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1 12:59:04

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

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篇1

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系数的度量分析

科技进步系数度量模型

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很多,其中以“增长速度方程法”使用得最为普遍,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在1992年的《关于开展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测算工作的通知》中就将该方法作为最主要的测算方法加以推广。该方法把技术进步速度作为经济增长率减去资本相对增长率、劳动相对增长率以后的余值计算出来,再进而除以经济增长率,即得到科技进步贡献率。它清楚地表明:经济的增长是由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的提高带来的。由于该方法计算简单,在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际测算中被大量使用。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在该文中,我们将采用美国经济学家索洛中性技术模型来度量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系数。

其中:A(t)为t年的技术进步系数;Y为企业总产值;L为企业就业人数;K为资金投入。

科技进步系数的测度与分析

结合上述测算模型,Y我们以浙江省乡镇企业年度总产值数据为准,L以其职工人数的数据为准,K则以固定资产原值与流动奖金数据之和为基础。这样,我们以历年的有关数据对我省乡镇企业现有科技进步系数做出估计。1984年至2000年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系数测算结果:0.956271,1.057543,1.137912,1.263862,1.463128,1.550687,1.510191,1.664818,1.941202,2.614432,3.751428,5.429547,4.708039,4.977003,5.176704,5.497449,6.005074,5.024926。

从2000年的数据来看,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系数比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系数平均水平高出一个百分点。其实通过测算,我们发现浙江省乡镇企业在1997年的科技进步系数4.977003,就已经达到了2000年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在该年度浙江省乡镇企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五分天下有其四”的局面。自1993年之后,科技进步系数得到持续快速的提高,这与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很大的关系。1991-1999年是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劲风频吹,扶摇直上的9年。上世纪80年代,个体私营经济占全省乡镇企业工业经济的比重只有20%左右。到1998~1999年,省委省政府为认真贯彻党 的十五大精神,发出了省委省政府(1998)2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若干意见的通知》,召开了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从此,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步入了提高发展阶段,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大提高、大发展的态势。1999年私营工业产值达6686.59亿元,占全部乡镇工业比重62.19%。在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温州、金华、台州、丽水等地,所占比重更大,达到了80%左右。优良的环境、有利的政策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和高科技项目,为其科技进步系数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系数的灰色预测

由于科技进步的概念与内容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及明显的动态性,而且由于统计资料的可获得性局限,有些信息资料不够明确或是难以获得,具有一定的灰色性,适合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分析。为此,对于科技进步系数的预测也是在对已有数据进行灰色处理后应用GM(1,1)模型对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系数做出预测估算。

(1)设x(0)为原始数据序列。

(2)作一次累加生成,x(1)=(0.956271,2.013814,3.151726,4.415588,5.878717,7.429404,8.939595,10.60441,12.54562,15.16005,18.91147,24.34102,29.04906,34.02606,39.20277,44.70022,50.70529);

(3)作均值生成,Z(1)=(1.485042,2.58277,3.783657,5.147153,6.65406,8.1845,9.772004,11.57501,13.85283,17.03576,21.62625,26.69504,31.53756,36.61442,41.95149,47.70275);

(4)运用最小二乘法对x(0)及Z(1)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代入回归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参数a及u的值。求得:a=-0.119598,u=0.970009。

(5)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6)生成序列x(1)=(x(1)(k+1),x(1)(k+2),x(1)(k+3),…,k=0,1,2…)=(0.95627,2.108123,3.406314,4.869522,6.518601,8.377124,10.47175,12.83257,15.49324,18.49192,21.87168,25.68066,29.97364,34.81207,40.26505,46.41093,53.33755);

(7)经F检验,F=113.382>F0.05(1,15)=4.54,且F>F0.01(1,15)=8.68。这表明该一元回归模型之回归效果显著。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t检验与F检验具有一致性,可以相互替代。所以,t检验略去。

(8)预测,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五年内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系数进行预测。以2004-2008年为例,令k=20,21,22,23,24,代入预测模型。各年度的科技进步系数预测值为:A(t)=x(1)(i)-x(1)(i-1),具体数据分别为:11.17598,12.59576,14.19597,15.99945,18.03215。

促进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系数提高的建议与举措

前文,我们为乡镇企业画了一个“饼”,而它的实现将更多地依赖于乡镇企业在各个方面的努力程度。综观我省多年来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及经验,我们认为还应从以下几块着手。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人才战略储备库

科技人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根本,更有“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之说。现在虽然政策上也鼓励科技人才到乡镇企业工作,人们的就业观念也确实发生了不少有利于乡镇企业的转变,但这种差别意识并没有完全消除,乡镇企业要想建设理想的人才梯队,还须下很大的功夫“筑銮引凤”。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乡镇企业的经营者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的优惠政策,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主动探索引进科技人才的办法和经验。自1984年起至今每年都有3000多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于乡镇企业工作,据调查,全省省级重点乡镇企业中层以上管理队伍中,大中专毕业生已占到70%以上。绍兴县改革后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占企业股份的34%以上。然而,目前最为关键的是引入一批以博士、硕士为核心的高层次应用型研究人才,这对于乡镇企业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走在前沿的雅戈尔集团、正泰集团、万向集团及横店集团等一些骨干企业除了引进一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之外,还引进了数百名的国外科技人才,对企业技术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拘一格选人才。摒弃如今招聘市场上“非本科生不要”,“非研究生不要”等不良观念,使得很多有真才实学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拿到学历的有识之士有个用武之地。只要是对企业有用的人才,不论其资历、年龄、学历如何都应大胆的选用。我们不可能个个都是“伯乐”,所以,我们不“相马”,而是“赛马”。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即时落实激励措施。有不少的乡镇企业如今成了人才过渡的跳板,乡镇企业辛苦引进人才,工作了几年之后,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企业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了,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却跳槽了,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特别是企业的中层骨干流失,对企业损失重大。激励措施要做到适得其所,首先就得了解激励对象的真实想法和真正所需,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留住人才。一些乡镇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做法,如正泰集团通过投资入股的形式;人本集团通过“利转股”的形式;邦威则通过“分房”的形式,只要工作年限达到规定底线,产权即归个人所有。这些正如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用制”一样,对于企业人才既有激励效果又有约束作用。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11月下旬,武汉大学商学院谭力文教授在与我系教师座谈会上谈到企业经营者懂得使用人才的多,懂得培养人才的少,而评价其是否是一个好的经营者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能有计划地培养人才。目前,全省形成了以省乡镇企业科教培训中心为龙头,各地乡镇企业培训基地为骨干,企业自行组织岗位培训为主体的技术人才培养网络。上规模的乡镇企业集团参加民办教育活动,培养自身“永久”牌科技人才。但在人才培养的规模和层次上仍须进一步得到提高。

