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6 17:54:47

新技术管理

新技术管理范文第1篇

按钮一般有按下和弹起两种状态,在3Dstudio中按钮也有这两种状态,Windows中虽然看到按钮虽是弹起的,但细心的用户不难发现,当选中按钮时,它有短暂的按下状态。实际上,它的原理很简单,其实是利用改变按钮边框的颜色引起人视觉上的错觉而达到立体效果,让人们感到屏幕上真有凸起和凹下的按钮一样,如下图:

@@T5S11500.GIF;图1@@

图1和图2给出了按钮两种状态和图示,图1为按钮弹起时的状态图,其右边及下边的边框色为黑色(0X00),而左边及上边的边框颜色置为亮白(0x0f),而图2则恰恰相反,右边及下边的边框色为亮白,左边及上边为黑色,它反映了按钮被按下的状态。

在程序应用中,设置某一按钮时,显示图1的状态,再选中这个按钮时,则显示出图2的状态,经过短暂的延时后,恢复到图1的状态,给用户的感觉是按钮被按下后又弹起。在Windows中的按钮就是这样的,3Dstudio中的部分按钮当被选中时,只显示图2,这时用户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凹下的按钮。

二、程序实现

主要包括按钮结构的意义和与它有关的几个函数。

1.结构定义typedefstruetButtonDef{

shortX1;

shortY1;

shortX2;

shortY1;

}button

(X1,Y1)和(X2,Y2)分别为按钮左上角和右下角的位置坐标,用于确定按钮的位置和大小。

为了程序需要,须定义几个常用的量。

#defineSTART-XbtX1

#defineSTART-YbtY1

#defineEND-XbtX2

#defineEND-YbtY2

#defineGrap1(Grap为按钮边框的宽度)

#defineButtonWhite0x0f

#defineButtonBlack0x00

2.函数定义

(1)voidButtonDefine(button*bt,ShortX1,ShortY,shortX2,shortY2)该函数用于定义一个名为bt的按钮的大小和位置,其左上角及右下角坐标为(X1,Y1),(X2,Y2)。

START-X=X1;

START-Y=Y1;

END-X=X2;

END-Y=Y2;

(2)VoidReleaseButton(button*bt)

该函数显示按钮弹起时的状态。

(3)PutDownButton(button*bt)该函数显示按钮按下时的状态。

下面列出了以上函数用于定义按钮,显示按钮弹起,按下状态的程序,这个程序在屏幕上显示7个按钮,按下1~7个数字后就弹起某个按钮,非常方便,需要弹起某个数字就按哪个数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Gsap大一些时,每个按钮,就如同键盘上的键一样,立体感很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实践操作一下,并把这种简明易懂的技术用之于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button.c

#include<graphics.h>

#include<conio.h>

#include<alloc.h>

#include<stdio.h>

#include<process.h>

#include"button.h"

#defineSTART-Xbt->x1

#defineSTART-Ybt->y1

#defineEND-Xbt->x2

#defineEND-Ybt->y2

#defineGrap1

#defileScreenBkColor2

#definerelease-color7

#defineput-color3

#defineButtonWhite0x0f

#defineButtonBlack0x00

#definedelay50000

#definedis10

voidButtonDefine(button*bt.shout.short.short.short);

voidReleaseButton(button*bt);

voidPutDownButton(button*bt);

voiddelay-time(longint);

main()

{

intgdriver=DETECT.gmode=VGAHI:

button*but,*but1.*but2.*bt,*but3,*but4,*but5,*but6,*but7;

intch;

initgraph(&gdriver,&gmode,"d:\tc");

setcolor(ScreenBkColor);

setbkcolor(2);

clrscr();

ButtonDefine(but,50,50,600,400);

putDownButton(but);

ButtonDefine(but1,150,200,200,250);

ButtonDefine(but2,200+dis,200,250+dis,250);

ButtonDefine(but3,250+2*dis,200,300+2*dis,250);

ButtonDefine(but4,300+3*dis,200,350+3*dis,250);

ButtonDefine(but5,350+4*dis,200,400+4*dis,250);

ButtonDefine(but6,400+5*dis,200,450+5*dis,250);

ButtonDefine(but7,450+6*dis,200,500+6*dis,250);

while(ch!=27)

{

switch(ch)}

case''''1'''':

ReleaseButton(but1);break;

case''''2'''':

ReleaseButton(but2);break;

case''''3'''':

ReleaseButton(but3);break;

case''''4'''':

ReleaseButton(but4);break;

case''''5'''':

ReleaseButton(but5);break;

case''''6'''':

ReleaseButton(but6);break;

case''''7'''':

ReleaseButton(but7);break;

}

ch=getch();

if(ch==27)

break;

switch(ch)

{

case''''1'''':

PutDownButton(but1);break;

case''''2'''':

PutDownButton(but2);break;

case''''3'''':

PutDownButton(but3);break;

case''''4'''':

PutDownButton(but4);break;

case''''5'''':

PutDownButton(but5);break;

case''''6'''':

PutDownButton(but6);break;

case''''7'''':

PutDownButton(but7);break;

}

delay-time(delay);

}

closegraph():

return0;

}

voidButtonDefine(button*bt.shortx1,shorty1,shortx2,shorty2)

{

START-X=x1;

START-Y=y1;

END-X=x2;

END-Y=y2;

}

voidReleaseButton(button*bt)

{

inti,j;

setcolor(7);

setfillstyle(1,7);

bar(START-X,START-Y,END-X,END-Y);

setcolor(ButtonWhite);

setfillstyle(1,7);

bar(START-X+Grap,START-Y+Grap,END-X-Grap,END-Y-Grap);

setcolor(15);

for(j=0;j<=Grap;j++)

{

line(START-X,j+START-Y,END-X-j,j+STAT-Y);

}

for(i=0,i<=Grap;j++)

{

line(START-X+i,START-Y+Grap,START-X+i,END-Y-i);

}

setcolor(ButtonBlack);

for(j=0;j<Grap;j++)

}

line(END-X,j+END-Y-Grap,START-X+Grap-j,j+END-Y-Grap);

}

for(i=0,i<Grap;i++)

{

line(i+END-X+Grap,END-Y-Grap,i+END+X-Grap,START-Y+Grap-i);

}

return;

}

voidPutDownButton(button*bt)

}

inti,j;

setcolor(put-color);

setfillstyle(1,put-color);

bar(START-X+Grap,START-Y+Grap,END-X-Grap,END-Y-Grap);

setcolor(ButtonBlack);

for(j=0;j<=Grap;j++)

{

line(START-X,j+START-Y,END-X-j,j+START-Y);

;}

for(i=0;i<Garp;i++)

{

line(START-X+i,START-Y+Grap,START-X+i,END-Y-i);

setcolor(15);

for(j=0,j<=Grap;j++)

{

line(END-X,j+END-Y-Grap,START-X+Grap-j,j+END-Y-Grap);

}

for(i=0;i<=Grap;i++)

{

line(i+END-X-Grap,END-Y-Grap,i+END-X-Grap,START-Y+Grap-i);

}

}

voiddelay-time(longinti)

