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6 17:54:46

企业税收管理

企业税收管理范文第1篇

本篇文章主要对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概念进行阐述,从对企业税收筹划的错误认识、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两个方面入手,解析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从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要做好税务筹划基础性工作的完善与落实等多个方面,提出强化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

财务管理视角;企业税收筹划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企业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保证管理工作具备完整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就是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视力度,只有站在财务管理视角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才能有效的缓解企业的税务压力,从而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概念

税收筹划在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税收筹划也叫做合理避税,其主要是利用法律途径以及自我调节的方式来减轻企业的缴税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税收筹划相关的条例开始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现在的商业法律的范畴内,利用合理的调整方式,将企业的经营范围、投资方式以及理财方法进行修整,从而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给企业的经济利益提供保障。

二、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税收筹划的错误认识

由于税收筹划属于系统性工作,因此其贯穿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中。只有做好风险防范、准确操作等工作,才能提升企业筹划的成功效率,从而推进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稳定发展。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对数的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工作时,对税务筹划工作没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导致企业税收筹划无法顺利的开展。

(二)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税收管理水平低和税收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因素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税收筹划的今后发展。此外,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税务优惠政策,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享受,这主要是由于需要办理认定的手续比较多,且办理流程比较复杂,因此大多数企业在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税收管理效率不高。

三、强化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

站在企业财务管理视角来讲,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时,为了保证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首先。做好企业的税负水平的解析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具备科学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就要对现阶段企业的税负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利用税务抵扣的方式来实现减少企业费用支出的占比。通常情况下,此部分在整个企业费用支出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企业可以很容易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如果占据的比例比较小,表明企业要想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则存在一定难度。

(二)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可以顺利开展,首先就要做好税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企业可以利用设置税务筹划目标的形式来给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来说,要高度重视税务筹划对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实现企业制定的税收管理目标的制定。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制定时,要对企业税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同时还要保证税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当税务管理制度建立完毕后,要及时的落实到税收筹划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税收筹划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要做好税务筹划基础性工作的完善与落实

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时,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的规划和整理工作,对企业财务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在保证财务数据具备完善性和真实性之后,再进行会计报表的制定工作,并将整理结果及时的回汇报给企业的上级部门,从而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还要结合前期工作的规划和整理内容,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定的目标进行安排,在把税收成本列入到企业经营成本中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四)更改企业税收筹划方式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参照多个角度来对企业税收筹划方式进行更改和延伸。首先,企业可以利用共同设立的方法,来实现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多元化。在进行市场开发的过程中,通常企业会利用共同设立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多角度共同投资的方式实现市场开发,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第三方投资的方式技进行建立,从而保证经济效益可以在出资方那实现共享。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大多数股权都归集团企业所有,并且集团企业持有关键的掌控权力,因此,集团企业也是保证企业权益不受侵害的有效凭证。企业可以利用公司共同设立的方式,来实现企业项目收益的转变成股份或者债务,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资金往来而出现的税收责任,从而给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站在财务管理角度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税收筹划质量,进而减少企业存在的投资风险,给优化税务管理奠定了重要的意义。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纳税负担,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经营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及时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从而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金刚.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

[2]莫丽娟.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商贸,2014

[3]李彩芳.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商论,2016

[4]罗珊梅.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J].商,2015

[5]江玉.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

企业税收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企业 税收管理 营改增

税收是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征收的范围十分广泛,类型较多,包括商业企业税、个人所得税等。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营改增”实施以来,我国商业企业税收管理中出现了很多漏洞,不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的公平秩序。因此,做好商业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将对营改增下商业企业税收管理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营改增对商业企业税收管理的影响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要税种,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指将以前缴纳营业税的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只是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从而使重复纳税的现象得以避免。这也是新常态下国家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做出的重要决策。例如,商业企业商铺等租赁的租金收入也由原来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而老房产的租金收入也按照5%简易计算和征收税金,2016年4月30日后新房产税率为11%。营改增的应用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税负,有利于调动企业纳税的积极性,优化产业的发展结构。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营改增策略的实行也使我国商业企业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营改增对商业企业税收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模较大的企业所涉行业较多,税收服务的范围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而营改增之后,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具有抵扣的作用,很容易形成利益驱动的洼地,对税收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营改增也会影响我国税制的衔接,导致税务报表信息披露等方面出现很多新问题,税额计算也不够准确。这对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营改增后,很多企业通过重组调整资产关系,由于方式不合理也会对企业的税负造成不利影响。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方式亦日益复杂化,出现了很多税收漏洞,使得税收工作面临较多的挑战。各个商业企业必须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遵守税收原则等,合理缴纳税收负担,并从中提高经济效益。

二、营改增后商业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对策

营改增后,商业企业必须采取合理的对策,完善税收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的税负,从而促进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将对营改增后商业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进行分析。

(一)完善企业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

营改增后,商业企业须完善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时刻关注企业的运营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后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营。企业还应要深入了解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资金流向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完善企业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及企业数据分析系统。认真分析企业资金流的情况,做好动态分析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营等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防范税收转移现象的出现。政府部门还要努力完善不同行业的税收管理办法,并做到求同存异,为不同行业企业制定合理的税收策略,使得商业企业自觉遵循纳税制度。

(二)完善企业税务审计职能

作为化解税收风险的主要手段,税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指导各商业企业合理纳税,并尽早发现税收工作中的风险点。税务机关应从当前税收工作的开展情况出发,努力完善税务管理。规模较大的企业应重视税务审计工作,明确风险区域,努力化解税收风险。对于大企业组织结构变化、关联交易等方面,税收审计工作人员须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性策略,并充分发挥税务审计职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三)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

