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04 16:02:56

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范文第1篇

《中国教育信息化》(CN:11-5572/T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部级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5年,曾用刊名《管理信息系统》、《教育信息化》,2007年更名为《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及时呈现业界发展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是由教育部指导,中国教育新闻出版社主办的一份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8年,是行业内发行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学术期刊之一。

该杂志以推广和研究教育信息化为宗旨,全面报道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前沿研究、实践案例等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其内容涵盖了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网络教育、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以及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资讯。

信息化教育范文第2篇

那么,语文学科无疑是“终身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和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它各门学科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在语文课堂内外培养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是一个人走向社会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和必备的素质。可以说,语文教育对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面对“终身教育”,语文教育该如何开展,语文教学该怎么进行,这是一个语文教师从事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选择。

一、革故鼎新,开展语文创新教学活动,为学生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1.摆正师生位置,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传统的教育技术无论在理论上或教学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一线语文教师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工艺,适应于教本、备课本,粉笔、黑板,施行“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语文课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讲”,学生被动地听和记。教师繁琐的课文分析多,学生实际获得少。语文教育要消除这种弊端,就必须推行素质教育,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推进语文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变口若悬河的讲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研究的机会,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2.回归人文科学,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失去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

语文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构建成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语文教育应突出人文科学的特点,通过不同渠道(最好的渠道应该是选择教育信息化),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

3.关注现实,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程序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知识和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在语文创新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比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打破了思维的定势,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的同时,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语文教育中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学生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二、面对“终身教育”,改革语文读写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使人“学会学习”。当今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旦投身社会,能否立身行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的读写能力(不能排除听、说能力),因而,这对学校的语文读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一般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许多教师视课文为阅读和写作的共同观照物,因而出现了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读写信息处理的现象。人写作的角度解读文章,使语文读写教学处于尴尬境地。由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受到扼制,学生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千腔一调不使人卒读的现象。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应该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其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下,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人杂质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必须把“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研究学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师生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以目的性为读写前提,以信息论为读写理信纸指导,以围绕读写日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施语文创新教育,为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而努力。

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住处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由此,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设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时代的发展需求教育信息化,广大一线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熟练地运用一些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课件进行辅教学。近年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了一些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每当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情绪高涨。比如我讲《诉肺腑》一课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作了课件《红楼梦・诉肺腑》,总共18页,图、文、声并茂,加之影像,61.3MB。课堂上新旧知识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这节课若只凭借黑板粉笔,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么多信息量的。在利用课件教学中,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还是要进行适当的板书,不然的话,长此以往,人们对汉字便缺乏感情了。

信息化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 教育资源建设 分析

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为教育信息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尚处于一个不完善的阶段,其硬件投入、应用水平等方面都有着严重的不足之处,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水平与质量。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开展,与之对应的教育信息资源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这也是我们所需要面临的有关新课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有关信息化教育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概述

1.什么是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其主要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依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教育的一个必经之路。教育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教育时需要对基于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通讯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综合的利用,以此来推动教育改革的安全发展,进而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教育信息化是对知识资源和获取方法提出了有关丰富与便捷的新要求,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更新速度,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提供有力的帮助。[1]

2.什么是信息化教育资源

以广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信息化教育资源概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各个学科的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新闻或社会、自然现象,学生学习的能力、方法以及态度,教师教学的观念、手段、综合素质等都在教育资源的范围之内。教育资源是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所利用、运用以及消耗的人、物、才三方面力量的总称,其能够对实现教育目标的经济和信息条件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育事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动力作用。[2]

信息化教育资源则主要指的是在进行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各种资源,具体包括电子教案、教材、素材,百科知识、教育新闻信息以及各种教学数据等。在开展和控制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都是通过利用各种教育信息资源传播的分析与处理来完成的。基于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对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二、我国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不均匀的教育资源分配情况

针对教育进行的投资多偏向于城市或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忽略了农村或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这就导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出现严重不均的现象。在教育层次方面,其资源的分配也是不均匀的,我国的教育层次主要分为高等、中学以及小学三个阶段。政府针对教育层次所投入的教育资源是以此来依次递减的,也就是说,政府较为重视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而忽略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部门将教育资源的投入重点放在了重点学校上面,这就更加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的发生。

