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

时间:2023-02-25 11:09:16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十三五”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确保我县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以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创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引导、推广与培训,促进“一村一品”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因地制宜、按需培训”的原则,大力开展各类培训。2016年,全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20人。

三、培训原则

(一)以人为本,注重开发。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可兼顾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经济发展培训所需劳动力和熟练掌握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

(二)因地而宜,分类实施。结合各乡镇贫困人口规模,以乡镇或村为单位,确定培训班,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进行分类培训。

四、培训形式和项目管理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扶贫产业项目,本着贫困地区实际需求的原则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由县扶贫办组织,根据培训内容,由各乡镇、村和委培单位具体实施。

(一)“农家课堂”培训。以种植,养殖为目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村迫切需要的种苗繁育,高产栽培管理、低产改造、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培训,将课堂安排在田间地头、饲养场院。

(二)示范点培训。组织农户到本地或外地实用技术培训点进行培训。原则上以就地培训为主,也可以结合产业开发进行异地培训。

(三)规范扶贫培训项目管理,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档案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培训项目计划方案。2.培训通知。3.培训教材。4.培训人员和授课人员花名册;授课人员花名册:包括授课人员的姓名、单位、职称、授课时间、领取补助的金额及本人签名等。培训人员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在乡(镇)和村(屯)名称、领取补助的金额及本人签名等。

五、培训资金补助标准

2016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5期。各承训单位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培训时间定于6-12月期间,每人补助200元,补助资金专用于讲课费、误餐费、资料费、交通费、后期跟踪服务费用等。合计利用专项资金30.4万元。

对当年参加就业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证或专项能力证书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凭证一次性补助1400元。

六、培训教师聘请

实用技术培训,需聘请培训教师,由承训单位和委培单位聘请,讲课费在培训费中开支。聘请教师需提供如下资料:

(一)身份证复印件;

(二)技术级别聘任证书复印件;

(三)讲师登记表。

七、工作要求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乡镇和委托培训机构要根据县下达的培训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尽快将任务分解落实,特别要抓好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和确定培训教师的落实,确保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任务。

(二)实行实名制培训。培训单位要建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档案,做到一期一档。做好培训现场影像资料的存留。每期开班前一周,报县扶贫一份预培训人员明细表,备扶贫办开班当天现场监督。自行培训视为自动取消项目。

(三)培训补助资金,实行财政报账制。培训中所发生费用,暂承训单位垫付。培训结束后,由县扶贫办会同县财政相关部门对培训进行检查验收,承训单位凭培训验收单和档案等相关资料,到县财政部门报账。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第2篇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一)建立“以县为主”的财政保障制度。市政府承担对辖市内义务教育的主要财政责任,加大市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确保公办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人员经费、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积极争取省、市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市政府新增教育经费要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教育转移支付等省、市专项补助资金统一纳入市级财政教育专项经费预算,全额用于教育事业,做到专款专用。乡镇(街道)要积极筹措资金,按有关规定提供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改善农村中小学、乡镇(街道)成人学校和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乡镇(街道)按不低于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5%安排用于农村教育事业,并作为市政府对乡镇(街道)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二)合理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市财政统发,实行市长负责制。教师工资统一城乡同类学校教师的收入分配政策,中小学教职工应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所需经费由财政承担。统一城乡教师的医保、社保政策,城乡教师的住房补贴与公务员同步,中小学教师增收节支奖力求享受当地国家公务员平均增收节支奖励水平。对经过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多方筹集资金后仍有困难的乡镇(街道),中小学教师增收节支奖发放,市财政予以专项补助。原乡镇(街道)涉及到教职工的奖教福利待遇、教师探亲每周报销费用、外地教师生活或工作补贴等有关优惠待遇,乡镇(街道)要继续予以保证。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收入的差距,逐步使其达到同等水平。

(三)建立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所在市域、规模大小、布局调整等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确定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并切实保证公用经费到位,对农村中小学运转所需的公用经费要重点予以保证。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要高于城镇同类学校标准,除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部用于公用经费开支外,不足部分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并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校。鼓励农村学校开展小班化试点探索,对小班化试点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核定、教师编制核定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对农村学生数较少的学校及寄宿制学校,在公用经费核定时要予以照顾。各乡镇(街道)、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中小学收费的规定,规范收费行为,不得擅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四)进一步加大教育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建设中小学校舍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所需基本建设经费,列入政府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土地出让金的一定比例、财政新增收入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按规定征收的城乡教育费附加等资金,全额用于中小学、幼儿园、农村成人学校的基本建设和设备添置。控制新的基本建设债务,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调整之前形成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建设债务,由市、乡镇(街道)合理安排还贷计划。城乡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对农村学校的设备配置实行专项补助。将新增危房和破旧校舍勘察、维修改造列入正常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五)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元投资体制。以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薄弱学校、政府新建学校以及后勤项目为重点,在明晰产权和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对政府投资资金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租赁、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办学。继续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等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捐款,应在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继续开展“希望工程”、“爱心捐款”等活动。

二、加快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调整和优化中小学布局。继续实施《20*-20*年*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按照小学就近入学提高水平、初中相对集中满足需要、高中规模建设优质发展的思路,加大跨乡镇学校撤并力度,着力建设*六中、*中学和*初中等三大农村初中,做强做大*高中,使全市农村中小学布局更合理,资源更优化,效益更突出。启动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工作,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全面实施“万校标准化”工程。结合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基础建设。从20*年起,通过5年的努力,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建成结构安全、设施完备、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标准化学校。

(三)积极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实施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争取到20*年底,建成3所省级示范性寄宿制初中。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行寄宿制。认真实施省人民政府“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解决好师生就餐困难,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寄宿要建立护理、护送制度,配足配强专职保育员,确保学生安全。

(四)统筹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财政投入,重点保证农村中小学现代化教育设备购置和更新。从20*年起,实施全市中小学起始年级多媒体进教室工作。20*年,全面完成“校校通,实现以有线光缆为主干,以高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技术为核心技术,分级连接全市中小学校的高速教育网,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联和共享。

三、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创造条件,推进教育公平

(一)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逐步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教师专业成长上来。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要求,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20*年起,市财政按每年不少于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用于中小学师资培训及培养。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高学历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结构合理化。新认定一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享受现有市等级骨干教师待遇。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中、高级教师职称评选适当向农村倾斜。改革和完善农村教师进城考制度,在促进师资合理流动的前提下,切实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城市学校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制度,适当延长支教时间,以发挥支教教师的作用。倡导全社会关心和爱护教师的良好氛围,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待遇,市政府每年用10万元奖励长期在农村从教的优秀教师。

(二)积极推进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扶贫助学力度。设立扶贫助学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助学。市财政按省下拨的扶贫助学专项资金落实配套资金。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办法,通过实行教育券制度等,专款专用,确保扶贫助学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不使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在现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扶贫助学资助范围,将特困残疾人子女、重点优扶对象子女、特困职工子女及其他低收入困难家庭子女和少数民族学生列入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资助对象。对因病、因灾等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可根据困难程度实施减免。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所需资金由财政保障。规范扶贫助学行为,切实做到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类资助金额、物资的分况。

(三)大力实施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帮扶弱校”工作,让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偏远学校结成城乡学校共同体,明确相关各方的责任与义务,使共同体各校教育理念共享、教师统筹、管理同步、责任共担,真正在管理、发展、考核等方面结成一体。市、乡镇(街道)对实施共同体学校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市政府对每一个共同体每年补助6万元,对促进共同体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相关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进一步做好流动学生的义务教育工作。按照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的原则做好流动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工作。把流动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民工子弟学校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考核逐步与当地公办学校一致;公办中小学接纳民工子弟入学的按当地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拨付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流动学生的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政府的教育责任。

(五)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和行为有偏差、学业有困难学生的关爱和帮教。学校要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把中小学生推向社会,坚决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学习,尊重学生有适合自身成长的个性发展。改革农村学校德育方式,大力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努力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各方面发展和关怀的需要。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督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六)进一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乡镇中心幼儿园实行“以乡为主、县乡共管”的体制,明确乡镇(街道)的办园主体地位,市教育局负责教师配置、人事管理及业务指导等。落实农村幼儿教师社会保障政策,努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逐步过渡到教师由公办教师担任。依法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整治力度,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行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抓好幼儿教师的培训进修,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持证率。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争创市级示范幼儿园。量力而行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

(七)规范学校、幼儿园产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地不得将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出售、拍卖等方式进行转让,已经转让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减损或群众反响强烈的要及时予以纠正。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不得以个人承包方式办园,已承包的必须及时收回。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转制必须按规定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报省教育厅批准后方能实施。要认真清理和妥善处置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学校资产,要切实做好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办理工作,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简化手续,为学校及幼儿园办证提供方便。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置换,置换所得资金要全部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农村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落实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责任。乡镇(街道)确保不低于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5%用于农村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市对乡镇(街道)的教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辖市内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卓有成效的乡镇(街道),市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责任、完成任务不好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市政府每年公布对各乡镇(街道)上述内容的考核结果。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第3篇

然而,这次我们见到朱年生老人,是在他的波尔山羊养殖场。一个能容纳600头羊的绿色钢棚,100余只活泼可爱的波尔山羊在附近田地里悠闲地吃草和追嬉,70来岁的朱年生正在忙碌地配饲料。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步伐稳健。通过交谈,欣喜地感受到他已经完成了从一名上访“专业户”到养殖专业户的嬗变:一是思想变活了。没有了上访户那种焦虑和激动,更多的是创业者的激情和收获的喜悦与期待。谈起上访的事情,老人有些腼腆地说:“现在不会去了,没心思、也没时间,我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些羊宝宝身上了。”二是生活变好了。以前只能靠低保收入和政府救济过日子,现在拥有一个养殖场,马上有50多只波尔山羊出栏,可获得收入6万多元。三是信心变足了。多年来漫漫上访路,更多的是艰辛、苦涩、压抑,而创业给他带来的却是满满的存在感、满足感、自豪感。据他介绍,现在村里好多人都拜他为师,学养羊技术,增加收入,如果今年效益好,许多农户要求加入他的养羊专业合作社,明年养殖规模将扩大到300。

谈起朱年生老人的转变,湖溪乡党委书记陈小浪言语里也充满着自豪:“他从上访专业户变成养殖专业户,自上访路迈上致富路,由整日思上访缠领导要求政府解决待遇,变为谋产业靠发展通过自身努力过上幸福新生活,不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问题,也充分展现了我们精准扶贫的成果,坚定了我们脱贫摘帽的信心,更用事实证明了我们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和有效做法。”这是乐安县精准扶贫的一个鲜活案例。

近年来,乐安全县上下高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主旋律,把脱贫攻坚视为“第一责任”、“第一民生”、“第一任务”,层层级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领取任务单,结合本地实际,转变扶贫思路,创新攻坚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加速推进精准脱贫进程。

一、注重思想提升,精准扶贫从“头”开始

1.扶正干部思想认识。该县把精准扶贫放在统揽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局的高度来抓,举全县之力高位强势推进脱贫攻坚。提出三个转变扶贫理念:从“统一生产”向“私人定制”转变,“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单一扶贫”向“综合治贫”转变,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精准发力。首先要求干部思想观念上做到认识“精准”,目标明确,扶正政绩观,扶准价值观,扶清事业观,必须动脑筋、想办法,按照扶贫攻坚政策措施,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扶正群众思想观念。扶贫必须“先扶志气再立志向,先强信心再鼓干劲,先富思想再富生活”。由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很多贫困户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思想贫困和精神贫困是导致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土地、有劳力,但他们没有志气、缺乏信心,一门心思等着政府救济。为此,该县十分注重在思想扶贫和精神扶贫上下功夫,通过大量的宣传、细致的思想工作、扎实的帮扶,树立贫困户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选择合适的产业或就业渠道脱贫。

