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5:27:33

实验室安全论文

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1.1财产损失严重近十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实验室从数量和装备质量上都得到发展。据调查,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有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358套[8],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拥有的不同仪器设备,有些仪器复杂先进,耗资巨大,如高通测序仪、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等。

1.2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及科研成果损失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保存有不同类型的菌毒种及样本资源。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和基本信息来源,是评价病原微生物疾病防治措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这类实验室出现火灾势必造成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的破坏,阻碍科研工作的展开,而且可能破坏前期的科研进展,破坏实验的连贯。1988年5月,美国的杰克逊实验室发生大火,50万只实验用白鼠(用于遗传学等研究)被烧死,而这次意外大火,大大降低了全球遗传学研究的速度[9]。

1.3病原微生物暴露的风险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感染症或传染病的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因火灾等事故出现暴露,尤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暴露极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可致人员死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第一类和第二类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可致疾病暴发流行和死亡,如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禽流感[10]。此类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尤其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时,火场形势的紧迫、场面的复杂混乱,火灾处置过程中使用液态喷淋设备,或出现爆炸等,会引起实验室病原泄漏事件的发生。

1.4引起社会恐慌由于人们对病原微生物的了解不够,加之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异常复杂,对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火灾对实验室产生破坏性影响过后,极易对周边民众造成心理恐慌,尤其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2003年SARS疫情[11]、2010年甲流疫情[12]等事件,就是很惨痛的例证。

2加强实验室消防管理措施建议

2.1健全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体制

2.1.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员责任制度,明确第一责任人为了全力应对火灾突发事故,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的、职责明确的火灾应对处置机构,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按照职责要求,响应应急反应机制。每一个实验室为单元,确立1名生物安全员和消防安全员。消防安全员在火灾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构框架内,协助本单位管理部门和本实验机构负责人,完成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其工作职责应该包括长效的火灾预防和火灾突发事故应对。定期排查火灾隐患,检查消防设施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2.1.2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已制定一系列法规和相关要求,实验室管理部门和消防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细化可操作的生物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管理规章和制度。同时,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机制。

2.1.3营造实验室消防安全氛围,突出全员消防意识营造消防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消防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要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新员工、新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教育与培训。实验室消防安全文化不仅加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也让研究生、学生、进修人员在实验室消防安全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以提高消防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2.2规范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放和使用病原生物实验室首先应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规定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明细,做好本实验室所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分类。其次,对已确定的易燃易爆物品设置专门、固定的场所存放,这些场所要杜绝火源、通风荫凉,设有充足和运行良好的消防设施、设备。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远离火源、轻拿轻放,防止泄漏。

2.3做好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制度,做好病原生物实验室消防安全的定期检查,包括火种管理、供电和用电设施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和使用、消防设备设施状态、消防应急演练效果等,对检查中发现的消防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在病原生物实验室的改、扩建工程项目,其消防设计应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审核,竣工后应申报消防验收,从源头消除消防隐患。

2.4制定行之有效的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4.1制定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切实可行,能够迅速、有效开展施救行动和疏散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预案中应涉及到具体灭火行动、通讯联络、疏散保障、医疗救护、现场情况汇总等相关内容。在预案中,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头,明确职责分工。

2.4.2开展火灾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按照制订好的应急预案流程、要求,定期开展火灾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培养实验室人员火灾逃生意识和火灾处置经验。使应急预案能够得到熟练掌握。演练结束后,应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整改。

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面对日益复杂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环境,高校在不断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如: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举办安全知识竞赛,通过校园安全广播、在校报专刊上开辟实验安全专栏加大实验室安全宣传,编制“实验安全手册”等。但是,受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限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仍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多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涉及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用电安全、实验室危险生化品安全、实验室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很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形成了多部门分头管理现状,如学校保卫部门侧重对实验室消防及环境安全培训,对于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培训由资产部门管理,实验室的人员安全管理及培训由教务或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一般由院系承担。这就造成了“群龙治水”,职责交叉却又有空白环节,导致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2)实验室安全教育处于开环管理状态。近年随着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不断重视,各高校都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注重了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及实验室安全的检查监督。但是,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基本是开环状态,没有一套对各项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成果与效果检测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对于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能力的判断,更是无从考证。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现在并未实现有效的闭环管理。(3)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结构不完整。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人们对突发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能力。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基本是以进校初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实验室安全只是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讲解。此时刚进学校的新生对于实验室各项工作并没有接触,对实验室安全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有图文的说教与讲解所达到的安全教育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所以,一个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是必要的。

2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

高校通过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师生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进入实验室前掌握相应安全知识,了解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以减少和避免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1)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高校是从事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广大师生集中学习、开展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地方,他们所处环境及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对于跨入高校大门的学子们来说,他们承载着家庭的重托和社会的责任,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全社会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安全,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高校必须增强做好学校安全综治维稳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校园安全,特别是实验室安全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担负起保护好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为高校营造一个平安、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2)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全体师生对安全工作所形成的共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安全隐患及事故发生的多与少。实施实验室安全教育,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水平发挥,降低实验技术设备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短板;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实验室形象;有利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规范师生的安全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3)大学文化传承的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也被称为软实力。守护、传承、创新软实力,已成为当代大学必须承担的新功能,2011年,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将“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这个功能实现得如何,不仅决定着大学的水平与质量,也决定着她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对“四大功能”的评判必将成为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表述。高校既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领跑者,就必须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承担引领者的角色。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使之具备安全文化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并借此帮助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文化水平,成为全社会安全文化的传播者。

3构建安全教育平台,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1)基于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依托校园网络,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培训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即可通过计算机登录管理平台参加培训及考试,使实验室安全培训工作突破传统的面授方式,不再受场地及人员的限制,管理人员不必统一组织学生进入课堂接受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可以简单便利的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使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更加规范与便捷,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受众群体。(2)针对自身需求,个性化定制。针对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培训工作的特点及难点,使其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根据自身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功能设计,将学校各学科实验室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分析、整理、汇总,经过“量体裁衣”,建设开发“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通过运行管理平台,除常规性的基础安全知识培训外,各学院可以自主选择相关专业性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一步培训,增强学生的专业实验安全操作技能,使实验室安全知识管理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并且通过个性化定制此平台,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效果。(3)完善管理体系,实现安全教育闭环管理。闭环管理是综合闭环系统、管理的封闭原理、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等原理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使管理构成连续封闭和回路,进而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12]。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实现了对学生从培训到考核的闭环管理。学生通过在线培训,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在线考试,完成对其的考核要求;最后考试通过后,在前签订安全承诺书,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化管理”和“结果化管理”双结合。