总之,乡镇企业在对待科技人才方面,要积极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起”。

进一步加大R&D投入,积极开展科技活动

鼓励企业、外商、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成立科技基金会,在企业增设技术开发机构。今后新设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主要挂靠在企业,鼓励大中型企业兼并科研机构,引导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壮大企业技术开发力量,促使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投入水平。积极推行科研成果和技术入股,鼓励和推动科研机构(包括事业所属和企业所属的)和大学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以技术入股等各种灵活的方式与企业合作。促进科研机构与大学积极参与企业在R&D方面的共同发展,增强企业科技持续创新的竞争实力。树立科研要面向生产,生产要依靠科研的新思想,要用市场的手段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筹集到相当于总投资的20%以内的资金,就能够有助于推动科研与生产共同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或采用股份制的形式来有效地筹集资金,投资于企业R&D方面。有效地吸纳社会资金来投资于企业R&D是目前国内外企业较通行的做法。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全相符合。国家、企业、大学和民间的科研机构,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推动企业科技持续创新的发展。在具有技术一致性和互补性的企业群设立R&D联合体,避免R&D活动的重复,降低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有效科技投入。支持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和奖励科技人员,对捐资额度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外商或个人,经有关部门批准,基金会可以用企业、外商或个人冠名。

广泛开展横向联合,大力提倡技术协作

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乡镇企业与wto 现状调查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一、乡镇企业的特点及自身优势

有人说“乡镇企业就是镇办、村办、户办、连办,四个轮子一起转”,这句话既形象又简练地概括了乡镇企业的组成。乡镇企业就是由镇、村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联合企业组成的,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随着乡镇企业转制的实施,其中个体民营企业所占的经济总量正在逐步上升,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镇企业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在发展初期有自身的优势.

(一)乡镇企业在制度方面的优势

乡镇企业拥有比国有企业更加灵活的企业机制.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可以从其产权结构中得到解释.虽然乡镇企业 的主体是集体所有制,同国营企业 一样存在产权模糊等缺陷,但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 有更强的市场适应力.

1、企业经营自.经营自无疑是保证企业 成为市场竟争主体的必要条件.就乡镇企业来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游离于国家计划体制之外,几乎没有受到来自国家宏观计划的约束。此外,乡镇企业 发展初期政府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也使企业 赢得了更大的经营自。

2、企业退出机制。企业退出机制包括人员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重组。对人员流动来说,乡镇企业在用工上实行的双向选择,使得其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了人力资本效用的最大化。良好的退出机制使得企业 充满活力。

3、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从管理体系上看,社区政府管理乡镇企业 的层次和幅度都比国有企业要小,再加上社区政府与乡镇在利益上的一致,因而它们比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更容易做到深入了解企业 状况,控制企业 行为,其决策更符合企业 实际,表现出更高的管理效率。

(二)乡镇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

1、潜在市场的广泛性。乡镇企业诞生于农村,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从其拥有的市场潜力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要比国企优越得多。

2、市场发育的相对完善性。乡镇企业作为传统体制之外自发生成的经济单位,其市场运行机制较国有企业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育。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乡镇企业依靠自身的市场交易地位,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市场行为体系,使得乡镇企业与市场培训基本上保持在同步的良性循环状态。

3区域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加上各地政府的保护主义,使得全国各区域市场呈现相对封闭性。乡镇企业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得益。

(三)乡镇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1、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从资源合理配置角度看,其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现实国情是资金缺乏,而劳动力丰富。通过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弥补了资金相对不足的缺陷

2、就劳动力成本的绝对水平而言,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低廉得多。从而在与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3、目前城市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劳动力供大于求。大量的富裕人员涌向社会,而乡镇企业恰恰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减轻了城市人口压力。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现状探析

(一)、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优势:

1、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了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首先按”乡镇企业法“的规定,把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个体私营企业列入了重点调动度范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次,为提高乡镇企业的外向度,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走引进开放之路。2001年,区镇共引进企业和项目约300项,资金近20亿元。据统计,目前发展乡镇三资企业199家总投资额1471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549万美元,全市乡镇镜外企业已有8家,出口企业391家,出口产品290多种。有25家企业获进出口权,自营出口达4060万美元。其中乡镇企业的龙头企业有山东晨鸿集团。

2、大力推进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激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活力。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乡镇企业改革多形式推进。到2001年底,改制企业比上年净增198家,增长25.4%。到目前,全区乡村集体企业已有534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到了68.74%,其中股份制企业5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4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还下大力抓了企业管理工作,选择6家企业帮助导入cis企业形象工程,2001年全区有10项现代化管理成果在省系统获奖。到目前,有12家企业获省级管理示范企业,有8处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

3、不断调整结构,广僻发展途径,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首先,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思路,加快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区选择了10个有一定规模和后劲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为龙头企业。加强扶持和指导,使其尽快发展,并对当地种养业起到辐射带头作用。第二,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先后召开了全区城乡一体化洽谈会和全区产学研项目15项。与各高校签定各种技术转让`合作协议意向95项,其中11项达成合作协议。第三,狠抓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目前,全区乡镇工业小区已发展到23个。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全市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了乡镇企业素质的提高。目前,全区已有400多家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已达238项。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技改项目得到了竣工投产。目前,全区高技术及其生长点企业已发展到21家,如山东齐峰公司开发开发的顺酐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科技推动的同时,加快了乡镇企业人才开发。对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500名厂长`经理进行了法规`生成经济`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对乡镇企业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电算上岗培训等。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状况

临淄区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朱台及南王等镇,因此,研究临淄区乡镇企业必须要看朱台镇。朱台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建镇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仅40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朱台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执中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镇工业形成了以小化工机械`金属压延制品`建材`食品`纺织`化工`电子大主导行业,乡镇企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高,至2001年底,临淄区镇村企业达到2966个同比增长11`8%;从业人员总数17375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见表

表: 临淄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乡镇企业总产值 乡镇工业产值 工业增加值 营业收入 利税总额 实际上缴税金 固定资产原值

