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范文

时间:2023-11-27 16:20:42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再创造 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亲为,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该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教师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学做合一”的观点。“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4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些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牢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但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是指数学交流。学生处在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下,平等对话,平等交流,能够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平均分》的一课教学中,我以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课前,我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准备8个、12个、16个、20个不同的物品(可以是桔子、糖果、花生、饼干……);在课堂上,我让各小组的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意愿分给组内的同学,并说出分配的理由。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问题一下子就出来了,大家的话匣子也打开。有的学生说:“我家里有很多桔子,我自己要一个就行了,其它都给他们。”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我们的组长成绩最好,也最负责、最辛苦,我要多分他两块糖。”有的学生说:“我不同意,我们都是同学,有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我觉得应该每人分得同样多……”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和激发创新思维。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会用。因此,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体验式学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探究

体验式学习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或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结合实践和反思后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体验的学习方法,其具有情境性、亲历性、实践性和情感性等众多特点,最终能给予学生新的感性体验并使其获得成长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体验机会,能使学生通过体验式的活动探究并获取数学知识,其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以下从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做出探究和阐述: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情境是体验式学习的第一步,其既是产生数学问题的土壤,也是学生发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恰当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促使其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体验式学习的教学一般会从以下三方面做出情境创设:

其一是根据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即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其从数学角度出发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联系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却只有一根木桩拴着一只小羊,羊儿在悠闲的吃着新鲜的草叶,这样就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趁机问道“联想到生活实际,你们能想到什么问题?”有的会回答“羊最多能走多远?”有的也会提出“羊走一圈有多长”的问题。笔者进一步提问“那你们想想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这样就把生活中的实际实例和数学学习有机联系起来,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激发了学生从数学角度考虑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其二是创设游戏情境,即考虑(儿童)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参与直观性、趣味性的教学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其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益。例如在低年级联系计算中,笔者采用了“邮递员送信”的游戏模式:在已经制作好的类似信件的纸上边写好算式并交给学生,然后在讲台上摆放类似邮箱并写有答案的箱子,最后让学生通过计算算式的答案把相应的“信件”投放到“信箱”里,并让其他同学判断其“送信”的工作是否合格。使学生不仅在这种轻松、活泼、创新的情境中享受着计算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而且提高了其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其三是创设问题情境,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颇具挑战性和难度性的问题,用以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思维和认识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设计下述问题用以创设情境:“为什么自行车会行驶的又快又稳?”学生则会回答“因为它的车轮是圆形的。”“那么为什么不做成像长方形、正方形之类的形状呢?”这样的问题创设会立刻引起同学对于问题的思考,激发起探究欲,然后我就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最后逐渐介绍与圆相关的直径、半径、周长等性质和概念。

总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创设情境越生动、越逼真,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效果和情感体验就越明显,学生就会更加以自主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鼓励自主探究,注重创新学习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体验式学习的推广,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给与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互助合作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动手操作,通过互助交流、自主探索等环节获取新的知识理解和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笔者从已经准备好的6个三角形教具中随意选取2个后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其计算推导公式,最后根据讨论结果给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从被动的角色转化为主动的角色,使其体验学习的乐趣。自主探究和创新学习的体验式学习策略,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在创造的乐趣,产生活跃的思维想象,通过积极参与和沟通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其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还可以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取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聚焦交流沟通,灵活运用知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聚焦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形成个体的优良品质;聚焦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还可以通过老师合理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快乐。例如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等后,笔者安排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测量自己一步的长度、黑板长度、课桌长度等,使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量活动中,有的担任测量,有的担任记录,在遇到问题时则鼓励相互讨论交流,通过上述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了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而且体验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快乐。

体验式学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体验;成长

人们对体验式学习做过多种多样的界定,有的关注体验式学习的意义,有的重视体验式学习的过程,有的强调体验过程的结果,有的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下定义,有的从人类学习的综合性特征下定义。时至今日,体验式学习仍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研究领域,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体验式学习的平台上探索丰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的可能性。

一、体验式学习的含义

近年来,很多理论工作者对体验作了研究,认为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是一种情感;认为体验是意义的建构、价值的生成,指向于对世界的理解与超越;认为体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据此,我们认为体验是指个体通过某种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经历,获得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意义建构和价值生成的一种活动和心理感受。体验是以主体在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中所累积的经验为对象,是对经验带有感彩和主观能动的回味、反思与体味。

“体验式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人们体验或对过去进行再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心智得到改善和建设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不仅仅是“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者在研究与思索中领悟知识,在个性化的探究活动中理解知识的过程。简言之,就是让学习者在实践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认识的学习方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究体验式学习的著名学者大卫・库伯(David A. Kolb)出版了他研究体验式学习的专著《体验式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该书中,库伯教授没有急于给体验式学习一个简洁的概念,而是提炼出体验式学习的6个典型特点,以此比较全面、深刻地回答了体验式学习的含义。

