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十四五规划范文

时间:2023-02-28 12:37:54

乡镇卫生院十四五规划

乡镇卫生院十四五规划范文第1篇

一、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好卫健系统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进卫健系统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为抓手,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规范行业执业行为,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行业突出问题治理,坚决查处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行为。

二、常态开展肺炎疫情防控。一是按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及各自工作职责要求压实责任,落实肺炎疫情分区分类防控策略,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四早”防控措施,实施依法科学精准的差异化防控措施,继续抓实抓好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二是进一步加强院感防控,全面落实并规范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设置,持续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首诊负责制和“第一守门人”责任,确保实现“四早”和“不漏一人”。三是疾控部门重点做好人、物、环境常态化监测,严格落实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管控措施,加强境外、中高风险地区人群闭环管理,严格落实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泸人员排查,经常检视督查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情况,深入排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

三、着力推进健康建设。结合《“健康2030”实施方案》,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扎实推进健康建设。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努力营造健康的公共安全,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健康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享有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在系统内扎实开展学党史教育,牢固廉政之基,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大力实施卫生人才振兴工程,持续开展在职培训、人才招引工作,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岗编适度分离“县管院聘”工作有序开展,对新招聘的事业人员实行县招乡用,通过人才下沉增强基层力量,解决基层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五、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狠抓“技术大练兵、设备使用大提升、健康管理全覆盖、医疗质量大提升”四项行动。二是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医院优质资源,加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的衔接合作,深入开展医联体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三是贯彻落实《县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健全医院治理体系,制定符合医院发展改革实际的章程,加强医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持续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推进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一是持续抓实包虫病综合防治“六大专项行动”(饮水安全、畜间防控及草原建设、全民健康教育、b超筛查治疗救助、犬只规范管理、宗教活动场所包虫病综合防治),进一步巩固“石渠模式”推广工作成效,推动和提升健康教育行动,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二是深入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攻坚行动,健全、完善“三线一网底”工作机制,扩大艾滋病全人群筛查、监测、检测,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加强落实防控措施和治疗策略,确保全县儿童“零艾滋”,共同促进全县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三是规范结核病“三位一体”(疾控机构负责规划协调、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定点医院负责确诊收治、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负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学校、全人群结核病防控和筛查。积极争取县级财政补助防治资金,加强设施设备配置,增强结核病防控和救治能力,促进结核病有效控制。

七、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管理。一是大力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持续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强化孕期保健、助产技术等母婴保健技术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助产机构孕期保健和产科技术服务,加强产儿科适宜技术培训。2021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继续保持稳中向好趋势。二是持续推进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听力筛查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三是巩固妇计中心“二乙”成果,做好“二乙”复审准备工作。

八、加强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是结合《县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中藏医药传承创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筑牢基层中藏医药服务阵地,加快推进民族医院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民族医院的引领指导作用,促进中藏医药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首诊率,提升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藏医药服务能力。二是发挥中藏医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特色优势,2021年,中医药服务量力争占医疗服务总量的40%以上,县民族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整合推广毫针、电针、艾灸、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三是统筹推进中藏医药全行业管理,卫生健康部门设置中医药管理股在医政医管股,配置人员2人,对民族医院实行员额备案管理,将中藏医药发展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

九、抓好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开展城乡居民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用好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取得实效。

乡镇卫生院十四五规划范文第2篇

一、总体思路

(一)建设目标

聚焦肺炎疫情暴露的发热门诊收治能力、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可转换ICU收治能力、实验室能力、传染病检测能力、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急救能力等“七个能力”不足和重大疫情救治、应急医疗物资、应急医疗资源启用预案等“三个保障”短板,立足防治急需,着眼长远发展,调整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平战结合能力,强化中西医结合,集中力量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弱项,用2-3年时间构建基本完善我县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救治能力,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立足严峻复杂局面,防患未然、常备不懈,按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设标准,积极谋划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二是坚持合理布局。着眼疫情防控需求,结合我县脱贫攻坚任务,统筹医疗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县域医疗卫生短板。

三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着眼我县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发展实际,加快县中医院中医药服务及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切实改善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基础条件,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工作机制。

