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网络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08 11:04:29

心理网络教育

心理网络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心理教育 网站 建设

一、高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几年,在大学生当中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他杀、休学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年龄阶段带来的心理困惑也很多的同时,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认识不足,很多有问题的学生不愿意到咨询室来,而作为补充的其他常规心理教育模式如电话和书信联系、海报宣传、现场咨询等都呈现很多的弊端。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补充。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基于匿名性、即时性、平等性和开放性,互联网日趋成为大学生普遍使用的学习、娱乐、交流的工具,且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2年12月,网民规模已达5.64亿,其中,学生以占比25.1%,位居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0.5小时。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心理网站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基地。

二、心理网站的功能模块设置现状

目前,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利用网络载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工作的共识。错综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大量高校心理网站应运而生。作为吸引学生探知心理知识的窗口,实现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注意页面设计,还得实现学生自主获取心理健康知识信息功能和进行心理抚慰、咨询功能,形成自助、互助和专业助三个基本功能模块,实现网站的最大功能。

首先,自助即通过心理网站平台普及心理健康、保健、调适和机能训练等知识,学生可随时进行自主的心理教育,提高自我认知和对心理的了解。如有困惑,可心理自评和测试,通过网站的趣味游戏、心理美文、音乐、电影缓解压力,采取合适的方式排解情绪;或利用日记、贴吧、邮箱等完成心理倾诉,消除困惑。第二,互助即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建立自己的友群,相互慰藉,共同交流,共同成长;或参加心理社团的心理素质训练,丰富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组建圈子实现团体辅导,老师充分通过学生来信、心理贴吧,帮助学生组建不同的辅导小组,发起话题,完成团体辅导。第三,专助即通过咨询指南和师资简介、心理专业知识的宣传,端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危机干预方式,并引导问题学生找到应对方式。即时的个体咨询,解决心理困惑,及时干预心理危机事件。

自助、互助和专业助实现了学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需求心理教育,并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贯穿于其中,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知识层面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层面掌握自我探索、心理调适和发展技能,自我认知层面认识、接纳、发展自我,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校心理网站建设的条件和建议

一是树立先进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开发、建设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高校必须要有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这些理念包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心理学理念,超个人心理学理念,儒家和谐理念等等。树立科学的符合本校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心理网站建立和维护的基础,也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理念。

二是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师生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学校的网站占据一席之地,网站建设也应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步推进。为提高质量,完善功能,发挥作用,网站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建、服务同学、服务学校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目标明确”的要求,首先,加强心理网站工作师生队伍建设,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还需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培训和基本的网络操作技术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奖励制度,保证网站正常运转和发展;其次,要拥有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三是加强本校化的心理健康网络文化的建设。在后现代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要与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文化观念和个性特征相结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了解国内外优秀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还要把本校心理文化与新型方式相结合,立足于本土文化和本校学生心理特点,形成适合本校特色。

四是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联系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途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活动。如有理论系统地指导高校心理健康网络教育途径的建立和发展,便能更有效地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保健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研究、总结、运用的循环和心理工作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虎民,魏萌.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江苏高教,2012(6): 133-134.

[2]孙明亮.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教育与职业,2011(14):62-63.

心理网络教育范文第2篇

(一)社会发展、教育革新的必然要求

“网络”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及性,极大地迎合了青少年群体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网络技术本身以及具有网络互动特点的通讯、交流、娱乐方式,已然越来越多的介入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形式下,如果心理教育工作者们只依靠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将大大落伍于社会发展,脱节于时代要求,甚至终将被时展所淘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和着时代律动的脉搏,抢滩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新阵地,开辟心理教育工作新途径。

