清收力度。通过把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作为竞聘上岗、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将信贷人员工资收入与清收不良贷款联系起来,允许农村信用社适当提高清收不良贷款本息的手续费提成标准等手段,提高信贷人员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有效激励农村信用社人员清收贷款。

2、以行政手段清收涉党政部门贷款

农村信用社要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之机,争取地方党政的支持,把清收党政职能部门和公务员自贷、担保、介绍贷款作为政府形象建设的内容,借助行政力量,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党纪、政纪为手段,推进涉党政部门贷款的清收。对公务员自借、介绍、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责成在期限内偿还贷款本息。对政府职能部门自借、担保和行政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分清、落实责任进行清收。

3、运用集体资产清收村集体不良贷款

充分运用村集体资产清收村集体不良贷款,减少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一是通过代管出租收贷。积极与政府部门、村委会协商,以代管出租村集体有房屋、池塘、林地、果园等资产方式,将租金收入归还贷款本息。二是通过拍卖经营权收贷。深入摸清村集体现有资产状况,争取将“机动地”、“三荒地”、水利设施等经营权交由农村信用社公开拍卖,以拍卖收入偿还贷款本息。

(二)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1、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一是要完善以审贷分离为核心的风险约束体系。贷款审查委员会要按照贷款“三查”原则,严格审查新增贷款企业的信用情况,落实担保和有效抵押。审查委员会对贷款决策要进行集体审批,减少决策失误,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使风险在贷款前得到控制。

二是要落实责任追究制。每一笔贷款必须事前签订贷款第一责任人责任书,落实风险责任,贷款形成不良后,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第一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三是要加强对内授权、对外授信的管理。联社业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信用社的经营规模、经营实力和经济效益,实施不同程度的授权。对高风险业务上收审批,低风险业务下放管理。授权、授信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定期调整和期间调整。制定合理可行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建立不良贷款监测机制

农村信用社对贷款余额要进行全方位监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是为各项贷款建立监测台账,为每一个客户建立经济档案,掌握好企业客户法人代表的经济状况和企业主管部门的资产情况,掌握个人客户的社会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人情况等,以便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达到及时还贷目的。二是做好不良贷款的月末、季末预测工作,提前对当月、季末不良贷款余额、结构、清收情况进行预测,针对变动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把握清收进度。三是对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新的不良贷款,经核查认定后,允许信用社在每年计提的呆帐准备的范国内当年消化,双呆贷款科目年内不留余额。四是对因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新增不良资产。除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外,经核查认定后,属无法追回的可纳入当年呆帐核销计划,仍可追偿的可暂时上划联社集中管理,进行继续追偿。:

3、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信用社贷款篇5

论文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现状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一直是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重大难题。2003年起,为了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其支持“三农”的能力,中央银行采用专项票据和再贷款的形式向积重难返的农村信用社注入巨额资金,用以置换其不良贷款,以期达到“花钱买机制”的效果。截至2008年年末,专项票据兑付进度已达到90%以上,累计兑付票据1530亿元。中央银行的注资,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根据中央银行在其官方网站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自2003年启动注资改革以来,按照四级分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逐年下降,2003年至2008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059亿元、4525亿元、3256亿元、3033亿元、2883亿元、2965亿元。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也从29.4%下降到7.9%。

2009年8月5日,中央银行又了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披露,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6万亿元、4.5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1.9%,与2002年末相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支农信贷投放明显增加,6月末,全国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2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和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分别为45%和96%,与2002年末相比,分别提高了5个和l5个百分点。按贷款四级分类ISl径统计,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3203亿元和7.2%,与2002年末相比,分别下降1994亿元和30个百分点。尽管纵向来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显著下降。然而,横向比较的结果却表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仍然相当高。2009年7月17日,银监会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5181.3亿元,不良贷款率1.77%。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763.5亿元,不良贷款率1.99%。因此,农村信用社仍需进一步化解不良贷款,改善资产质量。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

1、改革的历史包袱

“北京大学农村合作金融研究课题组”成员2005年8月对山西尧都农村信用联社的调研结果表明,在改革初期,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明显提高。1996年9月份的不良贷款率比1996年末低近10个百分点,尧都信用社承担了“行社脱钩”后农行的大量不良贷款。1999年前后,信用社不断对城市信用社和农金会进行吸收改造,这时期的不良贷款率也大幅上升。这些数据验证了历史包袱对农信社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表明了农信社在一定程度上支付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成本,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变迁成本。

