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小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5:52:18

数学知识小结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结;实施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一)整理知识脉络,加强小学生的记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大都缺乏较强的学习意识,特别是针对具有发散性、逻辑性思维的数学而言,其学习的意识则更为薄弱,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且学习的兴趣也相对偏低.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课堂小结,来有效地补充这一缺陷.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解新的数学知识,而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定期的检测和回顾,这样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巩固.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小学生们学会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由于学生学完一章节的数学知识,其记忆的知识点可能存在紊乱和差错,因而,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脉络进行合理的整理,这样才能实现提炼深化、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小结的精美设计,不仅能对已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还能为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就能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学数学课堂小结,主要对已经讲述过的数学知识内容、教学的模式方法,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高潮能够有效地被激起,从而产生启迪智慧、画龙点睛的作用.目前小W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排斥的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还不够高,从而使得其自身的好奇心以及真正的本领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课堂小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要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能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莫让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流于形式的策略

(一)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正确梳理知识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小结的融入能够促使其变成一个整体,而在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处,对当堂课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更好理解和掌握其中的重难点内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课堂小结模式,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以及其中存在的关系,进行直接、明了、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数除法的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总支点,除数、余数、循环小数以及商等作为二级分支,而在此分支的循环小数,三级分支又以无限小数以及有限小数为主,然后,在无限小数之后,四级分支则以无限循环小数以及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为主.采用这样的思维导图进行数学课堂小结,学生就能对各个分散的数学知识点以及其中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行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学生就能实现系统的、全面的复习,从而防止出现数学知识点被遗漏的现象.同时,在采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对教学的相关细节进行回忆,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另外,按照思维导图所罗列出来的重难点内容,教师还能引导学生对数学例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找,这样就能达到计划性教学的目的.

(二)采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表现进行张弛有度的评价,这样既能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同时,还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尾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师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采取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这样才能防止小学生由于批评性的语言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的手段,将小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并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赞赏的话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学习上充满自信,同时,对于数学学习也能始终保持一定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课堂小结充分发挥出作用,教师则需要学会如何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小结不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总 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尾之处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教材内容以及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复习和掌握,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学会构建一定的课堂小结知识体系,这样一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卢春梅.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小结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48.

[2]杨燕.让小学数学的课堂小结精彩起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148-149.

[3]刘佳.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小结[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4):58.

[4]张文艳.从可有可无到画龙点睛――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分析与深度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2016(23):40-41.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知识;反思能力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比初中数学内容更加有深度。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加缜密的思维,以及认真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学好高中数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现在很多学校的高中数学课程,在开设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自我探究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所以,为了能够改善当前高中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差的现象,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以及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同时提出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1.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情况

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反思水平以及反思能力,成为了当前高中数学老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与此同时,从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内高中学生的反思能力,相对来说还有待提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学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所以高中数学老师需要改变其教学模式,或者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2.对反思概念的具体阐述,并且提出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必要性

其实,这里所谓的反思,就是不断的认识自我,同时能够完善自我的一种方式。如果,将反思与数学课程相联系,那么反思就是对数学知识进行反复思考的过程。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高中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高中数学老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能够对其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才能够培养以及提高高中学生的反思能力

1.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以前,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工作

高中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教学老师规定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前预习。并且,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引导学生对预习的相关内容,进行回忆。之后,让高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反思。

2.数学教学老师及时的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工作

在每次课堂教学上,数学教学老师对学生的反思问题,进行评价以及回答。在评价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的反思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经过长时间的反思训练,学生就能够养成正确且有效的反思模式。从而,也就能够达到更加高效的反思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以及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3.在章节内容结束之后,设置课堂小结的教学活动

有些高中学校的数学老师,在课本内容讲解结束之后,就认为已经完成了数学知识的教授过程。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够对老师以及学生起到相应的反思效果。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老师以及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老师可以设置课堂小结板块。

(1)对课堂小结教学活动的简单介绍

所谓的课堂小结,就是在数学老师讲完每一章的数学理论知识之后,老师以及同学对整章内容,进行必要的总结以及反思。这种反思工作的进行,能够对数学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反思,以及对新数学知识的探究。简单来说,就是让教学老师以及学生都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反思以及探究。以便于老师进行以后的教学工作,同时有利于学生进行未来的学习工作。

