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1 00:14:19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让学生学好语文不但能够有效的丰富他们的语言,培养其语感,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其能够拥有更加完善的人格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语文素养的培养特点

首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表现出综合性的特征。语文学科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语言文字属于信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语文素养可以说是学生正确应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处理,不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拓展学习与应用的空间,真正将身边的所有资源充分的挖掘利用起来,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培养小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1]。

其次,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表现出实践性的特征。语文可以说属于一门工具,学习语文的目的最终表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实践性属于语文课程的非常突出的特征,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真正促进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最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培养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真正把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强调三维目标的贯彻落实,强调不同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是确保小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性的重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美,而语文恰恰属于承载美的重要载体,在语文课本中我们能够发现自然之美、建筑之美以及艺术之美。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很多教师往往都偏向于对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更加重视,因此没有注重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新课改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也给未来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方向,所以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尽可能的依靠文本鉴赏以及阅读鉴赏等方式,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借助于这些方法来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说《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其中蕴含了自然之美,是我们开展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体验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在课堂中积极创设情境,不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美句进行欣赏。如课文中这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们阅读之后不能深入的感受到这句话中的美感,于是我们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短视频,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加直观的看到漓江水之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从内心深处和课文作者形成共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2]。

(二)表达能力的培养

缺乏逻辑性的语言表达会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很大阻碍,我们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逻辑性的培养。如我们在抽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要求学生分点作答,又如教学了课文《詹天佑》之后,向学生提问:詹天佑为什么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很多学生都能够直接回答出来:因为要修建铁路,然后列强阻扰清政府修铁路,但双方互不相让就说中国有自己的工程师参与,他们就不干涉,所以就任命了詹天佑。学生这样回答虽然基本意思是正确的,但学生使用关联词和表达的逻辑顺序还不是非常清楚,语言也相对口语化。因此我们慢慢的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思考:大家需要结合课文来回答问题,但课文中的原文太长,因此需要同学们进行逻辑性概括再进行作答。应当结合原文的顺序逐一提炼,或者大家自己组织语句。例如说由于列强提出若中国不派遣自己的工程师,他们便会干涉铁路的修建。听完教师的点评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我们继续引导:但这样回答也不是非常完善,大家还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詹天佑是一名爱国的工程师”。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来帮助小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够发挥出非常好的效果。

(三)朗读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也让朗读能力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那种朗读之风逐渐消失,很多人常常是连一段通顺的语句都无法流利的念出来,更不用说有感情朗诵了。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不具备朗读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口语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带来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怎样科学的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呢?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要求学生以默读的办法熟悉课文内容,之后随机要求学生站起来朗读,之后让他们不断加快朗诵速度,在朗读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首先读准确,读通顺,随后再慢慢教会他们能够学会应用自己的情感进行朗读;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之后要求他们朗读之前没有学习过的课文,让学生了解朗读的难点,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等学生可以通顺的朗读后再向他们提出其他要求,例如说对语速的控制、音节的控制以及情感的把控等,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也大有助益。

(四)写字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更加强调知识内容的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常常是任之由之,仅仅提倡学生练字却并未对其予以科学的指导,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学生写字能力越来越低,稍微写快一点就会出现字迹凌乱的现象。既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作为教师就应当让他们能够学会、学好这项技能。写字练习时,临摹的效果是最好的,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字帖来进行临摹,久而久之必然会有一定的进步。小学生的写字练习必须要依靠教师的直接引导,所以我们应当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首先从汉字结构着手,要让他们了解汉字结构,随后谋驶着手,要求学生对每个字的写法有正确的把握,最后才进行临摹。比如说“国”字,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个字属于全包围结构,随后让他们了解准确的笔画顺序,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学生盲目临摹,“国”字即便是仅有三种简单笔画,但要真正写好并不容易,小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一笔到位,速度均匀,力道适中[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怎样有效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其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坚持因材施教,让小学生能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健康成长。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确保语文教学活动能够真正落实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推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莲,张春龙.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28.

