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18:30:21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新技术 技术创新 绩效反馈

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资产证券化趋势的日益增强,高新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高新技术创新项目中的核心资源――项目研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越来越成为高新技术创新项目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评价项目研发团队的工作成果就成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目前企业虽然对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但对绩效评价结果缺乏认真分析和有效的解读的情况,本文将对高新技术创新绩效反馈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的重要性

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贯穿于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始终,并具有动态性、及时性和激励性三个特征。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作为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管理的最后一步,是由考核人员将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结果反馈给项目研发团队,让研发团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使研发团队的工作效率得以持续改进。考核者还通过与研发团队回顾与讨论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对研发团队进行激励、奖惩和培训。因此,有效的绩效反馈对绩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是提高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的保障。当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过程结束后,考核者会把评价结果通知被考核者――项目研发团队,但是项目研发团队在很大程度上不了解评价结果是如何得到的,这就需要考核者将评价过程,特别是项目研发团队的工作成果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指出项目研发团队的优缺点。

其次,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是保证绩效评价过程公正的基础。由于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与该项目研发团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就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但是考核者在绩效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自己的主观意识,这将会导致评价过程的不公正。通过绩效反馈,可以让项目研发团队拥有了知情权和发言权,在绩效反馈的过程中,程序化的绩效申诉可以有效地降低主观因素所带来的不公正效应,在考核者与项目研发团队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对完善整个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管理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绩效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经常忽视绩效反馈,通常只是简单地将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告诉研发团队,缺乏对绩效评估结果有效分析和有效解读。因此在以后的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绩效反馈的工作,使研发团队了解自己的绩效高低,确定团队完成研发目标的程度。总之,加强绩效反馈,不仅能提高技术创新项目研发团队的工作绩效,还能改善研发团队的工作态度。

二、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应遵循的原则

1.经常性原则

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应当贯穿于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整个过程,是经常性的,而不应仅在年终评估后进行。在进行绩效反馈时,绩效评价的考核者一旦认识到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中存在缺陷,就有责任立即去通知项目研发团队,而不应该等到绩效评价过程结束后再告诉项目研发团队。

2.全面性原则

成功的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来自事前全面的准备。首先,在进行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前,考核者就应该做好全面的反馈计划,具体包括采用绩效反馈的方式,绩效反馈的内容以及绩效反馈要达到的目的等。其次,考核者应该全面收集与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重点在于研究项目研发团队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将其实际工作绩效与工作所要达到的标准相对照,作为绩效反馈的依据。最后,要全面分析项目研发团队成员的心态。

3.准确性原则

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的方式选择要准确。绩效反馈一般通过语言沟通、暗示以及奖励等方式进行。没有特别的某一种反馈方式在任何情况都是有效的,任何一种反馈方式都会产生3种效果:研发团队以积极的态度回应考核者反馈、研发团队以消极的态度回应考核者反馈以及研发团队对绩效考核产生曲解和敌意。考核者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准确地选择有效的高新技术创新项目反馈方式。

4.重点性原则

把握重点性原则,考核者与研发团队都应将反馈的重点放在解决绩效问题、寻找改进措施上,而非仅仅批判不良绩效表现上。考核者在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方面通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他们往往把绩效反馈看成是一个对绩效不良研发团队进行惩罚的一个机会,这种做法只会起到伤害研发团队的自尊以及强化他们的抵触情绪的作用。要解决这类问题,应该把绩效反馈的重点放在研发团队的行为或者结果上, 努力解决造成不良绩效的原因,而不是直接放在研发团队本身上。

5.参与性原则

突出参与性原则,应该鼓励项目研发团队积极参与到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过程中,让研发团队和考核者在一种相互尊重和相互鼓励的氛围中讨论如何解决员工绩效中所存在的问题。研发团队通过参与绩效反馈,让他们介入对自己的运作和工作目标有影响的决策中,可以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6.正激励原则

人们通常认为,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过程的焦点应当是集中在找出研发团队绩效中所存在的问题上,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绩效反馈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绩效反馈。这其中既包括查找不良绩效,也包括对有效业绩的认可。赞扬研发团队的有效业绩有助于强化研发团队的相应行为。此外,它通过清楚地表明管理者并不仅仅是在寻找员工绩效的不足而增加了绩效反馈的可信程度。

三、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存在的问题

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在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管理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中,绩效反馈却成了最薄弱、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环节。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反馈缺乏制约性

一些考核者对绩效反馈工作认识不够,导致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结束后的绩效反馈工作可有可无,有的考核者甚至表现出抵触情绪。而高新技术企业缺乏对绩效反馈工作的制约,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或虽有制度却形同虚设,执行不严格。

2.绩效反馈缺乏有效性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领导的家长制作风和职权在管理中的影响时有,研发团队成员对考核者多是采取顺从迎合的态度,不敢将自己的意见真实地反映给考核者。因此绩效反馈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形同虚设,最终还是以考核者的评价结果为标准。

3.绩效反馈缺乏时效性

有的考核者在对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结束后,不能及时地向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研发团队反馈信息,拖延时间较长,使正常的分析工作不能及时进行,进而影响激励、改进等工作的深入进行。

4.绩效反馈过程缺乏沟通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绩效反馈的时候,仅仅将反馈当作管理层的一个单方面措施来推行,没有通过沟通告知研发团队这种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会造成领导干部和普通员工对这种管理的误解。

5.绩效反馈主体缺乏培训

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将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项目研发团队,这种情况出现往往是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驾御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

四、改善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反馈的建议

绩效反馈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激励效果。在绩效反馈过程中,适当地注意改善反馈途径和方法可以使激励效果事半功倍。

1.规范企业法规,重视反馈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绩效反馈工作,把绩效反馈融入到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在考核者和项目研发团队之间形成以考核者为行为实施主体、项目研发团队为辅助监督的关系体系,使绩效反馈发挥出提高项目研发团队绩效和监督考核者的双重功效。

2.设立专门的怨诉渠道

设立一个正式的怨诉程序,可以使项目研发团队通过正式的途径表达不满而不是带着抵触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促使考核者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地去解决项目研发团队的不满,从而真正培养起项目研发团队对企业的向心力,引导项目研发团队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整体目标协调一致,最终达到效激励的目的。

3.绩效反馈要具体、及时

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考核者应针对项目研发团队具体的行为或事实进行反馈,同时要将绩效评估的结果及时地反馈给项目研发团队并能得到项目研发团队的认同,绩效反馈才能达到预期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规定在绩效评估工作开始之后的固定时间内,考核者必须将考核进行的情况反馈给项目研发团队。

4.加强双方的沟通

绩效反馈仅仅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沟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正确而成功的沟通程序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沟通达到平衡。首先,经常沟通能使项目研发团队认识到绩效管理不是和他们作对,而是为了达到组织和团队的双赢;其次,及时沟通可以使得绩效评价与反馈不出乎研发团队的意外,从而避免在评估结果不好时研发团队产生对抗情绪;再次,通过沟通可以使组织了解研发团队的真实需要从而改变绩效反馈策略。