4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建设

开发“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将实验室安全教育上升到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高度,实现实验室安全闭环管理,完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秉承“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从实验室基础建设出发,增强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通过培养并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文化,使实验室人员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进行重视,提高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实验室安全文化传承。为方便用户使用,简化平台维护和升级工作,降低成本,平台系统设计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基于www(万维网)服务的,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服务,与用户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种类和版本无关,用户使用方便快捷;B/S结构的软件的业务逻辑处理都集中在应用服务器上,客户端无需安装单独的软件,软件维护与升级工作只需在服务器端完成,方式简单,成本较低。

5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功能

为提高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实现实验室安全的闭环管理,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包括在线培训、在线考试、信息交互、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考试管理、培训资料库的建设管理、用户管理等系统功能,系统具体功能设计如下:(1)在线学习。学生可登录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平台自主进行安全教育及在线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生每次学习的时间及学习次数。平台系统可根据学生的登录信息自动推送其专业所对应的学习题库,并且学生也可自行选择浏览感兴趣的安全知识。(2)在线考试。考试类型分为基础类和专业类两种,基础类考试为各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全体学生均需参加;专业考试针对需进入专业实验室的学生,根据对专业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要求,各专业自行组织考试。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可以在线答题考试。平台系统可根据学生登录的学号,判断其专业及该专业对应的考试试卷,按照管理员设定的出题规则,完成随机组卷。学生完成在线考试成绩合格后,并且签订了在线安全承诺书方可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3)信息交互。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可实验室安全相关的通知公告、新闻消息等。前台网页可包含学生及管理员登陆版块、重要信息通知、网站导航等信息,其中导航中包含实验室管理规定、法律法规、安全事故事例分析、安全视频及图片资料、全校实验室信息。为提高学生的培训质量,应设置答疑与意见箱等窗口,学生可通过此类信息交互窗口,提出问题,并得到相应的答复。(4)题库管理。系统题库分为通识类题库和专业类题库,从不同层次及安全知识侧重方向,提供多种安全知识题库。系统管理员可对试题进行录入、、修改、删除、批量上传等操作,试题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专业题库为更好的满足各专业老师对安全知识培训的要求,对相关专业的老师开放上传专业题库的权限。(5)试卷管理。试卷应根据登录系统参加考试的学生专业进行出题。将考试类型分为基础和专业两类,系统对基础类试卷与专业类试卷应分为两种出卷功能,两类试卷单独出题、单独考试,互不关联。管理员按照要求设置完成相关的系统参数设置,包括学生专业、试题库比例、每个试题库下对应各题型的数目、试题分值、考试合格分数以及考试的有效时间、模板有效时间。(6)成绩管理。管理员可通过此功能查询所有学生的考试情况,并且可以分字段多功能查询,包括是否参加考试、有无考试成绩、基础考试成绩及专业考试成绩等。通过查询结果督促为完成考试的学生及时参加考试,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7)用户管理。系统按用户类型分类,可分为超级管理员、二级管理员、学生等三类。超级管理员权限最大,拥有整个系统功能的管理权限。二级管理员由超级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管理权限,设置及修改用户名、密码等初始登录信息。学生用户通过系统前台网页完成在线培训及考试等内容,且学生登陆后,其需要学习的安全知识及考试试卷类型是相对应的。(8)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作为系统的资源管理库,包含可用于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丰富多样的资料形式,并且可以不断扩充库存内容。

6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实施成效

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了安全教育管理模式。安全教育管理平台使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教学对象更具针对性,培训内容更丰富,信息视角更开阔、学习形式更灵活。平台为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们通过文字阅读、视频浏览、事故案例呈现以及模拟考试等教学形式,完成在线学习,不仅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并强化了实验室安全意识。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网络化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和考试,减轻教师工作量,减少教室使用,节约了学校的教学资源。通过安全教育管理平台,各学院可按照教学进度,针对不同专业,组织学生们完成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在线学习及考核,包括确定试卷的具体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考核状况及考核成绩,只有完成指定学时的学习,通过在线考核,并成绩合格的学生,方可允许进入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并丰富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在实验室范围内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整体水平,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更加系统、规范和制度化,提供了值得推广的经验。

7结语

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是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平台的建立,创新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让学生和教职工在进入实验室前经过系统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普及和提高安全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形成实验室安全理念。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重要而艰巨的工作,随着实验室安全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进一步深入,通过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完善系统,丰富功能,探索高校之间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成绩互认,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安全教育管理模式必将成为校园安全工作的一种新常态。

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1.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现行涉及实验室安全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如危险品类管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各类特种设备和仪器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实习守则、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根据需要重新拟定新办法或修订已有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及时废除,按年度将全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并予以,逐步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更新机制。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设专人负责教学科研项目的审核评估,严格把关实验项目的安全环保要求,形成实验项目审核评估机制。对二级单位不好解决、职能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的重大安全隐患,可直接向主管校领导汇报,实行急事急办、大事快办,形成重大隐患直通快报机制。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职工评聘挂钩,对安全责任范围内管理有严重问题的人员,考核一律不合格,形成一票否决的评聘机制。将实验室安全工作与人事制度挂钩,以加强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提高其自觉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2.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推行“三级三查”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即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二级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安全自查、实验室每日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安全检查的内容要合理规划,安全检查的流程要精心设计,检查要做到科学性、便捷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推进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多样化发展,如预约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日常巡查、全面检查、联合检查、重点检查等,防止安全检查出现“盲区”。加强对检查中发现的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整治。检查完毕后及时下达“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实验室负责人拟定整改措施报二级单位核查后,反馈给下达通知的监督单位,形成切实有效的安全隐患治理闭合回路管理,保证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3.强化重点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严格执行购买、领用、备案等环节的审批管理,全面推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五双”管理制度。另外,将采购数量及库存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坚持领用制度,严格控制领用数量。将实验室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流程指引,鼓励实验室对危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的自行排放,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由学校委托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置公司集中消纳。利用合适的地下场所建设危险废弃物存储库,用于及时回收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尽量减少危险废弃物在实验室的留存时间,逐步使废弃物处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加强放射辐射和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与管理人员的监管,实行“全部注册、定期检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随时淘汰”的管理措施,定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上级部门检查合格。