[2]谢莉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285-287.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言是人类沟通与交流必需的工具,人们从小开始就接触语言,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的语言修养又相当大的部分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启蒙教育小学语文的特点与年龄特点,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不同于高年级的,尤其是在思维能力方面。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语言艺术的味道,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魅力、风格、修养、水平等方面体现了出来。也由于小学生对于形象话语较为敏感,学生在老师对自己所说话语的理解上、对其自身的评价上都不同高年级,所以抓住语文学科的特征、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结合新时期的实际,对其特点进行新探。

1.规范性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规范教师语言,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小学语言教学的基础。首先教育系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就有严格规定,也明确规定了语言学与教学,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按照规定严格开展。其次从职业本身来看,教师的崇高性要求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不论是在语言细节的处理上还是语言行为的举措上。由于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其模仿能力是相当强的,所以小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与语言学习的过程就类似于模仿,如果作为模板的教师其语言不规范就会影响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有的时候的不良后果甚至会影响终身。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词汇、语音等方面都要慎重选择。小学生对于老师的敬佩、崇拜是很深的,一开始的定位就认为老师是智慧的化身,是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化身,因此这个时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师的语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作为小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组织者的教师首先规范自己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2.科学性

科学的传播是教育教学的本质,通过语文教学传达合乎科学的、准确细腻的情意使得学生语文知识得以扩充。规范与明确是语言科学性的主要体现,其中语言的规范主要是指词汇的准确、语音的标准、语法的正确与合乎逻辑的思维等,因为小学语文在小学生学生语言知识的启蒙时期,这个时候其基础的稳定性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后续学科的理解,所以教师的普通话先应该准确、规范,然后在书面表达时也同样要规范准确。由于小学生在理解方面不是很全面,教师在表达词句的时候,要简练地表述给学生,尽量不要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明确、清晰、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更加利于吸收,也让教学更加轻松[1]。

3.兴趣性

语文本身可以说是一门诗一样的学科,可以将学生带进滂沱的大海,也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幽静的森林,可是一旦学生失去了关注的目光,那么语文就是变得黯然失色、索然无味。要想让学生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兴趣必然少不了,让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是很重要的。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高年级的学生要短,而且也容易被课堂之外的东西吸引,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或者方式方法时要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要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创造一个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寓教于乐、使用适当的比喻方式将深奥难懂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学到有用的东西[2]。

4.情感性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经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论从课堂气氛还是课堂课后的言语举措都应该表现得温文尔雅,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拉近师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蕴含丰富感情,使教学语言充满丰富的感情,也应该尽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融入到教学语言中。学生的感情在教师的带动中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感情、引起共鸣,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所以,教师需要深刻感悟与理解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慢慢消化与吸收,带着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堂中,使自身的教学语言可以准确、深刻地将文章的喜怒哀乐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感受文章真实的意境,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本身就要求了教师应该带这丰富的情感走进课堂,感情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师进行语言交流以及课堂互动时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想让学生理解好文章的真谛,教师的感情一定要投入[3]。

在新时期里因为教学方方面面的改革与进步使得小学教学语言有了新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对小学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主要有规范性、科学性、兴趣性与情感性。小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的言语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对于语言的理解以及各个学科的学习,不良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对学生影响终身,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准确的教学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希望能够在教师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4,02:125.

[2]孔伟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J].语文天地,2014,03:25.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20-011.朗读的好处

小学阶段,无论是语文的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加强朗读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引导小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孩处在学习的初步阶段,听、说、读、写的能力亟待提升。朗读过程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心、口、耳、目齐上阵,才能真正地领悟学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内涵。养成长期朗读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汉语是有升降调,有韵律感的语言,汉语文章讲究抑扬顿挫。这些音韵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鉴赏其魅力,品尝其韵味。汉子是方块字,是表意文字,通过朗读可以辨其形,识其意。所以说朗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大声读书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

2.小学生朗读现状令人担忧

尽管素质教学已经提倡很久,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发多年,但是在许多的小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也受班级人数的影响,语文的三维目标教学并未落实到实处,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欠佳。除了一些能够参加比赛、参加活动的学生,许多小学生基本的朗读要求都没有达到:朗读不懂得合理的停顿,朗读不知道适当的抑扬顿挫,朗读没有办法投入自己的感情。

