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7 15:39:02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广和使用,了解拓展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

(1)拓展阅读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中对小学六年各学段要求的阅读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材为基本依据,积极拓展与语文教材横向相关、向纵向深入的阅读内容,有效地将小学语文教材阅读和拓展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堂阅读教学得到及时补充和延伸。

(2)拓展阅读空间。拓展阅读空间,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拓展阅读资源,拓展深厚和广博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系实际生活,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使阅读更加广泛,提高阅读效率。

(3)拓展阅读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此,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拓展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使阅读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1)立足语文教材,拓展阅读内容。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知识底蕴不丰富,阅历和经验较少,造成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出发,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阅读,加深学生对语文教材背景材料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再阅读语文教材时,就可以主动地利用已有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进而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通过语文教材对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拓展性阅读训练,进而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更深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拓展阅读内容时注意选取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阅读的大海里遨游,认识大自然的美好,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热血澎湃的战争,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设阅读情境,营造阅读氛围。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在学习《二泉映月》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创设这样的阅读情境:在某一年的中秋节的晚上,阿炳在邻居家一个少年的搀扶下,终于来到了著名的二泉,阿炳虽然看不到到皎洁的月光,但却能感觉到月光洒满了大地;虽然看不到美丽的小溪,但却能听到小溪淙淙的流水。在这美好的夜晚,阿炳想起了自己心酸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于是,他想到了用自己的琴声向世人诉说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语文教师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很自然地引出了课文的内容,给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很容易进入阅读的世界,体会阅读的精彩。

(3)建立各种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建立各种学生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及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鼓励他们以阅读会友,享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掌握有效的阅读规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可以对自己的阅读内容进行生动地复述,也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内容改编成小品或话剧,进行表演。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得到了教育、提升和进步。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开拓阅读的热情。

总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素质教育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2]曾瑞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J].广东教育,2008(1).

[3]张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0(2).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成才

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应该得到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使用、认可、支持和推广。教师在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采取最合适的拓展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强化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整体水平,促进学生成才。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新课程标准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拓展学生阅读内容,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活动。此外,课程标准还对各年级应该阅读的课外书的数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丰富小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此看来,丰富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是现阶段完成小学语文阅读任务的重要途径,它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大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例证明:小学语文教师基于语文课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拓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和语文知识面、增长见识、完善人格,还能够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语法词汇、丰富语文阅读知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要以语文课本为中心,向课本四周拓展和延伸,积累大量的课外阅读知识,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最新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自发地进行课外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逐渐喜欢读书,并从中获得乐趣。但要强调的是,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时,一定要注意所选书籍的适用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体阅读质量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课外读物的本身特质能够吸引小学生的目光,使他们能够自主完成课外拓展阅读任务。另外,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变通性、开放性和适用性。语文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课本内容和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一些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安徒生童话》《百科全书》等。从实际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1)创设阅读情境,营造阅读氛围。创设阅读情景,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二泉映月》这一课时,可以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形象化地描述各个文章细节,为学生创设最佳的阅读情景,并在最后用总结性较强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创作目的。要尽可能帮助小学生还原文中所述情景,为学生营造最佳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切身体会阅读的魅力和精彩。

(2)建立各种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多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创建阅读交流平台,让小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和相互沟通交流读书心得的场所,鼓励学生以书会友,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多读书、读好书,并懂得读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此外,为小学生建立各种阅读交流平台,还将学生从被动者转为主动者,不再强迫自己接受和记忆语文教师灌输的意识和传授的知识,而是将自己变成信息处理的主体,用主动意识控制自身的阅读行为,从根本上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立足语文教材,拓展阅读内容。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思路,知识积累量不足,经历不够丰富,所以,他们的理解能力普通不高。这也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要求教师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拓展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加深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语文教师还应当协助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逐一攻破,指导学生完成拓展阅读训练,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课外材料的场景中去,身临其境地体验书中生活,感受人物情感变化,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领悟力和理解力。