以朱年生老人为例,他是低保户,年纪大,加上长期上访,原来根本没有创业念头和发展愿意。当地政府根据他的身体和思想状况,并结合他儿子是波尔山羊养殖户的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思想工作,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三番五次到其打工地南昌登门走访、定期电话慰问,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化他。同时抓住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回头看”的机会,把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他成立了扶贫产业合作社,安排扶贫贴息贷款10万元,使他返乡走上了创业之路。

二、注重真情帮扶,精准扶贫从“心”开始

1.帮扶措施精细。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该县对贫困对象的帮扶措施非常具体和完善,认真分析其家庭致贫原因、家庭状况、劳力情况、发展意愿等,以“一策为主、多策共举”的方式制定切合实际的脱贫计划书。对于有劳力、有条件的,组织发展种烟、种桑养蚕、毛竹油茶低改、特色种植养殖等扶贫产业尽快增收脱贫;对于家中有剩余劳动力的,主动介绍进城或者外出稳定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对于有技术、缺资金、无经验的,帮助联系扶贫贴息贷款发展增收脱贫项目;对于有山林田地资源但无劳力生产经营的,引导通过土地和山林权流转、入股等形式,增加家庭收入;对那些老弱病残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则通过提高托底保障标准形式增收脱贫。像朱年生在开始养殖之初,帮扶责任人就主动与他联系沟通,制定帮扶方案,并协调解决场地、资金、技术、良种等遇到的困难。

2.结对帮扶到位。以“四进四联四帮”活动开展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扶贫帮扶到户责任制,并建立了帮扶台帐,每户贫困对象均安排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贫困对象帮扶全覆盖和零距离。同时,要求帮扶干部要记好帮扶日记,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3.扶贫项目给力。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工程,即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扶贫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该县通过“上级争取一点、本级支持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等多渠道多路径争取资金助推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该县规划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4702户175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95 户10370人,围绕“园区、景区、中心村”梯度安置原则,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融资9亿元规划建设厚发工业区、流坑景区等8个扶贫移民集中安置区,是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最大的一笔资金。在国家开行银行融资5亿元用于全县69个贫困村的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2016年底贫困村所有自然村的进村公路硬化率将实现全覆盖。2017年贫困村自然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入户硬化路、村内排水沟”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环境建设实现全覆盖。同时,贫困村教育、卫生、文化、通信和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民生l件改善也将在2018年以前有个质的提升。

三、注重改革创新,精准扶贫从“新”开始

1.队伍建设创新。在全省首创设立“乐安县扶贫统计监测中心”,核定全拨款事业编制4名,并调整增加县扶贫和移民局行政编制3名;县扶贫攻坚办配备专职和挂职干部5名,每年预算安排县扶贫攻坚办工作经费50万元。加强乡镇扶贫队伍建设。明确将“好干部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县16个乡镇均成立了乡镇长担任站长的扶贫工作站,配备主抓扶贫攻坚的常务副站长和协管副站长;各站配备了2―3名扶贫专职干部;县财政为每个工作站预算安排5万元工作经费。将扶贫攻坚机构网络延伸到行政村,全省首创设立村级扶贫工作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扶贫工作室主任、副主任,确保村一级扶贫工作日常有人管事、有人干事。全县176个行政村均已按“八有八个一”的标准全面推进扶贫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即:每个行政村设有精准扶贫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设有一台扶贫专用资料档案柜,挂有一张扶贫攻坚作战图、每户贫困户均配有一个脱贫档案袋、配有一张精准扶贫工作卡统一挂在墙上、每户贫困户制定一套因户施策的脱贫摘帽方案、每个村设有一处扶贫公示公告牌、配有一套系统录入信息网。

2.产业扶贫创新。共组织贫困户3461户10135人参与“特色产业增收”行动,人均增收4600余元,已培育30个有一定规模、扶贫功能较为完善的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坚持优势产业牵引带动。2069户贫困户参与“烟叶、油茶、蚕桑、毛竹”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利益共享产业联结。形成“典型示范、能人引领、龙头带动、自主发展”的产业扶贫路径。以直接奖补联结贫困户,引导1408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养殖类产业。以“公司+基地+贫困户”联结贫困户,高氏集团、广信茧丝等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32个基地13200亩,有效带动贫困户887户。以“合作社+贫困户”联结贫困户,77家合作社吸纳539户贫困户以土地、劳力等入股发展产业。以“能人大户+贫困户”联结贫困户,促进种养大户与贫困户合作或优先劳务用工,辐射带动贫困户370户。政策扶持上再精准,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量身定制各类补助标准,防止产业扶贫“漏户”。落实执行上再发力,乡镇产业扶贫由“配角”调转为“主角”,把产业扶贫主导权全面下放到乡镇。资金保障上再强化,已安排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所有贫困村开通了“产业信贷通”,安排贷款风险补偿金900万元,计划撬动金融信贷产业扶贫资金7200万元。同时,开辟产业扶贫新途径,全面启动光伏扶贫,自今年起扶持900贫困户安装5千瓦的“一户一站”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稳定收益。三年计划落实4500户,每户安排补助资金5000元和安排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

3.保障扶贫创新。一是推动“应保尽保”。制定出台最低生活保障与贫困人口托底保障相衔接工作机制,今年新增扩面低保指标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7年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全面纳入低保范畴。二是落实保障性补贴。对于农村重度残疾人、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和五保户,由县财政每年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00元,2015年代缴3060人;全额代缴重度贫困人口新农合所需缴费12986人、116.87万元。三是自主提高扶持标准。制定落实特惠贫困户保障政策,自主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标准和新农合报销比例。贫困户低保补差标准由省定每月165元提高到每月205元,医疗救助比例在省标准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7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省、市级由50%提高到65%,县级由80%提高到90%,乡镇级由90%提高到95%。四是创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已出台实施《乐安县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施方案》,今年县财政按每人90元的标准统一为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用于贫困对象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三次保障后的第四次补偿,力争把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费用控制在10%以内。

4.扶贫模式创新。“穷则思变”,贫困是引发社会矛盾和导致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要因子。该县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十分注重精准扶贫与社会管理有效结合,从源头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管理问题,摸索“精准扶贫+社会管理”的良好模式,有效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由于贫困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大力营造“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业自己创,有困难的政府帮”浓厚氛围,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实现“要”到“我要干”的转变,在干事创业中增添信心、增加收入、增长才干。应该说,朱年生老人的转变就是这种模式结出的硕果。

[作者简介]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第4篇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中央、省、市扶贫攻坚会议精神以及县委相关安排部署,立足当前做好全镇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精准帮扶、扶持到户、资助到生、促进公平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把提高贫困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作为我校教育扶贫工作未来几年的核心任务,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全镇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2016年起,实现全镇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建立全镇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幼儿、适龄儿童的资助制度和助学制度,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确保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个主要劳动力都能学会一至两门实用技术。

到2016年底,实现全镇小学教育发展总体均衡和学校办学条件有提高,努力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寄宿生达30%以上。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条件持续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有效增强,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更加高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到2020年,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老师队伍更加稳定,实现教育均衡,使教育对精准脱贫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教育扶贫的战略目标。

三、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针对制约贫困村和薄弱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关键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争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镇域内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以生为本,精准帮扶。围绕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脱贫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考虑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需求实际,按照贫有所需,学有保障的理念,全面覆盖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读书的实际需求,让贫困家庭子女真正成为教育扶扶扶贫的受益者。

3、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提高学学校教学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扶贫的重中之重,既要考虑当前,更加注重未来,确保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4、加强协调,分步实施。加强贫困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扶贫工作、贫困家庭的帮扶,与乡镇发展、扶贫攻坚、布局调整等工作相结合,制定明确目标,抓住关键环节,细化落实举措,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分步实施。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项目扶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实现全镇有1所公办幼儿园;改建幼儿教学班,鼓励和引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在园幼儿规模,确保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二是推动寨坝小学迁建工程,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确保搬得出、入学好。

三是积极争取助学金,扩大资助人数和资助金额,切实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为我镇教育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关注特殊群,规划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五是认真开展好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把帮促工作与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中,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扶贫攻坚。

(二)加强资助管理,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确保学生能读上书

从2016年起,实现全镇小学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建立全镇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幼儿、适龄儿童的资助制度和助学制度,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一是做好学前教育阶段保育教育费和生活费资助项目。保育教育费资助标准为每月每月资助40元。生活费资以减半收取方式进行资助。即在幼儿园、学前班就读的资助对象每生每月交费92元(收费标准为185元)。

(三)提高教育质量,夯实脱贫基础,阻断贫困代际传承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一是狠抓保学控辍。认真落实保学控辍双线考核和七长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三五时期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2%以内。二是大力促进促进教育均衡。以2016年省对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千方百计完成硬件建设,合理调整布局,科学调配教师,努力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三是着力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教育考核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质量研究机制、质量评价机制、教育督导机制等,推行教学质量监测,每学期对小学四至六年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测测评,并充分利用好测评结果,促进质量提升。四是落实帮扶措施。开展条件较好的学校挂帮薄弱学校工作,实行教师进交流,资源共享,以强带弱,以优促劣,实现全镇小学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整体提高。

(四)发挥资源优势,实施精准滴灌,助推贫困家庭脱贫

各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其它需要使用的食材,在确保安全优质等价的前提下,优先向贫困家庭订购,有效拓展贫困农民农产品销售渠道。

学校保安、宿管、食堂从业人员等各类临聘人员在新增岗位时,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条件均满足的前提下,优先面向精准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聘用,以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学校工程建设等所需劳动力,在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精准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 (五)开展党建帮扶,提升帮扶实效

一是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好入户帮扶工作。中心校班子成员、学校负责人帮扶二至三户贫困户、教师帮扶一至二户贫困户,并确保脱贫。

二是中心校党支部要结对帮扶1-2所镇属薄弱小学,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到镇边远学校工作,帮助薄弱学校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解决思想扶贫脱穷志的问题。积极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等的宣传教育以及感恩教育,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唱响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五、组织保障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办公室,统筹镇属小学精准脱贫工作,为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成立专门督查组,对镇属小学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严格的督促检查,落实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的督查工作机制,确保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头上有指标,使精准脱贫工作成为全县教职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

三是严格问责。制定中心校精准脱贫工作问责办法,对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学校和个人,严格实行问责,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倒逼工作到位、倒逼成效落实。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二

为贯彻落实省委XX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由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全市70个省级贫困村,全部纳入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范围,市教体局、区教育局正在开展贫困村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情况调查,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对象

(一)调查范围:全市70个省级贫困村仁和区共有10个:务本乡大火山村、布德镇老村子村、平地镇波西村、平地镇辣子哨村、同德镇双河村、啊喇乡啊喇村、大龙潭乡大龙潭村、大龙潭乡干坝子村、大田镇乌喇么村、中坝乡大纸房村。

(二)调查对象:贫困村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情况。

二、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摸清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准确掌握贫困村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现状,对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由校长负责,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村社的支持,安排专人做好摸底工作,确保相关信息真实、数据准确,并按市教体局下发的表格及时统计上报。

