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化范文

时间:2023-02-23 06:03:17

纤维化范文第1篇

什么是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慢性的乙型/丙型肝炎、血吸虫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多种慢性肝病的一种病理过程。如同皮肤创伤的愈合过程一样,慢性肝损伤时,肝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增生,试图包裹损伤部位,修复损伤组织,但这些基质成分的过度增生与降解减少,就会在肝脏内形成"疤痕",破坏肝脏正常结构,影响肝功能。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肝硬化,但在肝功能明显减退之前,患者往往不一定有明显的感觉。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病情,此时疾病可能在悄悄的发展,等到出现明显的肢软乏力、黄疸,甚或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时,往往已到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阶段,治疗效果不如早期用药,而且预后也欠佳。因此,抗肝纤维化应积极行动,不应消极等到出现了明显症状才考虑治疗。

既往长期以为肝纤维化是难以消退、不可逆转的。近年来大量研究改变了这种观点,认为不仅肝纤维化可逆,甚至某种程度的肝硬化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逆的。

如何抗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病变复杂,其治疗多为综合性措施:① 减轻危险因素,如控制体重与血糖、纠正脂肪肝、戒酒、尽量不用有肝脏损害的药物等。②去除或控制病因,如杀灭血吸虫、控制肝炎病毒复制、改善胆汁淤积等。③改善肝脏炎症,减轻肝细胞凋亡坏死等。④ 针对纤维化本身的治疗,即促进肝脏沉积的纤维组织吸收消退,逆转肝纤维化。应该指出,病因治疗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针对纤维组织本身的治疗。因为不少情况下,即使去除或控制病因,肝纤维化仍可持续发展。

复方中药具有多环节的作用特点,对抗肝纤维化具有综合优势。例如,上海研制的扶正化瘀胶囊(片),经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验证,肝纤维化有效逆转率达53%。其他如复方鳖甲软肝片、强肝胶囊等中药新药,也报道具有较好效果。除了以上中成药,还可采用中药辨证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黄芪、党参、生地、当归、丹参、赤芍等)为基础,并根据不同病情表现,分别加用有清热化湿、疏肝健脾或滋养肝肾等作用的药物。患者需定期检查肝功能、B超、血常规、甲胎蛋白等,必要时做胃镜检查与肝组织活检。不宜过劳,饮食上宜清淡与富于营养,禁酒,避免肥腻、辛辣、坚硬或油炸食物,可进食一些龟、鳖的肉,并将其外壳炒熟研磨或煎汤食用,以软坚散结。

小贴士:

怎么知道出现了肝纤维化?

纤维化范文第2篇

肝纤维化的治疗分两方面:一是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二是特异性抗肝纤维化治疗。目前多数治疗方法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去除病因

针对不同病因,如肝炎病毒、慢性肠道感染、酒精、药物、自身免疫、代谢综合征等进行相应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要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以及饮食结构调整,适当的运动与锻练,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加重肝损害的因素,如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酒精、药物等。体质指数(BMI)>25的患者应给予控制饮食和减肥措施。由肝炎病毒所致者酌情给予抗病毒治疗。

特异性抗肝纤维化治疗

1.保护肝细胞:包括①抗氧化剂谷胱苷肽、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水飞蓟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②脂氧酶抑制剂前列腺素E1、前列腺素E2和其类似物(米索前列醇、二甲基前列腺素E2);③钙通道阻断剂尼群地平等;④其他如甘草甜素和熊去氧胆酸等。

2.抑制肝脏炎症:体内应用白介素(IL)-1受体拮抗剂、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抗体、IL-10等,可明显减轻肝内炎症。

3.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干扰素(IFN)γ具有比IFNα更大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许多试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氧化苦参碱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并已在临床应用。其他包括奥曲肽、C型利钠多肽、雌激素、抗甲状腺功能药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前列腺素E2、cAMP、小柴胡汤、己酮可可碱、卤呋酮、多不饱和卵磷脂、甘草甜素、丹参、西利马林、雷帕霉素、核心蛋白聚糖等,但其确切作用有待更大范围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4.促进HSC凋亡:TGFβ1在抑制HSC增殖的同时也抑制HSC凋亡,抗TGFβ1治疗可望使活化的HSC发生凋亡。

5.中医中药:丹参、桃仁、苦参素、冬虫夏草、柴胡、黄芪、葫芦素B、甘草甜酸、苦味叶下珠、水飞蓟等单味中药已被证实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临床上常用的中草药复方制剂有复方861、小柴胡汤、复方鳖甲软肝片、大黄蛰虫丸、强肝软坚汤等。

6.药物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靶向治疗的关键是寻找高选择性的载体,目前已发现几种对肝脏内HSC有高度选择的载体,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西药抗肝纤维化多处于试验阶段,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选择何种药物、何时开始治疗、治疗终点如何判断及如何检测等。中医治疗的优点在于多部位、多靶点、毒副作用小,但存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思辨性、经验性、高度个体化和现代科学研究的客观化、标准化、量化之间的差异。

纤维化范文第3篇

肺纤维化就是肺组织瘢痕累累,肺泡逐渐被纤维性物质所取代,导致肺组织变硬、变厚,肺脏交换氧气进入血液的能力逐步丧失;患者不同程度地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病情反复发作,咳咳喘喘,痛苦不堪,直至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其属于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简称肺间质病)范畴。如果把肺比喻一块海绵的话,氧气就是水。健康人的肺就像干净的优质海绵,有很好的吸水功能,这时的呼吸是正常的。而如果海绵里吸进了胶水,海绵就会随着胶水的凝固而变硬,此时的胶水就像肺部组织上沉积的纤维化物质,导致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出现。