{

i=0;

while(i<=delay)

i++;

}

button.h

typedefstructButtonDef

{shortx1;

shorty1;

shortx2;

shorty2;

新技术管理范文第2篇

1.1对研发活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项目立项后,各项目组按项目进度计划进行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的进展情况、研发经费的使用情况、项目组人员及变动情况等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可定期举办科研项目例会,实行月报季报制度,对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给与解决,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列入部级、省部级、地市(区)级科技开发项目计划内的研发,在研发任务完成后,企业科研管理部门应向有关科技管理机构申请鉴定;列入企业级的研发项目,在研发任务完成后,经项目负责人申请,所在部门审核后,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对项目的开题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技术资料编制情况、技术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程度、成果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评议并结题。项目评议并结题后,项目组负责对研发的材料进行整理并将其存入档案馆。

1.2开展产学研合作

由于高企科研力量相对较薄弱,通过与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企业获得了人才、成果与技术的有力支撑,提高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市场份额地拓宽。高企应选择那些与本企业经营范围和科研项目对口的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对象,建立合作的框架,在科研学术方面进行长期交流,加快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

1.3设立奖励机制

高企应建立研发人员的考核奖励制度,鼓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发项目的考核可实行定期和年度考核,高企的科研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对研发项目的进度、执行质量、项目创新等内容进行考核。设置科技创新活动奖项,奖项可分为:研发项目奖、专利奖、科技进步奖、获政府技术发明奖/专利金奖、获政府科技项目立项奖等,并给出奖项的数额。

2技术管理中的专利申请及专利管理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甚至可称得上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创造、利用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务。高企应学会和掌握应对知识产权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切实提升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竞争力,维护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使其得到有效地保护,并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高企在研发项目立项后应尽早地进行专利的申请,将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起来。企业专利管理工作应围绕企业专利的申请、授权、保护、利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分解为:专利申请、专利产权管理(专利权的许可与转让)、专利信息管理、专利战略研究与运用、专利权的保护、专利纠纷的处理、专利规章制度建立与完善及专利奖励等近十项内容。企业科研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来管理这项工作。

3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指技术成果的转化,即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企业,使新产品增加,工艺改进,效益提高,最终经济得到进步。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政策的主趋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地将科研成果通过不同的渠道转化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发展新产业。高企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1)自行投资实施转化;(2)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3)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4)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5)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高企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环境与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2)要充分利用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贷款方面的利好政策;(3)无论是自行进行转化,或向其他企业进行转化,或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向其他企业的转化,都应分清各自的技术权益;(4)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应给予奖励。

4技术管理中的标准管理

4.1建立标准的有效版本目录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标准的有新版本目录,列入所应执行的技术法规、公司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有效版本,并在工程项目中实施。

4.2内部网站建立档案馆标准库

有条件的高企应建立档案馆标准库,标准库内设有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翻译标准、标准目录等文件库,点击进入某个文件库,便可查看到某个标准的全部内容。对于新的标准,标准库中设有最新更新文件库,点击就可查看到某个标准最新更新的时间和标准内容,有利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新标准、及时在研发中执行新标准。对需订阅的新标准,在标准库中设有订阅栏目,科研人员或项目组根据需求进行申请,档案馆集中统计后进行购买。

4.3进行标准的宣贯和培训

为了使研发所用的标准能及时让技术人员掌握,企业应对新标准进行全员宣贯培训,将的新标准内容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并用于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当中。

5结束语

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对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高技术服务业等技术领域企业给与的税收优惠政策,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

新技术管理范文第3篇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以下简称吸收与创新),是指依法通过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等方式,从国外取得先进技术并通过掌握其设计理论、工艺流程等技术要素,成功地运用于生产经营,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实现商业化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吸收与创新活动。

第四条吸收与创新应当遵守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我国加入或者签订的国际条约、协议。

技术进出口合同对技术保密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吸收与创新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吸收与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做好宏观调控,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引进。

*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的吸收与创新规划;编制、公布本市吸收与创新重点项目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和年度计划;指导年度计划项目的实施并组织鉴定和验收。

本市各有关部门以及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吸收与创新工作。

第六条企业是吸收与创新的主体,有权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市场需求,自主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自主确定吸收与创新的内容和方式。

大型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吸收与创新基地,承担国家和本市重大技术装备或者吸收与创新的项目。

职工应当遵守企业依法建立的技术保密制度。

第七条本市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吸收与创新的联合研究、联合开发,或者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

参与吸收与创新项目的各方,应当签订合同,约定有关技术权益的归属以及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八条企业可以按照指导目录以及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将本企业的吸收与创新项目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

市经委接到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评审,在每年第一季度确定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九条本市设立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列入市级预算并逐步增加。

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按照本规定用于吸收与创新项目的低息贷款、贷款贴息和技术开发经费补贴等方面的资助。

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由市经委委托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新服务中心)负责结算管理。

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吸收与创新的需要,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本地区的吸收与创新项目。

第十条市各有关部门用于技术进步的其他专项资金,应当确定高于百分之十的比例用于鼓励吸收与创新,重点支持引进高新技术的产品开发、中试和产业化。

第十一条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项目的单位,可以申请低息贷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可以申请贷款贴息。

第十二条下列项目或者技术、产品可以获得技术开发经费的补贴:

(一)属于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或者本市重点支持的吸收与创新项目;

(二)在吸收基础上创新的、具有市场竞争力或者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

(三)未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但符合指导目录要求,经过市经委组织鉴定,确认其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并形成一定商业规模的项目。

第十三条企业用于吸收与创新的技术开发经费,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

用于吸收与创新的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价在规定数额以下的,可以一次或者分次计入成本。

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经市财政、税务部门审核,可以对设备进行快速折旧,并参照市新产品试产计划或者中试产品计划的规定享受相应优惠。

第十四条吸收与创新项目属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或者在吸收高新技术基础上创新的成果转让取得收益的,按照国家和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规定,享受优惠。

第十五条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可以向市经委申请优先列入市技术改造项目计划,获得资本金注入或者贷款贴息的资助。

第十六条吸收与创新的技术或者产品申请国内外专利的,可以分别向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市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市经委申请专利申请费、专利维持费、专利费的部分资助。

企业引进国外专利技术用于技术开发,属于国内首次运用的,可以凭专利转让或者专利许可合同等有效证明,向市经委申请经费补贴。

第十七条企业在本市建立吸收与创新的下列机构,可以向市经委申请启动经费的补贴:

(一)部级或者市级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二)部级或者市级的吸收与创新基地;

(三)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的市级技术开发机构。

第十八条吸收与创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增值税零税率优惠。

吸收与创新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其企业可以向市经委申请有关技术质量认证或者许可的经费补贴。

第十九条本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引进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可以按照规定直接申请办理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调入本市的手续;需要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专家、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有关专项资金的扶持。

对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进行关键技术攻关,需要聘用国外专家的,可依据聘用合同向市有关部门申请经费补贴。

第二十条本市各级机关在采购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属于扶持发展产业的吸收与创新产品。

