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9 15:54:27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特征;动态性

引言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主要记述和反映事业单位职工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也记录着职工个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重要才能的表现,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记载的方式,是以每个人为单元,以个人的自然状况和主要经历为信息而形成文件材料,以备组织和需要了解的来查阅。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她不仅接纳了工作人员工作前的学习记录,而且还记录了工作人员从参加工作以来的经历,不仅有完整的理论做基础,制定了相关的法规,还有其独立的范围、任务和程序。

1、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来已久,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由主管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改革开放30多年来,现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几种不同的管理模式,比较大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还是有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有些较小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这些管理人员有的是专职的,但大部分是兼职的,但他们都需要完成如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1.1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具有现实性

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在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考察一个人的时候,就需要经常查阅人事档案,这其中就包括了人员自传、鉴定、考核、考绩奖惩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其经历、德才、专长,以便能人尽其才。还有在人员调动、任免、出国、入党、入团、晋升、调资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将人事档案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由此可见,人事档案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现实效力的作用。

1.2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具有真实性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对收集信息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从来源、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必须确保其真实性,特别是档案中记述的内容,必须仔细核对,保证客观实际,严禁有虚假、捏造的不实内容。只有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才能如实的反映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而且档案都会伴随人的一生,对人的工作、学习都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归入人事档案的材料,都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只有确保档案真实可靠,才能作为单位考察和了解员工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想更好的发挥人事档案现实效用的基础和前提就是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1.3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具有动态性

事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模式是动态变化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的内容都是在职的职工和干部,他们承担着社会活动工作,他们的档案记录,也会随着当事人工作的情况发生变化,有的可能不断的发生变化,就会增加新的材料。事业人事档案内容,随着职工任职开始建立,随着职工的成长记录,直到当事人去世,还应该要将悼词、生平事迹等材料归入档案,当事人一生的档案信息工作结束。显然,事业人事档案工作不仅内容是动态的,人事档案本身也随着人员的流动发生变化。事业人事档案事业的形成,主要是为了适应人事工作的需要,随着当事人的管理单位,个人档案要“人档统一”,这样不仅便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还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严禁发生漏档和废档的现象。

1.4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具有机密性

无论是干部档案还是普通职工档案都属于机密文件,在管理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档案的保密制度,要严格保密。人事档案详细记录了员工的工作、个人素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相关的一些重大事件,属于国家的机密,这些都具有机密性,不得私自泄露出去,如若泄漏机密,可能会对员工培养利用、社会安定、党和国家等方面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作用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记载着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他就像一面镜子反应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经历,因此,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是组织考察和评价工作人员凭据,因此,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个人和组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进行探讨。

2.1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人力资源工作的初衷就是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才能,做到知人善用,选取能力突出的人,然而知人才能善用,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包括他的才能、品德、优点、缺点、过去和现在,不仅要认真考察这个人的现状,还要通过人事档案,了解他的过去,他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只能有机的结合两者,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用。

2.2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与重要的信息资源

人事档案为事业单位的一些重大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在很多事业单位中,制定了很多的考核,比如:绩效考核、绩效评估、员工考核等等,这些都直接关系着员工的福利待遇和晋升的机会,决定着他们的岗位的调动问题。特别是绩效管理,需要大量的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人事档案中对员工的业绩、素质、能力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通过查阅人事档案,单位就能对员工做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从而科学的做出相应的决策。

2.3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与组织审查需要的历史凭证

人事档案由于其形成跨越的时间很长,更能客观的记录每个人的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完整保留了每个人的过去和现在的所有情况。因此在落实人事政策,调整岗位、工资级别,确定或更改参加工作和入党、入团的时间,以及解决个人历史上的遗留问题上,人事档案可以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凭证。特别是在提拔干部的时候,干部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条件,还有学历、工作经历、工作业绩等等,要想得到真实的信息,只能依靠人事档案。

2.4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与专业人才的信息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组织部门,对每个员工的人事档案进行查阅,希望能从中发现员工的成长轨迹,在档案中可以发现职工的优点,这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和使用人才,也可以提高对人才价值的需求。因此,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记载的事件要求详细,具体到时间、地点、任务、事件等,真实可靠,是校正、核实和印记历史事实的可信依据。

2.5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与优化人力资源

要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使人与物完美结合。人力资源会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化出现人员的岗位变化、人员流失等,人事档案可以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科学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人才在各地区、行业、组织之间的合理流动,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综上所述,目前事业单位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档案工作中,认真分析,注重档案的服务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从而解决很多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结语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记载了工作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和表现,组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当按材料考察你的历史和现实表现,同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也记载了工作人员的专业信息,可以向需要人才的部门提供信息,利于人才发挥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做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红霞.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24):110

[2]?郭玉英.对新形式下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3(11):149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档案;考察利用;企事业单位;作用

我国的经济进步越快,会计档案的应用领域也就越广泛。在企事业单位当中,要想确保对财务工作进行有序的管理,需要规范化的管理会计档案,促使会计档案的严谨和完善,保障未来对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查过程中能够拥有最有力的依据。会计档案的考察及利用对企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忽略掉对会计档案的考察,不善于利用会计档案来检验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少企事业单位都因为在该方面的疏忽而造成了损失。

1 会计档案概述

(一)会计档案释义

所谓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方面的专业材料,这部分材料包含了会计凭证、财务报告以及会计账本等多种信息,能够为企事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依据。该部分材料中记录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以及财务支出和收入,能够最为重要的检举查考依据。根据我国法律对于会计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相关材料受到法律的保护[1]。企事业单位所存档的会计材料需要将企业是单位中的财务各项活动都记录到材料当中。