(二)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学校要切实做好辍学及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情况核查工作。学校要对辍学及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摸清接受教育的情况,辍学时所在教育阶段,辍学原因,班主任、学校报告和动员复学所做工作,乡镇政府、村委会工作情况,现状如何,有无补救措施等,摸清情况后及时上报区教育局教育股。

2.学校要建立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学校每学期初应将学生辍学情况向区教育局和当地乡镇政府书面报告,由乡镇政府责令其入学。在上学期间,学生无正当理由一周内不到校,学校应及时向当地乡镇政府报告,并配合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做好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工作,对经多次说服教育仍不返校的学生,由乡镇政府向辍学学生家长发出《敦促入学通知书》,要求辍学学生限期返校。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第5篇

2014年,中国政府正式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国家扶贫日。今天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是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的总体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与教育部、全国各省市同步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

刚才,代表不同教育类型的12家单位现场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明确了结对帮扶的合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很有代表性,也涵盖了我省4个贫困片区。江滨幼儿园、师专附小、云南粮油职业教育集团、云南大学等7家单位和云南师范大学志愿者服务队的代表作了发言,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介绍了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工作的成效、经验和下一步工作思路,讲得都很好。大家对教育扶贫的认识是深刻的,制定的措施、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对于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全省教育扶贫全覆盖工作,讲3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

(一)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站得高、看得重、落得实、抓得紧。多次就扶贫开发进行视察调研,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站在党的使命、社会主义本质的政治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明确、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即: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贫一批。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贫工作新机制,是新形势下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精准扶贫开发新格局。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词就是“全面”,就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任何一方群众落伍。加快扶贫攻坚,关乎“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尤其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以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倒逼扶贫攻坚的路线图,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引领扶贫攻坚的顶层设计,以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营造扶贫攻坚的良好环境,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绩筑牢扶贫攻坚的政治保障。教育系统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紧扣“精准扶贫”主线,把总书记的战略思想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各项教育工作中来,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贫困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使贫困地区孩子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共享教育现代化的成果。

(二)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

教育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2012年,十闭幕不久,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2013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时又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014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又着重强调了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今年教师节前夕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总书记又再次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在昨天举行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又强调指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10月12日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扶贫日活动新闻会上,宣布了5条很重要的扶贫措施,第一条就是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视和肯定。同时,更是对教育在消除贫困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提出的殷切期望。

(三)教育扶贫对于我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贫困人口数量多,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有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 7个省级重点县,4个连片特困地区涉及15个州93个县,是全国片区县、重点县最多的省份。2014年末建档立卡有贫困乡镇476个、贫困行政村4 277个、贫困自然村98 393个、贫困户195万户574万人,贫困发生率15.49%,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二位。2014年末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 299元和7 45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4.24%和71.08%。在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42.99%,其中1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贫困发生率高达28.17%,傈僳、佤、景颇、布朗、怒、基诺、德昂、独龙、拉祜、哈尼等部分少数民族,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基本处于整体贫困状态。综合分析我省4个片区贫困原因,大体涉及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等多个方面,尤其是滇西是典型的素质性贫困。现展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对生产要素的组合,除当地既有的自然资源外,还要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两者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水平。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发相对富足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丰厚的人力资本,不断引入新观念、新思维、新资源,有利于打破既有的内部要素均衡,可以提高区域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连片扶贫目标。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财力有限,我省的贫困地区也是教育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从我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两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迪庆州、怒江州、临沧市、昭通市、红河州、德宏州、普洱市、版纳州、临沧市等片区州市均距离规划目标有较大差距,昭通、怒江、迪庆、临沧等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各项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还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全省教育系统必须勇于担当、责任上肩,提早介入,掌握基数,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全覆盖,把贫困家庭的教育兜底问题解决好、落实好,让能考的考出去,能学的学出来,彻底斩断贫困复制链条。

二、准确把握教育扶贫全覆盖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2013年7月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2013〕86号),明确提出了教育扶贫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具体内容。同时,国家层面先后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20项教育惠民政策。我省还启动实施了怒江州、迪庆州职业教育全免费全覆盖试点,两个州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农村户籍学生,均能获得免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些全覆盖教育扶贫政策中:既有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总体部署,也有具体支持项目;既有面向学生的举措,也有服务于教师的政策;既有普通教育,也有职业技术教育;既有面向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也有专门针对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的特殊政策;既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也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通过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的实施,努力办好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孩子。

在形成了一个立体完整的教育全覆盖政策体系之后,关键是要把政策落实到位。因此,教育部决定依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结对帮扶为抓手,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力图举全教育系统之力,建立各级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和学生结对帮扶关系,全面覆盖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及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具体内容包含以下7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关系。

(二)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市级义务教育学校、市辖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县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在县域内建立“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关系。

(三)普通高中结对帮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区域内优质高中分别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在县域内建立“省―县”和“市―县”的“二对一”结对帮扶关系。

(四)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教育部统筹安排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对口帮扶片区地市级职业院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各县中职学校,在市域内建立“职教集团―市”和“示范校―县”两层结对帮扶关系。

(五)高等教育结对帮扶。教育部结合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会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1所部属高校或东部高校+1所省属高校”的形式对口支援1所片区高校,在省域内建立组团式结对帮扶关系。

(六)继续教育结对帮扶。国家开放大学统筹安排东部地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县广播电视大学。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开展公益性继续教育,打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国家开放大学升级版,为片区县每一个行政村培养若干后备干部、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

(七)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依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与片区农村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长期结对帮扶关系。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志愿者与片区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

这7个方面的结对帮扶,总体上以学校对学校层面为主,同时包括了志愿者与贫困学生的“一对一”帮扶,以及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内容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涉及国家、省、州(市)、县、乡到村各级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结对帮扶网格体系,是一项需要上下协同、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同时要做好20个项目。

三、迅速掀起教育扶贫全覆盖工作的新热潮

(一)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教育扶贫全覆盖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教育厅各相关职能部处室、各州(市)县教育部门、各支援方和受援方,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系列扶贫思想的高度,认真抓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工作。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担当,着力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一级抓好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各级各类教育结对帮扶体系,真正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扶贫全覆盖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尤其是支援方和受援方作为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的实施主体,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支援方要讲担当、讲奉献,充分动员自己的优质资源,动真情、使真力、真扶贫;另一方面受援方要消除等靠要思想,主动对接,找准着力点,充分挖掘和用好支援方的帮扶机遇,不断增强自生发展能力,最终缩小与支援方的差距,同进步、同发展。

(二)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摸清贫困基数,打好全覆盖基础。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摸底。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各州市和县级教育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职责,对本系统和辖区内的教育资源和贫困学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各级各类教育薄弱学校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区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师资、缺理念等情况,列出需求清单,做到因校结对,精准帮扶;要对各类贫困生和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排查,区分因灾、因病、因学或缺劳力、缺技术致贫等情况,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准。要健全档案资料,收集完善文字资料和网格化管理资料,建好省、州(市)、县(市、区)、乡、村五级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监管系统对教育薄弱学校、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家庭和扶贫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基础数据和需求信息互联互通。

(三)以精细化的工作方案,认真抓好各领域教育帮扶的对接落实。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内容丰富、惠及面广、配套程度高、支撑力度强,教育系统各级各部门都要做好对接、抓好落实。省教育厅财务基建处、发展规划处、基础教育处、职成教处、高等教育处等相关处室要积极加强与教育部的对接协调,争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流向我省贫困地区;要认真落实好国家层面的20项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尽快建立完善我省教育扶贫全覆盖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并协调对接部属高校、东部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示范中职改革示范校与片区高校、州市职业院校等的对口帮扶工作。各州(市)、县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教育扶贫政策,吃透精神实质,大力强化政府综合统筹,履行好本级结对帮扶职责,立足州情、县情和乡情实际抓紧做好各自的工作方案,细化目标、细化任务、细化举措、细化责任,如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建立义务教育“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关系,建立普通高中“省―县”和“市―县”的“二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在市域内建立“职教集团―市”和“示范校―县”两层结对帮扶关系;在省域内建立高等院校组团式结对帮扶关系。在结对的过程中,要讲求方法、务求实效,充分尊重支援方和受援方诉求,不搞“拉郎配”,不搞形式主义为结对而结对,把重心落在真结对真帮扶真提高上来。

(四)以担当精神、实干作风和为民情怀,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教育扶贫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省、州(市)和县级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能,对结对帮扶全覆盖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查,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等多种方式,交流经验、解决问题,推进全覆盖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教育扶贫结对帮扶的工作成效,不能仅仅停留在结了对、签了协议层面,关键要看帮扶的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协议的内容是否落实到位,是否通过结对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学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要看贫困地区基层学校是否满意,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家庭是否满意。要以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格务实的督促检查确保结对帮扶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思考,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破解教育扶贫全覆盖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充分激活改革对教育扶贫的牵引带动力。要以“三严三实”标准来要求,坚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结合起来,深入查找结对帮扶全覆盖中“不严不实”的问题。要以专题教育成果助推精准扶贫和教育扶贫全覆盖,引导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各级干部和广大贫困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激发内生动力。要高度重视典型培育工作,对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认真加以总结,形成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第6篇

中南民族大学近日召开全校各级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该校专门主动实施的以全面持久帮扶武陵山区11个重点贫困村脱贫致富为内容的“1221”工程。此工程开创全国高校先河。

所谓“1221”工程,就是该校为帮助武陵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以派驻武陵山湖北片区一州11县市(恩施州8县市、宜昌市长阳、五峰、秭归3县)的12名联络员为纽带,由一名校领导带领两个学院、两个职能部门,派驻得力管理干部和青年教师,到地方推荐或安排的一个贫困村蹲点,既给予其智力支持,帮助出谋划策,也做实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向每个贫困村投入资金10万元;做到精准对接,持续扶持,村不脱贫人不脱钩。这样一来,该校就将有11名学校班子成员、22个学院、24个职能部门的上百名干部和教师直接参与到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中去;校党委书记陈达云就亲自挂帅,率领化材、马克思主义两个学院和组织人事、离退休两处,联系帮扶全国农村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单位恩施市龙凤坝镇龙马村。

中南民族大学一贯秉承“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历来关注、重视以武陵山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深入恩施、湘西、铜仁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调查访问,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除鼓励、引导教师积极申报相关科研课题,开展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调查研究、科学研究,承担了数十项有关扶贫的部级重大、重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并将成果推广应用于实践外,还每年拿出150多万资金,支持贫困县市、乡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村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组织专家学者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企业技术咨询服务、承接地方委托课题,积极参与湖北省组织实施的“616”112程(对口支援长阳县)和对口帮扶三峡库区(巴东县),成立了中国武陵山减贫研究院和恩施发展研究院两个针对武陵山区的区域扶贫研究机构,有力助推了武陵山区的减贫事业,得到相关市州、区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一致好评。实施“1221”工程,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力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最近,该校还整合国内武陵山研究各方力量,联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在相关部门和地方支持下,共建“武陵山片区减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期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更强大、更高端的智力支持。

校党委书记陈达云指出,服务民族地区,尤其是贫困乡村,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把帮扶贫困村当着份内的事,与学校、学院的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动真情,干实事。校长李金林认为,在武陵山区选择11个贫困村建立扶贫联系点,可以促使我们转变科研和教学方式,积累宝贵的教学科研素材,使教学科研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要把贫困村建成科研跟踪观测站点和学生教学实习基地,通过解剖“麻雀”,对实践加以概括总结,形成新的观点、理论,乃至大学问,从而实现服务地方与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共赢。