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自身能力。以教学课本上的题目为中心,为孩子们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籍。课本上的内容有时有些枯燥,而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是很生动的,是有血有肉的。比如荀子的《劝学篇》,在课本的开头,荀子说:“学不可以已。”老师讲完后,为了加强对课本的理解,老师建议学生去查查荀子的思想基础。当时去查了,收获很大,因为荀子的思想是“人之初性本恶”,因此他坚持“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能停止。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而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诱惑;如果不学习,不提高自己的认识,就不会知道这些诱惑的害处。因此,要不断学习,远离那些不良的诱惑,人们的思想才能高尚,才能在社会上分辨好的和坏的东西,知道什么可以去学,什么不可以去学。那次,老师的扩展教学,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同时,教师在扩展教学过程中,还要对扩展的范围要有一定规定,根据扩展的内容与孩子们经常沟通,防止有些孩子对不健康、低级趣味的阅读内容感兴趣。因为现代媒体、网络信息泛滥,孩子们很容易受到其中一些不健康读物的影响。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不能忽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其视为最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借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和范围,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确保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曾瑞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J].广东教育,2013(1).

[2]张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2(2).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互助式教学不仅重视学习小组的成绩,也非常注重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总的来说,互助式教学主要来源于合作学习理论,而合作学习理论则以学习小组的互相配合,来实现教育的目标,互助式教学更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从总体上来看,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是不仅可以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个体意识唤醒,还能够促使学习小组为完成任务而合作。由此可见,互助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个体的能动、自主、互助为关键,从而优化教学活动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制定学案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制定学案,使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转变,进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调动起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解《詹天佑》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教师在课前发放的预习学案,将最理想的《詹天佑》学案制定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明确要求学生所制定的学案,不但要具备详细的文字材料,配备解说词,同时还应当有相应的图片资料,对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如果教学条件允许,还可以制作影像材料。学生将学案上交后,教师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且重新组合材料,将其充分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形成了互助团结的意识,携手完成学案的制定,推动学案的落实。

2.加强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开展互助式教学的重要前提就是课前预习。借助课前预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教材内容,将准备工作做好。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思维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切实地按照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布置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预习作业,并且积极地引导学生运用与自身相适应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讨论和归纳,分析及总结学生的预习方法,将更恰当、更科学的预习方法选出来,从而加强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参照教材文本,将多样且丰富的预习学案设计出来,在课前将其发到学生的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按照预习学案展开自主互助式学习。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科学分工、团结协作,注意分析和讨论学生所整理的素材,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把互助学习推至更高层次。

3.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能够将主体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更好地自主思考,推动互助式教学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是将结果或是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课文《青海高原的一株柳》举例,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可以提出有关课文的问题: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棵树是怎样神奇的?这棵树为什么令人望而生畏?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读整篇文章,在对全文加以理解的基础上,标注出重要的语段,同时将自身的感悟写下来。学生将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后,教师则应当引导学生按照教材内容讨论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且提出这样的问题:柳树是怎样努力和艰辛付出的?柳树是怎样坦然面对命运的不公的?课文对灞河的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学习,将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出来,以推动互助式教学的开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互助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激发。互助合作,可营造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应用互助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继续推进及完善。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方法。

关键词: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师生平等对话;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师生平等对话,是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次改革。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只能在自己不断的摸索下,整合出一套符合自身教学特点的平等对话方法。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走访与调查活动,我们可以知道,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比,开展师生平等对话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凸显出了一定的优势。

一、转变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定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师生间平等对话,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更好地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自身入手,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革新需要。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影响严重,在教学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后,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就要改善自身的思想,使得自己的思想观念、教育方式可以满足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以此来保障师生间平等对话的顺利展开。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课堂上师生的位置进行重新的定位。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认知中,教师在课堂上是绝对权威的存在,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取得同等的话语权,只有教师才可以讲解知识、提出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因此为了有效地搞好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所处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将学生的位置提升到与教师同等高度,并将话语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平等对话的权利和机会。