(二)会计档案特点

传统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档案的记录和管理方面具有执行性的特点,就是档案管理人员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来建立会计档案。而会计档案中所包含的材料多为纸质版,由会计人员人工完成对各种资料的收集。现代的会计档案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事业单位也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会计档案当中。据会计档案变得更加完善和全面。其所收集的材料多为电子版本,由会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材料的建档,并分析出各种财务数据。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可视性,根据会计档案的重要性来看,一旦纸质的会计档案遗失或被他人看见,就会造成企业财务状况外泄的安全隐患。而现代化的会计档案是不可视的,也就是不能够凭借肉眼直接看见的,电子档案存档在光盘当中,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才能够进行读取,不易丢失,也不易被他人看见[2]。

2 会计档案的重要性

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是其财务管理活动的最原始记录,能够以详细的数据信息记录下企事业单位近年来的所有财务动向,可以作为凭证来进行保存。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能够为其经济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在变相的保护国家以及个人的财产安全,能够在上级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凭证。而拥有了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就相当于对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了监督和管理,确保其不在工作中。一方面,国家需要不定期的汇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而会计档案就是财务数据汇总的最佳途径。国家对企事业单位进行考核,并为其制订发展目标和预算,需要企事业单位及时执行计划,并向着有利于企事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企事业单位所做出的决策是根据国家所制定的考核目标而决定的,会计档案就是国家考核企事业单位是否按照国家预定的方向前进的主要依据[3]。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所建立的会计档案能够很详细的记录下其运营状况,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国家要求每个人都要尽缴纳税款的义务,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在后期的查考过程中能够监督单位的工作人员,确保其并没有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不会损害国家的利益。

3 会计档案考察及利用对企事业单位的作用

(一)检验企事业领导者品质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讲,评价其领导者在工作期间是否做到了廉洁,并不是依靠员工对其的印象,也不是凭借其自己对自己的描述。而是根据这些年来企事业单位所记录的会计档案来查考领导者在任期间是否出现财务纰漏。企事业单位中的领导者在离职之前,组织上都会对会计档案进行查考,并对领导者在任期间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查[4]。经过一系列的搜证之后,组织上将会得到大量的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相关信息,而会计档案就是查考中的重要依据。只要组织上在对会计档案的查考中没有发现领导者存在财务方面的纠葛,就能够证明领导者的廉洁。反之,一旦组织上在会计档案中发现了领导者在财务方面的相关数据无法与实际情况相对应,就能够证明领导者存在贪污现象。所以,企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档案查考非常重要,尤其是对财会档案的查考。会计档案查考能够直接证明领导者是否清白。

(二)打击经济犯罪

企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档案也是为打击违法犯罪而设立的。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经济水平保持持续上涨的状态,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而我国所制定的小康目标也快要实现。但我国毕竟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当中,很多的制度以及法律法规都不健全,一些保障公民及国家利益的法律条款还没有得以完善,因此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着漏洞[5]。由于法律以及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的约束力较小,在企事业单位中经常会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一些在职干部利用自身的职权进行经济犯罪,侵害了国家的财产,以此来满足自身以及身边亲人的利益。企事业单位在对会计档案进行查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找出这些违法乱纪的人,并对其实施打击,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

(三)为企事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曾提出了关于人民利益的问题,我国的执政党也一直保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在完成国家治理工作。国家的实力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撑,只有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才能够保全国家的利益。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就是为解决民众的问题,帮助其提高经济水平。近年来,大批的老干部到了退休的年龄,一些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阶层。但新时代的干部思想与老干部不同,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无法彻底了解民众的经济状态。企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档案已经记录了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需要青年干部积极了解会计档案,并对会计档案进行查考,就能够根据会计档案中的经济活动账目查询出企事业单位是否出现财务损失[6]。以会计档案作为凭据,积极查考企事业单位的账目往来,从而确保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也确保了人民的利益,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4 结论

总而言之,企事业单位应该了解到查考会计档案的意义,积极利用会计档案的作用来肃清企事业单位中的腐败之风。拥有会计档案作为保障,企事业单位在查考财务部门时就能够掌握最直接的证据。作为会计档案的管理者,需要以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也要正视会计档案的查考,从而积极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确保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

参考文献

[1]顾旭.浅谈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06):75.

[2]郭玉红.试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1,05(15):132.

[3]龙玉兰.新形势下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02(20):229.

[4]薛燕红.浅谈财务管理在管理会计中的作用[J].企业研究,2012,02(22):116-117.

[5]⒗.浅谈档案管理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4(02):87-89.

[6]李晔洁.浅谈财务会计电子档案管理与再使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2(22):88-89.