第一,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成长)过程的始终,我们形成的观念、思维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通过体验不断被重构,学习被描述为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我们不能仅从学习结果的维度去评价体验式学习,以及只关注知识数量的积累,而应该重视认识过程的重构和组合,即随着体验变化而变化的成长重构的过程。

第二,体验式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协助学习者认识原有观念,输入新观念,引起新旧观念的冲突,从而打破原有观念的架构,同时也将新观念的结构打破,使得两种观念相互匹配、渗透,最终整合成为一种能被个体识别并掌握的适应性更强的观念。

第三,体验式学习是运用辩证的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库伯认为,冲突的解决产生了学习,学习是经历自身非常本性的紧张与充满冲突的过程。从行为者到观察者,从特定参与者到一般结论者,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充满着冲突,包括情绪冲突、角色冲突、价值观冲突、知识基础冲突,而要获得新的成长,就必须突破这些冲突。

第四,体验式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过程。“它发生在所有人类环境,从学校到工厂,从研究实验室到管理会议室,也存在于私人关系和某地杂货店的过道中。它体现在人生的所有阶段,从童年到成年、中年和老年。”学习即适应,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是个体全部功能的整合――思维、感受、理解和行为;“学习是人类适应的主要过程,……它包含了比其他概念更多也更为关注的适应概念,如创意、问题解决、决策以及态度改变等等。”

第五,体验式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的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象征着体验这一术语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是体验涉及到个体的主观内部环境,另一方面涉及到客观外部环境,这两种环境进行着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互动。

第六,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库伯援引杜威的话语:社会知识是先前人类文化的结晶,而个体知识是个人主观经验的长期积累,体验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知识和个人知识之间的转换,并且把知识定义为“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

二、学习离不开体验

体验和学者的关系非常紧密。“学习是一个根植于体验的连续过程。知识不断从学生的体验中产生,并且在体验中加以检验。”因此,体验和学习是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的。从某种角度来看,体验和学习指的是同一件事情,学习可以被视作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内化我们自身观察到的活动而获得学习,这些都建立在我们过去体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我们发现撇开了体验来谈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体验不可能被绕过,它是所有学习的核心事件。学习建立在体验之上,并且是体验的结果。无论有多少学习的外部线索――教师、材料、有趣的机会,学习只能在学生有卷入的体验时才发生,至少要有某种程度上的卷入。这些外部影响只能通过转换学生的体验才能发挥作用。”

学习基本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两种路径。直接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切身参与,身心融人,在对学习对象体验、认知、接触的基础上,达到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反思和抽象,并将结果付诸行动,直接学习必须从体验开始。可是,随着人类知识积累的递增,青年一代的学习不再需要事必躬亲、亲身经历,间接学习事实上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相对而言,间接学习效率高、速度快、过程简洁。然而,当学习被简化为“只认结果,忽略过程;只看目标,忽略目的;只看形式,忽略本质”的时候,学习的本意被异化了。学习的本意是促进人的成长,促进生命的变化,没有生命的亲自参与,不可能达到生命的变化。当代学习理论再一次关注体验式学习,标志着人类向直接学习的回归。

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在《体验教育:共青团、少先队最适应的教育模式》一文中这样写道:“许多教育家、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事情、很多书本知识离开学校后就会忘记,但有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是那些最值得纪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学校里教的知识渐渐淡忘了,还有一些东西是忘不掉的,这些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这是很有哲理的。这些忘不掉的东西其实是最刺激、最冲击你的人物、事件、情感,它们和知识一起积淀下来,构成、内化为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它是把过程的东西渐渐积淀、渐渐内化、渐渐变成稳定的品质,朝着一定的方向强化、积淀、内化,然后稳固为品质”。

三、成长是通过体验学会适应的过程

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变化不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观,容易使青年人思想动摇,价值多元,加大了青年人探索人生、选择人生的责任与代价。从积极意义来说,每一个年轻人都必须作出生活的选择,承担责任和义务,必须对他们前途的可能性和潜力保持一份不竭的追求与期待。体验式学习强调从积极意义方面协助学习者适应环境的改变,改变自己就有的模式,适应各种可能性,让自己潜力得到发挥。

人类基本的适应能力不仅存在于他独特的身体形态、技能之中,也使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拥有一个适当的位置,即善于学习。我们是学习的物种,我们的生存取决于我们的适应能力。我们不仅要顺应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更要对创造和改变这个世界作出积极的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协助学习者认识原有的观念,然后输入新观念,引起新旧观念的冲突,从而打破原有的观念架构,同时也将新观念的结构打破,使得两种观念相互匹配、渗透,最终整合成为一种能被个体识别并掌握的适应性更强的观念。”

体验式学习注重引导学习者调动身体的全部机能,充分感受和体悟身边的世界、心中的世界、他人的世界、自己的世界。使自己与外界环境形成积极的互动,彼此融入,交互作用,这既是一个体验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更是一个适应过程。

体验是人的生命体验。引用海德格尔的话语:“体验是一种非规定性的思”,是个体周遭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的一种思维图式。以“体验之思”审视学习,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生命活动或历程,是学习者以完整的生命投入体验与学习之中,在与自我、他者和世界的互动中感受生命,发展生命。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发展性教学[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 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2).