四是坚持平战结合。既满足“战时”快速反应、集中救治和物资保障需要,又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行成本,推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

五是坚持防治协同。推动疾控机构、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整合协同,促进区域医疗资源梯次配置、开放共享,实现预防和医疗协同发展。

二、建设任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结合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及相关建设标准,强化“七个能力”、完善“三个保障”、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

(一)强化“七个能力”

1.发热门诊收治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需设置发热门诊,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具备为发热病人及时开展传染病检查复查的能力,确保应设尽设、全部达标,筑牢传染病患者收治的第一道关口和重大疫情预警监测关键哨点。

建设内容:一是根据《发热门诊设置和管理规范》,改善发热门诊条件,确保可以与其他区域物理隔离,设有直接对外的出入口,尽可能留有足够的室外场地,为快速扩建提供便利条件。二是配备符合规范标准的检验、影像、急救、核酸检测设备,建设集接诊、化验、影像、观察等功能于一体的发热门诊。三是按照传染病医疗流程和安全等级要求,落实“三区两通道”设计要求,合理布局诊室、留观室、候诊区,扩大等候间距,配齐筛查所需的设施设备。四是加强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哨点建设,强化与本级疾控机构和医院发热门诊的联动衔接,提高疫情监测和处置能力。

建设任务:实施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组合类医疗专项工程、县医院诊断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县中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确保如期完工。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

2.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落实“三区两通道”设计要求,加强传染病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全县设置传染病床位不低于20张。县中医院占有一定比例病床。

建设内容:一是坚持“可转换”原则,优化医院建设布局,确定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病区、房间,合理配置门急诊、检验、检查、手术、重症监护、住院等医疗功能,提前设计预留好“三区两通道”区域。二是在隔离设施、医疗设备和人员配置方面做两手考虑,既要考虑平时承担常规医疗服务的需要,降低运行成本,又要考虑到疫情期间独立运行、封闭管理的要求,确保设施便于改造、设备便于进出、人员便于调换。

建设任务:一是县医院谋划包装传染病楼建设,推动项目尽快实施。二是加快推进县中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实施。

完成时限:2021年年底前。

3.可转换重症监护病区(ICU)收治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县级公立医院按照编制床位的2%-5%设置ICU病床,取下限,县人民医院按照300张床位计算需设置6张ICU病床;县中医院按照130张床位计算需设置3张ICU病床。并配置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建设内容:一是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床旁监护系统、呼吸机、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相关设备。二是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或预留出可紧急进行负压改造的条件。

建设任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实施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完成。

4.实验室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标建设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

建设内容: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和《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查缺补漏、填平补齐,建设功能完备的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鼓励县中医院建设P2实验室,健全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支撑平台。

建设任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置检验检测所需设备,提升快速检测能力。推动县中医院建设P2实验室。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完成。

5.传染病检测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县人民医院作为传染病定点医院具备已知传染病的常规检测能力。

建设内容:一是县人民医院配备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检测设备,建立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二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满足突发疫情时的检测能力需要。

建设任务:一是加快实施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组合类医疗专项工程,确保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完善县医院检验检测能力。二是根据疫情发展需要,采取政府委托、市场化运行方式,购买第三方企业(机构)开展PCR检测服务。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完成。

6.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总体上,现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要扩容50%,进一步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国家将出台具体指导意见)。

建设内容:一是参照《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确保医院配套建设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置设施,并与医院其他建设内容要同步完成。二是完善全县各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转运体制,采取委托、市场化运行方式,购买第三方企业(机构)开展医疗废弃物处置服务。三是科学谋划,适时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建设任务: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置设施建设。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完成。

7.急救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将急救能力建设作为本地“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加强急救体系统筹谋划,推进急救能力建设。

建设内容:一是加强急救设施配置,设立统一的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依托各类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急救站点,完善120急救网络,提升呼叫满足率、缩短响应时间。针对重大疫情,足额配备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二是加强急救队伍建设,依托县人民医院,组建传染病、呼吸、重症医学、院前急救等专业医学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协调和联合作战能力,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县中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承担紧急救治任务。加强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设置布局合理的医疗区和支持区,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急救器械及药品,满足日常急救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需要。将中医院纳入全县急救医院网络,确保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无缝衔接。

