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9:00:34

事业管理论文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思想上不够重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之前的长期实行平均分配思想占主导地位,事业单位从领导到员工往往都对人事绩效考核制度表示出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如果细化人事绩效考核,将会影响到团结和和谐,故不是很赞成人事考核。即使有些单位领导认识到建立了人事绩效考核制度得重要性,但是员工的思想上不够重视,最后也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效果。

1.2绩效考核技术不完善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者往往缺乏恰当的绩效考核技术和科学方法,带有很多的主观意愿。加上有些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搞绩效考核就是对他们自己的工作的稳定性的破坏。还有绩效考核者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方法和技术上,考核时需考虑人情关系、工作时责任心不强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导致绩效考核失去公平和公正,没有形成良好的绩效考核氛围,考核制度形同虚设。

1.3绩效考核制度处在探索中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的制度正处在探索中,在制度的内容上存在缺陷,设置不合理,没有细化,考核内容大同小异。现在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大都是通常是以岗位和任期责任制为考核的基本依据,没考虑到具体工作将会在实际中产生的效益,对除了这两点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考核不予重视。同时,考核标准设置不细致明确,考核标准往往受考核者主观价值观的影响,特别是容易受个别领导主观意愿的影响。考核判断过程中,定性的居多而定量的较少,考核判断标准的随意性大。

2.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的改进对策

2.1营造良好的考核氛围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绩效考核才能落到实处。要让全单位的员工都认识到为什么要进行绩效考核,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氛围。主要是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对过去的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考核,看到问题所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供员工晋升的依据;二是为了对员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对其能力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如何做这样的评价呢?口说无凭,是不是用这样的评价来做出一个公正的结论。通过事实来说明能力和你的业绩是不是更有说服力。三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实现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及时了解任何员工任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谁能干,谁不能干,考核结果一目了然。用考核的方式来证明员工的业绩,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从而为事业单位选拔任命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2.2正确定位绩效考核,加大考核者的培训力度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要有正确的定位,尤其是领导更应该有这种意识,将绩效考核作为完整的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此外,还要加大考核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客观公正、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不仅取决于考核制度、考核技术及方法,更受到考核者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影响。因此,对参与绩效考核的考核者进行专项的培训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2.3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及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首先要对员工的岗位进行科学有效分析,不同岗位不同的考核标准。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客观分析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并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其次,要科学合理的确定考核内容,设置指标体系。可采用层次管理法将考核体系分为整体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三个层次,以解决考核内容以偏概全的缺陷。在设置考核指标时需注意平衡,注意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可实际观察并可以量化的指标为主,以相关的定性指标为辅。最后,要明确考核标准,使考核周期系统化。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有效地与薪酬挂钩,并综合考虑考核目的、被考核职位、考核指标类型来确定绩效考核周期。

2.4充分利用并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结果来之不易,加以充分利用才使得绩效考核工作更有意义。应将考核结果告知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会就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面谈,若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无异议,则在考核结果表上签字确认;若有异议,则可进行绩效考核申诉。其次,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各级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及时对其绩效中未达到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各级考核者应为被考核者提供绩效改进指导和帮助,并跟踪其改进结果。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从建立交流与沟通反馈、有效运用绩效考核结果这两个方面入手,切实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反馈制度。

3.结论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为指导。相信,事业单位必会冲破绩效考核的重重障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技术把绩效考核工作做好。进一步发挥人事绩效考核提升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以此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理论: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

作为公共事业,教育管理通过提供优质足量的教育产品来保证公众的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优质足量涉及效率,保证公众的个性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涉及公平。公共事业的发展涉及到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效率是一个完全的经济概念,强调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公平强调教育管理的效果与教育管理的本质和最终目的的关系。企业基于其生存和追求利润的目标,效率成了其当然的首要指标。效率作为一种手段,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它与私营企业的区别就在于效益在私营企业看来是一种目标,而就公共事业而言,只能是一种手段,是服务于公平的手段,最终必须服务于公平的需要,教育不能本末倒置,这是公共教育事业管理的特性所决定的:

从本质上讲,教育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大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众事务。从理论上分析,公共教育事业管理,涉及到两个理论:一个公共事务理论,一个是公共产品理论。当然由于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也说明教育既有公共性又有私人性,教育的不同部分,其纯与私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非义务的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受益,很大程度主要体现在教育者个人,私人产品性也很突出,产品提供的方式以混合提供为主要,实行成本分担机制。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强制义务教育,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社会受益面最大,教育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最高,因此决定了这类教育产品公共性程度非常高,已是倾向于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甚至某种意义上就是纯公共产品。产品的提供方式以政府的公共提供为主要形式,即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实行免费教育,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需要。