二、转变理念狠抓安全意识教育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认真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对高校安全稳定规划中的要求,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新教工入职培训规划中,使其一入校就了解各项制度和要求,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养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的习惯。编写《实验室安全知识读本》、《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集》、《实验室操作规程汇编》等学习资料,保证师生人手一册,避免在实验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利用实验室安全网络学习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网上自学和网上考试的平台,自学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学分,并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备条件;鼓励二级单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科研要求,为学生开设特色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学分。结合举办讲座、观看录像、板报宣传、大屏幕播放等形式,时刻提醒,引起注意,全方位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2.注重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氛围利用文化修养从观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施加影响,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提高整体的安全素质和安全修养,加强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管理方式从行政命令向服务转变,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特种设备仪器管理、技术安全咨询、安全状况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在安全隐患治理上积极协助整改,统筹策划,深入基层实验室进行细致指导,逐步消除师生员工在制度刚性管理下被约束、被管理的消极心态。灵活处理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沟通,善于征求基层意见,避免生硬的指挥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工作尽量做细,建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安全工作观念。

三、结合实际,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1.与时俱进,开展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设组织人员对相关规章、法规和政策进行深入探讨,更新修订文件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称的内容,从制度设计层面保障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推行,努力扭转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使准入制度紧跟实验室发展。将实验室准入制度建设纳入二级单位及实验室考核体系,加大力度推动准入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降低学术权力的影响。联合各二级单位分别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知识题库,以保证准入制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有效性。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后方能上岗。将准入考核和门禁系统对接,只有通过准入考试的人员才能获得门禁系统的识别许可。

2.开拓创新,推行准入制考核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以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学习与考试系统”为依托,搭建规章制度、通用安全知识、专业安全知识等分类学习与考试平台,广大师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学习并通过考核,同时赋予二级单位、实验室在考试系统应用中更多的自主和选择权限。提倡二级单位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培训讲座、实际操作指导等多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师生了解实验室基本情况、掌握安全防范、操作规程等知识技能,并达到考核要求。利用系统生成电子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技能考核合格证”,考核合格的师生获得此证,无此证不能上岗实操。

四、加大投入规范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1.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以安全运行为目标,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中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达到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的标准化。通过监督检查和持续建设,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规范,实验室设备完好,实验室布局合理、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安全标志醒目齐全,安全防护设施可靠,抢救设施性能良好,达到实验室安全条件的标准化。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类型、用途、规模等不同特点,为教学实验活动制定适宜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达到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标准化。

2.努力改善规范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与环保投入机制,把实验室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常规预算支出科目,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有所调整。在实验室新建、扩建、改造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充分考虑实验室设计、建设、仪器设备安放及管线设施等方面的规范性。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防盗监控、危险废弃物集中回收点、实验室通风过滤、烟感报警、设备线路、喷淋装置等硬件保障设施的建设,切实防止危害师生的事故发生。在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上实行一票否决制,达不到安全和环保要求标准坚决不准上马。

五、提高认识,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机制

1.建立实验室预防预警系统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危险源的种类和等级,查清危险源的空间和地域分布,根据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采取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危险源的巡视检查工作,在危险要害部位安装摄像头或检测装置,并与学校安保控制系统联网。做好应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储备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所需设施、设备的完好和有效。对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并适时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完善各级实验室安全预案体系建立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辐射设备等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各级专项工作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成立实验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力度,根据应急预案和现场需要,调动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根据需要调整救援抢险方案。严格落实重大节假日的巡查和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做好事件处置和善后工作。

3.开展必要的突发事件预演活动针对类似火灾、中毒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根据制订的预案,进行预先演练,积累一些经验,使师生在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应对。通过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突发事件的研究,结合各实验室的特点,制订符合实际的预演方案,通过演练使师生掌握逃生、自救及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六、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是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提供的一个支撑平台,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实验室的安全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保障。结合高校的自身发展需要和不同特点,通过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夯实管理基础,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协同创新教育体制,最终使广大师生获得实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紧急救援方法,是解决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目标追求,对保障实验室安全、促进教学科研发展、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至关重要,是预防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基础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能够从自身意识上加强安全实验的认识。在对高等院校实验室事故调查统计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实验室教学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隐患基本都是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到位,没有加以重视,所以说高等院校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定安全管理条例,营造实验室安全操作氛围,这些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防止实验室安全隐患发生的有效途径。

2应用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

应用软件组件技术开发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可解决软件复用问题,缩短软件编写时间,降低维护成本和实现程序动态升级的最新和强有力的方案。微软的组件对象模型COM是当今比较成熟的软件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在分布式计算、Internet网和三层体系结构开发等前沿领域,COM组件技术也正在被大量使用和完善。为了能深入地理解COM组件模型的思想,更好地应用其组件技术,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应用组件技术,大大缩短了开发人员编写代码的时间、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减少系统开发成本的支出等。