[3] 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4] 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库柏.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体验式学习范文第4篇

1.1 体验式学习就是在精心设计的特定学习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称之为“体验学习”。长期以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已习惯于“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一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得体育教学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体育课中一次次反复的机械性动作练习,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劳累,还有烦恼、焦虑,甚至是痛苦。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活动教学高度评价体验学习的意义,认为它是学生发展中必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体验学习应当成为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体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开阔,学生都是在不断运动和不断变化中进行学习,为实施体验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从体育教学的本质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都要通过本体感受来认识和理解技术要领,从而达到掌握技能之目的,这其中学生的每一次身体练习都包含着一次个体经历。因此,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实施体验学习,而且要重点“挖掘”学生的心理感受,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并以此来焕发体育课堂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体育教学中实施体验学习的操作方法

2.1 初步感知,明确体验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师通过语言、问题等形式引出学习内容,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特别是学习的目标应指向学习主体――学生,以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为宜,因为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2 充分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学习

教师首先通过语言激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并有主动尝试体验的欲望,再按预定的活动设计方案和情景,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以小组的形式,自我组织、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小组的形成以友伴分组为主,也可视具体情况以兴趣或体能分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师生互动要频繁。

2.3 反思内化,组织交流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评议。这时教师要发扬民主作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我评价、各抒己见,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教师本人的观察,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对难点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分析其中原理,找出其中的规律。使学生既能达到认知的目的,又能通过观察、思维、讨论等形式,强化其学习技能,还能使学生心理产生丰富的情感思维和正向的内部矛盾,进而获得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和技能能力。

2.4 再次反复,升华体验

学生根据交流评议的结果,进行自主性的反复思考和体验练习,是知识、技术和能力巩固强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激励性信息指示为主导地位。因为此时的学生除了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外,学习的方法也已得到改进,可利用激励性信息指示,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与此同时,可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使学习活动充分焕发活力,显示体育运动的魅力。

2.5 体验成功,组织评价

这一环节是自主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以此来回味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检验体验学习的效果。教师首先组织开展组间交流,让各小组陈述学习情况,效果如何?学到了什么?对以后的学习有怎样的希望?促进组间了解,发展学生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然后由教师采用结果性评价,针对学习目标,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产生新的动力。

3 体验学习的实施建议

3.1 体验是学生发展需要

探索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能否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能否把握有关当前教育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体验学习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对学习主体的尊重。它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是从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发展现实需要出发,切实把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准则。

3.2 关注过程和结果

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感受自己的感情活动,并关心他们的体验;其次,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知觉、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共同参与体验,促使学生心理真正发生变化;再次,要尊重和接受学生对于观察的不同感受,以促进他们个性的成长。

3.3 营造平等和谐的体验环境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地体现平等与和谐。每一个学生应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语言必须符合规范,提倡使用体现民主、平等、关怀、友爱的教学用语。

3.4 学生自主体验学习活动和教师的组织指导

体验式学习范文第5篇

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主体性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懂得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主体性,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能强行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不能用同一、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而是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结合他们的特点,尽可能地制定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尽可能地用不同的方法指导他们获取新知识、新技能。[2]337-338

二、阅读教学体验式学习的基本条件

1.提供充足的体验资源。首先,提供信息资源。是指除教科书以外的各种参考资料、辅导资料以及网络资源等。其次,提供人力资源。人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也是学习体验的重要资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安排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产生不同的思想碰撞。最后,提供教学资源。学校应为班级提供能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体验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投影仪、课件等。借助这些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情境,更好的体验文本,升华感情。2.提供充分的体验时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些挫折,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展示;多给学生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让学生在学习中,塑造自己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2]7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精讲,以引导为主,将课堂一半的时间留给学生,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学习时间,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学习中生成自己的体验,从而在表面看起来无所作为中体现教师真正的指导价值。3.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要想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有机会体验学习。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而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只有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才能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当然,平等的对话是一种指向明确、高效率的交流,要想使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具有时效性,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循序善诱,指导要及时得体,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对文本进行感悟、体验。

三、阅读教学体验式学习指导的策略

(一)以提升认知促进体验的策略

教师应带领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参加寻春、觅秋、踏雪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面对大自然,使他们不时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体验。如教学《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一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融入体验大海这一自然事物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听音乐的环节激发想象,引发联想。当学生对大海的情感体验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一步要求学生带着刚才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使学生的体验进一步升华。[3]