营改增后,商业企业须努力提高自控管理能力,要将管理工作与纳税服务工作充分结合起来,自觉遵循纳税办法。政府部门应出台各种有效办法,引导企业进行增值税的缴纳工作,并快速响应企业的诉求,指导企业建立税收风险控制系统,更好地应对各种税收风险。在相关制度的指导下,企业也要自觉建立税收风险的内部管控制度,明确增值税缴纳中的关键事项,从而构建良好的税企关系。

(四)调整企业税收筹划管理

商业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尤其要重视采购控制工作,采购必须要取得合法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应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商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税收优惠政策,部分项目可以按照简易征税办法来计算和缴纳增值税,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为公司节约管理成本。除此之外,国税、地税等机关部门应该做好沟通工作,及时了解“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综合治税工作,以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促进我国商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商业企业必须积极面对发展态势,应对税收问题。

三、结束语

营改增后,我国商业企业面临一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商业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营改增政策的内涵,明确税额的计算办法,并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减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要严格遵循营改增的相关税收政策,为企业的顺利发展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相信未来,我国税收收入会呈现出均衡的发展态势,商业企业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是未来我国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阮鹏飞.创业企业股权结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企业税收管理范文第3篇

有的大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它是当地税收收入的主要支柱,一般情况下大企业都具有这几种特点,比如:资产规模较大,并且具有跨区域甚至是跨国投资的能力;经营领域范围广泛,市场的覆盖面较大;生产经营周期长,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流动较快等。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优化管理资源配置,促进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要积极的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首先这是由大企业的本身所决定的,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大,业务复杂多样,那么自然所涉及到的征收的税种和税收政策也就较多,而且税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其次,加强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是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弥补现行大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最后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是顺应税收管理国际趋势,同时也是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困难

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税收管理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需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信息技术存在较大的落后,大企业中税收信息化建设比较薄弱,不能够有效的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并且部分信息系统存在功能单一、程序复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难度。

第二,大企业缺乏专门的税收管理人才。大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针对于一些跨国或者是跨区域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流动性比较强,也就给税收管理带来难度,并且由于税务机关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在税收管理上存在工作不到位现象。第三,税收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政策还并不完善,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在税收管理方面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方法,导致大企业的税收管理都在盲目的进行,严重制约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3.探索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策略

第一,积极的完善税收管理手段,创新税收管理模式。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于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手段,应该积极的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纳税评估和防范税收风险作为大企业的主要税收管理手段,全面掌握大企业的基本信息,强化企业资金流动等方面的监控分析,积极提高大企业的纳税质量,防止大企业逃税漏税情况发生。

第二,加大对税收管理人员的培养。针对于大企业复杂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税务部门专业管理人员的缺失,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加大对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企业配备全方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应该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和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培养税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实效性。企业可以聘请专员来对现有的税收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一支能够有效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队伍,还应该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保证企业税收管理人员能够适应税收管理工作的需求。

第三,完善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管理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大企业以及社会的纳税遵从度,需要积极的建立和制定大企业税收管理制度,保证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制定出有效的税收管理制度,并严格的落实到实处,企业的领导层也应该积极认识到税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严格规定企业的税收管理,做到依法交税。

第四,建立税源管理平台。随着企业的逐渐信息化,国家必须要积极建立税源管理平台,以保证实现税收信息化管理,税源管理平台应该具备信息化功能,首先应该采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将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信息化,建立于企业组织机构有关联的基础资料库,以方便后期对税收工作的管理,还应该建立外部信息资料库,全方位的保证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此外企业还应该积极的引入税收风险管理,并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架创新新的税收管理制度,形成与管理层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等级相衔接的管理制度,保证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运行,同时还应该在专业机构之上建立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团队,展开大企业税收管理和专业评估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大企业的税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和大企业应该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大企业税收的管理工作,促进我国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税收管理范文第4篇

1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必要性

大企业不仅功能较为齐全,而且还是当地税收的主要支柱。由于大企业自身具有较多的特点,生产规模较大,业务较为复杂多样,这就使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和税收政策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税收作为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则需要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同时在大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税收管理,可以有效地确保大企业健康、经济地发展,有利于共建和谐税收的实现。而且通过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可以更好地对大企业税收和定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弥补,有效的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另外,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也是更好的顺应税收管理趋势的需要,对于加快推动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需要在强化税务机关职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大企业对大企业涉税方面自我遵从能力。由于大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与一般企业相比,税务风险更多来源于相关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内部控制及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等方面。同时大企业管理人员在社会活动中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作为行业中的主导者,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影响度也较高。所以大企业决策层需要对税收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财务人员要正确地对税收风险进行认识,明确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严格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同时税务企业还要加大大企业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成本,为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企业税收收入较为集中,税收事务较为复杂,纳税意识和税收遵从度较强,目前税务机关在征管力度和业务水平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大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而且税收管理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尽管大企业税收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大企业发展过程中,税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更好的推动大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1税收管理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需求

在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税收信息化建设速度较慢,不能与大企业税收和定量的实际需求相符合。目前很大一部分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功能较为单一,而且具有复杂性,这给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2大企业缺乏专门的税收管理人才