(二)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在当代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全面介入,对新时期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正进行着全方位的重大影响。青少年在享用网络资讯的巨大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个可能戕害身心的强大诱惑和危险陷阱。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危险期”,他们叛逆、独立、富于冒险精神但又缺乏理性思考、正确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他们极易迷失自己;再加上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水平低、抗挫折能力弱,于是,由网络引发的心理障碍、问题行为,以及不成熟的网络心理造成的一个个事故甚至悲剧层出不穷、比比皆是。网络心理危机——严重困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又一大障碍,这是任何一个心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二、全面解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网络心育的优势与弊端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至少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教育过程,网络被视为心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介;(2)网络心理教育是开发、利用和再生网络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平台,是超越时空界限的“超级教室”;(3)网络心理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之一,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并利用网络资源、条件和方式予以矫正。网络心理教育既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又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它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心理教育的现代内容,又是心理教育的新方式。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和操作困难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依托网络资源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即来自网络环境的限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必须建立、构筑高品质的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求拥有性能卓越、内容科学而贴近青少年心理需求的网络传播载体,辅导者和来访者也必须具备能够使用这一载体的认知水平和条件。网络,除了强大的功能优势,也有它客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由此,依托网络而生的网络心育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它本身的一些弊端。

1.在网络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中,网络交互的速度取决于双方录入的速度,这远比双方面对面的言语交流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者和受辅者双方的信息交流除了言语通道外,还有非言语通道。非言语信息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这些非言语信息或伴随着言语行为出现、补充、修正言语内容;或独立地出现,传达了“言未能尽或”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信息。在目前网络心理咨询(辅导)中,上述非言语信息还不能为咨询双方所感知,而主要靠言语(图)来达到咨访双方的沟通。而大量对心理咨询(辅导)有价值的非言语信息都被屏蔽了。

3.由于目前技术上的局限和管理方面的漏洞,使得互联网上侵害行为层出不穷,而电子邮件的泄密问题,收发对不上号的乱码问题也屡见不鲜。这种互联网本身的安全隐患对网络心理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重视网络建设,不断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网站,携手共筑优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一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确实在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知识能力在提高,另一方面,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不能没有专门的心理网站或心理专题主页。只有依托心理网站或主页这样一个基本的平台,心理教育工作者才可能有效的组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活动;否则,就如同传统教育中教师离开了粉笔黑板、课本教参,完全失去了从事教育活动的工具和载体,搞起教育来岂非寸步难行!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可考虑在其网站上设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主页。在此基础上,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逐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共同构筑起高品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二)充分开发利用网络功能,整合网络资源

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开发网络的各项功能,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把心育工作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1.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线辅导与咨询、在线交流与讨论,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整体配合。2.重视应用网络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与辅导工作。3.开展家校联网工作,如为学生家庭提供必须的学生心理健康资料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正反面家教实例、家庭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重视网络工作者素质的培训与提高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来访者有一定的文化和技术,能通晓电脑操作的基本程序。而对于网络心理教育的主导者——从事这项工作的心育教师来说,其要求当更高——除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技术知识外,还需要初步的网站管理更新技术,以维护心理网站的正常运行;拥有基本的网络危机应变能力,能从容应对诸如遭遇病毒入侵、误拆“邮件炸弹”或“QQ炸弹”等突然事件;能解决常见计算机网络故障,如大到系统崩溃、网站瘫痪,小至辅导过程中突然“死机”等等。因此,通过专门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提高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的网络文化科学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当务之急。

心理网络教育范文第3篇

事实上,网络和网络文化已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运用网络资源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是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策略。下面谈一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校讯通”搭建心灵互动的平台。

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是矿工子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及隔辈抚养现象普遍,家庭环境比较复杂,说实话家长普遍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子女正常的家庭教育都很难保证,面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是堪忧,有时甚至会产生些许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定期通过校讯通这一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工作中学校借助班主任的力量更多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员进行指导解决,从而解决孩子心理健康层面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这个渠道的特点是直观、便捷、实效、辐射面广,既可以指导家长,同时寻求家长的配合教育孩子,真正意义上实现双赢。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家校互动是我校多渠道、深层次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合理营造网络环境,借助“电子邮箱、微信”组建心理疏导的平台。

借助“电子邮箱、微信”,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满足了求助者的“保密”需求,对于那些较为拘谨、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可以把平时不愿让别人知道情况说出,而不必担心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道。减轻学生的心理紧张、心理压力、逆反心理。通过即时的聊天,疏导学生,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商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利用“ QQ、心理网站” 构建心灵成长的舞台。