(二)以创设情境促进体验的策略

心理学家指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兴趣及丰富的情感基础之上的,而创设情境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1.以多媒体促进体验。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入情入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同时,由于各种感官的参与,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信息量,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多媒体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体验。2.以活动促进体验。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活动的一种。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爱好游戏的天性,结合所要教的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表演,模拟角色的语言、行为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学生的多重角色体验。[3]

(三)以关照情感促进体验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非常重要。当学生的个性解读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背离时,教师不要急于采用肯定或否定两种极端的处理方式,而要善于引导,巧妙疏通,尽可能地使师生关系处于融洽的范围中。如教学《祝福》一文时,有位学生认为教师对小说主题分析不够完整。他认为,小说固然“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但柳妈以及“咀嚼鉴赏”祥林嫂悲哀、嘲笑她的所有鲁镇人无一不是病态者。面对学生有个性的解读,教师没有用权威一棒子打死学生,而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整个旧中国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而祥林嫂正是这冷漠、嘲笑中死去的。教师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力,给他们营造出融洽的学习氛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体验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不断增长,同时也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不断生成。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学习方式的终极目的是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

体验式学习范文第6篇

关键字:体验式学习;个体差异;化学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作为21世纪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内涵的发展也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时间。体验式学习就是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结合在一起的课堂形式,体验式学习重在体验过程,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和认知,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意向,从而主动进行人与人、人与教材双向的交流沟通,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感悟过程和方法,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彼此沟通和变化。因此,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个体差异化学习。

一、体验式学习的研究现状

20世纪初,学校教育普遍存在这样的现状:注重间接经验,重视接受性学习而忽视体验式学习。杜威在观察到如此现状之后,提出了对体验式学习的具体阐述:由于儿童的经验总是具体现实的,而且“做”是儿童的天性,因而教育应以儿童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做”从经验中学习。杜威指出,学习应该发生在经验的具体情境中,且学习过程中不仅仅为了获得活动体验,它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进“反思性思维”,即把思想从活动结果返回到最初的假设、猜想,从而实现对“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由此看出,杜威认为体验式学习的内涵是“直接经验+反思”。

20世纪40年代初,罗杰斯认为,学习有两种基本方式,即认知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认知性学习指向理论性知识,如记忆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等;体验式学习则更多地指向应用性知识,如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后推断某些未知物质的性质。体验式学习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愿望,促进学习者个性化的转变和成长。因此,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认为体验式学习的内涵是“直接经验+情意体验”。

20世纪80年代初,大卫・库伯认为学习应在体验中不断总结并得出自己的看法,再进行反复思考与验证,最后总结成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学习是个体与其体验或情境之间的持续互动。这种体验式学习理论得到许多西方管理者的认同,认为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学习潜能,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习效率,且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美国体验式教育协会将体验式学习定义为:“学习者从直接体验中构建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这个定义把体验式学习描述成一个学习过程,但没有对这个过程展开具体描述,没有说明学生该用何种方法建构知识技能、价值观,也没有说明如何检验这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一)体验式学习的主体性

体验式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和作用。通过自主的体验、发现,反思,意义建构知识。在注重个性化学习体验的同时,强调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者积极参与体验式学习是实现体验式学习的重要保证。

(二)体验式学习的亲历性

亲历性是指学习者主动进入学习情境,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自始至终都用自己的感官来感受信息、体验情感。亲历性既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

(三)体验式学习的反思性

体验式学习强调反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反思是体验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如果学习者只是一味地进行体验,而不能对体验的内容提出问题,不进行任何反思,那么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就只能停留在感知阶段,不能理解内涵,更不能灵活运用。只有对体验的内容思考,产生疑问,并反思所学内容有何价值、学习方法是否适当、每个阶段有何收获以及所学内容与过去知识的联系等学习者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当前的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四)体验式学习的个体性

体验是因人而异的,会以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人格特点为中心而发生转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体验都是不尽相同的。

体验式学习就是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结合在一起的课堂形式,体验式学习重在体验过程,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和认知,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意向,从而主动进行人与人、人与教材双向的交流沟通,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感悟过程和方法,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彼此沟通和变化。因此,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个体差异化学习。

参考文献:

[1]马仁翠.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原理的教学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0(1)

[2]张爱春.竞争型合作学习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1(6):9-15

[4]辛本春.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体验式学习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学习;亲身体验

当我们用眼睛看,我们只能记忆10%,当我们用耳朵听,我们只能记忆30%,当我们用身体经历,我们却能记忆80%。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学生处于听众的位置,被动的接受知识,被动的记忆知识,课堂效果并不理想。体验式学习以体验,分享,共识,行动为模型,强调学生的实际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课堂的体验活动中,强调学生的观察和反思,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活动和经历,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记忆知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能够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一、利用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寓教于乐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板书,学生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发挥主动精神,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程,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思想品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课程的设计贴近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紧随时代潮流,捕捉时代信息热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课程,如实践课,讨论课,试验课,合作课,情景课,还可以创新设计表演课,小品课,师生互换课,游戏课,把传授的知识融入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有趣,让学生主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思想品德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声,形,音,色等方面创建出和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寓教于乐。