主要任务:实施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应急能力建设,购置负压救护车和负压担架等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建立统一的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完成。

(二)完善“三个保障”

8.重大疫情救治保障。

任务目标:完善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并在省域内其他地方发生疫情时,第一时间发挥快速支援和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的作用。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

9.应急医疗物资保障。

任务目标:统筹做好疫情发生时医疗机构所需的防护物资、重点药品等应急物资储备。

主要任务:一是做好各级各类防护物资、重点药品、救治设备的储备,充实实物储备品种规模。二是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物资储备,确保医疗机构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医用口罩、隔离衣、眼罩等防护用品,原则上满足不少于10日用量。

完成时限:2021年年底前完成。

10.应急医疗资源启用预案保障。

任务目标:一是以投入换机制,建立普通医疗机构转化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的预案,真正起到“平战结合”的作用。二是结合人口分布情况,选择1-2处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作为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或后备救济救灾场所。三是借鉴方舱医院和人防工程改造经验,推进体育场馆等公用设施两用改造,在相关设施新建或改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应急需求,完善场地设置、通风系统、后勤保障设计,预留管道、信息等接口和改造空间,具备快速转化为救治和隔离场所的基本条件。

主要任务:一是全面梳理县域内各类医院以及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可以转化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情况,形成一个应急医疗设施分布图、一张启用次序清单表。二是建立详细可行的应急医疗资源启用预案。

完成时限:2021年年底前。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任务目标:统筹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形成县域内医疗救治、中医药服务和疫情防控合力。

建设内容:落实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国家要求和标准,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传染病防控相适应的基础设施,配备相关医疗设备。根据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将维修改造和更新替换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

主要任务:推动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救治能力建设。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建立由县卫生健康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医疗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工作专班,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调度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目标。二是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反应速度。三是抓好防治力量区域统筹,加快建立中西医高效协同、优势互补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四是强化医疗机构生物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加强实验室和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大型仪器平台相关环境、试剂等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二)加强项目储备

一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以及国家和省有关建设标准,立足地方工作实际,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重点围绕“七个能力”、“三个保障”任务目标要求,着眼当前和长远,加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坚决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疫情防控救治第一线,确保储备项目符合防控救治能力建设要求。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医疗机构有关建设标准以及中央管理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严格按照人员编制和床位编制核定业务用房面积,确保项目符合实际、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满足公共卫生达标建设要求。严禁借机盲目上马与疫情防控工作无关的项目。

(三)加快项目实施

聚焦我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推进实施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组合类医疗专项工程、县医院诊断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县中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确保如期完工。

(四)严格项目管理

一是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规模、内容和建设年限加快推进实施,确保项目早日建成使用。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三是认真履行监管主体职责,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保障相关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发生。

(五)多方筹措资金

一是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预算内投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筹措安排。各级资金安排重点支持疫情防控救治急需、各项条件成熟、能够在短期内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三是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入库和资金争取工作。四是加强与本级发改部门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衔接,积极争取省级各项资金支持。五是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造血功能,尽最大努力自力更生,将自有资金更多用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上。

(六)加大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管理与培训,加强与国家、省市疾控机构联系,积极邀请高水平救护专家、检测专家开展医疗检测人员培训锻炼,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二是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加大人员招聘力度,加快补齐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检测人员缺口。

(七)加强监督问责

乡镇卫生院十四五规划范文第3篇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100%;

为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100%;2017年-2020年,共为472170人次贫困人口代缴医疗参保资金8904.3175万元。

修建贫困村卫生室162个,达标率100%;

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结算个人自付比例严格控制10%以内工作要求;

截止2020年10月,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救助3778人次,救助金额393.84万元;

截止2020年10月16日,全县审核认定慢(特)病27919人,制作并免费发放慢(特)病卡27919张;

2017年-2020年9月,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11371人次;

2016年-2020年10月对20名农村订单定向生进行了就业安置,共招聘引进卫生专业人才400余名,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30人。

(二)特色亮点做法

1.坚持夯实基础,六个“全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看得好病

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摆在重要位置,聚焦群众需求,在医院等级创建、专科建设、硬件建设、对口支援、人才培植等方面下足功夫,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