3系统架构模式

设计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时需要对系统开发架构进行深思熟虑,按照实际的项目情况,从逻辑上对系统结构进行划分,为三层结构或者二层结构。根据目前状况,WEB结构作为基础的系统开发使用的基本架构为三层,从逻辑上将三层架构设计为数据层、用户层与业务层。用户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用户之间的交互,如:显示用户输入与输出等;业务层的功能是分析数据信息以及计算数据等,该层是逻辑层,位于数据层与用户层之前,数据层的功能是对数据库信息进行读取,在数据层与业务层之间的划分和界限并不是很清晰,表示上述两层在功能上出现一部分叠加。系统设计应用三层架构,结构在后期便于维护、结构清晰、较强的扩展性、各个层之间具有独立性,各个层之间提供的服务都为透明化,因此,系统开发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具有较强的安全性。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特性,系统中核心模块的设计模式为三层架构,主要分为业务分析处理层、用户表现层与数据控制层。用户层存放WEB页面的数据交互,用户通过该层可以显示输入与输出信息,通过DreamWeaver完成用户层基本架构的设计,再利用系统开发工具PHP对该层的具体工具进一步补充;业务层使用的设计工具为PHP,后台业务处理模块的设计由C++完成,业务处理模块中包含大量对外接扩,数据库中运行该层的主要数据,通过PHP完成数据库访问公共类的相关设计,实现在逻辑上三层具有统一性。

4加强安全防范,从技术上筑牢安全防线

信息化时代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可以依靠实验室设施的智能化,可以通过智能监测对实验室内的情况进行全天24小时实时监控,只要出现盗窃事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当实验室发生火灾时,智能烟感报警系统就会启动,这样就可以及时救火,避免大型火灾事故的发生。当高等院校实验室发生漏电事故时,智能漏电保护系统就会自动跳闸,这样就避免设备出现损坏。高等院校不仅要加强实验室硬件技术的防范,还要针对软件设施进行防范。智能化设备虽然给实验室的运行带来了便利,同样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个小小的软件病毒就可以使实验室整个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瘫痪而无法工作,很多重要信息就会丢失,而且无法恢复,带来的破坏不可估计。所以高等院校根据这些情况就应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防范技术,要在实验室内架设专用的服务器和防火墙,要给实验室内的所有服务器都安装防毒软件,要将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内网与外网分隔开,做好病毒的防感染和扩散技术,要定期对实验室内的计算机进行杀毒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安装保密软件,对一些重要文件设置密码,确保高校实验室信息的安全。

5结束语

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全体高校师生的共同责任,要有预防为主的思想认识,要加强安全防范技术的引进和学习,要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实验室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进,要对实验室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广泛应用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安全的管理氛围,从而实现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的根本目的。

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所有存放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房间应当有完整的安防系统,包括“人防”、“物防”和“技防”。“人防”指所有房间应处于安保人员的巡视范围内,并且做到定时巡视。“物防”指符合安全标准的防盗门、防盗窗。“技防”指监控、门禁、红外报警、安全联锁等技术安全手段。

2专门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

核专业应当建立系一级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例如,辐射安全领导小组。辐射安全领导小组应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实验室主任担任副组长,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为组员。辐射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为以下三点:制定系一级的辐射安全规章制度并保证实施;定期组织辐射安全检查并确保整改要求的落实;负责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3专业的人员资质及培训

3.1人员资质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应当为教师或专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并具备一定的核专业知识背景及工作背景。本科生或研究生因其流动性大且与学校不存在雇佣关系,只能协助管理,不适合作为唯一的管理责任人。

3.2外部培训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上岗前应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放射性操作人员培训并取得证书,做到持证上岗。证书到期前应参加复训,保证证书在有效期内。

3.3内部培训

核专业实验室应定期组织辐射安全相关人员进行内部培训,以掌握最新的辐射安全法规和要求。内部培训应当有培训内容记录、培训后考核记录及培训效果反馈。

4严格的使用申请与登记制度

4.1“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

每一个“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应指定专门的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学生需要使用时应提供由导师签字批准的申请单,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样品名称”“样品数量”“用途”“预计使用时间”“学生姓名”等信息。简单仪器可以由学生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复杂仪器应由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使用应有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包括“使用人姓名”“导师姓名”“样品名称”“样品数量”“开始使用时间”“结束使用时间”等信息。每一次使用记录需有使用人和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4.2“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

所有“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未使用时均存放于“源库”。“源库”由专门的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遵循双人双钥匙的管理原则。学生需要使用时应提供由导师签字批准的申请单,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核素名称”“领用数量”“用途”“预计使用时间”等信息。“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进出“源库”时应有领用与归还记录,记录应包括“领用时间”“核素名称”“领用数量”“编号”“用途”“归还时间”等信息。每一次领用和归还需有领用人和保管人签字确认。 完备的辐射防护用品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包括辐射监测仪、报警仪、个人累积剂量计、工作服、手套、防护服等。 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应对所有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个人信息(如“姓名”“岗位”“工作年限”等)、个人累积剂量值、体检报告以及职业健康评估报告。其中,个人累积剂量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体检为每年度卫生部门组织的放射性操作人员专门体检。职业健康评估报告为核专业内部根据个人累积剂量值和体检报告结果做出的综合性年度评估。 定期的辐射环境监测对“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存放地点以及“源库”应当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分为外部监测和内部监测。

4.3外部监测

外部监测即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包括辐射环境、土壤及可能涉及的三废排放,监测结果必须有正式的书面报告。

4.4内部监测

内部监测由核专业内部的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辐射环境进行监测。一般根据监测方案使用辐射监测仪器检测各个监控点的辐射剂量。内部监测所使用的仪器应当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并在有效期内。内部监测应做好记录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

5充分的事故应急准备

5.1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应估计核专业实验室所有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针对每一种可能性制定出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行动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及分工、应急行动的步骤、上级主管部门及外部救援的联系方式等。应急预案内容应定期进行修订,以更新应急联系方式以及加入新的法规要求。

5.2应急物资

应将应急物资存放于专门的储物柜。应急物资应包括应急预案的副本、伤员急救药品、应急需要的工具、事故报告的表格、文具等等。

5.3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方案及报告应做记录。

6多层次的辐射安全检查

核专业实验室内部的辐射安全检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日检、月检和半年检。日检即每天一次由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对所管理的放射源或仪器进行检查。日检项目应包括“台账”“使用记录”和“安保设施的工作状态”等。月检即每月一次由辐射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所有放射源与射线装置进行检查。月检项目应包括“上一次整改的落实情况”“台账”“使用记录”“安保设施有效性测试”等。半年检与月检项目相同,区别是由辐射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带队进行检查。所有检查以及后期的整改情况应有记录。对照以上九个方面内容可以初步建立起一套高校核专业实验室的辐射安全管理体系。辐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运行和改进的具体方法可以参照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9001中各项要素的具体内容。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辐射安全管理体系必然有助于提高高校核专业的辐射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核专业的健康发展。