二、问题:目前义务教育的非公平问题

目前教育最受诟病的就是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由于牵涉到社会大众的共同利益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社会大众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敦育。但是基础教育阶段存在背离公平原则的倾向,主要体现在校际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教育政策制定上的不合理。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对于基础教育来说,由于政府实行义务教育的政策,基础教育是公共性很强的准公共产品。既然是公共产品,每个人的享用应当是公平公正的,不应该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由于提倡提高办学效益,教育提出重点发展个别高质量的小学、中学的主张,政府在教育投入、教师资源配置、学生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这样的结果是优质教育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学校手中。重点学校制度使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资源的非均衡分配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学校间的差距造成了公众享受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重点学校制度以精英教育培养尖子生为目标,与义务教育使人人享用平等教育的宗旨是背离的。就近入学制度是保证义务教育的主要手段,但是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不合理,学校间明显差距的存在使这一政策无法体现它的公平原则。就近入学意味着你没有选择好学校的余地,碰巧跟好学校做邻居,那么你就可以上好学校,碰不巧就只能上差学校,这本身就是带有偶然性的,有人称之为是“家庭居所决定是否享有优质资源”。择校意愿的产生和择校制度,就是因为伴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化而派生出来的。从理论上看,择校是“家长们放弃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就读”,是个人选择性的行为,并没有违背“人人享有教育机会”的教育公平。而且从理论上讲,择校给予受教育者选择自己心仪学校的权利,择校有助于构筑学校间的竞争机制,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从现实上看,择校与高收费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名校通过留出一定比例的择校名额而获得额外的经费,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教育优质资源的稀缺,为了能得到较好的教育,老百姓不得不在义务教育阶段就为孩子的受教育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对家境富裕的家庭来说,择校制度能使他们通过交纳高额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好的教育资源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但是当它一旦与高收费联系在一起时,就意味着部分的人占有了本应是大家共有的资源,这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如果说民办学校因为其民办性质,是有满足个体(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47页)受教需要,提高办学质量、效率的话,无须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采取择校高收费无可厚非,那么,通过将公办学校的优质初中部转化为民办途径而使择校高收费合法化,这就是说把本来属于公共的物品变成了部门和教育实体的私人物品,而使公众失去平等享受优质公共资源,这就是从理论上和道德上完全说不过去的。尽管从理论上说择校可以帮助你通过交费或考试的方式,重新选择,但这是不是又是对交不起高学费的人来说是不公平呢?而实际上对负得起高额学费的家庭来说,也并不意味着公平,因为教育的公平除了基本的要求是上学的人人机会平等外,还包含“人人公平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但是高质量的教育却必须花费高额的费用。目前各项制度推出的结果并不能实现对公平的维护,而恰恰相反是对公平的损害,以“精英教育”为导向,以分数为取向的重点学校制度成为了推广普及素质教育的障碍,损害的正是大多数人享受义务教育阶段高质量教育的利益,这是对义务教育普及素质教育的宗旨的背离。对此杨东平教授深刻地指出:一般认为,就事实而言,世界各国在教育质量上的不公平比教育机会不公平严重得多。“人人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仍然是20世纪末的重大挑战之一”。

三、对策:推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政策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资产、预算、财务管理三方面难以融合

在前几年,已经提出了资产、预算、财务三方面的管理进行相互融合,然而在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管理工作中,资产管理往往难以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互配合。某些事项中资产配置过量、某些事项中资产重复配置、资产闲置浪费严重等,这些都是三方面管理工作未能实现相互配合的表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不相匹配,就会导致事业单位为了方便本单位的运作而重视资产的购置,但是却忽视了对资产的管理,导致了事业单位资金大量浪费。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不相匹配,就会导致事业单位资产购进之后,却未能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实际资产未能在账务上进行及时的处理,造成账目不明的情况。

(二)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过低

现如今,我国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采用陈旧的管理模式,运用人工操作的办法,这种管理方法会导致极大的错误率,降低工作的效率,造成资产管理失去时效性。由于这种陈旧的管理方式,会加重事业单位资产重复配置、配置过量等问题,造成了事业单位资金的严重浪费。再加之事业单位中新增资产方面的管理极其松懈,事业单位的各部门之间的资产配置不公平的现象普遍存在。又因为各部门之间利益不同,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会拒绝与其他部门或单位共享资产,资产仅仅被用于某一个部门,其利用率非常低。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资产的购置和分配不合理,很多资产还未被使用就被弃置。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管工作不到位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资产,失去了强有力的监管,就会滋生的现象。虽然目前事业单位中都设立有资产管理监管部门,制定了相关的监管制度,然而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中,却未能切实落实到位。在资产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不负责任或是为了谋取私利而违反资产管理制度的现象。又因为事业单位中的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管理监管部门及其人员之间权利职责不明,存在权利交叉的现象,导致了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难以做到严格按照监管制度来实施。监管工作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的问题。