一是全力开展医院达标创等。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医疗行为,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水平,大力开展医院等级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2所,二级乙等医院6所。

二是全力开展重点专科建设。围绕县域内发病率较高的病种,针对性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专科建设,共建成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极大提高了县域医疗救治能力。

三是全力争取项目支持。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建设支持,加大硬件投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2016年至今,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3个;已申报2020年社会事业领域健康扶贫建设工程项目3个,规划编制县人民医院城南新区医院二期建设项目、县中医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县第三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等“十四五”重大项目14个。聚焦贫困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全县162个贫困村均建有达标村卫生室,每个贫困村卫生室均有合格村医。

四是全力做实对口支援。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照划片原则对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通过实物捐赠、技术指导、医疗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五是全力开展人才培植。通过招聘引进、订单定向、特岗全科等方式推进卫生人才增量提质,不断充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六是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服务“简、便、廉、验”优势,加强中医馆和中医角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截止目前我县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了标准化中医科,均建立了中医馆或打造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801村卫生室建立了中医角,配备了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人员,中医药服务量得到明显提高。

2.坚持科学施策,六个“全面”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群众看得起病

始终把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作为健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八顺位”医疗扶贫梯次保障政策,有效破解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一是全面落实参保全免费。财政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

二是全面落实医疗保障。严格执行“八顺位”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确保县域内住院费用和31种慢(特)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定期对外公示住院医疗费用产生及报销明细,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全面优化就医流程。贫困人口住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全县所有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一站式结算窗口,为贫困人口住院治疗提供“一条龙”服务,贫困人口入院不再缴纳住院押金,出院即时结算。

四是全面改善就医服务。转变服务态度,实施“五讲三帮”,及时告知贫困患者县域内就医所享受的权利和自身的义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五是全面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坚持救治的及时性、管理的规范性,扎实开展基层摸排建账、定点机构医疗救治、联合跟踪管理工作,完善形成救治、康复和健康管理闭环服务链条。同时,在规范开展国家规定的30种大病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病种救治范围,增加病种种类,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我县纳入大病专项救治管理病种达46种。

六是全面落实基金救助。充分发挥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兜底作用,针对不同的个人医疗费用,建立健全分类分段梯度救助标准,切实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兜底“最后一公里”问题。

3.坚持防治并重,三个“做实”树立群众健康生活方式,让群众少生病

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意识,引导形成良好生活方式,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体现公益性。

一是做实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强化摸排工作,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为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组建由村医、护士、公卫人员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生为成员的家庭医生团队445个。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在家贫困人口应签尽签。规范开展服务,家庭医生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重点人群访视、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服务。加强重点人群管理,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随访管理,家庭医生已承担起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二是做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统筹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加大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全人群免疫屏障建立,常规开展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及AEFI监测工作。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建立了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三线”管理模式和乡镇工作网底防治工作体系。探索结核病防治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要求以内。

三是做实妇幼健康工作。为贫困孕产妇提供免费分娩,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为重点,保障母婴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不能全面掌握健康扶贫政策;

2.在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后加价后,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实施“医院减免5%费用”,加重医院运转负担。

二、2020年工作总结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1.资金完成情况

2020年行业专项扶贫资金涉及2个项目,分别是对口支援项目和贫困人口健康体检项目。截止2020年10月底,财政共安排资金105.47万元,财政拨付资金100.67万元,资金拨付率95.45%,单位报账100.67万元,资金报账率95.45%。

2.健康扶贫项目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贫困人口参保情况。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财政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个人缴费部分。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

二是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保报销情况。截止2020年1月1日-9月30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96619人次,医疗费用总额21824万元,医保基金支付19152万元,贫困群众个人自付2043万元,自付比例9.35%,符合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不超过10%要求。

三是全县村卫生室均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二)重点工作推进及成效

1.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深入总结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基础上,扎实“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2020年,高屋乡卫生院、城北乡卫生院等23家医疗机构通过县级初审及市卫健委抽查复审。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服务“简、便、廉、验”优势,加强中医馆和中医角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截止目前我县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了标准化中医科,均建立了中医馆或打造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801村卫生室建立了中医角,配备了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人员,中医药服务量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开展大病专项工作。加强对大病患者的回访及随访管理,强化诊疗及管理的连续性、规范性,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管理水平。2019年1-9月,为5326名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

