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0 01:48:12

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

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精神,树立和培育农村青年身边的好典型,培养壮大农村青年实用人才队伍,进一步组织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根据《市关于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决定实施镇“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团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在引导农村青年投身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积极选树和培养一批有想法、有决心、有闯劲、有能力的农村青年成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教育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学习榜样、争当榜样、创业增收、推动发展,以实际行动为我市“三大提升”行动贡献力量。

二、工作内容

镇“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以选评争优为途径,以培养提升为手段,采取上下联动、民主评选、群众参与、择优评选的办法,通过评选农村“好青年”、培养农村“好青年”,挖掘、选树一批农村青年身边可学可比的典型榜样,发挥青年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人人争当好青年”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评选农村“好青年”,树立好学可比的青年榜样

1、评选对象

(1)持有农业户口,年龄为18-35周岁的本村青年;

(2)非农业户口、年龄为18-35周岁,且在同一村中创业就业满三年的本村及外村青年;

(3)对参加选拔的大学生村干部,在同一村中的工作年限可放宽至1年。

已经是村两委成员的,不参加“好青年”的评选,已获得过市级及以上各类荣誉称号的先进(优秀)青年也不参加评选。

2、评选名额:

在各行政村开展评选,原则上每村每年评选1名好青年作为“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的重点培养对象。

3、评选标准

突出参评者在爱党爱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热心公益等方面的优秀品格,注重参评者在创业创新、爱岗敬业、带头致富、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模范事迹,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评选一批“好青年”。主要包括:

(1)具有较强的自主创业意识,较好地展示出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农村青年创业精神;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取得成效,为带动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优秀青年;

(2)在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中取得进步;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进行农(林)业产业化经营方面作出努力;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传播普及科技惠农知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作发挥自身作用的优秀青年;

(3)在弘扬、传承、创新乡村民俗文化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育人、提高农村青年文化水平方面作出了自身贡献的优秀农村青年;

(4)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模范遵守“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八字道德规范,在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方面有积极行动的优秀农村青年;

(5)孝敬父母、长辈,长期悉心照顾老人,使老人尽享天伦之乐;义务赡养鳏寡孤独老人;用实际行动传承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邻里和村里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热心捐助老年公益事业或投资老年福利事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农村优秀青年。

(6)参与镇党委政府重点工作,2010年度,围绕阳光海湾征迁工作,积极发挥作用,并有一定工作表现的优秀农村青年。

(7)其他优秀农村青年。

4、评选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选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信息公开、标准公平、评选公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联村的农村工作者指导监督“好青年”的评选。

(2)坚持群众性、权威性结合原则。评选过程要注重普通村民的广泛参与,在评审小组成员的选择上,要合理分配比例,应由村两委员成员、村团组织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团员青年代表组成。

(3)坚持多角度选人和相对优秀原则。各行政村在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的评选活动时,要坚持对候选人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包括个人道德品质、创业创新、社会公益、社会贡献等。但是在没有特别优秀人选的情况下,要注重相对优秀,选出在创业、科技、才艺、公德、孝敬等某一方面有一定代表性的青年作为本村的好青年人选。在村与村之间不进行横向评比。

5、评选程序

“村村都有好青年”评选由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行政村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多角度综合评价原则,采取组织审查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每村评选出1名“好青年”。

(1)推荐“好青年”: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推荐可以是村两委会、村团支部和镇党团组织推荐,也可通过本村妇代会、老年协会等群众性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可以由10名以上本村村民或团员青年联名推荐;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团员青年个人自荐参加评选。

(2)评选“好青年”:“好青年”的选拔由评审小组召开评审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户主大会)选举产生。各村要创新“好青年”的选拔方式,有条件的村可采用全体村民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好青年"。评审小组由村两委会成员、村团组织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团员青年代表组成,人口为500人以下的村,评审小组由20人组成;人口为500-1000人的村,评审小组由30人组成;人口为1000人以上的村,评审小组由40人组成。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对选拔出的人员都应以村为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3天。镇工作领导小组派专人参加评选大会。村工作小组将“好青年”得票情况及其事迹材料上报镇工作领导小组。

(3)命名“好青年”: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村选举结果和公示情况,将结果上报市工作领导小组,团市委将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发文表彰,并由镇或集中召开表彰大会,或上门进行表彰。

(4)宣传“好青年”: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农村“好青年”的先进事迹和面向农村“好青年”的各项培养措施,积极引导广大农村青年争学“好青年”、争当“好青年”,营造良好氛围。