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走进中学,度过暑假,告别昔日的同学,学生们体验着兴奋与激动,满怀着期待与憧憬,开始了崭新的中学生活,这是学生的第一节思想品德课,以往的上课模式都是在课堂内学生规规矩矩的听教师讲课,按步就章地完成课程,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利用体验式学习,教师领导学生走出课堂,漫步校园,真实地在学校校园内让学生亲生体验校园风景线,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谈谈对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的看法,开展一堂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实践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让学生走进中学生活,走进新同学,走进新老师。

利用体验式学习,倡导体验,情景实地教学,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寓教于乐。

二、利用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

思想品德在在塑造学生的性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验式学习能够更好的帮助理解书本蕴含的学习方法,深刻知识和思想观点,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如第十课假如我是你,为了让学生理解平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关心与互助是人际交往的基础,礼貌待人,善于表达,学会倾听是成功交往的艺术的道理,课前让学生以“我的一次___的人际交往”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讲稿,内容必须是学生亲身经历,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学生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情绪与兴致,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自己的亲生经历,体会文明礼貌行为在生活中的作用”“你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有什么收获”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本课时的道理。利用体验式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参与课堂讨论发言,在回忆经历的同时也理解书本所蕴含的道理,明白与人交往的艺术。

三、利用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与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学生在理解知识,收获知识的基础上要付诸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体验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获得真实感受,理解道理的同时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如第十二课考试的心情,此课时正值学生期末考试,有人紧张不安,有人平静轻松,教师安排一场以“考试心理说”为主题的表演课,为学生提供真实情景,鼓励学生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想法,在玩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用认知调节法,积极暗示法,深呼吸法进行心理调节,学以致用。

体验式学习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学习实践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习中,语文占据着重要地位。就学习来说,学生只有学好、理解好语文这门基础课,才能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其他学科;就学生的生活来说,语文是一门艺术,它是关于为人处世的艺术,是人们可以立足于社会并为社会服务的一门艺术。由此可见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在中国,学校以及教师一直在寻找有效的、实用的教学方法,但是一直以来都见效甚微,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新时期,全国上下的教育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也是教师必须面临的挑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

目前,体验式学习还处于实验阶段,并没有在所有学校中进行普及和推广。在还没有被推广到的学校中,有的教师开始尝试使用体验式教学,但是他们对体验式学习有理解上的偏差,对于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和实践操作都缺乏系统的了解,更不用说把体验式学习教育用于教学中。而对于体验学习实验学校,教师虽然有了一定理论基础但是他们并不懂得如何把理论与课堂现状结合起来,而是一味照搬理论上提供的方法与策略,导致了体验式学习有些不符合我国班级现状而过于形式化。

1.2高考的压力

升学问题是高中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每个学生都像梦寐以求地考上自己心中的大学,而每位教师和家长也是望子成龙。所以在课堂上的体验式学习结束后,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要上许多课外辅导班或者在家接受家教老师的课外辅导。而教师也担心体验式学习的效果,课后会布置许多习题。但是体验式学习同样也需要学生的课外时间充足,因为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都是在家里完成的而在家里,在父母的督促下,学生又不得不完成应试教育的各种项目,而且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和父母交流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所以在家中的体验式学习就变得很难开展。

1.3阅读教学不合理

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喜欢从字、词、句、段、篇,再到语法、逻辑、文学常识,从情节、结构、线索到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一一解剖,好一点的教师也只是满堂问,满堂答,满堂的讨论凑热闹#阅读中学生没有想象和创造,一篇篇名篇佳作、美文珍品,经过教师这样的肢解后,学生就会感到味同嚼蜡,这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语文教师的失败、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可能因为读了一篇课文,上了几节语文课就能够达到的,而是在不断的积累、感悟、体验、历练中获得的。阅读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领悟作品的内涵,产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培养语文素养,发展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体验式学习实践策略

2.1对话交流,拓展体验

师生对话,沟通体验。师生之间展开教学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沟通阅读体验的过程。通过对话,教师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传达给学生,学生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表达出来,两种阅读体验就在这种碰撞、融汇、回应的过程中促成了语文教育的生长,推进了语文教学的实施。总之,教师应以开放、宽容、平等的心态主动和学生对话,引领对话的方向,点拨对话的疑难,在创设课堂的过程中构建语文体验教学的对话体系,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生生交流,分享体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也要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体验的交流,使他们之间能够实现学习体验的共享!学生是体验的主体,每个学生又是体验的个体。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交换彼此的学习体验,由于都是同龄人,彼此的生活、学习、经验大体相似,所以他们的阅读体验在被对方接受时更具亲和力。通过分享体验,学生能够从他人的阅读体验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感染,进而激励自己向对方学习,提升自己,而表达阅读体验的学生借此也能够增强自信,砥砺自己,查漏补缺,完善自我。

