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2 09:09:30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讲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授课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丰富的课堂教学语言来实现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即教师将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情境以及教师自己的个性特点加以最优结合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爱听教师的讲述。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应当是有声语言的典范。它不仅要符合语法上和逻辑上的要求,而且要具备教育教学的条件,要具备“学科语言”的特色。自然,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生物化学语言”这一特色。

1 生物化学课课堂教学的现状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的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其理论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又相互联系,因而成为医学基础课中较难的课程,学生谓之“神话”。学生考试的通过率比同期的其他学科要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对本课程畏难情绪,使得学生被动学习;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系统整体性认识不清;③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语言艺术表达力不够。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因此笔者认为,除了教师加强专业知识素养、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教师授课时语言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魅力,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把繁杂难于理解的书本知识变为浅显易懂的、形象具体的生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2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语言艺术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着显着的相关,而教师讲解得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负相关[1]。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必然语言表达能力强。因为具有艺术感的语言,能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极深的影响。而生物化学课程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的科学。由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决定了生物化学课教学语言艺术独有的特征。在讲授时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启发性、严谨性和激励性。总之,生物化学课程学科特点需要艺术的语言, 提高生物化学授课质量也需要艺术的语言,学生接受生物化学知识更需要艺术的语言。

3 提高生物化学课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教学应该具有艺术的语言。艺术的语言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其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思维水平的根本体现,所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3.1认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是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即使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于教学领域的情况下,教学语言的表达和使用,不仅不能降低和削弱,反而要求更严了。因此,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略、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吸收的程度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思维的能力。所以应该高度认识到教师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教学语言美的艺术境界。

3.2积累本学科的语言素材 作为生化教师,要注意积累生物化学课教学的素材。例如:在讲授物质组成时,充分利用物质发现的历史故事及发现者趣闻,加深学生记忆,效果更佳。在讲授代谢和信息遗传部分时,联系刑事侦查中的生化,如死亡原因的推测、个人身份的识别、亲子鉴定及证据的检验等,能充分展示生化知识的实际应用,真实案例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地挖掘利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3.3领会教学语言美的实质 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语言艺术既具有一般艺术的特性~感染性、高雅性、机智性、含蓄性、启发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定性~教育性,且实质在于教育性。教学语言艺术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艺术,其神是教育。教学是积极的价值引导活动,教育性是它的灵魂。教学语言艺术的追求的创新决不能脱离教育性。教学幽默美、含蓄美、声音美不是教学的目的,它只是教学的手段,必须为教书育人服务[2]。

3.4加强教师幽默品质培养 幽默是生化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正如英国的M.鲍门所说:“高尚的幽默隐含了生活的全部哲学,它不仅仅是对无知的嘲讽及对笑话和故事的掌握。真正的幽默者能够像从口袋掏东西一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和反映出来,而不要花大力气。”其实,高尚的幽默是生化教师思想、学识、阅历、经验、智慧和灵感在教学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心灵的火花。生化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能谈天说地;只有逻辑严谨,才能言谈隽永;只有思维敏捷,才能妙语连珠。

总之,生物化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与其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思维水平等密切相关。着眼当今生物化学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道理,生物化学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生化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生物化学教学之路。因此,要使生化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

参考文献:

[1]于海英,岳鹤声,李先佳,等.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艺术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38.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及其与复杂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很抽象的、难懂的、难记忆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好生物化学,达到教学目标,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我认为要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生物化学教师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是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好方法。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由此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上好生物化学的第一次课,重视学生的首因效应。一般说,第一次课是学生最具有好奇心的一次课。怎样抓住他们好奇心,是我们生物化学老师应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学生能理解的事物来引入我们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调动学生思考生命现象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便于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讲解,给他们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开篇有益,对后面的具体内容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后的每次课我尽可能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他们了解到生物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以探索式教学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

传统的教学,强调其知识性,着力于把最成熟、最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自然是必要的。然而,对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这又是不够的。科技方法和科学思维是最具生命力、最具创新性的因素,必须在传授科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先进科技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应具备的特点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做到师生互动,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新课的引入以启发式为主,以简单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如以我们每天的饮食入手,以学生关心的形体美为导言,如何能享受美食,又能健美,引入各个物质代谢的讲解。通过多样互动的授课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课程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内容复杂。应该如何恰当地选择、处理和传递教学信息,进行高效率、最优化地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出发,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注重难点、抓住重点,强化重点内容和知识点的教学

生物化学由于其分子结构和代谢的复杂性,被许多人认为是天书。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因此,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大纲,明确区分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了解和参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讲解重点和知识点,浅显的或扩展的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或浏览,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重点内容的强化学习、知识点的系统学习、难点与疑点的分析与讨论,将繁杂的内容形成若干个知识内核,使学生易于消化理解、学习针对性强。糖、脂和蛋白质代谢,是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中心,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对物质代谢篇的介绍讲解中,我将生物氧化一章调到代谢篇之前先行介绍,让学生首先对生物体中能量产生的主要形式——生物氧化有一个了解,然后再在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中,穿插介绍能量产生的步骤及其计算。这样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明白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轻松地掌握了代谢的真谛和知识。同时将三大代谢的相互关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各种物质、各种生化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2、趣味引导式教学