作者简介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第3篇

第一章管理权限

第一条提请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由市委组织部任用的干部:

1、副科级事业单位的副职。

2、具有法人资格且未确定机构规格的事业单位的正职和部分副职。

第二条市委组织部备案的干部:

1、市委工作部门、群众团体机关、政府工作部门(不含公安局)和市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内设机构正职。

2、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副职。

3、各镇、街道的内设机构正职和组织干事、纪检干事、宣传干事、团委书记、妇联主席。

第二章职数规定

第三条副科级事业单位副职职数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自治区政府主席令[2002]47号)确定。具体为:

1、编制员额在20名以下的,配备1名副职。

2、编制员额在21至50名的,配备1至2名副职。

3、编制员额在51名以上的,配备2至3名副职。

第四条具有法人资格且未确定机构规格的事业单位配备1名正职,副职职数参照副科级事业单位副职职数规定确定。

第三章任免程序

第五条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下班子成员按以下程序选拔任用:

1、确定职位。市委组织部根据事业单位职位缺额情况,确定拟调整任用职位,制定拟任人选的基本条件和选拔任用方式。

2、民主推荐。新提拔人选,要进行民主推荐。参加民主推荐会议的范围是:单位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下的要求全部参加,到会人数达不到80%的不能进行民主推荐;30人以上的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由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代表参加,到会人数不少于30人。

3、组织考察。组织考察的范围要尽量扩大,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下的原则上都要进行个别谈话,20人以上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都要谈话,还要征求一部分与被考察对象工作联系密切的一般干部的意见;参加谈话的人数一般不少于20人。

4、酝酿讨论。考察组在综合分析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情况,听取主管部门党组织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干部调整任用的初步建议。

5、研究决定。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干部调整任用方案,提请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后,由市委组织部行文。

第六条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下班子成员一般实行聘任制,在接到市委组织部聘任建议后,由主管部门办理聘任手续。事业单位清理整顿前,市委任命的正、副科级干部,保留原职级。

第七条市委组织部备案干部的选拔任用参照上述程序执行。各部门、单位在干部调整任用前应与市委组织部沟通,市委组织部视情况决定是否参与;确定拟任人选之前,各部门、单位党组织需征求市委组织部的意见。

第八条需要通过竞争上岗方式配备干部的,按照竞争上岗的有关程序执行。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下班子成员的竞争上岗工作由市委组织部会同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报市委组织部审核备案的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由部门、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纪检、监察、人事部门参与、指导和监督竞争上岗工作。

第九条以上任用干部都应实行任期制。任期一般3—5年,需要连任的,应重新委任或聘任。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一般不得超过两个任期。

第四章考核管理

第十条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下班子成员都应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任用(续聘)挂钩。

1、考核分年度考核、任中考核、任期考核三种形式,考核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市委组织部会同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2、年度考核作为任中考核和任期考核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市委组织部要对被考核人进行诫勉谈话,也可中止任用(聘任)。

3、任期考核按个人述职、民主评议、组织考察的程序进行。考核为优秀、称职的,可连任(重新聘任);任期考核为基本称职的,原则上不再聘任。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下班子成员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以免职(解聘):

1、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完不成目标任务或因个人失职造成重大失误或损失的。

2、闹无原则纠纷,影响班子团结,严重影响单位工作,经教育不改的。

3、有违纪违规问题或严重违公德,有损领导干部形象的。

4、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考核为基本称职的。

5、因健康原因、工作调动或职务晋升的。

6、违反聘用合同的约定或因其他原因应予以解聘的。

第十二条市委组织部根据科级后备干部选拔的基本条件,将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下班子成员或备案干部中符合条件的纳入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

第五章任免材料

第十三条任免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下班子成员,要填写干部考察结论表、干部任免审批表,民主推荐表和考察笔录要及时整理归档。

第十四条市委组织部备案干部的选拔任用,各部门、单位在干部任用过程中要向市委组织部报送以下材料(各一式二份):

1、征求意见时要报拟任免方案和新提拔干部的考察材料。

2、行文公布后要报干部任免文件。

第六章纪律和监督

第十五条以上干部的选拔任用,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十不准”纪律。

第十六条严格职位设置,严格按程序提报研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干部。

第十七条市委组织部负责对本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受理有关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对违反本办法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予批准;已经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未经报请研究、备案的职务,提前调整到位的,不予认可;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材料的质量不高。管理人事档案的目的就是全面掌握单位人员的信息,是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中人事档案的材料比较单一,对于个人经历、经验以及能力的描述几乎没什么差别,无法准确反映出个人能力,很多描述不清晰,管理人员无法通过这些材料对员工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使档案管理失去意义。还有一部分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刻意对档案内容进行伪造,事业单位在接受个人档案的时候没有仔细甄别这些信息的真假,档案中存在一定水分。

(二) “人档分离”的现象较为严重。当前社会上人才流动的速度很快,一份工作干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人才流动过程中对于人事档案的处理不妥当,导致出现以下两种情形:当事者已经离职,但是单位还保留有此人档案;或同为一个单位的职工,但是人事档案却分别由人才交流中心、主管局、本单位三方管理。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档案调动速度远远滞后于人才流动速度。另一方面,员工本身对自己的档案也不够重视,入职或者离职的时候没有及时联系到档案管理人员询问自己档案的走向[2]。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网络科技的发展已经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管理思维的落后、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当前事业单位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大多数还停留在人工或者半人工阶段,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事业单位只将档案的目录部分存入到电脑中,一旦需要详细信息,还需要进行手工查找,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较低,且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

二、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提高档案材料的质量。这里所说的提高档案材料的质量,一方面是要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事业单位在接受人事档案之后,一定要通过相关途径来核实入职人员的档案是否真实;另一方面是要保证材料的完整性,材料中不仅要反应学历、从业经历等基本信息,还要通过其他附加材料反应个人的个性与特长,通过查看人事档案就能够大致判断出个人能力。单位的领导一定要重视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精细分类,及时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避免出现人档分离的现象。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服务于人才流动。员工入职以后,要提醒其将人事档案转到本单位来,同时,要帮助离职人员及时办理好相关手续,避免人档分离现象的发生。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增强其责任感,准确掌握调动人员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做出妥善处理。接收和转出档案一定要进行严格审核,避免出现失误,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对于已经产生的“无头档案”,要对其进行细化分类,根据档案的内容以及单位的实际需要来判断是否继续保留此档案,如果档案被保留下来,一定要进行妥善保管,并积极联系当事人,尽快将档案转交出去,如果无法联系到当事人,要与当事人的原籍部门进行联系并协商对该档案的处理办法。