根据该校制定的《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11个帮扶工作组分赴各自对口的贫困村,首先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了解需求,找准贫困原因;然后与乡村一起,对症下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措施、方案,分步实施。这项扶贫工程,很好的诠释了国家倡导的社会扶贫的善举,体现了一所民族类大学的责任担当与情怀。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第7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人才路线和方针政策,通过实施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项目,努力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师生的文化素质,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推进教育培训制度创新,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特点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和扩大全县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党性修养,使广大干部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凝聚群众的人格魅力。

2.抓好干部业务知识和能力培训。重点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现代科学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和讨论,提高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努力改善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鼓励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参加远程教育学习,使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努力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干部队伍。

4.引进大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5.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课程辅导,提升我县在校高中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高考升学率。鼓励高中毕业生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为就业提供素质保障。

6.利用大学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设农业科普知识讲座、农村实用技术讲座,为农村科学技术应用和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智力支持。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培训内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企事业单位管理培训、教育管理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和高考课程辅导、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四、步骤

大学教育扶贫项目从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年)

1.成立领导机构,设立教学站。成立县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设立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县教学站,站点建在县委党校。

2.制定实施计划。各乡镇、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县教学站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

(二)实施阶段(年至2014年)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培训。根据大学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各乡镇、各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输送学员到县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进行培训,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2015年)

各乡镇、各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做好工作总结报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根据各乡镇、各单位的工作情况,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参与大学远程教育学习的实施方案,将急需的学习培训项目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各乡镇、各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经费保障,做到统筹安排,把干部培训、群众培训、师生培训有机结合,注重培训效果,做到真正发挥好教育扶贫的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第8篇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县政府就“两基”迎国检工作作表态发言,不到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按照市政府部署,我县“两基”迎国检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一是成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机制。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长为成员的“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及中小学均成立了相应机构,抽调人员专门办公,明确分工,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二是制定了一个严密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工作时间,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严肃纪律,明确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县教育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层层落实,层层把关,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万无一失。三是组建了一支有力的督查班子。县政府切实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组织教育等部门深入各中小学校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严把资料质量关,狠抓整改任务的落实,做到家底清、问题明,一竿子查到底。四是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全面发动,积极组织,对照工作职责和要求,逐项开展工作,做到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乡镇有阵地、学校有专栏、工作有人干、经费有保障。

对照省市对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要求,我县两基迎查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当前,我县将根据此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突出五项工作重点,做到“两个确保”(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不拖全省全市的后腿,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动员流失生返校。切实强化扶贫助学工程,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实行“春蕾女童”救助计划等扶贫济困政策,切实提高中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强化入学催办制度,保证学生按时入学。组织教育督导室定期督查,对各乡镇辍学情况进行曝光,督促家长将子女送回学校。切实把“五率”(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关注到校率,控制留级率,确保完成率)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克服困难,优先安排教育经费,保证财政对教育拨款、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三个增长”。强化职能部门在义务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多轮驱动,形成合力。采取县、乡、村多方联动筹措资金的办法,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的整合和危房改造,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进一步弥补教师缺额。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待遇。对在条件艰苦、边远学校工作的教职工,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方面优先考虑。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人事调配,缓解乡村师资不足的矛盾。切实加大选招优秀教师力度,积极引进优秀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提高队伍素质。

四是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权。制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优先考虑教育;安排年度财政预算,优先保证教育;规划城乡建设和年度基本建设,优先考虑中小学建设;发放工资,优先保证教师,确保教育始终处于优先发展位置。

五是进一步做好扫盲工作。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以各类学校和科技机构为依托,以兴农项目为载体,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因地制宜开设成人职业教育班。采取包教包学、落实到人、跟踪监控、定期检查评估和举办各类文化夜校等措施,巩固扫盲成果,防止脱盲人员回升反弹。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决心乘这次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把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推向新台阶,向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第9篇

近年来,在中、省、市教育部门和项目办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的远程教育工作发展很快。2002年顺利实施了“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2003年,县教育局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和“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厅的表彰奖励。今年,我们又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和“试点项目”,其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为我县109所农村初小和教学点安排了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50所农村完小安排了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17所农村中学安排了多媒体教室(模式三)。

半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严格按照部、省、市项目办的安排部署,积极动员,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现已基本完成了工程任务。在项目实施中,我县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干部带头,群众支持,涌现了许许多多典型的人和事。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2004年3月,我县就对原“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重新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教育、计划、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县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2004年7月,在省上召开了项目工作现场会后,我县又于7月27日及时召开了彬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会,传达了省项目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全面安排了我县项目实施工作,印发了项目实施方案,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项目实施工作目标责任书。县委副书记张忠、副县长王生江分别到会做了重要讲话。会后,各乡镇、各校区也成立了各自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促使各部门、各乡镇、各校区及各项目学校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二、多方筹资,全面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奠定项目设备安装的良好基础,2004年3月,县教育局就印发了《彬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资金31.2万元,作为县级配套资金一次性划拨到省项目办指定资金专户上;县委组织部从党费中划拨8万元,为各项目学校统一配备了微机桌椅。县教育局千方百计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为各项目学校统一制作了“远程教育室”、“党员教育中心”、“农民技术学校”三种门牌。各乡镇、各校区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项目工作资金。炭店乡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挤出6000元,补助给各村,做为项目启动资金,极大地调动了各村实施项目工作的积极性。义门镇党委书记蒙恩博、镇长霍忠宏,新民镇党委副书记张平均、龙高镇主管副镇长豆清泉、底店乡党委副书记杨占勇等乡镇领导多次和学区校长深入各校,研究问题,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新民学区校长张占雄、小章学区校长兰俊杰、城关学区校长贾润民等多次深入各校,协调村、校关系,争取乡村支持,检查工程进度,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新民堡子村投资一万余元,新建机房2间,装备光盘播放教室2个,村支书李呆学、村主任安耀民坚持吃住在工地,现场监督工程建设,保证了施工质量。彬县水帘洞煤矿矿长李作虎在得知水帘中学项目建设资金紧缺的情况后,慷慨解囊,捐资1万元,帮助水帘中学完成了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在村上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永乐镇安家河村支书安文红个人贷款3000元,投工投劳,不辞辛苦;香庙乡庄农村村主任康振兴等三名村干部垫资7000元;小章镇留丑村支书朱岁民垫资5400元,小章村支书郑和平垫资4100元;车家庄乡席家店村支书席银仓垫资4800元¨¨¨用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8月10日,全县各乡镇总计投资70.01万元,建起中学微机教室17个,多媒体教室17个,小学光盘播放教室159个,远程教育机房50个,而且所有项目学校的防盗门窗、供电线路、照明灯具、防尘设施、电视柜等都已到位,为设备安装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精心实施,认真完成设备安装

为了保证设备验收、安装工作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教育局负责同志多次亲临现场,具体指导设备验收、安装工作。2004年9月,项目设备陆续到货后,县教育局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项验收设备。设备验收完毕后,县电教中心组织人员,及时将设备发放到各项目学校,县教育局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乡镇的办法派员下乡督查指导模式一设备安装工作。县委副书记张忠、县政府主管领导王生江、县教育局局长曹建平等多次下乡,深入施工现场指导工作。10月,模式二项目设备到货后,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由主管副局长张逢春和电教中心主任张滨泉亲自带队,分组下乡,加班加点巡回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备。为了加快进度,确保项目工程如期完成,安装组的同志每天早上7时出发,晚上11时回家,废寝忘食、马不停蹄地安装、调试。10月19日下午,施工人员赶到北极镇雅店学校时,天已黑尽,紧张劳作了一天的同志们不顾天黑、风大,找来矿灯、手电筒挑灯夜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终于完成了雅店学校的设备安装、调试任务。西坡学区校长秦振锋、城关学区校长贾润民等也多次深入基层学校,亲自参与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到10月21日,模式二项目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全面投入使用。

四、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为了给各项目学校配备一批技术过硬、业务熟练的一线教师,我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狠抓了项目工作培训。一是于7月25日至7月31日,组织了远程教育光盘播放点教师县级培训工作,分三期对全县各学区选送的154名光盘播放点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工作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并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的操作技能进行了现场考核,确保了培训质量。二是在8月份安排各校区开展了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活动。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局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暑期组织10名教师参加了咸阳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11名教师参加了咸阳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班,为开展项目工作准备了人才。

五、建章立制,全面加强项目管理

为了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我们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县教育局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订了彬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教学改革及应用研究实施方案》、《师资培训实施方案》,并积极和县委组织部、县农果局等部门联系,制订了《彬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彬县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等,对项目实施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同时,制定并印发了《彬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一线教师管理办法》、《机房、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机房管理人员职责》、《教学应用管理规定》、《为农服务管理规定》、《教学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项目管理、设备维护、资源应用、人员培训、安全工作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使整个项目实施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项目学校也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全面加强了项目管理。二是确立了远程教育项目工作专项考评制度。县教育局规定:电教中心每学期对各项目学校的工作进行一次专项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校区工作综合考评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有效地加大了项目管理力度,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

六、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项目效益

为了切实抓好项目应用,充分发挥项目效益。今秋开学后,县教育局及时从服务教学、师资培训、党员干部教育,为农服务工作等不同层面对项目资源应用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部署,各项目学校也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狠抓了落实工作。一是各项目学校积极利用学校原有教学光盘和项目设备,开展教学应用和岗位练兵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操作技能,巩固了培训成果。二是各校区普遍重视了“试点项目”与“试点示范项目”、“李嘉诚基金会项目”、“明天女教师计划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资源整合工作。车家庄店子头小学、新民胡家坡小学等学校积极利用“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资源,将有关课改资料、优秀课例、扶贫技术、党员干部教育等资源下载刻录,制成VCD光盘送给其它项目学校开展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大了资源使用范围,受到师生和党员、群众的欢迎。

半年来,尽管我们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实施中做出了不懈努力,但与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严格管理,注重“试点项目”与“试点示范项目”、“李嘉诚基金会项目”之间的联系,积极整合相关资源,不断加强不同项目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项目资源使用效益,为提高我县整体教育质量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素质,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彬县教育局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第10篇

2016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

一、目标任务

把教育帮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以538万农村贫困人口、54个贫困县(含天窗县和享受待遇县)、5000个贫困村为重点,精准实施教育帮扶计划,做到精准建设、精准帮扶、精准资助、精准就业,实现贫困地区学校保障基本、满足需要、均衡发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程帮扶、全程资助、充分就业,决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点上,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到2017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大通铺,基本实现结对帮扶覆盖到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二、政策措施

(一)精准实施幼儿园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入园难问题。

1.支持贫困地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需要,支持每个贫困县在城区建设12所公办幼儿园,支持贫困县每个具备建设条件的乡镇建设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根据建设规模分别给予每所200万600万元不等的补助,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责任单位:教育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优化公益性、普惠性资源布局,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政策,通过改善办园条件、支付租金、改善教师待遇、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提高贫困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确保贫困地区儿童有机会接受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各县统筹安排县城(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二)精准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校改善基本办学和生活条件,让贫困地区少儿享受到更加公平的优质教育。

1.精准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对贫困地区每所中小学校进行摸底排查,按照一校一册、一校一图科学编制学校建设规划,准确建立每所薄弱学校的需求清单和建设台账。统筹全面改薄等教育专项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投入,计划投入54个贫困县资金50亿元左右,建设校舍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500多所,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应宿尽宿、一人一床位,切实解决大通铺、大班额问题。(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县人民政府)