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若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必然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我们在讲到氧化磷酸化时,如果我们只用非常专业的语言讲解呼吸链的一长串的酶促反应,然后再讲解ATP生成和利用,其结果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我们用水轮机发电的原理和过程来比喻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的过程。水轮机发电的原理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的能量转换方式,把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水的势能只有转化为电能才可能被各种电器所利用。同样,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只能是ATP的化学能,而不能利用糖、脂肪、蛋白质的化学能。细胞内把营养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可利用的ATP的化学能,这个过程就是氧化磷酸化。通过教师的形象比喻,学生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如,为何重金属中毒,喝牛奶可以自救;为何动物冬眠不会冻死;为何人不吃肉也会长胖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1、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化基本原理的必须环节,在生化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按照"少单一、多综合,少验证、多设计,少演示、多操作"的原则,合理优化组合实验项目。如实验内容不仅涵盖了糖类、蛋白质、核酸、酶、代谢等相关实验,而且包含生物化学的核心实验技术如电泳、层析、离心、滴定技术等。特别注重综合性的实验。例如将多糖、蛋白质、酶、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初级制备、分离纯化和系统的分析鉴定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实验技能全面培养的需要,适合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针对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抽象、繁琐的特点,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教学能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机理通过图象、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能显著提高生物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如关于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内容,十分抽象,教师难以讲授清楚,而学生通过观看二维、三维的彩色图片,就可以轻易地理解有关的复杂问题,自然地掌握了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等有关概念。又如关于DNA复制,教材和黑板式教学均无法良好地表现这一连续的多步骤动态过程。如应用多媒体教学,将DNA复制的详细过程做成多个图片来展现,将全过程制作成动画加以播放,教师再借助这些媒体素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辅以讲解答疑,学生就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DNA复制的整个过程。

总之,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索式教学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实验教学,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等,努力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生物化学教学日臻完美,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艾育芳: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2]杨涛:浅谈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2):127。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0-477。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比喻;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与揭示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为了学生具备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生物化学在生物技术中的新进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对生物加工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协作、不断进取、向上向善,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物化学课程知识分为三大模块,知识点多,内容复杂,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比较弱,加之这门课程是在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看不见、摸不着,觉得内容比较抽象、难懂,知识复杂、凌乱,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化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是主课教师探索的问题。在多年实际教学中,通过多次尝试,总结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期待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而且能将专业课中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政治的教育巧妙地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在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对比喻教学方法进行介绍。

1比喻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抽象知识简单化,形象生动易吸收比喻是熟知的修辞手法,将比喻修辞运用在生物化学课程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中,尤其是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比如物质代谢的具体过程,不仅可以形象生动,让学生理解知识更加容易,而且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结合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2)增加互动,提高学生上课抬头率教学中从学生熟知的比喻入手,引导学生将微观理论结合宏观现实,从自然界中找出规律并加以阐述,结合讨论、课堂演示、小组辩论等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了学生的抬头率,而且比喻选择的喻体都是大家熟知的,减少了学生因个体差异对知识理解的偏差,教学效果比较好。3)激发学生想象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喻修辞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主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任课教师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具体的课程知识点讲解透彻后,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人的认知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引导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喻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达到了具体的课程知识、相应的能力培养,渗透着价值引导“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比喻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设置策略

《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多,涵盖面广,难度大,而且《生物化学》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正是学生课程任务较多的时候,学生学习压力大,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因此,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比喻教学,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表1列出了一些《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与知识点相关的比喻。