3.朗读可获主导作用

朗读不仅有理解和感情的问题,还有技巧运用的问题,《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是个较长的句子,由于学生的中气不足,读到"砸去"就没有了气力,而这个句子恰恰又必须读得坚定、有力。这时,我会适时指点朗读技巧,受到良好的效果。我告诉学生,朗读时除按短句停顿外,要在"砸去"之前换气,这样再读,就会显得很有力量,学生练习后自然体会到战士们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其他如语调高低,语气轻重等,教师再作合适的指点。

4.朗读可晓文中之意

古人对读书的重要性早有深刻的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强调了读书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章逐步理解的过程。只有多读,才能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明白。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浅显易懂,学生自己基本能读懂大体意思,因此,教师只要对难理解的地方稍加点拨,学生就能领会,无须再一句一句地去讲解。以读代讲,将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去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就会克服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有的老师在教《手》一文时,板书课题后这样引导学生:"手,我们都熟悉,但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手?这是双什么样的?是怎样长成的这双手?请同学们朗读这篇课文,注意我提出的问题。"琅琅书声过后,老师便提问学生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仅此一遍,学生就基本能回答老师所提的简单问题,于是老师又提出更进一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朗读。读后多数同学不仅能明白说出手的特点,而且能理解体现特点的句子。这说明学生完全可以靠读来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5.朗读可感其文中之情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应注重利用课文形象创设生动情境,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体味的机会。一般可按以下几步进行训练:一是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由轻声读;二是在理解课文时,让学生默读、齐读、自由读;三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四是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课文中的思想情感;五是让学生背诵词句优美的篇章和精彩的段落。特别在教学情感浓厚的课文时,教师可用诵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如同亲临其境,让学生的感情,作者的感情与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以求达到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分角色诵读也是体会人物感情,提高情感感受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有多个人物的课文时可以随机使用。分角色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读出语气,挖掘出文中情,让学生互相感受,加深理解。

6.朗读可知作文之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是强调读对写作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时,不是语言贫乏,枯燥苍白,就是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究其原因,除少数学生是因为认识水平较低、表达不明外,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腹中无货,平日缺乏语言积累。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瓶颈。朗读训练尤其是背诵,是丰富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最佳方法。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在会读、读熟、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和背诵,就能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而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应抓住儿童时代的宝贵时光,指导学生多背诵一些优秀作品。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课文,不少是中外名家佳作。这些课文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上都是值得学习的范例。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读,读的多了,慢慢地思想内容有了,篇章结构也有了,语感文采也有了,字、词、句、语法、修辞一古脑儿就全都有了。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感至悟的过程,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快速见效。如学习《燕子》这类的课文,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读,逐步体会作者叙述了燕子的哪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用什么方法写的,等等。这样,以后遇到描写动物外形的作文,学生很容易从模仿入手,写出基本合格的文章。

总之,朗读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特别重要。理解课文靠读,感受课文思想情感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学生读多了读熟了,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渐渐地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语感提高的同时,也就提高了整体语文水平。参考文献:

[1]吴林升.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多朗读、多动手"的视角[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8:165-166.

[2]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89-91.

[3]王国雄.让朗读回归小学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4:148.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加强小学语文训练,我们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所以,不管我们有再多的不同意见,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解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正确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发展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来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深挖教材,努力寻找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强,所以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同时,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很快,想象能力丰富。这些都是小学生年龄段的优势,他们的劣势就是对知识中抽象的部分理解力不够。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特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训练。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语文的教学任务

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的教学本质其实就是加强学生的文字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地进行阅读表达,准确地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不仅要教会他们这些,而且要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但目前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以“分析课文”为语文的教学目的,省略了说和写的部分,如果长期这样做,那对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非常不利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不断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分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部分,这两部分也都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它是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让小学生直接感悟到语言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改进,利用各种教学教具,引导小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抛开语言去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这样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是语文老师和小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必要的交流,让小学生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学会更多的字词句。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在有必要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再介入其中,参与他们的学习。

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小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欲望。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或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等,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组织和提高相关的学习资料.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并且提倡学生先学习,教师随后点评的方式,这样也可以按照新课标的提倡做到教师和学生课堂角色的相互转化。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1.规范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用语言必须采用全国所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的现象,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但是,一些教师为了显示自身的才学,上起课来要么文绉绉地,满口的之乎者也;要么文白混杂,不伦不类。因此,这种语言只会让小学生觉得十分艰涩,且难以理解。还有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并不是规范化的普通话,导致学生在长大之后会为自己语音的不标准而倍感烦恼。所以,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做到规范,要学会正确使用普通话。