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大企业内部组织较为复杂,部分大企业中存在着跨国和跨区域的分公司,这就使其在税收方面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从而给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再加之税务机关一些复合型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同时大企业内部专门的税收管理人才也较为缺乏,这就导致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2.3税收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政策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部分政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再加之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这就导致在税收管理工作方面,大企业还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税收管理方法,税收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这对于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作用。

3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策略

3.1积极地完善税收管理手段,创新税收管理模式

在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需要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下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在税收管理工作中以纳税评估和防范税收风险作为主要的税收管理手段,从而对企业的基础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加强监控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更好的提升大企业纳税的质量,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税收的风险。

3.2加大对税收管理人员的培养

针对于大企业复杂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税务部门专业管理人员的缺失,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加大对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企业配备全方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应该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和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培养税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实效性。企业可以聘请专员来对现有的税收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一支能够有效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队伍,还应该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保证企业税收管理人员能够适应税收管理工作的需求。

3.3完善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管理机制

对于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制定的税收管理制度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确保税收管理制度能够具体落实到实处。企业管理层也需要充分地认识到税收的重要性,强化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确保做到依法交税,努力提高大企业纳税的遵从度。

3.4建立税源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快税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确保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对于所构建的税源管理平台,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化功能。不仅需要应用信息化技术,同时还要建立基础资料库和外部信息资料库,为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确保大企业税收管理水平的提升。

3.5引入税收风险管理

在大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引入税收风险管理,同时按照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架来对税收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构建具有风险识别和风险等级的管理制度,而且能够与管理层进行良好的衔接,有效的提升大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专业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型管理团队,更好的展开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和专业评估工作,降低大企业税收的风险。

4结束语

税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大企业税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无论是国家还是大企业自身都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力度,确保更好的推动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企业税收管理范文第5篇

在本论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营改增对商业企业税收管理的影响,而后从四个方面对营改增后商业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未来营改增的推行和商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商业企业;税收管理;营改增

税收是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征收的范围十分广泛,类型较多,包括商业企业税、个人所得税等。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营改增”实施以来,我国商业企业税收管理中出现了很多漏洞,不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的公平秩序。因此,做好商业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将对营改增下商业企业税收管理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营改增对商业企业税收管理的影响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要税种,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指将以前缴纳营业税的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只是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从而使重复纳税的现象得以避免。这也是新常态下国家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做出的重要决策。例如,商业企业商铺等租赁的租金收入也由原来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而老房产的租金收入也按照5%简易计算和征收税金,2016年4月30日后新房产税率为11%。营改增的应用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税负,有利于调动企业纳税的积极性,优化产业的发展结构。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营改增策略的实行也使我国商业企业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营改增对商业企业税收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模较大的企业所涉行业较多,税收服务的范围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而营改增之后,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具有抵扣的作用,很容易形成利益驱动的洼地,对税收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营改增也会影响我国税制的衔接,导致税务报表信息披露等方面出现很多新问题,税额计算也不够准确。这对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营改增后,很多企业通过重组调整资产关系,由于方式不合理也会对企业的税负造成不利影响。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方式亦日益复杂化,出现了很多税收漏洞,使得税收工作面临较多的挑战。各个商业企业必须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遵守税收原则等,合理缴纳税收负担,并从中提高经济效益。

二、营改增后商业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对策

营改增后,商业企业必须采取合理的对策,完善税收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的税负,从而促进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将对营改增后商业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进行分析。

(一)完善企业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

营改增后,商业企业须完善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时刻关注企业的运营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后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营。企业还应要深入了解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资金流向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完善企业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及企业数据分析系统。认真分析企业资金流的情况,做好动态分析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营等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防范税收转移现象的出现。政府部门还要努力完善不同行业的税收管理办法,并做到求同存异,为不同行业企业制定合理的税收策略,使得商业企业自觉遵循纳税制度。

(二)完善企业税务审计职能

作为化解税收风险的主要手段,税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指导各商业企业合理纳税,并尽早发现税收工作中的风险点。税务机关应从当前税收工作的开展情况出发,努力完善税务管理。规模较大的企业应重视税务审计工作,明确风险区域,努力化解税收风险。对于大企业组织结构变化、关联交易等方面,税收审计工作人员须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性策略,并充分发挥税务审计职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三)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

制度营改增后,商业企业须努力提高自控管理能力,要将管理工作与纳税服务工作充分结合起来,自觉遵循纳税办法。政府部门应出台各种有效办法,引导企业进行增值税的缴纳工作,并快速响应企业的诉求,指导企业建立税收风险控制系统,更好地应对各种税收风险。在相关制度的指导下,企业也要自觉建立税收风险的内部管控制度,明确增值税缴纳中的关键事项,从而构建良好的税企关系。(四)调整企业税收筹划管理商业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尤其要重视采购控制工作,采购必须要取得合法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应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商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税收优惠政策,部分项目可以按照简易征税办法来计算和缴纳增值税,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为公司节约管理成本。除此之外,国税、地税等机关部门应该做好沟通工作,及时了解“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综合治税工作,以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促进我国商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商业企业必须积极面对发展态势,应对税收问题。

三、结束语

营改增后,我国商业企业面临一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商业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营改增政策的内涵,明确税额的计算办法,并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减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要严格遵循营改增的相关税收政策,为企业的顺利发展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相信未来,我国税收收入会呈现出均衡的发展态势,商业企业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是未来我国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阮鹏飞.创业企业股权结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2]李慧迪.我国纳税人知情权法律保护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