3比喻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例子

1)比喻在酶作用特异性教学中的运用酶的作用特异性是很抽象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对酶作用特异性的理解程度会对后面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酶是生物催化剂,对于新陈代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阐释酶作用特异性的有“锁与钥匙假说”和“诱导契合学说”。“锁与钥匙假说”从字面可以看到已经将酶和底物作用的特异性比喻为锁和钥匙的关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主课教师可以带两把锁和对应的钥匙到课堂上,进一步用同一批次出厂的钥匙不能打开同一批次出厂的锁来比喻酶特异性的作用,用一把锁只能插入一把钥匙来比喻酶特异性作用,只能是一种酶对应一种底物,因此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诱导契合学说”相比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因此用“戴手套”的过程来比喻,将手套比喻为酶,五个手指头比喻为不同的底物,戴手套的过程就是酶特异性与底物结合催化的过程。首先,选择的手套和手应该大致相等,这就是酶的结构特异性,戴上手套后,为了更加舒适,要进行调整,这就是底物和酶结合后为了更好地催化,酶的结构要进行微调,也就是下个知识点要讲述的酶的高效催化的分子机制。通过比喻,还可以结合实物演示,学生对酶的特异性作用过程很轻松地就理解透彻,而且记忆深刻,课堂上的气氛也很活跃,同时在比喻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随着主课教师的引导,了解了知识的创造和获得的过程,也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并随之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2)比喻在呼吸链的组成及功能教学中的运用生物氧化知识体系中,呼吸链的组成及功能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呼吸链是指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并与之结合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它是由五大类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复合物构成。呼吸链各组分在链上的位置次序与其得失电子趋势的强度有关,电子总是从低氧化还原电位向高的电位上流动,即供电子的倾向越大,越易成为还原剂,而处在呼吸链的前面。呼吸链作用的部位是在线粒体内膜上,主要有两条典型的途径,即NADH途径和FADH2途径。这个知识点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用图片、动画等方式进行讲解。然后运用比喻对此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分析,呼吸链的工作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的公司,呼吸链组成的五大电子传递体,可以比喻为团队中的个人,电子传递体形成的复合体可以看作是公司中的一个团队(部门),按照供电子的能力进行传递就好像团队形成的梯队,呼吸链的作用部位线粒体内膜就是这个公司的运营体制。在公司里,个人不工作或表现不好,会影响到团队的成绩,进而影响公司的效益;同样,公司要有突出的成绩,团队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组成团队的成员形成一个梯队,努力工作才行。同时,公司成熟完整的运营体制为团队价值的体现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这说明个人价值的体现是离不开团队的,团队的成绩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只有将团队中的梯队建设好,每个成员找到自己的精准定位,才能最大程度的同时做到团队发展和个人提升。这样,运用比喻的教学方式,还可以结合现场互动,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们不仅对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记忆更清晰,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3)比喻在代谢教学中的运用每种代谢都有固定的途径,但是物质代谢步骤多,结构复杂,相关的名词难以理解,还形成了代谢网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的内容,用写作文进行比喻,把每一条代谢途径的过程比喻为作文中的时间、地点、条件、人物、事件、结果。学生在笔记本上以这样的方式写出代谢后,特别容易理解,掌握得比较快。同时,还可以用比喻的教学方法渗透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例如在氨基酸代谢,细胞内的组分一直在进行着更新,细胞不停地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又将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这种看似浪费的过程对于生命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可以去除那些不正常的蛋白质,它们的积累对细胞是有害的。其次通过降解多余的酶和调节蛋白来调节物质在细胞中的代谢。研究表明,降解最迅速的酶都位于重要的代谢调控位点上,这样细胞才能有效地应答环境变化和代谢的需求,另外细胞以蛋白质的形式储存养分,在代谢需要时将其降解,因此细胞中蛋白质降解的速度也随营养状况和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如何来理解这一过程呢?今天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网络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新载体、新渠道、新运用、新平台不断涌现,处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接受信息有来自传统媒体的,但更大一部分来自网络,因此,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和形成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上的信息那么多,而且比较复杂,该如何来进行处理呢?如何精准而又快速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如何将信息进行处理来达到学习优化呢?这个过程就好像是机体处理氨基酸的过程,要学会摒弃一些不好的信息,选取有益的信息,同时也要通过不断获得新的信息更新知识储存,与时俱进,达到最优化的知识结构体系。《生物化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首次接触的核心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听课学生和教师普遍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喻教学,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记忆。《生物化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是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就在于揭示事物本身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而研究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本质规律深藏于事物之中,对于规律的认识本来就需要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之不多、再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也是一个剥茧抽丝的过程。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比喻能让学生更亲近,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对于教师而言,《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长远的任务,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技巧和策略,只要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的方法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学情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艳,刘晨光,秦咏梅,等.生物化学歌曲对《生物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J].生命的化学,2019,39(4):816-821.

[2]李君兰,王永萍,杨奕樱.《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发展概况[J].生命的化学,2019,39(6):1247-1251.

[3]谢兆辉,焦德杰,李学贵,等.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0,40(5):782-788.

[4]苏娇,颜冬菁,裴晋红,等.生物化学教学技巧探索——以尿素循环为例[J].生命的化学,2020,40(9):1625-1628.

[5]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上册[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杨荣武.生物化学教学实用技巧和策略[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0,36(2):231-240.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糖类;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一般从糖类、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开始讲授,随后再介绍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不但使教学工作相对枯燥难懂,而且学生也不易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许多专家学者在课堂教学方法和理念上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和创新[1-4],也有许多教学工作者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5-7],为生物化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如何将生物化学的部分实验合理的融入教学课堂,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恰当的融为一体,此类教改文献较少。本文以糖类教学过程为案例。

一构建糖类的知识结构体系

学习生物化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课程中关于糖类的章节,对重要的单糖、二糖及多糖并不陌生。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中的糖类讲授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后者的讲述要为糖代谢的章节做好铺垫,而糖代谢则是糖的化学的延伸。虽然课程设计上是先讲完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酶等物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后,再讲述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但教师不能按照教材孤立糖的化学和糖代谢的关系。因此,围绕糖类一章要为糖代谢章节服务的思路,重新构建《生物化学》中糖类的知识体系,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在讲完糖的概念和分类后,由“最简单的糖是什么”的问题导入,通过介绍甘油醛过渡到同分异构的讲解,重点介绍D/L构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果每延长一个碳,会增加多少同分异构体的同时,引出重要的单糖,如葡萄糖、核糖等。针对性的介绍单糖的化学性质,为糖代谢做铺垫。如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上可发生酯化反应,形成葡萄糖的磷酸酯,而葡萄糖的磷酸酯是生物体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在从α-D-葡萄糖如何形成糖苷键转变为学生所熟知的麦芽糖开始,讲述二糖及多糖,最后介绍多糖的化学性质。

二课堂教学中加入演示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可将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理论和实验分离,教师普遍认为演示实验简单,培养不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忽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然而,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糖的演示实验为例,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对糖的一些化学性质比传统的讲授记忆更为深刻。如在讲糖类的还原作用方面,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准备好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和淀粉溶液、试管、加热设备等。通过实验,向5支试管中加入菲林试剂,再分别加入上述五种糖溶液(10g/L),置沸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8]。这样可直观的观察不同的糖类颜色有何不同,让学生思考造成这种颜色差异的原因。引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概念。即加深了概念的理解,又对糖官能团进行了直观的讲解。学生课堂反馈积极,可明显感觉到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是有效的。

三启发学生设计综合性试验

化学实验通常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然而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到综合性实验,由于教师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方面缺乏主动性,加上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所限,综合性实验在实施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综合性实验带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性质或部分设计性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和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仪器设备、独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或学术论文[9]。为了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糖的化学,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详细讲解糖的化学性质及这些化学性质和什么官能团相关后,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加以完成。如还原糖因含有自由的醛基或酮基,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可与黄色的3,5-二硝基水杨酸(DNS)共热,被氧化成糖酸和其他物质,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的深浅和糖的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查标准曲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由此,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结合糖类的化学性质,思考并设计其它的测定还原糖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室中完成。不管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实验是否进行顺利,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也使学生对糖的化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总结

以实验为导向,结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抽象的生物化学学习变得具象化,也容易引发学生兴趣,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作者:吴震洋 邱岚 李丽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威,郑玉娟.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58-259.

