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01:39:24

舞蹈生毕业总结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快乐课堂;舞蹈主题;毕业舞会

中学舞蹈课程在中考中不设考试,因此很多学生将舞蹈课当成副科,上舞蹈课时请假逃课,不配合教师工作。追根溯源,学生忽视舞蹈课程的行为固然不对,但是对背后原因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主要也在于教师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快乐,学生舞蹈兴趣没有被激发,自然在舞蹈教学中表现出各种不配合。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把快乐舞蹈带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舞蹈课的快乐。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情趣带进舞蹈课堂

传统的舞蹈课堂,大多是教师在前面教,学生跟着教师模仿练习。初中生本来就喜欢无拘无束,这种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互联网技术,采用灵活多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增添情趣。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手段,诱发学生舞蹈情感,让舞蹈课堂“活”起来。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舞出我人生》《歌舞青春》等经典影片。这两部电影都是以舞蹈为主题,借助活泼熟悉的电影片段,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感悟到舞蹈的魅力。学生观赏影片后,教师联系舞蹈知识,适时对影片进行点评与评价,在学生欣赏过程中穿插舞蹈知识的讲解。教师课后为学生布置舞蹈作业:回去练习电影主角所跳的舞蹈,在下节舞蹈课上做一次电影舞蹈模仿比赛,比一比谁跳得更好。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理解舞蹈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能够产生共鸣的舞蹈学习环境,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舞蹈课堂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选择学生喜欢熟悉的舞蹈影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打造愉快的舞蹈课堂。教师注意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时,要有侧重点地进行导入,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能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进行导入时,一定要联系舞蹈进行知识点的贯穿,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将舞蹈课上成电影鉴赏课的话就适得其反了。

二、组织舞蹈实践活动,在校园中举办学生舞会

教师可以组织舞蹈实践活动,在校园中为学生模拟舞蹈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感悟舞蹈知识,建立学生与舞蹈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展现舞蹈技能的机会。舞蹈课堂不需局限在对舞蹈知识的反复讲解、反复练习上,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开发多种课堂形式,组织学生舞蹈活动,升华舞蹈课程教学效果。

《暮光之城》结尾爱德华和贝拉参加毕业舞会的一幕让多少初中生惊羡不已,教师可以在校园里举办一次毕业舞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芭蕾、探戈、华尔兹等舞种,由教师予以指导或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以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舞会上大放异彩。舞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不仅局限于毕业舞会。每逢学期末、学校文艺晚会时,教师都可组织学生排练舞蹈节目,为学生翩翩舞姿提供展示平台。教师也可定期举办舞蹈主题大赛,分为“芭蕾主题”“探戈主题”“华尔兹主题”等,每次舞蹈总结课时举办一次,对表现优异,舞姿曼妙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这不仅可以系统训练学生舞蹈技能,还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在舞蹈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这种实践活动不是在浪费时间,做与舞蹈无关的事情,事实上,通过这种舞会、舞蹈比赛活动,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得到舞蹈锻炼的机会,加深对舞蹈知识的理解。正所谓“三天不练,自己知道;三个月不练,行家知道;三年不练,观众知道”,课堂上学得再好,在生活中没有进行舞蹈实践,不经常跳舞,马上就会将课堂上所学忘得一干二净。

三、建立舞蹈活动训练室,为快乐舞蹈提供物质保障

舞蹈是一门以人体肢体的舒展、摆动作为外在表现形式与承载手段的艺术种类,相当讲究跳跃、翻转以及跨步等技巧,这就要求舞蹈课必须有独立空旷的训练室,可以满足教学的空间要求。部分初级中学在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做得不够好,没有为学生上课提供独立的舞蹈室,导致学生上课态度随意,完全无法建立快乐课堂。学校应适当加强舞蹈教学资金投入,建立舞蹈活动训练室,为学生快乐舞蹈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新形势下的初中舞蹈课堂教学务必要朝着新模式、新目标迈进,教师在尝试创建快乐课堂的过程中仍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学生打造更值得关注的高效舞蹈课堂。

参考文献: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 高等教育扩招后体育院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学生的就业意向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态度,并最终决定其岗位的稳定性,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8名即将毕业生,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舞蹈专项 就业意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大,各类舞蹈专业也争相扩招,越来越多舞蹈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显得格为重要。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取向较为局限,首先专业技能知识并不突出,其次学习实践时间相对有限。所以大部分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毕业生并未将此专项学以致用,而毕业后则选择了其他项目的教学甚至从事新的领域。但同样也有部分毕业生继续体育舞蹈项目的学习深造,将体育舞蹈项目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

就业观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在就业上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对于就业目的、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体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10级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就业意向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理统计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意向基本状况

调查显示,学生对就业政策及相关鼓励措施缺乏了解,39%的学生对就业政策不太了解,39%的学生比较了解,只有17%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就业政策。对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及鼓励措施的不了解,造成学生在就业意向选择上遇到不必要的障碍。21世纪以来,国家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相继出台各种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基层就业、取消户口限制、科学研究、困难毕业生援助等等不同方面为毕业生提供方便,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积极了解当前就业形势,跟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加快转变就业观念、创新择业方式,在正确判断形势和自身能力素质的前提下,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

(二)就业选择意向

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对毕业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主要以读国内研究生、考公务员、体育总局事业单位及自主创业为主,其中读研究生为我专业学生发展的主要选择,比例达到了48%。可见,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改变了“一次就业”的观念,把着眼点放在继续深造,再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上。

(三)就业地域意向

国家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对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实施相应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一些本科生情愿去离户籍地较近的乡镇工作也不愿去西部,所以要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去西部需要人才的地方去,首先考虑国家的需要,然后才是自身价值的实现。

三、就业意向特点分析

通过调查资料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在就业意向方面的基本状况,总结出大学生在就业意向方面的一些特点。

(一)就业主体意识比较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y包统分”的毕业生分配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取代。21世纪,高校实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就业制度积极适应了当前的市场需求,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应积极关注,适时制定好就业策略,不要盲目没有头绪,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

(二)就业期望呈现多种矛盾

在对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和期望月薪的选择上,有很大部分大学生都偏好于留在大城市发展,愿意去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的人数较多,对月薪的要求也较实际平均水平高很多,这都体现了大学生就业意向脱离实际,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不合理性。

(三)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选择用人单位时,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重视经济价值。在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中,在社会地位等情况大致相同时,把经济收入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在职业选择上优先考虑与自身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经济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倾向,既认可传统的就业模式,也接受新的就业方式,如自主创业。

四、结论

(一)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对国家出台的各项大学生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不太了解,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与能带给社会的价值正确看待自己,并不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及发展目标。

(二)目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就业时的单位意向主要是继续读研深造,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其次是考公务员与体育总局事业单位。

(三)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最关心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发展前景好。在就业的地域意向上主要是以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生源地以及离户籍地较近的城市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出国以及经济较为贫困的西部地区。另外,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对于薪金的要求普遍较高。

参考文献

[1] 曹光四,缪丽华.扩招后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3.

