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范文

时间:2023-11-14 10:55:14

乡镇文化

乡镇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 公共文化 功能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50-01

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应当注重做好公共服务,进而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镇文化站是政府向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起到引导基层群众建设公共文化和教育等作用,进而有利于农村公共文化活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应当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公共文化功能,从而为公共服务指明方向。

一、休闲娱乐中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追求精神和文化方面内容,进而全面提升其生活质量。乡镇文化站作为休闲娱乐中心,有着公共文化的功能,人们通过参与乡镇文化站的休闲娱乐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其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主题与其他成员相互交流[1]。乡镇文化站向广大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得人们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在所提供空间中,与其他成员相互交流,并激发其创作力,而且增进人们的友谊。总之,乡镇文化站在向人们提供公共文化活动期间,有助于人们在休闲娱乐中心中获取较大的乐趣,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文化中心

在乡镇文文化站中,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乡镇文化站所积累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乡镇文化站采取了科学的服务方法,使得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传承和弘扬。

针对乡镇文化站中的文化遗产进行分析,主要包含如下内容:第一,留存文化遗产。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文明一直被传承下来,所以乡镇文化站中有着深刻和辉煌的历史文化内涵[2]。因此,乡镇文化站将历史文化予以长期留存和传承,并进行科学的管理,进而将文化完整的向人们呈现。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将数字化信息和历史文化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可以用数字化传播形式将历史文化底蕴向公众呈现,人们运用网络能够浏览有关历史文化信息。第二,传播文化。在乡镇文化站的作用下,有利于帮助人民群众对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有正确的认知,对文化遗产的理解程度有了明显上升,因而对人们赏析文化作品和理解文化遗产等具有重要作用,乡镇文化站是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中心,是文化的传播集中地。第三,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娱性的活动,人们利用闲余时间参与到有助于其身心健康活动当中,如舞蹈和歌唱比赛,乡镇文化站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人民群众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文化交流,从而强化了人们的文化意识。

三、有利于社会和谐

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要目标,所以乡镇文化站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尤其是一些失业和低收入的群体,通过积极参与到乡镇文化站的相关活动中,获取了丰富资源,并积累了文化成果,当其综合素质得到增强后,有利于其融入社会中,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对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同时,乡镇文化站对开展的文化活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留存,然后收集有关信息,进而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最佳的公共空间,为社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社会教育

为了促进人们接受教育,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应当加大社会教育力度,促进人民群众素质有明显提高,所以乡镇文化站发挥了其社会教育功能,通过合理运用各项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现代化服务,并为其营造教育环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开展继续教育,使得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意识得到提升。

乡镇文化站实施社会教育期间,激励群众学习,培养其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在接受社会教育时,有助于群众的审美能力增强,提高群众的价值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文化站由于具有公共文化功能,通过充分发挥这些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人民群众通过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并养成继续学习的习惯。总之,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的进展,乡镇文化站应当肩负起责任,通过对服务进行创新,体现公共文化功能的作用,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这样有助于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且满足了其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夏玉珍,卜清平.前世与今生:乡镇文化站的历史变迁与路径转向――公共文化服务不同时期的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14(1):43-47.

[2]肖明月.乡镇文化站的公共文化功能探析[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9):251-251.

乡镇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作用;问题;措施

文化是一种传承,记载着先辈的意志;文化是一种创新,传达着当前的时讯;文化是一种载体,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地区重要的文化传播单位,在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有效推进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是广大乡镇文化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乡镇文站作为农村唯一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在提高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多镇文化站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

文化站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对广大人民做好宣传、组织、示范和引导,为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农村的主要文化传播单位,乡镇文化站成为了政府向农民传播先进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基地。

(二)乡镇文化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基地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学习、遵守,在对农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时,乡镇文化站将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基地,乡镇文站通过开展各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学习先进文化、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民在匏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中得到启发,在活动中加强广大农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法制和坚持社会主义思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农民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讲法律的新思想。

(三)乡镇文化站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主力军

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重要的文化传播单位,其宗旨就是为广大农民提供文化服务,它以文化工作为基础,面向广大的基层群众,以各种文化服务设施和各种文化服务活动为方法,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文化素养,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各种各样的文化场所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人们自主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效率。

二、当前乡镇文化站面临的困难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虽然国家相当重视,但是很多地方的基层领导的重视程度却普遍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乡镇文化站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二是,在对基层领导的政绩考核中,乡镇文化站工作并没有列入考核范围。

(二)文化设施建设落后

当前,虽然国家对乡镇文化站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也加大了资金投入,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文化传播形式过于单调,缺乏创新。当前,很多地方乡镇文化站的活动形式仍然沿用以往的唱歌、跳舞、秧歌队、鼓乐队的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参与者大多是都是老年人,尤其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这利,单调的活动形式,面向群体的狭隘,都严重影响了文化站文化传播的效率。