5.提高反馈主体素质

绩效反馈的效果好坏直接就体现在反馈主体的反馈技巧上,因此对反馈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提高反馈主体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反馈技术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怎样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怎样组织面谈反馈的过程,怎样针对不同类别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等。对绩效反馈主体的培训应该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绩效反馈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考核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明:360度绩效反馈作用机制研究.博士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0

[2]张宏云: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360度反馈评价研究.硕士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1

[3]王雁飞:企业员工成就目标定向研究.博士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2

[4]王永丽时勘:上级反馈对员工行为影响的研究.心理学报,2003

[5]陈锷原二军:人力资源经MBA强化教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6]赵筠: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之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2,(3)

[7]朱训伟许广永:如何规避绩效评估中的偏差.人力资源开发,2004,(2)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技查新 科技创新 项目信息

中图分类号: G25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6-0123-04

1 引言

科技查新是一种重要的文献情报咨询工作,已在全国广泛开展20多年,为科技项目的立项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独立、客观、公正的参考依据。同时,科技创新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就必须高效地进行科技创新。实践证明,科技查新可以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决策风险;可以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直接成本;可以避免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产生专利纠纷;有助于企业高新技术成果尽快产业化;有助于企业获得有竞争性的重要信息,从而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国内有关科技查新与科技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科技查新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另一个是如何做好科技查新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研究[1-2]。而分析查新项目本身的信息揭示其科技创新特点的论文尚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近年来已完成的科技查新项目及查新效果的分析,拟从中解读江苏省科技创新的一些特点。

2 数据来源及分析

本文分析的数据为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2008年~2011年完成的共计2万多项科技查新项目信息,通过图表显示,总结其特点和规律。

2.1 科技查新项目的行业分布及分析

从本中心完成的各行业查新项目数占年总项目数的比例(以4年的平均值四舍五入计算)数据来看,项目数位居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电子、机械、化工、医药卫生,查新项目平均分别占到年总项目数的30%、26%、14%和11%,项目总数超过80%。

查新项目各年度的行业分布图(见图1)显示,电子、机械、医药卫生、生物领域的项目数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2011年,电子、机械和医药卫生领域的项目数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化工领域的项目数则出现回落。

上述科技查新项目统计结果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些信息:江苏省的科技创新活动在电子、机械、化工和医药卫生等四大领域优势明显,对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可能更加重视,科技投入相对较多,成果也十分显著。在生物领域的查新项目有上升趋势,创新正在活化,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有大幅提高的迹象。而近年来,农林牧渔方面的创新项目有减少趋势,这与江苏是工业大省,工业创新活动更加活跃有关。纺织业是江苏的传统强项之一,保持着一定的创新投入。从年度变化来看,在电子、机械、医药卫生、生物等领域,近几年呈持续上升之势,而化工、农林牧渔方面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江苏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电子、机械行业的优势正在加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在加速发展,化工产业正在萎缩,政府的产业调控政策正在发生作用。

2.2 科技查新项目委托单位分布及分析

从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是江苏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科技创新最为活跃,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江苏创新体系正在优化。企业的创新意识在不断提高,国家积极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引导政策正在落实。实践也证明,企业要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高的产学研合作水平,才能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科技查新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助企业更好、更快地成长。

2.3 科技查新项目委托单位的地域分布及分析

江苏有13个省辖市,查新项目主要集中在苏州、南京等发达的苏南地区,而广大的苏北地区却占很少的比例。苏北地区也只有南通和泰州相对量多,这与近年来,苏北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也相吻合。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全面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苏南要发展,苏北更要加快发展。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苏北的现代化离不开创新,苏北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不仅要积极争取相关的扶持政策,更要提高创新和发展意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创新成果,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成果再更多地投入到引进技术和再创新中,形成良性循环。

2.4 科技查新项目的结论分布

2.5 科技查新项目的查新范围分布

3 结语

科技查新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科技查新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而对查新项目本身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还能够进一步洞察其地方科技创新的一些特点。笔者对本中心完成的查新项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近年来,江苏在电子、机械、化工及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科技创新比较活跃,其中,电子、机械行业的科技创新正在加强,化工、生物等产业正在调整,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正在加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江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查新量与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发展速度显著正相关。虽然,江苏省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都在逐步提高,但是,其科技创新的目标和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江苏在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专利申请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并要在国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更需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效率。相信,对科技查新项目的分析,可以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层次的重要信息,为宏观科技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充分利用科技查新项目信息所蕴含的情报,对于科技创新及科技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借此文,也希望全社会都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和利用科技查新:科技创新人员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查新的意识,树立要创新先查新、先查新助高新的理念,不断有效、高效地进行科技创新;科技管理工作者要进一步重视和掌握科技查新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科技查新工作者更要加倍努力,致力于优质查新,不断助力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小卿等.科技查新促进企业科技进步[J].江苏科技信息,2003,(4):45-46.

[2]范文等.利用科技查新促进自主创新工作的发展[J].决策,2011,(Z1):116-117.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了使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以下简称技术创新计划)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创新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的主体计划之一,是在财政、金融支持下,引导和吸收企业和社会力量(包括人才和资金),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国家计划。

第三条技术创新计划包括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高技术产业化、技术中心建设和新产品试产等内容。

第二章计划细则

第四条编制技术创新计划的依据是:

市场需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国家产业政策;

全国技术创新纲要;

全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整体部署。

第五条编制技术创新计划的原则是:

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联合、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协作,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封闭式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生产;

以产品为龙头、以工艺为基础,配套安排原材料、基础件、元器件以及相关的设备,形成系统配套性;

技术创新计划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计划紧密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工作。

第六条技术创新计划的选项范围是:

经济发展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主导产品;

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能较大幅度高附加值、促进结构调整的产品、装备与相关工艺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兴技术及产品;

适用于多个行业的共性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技术与装备;

保护环境的关键技术、产品与装备。

第七条

申请技术创新项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提出项目申请,填写《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立项建议书》,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或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与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对申请项目初审后,将建议项目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贸委)。

第九条国家经贸委聘请有资格的咨询机构或有关专家对建议项目提出评议、咨询意见。

第十条国家经贸委审定建议项目,并将审定的项目送贷款银行进行初评估。

第十一条

通过银行初评估的项目,由项目主持单位组织可行性研究,编写《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有关领域的经济、技术与管理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论证意见报送国家经贸委。

第十二条国家经贸委审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编制技术创新计划,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申报新产品试产项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填写《××××年度部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申报表》,并附部省级新产品鉴定证书、技术总结报告、专利证书、奖励证书、用户意见和检测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对申报的新产品试产项目初审后,报国家经贸委。

第十五条国家经贸委聘请有资格的咨询机构或有关专家对上报的新产品试产项目提出评议、咨询意见。

第十六条国家经贸委对新产品试产项目终审后,编制下达年度部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

第十七条国家经贸委对列入年度计划的新产品试产项目颁发“部级新产品”荣誉证书。

第十八条为鼓励平等竞争,国家经贸委对一些特别重大的技术创新项目,试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九条技术创新计划的项目实行合同管理。