2.不重视教学资源的投资应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信息化逐渐得到发展,在教育投资方面,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与支持,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校园网等信息化基础教育设施硬件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教育信息化投资方面仍然存在失衡的问题,重硬件投资而轻资源投资。教育硬件与教育资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只重视硬件投资,而无教育资源可用,就会使硬件设备形同虚设,如果只重视资源投资,而无教育硬件设施,那么教育资源的作用也不会被充分的发挥出来。

3.质量较差的教育资源

我国的多媒体软件的种类和形式都比较多,不过,能在信息化教育中得到使用的却很少。这是因为目前的教育资源数量庞大而质量较差,严重缺乏针对性。另外,现阶段的多数资源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素材、教案以及试题等方面的设计都是以教师教学的角度为出发点的,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3]

三、完善我国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具体策略

1.增强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中,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过程与标准。应该增强对信息化教育硬件方面的投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此外,我们还需要对均衡教育环境进行有效的建设,完善教育资金的监督制度,力求切实落实教育投资与改革的工作。

2.培养更为专业的信息化教育人才

目前,我国极为缺乏现代化设备使用与维修方面的教师,这就使得农村或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出现有设备和技术却无人会用的现象,而在有些城市也出现了设备与资源维修不利的现象。现代化教育人才的缺失对于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专业信息化教育人才的培养,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拓展基础教育服务的方法与渠道。

3.建立健全信息教育资源建设的评估机制

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教育资源建设评估机制,为教育资源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优化环境。对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定期的评估,并进行实时的监督,使评估机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促进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信息化教育与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对信息化教育与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以确保我国信息化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美娜,何庆.基于网格技术的教育资源建设现状[J].才智,2010(20).

[2]黄伟龙.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与探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09).

信息化教育范文第4篇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短短十余年,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化领域的飞速发展给国家、政府、企业、个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面过信息化浪潮的挑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3月,教育部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描绘了教育信息化的宏伟蓝图。

可以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许多关键问题,诸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管理决策与服务水平的提升等问题,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推动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教育国际化助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求,要加强国际交流,参与教育信息化相关国际组织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学习引进国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为贯彻上述规划精神,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经验,我们组织撰写和编译了《教育信息化的国际经验: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其主要内容源自2011年8月由美国联邦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的国际经验:最终报告》。作为迄今为止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最大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成果,该报告集中介绍了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在21个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报告建议,应该在国际层面进行数据采集,以便比较各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及各种项目的实施进展与影响,同时增进对各国教育信息化实践的理解。本刊近期将陆续刊发各个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及领域分析报告,本期刊登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芬兰和爱沙尼亚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国家报告,以飨读者。

信息化教育范文第5篇

教学改革;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4—0018—01

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正式颁布,为未来中国1 0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规划》确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总体目标,为顺利实现发展目标,提出了八项发展任务,五大行动计划及四项保障措施。《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一、教育信息化的涵义

新中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南国农先生指出:“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是一种过程。而我们常说的信息化教育其实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形态和方式。

二、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国家将制订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建立电子校务平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与校务公开。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电子档案系统,做好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此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是决定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是在我国现阶段能够较快地推动优质资源均衡配置的现实选择,是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工程,也是贯彻国家课程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育资源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拓展,不仅是数字化的内容,还要包括工具和平台、包括不断在使用中生成的内容和方法。在媒体功能上,不仅能够更好地呈现知识,还应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问题,增加智能性,使学习者能够在交互性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学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点,教师是教学应用的主体。信息化教育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与学生随时随地地沟通交流,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率的管理。因而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深入探索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和管理自动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五、健全和提升支持服务体系

电教系统在农远工程实施中发挥了积极服务和支持作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电教系统在新的起点上要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要不断努力学习和钻研新的知识、技术,努力成为教育信息化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管理的主体实施者和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研究的具体组织者。

信息化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he Rise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Wang Lihui,Shi Jingjing,Song Feng

(Qiqihar Forestry School,Qiqihar161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educ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 widespread topic of concern,it can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educational content,teaching methods,educational models and mechanisms of reform and renewal of the all-round play a positive role.This paper from a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formation to make that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focu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a'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Educational thinking