2.2开放体验式学习

开放体验式学习指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讨论中,教师保持缄默不语,或颔首微笑、或专注沉思,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保持对学生的关注,只听不发表任何见解,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怀疑,迫使他们提出问题,探查假设,寻求合理性。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一些批判性思维技能,而且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批判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这要求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也就是说让学生卷入学习、融入教学实践中的整个过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单纯被动接受方,而是主动建构方。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开放体验式学习设置课前体验、课中体验、课后体验三个环节。

2.3体验式学习的反思形式:讨论、说话、小练笔、作文等

如果我们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得到的可能只是一种直观的感受,也许跟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感受差不多。为了使学生产生的体验对他们更有意义,使这些体验对他们的发展,特别是情意的发展有更大的作用,在具体体验后,老师要引导他们进行回味、反思。在我们的实践中,采用的反思形式主要是在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后,设置说话或讨论环节,或者是进行小练笔、作文。学生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过程,就是对体验进行具体化的过程,在互相的启发下,他们可能还会产生新的感受,因此这还是一个再体验的过程。

三、结语

新时期,我们提出了以下高中语文体验式学习实践的策略,旨在让体验式学习走进高中语文。体验本身是教育过程的本质之一,也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纯粹的书本知识,而且要激发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加深他们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深切感悟。同时,体验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借助体验这种实践方式与行动方式,教育才得以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等目标。诚然,目前体验式学习在我国尚处于引介与初步试验阶段,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理清。以上关于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操作策略的一点浅见,只为引玉之砖,希望能引起教育界对这一学习模式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牛淼.论体验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4)

[2]秦琪.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教学之我见[J].文学教育(中).2012(09)

[3]戴哲.高中语文体验阅读探究[J].语文学刊.2013(10)

[4]秦琪.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教学之我见[J].文学教育(中).2012(09)

体验式学习范文第9篇

一、研究背景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解释,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体验式学习”与该课程是相当吻合的。

2.实际教学中面临的矛盾

浙江省通用技术新课程实施至今已四年,作为一门新学科,以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的独特学科特点区别于其他学科。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既得益于新学科带来的知识内容的扩充,以及对于学生创新和创造精神探索的新领悟,同时又深刻地感觉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不同。如何用一种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习方式来授课,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获得与真实体验相同或者接近的感受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实践欲望,点燃心中的创造之火,让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程的魅力?

3.学生对课程的期望

刚实施通用技术新课程时,《钱江晚报》对本课程进行了报道,介绍本课程是一门结合生活、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其内容有教会学生怎么修理冲水马桶。以至于开学几天,有学生调皮地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修马桶啊?”学生虽然还没开始学习通用技术,但对实践试验为主的课程充满了期望,渴望能有一门真正的动手与动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课程,他们渴望在学校课堂中体验,在试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

二、研究的理性认识

1.“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是指通过实际体验来认识周围事物,使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学习的体验,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

2.“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区别

(1)主体更明确。“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式学习有较大的区别。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学为主,后者以教为主。“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这正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也是技术学习的学科的特殊之处,每一个概念、思维、意识、规律、方法的得出,都必须付诸实践,亲身经历。

(2)达成目标方式更灵活。体验式学习就是要使用自身体验作为主动学习的路径,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感知、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探索。它与以前的教学方法区别就是:体验式教学是围绕体验这一形式展开,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以体验带动学习的目的非常明显。而体验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看、听、触、嗅……灵活多样的达成目标方式更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学习。

(3)运用素材更充分。体验式学习注重的是学生的直观和情感体验,运用不同的教学素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素材,没有素材,教师就缺少了给学生体验的载体和内容,体验也无从谈起。要上好体验式的课程,除了要用到大量的素材,如,文字、图片、视频、实体工具等,还要结合一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实践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起到体验的目的。所以说,体验式学习必须要有大量的素材和与各种方法更充分的结合,才能称为体验式学习。

三、研究策略

体验式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也必须结合各式各样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才能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这是体验式学习的特征。我在教学中主要用到以下几种策略:

1.触觉体验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能够利用学生的触觉让他们获得感知体验的教学内容。

必修1――第7章第二节“金属的加工工艺”一节中,教师把在金属加工所需要的工具一一加以分发展示,让学生摸一摸、用一用,直观的触觉体验让学生对这些工具的印象更加深刻,实际效果也是非常不错。

2.视听体验策略

通过看和听让学生获得感知体验的教学内容。

在必修1――第2章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一节中,首先通过神州系列飞船载人试验的短片,告诉学生技术试验的必要性,同时观看了塑料与金属的各项性能试验的短片,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技术试验这一与我们生活距离比较远的知识点,获得直观的情景体验。

3.实践体验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能够让学生参与并亲自动手制作同时获得感知体验的教学内容。