(2)运用具体实例阐述了课堂小结的过程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结束之后,可以设计一个课堂小结。其中,在课堂小结中,数学教学老师可以对整章内容,进行大致的介绍。同时,对教育部门所提出的课程要求,进行阐述。比如:在考试中要求掌握哪些内容,要求了解哪些内容。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复习高中数学时,有相应的侧重点。与此同时,在课堂小结中,学生可以对相关的内容,提出反思问题。或者也可以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以及疑问。在学生提出疑问之后,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并且,将所讨论的结果进行评论,最终运用最优的答案进行疑问的解决。

(3)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实行课堂小结活动的效果

经过课堂小结的讨论之后,学生不但能够对旧知识进行必要的反思。同时,也能够将似懂非懂的问题,研究清楚。从而,更加有利于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其中,高中数学的理论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有一章内容没有学懂、学好,那么就有可能影响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所以,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授时,一定要注重实行课堂小结的工作。

三、结束语

言而总之,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人员,不但能够教会学生相应的数学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正确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俗语成为我国古今教育领域推崇的一句箴言,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必须培养学生拥有相应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孔云.“师生共用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

[2]王新龙,刘红学.学案教学的常见误区及解决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09(06)

[3]童桂恒.强化反思意识促进自主学习[J].中学教研(数学).2007(12)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第3篇

一、“新知”建构过程中,生成促进体验

新知生成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整个建构过程必须有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的共同参与。当然,新知的生成也绝不是单一的数学知识。“四基”应同时产生。基于这种“共生”现象,我们在新知生成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思想的应用与生成。

二、例题拓展延伸处,训练强化感知

熟练地解答例题,不仅需要知识、技能,也需要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在例题的拓展延伸处,大量数学思想和解题技巧的应用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作为老师若能及时把握教学机遇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就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获得相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分析:课堂教学中,例题教学是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在例题拓展延伸处,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层拓展、逐步拔节的方式向学生渗透常见的数学思想,以期在他们学习过程中留下思想的“印痕”。本例中,例题拓展不断深入,数学思想不断增加,学生在递增式训练中不断感悟思想,形成知识、能力、思想、三维一体同步前进的良好态势。由此可见,抓住了例题训练中的思想渗透,也就抓住了数学思想教学的核心。

三、课堂小结归纳时,交流理清脉络

课常小结几乎每节课都有,它是对全课收获的一个梳理,而数学思想的渗透是“课堂小结”的重要任务。

课堂小结环节,老师不仅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本节课知识、技能上的收获,还特意为捕获本课涉及“教学思想”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数学思想?在哪些地方用到的?

教学分析: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整理阶段,起着“颗粒归仓”的作用。小结归纳的成效,将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多种数学思想,因此,课堂小结时,应该对数学思想板块进行归纳,通过不断反复地对所触及数学思想的“念叨”,让这些数学思想留在学生的大脑中,成为剔除知识、技能外留下的东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用。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学科;小结归纳;方法;探究

一、数学课堂小结教学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分析

数学学习是一个从感知数学到积累数学知识、从积累数学知识到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高中数学教学“知识和能力部分”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在“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的方法的基础上,具备得出数学结论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部分”也提出学生应掌握对数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的方法。换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根据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小结的能力。总之,“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好数学的一条捷径,也是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奠基的良方。它是整节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是对教学总体思路最集中、明确、深刻的综述,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总结!所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努力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不仅是为了顺利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也为了适应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是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数学课堂小结教学的方法探究

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巧妙新课导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有效地把学生引到将要探究学习的新课上来。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紧扣教学的中心,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力求做到简明、实用、巧妙、生动,力求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情景导入新课后要立即明确目标,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这样让学生在进行课后总结的时候才能够达到心中有数,知道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在何处,才能够重点回顾。

2、提出问题,猜想设计

本环节既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启发引导,设计方案。本环节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在课后进行思考,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形成知识小结的内在动力。而猜想等的设计,则是引导学生进行理论验证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全面总结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