企业税收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福利企业设立日常管理退税审批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对社会福利企业实行增值税的“即征即退”、“服务业”(广告业除外)营业税的免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减征或免征等优惠政策。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实践中执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残疾人就业保障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企业的税收管理,结合实践中一些同志存在的不同认识或做法,作如下思考:

思考之一: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税务机关有无必要介人?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民政福利企业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5号)规定,“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举办的民政福利企业,必须经过省级民政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的严格审查批准”,这就是说,凡申办社会福利企业的,除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社会福利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按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及资料外,还必须经过省级民政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一般认为是县级税务机关)的审批,才能设立。这项规定明确了“主管税务机关”应直接参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我们知道,一般企业的设立是由工商机关审批登记,特殊企业除了工商机关审批登记外,还必须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比如设立米粉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取得“经营卫生许可证”;设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审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样,设立社会福利企业也需要经过民政部门的审批,取得“社会福利企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但是否需要经过税务机关的审批,的确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众所周知,税务机关是税收执法机关,它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是企业设立之后的涉税事务,对企业设立程序本身的管理,严格说来不属于税务机关的职责。换句话说,企业办理税务登记手续之前的企业设立审批事项,税务机关一般不应介人。税务机关的职责是对与税收有关的企业事务进行管理;米粉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都涉及税收政策的执行,这些企业的设立审批均不需要税务机关介人,为什么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审批就非要税务机关介人呢?况且,即使税务机关参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并不等于税务机关就可以或一定要根据“设立审批”的决定给予退税;社会福利企业的退税条件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究竟是否符合退税的条件,需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日常税收管理情况进行判定。“设立审批”不能代替日常税收管理,更不能代替退税审批。因此,笔者认为,税务机关没有必要介人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事项。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并办理税务登记起,税务机关才开始行使税务管理的职能。

至于是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还是由市(州)级或省级民政部门审批,主要看管理的需要。在《行政许可法》实施的今天,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社会氛围里,社会福利企业的审批最好也放在县级民政部门,不要集中到省级审批,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有的省对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是由县、市(州)、省三级的民政、国税、地税审批,一共要盖九个公章,才能批准一户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有的省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经由主管税务机关和省级民政部门审批,盖五个公章就可以设立福利企业。笔者认为,税务机关把福利企业的设立环节纳人税收管理是不适当的,为此,建议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修改现行社会福利企业设立审批的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审批权授予县级民政部门即可,税务机关不介人设立审批。

思考之二: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税务机关应把重点放在哪里?

目前,一些地方将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纳人了税务管理的范围,这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只要把好福利企业的设立关,税务机关就万事大吉了,结果税务机关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已的田”,放松了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日常税收监管和退税审批。其实,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日常税收监管和严格退税审批,才是税务机关管理的重点。税务机关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日常税收监管,包括办理税务登记以及之后的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等环节以及退税审批环节的管理。

(一)主管税务机关应当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推行,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要求税收管理员应当经常深人社会福利企业,了解社会福利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残疾人员的安置及上岗情况,辅导福利企业健全帐务,真实记帐,并写出社会福利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残疾人员的安置、上岗及工资发放情况的月度报告。月度报告是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社会福利企业能否退税的主要依据。因此,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工作细致不细致,了解企业的情况是否真实有效,对税务机关退税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税收管理员肩负着税收管理的重要使命。

(二)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财务核算的管理与监督。社会福利企业必须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核算。按规定设置“应交税金”明细帐,准确核算收人、成本、税金、利润等科目,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三)社会福利企业必须严格按月进行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必须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纳税申报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对未按规定进行申报和缴纳税款的,事后被税务机关查补的税款,不得再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待遇;对不进行纳税申报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加强发票管理。社会福利企业是一般纳税人的,必须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购进货物应当取得进项发票的,必须按规定取得,对应取得而不取得或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依法作出处理;对取得的进项发票必须按期到税务机关认证,没有认证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五)加强税务稽查。社会福利企业由于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财务会计核算、发票的取得和填开、税款的缴纳等诸环节上可能存在管理的薄弱环节,甚至漏洞;税务机关也因为社会福利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有放松税收监管的思想。为此,主管税务机关必须克服管理松懈的思想,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铁拳作用,加强对福利企业用工情况、货物购销情况、以及发票的取得、领购开具等情况的检查,督促福利企业严格财务核算,严格依法纳税。

(六)严格社会福利企业的退税审批。根据财政部《关子税制改革后对某些企业实行“先征后退”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财预199455号)规定,社会福利企业增值

税退税应报省国税局核准批复。虽然,报经省国税局核批增加了审批环节,有损行政效率,但是在税收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发达的今天,由省国税局审批社会福利企业退税是可以做到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省级国税局核批福利企业退税的工作量,建议对社会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实行分级审批。比如对月(笔)退税额在10万元(含)以下的,由县(市、区)国税局审批;对月(笔)退税额在10—50万元(含)的,报由市、州国税局审批;对月(笔)退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报由省局审批。同时,社会福利企业申请退还已缴增值税应当向县级国税局提供退税申请报告、退税申请审批表、已缴税款的《税收通用缴款书》复印件、残疾人员上岗情况及工资发放表以及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证件资料。

县级国税局根据社会福利企业的退税申请及提供的证件资料,以及税收管理员写出的社会福利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残疾人员的安置、上岗及工资发放情况月度报告严格审核,并按照审批权限审批。对经审核符合退税条件的,县(市、区)国税局开具“收人退还书”,由国库部门按退税税种的预算级次分别从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中退付。

目前,有的省份为简化社会福利企业退税审批程序,对福利企业的退税均由县级税务机关审批。当然,由县级税务机关审批,的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建议财政部将社会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税务机关;县级以上税务机关主要行使对下级税务机关的行政监督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的具体事务。

(七)上级税务机关应当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对下级税务机关实施监督的权力。在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上,应当经常采取调查、检查等形式了解主管税务机关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纠正执法中的偏差,为加强福利企业的税收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思考之三:如何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退税款的使用管理?