肺纤维化包括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所谓特发性肺纤维化就是找不到病因的肺纤维化,占所有肺纤维化患者的65%,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继发性肺纤维化包括炎症后肺纤维化、药物相关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纤维化、职业环境相关性肺纤维化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纤维化,尤其是风湿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纤维化临床较常见,其中系统性硬皮病肺纤维化发生率可高达90%。

2.肺纤维化的原因

导致肺纤维化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环境、职业、物理和化学因素等,例如石棉、矿物粉尘,化疗药物,放射损伤,有害气体吸入等。接触鸽粪、动物皮毛、发霉枯草等引起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也可导致肺纤维化。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等均可伴发肺纤维化。

3.肺纤维化须预防继发感染

目前西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药为主,效果不甚理想且副作用明显。此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可使肌体免疫力下降,使隐匿感染灶播散或诱发新的感染,而严重的继发感染又是肺纤维化致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些医学专家发现中药在改善肺纤维化症状、控制病情等方面具有明确的效果,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4.饮食调理

肺纤维化患者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多吃瓜果蔬菜,多饮水,避免食用酸、麻、油炸的食物及蛋、鱼、虾等易诱发哮喘的食物。少食多餐,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不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冰淇淋等。肺纤维化的患者大多为阳虚体质,应适当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本草纲目》引《风土记》里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外,韭、蒜、葱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但食用时应适度。

5.肺纤维化的诊治

该病的加重往往无诱因,而是疾病本身发展的结果,所以应关注它的早期症状,及早处理和干预,避免疾病发展。

该病最早期的症状是活动后气短。但多数病人早期没有不适,很多患者是在胸部X线或CT检查中无意被发现的。有些病人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占84%~100%。还有些病人可有咳嗽症状,一般为干咳、无痰,甚或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浑身乏力等;早期X线胸片可能基本正常,中晚期可出现两肺中下叶弥散性网状或结节状阴影。肺功能表现为进行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量减少。该病没有独自的、特异性的症状,很容易误诊,需要医生和患者提高警惕。

开胸或支气管活体组织检查是明确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患者不要对肺活体组织检查盲目恐惧,其只是在胸部开一个3~5厘米的小切口,取一小块肺组织进行检查,对有些病人的诊断确有决定性意义。

治疗肺纤维化,糖皮质激素是首选。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较大,只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或联合糖皮质激素应用者。乙酰半胱氨酸对改善患者的肺活量也有作用。这些都是为了抑制肺纤维化的进展过程。对症治疗还有氧疗和抗感染等方法。

6.患者的日常保健

纤维化范文第4篇

【摘要】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病理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高表达具有促组织发生纤维化的病理作用,且与病理上肝纤维化程度相平行。本文就TGF-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肝纤维化

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肝病绝大多数都有肝纤维化,其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已成为慢性肝病防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TGF-β是一个分泌型的多肽信号分子超家族,可以调解细胞的增殖、分化、粘附、移行和凋亡,在生物发育及组织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 。TGF-β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增加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的结合 [3] ,具有促进组织发生纤维化的病理作用 [4] 。因此,TGF-β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 TGF-β的生物学特性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个分泌型的多肽信号分子超家族,包括TGF-βs、激活素(activins)、抑制素(inhibins)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等 [2] 。TGF-β是典型代表,有5种同分异构体(TGF-β 1~5 ),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存在3种形式的TGF-β,分别是TGF-β 1 、TGF-β 2 和TGF-β3 。它们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由不同的细胞分泌和表达。其中TGF-β 1 所占比例最高(>90%),活性最强 [5] ,最初合成的TGF-β 1 以一种无活性的前体蛋白形式分泌,由391个氨基酸组成,经酶解得到112个氨基酸的多肽亚单位,两个亚单位通过二硫键相连,形成25kD的成熟分子。TGF-β主要通过细胞表面具有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活性的Ⅰ型和Ⅱ型受体来进行信号转导,其不同的浓度可介导TGF-β不同的生物活性 [6] 。

2 TGF-β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TGF-β 1 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已经得到深入研究,认为TGF-β可以促进星状细胞合成各种胶原成分以及组织金属蛋白抑制剂,同时能够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引起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而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7] 。免疫性肝损伤时,浸润淋巴细胞能释放TGF-β。TGF-β是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主要因子之一,而且可通过抑制蛋白酶促进蛋白酶抑制物的合成等起到阻止新生基质降解的作用。此外,TGF-β可通过增加组织特异性金属蛋白酶抑制物的合成与分泌而强效地灭活其他一组参与胶原降解的蛋白酶 [3] 。

3 TGF-β的生物学功能

TGF-β是一种亲多种组织、多种效应和多功能性的细胞因子 [8] 。它由实质细胞产生,也可由浸润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血小板产生。TGF-β以无活性状态释放,并被一些酶(如血小板反应素)激活而发挥作用。过多的TGF-β可使组织纤维化,可引起纤维母细胞迁移,抑制胶原酶和其它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增加胶原产生,降低胶原降解,促进基质沉积。

4 临床意义

TGF-β 1 与肝纤维化有明确的关系,它对星状细胞,Ito细胞等激活、增殖、ECM表达、TGF-β受体基因表达均有促进作用,测定血清TGF-β 1 对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和预后有较大价值 [9] 。TGF-β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高表达,并与病理上肝纤维化程度相平行,表现出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极其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 [10] ,TGF-β 1 检测能判断慢性肝炎患者是“无肝纤维化”、“处于肝纤维化阶段”或“肝硬化”,从而作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由于TGF-β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采用TGF-β抗体和反义基因治疗、预防和延缓器官纤维化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11] ,对TGF-β的生物学功能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肝纤维化的防治,临床意义重大。

5 结论

TGF-β与肝纤维化形成中出现高表达,并与病理上肝 纤维化程度相平行,检测血清TGF-β 1 可准确地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判定肝纤维化程度。对TGF-β的生物学功能和致肝纤维化机制的了解,有助于促进肝纤维化防治研究工作的向前发展,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王宝恩.肝纤维化的诊断与严重程度评估.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4):193-194.