3、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在学生设计检验与自己假设有关的观察、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一定要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亲历探究。实验探究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要合理分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内学生合理分工合作,然后根据学案和教师提示的过程、方法和步骤,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或表格,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结果,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4、交流展示,归纳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有关的探究中收集并整理获取的信息;引导学生学会从观察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去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从而得出结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讨论、合作实验、合作探究,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组长具体组织,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各组汇报本组自学情况,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各组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创新精神和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5、应用训练,总结反思

在自主、合作、探究,归纳知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系列训练拓展应用,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能力,提高综合能力。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当堂系列训练题和当堂达标训练题。引导学生用自己获得的结论解释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这一环节教师的反馈矫正要贯穿始终,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总结反思是全班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可以让学生自我小结,也可师生一齐总结。

6、我们又该怎样选择课堂小结的方式和怎样培训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呢?

课堂小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归纳式、提问式、图表式、悬疑引申式。

第一,为强化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可采用归纳式课堂小结。简要故事型小结就是教师要根据板书把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设计成一个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等要素在内简要历史故事。教师举例后,要求学生予以模仿练习,最终学生要自己学会讲述同一类的“故事”。通过这种故事型小结,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新学的知识,以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而且也使得学生更加准确、清晰、系统地掌握所学到的新知识。

第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数学的热情,可采用悬疑式,换句话就是设问式的课堂小结。所谓探究型小结就是课堂小结教学一定要照顾到各个知识之间的前后连接。前后连接就是要把以前学到的老知识与刚新学到的知识相连接。所以,在小结最后要为下一新课埋下伏笔,为以后讲授的新知识内容提前创造教学氛围和意境。

无论是使用哪种方式的课堂小结,教师都要注意课堂反映,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识的主体,所以说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学”,而不在“教”。

三、培养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好处

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首先,学生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要事先仔细地阅读教材。这样就可以弄明白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哪些大方面――每个大方面又包括哪些小方面――每个小方面又含有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把知识点在脑海中串联起来,进而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全部教学内容的掌握。其次,这一过程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学生要进行课堂小结,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教材内容显得要点化、条理化,并且将有关联的地方进行组合和总结排序。

四、小结

同课堂教学中的其他环节一样,课堂小结也是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不仅能够再一次强化学生当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强化学习能力、理清知识脉络、总结学习方法,而且通过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课后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课虽尽而学意无尽边之效果。课堂的小结,是连接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纽带,是贯通前后知识点的桥梁,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绝佳机会,是学生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如果学生的小结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就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黄兆明,游世成.课堂结尾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9.

[2] 张丽晨.高中数学课堂设计[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

[3] 朱建民.新课程数学课堂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1.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小结 有效策略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24-01

课堂小结是指师生在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个教学环节之后,用恰当的语言和方法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完善的课堂小结在对整个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无疑也是学生掌握新知的助推剂。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作“近因效应”,就是在一串学习材料中,你最先接触的和最后接触的是最容易记的,这就叫做首因效应或近因效因。因此,课堂小结适时提供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时间点。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体系,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要领。课堂小结还是复习的重要依据。

然而,无论是课程改革实施前还是实施后,基于课程内容繁多,课时紧等原因,我们都更重视课堂前期的导入和新知探究过程,却给课堂小结留下较小的空间和时间,课堂小结更多的流于形式。有调查研究表明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有课堂小结环节的比例不高,仅有24%的学生认为70%以上的高中数学课进行了课堂小结。而我们在课堂上学生经历的最常见的课堂小结是这样的:

案例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课堂小结(教师在PPT上打出)

1、等差数列前n项和通项公式

2、公式的推证用的是倒序相加法

3、在两个求和公式中,各有五个元素,只要知道其中三个元素,结合通项公式就可求出另两个元素.

上述课堂小结更重视本课知识内容的建构,以直接呈现的方式给出课堂重难点,较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这反映出当前课堂小结教学所隐含的问题之一:只有数学知识的简单罗列,缺少学生对于过程与方法的总结和提炼,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良好的知识建构,学生没有自我的深入思考、回顾、整理,且收获很小.如果由学生总结出本节课学习的核心内容、方法或程序、研究的过程,交流自己在课堂的收获与感悟,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维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案例2 :“函数单调性性”的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后,学生列出)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什么叫单调递增函数?什么叫单调递减函数?