一、教育信息化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核心是发展以网络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是组成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是新时展起来的新兴教育产物,有利于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使得教育信息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我国教育体质往往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至于严重脱离社会实践,不能有效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技能,所以信息化教育应运而生。在教育实现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凝聚和渗透的作用,众多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等,无形中融入教育领域之中,促使整个教育系统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个体系到实现效果都实现了信息化改革和更新。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现代教学的核心是让学习变被动型为主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将信息融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只有有效地施行教育信息化,才能实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宗旨。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全面地进行改革,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与着重点

(一)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教育信息化综合了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时代性,其从教育上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特征;同时在技术上又具有数字性、网络性、智能性和媒体性。而其中信息网络和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技术产业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要实现教育信息化,这其中就需要广泛地应用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协助,以计算机来呈现教学内容和存储教学信息,这样信息化便具有了省力、便利性和效率的特点。(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的现状和着力点。我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讲,至今信息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在认清现状的同时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教育究竟是决定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其实质是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将人的全面发展定位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上,由此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样化的人才,教育也要与之相适应。教育信息化,将突破原先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和发散思维,有利于使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顶峰。

在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一下几点:1.强化现代教育观念。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是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所以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现代教育意识。提高对信息科学的认识水平,尤其是对各级政府的行政官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进行信息现代教育观念普及,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让全社会的人们都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全面的认识。高校更要加强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学科的建设。同时,还要改革教育制度,要求未来教师必须具备运用最新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能力。2.加大资金投入。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众多,庞大的受教育群体,需要更多的经费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它可以以较低的教育成本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飞跃,尤其为贫困地区的受教育现状提供了机遇。3.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国家要结合国情,借鉴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引进教育科研专家,建立若干教育软件产业基地,开发研制教育软件。并且采取激励性政策,如注入开发研制资金,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编排,尽量购买精品软件和课件,以丰富资源库,服务于各级各类学校。4.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总之,要使教育信息化真正地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和强大后盾,就必须紧紧围绕“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积极借鉴国外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三、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它表现在: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实施将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带来发展和变革;教育信息化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通道,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它有利于引领各领域产生一次深刻的变革,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它能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使受教育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局限,也是的教育变得更加有意义。另外教育信息化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变化。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与丰富,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会相应变革。学校教育将逐步社会化,与社会教育一体化,必将使信息社会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应用国内外成功的信息技术教育实例,开创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理念,实现教育信息化服务。这将是今后工作的着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张新明,李国祥.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国际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0,3

[2]黎加厚,郭振江.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9,7

信息化教育范文第7篇

但是,虽然总投资加大,2005年教育信息化市场却并没有出现火热的采购浪潮。教育行业用户和IT厂商都已经看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教育行业IT产品“一次购足、顶级配置”的采购模式业已造成系统建成后应用跟不上,设备闲置的现象产生。在如今教育信息化进入应用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行业用户更多的开始考虑应用问题,不再仅仅考虑价格因素,而是兼顾应用性能和将来的升级要求,采购标准日趋理性。

转变采购方向——整合最优资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利用率低、应用水平差、建设盲目性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东西部教育信息化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资金短缺、理论指导不足、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教育部门。

所以,虽然目前市场上有许多IT品牌产品,然而真正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资源却总是寥寥可数,教育行业在资源的海洋里却忍受着资源缺乏的饥渴,业内将市场上这种资源过剩和教育可应用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称之为结构性匮乏。由此,教育信息化采购的一个重要标准形成——从单一的产品采购走向整体产品资源采购方案,更强调稳定性与多样化。此标准不仅对厂商提出了拥有众多产品线的要求,同时要求厂商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产品和方案提供的能力。

根据此标准,我们纵观国内外各个IT品牌企业,三星便是其中既以产品线长著称,又专注于行业市场进行产品整合方案提供的领先IT企业之一。因此,三星行业大客户部获得教育行业市场的成功并不意外。

拓宽建设思路——追求性价比

2004年开始,教育信息化工程就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普教信息化的“百亿工程”深入到三、四级城市。其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规模最大、受益人群最多,深刻影响教育变革的信息化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为教育行业市场和IT市场的一个亮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IT巨头的关注,其中不乏强势挺进中国行业市场的三星行业大客户部。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环境设施恶劣、维护能力薄弱和资金紧张是农村中小学IT产品采购面临的三个客观问题。因此,用户更加从产品的性能、安全性、易扩展性和性价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成熟、先进、易操作、易管理的产业化产品。这又从侧面反应了教育行业市场采购的另一现实标准:好用、够用、实用。