2、政府的不当干预

一方面,地方政府用行政干预指令贷款支持乡镇企业,盲目上项目,而这些仓促上马的项目一旦亏损或破产,农村信用社就不得不承担相应的成本;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及乡村委员会的集体贷款积欠利息,到期不偿还本金,从而形成不良贷款。一项对安徽省来安县9个乡镇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的调查表明,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为6934万元,占信用社贷款总额29113万元的23.8%,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良贷款2596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37.4%。人民银行万州中心支行组织对辖内9个区县的农村信用联社村集体贷款管理情况的专题调查表明,9个区县的3300个行政村中,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行政村达780个,占24%,而9家农村信用社村集体不良贷款占比则高达80%以上。

3、农信社内部管理混乱

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贷款缺乏有效管理和控制,导致信贷资产持续恶化,旧的不良贷款无法收回,新的成倍增长。据调查,一些农村信用社机构主任与员工、临柜人员与信贷人员、信贷人员与信贷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流于形式,事实上形成农户小额信贷发放“一手清”。同时,农村信用社缺乏核查农户信用信息及身份信息的有效手段,贷款担保方式单一。被调查的l9家农信社,采用保证方式担保的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67.5%。其中,个人对个人保证的贷款额占保证贷款总额的比例为76.6%。而个人对个人提供贷款担保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少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有相互保证的情况;单笔1O万元以上的自然人大额贷款占个人对个人保证贷款总额的50%以上。由于保证实际失效或保证人担保能力不足,使得保证贷款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

4、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农村信用社部分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根本不了解贷款合同到期后保证合同只在半年内有效的法律常识,大多并未要求保证人补签保证合同,使得原有保证贷款演变为信用贷款。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的调查表明,邵阳县、新邵县和武冈市6家农村信用社共有1076笔共计2564万元的保证贷款属于此类情况,占保证贷款总额的28.5%。同时,一些信贷人员分不清连带责任保证(可向保证人或被保证人任意一方追索)与一般责任保证(在被保证人无力清偿情况下再追索保证人)的区别,虽然签订的是连带责任保证合同,但都只当一般责任保证来对待。由于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使得很多本可收回的贷款演变为不良贷款。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对策

(一)化解已形成的不良贷款

1、建立清收约束激励机制

建立清收不良贷款的约束激励机制,将清收不良贷款与农村信用联社、基层信用社主任的业绩考核和工资分配挂钩,定期兑现奖惩,加大清收力度。通过把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作为竞聘上岗、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将信贷人员工资收入与清收不良贷款联系起来,允许农村信用社适当提高清收不良贷款本息的手续费提成标准等手段,提高信贷人员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有效激励农村信用社人员清收贷款。

2、以行政手段清收涉党政部门贷款

农村信用社要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之机,争取地方党政的支持,把清收党政职能部门和公务员自贷、担保、介绍贷款作为政府形象建设的内容,借助行政力量,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党纪、政纪为手段,推进涉党政部门贷款的清收。对公务员自借、介绍、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责成在期限内偿还贷款本息。对政府职能部门自借、担保和行政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分清、落实责任进行清收。

3、运用集体资产清收村集体不良贷款

充分运用村集体资产清收村集体不良贷款,减少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一是通过代管出租收贷。积极与政府部门、村委会协商,以代管出租村集体有房屋、池塘、林地、果园等资产方式,将租金收入归还贷款本息。二是通过拍卖经营权收贷。深入摸清村集体现有资产状况,争取将“机动地”、“三荒地”、水利设施等经营权交由农村信用社公开拍卖,以拍卖收入偿还贷款本息。

(二)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1、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一是要完善以审贷分离为核心的风险约束体系。贷款审查委员会要按照贷款“三查”原则,严格审查新增贷款企业的信用情况,落实担保和有效抵押。审查委员会对贷款决策要进行集体审批,减少决策失误,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使风险在贷款前得到控制。

二是要落实责任追究制。每一笔贷款必须事前签订贷款第一责任人责任书,落实风险责任,贷款形成不良后,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第一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三是要加强对内授权、对外授信的管理。联社业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信用社的经营规模、经营实力和经济效益,实施不同程度的授权。对高风险业务上收审批,低风险业务下放管理。授权、授信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定期调整和期间调整。制定合理可行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建立不良贷款监测机制