二、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关系

就目前来看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存在着表面融洽,实质生疏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学生又缺乏与教师沟通的热情与勇气。因此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造成了阻碍。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就学习内容展开有效的讨论,并在教师的鼓励下由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与看法,让学生逐渐找出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通过平等的课堂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六年下册语文课文第一章乐趣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养花》一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本篇文章的乐趣在何处,这种乐趣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你在生活中又有怎样的乐趣。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与教师展开互动,使得学生更容易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则是要让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下增加与学生沟通的频率,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习惯与教师平等交流的感觉。这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容易地与教师就阅读材料展开对话。

三、活跃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意见

传统教育教学在过程中,课堂气氛往往相对比较沉闷,这样的教学气氛虽然可以使课堂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但是却很难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得学生频繁出现溜号现象。而将师生平等对话教学方法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后,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课堂的教学氛围自然而然地活跃了起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被死板的纪律所压抑,在师生间频繁的互动中,积极地融入了课堂的学习中去,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保障了课堂的授课质量。除此之外,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展开,也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意见更加的尊重。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章,对《可爱的中国》进行阅读时,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希望可以在课堂上观看与阅读内容相关的一些视频及图片,教师经过思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要求,在课堂中播放了一些相关的影片,这让学生感受了其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使得学生在之后学习的过程中越发充满主动性,学习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师生间平等对话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质量,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本身对缺乏,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困难重重。鉴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以及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将写作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要使学生局限于教室内,要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生活,参与更多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并且体验和感悟生活,逐渐养成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好习惯。例如,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假日出游、平日里自己购物、在家做家务等生活细节,并让他们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学校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公益活动,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公益活动中积累写作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交流活动心得和体验,并指导他们记录和整理。学生在参加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注重了细节的观察,在活动结束后又有了体验和感悟。这个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而且升华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品格,净化了学生的心灵。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摄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以便他们在写作时言之有物。

二、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善于积累,充实写作素材

要想出口成章,就必须有充足的写作素材,而充足的写作素材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这句话道出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要勤于写读书笔记,随时记录听到的和看到的优美语句,这对于小学生积累词汇和丰富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可以使小学生在写作时有充足的写作素材。

1.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提炼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对于写作是很重要的,多读书,多读好书,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优秀的词句、不同风格的体裁、巧妙的构思等,可以了解到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这些知识的获取都使其兴趣盎然。此外,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思路。实践证明,学生阅读的文章越多,写作思路就越活跃,越宽广。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记录“摘录手记”的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含义。小学生通过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和积累,词汇量不断增加,写作素材逐渐丰富,在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语句就会涌向笔尖。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出现无词可用、无话可说的现象了。

2.结合自己的回忆,丰富写作内容,充实写作感情。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使小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还要使小学生的写作内容生动形象,不空洞,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通过自己的日记、照片等重温过去的趣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在进行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情节。例如,写题目为《童年趣事》的习作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趣”字来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通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抓住最有趣的情节展开写作。有关学生亲生体验的写作更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素材的积累。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地指导练笔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对小学生的练笔指导。尽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对小学生的练笔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如果语文教师能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练笔指导,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必然会为小学生以后的写作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练笔要求不能过于严格和苛刻,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指导。

1.对低年级的学生,要重视片段的练习。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说话练习、看图作文练习、学写周记等方法来指导学生的练笔。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每天写写自己想说的话,并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写生动: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看图作文训练,指导学生要抓住重点,恰当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写周记,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怎样写“完整事”,逐渐向习作练习过渡。