[2]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1-18.

[3] 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4] 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22―23.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舞蹈编导;专业习惯;音乐;素材;舞蹈作品;笔记;编创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13-02

舞蹈作品编创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灵感是所学知识化为无意识后自我综合沉淀,经某个因素触动而生发。所以舞蹈编创,重在日常积累。对于舞蹈编导专业学生而言,选择舞蹈编导专业进行学习,意味着选择了此种不间断积累的活法,即将舞蹈融入生活、围绕舞蹈而生活。若以成为一名优秀舞蹈编导为目标,那么踏入舞蹈编导专业学习的那一刻,就应展开舞蹈编创的新活法。活法由习惯体现,在舞蹈编导专业学习阶段,作为学生应该养成的专业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音乐不离耳

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不需多言,音乐素养对于舞蹈编导的重要性也已被广泛认知,但音乐对于舞蹈编导专业学生而言,有其特殊性。首先,深入理解舞蹈元素离不开音乐。音乐中的元素,如画面、节奏、结构、情感、配器、手法、风格等与舞蹈同根同源,通过对音乐元素的分析与解读,更好地理解舞蹈的相同元素及其使用方式。其次,舞蹈编导教学的诸多环节与音乐紧密相关,如音乐即兴、音乐编舞、交响编舞法,创作作品中的音乐选择与处理等。再次,创作作品时有效运用音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音乐对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种种特殊性、重要性,所以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音乐素养,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对音乐足够敏感,重视音乐的力量。

学生们喜欢听音乐,也认为自己的音乐素养足够,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却问题多多。对于舞蹈编导学生而言,听什么样的音乐?怎么听?用什么听?第一,选择合适音乐软件,并学会使用它。信息共享时代,听音乐十分便捷,当下音乐软件诸多,因其商业性,多以流行音乐为主,适合编创的音乐以及好的音乐不多,所以选择合适自己的音乐软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学会有效使用,如漫游相似歌曲、关注相同爱好的朋友、关注音乐人、收藏主题歌单等,能帮助我们快速寻找到所需音乐。第二,养成音乐不离耳的习惯,在琐碎零散的时间里带上耳机。一首音乐认真反复听,自会发现其中深意,听千百首不同音乐,自会发现其中的不同。音乐教师能教方法与个人认知,却教不了音乐的全部,所以音乐里的奥妙,尤其是与创作相关联的地方,需靠个人静心细品。第三,初听曲子,需判断这首曲子是否能触动你,触发你编创和想象的动力,你觉得是否好听。某些编导在选择音肥辈唤簿浚只要觉得这个音乐差不多适合作品即可,但打动不了自己的音乐如何能启发创作时的真实情感?打动不了自己的音乐如何能打动听众?所以,只有打动自己的音乐才能收藏,才能为己所用。第四,建立分类歌单,随时下载,常听歌曲,及时整理。建立分类歌单帮助用时能及时找到,随时下载避免因某些原因收藏的音乐不见了,常听歌曲能明确歌曲内容,同时保证所听音乐满足所需。

二、素材常学习

此处素材,仅指舞蹈编导素材课,即各类舞种训练课程。孙天路老师在《中国舞编导教程》中界定舞蹈编导知识结构时,第一项就指出舞蹈编导至少需要精通一至两门舞种,说明舞种学习的重要性。舞种学习的重要性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身体开发训练;二是了解动作内涵。身体开发训练,指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做各种动作的可能性。身体开发训练是舞蹈编创的基础,因为舞蹈编导所编创的是舞蹈,舞蹈的重要表现手段是动作语汇,动作语汇的载体是身体。身体不会动,或身体的各种运动不够,是无法进行动作编创,以及无法探寻尝试各种动作的,更无从谈及创作出编导所需的动作语汇。

舞种学习的动作内涵,指的是动作的来由、构成、表现内容、风格等。通过舞种学习,了解动作内涵,思考前人编创的逻辑,建立动作意识、风格意识,并应用于自己的编创过程中,从而建立自己的动作逻辑,总结出自己的动作体系。

素材需“常”学习,一方面新动作的产生需要学习。首先,各领域专家不断改良,所创造的新动作需要学习,如李正一、唐满城等专家对中国古典舞的探索与改良,区别于之前的中国古典舞,有了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刻画的新解读和诠释。其次,新舞种的创造与引进,如孙颖老师的汉唐舞,以及西方现当代舞蹈的引进等。另一方面,在于身体记忆会消失。首先,长期不训练,身体将忘却之前的记忆。其次,随着所学舞种种类愈来愈多,身体对风格的把握以及运动方式将产生改变,导致舞种交杂。

三、作品多观摩

舞蹈编导专业是创作型专业,创作型专业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创作无标准,除非编导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创作无对错。在课堂学习中,舞蹈编导教师教给学生的多是经验,包括编创技术、思路方法、工作方式、行业情况、审美原理等,这些经验并非真理。舞蹈编导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不同的舞蹈编导,其思维方式、审美爱好、创作方法等的不同,所以不同编导教师教授的内容也不同。多接触不同的编导,学会更多经验,开启更多思路,是培养一名优秀编创者的需求。然而,从当前舞蹈编导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师配备来看,一名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在校内所能接触到的舞蹈编导屈指可数。在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利用网络资源多看舞蹈作品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舞蹈编导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编创作品,其学习成果也由作品体现。编导教师能教学生经验,但不能帮助学生创作作品,因此具体如何运用经验和技术,分析作品也是有效途径。通过分析作品,可以直观理解舞蹈元素以及不同运用带来的不同效果;通过看他人怎么用,最终学会自己怎么用。