第二十一条对吸收与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经营者、项目负责人和科技人员,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对吸收与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经营者、项目负责人和科技人员,企业应当在吸收与创新产品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或者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将奖励额折算为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由受奖励人分享收益。

第二十二条吸收与创新的成果或者产品,可以申请各级科技成果奖项。

第二十三条创新服务中心应当根据市经委批准的吸收与创新项目和款额,与项目单位订立合同,并通过有关金融机构将款额及时足额地拨付给项目单位;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义务。

第二十四条本市有关部门和创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吸收与创新活动中违反本规定,疏于职守、弄虚作假、,侵犯吸收与创新项目单位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挪用、克扣、截留吸收与创新专项资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四条,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三款,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有权要求赔偿,并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追究其违法责任。

第二十六条企业在吸收与创新活动中弄虚作假,骗取低息贷款、贷款贴息或者技术开发经费补贴等资助的,由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追回其所得的款额,并由市经委处以所骗款额一至三倍的罚款;骗取其他优惠待遇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采取欺骗手段获得奖励的,由市经委及有关部门撤销其奖励,并责令其退回奖励所得。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2000年3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20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的《*市鼓励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

【推荐】【纠错】

*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

(2000年1月25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提高本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以下简称吸收与创新),是指依法通过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等方式,从国外取得先进技术并通过掌握其设计理论、工艺流程等技术要素,成功地运用于生产经营,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实现商业化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吸收与创新活动。

第四条吸收与创新应当遵守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我国加入或者签订的国际条约、协议。

技术进出口合同对技术保密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吸收与创新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吸收与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做好宏观调控,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引进。

*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的吸收与创新规划;编制、公布本市吸收与创新重点项目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和年度计划;指导年度计划项目的实施并组织鉴定和验收。

本市各有关部门以及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吸收与创新工作。

第六条企业是吸收与创新的主体,有权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市场需求,自主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自主确定吸收与创新的内容和方式。

大型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吸收与创新基地,承担国家和本市重大技术装备或者吸收与创新的项目。

职工应当遵守企业依法建立的技术保密制度。

第七条本市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吸收与创新的联合研究、联合开发,或者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

参与吸收与创新项目的各方,应当签订合同,约定有关技术权益的归属以及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八条企业可以按照指导目录以及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将本企业的吸收与创新项目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

市经委接到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评审,在每年第一季度确定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九条本市设立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列入市级预算并逐步增加。

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按照本规定用于吸收与创新项目的低息贷款、贷款贴息和技术开发经费补贴等方面的资助。

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由市经委委托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新服务中心)负责结算管理。

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吸收与创新的需要,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本地区的吸收与创新项目。

第十条市各有关部门用于技术进步的其他专项资金,应当确定高于百分之十的比例用于鼓励吸收与创新,重点支持引进高新技术的产品开发、中试和产业化。

第十一条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项目的单位,可以申请低息贷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可以申请贷款贴息。

第十二条下列项目或者技术、产品可以获得技术开发经费的补贴:

(一)属于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或者本市重点支持的吸收与创新项目;

(二)在吸收基础上创新的、具有市场竞争力或者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

(三)未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但符合指导目录要求,经过市经委组织鉴定,确认其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并形成一定商业规模的项目。

第十三条企业用于吸收与创新的技术开发经费,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

用于吸收与创新的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价在规定数额以下的,可以一次或者分次计入成本。

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经市财政、税务部门审核,可以对设备进行快速折旧,并参照市新产品试产计划或者中试产品计划的规定享受相应优惠。

第十四条吸收与创新项目属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或者在吸收高新技术基础上创新的成果转让取得收益的,按照国家和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规定,享受优惠。

第十五条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可以向市经委申请优先列入市技术改造项目计划,获得资本金注入或者贷款贴息的资助。

第十六条吸收与创新的技术或者产品申请国内外专利的,可以分别向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市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市经委申请专利申请费、专利维持费、专利费的部分资助。

企业引进国外专利技术用于技术开发,属于国内首次运用的,可以凭专利转让或者专利许可合同等有效证明,向市经委申请经费补贴。

第十七条企业在本市建立吸收与创新的下列机构,可以向市经委申请启动经费的补贴:

(一)部级或者市级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二)部级或者市级的吸收与创新基地;

(三)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的市级技术开发机构。

第十八条吸收与创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增值税零税率优惠。

吸收与创新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其企业可以向市经委申请有关技术质量认证或者许可的经费补贴。

第十九条本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引进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可以按照规定直接申请办理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调入本市的手续;需要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专家、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有关专项资金的扶持。

对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进行关键技术攻关,需要聘用国外专家的,可依据聘用合同向市有关部门申请经费补贴。

第二十条本市各级机关在采购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属于扶持发展产业的吸收与创新产品。

第二十一条对吸收与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经营者、项目负责人和科技人员,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对吸收与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经营者、项目负责人和科技人员,企业应当在吸收与创新产品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或者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将奖励额折算为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由受奖励人分享收益。

第二十二条吸收与创新的成果或者产品,可以申请各级科技成果奖项。

第二十三条创新服务中心应当根据市经委批准的吸收与创新项目和款额,与项目单位订立合同,并通过有关金融机构将款额及时足额地拨付给项目单位;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义务。

第二十四条本市有关部门和创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吸收与创新活动中违反本规定,疏于职守、弄虚作假、,侵犯吸收与创新项目单位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挪用、克扣、截留吸收与创新专项资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四条,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三款,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有权要求赔偿,并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追究其违法责任。

第二十六条企业在吸收与创新活动中弄虚作假,骗取低息贷款、贷款贴息或者技术开发经费补贴等资助的,由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追回其所得的款额,并由市经委处以所骗款额一至三倍的罚款;骗取其他优惠待遇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新技术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煤矿开采技术管理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众所周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煤炭生产企业安全为天,加强技术管理则又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因为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1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2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开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技术可行、其次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另外本丈结合国内、外采煤方法的改革发展 ,分析我国乡镇煤矿开采技术的条件, 总结了我国乡镇小煤矿开采适用的采矿新技术。

2采矿新技术在乡镇煤矿中的意义

在当今科技 经济 发展的新形势和地方煤矿发展的需求下,煤矿开采技术的改革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沿,立足于 中国 煤炭发展战略所必要的技术储备,立足于煤炭 工业 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重点从事中长期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跟踪产业科技前沿,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采矿新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

3煤矿开采适用的采矿新技术

在许多地区,由于乡镇煤矿生产能力较小,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变化大,且很多为急倾斜煤层和薄煤层,给开采带来较大的困难,研究和开发新采矿技术,提高矿井的高产高效,更为重要。在乡镇小煤矿中,单一长壁采煤方法已趋成熟,现主要发展的有放顶煤采煤技术、急倾斜煤层采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3.1炮采放顶煤采煤技术