企业税收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企业 管理 实践

一、问题和困境:谁来管理大企业?

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增设大企业税收管理司,标志着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正式起步。根据省级国家税务局要求, 2014年,某市国税局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局,负责全市98户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和个性化服务。虽然总局、省局、市局三级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已经建立,但在现行税收管理体制下,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基本相当于“大脑”,主要职责是谋划、部署和指挥。基础管理和风险应对等日常工作主要靠基层税务机关和基层税务人员来完成,基层税务机关和基层税务人员基本相当于“四肢”。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既需要聪明的“大脑”,也需要健壮的“四肢”。但全市国税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脑”发达,“四肢”羸弱,“谁来管理大企业”成为困扰市、县两级税务机关的难题。具体来说,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力资源主要面临“老”、“少”、“弱”三大困境。

(一)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某市国税局共有税务干部1400人,平均年龄46岁,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全系统税务分局中,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有15个,占30%。从市、县两级税务机关与税务分局情况看,机关人员平均年龄44岁,分局人员平均年龄48岁,相差4岁。造成分局比机关人员年龄老化更为严重的原因是:由于分局职数限制,年纪轻、素质高的干部纷纷流向市、县两级税务机关。最终形成目前的局面:相对年轻、充满活力的“大脑”指挥年龄老化、羸弱不堪的“四肢”进行税收管理,这就是大企业管理的基本现状。

(二)管理资源严重不足。从2012年到2014年,某市国税系统在人员总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管辖纳税人户数由45600户增长到61331户,增长34%,人均管户由79户增长为106户,管理资源紧张问题日趋严重。从市、县两级税务机关与税务分局情况看,机关人员426人,占总人数的35%;税务分局574人,占总人数的45%。这意味着全系统有35%的人员是管理层,他们不直接创造税收收入效益和税收管理效益,只负责“发号施令”。“动口”的太多,“动手”的太少,机关与分局人员配置不科学、不合理加剧了一线管理资源不足的困境。在管理资源整体紧张的情况下,大企业税收管理资源难以保证。

(三)专业人才极为匮乏。与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税收遵从差异、行业税源差异和税收风险差异决定了对大企业必须由专门人员实行专业化管理。但税务分局管理人才极为匮乏,大部分税务人员只具备基础、基本管理技能,素质和能力难以承担大企业税收管理职责。从学历结构看,某市国税系统初始学历大专以上人员,分局只占总人数的4%;机关略高,占总人数的7%。从“三师”人员看,某市国税系统具有“三师”资格的21人,只占总人数的1.5%。在管理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基层一般对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实行无差异管理,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基本“淹没”在税收管理员的繁杂事务当中。

冲出人力资源“老”、“少”、“弱”的困境,最直接的途径是大量增加新进人员、加快队伍新陈代谢,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但也是到目前为止最不现实、最不可能的“美好愿望”。在短期内管理资源现状不可能得到有效改变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就是整合资源、内部挖潜,靠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力争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二、探索和实践:以机关“实体化”破解人力资源难题

(一)什么是机关“实体化”

机关“实体化”,是在机构设置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转变机关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把市、县两级税务机关由行政管理主体转变为税收征管实体。一般情况下,市、县两级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能是行政管理和政策指导。通俗来讲,只管人、管事,但不直接管户、管税。通过转变机关职能,让市、县两级税务机关像税务分局一样承担管户、管税职能,机关人员以税收管理员的身份履行管理职责,从而把机关行政管理资源整合为税收征收管理资源。机关“实体化”是对机关职能的再定位、人力资源的再优化,是当前加快征管模式探索、破解人力资源难题、挖掘干部队伍潜力的初步探索和工作实践。

(二)机关“实体化”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步,集中优势兵力,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第二步,组建专业团队,解决“怎么管”的问题。第三步,明确岗位定责,解决“管什么”的问题。着这些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四个层级。

一是完善核心层。大企业管理局是管理的核心层。要将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领军人才或人才库成员等充实到这些岗位,而且要具有较长的基层工作经历,基本素质、专业特长和实践能力比较突出。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实行“双岗双责”:“双岗”,指按业务事项和行业设置双重岗位;“双责”,指所有成员既有分事项岗位分工,又有行业分工。大企业管理局设置四个分事项岗位:综合管理岗、个性化服务岗、数据监控岗、风险应对岗,明确了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同时将总局、省局、市局重点联系的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划分为不同的行业,每个行业确定1名“联络员”。分事项岗位和各行业联络员均实行A、B岗制度,以避免“单人执法”和“空岗”现象的发生。