2.准确性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规范,而且同时还应当准确。语言的准确性主要在于用词和表义之准确。所以,教师应当精选最为恰当的词语,有条理而有层次地将语义准确表达出来。比如,在上文言文课程时,教师必须要对所讲授文章真正、全面而准确的分析与理解,这样才能用更为准确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不致于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教师语言准确性程度通常都反映了语文教师的授课水平,而这又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必须要对此加以足够重视。

3.趣味性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仅仅具有规范性、准确性还是远远不够的。一堂又一堂课程,对于活动、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是一种极其难耐的煎熬。根据这一情况,运用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就能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趣味性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就如同在炒菜时加上适当的调料那样,就能出风味。这样,学生们的情绪才会高涨,学习效率才会稳步提高。记得有一次在听一位语文教师的课,那那诙谐而幽默的语言与抑扬顿挫的声调,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因此整堂课上学生们的精神都能饱满,可以说是兴趣盎然,学习效率自然极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结合语文学科之特点,充分利用趣味性课堂语言以丰富小学生的词汇量,充分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语言当中的趣味性是让学生能够成为乐之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幽默风趣的语言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因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随机应变地穿去一些生动而幽默的话语,这样就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从而有利于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

4.变化性

基于生物学研究,单调与重复是导致一个人疲劳和大脑皮层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假如教师长期只是运用自己所习惯了的那种简单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解提问,必然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情绪,导致难以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点,我们应追求语调、韵律与节奏表达的生动活泼,必要时还可辅以手势与表情。教师还可依据教材自身之特点与小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地变换自身表达方式,将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都全面展现出来。就一堂课来说,教师也可以不断地变换自身语调语气,声情并茂,并运用肢体语言,让语言表达的形式新颖而多变,这无疑是集中学生注意力与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5.形象性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做到规范,富有变化,而且还要形象化。讲到最典型人物、最生动事例和最感人情节时,应当绘声绘色、精心刻画,让学生如临界其境,不仅如见其人,而且如闻其声。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就能把抽象化为具体,将深奥内容讲得浅显,将枯燥讲得风趣。鲁迅在讲课,就用农民讨媳妇不需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是应当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姑娘。这一生动形象的例子,就能很好的说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理论问题。语文课正是如此,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句生动的比喻,就能让小学生的理解变得更为具体而深刻。

6.激励性

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把书本知识与教学语言融合成为课堂语言,并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激励学生们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心理因素对于处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总是十分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课堂上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会左右学生们的听课情绪,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们的一生,而这正好证明了教师承担的期望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将课堂中对于学生的随意性评价转化为能够激发学生更为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价,从而提升教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6篇

本文简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措施,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依赖

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体制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是学生今后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1]。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但是,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存在一些弊端,同时对信息技术的过分依赖也降低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明确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想出对应的解决措施,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

1.1过分守旧:

尽管我们已经具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是对很多语文老师而言,传统的板书和言传身教依然是他们坚持的教学方式。很多老师的想法过分守旧,他们不相信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他们的教学效率,他们更加愿意自己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将知识一点一点的灌输给学生。一方面是他们不相信信息技术的作用,总觉得华而不实,不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他们或者前辈们的教学经历告诉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嘴和手中的粉笔才能真正做好小学语文的教学。因此,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中,尽管他们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但是很多老师实际上是不去使用的,这在一些已经有了很长教龄的老师身上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1.2过分依赖:

新鲜事物总是让人们心中充满好奇,想要去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小学语文教学是目前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也受到很多小学生的欢迎。于是很多老师为了时尚赶时髦,过分依赖信息技术[2]。很多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将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让小学语文课堂变成无笔式教学。就是他们在课堂上都是利用多媒体来展现自己想要教授的内容,在黑板上很少甚至不会进行板书,有时候一堂课下来,上课的时候黑板是什么样,下课了黑板还是那样,一点书写的痕迹都没有。上课就变成了老师陪学生一起观看投影仪。这种对信息技术过分依赖的心理也是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尽管信息技术具备强大的功能,老师的很多工作都已被信息技术所取代,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老师适当的板书以及讲解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老师水平有限:

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对很多老师而言,他们需要花时间去学习。但是很多老师由于时间或者年龄的关系,他们无法很好的掌握信息技术,无法在课堂上熟练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心里面很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是实际上缺乏操作能力,最终导致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无法实现。

1.4资金投入不够:

要想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那么一定的资金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需要投入资金购入相关的机械设备,同时互联网上有些信息并不是免费的,我们需要投入资金购买。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很多小学的资金投入有限,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添加设备,根本无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多媒体教学。

1.5设备破坏严重: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机械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大多都是固定在教师里,老师无法时时刻刻进行监管。而小学生本身心智不成熟,再加上活泼好动的性格,他们会鼓捣这些留在教室里的机械设备,由于操作不当,最终损坏机械设备,导致无法进行教学。因此,设备损坏严重是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之一。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改善措施

2.1加强培训:

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是改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措施之一。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老师思想上的教育。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接受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不足以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让他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做到有所取舍。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老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多老师都是在走入教学岗位后才接触到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因此他们也不是很熟悉,也需要学习,为了能够正确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老师首先就要努力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且这个培训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不间断的。因为现代科技更新换代十分迅速,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教学的需要,老师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满足教学的需要。

2.2学校要增加资金投入:

雄厚的资金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资金,一切都是妄谈。所以,学校要增加资金投入,为每间教室都安装必要的机械设备,而且还要进行维护和更新,以满足长期教学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应用。

2.3加强管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载体就是多媒体设备,而多媒体设备都是固定在教室里。因此,为了保证多媒体设备不被破坏,我们需要加强管理,确保多媒体设备能够长久的使用。为此,我们要在一些必要的设备上加上锁,而且还要在学生中指定一个管理小组,防止同学或者其他人破坏多媒体设备,同时老师还要定期的检查,至少每天上学和放学都要检查一次多媒体设备是否被损坏。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多媒体设备能够为我们的小学生提供长期的服务。

3结语

信息技术具有十分强大的能量,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3]。因此,我们要学会它并且善用它,既不能一味排斥,也不能全盘依赖,我们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将信息技术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的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帮助小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春华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D].鲁东大学.2012.

[2]黄雪梅.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感恩是一种优秀的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源远流长。感恩更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宝贵财富,很难想象一个不知感恩的人将如何回报社会。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知感恩的人难以承担社会重任,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丰富的人文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分四部分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之间的关系,论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一、在小学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提出的背景

(一)存在有些小学生感恩之心缺失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了,但是人们却不时感叹心灵的寂寞,追问为什么会在喧闹的人群中感到孤独?人们往往不知道怎样感受爱,怎样去爱,怎样感恩。在小学生中,这种情感冷漠迹象已有所显现。现在的孩子大都为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比较优越,父母过分溺爱,凡事替孩子包办,很容易造成他们自我满足,于是某些孩子形成自私、冷漠的性格,忽视父母、亲人、老师、朋友及身边的其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对他人的关怀无动于衷,很难想象一个不知感恩的人如何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二)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感恩教育应归属德育方面,但我国德育现状却堪忧,对德育重视程度不高,仍停留在理论学习、知识教化上。教育模式古板、枯燥,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这种状况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首先家庭教育存在缺陷。部分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与未来发展,让孩子把大把时间花在各种培训班上。其次,现有教育体制忽视小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型”教学,设计德育较少,且德育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在许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并没有开设德育专门课程,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小学生德育环境营造不够。从社会环境看,虽然主流环境是好的,但存在太多对小学生来讲影响消极的东西。

二、感恩教育内容

感恩(gratitude)来源于拉丁字根“gratia”,意思是“恩惠、令人愉快的”。《牛津字典》对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之后的感激之情呈现出来,并回馈他人”。而在理论界,国外对感恩并没有定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从哲学的角度看,亚当・斯密把感恩定义为“推动我们做出回报的最迅捷和最直接的情感”。康德认为感恩是“称赞一个人,因为他已经给了我们仁慈”。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布朗把感恩定义为“那种对他的爱的高兴情绪,他已经给予了我们仁慈,这种情绪本身不仅仅是所给予恩惠的一小部分”①。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地、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感恩等。”②西方社会学家认为,感恩总是在两个个体之间产生和存在,换句话说就是在感恩形成的过程中,社会交互作用和人际关系发挥着重大作用。