[2]杨志伟,张玮玮,陈志玲,等.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J].生命的化学.2013,33(01):105-108.

[3]李科友,朱海兰.创新理念,培养能力—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02):250-255.

[4]朱素琴,季本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08),1238-1242.

[5]舒乐新,苗戎,杨琳,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13,16(05):53-55.

[6]程驰.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242-244.

[7]史锋,周楠迪,田亚平.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247-248.

[8]魏群.基础生物化学实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启发式教学是现代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学科,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也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近20多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并带动生物工程技术、医药学、食品科学、发酵工程及环境科学等相关科学领域进入到了高水平、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物化学课程已成为21世纪众多高等院校的平台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计划中,生物化学是其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多门专业课打下必需的专业基础。同时,在大学本科毕业后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中,生物化学也是一门主考课程。因此,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对学生后期专业课的学习,甚至进一步的深造均有重大意义。而如何在新的形式下教好这门课,是众多生物化学课程教师所探索和追求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将启发式教学运用于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我国儒家文化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原则的精辟概括皤。简言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摄取。

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是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好方法。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1节课对生物化学课程的介绍和绪论内容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生物化学教材采用的是郑集教授编写的《普通生物化学》。郑集教授是我国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而且至今健在,已经109岁。郑集教授一生研究营养学,到了晚年又开始研究生物体的衰老机制,他的一生既是一个活生生的教材,也是学好生物化学最好的例证。通过对郑集教授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学好生物化学,首先对自己如何科学、健康地生活一生,有一个理论知识的基础,只有了解了生化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规律,才能知道平衡膳食、生活有度的基本原理。以郑集教授本人一生的经历,启发学生学好生物化学,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充满了渴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绪论的讲解中,笔者结合生物化学的发展史,为学生介绍了生物化学发展史上经典事例,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蛋白酶及核酶的发现、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到近年来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激发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了解到了生物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扩展自己的思维

对于大学本科的学生,除了要系统地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教高[2005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徐州工程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和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籍、论文杂志、网上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使学生的思维不只局限在教材内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课上记笔记、课后及时总结:每一章均有相应的作业,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每一次作业批改后,均对作业进行讲评,通过作业讲评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理解力、记忆力、阅读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会在学习中抓住每一门课程的知识特点。针对每一门课知识结构的不同,找出每一门课的学习方法,制订出每一学期的学习计划。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拓宽了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注重难点。抓住重点。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轻松学习

生物化学由于其分子结构和代谢的复杂性,被许多人认为是天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难点,抓住重点,深入浅出,让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轻松地学习生物化学。如在讲糖化学一章中,将糖的概念与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讲解。首先介绍糖、单糖、低聚糖及多糖的概念。很多学生从字面上知道了这些概念,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糖的结构本质上理解什么是糖。在 教学中,笔者在介绍完了糖的概念后,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含碳原子数最少的单糖有几个碳原子?”由于平时大家接触的糖的名词最多的是葡萄糖和果糖,因此绝对多数学生会认为六碳糖是碳原子数最少的单糖;笔者进一步就会引导学生:什么叫多羟基醛或酮?1个肯定不能算是多。至少应该有2个。最终学生会自己总结出,含2个羟基、1个羰基的糖,即三碳糖是含碳原子数最少的糖,一共有3个:二羟基丙酮、D一甘油醛和甘油醛。通过启发、总结.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糖的含义,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糖、脂和蛋白质代谢,是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中心,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对物质代谢篇的介绍讲解中,笔者将教材内容作了调整,将生物氧化一章调到代谢篇之前先行介绍,让学生首先对生物体中能量产生的主要形式——生物氧化有一个了解,然后再在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中,穿插介绍能量产生的步骤及其计算。经过糖代谢一章的讲授后,在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教授过程中,学生就会自己计算能量的得失。这样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明白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轻松地掌握了代谢的真谛和知识。在讲授物质代谢知识时,不仅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内容相互结合,还将物质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结合介绍,以分解代谢的讲授为主,带动合成代谢的内容介绍。同时将三大代谢的相互关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各种物质、各种生化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4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入教学.启发学生辨证地看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启发学生科学地看问题,将辩证法和方法论引入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严谨思维和科学素养。如在教学过程中弓1入膳食平衡理论,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化学本质上认识到生物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是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而且彼此之间有一定合适的比例,这样吸收营养物质,才是生物体健康生活的基础。

5引入最新科学理念。启发学生注重知识的更新

一个有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有远见的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关注事业发展的方向。针对食品专业的学生,笔者自身关注食品学科的发展,不断将最新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中。如近年来,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科学的研究热点,因此在糖、脂、蛋白质等内容的讲授中,给学生介绍一些功能性物质,如膳食纤维、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麦芽糖等)、糖的衍生物(木糖醇等)、功能性脂肪酸(EPA、DPA、DHA等)、活性多肽、活性蛋白质等,使学生对学科的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并鼓励学生上网用数据库查看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6注重教书育人。启发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要做好事,先要做好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书育人,从课堂纪律、作业讲评等方面人手,好的行为及时表扬,不好的行为及时批评,时刻提醒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学习,养成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的习惯。有时,在黑板上出题,让每一个班派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全体同学参与讨论,让学生之间开展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只有从一点一滴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后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7结语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 营养教育 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8(b)-0000-00