2.加强县乡村卫生人才培养

持续开展卫生人才培植行动,通过定向引进人才、实施卫生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以及“县招乡用”等方式,推进基层人才提质增量,补齐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短板。2020年,定向引进人才24人,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65人,“县招乡用”5人。

3.深化城乡对口支援

组织县级医院“名医”,开展边远山区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为边远山区培养一批“留得住、能力强、用得上”的基层卫生实用性人才。四家县直医院共派遣14人进行对口支援工作。已考核完成,其中优秀12人,合格2人。

4.推进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开展贫困人口免费体检。2020年1-10月,为13177名贫困人口免费开展健康体检。二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在家贫困人口应签尽签,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随访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

5.强传染病监测与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统筹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加大肺炎疫情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2020年1-10月,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上报7例肺炎疑似病例,其中6例排除,1例转确诊病例,目前已治愈出院,未发生肺炎疫情蔓延扩散;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建立了县疾控、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三线”管理模式和乡镇工作网底防治工作体系,月例会、季督查工作制度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探索结核病防治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结核病发病率控制58/10万以内。

6.全面加强妇幼健康工作

一是规范“两管”系统,推母婴保健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三是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服务工作;四是规范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五是开展了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下母婴安全应急演练,规范了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母婴安全的处置流程,提升了全县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

2020年1-10月孕产妇死亡率为16.49/10万,婴儿死亡率为2.6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24‰。为116名贫困孕产妇提供免费分娩。

7.扎实抓好问题整改

将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金标准”。一是全力开展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结合“四大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县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实施方案》,抽调50名干部职工组建1个健康扶贫挂牌督战监督组和6个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带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督战、跟踪式问效。共走访3783户11101人,同时对5个县直医院、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以及344个村卫生室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战,共发现疑似问题539条,目前所有问题已整改清零。二是全面完成国省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2019年,省脱贫攻坚交叉成效考核反馈“我县有18户贫困户反映有慢性病未及时申报特殊疾病门诊”问题,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部分贫困人口慢病审核认定未进行;慢病卡办理程度低”问题。局党组高度重视,制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督促医疗机构主动扛起整改责任,根据平时掌握的基本情况、反馈的问题,全面摸排辖区贫困人口患病信息,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将反馈的问题核实到具体人员、具体病种、并主动协助其办理慢(特)病审核认定,目前国省成效考核反馈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举一反三抓实全县疾病认定工作,制定了《县医疗机构加快贫困人口慢病患者申报特殊疾病认定进度工作实施方案》,采取集中专家、集中时间、集中办理的方式,由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集整理申报资料,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慢(特)病患者办理审核认定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截止2020年10月16日,全县审核认定慢(特)病27919人。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不能全面掌握健康扶贫政策。

2.在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后加价后,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实施“医院减免5%费用”,加重医院运转负担。

三、2021年工作打算

乡镇卫生院十四五规划范文第4篇

一、全面推动农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1.着力提升农业一产规模和效益。推行种植业高质高效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和经济作物规模。推进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增加生猪和家禽饲养量。加快发展设施渔业和池塘精养,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0.6万亩。加大造林力度,增加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力争农业一产产值增幅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2.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综合实力。培育发展一批经营成长性好,发展前景广的龙头企业,力争当年新增加工产值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家左右。结合四送一服”工作,实行区乡两级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经营状况动态监测,落实支持激励政策,拓展信贷融资渠道,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8%以上。

3.着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搭建农民工就业平台,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性收入。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支持农民创业创新,提高经营性收入。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夯实农业统计基础,健全完善长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二、全面完成“三农”领域补短板任务

4.加快补上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短板。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的3大类21个问题、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5大类23个问题进行全面整改,集中解决“两不愁保障一安全”存在的问题。聚焦“老少病残孤”等特殊贫困群体,统筹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谋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有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5.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四好农村路”示县、示范乡镇和示范路创建,建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34公里。深入推进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新增和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1.7万人,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2%以上,推进水电供区农网改造升级,实现户表改造500户左右,推进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向自然村延伸。