二、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策略

(一)实现事业单位改革

我国政府单位管理体系的改革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尽快实现事业单位的改革,而又因为事业单位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涉及的部门繁多、事项冗杂,工作人员数量庞大,就造成了事业单位改革进程远远落后于我国其他行政体制改革的脚步。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度,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事业单位长久发展的体制,才能够在我国政府的指导下,实现社会发展各项事务的管理,为我国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服务职能。事业单位完成了自身的改革,也就能够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改革提供一个稳定的、有利的大环境,从而拉动资产管理改革,实现资产管理的飞跃式进步。

(二)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际情况不符,是造成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应当从其他先进国家的资产管理工作中借鉴经验,并且从我国其他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吸收优势,结合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同时,要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监督部门,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使各个部门、所有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制定的资产管理方案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资产购置合理化、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资产处理节约化。既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节约大量的资金,又能够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建立专门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构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来负责,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也是实现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负责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也为他们划分出了一定的管理职责,但是严格来说,并未能形成具体的、更为细化的资产管理机构,而是由事业单位中的某些工作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并且聘用专业化人才,对其具体的管理工作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明确该管理机构的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切实落实资产管理工作。

(四)提高事业单位资产利用效率

我国政府在事业单位资产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事业单位所拥有的资产总量非常巨大,然而,在实际的资产管理中,却总会发现资产短缺的情况。这正是由于资产利用率低下造成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应当更为注重资产的合理配置,在为事业单位购置资产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明确其是否已具备该资产,从而避免重复购置,另外,要实现事业单位的资产共享共用,将现有的资产进行充分的利用,防止资产的闲置和浪费。除此之外,还要实现资产配置的公平合理,杜绝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攀比之风,从而节约资产,提供资产利用效率。

(五)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主要以人工统计、管理为主,造成了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资产信息不完全,时效性差。事业单位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将本单位所有的资产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并且实现各个部门资产信息的共享,使资产透明化,有效地防止的腐败现象,且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避免资产管理出现信息上的错误,以准确的资产管理信息,为事业单位节约更多的资金,实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改革优化。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有利于卫生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需要卫生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与控制工作除了需要相关的审计机关以及会计部门参与之外,还必须建立并完善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体制,确保所制定的内部会计管理控制策略得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执行。同时,加强会计管理与控制工作还能够使得单位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的而准确的获得财务信息资料,保证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以及财务收支得以平衡,确保卫生事业单位的正常业务得以顺利开展。

(二)对完善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实施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控制策略,能够及时的体现并反映出单位真实的经营与财务管理情况,从而及时的为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得到完善。最大程度的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以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合理管理,减少卫生事业单位产生的经济损失。

(三)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卫生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构成的重要成分,其是一个独立经营与自主发展的经济法人,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确保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保证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保证国家拨款和单位的收入得到充分利用。

二、卫生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财务预测及控制手段当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单位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以财政拨款为主,因此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预算是单位财务处理工作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预算编制执行能力不足,且不重视管理工作,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是凭感觉、经验估计等方式来保证财务成果。例如,部分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部门,部门之间的预算协调难度大;虽然编制了项目支出细节,但是细化程度不足,导致出现了资金铺张、浪费的问题,影响到了预算的严肃性与控制作用。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导致执行力下降因为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意识较为淡薄,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在实际的实施与使用过程中发现财务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而导致会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能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解决财务工作中的相关问题,造成财务工作效率下降。例如,资金预算精度不足、收支不能得到合理控制、不能与其他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单位管理与财务控制工作脱节等问题。

(三)人才建设与管理体系不完善卫生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与控制部门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因为人才评价体系、奖罚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及队伍建设能力不足。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控制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卫生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预测及控制策略通过信息化建设操作,能显著改善卫生事业单位的信息质量,使得财务预测及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在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相关利益群体开始转为外部债权人、所有者权益人和其他的潜在投资者,这就要求卫生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及时的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这时,通过信息化测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就成为了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的切实需要。同时,这也是增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规范性的重要途径。卫生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建立一个透明的内部会计信息标准体系。基于权责制的应计指标对既有的内部现金流转信息系统加以修正,并将信息分配至资产负债表中,使得财务信息能够客观而精确的将会计主体可利用资源体现出来,并能够及时的计量出不能产生效益的资源消耗。同时,需要建立卫生事业单位自己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等融入到财务管理系统当中,构建起“管理型”的网络软件,从而提高单位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

(二)做好预算控制,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卫生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及控制过程中,需要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持续对预算模式以及编制方法方面进行修正,通过合理引入绩效预算的方式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得到完善。同时,要保证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制度执行,通过授权控制的方式让各级担任起管理责任,形成完善的责任体系。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中执行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而畅通的沟通渠道与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以促进人才培养,避免人才流失。同时,还应该积极吸纳优秀的会计人员构成单位人才体系,形成快速的反馈机制,为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及控制水平起到基础作用。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标准,无权威性