我国目前是生产粮食的大国,从之前的粮食严重供应不足,到现在的粮食储备大国,跟我们运用转基因技术、化肥农药等等这些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是现在一些问题开始渐渐显露出来,我国现在成为了癌症高发国家。人们的各种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所以说,如何正确的运用生物化学技术,如何利用生物化学技术保证我们的视频安全是当务之急。从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这方面来说只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营养搭配等知识。现在的人们普遍缺乏营养饮食的观念,而且尤其是初高中的学生挑食、饮食不规律、不健康饮食的现象渐渐成为普遍现象。而且初高中生,本身就是用脑的关键时期,所以渗透进营养教育是特别有必要的一件事。

1为什么要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

1.1营养饮食对高职生的健康成长相当重要

高职的学生们,不只消耗体力,脑力消耗也特别大,所以要求营养一定要跟上。保证其营养的充足和均衡能是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去应对学习和生活。相反的,如果营养跟不上去,很容易导致学习劳累,学习的欲望低。所以说,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特别重要。他能给学生的饮食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帮助,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食物,怎么样的饮食是营养的是健康的。这样就能按照这个去进行饮食。针对学生已经有的那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学生也能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对照和自我修正。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

1.2营养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积极性高

如果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上只是一味的进行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反感。而营养教育的内容则不同,他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会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老师讲求的是面面俱到的知识点讲解,详细但是很难全部记住,而且也要求学生一整堂课都要全神贯注,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会感到压力特别大,精神特别疲惫,渐渐的就会产生倦怠的心理,甚至有的学生直接会采取在课堂上睡觉等手段放弃学习。所以说我们有必要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因为营养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营养教育增加了生物化学的知识实用性

之前我们在进行生物化学教学时往往不注重实用性,讲解的知识深奥难懂,而学生学习了之后并不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最后经过时间的变迁都渐渐的忘记了,这样的学习是无用的学习。而营养教育是实用性特别强的,所以说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加入营养教育有很大的必要性。

2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方法

2.1首先要掌握好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

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首先要掌握好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我们虽然讲究趣味性和实用性,但是实现这两个学习目标的前提条件是首先打好生物化学知识的基础,对它的主干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如果没有打好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基础的话,想要进行营养教育渗透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掌握好了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之后,在渗透营养教育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2.2其次把营养教育结合主干知识渗透

生物化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把营养教育和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进行结合渗透,在讲解主干知识的同时连带着渗透营养教育,在讲解营养教育的同时也要结合着主干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进行分析讲解。在渗透的同时,也要多采用实验的方法和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生活中因为错误的饮食搭配导致中毒或者身体不健康的案例进行分析,或者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生物化学这一学科的奇妙魅力。比如说可以讲解一下钙铁锌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如果元素过多有什么样的危害,过少又有什么样的危害,以及如果正确补充和控制这些微量元素等等这些知识。

2.3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 高中生物是生物教学的启蒙阶段, 因而需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 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真正喜欢生物这门学科。 所以, 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渗透营养教育的进行,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多样化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设置很多疑问,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也使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奥妙。 同时,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尤其是对高中的学生, 在进入到生物课堂时, 非常渴望自己能够早点接触到实验,因而在高中生物课堂进程演示实验时,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在讲解酶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上面的有关知识设计实验, 由于对照实验这种思想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因此, 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进行对照实验的设计,将生物酶与普通的化学催化剂对位对照、设计不同 pH条件下, 同一生物酶的活性进行对照、 设计不同温度下, 同一生物酶的活性进行对照等。最后教师在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解释, 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2.4发展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开始, 可以从知识点的概念或者典型的例题等, 同时不能忽视高中生物中的重点知识。例如, 在讲解 ATP 的作用时, 生物教师可以引申地讲解 ADP 等与 ATP 有关的知识点,从而促进高中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 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综上所诉:我们要属于先进的教学观念,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进去营养教育。因为营养饮食对高职生的健康成长相当重要,同时营养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就是营养教育可以增加生物化学的知识实用性。因为这几个原因,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在生物化学课堂上把营养教育的内容加进去。而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要掌握好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把营养教育结合主干知识渗透、多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信如果在课堂上把这三种方法运用好,一定可以把生物化学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赵海芳.略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J].民主教学.2014

[2] 徐明英.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科学.2013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 实践研究

一、引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生物化学可产生许多分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和学生前期的化学知识相关,而且和后期专业课的学习密不可分。尤其是近两年,生化作为全国考研的统考课程,也越来越受到考研学生的重视。但是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么逃课,要么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还有的学生想好好学,可是却听不懂。可见,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多么的迫切。

二、影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造成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特点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比较复杂、抽象,这让许多学生头痛不已。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对代谢物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不断了解,以及生物技术的突破和信息生物学的广泛应用,生物化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产生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2.教师因素

现在大学课堂的授课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虽然也辅助多媒体教学,但是,学生还是被动地听讲,很少参与讨论,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另外,讲课时往往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讲解,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3.学生因素