第二十条国家经贸委是技术创新计划的编制单位。

第二十一条计划编制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组织编制技术创新计划;

下达年度计划和项目经费;

组织、检查、协调项目实施,并会同项目主持单位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根据计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复议,对有问题的项目决定调整或撤销。

第二十二条

项目主持单位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国家计划单列的大型企业(集团)。

项目主持单位也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与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成。

第二十三条项目主持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技术创新计划的立项原则和程序,向国家经贸委申报项目,并附项目建议收;

(二)对申报项目组织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论证,向国家经贸委提交可行性报告及相关材料;

(三)负责与贷款银行的有关分行衔接项目评估;

(四)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项目合同书》,并将合同书报国家经贸委备案。按计划与合同的要求,监督、检查合同的执行;

(五)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其达到目标。每年一月将上一年度项目实施情况的总结(包括项目的执行情况、取得的阶段成果、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报国家经贸委;

(六)经国家经贸委同意后,组织已完成项目的鉴定验收;

(七)对部级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连续追踪3年,在申报每年度部级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的同时,将上一年新产品开发工作总结及执行情况报送国家经贸委。

第二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开发机构、手段、人才、资金投入强度和其他相应的技术实力。

第二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技术创新计划的申报与立项程序、按隶属关系,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

(二)与项目协作单位共同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提供有关文字材料;

(三)与项目主持单位、项目协作单位签订合同书,按合同要求完成项目;

(四)落实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合理分配项目协作单位所需经费,并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根据有关规定做好本年度经费使用情况的结算报项目主持单位;

(五)及时向项目主持单位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并抄报国家经贸委。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的资金应多渠道筹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效利用外资和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资金构成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国家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主持单位补助资金与国家拨款补助等。

第二十七条国家下达给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的拨款,其管理和使用按照财政部《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国家金融机构的贷款按其规定使用。

第二十九条利用外资和向社会筹集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项目主持单位须将当年项目经费的下达、落实和使用情况报国家经贸委备案。

第五章成果管理

第三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项目合同书所规定的任务后应及时作出总结,并将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报告及有关资料逐级上报,申请项目鉴定验收。

第三十二条

项目鉴定验收由项目主持单位报国家经贸委批准,由项目主持单位组织项目鉴定验收。鉴定验收报告报国家经贸委备案。项目鉴定验收参照国家经贸委《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所有实验记录、数据、报告等,按照技术档案管理办法整理归档,不得散失,不得由个人占有。

第三十四条技术创新计划取得的技术成果的归属按照项目合同书的规定执行。合同书未作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技术成果可以申请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表彰奖励。

第六章项目撤销与调整

第三十六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应予以撤销;

市场需求发生急剧变化的;

技术经济指标低于国内已有同类技术成果的;

同时列入两种以上部级科技计划的;

银行贷款、项目主持单位补助资金、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不能落实的;

项目资金挪作它用的;

与其衔接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基本建设计划难以落实的;

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的;

项目主持单位组织管理不力的;

因其它原因应予撤销的。

第三十七条

项目撤销,由项目主持单位提出意见,报国家经贸委批准后执行。对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已做的工作、经费使用情况、已购置的设备仪器等提出书面报告。项目主持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负责进行清理,处理其资产和追回的国家拨款,并将处理意见报国家经贸委备案。

第三十八条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第4篇

一、*年工作总结

(一)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及管理,规范项目管理各环节工作。

1.组织申报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年,我处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申报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截至3月底,共受理了156个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申报材料。

(1)今年首次设立海口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从受理的申报项目中,经过考察、组织专家评审,筛选出10个项目报市政府审查,批准确定了7个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安排50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支持这7个项目。审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时,着重对项目承担单位的创新能力、项目能否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对我市的产业和经济发展能否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审。在拨付项目经费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经费使用合同,明确项目实施必须完成的经济效益指标,否则将中止合同并追回支持的经费。

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我科负责起草《海口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资助办法(暂行)》,经征求意见并修改后报经市科技领导小组审议,并报经市政府备案登记,作为部门规范性文件实施。

(2)对上述156个科技项目除列入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其余项目,经过考察、筛选、组织专家评审,局务会议讨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卫生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基础研究等方面确定41个科技项目列为*年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报经市政府审批,从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431万元经费支持这批项目。

(3)组织企业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创新服务平台。与今年科技重点计划同步,组织企业申报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经过考察、组织专家评审,报市政府审查批准,从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100万元,筹建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和5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

多次向市领导汇报,并与市财政局沟通协调,争取尽快批准项目及经费安排。以上经费于*年12月底之前已经拨付到位。

2.做好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及项目验收工作。

按项目管理规定,年中和年末两次通知历年科技项目按时上报执行情况,对不按时上报的单位逐一联系督促。通过书面了解及上门调研,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加强对项目单位的跟踪和协调服务。

根据《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和《海口市重点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对已经完成的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和已经建成的市重点实验室组织专家验收。今年组织专家对*年及*年度共12个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验收,这些项目实施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专家评审,都通过了验收。*年6月23日,首家建成的市重点实验室——海口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在海口维瑅瑗(VTI)生物研究院正式挂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了挂牌仪式,我处具体负责仪式的准备和组织协调工作。

3.完善项目管理各环节工作。

召集承担*年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布置项目实施相关工作,更好地推进应用技术的研发,充分发挥实施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今年以来从多个方面加大力度完善科技项目的管理,*年首次《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制订了《海口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资助办法(暂行)》。此外,根据《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并实施一年多来的实际情况,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年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市政府审批后,为确保项目实施效果,根据局领导指示,我处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对项目任务合同书内容进行审核后才正式与项目单位签订。专家们对照项目申报书,重点审查项目验收内容、年度计划和考核指标等方面的内容。

(二)落实《海口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的优惠政策

1.组织申报和落实*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根据《海口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第九、十、十三条以及《海口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市政府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从两方面对高新技术项目给予资助:一是从*年起对部级和省级高新技术项目,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其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市级留成部分,由财政从专项资金中给予100%的支持,之后5年减半支持;二是对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从专项资金中给予国家资助金额30%的配套资助。按照《规定》和《实施细则》,由我处具体负责受理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申报,联系市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共同审核,并向社会公示后报政府审批。

*年市财政从科技经费中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我局于*年2月至3月份通知有申报条件的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申报。截至3月31日,我局共受理了15家企业共19个项目申请资助,经我局审查和市国税、地税局、市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审批,实际符合专项资金资助条件的有4家企业的8个高新技术项目(或产品),按上缴税收市级留成部分100%的资助,资助额为410.208万元;7家企业的7个国家科技部资助项目的配套资助按30%的额度资助,资助额为174万元;风险投资专项资金100万元;我局的相关工作经费15万元,四项合计*年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共安排资助共计699.208万元。根据分管市领导的指示,按程序向市财政申请追加了199.208万元,于11月初资金到位后已经将该二项经费全部下拨给上述企业。