(二)扶持农村“好青年”,培育建设新农村的青年典型

“村村都有好青年”评选之后,各级党团组织要积极整合资源,对“好青年”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在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完善创业就业服务、建立健全人才推荐制度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切实发挥“好青年”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使“好青年”成为村级团工作的品牌工程。

1、分类培训,提高素质。一是为好青年提供“订单式+菜单式”培训,着眼于好青年不同的发展需求,提供分类、分批、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开展政策法规、文化素养、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等专题培训和计算机应用、农业栽培技术、农业营销信息等知识更新培训;二是积极整合农林、劳动、科技、文化等部门的培训资源,采取切出名额定向培训与分批参与统一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好青年”自身发展意向,分类分批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针对有创业愿望且具备一定能力条件的“好青年”,以SYB培训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创业指导、登记注册、优惠政策、融资贷款、项目运作、市场营销、人员组织、法律常识等专题培训,指导他们科学合理地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计划,帮助他们完善经营思路、掌握管理技巧。

2、度身定制、加强帮带。一是根据“好青年”不同的兴趣爱好、社会需求、发展方向,充分征求“好青年”本人意愿,为每位好青年度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方案,体现个性化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引导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组建“好青年”人才发展跟踪服务团队,建立一支由镇团委委员、青联委员、青年文艺骨干、相关部门职能科室负责人及其他优秀青年代表,通过经常谈心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联系对象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好青年”多参与创业创新、文艺创作和民主管理实践,主动向“好青年”传授工作方法和经验,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才;三是进一步深化“1+X”农村青年创业帮扶行动,动员更多的成功创业者、青年企业家推出双赢的帮扶项目,重点为有意愿有能力创业的“好青年”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扶持,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3、综合激励,服务成长。

(1)建立政治激励机制,加大对“好青年”的推荐、选拔、任用力度。一是对目前尚不是党团员的“好青年”,要及时明确联系人,优先推荐入团、入党;二是对综合素质较高、参政意识较强、群众基础较好、工作能力突出的“好青年”党团员,要加强考察培养,适时选拔到基层团干部工作岗位;三是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要及时进行压担锻炼,推荐纳入村级年轻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管理;四是建立“好青年”列席行政村两委和团委会议制度,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村务管理和青年事务管理。

(2)落实创业帮扶资金,加大对“好青年”参加培训、自主创业的资助力度。一是积极整合农林、劳动、科技等部门的政策资源,广泛发动青联委员、热心青年事务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通过协调切出专项经费、成立“好青年”创业资金等形式,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好青年”给予一定金额的培训经费补助;二是通过发放“丰收—青年创业卡”,为农村“好青年”提供创业小额贷款,解决其在创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3)体现人文关怀,努力营造“好青年”成才发展的和谐温馨环境。一是要注重与“好青年”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好青年”QQ群、飞信群等交流方式,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和朋友般的关心;二是要积极开展各类交友谈心和文体联谊活动,认真倾听“好青年”的心声,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4、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一是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编印工作简报、建立“农村好青年之家”网站等形式,积极搭建交流沟通、工作互动、展示形象的窗口;二是定期组织好青年参加“农村好青年联谊会”,积极推动“好青年”之间的学习交流、互相启迪、共同提高。三是搭建与先进地区交流沟通的“好青年”合作共享机制,可以跨乡镇、县(市)区,条件允许也可跨地市,与兄弟城市之间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无缝交流平台,开阔好青年的视野、地域,加强我镇“好青年”与其他地区“好青年”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5、加强考核,动态管理。在评选程序结束后,镇团委将对各村“好青年”的基本信息建档立案,建立“好青年人才库”。每年市“村村都有好青年”培养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新一轮“好青年”评选和上一批“好青年”考核复评,对表现较差、信用不良、碌碌无为的,取消其“好青年”资格,相关帮扶措施同时停止。

三、实施步骤

1、筹备启动阶段(5月):对各行政村的基层组织及区域特点进行摸底调研;成立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镇“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召开镇“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动员会;各行政村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2、组织评选阶段(6月至8月中旬):指导各行政村结合实际,按照镇“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工作;组织开展“好青年”评选工作;探索更有利于“好青年”脱颖而出、更有利于青年参与的选拔方式。其中,5月底要选拔产生一批“好青年”,全部选拔工作于8月中旬结束。