学生的求学态度同样重要。一是现在高校的学生层次高低不一,需求不同;二是学生受社会、学校不良风气影响,不能踏踏实实坐下来听课,换言之,不能太累,课堂要轻松,课下不要有作业;三是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根本没有用,所以直接在外兼职,他们关心自己的就业甚于关心自己的学习,而社会就业往往只看经验。“认真”二字离他们已越来越远,认为那是幼稚的不合乎社会标准的东西。

4.环境因素

一是高校的管理制度。现在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疏松,学生如果考试不及格,总是会有机会参与补考和重修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没有丝毫压力。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些学生就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通过考前临时抱佛脚蒙混过关。并且现在高校都有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制度,一旦教学评价不好,那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树先,所以,有些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就会更多地以讨好学生而不是对学生负责去教育学生的态度上课了。还有学校的管理层越来越不尊重教师,学生也就只崇拜那些所谓能挣钱、社会影响大的人,哪怕这些人忙得没时间备课,也不认真做学问。

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急功近利的思想已经蔓延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一些人不考虑长远利益,只看眼前的实惠。现在大学生重视金钱的获取轻视知识的学习现状一个方面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没有把最基本的价值观教给孩子们,另一个方面是社会的变化过快,各种价值观互相矛盾,让人难以抉择。这正是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

三、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呼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概括起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生物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1.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要正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一切从效益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特别注意在课堂中要关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要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加以讲述,尽量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更能接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动画等手段辅助教学,使讲课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鉴于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在讲课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比如在讲糖类知识的时候,教师要联系一下当前一些化工厂的提糖技术,如何利用生化知识进行工业化提制;在讲维生素与辅酶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如果缺乏某种维生素容易导致哪种疾病,其生化机制是什么?在讲基因时,教师要列举一些现实的例子,如基因突变、诱变、基因操作等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举的都是身边的例子,并且有些还涉及实用型的技术,学生自然就会感兴趣,上课的积极性也会增加,并踊跃参与讨论。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了,就会主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2.学生方面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学会为自己的将来负责,要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胜利。高校虽然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毕业生也不再是佼佼者。但是大学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在学校中进行交流、做科研,为自己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只看眼前利益,那么必将失去更多值得学习的机会。

3.构建良好的学风和社会风气

学风和社会风气是极度相关的,要想改进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单凭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还涉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家庭、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行。父母应该从小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措施,对学生的言行加以束缚,促进其学习;社会应当借助媒体和网络,用正、反两方面的教材对大众进行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必将引起师生关系的转变,促进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提高师生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总之,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更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世上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教育只是诸多社会活动中的一种,它的进行势必受到其他社会活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15-02

Thought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biochemistry

LI Chunyang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Wenzhou Medical College,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325035,China)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 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four areas of interes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biochemistry of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Study suggests that reasonable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teaching content,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f teacher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Bio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生物化学也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是医学院校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及相关技术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在当前高等教育强调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下,在有限、而且可能面临进一步压缩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每一位从事生物化学基础理论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并不断探索的课题。作为一名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关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具体方法,众多学者和教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目标式教学法、比喻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等。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已取得广泛的共识,但笔者认为“合理应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案例式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于20世纪初在MBA教育中创立的,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但此方法对于教学内容多且繁杂的生物化学而言,花费大量的时间讨论案例,势必使大量的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讲授,不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又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已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广泛运用。相对于之前生物化学教学以板书、挂图为主的静态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表现手法多样等明显的优点;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也同时具有某些不足之处,如:由于节省了挂摘挂图、书写板书的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教师讲授的内容比以前要多,无形中使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出现难以消化的问题。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综合、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满意的教学质量。

2 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当然要着重强调讲授内容的基础性,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份成千上万字的讲稿或精确到某个知识点讲解几分钟的教案,而是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与安排,以及对讲授内容的深刻理解,是课程体系研究的具体体现。科学规划教学内容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于不同层次、专业的学生,要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的差异,要有针对性设计“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包括教材的选择、大纲的编写、课时的安排等[2];另一方面,作为授课教师,在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必须要把握哪些内容要重点强调、哪些要详细讲解、哪些只需要一般了解、哪些可以在课后由学生自己学习。例如:临床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学实践和医学研究的主要力量,要尽可能设置较多的学时,同时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的比例;生物技术、检验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更强调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相应地增加实验操作的课时。

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取决于教育者的主观力度,并根据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实际情况而定[3]。因此,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并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除了应当精通所授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外,不断地学习、探索,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踪学科前沿的动态,将新的知识增长点和新技术吸纳、融入到教学中固然重要,但积累教学经验、随时总结心得体会更为重要。例如:经过大学及研究生多年的学习,再加上其间几年的临床医生的经历,笔者在初登讲台时以为完成本科教学是不成问题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在生物化学的某些问题上还是处于似懂非懂、甚至一知半解的状态。另外,笔者常常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忽然对某个问题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在下一次的授课中我会讲解得更清楚、更明白,举的例子会更合理、更能说明问题。另外,教师之间还可以互相听课、共同交流,开阔教学思维,不断学习教学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当然,教师广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兴趣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前提,同时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难以完成的任务。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知识更新快、各个章节间相互交叉众多,同时其内容又涉及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从而成为医学基础课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公认的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之一[4]。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重视绪论内容的讲解。实践表明,讲好绪论课不但是学好本学科的前提,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5]。其次,尝试以不同开讲方法启动课堂教学过程。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诸如趣味式、提问式、巧设悬念式、渐进式、形象比喻式、联系比较式等的开讲方法,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6]。第三,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Power 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软件,精心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有机地将声、光、色及动画相结合,动态模拟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把多媒体课件输送到校园网上,或转存给学生,弥补了多媒体教学快节奏的不足,便于学生的复习巩固。第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检测教学活动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这门基础学科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各种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但只要牢记教学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建英.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生化教学方法改革[J].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 4(4):17-19.