财务管理制度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预防问题出现的重要环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差,财务处理流程常因人而变。合法性控制差。已制定的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严。制定修订不及时、不完善。对票据等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不严。财务人员受企业法人干扰严重,独立自主的开展财务工作和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和困难。

1.2财务人员素质与业务水平较低,与单位实际管理要求有差距

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财务政策和财务知识变化很大,而财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明显滞后,知识结构陈旧老化,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有些财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不照章办事,反而讨好领导,睁只眼闭只眼,揣着明白装糊涂,领导咋交代就咋办。财务人员参与经营管理能力差。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信息要求更加及时、灵敏、准确,而当前财务人员普遍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仍然认为财务工作就只是算账、记账、报账。只要自己的工作不发生账务差错就心安理得,财务人员还没能突破传统的报账型财务思维定势,没有充分发挥管理型财务的职能。

1.3预算编制不完善,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

因受传统计划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预算编制缺乏单位发展战略的明确指导,缺乏前瞻性。预算编制的时间晚、周期短、内容简单、项目资金预算编制不细致、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相脱节、编制不全面,缺乏科学性。预算工作缺乏整合思想,缺乏整体性。预算编制与单位实际运行相脱节,缺乏客观性。

1.4单位资产管理不清晰、不全面

(1)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重购买、轻管理”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调拨、报废等方面不规范。有些单位长期不对固定资产盘点和复查,一些固定资产不入帐,存在帐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等问题。

(2)通过虚列开支、资金返还等方式将单位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部门帐外,私设小金库,工款私存,大额开支使用现金,白条抵库等违反财务规定的问题。

1.5国土工程项目很少做成本分析

(1)领导不重视,财务人员水平不高,许多国土单位本着省人、省事目的没有按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成本核算。

(2)国土单位基础国土、市场国土交叉进行,目前的财务记帐方式不细,分类不全,无法开展成本核算。

2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1不断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创新管理体制,推进财务工作思路的转变

(1)在记帐方式上,由记帐性财务、报帐财务、事务性财务向管理性财务进行转变。传统财务管理主要是核算、记帐、算帐、报销等事务性工作,现代财务管理人员要适应现代企事业单位发展要求,除了具备基本的技术能力外,还应具备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具备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通过熟练运用各项账表中的数据财务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分析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对经济趋势进行预测,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财务信息,为领导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经营管理型的财务职能。

(2)财务管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监督的转变。在合同签定、设备采购、重大经济决策、工程的招投标管理等过程中积极参与,做到财务管理事先有依据,事中有监督、事后有结果的全程管理体制。

2.2不断夯实财务管理基础,推进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国土事业单位目前多是事业身份,内部企业管理双重运行方式。单位要在国家财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起操作性强、适应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对现金管理、财产审批、审批权限分配、财务计划制定、资金筹集与使用等各方面都要有具体、标准的规定,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确保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形势的专业财务管理队伍,使财务管理专业化。新形势对单位领导、财务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单位领导要带头学习有关财政、财务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依法理财和财务决策的能力。二是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三是大力推进财务工作电算化、信息化工作。四是大力提高财务分析能力,通过各种分析数据,为单位的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2.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以预算为中心

财务管理模式,增强财务管理的计划性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采用预算方式。为加强单位预算管理,应做到:

(1)加强认识,转变观念,认识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成立预算管理机构,强化预算管理的法制性。根据各煤炭勘查单位实际情况,可成立预算委员。

(3)实行零基预算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等方法。

(4)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坚决执行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2.4不断改进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加强财务控制作用。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财务控制,有助于实现公司经营方针和目标,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有助于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各国土单位应逐步建立比较完整的财务控制体系,在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资产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审计控制等方面应逐步完善,确保单位的财务控制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规范。

(2)积极预防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事业单位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个单位的财务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现金流风险等。单位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首先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必须坚持均衡、稳健、独立和适时等原则。再次是要重点分析本单位的财务风险点在那里,如资金结构是否不合理、负债比重是否过大、投资是否科学、日常经营策略是否得当、应收账款回收是否及时,不良资金占用是否偏大等。最后是要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抵抗财务风险能力。

(3)做好应收账款和现金流管理。单位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合同应收账款缓慢或迟迟不到已严重影响各单位可持续发展,各单位领导和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必要措施来有力推动本项工作。因此,从源头控制,建立应收账款防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在应收账款尚未发生前,对合同谈判、签约阶段就应进行管理。二是加强应收账款的事中、事后管理,欠款由专人负责。三是对客户实施动态资源管理,实行动态监督。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设备验收和使用管理,建立固定资产清点盘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帐帐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账实相符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同时利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对所有固定资产实行计算机管理。在项目经营和实施中,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3结语