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矿物分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我所日常工作和管理的最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培训、人员资格监管、实验环境达标、试剂管理等方面简述天津地质研究院矿产测试研究所安全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关键词:矿物化学分析;实验室安全;实践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发掘更多矿产,提高开发利用率,需深入开展地质矿产研究。作为其基础工作,岩石矿物分析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加以分析,提供各项测试参数作为地质研究的数据资料。天津地质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隶属于中钢集团,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计量认证合格测试单位,主要从事矿产品、金属产品、铁合金、煤和焦炭、耐火耐磨材料等样品的检测。测试过程全部采用国家一级或者二级标准物质进行质量监控,分析方法采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除此之外,研究所还配备了原子吸收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ICP光谱等精密测试仪器。

常见的矿物成分分析有以下几种: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钾等氧化物的分析,也包括镍、锰、铜、铬、钼、磷、硫等多种元素的测定分析。除了用仪器分析外,有些矿物必须事先经过化学试剂和化学反应的处理和净化,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这些处理试剂包括浓硫酸、浓硝酸、氢氟酸等强腐蚀、强氧化性的酸,也有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危险品,还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强碱,还有石油醚、芳烃、双氧水、有机物等多种危险化学品和各类电器,且涉及高温、高压 、真空 、辐射等多种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者损坏仪器设备,造成财产损失,重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矿物分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管理的最重要部分。结合研究所实验室管理实践,对我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做简单介绍。

1.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培训

安全思想教育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一个人树立起安全意识的思想,是需要经过多次教育、不断的安全培训和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安全意识和态度教育、安全责任教育、安全心理教育等要贯穿工作的始终。提高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培养健康的心态,从思想观念上真正重视安全,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安全培训包括结合国外著名化工公司(陶氏、巴斯夫等)化学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每年发生的国内外典型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从别人的安全事故中,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学,学习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定期培训职工进行消防设备的使用培训,例如干粉灭火器的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等,安全用电的操作,洗眼器的使用和急救包扎、人工呼吸训练等。

2.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严格规范管理

对化学分析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是加强内部质量控制的关键,化学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做到持证上岗,根据每个实验室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与培训计划,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资格培训,例如样品制备、仪器设备操作、检验方法、数据处理、抽样、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等;在考核方面,应进行培训后考核,实验室组织内部考核,积极参加外部举办的能力验证等。在监督方面,应选择技术全面、检验能力强的人员作为监督员,对新上岗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随机、定期和不定期监督,做好记录和反馈工作;同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达到监督目的。

3.提高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的标准

由于矿物分析实验室的特殊性,因此应进行严格的环境控制,派专人管理药品间和药品的采购、领用和废药品的回收处理,实施严格的试剂登记制度,当天领用的试剂,实验完成后,必须把实验产生的废液装到回收瓶中,并贴好标签,表明瓶内试剂的成分。实验中剩余的试剂,必须当天送回库房。实验室内不允许试剂过夜存放。由于实验中有机物大多数是易燃、易爆 、且有毒物质,为保证能够安全实验,配备了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包括实验室里的通风橱、紧急洗眼器 、实验服、护目镜、防毒面具、紧急喷淋器 、急救药箱等,还有玻璃割伤 、烫伤 、灼伤的防范与应急处理规范、射性事故的应急处理规范与气体泄漏的应急处理规范等。

4.对化学药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使用

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分类”管理实验药品。每一瓶试剂,都清楚记录了物质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准确度、浓度、存放地点、有效期、领用日期、领用人、使用地点、使用量、使用人等。并根据不同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将氧化剂、还原剂、易燃易爆有机物、无机物、强酸、强碱分类放置在不同的药品柜内,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方案和消防方案,配备相应的灭火器。对于剧毒物品和易制毒化学品,采用保险柜双人登记、双人入库、双人检查、双人领用、双人使用的严格管理,每周核对登记一次,避免出现重大危害。

参考文献

[1]鲁鲲.岩石矿物分析工作的经验和体会[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4,(27):69-70.

[2]武汉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岩浆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97-105.

作者:孟 晴,刘少迎 单位:天津地质研究院矿产测试研究所

第二篇:科研院所安全管理

摘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作者结合科研院所科研活动的显著特点,对科研过程事故多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出了加强危险源辨识、人员培训、四新管理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科研院所;临时性;四新;安全管理

一、前言

科研院所是创造科技成果、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其首要任务无疑是科研课题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科研院所科研活动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临时性”活动和“四新”活动的大量存在。临时性既有科研活动的临时性也有参与科研活动人员临时性的特点,“四新”则是指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科研活动。

二、科研院所事故多发的原因

从科研院所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事故都与科研活动的“临时性”和“四新”相关。科研过程不同于规模生产,科研人员及其所在的组织对科研活动,尤其是对涉及“四新”的科研活动中存在的危险认识不到位,相应的防护控制措施自然也就容易出现缺失。另外,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科研人员虽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但是在安全知识方面普遍存在短板,往往忽视安全工作,在科研过程中不时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操作规程等不安全行为。基于以上原因,直接导致了科研院所安全事故的多发。

三、加强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科研活动的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中明确要求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要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因此,我们在辨识科研过程中的危险源必须考虑常规活动和临时性的非常规活动。同时还要考虑科研活动的场所、参与人员、所使用的设备设施、临时作业活动的过程等因素。在科研活动开始前,科研作业活动的主管部门和(或)主要负责人可以采用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充分识别过程的危险源,并通过LEC风险评价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危险源制定适宜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辨识过程中所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做到事前预防,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加强新员工和临时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新《安全生产法》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也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发展强调“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在确保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及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即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参与管理的对象,加强对人的管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以往的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新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发生事故所占的比重大。另外,从以往事故的统计结果我们也发现,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数量占到事故总量的近80%。因此,加强新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此类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对于新员工,我们要认真落实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尤其是班组级安全教育,要向新员工全面讲解班组内存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劳动防护、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提高新员工安全意识。对临时作业人员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现场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事故要进行充分告知,检查人员的从业资质、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情况,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