“QQ”的合理利用,对于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如学习心理、情感心理、人际关系心理等十分有效,大大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设置图片播放、留言、精华集锦:如《 厌学、偏科、早恋问题》、《人生视野》博文转载等栏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减少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引到学生登陆“心理网站”充分利用网站的丰富资源和便利条件进行自我教育,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求心理帮助,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在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网络咨询实效性的同时,学校界定网络服务范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心理测验,教会学生进行积极心理训练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跟踪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帮助我们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

多年来,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切实有效的常态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给力心灵、团结互助、共同成长”等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板报、班会、创办心理小报、致家长一封信、校园广播站等多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团体活动、建立心理社团、召开家长培训会等多角度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心理网络教育范文第4篇

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课题组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江苏两所高校的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8份,回收率为91.60%。结合师生座谈和文献检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1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上网主要是听音乐、看视频、查资料、看新闻、有些女生偏重网购,有些男生偏重网络游戏。在长时间上网后,52.0%同学会感到闷闷不乐,心情低落;49.3%同学会觉得早晨不愿起床,心绪不宁;有40.4%同学懒得见人,出现厌烦心理;29.5%同学出现焦虑情绪,25.5%同学没有不良情绪。此外,72.2%同学遇到网络上散步虚假信息的现象;56.3%同学发现网络上攻击、侮辱或诽谤他人的做法;49.3%同学遇到网络诈骗事件。课题组调查分析认为:网络给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乐趣,给这些准社会化的成员开拓了广阔视野,但也可能引发大学生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一旦走向极端那就势必造成许多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导致网络依赖、自我迷失、自我封闭、责任感下降、安全焦虑、人格障碍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网络世界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让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标准,迷失了前进方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1.2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课题小组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个人学习能力,但往往缺少协作意识,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尤其是当他们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或困难时,往往缺乏主见,选择借助网络来解决问题,但却不能利用网络正确处理问题而走入误区。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让人们的活动范围开始从现实领域向虚拟空间扩展,人们的思想价值体系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受着考验。所以,我们就要充分正确认识网络技术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增大影响力[1]。2.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课题组调查发现: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73.8%同学表示支持、赞同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这个丰富快捷的媒介,学生可以摆脱客观拘束,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与网络的互动,提高大学生的自省意识,从而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虚拟环境下,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平等性、自主性等特点,使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中的角色自由、隐蔽,这样有利于使其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将现实无法表达的心声“吐”出来,从而使咨询和治疗更有效[2]。2.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需要课题组调查显示:35.4%同学觉得网络教育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有25.8%同学认为网络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来说,理念是创新的,方式是新颖的。网络世界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独特的传播方式、快捷的获得性等优点,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主、灵活、隐蔽以及资源共享等优势,呈现出开放程度高、覆盖面大的特点,使学生上网就能自主接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2.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据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数达5.64亿,手机网民在总网民中的比例达74.5%,而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网络生活给大学生带来了便捷,但是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所以为了使其健康成长,就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运用网络指导。

3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应对策略

3.1改革传统教育,发展网络教育传统教育的文化氛围主要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却与正在兴起的网络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我们要善于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机融合,以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然后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活动教育,让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知识。3.2更新教学观念,开辟网络课堂网络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大大的提高了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的应对能力。通过网络心理课堂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更新教学观念,发挥网络课堂教学作用,将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提高识别信息的能力,为学业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导航,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3.3开展网络调查,加强心理测试建立网络心里测验平台,就是以正确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目的。所以在新生入学时,可通过心理测试和谈话鉴别,建立学生档案和监控机制;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减少校园危机事件。3.4运用网络平台,提高教育效果加强心理网站建设,在网站上设置“在线咨询”栏目、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专栏等,倡导正确网络行为,引导健康网络心理;成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通过博客、微博等网络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通过举办网络心理沙龙、开辟网络心理论坛,对学生心理困惑、情感困扰等问题提供有效帮助;建立专线QQ,进行个性辅导,使双方以一种朋友的心态展开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真实,更能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网络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信息技术 网络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校园暴力、网络成瘾、学生厌学、离家出走,乃至学生杀师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无不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上网已成为中学生查找学习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聊天交友、休闲娱乐的一种生活习惯。虚拟空间中形形的大量信息,在给中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社会、获取知识、放松自己的同时,其摆脱现实社会诸多规范的束缚、角色失范、价值取向不当等问题,也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模式。信息技术课作为学校课程中最直接面对学生网络教育的课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认真分析、及时引导,整合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原因及影响