感恩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经典词句体现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当今社会由于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似乎没有得到太多的传承,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正在淡化,虽有俗话说“施恩不望报”,但感恩是人类的基本道德之一,绝不是对施恩者简单的回报,更是人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追求。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与小学德育落实不够,忽视感恩教育有关。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优势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语文教育负有德育的功能,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长期以来“工具说”和“人文说”占据主要地位。我国儒家学派提倡“文以载道”,“文”就是学生学习掌握的基本知识,“道”就是文本内容反映的思想内涵,包括高尚的品格。学生学习语文,最基础的是对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功能主要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文化。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掌握语言的四个基本功能:自我表达、交际、解释、记忆,从这四个基本功能看,语言的工具性似乎占了主导地位。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是任何人无法否定的,但是语文学科作为工具而言,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等不含任何思想的工具是不同的,因为语言文字是一N特殊的工具。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时,总会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识,蕴含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语言文字具有思想性,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这就是语文学科具有的人文性。

《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③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思想道德培养。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思想性极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感恩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感恩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在人与人的交际关系上,社会交互作用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是可行的。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识字写字,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⑤在语文课程中开展感恩教育,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必然会促进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理智的升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净化学生的灵魂。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弥补语文教育功能片面化的不足,使语文教学成为全面的教学,培养出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

陶志琼博士说:“什么是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让小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⑥小学阶段是孩子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感恩教育,有益于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以后高年级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他们今后成长与发展大有裨益。小学生年龄小,感恩意识相对淡薄,小学语文教学应担当起德育教育与理论教育的双重任务。如今无论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包含着丰富的感恩资源,需要通过小学语文老师的深入挖掘,讲授教材知识,实现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从而帮助小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语文教育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学习过程是复杂的,而语文教育本身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涉及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对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感恩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在语文学科中实施感恩教育是必需又是可操作的。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意见

(一)增强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意识。

《论语・子路篇》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并且在多方面可塑性都非常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为人师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意识尤其体现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是学生直接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起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对小学生进行空洞的感恩教育,更不能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感恩的准则,因为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品德教育的契机,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表现出的良好形象,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典范作用。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思想的发展、人格的健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感受到老师殷切的关心和真诚的呵护之情。在学生的心中将感恩思想概念化为关爱他人、关爱世界的种子,并不断地提供养分,精心呵护培养,让它发芽成长,最终收获感恩教育的累累硕果。

(二)结合文本,开展课外活动。

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课文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上升到思想层面,使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恩意识。但是小学生有了感恩意识,不一定就会有感恩行动。这时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发挥聪明才智,适时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感恩活动,使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化为感恩的行动,在实践中锻炼和巩固感恩意识和感恩思想。陶行知先生曾把“教学做合一”作为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认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展开感恩教育。可以利用校会、班会、团队活动等开展“感恩系列活动之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每周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就感恩这一话题进行专题发言,结合国旗下的讲话,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写出心得体会,交流感想。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感恩教育的资源,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⑧。“五一”劳动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让学生体会劳动之艰辛,增强对劳动者的感恩之情;在父亲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给父母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师节到了,让学生学会制作贺卡,把贺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寒暑假,让学生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感受父母的艰辛,并组织办好专题手抄报或宣传栏等。让学生明白感恩不是说说而已,而要用行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注释:

①李静远.高中生感恩教育及在Z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开封:河南大学,2013.

②商继宗.中小学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95-196.

③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95.

④⑤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2011:1,2,33.

⑥饶宝美.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建设,2015(29):13-14.

⑦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43.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成群.多一点感恩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9-26(8).

[4]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

[5]姜丽鸿.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2011.

[7]金美媛.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感恩树――语文课堂实施感恩教育的思考[J].课改与家教,2007(4).