2.对高年级的学生,要重视篇章的练习。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和语言基础,对写作的要求有了深入的了解,语文教师可以在保证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习作训练,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或者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写作指导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指导方法一定要科学合理,适合小学生需求,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如今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已不单纯的只是上好一堂课,而更多地体现为如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尤其需要正确把握自身职责的转变,积极领会现代社会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应兼顾自身素质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以载道、载情、载史、载文。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应用的现实情境来。其次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方面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对这些必须达到全面扎实、尽可能做到精通,对其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解读教材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随意的。教师理解文章肤浅,我们的孩子自然也会肤浅,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用心感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加工,感染我们的孩子,内隐地使他们提高审美素养、道德情操,提升人文修养。

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

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则主张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服从教师。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厌烦、疲倦,缺乏思维和积极性。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者、引路人。

课堂是显示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帮助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

三、加强文学素养储备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对文章的感知大多在感性的层面。如何引导学生吸收文章的精华,体会人文的影响,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语文驾驭能力,这样才能把较深的道理用浅显的儿童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多元角色。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艺术。文学素养越高的人,所具有的生活、情感、经验就越丰富,观察、理解、表达的能力就越强,对生活的热爱也就越执着。当今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着诸多困惑:怎么把教材巧用、活用,怎么让学生活学、爱学,“三维”目标如何整合……教师们总苦恼于“学生难教了,不听话了”。特别是高年段的学生,很难见到他们热情洋溢地上语文课,其原因主要在于语文老师没能博得学生的喜爱。学生首先要爱上语文老师,才能爱上语文学科,让学生热爱学习语文,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文学素养正是小学语文教师魅力的添加剂。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班级共读;小学语文;实践;思考

前言

班级共读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而是由老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通过阅读共同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然后进行交流、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当钱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班级读书会。在班级共读的课堂上,小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再是一篇篇的课文,而是整本的书籍和作品。因此,班级共读包括了选书──阅读──讨论──展示,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实践证明,引导小学生进行班级共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慢慢爱上读书、养成阅读习惯,同时还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共读教学内容

可供小学生共读的内容很多,为实现增效减负,最好能与所学教材相关联,例如语文教师要通过查阅与教材匹配的教学参考用书等资料,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去研究每一篇课文,做到对课文有一定深入的感悟,并能了解小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水平,逐渐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刻解读文本,同时还要注意连贯课文的前后衔接。教师对教材内容也要进行认真筛选,进行语言训练,不要低估小学生在理解课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当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达到了目标后,要注意结合课文语言进行分析。然后再进一步拓展延伸,科学合理的开展课外阅读延伸,首先需要避免阅读教学上的盲目性,语文教师需要对小学生阅读掌握能力能力充分了解,根据小学生阅读特点进行文本延伸,而不是为小学生创设比较难思考的阅读问题。也可划定范围,让小学生自选课外阅读资料,事实证明,此举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仅能够扩大视野与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共读氛围

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用优美语言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用积极情感去感化小学生的心灵。遇到优美的文章,教师要引领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自己的感情,逐渐将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小学生。同时,教师在讲课时,要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教学工具,营造对应的教学情境。轻松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可以使得小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营造这种轻松的阅读环境可以减少小学生的在学习时候紧张的情形,更容易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的去探索阅读方法。同时,在活跃的阅读教学氛围中,小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与锻炼,对他们人格的健全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均有益处。

三、读向写的方向慢慢渗透

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割裂开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恰能成为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理想工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选择题材丰富、内容生动的阅读材料,协助小学生在阅读中摸索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循序以渐进,进而小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宜的读物,学会用阅读来丰实头脑,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一个概括精炼的词语、一个结构整齐的句式、一段清丽唯美的描写,都可以触发内心的写作激情,启发一篇佳作的诞生。小学生在模仿作品写法、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在不断尝试中总结出自我表达情感的方式,其写作能力必然得以提高。

四、实现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为发挥出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实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小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实践证明,师生互动非常重要。特别是要加深师生之间的阅读教学重难点方面的讨论,因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不能只由教师说了算,小学生作为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学习的难点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小组交流等方式,促使小学生之间就语文阅读体会和重难点内容进行交流,然后教师再与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讨论,这样不仅使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会遇到哪些不容易理解的知R,同时也可以加深小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注重阅读教学评价