中学生迷恋网络,不仅是网络的虚拟性、娱乐性和较小的社会压力,也是有其内在心理原因的。首先在自我意识方面可以任意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摆脱生活中的角色定位,自由地展示自己。其次在自我认同方面,轻松的网络环境,较小的社会压力使学生变相地获得肯定,实现自我的认同。第三在性意识方面,中学生处于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强烈的好奇心理在面对互联网大量、丰富的种种信息时,不能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渴望得到了满足。最后在人际交往方面,网络的易进入、易交互、匿名性所构成的人际交往平台,使人际交往避开了在现实中面对面的压力,消除了因心理闭塞而产生的烦恼,满足了他们交际交友的心理需要。

三、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结合教学内容,在学习活动中进行

如在网页软件Dreamweaver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在校园网中建立学生心理网站为目标,共同搜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学习心理、青春期问题、自我调适的方法知识等,来完成心理网站的制作与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电脑知识的同时,得到正确的心理辅导。

2.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的匿名性可以使学生不必担心自己的心理问题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因而有一种安全感,愿意直接而真实地展示自己,从而更有利于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开展。

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摆脱人力资源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满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通过学校心理健康网站的搭建,把网络上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链接起来,多人的参与帮助也可使团体辅导和团体帮助多一种形式,使服务对象大大增多。

四、信息技术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学生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不仅在于它的趣味性、娱乐性,更是因为它的时代性,这对追求新事物的中学生来说充满了吸引力。

1.利用教学情境,适时激发认知兴趣和渗透心理教育

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要求人人动手操作。在学习中巧妙地辅之以心理健康教育,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学习flash时,我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通过把已经制作完成的flash竞赛答题游戏让学生玩,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答题游戏好不好玩?是不是游戏中的题少了一些?想不想自己也做个flash游戏?”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把对游戏的关注点融合在学习中,由玩flash游戏到学习flash的制作,同时还可以就中学生玩游戏的利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游戏,分析迷恋游戏的心理,学会自我控制,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和面对游戏时的应对能力。

2.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的内容,挖掘其隐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在讲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注意事项时,可开展讨论如何区分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善用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并通过生活、身边中发生的案例让学生讨论,自己面对这些情况时应如何面对,如何将课内课外的学习生活与学生成长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总之,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面对信息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体验,把课内外的学习生活与自己的心理成长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整合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帮助学生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科学、合理选择信息,经受住网络时代的挑战,使网络知识这把钥匙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常守堂,《浅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小学电教》,2003年5月

[3] 周平儒,《中小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9月

心理网络教育范文第6篇

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并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学生的网络人格发展问题。网络人格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重要的和相对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网络人格既是现实人格的反映,又是对个人现实人格的丰富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的统一更能折射出完整的个人形象,反映出人的个性特征。就当代学生而言,网络时代的健康人格应包括:不沉溺网络,善于开发挖掘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人际关系良好,心理正常,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自我评价,善于解剖自己,取长补短;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有投入感,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现代网络人格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正确处理网上与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问和现实空间的区别;能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并采取理智的应对方式;能在网上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的心理调适,并塑造健康、健全的网络心理人格。

二、拓展教育内容,利用网络进行教育资源的扩充

(一)建立心理网站,加强沟通

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利用丰富的、新颖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虚拟社区、电子公告板、QQ等形式在网上组织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早恋、吸烟喝酒等等各种不良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自我自发式的自我教育;利用校园网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进行各种知识的宣传;利E-mail、聊天室进行各种形式的热点答问,包括进行心理辅导。应该注意的是,网络教育只是一种手段,其核心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这种教育应以教育者本身的博爱、博学为出发点,切忌将教室里的生硬说教反复唠叨移植到网络教育中来。要坚持以平等的态度、商讨的形式发自内心的热情真实可信的事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知道,在网络这个高度虚拟化、个人约束力极低的环境中进行说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二)取典型事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讨论。