二是巩固紧密层。第一,组建管理团队。在市局机关组建数据分析、纳税评估和监督考核三个紧密型管理团队,作为大企业管理的紧密型组织。数据分析团队以征管部门人员为主,并集中市局机关懂技术、会分析的专业人才组成,主要负责大企业的数据监控分析,定期向各县(市、区)国税局及市局机关相关部门推送风险任务并对应对质量进行评价。纳税评估团队由市局纳税评估人才库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大企业直评。监督考核团队由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对数据分析团队和纳税评估团队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评价。第二,组建专业团队。在巩固以上三个管理团队的同时,着手组建全系统大企业税收管理人才库,分成十个专业化管理团队,主要在市局大企业局的统筹协调下,对全市十大重点行业开展阶段性、重要性、分事项的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应对工作。第三,组建项目团队。在一些重要的专项检查中,尝试打破科室界限,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检查。比如在银行业的检查中,就可以把稽查、大企业、所得税、纳服四个部门的精干力量组织起来,组建项目团队。其中,稽查部门主要负责检查企业纳税遵从问题,所得税部门主要负责指导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问题,大企业部门主要负责协助企业建立内控机制、防范纳税风险,纳税部门和大企业部门共同为企业搞好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个性化服务。各个部门打破职责界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组建检查、管理、服务“一体化”团队,实现了对大企业的项目化、综合性管理。

三是规范基础层。基础层指各县(市、区)国税局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在机关实体化探索前期,就将全市国税系统下辖县、市、区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集中到一个税务分局或者机关重点税源管理组,实现重点税源由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管理。各县、市、区局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规模和税收完成设立相应的大企业管理标准。市局大企业管理局必须要求每个单位都根据行业特点对基础管理事项进行分类规范,并督促、指导基层单位把大企业登记核定事项、申报征收事项、发票管理事项、日常纳税服务等基础管理工作夯实砸牢。

四是借力辅助层。根据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需要,邀约或外聘大专院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行业专家,组成“松散型”顾问团队,作为“辅助层”。主要是通过合作、外包等方式,开展大企业税收管理技术手段研发和相关项目研究;协同开展税收风险防控;合作开展大企业税收业务培训等。2014年,在房地产行业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中,某市国税局就试行引入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作为辅助手段,取得明显成效。要加快完成购买中介服务项目招标,以“政府掏钱、税务使用”的方式进行规范化运作,使“外脑”助税制度化、常态化。

三、建议和设想:建立分层级、专业化大企业税收管理体系

一是层次不对等。目前,大企业税收基础管理工作主要由基层征收单位负责。由于征纳双方机构层次不对等,导致管理工作存在诸多困难,“管不住”、“管不了”、“管不好”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信息不对称。大企业税收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因不具备大企业财务软件专业知识,大企业信息基本来源于相对封闭的内部系统,对大企业第三方信息掌握不多。

三是模式不对应。目前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与大企业规律和特点相对应的税收管理模式,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层次、管理内容、管理手段等造成影响,制约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方向发展,大企业税收管理质量总体不高。

企业税收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 税收管理 研究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种各样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带动了建筑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实际发展中,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

1、大企业的内涵界定及涉税现状

1.1、大企业的内涵界定

从国际看,不同国家确认大企业的标准不同。目前,美国以资产作为判定标准。资产超过一千万以上的公司和流通企业为大企业,共有14.5万户,占企业总数0.2%。澳大利亚以企业的销售收入或营业额为判定标准。年销售收入超过一亿澳元的集团或独立经济实体为大企业。集团被作为整体来看待,其子公司不论收入多少,均纳入大企业管理,共有大企业1000户,占企业总数的0.25%。日本以资本总额作为判断标准。资本总额达到一亿日元以上的国内企业和所有外国企业均被视为大企业,占企业总数1.3%。英国以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背景、过去的行为等综合因素为判定标准。由于其标准门槛较高,因此跨国集团成为大企业的基本构成,并涵盖了银行、保险、建房互助会等业务多、经营复杂的行业,共有大企业800户,占企业总数0.2%。从国内看,目前对于大企业的界定尚无明确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第三条的定义,大企业仅指总局定点联系的45户企业,省局及地市局级大企业的界定,由各省、地市局视自身情况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总局对大企业的划分情况看,呈现以下特点:税收收入集中,组织结构复杂、跨区域经营,业务及税收事务复杂性强,财务核算集中、有统一的内部制度和管理程序,信息化应用程度高,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强,税收贡献度较大,拥有公司内部税收机构,拥有适当的内部控制,有较强的纳税遵从意愿。

1.2、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现状

自2008年以来,我国对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开始不断重视。从国家税务总局开始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到全国各地陆续建立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我国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针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探索。目前,相对于探索之前而言,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逐渐向规范化与科学化不断迈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管理职责不清等弊端。全国各地各级税务机关在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制度构建、机构设置、团队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一定摸索与演技,逐渐在形成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模式。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例如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方向不明确,制度不规范,设计不严密等问题,都对大企业税收征收的质量和效率带来挑战,极大影响了大企业纳税的遵从度。

2、如何管理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

2.1、实施税务,提高征管效率

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组织具备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注册税务师资格的专业人士为社会上需要协助的大企业纳税人提供一些基本的纳税服务活动,有利于改善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税收征纳关系,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成本,使社会资源能够得到较高效率的利用,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大企业和税务多赢的有利局面,构建和谐的税收环境,切实提高大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税务机关可以把部分基础工作交给注册会计师、律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人士来做,这样税务部门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实施收入分析和纳税辅导,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实现更大的企业利润等重要事项。而从事税务的人员,也在此过程中获取经验而变得更加专业,可以进一步节省征纳双方的时间,提高征纳双方的效率,并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2.2、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机构