2.支持贫困地区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审慎稳妥推进撤点并校工作,坚持先建后撤,对于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逐步提升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及应用水平,使贫困地区师生能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4.建立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市级义务教育学校、市辖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县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各县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建立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精准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

1.支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统筹中央和自治区各类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县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2016年达到每生每年400元,并视情况逐步提高。(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2.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重点满足贫困地区学生入学需求。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贫困县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中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促进贫困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区域内优质高中分别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建立市县结对帮扶机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四)精准实施县级中专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富民中的中坚作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每个贫困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到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和自治区办学标准。(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2.改革专业设置。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中等专业学校办好1-2个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骨干专业、12个适应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涉农专业,努力办好23个服务农村新生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富民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的特色专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行业性职教集团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区域性职教集团14个市全覆盖。鼓励职教集团积极吸纳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为成员单位,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各市人民政府)

4.加强基地建设。面向全区建立40个集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厅)

5.建立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支持高职院校和城市职业学校通过管理、课程、师资、设备四下乡对口帮扶贫困县中职学校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招生等,力争对口帮扶县全覆盖,并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资金奖补。(责任单位: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五)精准实施高等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扶智富民中的作用。

1.加大对贫困地区高校支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开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及相关平台建设,支持贫困地区高校申报开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新专业,积极扶持贫困地区每所高校建设12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增加贫困地区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配额,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财政厅)

2.扩大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国家重点高校本科第一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并在定向生源不足情况下酌情降分录取本科第二批考生。区内本科第一批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每年增幅不低于1%。贫困地区考生继续享受现有高考加分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

3.加大贫困地区专项人才培养力度。扩大招收免费民族预科生规模,2016年增加20%招生计划,招收1200名免费预科新生,并视生源情况逐年增加计划。在高等学校招收民族班,每年招收本科生1200名左右。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生300人左右。(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充分发挥科技平台扶贫作用。每年举办高校科技服务地方新发展活动,支持高校与贫困地区在产业、行业技术深度合作,建立涵盖科技帮扶、科教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的多元服务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

5.落实高等教育结对帮扶和继续教育结对帮扶。落实国家统筹安排的东部地区开放大学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县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点),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开展公益性继续教育。打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放大学升级版,为贫困县每一个贫困村培养若干后备干部、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责任单位:教育厅)

(六)精准实施特殊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合适的教育。

1.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贫困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扩建等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和康复设施配置的支持力度。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支持未建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县加快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各县人民政府)

2.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6000元。(责任单位:财政厅、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实施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建设试点项目。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遴选若干所中高职学校作为残疾青少年职业教育基地学校,对其校园和实训基地进行适合残疾学生入学的设施改造,为其配备职业教育的设备,提高贫困地区残疾青少年职业能力。(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

(七)精准实施学生学业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生无障碍上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助尽助。

1.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在现有资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档资助,对特困生给予重点资助。(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2.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实施15年免费教育,即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扶贫办)

3.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高校国家资助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历教育扶持政策,实行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应补尽补。(责任单位:自治区扶贫办、教育厅)

5.落实就业帮扶政策,确保精准就业。区内各高校指定专人负责,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落实至少一次个体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技能培训、一项就业补贴等帮扶措施,举办专场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重点推荐,确保其顺利就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全区各高校)

6.建立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依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与片区农村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教育厅)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志愿者与片区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团区委)县级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八)精准实施教师队伍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培养造就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好老师,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拓展贫困地区教师补充渠道。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专项考试,给予乡镇以下教师岗位适当倾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首先满足贫困地区教师补充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落实贫困地区教师生活待遇。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自治区统筹资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标准给予奖补。依法依规落实贫困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依法为贫困地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将贫困地区教师住房建设纳入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以乡镇为中心,加快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住房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

3.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用编。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将教职工编制从富余地区向紧缺地区调剂,其他系统改革调整出来的事业单位编制优先调剂用于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编制紧缺问题。(责任单位:自治区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4.职称(职务)评定向贫困地区倾斜。乡村教师在申报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论文不做刚性要求,免除外语、计算机考试。(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

5.推动优质师资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逐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等,推动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每年从教育质量较好的中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乡镇及以下学校支教走教。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6.教师培训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县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建设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每年组织自治区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等深入贫困地区开展送教下乡。(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7.支持贫困地区县级中专建设双师型教师。支持贫困地区县级中专通过多种方式调剂空余编制和岗位用于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提高优秀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检查验收

(一)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按年度分解下达任务,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和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逐年完成落实。

(二)加强教育督导检查。将教育扶贫工作作为开学检查的重要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项检查。逐县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不定期开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经费管理、项目进度等专项督导或检查。

(三)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级各部门按照财政预算公开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当地媒体、门户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教育发展年度资金安排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2016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二

为了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的具体实践,加快我乡脱贫步伐,实现与全面、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立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委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市委三三六六扶贫战略和1+6扶贫工程,县委《关于全力打赢扶贫工作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坚持以统筹城乡,扶贫攻坚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巴山新居为抓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严格领导责任,凝社会力量,加强基层基础,确保全市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基本原则

1.因户施策,精准实施。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解决群众最急需的问题,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针对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用电难、通信难、避灾难、增收难等外因性贫困和因病、因残、因技等内因性贫困,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战难六个精准,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

2.统筹乡村,连片推进。坚持统筹乡村发展,强力推进连片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特色产业向农村拓展,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推广。按照先难后易、梯次推进、均衡发展、全面覆盖的原则,有序推进2大片5小片连片脱贫攻坚,确保建成一片、提升一片、实现全城脱贫。

3.改革创新,内外发力。让改革的思维推动脱贫攻坚,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机制和方式,破除脱贫奔康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激活农村各类要素资源为目标,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赋予农户更多财产权,经营权。深入实施开放式扶贫,不断提升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大力引资引技引智,不断增强扶贫攻坚的动力。

4.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解决规划引领、政府领导、项目支持、社会动员等难题。坚持扶贫先扶志,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释放群众的内部动力,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贫困面貌,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三、总体目标

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要求,到2018年,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万元和2736以上,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有增收门路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规划方案和措施

(一)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

1、通过扶贫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农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从拓宽致富门路和增加就业机会两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加大特色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到2020年,通过发展生产和就业实现3千人以上稳定脱贫。

大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支持具有资源生态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的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重点发展鲜果、干果、中药材、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从事乡村旅游业、支持创建特色旅游示范村和名宿旅游达标户。帮助贫困村培育农投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要深度思谋、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地缘、亲缘、人缘优势,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全乡每年回引300人回乡创业,5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5个,每村每年实施产业项目1―2个。

大力增收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八股一权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权量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立分股入红+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分配机制,引导贫困户将耕地、林地、个人财产和集体三资股权,采取租赁、入股、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村房、地、林、人、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增加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益。

2、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居住在边远高寒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区、洪水淹没威胁区的三区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做到实施一批项目、安置一批群众、脱贫一批群众。到2020年,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实现稳定脱贫700人以上。

科学规划实施搬迁安置。对接移民搬迁政策,科学制定全乡移民搬迁规划。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合理安排搬迁地点、搬迁资金和搬迁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支持贫困农户自主搬迁,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

加大项目政策整合力度。整合巴山新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财政专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资金,解决移民搬迁问题。配套发展稳定增收项目,完善公共设施,在新居建设、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保证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到2020年,实现解决1296人以上稳定脱贫。建立健全乡镇扶贫救助中心,用政策保障农村五保、特困老年人、失独老人、孤儿和重度残疾、智障、重症精神病、重大疾病患者等无力脱贫特困群众最低生活标准。出台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实施办法,到2016年末。将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养老院、精神病院等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解决政府投入不足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城乡贫困群众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人人有社保,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

4、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群众,通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等措施救助扶贫。到2020年,实现医疗救助扶持减贫134人以上。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补助、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标准。实行大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探索财政支持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设立贫困对象医疗救助基金,专项用于贫困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对需要个人负担的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给予补助。加大因残致贫家庭的救助力度。对贫困户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争取政策由政府全额资助个人参保资金,对贫困户中的三、四级残疾人,适度资助个人参保资金。对贫困户中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全额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和民政救助范围,不足部分实行财政兜底。

5、通过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对因地震灾害、洪涝伤害、地质灾害等受灾致贫返贫的贫困群众,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帮扶。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推进住房重建,对建不起房的特困户安排入住农村廉租房。科学规划,优先安排实施灾后急需民生项目,加快推进灾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重建。

(二)深入推进1+6扶贫攻坚行动

1、强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强基层组织。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在巴山新居、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党组织,探索推进连片贫困后进村建立联合党支部,增强党组织扶贫带动能力。每年确定12个后进村(社区),按照党群部门帮软村、政法部门帮乱村、涉农部门帮弱村、金融部门帮穷村的思路结对联姻,强力推进后进党组织整顿。实行村村帮建、户户帮带,探索实践驻村帮扶单位、帮扶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支部联建党组织,形成帮扶共同体。大力推广三亲三带三本账群众工作法、四办一跟踪便民服务工作法,不断提升服务扶贫的能力和水平。

规范活动场所。加强村级组织活动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引导便民惠民公共服务集中配套,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采取整合项目资金,整合闲置资产、整合组织资源等办法,按照社区活动场所至少达到200㎡,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90㎡的标准,在2016年底,完成邵家河、青山梁等村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建设任务,完成仙人嵌、马口背、朽石坎等10个村的改扩建建设任务。

夯实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扶贫工作队两支队伍,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扶贫攻坚开展承诺、述诺。按照一好双强标准,拓宽选任渠道,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选进村两委班子,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注重在回乡创业大学生、致富能手、务工返乡成功人士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强化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四项宣传,强化村(居)规民约建设,纵深推进村民自治。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制度,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纳入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纪检监督机制。加强基层党务公开,细化完善党务公开目录,扎实抓好党务公开工作,将基层党务公开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致富联带活动,形成党组织领导、党员干部引导、人民群众互动的农村社会治理新局面。

2、强力推进巴山新居建设。全面落实省委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要求,从最困难的区域、最困难的贫困户、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深化产业园区、新型社区、田园景区三区同建。进一步完善巴山新居建设规划,统筹实施巴山新居工程与连片脱贫攻坚,促进农户向中心村和聚居点、产业基地、重点景区、场镇聚集。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实施分类、分片、分年度建设巴山新居,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性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村倾斜,与巴山新居工程统筹规划、同步设施。采取新建、购置、租赁、改造集体闲置房等方式,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为改不起、建不起房的特困户、贫困残疾人提供保障性住房。2016年到2020年,全乡完成2125户,其中贫困户625户,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1500户。新建847户,改造1278户,规划建设中心村1个,聚居点14个,农村聚居度达到50%以上,规划建设农村廉租房50套。

2016年全面启动巴万高速公路沿线村(潘家河、鹿溪沟、仙人嵌)的巴山新居,结合贫困村的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载体,建设朽石坎村、双凤垭、盘龙山、马口背、永丰观、仙人嵌等村的巴山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900户,建设聚居点8个。

2017年,启动建设骡子坡、青山梁、贾村观村的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300户,新建中心村1个,建设聚居点3个。

2018年,启动建设沙泥坪、天平寺、邵家河村的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300户,建设聚居点3个