2001年 29`2 20`0 4`82 33`9 1`87 0`7613 3`12

同比增长 25`8% 27`1% 33`1% 25`8% 18`7% 19`0% 13`5%

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临淄区2001年乡镇企业产值各项指标同比增长平均在20%以上,发展讯速,同时,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在2001年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经济取得新成绩。2001年底,临淄区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企业4家。完成出货值1800万元。建成三资企业5家利用外资215万元,并有2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2、技改上新步伐加快,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技改上新企业现有多项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乡镇企业中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达45%,形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宣传,全区乡镇企业加大了教育投入。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7人;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690人;引进聘用各类人才202人。拥有全国级及省市级乡镇企业家6人。其中,朱台镇西单村单台阶成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国知名乡镇企业家,其工农商牧运输一体化经验被委员长赞誉为中国西单模式。

4、企业改制取得了可喜成绩,第二轮改制进展顺利。截止2001年底,镇直工业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通过改制,有4家企业实行租赁或兼并,共盘活镇直企业资产9000多万元。改制后,镇村集体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经济总量比重为51:49;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感经济需求,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区乡镇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67:31,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5:69:29.5。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工业形成了小型精细化工、机械、建材、医药、化工、粮食白酒及大棚蔬菜等主导行业。其中:化工产值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2%。机械行业产值3.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6.9%;建材行业产值2.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医药化工工业产值256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

6、乡镇财政收入和职工收入得到提高。2001年乡镇财政收入183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上缴增值税920万元,占乡镇财政收入50.2%,上交地方税882万元,占乡镇财政的48.1%。职工工资总额达8730万元,人均收入5024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14.5%。

7、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人才,先后在全国各地引进机械、化工、电子、冶金等行业科技人才125人。与山大、山工大、山农大等院校合作,建立研究机构,形成引进项目和成果的“绿色通道”。其中优质蔬菜基地—临淄区北羊镇被评为“中国西红柿之乡”,樱桃西红柿已出口日本、美国及俄罗斯等国家。这是北羊镇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结晶,也是今后乡镇种植业发展的方向。

三、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速度趋缓。“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高速发展的好势头,尤其在总书记视察江浙地区乡镇企业重要谈话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临淄区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发展递增速度保持在43.5%以上,培植形成了一批在全国、省、市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和产品,临淄有机化工厂、淄博华齐油脂厂、临淄第二造纸厂、山东西单集团、淄博顺达集团等五家跃居全国乡镇企业经济效益50强。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临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缓慢。

2、投入不足,发展后劲小。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加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一点上与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明显败下阵来。

3、技术落后,人才缺乏。本来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相当落后,再加上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就使得劳动生产率总是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成本得不到降低,使乡镇企业的产品销路受阻,产品积压造成资金沉淀,更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的紧缺。人才缺乏也是多数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乡镇企业的职工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远离城区,多数规模不大,加上当今专业人才迷恋城市的心态,不愿到乡镇农村工作,使乡镇企业很难得到得才兼备的人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必须要创造条件,解决好人才问题。

4、 环境污染问题 。小造纸、小炼油等乡镇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大公害。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键。

5、 经营者的素质问题和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营者素质偏低。首先经验者的选择范围很小,多数是从本乡镇以至农村范围内产生,大多数是本地的能人。但是这些能人由于受农村教育水平为初中毕业,小学文化程度占相当大的部分。其次,经营者受政治、业务、文化素质的职业,多数沿袭传统的家长式的领导方式,难以广开言路,难以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裙带关系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病。

(2)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新思想、跟风观念最普遍、最突出。经营者的创新观念淡薄。例如,见别人赚钱,就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产品供求大于需要,从而使企业陷入了困境。总之,目前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先进的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成本观念、科技观念、人才观念、法律观念、信息观念,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提高经营着的素质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关键。

(3)“充电”意识淡薄,难留人才,导致技术革新力度不够,效益滑坡。

(4)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

(5)存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技术落后,二是,严重浪费资源,三是,污染环境。

四、推动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对策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wto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营造新型企业的机制和优势。

2. 制订切实可行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3. 加大投入,缓解乡镇企业资金短缺。

4. 优先发展高科技型和出口创汇型的乡镇企业,鼓励乡镇企业出国办厂,兴建跨国公司。

5. 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6. 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

7. 乡镇企业发展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8. 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吸取‘先污染后治理’及我国北方地区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导致北京及周边省市沙尘暴的教训,建立环保型企业,保持生态平衡。

9. 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加大环保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环保行为,推广清洁型、低污染、国家达标、环保企业的建设,限制并逐步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科技含量乡镇企业的上马,严格审批,关停整改不力的重度污染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物排放屡次不达标的企业,达到贯彻环保法律法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效果。

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篇3

今天的会议是经县委同意,由县“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现场观摩,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全县面上“三资”清理“回头看”工作,为迎接省市“三资”清理验收做好准备。同时,对我县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刚才,大家共同观摩了古店乡两个村“三资”清理有关档案资料,听取了古店乡“三资”清理工作情况介绍;开发区、各乡镇汇报了各自工作开展情况;陈维举同志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几个文件;贺明军同志通报了全县“三资”清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下面,就进一步做好全县“三资”清理工作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要再接再厉,善始善终,着力做好“三资”清理收官工作。“三资”清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乡镇,实施主体是村居。开发区、各乡镇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工作。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和各乡镇党委书记是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开发区纪工委和各乡镇纪委要切实担负起工作职责,组织领导、协调督促各村居开展好“三资”清理工作。今天参加会议的主要是各乡镇纪委书记和农经站长,会议结束后,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乡镇党委进行汇报,讲明“三资”清理的重要性和形式严峻性,争取党委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二要认真总结,全面查找,及时做好“三资”清理“回头看”工作。“三资”清理过程中,乡镇、村居两级“三资”清理工作人员克服高温酷暑,合理安排时间,加班加点、连续奋战,经过近3个月的集中清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从督查组和指导组深入乡镇、村居实地督查、指导情况来看,全县“清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存在的七个方面问题,在县“三资”清理“回头看”紧急通知上讲的很清楚。开发区、各乡镇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对“三资”清理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认真总结工作的中亮点和经验,查漏补缺。要按照“回头看”紧急通知的要求,抓紧时间进行“回头看”,对照通知上指出的七个方面问题,全面进行梳理,认真进行查找。要严格对照我县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及委托工作验收标准,逐条逐项进行准备,确保不留死角。具体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三查三看”:即,一查领导组织是否健全,看清理的“三资”是否全面;二查清理结果是否确认,看张榜公示是否及时;三查台账建立是否规范,看建章立制是否有效。