(三)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单位领导应该摆脱陈旧思想的束缚,利用网络技术来管理人事档案,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能,提升工作效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省大量人力,同时还能够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不必担心损坏问题。如果需要查询企业内部人员的相关信息,只需要在电脑上进行检索,就能够迅速获取这名职工的全部信息,既及时又准确。

(四)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情况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性较强,其中也涉及了很多专业知识,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事业单位在挑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过程中,除了要考察其基本技能,还要考察其职业素养,保证其“德才兼备”。同时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管理意识,不断提升管理技能,进而提升整个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水平。

总结: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

理者应该提高管理意识,提升档案材料质量,发挥人事档案的价值,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避免出现人档分离现象,同时要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人事档案团队的建设,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荣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管理水平关系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4:315.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第5篇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县政府工作部门、县政府直属事业部门的股级干部(县政府直属企业机关可参照),以及下属其它正、副科级和股级事业单位的股级干部。

第三条选拔任用股级干部的原则: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二)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三)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四)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四条股级干部的管理权限

(一)各部门机关内设机构及部门直属事业(企业)单位(基层除外)的股级干部任免,呈报主管县长同意后,按以下权限执行:

1.公务员单位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任免;

2.事业单位按聘用制度管理的有关规定,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按确定的岗位签订《河北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并经仲裁机构鉴证备案;

3.政府直属企业机关,在人事部门指导下由本部门考察任免,报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4.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履行任免手续。

(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中:*县第一中学、*县职教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政府招待所的副职,*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职的任免,由主管部门呈报主管县长同意后,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程序进行考察,提交县政府党组研究任免。

第五条股级干部的职数配备

(一)公务员单位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内设机构(以编办批准为依据)股级干部的职数配备原则:

1.3人以下科(室)设一职;

2.4-7人的科(室)设一正一副;

3.8人以上的科(室)设一正二副。

(二)副科级规格事业单位的副职,按县编办和上级有关规定核定的职数进行配备。

(三)下属股级事业单位股级管理人员的职数配备,按县编办和上级有关规定进行配备。没有规定的,核定时按以下原则配备:

1.4人以下设一职;

2.5-8人的设一正一副;

3.9-20人的设一正二副;

4.21人以上的设一正三副。

第六条拟选拔股级干部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

(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组织能力;

(三)能够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善于做群众工作,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团结同志;

(四)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一般应在下一级职务工作三年以上;

(五)新任股级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特殊人才可适当放宽;

(六)身体健康。

第七条任免(聘用)程序:

(一)由本部门确定拟任免(聘用)考察对象、写出推荐报告,填写《拟任免(聘用)股级干部呈报表》;

(二)呈报主管县长同意;

(三)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部门呈报拟任免(聘用)的人选,依据编制进行审查:有无乱设机构、有无超职数配备,审查是否混岗使用、年度考核是否称职(合格)以上等情况;

(四)按管理权限组织考察;

(五)按管理权限研究任免。事业单位(含基层)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有关规定实施,并及时进行审核、变更聘用合同内容、到仲裁机构鉴证备案。当发生与聘用岗位有关的人事争议时,由人事仲裁机构仲裁。

第八条推荐股级干部人选,可采取竞争上岗方法,也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实施竞争上岗、竞争聘用的股级职位(岗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选拔任免(聘用)股级干部,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考察对象得票数超过本单位应参加民主推荐人数一半以上的可列为考察对象,超不过半数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按管理权限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或本部门党委(党组)组织主持。

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按干部管理权限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时,要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又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第十条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股级干部人选,必须认真负责地写出署名的推荐材料,若推荐人选是所在单位干部群众拥护和确有工作能力的,可以列为考察对象。

对直接提名推荐的股级干部人选,可视单位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或个别座谈。

第十一条对已确定的考察对象,按管理干部权限进行严格考察。

第十二条考察股级干部人选,必须依据股级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重点考察工作实绩。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准确地了解考察对象的表现。

第十三条考察股级干部人选,应当经下列程序:

(一)组成考察组,拟定考察方案;

(二)组织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

(三)进行个别谈话、实地考察、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了解情况。

第十四条考察拟任免(聘用)的股级职务人选,根据单位规格不同,个别谈话的范围和对象分别为:

(一)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机关内设机构及政府党组管理的股级干部,座谈对象为:领导班子成员、部分中层干部、本科(室)人员;

(二)事业单位的股级管理人员,以能充分了解拟聘人选的综合素质为原则,确定座谈范围。

第十五条考察股级干部人选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内容包括:

(一)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情况;

(二)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主要特点;

(三)主要缺点和不足。

第十六条实行干部考察责任制。考察组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考察组成员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地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情况负责。

第十七条股级干部的选拔任免(聘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集体研究做出任免决定。

第十八条讨论决定干部任免(聘用)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到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时,应当做出暂缓表决。会后要及时查清事实,避免久拖不决。

第十九条讨论决定股级干部任免(聘用)事项,必须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人事(政工)科长,介绍对拟任人选的考察情况;