以黑白激光打印机ML1610和网络激光打印机ML2250N两款机型成功入围“2004-2005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星认为:“根据中国农村中小学用户的特点,我们除了要求产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外,也要综合考虑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两方面的因素。只有拥有极强经济实用性特点并兼具优质产品性能的产品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可。”

教育也个性——服务以人为本

由于教育行业对产品性价比设置出一套标准,使得大多PC厂商似乎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产品上,而忽略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遇到的实际困难,而这又恰是大多数教育行业用户所关注的。

好服务塑造好形象,对于教育行业的客户来说,服务是衡量厂商是否合格的关键标准。特别是教育行业区域分散,学校并没有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需要厂商能够提供全面、及时周到的服务;而学校师生也非IT专业人才,设备的操作应尽可能的简单、方便。

作为重视人才、立志服务中国社会的跨国企业,三星公司认为:“针对地区分布广、需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教育信息化建设须更加细分市场,为不同需求准确定位,以实现效率最大化。”也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教育行业进入高速普及期,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薄,同时在教育行业内的各种个性化采购标准也日益显现。

面对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形式,要求IT厂商必须能深刻把握教育行业个性化需求,更为关注的是教育信息化在该地区的真正实施效果,除了能够提供最科学的方案,还需拥有最全面的服务。因此,从以人为本的策略出发,厂商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于客户的理念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或许这是三星行业大客户部在教育行业市场频频获单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同样也隐含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前进。教育信息化对IT厂商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也是一个存在着巨大挑战的市场。

而IT产品采购所面临的挑战,正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并实现飞跃的动力。IT厂商找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采购标准,就更容易找到在教育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信息化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现状分析;解决思路;信息化1前言

目前我国成人中尚存的8500万不能识文断字的“原发性文盲”,更包括数以亿计缺乏基本的信息知识、不具备起码的信息化能力的“功能性文盲”[1]。而要短时间内实现扫盲目标,成人信息化教育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成人教育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从而更好地推动成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信息化是一个软件的理念或模式与使用者碰撞与结合的过程,包括到流程、岗位调整,涉及人员培训和观念转变的问题[2]。而信息化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当前,我国的信息化教育推广缓慢,教学模式单一固化难以支撑新型信息化学习模式学习资源陈旧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用户规模固定狭小,难以聚集更多的网络智慧资源据调查,由成人教育相关机构统一建立的教学平台或学习系统一般都是在教育机构内部网络上运行和应用的[3]。

2成人信息教育现状

虽然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2.1硬件设施相对落后

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成人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主要表现为网络信息覆盖面普及不到,办学规模小,很多成人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较差,多数教室还没有配备相应的投影系统、网络系统、视频系统等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也决定了信息化教育的教育设施设备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管理硬件配套设施的落后不仅束缚自身发展,而且也影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备设施落后问题,是制约着成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的主要问题,因为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由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4]。

2.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不高

即便在发达地区,由于成人信息化教育观念的落后,还存在重视信息设备引入,忽视教学模式改革的意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致使信息技术和教学中应用而对质量和效率不高。如一些成人教育学校的教师资历老,教龄长,习惯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授课方式,导致信息化教育的操作能力较差,电脑用不精、ppt做不好等问题,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5]。

2.3规划不统一,信息技术应用少

由于对管理计划职能的忽视,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统筹规划,或者不能严格遵循规划的要求,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加之系统开发平台不同,数据平台各异,数据结构多样,信息标准缺乏,使数据交流变得无法实现或成本极高,由于在应用软件上缺乏有效的系统集成,使信息数据难以交换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很难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处理和共享[6]。

3解决成人信息教育问题的对策

3.1增强全社会对成人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信息化加速教育的个性化

社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体系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互联网络深入社会、深入家庭,是每个社会个体边干边学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的班级课堂授课模式,已无法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建立在信息化之上的学习社会,无疑将逐步改变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引发我们对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深层次思考[7]。成人教育信息化不只是成人教育机构及主管部门的事情,而且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对成人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战略性认识,要把成人教育信息化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之中,这是保证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步骤。企业也应当成为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的领导和教师,要充分提高对成人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积极投身到成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去,积极地承担起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的重任。必须大力进行成人教育信息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8]。