2 谷庆阳,王德文.TGF-β及其信号分子SMAD 3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22(1):67-69.

3 林志鸿,李庚山,吴可贵.TGF-β在血管形成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21(3):203-205.

4 徐新保,何振平.TGF-β,Smad家族与器官移植免疫和器官纤维化.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21(5):403-404.

5 Gleizes PE,Rifkin DB.Activation of latent TGF-beta.A reguired mechanism for vascularintegrity.Pathol Biol(paris),1999,47(4):322-329.

6 Saltis J,Agrotis A,Bobik A,et al.Regulation and interactions of transˉ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with cardiovascular cell:implications for deˉvelopment and disease.Clin Exp Physiol,1996,23(3):193-200.

7 Knittel T,Mehde M,Kobold D,et al.Expression patterns of matrix metˉalloproteinases and their inhibitors in parenchymal and non-parenchyˉmal cells of rat liver:regulation by TNF-alpga and TGF-beta.J Hepˉatol,1999,30(1):48-60.

纤维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肝纤维化;研究进展;肝组织

肝纤维化的发生是因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肝损伤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其以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作为临床病例特征改变[1]。肝纤维化对肝组织的功能和结构有一定的破坏性,能够引发慢性肝脏损伤的疾病一般伴随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而最常见的疾病为病毒性肝炎,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数为3.5亿,我国发病率在近些年来也呈现上升趋势[2]。处于进展期的肝纤维化患者可导致病变为肝硬化,最终引发终末期肝病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肝纤维化对预防肝硬化有重要的意义,肝纤维化在临床上无特殊表现,所以诊断方式依靠血清指标检查、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

1.血清指标检查

使用血清指标对肝纤维化发展及治疗效果进行监测,是近些年来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血清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程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3]。目前全球的医学界均未有理想的肝纤维化生化诊断标准。虽说如此,多项研究结果均有效证明,部分生化指标可有效的将饭脏纤维生成和溶解过程充分反映出[4-5]。

1.1血清肝纤维标志物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血清Ⅲ型前胶原:研究资料表明,以上两种指标可有效的反映出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其与肝脏的坏死、炎症有一定的关联,其水平会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严重程度提高[6]。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以上两种指标反应的是纤维化发生早期及其动态发展过程[7]。

Ⅳ型胶原:其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肝纤维化现象出现后,对基底膜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和破坏,Ⅳ型胶原增加速度较快,其反应了胶原降解,纤维化早期明显增加,同时伴随的加重的趋势,血清中含量增加则表明Ⅳ型胶原不仅对早期纤维化具有诊断意义,还可提示纤维化的进程。

Ⅰ型胶原:肝纤维化在早期、中期均以Ⅲ型胶原蛋白增生为主要依据,而肝纤维化在后期及肝硬化期间则主要以Ⅰ型胶原增生为主要的临床依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肝癌及肝硬化合并的患者中Ⅰ型胶原增生较为明显,慢迁肝、急肝、慢活肝等指标均无增加现象,所以认为Ⅰ型胶原对肝纤维化是否发展成为肝硬化的诊断有临床意义,但其在肝纤维化早期、中期诊断方面无明显影响[8]。

层粘蛋白:其是基底膜中独特成分,肝纤维化发生的时候,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Dise间隙附着,是的肝窦毛细血管化,阻碍肝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引发门脉高压。有较多的临床研究均认为血清层粘蛋白和肝纤维化进程有联系,和门脉高压呈现正相关。但是血清层粘蛋白增高不只是在肝纤维化时发生,此种现象也在胰腺疾病或者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出现[9]。还有部分学者通过多元回归相关分析显示,层粘蛋白不能估计肝纤维化预后及其量。所以层粘蛋白在诊断中具有一定局限性[10]。

1.2细胞外基质合成酶改变

单胺氧化酶:其是临床早期用于诊断肝纤维化标准的项目。单胺氧化酶来源于线粒体,活性增高和体内结缔组织增生关系密切。

脯氨酰羟化酶:其是胶原合成关键酶,肝硬变患者体内脯氨酰羟化酶含量增高速度快[11]。

1.3反应细胞外机制降解指标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分子:经过大量研究试验表明,肝纤维化在早期时肝脏中有胶原酶,但是随着肝纤维化的不断发展,其活性明显下降,甚至检测不到其存在。

脯氨酸太酶: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广泛的存在人体内,和胶原蛋酶降解有密切关系,可有效反应出胶原蛋白分解代谢的重要生活指标。

2.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科从形态角度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在临床MRI、CT、超声波、纤维内镜、腹腔镜、核素扫描均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提高临床诊断肝纤维化的水平。目前为止超声是临床上既经济、又方便无创,是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超声、MRI、CT检查后所得的影像资料可互补,如以上可提供肝体积、肝表面积、门静脉管径、脾脏大小、肝实质、脾静脉管径、血流参数等资料。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肝表面表现为结节状、边缘角变钝、回声不均匀、门静脉增宽、脾变大等临床表现均为肝纤维化诊断的标准[12]。进行多普勒超声测定可根据门静脉血流最大值和慢性肝病肝动脉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同时门静脉侧支循环、肝静脉频谱波形、淤血指数等指标对肝硬化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相关学者使用瞬时弹性记录仪器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行评估,该仪器认为弹性波传播速度与肝纤维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13]。在肝纤维化早期,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改变不明显,超声下的生想学表现也不是非常明显,所以超声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3.组织病理学诊断