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信息高速公路,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比较,运用网上案例具有时效性、多样性、典型性的特点,发表评论的人各层次的都有,学生自己也可以加入进去讨论,这样就改变了传统心理教育中老师一人说,学生洗耳恭听的僵化模式,显得更有亲和力,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组织并传送的,这样的方式就决定了其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多媒体性。在网上“文字、图片、动漫、音乐、视频”应有尽有教学环节中的“听、说、读、写”都被包含其中,这是传统教学的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世界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势必要改变。网络教育这种由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功能选择、多层次、多媒体教育方式将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上信息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能力,而没有健康的心理,其对社会和自身的危害将会比那些一无所知的人更大。我们应当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明白健康的心理符合全社会的利益,符合全体社会成员对生活的共同心声。只要是公共生活的地方(包括网络社会),不管何人都必须

遵守社会所公认的公共生活秩序和准则。要教育学生模范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学生洁身自好、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遵纪守法、勇于自制的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与其他渠道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接纳外来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正常的人际交往与网上虚拟交际的关系,正确对待发展个人爱好与遵守社会规则、满足社会利益的关系。提高小学生正确辨别、辩证分析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认清并剔除垃圾信息,提高抵制负面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历史观等,培养健康的心理世界。

三、家长引导,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心理网络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已成为网上一代的主力军,也是网络交往的主体。网络文化生活的“丰富”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产生重大影响,也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网络给人类带来新的文化的同时,暴力、色情、迷信等不健康的信息也充斥着网络,严重玷污了网络文化环境。掌握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防止网络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优势增进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加速了信息传递,拓宽了教育渠道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局限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而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网络为双方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平台,双方可以选择交流时间,通过视频、电子邮件、QQ、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网络能够迅速地记录和保存双方交流内容,教师通过整理大量的案例资料,可以进一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心理辅导水平。网络教育信息容量大、视野开阔,便于开展心理教育调查分析和研究,很多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施,极大的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二)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络将全球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整合了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网络还将文字、图片、影像、动画等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满足了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还可以借助博客、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微博等方式与学生共同商讨、咨询,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利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网上数字化期刊种类齐全、品种繁多,能促进学生在一个很宽广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形成个性。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扩大了交往范围,增强了预警功能

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方便且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机会。网络的大众化、开放性、虚拟性、间接性等多种特点容易使得网上交往能够打破身份、地位、财产等社会等级的限制,为广大同学特别是性格内向、羞于言谈、社交能力较弱的同学提供了思想交流和人际交往的平台。网络交流方式使学生可以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展现自我、发挥个性,直抒苦闷之事,提高了心灵开放程度,促进了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引导、沟通和化解,从而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灵敏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增强了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功能。

(四)更新了自我教育,开创了教育方式

网络环境下,各个领域、各层次心理教育能相互联系和沟通,有利于系统整合,心理交流、沟通平等自由、全面及时,有益于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升人的主体发展性;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自身教育,充分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自助助人”的理念,更新了自我教育的方式。心理健康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心理教育实际操作技术研究三个层面之间可以网上交流和沟通,不再彼此脱离、封闭、各自为政。因此,网络心理教育不仅变革了心理教育的传统模式,而且开创了心理教育的现代化方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和培养发散性思维。

当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机遇就有挑战。网络的复杂性,对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严重影响,互联网上的信息垃圾,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网络的神秘性,使其易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造成心理错位,导致网络成瘾;网络的虚拟性,致使信息主体模糊,隐藏网络风险,威胁学生安全,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更高的难度;网络的发展性,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素质要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心理健康教育者心须能胜任这科学性、规范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职业。

二、开展高校网络心理教育的构想与思考

网络可以改变人类,人类也可以改变网络。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针对网络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方式,逐步形成学校引导、家庭监督、社会支持的立体式教育格局。

(一)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健全人格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必须更新心理教育理念,变给学生提供”影响”、“选择”、”服务”和”引导”转为提供“说服”、”说教”或“灌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心理生活为中心,促进“网络人”的人格现代化。具备现代”网络人格”的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正确处理”网上”和“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能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选择,并采取理智的应对策略;能在“网上”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塑造健康、健全的网络心理人格[1]。

(二)参与网上活动,增进自我教育

校园网络化的发展使大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直接上网而不是找老师等其它传统途径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巨大挑战,同时也表明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在日益增强,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管理,从消极到积极、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发到自觉。网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及违反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信息,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通过积极参与网上活动等手段来引导并支持学生良性的自我教育活动。