四、笔记要详尽

第一,记笔记可记录教师的经验与知识,帮助日后重新回忆与重新理解。因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学到的是教师个人经验,学生并未亲身经历,所以不深刻。不深刻因而不能完全理解,所学知识无法立即消化。只有当学生经过实践积累,才能真正全面理解教师所表达的含义,将教师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专业的客观要求,使得记笔记成为必要。

第二,合理科学记笔记的方法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与研究,并为进一步深造做理论铺垫。如何科学合理记笔记?笔记以知识点或上课顺序划分篇章,如“借力用力”为一篇笔记,“缠绕磨合”为一篇笔记,或者运用第一次编导课、第二次编导课如此类推等方式划分篇章。每一篇章可分为两个版块,一个版块为课堂版块,另一个版块为课下版块。课堂版块至少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教师讲授的知识;同学作业的思路、闪光点;自己的解读、总结。课下版块也至少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自己编创时的疑惑、总结;知识点在舞蹈著作或论文中的内容;知识点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方式等。按照如此内容记录的笔记,包含了教师的智慧、同学们的智慧,以及自己的思考、消化、总结、再学习的过程与内容,能有效帮助自己全面掌握知识点。通过阅读著作与论文,提升专业理论能力以及基础研究能力,为今后研究生学习做前期准备。

第三,记笔记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字能力以及表达、沟通能力。文字能力、文学素养、理论能力是舞蹈编导知识结构中的必备环节。舞蹈作品编创离不开结构写作,舞剧创作离不开舞剧文本写作,晚会策划离不开策划方案写作,晚会执行离不开脚本写作,等等。记笔记首先要求内容逻辑正确、条理清晰、简洁明了、语义清楚。舞蹈编导与演员沟通时,表述应如同笔记一般简洁明了,让演员在第一时间明白编导的想法,及时作出反应,提高排练效率。此外,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还能够有效帮助人际交往,降低产生误会的几率。

五、持续编创实践

持m编创实践不仅指毕业之后,更指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主动编创。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主动编创的作品较少,部分学生认为,课后作业已经是在实践编创,认为学生阶段只要好好学知识、完成作业即可。然而,舞蹈编导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现在不做就永远不可能会做。创作不是靠教师教,而是要靠自己“悟”,做了才会明白。同时,完成作业不同于主动编创作品。作业是教师命题,限定性创作,以技术训练为基础目的,且有教师从旁指导。主动编创是自己选择,开放性创作,以个人表达为目的,是独立创作实践。并不是说在学校里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导,因为很多学生的作业是依附教师完成的。然而,很多学生唯有在毕业后进行独立编创感到不知所措时才会醒悟。在学习期间主动编创,可为脱离教师扶持做准备,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己思想、风格、审美等的存在做准备,为毕业后独立创作、独当一面做准备。

主动编创能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将教师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并收获与众不同的新发现、新探索。从实践中明白自己真正要学的是什么,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天路.中国舞编导教程[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曼.高师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5).

[3]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4]韩淑英,刘忆,庞静.当今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大学生科学学习理念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3).

作者简介: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民间舞蹈历久弥新,乃是民族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继承和发扬民间舞蹈,探索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将民族舞蹈发扬光大乃是舞蹈教学的重要使命。文章对民间舞蹈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一一作了分析,提出从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空间、自我总结两个方面提出了实践的途径,为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新时期;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价值探究

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民间舞蹈则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和精粹。民间舞蹈根植于最广泛的社会基层,在传递民间风气、彰显民族特色上具有显著的作用。新形势下,传承民间舞蹈、研究民间舞蹈,将民间舞蹈发扬光大,则是整个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主要探索了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所在,认为开展民间舞蹈具有可行性。

一、民间舞蹈的渊源与发展

民间舞蹈,被誉为“艺术舞蹈之母”,由于其历史渊源绵长,与原始舞蹈联系紧密,是人类早期劳作与生活的写照。而民族舞蹈的出现,则标志着一个民族审美价值观基本形成和升华[1]。自产生以来,民间舞蹈便不断发展,形式逐渐多样,内容逐渐丰富,内涵逐步升华,逐渐成为地层民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形式和门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间舞蹈与科技、文化、社会同步发展,受制于社会环境、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民间舞蹈,不能单单依靠“言传身教、耳提面命”的古老形式,而要提炼民间舞蹈的精华,研究其是否具备教学实践价值,使民间舞蹈走进课堂,得到更多年轻学生的喜爱。在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承和发扬民间舞蹈,需要不断研究总结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同时也需要根据民间舞蹈形式不同,形成民间舞蹈标识,为民间舞蹈的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二、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分析

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可丰富教育体系,因为民间舞蹈上升到艺术形式和门类,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动力。民间舞蹈的发展,需要继续根植于基层社会,但同时也受到诸多限制,为了更好发展民间舞蹈需不断创新[2]。同时,民间舞蹈传承自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底层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民舞舞蹈,对于满足基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有重要意义。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民间舞蹈教学是传统意义教学的延伸。民间舞蹈与其他舞蹈专业教学类似,为了培养更多的民间舞蹈专业人才,就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基本形式、审美理念和价值观念等[4]。因此,民间舞蹈教学是传统意义教学的延伸。二是民间舞蹈教学可提升专业说服力,让学生印象深刻。民间舞蹈的功能、价值,发挥三尺讲台的作用还不够,尚需为学生提供切身体验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印象深刻,进而掌握民间舞蹈的精髓。比如蒙古族舞蹈,鸿雁展翅舞蹈姿势,学生难以表现的入木三分,而原因在于,学生仅仅“观看”难以领会表演的要领。而如果给学生提供机会允许他们去蒙古族驻地实地参与舞蹈表演,则其舞蹈水平肯定会大增,表演也将更加具有感染力。二是民间舞蹈教学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实现民间舞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是教学的价值之一。而实现两者的结合,不但要通过分析实践,找出理论的偏差与误区,还要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的开展,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在实践教学中,既注重理论教学,也注重实践教学,用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实践提高学生表演实力。另外,民间舞蹈教学也可陶冶学生情操。民间舞蹈所体现的价值、审美,所营造的艺术情景,对陶冶学生情操很有帮助。学生融入到民间舞蹈中,身临其境,可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学生学习民间舞蹈过程中,身心完全沉浸在舞蹈中,自会感受到民间舞蹈的魅力,

