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额计息还账、自动扣缴年费、用滞留金滚雪球、提现须缴手续费......“信用坑”的埋伏之下,究竟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信用卡的账单还差1元钱没有还,如果按照全额计息和复利的方式计算,竟会比按照未偿还部分计息高出6800倍的款额。
这到底是在考验信用,还是变相的吸金大法?
近日,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揭露了一个关于信用卡还款陷阱的故事。故事起因是陕西省的王某因涉嫌恶意透支高达约44万元,被警方刑拘。但通过调查银行的消费记录来看,截至2012年8月,王某实际刷卡消费和取现的部分只有11.5万元,其余30余万元都是逾期未还欠款而产生的利息和滞纳金等费用。5年后,按照全额计息和复利的方式计算,额外还款翻了四倍。节目播出后,迅速引发了民众和媒体对于银行透支规则是否合理的质疑。
简而言之,全额计息与未偿还部分计息的区别在于计息的本金不同。假设透支10000元,若到期还9999元,按照全额计息,即便是只差1元未还,也要付10000元的利息。而目前,除了工行、农行、华夏、招行等银行按未偿还部分罚息,不少银行仍然采用全额罚息。而消费者们常常被这种不合理的计息方式“蒙在鼓里”。
除了全额计息的陷坑,滞留金的风险也让人无奈“被吸金”。信用卡如果没有销户,会按规定收取年费。而年费没有按时缴纳,就会产生滞纳金。武汉的田先生就曾突然被告知,自己在2006年时办理的一张没有任何消费记录的信用卡居然欠年费213元。这张曾经在6年前由学校统一办理的、用于发放奖学金的信用卡在毕业后被田先生忽略弃用,但由于没有及时注销,依然逐年被扣除年费,年费欠款产生的滞留金进而“滚雪球”一般地增长。银行只是单方面在合同中规定,滞纳金收取标准和每月收取的形式,定价的合理性从未与消费者进行过协商,也未向消费者出具第三方做出的评估。
更容易忽略的还有信用卡取现“漩涡”。冉小姐曾经不小心将钱存入了自己的信用卡,一分钟后将钱取出来时,竟被收取了取款金额3%的手续费。取出自己存的钱,为何还要收取手续费?事实上,信用卡取现分为“透支取现”和“溢缴款取现”,所谓“透支取现”就是卡里没钱了,利用个人信用从银行借款;而“溢缴款取现”则是指持卡人将钱存入信用卡再取出来。对于某些银行的“规矩”,无论哪种方式提取现金,基本上都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
掉进“信用坑”的无意识风险的案例不在少数。“信用坑”的秘密之下,消费者往往误入雷区。在消费者保持警惕和知情的同时,信用卡能否名副其实地讲讲信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上一篇:基于教育与实践一体的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的研... 下一篇:武汉国民政府走向瓦解综合观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