3.加强“四新”管控与教育科研过程

常会涉及到“四新”的应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四新”过程存在的危险特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为了搞好“四新”安全教育,专业人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应在“四新”应用前,预先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安全系统分析,确定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收集有关资料,提出危险控制措施和员工的劳动防护措施。在充分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四新”安全技术说明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教学内容,再对操作者和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训练,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四新”作业。

4.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是科研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国家有关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行动指南。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或建立不完善,作业人员在科研生产过程中无章可循,容易出现经常性的违章行为,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因此,科研生产单位在作业过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总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监督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以人文本,强化依法治安,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5.形成企业安全文化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相对于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来讲,安全文化建设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手段。安全文化从更深的层次影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提高人的安全素养,最终使人的自觉行为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2]。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和同化功能,引导全体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安全生产活动;另一方面,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创造一种团结友爱、互相信任、工作中互相提醒、互相发现不安全因素,共同保障安全的和睦氛围。

四、结束语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安全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人人讲安全,安全意识才能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发生根本转变。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终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削弱安全管理的力度,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充分发挥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帆.企业安全文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5,(35):134.

作者:王锦鹏 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第三篇:风险管理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基于风险管理方法,从“人、机、料、法、环”角度对检测活动进行风险分析,探析利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促进实验室的稳定安全发展。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检测实验室蓬勃发展,据CNAS统计目前经资质认定实验室所颁发的证书已达到36000张,因此保证实验室安全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众多的检测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尤其是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不够充足等等,进而导致了实验室的不安全状况发生。

一、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方法是组织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二、从“人、机、料、法、环”角度进行检测活动的风险分析

1.人员检测

实验室对员工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高学历员工相对一般企业来说比例较高,人员素质较好,但是对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对薄弱。检测人员安全培训形式上较多,但能导入专业的安全培训课程较少,进而也就导致了检测人员实际上安全意识较为欠缺。笔者曾在一家大型实验室看到一位博士用热水瓶装液氮进行检测操作,并没有考虑到任何安全风险。

2.设备

实验室中检测设备众多,性能各不相同。大家对检测设备的检测能力、量值溯源、校准、期间核查等非常重视,但是在采购新检测设备前,能考虑检测设备的安全性能较少。实验室最好能从设计和布局上进行着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得实验室当中的各项功能都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对检测设备安全装置的检查较少。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对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能进行定期的检查,但对检测设备的急停开关和接地电阻、通风橱通风效果、洗眼器的出水状况缺少检查的现象比比皆是。

3.样品、检测用试剂和消耗性材料

(1)样品特别是化学品检测样品和试剂,本身具备一定的危险性。这些物品的运输、接收、检测、存储、废弃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隔离不够完善,现场缺少危险化学品的警示标识和应急物资。

(2)消耗性材料方面,特别是实验室使用气瓶等压力装置提供气体较为常见。气瓶的管理一般为供应商负责,经常能看到高压氮气钢瓶使用了其他气体的减压阀,气瓶出气口的位置也面对开阀人员的位置,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4.方法、程序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主要以管理文件中的“注意事项”来体现。注意事项中通用性的内容较多,针对性的安全内容较少。例如危险化学品存储方面很少规定危险化学品的存储量,能完全根据MSDS配备应急物质较少。同时应急预案内容流于形式,能定期演习和评价应急预案有效性的更少。

5.环境设施

对于实验室而言进行环境设施较为重要,因为硬件的不足可以直接降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效果。我国现今众多的实验室从其本质上讲成立时间较晚,基本上均是1990年代实际构建的[1]。因此可以说在实际硬件方面具有不够完善的特点。

三、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1.细化风险管理的目标评价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果主要通过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来进行评价,一般实验室都制定了安全事故为零、伤害事故为零的目标,目标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建议实验室针对检测工作风险特点制定细化的安全目标,将事件发生情况作为目标。例如未遂事件、送医事件的发生率和损失工作时间等。

2.加强风险管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目前实验室安全数据的收集表面化,每月统计安全数据都是无事故发生。缺少对安全事件的收集,大部分实验室发生小的压伤、割伤、滑倒、扭伤、断电、漏水、漏气等事件,应急处理就完成了,并没有将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统计分析,寻找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

3.加强重大风险的管理

(1)检测实验室应识别和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组织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就是找到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实验室可以根据检测活动特点,考虑输入和输出,编制本实验室危险源清单。

(2)对识别和确定的危险源进行应用。实验室应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主要针对危险源的发生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评价出本实验室重大危险源,并形成实验室的重大危险源清单。风险程度可进行分级管理,分为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

(3)实验室应着眼于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的风险。通过降低不可接受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例如针对实验室化学品潜在的火灾,采取控制化学品用量、加强人员培训演习、进行区域隔离和配备应急物资等措施。

(4)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最大限度地对实验室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4.规避风险和风险转移

(1)在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情况下,改变检测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危险源。例如选择相对安全的检测方法等。

(2)加强安全案例的收集。充分收集同行业实验室的安全案例,了解相关的信息,编制成实验室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事故案例的培训和教育。

(3)采用风险转移的措施。针对特定的风险,采用购买保险和签订合同等措施转移风险。

四、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实验室在安全管理这方面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希望通过风险管理方法,能够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实验室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80-283.