3.1.1滑移支架放顶煤采煤法:滑移顶梁由顶梁和支柱两个部分组成,前梁和后梁通过顶梁和前梁弹簧钢或导向槽连接,支架的支柱为液压单体柱,数量2-5个不等。与顶梁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此外,前梁前端可安装的探梁或挑梁,后梁尾端可安装尾梁。滑移顶梁支架比较安全可靠,可自移,质量轻,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安装,成本低,适应性强等。在中小性煤矿中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采用这种采煤方法开采的煤层厚度为5m以上,主要为倾斜和急倾斜煤层。工作面长度一般为60-80m,最长达105m,采高通常为5-10m,工作面循环进度0.8m。滑移支架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偏低和稳定性较差。

3.1.2二型钢梁放顶煤开采:二型钢梁放顶煤上作面支护采用二型钢梁、单体液压支柱对棚架设,工作面采论文联盟整理用放炮落,人工破网放煤,采放分别进行。在煤层赋存条件变化较大或技术水平较低的地区、乡镇煤矿使用较好。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二型俐梁对棚支护,每对棚5根支柱,主粱为一梁三柱。副梁为一梁二柱。主副梁间距150mm,对棚间以为600mm。最大控顶距3.4m,最小控顶距2.4m。采用放炮落煤、一般布置双排眼。放完炮后及时移主梁。打临时支柱。做到及时支护,爆破后人上装煤。工作面输送机采用可弯曲刮板箱送机和带式输送机。采用全部培落达处理采空区,随着移副梁放顶煤,顶板逐渐 自然 下沉,垮落,以完成放顶工作。放顶煤采用分段、多轮作业方式,放煤口布置在刮板输送机斜上方0.3m-0.5m左右。以人工堵口控制放顶煤量。采取间隔多次将顶煤充分放出,放煤后要及时调整歪斜棚梁,保证支柱有力,顶帮牢固。见歼堵口必要时打支柱以加固挡歼。

3.1.3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将工作面倾角变缓,工作面较长,从面具有缓斜、倾斜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简单、掘进率低的一系列的特点,此采煤法利用掩护支架把工作空间与采空区隔开,大大简化了复杂顶板管理工作,为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工作面煤炭自溜,减轻劳动强度。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一般适用于开采倾角大于印。

4结语

新技术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隔声楼板隔声隔墙隔声

多年来我国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隔声问题一直是居民对住宅质量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由于楼板隔声太差,引起上下层住户发生争吵、不和,由于分户墙隔声差,造成左右邻居闹矛盾,成为社会问题。

其实不仅是居住建筑,办公、教学、医院、体育等建筑,对隔声都有相应要求,不少旅馆公共走道或隔壁房间的噪杂声音常常影响房间内旅客的休息。良好的隔声环境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前些年,由于对建筑隔声深入研究不够,更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对建筑隔声特别是住宅隔声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国家的有关规范对楼板撞击声隔声规定了三级标准,即:一级不大于65dB,二、三级不大于75dB,并注有“当确有困难时,可允许三级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小于或等于85dB,但在楼板构造上应预留改善的可能条件”的宽松许可,而且并未规定何时需用一级。对住宅分户墙空气声隔声也作了三级规定,即一级计权隔声量大于或等于50dB,二级大于或等45dB,三级大于或等于40dB,也未规定何时用一级、二级。日常工程中常常选用三级标准,即最低标准,隔声效果很差。

就楼板来说,一般钢筋混凝土楼板铺硬质地面(地砖、花岗石板等)其撞击声压级达84dB,这样的楼板,上层住户的脚步声、扫地、蹬缝纫机等都会对下层引起较大反应,拖动桌椅、孩子跑跳声则难以忍受,对这类楼板90%的住户不满意,无一户表示认可。多年来常用的楼板简易隔声措施为:增设50mm厚水泥焦碴(结合作穿电线管的垫层),其隔声量也才达75dB,隔声效果仍很差,据调查,这类住宅下层对上层拖桌椅、孩子跑跳声感觉强烈,对上层敲打声则难以忍受,50%的住户表示不满意,50%的住户表示可以,无一户表示满意。

近些年,由于降低住宅层高的影响,水泥焦碴垫层也改为细石混凝土垫层。

以前曾做过一种加烟灰砂子的隔声做法,即混凝土结构楼板上铺30厚烟灰砂子,再铺30mm厚干硬性水泥焦碴,面层抹20mm厚水泥砂浆,其楼板撞击声压级为72dB,隔声效果不理想,构造做法上也不完善。

木地板面层楼面,有一定隔声作用,从资料看,其隔声值可达一级标准65dB,特别是带弹性塑料软垫的强化复合木地板,隔声效果更好一些,但从住户的反映看,木地板隔声也需改进。

铺地毯尤其是厚地毯,隔声效果明显,但一般住宅只在房间内局部使用,对隔声作用不大。

分户墙隔声量为35~40dB时,隔壁住户大声讲话、放音乐听得很清楚,正常讲话有感觉,但听不出内容。多年来不少轻质分户墙的隔声值刚达到4OdB,隔声不理想。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隔声特别是对住宅楼板及分户墙的隔声迫切要求改进,建筑隔声问题也日益受业内人士重视,1996年5月,北京市规委颁布的北京市“九五”住宅标准,巳将住宅分户墙隔声标准提高到不小于45dB,并规定楼板的撞击声压级应小于75dB。

为此,2003年我们组织力量对楼板和轻质分户墙(混凝土墙、承重砖墙等重质墙已满足隔声要求,隔声量均大于50dB)的隔声作了深入研究,试验生产新型隔声材料,并分别作较大面积(10平方米)的实物试验,由清华大学建筑物理环境检测中心作了多次检测,分析比较不同构造做法的隔声效果,研究隔声的细节处理,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最终选定几种符合或优于国家最高标准的隔声构造做法,其楼板撞击声压级可小至63dB,轻质隔声墙的空气声隔声可大于或等于50dB。

楼板撞击声的隔声关键技术主要靠在混凝土结构楼板上增设弹性减振垫板,使上层住户跑跳、硬底鞋走路、拖动桌椅等活动对地面产生的撞击振波,大部分被弹性减振垫板吸收,不传或少传至结构混凝土楼板,从而达到减少对下层的干扰声。

经反复比较试验,我们最后选定的减振垫板有两种,即5mm厚单面带圆形凹坑的发泡橡胶板和电子交联发泡聚乙烯板,这两种薄板弹性部较好,直接铺设在结构混凝土楼板上,上面浇筑40m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此混凝土垫层内配双向钢筋,以防止开裂。上面楼面面层可铺地砖、花岗石板、大理石板、木板等各种材料。增设发泡橡胶垫板后,楼板撞击声压级降至63dB,增设交联聚乙烯垫板后楼板撞击声压级为65dB,超过和达到一级标准。据调查,楼板撞击声压级小于65dB时,除敲打声外,一般声音都听不到,椅子跌倒、小孩跑跳声能听到,但声音较弱,65%的住户对此楼板的隔声表示满意,35%的住户表示可以,无一户住户表示不满意。为适应分户热计量对楼板保温的要求,设有既保温又隔声的楼面,即:在隔声减振垫板上,加铺20mm厚挤塑聚苯板,再浇40mm厚C20混凝土垫层,其隔声量可进一步降至60dB,隔声效果更佳。