3、宣传阶段(5月至全年):宣传工作贯穿“好青年”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要针对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在项目启动实施阶段,要着重宣传好这一计划和选拔方式,动员更多的青年参与;选拔产生“好青年”后,要着重宣传好“好青年”这一群体,提升“好青年”的影响力,加强对青年的引导;在项目持续推进中,要着重宣传好出台的各项培养扶持措施,为“好青年”的成长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4、总结推进阶段(9月至10月):落实好扶持提升机制,对“好青年”进行服务和培养;召开“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认真总结经验,对各村“好青年”进行表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5、培养阶段(“好青年”选拔产生后,对其进行为期三年的培养扶持):突出创业导向,探索“好青年”分类扶持培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模式,鼓励扶持“好青年”诚信创业、健康发展、促进多赢,为新农村建设培育一批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输送新鲜血液。9月底前建立“好青年”人才库。

6、完善阶段(11月至12月):建立“好青年”计划的跟踪评价机制,对前期的选拔、宣传、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初步归纳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探索创新举措;认真分析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对明年的实施方案进行优化。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农业副镇长、信用社副主任、镇团委书记为副组长,组织、农办年轻干部、涉村的团委委员为成员的镇“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这项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和指导。镇团委具体负责“好青年”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项日常工作。各行政村成立该项工作小组。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和团属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农村青年参评的主动性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努力提高社会对“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各地在推进人才发展计划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大力宣传“好青年”的成长经历、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积极倡导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理念和进取精神,不断优化农村青年成才发展的社会环境。

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生命之树常绿

现年87岁、和硕县政协原副主席、离休老干部韩文明同志,出生于甘肃省卓尼县柳林镇官落村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他1949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随王震将军进疆。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作为军代表被组织上分配到和静县工作。1954年12月转业和静县工作。1956年4月调和硕县工作,至1984年1月光荣离休。韩老离休不离党,他仍然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继续为和硕的稳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先后受到自治区、自治州、县的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十几次。1985年10月特授自治区党政荣誉证书和金星奖章一枚,1992年9月和硕县老龄委员会和教育下一代委员会奖给“老骥伏枥、功德长存”横幅金匾一块。1990年4月,和静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功臣”的金字横匾,中共和硕县委自1996年以来连续5年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沤心沥血勤政为民

韩文明在他的《我的平生》一文中引用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一段话“‘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参加革命50多年,走到哪里就要在哪里开花结果,对党对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这就是我加入共产党的梦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西地乡(今清水河农场)、红旗公社任书记时,下村总是自带干粮,渴了就喝渠里的水,从来不打扰群众,生怕给群众添麻烦。

1956年9月至1957年8月任和硕县二区区委副书记时,深入各社,用党的方针政策、思想教育群众,发展生产,巩固农业,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57年9月至1958年9月在西地乡任党支部书记时,西地乡只有120户人家,210口人,其中30的居民住的是草棚、地窖,百姓生活十分困难。耕地只有3000亩,干旱缺水。生产资料只有木犁35架,木轱簏车20辆。面对百姓的困苦,韩文明同志心里十分难过,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穷困的面貌。他紧密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带领大家不分昼夜大干苦干,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砍倒大小榆树3500株,开荒、修田间干道,规划防风林带,植树5960棵,平整土地3200亩,修防渗渠道25公里。为提高土地肥力,发动群众自发从黑疙瘩背回肥料施肥,使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不幸的是,1958年7月27、28日天降暴雨,山洪暴发,以82立方米/秒的流量直泻而下,冲毁农田,把刚收割好的麦捆冲到水里,眼看劳动成果被毁掉,他不顾自家四壁洪水,家人命在旦夕,昼夜与各族群众奋不顾身打捞麦捆,疏通渠道。就这样苦战五天五夜,战胜历史罕见的洪灾,获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丰收,进一步鼓舞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州委、州人民政府当年在西地乡召开了1000多人参加的现场会议,给该乡颁发了“艰苦创业、战胜灾害,取得农业丰收”十四个大字的一面锦旗,号召全州向韩文明同志及其所在的乡村人民学习。他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辛苦劳作,改变了老百姓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生活日渐好转。1957年粮食总产量为173万斤,上交国家50万斤;油料为0.58万斤,上交国家0.28万斤;牲畜总头数为7586头,上交国家活畜600头;1958年粮食总产量为296万斤,上交国家100万斤,油料为0.66万斤,上交国家0.32万斤;牲畜为7820头,上交国家活畜713头。

