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02:14:58

数学老师工作经验总结

数学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64-01

数学作为应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而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这两者的结合,也使得高中数学的教育变得更加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如何设计提问,使重点、难点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上被凸显,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成为教师今后的工作重点。

一、思维障碍,学生学习数学路上的拦路虎

数学的灵活性使得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而高中数学复杂程度又在初中、小学数学之上,这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更上一层楼。但思维能力不足并不是使数学成为许多学生的问题科目的唯一原因,数学教学上的枯燥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数学属于抽象的事物,并不像语文一样靠背、记就可以学好,数学重在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枯燥的课堂氛围而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无法及时掌握课堂知识的原因。不能及时掌握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就无法继续进一步地学习。这使在日后的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偏差,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吃力。由于数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一节课落下了,对接下来的课程都有影响。所以,老师必须营造一个轻松、生动的课堂环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每节知识点都充满好奇。课堂提问最好能结合课本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之下接受知识。利用课堂提问,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性地思考问题,支持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合理的看法,老师应该予以支持与鼓励。对于错误的认识,老师应该进行纠正、修改。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

二、课堂提问,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并不是老师一个人完成的独角戏,它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交集,师生互动,也是提高效率的要素之一。课堂提问,就是指在上课的过程当中,由老师就所学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用意就是吸引学生,学生回答问题,这也是一种反馈过程,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收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课程进度。课堂提问就好比是一条师生之间的交流纽带,通过课堂提问,老师可以知道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学生也能从中明白老师的用意。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如何才能使课堂提问能发挥有效地作用呢?笔者认为在一开始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是明确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索精神都可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得到锻炼及提升。有效地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充分理解知识点之后,才可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三、注意事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高中数学老师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高中数学老师的工作重点。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几点注意事项。首先,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课堂提问具备灵活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状况以及课程进度情况进行相对应地选择,是选择扩展性的提问还是选择回顾性的提问,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针对不同学生应该适当调节问题的类型以及难度,要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对于问题必须保证准确性,确保问题的严谨程度。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不可能保证准确,所以在每次提问之后,老师必须就问题给出详细的解答,用词必须严谨、精确,万不可模凌两可。好奇心是人之常情,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老师可以将一些新鲜的事情或新颖的东西掺入问题当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能对问题产生好奇,一旦学生被吸引住之后,他们就会仔细听讲,问题抛出之后,更多的学生也可以加入问题的讨论之中。还应该注意的是课堂提问应当以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作为一个出发点。当问题带有启发性之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深入思考不仅可以回顾以往的知识,坚实基础,更是对求知欲的一种激发。最后,要注意的就是课堂提问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层一层递进,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是这样,老师应该尊重这一规律,不建议颠倒顺序,这样可能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干扰,导致课堂提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有效提问,如何在实践中进行

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优化课堂提问就可以做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首先,课堂提问要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环境,为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老师要善于举一反三,通过一题多解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出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环境,可以将新鲜的内容或者实时热点问题引入问题当中,让学生对问题保持新鲜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对问题持有好奇心。老师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老师应该留意学生知识接受情况。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应该选择扩展性的问题,为他们拓宽知识层面;对于接受能力不好的学生,应该着重基础的巩固,选择回顾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 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 刘 娟.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数学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

课堂的有效性,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在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上,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或者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学生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从中学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效果。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是指以数学课堂为基础所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表现

1.提问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他们经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一遍又一遍的追问学生考虑问题的过程,表面上看来课堂很有层次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课堂上经常出现“是吗”,“这样对吗”等等这些词语,甚至有的教师更加的繁琐,出现“你为什么要选择A,为什么不选择B,而为什么又选择C”等等。然而,这种提问却过于单一化,对于问题本身的思考价值不高,学生也会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挤出来,不仅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长期这样下去,还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2.照本宣科过多,缺乏灵动性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老师在课堂前的准备非常充分,甚至带了很多工具,比如课件、图片、折纸和一些测量工具等等,然而,一整堂课下来,学生依然觉得了无生趣,完全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知识根据既定的教案内容教学,即使在“如何教”上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是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没有把握好学生应“如何学”这个重点环节。因此,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被动,没有产生一定的兴趣,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没有很好的接受、理解和运用。

3.教学活动较少,本质有错误

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单一的模仿和记忆,更加需要的是动手实践、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上有欠缺,从而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本质,他们在授课时并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完全变成了教师的课堂,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从而使教学活动被动无趣的进行,可想而知它的结果也是低效的。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目标,如果缺乏有效的目标,那么课程教学就显得毫无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中,不管是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是思维、情感甚至价值观的要求都有着具体的表述,因此,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要体现对这些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每节课都要体现教学目标中的对学生的要求。当然,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因此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定是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材内容才制定的。一般来说,教材中的内容较为宽泛,不够深刻,尤其在小学时期,很多地方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解读。作为老师,一定要根据教材把握好难点和重点,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之后才能更好的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2.做好备课准备

一是,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适当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课堂计划。教师的课前准备越充足,课堂中的教学也越周密、详尽,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更加的有效。二是,注重课堂实效。很多例子都证明了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风格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动态多变的,甚至一些数学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不一样的班级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但都同样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情景

只有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制定相当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在很多学校普遍都在使用人教版的小学教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大量的情景教学。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活泼而有趣,因为很多枯燥笼统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能够聚焦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点,甚至有的教师更加富有想象力,利用小学生认识的卡通漫画、有趣的童话故事和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不但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回归到生活现实,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