在临床上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方法中肝组织活检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在2000年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指出,将慢性肝炎的验证活动度分为5个等级(G0-G4),肝纤维化程度分为5期(S0-S4),其用在肝组织活检诊断中[14]。但是此种分级方式不能满足实际的研究工作中的需求,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更详细的分级系统。在最初的临床研究中,应用Knodell提出的肝组织学活动评分系统(HAI),之后逐渐赶紧为Ishak、METAVIR、Sciot、Scheuer诊断标准。我国现在主要应用的是Scheuer。相关学者提出[15],对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进行了改进,使用各种ECM组织化学免疫、常规HE染色、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等可从肝标本中获得更多的肝纤维化信息,使用半定量计分方法和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纤维分期有一定的关系,尤其说明其在诊断肝纤维化上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

还有学者提出使用比色法、计算机图像等新型的技术方法测定肝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16],但是以上方式均对纤维组织增生的形态与位置忽略了考虑,此种方法不仅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其不能够完全充分的反应出肝组织炎症程度,在临床上还需值得深入研究。目前为止,临床上肝活检技术还未普遍应用,此种损伤性检查存在的不足非常多,例如患者顾虑有一定的风险、不易接受、有假阴性、随访、组织学取材不规范等等。所以对于肝纤维化病理学诊断较为常用的便是分级分期方式,评价肝纤维化治疗效果较为常用的是半定量评分系统。

4.纤维化诊断进入基因水平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透明质酸在临床上诊断肝纤维化的最佳指标[17],但是部分学者使用ROC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血清PDGF-BB比其他指标好,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MP-1的mRNA水平比血清蛋白水准为最佳值[18-19]。

5.讨论

临床上联合使用多种检测手段,可为肝纤维化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同时还可对肝纤维化进程、肝硬化严重程度、预后、动态监测、疗效判定等进行判断和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20]。

参考文献:

[1] 李建成,邹志强,刘友德等.纤维化扫描仪用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4):216-218.

[2] 谭小芸,刘兴峰,陈星浩. 苦参素胶囊联合强肝胶囊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学,2006,(10):962-964.

[3] 王俊文.中医微观辨证研究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构想及其在肝纤维化诊断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4] 王燕,陆伦根.肝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存在什么问题?[J].肝脏,2012,17(8):589-591.

[5] 葛永祥,王丽辉.肝纤维化诊断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9):2952-2955.

[6] 孙德胜,孟繁坤,王金锐等.慢性肝病肝剪切波速与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4):241-245.

[7] 陈永鹏.合理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效能[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5):305-307.

[8] 李丽,展玉涛.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2):145-147.

[9] 杨爱婷,白艳锋,尤红等.Fibroscan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2):142-144.

[10] 冯彦红,钱林学,胡向东等.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超声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5):453-461.

[11] 陈伟雄. 血清肝纤四项检测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河北医学,2007,(03):375-377.

[12] 陆伦根,曾民德.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和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3):165-168.

[13] 徐桂娟,杨晴,刘东屏等.超声量化指标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687-689.

[14] 高人焘,朱传龙.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挑战――Fibroscan技术新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6):467-469.

[15] 刘志权,冯军花,孝奇等.瞬时弹性扫描仪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068-4070.

[16] 刘平,慕永平,刘成海等.加强肝纤维化的诊断与治疗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8):561-562.

[17] 陆伦根,胡俊杰.2012年肝纤维化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2):84-86.

[18] 邹享珍.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NO与肝纤维化关系探讨[J]. 河北医学,2007,(05):595-597.

[19]蔡洁毅,吴一平,邓芝禾.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病中的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2006,(11):1128-1130.

纤维化范文第6篇

关键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32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131-02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的病理改变,也是许多肝病的中间环节。建立一个与人类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相似的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难点。选择适当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筛选防治肝纤维化药物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将目前常用的造模方法及其原理、特点综述如下。

1 中毒性肝损伤模型

1.1 四氯化碳法

四氯化碳(carbon tetochloride,CCL4)是最广泛使用的化学肝毒物。CCL4法造模的途径包括口服、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造模时间由途径和剂量决定,一般为8周至4月不等[1]。如,40%CCL4油溶液,按2mL/kg体重的剂量,予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可成功复制肝纤维化模型[2]。

CCL4是氯化烷烃类化合物,可选择性损害肝、肾功能。CCL4进入体内后可直接进入肝细胞,溶解肝细胞膜上的脂质成分;也可以通过影响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代谢,生成活泼的三氯甲基自由基和氯甲基自由基,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致肝细胞损伤,变性,坏死,长期反复刺激可诱导肝纤维化形成。

CCL4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途径多样,简便,费用低廉,病理特征稳定可靠,复制时间短。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在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某方面与人肝纤维化相似[3]。该模型的原始启动机制显然是毒性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比较适合药物性肝炎方面的研究。但是能否准确反映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导致肝纤维化的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其缺点在于CCL4肝毒性作用剧烈、动物死亡率高,不适合于周期较长的实验研究。

1.2 二甲基亚硝胺法

1%二甲基亚硝胺(DMN)生理盐水稀释液,按10mL/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第1周连续3次,第2、3、4周各1次,6、7周各连续2次,8周可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4]。

DMN是一种具肝毒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的药物,长期低剂量可致肝癌,高剂量可导致坏死和肝纤维化。