(二)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

(三)以党委(党组)应到会领导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四)对做出任免决定的干部,由党委(党组)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

第二十条经研究批准任免的股级干部或实行备案的股级干部,自批准或备案之日起方可宣布任免决定,其任免(备案)审批表装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一条实行股级干部交流制度。交流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需通过交流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水平的;在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按规定需要回避的及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交流时应避免形成单位性质不同的混岗交流。

第二十二条选拔任免(聘用)股级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暂行办法的各项规定,并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以党政联席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二)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三)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做出的干部任免决定,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在下达批示前需要复议的,必须经党委(党组)二分之一以上领导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四)不准拒不执行上级派进、调出或者调动、交流股级干部的决定;

(五)不准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六)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

(七)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封官许愿,打击报复,营私舞弊。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暂行办法规定的股级干部任免(聘用)事项,不予审批或备案;已经作出的干部任免(聘用)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或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二十四条股级干部选拔任免(聘用)工作的监督:

(一)各部门党委(党组)及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股级干部任用(聘用)工作和执行本暂行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受理有关股级干部选拔任免(聘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暂行办法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二)各部门党委(党组)及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股级干部任免(聘用)工作中,要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各单位党员、干部、群众对股级干部任免(聘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人事部门、监察机关举报、申诉,受理部门和机关应按有关规定核实处理。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第6篇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县政府工作部门、县政府直属事业部门的股级干部(县政府直属企业机关可参照),以及下属其它正、副科级和股级事业单位的股级干部。

第三条选拔任用股级干部的原则: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二)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三)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四)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四条股级干部的管理权限

(一)各部门机关内设机构及部门直属事业(企业)单位(基层除外)的股级干部任免,呈报主管县长同意后,按以下权限执行:

1.公务员单位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任免;

2.事业单位按聘用制度管理的有关规定,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按确定的岗位签订《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并经仲裁机构鉴证备案;

3.政府直属企业机关,在人事部门指导下由本部门考察任免,报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4.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履行任免手续。

(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中:县第一中学、县职教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政府招待所的副职,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职的任免,由主管部门呈报主管县长同意后,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程序进行考察,提交县政府党组研究任免。

第五条股级干部的职数配备

(一)公务员单位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内设机构(以编办批准为依据)股级干部的职数配备原则:

1.3人以下科(室)设一职;

2.4-7人的科(室)设一正一副;

3.8人以上的科(室)设一正二副。

(二)副科级规格事业单位的副职,按县编办和上级有关规定核定的职数进行配备。

(三)下属股级事业单位股级管理人员的职数配备,按县编办和上级有关规定进行配备。没有规定的,核定时按以下原则配备:

1.4人以下设一职;

2.5-8人的设一正一副;

3.9-20人的设一正二副;

4.21人以上的设一正三副。

第六条拟选拔股级干部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

(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组织能力;

(三)能够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善于做群众工作,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团结同志;

(四)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一般应在下一级职务工作三年以上;

(五)新任股级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特殊人才可适当放宽;

(六)身体健康。

第七条任免(聘用)程序:

(一)由本部门确定拟任免(聘用)考察对象、写出推荐报告,填写《拟任免(聘用)股级干部呈报表》;

(二)呈报主管县长同意;

(三)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部门呈报拟任免(聘用)的人选,依据编制进行审查:有无乱设机构、有无超职数配备,审查是否混岗使用、年度考核是否称职(合格)以上等情况;

(四)按管理权限组织考察;

(五)按管理权限研究任免。事业单位(含基层)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有关规定实施,并及时进行审核、变更聘用合同内容、到仲裁机构鉴证备案。当发生与聘用岗位有关的人事争议时,由人事仲裁机构仲裁。

第八条推荐股级干部人选,可采取竞争上岗方法,也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实施竞争上岗、竞争聘用的股级职位(岗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选拔任免(聘用)股级干部,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考察对象得票数超过本单位应参加民主推荐人数一半以上的可列为考察对象,超不过半数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按管理权限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或本部门党委(党组)组织主持。

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按干部管理权限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时,要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又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第十条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股级干部人选,必须认真负责地写出署名的推荐材料,若推荐人选是所在单位干部群众拥护和确有工作能力的,可以列为考察对象。

对直接提名推荐的股级干部人选,可视单位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或个别座谈。

第十一条对已确定的考察对象,按管理干部权限进行严格考察。

第十二条考察股级干部人选,必须依据股级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重点考察工作实绩。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准确地了解考察对象的表现。

第十三条考察股级干部人选,应当经下列程序:

(一)组成考察组,拟定考察方案;

(二)组织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

(三)进行个别谈话、实地考察、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了解情况。

第十四条考察拟任免(聘用)的股级职务人选,根据单位规格不同,个别谈话的范围和对象分别为:

(一)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机关内设机构及政府党组管理的股级干部,座谈对象为:领导班子成员、部分中层干部、本科(室)人员;

(二)事业单位的股级管理人员,以能充分了解拟聘人选的综合素质为原则,确定座谈范围。

第十五条考察股级干部人选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内容包括:

(一)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情况;

(二)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主要特点;

(三)主要缺点和不足。

第十六条实行干部考察责任制。考察组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考察组成员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地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情况负责。

第十七条股级干部的选拔任免(聘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集体研究做出任免决定。

第十八条讨论决定干部任免(聘用)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到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时,应当做出暂缓表决。会后要及时查清事实,避免久拖不决。

第十九条讨论决定股级干部任免(聘用)事项,必须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人事(政工)科长,介绍对拟任人选的考察情况;