2.组织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

今年起受理申报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从下一年度通过认定的企业和项目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经过企业申报、初审、组织专家评审,认定了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2个高新技术项目。这些企业和项目从2009年起可申请享受市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资金扶持。

3.做好2009年度专项资金测算工作。

为更好地落实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我处认真做好2009年度专项资金测算工作,于10月6日在科信网了《关于预申报2009年度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组织企业申报,共有8家企业17个省高新技术项目及12家企业的25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专项资金支持,预申报资金约2000万元,并报市财政局,争取列入明年财政预算,为明年落实优惠政策做好准备。

(三)加强服务,推进技术创新各项工作

1.组织企业申报评选创新型企业。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从*年起动启动建设“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对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今年全国有91家企业通过试点,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参照国家做法,我处今年组织企业申报海口市创新型企业,共有11家企业申报,经过审查后,批准海南全星药业公司等5家企业作为首批海口市创新型企业。通过此项活动,有望推动企业增强创新动力,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掌握较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继续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组织认定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根据《海口市重点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今年我处继续组织申报市重点实验室,要求申报的实验室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机构建设的科研实体,以强化我市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推动实验基础设施这一科技资源的共享,提高我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改善科研条件,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培养并吸引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经过对申报筹建的单位组织评审,*年共批准筹建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并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各10万元给予支持。

根据《海口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对于在海口地区注册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经企业申报和审查,*年共认定5家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各10万元给予支持),以完善和健全我市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大力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

3.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和国家的各类计划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的经费支持。组织本市企业项目负责人参加“2009年国家部委扶持基金申报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导培训班”,从北京邀请国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对我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单位及有关企业科技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

4.去年我局首次组织此类培训班,收到较好的效果。经过专家的培训,以及省科技厅及我局的引导及帮助支持下,据为完全统计:*年,我市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项目支持共49项,共获国家资助金额近3000万元,其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共30项;星火计划项目4项;火炬计划项目3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创新药物研究开发项目2项。

(四)制定和完善科技法规,进一步规范科技管理规章制度。

1.对《海口市科技三项费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

为更好地管理和使用科技经费,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新的《科技进步法》,借鉴近年来国家及兄弟省市对科技项目管理的成功做法,我科8月份开始着手对我市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为做好科技项目管理及科技法规修订等工作,我处组织局相关处室及市法制局人员到长沙、合肥等地考察学习。经过充分调研,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制定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参考部分省市出台的相关规定,起草了《海口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向财政局征求意见后又发函到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争取年内报法制局审核后报市政府。

2.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制定并实施《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办法》、《海口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资助办法(试行)》等规章,并对《验收办法》进行修改完善。

3.组织学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按照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的通知精神,我科认真组织科技系统人员和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学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从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并组织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有奖答题,通过组织学习,推进了《科技进步法》的深入贯彻落实。

(五)做好推进体制创新相关工作。

1.做好厅市会商的相关工作。根据市政府的部署,我处负责起草市政府与省科技厅科技工作会商工作方案,起草会商议定书,并几经修改后上报市政府批准。负责安排厅市会商会议的会务工作。5月28日上午,海南省科技厅和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海口市签订厅市科技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并举行了第一次会商会议,签订了《省科技厅、海口市人民政府科技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确定四个会商主题:一是共同推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新型工业基地建设;二是共同推进农业科技110和发展电子农务;三是共同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四是共同推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建设。

2.积极做好承接省政府下放行政管理事项工作。根据《海南省政府关于下放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从*年10月1日起,省科技厅将我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及“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认定的初审”两项工作下放我局,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的认定初审工作由我处负责。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我处积极主动与省科技厅联系协调,制定受理程序,在我科信网上公布,并报市政府,按规定于10月1日前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受理企业申报。已完成省高新技术项目认定5项、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2项的初审。

(六)积极完成其他工作。

1.按照市委和局党委工作布署,认真积极做好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制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

2.海南省十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工程—海口市农村低压无塔卫生供水项目10个示范点于今年5月份全部竣工,今年上半年共完成了4个示范点的建设。

按照省科技厅的部署,积极推广农村民生适用技术和装备,组织实施“农村低压无塔卫生供水项目”,采用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公司生产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净水设备和电接式供水控制系统,在我市四个区选定饮水问题突出的灵山、红旗、云龙、东山、大坡、演丰、石山、新坡等八个镇建成了10个示范点,解决了近万名村民长期以来饮用水不卫生的问题,并将为我市广大农村卫生饮水起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市科技主管部门今后仍将把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广事关民生的科技成果,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亿万群众。

3.协助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关于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情况。

*年4月份市人大在对我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海南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时提出了存在问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重点工作部署,要求市政府将整改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根据市领导的指示,我处负责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整改情况汇总上报政府,又多次对报告进行修改,由市政府林一民副秘书长向市人大常委会做汇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该报告。

4.做好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创建工作的后续工作,并为2009年再次申报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并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市作好准备。

由我们具体负责办理申报国家科技部2005-*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各项工作,*年底首次参加考核并获通过,*年初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根据局工作部署,我处在新闻媒体、市科信网上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并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对创建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了通报表彰。

按科技部的规定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市工作为每两年一次,为做好2009年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工作,经市政府批准,我处于*年9月4日组织召开了海口市科技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了全市科技工作和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工作经验,表彰了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开始着手*-*年科技进步市申报考核相关准备工作,整理和搜集科技进步工作相关资料,确保2009年完成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市工作。

5.认真做好帮扶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局工作安排,我处积极参与和做好三角园村定点帮扶工作,参与下帮扶点调研,制定帮扶工作方案,组织农业专家到帮扶点为建立科技种植示范基地考察,积极筹措经费为帮扶点三角园村建立科技种植示范基地。并为三角园村小学安装一套净水设备,解决了二百多名师生的卫生饮水问题。

此外,今年还认真完成国家、省的科技统计年报工作;参与完成科技活动月有关工作;回复市领导批示件、政协委员提案等;回办市政府及各单位的征求意见函;认真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获得的荣誉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预控

一、引言

技术创新促使着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同时带来各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正是如此,“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一直以来所强调的重要工作,把其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部位,积极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项目。近年来,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建筑施工企业所生产的经济价值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进行技术创新项目。但是,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其进行技术创新项目具有高风险性,面对着施工现场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同时还有地上地下施工作业,因此,其进行技术创新项目活动具有高风险性。由于建筑行业技术创新项目活动跟一般制造业技术创新项目活动在风险因素上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最终确保技术创新项目顺利完成。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可得出目前尚未有学者对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开展技术创新项目,且已迫在眉睫,更加需要对该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进行把控。由此,本文针对特定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其技术创新风险的预警预控研究。