三、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策略

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不可盲目而行,而要科学规划,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考勤制度等,做好教学实践的准备工作。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本文认为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策略,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实践,首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空间。在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面对可能要“二次学习”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的进行实践。而在空间上,可与当地的舞蹈协会、艺术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践提供场地[4]。其次,要硬性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毕业前,汇总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成绩,要求学生在毕业环节中总结实践心得,提高实践效果;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对学生做出公平的评价与指导。再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弱化自身角色和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为学生学习民间舞蹈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形式,新时期继承和发扬民间舞蹈,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本文对我国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做了阐述,指出了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并提出了开展教学实践的三条途径,为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依据。

作者:张雅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文畅.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探索[J].大众文艺,2014,03:215-216.

[2]徐梅.云南彝族舞蹈教学体系实践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2:6-9.

[3]丁淑芳,胡怡.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作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3,05:109112.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改革对策

1.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基本情况

1.1对教学质量管理偏软

当前的中职学校过多的重视招生数量,而对于学员的质量却要求相对较低,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生源素质相对较低,这对提高中职学校的质量十分不利。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的社会中很多家长对中职教育不够认可,他们普遍认为在中职学校学生根本就学不到真本事,对将来的就业也不会起到太大的帮助,就是在混日子。所以,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在中考过后都会选择让孩子进行高中教育,这就导致大量的初中毕业生纷纷进入高中阶段进行学生,把本该进入中职的学生抢走了,这也是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陷入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现在更多的学校为了招到学生,把自己的招生标准普遍都降低了,甚至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实施只要初中毕业的学生就招收,把重点选拔变成普遍培养,各种招生考试也只是变成了走过场。

1.2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不足

当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绝大多数是从专业的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其对舞蹈方面都有着很强的专业功底,他们具备相对较高的舞蹈水平。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还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些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相对不足,缺乏一些相关的经验,这就说明教师也应该加强对自己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更好的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因为幼儿的年纪太小,对外界的各种事物几乎都不太懂,这就要求把所有相关的学习上都要依靠教师的指导。这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因为只有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幼师他们付出较大的努力,才会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这样才会达到最终的目的。

1.3相P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的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舞蹈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内容已经严重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要求,由于教材多年没有改动,使得教材的主要内容还是过分的重视舞蹈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这样就使教学的主要内容过于追求大而全,导致种类过多,教材的内容过于杂;这也造成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加了很多,不利于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些教学的内容与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实际已经不能相适应。这也说明我们应该加快教材的改革步伐,不能停留在再以前的内容上,这样就会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自身显著特征,教学的概念性过于突出,教材的主要内容在于应用方面显得不足等这些问题是需要尽快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进行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培养出来的这些毕业生,是不能适应将来发展需要的幼教。

2.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改进办法

2.1大力发展学生舞蹈的职业实践技能锻炼

中职学前教育是面向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幼教工作的摇篮。面对幼师队伍的短缺现状,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看准时机,加快发展步伐,锁定中职学前教育培养的对象,加快行业的自身发展速度。但是,当前我们的发展程度离目标还有很大的区别,在结合以往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专业方面,几乎都是通过研究理论教学的技能专业知识,对其中的教学内容有些偏难的问题应该进行整合删除。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当前的教学不利的困难局面,同时也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做好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改革研究工作,为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提供基础保障,这样才能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水平和能力的快速提升,全面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2.2加快教材的改革力度

现在的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材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行改进。所以,应该特别重视舞蹈专业的教材,并且对现有的教学体制内容进行优化改革,把那些不适应当前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对那些教学内容比较难的内容要及时进行降低,这样才会把主要的教学内容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适应现阶段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水平。在对教材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合理制定相关的舞蹈教学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做到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这些教材的重现改变与安排,能够更好地实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有效提高,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水平的快速提升。

2.3要强化舞蹈教师的素质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在个人素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要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虽然现在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舞蹈老师几乎都是正规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业务方面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在教学方面,还要求其在个人的人生价值导向方面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着学生的动作规范。作为幼儿教师就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起到示范作用。因为儿童会经常模式身边的事情,就会把你的一切都当作示范来进行模仿。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应该牢记以下几个原则,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先要做到,要求幼儿不能做的,教师要带头先行不做。幼儿教师一定要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

3.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能够看出,舞蹈教学是现代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部分,这就说明中职学前教育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重点领域。所以,作为中职学校自身也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清醒的意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还要更加合理的安排舞蹈专业的教学体系,构建一支正规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来适应全社会对幼师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代春洋.学前教学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发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课程 级差训练

从2002年至今,职业教育在中央政府的重视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光明日报》统计,与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率持续走低相反,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薪资酬劳与对口就业率稳步提升的同时,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而随着新一代家长们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提升,学前教育事业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同时,对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执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首要任务是满足社会与幼儿机构对教师的需求。

A阶次为在入学前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舞蹈及音乐功底、文化课水平相对突出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强,入门级的舞蹈基本功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且在一些演出场合及表演节目上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与其他学生“学会舞蹈“不同,对他们的教学目标设定必须是“学精”。教师应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的深造意识,高标准严要求以继续考入专业音乐院校为目的形成激励机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训练,一手抓表演”。一方面,舞蹈教师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专业舞蹈训练重新夯实基本功,坚持专业化教学使高教与职教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组织舞蹈大赛、基本功比赛的契机给予学生演出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舞蹈实践能力与临场演出水平,赛后对她们的表演进行点评与指导。由其自行根据演出需要进行选题、讨论、定题、编导、表演并从旁悉心辅导,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均衡发展。