国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单位经济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现单位财力的合理配置、生产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每个单位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以最经济的方式筹集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以最佳的比例分配资金,以最严格的要求进行财务资金管理。因此,在国土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每个国土单位为适应未来的竞争市场,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工作。通过合法、高效、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不断改造、不断完善,发挥国土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资源等综合优势,才能把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促进国土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财务管理是广电事业单位组织管理的一部分,其概念是在组织发展规划的目标范围内,管理组织现金流、筹资、投资等活动的总称。组织发展需要财务、物力、人力等资源要素。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现有财力资源,是组织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广电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广电事业单位在发展进程中,其财务管理能力的强弱,对提高工作绩效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一定要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成本管理。建立起基于成本核算的管理体系,科学有效的对业务活动的产出及成本进行计量,分析其构成要素,探索出增强赢利水平、减少运作成本的方式,运用最少的投入赢得最高的利润。其次高效能、低分配。广电事业单位分配管理是管理内部成员和部门间的收入。运用有效的分配方案,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并对收入进行合理分配。分配管理运用得当,能够让广电事业单位在降低分配成本的同时,激发各成员、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以获得更理想的工作效能。

二、广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资金运用效益差

除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外,大多数广电体系的事业单位都缺少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单位领导对广告经营和新闻宣传特别重视,而对财务管理则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他们觉得财务管理无非是编制预算,出纳付款和会计算账,到年末编制决算报表罢了。现在财务工作人员在平时开展财务管理时,其工作重心也是收付资金、报销日常账目、申报用款计划等较为机械的工作,而不具有基于核算对象对广电事业单位业务中出现的费用进行成本测算、归集与分配的理念,也没有科学理财与全面测评资金使用情况的意识。

2、会计核算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规范

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缺乏与专项支出和专项收入相关的细化预算,部门在使用结转结余资金时统筹性较弱,没有严格的实施预算控制,存在随意对预算资金用途进行改变以及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收支管理不规范,没有及时的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出现死账、呆账;没有根据制度要求对财政和国库专户的款项进行核算与管理,部分款项没有列入财政监督范围内;缺乏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严谨的对资产进行分类,核算账目不完善,盘点清查不及时,已经清理的固定资产却长期处于挂账状态,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公物私用、损坏丢失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3、财务管理手段不科学,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

现在虽然大多数广电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但因为管理理念不足,只在核算工资和总账时运用账务软件,会计信息化方式较为落后。在资产管理、采购业务、货币资金等内控制度方面没有严格执行控制程序、授权批准以及不相容职位分离等制度。没有有效执行账务盘点制度,存在一定数量的账外资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建立起单独的审计机构,部分单位既使建立了内审机构,也由财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其岗位责任制不明确,部分制度流于形式,内审报告缺少权威性、公正性、客观性。

4、税务筹划意识差、应对“营改增”能力不足

广电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营改增”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于适应于广电事业单位的计税基数和税率变化缺少必要的了解,涉税会计科目设置的合理性不足,在核算涉税会计账目时所运用的方式不规范。财务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税务筹划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建立起运用提高进项税额以减少增值税负的税务筹划意识,而增加了整体税负。

5、财务指标较少,财务人员素质较差

广电事业单位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并非财务专业出身,缺乏会计基础知识,其专业技能和财务知识比较匮乏,缺乏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力,而大多数会计人员拥有的知识结构也无法满足现在财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另外因为没有意识到财务指标分析在单位经营决策方面的辅助作用,广电事业单位一直没有按照本行业特点对分析指标的种类予以增加,只对资产负债率、收支完成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进而影响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广电事业单位创新财务管理的策略

1、提高财务管理的思想意识,增强资金利用率

广电事业单位领导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重要性,切实执行财经纪律,运用科学方法改进和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增强自身管理能力。财务人员应该建立与时俱进的理念,转变原有观念,以精细化财务管理为目标,以整合管理与资金使用为重点与核心,运用分类核算的模式,实施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机制,减少制作、转播电视广播节目时的人力成本和物化劳动耗费,进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拓展播出节目和广告运营的获利空间。

2、切实贯彻新会计制度,规范财务制度

广电事业单位应该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提高对财务报销、资产、资金、收入的管理,逐步完善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广电行业会计具有的特点,全面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以及预算编制、调整、审批、执行等制度;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进行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经常盘点、清查资产,做到账实相符,杜绝资产流失的现象;规范存货定额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技术材料使用定额与材料储备定额,使存货数量始终保持合理;提高财政专户资金与应缴广告收入的管理,根据国库收缴的规定足额、及时交纳合办节目制作费与广告收入,不能坐支、挪用、截留、滞留、隐瞒;严格管理各种合同与票据,制定出追究债务债权责任及定期清理往来账目的相关规章制度。