20192020年,巩固提升。

3.强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脱贫奔康的根本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业,基本农田建设中低田造5191亩、坡耕地治理3004亩,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万亩;潘家河村建蔬菜基地200亩;以朽石坎、骡子坡、鹿溪沟、青山梁、潘家河、盘龙山、天平寺、沙泥坪、双凤垭村为主的干果、花椒5000亩;以仙人嵌梨、贾村观葡萄、永丰观英脆李为主的鲜果基地2000亩;发展林果、林药、林牧等林下经济1万亩。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畜牧产业,全乡建成以仙人嵌为主,各村小型场地为辅1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五万头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年出栏禽兽达到30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村村养牛30头以上大户一户,养猪50头以上大户10户,养鸡1万只以上大户5户;水产业发展,发展藕田、稻田养鱼1000亩,产值500万元。三是积极发展休闲创意农业。加快推进以产村融合发展的美丽幸福新村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变乡村旅游景区,由农田变景观。到2020年以巴万高速互通为切入点,建成以朽石坎、骡子坡、鹿溪沟、潘家河、贾村观、仙人嵌、马口背、永丰观、沙泥坪、双凤垭村各具特色的旅游扶贫示范村,依托菜、牧、渔、果、林药等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家乐园、开心农场、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等特色业态,围绕旅游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争用三年的时间,种植葡萄、梨、李、牡丹、薰衣草、莲藕等农作物,让农作物长成美丽风景,变成旅游产品,突出一村一特色,一带一主业的格局,达到乡村旅游特色乡镇、乡村旅游经营点一村一个。

4、强力推进以四网体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成区域便捷交通运输体系。严格执行规划,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实施乡村道路工程,提升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通行能力,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城乡一体的农村公路网络。

①县乡道改造工程.火杨路于2015年启动,2016年全面完工,长太路2018年启动改造工程。

②通村通畅工程.2015年解决双凤垭村的通畅工程、各村断头路11条20公里。

③村道公路改建工程,窄路面加宽28条78.1公里,村道延伸联网17条30公里,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畅通毛细血管。

④渡汉桥工程.建成16座307延米,建成渡汉桥工程,总投资2456万元。

⑤建农村客运车站1个,所有村通客运班车。

⑥抓住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建设机遇,争取高速路段互通工程,并予以建设。

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务保障体系。以水量充足,水质达标、取用方便、保障度高的要求,加强水源工程,净化处理工程,管网入户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一是完成场镇自来水供应常态化,立足实际,加大加强水源工程的可靠论证及建设,确保场镇居民用水与农民用水间矛盾。二是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至少1.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工,资金到位,覆盖人数,水质达标四个100%三是搞好场镇污水治理,新建场镇污水处理站及配套排污干管建设;四是实施好小务水工程建设,整治维修病险库7座、山坪塘109口蓄水66万立方米,解决缺水村旱山村缺水问题,建微水池350口蓄水10.86万立方米,建提灌站21个,新建及维修渠道80.5公里,建成冬屯水田2000亩,新增灌面9120亩。

构建保障有力的农村供电设施及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从未改造村电网改造,农网升级改造全面覆盖,加快实施进村入社到户电路升级改造工程,合理布局农村变压器台区,加快解决农村电网过负荷用电问题,消除农村供区低电压现象。

构建覆盖全面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农村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对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细化、信息化动态管理。到2016年末,所有村通宽带。到2017年来,基本实现村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全覆盖。到2018年末,农村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65%以上。互联网宽带速率达到100M水平,实现4G到乡,3G到村,光纤到户的目标。到2020年末,所有行政村、村民聚居点、农村学校信息资源实现全覆盖。

5.强力推进公共服务配套。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产业、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投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产业。构建帮扶体系,保障特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深入推行乡长、村长、家长责任制,严格落实父母予以监护人职责,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2015年秋学期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实行学费减免、补助生活费等教育资助政策。学前教育贫困儿童纳入三儿资助范围。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落实免费职业教育政策,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按规定免除学费并享受助学金,对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新生第一次入学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补助,按规定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按照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就近入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村校点布局,努力办学农村各类学校,按照实际情况办好必要的村小或教学点,保证每一个孩子不失学、不辍学。

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实问题,自2015年以来开始到2018年底前,所有贫困村建成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2020年底前全乡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完善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到2018年底乡卫生院有全科医学,每千名农村居民至少有1个乡村医生。看展贫困人口诊疗服务。2018年底完成全乡3071建卡贫困人口疾病筛查,提高一般疾病治愈率,规范治疗常见病和各发病,引导大病分级住院治疗,控制传染病和地方病。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政策:一是提高医疗报费标准;二是建立医疗费用补助制度;三是全面落实医疗大病救助;四是残疾人和精神病康复治疗;五是实现医疗扶贫专项兜底。通过精准扶贫,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问题。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扶贫。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骨干培训。开展科普站、栏、员建设工作,实现乡、村、社区科普站、栏、员全覆盖。加快建设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

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通江县文化惠民扶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创造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自立自强、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上:

①、2015年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力争建设成为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

②、到2020年,建标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4个,建成2个农村出版物销售网点和3个乡镇阅报栏。

③、规范管理14个农家书屋和一个社区书屋,建一个标准的通江县图书馆分馆,并及时更新和补充各类时需出版物和地方文艺人才出版物。

④、健全村村响应急广播体系,并实现2020年乡村应急广播体系网络化。

⑤、2016年争取新建高标准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一个。

⑥、2020年争取全乡14个村,2个社区,村村有像样的文化活动阵地,有一支群众文艺骨干组成的村级文艺宣传队。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上:

①、积极参与各上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继续搞好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进村入户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文化活动表现形式,做到群众自发参与广场活动天天有,文化站文化基础培训活动周周乐,群众集体活动月月红,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年年见。乡镇组织大型活动一年3-5次,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都有地方特色节目参与。每周定期进行一次文化基础免费培训活动,提高全面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力争在2020年,村村至少有一支拿得出手,出得了彩的文艺宣传队伍。

②、加强红色文化管理和红军精神传承,对本辖区两处部级文物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管理,让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在本辖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时对本辖区21个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让我们地方文化得到安全保护和有效传承。每年进行春秋两次定期文物安全检查的保护工作。

③、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进一步得到合适的管理和利用,结合远程教育做到每年每村不同形式的开展1-2次读书活动,或者法律、科技、文化致富知识讲座。全面提高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

6、强力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扶持政策体系。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扶贫工作思路,整合农业、人社、民政、扶贫、残联、妇联等部门培训项目资金,免费对贫困家庭劳动力集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品牌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培训计划,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次,确保乡有一个产业领头人,村有一个致富带头人,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7、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催生新生态,培育新优势,释放生态红利。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总体要求,强力推进以现代林业建设为核心的生态脱贫攻坚。一是强化生态系统建设。到2018年底,全乡完成公益林建设1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加快乡场镇聚居点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乡场镇、村、居民点脏、乱、差治理,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改厕、改圈、改灶、改院和治弃、治污、治理乱搭帐篷。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推进聚居点、道路和水系绿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到2018年,实施新村绿化14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5%,乡场镇生活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和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以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乡村垃圾处置长效机制,达到田园清洁化、家园整洁化、水源洁净化。二是加快生态经济建设,1万亩鲜干果树基地,以两线一片为重点,着力打造巴万高速公路以潘家河、鹿溪沟、仙人嵌村鲜果产业线,以朽石坎、骡子坡、青山梁、鹿溪沟、潘家河、盘龙山、双凤垭、天平寺为主的核桃花椒产业线,以鹿溪沟、潘家河、仙人嵌、贾村观、居委会、马口背、永丰观、邵家河、双凤垭鲜果产业示范区。以优质干果树5000亩为载体,以巴山土鸡、空山黄牛、中药材等特色品牌为抓手,大力推进林下培育、养殖、种植等林业立体经济发展模式,建林果专业合作社14个。

(三)建立健全扶贫攻坚投入机制。

1、财政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科学编制规划,抓好规划对接,做好项目储备,加快项目申投积极争取省、市、县对我乡的支持,力争每年上级投入我乡资金在同类乡镇中位列前列,达到村村年年有事干。二是加大整合力度,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以扶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贫困区域为平台,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推动精准扶贫,按照资源渠道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以行政编制、优势产业、连片区域、新村建设为平台,整合住建、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形成财政资金合力,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三是撬动社会投入,加大财政贴息,整合各类财政贴息政策,不断扩大贷款贴息范围,增加贴息资金规模,引导金融资金参与脱贫攻坚。

2、金融支持。一是建立金融扶贫信贷定向扶贫机制,二是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增收行动。建立征信系统,确保915户贫困户100%获得评级,98%的贫困户获得授信,100%的授信贫困户获得贷款。三是扩宽特色信贷产品,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巴山新居、扶贫小贷、农村产业抵押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担保贷款等适合我乡贫困人口需求的信贷产品。四是深化推进农村产业制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扩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范围,简化程序,着重发展八权一股抵押贷款。五是积极争取优惠政策。

3、不断创新社会帮扶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开展挂包驻帮定点扶贫,市、县部门对我4个贫困村联系指导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向贫困村、基层组织、软弱散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落实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户由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按照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结对帮扶,非贫困村的贫困户由乡、村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二是支持行业金融扶贫;三是返乡创业扶贫,每年回引2个以上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确保每年每村有1个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动发展。

(四)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攻坚战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组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县上统筹、部门主帮、扶贫到户的管理机制。党政主要领导要坚持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事项亲自协调、任务落实亲自过问,切实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乡(镇)成立脱贫攻坚办公室,明确抓人抓扶贫、配备和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肯吃苦的扶贫干部队伍。

2、从严落实责任。实现领导干部扶贫攻坚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村一把手对辖区扶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村传导压力到组和帮扶党员干部,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驻村工作队、村要承担落实责任,主要做好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卡,上报衔接争取扶贫项目,组织和带领群众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登记造册、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和反馈等工作,让每一项扶贫政策、扶贫措施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把整村扶贫规划宣讲到每个人,把每个扶贫行动组织到每个人,把扶贫兜底的政策落实到每户每人。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联系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的帮扶联系干部,全体扶贫人都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奋勇担当、苦干实干,推动扶贫攻坚取得新进展真时效,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主导、部门主帮、乡主责、村组主力、群众主体、社会主动、积极优化服务环境,充分组织和动员政府、市场、群众、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扶贫,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要实行脱贫攻坚专项目标管理,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台帐,每年对各村(居)下达减贫任务,乡及时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定期考核验收,完成一项销号一项,要强化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的全程动态监管,建立效益评估机制,对脱贫攻坚实行公示公告、项目承诺、明主决策、专家验收、县级财政报账、项目审计、一票否决等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4、逗硬督查考核。切实强化脱贫攻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管理权,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把扶贫攻坚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认真落实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和问责办法,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各村领导班子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年度任务完不成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并对村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推进扶贫攻坚、同步奔康,各级党委干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能不能应对挑战,攻坚克难,持续快进,要看我们这班人;能不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也要看我们这班人。全乡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将扶贫攻坚的重担扛在肩上,按照县委赵万先书记对全县干部提出的要更加注重实在、要更加注重实干、要更加注重实用、要更加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破难攻坚、创新大干,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心血,书写决战贫困的光辉篇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2016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

一、目标任务

把教育帮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以538万农村贫困人口、54个贫困县(含天窗县和享受待遇县)、5000个贫困村为重点,精准实施教育帮扶计划,做到精准建设、精准帮扶、精准资助、精准就业,实现贫困地区学校保障基本、满足需要、均衡发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程帮扶、全程资助、充分就业,决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点上,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到2017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大通铺,基本实现结对帮扶覆盖到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二、政策措施