3.2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各成人教育院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人员,应该重新审视现行的成人教育价值观,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成人教育理念,在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对成人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各成人院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教育评价、后勤管理等各种工作中去,促进成人教育全面现代化的实现[9]。针对一些地区成人教育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仅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问题,可通过组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班,举办各类的教室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比赛优胜者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以及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指标,并使学生参与到信息化教学的绩效考核中来,建立骨干教师考试合格特征和专业教师技术人员上岗制度,形成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

3.3增强信息化教育软硬件资源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教育的软硬件资源既包括师资队伍的软件资源,也包括教学设施设备的硬件资源。针对软硬件资源不足带来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不高的现象,除了本身的投入不足问题之外,更多的还存在应用不足的现象,对成人信息化教育增强其建设已势在必行。首先,对于软件资源,应积极培养或者从大专院校积极引进一批高素质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在保证师资资源的基础上,再鼓励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如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把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工具的使用,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引进平台型、工具型、案例型和资料型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实和丰富成人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广大教师软件技术人员研制开发适合成人学习又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软件。

参考文献:

[1] 朱涛.信息化:成人教育发展的难得机遇[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20(4):2123.

[2] 沈亚诚.继续教育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4):488489.

[3] 张养力,吴琼.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5):8485.

[4] 葛艳芳.高等体育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4):4446.

[5] 孙利宏,朱石嶙,庞云,等.加强信息化建设 完善成人教育管理水平[J].华章,2010(32):81.

[6] 伍晓慧.成人教育信息化创新探析[J].新西部,2011(11):117118.

[7] 崔欣.成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6(1):283.

[8] 单永志.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路[J].成人教育,2008(4):6869.

信息化教育范文第9篇

当前,“择校热”、“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许多关键问题,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动。信息化是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昆明市教育局局长宋栋在近期召开的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这样表示。

事实上,为了迎接教育信息化这场革命,昆明市已经做了必要的准备。2008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中强调,要“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能和水平,着力推进‘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数字化校园’。”2011年,昆明市又提出“建设校园一卡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安校园、家校互动等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目前,昆明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市已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115个,移动多媒体设备387套,固定多媒体设备350套,基础教育现代远程教育1872个。基础教育学生用计算机增至34778台,生机比提高到23.1:1;教师计算机、办公计算机数、教学计算机数分别为6 2 8 4、6197、8170台;多媒体投影机2851台;电子白板765块;1220所学校建设了校园监控系统,平均每校监控点为3.39个。其中,晋宁县、西山区、安宁市3个县区市已建成了覆盖全县的教育城域虚拟专网。全市基础教育接人因特网的学校396所,接入率28.3%。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并且全市已初步建成能够体现昆明特色和水平的市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基于昆明教育信息港的“昆明教育资源库”资源已达1100GB,内容涉及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及继续教育、师资培训等领域。部分县(市)区如西山区、晋宁县、安宁市和昆一中、昆三中、安宁中学等学校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昆三中、昆十二中等学校能够共享网络课程资源;信息化应用效益初步显现。以教学应用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化活动正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教育资源大量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打造“数字化校园”