(三)借助网络技术,提高教育效果

因特网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身,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将成为未来最有力的教育媒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高校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及时排除各种不利于网络社会发展的道德困惑,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刺激道德智力的发展,以适应网络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发展网络教育,促进教育融合

传统心理教育氛围及教师的言传身教、道德修养、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它与网络心理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两者在目标层次上具有统一性、在功能作用上具有互补性、在内容原则上具有交叉性。我们要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寻找内在联系,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机融合,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创造更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

三、探索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利用网络教学,建设网络心理讲堂

网络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高校要发挥网络课堂教学作用,将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心理训练相结合,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提高识别信息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开设网络心理讲堂,精心设计学习主页、充实讲堂内容,包括学习、情绪情感、职业规划等方面,建立学习资源库和完善的视频资料,设立实践指导栏目,提供一些常用的心理问题解决办法;设计测试练习和模拟考试,以巩固大学生所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2]。

(二)建立网络档案,加强心理防御机制

建立网络心理测验平台,精心策划和设计心理测验的内容和形式,新生入学时,可进行心理测试,获取大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的资料,形成大学生网络心理档案。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网络心理健康档案系统要动态并及时更新。同时,配合使用“房树人”测试等手段跟踪调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加强心理防御机制,积极推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来访学生心理信息反馈制度等,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各班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机制,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能及时向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反馈,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3]。

(三)强化培训指导,构建互助心理网络

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与指导,定期开展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技能和素质拓展等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力争培养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构建高校二级学院心理辅导中心、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逐步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体系,增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预见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强化心理社团工作的指导,培养朋辈辅导员等一批学生骨干,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功能;开展多种心理活动,让学生相互接纳、理解、支持、帮助,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四)运用网络平台,推进心理教育发展

借助网络平台,师生可以进行网上心理辅导、心理测试、在线交流,在线听课,极大地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有效性。加强心理网站建设,成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通过博客、微博等网络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通过举办网络心理沙龙、开辟网络心理论坛,开展大学生就业、考研、人际关系等问题专题讨论,对学生心理困惑、情感困扰等问题提供有效帮助;建立专线QQ,进行个性辅导,使师生双方更好地交流,更真实地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提高心理咨询效果。丰富网络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网络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全面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应理智面对网络带来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青年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努力开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丁玉祥.基于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与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3(1)

[2]杨虎民,魏萌.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2(6)

心理网络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优势 弊端 网络建设

一、探索网络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发展、教育革新的必然要求

“网络”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及性,极大地迎合了青少年群体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网络技术本身以及具有网络互动特点的通讯、交流、娱乐方式,已然越来越多的介入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形式下,如果心理教育工作者们只依靠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将大大落伍于社会发展,脱节于时代要求,甚至终将被时展所淘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和着时代律动的脉搏,抢滩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新阵地,开辟心理教育工作新途径。

(二)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在当代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全面介入,对新时期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正进行着全方位的重大影响。青少年在享用网络资讯的巨大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个可能戕害身心的强大诱惑和危险陷阱。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危险期”,他们叛逆、独立、富于冒险精神但又缺乏理性思考、正确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他们极易迷失自己;再加上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水平低、抗挫折能力弱,于是,由网络引发的心理障碍、问题行为,以及不成熟的网络心理造成的一个个事故甚至悲剧层出不穷、比比皆是。网络心理危机——严重困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又一大障碍,这是任何一个心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二、全面解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网络心育的优势与弊端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至少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教育过程,网络被视为心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介;(2)网络心理教育是开发、利用和再生网络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平台,是超越时空界限的“超级教室”;(3)网络心理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之一,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并利用网络资源、条件和方式予以矫正。网络心理教育既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又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它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心理教育的现代内容,又是心理教育的新方式。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和操作困难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依托网络资源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即来自网络环境的限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必须建立、构筑高品质的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求拥有性能卓越、内容科学而贴近青少年心理需求的网络传播载体,辅导者和来访者也必须具备能够使用这一载体的认知水平和条件。网络,除了强大的功能优势,也有它客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由此,依托网络而生的网络心育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它本身的一些弊端。