农村信用社对贷款余额要进行全方位监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是为各项贷款建立监测台账,为每一个客户建立经济档案,掌握好企业客户法人代表的经济状况和企业主管部门的资产情况,掌握个人客户的社会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人情况等,以便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达到及时还贷目的。二是做好不良贷款的月末、季末预测工作,提前对当月、季末不良贷款余额、结构、清收情况进行预测,针对变动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把握清收进度。三是对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新的不良贷款,经核查认定后,允许信用社在每年计提的呆帐准备的范国内当年消化,双呆贷款科目年内不留余额。四是对因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新增不良资产。除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外,经核查认定后,属无法追回的可纳入当年呆帐核销计划,仍可追偿的可暂时上划联社集中管理,进行继续追偿。

3、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信用社贷款篇6

一、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打好“清非”这一仗,政府部门领导重视是关键。市办领导多次向市政府主管领导汇报“清非”工作,从省社下达的任务到具体实施方案,都向市政府领导讲得一清二楚,取得了市政府领导对该项工作的全面了解和高度重视。市政府领导在“清非”工作中,既亲自挂帅,又亲自出征。按照省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及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政府由主管副市长亲自挂帅主持召开了全市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牵头成立了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市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打响了全市清收不良贷款的第一场战役。之后,市政府又主持召开了全市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第二阶段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王恩卿副市长在全市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第二阶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市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第二阶段工作意见》,采取了得力的清收措施,多策并举出奇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多策并举是打好“清非”这一仗的好方法,

1、组成强有力的清收小组,异地交叉清收。为保证清收目标的顺利完成,成立了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督导组,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市政府金融办、市公安局、市检查院、市司法局、市法院、市监察局、农村信用社等单位领导组成。各县(市)区成立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小组,由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监察局和农信社等单位,清收小组交叉到异地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异地交叉清收就很好地解决了“人情网”和“裙带关系”的不良贷款,使清收工作打开了局面,收到了很好效果。

2、明确“清非”目标,落实清收责任。清收不良贷款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靠的是真刀真枪,要有真功夫,任务必须落到实处。市政府把各级清收任务纳入各乡镇街行政考核指标体系。细化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制,将清收目标层层化解落实到乡村直至每个责任人,对因工作失职,导致本乡镇没有按期完成清收任务出现重大问题的,坚决执行问责制。确保在清收过程中,领导必须亲征,作风必须扎实,效果必须明显,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工作。

3、严肃纪律,奖惩分明。虽然政府对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基层信用社给予清收小组在精神上的鼓励,他们除给清收小组提供食宿、报销移动电话费等生活上的方便,派专车协助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外,办事处对现金形式收回的不良贷款,给予清收小组工作人员按清收比例支付一定的清贷手续费。去年,**办事处积极落实省社清收不良贷款文件精神,实行支付收贷手续费政策,20*年通过奖励清收不良贷款1208万元,支付收贷手续183万元。充分调动了清非小组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各清收小组在工作期间,做到了严肃纪律,按照“清收方案”有关规定,按程序操作,依法清收,合规办理。认真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阶段的清收任务。

4、采取“三停五不”措施,大力清收公职人员贷款。当前**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清收公职人员拖欠及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工作事关改革的成败。截止去年末,由于全市涉及公职人员拖欠及担保逾期贷款金额达3千余万元,由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牵头,与中共**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中对涉及的国家公职人员采取“三停五不”措施有关问题的通知》(铁市纪发[20*]2号),并印发了《**市清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执行“三停五不”处理通知单》,对拖欠全市农村信用社有逾期贷款或为他人担保贷款逾期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坚决实行“三停五不”措施,直至还清贷款、担保贷款本息或重新办理有效抵押手续为止。“三停五不”期间,由贷款人(或担保人)所在单位发放生活费。

市政府主要领导切实把农村信用社“清非”工作纳入了议事日程,摆上了重要位置,这样就形成了以市、县、区及乡、镇政府为核心的一条龙的垂直领导,在“清非”工作上有部署、有检查,有监督的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

二、加大奖惩力度,落实清收目标。为确保完成省社年初下达的清非计划,**办事处加大了清非工作的奖惩力度,他们从完善考核机制,挖掘清收潜力入手,逐级落实清收目标,将清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按照省社清收不良贷款管理办法,将清收情况与干部业绩、工资报酬挂钩,奖励提成与专职清收人员同工同酬,全辖职工每人拿出工资的60%与清非指标完成情况挂钩。对责任贷款,实行了限期清收,在限期时间内未收回的,只发放400元生活费,其他收入用于赔偿责任贷款,调动了干部职工清收的积极性。对1996年前形成的不良贷款实行目标清收,1996年后形成的不良贷款,明确第一责任人并分层次落实责任,实行责任清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尤其是对2003年以后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逐笔追查限期收回,仅昌图联社20*年收回责任人贷款16笔,金额9万元。