[8]王庆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J].读与写杂志,2007(6).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63-01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学科,也是学生对母语的系统化学习,可以说,语文的学习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相当重大。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较为庞杂,且含有很多隐性的知识点,针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充分的研究教材,研究小学语文这门学科,进而充分的明确自身在教学中,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1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学目标不清晰,致使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较随意,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者教学观念的一种反应,对于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很显然在现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识字教学外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都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使语文教学出现了盲目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教什么”生硬套用,致使语文教学的丰富性与多彩性渐渐的丧失,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文章中的深层次意义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不能对文本进行有效的鉴赏。

2 小学语文教什么,不教什么

2.1 不单纯教课本上的知识,还应教课外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以课本为中心,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采取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机械的回答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缺乏互动,同时导致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扩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的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进行有效的延伸,将一些课外的知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而在融入课外知识的时候,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调查,了解学生对哪方面的课外知识感兴趣,进而进行有效的筛选,从而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全面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地把握课外知识的难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低,如果知识的难度过大,将会直接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将难度适中的课外知识有效地引入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讲授完“桂林山水”相关的课内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将课外一些描写祖国美好河山的文章融入到课堂中,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祖国的风景,同时也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2.2 不教如何避免学习中的错误,教学生如何进行知识的正确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让学生避免学习上的错误。笔者认为,其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时没有与小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影响到小学生的发展。很多小学生在教师的这种引导下,常常有意无意地在回避学习上的错误,将学习的重点全部放在这里,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应教学生如何进行知识的正确理解,待学生掌握正确理解知识的方法之后,学生就能够避免学习中错误,实现一举双得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有关于人物描写的相关文章的时候,教师应到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等等,教授学生正确的分析人物的方法,而不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如何避免错误分析上,这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不利。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只有充分教授学生知识的正确理解方法,才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夯实语文基础,为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3 结语

一般情况,小学生年龄处于6岁至12岁,在该成长阶段的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相对较差、辨别能力不高,通常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重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就会吸收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会自主了解其他语文知识,基于此教师“教”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向;二是教学方法方面。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但是不适合的教学方法会取得相反效果,因此,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董西美,王兴花. 基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激发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99.

[2] 陈艺瑜.解析“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广东科技,2013,(16):242-243.

[3] 李建青.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20):125.

[4] 郑根珠.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10):58-59.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影视资源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28-01

引言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正确应用影视资源,可以更加深入的挖掘出语文教材的含义,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在社会上倡导素质教育,将影视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也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因此,我们现在研究将影视资源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前发展的。

一、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应的特征

1.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具有哪些特征

可以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影视资源是具有一定的特征的,最主要的就是比较形象,通常来讲,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很难理解教材当中某些抽象的内容,但是通过影视资源,可以帮助教学内容实现动态化,有利于理解难点内容[1]。此外,影视资源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比较综合,影视资源与文学作品关系密切,应用影视资源,可以从不同角度分层次的展示出语文作品,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2.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

影视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很多作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我们先从教育作用方面进行阐述。上面已经分析过,影视资源是比较形象以及综合的,因此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教材的印象,利用优秀的影视资源,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通过动态的影视资料,使学生走进作品当中,不断的受到熏陶[2]。同时,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还可以起到审美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融合了美术、文学、音乐以及建筑等形式,这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还有较强的文化塑造作用。

二、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如何正确应用

1.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情况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正确应用影视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课题研究,同时还可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保证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现阶段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不能很好的应用影视资源,此外,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资金投入较少等。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应用影视资源

对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影视资源要能善于利用,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将学生和老师间的互动得到有效体现。在影视资源的教学模式下,要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观看过程中,教师积极的融入其中,并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主要的对学习内容积极思考。

第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应用影视资源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应用到阅读教学当中。利用影视资源,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全新的平台,其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影视资源展示语文阅读内容,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阅读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小学生也乐于接受,在欣赏动态画面的同时,也了解到阅读的内容。

第二,将影视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利于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的内容,在应用影视资源之前,老师要做很多前期工作,要不断的积累知识以及加强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近文本[3]。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影视资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攻破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因此,在应用影视资源时,不能过于盲目,必须注意合理性。影视资源应用得当,可以很好的培养起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