(三)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文化站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基地,乡镇文化站是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食粮供应点,作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要担当多重角色:既是传授文化知识的老师,又是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还是文化服务的服务员。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自身必须要有过硬的工作能力,必须具备各项从事文化业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不说是面面俱到,至少也要样样都懂,专精一门。但是,当前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素养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三、乡镇文化站的应对策略

(一)领导要重视

乡镇文化站工作要想搞好,领导的真正重视是关键。要想领导真正重视乡镇文化站建设,首先必须要让领导充分了解建设好乡镇文化站的积极作用,让领导明白,办好乡镇文化站有利于培养农民的文化素养,可以为经济讲述搭桥铺路。其次,要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上级要将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情况列入对基层领导政绩考核的范围,要将之作为基层领导的考核、提拔的标准之一,以此来增强基层领导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重视。

(二)要加大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想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乡镇文化站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本身并没有经济效益存在,要想做好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开展好各种文化活动,就必须由各级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各乡镇领导需要将文化站活动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之中,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文化站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优化队伍结构

由于文化站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特殊,一般的培训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要想解决文化站内人员欠缺的问题,我们就必须从源头出发,优化队伍结构,杜绝随意占用编制和挪用编制的现象发生,通过各种招聘平台,吸引在文艺方面有特长的人才。

(四)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已不再是问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就不断提高,原有的文化站文化传播模式已不再适应人们的需要,文化站员工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站工作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文化站员工,首先需要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其次要参加各项专业培训,强化自己的专业素质;最后,要参加各种关于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

四、小结

乡镇文化站是政府派往农村的文化传播信使,对于培养农民的文化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广大基层领导和文化站工作者,要积极把握时机,借国家新农村建设这一东风,表决心、下功夫,积极搞好乡镇文化站建设。

参考文献

[1]谭芝兰,谭泽平,努力建设好,镇文化站――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法制与经济,2010年4月.

[2]辛笑青浅谈乡镇文化站的现状和应对策略[J].大众文艺,2010年第10期

乡镇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生态文化;文化建设

一、渔沟镇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元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乡镇领导干部支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环保教育讲座,并提出加大环境破坏的惩处力度及关闭污染严重的化工厂等多项建议。但乡镇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单纯的改善人居环境,而是要生态与文化齐头并进。现如今大多数乡镇领导已经摆脱了将经济发展作为衡量乡镇发展情况的唯一指标的旧观念,能够给予乡镇生态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的重视,但生态与文化二者仍然不能达到同步走的理想效果。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在媒体上的广泛宣传,使当地群众对自身的生活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生态文化的发展,明显有认识不充分、不到位的情况。文化同生态环境一样,是一个乡镇的软实力,若运用得当,可在乡镇发展的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2.生态文化建设缺乏配套设施。

在调查中发现渔沟镇环保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果皮纸箱设立不足、环卫保洁车辆较少,公园数量、公共绿地量等有待增加,景观效果有待提高,文化娱乐设施陈旧,人员与场所不足,缺乏文娱活动的器材,造成文化氛围淡薄,镇属村级的图书室与文化活动室更是少之又少,之前“农村书屋”的推广,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3.生态文化个性特征保护与挖掘不充分。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生态环境是乡镇的外在表现,而文化是内在,要做到内外兼修,就要将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发展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乡镇景观风格和个性特征。渔沟镇作为千年古镇,有着悠久历史与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例如现存的骠马街、八角琉璃井、林川书院等历史遗迹,以及著名的雕塑家滑田友、编导吴纯一先生和作家司马中原等文化名人,然而渔沟镇对这些特色文化元素的保护和挖掘并不充分,没有在现有文化元素基础上凸显自身的特点,古建筑多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风格统一的楼房,名人遗迹也较难寻找,传统文化有所缺失。

二、渔沟镇生态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1.提高认识,科学规划。

对乡镇一级甚至村一级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将生态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不仅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还应从乡镇固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着力,追求乡镇生态文化的价值和品牌。乡镇生态文化规划,不仅是空间形式与功能设计,还是整个乡镇环境特征与人文精神的历史延续,不仅要专门设立规划委员会,邀请专家顾问,使规划科学化、规范化,还应提高乡镇当地居民的参与度,融合乡镇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元素,制定出长、短期的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2.增加投入,有效利用。

生态文化建设对于乡镇发展而言具有超高的回报,要拓宽筹资渠道,不仅依赖政府和企业,在小数额且群众负担得起的前提下,甚至可采取群众自愿临时集资的做法。在物资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其最大效益,这就要求乡镇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设施建设必须具有针对性,使其能真正满足乡镇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一方面,从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出发,尤其是道路沿线绿化保洁及景观河沿岸风光入手,积极构建天蓝地绿水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空间;另一方面,在开掘、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将其传承好、发扬好、利用好,可因地制宜建设乡镇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的乡镇历史文化资料,提高乡镇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益,打造生态文化古镇。