二、技术创新风险预警预控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有风险的识别、估计、预测、预警预控等过程[1]。在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识别、估计、预测基础上,借助预警预控方法能够有效地保障技术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获得经济利益。预警预控手段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处理方法。处理技术创新风险的根据是综合风险的大小,因为技术创新风险对该项目的影响,是所有风险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及企业对此综合风险结果的承受和应对情况。总之,企业预警预控方式处理风险是根据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情况,向企业相关部门发出该风险情况信息,相关风险处理者根据此信息,分析该风险对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而研究相关的风险处理方法,具体人员据此方法具体执行,控制风险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整体影响,确保技术创新活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本文将从事前、事中、事后的三个角度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预控方法。

(一)事前预警预控

该工作是在技术创新项目活动开展之前。风险处理者结合技术创新风险状况,有以下工作:第一,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第二,在第一步工作基础上,对该项目活动进行事前的风险预警预控。首先,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价结果,在多个技术创新方案中做出企业能控制、能承受的方案。选择何种技术创新项目,企业要根据控制该技术创新项目风险所需要的成本和该技术创新项目带来的经济利益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的技术创新方案,作为企业下一个阶段要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若是本施工企业的经济实力及综合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承担该技术创新活动,但是该工程又必须借助于新技术,现有技术已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则可通过分包方式来解决,将该项目分包给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企业来施工,实现技术创新风险的转移。另外,对已决定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则要对该技术创新风险进行事前的预警预控。需要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风险预警预控计划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人员组织系统来应对风险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工地的实际情况,该人员组织系统宜设立在施工现场上,进而能够了解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相对应的风险管理。预警预控计划工作机制首先要借助于风险警报系统,该警报系统不仅要在公司上设立,施工现场上更需要设立,如此才能更加直接地指导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执行人。在该警报系统中,企业预警信息的输出方式,可通过“亮灯”的形式来表示。如:亮“绿灯”表明技术创新风险等级为低;亮“蓝灯”表明技术创新风险等级为较低;亮“黄灯”表明技术创新风险等级为一般;亮“红灯”表明技术创新风险等级为较高;亮“紫灯”表明技术创新风险等级为高[2]。需要跟踪技术创新活动运行过程中风险可能的走向,分析导致风险发生变化的具体原因,而后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的应对措施;同时需要研究一旦应对措施失效,如何进行风险应对,最大程度地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事中预警预控

该阶段是在技术创新项目开始到技术创新价值实现的过程———商业化建筑产品到业主手上或公共建筑产品投入到供公众使用之前。此过程最重要的工作是跟踪和监控技术创新项目,实时关注技术创新项目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分析技术创新活动中各风险情况,进一步分析技术创新活动综合风险的变化,及向相关部门发出风险警报,即利用事前准备的风险警报系统开展工作,以便风险管理者做出风险决策,确保技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这个过程是一个不间断、连续的监控过程,是一个类似“PDCA戴明环”的过程,需要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循环过程。这个处理阶段就是不断地解决存在的风险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同时在监控过程中,企业能够找出各风险因素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企业可以调整在事前做的相关风险防范工作。同时,这些规律有助于企业进行下个阶段工作,做出恰当的分析,进而做出恰当的风险预警及防范控制措施。具体风险预警预控工作的流程(见下图)[3]。该工作流程借助于事前准备的预警预控管理系统,首先在企业相关部门下达开始技术创新项目的运行指令后,该系统就需要开始运行。相关的监控部门进入连续不间断的监控,直到技术创新项目的结束,通过监控,监控部门需要定期地向相关预警部门报告及提交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运行情况。接着预警部门根据之前设立好的运作模式:把技术创新风险预测结果的五个等级,结合企业对技术创新风险的接受与控制程度,把该五个等级风险划分为企业运行的危机状态、警戒状态及正常状态。通过监控部门的相关报告信息,预警部门分析此时技术创新项目所处的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结果,采取不同的应对手段。当技术创新项目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时,则预警部门不发出警报,监控部门继续实时地进行监控工作;当技术创新项目处于警戒的运行状态时,则预警部门需要根据监控报告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这些技术创新项目风险指标的变化原因、影响技术创新活动新情况的来源、分析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因子、下一阶段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情况的出现等等。预警部门把这些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案及时地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管理部门需要进行分析及决策,各相关预警预控部门执行该决策方案,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运行处在正常状态;当技术创新项目处于危机的运行状态时,这时的技术创新风险工作处于非常状态,整个风险预警预控部门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需要为此专门成立技术创新项目危机处理小组,展开更专业化、更系统化的危机处理工作。危机处理小组由项目管理部、研发部、市场部、财务部等部门中抽取相应的专家组成。危机处理小组的工作过程是:由危机小组结合自身企业的内部情况、外部市场情况、政策情况等,重新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分析,分析风险因素的来源、风险因素运行的规律、产生的影响结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工作等。然后危机处理小组做出危机处理决策,委派危机处理小组人员专门到各执行部门中去,负责各部门危机处理情况,并对危机处理行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直到技术创新项目的危机状态解除。若是危机处理小组的工作并未能改变技术创新的危机运行状态,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发包给有一定施工能力的施工企业;或者不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直接采取常规施工方法;或者中止该技术创新项目活动,等到风险因素情况适合技目活动开展,再继续开展该技术创新项目;或者直接放弃该项工程,进行违约赔偿。

(三)事后警示

此阶段是在实现技术创新价值之后,该过程主要工作有:分析总结此次技术创新项目风险发生的原因、各风险因素对该项目的综合影响、风险防范及控制处理的经验总结、本次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情况、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等等,为下一次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提供很好的经验,避免了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而导致的高风险,确保技术创新项目的顺利展开,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三、小结

本文对技术创新风险预警预控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可以较好地指导施工企业管理者对技术创新风险的控制。为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确保企业实现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管理目标,获得技术创新利润。

参考文献:

[1]陈起俊.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

[2]李晓峰,等.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88-95.

[3]李晓峰.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与决策及其预控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4]黄张萍.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测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3.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第6篇

东北三省国有煤矿几十年来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的重担,高强度的生产使得煤矿无力投入产品的精深加工,在国内同行业里仍旧处于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落后水平。

东北国有煤矿产业链延伸工作的第一阶段是1986年以前。以辽宁抚顺矿务局为主要代表,在瓦斯利用、油母页岩炼油方面进行了实验,据相关资料显示,油母页岩炼油受到出油率低(8%左右)的制约,其效益并不理想。第二阶段是从1987年到1995年。各个矿务局利用国家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和少量自有资金兴建了矸石热电厂、粉煤灰空心砖厂等一些企业,同时兴建了一批焦化厂,如1988年双鸭山矿务局投资1970万元建立了设计能力为年生产焦炭3万吨的焦化煤气厂。第三阶段是1996年到现在。此阶段主要是利用国家扶持煤炭企业发展第三产业贷款进行项目开发,在兴建工业、民用型煤厂、水煤浆厂等一些新型企业的同时,开始对原有矸石电厂、焦化厂等煤炭深加工项目进行技术改造。然而1992年开始了煤炭企业效益的冰河期,企业资金紧张,维持再生产都十分困难,一批已经初具规模的煤炭产业链延伸项目相继夭折,计划中的大型水煤浆、大型焦化、坑口电厂、煤炼油、工业碳黑等项目被忍痛割爱。