B阶次的组成情况是一部分未经过专业音乐舞蹈培训,但身体协调能力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入学前对音乐和舞蹈的概念不强,很多训练方式和专业术语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教师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采取适应性的教法进行授课。由浅入深,引导这部分学生逐渐认识音乐,结合音乐理解动作,从对自己的肢体动作陌生不适应逐渐进步学会通过肢体表达思想意图,组织舞蹈。从教学目的来说。B阶学生可塑性较强但学习基础薄弱,就学就业的前景不够明朗,教师对其应进行观察和鼓励,应用启发式教学寓娱乐于学习,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职业方向。如在一次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游戏引入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次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节奏与舞蹈动作的配合,从专业基础上说节奏分均分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切分等,往往需要较为深入的课堂教学且学生在感性认识上仍较为模糊。为提高教学课堂效能教师组织学生做了一次游戏,在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背景配合下,进行节奏动作传递。如学生A XX|XX――学生BXX|X XX――学生C……同学们用头部及身体动作编排基本舞步并且记忆前一位同学的作品,分组比赛看看哪组记住的动作多。在游戏的环境中,有一定的竞争感但学生相对能放松地表达自我,不知不觉就能进行节奏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游戏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指出有几组节奏型及动作在之前的游戏中被运用;编排的动作有哪些优缺点还能够如何改进。通过这样化整为零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被调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C阶次学生的培养应立足其今后的就业需求,按社会与园所的要求进行培养。这部分同学艺术专长不突出,舞蹈学习经历较短,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机会不多,大多进入社会工作。为他们提供与培养幼师工作需具备的从业能力是重中之重。对这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来说,笔者认为音乐学领域的微格教学模式可引入舞蹈课堂。当然,大多职业学校可能并不具备专业的录像室与录播条件,但由于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及课堂投影技术的改进,短时间的教学录制成为可能。所谓微格教学是指借助现代电子技术以几个小组的学生为对象,以其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的表现为内容载体,通过说课、录制、重放、评价、提出改进要求为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教学手段。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与技能训练往往重于理论学习的专业艺术院校来说,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更应面向就业实践,着力于拓展学生的执业技巧与面试技巧,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社会幼儿机构在招聘教师时,并不是需要招聘一个专业艺术演员,而是要透过短暂的面试时间在教、编、舞等多方面进行考核,选择出适合自己机构的通才。而C阶学生也许在整体演出素质上不够演出标准,但培养他们后天的从业素质却可以很好地弥补条件的不足,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的角色。微格教学在舞蹈课程中的施行应注意几个要点:

1.课前安排学生钻研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在录制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言传身教过程中的随意性及不确定性。

2.课堂中教师应及时进行记录,引导学生注意将系统的舞蹈理论与实践性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并应明确舞蹈动作的设计与讲解要求是针对幼儿的,必须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对象的年龄特点,不宜太过专业。

3.课后及时回放录像,还原课堂,总结有效的反馈信息加以改进。

综上,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来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比教会学生学会什么更加重要。舞蹈课堂中的级差教学正是因材施教、授人以渔,教师按学生的自然条件,让其在课堂中学会执业技巧,授以他们在社会上谋生的能力。最终必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学习中科学定位自己的努力目标,成为社会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舞蹈专业 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了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我国的舞蹈职业教育,从建国初期的以培养专业团体舞蹈演员为主的单一培养目标,发展到今天面向全社会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其间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处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如何认真把握市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变化,如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舞蹈人才,已经成为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从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就业面分析

分析近年来我国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不平衡性显而易见。

以上个世纪80年代为界。80年代以前,各专业院校舞蹈专业毕业生85%以上分往专业团体。而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国家大中专毕业分配政策改革后,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从业行业发生很大变化。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面更加广阔,除选择到专业团体任舞蹈演员外,社会各厂矿企业的专业相关岗位,如工会、团委、中小学、幼儿园等群众文化岗位成为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有的毕业生还自主创业办演出公司、舞蹈培训学校;有的毕业生成为艺术培训部、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演艺公司的签约职员。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职业能力的内涵也已被注入了新的内容。

(二)从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就业职业能力分析

随着舞蹈艺术在社会的不断普及,市场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已远远超出原有专业范畴。在一项针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表演技能是完全可以应对工作的,但是表演往往不是其毕业后工作的主要内容。更多的他们需要辅导、协调、编导等方面的技能。越来越多的相关岗位需要的不仅是舞蹈表演者,更需要舞蹈职业劳动者——从事舞蹈及与舞蹈相关的职业,要求舞蹈专业学生不仅自己掌握舞蹈的相关表演技术,还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专业辅导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培养集表演、辅导、编导、评论、管理等方面专业职业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型舞蹈人才,是我们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最新培养目标。

(三)从现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分析

我国的舞蹈教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总结的长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的舞蹈教育很大程度受到苏联舞蹈教育体系的影响,注重学生自身技术、技能的训练、舞台表演训练,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显示出其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和不完整性。加之我国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原有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有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在职业岗位预期上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而当面对职业岗位的从业要求,知识结构缺失、力不从心则成为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

舞蹈专业教学如何匹配人才市场需求?怎样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从业能力的、合格的劳动者?建立一个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内容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技能。它是人们职业生涯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从业者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一项对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中我们得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产领域。而生产力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单纯的体力劳动转向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劳动;单一的技能劳动转向复杂的心智技能劳动;个体独立劳动转向群组合作劳动。

由此可见,职业能力的内容已不仅仅是指“劳动能力”,职业岗位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纯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它应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团队合作、继续学习等综合的能力。因此,从业者的独立制作工作计划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及决策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队作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理所应当地被纳入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

笔者认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应包括三大模块(图1):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相关的其他能力培养。

(一)职业素质培养内容

1.职业道德培养。2.质量意识培养:具有质量意识、产品竞争意识,视质量为企业发展的生命。3.工程意识:工作要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模块化。4.团队精神:要有团体工作精神、全局观点,明确总体目标,明确如何为总体最优而努力。