减振垫板接缝处需用胶带纸封严,防止浇灌混凝土时水泥浆渗入造成传声桥。住宅采取二次装修方式时,在初装修时做完减振垫板及上面的细石混凝土垫层即可,各住户可自行铺装地砖、花岗石板、木地板等地面。一次精装修依次完成隔声构造,更不成问题。

这两种隔声减振垫板经检测,都符合有关环保规定,憎水、质轻、电绝缘、耐腐蚀、耐久,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轻质分户墙的隔声构造做法,经过多次试验比较,轻质墙需用复合材料,特别是需要夹入玻璃棉板或岩棉板等吸声材料,才能有效阻断高低频声源的通过。原先设想采用两层60厚的陶粒混凝土圆孔条板,中间用玻璃棉板或岩棉板夹芯,但隔声效果不理想,经试验其计权隔声量才44dB,只有两种空心条板即植物纤维复合空心条板和纸蜂窝水泥板复合板,因为条板本身就有一定隔声作用,双层条板用岩棉夹芯后,计权隔声量可以达到52dB和54dB,优于一级隔声标准。这两种隔声分户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户内一般隔墙采用9C)mm厚的纸蜂窝石膏板隔声值为42dB,纸蜂窝水泥板隔声值为45dB,是比较理想的隔声户内隔墙做法(户内一般隔墙也需有一定隔声性能,有条件时保持户内各房间之间有较好的隔声,也是工作、学习、休息的基本需要)。

为配合户内用陶粒混凝土圆孔条板作一般隔墙的普遍做法,试验了以此条板为基础,在此条板的一侧用减振橡皮垫附贴轻钢龙骨,龙骨间填玻璃棉板或岩棉板,外面再钉双层纸面石膏板或水泥板,构成复合的分户墙,这样的复合板总厚度144~164mm,墙厚不算大,计权隔声值为50~5ldB,也是一种隔声较好的分户墙。

分户墙两侧如均为卫生间等需要贴磁砖的房间,岩棉外面可改钉双层水泥板,或在纸面石膏板外钉钢板网抹水泥砂浆,再贴磁砖,隔声值亦大于50dB。

轻钢龙骨间填岩棉双面钉双层纸面石膏板,是另一类较好的轻质墙构造做法,隔墙总厚度123mm,计权隔声值为52dB,如在龙骨与石膏板之间加设减振条,隔声值可增至54dB。此种隔声墙可用于旅馆、学校、医院、办公等建筑。

同样厚度的加气混凝土条板其隔声性能较一般陶粒混凝土条板好,分户墙参考陶粒混凝土条板的做法加设轻钢龙骨、岩棉板、双层纸面石膏板等,也应可达到一级标准(此构造做法未作试验),这样的分户墙总厚度为150mm,户内一般隔墙用lOOmm厚的加气混凝土条板,隔声值为40dB,也较好。加气混凝土条板饰面的裂缝问题,由于使用粉刷石膏等新技术,已基本解决了裂缝问题。从防火角度,加气混凝土条板在轻隔墙中属于较好的范畴。

150mm厚联锁大孔轻集料砌块在孔中填充充气石膏后,经检测其空气声隔声值可达50dB,是种简便易行的分户墙做法。

综上所述,试验成功的、达到或超过一级标准轻质隔声墙,共6种系列,10种构造做法(见88J1-2《隔声楼面、轻质隔声墙》图集)。其空气声隔声值为50~54dB。为加强减振隔声效果,龙骨与条板间需设置减振橡皮条,有关做法亦见上述图集。

楼板设置隔声构造后增加的造价,以一般二室二厅的户型为例,按2003年12月的参考价格,楼板增设减振垫板后约增2000~3000元,这对一套数10万元的购房款来说,实在是微乎其微,取得的却是住户

新技术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运动控制

1引言

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流向传统产业,引起后者的深刻变革。作为传统产业之一的机械工业,在这场新技术革命冲击下,产品结构和生产系统结构都发生了质的跃变,微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智能与机械装置和动力设备相结合,促使机械工业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力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各先进国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层出不穷。机床、汽车、仪表、家用电器、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冶金机械、化工机械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许多门类产品每年都有新的进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它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运动控制技术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国内外各个厂家相继推出运动控制的新技术、新产品。本文主要介绍了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FullClosedACServo)、直线电机驱动技术(LinearMotorDriving)、可编程序计算机控制器(ProgrammableComputerController,PCC)和运动控制卡(MotionControllingBoard)等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

2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在一些定位精度或动态响应要求比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更符合数字化控制模式的潮流,而且调试、使用十分简单,因而被受青睐。这种伺服系统的驱动器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可以对电机轴后端部的光电编码器进行位置采样,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构成位置和速度的闭环控制系统,并充分发挥DSP的高速运算能力,自动完成整个伺服系统的增益调节,甚至可以跟踪负载变化,实时调节系统增益;有的驱动器还具有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功能,测算出设备的机械共振点,并通过陷波滤波方式消除机械共振。

一般情况下,这种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大多工作在半闭环的控制方式,即伺服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既作速度环,也作位置环。这种控制方式对于传动链上的间隙及误差不能克服或补偿。为了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应在最终的运动部分安装高精度的检测元件(如:光栅尺、光电编码器等),即实现全闭环控制。比较传统的全闭环控制方法是:伺服系统只接受速度指令,完成速度环的控制,位置环的控制由上位控制器来完成(大多数全闭环的机床数控系统就是这样)。这样大大增加了上位控制器的难度,也限制了伺服系统的推广。目前,国外已出现了一种更完善、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全闭环数字式伺服系统,使得高精度自动化设备的实现更为容易。其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该系统克服了上述半闭环控制系统的缺陷,伺服驱动器可以直接采样装在最后一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位置反馈元件(如光栅尺、磁栅尺、旋转编码器等),作为位置环,而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此时仅作为速度环。这样伺服系统就可以消除机械传动上存在的间隙(如齿轮间隙、丝杠间隙等),补偿机械传动件的制造误差(如丝杠螺距误差等),实现真正的全闭环位置控制功能,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而且这种全闭环控制均由伺服驱动器来完成,无需增加上位控制器的负担,因而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其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和研制中,开始采用这种伺服系统。

3直线电机驱动技术

直线电机在机床进给伺服系统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已在世界机床行业得到重视,并在西欧工业发达地区掀起"直线电机热"。

在机床进给系统中,采用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与原旋转电机传动的最大区别是取消了从电机到工作台(拖板)之间的机械传动环节,把机床进给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因而这种传动方式又被称为"零传动"。正是由于这种"零传动"方式,带来了原旋转电机驱动方式无法达到的性能指标和优点。

1.高速响应由于系统中直接取消了一些响应时间常数较大的机械传动件(如丝杠等),使整个闭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性能大大提高,反应异常灵敏快捷。

2.精度直线驱动系统取消了由于丝杠等机械机构产生的传动间隙和误差,减少了插补运动时因传动系统滞后带来的跟踪误差。通过直线位置检测反馈控制,即可大大提高机床的定位精度。

3.动刚度高由于"直接驱动",避免了启动、变速和换向时因中间传动环节的弹性变形、摩擦磨损和反向间隙造成的运动滞后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其传动刚度。