(二)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

(三)以党委(党组)应到会领导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四)对做出任免决定的干部,由党委(党组)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

第二十条经研究批准任免的股级干部或实行备案的股级干部,自批准或备案之日起方可宣布任免决定,其任免(备案)审批表装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一条实行股级干部交流制度。交流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需通过交流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水平的;在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按规定需要回避的及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交流时应避免形成单位性质不同的混岗交流。

第二十二条选拔任免(聘用)股级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暂行办法的各项规定,并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以党政联席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二)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三)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做出的干部任免决定,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在下达批示前需要复议的,必须经党委(党组)二分之一以上领导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四)不准拒不执行上级派进、调出或者调动、交流股级干部的决定;

(五)不准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六)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

(七)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封官许愿,打击报复,营私舞弊。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暂行办法规定的股级干部任免(聘用)事项,不予审批或备案;已经作出的干部任免(聘用)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或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二十四条股级干部选拔任免(聘用)工作的监督:

(一)各部门党委(党组)及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股级干部任用(聘用)工作和执行本暂行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受理有关股级干部选拔任免(聘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暂行办法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二)各部门党委(党组)及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股级干部任免(聘用)工作中,要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各单位党员、干部、群众对股级干部任免(聘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人事部门、监察机关举报、申诉,受理部门和机关应按有关规定核实处理。

第二十五条本暂行办法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重要依据。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的今天,人们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改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人力资源又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机关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效果,人力资源管理是把人视为机关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性的特殊资源,采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方法。它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对人的管理。而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真实记录一个人客观面貌的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事档案却在逐渐被淡化。本文就人事档案在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发挥更好地作用进行浅要分析。

一、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利用情况

虽然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现实的工作中,许多机关事业单位轻视对人事档案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人事档案反映的的内容不全面。

我们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套用以往的干部档案管理模式,人事档案包括当事人履历材料、自传材料、组织鉴定、考察材料、考核情况;学历、学位、培训和专业技术职务情况的材料;同时也包括政审、职务任免、加入党团组织的材料;奖励及违纪材料;工资级别调整等等。而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培训方面的材料却是十分缺乏。当用人单位希望通过人事档案了解和掌握一个人全部信息时,无法得到满足。人事档案没有给用人单位带来具体的识人标准。长此以往,使得人事档案遭受冷落。人事档案内容失真多有发生。由于个人及社会的原因,人们为找到一份好工作,会将自己的档案材料擅自改动,如将工作时间提前,学历提高,通过篡改、造假产生的人事档案如果档案管理者不进行认真的核实,只能将错就错地接受档案。而虚假的信息导致人力资源部门无法对职工做出正确评价,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在用人单位的作用发挥受阻。

(二)人事档案反映的材料过时。

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多单位档案部门不是随时随地收集材料,有的即使随时收集材料,但归档的时间也相当的长,一般年底进行一次归档,使得一些最新的档案材料如石沉大海,而人力资源部门要了解某个人的材料时只能看到一些历史材料,对该人最新材料的缺乏了解,从而贻误人力资源对人才的分配。而有的人事档案部门只有对人员进行变动、调整时,才会对其档案进行整理,补充其缺少的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取得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受限,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无法从人事档案获取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三)人事档案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人事档案管理者往往由单位年纪偏大者或单位不受重视的人员担任,而这部分人员对工作往往处于应对付对的心理,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使得档案管理形同虚设,直接影响了人事档案作用的的发挥。

二、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人事档案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人事档案管理得好,在档案中即可了解到一个人的工作经历、思想品德、业务水平、个人技能、个人素质等信息,这些信息的提供可使用人单位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能挖掘每个职工的潜力,发挥他们在各个岗位上的最大效力,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二)人事档案能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人事档案管理得好,可为用人单位在用人等决策中提供重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对单位职工作的考核,如人事考核、绩效评估、职工考核等等来决定职工的晋升和奖惩以及对职工的培训与学习。而这些记录都要通过人事档案来进行反映。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人事档案即可对职工的业绩、素质、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相应的决策,从而保证用人单位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三、如何发挥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作用

(一)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

人事档案应为人事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所以人事档案内容要更加丰富,不仅仅只有履历、自传、学历、奖励以及工资级别调整材料。还应能反映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能力,个性特征等等,通过这些材料的丰富,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从人事档案中提炼适合该人的工作岗位,职业素养,使人事档案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得力助手。

(二)增强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可为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人事档案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投递的档案材料要认真的进行甄别,对发现失真的材料要进行实地核实,以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对弄虚作假的递交材料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惩戒后人。同时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把好人事档案收集、传递、存档关,对不真实的材料坚决不予存档,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加强人事档案最新材料的充实。

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多单位不是随时随地收集材料,有的即使随时收集材料,但归档的时间也相当的长,而人力资源部门要了解某个人的材料时只能看到一些历史材料,对该人最新材料的缺乏了解,以贻误对人力资源的分配。因此人事档案要形成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档案材料,方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和认识一个人的全部实际情况。

(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者素质。

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积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道德素质,工资福利待遇,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从而发挥其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当今时代是信息和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已不能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加快开发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加快人事档案信息联网的速度,实现个人信息的联网查询,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足不出户,即可掌握该人的全方位信息,更加方便人力资源管理者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而求职者也无需奔走各个城市投档寻找工作,只需在互联网上应聘即可,为求职者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四、结语