(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

1.运用人文精神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辅导、排练的能力。(即:开始教学、辅导、排练前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案头工作、网络查询,通过各种方法为进入正式工作项目做思想、观念、概念导入)2.“扒碟”能力及排练舞蹈作品:能独立全面模仿影像资料作品并独立排练舞蹈剧目。3.能够独立表演舞蹈剧目,掌握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的分析方法与表演技术。4.教学能力的培养:能够了解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能独立担任舞蹈教学及指导、辅导工作,掌握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的方法、技能。5.舞蹈音乐旋律模唱及表述能力。6.对国内外不同民族的主要民俗文化及艺术精神有所把握。7.舞蹈编导基本能力的培养。8.舞蹈评论的基本能力培养。9.民间素材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10.综合晚会组织能力的培养。

(三)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

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2.管理常识的培养。3.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4.协调、沟通、公关能力的培养。

三、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关键指标的践行

一般说来,一个舞蹈从业者的作品表现能力、作品模仿能力、舞蹈音乐的驾驭能力、晚会节目的组织编排能力等被视为舞蹈专业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设置做出修改和更新。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在原有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必须增加行业职业能力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训练课,如《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舞蹈旋律模唱与舞蹈音乐分析》《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等;此外,还应加大学生综合实践课的开出量,如《剧目》《民间舞》等。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关键指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作品表现能力

作品表现能力的培养,是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传统核心内容,通过基本功、民间舞、毯技、剧目、身韵等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能力,从学生的基本能力、软度、开度、技巧、弹跳、舞蹈感觉、民族风格、表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训练,最终使其在身体表现力、刻画人物能力和舞台综合表现力等舞蹈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上,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成为舞蹈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作品模仿技能

作品模仿技能训练,即扒碟能力训练。

随着声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传媒工具的大力普及,舞蹈的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较之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业内从业者更多地从VCD、DVD、MP4、电视以及网络中学习舞蹈、传播舞蹈。如一首歌一夜之间能传遍大江南北,一个舞蹈作品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电视很快出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不同舞台上。而这样的传播速度,使舞蹈作品的模仿(即扒碟)成为从业者必不可少的技能。市场的这一变化,促使舞蹈行业不得不迎合和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开始扒碟,或为了再现作品(即自己上台表演)、或为了辅导(即指导别人上台表演),于是扒碟能力训练便成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扒碟能力训练步骤为:1.解读舞蹈作品的能力。扒碟前的案头工作应该从解读作品开始。分析作品的背景、内容、情感、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握作品、理解作品,从而达到驾驭作品的目的。

2.动作模仿力训练。动作的模仿,是扒碟训练的关键内容和主要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训练计划。一般来说,可以以一个八拍为一个训练句子。先教会学生听音乐、数节拍,解决节拍问题后,可引导学生一拍一拍地模仿动作,直至将一个八拍完成。当第二个八拍完成后,教师必须注意前一个八拍动作的记忆,引导学生一边向前推进,一边不断地把前面学的动作与新学的动作,用和音乐的方法反复练习。这样不间断地“从头连”,在扒碟完成后,整个节目的框架立起来的同时,学生动作也达到熟练的程度,为学生自如驾驭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3.学生的表现力训练。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力,要以解读舞蹈作品为基础。当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中心思想、艺术风格有了一定的理解,动作的模仿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训练就应进入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和驾驭能力的训练。以表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外化出来,从而达到表现作品、刻画人物的目的,使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作品音乐的理解力训练

对舞蹈作品音乐的理解,是完成舞蹈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分析作品音乐,包括节拍、旋律、乐感、主题等,使学生能够借助音乐的表现力演绎作品、刻画人物。为了达到提高学生音乐驾驭能力的目的,在开设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课的同时,应配套开设《舞蹈旋律模唱与舞蹈音乐分析》。

(四)项目教学法在剧目课中的运用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国际职业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以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没有意义也是不需要的。教学应当是在“学中做”与“做中学”,实现学做一体,即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必要的基本功、民间舞、毯技等技能训练具备的同时,以剧目课为载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和训练学生,使学生将所学技能综合运用,相互渗透,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扎实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当扒碟能力的培养达到一定程度,项目教学法应成为剧目课的重要训练内容。

剧目课中,学习节目的排练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获奖舞蹈节目、优秀舞蹈节目作为排练课的训练剧目。引导学生在扒碟之前就开始思考:我现有的技术技能,能否胜任这一节目?我现有的水平能否将这个节目学下来?这个节目反映的是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主题动作是什么?它在整个节目中如何发展?音乐的特点、节奏的处理、灯光、服装、舞美、道具问题的处理、排练时间的协调、节目演员的组织、教室、服装制作、演出场地的租借、协调等,都成为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技能的积极建构者,面对认知领域复杂的真实职业环境,他们必须探索、发现、建构甚至重组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动搜集、分析有关资料信息,对所学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其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责任,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五)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

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是舞蹈职业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当作品表现能力、作品模仿能力、舞蹈音乐的驾驭能力、舞台综合表现力等基本具备后,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后环节。有别于舞蹈编舞课,晚会节目的编排和组织主要强调晚会总体的把握,观众欣赏情绪的高低、涨落的调节,节目与节目间的互补、互衬,整台节目欣赏的愉悦性、艺术性等。在完成了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训练后,可开始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的辅导和训练。

结语

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正在全面进行,改革的方向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体现以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教育思路,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努力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将积极构建有效平台,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舞蹈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就业能力的增强,为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注:本文的项目名称:构建高职高专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项目编号:2009B151)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沈勇.与时俱进 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先行者黄炎培及其教育思想[J].民办教育研究,2004(5).