3、创新改革财务管理方式,健全内控机制

广电事业单位要逐步创新和改革财务管理方式,重视经济核算,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内控与会计核算体系,开展绩效评价,增强资金使用率,提高对政府采购、预算控制、国库支付、资产管理等业务的会计监督和控制。完善广播电视节目购置、制作、播出及验收入库的相关制度,提高对合拍合作、外购节目、自制节目等节目的管理,保证节目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严格控制支出,加强成本意识,建立起科学的定额支出体系,对专项资金绩效进行控制和管理;制定并实施公务卡结算报销与财政直接支付制度,强化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定期向社会公布部门预算实施情况,提高公务支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逐步调整和健全内控管理方式,综合增强内控管理的能力,防范和避免财务风险。

4、提高税务筹划思想,适应“营改增”后出现的变化

因为广电事业单位不但有节目制作与广告经营,还经营涉及营业税的项目以及提供税率不同的应税服务,所以财务人员要分析“营改增”后出现的变化,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对财务报销流程进行完善。另外,要建立起税务筹划意识,了解和掌握不同业务板块应该使用的税率。在开展节目购置、办公采购、提供应税服务以及租赁有形动产时,要选择拥有增值税及财务核算完善的供应商和厂家,要增加获得增值税发票的机会,运用提高进项税额实现降低或抵扣增值税负的目的。特别要规定购置专业和办公设备、节目购置、节目制作时报销与获得发票的相关制度,由于广电行业的这几种费用能够大量抵扣进项税额,如果没有获得专用发票,会影响到单位的税负。根据规定,如接受服务的客户与销售货物的商家是规模较小,但可以开增值税的纳税人,就要求其开具增值税发票,以抵扣部分进项税额。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新《预算法》要求实施绩效监督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也就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事业单位必须以实施自我评价与财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对绩效和预算进行工作开展。

二、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关联性分析

事业单位的治理能力主要从其单位的绩效水平可以看出。作为绩效管理,其又是推进预算改革的重要方面,能够为事业单位及时的调整预算政策和制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因而,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两者具有不可替代的相互联系。具体而言,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绩效目标和预算编制的关系。引入绩效概念到预算编制过程中,同时结合绩效目标和预算编制目标,以便事业单位提前将预算绩效审核目标作为其预算编制的基础和依据。预算绩效指标满足项目预算要求的,可以按纳入预算,而不符合实际的项目预算则应按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从而提高绩效目标结合,使有关单位转移注意力从“要钱花”到“花好钱”上。二是执行主体和主体内部的关系。从执行主体来说,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既是预算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各部门在预算管理时,主要偏重于预算编报、执行和控制,而在预算整改过程中,则应根据预算绩效的相关工作来开展。三是全面开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而对绩效管理来说,这也是一个覆盖面较广的工作。从管理内容和范围来说,两者是彼此联系和趋同的。因此,事业单位应把握预算绩效与预算管理的统筹协调,把预算绩效的全局观融入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去。四是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的关系。对事业单位而言,绩效评价的结果,将成为其整改的最有利依据。这是由于绩效评价结果出来以后,事业单位将实施报告制和问责制,绩效评价的结果也将被予以公开,而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这个角度而言,绩效评价的结果无疑将成为事业单位决策和绩效考核评价的依据,成为财政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求突破、上台阶、见成效。

三、加强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协调职能

可以相信,在新《预算法》颁布执行后,预算支出的绩效约束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协调职能,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着手:

(一)注重细节,强化预算事前评估

一个项目是不是合理,能否得到财政预算资金的支持,首先就应进行预算前评估。也就是说,事前评估工作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预算闭环管理的起始阶段。事前评估解决的是钱该不该花的问题,应该怎么花以及财政资金投入的风险因素。要防止预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又要让钱真的花出效益来。以北京市财政局为例,在经过连续4年的预算前评估后,北京市财政局把一些不该上的项目予以了清退,并对一些没有在财政公共支出预算中的费用和支出进行砍切处理,整个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绩效管理工作的透明化,促进了事业单位的预算水平,也激发了整个事业单位的绩效预算意识。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以往的预算对事业单位而言,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在实施绩效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手段以后,事业单位的责任部门就需要对这个数据进行详细询问,以确定该数据是否具有合理性。在财政资金预算规划中,只有具有绩效高的项目才能优先安排资金,在预算编制前的事前进行项目评估,可以为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有效保障了纳税人的钱合理使用。这样的职能转变落地有声。但是,当前我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改革才起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现在也不是所有的预算项目可以做预评估。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未来所有申报财政资金的项目都将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予以评估。

(二)加快研究建立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应覆盖全所有预算部门与财政资金,对绩效而言,也应如此。因此,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执行预算与控制预算的各个环节,都应将“绩效”的观念纳入其中。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在农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重要行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更应结合预算指标和评价指标来确定,构建覆盖所有业务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预算绩效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三)创新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