(2)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

① 任取x1,x2∈D,且x1

②作差f(x1)-f(x2);

③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④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⑤下结论(即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取值 作差 变形 定号 下结论(学生讨论得出)

(3)在问题研究过程中,遵循怎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和研究经验的回顾)

再如:立体几何中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学生学习后相互交流,充分合作,总结出:线不在多,相交则行。

上述小结重视课程知识的建构,也能有效提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学习经验,但未关注本课的数学知识在整个章节、整个模块甚至是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的地位和价值。事实上,这种只对本节数学知识的小结与建构,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狭隘、片面的认识和理解,不利于学生整体的思考和理解这部分数学知识在整个章节。

通过课堂小结的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小结还存在许多问题。(1)高中数学教师对课堂小结重视不够,内容形式单一程序化,时间把控不到位,课堂小结的时间短,过程仓促,整个课程通常虎头蛇尾,课堂小结被边缘化. (2)高中数学课堂小结的关注面较为狭窄,绝大多数课堂小结的关注点基本上集中在一节课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显性教学目标上,有的教师甚至将课堂小结等同于解题规律、方法的总结,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认知领域的发展。 (3)高中数学课堂小结的行为主体基本上都是老师,要么是老师直接进行总结,要么是在老师牵扶下学生进行,老师很少放手让学生先自己去总结,但学生更希望多让自己小结,多进行全班交流。同时,学生也希望课堂小结方式应灵活多样,多种方式并举。

从学生的需求来看,高中生自身对数学课堂小结环节比较重视,这对于学生再次明确知识的重难点,课程目标是一个指导。一个好的课堂小结除了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外,还应具有反思性和生长性特点,既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学会了什么,也可以反思本节课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学会、没有学懂?可以提出自己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作为新知的生长点,提出能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般课堂小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悬疑引申式、归纳式、提问式、图表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选用最合适的小结方式。根据课堂小结的实施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让课堂小结真正立足于回归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充满着智慧与学问。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恰如其分的实施都是学习的助推器,因此课堂小结不是课堂教学中可有可无的环节。精彩的课堂小结犹如画龙点睛,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升华,而且还能再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前行。重视课堂小结,首先必须加强其教学设计,对课堂小结该小结什么、怎样小结等进行精心安排;其次是对课堂教学不断进行调控。唯有如此,课堂小结环节的时间才不会受到挤压,课堂小结才能真正回归课堂。

2.整理知识,总结方法,通过课堂小结进一步夯实学生基础。

课堂小结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总结一节课有哪些收获,真正学有所“得”,这里所说的“得”应是多层面、多方位的。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一些数学概念、公式、性质等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提炼思想,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求知热情,不仅使自己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且也锻炼了自己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探究精神。

3.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小结形式提升学生的自我小结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小结既是对一节课所学内容的自我重构,也是对一节课学习的评价与反思,这一过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创造性,这就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因此,立足学生、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对学生的促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老师启发、点拨,让学生自我修正、自我完善, 进而进行合理补救。学生在小结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概括问题,并且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对现实中的新问题进行科学地分析。因此,小结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充分体现和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教师引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热情,把自己看做学习的主人,唯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目的才能达到。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课堂小结中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作为典型案例,引导全班学生分析、修正、完善。只有这样,学生的小结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何睦.《数学通讯》[J]. (武汉)2015年第20152下期

[2]李善良.《课程・教材・教法》[J] (京)2015年第20152期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堂小结;课堂作业;小学数学教学;作用

一、课堂小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过程性小结

所谓的过程性小结指的就是教师在某一知识教学完成之后,及时进行小结。鉴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连贯性,受制于教学时间教师通常情况下只能着重讲解当堂课需讲内容,对其他与本堂课所讲内容有相关联系的知识则很少涉及,因此导致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方面存在断层,特别是公式、定理等内容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而过程性小结中,教师可以将前后教学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为讲解新课预热的同时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以往知识。

2.激励性小结

激励性小结指的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语言鼓励,使得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学习当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及成就感,以便能够用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3.终结性小结