6.加快补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补短板功能设施建设,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17所,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推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95%。

7.加快补上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短板。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N”实施路径,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最后公里”治理3.15万亩,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占补平衡、农村宅基地复垦等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终端,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实现益农信息社覆盖率80%以上。

8.加快补上农村生态环境短板。推深做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抓好农膜及农药包装物废弃物回收处理、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工作。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40%以上,畜禽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2%以上、90%以上,全面完成耕地质量类别划分任务,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个。

三、全面提升农业稳产保供水平

9.千方百计发展粮食生产。推动粮食生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种满种足,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2.8万亩以上、总产量20万吨左右。全面落实农业补贴政策。进一步保障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探索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统筹抓好草地贪夜蛾、水稻稻瘟病和稻曲病及“两迁”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科学指导防灾减灾工作,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和增产增收。

10.千方百计恢复生猪产能。推动生猪养殖用地、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落地,引进专业养猪上市公司在我区选址落户,扩大能繁母猪数量和生猪存栏量。严格执行非洲猪瘟防控Ⅰ级响应,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生猪生产调度,推进育肥猪保险全覆盖,确保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2017年水平。

四、全面发展乡村特色主导产业

11.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建立完善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基础项目库、签约项目库、落地建设项目库、投产达效项目库,对入库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监测度。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区、乡两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38+N”工程实施。全区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65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85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2万亩,新增家庭农场60家,培育农业生产组织3个。

12.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水果、蔬菜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积极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支持快递企业拓展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网络建设。

13.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程。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三大行动”,因地制宜建设“六园”,全区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到80%以上具备条件的贫困户,所有有条件的贫困村主导产业持续稳定达标。在20%以上的贫困村实施“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培育各类带贫主体,健全完善带贫减贫激励机制,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0.2万户。加强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五、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14.扎实推进乡村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庄分类成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从县域层面做好村庄布局优化工作。对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村庄规划进行综合评估。指导各乡镇街因地制宜,逐村编修“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一张蓝图多规叠加、融合共用。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实现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融合发展。

15.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农村改厕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民生工程,高质量完成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排査整改,新改造4940户卫生厕所,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成7个省级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役,充分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建立健全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

16.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好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验收工作,启动2020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在省级中心村全面开展垃圾治理、饮水安全、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污水处理、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村庄亮化10项整治工程建设,积极创建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在美丽乡村中心村中着力打造2个示范村,培育1个重点示范村。

六、全面抓好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17.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严格宅基地管理,压实牵头和配合部门工作责任。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18.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确保股权证书全部发放到户。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县自査、市核查、省验收。修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落实支持政策,巩固和利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提档升级工程,确保经济强村总数达到6%以上,10万元以下村控制在30%以内。

19.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建立农村“三变”改革项目库,明确农村“三变”改革项目支撑。编制农村“三变”改革典型案例,总结和推广不同类型村的“三变”改革模式。加大乡村宣传培训力度,确保农村“三变”改革应改尽改。继续扩大“三变”入股试点,提升“三变”改革质量。充分发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作用,及时交易信息,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20.抓好农村综合执法改革。抓好执法机构挂牌、组建、人员划转工作。加快执法能力条件建设,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农业执法装备和执法人员力量。

七、全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21.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五个一”提升行动,组织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候选人资格区乡联审常态化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指导的村务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大农村基层巡察工作力度。强化乡镇纪检监察部门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健全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机制,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

22.切实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好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总结推广“振风超市”“文明超市”、“爱心超市”、“美德银行”等典型模式。

23.切实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区乡村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建立区级领导干部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增强服务本领。乡镇街要加强管理服务,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充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工作力量。推动行政村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探索完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三级建设试点。

24.切实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防范向农村渗透。加强基层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健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农村地区警民联调室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调解员。

