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数学"体验成功

时间:2022-02-20 03:44:15

【摘要】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学中如何进行"体验数学"体验成功呢?创设情境,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重视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数学学习体验实践生活

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去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改变这种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或考试不会解题的现象,就必须改进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丰富的体验。

一、创设情境,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首先可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数学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联,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通过"照镜子"这一熟悉的生活行为帮他们初步认识轴对称,然后引导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哪些性质?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什么关系?借助教学课件,将教材中几种物体都可以沿着直线翻折,并最终重合,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不仅对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抽象概念大有帮助,而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参与探究学习的快乐,其主旨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反馈自主探究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是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学生数学思维中去思考和认识。

1、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课本一般只直接给出内容。若教师照本宣科,不加任何挖掘,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理解不透,这样的学习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其实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其的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夏天我们这里烈日炎炎,气温最高都达到36度,记作+36°,冬天最冷的时候冰天雪地气温达到零下10度,再例如丽丽家去年收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出2万元呢?这里零下10度和支出2万元该如何表示呢?这时聪明的人类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数——负数。今天我们就开始负数之旅好不好?带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心理出发学生必然是满腔热情喽。

2、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里充分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亲历结论的建构过程。这样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比如三角形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哪一种稳定性更强呢,实验是最好的求证方法:捏着一个长方形方框的对角轻轻一拉,方框就会变形;但是捏着三角形任何相对的两个点拉,即使用较大的力,三角形也不易变形。实验清楚的证明,三角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

3、在充分体验中发现数学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如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中,我采取的是练习——理论——再练习: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求学生一定通过画数轴,表示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从中找出公共部分,再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经历这样的一个体验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法则——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再编排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法则的目的。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减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重视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荷兰教师沙夫萨马提出了"现实数学"的概念,他认为:"学生具有自己掌握数学的自然而然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1、贴合生活,探究数学应用

例如:如学习圆心的方法,我在教《经过三点的圆》中"定圆心"的例题时,给学生设置以下情境:教师出示圆形纸片(同学们也人手一张),请同学们确定出圆形纸片的圆心?;2:齐齐不小心把妈妈最心爱的圆形镜子打破了,怎样才能为妈妈配置一个与原来同样大小的镜子,你能帮她解决吗?

经过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完整、深刻地在原有知识体系中建构了"定圆心"这一新知识点.。整个教学情景都是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回归生活实践,体会数学应用

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例如:在教学"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运动场去进行跳高比赛,并让学生记录成绩,然后进行分析和合作探究,发表对数据信息的理解、推理、评论和判断,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在日常生活、社会及其他学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活动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可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习惯思维与有效教学 下一篇:系列班会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