DMN所致肝纤维化模型病变特点与人肝纤维化类似并具有肝纤维化形成率高、死亡率低、造模周期短、肝纤维化病变相对稳定的特色[5]。与CCL4模型相比,该模型中肝细胞无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形成相对稳定。DMN所致肝内出血性病变与CCL4所致肝内凝固病变不同,其肝损伤比较严重。

1.3 半乳糖胺法

雄性Wistar以500mg/kg腹腔注射半乳糖胺,隔日1次,共12周,可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半乳糖胺进入体内后可造成尿嘧啶核苷酸的消耗,干扰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生成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干扰膜结构和功能,诱导肝细胞坏死[6]。

此种模型的症状、生化、组织学表现与人体的接近,重复性好,对肝纤维化、肝癌、肝衰竭、肝性脑病等研究有重要价值。但此法因D-GalN价格较高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1.4 鸭乙型肝炎病毒法

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血清反复攻击复制鸭乙型肝炎纤维化模型,其特点是与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纤维化较为接近。

2 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将人血清白蛋白[7]或牛血清白蛋白[8]用生理盐水稀释,与等量的不完全福氏佐剂乳化,大鼠皮下多点注射,每间隔2周1次,共4次。经测定血清中抗体阳性者,采用相应异体血清白蛋白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尾静脉注射攻击,可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该法的原理是异源血清进入体内,刺激大鼠产生抗体,继而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长期的抗原刺激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肝汇管区和血管壁,引起Ⅲ型变态反应造成血管炎、血管周炎等局部炎症反应,进一步刺激胶原的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目前造模常使用猪血清、牛血清、血吸虫病血清等[9]。用猪血清法造模,3周时候可通过免疫组化显示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周围沉积,4周之后纤维组织明显增多。停止注射后3个月,对先前形成的肝组织改变无影响。

该法的优点是免疫法造模与临床上慢性肝炎所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在发病机制上更为接近,病变过程中肝细胞受损较轻,细胞外基质以Ⅲ、Ⅳ型胶原蛋白沉积为主,肝组织形态清晰,有利于原位观察和分析,适合肝脏免疫病理研究。缺点是其没有病毒的持续复制及肝实质的持续损伤,不能反应人体慢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病毒反复持续攻击人体的特点。与人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3 血吸虫性肝损伤模型

小鼠皮下多点注射血吸虫尾蚴6~8周可复制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形成的原理主要是门脉区寄生虫卵的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10]。此种模型病理变化比较特殊,主要用于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纤维化的研究,不适于其他人类肝纤维化的研究。

4 胆源性肝纤维化模型

用胆总管结扎法,可在狗、大鼠、猴等动物中制作出实验性胆汁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该模型的原理与发生在人体的继发性胆源性肝硬化的机制相吻合。通过结扎胆管或者注入硬化剂等方法人为地造成肝外胆道梗阻,引起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胆管阻塞的持续时间决定肝脏的病理改变,由于肝内血管受到扩张胆管的压迫及胆汁的外渗,肝细胞发生缺血和坏死,纤维向胆管延伸,包绕肝小叶,形成肝纤维化。

此法的优点在于:①造模过程中炎症反应较轻;②肝纤维化形成快;③形成后短期不自发逆转;④试验指标稳定。

本模型适用于肝纤维化机理,筛选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寻找理想抗纤维化药物的研究。

5 其它

5.1 高脂饮食法

给大鼠高脂-低蛋白饮食,制造肝硬化模型,该模型与人的酒精性肝病相似,较适用于人类酒精中毒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5.2 复合法

由于单一因素的周期长、成功比例低,单一因素可能在加大剂量时不但不产生肝纤维化,而且增加动物的死亡率。因此部分学者采用复合因素制备模型。

利用复合因素制备肝纤维化,例如CCL4与乙醇联合应用造模;人白蛋白与CCL4联合注射造模;DMN与小牛血清白蛋白综合造模。但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机制更为复杂,给实验的结果和分析带来困难。

6 结语

作为一种传统的研究手段,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动物模型的制作在研究疾病的防治及病理生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进行药物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必须建立合适的模型。

总的来说,理想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应该符合如下条件:①与人类肝纤维化疾病的基本病变特征相似;②病变有一定发展过程;③形成率高,死亡率低,重复性好;④造模方法简便易行;⑤动物易获得,经济实用。目前,很多试验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来选择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1] SIMEONORA PP,GALLUCCI RM,HULDERMAN T,et al. The 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liver toxicity,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1,177(2):112-120.

[2] MontfortⅠ,Preze-Tamayo R.Collagenase in experimental carbon tetrachloride cirrhosis of the liver[J].Am J Pathol,1997,92:411.

[3] 胡荣昕,缪伟峰.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4(10):2.

[4] Sugiyama M,Ichhida T,sato T,et al. Expression of activin A is increased in cirrhotic and fibrotic rat livers[J]. Gastroenterology,1998,114:550.

[5] 李春辉,潘理会,等.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发生机理的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23(2).

[6] 林冬静,金政.常用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及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587-488.

[7] 王宝恩,王志富,殷蔚荑,等.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89,69(9):503.

[8] 李培建,梁保忠,王爱民,等.四氯化碳、人血白蛋白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0,17(2):32.

[9] Ochi T,Kawakita T,Nomoto K. Effects of Hochu-ekki-to and Ninjin-youei-to,traditional Japanese medicines,on porcine serum-induced liver fiborsisin rats [J]. 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2004,26(2):285-298.