总之,要树立创新观念,人才信息观念和效益观念,推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使之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重要工具,以为储备人才,发现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第8篇

一、本意见适用于由市主管部门和各镇负责管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行政正、副职领导人员。

二、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聘任制,是指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的领导职务实行契约管理的任用制度。聘任制不改变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与所在单位的人事关系。聘任关系通过签订合同、颁发文件和聘书确定。

三、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聘任工作,应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聘任人员的资格条件:

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㈡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㈢有开拓创新精神,能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㈣勤政廉政,遵纪守法,团结同志,作风正派;

㈤一般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

㈥聘任为行政正职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行政副职领导岗位两年以上或其他相当任职经历;聘任为行政副职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两年以上管理(专技)岗位工作经历;

㈦符合我市规定的领导干部任职年龄条件,初次聘任事业单位行政领导职务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㈧具体职位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主要聘任方式和程序

㈠聘任方式

可以采取竞争聘任、招考聘任、选举聘任、招标聘任、直接聘任等方式进行。在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的聘任方式中,引入竞争机制,空缺行政领导岗位原则上应实行竞争聘任。

㈡聘任年限

聘任年限一般为3-5年,根据工作需要具体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聘任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对聘任期满二轮的应及时进行交流。

㈢聘任程序

1、公布职位和聘任办法

上级主管部门公布职位、任职条件及聘任办法。

2、报名与资格审查

采取个人报名、组织推荐、民主推荐等方法,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与。根据拟任职务所要求的资格条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

3、确定考察对象

根据聘任方式的不同,对资格审查合格者可以采取组织考试、公开竞争、民主测评等方法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列入考察对象的人选数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4、组织考察

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对列入考察对象的人选进行严格考察。考察内容为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并形成书面考察材料。

5、讨论决定

根据考察结果,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择优确定聘任人选。

6、上报审核(征求意见)

按规定需要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审核或向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的,应及时进行报审或征求意见,经同意后再予任用。

7、任前公示

凡属提拔任职的应实行任前公示,具体参照《**市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实施步骤(试行)》(吴组发[2002]9号)。

8、签订聘任协议

行政领导职务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聘任,双方签订聘任协议。

六、聘任管理

㈠任期目标管理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都应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任期目标的考核结果与奖惩、续聘挂钩。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根据岗位特点,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责任目标和任期责任目标,并规定与之相应的年度和任期考核细化指标,加强任期考核。

㈡续聘

聘任期满,任期考核为合格以上的,可参加新一轮竞聘。对部分任期目标完成较好的,任期考核为优秀的,可直接办理续聘手续。任期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不再聘任或参加新一轮竞聘。

㈢解聘

被聘人员聘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解聘:

1、任期内不能履行职责,完不成目标任务或因个人失职使工作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的;

2、因闹无原则纠纷,影响班子团结,严重影响单位工作经教育不改的;

3、有违纪违规问题或严重违公德,有损领导干部形象的;

4、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考核为基本合格的;

5、因工作调动、职务晋升、到龄退二线的;

6、违反聘用合同的约定或因其他原因应予解聘的。

㈣辞聘

被聘人员提出辞聘的,应书面申请,陈述辞聘理由。聘用单位在接到被聘人员书面申请30日内作出是否接受辞聘的决定,经批准后办理辞聘手续,未办理辞聘手续前被聘人员仍应认真履行相应职责。聘用单位逾期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辞聘。

聘期内对被聘人员的任期目标考核、奖惩、调动、辞聘、解聘等日常管理工作,按照聘任权限由聘任方负责,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本意见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第9篇

一、本意见适用于由市主管部门和各镇负责管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行政正、副职领导人员。

二、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聘任制,是指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的领导职务实行契约管理的任用制度。聘任制不改变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与所在单位的人事关系。聘任关系通过签订合同、颁发文件和聘书确定。

三、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聘任工作,应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聘任人员的资格条件:

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㈡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㈢有开拓创新精神,能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㈣勤政廉政,遵纪守法,团结同志,作风正派;

㈤一般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

㈥聘任为行政正职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行政副职领导岗位两年以上或其他相当任职经历;聘任为行政副职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两年以上管理(专技)岗位工作经历;

㈦符合我市规定的领导干部任职年龄条件,初次聘任事业单位行政领导职务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㈧具体职位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主要聘任方式和程序

㈠聘任方式

可以采取竞争聘任、招考聘任、选举聘任、招标聘任、直接聘任等方式进行。在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的聘任方式中,引入竞争机制,空缺行政领导岗位原则上应实行竞争聘任。

㈡聘任年限

聘任年限一般为3-5年,根据工作需要具体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聘任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对聘任期满二轮的应及时进行交流。

㈢聘任程序

1、公布职位和聘任办法

上级主管部门公布职位、任职条件及聘任办法。

2、报名与资格审查

采取个人报名、组织推荐、民主推荐等方法,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与。根据拟任职务所要求的资格条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

3、确定考察对象

根据聘任方式的不同,对资格审查合格者可以采取组织考试、公开竞争、民主测评等方法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列入考察对象的人选数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4、组织考察

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对列入考察对象的人选进行严格考察。考察内容为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并形成书面考察材料。

5、讨论决定

根据考察结果,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择优确定聘任人选。

6、上报审核(征求意见)

按规定需要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审核或向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的,应及时进行报审或征求意见,经同意后再予任用。

7、任前公示

凡属提拔任职的应实行任前公示,具体参照《*市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实施步骤(试行)》(吴组发[*]9号)。