1958年10月到1972年3月,他任和硕县红旗公社(今塔哈其、曲惠、西地)党委书记、贫协主席、民兵教导员。那时刚刚成立,各族群众1999人,劳动力只有671人,耕地5000亩,牛232头,马238匹,双铧犁29架,单轮木犁27架,铁车32辆,木车37辆,牲畜6474头。而曲惠、塔哈其、西地三队的土地都是沿戈壁一带的冲沙地区,土地不平,十年九旱,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粮食亩产只有100至120斤,打场脱粒用牛踏,骑马撒种。百分之七十的农户居住面积不足25平方米,有的三至四代人住一间不到25平方米的小屋,人民群众生活很艰苦。

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于是韩文明就带领乡领导和水利干部调查研究,踏遍了曲惠沟、克日古提沟、博斯腾湖的山山水水。由于当时没有科学的依据,他就自己想办法,采取查看榆树年轮宽窄规律的方法,为挖泉眼、修防渗渠道取得第一手资料,他充分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开挖渠道、兴修水利。他日夜操劳,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创业。经过8年苦战,规划条田210块,修防渗渠55公里,修建居民点25处,小学校5所,卫生所3个,种植防护林带20xx亩,修道路20公里,种植梨树380亩,兴建民房28700平方米,新修各类牲畜棚圈58处,修水磨12盘,做到了“人离草棚,畜有棚圈”。1959年全社粮食总产量是352.3万斤,牲畜20931头 ,到196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43.1万斤,牲畜存栏数达到39540头,被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于“大寨式”的光荣称号。

1972年4月,组织上派他到清水河农场任党委副书记(后任党委书记)。1973年至1979年期间,组成千人劳动大军,风餐露宿,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9次,共投入劳力537968个工天,完成土方2840000万立方米,兴修引水渠288条,长达229公里,兴修各种水利工程建筑物198座,打机井30眼,开荒15000亩,植树造林2950亩,其中果树2150亩。兴建道路49公里,其中沥清路面7公里,修大桥2座,架设高压电线29公里,已基本实现山水田林的综合治理,使农场的面貌初步改观。在此基础上,1977年至1980年继续挖排碱渠82条,长达11000米、挖土66万立方米;修灌渠58条,长达81100米,挖土48万立方米;开荒4000亩,平整土地6000亩,挖土21万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自然条件,经过7年(1973-1980年)苦战,扭亏为盈,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7年总产值206.8万元,盈利17万元。1978年总产值216.9万元,盈利28.4万元。1979年总产值258.4万元,盈利37.9万元。1980年总产值287.5万元,盈利12万元(因调整工资减少盈利)。全场1979--1980年粮食产量由上年的740万斤,增长到889.9万斤;由1972年亏损29.3万元,到1979年盈利37.9万元。1972年—1979年,粮食总产量为384.6万公斤,上交国家111.8万斤,油料5.3万斤上交国家2.99万斤,牲畜15430头来上交国家,1979年粮食总产量889.8万斤,上交国家285.9万斤,油料总产量22.6万斤,上交国家14.7万斤,牲畜15831头,上交国家活畜812头,巴州在农场召开全州主要领导参加的现场会。把农场建成了“大寨式国营农场”,被自治州评为地方国营农场先进单位,他本人受到表彰。

1981年3月至1983年12月任和硕县政协副主席,专门从事统战工作,为落实和硕县“三反”、“五反”和中的冤假错案,深入农场调查了解,了167起冤假错案。

历经风霜心不离党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许多多的好干部、好群众在这场浩劫中蒙受冤屈,惨遭迫害,韩文明没有幸免于难,有幸的是他劫后逢生。当时他为尽快实现“五好”农村,缩小城乡差别,下决心改变环境面貌。他不顾慈母的生死离别,白天劳动,晚上办公。但当时被造反派夺权,带着“现行反革命牌子”游街批斗,以“唯生产力论”的典型为由,与四类分子一起批斗,被打成残废,受到非人的折磨,妻子儿女也受到迫害。

虽然韩文明在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造反派的百般残害,但始终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没有做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群众的事,历史终会还我清白的”。1972年4月被组织上解救出来,重新安排了工作,先后任清水河农场党委副书记、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他努力工作,以此报答党的恩情。他常说:“十年浩劫,使我减少了为党为人民做贡献的机会。我将加倍努力工作,报答党的恩情。”历经风霜,仍不改的是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痴情。