4.速度快、加减速过程短由于直线电动机最早主要用于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500Km/h),所以用在机床进给驱动中,要满足其超高速切削的最大进个速度(要求达60~100M/min或更高)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也由于上述"零传动"的高速响应性,使其加减速过程大大缩短。以实现起动时瞬间达到高速,高速运行时又能瞬间准停。可获得较高的加速度,一般可达2~10g(g=9.8m/s2),而滚珠丝杠传动的最大加速度一般只有0.1~0.5g。5.行程长度不受限制在导轨上通过串联直线电机,就可以无限延长其行程长度。

6.运动动安静、噪音低由于取消了传动丝杠等部件的机械摩擦,且导轨又可采用滚动导轨或磁垫悬浮导轨(无机械接触),其运动时噪音将大大降低。

7.效率高由于无中间传动环节,消除了机械摩擦时的能量损耗,传动效率大大提高。

直线传动电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运动控制行业中倍受重视。在国外工业运动控制相对发达的国家已开始推广使用相应的产品,其中美国科尔摩根公司(Kollmorgen)的PLATINNMDDL系列直线电机和SERVOSTARCD系列数字伺服放大器构成一种典型的直线永磁伺服系统,它能提供很高的动态响应速度和加速度、极高的刚度、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平滑的无差运动;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三井精机公司、台湾上银科技公司等也开始在其产品中应用直线电机。

4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ingLogicalController,PLC)问世以来,PLC控制技术已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随着近代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已在软硬件技术方面远远走出了当初的"顺序控制"的雏形阶段。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就是代表这一发展趋势的新一代可编程控制器。

与传统的PLC相比较,PCC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类似于大型计算机的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多样化的应用软件的设计。传统的PLC大多采用单任务的时钟扫描或监控程序来处理程序本身的逻辑运算指令和外部的I/O通道的状态采集与刷新。这样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PLC的"控制速度"依赖于应用程序的大小,这一结果无疑是同I/O通道中高实时性的控制要求相违背的。PCC的系统软件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采用分时多任务机制构筑其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这样应用程序的运行周期则与程序长短无关,而是由操作系统的循环周期决定。由此,它将应用程序的扫描周期同外部的控制周期区别开来,满足了实时控制的要求。当然,这种控制周期可以在CPU运算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按照用户的实际要求,任意修改。

基于这样的操作系统,PCC的应用程序由多任务模块构成,给工程项目应用软件的开发带来很大的便利。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地按照控制项目中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如运动控制、数据采集、报警、PID调节运算、通信控制等,分别编制出控制程序模块(任务),这些模块既独立运行,数据间又保持一定的相互关联,这些模块经过分步骤的独立编制和调试之后,可一同下载至PCC的CPU中,在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调度管理下并行运行,共同实现项目的控制要求。

PCC在工业控制中强大的功能优势,体现了可编程控制器与工业控制计算机及DCS(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技术互相融合的发展潮流,虽然这还是一项较为年轻的技术,但在其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中,它正日益显示出不可低估的发展潜力。

5运动控制卡

运动控制卡是一种基于工业PC机、用于各种运动控制场合(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上位控制单元。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1)为了满足新型数控系统的标准化、柔性、开放性等要求;(2)在各种工业设备(如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国防装备(如跟踪定位系统等)、智能医疗装置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制和改造中,急需一个运动控制模块的硬件平台;(3)PC机在各种工业现场的广泛应用,也促使配备相应的控制卡以充分发挥PC机的强大功能。

运动控制卡通常采用专业运动控制芯片或高速DSP作为运动控制核心,大多用于控制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一般地,运动控制卡与PC机构成主从式控制结构:PC机负责人机交互界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等方面的工作(例如键盘和鼠标的管理、系统状态的显示、运动轨迹规划、控制指令的发送、外部信号的监控等等);控制卡完成运动控制的所有细节(包括脉冲和方向信号的输出、自动升降速的处理、原点和限位等信号的检测等等)。运动控制卡都配有开放的函数库供用户在DOS或Windows系统平台下自行开发、构造所需的控制系统。因而这种结构开放的运动控制卡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中设备自动化的各个领域。

这种运动控制模式在国外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系统中比较流行,运动控制卡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门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美国的PMAC、PARKER等运动控制卡。在国内相应的产品也已出现,如成都步进机电有限公司的DMC300系列卡已成功地应用于数控打孔机、汽车部件性能试验台等多种自动化设备上。

6结束语

新技术管理范文第7篇

适地适树是林地更新的必由之路,林地更新树种选择的合适与否是林地能否更新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林地更新过程中,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将会导致整个造林工作出现失败,并且会严重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以往的林地更新经验分析,林木更新过程中有2/3的树木出现了枯死,并且很可能会出现第二次的林地沙化危险的情况,就是树种选择不当造成的,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林地分类研究,力求最大程度的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和经济效益。最近几年我国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将其解决。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整个社会对国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以及国家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强。我国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并通过合理的林业生产对林业生产系统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调整,系统的对林业产业工程进行整合,这不但有效地实现了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苗木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技术的广阔的市场空间。林地更新工作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保护程度的逐年增加,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一种环境保护工作,这项工作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林地更新可以实现对森林的保护,能够有效的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率,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缓温室效应的发生,对大气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次,进行林场林地更新,可以有效缩短林木的成熟期,保证林木更好的生长,从而全面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2国营林场林地更新的几个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在林场林地更新过程中,只有高的更新造林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切实保证林场林地更新的质量。

2.1对更新立地进行科学管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因此,在林地更新过程中要想更好的扩大林地的覆盖面积,一个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更新林地的管理工作,实现用最少土地,营造最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其具体的管理措施是在进行造林更过程中,首先就是要选择好造林更新的林地,在林地更新之前应该对造林地进行有效的清理,以便在造林季节来临之前,可以及时的对林地进行有效地林木起苗。在林木起苗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高苗木的分类工作,通过对苗木进行有效的分类,能够显著提高林木更新的成活率,从而最大显著的提升林地的更新效率。

2.2对封山育林进行管理

我国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对国营林场都实行了封山育林的管理措施。通过封山育林能够显著增加森林资源,对提高更新林地的林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林地更新过程中,势必会对需要更新的林地进行封山和清理,特别是具有天然拔种或者萌葵能力的硫林、灌木、采伐地带和荒山在林地更新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封山育林。通过人工保护和封山育林能够切实保证更新林地不受破坏,保证其成为森林或者灌木植被。在林地更新过程中进行封山育林在一定程度能够有效地促进林地绿化速度的提升,同时封山育林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林地更新的成本,对于森林生态早日形成较为完善的林分结构有着显著的意义,同时还能够显著提升更新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3林地更新的雨季期的管理

雨季期对于林地更新造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在雨季时期是进行林地更新和造林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可以显著的提升树木的成活率,从而保证林地更新和植株造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雨季期主要的管理工作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进行林地更新造林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天气变化情况,事先制定好雨季管理的措施,在工作过程中不可否认雨季季节可以有效地保证林地更新,节省更新造林的时间,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造林工作的工作量,因此,在进行林地更新造林过程中应该对做好天气的预报工作,科学、有效的利用雨季连续降雨的有利时机,抓住雨季进行林地更新造林,对林地进行适度的栽植,做好雨季林地的管理工作,切实保证林地更新的质量。

3结语

森林是我国环境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森林资源被破破坏,需要我们及时的对林地进行更新,从而全面保证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新技术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 ; 开采 ;新技术; 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t present of our coal mine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e old mine, frequent accidents, complex system that saf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equipment behind also can not adapt to the current production safety requirements, safety management work in genera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only to strengthen technical management, the promotion of new technology,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the safety problems of the coal enterprises to effectively solve.