在必修2――第1章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讨”一节中,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影响物体稳定的三个条件,其中形状既影响该物体的稳定度同时也影响它的强度。教师使用一个温州泰顺廊桥的实践活动展开教学,每个小组6支筷子进行简单框架的搭建,并即时地现场试验其稳定度。当时学生不仅热情高涨,而且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并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当教师提问该结构的优缺点时,基本所有的同学都能回答。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是最有效的。

4.情感体验策略

这方面的体验更加侧重于学生思想领域,它需要借助于具体的载体和内容,通过教师引导,升华为精神上的领悟和思考,完成教学中的情感价值目标。

在必修1――第3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一节中,讲到关于“道德原则”时,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坚持为人服务的宗旨,此时教师通过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通过图片、故事等方法讲述和展示出来,如,毒大米、苏丹红、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等。学生在看和听了以后均表达出了极大的愤慨,既声讨不良厂家和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又对产品设计中的道德原则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和见解。

5.评价体验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通过预设的程序形成富有生机的课堂交流气氛。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相适应的策略,让躁动型的学生引领交流,让温和型的学生投入交流,让沉默型的学生勇于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和交流。教师建立多主体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课堂表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交流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在必修1――第6章第一节“设计表现图中”一节中,学生对于画草图这种考试形式很不适应,如何在课堂上让他们知道画草图的注意事项和得分、失分点,让他们自己每个人画一画、评一评、改一改、说一说,先通过他们的交流和评价,最后结合教师的点评,无疑是最好的。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和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体验式的课堂中轻松、愉悦地学到了技术知识,了解了技术世界的特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素养与创造力。

四、研究成效

1.课程更受欢迎

学习了本课程,他们能体验到通用技术课堂上的知识是现在或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例如:通用技术课上开展建筑结构的分析时,结合对周边建筑的鉴赏体验;对流程分析时,结合对生活、学习流程的优化体验;学习技术两面性时,结合讨论如何节约能源情感体验等。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感到自己在学习一种有益于自己今后生活、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乐于自觉地去学习这些知识,喜欢上这门课程。

2.学习兴趣更高

体验课成为学生技术理念转换为技术能力的桥梁,为课程的发展和深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堂上和谐地融为一体,发挥各自的特长,争先恐后地为本组的任务而“绞尽脑汁,竭尽所能”。

3.动手能力显著加强

在课堂上我们尝试做了“纸制桥梁”“台灯”“书架”等各种实践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不少学生创造出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4.团队合作意识明显提高

每个学年第一学期为学生开辟了一个主题的实践课,例如:木工模型设计制作、KT板飞机制作、工艺模型制作……以上活动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设计、选择材料、工艺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产生的缘由。没有小组间的分工合作是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团队合作是完成作品的决定性因素。

5.创新意识和发明能力得到加强

涌现出一批致力于通过技术发明设计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创新型学生”。如,学生发明的多功能清洗器可变换角度清洗高低不同位置的灰尘,新式转页扇能够实现在最节省能源的前提下,分散均匀地吹出风,还有快速晾干衣架、单独空间放置洗漱用品的寝室生活便利水盆等。

五、“体验式学习”的反思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体验式学习”是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科学及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得到通用技术课程的与众不同,同时也喜欢上通用技术课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也获得了较好的反响。目前“体验式学习”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体验式学习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体验式;培训;情景模拟

公务员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行政水平,公务员队伍建设在人才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行政学院主要职能之一是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来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国家行政机关高效管理的需要。在《行政学院条例》里的第十九条中提出行政学院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调动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笔者主要借鉴一些在行政学院的培训经验,探索体验式学习这种培训模式,是否能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使其特有的培训理念将行政学院培训变得更加具有有效性与实效性。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述及架构

1.体验式学习的概述。体验式学习的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和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约翰·杜威认为,体验是为了求得某种结果而进行尝试,承受是接受感觉或承受体验的结果。只有当主动的尝试喝被动的承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构成经验。要获得真知,必须通过运用、尝试、改造等实践活动来获取,这就是著名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论。20世纪30年代,德国教育家科翰(Kurt Hahn)开始将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付诸实践——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先是为英军培养了大量海员,在二战海中发挥了极大地作用。后来战争结束培训的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技能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大卫·库伯(David A

kolb)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式学习圈”,并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在“做中学”,以及资源的共享与应用的意识。同时,体验式学习强调培训活动是一个循环的学习过程。

2.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架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就是讲授者以演讲或授课的形式将知识传达给学习者,学习者就像一个空杯子,而讲授者将知识注入杯子里,对学习者而言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就造成学习者习惯于接受别人给予的,不愿意也不知道如何开发自己实际上已经具备的。体验式学习圈是体验式培训的主要基础理论架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在活动中的参与,来获得体验;第二,学习者都是带着一定的经验进入学习情境的,学习产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第三,学习强调体验后的反思,学习者在体验的过程中和体验过后都要求有积极的反思,这些反思把当下的学习同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第四,体验式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者不断的学习和适应一个持续不断的整体过程,这与传统的教育注重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有着明显的不同。有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心理学研究也证实:“阅读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10%;听到资讯,我们能学习到