3.彰显特色,打造品牌。

乡镇之美,美在特色,依托资源禀赋,从自然、人文、建筑、乃至风俗饮食等多角度地发掘渔沟镇生态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将“无声”的乡镇特色、人文精神融入到“有形”的生态环境和物质设施中,突出自己乡镇的独特韵味,不盲目模仿。要打造、做实渔沟镇生态文化品牌,融合乡镇所处地域的自然人文特色,分门别类地制定所属不同区域或乡村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美丽乡镇的特色,借助媒体等各种宣传渠道,放大自身品牌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

结论

不同的乡镇要通过规划调研找到自己的定位,提炼自身地域特点,在学习其他乡镇的发展的案例时,要学习发展的逻辑,而不是照搬,才能留得住自身的特点。本次调查未能充分了解分析当地社会的现状,以及生态文化涉及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的分析之后,找到乡镇生态文化与群众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才能将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发挥百分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詹承场.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生态乡镇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2]吴子钟,刘光菊.乡镇文化生态建设的样本:资丘的调研与启示[J].中华文化论坛,2015,(02):131-136.

[3]郭世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J].领导科学论坛(上),2015,(04):11-13.

[4]李冬梅,黄文婷.辽宁民族地区生态乡镇建设调研报告[J].满族研究,2015,(02):19-24.

乡镇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镇文化中心; 现代; 影剧院; 平面布局;

中图分类号:U21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项目概况

本工程建筑等级为民用一级,共一个单体为三层的多层公共建筑,其中包括799座影剧院、室内篮球馆、文化馆等功能。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964㎡,其中包括一层架空汽车库626㎡。

一、 设计理念

我们希望本工程成为地区的中心,代表这一区域的形象。这种标志性其关键的物质特征是具有单一性,或在某些方面具有唯一性,有清晰肯定的形式,与背景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本项目中,这种单一性与唯一性是由建筑的各个面在聚集结合过程中形成的,建筑立面上各种手法元素的变化组合,带有某种自发的形式趣味,最终将生活的秩序反映到建筑的区域形象中,通过大尺度的表达成为特别的区域标志。

在造型设计中,集中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美,以现代、简约、充满动感的风格形成了清新而鲜明的个性,给居民以强烈的感染。在形体处理上注重高低错落与体型的变化,突出体现建筑的体量感,材料以实墙、玻璃、木材为主。以简约的整体造型与局部的几何造型相结合,创造极为动感的建筑形态。建筑简洁的造型加之浑厚的体量关系,体现现代建筑的浑厚与朴实美。

二、总平面布局

在充分研究业主的需求和周边大环境的前提下, 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文化中心将成为五乡镇居民文化生活的中心,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人们交流、休憩与休闲娱乐的场所。

本设计十分重视土地的集约利用。鉴于本项目的规模以及在区位的重要性,在对场地的设计中,不再将其理解为一个简单的单体,而将其理解为整个中心区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中,站在大的区域范围内,用大的规划形态控制整个地块,使文化中心成为整个五乡镇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的建筑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

文化中心根据各功能的要求分别设置出入口。考虑到文化馆建筑由影剧院、文体中心、及室内球馆三大块功能组成,为了更好的使各功能有机的结合而又不造成人流的交叉,在设计中我们在建筑的中间部位正对主入口广场处设置一个两层挑高的共享中庭,通过共享中庭使人流可以便捷的进入各个功能区,同时又可以提供一个可以供群众集散活动的场地。建筑西侧的影剧院部分面向中庭设置一个主入口,方便人们购票入场,影剧院观众厅的无障碍入口设置在建筑的西面靠近室外停车场位置,同时考虑到演员的人员流线,在舞台西面设置一个演员道具出入口,南面设置一个演员无障碍出入口;二、三层的文体中心及室内球馆可以通过共享中庭位置的两个无障碍电梯分别进入各功能区。

1、平面布局

文化中心内分别设置影剧院、报告厅、图书馆、排练厅以及体育活动馆。各功能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合理分区,互不干扰。在建筑形体上分成东西两个区域,同时通过中厅和垂直交通区有效衔接。

2、室内空间形态

文化中心室内空间与建筑外部造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室内建筑设计的手法和风格延续建筑室外的特征,用现代的材料和建构逻辑演绎地域传统风格。

在影剧院观众厅的设计中通过简洁的线条,优美的顶部曲线演绎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与现代感的乡镇文化演艺中心;

图书阅览室及展览室的设计与建筑形体有机结合,室内吊顶的重点部位采用了与主体墙面相似的刻纹金属板,室内色调以明快的浅色系,兼具文化性与时代性。

三、景观设计

文化中心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建筑与景观的结合,使建筑也景观融为一体。

在景观设计上,采用区域分级法结合空间属性,形成不同的景观氛围。

建筑周边景观:文化馆南面及西面绿化以乔木为主,作为界定地块范围,将嘈杂的周边道路环境隔离开来。建筑物周围以草地及灌木为主,同时设置地面停车位,将车位为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广场绿化:在开阔的大广场上种植高大的乔木,空旷的广场上乔木的点缀与建筑的简洁美遥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

上一篇:中医临床专业范文 下一篇:农村非遗文化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