三、采取多策并举,坚持依法清收。**市农村信用社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得益于依法清收。这不仅加大了清收力度,也保障了清收任务顺利完成。他们主要是在清收中紧紧依靠当地公检法的密切配合和有力支持,加强与司法部门沟通联系,加大依法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力度。一年来,共案件222件,全部胜诉。依法执行案件180起,对赖账不还或有诈骗行为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一些“赖债户”、“钉子户”,法院执行局对拒不偿还贷款的贷款户,实行了依法拘留。西丰县振兴镇兴学村贷户杨某1996年在振兴信用社贷款7000元,该贷户去年收入在20,000元左右,信用社信贷员多次上门催收,该贷户拒不偿还贷款,给信用社清非工作带来了难度,西丰县振兴信用社在摸清贷户详细情况后,及时向法院提讼,法院判决后,该贷户仍然拒绝偿还贷款。面对这种情况,信用社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执行局将该贷户进行了依法拘留,在强大的法律震慑下,该贷户偿还了信用社贷款本息12,640元。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对那些赖债户、钉子户、观望户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清河区联社与政府清收小组密切配合,以宣传为先导,以政策攻心为武器,以法律清收为保障,多法并举,多策并用,采取“重拳出击”的策略,以现金方式清收政府关联类及内部员工不良贷款196万元,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贷户邵某在清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于*年在红旗信用社贷款4.2万元,清河联社清贷办多次对其清收,该贷户以无力偿还贷款为由,拒不还款,多次说服教育,仍然没有效果,清贷办依法对其进行,拍卖了该贷户的门市房,偿还了贷款本息46,342元,通过与司法部门强强联合清收,全市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在法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通过法律手段打开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良好开局,贷户还款意识大大增强。

四、采取强有力措施,清收内部员工不良贷款。打铁先要自身硬,现在正处于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关键阶段,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事关改革的成败。在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中,针对全市农村信用社员工贷款及担保不良贷款涉及的人数多、额度大、性质严惩等实际情况,办事处领导强调要“压里圈”,加大清收全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员工贷款和有牵连贷款。采取“重拳出击”的策略,加大清收内部员工贷款工作力度。办事处领导对信用社内部员工及员工担保有牵连不良贷款在每个县(市)区联社进行了抓典型,对隐瞒漏报,严重违规的信用社主任和相关人员实行了责任追究;各县(市)区联社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员工及员工担保有牵连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张贴通报,公布于众。办事处主管纪检监察工作的李晓涛同志亲自带领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在年前深入西丰亲自找欠款员工所在单位及本人进行谈话,限期归还。对暂时无法偿还员工拖欠的贷款和担保及有牵连贷款,采取了诉讼保全,查封其财产,通过法律形式进行清收,直至还清贷款本息为止,对恶意拖欠贷款不还的或涉嫌违规行为的坚决追究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依法提请公安机关强制清收。办事处清收督导工作组在半年月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摸清了西丰县联社员工牵连贷款情况的同时,还清收回贷款本息152万元。收到了较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五、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几点体会:

(一)清非工作是农信社长远生存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及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桎梏,清非工作已迫在眉捷。如果对清非工作视而不见,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就会前功尽弃,信合人洒下的辛勤汗水就会付之东流。

(二)清非工作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前提。农村信用社改革专项票据兑付要求贷款占用形态必须真实、合规,新增不良贷款占比不得超过贷款增长比例,不良贷款、抵债资产及已置换到账外的不良资产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其中已置换不良资产处置率不得低于80%,清收化解不良资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全市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资产累计处置与考核兑付尚有一定差距。

(三)政府支持是清非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市农村信用社清非工作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主管市长亲自抓,市长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20*年**市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大力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农村信用社清非工作被纳入20*年**市经济工作重要日程。