老骥伏枥功德长存

1984年1月,韩文明光荣离休了。他经常说:“离休了,我还要继续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国家的建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党、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他从不打扑克、玩麻将、下象棋,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忠诚党的事业上,努力看书、学习,认真调查研究、写作。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尚的革命情操,继续关心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促进和硕县“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离休后,他一是写作。他不顾高龄和“”中被造反派打断肋骨、打坏的腰伤,不图个人经济收入,担任了和硕县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副组长。他自费多方查证,反复核实,共查阅资料365卷,写出了3.5万字的党史材料,为和硕县组织史的正式出版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写出了十几本20多万字的文字史料和生产发展史料,为和硕县史志工作做出了贡献。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编写出如下历史资料:

1、1949年--1987年和硕县组织史料。2、1958年--1966年和硕县红旗公社史料。3、1972年--1980年和硕县清水河农场发展史料。4、1949年--20xx年和硕县农牧业发展资料。5、赴北方三省农业发展资料(北游记)。6、赴南方六省名胜古迹资料(南游记)。7、《我的平生》(回忆录)等可贵的文字资料。

二是宣传教育。离休以来,到机关、学校作革命传统报告(自己整理的报告材料40多篇),平均每年2次,共38次之多。从不用公车,近的走路去,远的搭车去。

韩老虽然年事已高,可他那颗对党、对人民的炽热深情丝毫未减。却愈来愈感到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做的贡献太少了。所以,他时刻关心着党和人民,关心着和硕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当我到他家里,他还在看20xx年和硕县的《政府工作报告》。

当他得知全县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时,他到县委组织部找到刘新华部长,要求到各单位讲课,并领回“三个代表”学习的相关资料,认真学习起“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不顾自己年老多病,先后到特吾里克镇、县公安局、林业局、塔哈其乡等单位作报告,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如何真正实践“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向广大党员、干部授课,受教育人数达450余人。他的每一次报告、讲课尤如春雨滋润万物,荡涤着人们心灵深处的尘埃。

20xx年7月,康农公司二分公司职工20余人准备集体到县政府上访,索要所欠工资,声称如若不然,就砸了县政府大楼。当他看到在街上边走边喊的群众时,就上前问明情由。得知这一原因后,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主动劝阻了那些职工,给他们讲党的政策,讲法律知识,劝他们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妥善解决问题,这些职工听了韩主席情真意切的话语,心服口服,停止了上访行为。为了表达对韩老的感激之情,20多名康农公司二分公司职工于20xx年7月6日捧着一块“黄金如粪土、情义值千金”的横匾来到韩文明的家里,一起跪下答谢他真挚的教诲。

在谈到对“xx功”的看法时,老人说:“共产党人信奉的是马列主义、思想,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唯物主义。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xx功’企图利用组织搞分裂、破坏活动,说什么通过练功就可以升入天堂,享尽荣华富贵,那是不科学的,骗人的歪理学说。我们今天富了,但这‘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求神拜佛取得的,而是在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得来的,是牺牲了无数革命先烈取得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心中的‘神’”。

说着韩老就说起了他最喜欢《为人民服务》。流利地说出了歌词:为人民服务是我真诚的付出,为人民服务是忘我的投入,是用生命注解的书,是用心开拓的路,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用赞颂党的歌词表达了对党的信念: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是亲人,你是方向,领导我们胜利前进,人类一定解放……”。

清贫如洗毫无私心

韩文明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没有一点私心杂念。正如他常说的那样“共产党人的宗旨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是人民大众的牛,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要在一切行动上不骄不躁,谦虚诚恳,和广大群众相依为命,大公无私,严已律已,宽以待人,毫不利已,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韩文明同志为官几十年,吃的是百姓饭,穿得是百姓衣,起居非常简朴。在任西地乡党支部书记时,他一家人住在不足40平方米的一座破烂不堪的土坯房里,没有床铺,地上铺些麦草当床防潮,办公、睡觉、做饭等都在这个土屋里,但他不因条件艰苦而放弃工作,而是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至今他仍是粗茶淡饭,起居简朴。银行里没有一分钱存款,唯一的财产是现在居住的80平米楼房(是从他两年的工资里扣除的,至今才付清了房钱)。组织上看他家里没有电话,准备给他装一部,他坚持不让。又怕组织上给装电话,于是急忙自费1500元装了一部电话。他家里至今还是一台80年代12英寸的电视机。