总结煤炭企业多年的产品开发经历和市场的变化发现,在开采资源的同时,对煤炭产品进行深加工具有更高的效益。1995年,一吨焦煤的价格一般在80―100元,而一吨焦炭的价格则为400―800元,这还没有包括焦油、粗笨等炼焦副产品的收入;煤炭企业只有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才真正具有生存发展的优势;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是永恒的,占领先机至关重要,失去先机形成优势将需要更大的投入。

二、东北煤炭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设想

东北煤炭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的主链是指对以公司煤炭产品为生产原料的项目,主要是煤炭产品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精深加工。物理方法的产品加工方向目前可以是水煤浆和工业型煤,通过二次加工提高煤炭的应用功能和产品利润。主链产品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前景而开发的具有一定发展方向的产品,是主攻的目标。副链是指以煤炭能源转化和相关设备制造的项目以及伴生资源的开发,主要是矸石电厂劣质煤发电供热能力扩大,煤炭机械、燃煤锅炉及除尘器以及水煤浆生产配套设备的生产制造,矿渣、粉煤灰生产建材,煤炭产品(包括水煤浆产品)运输,矿井排水利用,泥炭、褐煤蜡、油页岩、页岩、石墨的开采和开发利用等。

三、煤炭产业链延伸的相关措施

(一)新产品开发的市场调查

国家国民经济规划、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是影响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企业辐射距离内市场对拟开发产品的现时和中长期需求程度,是决定新产品供求关系和产品寿命的主要因素。

(二)新项目开发的资金筹措

通过政府立项的项目资金可以通过银行贷款,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和合资、合作伙伴等方式筹集。企业在制定年度计划中,就应该包括利用自有资金投资开发新项目的内容。诚然,项目建设的融资有难度,但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新项目是金融企业信贷发放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新企业要用新机制

合资、合作、入股等方法不仅分化了资金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新产品直接介入到合作伙伴的企业之中,有利于促成双赢。

(四)开发新项目、新产品的技术支持

近几年,用于煤炭精深开发的成熟技术不断出现,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院北京研究生部、中国煤炭科学院为代表的一批科研和院校单位以及居于领先地位的新技术应用企业。上文提及的主副两条链的产品除煤炭液化外,其余均已达到国内成熟技术和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煤炭企业可以作为基地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还可以选择购买设备加技术、技术引进、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得到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五)新项目开发的项目业主责任制

一个新项目从论证开始到生产经营,应该执行国际上流行的项目业主责任制,选聘的合格的项目业主,签署合同,项目业主在公司的领导监督下参与论证、建设并行使投产后的生产经营责任,包括完成任职期间的资金回收任务。

(六)新项目开发的风险防范

新项目新产品必然存在技术不成熟、客户不接受等不确定因素,只要决策之前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并利用博弈策划分散风险,就能够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七)新项目、新产品的技术保护

水煤浆、工业型煤等产品在我国北纬40度以上的地理气候环境特性下有着一个适应性的特殊要求,在解决这些特殊要求时创造的一些技术方法,或在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现了新的更先进的技术方法,这些新的方法极有可能就是技术上的发明,若经过检索是独创的,就应该使用专利手段保护起来,以利于开发或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在一定的市场份额得到有力的法律保护。

为充分利用这次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的机遇,应该选派具有较强市场开发意识、项目组织和对外协调能力的人才,在技术、市场、资金、合作对象等方面全面收集信息和进行对外协调,特别是进行市场调查和用户开发。对论证成熟的项目要尽快到政府部门争取立项。为了新项目开发计划的实施,公司应提早设立“知识地图”,做到对企业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胸有成竹,以达到新项目开发“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目的。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第7篇

随着科技不断拓展,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发展为“检验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结合,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有报道指出[1],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信息的60%以上。检验科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检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的效率。

1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

目前,检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涉及多个领域,而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跟不上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的步伐,对新技术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利用检验新技术、新项目。盲目求快已成为检验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不和谐的音符,临床医生往往过分强调快出结果,这也成为制约检验与临床和谐共进的一个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复杂的,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其检验结果是不一样的。而目前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当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不少临床医生首先考虑到怀疑是检验科的问题,甚至当着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面指责检验科的结果不可靠,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

2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对检验科管理要求体现在质量及服务满意上,要求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度大于90%,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由于实验室的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分析中的质量出差错的概率逐渐减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错率较高。Mario Plebani等分析指出医学实验室出现误差的原因:46%~68.2%的误差出现在分析前,18.5%~47%出现在分析后,而在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15%。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室的方法学以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普及。

3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具体措施

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是检验科的责任和义务,但一张报告单要经过标本采集、收集、离心、实验操作等诸多环节。检验结果准确性涉及很多方面:标本采集方法是否准确,采集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标本送检是否及时,临床使用药物影响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1 送检标本是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第一环节

送检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阶段是从临床医生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单,直至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这一环节。这一阶段质量环节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这一环节得不到保证,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即使有最好的仪器、最好的方法,检测出的结果也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病人当前的病情,甚至可能引起误导作用。

3.2 培养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临床意识”

“临床意识”是强调检验科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检验医学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完善知识结构。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合作,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技能的病因特点发展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根据质量控制情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后,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根据。临床提出的各种疑问要进行总结和改进,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总结这方面的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对于一些指标怀疑异常的和接近危急值的,要求必须重复做,并和临床联系,也就是要有预警报告。报告单上也可备注相关情况(如标本溶血、标本已复查、建议复查)对于不符合标注的标本(如凝血功能和血沉等抽血量不对),要及时通知临床重新留取。

3.3 检验科在引进新设备新项目前应认真听取临床意见

在新的检测项目开展和新设备使用前,首先应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通过举办讲座、编写“检验快讯”等形式向临床科宣传指导,将有关方法原理、影响因素、药物影响和临床意义等的相关信息传递到临床,使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发挥其最大优势。

3.4 临床医护人员要了解检验相关程序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第8篇

包头国税局何以获得如此殊荣?