信用社贷款篇7

1984年8月,农业银行在转发《国务院批转农业银行关于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报告》中指出,“信用社不再实行农业银行利率贷款管理的办法,而是对不同贷款对象的贷款利率实行不同的浮动幅度”。自此,农村信用社开始对不同的贷款对象执行不同的利率浮动幅度。1998年10月31日,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最高由40%扩大至50%;2004年1月1日,浮动区间扩大至基础利率的[0.9,2]倍。2004年10月29号,农信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又扩大到基础利率的[0.9,2.3]倍。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逐步放开。农村信用社在被赋予贷款定价权后,能否用好、用足这一定价权,现实服务于三农,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农村信用社的定位要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必须了解农村信用社是一个什么样的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服务对象是农民,服务产业是农业,服务地域是农村,宗旨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何广文,2005)。从农村信用社合作制的基本性质出发,它应具有自愿、互助和民主管理的特征。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从一开始就是依靠行政力量组建起来的,信用社名义上为社员所有,实际上每户社员股金很少,而且分散,社员的所有权很难实现,更谈不上广大社员对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权。这样,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目标、经营策略、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政府,在信用社高管人员手中,社员几乎没有多少发言权。2003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中,首次提出“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性银行。”这一定位有助于明确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目标,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力量。从经营网点来看,在农村地区农信社有着数量众多,遍布城乡村镇的营业网点。截至2004年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各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合作银行)32862家(其中不对外经营的法人机构180家)。与之相对比的是从1998年开始,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大量撤并在农村的分支机构。从存贷款规模来看,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截至2005年年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投放农村的贷款总额超过2万亿元,用于支持农业的贷款总额突破1万亿元,直接到户的贷款(农户贷款)比重达到80%。2005年共有7000万户农户获得贷款支持,占全国2.2亿农户的31%,占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1.2亿户)的近60%,受惠农户2亿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在支持“三农”方面的作用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替代的(见表1、表2)。从表1、表2中可明显看出农信社农业存贷款比重占全国农业贷款的比重不仅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三、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现状农村信用社一般采用各县(区)农村信用联社集中统一管理,统一定价,各基层社遵照执行的模式。各县(区)农村信用联社为一级法人,贷款利率定价权在各县(区)农村信用联社。在贷款方式上,农村信用社基本采用“贷款基准利率浮动幅度”的方法。各县(区)农村信用联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结合各县(区)实际,分期限、贷款种类、担保方式等制定贷款利率管理办法,下发给各基层信用社执行。各基层信用社在发放贷款时,严格按照县(区)联社规定的各类贷款利率,对应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不得随意变动。农村资金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农信社凭借在农村信贷中的地域垄断优势,在制定和执行利率浮动办法时,较少顾及优惠利率政策,执行的是“一刀切,一浮到顶”的政策。比如湖南省全省农村信用社2004年贷款利率平均上浮52%,上半年、3季度、4季度上浮幅度分别为35%、52%、68%。贷款利率过高,使农信社客户流失,贷款减少。2005年年初,由于利率原因,农行陕西塔城地区额敏县支行轻而易举的从原额敏县农村信用联社分流数百户农牧名优质客户。四、推进农村信用社贷款科学定价的设想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应遵循顺应政策、风险度量、综合评价的原则。农村信用社贷款以农户贷款为主,贷款者利率敏感性较低,资金成本承受能力较低。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农村信用社可采用“基础利率加点法”和“成本加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贷款利率浮动标准。贷款定价公式可表示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r×(1上浮点数)1、基准利率r的确定基于中国利率体系中各个利率市场化程度及其各自市场的特点,以银行间质押式债券回购利率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短期基准利率优于其它利率(戴国强,2006)。同时基准利率的确定还要参考农村信用社的成本。农信社的贷款主要是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虽然作为农户主体的维持型农户,他们已基本解决生活温饱问题,具有传统的负债观念和负债意识,一般较为讲究信用。金融机构对他们的小额放款是较为安全的,贷款的回收率一般在90%左右(何安耐、胡毕亮,2000)。但世界银行扶贫协调小组(2004)同时也指出,这部分贷款即使安全,但成本仍较高。这是因为这种业务所需要的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小额贷款以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来替代正规的财产担保和用电脑计算出来的资信指数,这就使管理交易成本(识别和考察客户,处理贷款申请程序,发放贷款,回收贷款,以及对坏账的善后处理)变得很高。农信社贷款价格首先必须满足这一部分的成本,才有可能继续经营下去。2、上浮点数的确定上浮点数根据每笔贷款的违约风险和期限风险的大小决定。要为具有不同信用等级或风险程度的贷款者确定不同水平的利差。贷前必须进行信用评级。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亨利所提出的授信评估5P原则,银行类金融机构授信决策最关键的因素有五项指标:借款人(People)、资金用途(Purpose)、还款来源(Payment)、债权保障(Protection)和授信展望(Perspective)。5P原则简单实用,而且易于理解,具有可操作性,为农村信用社贷前对贷款对象进行信用评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然后根据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历史数据算出不同信用等级客户的平均违约率。同时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的信用状况,农村信用社对贷款风险的承受能力来合理确定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是指由于贷款期限长短不一导致贷款损失的可能性。贷款的期限越长,债权人承受的不确定性越大,风险越高。本文主张利率的期限风险溢价应当以行业的生产周期为标准。同时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所给出的不同期限利率的差价来确定农村信用社自己的补偿期限风险的利率差价水平。针对国家支持的支农贷款的定价,农村信用社要实行优惠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下调整一定幅度后,再根据风险溢价水平来调整。