他的爱人巴叶同志是1950年参加工作的,196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政府要精简机构,他爱人本不是被精简的对象,但他为作表率,给爱人做工作,被精简下去劳动,直到1997年被组织上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待遇。

他在任红旗公社党委书记时,家里没有吃的,经常吃野菜籽度日。他唯一的女儿韩桂花才四岁,吃了野菜籽做的饼子,大便不通,就哭着说:“爸爸,你当书记吃的还不如社员,不如我们去当社员去,再不要当什么书记,好么?”他听了之后,教导孩子:“爸爸是共产党员,是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生活不能搞特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然就会脱离群众……,那就不是一个够标准的共产党员”。韩文明10岁丧父,母亲含辛如苦养育他,母亲因思念他而哭瞎了双眼。他在任红旗公社党委书记时,其母因饥饿,发电报来要他回家探亲,给她带回去一些票。可是从关内逃荒来的社员灾民800多人,其中30的灾民患有黄胆性肝炎需要安置、抢救和治疗,没有回去。没有答应母亲最后的要求,母亲含泪离开了人世。他身在边疆,一心扑在工作上,没能回去送终。韩文明把对慈母的衷悼、悲痛化为人民服务的力量努力工作。有一次,他下队去劳动,中午休息吃饭时,到渠边吃着从家带来的梭梭籽做的烤饼,喝着渠里的水,被社员刘兰英看见,急忙到家里取来一个玉米饼,要换他的烤饼,掉着眼泪说:“韩书记,我们从内地逃荒来到这里,您收留我们全家六口人,发救济,给住房,不然我们活不到今天。您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前后收留关内逃难的灾民850人,您顾全大局把仓库里库存的储备粮万余斤,振济灾民。我们以为您的生活一定比我们好,没想到您吃的比我们还差,我请求您把手里的梭梭籽饼换给我,拿回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永远记住我们共产党书记的伟大。”

其实,他身为公社书记,手里有权,仓库里有几十万斤粮食,如果自私贪污的话,完全可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完全可以拿出粮食换粮票给家中的老母寄去,也不至于老母被饿死。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把粮食拿来救济灾民。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是领导,我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不能因为自私自利,而毁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他不占国家一分钱便宜。今年3月,韩老从银行领回工资,发现多了15元,立即到单位查询原因,当他得知是医药补助费时,就说:“我的医药费都是实报实销的,不应该再给钱,不能多占国家一分钱”。最后,他坚持把15元钱退掉。

还有一次,他有病需要到县医院去,老干局副局长吉建军要派车送他去医院,他说啥也不坐车去。他说“车是公家的,要烧油的,那是浪费国家的钱财,我自己可以走到医院去,不能给国家再增添任何麻烦”。他有病坚持不住院,他说“县上财政困难,住院花费大,自己有离休工资,能过得去,不能再给县上增加负担”。1998年和硕县拓宽修建东风路,本身有病,需要缴医药费。当他得知要修建马路时,他还是只留下本月的生活费,捐款500元。他还不好意思地说:“如果不是生病,还可以多捐些”。

他的子女没有任何的优待。当年他在位时,领导干部的子女有保送上大学的名额。他没有让一个子女去上大学,把指标让给了下乡的知识青年。其子中学毕业后就参加劳动。他的唯一的女儿韩桂花高中毕业后,到县医院当清洁工。二儿子下岗,自谋生路,当问到他“为什么不找找政府,帮助解决子女问题时”,他说“共产党员不能只顾自己的家人,要是顾早就顾了”。当年就是为了顾大家,不顾小家,以至于两个儿子相继夭折。

请看摘自他回忆录中的一首诗:“党性生涯八十秋,沤心沥血苦埋头。晚情岁月知珍惜,瀚墨飘香伴旅游。官守言清两俱无,闲去野鹤一身轻。莫言白发根根在,迟暮仍须报国心”这首诗是他辛勤笔耕、爱国爱党的生动写照。

20xx年、20xx年在全县“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他深入县机关、学校、农村三级干部讲革命传统报告18次。20xx年2月17日,他到塔哈其乡作“三个代表”报告后,坐车晕倒三次,被汽车驾驶员武治峰同志耐心护理关到家里,三个小时后脱离危险……韩老誓师用“三讲”、“三个代表”的理论和中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彻底改造人生观教育群众,为本县繁荣昌盛坚持最后一分钟。他在《我的平生》序言中写到:“我始终坚持一生落个两手清风去见马克思,这就是我一生的理想”。

上一篇:十佳班主任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网格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