教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激情,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诊断和矫正的功能,正确合理的阅读评价,可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教学的引导和评价角色,如何通过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尤为重要。因此,这时需要发挥起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开展生生评价、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样,人人都获得了展现自我和评价交流的机会,整体的学习主动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另外,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用关爱和鼓励的话语为学生打气,用肯定的眼神、赞美的语言、信赖的动作让小学生树立起阅读信心。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指导小学生对阅读效果进行评论,可从轻重读词、节奏快慢、语气舒缓、情感表达上对阅读者进行评论。小学生评价后可以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讨论后再鼓励小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展示。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科学阅读方法的合理指导,生活化阅读有效开展,以及优质阅读评价,从而真正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月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7

[2]杨海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J].求知导刊,2012,5

[3]谢志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2014,12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扩展 指导方法

自教育改革以来,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将拓展学生的课文阅读作为扩展学生知识面、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时期,代表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更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从而能够适应大量的信息与信息更新速度,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为学习更高深的语文知识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减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语文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并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但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提高重视。

第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针对性不强。我国实施“减负”教育措施,促使小学生从繁重的课外作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但是,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科学、有效地指导,存在着阅读混乱,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没有为学生指定阅读书籍,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过于自由化,阅读的书籍也五花八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效果不佳。

第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文本性不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已经得到广泛地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与娱乐。这种形势下,学生更容易利用计算机选择声像阅读材料,而忽视文本阅读材料,导致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网络作品的影响,制约学生创新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与提高。另外,学生过多地注重声像阅读,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第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化性不强。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的,课外时间的阅读与练习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并未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地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盲目性与随意性。很多学生不能分辨课外阅读材料的科学性与适宜性,他们的耐性与持久能力也较差,对课外阅读缺乏计划性与深入性,不能对课外阅读材料的深意加以研究与理解,从而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效率不高,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是没有帮助的。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基于以上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提出几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第一,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他们对学生的坚持时间也较短,所以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第二,开设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课外阅读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阅读环境。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开设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课外阅读课程,指导学生自由查找阅读材料、自由组织阅读小组、自由讨论与写作,为学生提供良好阅读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第三,合理设置阅读悬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学生持久地进行课外阅读,是需要教师从旁指导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指导方法,进行示范阅读,合理设置阅读悬念和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并自己找到答案,体验阅读的乐趣,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第四,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有选择性、针对性、多样性地阅读。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则需要教师针对学情与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并指导学生科学选择适宜的、多样性的阅读材料,并能够从中有针对性地阅读,从而达到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的目的。

第五,结合实际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分析、思考阅读材料的深意。小学课外阅读材料很多都是由实际生活事例发展而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分析、思考,使学生透过阅读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深意,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第六,定期开展课文阅读活动,促进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同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心得的交流,促进学生创新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如,自由汇报活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同一篇文章,再在规定时间内汇报阅读感悟)、读书知识竞赛(将某篇课外阅读材料中的相关问题以卷面形式展现,指导学生进行笔试,以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等活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明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创新教学思想观念,以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新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相信,随着小学语文教师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不断创新,课外阅读一定能够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促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胡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J]

[2]董自传.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有效做法[J]

[3]方桂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J]

[4]李金鹏.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几种阅读能力[J]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新课改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教学在培养学生们合作意识、交际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小组教学对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小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小学生合作互助能力的提高

当前我国教育非常重视学生们之间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小组教学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合作能力,进而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语文成绩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相互合作、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进而以最快的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2.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当前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就是人际交往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小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促使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进行小组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占据着主导位置,学生们只能够在课堂上机械的接受教师讲课,因此,学生们更多地是以看客的身份来进行学习,这严重影响着学生们对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除此之外,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存在着严重偏生现象,他们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是很重视,从而不能使得所有的学生们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而小组教学方式正好避免了这种弊端的出现,小组教学方式要求所有的小学生都必须参与进来,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学生们在无形中得到了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且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通过相互评价,寻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并且及时改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双向交流,转变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他们提供了更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还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了学习的空间。