目前,在我国存在重点税源管理机构和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两大机构,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能交叉,易导致资源浪费,并对企业的税收资源征收带来一定不便。因此,为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我国首先需要将重点税源管理机构与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机整合。同时,由于各省各大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故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层级合理且层次相对完整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机构,对部分大企业较多的发达地区,可适当扩展征税层级,对部分大企业较少的欠发达地球,则可以适当减少税收管理机构等。而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机构的层次结构具体设置可根据相关行业进行分类排名,进而分别进行专业化管理。例如美国联邦税务局在管理全国的大企业时,就注重分层分局,从而保证相关税收管理。

2.3、建立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财务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管理的核心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结合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化的特点来看,对于财务人员的素质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切实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另外,可以适当提高人员招聘的门槛,招收一些专业素质较好或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要切实做好财务人员的安排,成立专门的财务结构,对分配到不同项目中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听取会计人员的职业报告,了解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强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人员流失的情况。

3、结语

在税收法制不断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下,大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是税务征收机关和纳税主体必须面临的新课题。为了使企业无限降低税务风险,大企业就必须逐步建立起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将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纳入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统筹、规划与管理,从而将税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对于维护健康规范的税收秩序、保护征纳双方的合法利益,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姜跃生.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J].涉外税务,2010,03:5-10.

企业税收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福利企业设立日常管理退税审批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对社会福利企业实行增值税的“即征即退”、“服务业”(广告业除外)营业税的免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减征或免征等优惠政策。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实践中执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残疾人就业保障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企业的税收管理,结合实践中一些同志存在的不同认识或做法,作如下思考:

思考之一: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税务机关有无必要介人?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民政福利企业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5号)规定,“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举办的民政福利企业,必须经过省级民政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的严格审查批准”,这就是说,凡申办社会福利企业的,除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社会福利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按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及资料外,还必须经过省级民政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一般认为是县级税务机关)的审批,才能设立。这项规定明确了“主管税务机关”应直接参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我们知道,一般企业的设立是由工商机关审批登记,特殊企业除了工商机关审批登记外,还必须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比如设立米粉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取得“经营卫生许可证”;设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审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样,设立社会福利企业也需要经过民政部门的审批,取得“社会福利企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但是否需要经过税务机关的审批,的确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众所周知,税务机关是税收执法机关,它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是企业设立之后的涉税事务,对企业设立程序本身的管理,严格说来不属于税务机关的职责。换句话说,企业办理税务登记手续之前的企业设立审批事项,税务机关一般不应介人。税务机关的职责是对与税收有关的企业事务进行管理;米粉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都涉及税收政策的执行,这些企业的设立审批均不需要税务机关介人,为什么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审批就非要税务机关介人呢?况且,即使税务机关参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并不等于税务机关就可以或一定要根据“设立审批”的决定给予退税;社会福利企业的退税条件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究竟是否符合退税的条件,需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日常税收管理情况进行判定。“设立审批”不能代替日常税收管理,更不能代替退税审批。因此,笔者认为,税务机关没有必要介人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事项。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并办理税务登记起,税务机关才开始行使税务管理的职能。

至于是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还是由市(州)级或省级民政部门审批,主要看管理的需要。在《行政许可法》实施的今天,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社会氛围里,社会福利企业的审批最好也放在县级民政部门,不要集中到省级审批,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有的省对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是由县、市(州)、省三级的民政、国税、地税审批,一共要盖九个公章,才能批准一户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有的省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经由主管税务机关和省级民政部门审批,盖五个公章就可以设立福利企业。笔者认为,税务机关把福利企业的设立环节纳人税收管理是不适当的,为此,建议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修改现行社会福利企业设立审批的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审批权授予县级民政部门即可,税务机关不介人设立审批。

思考之二: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税务机关应把重点放在哪里?

目前,一些地方将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纳人了税务管理的范围,这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只要把好福利企业的设立关,税务机关就万事大吉了,结果税务机关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已的田”,放松了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日常税收监管和退税审批。其实,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日常税收监管和严格退税审批,才是税务机关管理的重点。税务机关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日常税收监管,包括办理税务登记以及之后的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等环节以及退税审批环节的管理。

(一)主管税务机关应当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推行,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要求税收管理员应当经常深人社会福利企业,了解社会福利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残疾人员的安置及上岗情况,辅导福利企业健全帐务,真实记帐,并写出社会福利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残疾人员的安置、上岗及工资发放情况的月度报告。月度报告是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社会福利企业能否退税的主要依据。因此,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工作细致不细致,了解企业的情况是否真实有效,对税务机关退税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税收管理员肩负着税收管理的重要使命。

(二)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财务核算的管理与监督。社会福利企业必须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核算。按规定设置“应交税金”明细帐,准确核算收人、成本、税金、利润等科目,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三)社会福利企业必须严格按月进行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必须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纳税申报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对未按规定进行申报和缴纳税款的,事后被税务机关查补的税款,不得再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待遇;对不进行纳税申报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加强发票管理。社会福利企业是一般纳税人的,必须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购进货物应当取得进项发票的,必须按规定取得,对应取得而不取得或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依法作出处理;对取得的进项发票必须按期到税务机关认证,没有认证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五)加强税务稽查。社会福利企业由于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财务会计核算、发票的取得和填开、税款的缴纳等诸环节上可能存在管理的薄弱环节,甚至漏洞;税务机关也因为社会福利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有放松税收监管的思想。为此,主管税务机关必须克服管理松懈的思想,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铁拳作用,加强对福利企业用工情况、货物购销情况、以及发票的取得、领购开具等情况的检查,督促福利企业严格财务核算,严格依法纳税。