Keywords: co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mining; new technolog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一)煤矿技术管理介绍

技术管理是一种复杂的安全管理行为,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交叉型分支学科。它结合了工程学、管理学和科学技术,在各个学科中起到桥梁作用。既有总体规划的部署,也有每个分目标的具体实现。煤矿企业中的技术管理,就是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安全活动进行管理协调,对这些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开发工作进行计划、分析、组织、决策。技术管理包含的内容范围广泛,矿井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尤其是随着矿井开采条件和开拓布局的不断变化,矿区中的安全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给煤矿生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消除这些技术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方案成了解决这些技术安全问题的新方式。

(二)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意义

煤矿生产过程复杂,环节繁多,只有引入技术管理,才能保障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如果没有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就会使得煤矿生产的各环节得不到有效配合,会因为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打乱整个生产秩序,造成安全事故,酿成大祸。

我国的煤矿企业,除了一部分大型矿井符合现代化生产工艺,大部分的矿井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装备陈旧,无法适应现代开采的需要。老煤矿的井下生产中,受到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灾害的制约,采、掘、机、运、通等工序配合不当,就会威胁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技术管理能够做到定期定量的分析,根据相关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制定出可行的安全措施,从源头上阻止重大煤矿事故发生。

(三)煤矿开采与技术管理

煤矿新开采方案的设计选择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矿井的开采区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设备选用、生产流程以及安全措施等做一个总体的安排规划。为了使开采部署更合理,设计时就首先要对地质、技术、装备的使用、开采技术水平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巷道的布置要尽量简单,各种开采所用设备和设施要符合矿厂经济能力,事故防止措施要事先布置好,这些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持,因为矿区开采设计,与整个矿井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技术论证时,一定要考虑充分,也就是说,技术管理在煤矿开采设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

煤矿决策者要在技术管理上增加资金投入,将资金用在关键地方,减少无效的占用,对重要设备,必须配有备用的设备,建立长效的检查制度,对旧设备及时修理和更换,做好设备更新换代工作,对那些效率低,事故频发的设施和技术,要果断放弃,引入新的技术。

(二)建立高素质技术管理队伍

人员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安全技术的相关理念必须要让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加强人才引进,尤其是安全技术型人才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带动其他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对煤矿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明确的问责体系

技术管理工作中,要权责分明,及时反馈工作信息,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在每个年度、季度、月度的安全周期内,明确安全目标、将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严格的执行考核政策和奖惩措施。对煤矿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质量验收,整个过程全程监控,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验收人、监督人员,杜绝不合格工程。

三、煤矿开采的新技术

(一)脉内采准无间柱连续分段充填采矿法综合技术。这种技术使矿石回收率提高,综合成本降低,利用矿渣胶混充填进行煤矿开采生产,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厚缓倾斜破碎矿体地质条件下,充填法采矿脉外采准工程量大大量废石需地表排放等生产技术难题。此项开采技术把充填巷道布置在脉内,对采矿工艺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立体交叉式采矿,不但突破了脉内充填采矿生产能力不足这一技术瓶颈,还将开拓系统建设产生的矿渣胶混充填,实现了充填采矿和废料低成本大规模利用。

(二)保水采煤技术。采煤过程会造成一定的地下水渗漏,保水采煤技术的应用目的就是要保护环境。

1.保水程度至少应考核以下两个指标:

(1)减少泉水的大幅度减流,对泉流量的影响不大,使泉流量衰减幅度不大于20% ;

(2)对植被的生长条件影响不大。就是不影响植被的生长状态问题。所以,保水的程度应该使地下水位下降后,确保本地区丰富的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还应同风沙区适应生态农林的合理地下水位最佳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消长呈现一种和谐关系,以及应对煤炭开采与地下水的协调关系等进行深入的考虑。

2.采煤保水的关键

(1)合理选择开采区域。

(2)采取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工程措施。确定开采区域后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对于煤层埋藏浅的区域,应推广充填开采技术和限高开采方法,对于不含水或煤层埋藏深度较大的区域,应推广长壁综采技术,但无论采用任何开采技术,都应该建立采空区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确保采空区地下水水位的基本稳定,并保持在一定的埋深范围内,以保护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

(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此技术可分为地面抽放和井下抽采。这两类方法不断进行着自身理论基础与工程技术的改进,也相互结合补充。由于我国含煤地层一般都经历了成煤后的强烈构造运动,煤层内生裂隙遭到破坏,煤层渗透率普遍较低,利用井下采掘巷道,通过煤层采动影响后煤层渗透率提高的抽采技术来开采,开采难度会降低。此技术原理是通过首采煤层的开采,在煤系地层中产生卸压增透增流效应,形成瓦斯解吸—扩散—渗流活化流动的条件,并通过合理高效的瓦斯抽采方法和抽采系统,实现瓦斯资源的高效抽采。

参考文献:

[1] 苏海龙,韩胜,王加利等.浅谈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1,(1):193.

[2] 徐光明,殷振友.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J].煤炭技术,2008,27(5):167-167.

[3] 满明.浅议煤矿开采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33.

新技术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全媒体;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46-01

1 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现状

1.1 技术管理思维滞后,新技术应用水平低

1.1.1 全媒体思维还未植根于技术管理人员

互联网、云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冲击年轻用户的流失和广告的分流,电视台传统媒体面临的危机正不断加剧,然而,某台技术管理人员是否清楚认识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危机,是否正在思考如何去突破、扭转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危机,答案尚未可知。

1.1.2 新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互联网、云技术等已深远地影响到每一行业,且发生了翻天覆地变。电视台作为信息传播的窗口,理应走在新技术应用的前列,实际上某台采、编、播及办公网络一体化尚未建成,对全台设备进行云维护管理概念还未深入每一位员工,更谈不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来指导全台的业务工作,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1.2 技术管理人才缺乏,技术设备利用率低

某广播电视台设备已从模拟制播分离时代进入数字高清制播网络一体化时代,并快步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团队、制播流程和平台融合一体化时代迈进,某广播电视台采、制、播等系统已完全具备高清智能化、数字网络化功能,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采、制、

播高清数字网络一体化,其原因除受基础环境设施影响外,数字网络技术人才缺乏也是其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技术设备利用率低,难以发挥最大效益。