加速推动权责发生制的预算管理改革,以系统、真实和完整的目的来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反面进行:积极地推动绩效目标管理,形成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闭环管控体系;为了加强预算的绩效管理,事业单位还应积极培育第三方中介机构,并建立第三方中介机构库,以方便对事业单位绩效进行评价,从而有利于提高绩效评价的公正度。最后,组织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培训,使其能够为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控的协调性提供较好的服务和帮助。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标事业单位在社会上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服务社会,是国家为了开展管理出资兴办的承担着专项职能的工作单位,事业单位的主要特点是非盈利。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范围比较多,包括教育、科技、医疗技术、科学、保险等诸多方面,在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阶段进行策划来完成服务的标准。比如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由于其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没有具体的盈利项目进行资金回转,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只是依靠国家对其经济的资助。这样,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只需要对原有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并能够对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就能够开展正常的运作。事业管理的发展目标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能够使得事业单位能够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满足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事业单位在资金问题上不再仅仅局限在依靠国家的拨款。逐渐地开展一些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来获得资金,向社会寻求资金。事业单位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实践活动中争取以最小的风险来完成筹资工作。同时,在现代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阶段应该转变管理模式,不断地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预算资金收入管理;不断地通过绩效为指导的创新型财务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设定相应的指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定期的考核,能够围绕事业的发展进行管理。

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相当多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部门和一些职能部门并没有设立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定不充足,其中一些财务人员也是从其他部门转行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并没有设定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事业单位依靠传统的制度模式进行管理,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一些简单的管理条例不能满足发展中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中,工作岗位出现偏差,使得内部工作人员不能真正地各司其职。另外,有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设置内审机构,这就使得财务人员不能真正地发挥内部管理的职能,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无章可循,在上级检查时只能应付,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逐渐地形式化,达不到财务管理的效果。比如在会计人员之间不能形成一种内部牵制的原则,一些职能始终得不到落实。

2.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淡薄

在事业单位中,要想真正落实财务管理,就需要加强事业单位整体的内控意识,但是,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内控理念,财务管理意识逐渐薄弱,不能充分地认识到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科学意义。因此,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还有一些领导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认为内控的内涵就是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对财务部门只是施行简单的监督职责,将财务预算当成了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因而导致财会人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在事业单位中执行相关的财务,没有权利进行决策和管理,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能力大大减弱,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

3.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事业单位中的财会人员并没有接受到正规的专业培训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就目前来看,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对国家中制定的关于财经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标准研究不到位,这样就使得财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真正地做到得心应手,所以就不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实施。对事业单位经济运行中的财务信息处理不完善,就会影响后期的财务核算工作的工作质量。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对财务人员开展提高整体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常执行。

三、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的途径

1.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在监督方式上实现创新

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内部控制部门是事业单位的两个同属部门,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充实与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比较了解,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部门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这样能促使整个事业单位部门有效地降低经济花费,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事业单位的经费进行定期审查,加强事业单位自身的建设。

2.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实现创新

高素质的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能够带动整个事业单位的成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要想实现内部控制度创新,就要充分认识到财会人员的重要性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事业单位自身的服务价值。要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工作判断能力,使得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作用。

3.增强内控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内控制度创新

强化事业单位中领导和员工的内控意识,整个事业单位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内控的积极意义,增强对内控相关事项的理解,有效地增强事业单位中各个人员的职能,调动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总之,在事业单位中,有效的财务管理创新,能够保证整个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能够保证整个事业单位对社会的服务标准,能够保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财经法律、法规办事。笔者相信,通过实践一定会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实现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使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提升后,能够促使内部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促使事业单位职责使命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流程日益完善。在事业单位内部加强预算管理,能够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合理分配到各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各部门起到监督的作用,进而逐渐地规范内部管理流程。预算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对其公共服务职责进行绩效考评。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和相关业务活动产出结果的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对其进行绩效考评,总结业务活动产出效能,加以评价服务效率和效果。

二、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时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基础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基础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事业单位中的一些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意识不强。一部分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管理难以进行正确的认识,并未意识到预算管理在整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反而觉得预算管理会影响和约束业务活动的开展,并未按部门预算合理使用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进而阻碍预算管理的合理运用。从事预算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高低不一。负责预算管理的财务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整体内涵未能全面准确的认识,也没有相关预算管理的经验,致使预算管理在履行活动中难以得到合理的运用。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编制上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预算管理的编制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预算管理在管理中的积极运作。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管理往往与实际业务活动制定的目标缺乏有效的联系。事业单位所编制的预算管理是以实现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为目标,但是现阶段只能够依据各项业务活动制定各项目的短期目标。事业单位所运用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已不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没有较为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制度,没能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和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加上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较慢,更进一步的阻碍了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