(六)严格社会福利企业的退税审批。根据财政部《关子税制改革后对某些企业实行“先征后退”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财预199455号)规定,社会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应报省国税局核准批复。虽然,报经省国税局核批增加了审批环节,有损行政效率,但是在税收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发达的今天,由省国税局审批社会福利企业退税是可以做到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省级国税局核批福利企业退税的工作量,建议对社会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实行分级审批。比如对月(笔)退税额在10万元(含)以下的,由县(市、区)国税局审批;对月(笔)退税额在10—50万元(含)的,报由市、州国税局审批;对月(笔)退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报由省局审批。同时,社会福利企业申请退还已缴增值税应当向县级国税局提供退税申请报告、退税申请审批表、已缴税款的《税收通用缴款书》复印件、残疾人员上岗情况及工资发放表以及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证件资料。

县级国税局根据社会福利企业的退税申请及提供的证件资料,以及税收管理员写出的社会福利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残疾人员的安置、上岗及工资发放情况月度报告严格审核,并按照审批权限审批。对经审核符合退税条件的,县(市、区)国税局开具“收人退还书”,由国库部门按退税税种的预算级次分别从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中退付。

目前,有的省份为简化社会福利企业退税审批程序,对福利企业的退税均由县级税务机关审批。当然,由县级税务机关审批,的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建议财政部将社会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税务机关;县级以上税务机关主要行使对下级税务机关的行政监督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的具体事务。

(七)上级税务机关应当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对下级税务机关实施监督的权力。在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上,应当经常采取调查、检查等形式了解主管税务机关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纠正执法中的偏差,为加强福利企业的税收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思考之三:如何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退税款的使用管理?

企业税收管理范文第10篇

广丰县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有10户,,2004年,10户外资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0549万元,占全县gdp总值的5.6%,共申报交纳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地方税收83.85万元,其中代扣代缴雇员个人所得税56.2万元,企业自身负担地方税收27.65万元。近期,我局对这10户外企进行了税务审计,审计结果发现:10户外资企业少申报交纳地方税收9万元,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8万元,分别占企业应申报和应代扣代缴税收的24.8%和12.6%。由此可见,外资企业存在着较大的税收征管漏洞,亟待税务部门认真关注。一、外资企业地方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过松、税负太轻。目前外资企业税收政策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水平,并在税收上给予了很多优惠,如外企不需要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企业设在县城以下区域的,不必负担城市房地产税等。上述10户外资企业2004年地方税收负担率仅为0.12%,而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地方税收负担率一般不低于1.8%,两者相差达15倍,明显有违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原则。因政策偏松因素,外资企业税收贡献明显偏低,10户外资企业总的地方税收贡献额为101.08万元,占我县2004年度地方税收入的0.65%。内资企业地方税收是全县gdp的2.82%,而外资企业地方税收为0.33%,两者地方税收贡献率相差8.5倍。(二)纳税意识淡漠。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大都选择以制造业等工业性企业为主,在我国以流转税税种为主的政策引导下,工业性外资企业大部份都以交纳增值税为主,需负担的地方税种较少,因此对国税部门管理的税种认识较深,而对地税部门管理的认识淡漠,少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甚至对地税部门根本不了解。通过审计发现,10户外资企业2004年度共向地税部门按时办理纳税申报54户次,按时申报率不足45%,其中2户外资企业全年未向地税部门办理纳税申报一次,有1户外资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达2年的时间里,一直未申请办理地税登记,地方税务管理人员也因其生产场地偏僻,又无须向地税部门领购发票,一直不知有该企业存在。(三)税收管理难以依法进行。在目前我国税收管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的前提下,对主体税种不属于地税部门管理的外资企业,如果其不建帐或帐务核算不健全,地税部门则无法对其实行核定征收,无法核定企业应扣缴多少雇员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又如企业发生签订购销合同,如外资企业不健全帐务,地税部门则无法采取合理方式核定。在被审计的10户外资企业中,其中2户企业帐务核算混乱,地税部门难以查实地方税收。(四)地方政府干预现象严重。由于对不发达地区来说,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对一些好不容易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地方政府经常会给予一些特殊照顾,从而也助长了一些外资企业依赖地方保护主义的不良风气,给正常的税收执法造成一定困难。如我县所有外资企业由县政府授牌给予重点保护,因此一些外企人员对地税部门正常的税收管理采取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拒绝税务人员到企业开展正常税收工作,而地税部门依法处理时,政府部门又以各种理由进行干预。

二、加强外资企业地方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税法宣传。当前造成偷税、漏税等管理漏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是一些纳税人纳税意识淡漠、法律观念差、纳税诚信观念不强。只有经常性开展税收宣传活动,才能不断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和自觉性。要加强纳税义务的宣传,提高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开展诚信纳税的宣传教育,强化诚信意识;及时公布违法企业信息,让全社会共同监督纳税人自觉纳税;定期组织外资企业财务、办税人员地方税收业务培训,增强其实际处理涉税事务的能力。

(二)尽快取消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未合并以前,可先行取消一些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同样要负担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取消房地产税,改为交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三)加大税收违法查处力度。对外资企业每年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安排检查,对有偷税行为的纳税人,要严格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从重处罚。同时,要利用新闻媒体对偷税的企业、偷税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进行曝光,加大偷税者偷税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

上一篇:高效农业技术范文 下一篇:新技术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