1.在网络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中,网络交互的速度取决于双方录入的速度,这远比双方面对面的言语交流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者和受辅者双方的信息交流除了言语通道外,还有非言语通道。非言语信息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这些非言语信息或伴随着言语行为出现、补充、修正言语内容;或独立地出现,传达了“言未能尽或”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信息。在目前网络心理咨询(辅导)中,上述非言语信息还不能为咨询双方所感知,而主要靠言语(图)来达到咨访双方的沟通。而大量对心理咨询(辅导)有价值的非言语信息都被屏蔽了。

3.由于目前技术上的局限和管理方面的漏洞,使得互联网上侵害行为层出不穷,而电子邮件的泄密问题,收发对不上号的乱码问题也屡见不鲜。这种互联网本身的安全隐患对网络心理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重视网络建设,不断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网站,携手共筑优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一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确实在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知识能力在提高,另一方面,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不能没有专门的心理网站或心理专题主页。只有依托心理网站或主页这样一个基本的平台,心理教育工作者才可能有效的组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活动;否则,就如同传统教育中教师离开了粉笔黑板、课本教参,完全失去了从事教育活动的工具和载体,搞起教育来岂非寸步难行!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可考虑在其网站上设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主页。在此基础上,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逐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共同构筑起高品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二)充分开发利用网络功能,整合网络资源

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开发网络的各项功能,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把心育工作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1.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线辅导与咨询、在线交流与讨论,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整体配合。2.重视应用网络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与辅导工作。3.开展家校联网工作,如为学生家庭提供必须的学生心理健康资料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正反面家教实例、家庭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重视网络工作者素质的培训与提高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来访者有一定的文化和技术,能通晓电脑操作的基本程序。而对于网络心理教育的主导者——从事这项工作的心育教师来说,其要求当更高——除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技术知识外,还需要初步的网站管理更新技术,以维护心理网站的正常运行;拥有基本的网络危机应变能力,能从容应对诸如遭遇病毒入侵、误拆“邮件炸弹”或“qq炸弹”等突然事件;能解决常见计算机网络故障,如大到系统崩溃、网站瘫痪,小至辅导过程中突然“死机”等等。因此,通过专门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提高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的网络文化科学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当务之急。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要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拘囿,求新、求变、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充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时效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工作模式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崔景贵.网络文化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管理,200,7.

[2]孙有福.中学生网络迷恋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对策.教学与管理,2002.

[3]张学波.网络沉迷及其矫治策略.教育发展研究,2002,1.

心理网络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大学生 心理 政治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一、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1.失落心理。有些学生在大学阶段遭遇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如果无法及时得到缓解,就有可以有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打不到合适的定位,从而产生失落心理,他们就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求安慰。2.好奇心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面、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为信息量巨大的网络环境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认为网络是一种有趣的东西,在网络中获得更多的新事物,而网络环境里存大许多不良的信息,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制力还不够,因此,容易受到虚拟网络世界的不良影响。3.情感需求,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旺盛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强烈的情感需求,网络环境正好提供了一个情感安慰的平台,如果网络使用者出现角色错位、人格障碍、自我迷失与冲突、道德失范等问题,就会出现网络心理问题。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25.1%学生生活尤其大学生活已经“网络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网络环境下心理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

缺乏对网络心理环境健康教育进行针对性研究,部分高校目前只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心理知识、心理测试以及心理障碍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而没有与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种方式在一定和程度上存在不足,这种方式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垢载体延伸到网络上,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待创新。

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大学生自我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包括自身因素。一是高校应该转换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模式,可以通过直接考评以及他人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科学、有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二是高校应该大力开展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并且鼓励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团委和学生外应组织多方面的活动,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他们减少在网络上耗费时间。2.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丰富网络教育内容首先应该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能自觉遵守上网行为规范。加强优秀传统文件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面积分可以结合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学习观教育。促使大学生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的提高。3.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开展网络咨询的方式可以降低来访者的心理负担,可以在网页区设置心理学学习区,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咨询,学校可开通公用心理邮箱,对咨询者进行回复,这样不仅扩大了咨询对象的范围,而且还促进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推广。也可以进行网上在线咨询,通过语音、文字的形式进行。4.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网络。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网络的建设,对校园心理网络信息进行定时、定期更新,加强网络监管水平,对不良的信息要及时给予拦截和惩处地。加强包括国家、省、高校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对咨询平台以及服务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强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