(一)精准实施幼儿园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入园难问题。

1.支持贫困地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需要,支持每个贫困县在城区建设12所公办幼儿园,支持贫困县每个具备建设条件的乡镇建设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根据建设规模分别给予每所200万600万元不等的补助,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责任单位:教育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优化公益性、普惠性资源布局,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政策,通过改善办园条件、支付租金、改善教师待遇、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提高贫困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确保贫困地区儿童有机会接受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各县统筹安排县城(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二)精准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校改善基本办学和生活条件,让贫困地区少儿享受到更加公平的优质教育。

1.精准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对贫困地区每所中小学校进行摸底排查,按照一校一册、一校一图科学编制学校建设规划,准确建立每所薄弱学校的需求清单和建设台账。统筹全面改薄等教育专项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投入,计划投入54个贫困县资金50亿元左右,建设校舍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500多所,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应宿尽宿、一人一床位,切实解决大通铺、大班额问题。(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县人民政府)

2.支持贫困地区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审慎稳妥推进撤点并校工作,坚持先建后撤,对于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逐步提升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及应用水平,使贫困地区师生能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4.建立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市级义务教育学校、市辖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县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各县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建立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精准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

1.支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统筹中央和自治区各类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县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2016年达到每生每年400元,并视情况逐步提高。(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2.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重点满足贫困地区学生入学需求。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贫困县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中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促进贫困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区域内优质高中分别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建立市县结对帮扶机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四)精准实施县级中专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富民中的中坚作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每个贫困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到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和自治区办学标准。(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2.改革专业设置。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中等专业学校办好1-2个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骨干专业、12个适应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涉农专业,努力办好23个服务农村新生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富民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的特色专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行业性职教集团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区域性职教集团14个市全覆盖。鼓励职教集团积极吸纳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为成员单位,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各市人民政府)

4.加强基地建设。面向全区建立40个集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厅)

5.建立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支持高职院校和城市职业学校通过管理、课程、师资、设备四下乡对口帮扶贫困县中职学校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招生等,力争对口帮扶县全覆盖,并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资金奖补。(责任单位: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五)精准实施高等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扶智富民中的作用。

1.加大对贫困地区高校支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开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及相关平台建设,支持贫困地区高校申报开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新专业,积极扶持贫困地区每所高校建设12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增加贫困地区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配额,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财政厅)

2.扩大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国家重点高校本科第一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并在定向生源不足情况下酌情降分录取本科第二批考生。区内本科第一批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每年增幅不低于1%。贫困地区考生继续享受现有高考加分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

3.加大贫困地区专项人才培养力度。扩大招收免费民族预科生规模,2016年增加20%招生计划,招收1200名免费预科新生,并视生源情况逐年增加计划。在高等学校招收民族班,每年招收本科生1200名左右。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生300人左右。(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充分发挥科技平台扶贫作用。每年举办高校科技服务地方新发展活动,支持高校与贫困地区在产业、行业技术深度合作,建立涵盖科技帮扶、科教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的多元服务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

5.落实高等教育结对帮扶和继续教育结对帮扶。落实国家统筹安排的东部地区开放大学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县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点),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开展公益性继续教育。打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放大学升级版,为贫困县每一个贫困村培养若干后备干部、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责任单位:教育厅)

(六)精准实施特殊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合适的教育。

1.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贫困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扩建等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和康复设施配置的支持力度。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支持未建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县加快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各县人民政府)

2.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6000元。(责任单位:财政厅、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实施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建设试点项目。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遴选若干所中高职学校作为残疾青少年职业教育基地学校,对其校园和实训基地进行适合残疾学生入学的设施改造,为其配备职业教育的设备,提高贫困地区残疾青少年职业能力。(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

(七)精准实施学生学业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生无障碍上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助尽助。

1.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在现有资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档资助,对特困生给予重点资助。(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2.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实施15年免费教育,即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扶贫办)

3.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高校国家资助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历教育扶持政策,实行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应补尽补。(责任单位:自治区扶贫办、教育厅)

5.落实就业帮扶政策,确保精准就业。区内各高校指定专人负责,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落实至少一次个体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技能培训、一项就业补贴等帮扶措施,举办专场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重点推荐,确保其顺利就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全区各高校)

6.建立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依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与片区农村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教育厅)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志愿者与片区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团区委)县级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八)精准实施教师队伍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培养造就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好老师,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拓展贫困地区教师补充渠道。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专项考试,给予乡镇以下教师岗位适当倾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首先满足贫困地区教师补充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落实贫困地区教师生活待遇。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自治区统筹资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标准给予奖补。依法依规落实贫困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依法为贫困地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将贫困地区教师住房建设纳入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以乡镇为中心,加快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住房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

3.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用编。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将教职工编制从富余地区向紧缺地区调剂,其他系统改革调整出来的事业单位编制优先调剂用于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编制紧缺问题。(责任单位:自治区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4.职称(职务)评定向贫困地区倾斜。乡村教师在申报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论文不做刚性要求,免除外语、计算机考试。(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

5.推动优质师资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逐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等,推动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每年从教育质量较好的中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乡镇及以下学校支教走教。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6.教师培训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县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建设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每年组织自治区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等深入贫困地区开展送教下乡。(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7.支持贫困地区县级中专建设双师型教师。支持贫困地区县级中专通过多种方式调剂空余编制和岗位用于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提高优秀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检查验收

(一)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按年度分解下达任务,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和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逐年完成落实。

(二)加强教育督导检查。将教育扶贫工作作为开学检查的重要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项检查。逐县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不定期开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经费管理、项目进度等专项督导或检查。

(三)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级各部门按照财政预算公开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当地媒体、门户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教育发展年度资金安排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2016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二

为了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的具体实践,加快我乡脱贫步伐,实现与全面、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立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委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市委三三六六扶贫战略和1+6扶贫工程,县委《关于全力打赢扶贫工作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坚持以统筹城乡,扶贫攻坚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巴山新居为抓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严格领导责任,凝社会力量,加强基层基础,确保全市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基本原则

1.因户施策,精准实施。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解决群众最急需的问题,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针对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用电难、通信难、避灾难、增收难等外因性贫困和因病、因残、因技等内因性贫困,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战难六个精准,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

2.统筹乡村,连片推进。坚持统筹乡村发展,强力推进连片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特色产业向农村拓展,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推广。按照先难后易、梯次推进、均衡发展、全面覆盖的原则,有序推进2大片5小片连片脱贫攻坚,确保建成一片、提升一片、实现全城脱贫。

3.改革创新,内外发力。让改革的思维推动脱贫攻坚,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机制和方式,破除脱贫奔康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激活农村各类要素资源为目标,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赋予农户更多财产权,经营权。深入实施开放式扶贫,不断提升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大力引资引技引智,不断增强扶贫攻坚的动力。

4.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解决规划引领、政府领导、项目支持、社会动员等难题。坚持扶贫先扶志,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释放群众的内部动力,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贫困面貌,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三、总体目标

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要求,到2018年,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万元和2736以上,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有增收门路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规划方案和措施

(一)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

1、通过扶贫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农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从拓宽致富门路和增加就业机会两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加大特色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到2020年,通过发展生产和就业实现3千人以上稳定脱贫。

大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支持具有资源生态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的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重点发展鲜果、干果、中药材、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从事乡村旅游业、支持创建特色旅游示范村和名宿旅游达标户。帮助贫困村培育农投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要深度思谋、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地缘、亲缘、人缘优势,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全乡每年回引300人回乡创业,5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5个,每村每年实施产业项目1―2个。

大力增收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八股一权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权量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立分股入红+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分配机制,引导贫困户将耕地、林地、个人财产和集体三资股权,采取租赁、入股、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村房、地、林、人、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增加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益。

2、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居住在边远高寒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区、洪水淹没威胁区的三区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做到实施一批项目、安置一批群众、脱贫一批群众。到2020年,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实现稳定脱贫700人以上。

科学规划实施搬迁安置。对接移民搬迁政策,科学制定全乡移民搬迁规划。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合理安排搬迁地点、搬迁资金和搬迁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支持贫困农户自主搬迁,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

加大项目政策整合力度。整合巴山新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财政专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资金,解决移民搬迁问题。配套发展稳定增收项目,完善公共设施,在新居建设、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保证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到2020年,实现解决1296人以上稳定脱贫。建立健全乡镇扶贫救助中心,用政策保障农村五保、特困老年人、失独老人、孤儿和重度残疾、智障、重症精神病、重大疾病患者等无力脱贫特困群众最低生活标准。出台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实施办法,到2016年末。将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养老院、精神病院等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解决政府投入不足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城乡贫困群众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人人有社保,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

4、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群众,通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等措施救助扶贫。到2020年,实现医疗救助扶持减贫134人以上。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补助、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标准。实行大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探索财政支持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设立贫困对象医疗救助基金,专项用于贫困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对需要个人负担的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给予补助。加大因残致贫家庭的救助力度。对贫困户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争取政策由政府全额资助个人参保资金,对贫困户中的三、四级残疾人,适度资助个人参保资金。对贫困户中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全额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和民政救助范围,不足部分实行财政兜底。

5、通过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对因地震灾害、洪涝伤害、地质灾害等受灾致贫返贫的贫困群众,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帮扶。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推进住房重建,对建不起房的特困户安排入住农村廉租房。科学规划,优先安排实施灾后急需民生项目,加快推进灾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重建。

(二)深入推进1+6扶贫攻坚行动

1、强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强基层组织。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在巴山新居、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党组织,探索推进连片贫困后进村建立联合党支部,增强党组织扶贫带动能力。每年确定12个后进村(社区),按照党群部门帮软村、政法部门帮乱村、涉农部门帮弱村、金融部门帮穷村的思路结对联姻,强力推进后进党组织整顿。实行村村帮建、户户帮带,探索实践驻村帮扶单位、帮扶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支部联建党组织,形成帮扶共同体。大力推广三亲三带三本账群众工作法、四办一跟踪便民服务工作法,不断提升服务扶贫的能力和水平。

规范活动场所。加强村级组织活动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引导便民惠民公共服务集中配套,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采取整合项目资金,整合闲置资产、整合组织资源等办法,按照社区活动场所至少达到200㎡,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90㎡的标准,在2016年底,完成邵家河、青山梁等村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建设任务,完成仙人嵌、马口背、朽石坎等10个村的改扩建建设任务。

夯实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扶贫工作队两支队伍,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扶贫攻坚开展承诺、述诺。按照一好双强标准,拓宽选任渠道,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选进村两委班子,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注重在回乡创业大学生、致富能手、务工返乡成功人士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强化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四项宣传,强化村(居)规民约建设,纵深推进村民自治。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制度,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纳入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纪检监督机制。加强基层党务公开,细化完善党务公开目录,扎实抓好党务公开工作,将基层党务公开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致富联带活动,形成党组织领导、党员干部引导、人民群众互动的农村社会治理新局面。

2、强力推进巴山新居建设。全面落实省委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要求,从最困难的区域、最困难的贫困户、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深化产业园区、新型社区、田园景区三区同建。进一步完善巴山新居建设规划,统筹实施巴山新居工程与连片脱贫攻坚,促进农户向中心村和聚居点、产业基地、重点景区、场镇聚集。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实施分类、分片、分年度建设巴山新居,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性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村倾斜,与巴山新居工程统筹规划、同步设施。采取新建、购置、租赁、改造集体闲置房等方式,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为改不起、建不起房的特困户、贫困残疾人提供保障性住房。2016年到2020年,全乡完成2125户,其中贫困户625户,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1500户。新建847户,改造1278户,规划建设中心村1个,聚居点14个,农村聚居度达到50%以上,规划建设农村廉租房50套。