终结性小结一般是在课堂教学全部结束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表现等进行全面评价。此种形式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清学习思路,整理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对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进行有效总结,帮助其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进而深化数学学习。在终结性小结当中主要有趣味性小结、互动性小结等多种形式。以趣味性小结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可以将教学重点内容编排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如教师可以将乘法口诀编排成“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扑通扑通跳下水”的儿歌,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方便其加深理解与记忆。

4.趣味性小结

趣味性小结,是将所学的重点内容整理成具有韵律的词语和断句,使得学生既能够感到富有情趣,还能够轻松记住教学的重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如在“直角三角形”,在问题解决中,如何选择恰当的关系式,使W生感到无从下手。但如果将选择关系概括为六个短句,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即“有斜用弦、无斜用切、求对用正……”,同时,教师要对短句进行说明,如其中的“斜”代表的是之间三角形的斜边等,使得学生能够明确每句话代表的含义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多支持。课堂小结类型较多,上述几种较为常用,教师不要拘泥于某种形式当中,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兴趣点,合理确定小结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二、课堂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巩固教学知识

课堂作业是当堂完成的作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当堂课所学数学知识,因此作业内容往往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指向性,更加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完成复习,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情况也能够有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及时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另外,课堂作业作为一项群体性活动,教师需要对完成时间进行限制,而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思考、相互讨论交流等完成作业,并接受教师的检查与指导,因此课堂作业具有高效性的显著特征,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形成的新认知。

2.提升学习效率

事实证明,传统的“题海战术”不仅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方面收效甚微,同时也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符合当前提出对小学生进行“减负”的要求。而课堂作业不仅作业量适当,同时能够充分反映出当堂课的知识内容,在充分给予学生思考时间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回顾与复习,通过自主思考从而独立解决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当中将不断挑战自我并形成一种成功感,使其更加愿意学习数学,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均不相同,而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无异于增加占用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反感情绪,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小结和课堂作业构成了完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其中课堂小结能够帮助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及时全面深入地掌握教学知识;而通过课堂作业则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将所学数学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因此未来广大教师还需要多多探索课堂小结余课堂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数学教学事业的长效进步。

参考文献:

[1]赵佳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小结技巧[J].中国民族教育,2013,11:43-44.

[2]杨晓荣.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教学研究[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Z2:14-17.

[3]赵振礼.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归纳小结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4,49:78.

作者简介: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史 教学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知识,可使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来龙去脉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上得到发展;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那么,如何加强初中数学史的教学呢?

一、加强数学史教学的重要性

1、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确实是比较抽象、枯燥和乏味的,怎样如何把数学课讲得引人入胜、生动活泼就成为数学教师的一大挑战。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如果能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那么就能较好地掌握知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必有其前因后果。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透彻地了解他们所教的那一部分数学,而且还要从宏观上来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从而能够知其然也能教出所以然。

2、感受前人严谨态度,增强自我探索精神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的历史像一条大河几乎贯穿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史,它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数学先驱前仆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贤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借鉴,许多数学家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插入数学史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材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语言十分简洁.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我们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这样就缺乏自然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虽然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是先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得出解决问题的错误结论.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然而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经过问题、猜想、论证、检验、完善,一步一步成熟起来的.因此,学习数学史可以启发我们的学习思维方式。

二、加强初中数学史的教学策略

1、以数学史为分析材料,讲解新课

教学是需要情境的,但是什么样的情境进入课堂,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也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创设出不同的问题情境。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的真实,数学史实是真实的,因此,情境创设可以充分考虑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历史,用数学史实作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这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文化熏陶。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教师要认真研究“阅读材料”,充分认识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数学教材中的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是紧紧扣住有关教材知识设计的,实际上是对课本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扩展,在教材内容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阅读材料”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把自己完全的放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把所有的知识讲透,也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让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围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其涵盖的内容和教育教学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素质、智力素质和数学能力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数学史,开展探究性学习

以数学史为载体开展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得到数学和生活通常是完美、和谐地相结合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知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史料。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思索、探索,更能发现知识的欠缺。

4、以数学史为桥梁进行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就是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及时复习提供导向,为学生能亡羊补牢提供机会。好的课堂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结构更加严谨。而且课堂小结作用更是要把本节课掌握的知识为下一节课,下一个知识点的继续做好延伸和铺垫。所以如果数学史能融入到课堂小结中加以介绍,就会给原本已经注意比较松散的学生打上一支强心剂,以便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