5.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教给组内其他成员,为了使自己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他们必须对所学材料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和研究,其他同学也希望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因此,学生们都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小学语文课堂小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

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尝试小组教学法,但是有些教师由于没有深刻理解或者是没有用心观察,致使有些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几乎是自己只管自己,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独立学习层面上,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讨论、合作和交流,从而没有将小组教学的真正优势发挥出来。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小学生都没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致使他们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意识,而教师也没有及时提醒、引导,从而使小学生们没有形成相互交流的习惯。

2.小组成员之间没有主动进行交流

小组教学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助的习惯,但是很多小组中,经常会出现不跟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不倾听其他成员意见,不跟其他成员进行相互合作等等不好现象,这种不好现象的出现将会直接影响着小组教学的顺利实施,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学语文课改的进行。

3.学生的参与度不平衡

小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们自我展示、积极参与的机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的机会多,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受到自卑心理的影响,大多不愿意参与进来,甚至是根本就不参与,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出小组教学的优势。

4.评价制度不健全

小组教学偏重于学习小组的评价,轻视了学生个体的评价;偏重于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由于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较少关注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导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影响,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三、小组教学有效开展的措施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行小组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小组中每一位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小组中每一位成员都要在某一阶段肩负起某一项责任,担任具体的合作角色,他的主要作用是有效促进成员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相互合作。因此,必须明确规定出讨论过程中的分工情况,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设立出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充分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个性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科学、 (下转第55页)(上接第32页)有效的分工,使学生们都能够明确该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要求,从而使他们都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都能明白自己的责任。同时教师还要强调“分工不等于分家”,在每一位成员都要认真履行自己责任的同时,还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交流,进而使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学生们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这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处理好形式与目的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所有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教学目的进行服务,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们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小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合作意识等;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们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健康心理,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绝不能只让好学生替代小组进行交流,或者是小组长做老师,教师要在小组中营造一个公平、民主、团结的良好氛围,从而确保小组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进而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3.师生共同参与,加强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要改变在传统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进而转变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进行小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小组进行详细的了解,掌握每一个小组的详细情况,并且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参与进去,跟小组一起进行探讨、交流、学习。教师跟学生们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双方之间最好能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师生之间的友谊,这非常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好小组教学,使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4.组织交流、进行评价

教师在小组教学完成后,各个小组组长要对本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汇总、汇报,然后教师要及时跟小组进行交流、评价,在汇报过程中虽然是由小组长汇报,但是小组成员也要及时补充,教师要认真听取小组的汇报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目标、方法、成果,以及他们最后的感受,同时各个小组成员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教师可以组织组与组之间进行评价,评价是由所有的小组成员参加,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最后教师再针对每一个组的情况进行最终评价,在表扬的同时,也要指出每个小组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们能够及时明白,并且及时进行改正。因此这样的交流非常有利于小组之间取长补短,实现各个小组共同进步的局面,同时还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小组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组教学能够使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合作、探讨,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进而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57-03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以及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日渐受到重视,并且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文教学也成为教学改革重点,不同的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作出了多元化的探索。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可以说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全面突破,借助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学生能够借助亲身实践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沟通和交流中掌握写作技巧,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写作技巧以及表达方式的强化,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简言之,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成为改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将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先导形式,将师生之间关于教学内容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作为学生学习和操作的平台,并整合教学价值取向,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觉探索语文写作知识,进而构筑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在具体操作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作文先导式”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并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辅助下完成自主学习活动,进而借助教师的有效诱导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充分发挥出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培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和实践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划分为基本构成模式和变式模式两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指导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基本模式和变式模式进行全面解读,进而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不同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措施,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1.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