三要强化督查,深入指导,推动“三资”清理工作取得实效。我县辖1个经济开发区、16个乡镇,有245个村居,点多、面广、涉及村居多,县“阳光村务工程”建设2个督查组和“三资”清理工作4个指导组,虽然不间断地坚持每周一督查、每周一调度,也只是对各乡镇的部分村居进行抽查指导。为了提高全县面上“三资”清理工作质量,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开发区、各乡镇要加大对所辖村居“三资”清理工作力度,由乡镇纪委书记亲自带队,深入每一个村居、组(联队)进行督查,实行点对点、面对面指导,讲解、剖析“三资”清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好每一个村居开展工作,使“三资”清理工作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难点村”、“问题村”,要派专人工作组,进行重点攻坚;对于历史遗留和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作为“待处理问题”,暂且搁置。同时,形成书面材料、说明原因,上报至县“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要完善资料,按时上报,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开发区、各乡镇要督促所辖村居将“三资”清理的所有相关资料搜集齐全,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整理、分类、归档。根据验收标准,及时收集整理好宣传发动的标语、横幅、明白纸等;清理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组成文件;村组进行外业丈量、勘查的原始记录、照片、登记的草表及正表、核查记录等;公示内容、形式,村民代表大会代表签到簿、会议议程和会议结果记录、照片等。要认真做好“三资”清理数据的汇总,按时将汇总表报送至县“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三资”清理及委托服务办公室。各乡镇填报的“三资”清理情况登记表和“三资”清理情况汇总表,一律由乡镇党委书记签字,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结果验收责任制。验收出现问题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同时,要积极筹备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推进全县“阳光村务工程”建设。

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篇4

据了解,湖北省的综合配套改革执行得最彻底、最到位的就是乡镇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乡镇党委书记兼乡镇长)。鄂发[2003]17号文件《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2003年11月4日)第4条提出:“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每个乡镇党委设党委委员7-9名。其中,党委书记原则上兼任乡镇长;党委副书记2名,1名担任人大主席,1名兼纪委书记,兼任副乡镇长的党委委员2-3名;兼任人武部长等职务的党委委员2-3名。”后来又以鄂办[2004]51号文件下达了实施意见。

对乡镇党委书记兼乡镇长这种作法,我们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难免有质疑。通过在湖北省的一些地方实地了解,“差额与海选”只在副职之间进行,乡镇党委书记兼乡镇长选举时不实行差额,有文件规定:“乡镇党委书记有2名以上人选的,由县(市、区)委常委会或全委会投票表决确定。”了解到这些,笔者感到有些意见堵在心里,不吐不快。

不是“亮点”

在很长时间里,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这一正确论断,把党变成包办一切的组织,“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于是,“家长作风”、“一言堂”,都在这种体制下畅行无阻,其弊病有目共睹。“”、“大食堂”、“”,就是在这种体制下由个人错误变成了全党全民的悲剧。1986年9月到11月,邓小平几次提出党政分开,他说:“经济体制改革到了一定时候,就必须要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分开要放在第一位”。可以说,党政分开,是建国以来党治国经验教训的客观总结,是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积极倡导的结果,是多年治国经验的总结。

在未实行全民直选条件下搞党政一肩挑,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党的一元化时代,是民主法治的倒退,既经不起理论推敲,也经不起历史检验。看不出是什么“亮点”,倒值得我们高度反思。

削足适履

为什么乡镇党政班子会有摩擦?是不是因为乡镇长碍手碍脚?不!往往就是因为党委书记对政府事务干预太多造成的。个别乡镇党委书记把乡镇看作是他的独立王国,不管是人事权还是经济权,都要一人说了算,这样会没有矛盾吗?乡镇党委书记是事实上的一把手,但乡镇长是政府的法人代表,其权力是法律和人大授予的,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在一把手缺乏有效制约的情况下,只有乡镇长才有资格对书记说“不”,其他人(包括领导班子成员)没有说“不”的地位,这些人对书记的作法有不满的时候也往往通过影响乡镇长而得到表达,这就是党政两个头常常发生摩擦的制度根源。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摩擦是围绕工作开展出现的正常争端,也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过程,这没有什么不好。况且,大多数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都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工作水平,能够协调工作,会有意识地把摩擦控制在一定程度,不会任其发展而影响工作,不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党政两个头矛盾深了,不可调和了,县委还可以采取组织调整措施,这有什么可怕的呢?如果因为少数人的不协调而强行把两头并成一头,这不是一个手指有病,就把全部手指砍掉吗?这种削足适履的行为,值得深思。

更容易引发腐败

党政合一,摩擦是减少了,决策也更简单了,但是监督也更加乏力,一把手会更肆无忌惮,更容易引发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已经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

乡镇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与村级的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不一样,因为村支书由党员直选,村主任由村民直选,经过了全民授权的程序。但乡级党政一把手一肩挑却缺少了这个程序。

乡镇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与各政府部门的首长党政一肩挑也不一样,部门虽然权力大,但毕竟只是一个方面的权力。乡镇虽然地域不宽,但党政、群团、教育、武装、民政、公安、司法等方方面面都要管,如果乡镇一把手的权力失去了制约,腐败的机会还是蛮多的。

干部成长受阻

湖北乡镇改革的作法,党委书记兼乡镇长,乡镇长被推荐为人大主席,这样一个一个往下挤,使一些年富力强的班子成员变成了科级干事。如此,乡镇班子成员除了书记以外,都成了改革的受损者。

人才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级一级的阶梯。由于乡镇长要对政府工作负主要责任,要有一定的工作主动性、整体性、决断力和把握全局的能力,它同副职是大不一样的,这是一个煅练人的岗位,所以大多数地方乡镇党委书记调动之后,都是乡镇长接替担任一把手,使工作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党政一肩挑,班子内部除书记以外的其他人都只是负担一个方面的工作,如要接替书记职位,总揽全局,就难免缺乏经验,这对农村的长治久安是不利的。

改革要团结稳定大多数,并在干部职位设计中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梯次结构,这才有利于大局稳定。