5、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渗透数学史

(1)以阅读材料或附录的形式在章末出现,这在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它的优点既不打破原教材的格局,又能发挥数学史料的作用。

(2)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介绍世界数学史,使学生开阔眼界。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编数学板报,介绍数学家的事迹、历史名题等。

(4)改变教材的版面设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现在的小学教材正向这种趋势过渡。这样增加了趣味性,寓教于。

(5)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制成多媒体教学光盘,供教师、学生用。

(6)充分利用科普读物的传播功能。近年来优秀的科普读物实在太少,希望数学家们多出版一些有关数学史的科普读物。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第8篇

1 注重知识点原理挖掘,弄清知识的逻辑联系

知识的理解是产生记忆的根本条件。由于数学是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它的概念、法则的建立,定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无不处于一定的逻辑体系之中,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主要在于弄清数学知识的逻辑联系,把握它的来龙去脉,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记住它。

当讲解到"议一议"中的解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x2=5"时,大部分学生能解出答案是" ±5" ,一部分学生只能找到一个" 5" ,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不明白得出此答案的知识原理,甚至是说"只能找到两个数,分别是+5 和 -5" ,在知识绕来绕去,不会利用所学知识讲明原因。教师有时也往往忽略这一知识原理的讲解,只要求学生找得到答案就行。此时,教师应在学生讲解展示中加以引导,多问一句"为什么,怎么来的?",最后讲明" x2=5"表示的就是"5的平方根"。这样学生既不会漏写答案,又将平方根概念重新巩固一遍,同时让学生弄清解答此道题目的原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养。

2 注重分析问题的讲解,促进推导过程前后联系

任何新知识都不会是无本之木,它总是在旧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概括而来的。因此在新问题面前,要弄清楚前后问题的联系,这对加深知识本身的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讲解展示往往只是单纯的停留在单个知识层面,就知识说知识,而不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知识间的过渡。如学生在讲解展示解方程" x2=5"之后,接着继续进行解方程"(x+3)2=5 "的讲解,再到方程"x2+12x-15 =0"的讲解,此时学生仅仅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只看到当下解的一个题目,而忽略了题目之间的联系。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新的题目的特点,找出它与前面的题目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并借鉴前面题目的解法解决新的问题,向学生讲明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方程的区别只是平方的底数加了一个数"3",只要利用平方根原理开方后再进行移项即可,第三个方程与第二个方程的区别只是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只要进行配方就行了。

3 注重寻找新问题引导,将知识引向深入完整。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遗忘速度相当的快,做了很多题目,还是常常出错,一到考试连复习什么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数学能力。这和他们对数学知识认识的零散有关,不知道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影响了认知。

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限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在讲解知识时,往往不会注重知识间的过渡,解决完问题不会进一步深入探究,而是被课本上的知识点牵着走。因此,当学生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根本无法体现探究的思维过程,若是没有这一过程,必将使学生只能掌握知识,而无法领会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习惯和探究精神的目的。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如何探究知识更重要。如,在探究完方程" x2=5"后,过渡到"(x+3)2=5 "前,应强调一句:"我们还会遇到哪些方程?",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以此类推,在探究下一个较复杂的方程时,引导学生探究深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

4 注重课堂阶段性小结,理顺探究全过程

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课堂阶段性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学生的讲解展示一般只能将每个知识点讲解清楚,而很难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研究方法讲解到位和透彻,因此学生所学的知识很难甚至不能够形成知识串,那些所谓的形成的知识只能是孤立的、片面的。此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和知识的生成技巧,在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如在讲解"议一议"中的"x2=5"、 "(x+3)2=5 ",教师要相应的问一句:"探究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解哪些方程呢?"引导学生小结出:通过方程" x2=5"的解法探究,掌握了一类方程" x2=a(0)"的解法;通过方程" (x+3)2=5 "解的探究法后能够解一类方程"(x+b)2=a(0)";当通过方程" x2+12x-15 =0"的解法探究后能够解所有的方程!进行阶段性小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5 注重数学思想的提炼,把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思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学教育论文专辑中曾叙述过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能确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一定是重要的吗?很多人在校外生活中使用这个公式至多不超过一次。更重要的是获得这样的思想方法:就是通过分割一个表面形成一些简单的小块,并且用一种不同的方式重新组成这个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值。这个例子映证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数学素质的关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比具体的数学知识更加重要,因为前者更具有普遍性,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派到用处。