乡镇卫生院十四五规划范文第5篇

2020年,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0年12月21日,城区环境空气PM2.5浓度均值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75%;优良天数比例为94.1%,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常年保持三类水以上,达标率100%,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一是抓党建“三化”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二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余江红旗干部学院学习,重点学习四中全会精神;七一开展“践行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镇叶塘孔家革命遗迹参观学习,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三是突出重点,绷紧党风廉政弦。加强廉政教育,组织全局干部参加省生态环境系统召开的深刻汲取曹永琳案教训警示教育大会,并召开“汲取曹永琳案件教训”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各股室根据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岗位职责,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逐项逐条列出廉政风险点。对照排查出来的廉政风险隐患,分别制定需要完善防控措施,建立台帐,确保廉政风险隐患防控机制落到实处。共排查风险点9个。

(二)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一是开展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908医院等12家辖区内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丰瑞医疗公司污水治理设施、医疗废弃物处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切实保障环境安全。二是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每月第一周的周三定期开展生态环境系统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共接待企业17个计21人次,现场回应解决问题17个,为企业复工复产出谋划策。

(三)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入河排污防控行动。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对区境域内信江干流及支流的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进行水质监督监测,并进一步完善入河排污口相关台账,为水污染防治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加强河湖、水库水质治理。深入开展“清河行动”与“清四乱”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加大垃圾、违法建筑清理力度。区政府投入36万元,对河老河道段、白露河及信江段水葫芦进行清理,清理水葫芦量达两万余吨;完成了朱埠杨家鹰西桥下卸砂码头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及信江、白露河交汇处河滩菜地清理工作,有效改善了江河湖库等水域周边水环境。加大水库水环境治理力度。水利部门就全区水库水环境,水库投料等问题进行常态化巡查,督促水质治理,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

(四)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开展大气巡查工作。对辖区道路和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秸秆禁烧情况进行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市大气巡查组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转交相关部门处理。二是开展燃煤整治专项行动。根据《区燃煤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镇(街道)共摸排出燃煤餐饮店116家,均已完成煤改气。三是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上牌工作,做到应登尽登。四是四青、两个大气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已完成,待联网运行。五是开展省级和首批市级低碳社区创建工作。四青街道鹰西社区低碳试点社区创建工作已完成,并由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确定为省级和市级低碳社区试点。

(五)推进净土保卫战。一是强化建设用地污染环境风险管控。完成了12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再核实。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1个污染地块和1个疑似污染地块信息。二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两个任务点:、镇村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已竣工运行。区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已编制完成,为今后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提供遵循。

(六)开展环境监察执法。今年共计立案6起,下达责改通知书22份,处罚2起,罚金1.5万元。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35余家,及时受理各类环境投诉50件,办结50件,办结率100%。通过重拳出击,有效震慑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七)夯实各项基础工作。一是全面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登记工作。开展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2020年发证和登记工作,已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行业的发证及登记任务。二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整理收官。三是做好环境监测有关工作。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和对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监督性监测。四是加大环保宣教力度。积极开展环保公众开放日线上、线下活动共8次,线下参与共84人次,线上参与583人次,联合市局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宪法日宣传活动,开展环保歌曲传唱,加大环保新闻宣传报道力度,在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积极转载省市重点文章,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晓率。

二、明年及“十四五”工作计划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部署,全力保护好绿水青山,持续巩固好生态优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争当美丽中国“样板”排头兵,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

(一)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开展日常大气巡查,主要对工地扬尘、秸秆禁烧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乡镇(街道)气站、高空空气瞭望站的运维管理,为精准治污提供基础支撑。严格落实《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要求,全力推进有机化工和表面涂装行业VOCs综合治理工作。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对新流入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应登尽登。2021年区PM2.5年均浓度确保达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0%以上。

(二)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定期开展监测,对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开展监督性监测,对所有登记在册规模以下入河排污口开展水质现状监测。继续扎实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保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实现全区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三)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广大塘角山徐家新村、、镇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经验,以点带面,加快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进度。

(四)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和查处力度。一是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是对加油站、涉金属排放企业、涉固体(危险)废物企业、涉VOCS排放企业的执法检查。二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持续加大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的实施力度,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衔接,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三是完善案件信息上报制度。按照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按时将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录入系统并公开,确保信息公开率达到100%。

上一篇:幼儿园十四五规划内容范文 下一篇: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