与法制相悖

通常的作法,乡镇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是:乡镇党委书记由上级组织任命或推荐,乡镇党代会选举的时候,只能选党委委员,谁当书记,不是乡镇党代会能决定的。在乡镇党代会后的第一次党委会上,由上级党组织提出唯一的书记候选人,再由乡镇党委全会表决通过;乡镇长由县委提名,乡镇人大选举任命。虽然这种选举竞争性不足,人大选举的干部,上级党组织可以随时调动、撤换,但政府成员毕竟名义上经过人大选举产生,必须对人大负责。而湖北的改革方案,从正职到副职,党委全面取代了政府,人大选举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第九条第七款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职权;第二十六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

党政合一以后,乡镇人大的这种决定权、任命权和罢免权都将被大大弱化。因为即使人大决定的,乡镇长(兼党委书记)可以以党委的名义否决,因为人大受党委领导。乡镇长(书记)即使被人大罢免了,但他仍然是书记,仍然是这里的一把手,管理着这里的一切,这就使人大的决定权事实上落空。

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篇5

城乡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主要是指城乡居民为了满足旅游消费需要,并且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支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因素,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及收入类型与结构来衡量;二是非收入因素,如城乡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习惯、旅游产品价格、旅游消费环境、旅游消费政策等。收入因素是影响城乡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而收入的水平、收入的类型、结构等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产生了不同影响[1]。1995-201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比从1996年的7.58逐步降低到2010年的2.89,而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比在3.00左右徘徊。1995-20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异持续扩大,但在中国城镇化率持续上升及乡村人口数持续下降背景下,农村居民旅游总花费水平持续提升,出游总人次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变迁及其旅游消费影响机制的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收入变化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差异及其内在机制,这对优化调控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结构与潜力,及如何提升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具有一定价值。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有城镇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人口、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城镇与农村居民旅游总花费等指标,数据年限为1995-2010年共16年时

间序列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主要是1996-2011年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9年后为《中国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二)数据分析方法与步骤

本文使用EViews6.0统计分析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1.对数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ADF单位根检验对于检查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非常重要。时间序列只有同阶单整才能进行OLS估计,如果ADF统计量为负,且数值大于0.05显著水平上的临界值,则拒绝单位根假设而表明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如果一阶差分不包含单位根,它就是一阶单整,如果一阶差分是非平稳的,可以继续对二阶差分进行检验[2]。

2.对数据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与GDP的增长过程可能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但两者未必存在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本依据是将来不能预测过去,如果某变量的变化是由另一变量引起的,则另一变量的变化应该发生在某变量之前[3]。格兰杰因果检验统计量F服从标准的F分布,若检验统计量F的值大于F分布的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

公式(1)表明yt变动既受ΔXt的影响,又受上一次误差ecm影响。α为短期调整系数,反映了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它的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及短期调整方向,若这一误差是负值,说明该变量在本期就应该做相应的正修正。

二、城乡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数据稳定性与因果关系分析

(一)农村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指标稳定性检验与因果关系分析

根据AIC最小原则,本文使用EViews分析软件,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及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等指标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表1)。由表1观察以上指标均是二阶稳定性数据,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与年纯收入、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协整与长期均衡关系,可进行OLS估计。

(二)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与收入数据稳定性检验(ADF单位根检验)

本文使用EViews分析软件,根据AIC最小原则,对城镇居民旅游花费、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等进行ADF单位根稳定性检验(表2)。由表2观察以上指标均是二阶稳定性数据,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协整与长期均衡关系,可进行OLS估计。

(三)城乡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分析

1.农村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因果关系分析。本文把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设为因变量Y1,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等设为自变量X1,村居民工资性收入X2、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X3、农村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X4。格兰杰检验的基本依据是将来不能预测过去,如果Y的变化是由X引起的,则X的变化应该发生在Y之前。

本文使用EViews6.0,通过选择滞后期2、3、4,对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村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由表3可见选择滞后期为2,在0.05显著水平下,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均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格兰杰原因。

2.城镇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因果关系分析。通过使用EViews6.0进行运算,本文选择滞后期2、3、4,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由表4可见选择滞后期为2,在0.05显著水平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格兰杰原因;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在0.05显著水平上,不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城乡居民收入与旅游花费水平回归分析

(一)中国农村居民旅游花费与年纯收入及类型之间的回归分析

1.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与年纯收入回归分析。据本文第三部分分析,农村居民旅游花费、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等均是二阶单整序列,且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是旅游花费的格兰杰原因,可以借鉴EG检验法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使用EViews6.0分析软件得出农村居民旅游花费与年纯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及表3、表4。

经过测算,现进一步对估计方程(2)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最小原则,选择滞后期1时的单位根检验形式,残差平稳性检验的ADF统计量(-3.417419)小于0.0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3.098896),说明残差序列稳定,估计方程(2)不存在伪回归,序列Y1和X1线性关系显著。农村居民旅游花费与人均年纯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1995-2010年间农村居民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0382。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每增长100元,可以平均实现3.82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姚丽芬等(2010)认为旅游消费和居民收入为长期均衡关系,居民收入每增加1%,可以使旅游消费增加1.144%;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长期收入弹性系数为1.175,短期弹性系数为-0.924;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促进作用明显[7]。中国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直接影响中国农村居民的旅游人均花费和旅游购买力,但对出游率影响不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000元,人均花费大致增加161元[8]。黄秀娟(2004)认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000元为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临界点,超过这一临界点,居民旅游消费将会以很快的速度增长。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经济收人来看还有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收人没有达到这一临界点。刁宗广(2009)认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旅游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8]。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还受到城镇化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影响,1995-2010年我国乡村人口比重持续下降,人口数量持续减少,而同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总产值、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农村、农业社会经济、农村居民出游率等指标均以较快速度增长,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次、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及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总花费。因此,需要采取加大农村财政支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等措施,有效降低农村居民负担,提升其收入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收入对旅游消费的促进作用。

2.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与年纯收入误差修正分析。根据协整方程(1),运用EViews软件得到农村居民旅游花费受年纯收入影响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模型为:

估计方程(4)拟合优度R2为67%,表明被解释变量变化的67.0%可以由解释变量的变化得到解释,F统计量均满足显著水平为5%的统计显著性检验。如果其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说明其不存在伪回归现象。根据AIC最小原则,现进一步对估计方程(4)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经过测算选择滞后期1时的单位根检验形式,结果如表3所示(使用EViews6.0分析软件)。由表3可知残差平稳性检验的ADF统计量(-3.866761)小于0.0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3.098896),说明残差序列是I(0)平稳的,可以认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与其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协整方程不存在伪回归,序列Y1和X1、X2、X3线性关系显著。