在学生讲解完"议一议"之后,学生基本明白用配方法解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由来,以及掌握如何用配方法解方程。到此,学生会直接往下讲解新的知识点,但是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未真正完成,学生仅仅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能是不够的,这样还只是停留在"知识储备"层次。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与研究数学知识的技能远比单纯掌握知识重要,教学时应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因此,教师应加以引导,可以以提问的方式点出:在探究解方程中,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出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归功于探索出了配方法,之所以能够探索出配方法,其关键是什么?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代表展示,全体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予以小结:其关键是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及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并强调,这是我们研究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为下一节课乃至今后的学习做下铺垫。

6 注重教学小结的内化,激发课堂知识升华。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综合目标,因此,我觉得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也应该紧扣目标达成进行小结。首先是对本节新知识的梳理,对定义、定理、法则、性质等知识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其次是对本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梳理,再次是对本节课进行纵横的综合联系,抒发学习感受。

在探究完配方法解方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配方法解方程的技能,但这还远远不够,探究完的总结才是学习数学的精髓所在,学生往往都将它忽视了,因此学生只掌握了数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解题技能,而没有掌握更重要的数学探究方法,没有培养数学情感、情操,而我们作为教师,至少要引导学生做出如下总结:

其一,可以多问一句:"经过配方法解方程这一过程的探究,你能悟出什么道理,有何感受?",教师引导小结:看似解法非常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起初无从下手,经过我们一起探究,其实也很简单,关键要找到方法,今后我们再遇到新问题就不用害怕,只要勤于思考、擅于探究,总能从旧的知识中想出新的方法!这样不仅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再次重申,本次探究之所以能找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关键是应用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那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和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

总而言之之,自主互助学习模式下的数学教学,课堂是"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但教师的组织主导地位也不能削弱。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学生数学能力、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数学情感的培养,这些都有赖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每一节课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学习思维、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实质,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方法技巧,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会"浮"在表面,而是"沉"到知识实质、数学思维和数学情感中,让每一节数学课都上的"饱满","沉下来",让数学课堂更加多姿多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终生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章勇编,《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2] 房斌编,《创新――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呼唤》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第9篇

一、课堂小结与有效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通常是指在一堂课的主体知识或某理论、技能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的概括性总结。对有效课堂小结的理解,可以从发展性和开放性两个方面考查。所谓发展性,是指通过课堂小结,不仅要让学生在基本知识上得到巩固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认识能力也要得到发展,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谓开放性,一方面是指主题的开放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指知识的开放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基于上述两点分析,可以把有效课堂小结作如下定义: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归纳和小结,并借此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梳理,以便于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向能力转化,体现发展性与开放性的教学活动。

二、有效课堂小结的设计策略

依据有效课堂小结的定义,有效课堂小结的设计策略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生本课堂;给学生提供可“再创造”的机会,挑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数学思维策略;加强能力培养,创建和谐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迁引到生活。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课堂小结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或“专利”,而是应该以学生为本,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生本课堂上的课堂小结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罗列或谈教的体会,而是要让课堂小结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平台,培养他们总结、概括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给学生提供可“再创造”的机会,挑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这就是说,数学学习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再创造’过程,我们在此并非是要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小结要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简单罗列,而不向课外延伸,而是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最大限度地“再创造”,即对自己已有水平的挑战和跨越。在学生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向学生抛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且有吸引力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者疑惑、带着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走出课堂,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课外。所谓“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之间的一个区域,教学难度的内容只有落在这个区域里,才能获得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最理想的效果。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层次,尊重学生现有的数学思维水平,在学生最大的学习能力范围内,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多的交流、讨论、思考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多的发展,让课堂小结利益最大化。

3.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数学思维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在其现有数学思维发展水平上理解事物,是从他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所以只有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使学生有真正的发展,才能使教学收到真正的效果。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会涉及一些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数学知识,它呈现的方式通常是比较隐蔽的,这就解决了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点拨这些渗透在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让学生不仅获知重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在领悟数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抽象的教育的数与直观的图形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量关系能有效地结合图形,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巧妙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处理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优化解题的目的。