第三,通过影视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和学生的语言模仿以及行为效仿训练得到有效结合。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在口语交际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往往是词不达意,而通过影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能够将其作为范例帮助学生练习语言以及行为效仿。在口语交际的作用发挥层面也是多方面的,要能够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影视资源应用层次性得到有效体现,并要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影视资源的展现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小学的语文课堂能够得到丰富化的展现。

第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正确的应用影视资源,还有利于开展语文写作,写作教学也是小学语文的一个教学内容,并且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在写作时,总会感觉头脑当中没有相应的素材,也不知道该怎么写,表现出来就是无从下笔。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影视资源融入到小学作文教学当中,小学生通过欣赏影视资源,开拓了眼界,很容易找到创作的灵感[4]。举个例子,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有一个写作内容就是写自己的母亲,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相应的影视资源,学生在欣赏影视资源时,会感觉到内心的触动,并且感悟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脑海里有了写作的雏形,可以很好的描绘出母亲的形象,最终提高了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作为是母语的教学,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影视资源的有效应用,就能够充分的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影视资源的应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也是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的,尤其是对当前的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通过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三、结语

概括来讲,将影视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考量,影视资源有利于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的开展,在进行应用时,必须注意合理性,在对影视资源进行选择时,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影视资源的有效性以及应用情况,希望可以对相关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绪田.浅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运用[J]. 生活教育. 2014(13)

[2]刘香群,周素江.利用影视资源训练学生说话[J]. 小学教学研究. 2013(12)

[3]袁红云,郭曼.利用影视资源引导学生写作[J]. 小学青年教师. 2014(05)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存在问题;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性教育环节。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促进了各级小学语文教师展开了对策大讨论。有利于小学教师以后能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语文教学,也使学生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到新鲜的知识,促进了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1.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和陈旧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而言,一般多数学校大部分沿用人教版等相关类型的教材。尽管教材里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同样也存在着内容单一和陈旧等特点。比如有的教材中选用的文章是五六十年代时期发生的事件。尽管这些事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这种题材的文章作为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已经远远脱离了目前时代的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受到所学的内容陈旧,无实际用处。还有的教学内容尽管相对新颖,但是整个教材相关内容的比重较大,内容所涉及的类型较为单一,这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通过学习多方面的内容的知识来扩大丰富自己的视野。这些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无法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2.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多年。大多数学校和任课教师也都十分重视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但是,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学生无法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尽管已经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年,但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发挥;教学课堂气氛相对严肃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许多教师已经适应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会感到驾轻就熟。如果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他们可能会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经历。但是,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许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达不到相关要求,脱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3.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不足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更愿意适应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更加的直观、更容易被接受。但是,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于这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不足,他们更愿意采取那种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这些教师对于现代化的设备掌握能力不够,并且可能由于繁重的教学压力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钻研。二是由于这些教师已经熟练的掌握了传统教学的各种教学方法,应用起来相当自如。但是对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法掌握不够,很担心这种教学的后果。

4.教师不注重反思教学

教师在教学完成后,要重视教学后的反思环节。通过反思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教师才能真正的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从而使今后的教学更加的完善。但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反思环节。他们认为小学语文课程相对简单,教师只要用心教,学生用心学,教与学双方都将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学中的反思环节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翻新

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内容选择。教师在依循课本教学的同时,要选择新颖的、切合实际生活的材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同时,教师在教授课本中相对比较老、比较乏味的内容时,要学会加大内容的翻新力度,使老式材料能讲解出新鲜内容,从而满足小学生对知识的索取,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师要建立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一个跟随的状态,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不能处于同一个等级。因此,教师要通过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上述的困惑。所谓开放的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学生也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同时,开放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盲目的被动受听。教师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的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而且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主动学习的能力能进一步增强。

3.教师要重视评价、反馈、反思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其对教学后的评价、反馈、反思环节都重视起来。教师课后通过同事、领导、学生家长对所讲课的评价、反馈,找出课堂教学的优缺点,继续发扬优点,对缺点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教师也要通过自身教学后的反思来对其进行教学总结,及时的自查自检。这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的上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才能不断的被提升。

三、结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及时的总结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反思,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去解决,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治国、刘恩元.对当前小学语文听说读写存在的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1997(1).

[2]师进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3(12).

上一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