纤维化范文第7篇

慢性纤维化疾病的病因千差万别但发病机制却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心脏纤维化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肾小球硬化症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肝纤维化的肝星状细胞HSC这种类型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许多共同特性包括随着基质蛋白的沉积引起的细胞生物学的改变。

植物雌激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为大/中动脉内膜局限性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并大量增殖伴胶原、蛋白多糖等多种细胞外基质ECM分泌和积累其深部富含坏死组织碎片、细胞组分及脂质。研究证明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向内膜下迁移及其表型改变进而大量增殖和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病理改变。平滑肌细胞在形态上有两种表型即收缩型和合成型。合成型细胞可增殖及分泌多种ECM如胶原和弹性蛋白。

植物雌激素与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其实质是肾脏纤维化和硬化。近年研究揭示炎症细胞浸润、肾脏固有细胞在纤维化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作用下发生表型改变是肾脏纤维化的重要机制。系膜细胞是肾小球内平滑肌细胞它可以合成释放致炎症细胞因子、PDG。系膜细胞对损伤的反应是细胞增殖、发生表型改变并产生ECM。肾小球基质成分的改变反过来又可能影响系膜细胞进一步促使其增殖和转化。

有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对照组梗阻肾中发现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术后5~天TGβ1mRNA的表达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伴随着梗阻肾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两者相关性较显著。在本实验中给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喂食大豆异黄酮发现大豆异黄酮对TG-β1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本实验中还发现大豆异黄酮可在转录水平抑制TG-β1的表达进而延缓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其他实验证实大豆异黄酮抑制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梗阻肾肾间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分泌的作用进而延缓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体外研究表明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在压力或牵拉后会促进增殖和ECM产生并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异黄酮和木脂体可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途径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从而减轻肾损害。

植物雌激素与肝纤维化

纤维化范文第8篇

肺纤维化是什么病?怎么这么快就夺人性命?笔者就此采访了苏州市中医院陈宇教授。

据陈教授介绍,目前肺纤维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国内外都在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案,但都未能确定具体的发病因素和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只能以控制病情为主。因其难以治愈,肺纤维化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其起病隐匿,病程发展快,预后不良,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近几年,肺纤维化发病率及病死率不断攀升,肺纤维化发病年龄多在40岁~75岁,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城市发病高于农村。

据了解,健康人的肺间质水分恒定,与肺泡处于理想的湿润状态,以利完成人体的气体交换功能。当患有肺纤维化时,多因一种或多种基因缺陷引起的肺泡间结缔组织变厚变硬,挤占了肺泡的常规空间,使胶原蛋白过度沉积,降低了氧气交换能力,而导致呼吸困难。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错过最佳治疗期,致使肺泡空间越来越小,无法正常实现氧气交换,使患者无法正常呼吸,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肺纤维化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最初往往是由多种原因而引起的肺涨损伤,如肺泡炎、间质性肺炎等等,最终都可能引起肺泡上皮受损成纤维细胞增生,肺间质及肺泡结构改变,发生肺纤维化。

西医治疗这种疾病的效率不明显,陈宇教授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明显。他认为,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病情早期一般以扶正祛邪治疗,采用以治肺为准则,清肺化痰、平喘止咳等中药治疗;当病情逐渐加重,进入中晚期时如胸闷气急、不能下床活动,可采用扶正补肾纳气、回阳救逆、益气复脉治疗。

那么,肺纤维化是由何引起的?病因有哪些?

陈宇教授说,中西医对这种病的看法略有出入,西医认为药物反应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第一病因:如各种抗肿瘤药物、抗生素、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等,长期服用都可能致本病发生。

还有一种是结缔组织疾病:如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可并发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纤维化的有增多趋势。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破皮病等均有并发肺纤维化的可能。

除了这些,吸入有机物质尘埃、吸入有害气体也是肺纤维化发病的一个原因。吸入有害气体如硝酸、硫酸、盐酸的烟雾、毒气、溶剂等也可导致本病。种植蘑菇的农民、养殖鸽子、火鸡、鸭子等农民吸入微尘较多均可导致本病。遗传因素也是一个病因,国外调查一个家族5代人中,有8个成员确诊为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明原因。

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治疗有独到之处。

根据其病理改变特点,中医称此病为“肺痹”。痹者,痹阻不通之意。从其微观来看,肺间质纤维化主要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增生最终导致肺组织破坏。中医认为由于痰、气、血、痹阻不通,肺洛不和,肺失宣降,病久及肾,而导致肺肾两亏,失于主气纳气,故出现呼吸困难,气不得吸,干咳,动则气息加重。《黄帝内经》记载:“皮痹不已,内合于肺,则为肺痹……淫气喘息,痹聚在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中医认为辩证治疗肺纤维化,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为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进行治疗,当然也可结合现代医学来进行辨病治疗。陈教授认为,当病情在早期,症状以实症出现,如咳嗽、痰多、胸闷等可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中药治疗。当病人以虚症出现时,如气短、干咳、口干、怕冷,则以温肺止咳,养阴润肺中药治疗。如病人兼有食欲不好、腹胀腹泻、痰多等情况下可以健脾化痰治疗。当病情进入中晚期时,如胸闷气急、动则加重,不能下床活动,面浮肢肿,口唇指甲紫绀时,该病情持续加重,中医认为久病及肾、肾气不足、肾不纳气、肾阳亏,不能温熙水湿,故治疗以肺肾两补、益气温阳中药治疗。

那么,预防肺纤维化有哪些方法?

陈教授说,既然长期服用各种抗肿瘤药物、抗生素、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能导致本病,那么,就要注意不要长期服用,适时调整用药,这是其一;其二,严重类风湿患者、红斑狼疮患者等要及时控制病情,避免因病情加重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近年来,学者认为肺纤维化与吸烟有关,吸烟发展为肺纤维化的危险性逐年增加。还有长期接触粉尘工作者,长期接触刺激性强的气体,如氯气、氨气、甲醛,还有养鸟人群,接触放射线也可造成肺纤维化。所以我们要对这些高发人群早期、定期检查,并采用一些安全措施来预防肺纤维化。

相对于西医来说,中医治疗肺纤维化具有哪些特色?