五、结语

随着知识型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正确的加以引导,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心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网上自律意识,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 考 文 献

[1]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沈晓梅,中国青年研究

[2]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3]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刘秀伦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4]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吴峰丽,南京邮电大学

心理网络教育范文第10篇

Abstract: Network technology as a pioneer era of life,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university lif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network, and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 technology that must grasp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educators. But network technolog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make good use of it will serve you as tool and catalyst to help you towards a successful talent; bad use of it or addicted in it will bring adverse impact and may be accompanied by a lifetime. This paper h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on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twork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explored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关键词: 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mental health;educ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06-02

0 引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网络,但是这也逐渐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挑战。

1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课题组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江苏两所高校的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8份,回收率为91.60%。结合师生座谈和文献检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1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上网主要是听音乐、看视频、查资料、看新闻、有些女生偏重网购,有些男生偏重网络游戏。在长时间上网后,52.0%同学会感到闷闷不乐,心情低落;49.3%同学会觉得早晨不愿起床,心绪不宁;有40.4%同学懒得见人,出现厌烦心理;29.5%同学出现焦虑情绪,25.5%同学没有不良情绪。此外,72.2%同学遇到网络上散步虚假信息的现象;56.3%同学发现网络上攻击、侮辱或诽谤他人的做法;49.3%同学遇到网络诈骗事件。

课题组调查分析认为:网络给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乐趣,给这些准社会化的成员开拓了广阔视野,但也可能引发大学生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一旦走向极端那就势必造成许多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导致网络依赖、自我迷失、自我封闭、责任感下降、安全焦虑、人格障碍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网络世界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让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标准,迷失了前进方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1.2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课题小组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个人学习能力,但往往缺少协作意识,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尤其是当他们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或困难时,往往缺乏主见,选择借助网络来解决问题,但却不能利用网络正确处理问题而走入误区。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让人们的活动范围开始从现实领域向虚拟空间扩展,人们的思想价值体系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受着考验。所以,我们就要充分正确认识网络技术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增大影响力[1]。

2.1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课题组调查发现: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73.8%同学表示支持、赞同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这个丰富快捷的媒介,学生可以摆脱客观拘束,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与网络的互动,提高大学生的自省意识,从而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虚拟环境下,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平等性、自主性等特点,使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中的角色自由、隐蔽,这样有利于使其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将现实无法表达的心声“吐”出来,从而使咨询和治疗更有效[2]。

2.2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需要 课题组调查显示:35.4%同学觉得网络教育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有25.8%同学认为网络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来说,理念是创新的,方式是新颖的。网络世界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独特的传播方式、快捷的获得性等优点,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主、灵活、隐蔽以及资源共享等优势,呈现出开放程度高、覆盖面大的特点,使学生上网就能自主接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2.3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数达5.64亿,手机网民在总网民中的比例达74.5%,而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网络生活给大学生带来了便捷,但是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所以为了使其健康成长,就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运用网络指导。

3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应对策略

3.1 改革传统教育,发展网络教育 传统教育的文化氛围主要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却与正在兴起的网络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我们要善于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机融合,以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然后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活动教育,让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知识。

3.2 更新教学观念,开辟网络课堂 网络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大大的提高了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的应对能力。通过网络心理课堂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更新教学观念,发挥网络课堂教学作用,将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提高识别信息的能力,为学业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导航,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3.3 开展网络调查,加强心理测试 建立网络心里测验平台,就是以正确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目的。所以在新生入学时,可通过心理测试和谈话鉴别,建立学生档案和监控机制;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减少校园危机事件。

3.4 运用网络平台,提高教育效果 加强心理网站建设,在网站上设置“在线咨询”栏目、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专栏等,倡导正确网络行为,引导健康网络心理;成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通过博客、微博等网络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通过举办网络心理沙龙、开辟网络心理论坛,对学生心理困惑、情感困扰等问题提供有效帮助;建立专线QQ,进行个性辅导,使双方以一种朋友的心态展开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真实,更能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玉祥.基于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与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3,01.

[2]孙明亮.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05.

上一篇:环保新技术范文 下一篇:会计财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