估计方程(4)表明:(1)农村居民年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每增长100元,可以平均实现21.7元的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2)农村居民年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每增长100元,可以平均实现3.0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3)农村居民年人均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抑制了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该项收入每增长100元,将会抑制56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黄秀娟(2004)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对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居民旅游消费的多少不仅与居民收人的绝对值有关,还与收人的增长率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人增长的相对速度有关。因此,在分析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时不仅要考虑居民的总体收人增长情况,还要分析居民的收人增长结构。

(二)中国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与年可自由支配收入及类型之间的回归分析

1.中国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回归分析。本文使用EViews6.0分析软件得出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估计方程(5)的F,t统计量均满足显著水平为5%的统计显著性检验,如果其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说明其不存在伪回归现象。现进一步对估计方程(5)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最小原则,使用EViews6.0分析软件经过分析,选择滞后期1时的单位根检验形式,残差平稳性检验的ADF统计量大于0.0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小于0.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是稳定的,估计方程(5)不存在伪回归,序列Y2和X5线性关系显著。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00元,可以平均实现2.3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陈敏(2011)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其中仅有约2.22%部分用于旅游消费,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较小,旅游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开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弱,即在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的情况下,个人旅游消费增幅并不是很大[9]。

2.中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误差修正分析。根据协整方程(1),运用EViews软件得到城镇居民旅游花费受可支配收入影响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模型为:

估计方程(7)的F统计量均满足显著水平为5%的统计显著性检验,工资性收入、财产与转移性收入t统计量不满足显著水平为5%的统计显著性检验。如果其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说明其不存在伪回归现象。现进一步对估计方程(7)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最小原则,经过测算,选择滞后期1时的单位根检验形式,结果如表3显示,残差平稳性检验的ADF统计量(-4.016165)小于0.05和0.0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3.098896,-4.004425),说明残差序列是I(0)平稳的,协整方程不存在伪回归,序列Yt和X6、X7、X8线性关系显著,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估计方程(7)表明:(1)城镇居民年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每增长100元,可以平均实现3.21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2)城镇居民年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抑制了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每增长100元,将会抑制32.79元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3)城镇居民年人均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增长,且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每增长100元,将会促进11.61元人均旅游花费的增长。

四、结论与讨论

第一,收入水平与旅游边际消费倾向对城乡居民旅游花费影响差异明显。随着我国城镇化率提升,虽然我国城乡人口比逐渐升高,但2001年以来城乡居民旅游总花费一直在均值2.52左右波动,一方面源于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逐步提升,另一方面也与农村居民出游人次增长迅速有关。本文研究结论再次证明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水平,对旅游消费水平提升及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提升城镇居民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是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总花费的关键。从促进我国旅游发展视角,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对促进我国旅游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培育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理念,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消费水平,提升城镇居民旅游边际消费倾向,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农村居民来说,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促进农村居民旅游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第三,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过度敏感性均过低。本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过度敏感性分别为0.023449、0.013403,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系数均较低。相对于其他生活消费支出,旅游消费属于精神性非必需品消费,只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才会考虑旅游等精神消费需求。在我国农村居民年纯收入不到1 000美元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尚未达到3 000美元前提下,以2010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为例,居住、食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花费占到总生活花费支出的87%,文教娱乐花费只占12.1%,且教育花费占到文教娱乐花费的75%,旅游消费水平比较低。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过度敏感性均过低,这对促进城乡居民旅游等精神消费或发展、享受型生活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严重障碍。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系数比农村居民还要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的依赖性,或收入增长对旅游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很微小。旅游消费在城镇居民收入得以持续提升背景下持续徘徊不前需要多方面思考,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民生社会保障力度问题,如住房价格过高、教育负担过重、医疗成本过高、食品价格持续上扬等对居民收入实际提升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变动呈现出对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性;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了显著的内部习惯形成,即消费存在着棘轮效应,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具有示范效应[10]。

第四,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城乡居民食品、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消费支出,提升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过度敏感性水平,促进旅游消费水平提升。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能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力,提升过度敏感性系数,增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额,提高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对于城镇居民来说需要在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住房、医疗保健、城镇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有效减轻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负担,以避免城镇居民节省支出以增加储蓄来应付不确定性大额支出,从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能力。

第五,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对城乡居民旅游花费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城乡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影响相反。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对旅游花费的促进作用差异较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能显著促进旅游消费的增长(100元增长促进21.7元旅游消费),而城镇居民则影响甚小(100元增长促进3.21元旅游消费)。因此,加大农业产业化及发展乡村经济,提升农村居民就业与工资性收入水平对促进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及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乡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对旅游花费的促进作用相反。农村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能显著抑制旅游消费的增长(100元增长抑制56元旅游消费),而城镇居民则影响为正向(100元增长促进11.61元旅游消费)。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充分重视农村居民土地流转及土地征用过程中对土地价值的补偿水平提升,使农村居民在城镇化过程中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得以有效提升;需要为农村居民利用宅基地自建住房能办理房产证,使农居房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价值,而不是利用较多资金兴建的住房不具有财产性价值。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财政性转移支付水平,使农村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具有质量。只有采取与城镇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相等同的措施,才能使农村居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的提升对其旅游消费或其他生活消费的正向影响水平。

第六,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背景下,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将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收入水平翻番、实现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翻番,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实现。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会对其旅游消费产生积极影响,但收入提升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提升促进作用不大。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医疗、养老、教育、农业等财政投入力度,有效降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住房、医疗、教育、食品等支出,才能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家庭年纯收入对旅游等休闲娱乐消费正向影响力度,惟有大力发展中低收入层次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居民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