15%;但所体验过的事,我们却能学到80%。”

二、公务员培训方式现状

我国历来就是偏重理性思维,习惯将学历教育的教学方式等同于培训方式,课堂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法成为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基本方法,在培训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培训模式追求理论知识,较轻视实践,流于形式,枯燥乏味,甚至有人将此视之为紧张工作之余的度假疗养和交际活动。公务员群体素质普遍较高,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落后的教学方法对他们显然缺乏吸引力,而当前,公务员队伍中又不同程度地存在协作意识不强、执行能力不足、责任心差、全局意识淡薄、面临危机临场应变能力差等问题,使得一些公务员很难适应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工作。

三、体验式学习在公务员培训中的应用实践

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拓展训练、情景模拟、沙盘模拟、案例式教学等。

1.体验式学习在情景模拟的应用。目前,体验式学习应用在干部培训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就是拓展训练。20世纪90年代拓展训练被引入中国,在我国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使得培训机构林立,在企业培训、学校培训、等各种领域广泛开展。很多行政学院也将拓展训练纳入到公务员培训课程体系中,而行政学院的干部培训具有特殊性,课程设置不能等同于其他行业的培训,所以要紧密围绕培训班的教学目的和培训主题来设计方案,旨在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目的。2010年河北行政学院才将拓展训练引用到培训中,经过2年多的摸索创新,以“量体裁衣”的课程设计为其主要特征,找出一些适合公务员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培训班次,不同培训需求,受训学员的年龄以及职位的级别,而选择不同的项目课程,设置不同的场景内容,使拓展训练起到服务教学目的、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在对处级、厅局级干部的培训班次中,针对强化管理能力、领导力、提高应急能力的课程内容如《七巧板》、《管理金字塔》、《疯狂市场》等,而在科级干部的培训中会设置关于加强执行力、沟通协作、提高学习能力的课程内容,如《极速60秒》、《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等。

2.体验式学习在情景模拟的应用。情景模拟,是指根据对象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例如,依据公务员培训班次的教学目的模拟一次“突发事件”,组织学员分别扮演各个相关部门角色,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应对此次“突发事件”,同时还组织学员模拟媒体及群众角色。在这个模拟过程中,要让学员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整个情景模拟结束后,让所有学员坐在一起相互交流,谈及自己在不同角色上的感受及经验,最后由培训师进行引导总结。这种模式锻炼了学员的团队凝聚力,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应对外部质疑的公关能力等,进一步提升公职人员各项基本能力,即应急状态下的程序化处置能力、不确定风险下的决策能力、压力情境下的应急与沟通能力。

3.体验式学习在沙盘模拟的应用。沙盘模式是模拟设置一定的场景,通过学员亲身参与实战演练来提高其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的一种培训课程。在模拟设置上根据不同的培训班次,不同培训目的设置不同的场景。例如:《沙漠掘金》课程是运用团体游戏的方式,针对团队实现目标时可能出现的计划、组织、沟通、控制等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并找到解决方法的全新体验式培训课程。提升学员变化管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计划能力、团队协作、群体决策能力等。据反馈统计,90%的参训者承认为自己在《沙漠掘金》的行为处事与自己平时的行为处事吻合度极高。

四、体验式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体验式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干部的自身素质,如: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启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集体意识与责任心等。将体验式学习培训方式引入到公务员培训当中来,势必将对公务员培训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在继续应用体验式学习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培训课程设计要与培训需求相结合。当今世界发展不断进步,知识更新加快,信息覆盖面广,要提高公务员培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变化,针对公务员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等综合素质与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和未来发展要求来进行培训。

2.行政学院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超越自我的精神,不断更新理念,注重将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理论与实际培训需求相结合。此外还应当具有案例编写能力、沟通能力、自我感知能力、控制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诊断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能力。

3.要注意体验式学习的培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于教师来讲,如何来激发学员参与项目的兴趣,主动学习的兴趣,要让学员在“做”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深刻反思,积极分享。同时在“做”的过程中还要避免学员太专注于活动本身,而忽视其中的思考与学习价值。

4.如何把握教师的角色转换。学员在“做”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要做到“教具”的角色,也就是说什么时候当旁观者,什么时候出现在合适的节点上提供关键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这对控制项目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此外学员总结发言后的点评也十分重要。

5.如何加强对培训效果。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注重反馈与交流,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学员能力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完善以后的培训效果奠定基础。此外,在体验式学习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员在“做”的过程中热情高涨,并且反思后的成果应用性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员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又恢复了原状,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刘小毛.体验式教学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5)

[2]吴卫东.体验式培训: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16

[3]田燕.体验式教学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1(3)

[4]钱永健.拓展训练[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5]何慕彦.基于学习圈理论的现代管理培训模式[J].中国管理传播网.2005-07

上一篇:广播电视知识范文 下一篇:体育教育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