1.3 技术保障模式传统,设备维护难以到位

某广播电视台在技术保障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根深蒂固,仍以封闭、僵化、控制性模式为主,技术维护、技术支撑由少数几个人负责,实际岗位操作人员不了解设备原理、性能,未掌握常见故障现象判断与处理方法,这样导致的问题有二:一是故障处理难以及时,影响工作正常运转;二是设备日常维护难以到位,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1.4 技术管理对象众多,技术设备日新月异

1.4.1 技术管理对象众多

技术管理内容包括技术引进、技术培训、技术改造和技术维护等。电视台技术管理对象主要包括 3 个方面:一是涉及采、录、编、审、存、播、传输、发射和网站等专业设备的技术管理;二是涉及配电、灯光、音响、温控、无人机航拍、虚拟演播和外场转播等专业配套设备技术管理;三是涉及消防、通风、温控和监控等环境设备的技术管理。

1.4.2 技术设备日新月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受众需求不断变化,无人机航拍、转播车、虚拟演播系统等广电周边设备陆续在某广播电视台得到配置,特别是数字技术发展,广电采、编和播等专业设备软件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由过去设备软件5年、3年不落后到现在设备软件月月有新产品、时时有更新,真所谓日新月异。

2 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探讨

针对某台存在技术管理思维滞后、人才缺乏、模式传统、对象众多等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思维、体系和队伍 3个方面着手做好正处于转型期的某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工作。

2.1 树全媒体思维,把准技术管理方向。

2.1.1 树全媒体思维

思维决定方向,根据上述对行业现状的分析,全媒体建设策略无疑是传统媒体面临危机的突破口,为此,做好技术管理必须树立全媒体思维。笔者认为:一要弄清为什么要转,互联网、数字技术发展直接导致传统媒体年轻用户的流失和广告分流,为求生存,不转不行;二要弄清怎么转,以受众为导向,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喜欢的节目为转型目标,以建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团队、制播流程、平台的融合为内容。

2.1.2 把准技术管理方向

技术管理应以全媒体建设内容、标准为导向,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团队、制播流程、平台的融合为目的,把准技术设备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培训和技术保障等技术管理的服务方向。

2.2 树新技术思维,创新技术管理体系

2.2.1 树新技术思维

技术影响行为,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应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试问一天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会怎样?所以,技术管理者必须树立新技术思维,深刻认识新技术影响生活、行为的客观事实,永远保持对新技术渴望欲,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云维护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来服务于某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推动传统封闭、僵化、控制的技术管理模式向开放、人本、服务技术管理模式转变。

2.2.2 创新技术管理体系

针对某广播电视台技术人员少、力量簿的实际,须创新技术管理体系,笔者的建议,一是构全员维护体系,即以各岗位实际操作人员日常维护为主,台技术骨干定期巡检为辅,第三方(经销商)作保障的技术管理体系,明确各项设备日常维护责任人、内容、标准和时间。二是建全台局域网体系,真正实现全台办公、采、编和播等业务系统网络数字化、自动智能控制化,实时、精确监测各系统运行状况,提升网络运行安全能力,提高单位工作运转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三是引入云维护技术体系,实时监测、维护重要信息业务系统,确保重要设备系统运行安全。

2.3 树新人才思维,抓好技术队伍建设

2.3.1 树新人才思维

人才决定未来,那么如何为某广播电视台未来广电技术管理做好支撑保障呢?笔者认为,必须树立复合型技术人才思维,认清未来广电技术管理不仅需精通广电设备传统技术人才,更需即懂传统广电设备技术管理又懂数字网络维护还懂广电宣传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并有针对性、系统性地抓好技术队伍建设。

2.3.2 抓好技术队伍建设

前面已明确某广播电视台需要的技术人才,在此着重谈如何进行队伍建设。在引进急需人才的基础上,重点应加强现有技术人员能力的提升,并主要从 3 个方面:一要走出去,拓宽技术人员的视野,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找准自己差距,定位自身努力方向;二要请进来,现场向技术人员传授指导实际技术要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三要建机制、搭平台,激发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勇于在实践中模索、梳理、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 史春丽.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研究――以《温县新闻》为例 [D ].重庆:重庆大学,2014.

新技术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32-01

一、 当前广播电视技术工作的主要特点

广播电视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它不仅涉及到电子和通讯领域,而且涉及到光学、声学、电学、计算机等诸多学科。多少年来实践证明,广播电视技术是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张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展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发生质变,广播电视面临着自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技术变革,广电技术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引领作用。

1.广播电视技术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到采编、制作、播出、卫星、网络等多种传输覆盖手段。广电技术具有技术先进性,全局带动性,相互融合性,以及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日益凸显。

2.与模拟技术相比,广播电视数字技术体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传输方式从单向、固定转为交互、移动;二是服务方式从单一服务转变为多样化、个性化;三是运行方式从离散、小规模、低效率转变为集中化、规模化、高效率、高效益,从封闭走向开放,竞争加剧。

3.当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系统正处于新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广播电视面临着“三网融合”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大力发展新兴媒体,全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努力构建完善的安全播出的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现代传媒体系,科技到新体系和技术监管体系,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广播电视技术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的现状

几十年来作为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是: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把握好规范标准;管理好技术设备;落实到安全播出。新中国60年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的60年。60多年来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积累总结了宝贵的经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三化”管理模式,“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维护工作总方针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的推行,有力的提高了广播电视技术工作管理水平,为确保广播电视技术工作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技术管理工作显现了一些实际问题。

1.技术管理不能紧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步伐,管理滞后于发展。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的是行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是认识问题,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这种状况也与目前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及技术管理体制直接关系。

2.广播电视数字化全面推进,新技术不断出现使广播电视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广播电视节目、设备、流程、标准、规范都要进行调整,技术管理的内容、对象、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更加复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高新技术迅猛的发展趋势。

3.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广播电视与相关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导致新媒体不断出现,国家针对新媒体、新领域标准研究,规范制度等方面工作相对滞后,对新媒体的监管还需要深入研究。

三、今后一段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思路

广播电视是高科技进步的产物,是高技术、重装备、大投入的行业,广播电视技术工作的特殊性给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广电技术管理工作必须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1.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注重民生广电,正确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义务性的公共服务,公益性的有偿服务和个性化的市场服务的关系;有线、无线、互联网、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的关系;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关系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2.做好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要把安全播出工作放在首位。安全播出工作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优质播出是每一个技术工作的神圣职责。实现安全播出应当坚持软件管理和硬件管理两手抓方针,要加强技术装备和技术设施的建设,不断实行技术系统升级改造,提高安全播出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提升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3.做好广播电视的技术管理工作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前提和保障。科技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永恒动力。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必须要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鼓励科技创新,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不断调动广电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还要大力加强新媒体的研究,密切跟踪高新技术发展动向,把握发展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4.做好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要紧密依靠各种新技术手段,坚持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手段建设,为技术管理、科学决策提供科学准确依据。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大力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让广大从业人员及时掌握广播电视基本知识、基本情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加强队伍建设要重点加强队伍的作风建设,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充分发挥老科技人员帮带作用,发挥年轻技术人员的干劲与活力,形成求真务实、潜心钻研、艰苦创业的良好风气。

上一篇:企业税收管理范文 下一篇:土地法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