[2]谢永芳,舒坤贤,李茂言,等.针对不同专业及层次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探讨[J].化工之友,2007,7(9):62-63.

[3]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蒋菊香,吴士良,陈政,等.医学院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9(1):12-13.

[5]王学敏.探索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时代教育,2008,5(9):276.

[6]张超.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开讲方法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6,(3):76-77.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设计;目标;过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01-03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本质的科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本质、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该课程是生命科学院开设的重要基础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开设的一门拓展课程[1-4]。早在1993年全国化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福州会议上就决定化学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生物化学基础课,教育部“面向21世纪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研究课题组也将生物化学内容列入化工类专业必修课内容之一[5]。如何使“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既能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又能突出化工类特色,是目前工科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而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关键作用。教师必须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系统中的诸多要素进行设计,才能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本文结合化工类学生特点,在对生物化学进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构建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因此必须对教材和学情进行深入分析。

1.深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是构成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因此分析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教科书有两种功能,一是教学资源的功能,二是教学工具的功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材料式”的教材观,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而存在,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教材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养;与此同时教材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作为教学工具,教材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或可以再造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其多重价值,以适应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关键。所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多重价值,就是指认真的钻研,深刻理解教材所承载的内容、重点难点及文化内涵和知识体系,认真分析理解其设计意图和活动策略及其对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工科院校课程改革,不仅重视教材作为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强调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知识”向“素质”转变。比如,在讲到“核酸变性、复性、杂交和核酸研究技术”这一章节时,不仅仅局限于概念、原理上的信息价值,还要挖掘它更深层的探究价值、应用价值及情感价值等。比如与之相关的社会研究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油、小球藻的开发应用、DNA指纹技术以及高科技成果带给人类利益的同时所产生的情感价值等,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2.深入了解学生,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切入点。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思想状况,才能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本课程授课的对象是化工类本科三年级学生,这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和思维发散性较强,已系统学过有机化学,但生物学知识薄弱。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上好这门课,我们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其中80%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科研内容和科研动态,85%的学生要求增加与职业发展相关联的内容。这说明他们关注职业发展,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结合这些学情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强调用科研带动教学,用实例来延伸课本知识,并以此为契机,准确抓住师生情感交流的切入点,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凝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安排和组织学生活动、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及相互统一的。比如,DNA复制这一章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复制的特点、过程以及DNA损伤和修复,它是达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平台,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又让它成为学生探究科学、联系社会实际、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它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突显工科特色,教学中关注学生职业发展,重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它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发挥着调控的作用。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微观抽象,概念多而繁杂且学时有限,加上工科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薄弱,增加了理解难度。如何化繁为简,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是突破难点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地创设情境,环环相扣,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样非常重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启发式、科研反哺、案例式及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归纳并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科研反哺,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思路巧妙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步骤。近几十年来,生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而生物技术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跟基因工程紧密相关,通过介绍克隆羊、转基因大豆、亲子鉴定等这些同学们熟悉的技术以及结合教师团队研究的课题,比如转基因富油海藻的培养,这也是目前有关生物质能源比较热的一个研究课题,通过结合研究热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出课堂内容。

2.营造氛围,授业解惑。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概念都比较抽象,比如DNA变性,教师通过现场展示的DNA双螺旋模型进行阐述,把原本较抽象复杂的概念形象化,同时抛出思考题,变性后DNA会引起哪些理化性质变化?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思考过程中,再抛出第二个问题变性后OD260为什么会增高?通过巧设悬疑,层层递进,引发学生去思考和讨论。与此同时,教师在一旁点拨,让学生从有关DNA双螺旋的结构和组成上考虑,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答案。通过师生互动,授业解惑。复性是变性的逆过程,这跟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概念相类似,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出复性和减色效应的概念,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导想,拓展应用。工科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加强基础、面向应用。教学中多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比如核酸研究技术,通过列举DNA指纹技术将书本知识得以拓展,DNA指纹技术这个在刑事案件中用得非常多的技术手段,常用于罪犯的指认,而Southern印迹的杂交技术就是其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另外,还可以跟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发散思维;通过知识延伸,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师生的双向互动,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提高了教学效果。

4.总结反馈,深入探究。生物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学生难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用精练的语句把教学内容总结出来,再给这些语句赋予特别的含义,这样的教学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一些暂时难以理解或易混淆、易遗忘的知识的印象,方便其记忆。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习方式,但是这种转变,更多强调从被动到主动,从一元到多元[6]。通过“DNA分子杂交能否用来基因诊断”、“食用玉米油氢化制造的黄油还是乳化制造的黄油有益于身体健康”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5.多元化训练,提升综合能力。课堂学习始于课外,结于课外,课后的温习与拓展,迁移与巩固,是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由于生物化学对于化工类学生来说属于考察课,平时成绩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因此以自主研究题为载体,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可以拓展课堂知识;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开展小组课外讨论,并进行课堂PPT展示,通过合作学习,促进成果的形成与共享。同时教师加以点评,通过课后的多元化训练,不仅可以实现课前课后的教学互动,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三、构建教学平台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完整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这就需要借助教学平台,让学生去亲历、去体验、去感悟,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为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构建了四个教学平台。