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篇6

1、巩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切实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好《乡镇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十项制度》和《关于解决乡镇干部“沉不下去”问题的有关规定》,改革和完善乡镇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创建“发展型班子”,进一步提高乡镇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转变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特别是要注意发挥乡镇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直接”作用,有效解决乡镇党委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特别是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使乡镇党委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二是总结“两推一选”村党支部的好做法,好经验,根据目前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支部核心地位不稳固,两委关系不协调,村干部管理缺乏制约机制等问题,制定出台村干部试用期制度,任中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办法,适当时机出台具体办法,规范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使用环节,对村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条件、程序,正常离职后的福利待遇等做出详细规定,逐步形成寓后备、现职、离任为一体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三是在做好新一届村级两委干部常规性培训的基础上,按照农村干部“素质升级工程”的有关要求,指导各乡镇分别建立18-35岁农民人才库,并从中选拔出50人左右的乡村青年骨干力量,组织大专学历教育培训班,聘请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学者授课,按照每名学员的培养目的,有针对性地培训、教育,使其在获得学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发展农村经济、领导农村工作的特殊技能,成为我区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中坚力量和特殊人才。四是贯彻落实好《*区关于在村级两委班子成员中开展“双带双强”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双带双强”活动为载体,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村干部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强村富民上建功立业。

2、创新活动载体,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农民党员“三创一帮”和示范服务基地活动的开展,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农民党员的参与面,特别是在典型树强、做大上下功夫,努力选树一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类型的典型群体,形成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工作局面,真正把农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做贡献上。今年力争使农民党员“三创一帮”先进户递增20%以上。二是继续实施“双培拓展工程”,按照“四培”要求,做到每年每村至少发展1名党员或培养1名入党积极分子,及时总结宣传实施“双培拓展工程”方面的典型经验。

3、做好“两公开”工作,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重点要抓好村务公开,在保持原有公开模式,提高公开质量,抓落实促规范上下功夫,全面实行财务明细月公开制度和“村帐乡管”制度,有效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不断提高公开水平。

二、工作方法及措施

以上工作项目作为各乡镇全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区、乡镇分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抓好推进。区委组织部农村组织科重点做好直接、具体的工作指导。具体措施是:

1、召开会议,部署工作。专门召开乡镇党群副书记和党办主任工作例会,对以上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2、加大调研、指导、推进力度。由区委组织部农村组织科负责牵头抓总,充分发挥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村务公开办公室的综合指导、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包扶推进制度、定期深系点制度、定期例会和反馈信息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用制度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篇7

30年前,在中国的农村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一批批乡镇企业。

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留下这样的话:“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成为那个时代形容乡镇企业最多的字眼。

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乡镇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变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拉动社会投资、扩大城镇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的地位愈显突出,并愈加充满活力。

发展“三部曲”

1979、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为恢复发展阶段。“”结束后,商品、服务供给极度短缺,在此背景下,政府提出广开生产门路、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各地掀起了大办集体企业的热潮。在城市,劳动服务公司、城镇集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在农村,乡镇企业一度呈“户户点火、村村冒烟”的发展态势。1978年,四川有乡镇企业14.94万个,从业人员179.71万人,总产值29.17亿元。到1990年,四川乡镇企业已达191.11万个,从业人员705.7万人,总产值538.48亿元,上交税金18.36亿元,发放职工工资64.29亿元。

上世纪90年代初至中期为加速发展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的方针,四川乡镇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1995年,全省乡镇企业达252.45万个,总产值5011.24亿元,从业人员1150.72万人。与1990年相比,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了9.31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为高速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提升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极大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四川而言,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加快了对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资产重组步伐,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资产重组置换等方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资产重组,四川乡镇企业得到新的发展。

30年骄人业绩

乡镇企业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7年,四川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2323.2亿元,增长26.8%,占全省GDP的26%,其中工业增加值1634.3亿元,增长31.7%,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9.5%;营业收入8030.6亿元,增长25.1%;实现净利润315.7亿元,增长32.4%;上缴税金504.3亿元,增长24.5%;务工人员工资总额505.7亿元,增长23.9%。乡镇企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乡镇企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四川近几年的情况看,全省有富余劳动力近200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在扩大就业中的“蓄水池”作用。据统计,2006年,全省乡镇企业城乡就业人员约699.5万人。其中,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312.1万人,占全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56%。乡镇企业是扩大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

乡镇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农民进入乡镇企业务工、从乡镇企业获取稳定的收入已成为农村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2007年,四川乡镇企业支付工资总额近506亿元,相当于全省6900多万农民人均发放工资733元,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乡镇企业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乡镇企业生于市场,长于市场,贴近市场,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微观基础。乡镇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乡镇企业往往是试验区、突破口。从1994年起,四川在全省范围推行了多种形式的乡镇企业改革,先后在宜宾、射洪、金堂等地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了“国家转让产权、企业转换机制、政府转变职能、职工持股经营”的宜宾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资本连接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资本向优势产业集中”的射洪模式;“先转制产权、后招商搞重组,放小促大”的金堂模式。这使一大批小企业走出了困境,为大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

任重而道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乡镇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地处西部的四川乡镇企业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日益显现,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的不足,也有来自外界的制约因素。

一是企业数量较多,竞争能力不强。四川省乡镇企业绝对数量并不少,全省共有乡镇工业企业26万余家,但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效益差,作坊式的微型企业占绝大多数,规模企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少、比重低,对企业群体的拉动作用有限,相当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停留在简单模仿阶段,产品质量不高、附加值较低、竞争能力弱。

二是资金普遍短缺,融资比较艰难。四川省乡镇企业自有资本金普遍不足,经济实力不强。能满足银行贷款要求的可抵押资产不多,多数中小企业无法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有的企业有好的项目却因缺乏资金而导致项目落马,有的企业有丰富的市场资源却因贷不到款无法增加生产线而放弃大宗订单,有的企业有先进的工艺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却因缺少资金而无法打入国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四川省乡镇企业新增资金需求总量近600亿元,通过各种渠道融资不足280亿元,缺口达320多亿元。

三是技术水平落后,增长方式粗放。四川省有20%的企业使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前期的设备。有34%的企业使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设备,有17%的企业还在使用上世纪80年代前期的设备,甚至还有近10%的企业仍在使用上世纪70年代的设备。现在一些企业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生产、重应用、重眼前,轻研发、轻基础、轻未来”,可以说是对当前乡镇企业在研发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个很好概括。

四是专业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四川省乡镇企业大多是由农民自发创办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面对更大的市场和更广阔的领域时,创办者原有的水平和能力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这些乡镇企业大多地处县城或乡镇,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待遇、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导致企业人才匮乏。据统计,目前四川省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1.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5%。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家群体明显不足。

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篇8

今天,县委召开全县乡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对今年乡镇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刚才,###同志和###同志已经分别就乡镇人大和党委换届选举的一些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