信用社贷款篇8

农信社是处于金融市场中的企业,它的贷款定价目标、贷款定价的方法、利润必然受到市场上其他同类企业经营的影响。究竟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类型对农信社的贷款定价非常重要。我们从最简单的完全市场竞争模型入手分析农信社的贷款定价机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农信社作为农村主要金融机构,价格接受者,在既定的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下开展业务,在考虑管理成本的前提下,其利润由下列算式给出。

π=RI×L+R2×M-R3×D-C(D,L)

其中,L为农信社贷款金额,D为农信社存款金额,R1为贷款平均利率,R2为同业存款利率,R3为存款平均利率,π:是银行利润;D,L:分别是商业银行的存款额及贷款额:M:是一家银行在同业市场的净头寸,M=(1-α)D-L;C(D,L):是银行管理存款和贷款的成本;α:是存款准备率

这样银行利润是贷款成本与存款成本和净管理成本差额的总和。因为已经假定了成本函数C,通过一阶微分得到利润最大化行为。

απ/αL=R1-R2-αC/αL(D,L)=0

απ/αD=(R2(1-α)-R3)-αC/αD(D,L)=0

从上式中可以看到银行存贷款在竞争条件下的定价取决于管理成本。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市场中的银行在既定的市场利率下调整其存贷款规模,到存贷款的边际净利息收益等于边际管理成本。

银行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准入障碍,而且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完全竞争假设并不与实际情况相符,难以揭示当前农信社贷款定价机制。

一般而言,农信社贷款利率主要包括贷款资金的筹集成本、发放贷款的各项费用、贷款的风险溢价和目标利润。按照公式表示为A×r≥D×i+A×oc+AX×el。A表示为贷款金额,D可贷资金中来自负债的金额,I为负债利率、oc为每元贷款发放成本、el为贷款预期损失率。对影响农信社贷款定价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①付息成本率。农信社付息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和金融机构往来支出。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信社两项支出合计1亿元,平均存款余额54.8亿元,平均付息成本为1.87%。

②贷款发放成本。对于贷款发放成本的核算,我们以营业费用、其他营业支出和营业外支出衡量。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信社各项支出之和为0.8亿元,平均贷款余额36.8亿元,贷款发放平均成本费用率为2.10%。

③贷款风险溢价率。对于发放贷款风险溢价率,我们用不良贷款率×违约后的损失率来测算。农信社不良贷款率普遍较高,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6.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7%,在所有不良贷款中,已经确定损失的为1.5亿元,占所有不良贷款余额24.6%,发放贷款风险溢价率为3.86%。

以上为农信社发放贷款的主要成本,三者相加合计为7.83%,而截至上半年我市农信社加权贷款平均利率为11.19%,则农信社贷款平均利润率在3.36%左右水平与贷款风险溢价率一起,为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农信社贷款利率较高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信社对利润的追求和管理的相对粗放。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信社实现利息收入1.9亿元,生息资产收益率仅为4.82%,远低于农信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表明农信社贷款余额中存在大量非生息资产,正常贷款除需要完成正常利润指标外,还承担着抵消大量历史不良贷款带来的压力,加上粗放管理带来运营成本上升,最终体现在农信社贷款定价上。前面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贷款定价机制并不适用于目前农信社定价情况。

综上分析,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较高,是其为解决历史坏帐追求利润和粗放管理运营成本较高的结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信社贷款定价表现为在央行基准贷款利率上简单上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①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随着农业银行农村网点不断收缩,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与农信社的不同,农信社科学定价积极性不高,对通过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推进其业务不断深入的认识和积极性都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被动的接受“央行基准利率+上浮”的定价方式。

②农信社客观条件制约科学、合理定价机制形成贷款管理相对粗放。农信社缺乏统一的利率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对贷款对象的风险评判,往往只能依据经验放贷,对贷款发放成本测算和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手段,随意性较大。

上一篇:助学贷款还款范文 下一篇:存单质押贷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