1.学生活动平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合理地构建学生活动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堂课通过教师巧设悬疑,引发学生去讨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去寻找身边实例,让学生发散思维;通过课后多元化作业,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2.师生互动平台。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如何将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变成主动式的学习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关键。课堂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归纳;通过案例呈现,学生分析,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师生互动,授业解惑。同时教师在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有利于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活动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虽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有效的时间内,把自己课堂教学设计内容通过教学活动平台去实施,这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要科学、充实、突出其实用性,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教学方法要适宜,教学过程设计要合理,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难点之一是分子杂交技术,通过Flas演示分子杂交的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观的画面,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难点之二是重组DNA技术,通过科研成果分析、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4.情感交流平台。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活动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构建情感交流平台。结合大三学生关注职业发展的特点,课堂上注重科研带动教学,通过知识拓展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通过课后多元化训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调研,经常反思教学,及时整改,师生情感得以交流,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教学设计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作,教师应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学生,凝练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平台的构建,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为一体,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其友,张云波,王永强.化工专业本科“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2,(6):49-51.

[2]赵越.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08-109.

[3]高健.工科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7):113-114.

[4]刘宝亮.非生物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体会[J].广州化工,2009,37(7):218-219.

[5]李再资,黄肖容,谢逢春.生物化学工程基础[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40-46.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2012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JG1204)。

作者简介:卢美贞(1980-),女,浙江台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的相关教学研究工作。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第10篇

课堂情景设计导课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进行生物化学的课堂情境设计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建构知识的内在认知基础出发进行情境的创设。学习是在现有情境与原有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学生自我建构的,因此,从学生建构知识的角度来看,有效的情境创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体现:首先,通过设立情境引发学生的疑问,从而产生学习的需求;其次,通过设立情境支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既获取直接经验,又完成了方法和技能探究体验,最终建构相关知识和技能方法;最后,通过情境,促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品质进行学习,建构良好情意品质。生物化学的课堂导课是能够把学生引入有效学习情境的关键所在,是探究性教学的出发点,具有问题性是导课的价值所在,必须能够使学生迅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习动机。

一、导课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把握住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者应该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距。及时给学生提供与其原有认知基础相关,又需要将原有认知发展成为待学习目标内容才能解决的真实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原有认知不满足感、疑惑感和需求感,从而产生出探究性的问题。以下几方面是在进行生物化学课堂导课时要考虑到的基本要求。

1.导入的启发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过,教师应该积极想办法使学生产生高涨的情绪和振奋的智力状态,如果没有做到这点就急于进行知识的传授,则这类知识会使人产生比较冷漠的态度,同时,也会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产生疲劳感。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上课初始时,就需要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一定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究行为。利用问题情境去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启动和活跃,随即造成教学所需的“愤、悱”状态,便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

2.导入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引导学生乐于学习的一剂良方,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渴望获得知识、探求真理、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有意心向。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或她)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主动积极而且心情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3.导入设计简洁清晰。虽然导课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切记不可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课语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能够简洁明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至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力求做到思路清晰,言简意赅,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二、导课的形式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它的首先出场,能够起到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导入需要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所谓设置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中提取一些矛盾让学生学着分析解决,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创设问题的情境,务必新颖、生动,有趣味性。无论以故事讲述的形式,还是多媒体动画放映的形式,都是将要解决的问题置于具体情境中。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熟悉的物质相结合,这样会增加新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下面是生物化学探究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形式。

1.复习性导入。根据巴甫洛夫的观点,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来实现。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由相应关联的旧知识发展而来。导入就是通过一种方式或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到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中去,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氨基酸代谢》一节中,可这样设计导入:根据大家所学的知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主要官能团是氨基和羧基。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机体内的氨基酸代谢,是怎么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进行的?这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生活实例性导入。在教学中,结合知识的传授,根据一些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讲述一些故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到蛋白质的性质时,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注射疫苗、消毒、煮鸡蛋等生活体验,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无法对问题进行解释,学生会问:问题会出在哪里?这些貌似不关联的事例,怎么会出现在同一个环节里呢?这个时候,老师引进蛋白质性质的标题,使学生又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与蛋白质有联系呢?究竟是什么性质呢?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实验导入。学生实验导入可以分为分组实验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前者较适合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例如,在进行生物氧化部分的知识学习之后,指导学生进行体温测定实验,学生即可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问题以激发自己的思维。

4.小课题导入。对于教学目标中的一些较抽象的生物化学原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较差。可以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将该原理分解成几个可供研究的新课题,在课前安排分组探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讨论和汇报。例如,脂类的代谢问题,就可提前将整个大的课题分解为多个小课题,如,甘油三酯的代谢如何进行?甘油的氧化步骤和糖代谢有什么联系?脂肪酸如何进行氧化分解?提前布置给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课堂上,各讨论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表述讲解,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和纠错。

5.多媒体引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中更多地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典型特征是能够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能够很快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采用flash设计的动画更是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该节课的特点来决定把什么内容做成动画,以利于课程的导入。例如,在讲授糖代谢的过程中,由于反应过程繁琐复杂,所涉及的变化难于理解,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既可以节省了教师上课板书的时间,同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物质之间的变化路径,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施在生物化学的导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还需要注意引导和发展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能力。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探究的氛围中,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要对学生做出的猜想与假设给予赞赏和肯定。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和探究能力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刻程度等,也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生物化学的导课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探究小组的作用,使学生都有提出猜想和假设的机会,都能对别人的猜想和假设发表个人的看法。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猜想和假设进行论证,并注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2]加涅,布里格斯,韦杰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耿丽丽,吴俊明.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进化学情境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4,3.

上一篇:临床生物化学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