8、签订聘任协议

行政领导职务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聘任,双方签订聘任协议。

六、聘任管理

㈠任期目标管理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都应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任期目标的考核结果与奖惩、续聘挂钩。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根据岗位特点,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责任目标和任期责任目标,并规定与之相应的年度和任期考核细化指标,加强任期考核。

㈡续聘

聘任期满,任期考核为合格以上的,可参加新一轮竞聘。对部分任期目标完成较好的,任期考核为优秀的,可直接办理续聘手续。任期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不再聘任或参加新一轮竞聘。

㈢解聘

被聘人员聘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解聘:

1、任期内不能履行职责,完不成目标任务或因个人失职使工作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的;

2、因闹无原则纠纷,影响班子团结,严重影响单位工作经教育不改的;

3、有违纪违规问题或严重违公德,有损领导干部形象的;

4、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考核为基本合格的;

5、因工作调动、职务晋升、到龄退二线的;

6、违反聘用合同的约定或因其他原因应予解聘的。

㈣辞聘

被聘人员提出辞聘的,应书面申请,陈述辞聘理由。聘用单位在接到被聘人员书面申请30日内作出是否接受辞聘的决定,经批准后办理辞聘手续,未办理辞聘手续前被聘人员仍应认真履行相应职责。聘用单位逾期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辞聘。

聘期内对被聘人员的任期目标考核、奖惩、调动、辞聘、解聘等日常管理工作,按照聘任权限由聘任方负责,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本意见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事业单位个人考察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新思路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反映事业单位的人才信息,是人力资源部门对人员的重要评价和人事任用的重要参考。对其的管理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该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转变思路,发挥人事档案应有的作用,本一探讨。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陈旧,不能反映个人的最新发展动态。多年以来,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除了一些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表、考察表和干部任免审批表等单位知道的材料会主动放在个人档案中,其他的,例如学历、培训、奖励等材料,只有其本人主动送来,档案人员才会根据档案归档制度,视其是否需要存档。这种长期被动模式下的人事档案管理,使得现有的人事档案陈旧,不能反映个人的最新发展动态,人事档案便不能起到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二)存档材料不规范,档案基础工作不扎实。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工作大多数存在存档材料未经过仔细斟别,材料繁杂,或材料缺失等不规范现象,这种档案基础工作不扎实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档案的整理、保管等后期工作,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大多数不是专门学习档案专业的人员,尽管通过较强的责任心、细致的工作和努力的学习能基本掌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但因为很多单位的人事档案都是由人事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管理,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兼职的档案人员没有很多的精力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只能做到被动接受,并且对接受的材料很难做到仔细甄别和仔细归档,归档材料繁杂,或材料缺失等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人事部门不够重视档案的基础工作,认为归档材料越多越就越能反映人员的发展情况,也很少为档案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因此档案的归档工作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

(三)忽略了人事档案中的文书档案作用。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做好人事档案中十大类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算做好了,并且人事档案需要反映一个人的发展动态,而文书档案反映的是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两者的反映效果并不相干,便忽略了文书档案在人事档案中所起的作用。其实,尽管文书档案中很多反映人员的材料,因以免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臃杂,根据人事档案归档制度,未归到人事档案中,但这些文书档案是需要作为人事档案的佐证材料的,如果此时不建立相应的文书档案,当需要调阅、利用人员的人事档案时,单凭结果看,很难充分反映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动态。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就以上这些问题,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破除旧思想,探寻新思路:

(一)对人事档案进行动态管理。人事档案立卷后,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员工人生道路的延伸将不断形成一些反映新信息的文件材料。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做好新材料的收集补充,力求缩短档案与员工实际情况的“时间差”,对人事档案做到动态管理。

(二)经常学习归档的先进理念,对多余档案进行辅材料归类。事业单位要解决人事档案基础工作不扎实的局面,首先,需要提高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一是提升档案人员的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人事档案工作管理的好坏,对其素质的提升是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保障。可通过与其他同类单位交流和进行培训的方式,学习人事档案管理的先进理念;二是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对人事档案做到仔细甄别和归档。其次,对多余档案进行辅助材料归类。人事档案归档并不需要人员发展的所有信息,如果把人员发展的所有信息归档势必会造成归档材料繁杂,不规范。但这些人员发展信息对了解人员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此时,应该把这些不需要归档的信息建立一份员工辅助材料档案作为备用。

(三)发挥文书档案的辅助功能。大量事实证明,仅凭存入人事档案的十大类材料并不能充分反映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动态。在人事档案不能充分说明问题时,文书档案可以作为佐证起到辅助的作用。例如有些人员的调动文件或任职文件虽和人事档案中的考察材料、职称评审材料和干部任免审批表相辅相成,但又不能归入人事档案中,这些材料在证明单位人员职称、职务等信息时都要作为辅助材料一并准备齐全,这时就需要专门建立相应的文书档案对其人事档案工作起到辅助的功能。这些文书档案是为了便利于人事档案部门的工作而建立,所以根据人事档案工作的需要,以方便工作为目的,可按照年限进行归档整理。

三、结语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需要经常进行一些思考和学习,才能达到人事档案动态管理,并且管理规范、随时调档充分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军.当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改革[J].人才资源开发.2015.4

[2]章树成.浅议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6

[3]王海唐.浅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变革趋势[J].机电兵船档案.2015年第4期

[4]梁艳玲.当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关于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2012第12期

[5]吕春影.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蹼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第4期

上一篇:副科级干部考察材料范文 下一篇:社区干部考察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