据陈教授介绍,中医治疗仍旧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纲辨证为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进行治疗。但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不断的发展,对该病的中药治疗也有新的观点,如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他们通过中药的药理分析研究来治疗肺纤维化取得一定疗效。他们运用补气益肺汤、血府逐瘀汤、肺康灵、丹参、黄芪、当归、银杏、甘草、生地等中药治疗,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在古代,苏州就形成了吴门医学,至今大约二千年左右。到明清鼎盛时期,尤其是清初的叶天士、吴又可、曹沧洲著名医生等对温病学又有新的发展。他们都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所以吴门医派对肺的认识及预防相当重视。

据陈教授说,他本人在临床上看到的肺纤维化病人相当多,基本上都是西医治疗效率不明显的情况下,来到这里治疗。他们一般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当肺纤维化的病情属早期的情况下,一般以扶正祛邪治疗,采用以治肺为准则,清肺化痰,平喘止咳等中药治疗,当病情逐渐加重,进入中晚期时如胸闷气急动则加重,不能下床活动持续吸氧,口唇面甲紫绀时可采用扶正补肾纳气,回阳救逆,益气复脉治疗。陈教授有一个长期病人——73岁女性,她原来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三十多年,从诊断为肺纤维化至今,也有二十年之久了,至今仍在吃中药治疗。起初是以清肺化痰治疗,目前以扶正补肾纳气兼活血化瘀治疗。目前,病情比较稳定。

【附】陈宇教授简介:

纤维化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内毒素;肝纤维化;黄芪

[中图分类号] 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c)-015-03

Inhibitive effect of Astragalus on hepatic fibrosis

WANG Dengni1, XU Junquan1*, SONG Weifang1, ZHANG Xiaoyang2, WANG Mingliang1, LIANG Yonggang1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Fenya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Fenyang 032200, China; 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Second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2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ction of Astragalus on anti-hepatic fibrosis,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mechanism of Astragalus in resisting hepatic fibrosis. Methods: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and Astragalus treatment group were set in the experiment, model of hepatic fibrosis was induc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Astragalus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subcutaneous Astragalus when establishing models. Liver tissues were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erosin to observe liver injury. The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 was observed by stained of sirius red of collagen and the content of hydroxyproline in liver tissues. Endotoxin was measured with a limulus amebocyte lysate test kit. Plasma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was determined with Reitman-Frankel method;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liver tissue was determined with TBA method. Results: Astragalus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①changes in liver damage were relieved, HYP in liver tissue and hepatic fibrosis index (FI)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②plasma endotoxin, ALT and liver MDA were reduced to different degrees. Conclusion: Astragalus can alleviate CCl4-induced liver injury, stave happening and developing of hepatic fibrosis; Astragalus can reduce intestinal endotoxemia,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stragalus on liver fibrosis.

[Key words] Endotoxin; Hepatic fibrosis; Astragalus

在抗肝纤维化的众多药物中,中药黄芪及其复方制剂是一类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药物。以往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芪具有抑制肝组织胶原沉积和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还可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肝再生。然而有关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内毒素可激活肝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合成与释放细胞因子(cytokine)和炎症介质,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作用,内毒素通过诱导TNF-α产生[1],促进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细胞增殖和分化,使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产生增多。本研究通过观察黄芪对慢性肝纤维化过程中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及意义,进一步探讨黄芪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及材料

健康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30±20) g,购自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四氯化碳(CCl4)为中国中邦化工分析纯;鲎试剂盒购自上海伊华医学科技公司,天狼猩红、固绿FCF、羟脯氨酸(HYP)标准品购自美国Sigma公司;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鸿制药厂),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第一分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试剂盒(北京北化康泰临床试剂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分组30只Wistar大鼠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组6周)、C组(黄芪处理组6周)。

1.2.2 造模A组不给予处理,其他两组给予首剂5 ml/kg体重皮下注射CCl4分析纯,然后按3 ml/kg体重皮下注射40% CCl4植物油(V/V)混合液,每周2次。C组于造模同时给予皮下注射黄芪注射液[800 mg/(kg・d)][2]。

1.2.3 取材在无菌无热源条件下,从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注入加有肝素的无热源玻璃试管中,离心取血浆置于玻璃试管中封口,低温保存。取新鲜肝左叶一部分立即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24 h内石蜡包埋;一部分于-80℃保存。

1.2.4 染色行常规HE染色。

1.2.5天狼猩红胶原染色组织切片用天狼猩红染液室温孵育60 min,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2.6 肝组织HYP含量测定取冻存肝组织约0.2 g消化,取肝脏消化液1.0 ml,对照管为1.0 ml去离子水,然后依次加入:①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pH 6.0)0.5 ml和0.05 mol/L氯胺T溶液1.0 ml,37℃水浴25 min;②3.15 mol/L过氯酸溶液1.0 ml,室温下作用5 min;③10%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1.0 ml,100℃沸水5 min;④冰浴冷却,测定560nm处吸光度。制备标准曲线,在HYP标准曲线上求得待测肝组织HYP含量。

1.2.7产色基质偶氮法鲎试剂测定血浆内毒素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SNK(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P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及造模效果

实验过程中,正常对照组大鼠健康状况良好,肝脏表面光滑,颜色红润;模型组大鼠的活动及摄食减少,精神萎靡,体重下降,皮毛杂乱无光泽,肝脏表面不光滑,颜色灰暗,体积变大,边缘圆钝,肝组织HYP含量和肝FI明显升高;黄芪处理组大鼠症状比模型组轻,体重下降比较慢,肝组织HYP含量和肝FI比模型组降低,结果见表1。