[3]让·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明确培养目标,量身定做教学计划。综合性地方院校都在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本校艺术专业的发展争相改革。如何让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特别是为本地服务,是地方院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虽然大家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但是基于很多现实原因,大部分院校还是在套用艺术院校或师范类艺术学院的教学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时总有“水土不服”等问题。

目前东莞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东莞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从业者,给地方院校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2000级学生毕业时,艺术系学生还有不少能在东莞中小学校找到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改行。综合性地方院校不得不去探索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东莞经济发达,企业较多,各镇区的群众文化事业开展得都不错,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就业市场。为此,东莞理工学院瞄准这个大市场,重新制定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东莞基础教育和文化事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创建一个地方特色鲜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在本校达到特色专业标准的重点专业,为东莞的基础教育和文化事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音乐教育并能组织群众文艺活动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人才,这其中,舞蹈技能非常重要和实用。针对培养目标,怎样在有效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更好地胜任工作,是我们舞蹈教师理应思考的问题。

原有的舞蹈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工作后,存在综合能力较差,特别是实践能力差的问题。我们针对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对问题进行了总结,发现原有的课程设置过于效仿专业艺术院校,过于考虑学生的专业水平,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为本地输送人才是我们的终极教学目标。以往舞蹈教学只是作为音乐学专业的一个交叉学科进行辅助教学,舞蹈课程一直固守学院派的教学模式,本土化教学实验探索几乎为零。随着学院音乐学群众文化方向培养计划的开展,舞蹈的本土化教学探索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针对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通过明确目标、修订制定教学大纲、妥善设置课程,进而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革新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根据培养目标,重新修改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目前,通过从事群众文化组织与策划的毕业生就业后反馈回来的信息中,我们认识到之前的舞蹈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足,过于重视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调整专业课的比例,加大舞蹈编创课程的比重,舞蹈教学中汇入本土舞蹈,加强有关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欣赏方面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中,艺术专业人才基本上充当了导演的角色,真正上台表演的机会比较少。其中舞蹈工作人员要像“万金油”一样,对舞蹈种类有着丰富的了解。如仅仅开设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显得远远不够。需要增加很多适应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舞蹈种类,比如国标舞、街舞、爵士舞,甚至包括健美操,特别是本土舞蹈艺术,是需要重点学习的。挖掘本土文化,增加本土舞蹈的教学模块,重点在于了解、收集、整理、模仿、组织、再造本土舞蹈的过程,学生通过本土舞蹈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东莞文化,尽快适应工作,缩短磨合期。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针对此情况安排了很多教学板块,丰富舞蹈语汇和舞种,使学生能够胜任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工作。

还要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比重,主要针对群众文化组织与策划来开设,所涉范围更为广泛,挖掘本土文化,将本土文化与舞蹈编创有效结合,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舞蹈作品。大力改革舞蹈创编课程,使其更具有群众性、本土性。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需要“能说会写、能编会跳”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全能型人才。在组织与策划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过程中,往往写方案是第一步,写出来的方案交领导审批,再决定这次活动开设与否。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中,写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随着文艺活动越来越多,人们对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创意和有新意的方案更能符合人们的要求。我们也开设了“大型活动的指导”这门课程,但由于基本为理论课,也没有针对群众艺术活动,所以课程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笔者认为,应根据群众文化的特点来开设一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课程,理论联系实践,并且以实践课为主,实现从写方案到具体实施“一条龙”式的教学。

另外,增设有关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欣赏方面的课程,建立舞蹈教学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更符合地方文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对于地方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顺应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学院实际情况,借鉴同类院校办学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应拓宽思路、积极整改,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新的要求,不断探索,改进教学,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舞蹈院校 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就业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动,使得我国舞蹈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同时也加快了舞蹈教育的步伐。中国舞蹈教育在迈进21世纪的今天,除了巨大的成功之外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艺术规律,寻找发展途径,已成为舞蹈艺术教育继续发展的课题。

一、高等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关于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偏低是当今专业艺术院校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严重问题。很多学生入校后,大部分精力都要割舍给自己的专业,尤其像舞蹈这样的艺术门类更需要多磨多练,这就势必减少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仔细想想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观念的转变。一些从事舞蹈专业的人认为只要专业突出就足够了,文化不用太重视。这种观念如果不改变,那么职业舞蹈者就很难摆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样的贬义评价。现实中,很多艺术院校想改善这种状况,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专业课和文化课只能做到“两手抓、一手硬”,这种环境便成为从事舞蹈专业的学生对文化课的轻视的客观条件。

比如在CCTV舞蹈大赛综合素这一环节中,真正靠知识的积累正确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很多优秀的选手在这一环节失分。一位舞艺高超的芭蕾舞演员表演完《吉赛尔》变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竟对《吉赛尔》这部作品的内容全然不知;再如:当历史民族舞剧上演几十场后,一些舞蹈演员却不知自己参加演出的这出舞剧的历史背景;一些舞者在跳某个舞蹈心中默数节拍时,却不懂得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难道这些都与舞蹈无关吗?我以为:舞蹈人才培养目标决不能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为了演出而演出,当代艺术院校培育出的不应该是技术型舞蹈匠才。蔡元培先生说,教育的功能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所谓人格也就是今天所讲的素质,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专业舞蹈大学生应该向提高自己专业一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二)狭窄的就业道路

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超过400万人,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即使对于年轻、有冲劲、高学历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要找到一份能让自己满意,又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同年,中央电视台对艺术类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2005年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不足30%;70%的艺术专业毕业生为生存而改行;成为国内知名明星的几率仅为0.003%。这个数据对那些怀着崇高艺术梦想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打击,就业局势如此严峻的艺术之路让人望而却步。作为钻研舞蹈艺术的大学生们,不得不对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不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北京舞蹈学院供需见面会上,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一个比较集中的意见。从就业角度来看,也许从事舞蹈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只能吃舞蹈这碗饭,因为他们仅此一技之长,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很难想象除了舞蹈还有什么更适合谋生的职业,但有不能因此而放弃,因为放弃就意味着扔掉自己擅长的专业重新起步,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走进维谷之中。多种因素导致专业舞蹈人才过剩,就业道路拥挤。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广泛的就业空间,我们必须重新结构舞蹈人才培养模式。

(三)单一的教学模式与市场脱轨

舞蹈艺术教育同其他所有教育一样,都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体现着时代和社会对受教者的需求。无论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活动,都要受到经济影响,都要与时代的发展相衔接。王伟提出,舞蹈人才培养应符合市场的需要,针对市场的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否则教学以学院为主,授课以教师为主,必然违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运作规律。过分讲究专业的专门化,使学生封闭在仅仅属于舞蹈行业内的狭小空间里,严重削弱了大学生的人文主义通识教育。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不仅压抑了学生的多向潜能,而且助长了学生一味追求单一知识的片面性。以此次我院03级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例,十几家用人单位都对同学们提出了不同要求,歌舞团需要条件好、功夫好、表演好以及所学舞种丰富的演员;其余少年宫、文化馆、中小学等单位涉及的范围就更广泛了,不仅要能教、能跳、能编,还要根据不同岗位需要掌握不同技能。此时的我们已经见不到在舞台上的那种自信了。对于舞蹈来说,我们只局限于本专业所学的舞种;对于市场来说,我们只局限于舞蹈这一行业。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知识储备都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见,墨守成规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滞销”,无法与市场接轨。若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在改革中寻求方法。