小学语文教师在积极探索构建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明确教学活动方面的基本前提,为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重要的保障。首先,教学模式的制定和实践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核心,将整个教学改革和实践过程看作是逐步M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过程;其次,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和突破,加强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借助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逐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对于“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探索来说,对基本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利用实践体验对小学生的写作需求加以激发,促进学生写作训练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在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探索应用开放式情境教学模式、体验活动教学模式等,并注意实施思维训练,保证语文教学活动的完整性,为语文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

以《我的父亲》教学为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组织学生参与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借助对“作文先导式”基本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开放的自由写作空间,如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对自己的父亲加以描写,突出父爱的伟大。这样学生充分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完成写作创作,不仅能够进一步凸显写作训练的真实性,还能够实现对学生思考能力、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能力的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以父爱为主题实施写作教学,还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引导,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父爱的伟大,进而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变式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还存在多种变式,并且不同变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合理应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变式,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首先,表达交流类型。表达交流类型教学活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借助对学生写作训练兴趣的培养,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和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情感和思想方面的交流,并借助教师所营造的特殊意境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兴趣和写作训练能力加以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某某的一天》(如交警的一天、教师的一天、清洁工的一天、医生的一天……)作文教学训练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结合学生所选择的题目,如“交警的一天”,对学生讲解交警的工作性质,并提示学生想象和联想一些交警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交警工作的小短片,然后由教师和部分学生扮演司机,另一部分学生扮演交警,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情境演示活动。借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对交警工作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够真正将自身最为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促进写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其次,拓展型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后,为了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强化,真正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良好培养,在应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尝试引入拓展型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逐步增强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切实保证教学效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完成想象类型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些适合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小说、寓言故事等,结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教师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的续写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作用的发挥提供良好的支持。而在拓展型作文教学的阅读指导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爱丽丝梦游奇遇记》《鲁滨逊漂流记》等文学作品,并对学生实施模仿训练,让学生续写或者讲述与之类似的故事,真正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拓展型写作训练作用的全面发挥。

三、“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

对小学语文传统写作教学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基于学科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对语文知识逻辑体系的揭示,语文教学的内在功能被忽,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无法得到相应的培养,写作能力严重不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借助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逐步对学生的写作综合素质加以培养,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相关语文知识提供重要的保障。

1. 生成

基于传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自觉淡化传统的教学目标,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写作素养加以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重点放置到情境创设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面,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生成而不是依靠教师的传授,也就是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借助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生成”作文制定教学设计模型,将生成教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逐步摆脱教材的束缚,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组织规划的设计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表达和沟通交流服务,为教学改革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2. 整合

整合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向,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教学4个模块,并且4个模块“各自为政”,严重割裂了小学语文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限制了整体教学效果的发挥,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新时期基于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应该注意对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全面推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化提供重要的保障。

而在具体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基于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借助对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以口头语言表达的方式完成对生字、拼音等的初步记录,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相关性阅读,借助阅读趣味性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对相关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实现对学生阅读情感的激发。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客观表现布置相应的作文训练题目,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培养,为学生写作训练积累素材、培养情感,进而保证写作训练效果,为写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全面推进学生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良好培养,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相关语文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3. 评议

在应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教学评议也是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评议的重要作用,并且将评议方法融入“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教学评议作用的发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良好培养。在实际应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评议的权力从教师向学生转移,进而在评议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自身写作训练过程中的优秀表现和不足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可见,借助良好的教学评议,能够凸显“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良好应用效果,对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进而借助良好的教学改革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研究“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有效改善当前作文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并借助“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适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后期深入学习作文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玉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4(12):89-89.

[2] 胡旭青.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4(6):125-125.

[3] 韩丽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先导式教学改革的实施对策[J].考试周刊,2014(95):8-8,9.

[4] 陈妙玲.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新校园(中旬刊),2015(10):143-143.

[5] 李寿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1):56.

[6] 倪玲.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构建[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2):298.

[7] 李德洪.“作文先导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6(15):138-139.

上一篇:车辆管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税务稽查经验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