2016年全面启动巴万高速公路沿线村(潘家河、鹿溪沟、仙人嵌)的巴山新居,结合贫困村的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载体,建设朽石坎村、双凤垭、盘龙山、马口背、永丰观、仙人嵌等村的巴山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900户,建设聚居点8个。

2017年,启动建设骡子坡、青山梁、贾村观村的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300户,新建中心村1个,建设聚居点3个。

2018年,启动建设沙泥坪、天平寺、邵家河村的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300户,建设聚居点3个

20192020年,巩固提升。

3.强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脱贫奔康的根本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业,基本农田建设中低田造5191亩、坡耕地治理3004亩,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万亩;潘家河村建蔬菜基地200亩;以朽石坎、骡子坡、鹿溪沟、青山梁、潘家河、盘龙山、天平寺、沙泥坪、双凤垭村为主的干果、花椒5000亩;以仙人嵌梨、贾村观葡萄、永丰观英脆李为主的鲜果基地2000亩;发展林果、林药、林牧等林下经济1万亩。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畜牧产业,全乡建成以仙人嵌为主,各村小型场地为辅1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五万头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年出栏禽兽达到30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村村养牛30头以上大户一户,养猪50头以上大户10户,养鸡1万只以上大户5户;水产业发展,发展藕田、稻田养鱼1000亩,产值500万元。三是积极发展休闲创意农业。加快推进以产村融合发展的美丽幸福新村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变乡村旅游景区,由农田变景观。到2020年以巴万高速互通为切入点,建成以朽石坎、骡子坡、鹿溪沟、潘家河、贾村观、仙人嵌、马口背、永丰观、沙泥坪、双凤垭村各具特色的旅游扶贫示范村,依托菜、牧、渔、果、林药等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家乐园、开心农场、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等特色业态,围绕旅游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争用三年的时间,种植葡萄、梨、李、牡丹、薰衣草、莲藕等农作物,让农作物长成美丽风景,变成旅游产品,突出一村一特色,一带一主业的格局,达到乡村旅游特色乡镇、乡村旅游经营点一村一个。

4、强力推进以四网体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成区域便捷交通运输体系。严格执行规划,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实施乡村道路工程,提升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通行能力,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城乡一体的农村公路网络。

①县乡道改造工程.火杨路于2015年启动,2016年全面完工,长太路2018年启动改造工程。

②通村通畅工程.2015年解决双凤垭村的通畅工程、各村断头路11条20公里。

③村道公路改建工程,窄路面加宽28条78.1公里,村道延伸联网17条30公里,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畅通毛细血管。

④渡汉桥工程.建成16座307延米,建成渡汉桥工程,总投资2456万元。

⑤建农村客运车站1个,所有村通客运班车。

⑥抓住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建设机遇,争取高速路段互通工程,并予以建设。

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务保障体系。以水量充足,水质达标、取用方便、保障度高的要求,加强水源工程,净化处理工程,管网入户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一是完成场镇自来水供应常态化,立足实际,加大加强水源工程的可靠论证及建设,确保场镇居民用水与农民用水间矛盾。二是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至少1.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工,资金到位,覆盖人数,水质达标四个100%三是搞好场镇污水治理,新建场镇污水处理站及配套排污干管建设;四是实施好小务水工程建设,整治维修病险库7座、山坪塘109口蓄水66万立方米,解决缺水村旱山村缺水问题,建微水池350口蓄水10.86万立方米,建提灌站21个,新建及维修渠道80.5公里,建成冬屯水田2000亩,新增灌面9120亩。

构建保障有力的农村供电设施及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从未改造村电网改造,农网升级改造全面覆盖,加快实施进村入社到户电路升级改造工程,合理布局农村变压器台区,加快解决农村电网过负荷用电问题,消除农村供区低电压现象。

构建覆盖全面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农村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对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细化、信息化动态管理。到2016年末,所有村通宽带。到2017年来,基本实现村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全覆盖。到2018年末,农村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65%以上。互联网宽带速率达到100M水平,实现4G到乡,3G到村,光纤到户的目标。到2020年末,所有行政村、村民聚居点、农村学校信息资源实现全覆盖。

5.强力推进公共服务配套。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产业、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投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产业。构建帮扶体系,保障特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深入推行乡长、村长、家长责任制,严格落实父母予以监护人职责,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2015年秋学期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实行学费减免、补助生活费等教育资助政策。学前教育贫困儿童纳入三儿资助范围。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落实免费职业教育政策,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按规定免除学费并享受助学金,对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新生第一次入学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补助,按规定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按照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就近入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村校点布局,努力办学农村各类学校,按照实际情况办好必要的村小或教学点,保证每一个孩子不失学、不辍学。

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实问题,自2015年以来开始到2018年底前,所有贫困村建成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2020年底前全乡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完善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到2018年底乡卫生院有全科医学,每千名农村居民至少有1个乡村医生。看展贫困人口诊疗服务。2018年底完成全乡3071建卡贫困人口疾病筛查,提高一般疾病治愈率,规范治疗常见病和各发病,引导大病分级住院治疗,控制传染病和地方病。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政策:一是提高医疗报费标准;二是建立医疗费用补助制度;三是全面落实医疗大病救助;四是残疾人和精神病康复治疗;五是实现医疗扶贫专项兜底。通过精准扶贫,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问题。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扶贫。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骨干培训。开展科普站、栏、员建设工作,实现乡、村、社区科普站、栏、员全覆盖。加快建设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

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通江县文化惠民扶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创造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自立自强、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上:

①、2015年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力争建设成为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

②、到2020年,建标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4个,建成2个农村出版物销售网点和3个乡镇阅报栏。

③、规范管理14个农家书屋和一个社区书屋,建一个标准的通江县图书馆分馆,并及时更新和补充各类时需出版物和地方文艺人才出版物。

④、健全村村响应急广播体系,并实现2020年乡村应急广播体系网络化。

⑤、2016年争取新建高标准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一个。

⑥、2020年争取全乡14个村,2个社区,村村有像样的文化活动阵地,有一支群众文艺骨干组成的村级文艺宣传队。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上:

①、积极参与各上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继续搞好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进村入户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文化活动表现形式,做到群众自发参与广场活动天天有,文化站文化基础培训活动周周乐,群众集体活动月月红,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年年见。乡镇组织大型活动一年3-5次,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都有地方特色节目参与。每周定期进行一次文化基础免费培训活动,提高全面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力争在2020年,村村至少有一支拿得出手,出得了彩的文艺宣传队伍。

②、加强红色文化管理和红军精神传承,对本辖区两处部级文物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管理,让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在本辖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时对本辖区21个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让我们地方文化得到安全保护和有效传承。每年进行春秋两次定期文物安全检查的保护工作。

③、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进一步得到合适的管理和利用,结合远程教育做到每年每村不同形式的开展1-2次读书活动,或者法律、科技、文化致富知识讲座。全面提高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

6、强力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扶持政策体系。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扶贫工作思路,整合农业、人社、民政、扶贫、残联、妇联等部门培训项目资金,免费对贫困家庭劳动力集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品牌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培训计划,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次,确保乡有一个产业领头人,村有一个致富带头人,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7、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催生新生态,培育新优势,释放生态红利。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总体要求,强力推进以现代林业建设为核心的生态脱贫攻坚。一是强化生态系统建设。到2018年底,全乡完成公益林建设1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加快乡场镇聚居点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乡场镇、村、居民点脏、乱、差治理,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改厕、改圈、改灶、改院和治弃、治污、治理乱搭帐篷。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推进聚居点、道路和水系绿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到2018年,实施新村绿化14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5%,乡场镇生活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和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以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乡村垃圾处置长效机制,达到田园清洁化、家园整洁化、水源洁净化。二是加快生态经济建设,1万亩鲜干果树基地,以两线一片为重点,着力打造巴万高速公路以潘家河、鹿溪沟、仙人嵌村鲜果产业线,以朽石坎、骡子坡、青山梁、鹿溪沟、潘家河、盘龙山、双凤垭、天平寺为主的核桃花椒产业线,以鹿溪沟、潘家河、仙人嵌、贾村观、居委会、马口背、永丰观、邵家河、双凤垭鲜果产业示范区。以优质干果树5000亩为载体,以巴山土鸡、空山黄牛、中药材等特色品牌为抓手,大力推进林下培育、养殖、种植等林业立体经济发展模式,建林果专业合作社14个。

(三)建立健全扶贫攻坚投入机制。

1、财政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科学编制规划,抓好规划对接,做好项目储备,加快项目申投积极争取省、市、县对我乡的支持,力争每年上级投入我乡资金在同类乡镇中位列前列,达到村村年年有事干。二是加大整合力度,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以扶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贫困区域为平台,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推动精准扶贫,按照资源渠道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以行政编制、优势产业、连片区域、新村建设为平台,整合住建、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形成财政资金合力,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三是撬动社会投入,加大财政贴息,整合各类财政贴息政策,不断扩大贷款贴息范围,增加贴息资金规模,引导金融资金参与脱贫攻坚。

2、金融支持。一是建立金融扶贫信贷定向扶贫机制,二是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增收行动。建立征信系统,确保915户贫困户100%获得评级,98%的贫困户获得授信,100%的授信贫困户获得贷款。三是扩宽特色信贷产品,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巴山新居、扶贫小贷、农村产业抵押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担保贷款等适合我乡贫困人口需求的信贷产品。四是深化推进农村产业制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扩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范围,简化程序,着重发展八权一股抵押贷款。五是积极争取优惠政策。

3、不断创新社会帮扶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开展挂包驻帮定点扶贫,市、县部门对我4个贫困村联系指导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向贫困村、基层组织、软弱散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落实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户由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按照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结对帮扶,非贫困村的贫困户由乡、村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二是支持行业金融扶贫;三是返乡创业扶贫,每年回引2个以上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确保每年每村有1个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动发展。

(四)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攻坚战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组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县上统筹、部门主帮、扶贫到户的管理机制。党政主要领导要坚持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事项亲自协调、任务落实亲自过问,切实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乡(镇)成立脱贫攻坚办公室,明确抓人抓扶贫、配备和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肯吃苦的扶贫干部队伍。

2、从严落实责任。实现领导干部扶贫攻坚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村一把手对辖区扶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村传导压力到组和帮扶党员干部,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驻村工作队、村要承担落实责任,主要做好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卡,上报衔接争取扶贫项目,组织和带领群众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登记造册、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和反馈等工作,让每一项扶贫政策、扶贫措施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把整村扶贫规划宣讲到每个人,把每个扶贫行动组织到每个人,把扶贫兜底的政策落实到每户每人。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联系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的帮扶联系干部,全体扶贫人都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奋勇担当、苦干实干,推动扶贫攻坚取得新进展真时效,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主导、部门主帮、乡主责、村组主力、群众主体、社会主动、积极优化服务环境,充分组织和动员政府、市场、群众、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扶贫,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要实行脱贫攻坚专项目标管理,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台帐,每年对各村(居)下达减贫任务,乡及时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定期考核验收,完成一项销号一项,要强化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的全程动态监管,建立效益评估机制,对脱贫攻坚实行公示公告、项目承诺、明主决策、专家验收、县级财政报账、项目审计、一票否决等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4、逗硬督查考核。切实强化脱贫攻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管理权,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把扶贫攻坚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认真落实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和问责办法,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各村领导班子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年度任务完不成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并对村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上一篇:保育工作安排范文 下一篇:门店工作安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