二、多元化舞蹈人才培养的构想

(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同舞蹈艺术教育相结合是一个长远目标,短时间内无法立杆见影,所以应根据现状循序渐进,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向上的风气和良好的氛围,其难点就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群雁高飞头雁领”,每个班级当中都会出现几个或学习好,或组织能力强的优秀者,老师应发掘他们的能力,在不同层面上树立核心,带动集体。2、重点加强文学课教育,因为舞蹈和文学关系极为密切,西方的舞蹈学校中,文学被设为主课,备受重视。比如说结合文学作品进行舞蹈编创,在编创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便是一种学习,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学作品,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3、学生们在专业课上的体力支出很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文化课堂在有意无意之中便成为他们休息而不是学习场所,所以需要对作息时间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

(二)专业领域的拓展

1.向内拓展

各种不同类别的舞蹈,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舞蹈的表现题材领域和舞蹈形式也相应地有了发展和变化,产生出新的舞蹈体裁和新的舞蹈品种。舞蹈艺术虽然种类繁多,但从运动的规律和动作的结构来说是相通的,因此,我们不能只停步在本专业所学的舞种之中,应借此先决条件学习更多舞种,这里所指的“学习”不是肤浅的模仿动作,记住组合就可以了,而是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掌握多个舞种,打开单一的局面,更有效的发展舞蹈专业。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保持所学舞种的条件下多学一些舞种,虽不能样样精通,但可以“一专多能”。

2. 向外拓展

巴西足球明星苏格拉底球踢得精彩,但更精彩的不仅于此,他竟是“医学”和“哲学”的双博士。这是否对我们的高等舞蹈教育有所启发?!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拓展现有的专业,很多艺术院校都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易中天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太注重实用理性和工具理性,强调培养专门人才,结果很多人除了专业以内的东西,什么都不懂。”基于此,我们可以探索向外拓展自己的专业范围,如舞蹈midi的制作等一些与舞蹈紧密相连的专业。这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的改建,同时突出了选修课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丰富的选修课设置,学生的潜能便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发,所以学院应该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搭建完整的学习平台。

(三)改变定位观念

学院培养人才就应了解市场了解人才,应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学生也要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给自己定位,全面发展才有选择的余地,最终将学院的办学定位观念、学生自身定位观念和市场的价值观念形成一条线,逐步建立起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语

21世纪充满竞争,同时也充满机遇,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就必须要转变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舞蹈教育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新世纪高等舞蹈教育要敢于引领培养多元化的舞蹈人才,从不同层面开发自己的潜能,为培养新一代的舞蹈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237.175页

2 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3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7页

4 易中天.《易中天谈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第12页

5张得志.《毕业生就业一本通》.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第6 页

6 柏桦.《全才生存——如何发挥多元才能》.西苑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7 杨仲华 温利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第304页

8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二版.第170.179

9 《文舞相融》上海音乐出版社

10《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2001年第2期.2006年第4期.

11《舞蹈杂志》2006年第5期

作者简介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音乐舞蹈学院;实践教学;实践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10-01

一、音乐舞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素

对于音乐舞蹈艺术院校来说,实践教学就是根据目前社会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艺术实践能力。这是音乐舞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基本构建要素,它主要包括了音乐舞蹈的作品设计、创作、表演与比赛等等。一切的实践都是源于理论,因为学生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去参加一下艺术设计比赛、创作比赛或者表演等等。这种实践强调的是走出课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为社会实践,为社会服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促进了社会艺术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实训环节。对于艺术院校的教学而言,实训就是在规定的一些场所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的培训,如舞台、剧场、演奏厅等,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某一技能。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情况,艺术教育的实训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自身情况,给他们设计适合自己的课程培训,这也是增强学生未来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

(三)重视实习环节。这是培养艺术人才发展的最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舞蹈教育、音乐教育和艺术管理这三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实习,其实就是走进社会,走进岗位,让学生真正了解职业和工作环境等。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环节,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世纪工作中去。

(四)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对自身学习的分析和总结环节,虽然这与实际技能有所脱节,但是它检验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因此,毕业论文也是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舞蹈音乐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目标体系的构建。1.调整教学目标。无论是音乐院校还是舞蹈院校,其实践教学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综合素质。但鉴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变,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学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呆板、单一、乏味,会使得很多学生觉得无趣和枯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唱歌、跳舞兴趣这一方面下手,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等,对他们进行客观评价,并激发他们的跳舞、唱歌兴趣,随之引导他们树立学习计划、监督和调整。2.调整培养计划。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必须调整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要与专业水平相互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也应该覆盖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和条件,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考核,也要重视其理论知识的考核,才能使其全面发展起来,不让学生的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失衡。

(二)内容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经过实践的培养,而实现“二合一”,其实践教学的内容既包括了教师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包括学生将其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上文所说的实习、实训、实验等。当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包括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还包括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其中,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了教学人员、教学机构和教学基地等管理,还有实践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等。而保障体系的构建,重点是壮大师资队伍和创新教学模式。在这里,我们以声乐教学为例,分析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对多”的声乐教学模式,是指在大学二年级到四年级进行的一周一课时的音乐教学模式,它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等,加上二重歌唱曲实现音乐教学。还有“小组课”,可以学习一些中外艺术歌曲,“小组课”还要加强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既可以节约教师资源,还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有“个别课”,这种教学是效率最高、教学质量最高的一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实现舞蹈或者音乐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其包括着多个方面: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但无论是哪个体系,我们都应该重视,因为它们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各方面落实好,才能使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健.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3]程向兰.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之我见[J].昭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作者简介: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学毕业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