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第7篇

1.安全问题制约着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安全工程实验是研究煤矿瓦斯、煤尘、矿井火灾、矿井通风等与煤矿安全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室内有瓦斯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再加上用电、消防等安全问题都是制约实验室开放工作开展的基础问题。2.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实验室是开放的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之初,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很少有本科生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通过与学生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得知,很多学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更不知道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开放类型、开放时间、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这无疑会影响实验室开放的效果。3.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实验室开放后,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时数势必大幅度增加,单靠专职实验人员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大幅度增加的实验指导工作量的需要,因此就需要理论课教师参与到指导开放实验项目中来,而理论课教师的研究重点是理论知识,因此他们的实验指导能力相对较弱。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并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为了确保开放实验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针对具体的实验项目重点强调本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验并实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负责供气、供电、开机,实验结束后由指导教师负责停机、断气、断水、断电。2.加大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宣传力度针对很多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这一影响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根本性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新生入学教育是进行宣传;(2)理论课教师在理论课堂上进行宣传和解释;(3)班主任老师在开班会时进行宣传和解释;(4)在安全工程学院网站上《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实验室开放计划表》、《实验室开放学生申请、教师工作流程》(见图1)等相关详细信息,学生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请工作。3.成立教研组,提高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指导力量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的问题,我院要求所有副高级以下职称的理论课教师都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通风安全、瓦斯防治、粉尘防治、火灾防治、机电安全等五个实验室开放教研组,每个教研组由教授或副教授任组长,并由几名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由教授或副教授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实验能力进行指导,同时规定青年教师要定期进行提高实验指导能力的研讨。为了进一步增加开放实验的指导力量,我院还制定了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员制度,即对一部分有能力的硕士研究生重点培养,使之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并熟习与实验室有关的教学、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而能够具备组织同学学习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及指导简单实验的能力,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中。

三、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效果分析

两年来,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由原来的只有在上固定实验项目是使用到现在的全体教师全体学生随时都可以使用。(2)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也有了普遍提高。(3)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两年来,安全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采矿工程等3个专业的本科生共计2046人次参加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实验;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计682人次参加开放实验。安全工程专业15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实验室开放管理与指导工作。

四、结语

实验室开放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但实验室开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学院、理论课教师、实验室人员的共同努力,探索出适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开放模式与管理办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第8篇

1.1现代企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还需要面对因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威胁。随着现代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每时每刻都有可能遭受黑客、钓鱼网站、木马、网络漏洞攻击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困扰,如何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要配备大量高专业水准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使其维护并确保企业信息建设的安全,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制定科学的安全防范策略,为企业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1.2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因此遭受了严重损失互联网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网络蠕虫、木马病毒等形式的攻击,给计算机用户造成了巨大损失。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日渐频繁,社会因此遭受了严重损失,当前社会各界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都给与了足够重视,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收效甚微,面对多种形式的攻击仍是有心无力。

1.3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验教学要求高校是各种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社会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网络安全与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需求,但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网络安全与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硬件根本无法满足这一教学需求。高校只有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实验的硬件条件,加强对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安全实验教学的建设,才能使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人才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高专业水准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

2高校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及网络实验室的功能

2.1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目标高校实验室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中心实验室、研究实验室、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课的训练是在公共基础实验室进行的,该实验室所面向的是专业基础课的学生。专项研究项目实验是在研究实验室进行的,该实验室所面向的是某一项目的研究人员,研究实验室建设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及针对性。中心实验室则是为专业课实验而设置的,该实验室所面向的是该专业的学生,中心实验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针对性。网络安全实验室被定位到了中心实验室当中,网络安全实验室所面向的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该实验室以网络安全类实验为主,具体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网络防御实验、网络攻击实验、网络扫描实验、网络入侵检测实验、网络协议分析实验、网络安全通信实验、网络病毒实验、访问控制实验、身份验证实验等,并将网络攻击实验作为教学重点。

2.2网络实验室功能分析高校网络实验室应该具备以下几项功能:(1)综合布线方面的主要功能:①具有展示端接设备和步骤、光纤的端接方式的功能。②具有展示RJ45模块、双绞线的常用工具和打线方法。③实验室内的布线应该满足语言、数据要求,具有灵活多变的拓朴结构,能构成各种网络拓朴结构(2)网络方面的主要功能:①能够展示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②通过布线系统的跳线跳接能够实现局域网、广域网络、局域网与局域网互联等形式的网络拓朴结构。③通过配置DDN、拨号等方式能够连接广域网,进行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可实现VIAN。(3)①能够安装、配置、维护Unix、WindowsNT、Linux、Novell等操作系统。②配置网络服务器的各种服务。③具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3高校网络安全实验室建设所需遵循的原则

确保实验室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高校所构建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5)标准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原则,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通讯协议和接口。(6)统一性和综合性相统一原则。最好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来组建网络实验室,完成上面提到的众多网络实验。(7)安全性原则,制订统一的安全策略。(8)可管理性原则。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并统一分配宽带资源。

4分析高校网络安全实验室的项目设计要求

为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不仅要为学生安排常规的实验,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为学生安排VPN技术以及相关配置、外侵检测实验、身份认证实验等高级实验,使学生具备较高层级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以及相关的实验能力。高校的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在完成一般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的平台,在进行实验建设时,要考虑到创新实验的需要,例如进行Linux防火墙设计与实现、Linux网络源代码分析等技术研究。在现有软硬件条件的基础上,优化软件的效果,对当前的软件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总结

高校是网络安全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必须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建设,建设一个全方位、高水平的网络安全实验室提供指导性建议,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环境、层面中全面掌握最主流的网络安全技术,加大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高专业水准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

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第9篇

1.1仪器设备增加,实验室面积不足

随着国家科研投入加大,科研院所承载的项目及课题不断增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不断增加,相当部分的科研院所实验室面积不能满足科研需求,仪器设备摆放密集,有限空间变得更加拥挤,水电等公共设施负荷加大,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新购置的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缺少仪器布局规划,仪器设备购置后由科研人员随意摆放至实验室内,缺少安全、环境的综合论证。

1.2科研工作量大,夜间实验增多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跨越发展,是科研院所新时期的发展目标,科研工作没有捷径,需要以大量的实验工作为基础,这就促使科研人员要加大精力投入。时间有限情况下,部分实验室出现了连续运转的状况,过夜实验增多,夜间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操作等情况,急需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夜间实验的安全性,如夜间实验操作需最少两个人,加强相互督促等。

1.3实验室分散,药品信息难掌握

科研院所科研活动一般以课题组为主体,课题组人数不多,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验空间,实验室较为分散,在实验室内的科研活动基本由课题带头人来安排,不会经过处室或研究所等上级部门审核,以至研究所对这些实验室的安全监管非常困难。另外,由于实验药品购买基本上都是课题组自行购买,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到药品信息,对于一些剧毒药品的购置和管理也容易出现疏忽和漏洞。