这次乡镇换届选举是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实施《##省乡镇工作纲要》,全面推进县乡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关键时候进行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乡镇换届选举,事关基层政权建设。乡镇政权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江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基层政权是否牢固,它的凝聚力如何、战斗力如何、号召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因此,抓好乡镇换届选举,是一项固本强基的工作。只有把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等组织建设好了,才能真正巩固基层政权,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可靠的组织保证。

其次,乡镇换届选举,事关民主法制建设。江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次乡镇换届选举,是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实践。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广大党员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有利于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使广大党员、群众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更加积极参与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为依法治县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乡镇换届选举,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乡镇换届选举,是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民群众对此很关注,期望值很高,希望选出的干部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希望选出的领导班子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项关乎民心的工作能否做好,是对基层党组织统揽全局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检验,是对基层党组织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成效的检验,也是对农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效的检验。这项工作做好了,乡镇领导班子配强了,才能在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要做好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必须正确估计我们面临的形势。做好这次乡镇换届选举,有着许多有利条件:①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5.31”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不久前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还有《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这些都为我们搞好这次乡镇换届选举工作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指明了基本方向。②随着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这次抢险抗灾中,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党委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③近几年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社会安定稳定。④随着依法治县战略的实施和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断提高。⑤经过多次的换届选举实践,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换届选举工作经验。这些都为这次乡镇换届选举工作营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组织、经济和群众基础。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次乡镇换届选举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比如,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一些干部的思想可能会有所波动;农村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给选举的组织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如何保护和引导他们的参选积极性,如何对代表的结构比例提出可行的意见,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个别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村中的宗族、宗派势力干扰选举的现象也不容忽视。等等。这些都是乡镇换届选举工作中应正确面对和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总之,这次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牵涉面广,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各乡镇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注意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判断和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切实把乡镇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紧抓好。

二、严格步骤要求,高质量完成乡镇换届选举

县委对做好今年的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十分重视。按照#委23号、47号文件和省、市乡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的精神,县委常委会专门就此作了专题研究,发出了《关于做好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批转了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做好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并成立了##县乡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希望各乡镇扎扎实实抓好贯彻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今年的乡镇换届选举任务。有关这次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具体步骤、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刚才,###同志和###同志已经讲得很具体,我们还安排在下午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我在这里只简单再强调三个问题。

1、选准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这是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重点。乡镇基层政权是否有战斗力,选准配强领导班子是个关键。党中央不久前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我们做好干部工作的基本规章。今年来,县委对各乡镇领导班子作了一定调整,大胆提拔重用了一批素质好、有朝气、有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将一些工作平庸的领导干部调整出领导班子,进一步畅通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达到了优化结构、激发活力的目的,为这次换届选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县委始终坚持公道正派的原则来选人用人,社会反响很好,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今年来县委对领导干部所做的几次调配,都是符合《条例》的精神和要求的。选好领导干部、建设好领导班子,归结起来就是两条:一条是选什么样的人,另一条是怎样选人。我们一定要坚决全面贯彻执行《条例》的各项规定,正确把握和坚持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原则和条件,对干部要注重看他的素质、作风、政绩和群众公认程度,要客观全面准确评价,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真正把那些素质好、作风正、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进乡镇领导班子。在选人用人上,我们一定要按照《条例》提出的六条基本原则,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良好的作风,把干部选准用好,切实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好。要以这次乡镇换届选举为契机,不断扩大选人用人中的民主,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2、认真谋划未来,写好工作报告。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并不单纯仅仅是一个会议文件,而是关系到各乡镇在换届时如何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本届班子任期内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经验,还有哪些不足和问题,等等,都要认真地加以总结。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我县“十五”计划,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好好想一想本乡镇的优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还有哪些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今后要朝哪个方向努力,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各乡镇党委、政府在谋划未来时,要注意做到:①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②突出一个主题,即突出发展这个主题。要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划发展,用发展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用发展来树立形象、凝聚人心。③抓住一条主线,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加快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力求新突破,打开新局面。④围绕一个目标,即执政为民。要始终坚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唯有如此,各乡镇新一届的党委、政府才能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3、照章依法选好代表,开好新一届党代会和人大一次会议。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各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应于9月底前召开。各乡镇党委要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的规定,精心组织,严格把关,选好党代表,并认真筹备,开好党代会,审议好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乡镇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时,要严格按照选举法的规定,认真做好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这项工作必须在11月底完成。代表选出后,要认真做好代表工作,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每一位代表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代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新一届乡镇人大一次会议必须于明年1月上旬召开。各乡镇在会前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精心安排,严格按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贯彻“差额选举”的原则,依法提名推荐和酝酿协商候选人,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选举,保证换届选举顺利进行。

三、切实加强对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

这次乡镇换届选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和时间性都很强。要确保这次乡镇换届选举圆满成功,关键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1、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有关乡镇党委换届选举的业务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具体指导,有关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业务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具体指导。挂钩各乡镇的县领导要加强对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各种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党委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党委“一把手”负第一责任,亲自抓,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具体抓,每个村都要有一名科级干部或有较强独立工作能力、法律政策水平较高的干部挂钩联系,切实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对换届选举的每个阶段、每项工作、每个细节都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尽量把各方面的情况和每个环节都考虑周到。要深入基层,及时准确掌握各种动态,及时化解各种矛盾,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做好过细的工作,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

2、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纪检部门要把好监督关,加强法纪教育,切实防止并纠正选举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组织部门要认真抓好对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业务指导。宣传部门、司法部门、各乡镇要密切配合,制定宣传计划,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方式,搞好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的宣传,把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换届选举的全过程,形成正确的导向和良好的氛围,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参选率。财政部门要为换届选举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zd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利,依法打击选举过程中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联系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圆满、顺利进行。

3、依法办事,发扬民主。在乡镇换届选举中,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乡镇换届选举的全过程。换届选举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事,不能图省事,走过场。要排除各种干扰,坚决维护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严肃性。对贿选和暴力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给予惩处,对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拉选票、搞不正之风的,要严肃查处,真正按法律、按程序办事,按标准选人。要充分发扬民主,相信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细工作,把党组织的意图同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和谐统一起来。要切实尊重和保障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权利,尊重选民和代表的意见,尊重选举结果。要加强对民主选举和干部推选工作的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广泛听取和正确集中各方面的意见,保证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上一篇: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运营经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