2.2 HE染色

正常对照组肝组织结构清晰,肝细胞大小均匀,无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整齐;模型组肝细胞可见明显脂肪变性,汇管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黄芪处理组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图1)。

ABC

图1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黄芪处理组。HE×40)

2.3 胶原染色

显微镜下重点观察红色胶原纤维分布情况。正常对照组仅于血管周围见少量红色纤维;模型组肝组织中红色纤维明显增多,由汇管区和中央静脉向肝小叶内伸展分隔,相互连接形成较粗大的纤维间隔;黄芪处理组见较细的红色纤维走行于血管周围,数量较正常对照组稍多(图2)。

A BC

图2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黄芪处理组。胶原染色,×40)

2.4 黄芪对血浆内毒素、ALT和肝组织MDA变化的影响

黄芪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内毒素、ALT和肝组织MDA均明显降低,结果见表1。

3讨论

研究显示,血浆内毒素水平在肝纤维化过程中逐渐升高,提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纤维化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4]。内毒素通过诱导TNF-α和IL-1[5]产生,促进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细胞增殖和分化,使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产生增多。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可阻断上述途径,逆转肝纤维化。

目前,治疗肝纤维化是防治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手段,寻找有效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是研究热点,在抗肝纤维化的众多药物中,中药黄芪及其复方制剂是一类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药物。黄芪能够减少免疫损伤所致肝内胶原成分的异常沉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随着疗程的延长,其作用有所增强[6-7]。黄芪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黄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和黄芪多糖,具有益气养心、扶正祛邪的功效。张银娣等[8]研究了黄芪皂苷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证实黄芪可保护肝细胞膜,降低血清ALT、AST水平。MDA是一种脂质过氧化物,其组织中的含量可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9]。肝纤维化的形成有多种细胞因素的参与,与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产物等密切相关[10]。有研究报道黄芪有抗脂质过氧化、抗氧自由基的作用[11]。张等[12]的研究提示复方黄芪颗粒可以在蛋白水平增强MMP-2酶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TIMP-2酶蛋白的表达,促进ECM的降解,从而达到逆转肝纤维化的目的。然而黄芪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尚不很清楚。

本实验对黄芪抗肝纤维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笔者通过观察黄芪对肝纤维化过程中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来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从肝组织病理学、HYP含量和肝FI方面证实黄芪可以防治CCl4所致的肝纤维化;黄芪在抑制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可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使肝纤维化程度减轻。本实验同时观察到黄芪在防治肝纤维化过程中可以降低血清ALT、肝组织MDA等水平,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从本实验结果可推测黄芪的抗肝纤维化可能与其减缓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黄芪对内毒素的下游传导通路是否有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Uesugi T, Froh M, Arteel GE, et al. Toll-like receptor 4 is involved in the mechanism of early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J]. Hepatology,2001,34(1):101-108.

[2]周贤,戴立里,贾丽萍,等.黄芪注射液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1):50-52.

[3]李红,韩德五.内毒素血症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4):353-355.

[4]李保文,张兰,吕增华.黄芪对阻塞性黄疸幼鼠血清和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4):241-243.

[5]Nomura F, Akashi S, Sakao Y, et al. Cutting edge: endotoxin tolerance in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correlates with down-regulation of surface toll-like receptor 4 expression [J]. J Immunol,2000,164(7):3476-3479.

[6]马红,王宝恩.黄芪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7(1):32-35.

[7]马桂凤,王莉,季万剩,等.黄芪注射液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细胞胶原及TGF-1表达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6(29):535-536.

[8]张银娣,沈建平.黄芪皂苷抗实验性肝损伤作用[J].药学学报,1992,27(6):401-406.

[9]罗瑞虹.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5):208-210,217.

[10]Greenwel P, Dominguez-Rosales JA, Mavi G, et al. Hydrogen peroxide: a link between acetaldehyde-elicited alpha1(I) collagen gene up-regul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mouse hepatic stellate cells [J]. Hepatology,2000,31(1):109-116.

[11]汪德清,沈文梅.黄芪活性提取成分对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12):746-748.

[12]张,李筠,赵景民,等.复方黄芪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4):242-244.

纤维化范文第10篇

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或PⅢNP)

参考值:<175微克/升。

临床意义: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的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炎症、坏死密切相关。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该指标显著增高。酒精性肝病的变化规律与病毒性肝病相似,但酒精性脂肪肝该指标一般不升高。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长期随访结果表明,本项检查也可作为评估抗纤维化药物疗效的指标,若持续增高提示病情有所发展,若正常提示病情稳定。

本指标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急性酒精性肝炎时可显著升高,但不作为肝纤维化标志。

血清7S胶原 这是一项比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更敏感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

参考值:4.4±0.7毫微克/毫升。

临床意义:该指标在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中均增高,阳性率分别为50%、88%、95%。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该指标显著性升高提示酒精性肝炎,尤其是在伴有肝硬化时,被认为是酒精性肝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透明质酸(英文缩写为HA) 主要由肝脏内的星形细胞合成,慢性肝病时由于肝脏合成透明质酸显著增多,且清除减少,所以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增高。

参考值:2~110毫微克/毫升。

临床意义:透明质酸水平的高低与慢性肝病引起的肝纤维化程度有关,当其大于250毫微克/毫升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86.89%,正确性为89.77%。它可以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肝脏功能,可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层粘连蛋白(Lam-P1) 肝纤维化时,血清中该指标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明显增高。它可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层粘连蛋白水平越高,肝硬化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参考值:1.04单位/毫升。

上一篇:竹纤维范文 下一篇:醋酸纤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