此题的解法,明确了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使数与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应该予以点拨,这不仅对学生领悟数学研究的方法、把握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学习能力都是十分有效的,而且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思路与策略得到优化。

4.加强能力培养,创建和谐课堂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学习做人、做事。学会认知、学会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生存,除了反映教育所应达到的目的,也反映出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参加课堂小结,培养他们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课堂小结时,教师要巧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质疑问难,激活学生质疑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创建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5.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迁移到生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生活是教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应该经常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检测教学效果,发现教与学中的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进信心,提高兴趣。如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后,可以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实例;学习了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判断我们自己的身高与体重是否存在某种相关性呢?让学生从本班抽取适当样本,收集好数据,再进行相关性讨论……这样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就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小结中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小结;教学方式;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5;G62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90-01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归纳以及深化,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是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这样做符合学生记忆遗忘曲线的特点,教师反复强调可以帮助学生认真回忆所学知识,减缓学生遗忘的速度。除此之外,小结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精简概括,从内容上讲它更近似于教学框架,小结式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知识框架,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数学口诀式细节总结

数学是理科学科,它所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发现许多规律,但是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并记忆这些规律、定理是非常难的。如果配上简短顺口的口诀,这些规律的记忆就会变得简单一点,学生花费在记忆上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都知道在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时候需要位对位,从个位开始,满足10的时候就向前进一位,而不满足的时候就向后退一位。之前学习的是整数之间的减法,但是这些数都是不含零的数。所以,在教授减数与被减数至少有一个含零的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之前教学的结论,帮助学生学习减法中含零的知识:“零减几,需注意,前者借一再减几。”学习这个口诀之后,学生就知道在有零的时候需要向前一位借一,然后再运用减法。而借一位的则需要减一,最终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口诀帮助学生掌握了减法的本质,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提升,他们在完成课堂布置的数学作业时也很少出现错误。正是因为运用口诀给学生进行小结,学生才能够轻松理解这些知识点,所以口诀法课堂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通过口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比式总结可以收获奇效

学过数学的都知道,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从小学数学到大学数学,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一环紧扣一环,学好一环的知识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样的,如果一个部分的数学内容没有掌握,那么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就会困难很多。正是因为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性,所以对比法可以运用到课堂小结中。小学数学前后两个章节的内容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对比,因为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教师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清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的时候,结合长方形的知识给学生讲解正方形的知识,正方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宽是相等的,所以正方形完全可以使用长方形的公式计算周长、面积,它有着与长方形相似的结论,但是却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对比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为了充分提高对比教学的效率,教师最好运用表格对比法,在一张表格上将要对比的事物展示给学生,在前面标注需要比较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表格对比会更加直观,除此之外,表格对比会更方便学生记笔记。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这张表格就是他们记忆的框架,一旦遗忘,他们可以很好地进行复习,记忆效率自然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总结概括式教学

课堂小结最全面的一种方式就是总结概括,教师小结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每一节的内容,而是每一章甚至一本书的小结。这种课堂小结一般运用在学习完一章之后,教师会总结这一章的学习内容,将这一章主要的知识点提出来,然后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衍生,最终将章节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归纳到其中。对学生来说,教师这种总结概括的教学非常利于他们学习,因为许多学生虽然学习非常认真,但就是不能抓住学习重点,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做无用功。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比如,在学习“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一章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进行概括性总结。首先,这一章分为四节,分别为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平移与旋转以及欣赏与设计,从章节的标题中可以看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称。其次,就是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平移、旋转这三者是图形的变换方式。然后,再结合每一小节的内容进行细分,最终将整个章节的知识点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课堂小结非常感兴趣,他们认真记录笔记,每一个人都在认真思考。

四、结束语

课堂小结的方法有很多,通过采用口诀式细节总结、对比式总结和总结概括式教学三种方法进行数学课堂小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并记忆知识点,最终在大脑中形成数学知识的框架,夯实理论基础。学生的理论基础打好了,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优秀。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05).

[2]滕云.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山东教育,2008(16).

上一篇:数学学习心得范文 下一篇:领导工作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