解放思想,观念创新是关键。为深入开展创新工作,包头市国税局及时成立了创新项目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评估推荐创新项目,调查复核创新项目成效,宣传推广创新项目的经验做法,协调解决评估事项等,定期对创新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实地调研和跟踪问效,全力抓好创新工作。包头市国税局从具体工作入手,针对亟需更新的思想观念、亟需改革的体制机制、亟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大胆探索,寻求突破,注重创新的系统化,全面树立系统的创新观。围绕开拓工作思路,增强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观念创新;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机制创新;围绕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行管理创新;围绕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方式方法创新,营造了创新文化,激发了创新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创新工作的开展。

建章立制,健全制度是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国税系统创新项目的引导服务、评估推荐和应用推广,确保创新工作有新突破,包头市国税局机关各科室和各基层局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创新工作大力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已申报登记的创新项目实施责任包干制,从市局领导起,将抓创新管理责任到人,要求各基层征管局、各部门均要结合实际和工作需求积极开展创新项目调研和论证,认真检验创新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和成果,市局包干领导定期带领专项小组深入一线,进行创新工作督导检查,同时包头市国税局建立健全了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年终对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全面促进创新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是支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包头市国税局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动技术服务核心团队建设工作,建立了人才吸引和培训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局技术服务核心团队已有各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30多名,同时注重强化技术交流协作,积极开展应用服务,在实战中切实提高了技术服务水平,为实现信息管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包头市国税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针对行政管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传统征管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先后研发了“综合绩效考评管理应用系统”、“移动短信服务平台”、“普通发票查询举报系统”、“二手车发票开票系统”、“通用平推机打发票开票系统”,以及“出口退税预警评估”、“所得税电子台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资源综合利用”、“车辆购置税电子档案”、“税务稽查计算机辅助选案”、“煤炭行业预警评估”等一系列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应用系统,并在全市国税系统进行了推广运用,提高了征管数据的增值利用率,堵塞了征管漏洞,提升了管理水平,对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还在全自治区得到了推广应用,为推进全区国税事业全面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注重运用,创新显效是目的。在大力开展创新项目研发的同时,包头市国税局高度重视创新项目的推广运用和经验总结,保证了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促进了税收收入增长。各项创新措施实施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市国税收入“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429.5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了278.43亿元,增长184.23%,年均增长16.46%,2011年一季度,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入库各项税收28.56亿元,同比增收4.25亿元,增幅17.47%。税收收入呈现连年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各项创新项目的实施功不可没。

二是提高了征管质量。通过创新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明晰了岗位职责,优化了工作流程,加强了征管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2010年,全市国税系统申报率为98.57%,较上年提高0.82个百分点。税款入库率为99.90%,较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加收滞纳金入库率为99.63%,较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处罚率保持100%。2010年,包头市国税局依托各应用系统,不断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累计查补税款2.3亿元。通过出口退税预警评估管理系统,及时对77户有疑点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共查补税款23万元,有效防止了骗取出口退税案件的发生。依托所得税电子台账强化所得税管理,2009年度企业亏损面为13.5%,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

三是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激发了广大税干的学习热情,全系统学业务、比技能的氛围日趋浓厚,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越来越成为广大国税干部的自觉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国税系统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5%,400余人取得了各类专业技术职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做好各项税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四是提升了国税形象。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绩效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税企关系更加和谐,得到了包头市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广泛认可。经过多年的努力包头市国税局市局机关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包头市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市局取得了连续两年免评、连续两年名列执法类单位第一名的好成绩,市局党组连续两次荣获全区国税系统“好班子”称号,市国税局被评为“人民满意行政执法单位标兵”,全系统所有基层局均被评为“人民满意行政执法单位”,6个基层局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2个基层局被命名为全市“十佳文明示范窗口”,直属分局办税服务厅还荣获了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勘察设计企业 持续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一、引言

勘察设计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着眼于某一时点的技术创新,较少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即企业如何实现持续技术创新的角度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然而,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惟有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长期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是在一定的机制引导下实现的。这些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决策机制、运行机制、调节机制、扩散机制等。其中激励机制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在企业整个创新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决定创新速度快慢、创新规模大小、创新质量高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因此,如何构建勘察设计企业的激励机制,使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内化为企业本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特点

为了使构建的激励机制更加科学合理,达到勘察设计企业实现持续技术创新的目标,我们有必要对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特征及运行机理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

1.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勘察设计企业是各类勘察设计院(室)的通称,是指依法取得资格从事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的单位。勘察设计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企业,知识型员工占比较大。以某设计公司为例,现有干部职工801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60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75%,同时具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教授级高工11人,高、中级建筑师和工程师341人,享受国务院及政府津贴专家14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共80人,其他注册执业资格58人。勘察设计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源,也是企业开展持续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知识型员工一般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特长,创造性和自主性都很高,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比较强烈,个性突出,尊重知识,信奉科学。

2.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特征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只能来源于持续创新,持续创新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学者们在持续技术创新以及勘察设计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上做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陈仲伯(2003)在研究了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内涵后,认为持续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系统性、阶段性、周期性、风险性、开放性、市场性、更迭性的特点。向刚(2005)认为企业持续创新除了具有时间持续性,效益增长持续性和企业发展持续性三个基本特性外,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综合特性,即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多种创新类型、多个创新项目的集群动态系统集成特性。王文亮和冯军政(2006)从创新理论、能力理论综合的角度研究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认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是对新的竞争环境下创新理论、能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惟一来源。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动态性、积累性和变革性。应松宝(2010)等人更是对勘察设计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的特征做了归纳。在他们看来,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通常应具有的特征包括:(1)最主要的特点是持续创新;(2)勘察设计类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力度通常非常大;(3)重视建立健全自主技术创新机构;(4)强调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5)注重完善技术转让、技术转移机制;(6)注重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7)勘察设计类企业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往往在运行机制方面投入力度较大,以保证技术创新进程适应市场需求。

综合以上学者对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特征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不同学者对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特征的研究存在差别,但也存在相通的地方。而且,我们还可以发现,导致这种差别源自不同学者对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特征研究角度的不同。陈仲伯研究的角度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活动;向刚是从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过程的角度分析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特征;王文亮和冯军政研究的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特征;应松宝等人讨论的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特征则是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所包含的要素。本文比较倾向向刚的分析角度,将从过程性的角度去探究勘察设计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特征,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勘察设计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具有如下特征:

(1)系统性。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种单项活动或某一个环节,是一个由持续不断的多种创新类型(一般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原材料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类型)、多个创新项目或创新项目集群组合形成的创新项目集群系统集成的复杂非线性过程。

(2)阶段性。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是分阶段的链式过程,主要包括技术创新项目的产生与选择、技术创新的投入与研发、技术创新的产出与推广和技术再创新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依次接力,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3)时间持续性。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时间持续性,伴随项目的完成、继起,进入下个项目,螺旋式提升企业技术。

(4)动态性。勘察设计企业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了解外部需求变化,行业发展趋势,学习借鉴竞争者的优势,使企业的技术优势保持动态性,而不是坐等被模仿、被追赶,需要不断调整、完善自身已拥有的技术。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发现新技术,保持企业活力、竞争力。

(5)风险性。创新是有风险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要容忍失败,要大力鼓励、扶持。因此,要加强过程管理,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3.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运行机理

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运行机理包括“两种创新,三个机制,四个阶段”。“两种创新”指动态技术创新和常态技术创新。动态技术创新是对原有技术的更替,包括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一种突破式技术创新;常态技术创新是指对原有的创新技术成果或引进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吸收再创新往往比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投入成本更低,同时创新周期较短。二者相辅相成,构成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同时,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运行过程,主要包括技术创新项目的产生与选择、技术创新的投入与研发、技术创新的产出与推广和技术再创新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属于动态技术创新活动,最后一个阶段属于常态技术创新活动。两种创新活动或者四个阶段在创新动力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支撑机制的协同作用下完成勘察设计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创新动力机制来源于5项企业内部的动力要素:企业家持续创新意识、企业家持续创新精神、企业家及员工持续创新的物质利益驱动、企业持续创新文化和企业团队精神。而处于企业外部的科学技术变化、市场需求及市场机制,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环境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发展,也将彼此相互作用,并为企业持续创新的5项内部动力要素的形成、发展与相互耦合,最终形成企业持续创新强大而持久的系统动力,提供基础条件和机遇。创新激励机制是企业对职工工作动机、工作潜能的激发与强化,使之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职工更加努力实现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创新支撑机制则包括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健全自主技术创新机构,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