(三)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除了上述的两点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上存在的问题也是预算管理在运用中所受到的阻碍。而预算管理执行上存在的问题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执行力较差。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年年编制预算管理,但是其所编制的预算管理并未与其实际业务执行的情况相一致。往往是编制预算管理是一件事,执行起来又是一件事,难以按预算管理要求进行有效的执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的考核不够。一些事业单位虽然能按编制的预算管理要求进行严格的执行,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使预算管理执行效果甚微。

三、针对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我国的事业单位要想在未来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获得较高质量的服务效率和效果,就应针对其预算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下面将对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使预算管理的实施环境更加的完善

要想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预算管理的实施环境得以完善,而且需要管理人员重视预算管理在各项业务活动开展中得以充分有效运用,从自身做起,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与考核管理各项业务活动。同时也需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实施中,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积极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为预算管理顺利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能够得以高效运用。

(二)在事业单位中建立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了促使预算管理能够得以高效运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较晚,一部分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得预算管理难以顺利的运行操作,因此就需要建立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使得所有员工能够严格的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相关业务的运作。例如:对所有在职员工采用绩效考核制度,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或是通报批评,促使员工能够按照预算管理严格开展业务活动;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员工进行考核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预算管理能够更好地实施。

(三)提高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人员的职业素质

除了上述两点外,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也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自身预算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举措。那么应当如何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呢?首先,应当促使预算编制人员多了解单位文化,以及各类项目业务活动内容、范围、依据等等。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管理时,往往以较为空泛的理论为依据,缺少业务活动经验,对项目活动的认知不够深入了解以及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这样往往使其编制的预算管理不符合业务活动发展的要求。因此财务人员应当加强预算编制的培训,与项目活动负责人进行有效沟通,深入了解项目内容,编制出符合业务活动情况的预算管理。其次,预算管理编制人员应当改进原有的落后的预算管理编制方法,及时采用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促使其所编制的预算管理合理有效,更有利于事业单位在未来的长久发展。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促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使事业单位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1.原有观念的转变比较困难。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前的那些“等靠要”的观念需要转变,转变成为新的“竞争与效益”观念,但转变也比较困难。

2.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定位困难。如何根据当前市场的发展提出适应其需求的服务与产品,从而提高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的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

3.事业单位的人员放置情况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将优秀人才吸引来、留得住给单位带来更高效益的人才,如何将冗余人员妥善安置,通过裁员来增薪,这也是面临的最突出于最敏感的问题。

二、对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科学化的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具有国有性、公益性、服务性三方面的特点,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但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变化发展是必然的,事业单位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进步。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需要事业单位承担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也许有些单位或职业,今天还需要事业单位来承担,但是,未来的事情不能预见,比如过去的会计、律师事务所都是公办的性质,如今也都换成了民办单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单位也要相应进行调整。所以,事业单位的变革势在必行,也是顺应时展和规律的,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改革,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通过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制,主要想达到以下四方面的目的。

1.营造一种新的经济氛围;

2.建立一个用人新体制:使事业单位吸取大量的人才,通过留住人才、用好人,优胜劣汰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双向选择机制,形成竞争的优势;

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应用体制,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开拓创新的现代企业形象;

4.建设一支好队伍,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通过裁员增薪减轻财政负担,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制的方向是,将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单位企业化,将主要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制为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科学的转化才能更好的实现单位的经营运作,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其体制改革要求如下:

1.对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完善员工任用机制和分工体制等序列制度对员工进行定编定岗;

2.分配制度的改制,通过工作的细分,按市场经济创造的贡献来分配绩效。根据事业单位的四个特征,在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改制中,我们应该对原有的事业单位,分阶段、有计划的进行改制,促进各累事业单位有效、健康的发展。

三)具体科学的改制方法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合理的分级管理流程:根据单位发张的基本要求,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分级授权的管理体系,具体体系由如下几个部门组成:宏观管理部门、中间层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组成和专项资产管理部门。通过逐级管理,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充分使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形式而空走流程的无效浪费。

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根据经营性资产的成本与效益原则,合理的计算成本的投入和效益的产出比,合理的控制成本,使企业产生低成本高收益的效益,达到企业追求效益最高化的目标。通过绩效与业绩挂钩,领导的能上能下以效率为考核标准,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配置机制:通过公共预算配置标准、采用科学的配置手段、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来配置。这样就可以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来预防改制过程中腐败现象的产生。使在改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证可依。

4.现代手段和传统方法有机的结合。社会调查是了解客观实际需求的一种基本手段。目前互联网通信技术大爆炸的时代,决策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集和调查问卷,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能因为信息飞速发展而忽略社会调查。一个正确的决策应该兼顾资料和调查结果。

三、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各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较为落后,为了推动我国社会和事业的加速发展。这样,国家的体制改革显得异常重要,只有进行了正确的改革,才能让事业单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ppt课件论文范文 下一篇:概率论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