即使你不是名校的学生,即使你不是名师的学生,同样可以上名校、名师的课。2012年7月,随着云南昆明五华区教育局与北京赢璟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约,为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的五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式启动。经过建设,五华区师生可以畅享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名师团精品课程中心、虚拟数字化3D实验室、学生互动交流中心等简单、实用、趣味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许多关键问题,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动”,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穆仁早说,信息化是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据了解,此次昆明市教育局经过多方考察选择的赢璟网络是一家以中国的知识分享与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新兴高科技技术企业,多年来从事中国知识信息化研发与推广,并致力于成为知识分享、新数字媒体、移动互联网广告的业界领跑者。此次五华区教育局与北京赢璟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旨在高效推进五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助推五华教育现代化。据悉,合作双方将围绕五华区教育信息化及城域网建设积极开展多项合作,包括建立一个集教育管理、网络应用、资源共享、教学科研、培训评价等服务于一体的教育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推进面向全区各校园的教育、教学、管理、决策、科研等在信息技术方面应用全方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等。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效果是明显的,昆明市第十四中学一年前在高三学生中推广应用了赢璟网络资源,今年高考中大学一本上线率显著提高。今后,五华区7所高中将推广这些信息资源,覆盖人群从高三推广到初中,最终使得辖区所有中小学都能畅享信息化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最终为搭建全区公共教育平台打下基础。据悉,五华区计划用4年时间分5个阶段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现代教学模式;创建五华教师网上研训平台;实现课堂教学远程辐射,放大名校名师效应;搭建家校互动平台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2012年3月,昆明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复《昆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计划》,成为指导未来昆明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按照规划,2015年昆明市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将达到西部前列、省会一流、全国先进的要求,为此,昆明市将多渠道筹措资金18亿元。2012年至2015年,昆明市教育信息化将实施5大类35项重点工程,将建成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库,资源库容量达到20T,资源总数超过50万条。基本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并与社会资源交互使用。与此同时,完成包括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昆明教育云的构建,基于统一平台,承载包括学校综合管理、校园一卡通、学生在线学习平台、高中新课改平台、教师培训平台的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到2015年,将进一步完善昆明教育云计算中心建设,达到“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此外,还将组建昆明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以及远程教育集团,建成的昆明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将是昆明市教育城域网的中心枢纽和数据中心。

信息化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信息化 美术教育 整合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通过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强大动力,它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现代化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1世纪,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已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电子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正在冲击着传统艺术的载体,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育承担着培养“技能性、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人才的责任,因此,在美术教育的教育观念、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等问题上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使学生接受美育信息化教育是当前美育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具体表现为:

一是信息化手段作为学习工具,能提供丰富的美术教育学习资源。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美的各种传播。然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检索服务功能,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短时间内改变了一无所知的状况,掌握了一定量的相关知识,具备了在教师的教学中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的重点由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引导学生学习和培养提高能力、觉悟上。可见,美术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进一步借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自身知识,完善知识结构,随时掌握新资料,吸取新知识,利用新材料,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67所高等院校积极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二是信息化手段丰富美术教育形式,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效果。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或叫做视觉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掌握大量引人入胜的教学资料。利用网络可以查找大量的教辅资料,通过各种软件配上音乐,解说词和文字提示,存放到小小的U盘中,随用随取,既节约资源、方便快捷,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信息化手段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能容易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就能发挥信息化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在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便可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

三是信息化手段具有交互性特点,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有效的双向交流。教师可用“电子讲座”的形式把教学内容与要求传递给学生,再通过智能化的评估系统迅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及实施办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从中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电子举手”的方式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感受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之间还可通过“电子论坛”的形式展开讨论。“教”与“学”在这种网络联系和双向沟通的互动中得以不断调整和发展。

当然,美术信息化教育必须遵循教学的一般原则,不能脱离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而单独起作用,也不可能解决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其一,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信息化的美术教学需要他们都必须熟练掌握信息化手段,如有效掌握使用软件,网络搜索,电子通讯、字处理、图像编辑、表格处理等基本技能,可以说,他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决定了信息化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而这些要求的普及对于年纪较大的教师或农村学生来讲有很大的困难。其二,美术教育信息化赋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这种教学手段是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兴趣的前提基础之上的,否则就会出现学生懒于进行网络预习或进行网络作弊情况的发生,届时美术信息化教育一样也无法发挥它独特的优势教育功能。其三,对于美术教育来讲,除了教会学生美的欣赏能力,普及基本绘画技巧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动手进行线条、结构、色彩等绘画技能的训练是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虽然目前出现了不少绘图软件,可使用它们的前提则必须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并且由于这些绘图软件提供了现成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元素,因此信息化绘画更多培养的是学生的绘画思维而不是绘画实际动手能力。可见信息化技术在学生动手绘画技能的培养上有一定的缺陷。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式下美术教学的必然。信息化手段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比较理想的美术教育环境,同时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能达到更新教学观念,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尊重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等辅助美术教学,促进开放型、探索型美术教学课堂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周小山.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信息化项目管理范文 下一篇:学校信息化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