三、管理学激励理论

管理学激励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由于本文激励机制的设计将参考过程型激励理论(Process Theories)中的洛克目标设置理论(E.A.Locke’s Coal Setting Theory),对此,我们将对过程型激励理论以及其中的目标设置理论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过程型激励理论代表理论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J.Stacey Admas ’s Equity Theory)、维克多・弗洛姆的期望理论(V.H.Vroom’s Expectancy Theory)、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E.A.Locke’s Coal Setting Theory)、菲德勒的权变模型(Fieldler’s Continggency Model)、斯金纳的强化理论(B.F.skinner’s Reinforcement Theory)。主要是分析人类行为的开始、引发、持续、修正和停止的历程,不仅和引起行为的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行为的过程、方向与选择的因素有关。此过程型激励理论试图发现用于解释激励行为的普遍过程。由于这类理论聚焦于过程而非具体的激励内容,因此较之内容型激励理论而言,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目标设置理论是爱德温・洛克(E・A・Locke)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强调目标在行为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决定个体的行为方面起直接作用的是个人本身为自己设定的具体目标。目标的最基本作用就是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沿着特定的轨道进行。它使人们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任务以及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根据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及时了解员工的目标设置状况,知道他们重视什么或期望得到什么,作为管理者制定激励措施的依据;第二,管理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员工的目标设置,将他们的行为统一到一个方向上,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应明确各阶段的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员工“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同时应将目标的实现过程及时反馈给员工。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应根据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所在的阶段,明确各阶段员工应做什么,使员工的个体目标与技术创新项目的阶段性目标保持一致。

四、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下的激励机制构建

前面已经分析了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特征以及运行机理。结合这些特征,我们将运用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来构建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各阶段的激励机制。

1.技术创新项目产生与选择阶段的激励机制构建

技术创新项目的产生与选择源自于企业的创新动力。因此,该阶段的激励机制应有助于强化企业的创新动力。在前面提到的5项内部创新动力要素中,我们应重视决策者的持续创新意识、持续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强化,使决策者明确技术创新项目是什么,达到的总目标是什么,各阶段目标又是什么。该阶段的激励对象主要针对决策者,可采用股权激励或股票期权激励,以使决策者利益与企业利益保存一致。

2.技术创新项目投入与研发阶段的激励机制构建

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具有系统性,技术创新项目可能包含若干环节,多个小项目。决策者和技术研发人员应该明确该阶段的目标是什么,即应做哪些科技攻关,要达到的效果是怎样的。因此,技术创新项目投入阶段的励机制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技术研发人员的科技攻关能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科技攻关。为此,一套有效激励机制必须能够:(l)为技术研发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工作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支持;(2)对科技攻关取得的新进展和已经取得突破的技术研发人员,依据其贡献大小和努力程度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同时对所在的团队给予物质奖励;(3)依据其特殊的精神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精神奖励。该阶段的激励对象主要针对教授级高工,高、中级建筑师和工程师等技术研发人员。可采用项目攻关奖金激励、教育培训激励以及学术荣誉激励等激励方式,不但能够激发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还可以提高其技术技能水平,以使技术创新研发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3.技术创新项目产出与推广阶段的激励机制构建

在技术创新项目的产出与推广阶段,技术创新项目已经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主要任务是成果的推广使用和市场价值实现,所以应当对生产、营销人员进行有效激励。对企业的生产及营销人员,其激励目标主要是促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和经济效益的实现。由于生产、营销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对这两种人员所设计的激励机制所体现的原则也有所不同。对于生产人员的激励要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而对营销人员的激励则可以采用与业绩挂钩的原则。对两种人员主要采取薪酬奖金激励和职业发展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

4.技术再创新阶段的激励机制构建

技术再创新阶段实际上就是常态技术创新,是对前三阶段创新技术成果或引进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技术再创新阶段是技术创新项目产生与选择阶段的准备阶段。因此,激励目标是为决策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供参选的技术创新项目。勘察设计企业应建立技术创新信息反馈激励机制,针对的对象是全体员工。技术研发人员要主动收集一线员工的有关技术方面的反馈信息,建立反馈信息库,通过加工总结再反馈给决策者。决策者对可利用信息的提供者,给予物质奖励,且这种奖励是自上而下的,研发人员和一线员工都应获得相应份额的奖励。

由于勘察设计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具有时间持续性及动态性,四个阶段的激励是循环往复,有时可能还是交叉跨越的。因此,在进行激励时应明确激励的事实根据,做到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黄泽峰.浅议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01):44-45

[2]李嘉.谈勘察设计企业的人性化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09,26(12):6-10

[3]陈仲伯.试论企业持续创新的内涵及特征[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500-504

[4]向刚.企业持续创新:理论研究基础、定义、特性和基本类型[J].科学学研究,2005,23(01):134-138

[5]王文亮,冯军政.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内涵与特征分析[J].技术经济,2006,25(11):70-73

[6]应松宝,郭强,李良.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软科学,2010,24(09):14-17

[7]向刚,汪应洛.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4,25(06):108-114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第10篇

会上颁发了2009年度河北省山区创业奖和科技工作先进市奖牌,举行了河北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单位、重点实验室、2009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单位授牌仪式。并召开了各设区市分管科技工作副市长座谈会。

贾红星说,2009年全省科技战线依靠科技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围绕产业振兴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资源支持河北产业升级,使河北省的科技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

2009年,河北省有676项科技项目进入国家科技计划,争取国家科技资金支持总额达9.65亿元,同时组织实施了“CCF-3型碳纤维产业化”等14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在一些重点研究、产业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在高速动车装备、风电光伏产业设备、煤化工、半导体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形成了国内优势,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带动作用。

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方面,200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84项自主创新产品列入省政府采购目录,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1000千伏特高压变流主变压器等10项产品被评为首批部级自主创新产品,乐凯胶片等4家成为部级创新型企业,长城汽车等5家成为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贾红星说,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今年全省科技工作总体要求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以支撑和服务河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以重大创新项目和科技活动为抓手,以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发展民生科技、建设创新创业载体、营造自主创新环境为重点,更加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注重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更加注重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进主导产业升级,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持续科技支撑。

此次会议胜利召开在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要求的伟大时刻,站在“十一五”丰收在即、“十二五”征程将启的分界点上,可谓承前启后,意义深远。同时,做好2010年的科技工作,对加快构建河北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全面胜利,也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项目申报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项目管理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