4.设置有效提问

西方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指出,尽可能的采取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诱导孩子们积极思考。但是,提问也有很多技巧。一是,提问要有针对性。老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引路者,只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做好针对性的提问,才能在节约时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掌握能力。二是,适度提问。提问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不一样,即使同一个问题提问得到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所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适当的问题,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做到系统提问。小学数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种数学概念,因此,在提问中不能太零散,忽略了数学理解的准确性。四是,启发式提问。如今大部分老师都注重提问题的启发性,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讲解一些有启发性的事情或者问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单一的、机械性的回答问题。

结束语

数学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把这一知识产生的背景告诉学生,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告诉学生数学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概率”知识时,列举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销售点,还有公园里抓彩球摸奖活动,都要用到概率知识计算中奖率。

现阶段很多高中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导致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这些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订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他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名人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感受更具体的数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高中椭圆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道具来画椭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椭圆是怎样产生,从而为给椭圆下定义,求椭圆标准方程做准备。还有在学习空间几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空间,发现多种点线面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教具,比如正方体长方体棱锥模型,让学生多观察、多想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长处,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师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探究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虽然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淡化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它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应当以学生良好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建构真实的学习意义和生活意义,并在正确评价观的指导下,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按照新思路来考虑有效评价的策略和方法问题。

四、教师需要转换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问题解决”模式教学。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题,从而产生“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应让学生具备在“问题解决”中研究探讨知识的发现、理解和掌握,并归纳抽象成理性的知识的能力。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以问题解决为学习过程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探讨、总结并获取知识。这是一种课堂功能的转换,即课堂不是教师教的课堂,而是学生学的课堂。这种课堂学习模式称为“学法模式”。这种模式让每个学生动起来,突出了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法;有消息;选择;运用

课堂质量提高对于教师而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提高需要教师采取不同形式与途径才可以实现.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收获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当下的数学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空间. 有了选择,我们还需要会去用,因为教法的好与坏的体现,有时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能力. 换句话讲,不是什么教法,什么人都可以操作,这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为此,笔者试图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国内知名数据库中相关小学数学教法选择与运用的文献进行了下载与在线阅读. 并且,对其加以梳理,在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工作经验,做如下分析.

一、合作探究法

我们教师对于“自主探究教学法”并不陌生,其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而本文所阐述的合作探究是指多人合作下的自主探究. 在合作探究教学法中需要每一个人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学习、去合作、去交流. 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在自律、组织及表达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选择合作探究法是要慎重的. 当然,我们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地运用. 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导引之作用,要通过积极地观察,去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好小组合作,保证其能够加以探究,我们教师在问题上要给以难度上降低. 或者说,在教学内容的难度选择上要更能贴近学生的水平. 否则,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无法保证顺利进行下去,讨论与合作以及探究将成为纸上谈兵. 除此之外,本文笔者还认为教师在组织与指导过程中还要善于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判断出内心的变化,从而有效地加以调整与掌控.

二、多媒体教学法

当下的教育革命中,慕课最具有代表性. 其以独有的特点风靡于各国,给无数教师及学生带去了福音. 其之所以能够这样的扩张速度,无疑受益于网络的快速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成为慕课的前身,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是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特征,该教法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束缚予以打破,让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一次变革. 得益于上述,很多的数学老师都选择了该种教法.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教师虽然喜欢这种教法,但是由于自己的能力,在制作质量上无法实现预计的目标. 也有些教师,由于懒惰心理,将网上的课件直接下载,不加修改就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导致了不能完全发挥信息化教学法的优势.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教师根本就无法驾驭此教法,暴露出了教师能力水平单一的问题. 好的东西,不会用,这是最大的不幸. 因此,明确信息化教学法教法的本质,掌握信息化教法运用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该教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运用此法的前提就是要剖析好这个教法的特点与要求. 脱离教学实际,任何一种教法都将是无效的,所以选择教学方法必须立足学生、立足教学需要.

三、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出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们知道,小学生在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特点上表现为多动、好动,且注意力的维持也很短,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老师必须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而培养好的习惯将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情境教学法恰恰能够通过一定的情境有效地实现这一任务. 例如,一名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来到我们的课堂,要与同学们做朋友了!你们要不要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呀?”一下子,小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激发起来. 这时,老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了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播放过程中,教师不断用语言描述,对情境的不断强化. “他们叫什么名字啊?”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们开始积极地给这些朋友取名字,老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命名.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就对图形有了深刻地认识,可以说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随着情境教学法的不断运用与修正,现在教师们对此法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也就是将,要能够非常有效地发挥好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就要做到形真情真、情切意远与理寓其中. 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亲切感.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

数学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 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

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

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

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

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

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

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

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

(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

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

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

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

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

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

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

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

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

㈢我们深深尝到了教育科研实验的甜头,坚定了深入开展创造教育的信心。但由于认识肤浅,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检测。恳请领导、专家们予以具体指导。

数学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第一步——组织落实第二步——学习培训第三步——探索研究第四步——实验总结三、实验过程(“四个寓”)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

⑴故事课;

⑵议论课;

⑶技法课;

⑷操作课。

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

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lt;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lt;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lt;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

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五、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

数学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

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

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

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

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

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

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

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

(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

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

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

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

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

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

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

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

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

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

㈢我们深深尝到了教育科研实验的甜头,坚定了深入开展创造教育的信心。但由于认识肤浅,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检测。恳请领导、专家们予以具体指导。

上一篇:中医助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音乐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