1.4实验室开放共享,人员流动性大

资源共享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发展的核心目的,科研院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基本都列入了科技部计划司、财政部科文司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联合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共享目录》,科研院所实验室普遍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发挥群体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实力,但同时也增加了人员的流动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国外及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大部分设有环境、健康和安全部门,有浓厚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文化,高效安全的管理组织构架,硬性的准入制度,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保护人员、财产的安全、建设优美环境开展大量工作,为各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各种有关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服务[6]。

2.1国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体现在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但不会单独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而是将所有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统一管理,包括建设许可论证、空气质量管理及动力工业车辆管理等问题,这种模式虽然人力资源和设施投入较大,但行动综合管理效果显著,事故处理能力强,行动能力强[7-8];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管理与安全和健康有关的各项事务[9],高校一般都有一套以职业健康和安全操作为准则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部,由校长直接负责,各学院院长兼任职业健康与安全主任,学院的各研究室主任对下属的实验室安全负总责[10],实验室管理非常细,普通工作日、周末及假期、过夜实验操作都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措施[11];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各安全领域,包括防火安全、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机械加工安全、放射性安全、生物安全、常规安全、特殊工种安全、意外防护安全等[12];日本高校非常重视环保安全工作,每所大学都设有环保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这种浓厚的安全、环保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中的每个人,形成了一种安全、环保的良性循环[13];新加坡大学非常重视“安全文化”理念,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一般建有2个专门组织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是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委员会,一个是环境与健康安全办公室,大学内所有的项目负责人需要通过学校安全部门的认证和许可才能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14]。

2.2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中国香港高校在成立初期就把安全管理作为所有运转的重要元素,用定量的指标数据反映实验室安全状况,开展实验室安全状况的评估,掌握情况,对危害与风险做出预测,各部门、各级别的教职员工每年必须做绩效考核,安全职责能否达到标准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15-16]。中国台湾高校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设立多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一是学校安全卫生与环保委员会,二是学校安全卫生及环保中心,三是科、系、所安全卫生及环保小组,四是各实验室安全卫生及环保责任人[17]。另外,香港及台湾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际之间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交流,使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6]。

3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点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科技创新基础保障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更应受到倍加重视。综合国内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及现阶段我国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科研院所一般是以研究院为主体,以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所为分支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通盘考虑、全院协调,从环保、健康、安全出发,由院领导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组织制定全院长远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完善全院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各研究所成立所级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用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负责协调联络院和各级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培训等工作。各实验室由所在的课题组负责安全管理,再设立安全管理员,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及仪器设备状况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指导开展实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3.2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18]。(1)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是排除人为引发安全问题的最有力措施,准入制度对准备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一切人员适用,包括初次进入本实验室的研究员、教授、客座及学生等。准入制度可以通过实验室准入考试来实现,考试内容包括: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废弃物处理、实验楼内安全撤离通道、突况应对方法、危险化学药品订购程序等。(2)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是对仪器设备安全操作及维护的保障措施。科研院所仪器设备一般由科研人员根据需求自行购买,购买人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比较熟悉,仪器购入后,资产录入购置人名下,通过建立仪器资产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能够进一步督促相关人员对仪器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管,为仪器安全操作增添一份保障。(3)建立实验室安全自检档案制度,是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关键措施。安全排查,定期自检,并形成安全自检报告,存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排查安全隐患。自检内容包括水电线路老化排查、实验药品放置、废弃物处理、压缩气瓶使用及防护等。为督促自检制度的定期实施,各级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建立定期例会、检查通报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3.3建立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体系

一位安全管理专家说过,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19]。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柔韧性和持久性,能够以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培养自觉意识和安全能力的过程,科研院所的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和实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20-21]。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烘托一种文化有人会认为是小题大做、无辜渲染,实际上实验室的安全文化能够逐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安全意识,改变科研院所的整体安全环境,通过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规范功能和传播功能,来提高全体科研人员的综合安全素质,抓好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工作。

3.4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联动运行机制

建立多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包括实验室平台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安全保卫管理、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等。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谁牵头、谁组织、谁执行,要将各部门的安全负责人联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协作机制。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要以熟知安全问题具有极强安全责任意识的技术人员为主,组织体系内要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管理过程中问题,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及时修正调整。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动机制,院所安全管理部门与市级环保局、消防局及公安局形成联动,定期邀请上级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药品库、放射源、压缩气瓶等危险物品进行检查,对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杜绝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4结语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确保科技创新工作顺利进行及保障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探索新时期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深入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找到一套适合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及工作成效,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实验室安全论文范文第10篇

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安全观念,即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维持的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仅有少部分学生能清楚了解所使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并正确地采取防护措施。许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抱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却忽视安全警告,或擅自触动实验室未知仪器,或不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还有的学生做实验时不穿实验服、不戴防护镜、实验过程中长时间离开反应装置,这些看似寻常的陋习,都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导火索。[2-4]因此,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点滴疏忽大意都可能会对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的警觉性。[5]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办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1.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安全知识,约束学生在实验室里的行为。如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好实验服,不得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听音乐或从事其他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整理好实验用品,按照操作规范关闭相应的实验仪器等。强制性的管理,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里的安全规定,并切实遵守。2.指导学生评估实验的潜在风险和所处环境的安全状态,并正确地采取防护措施。进入实验室首先应该知道实验室的环境状况、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和实验室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其次应该了解所在实验室中,特殊仪器的性能、工作状态和应急处理办法,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必须查阅所用化学药品的性质和所用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对实验安全的认识有限,评估环境的安全性时会考虑不周全,所以教师应当适时地给予辅导和点评。3.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全国典型安全事故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展示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记实图片,结合实验室常见的人身伤害事件,讲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安全因素时时在、处处有,全方位地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只有学生强化了安全意识,才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知识的讲解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安全教育所涉猎的领域大而广,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长期的工作积累,难以把相关知识组合成一门系统的课程。另一方面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学习能力,讲解内容还要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我们在课程中讲授的安全知识包括通识类、危险化学品、基本实验操作规范、消防知识等。通识类安全知识主要介绍实验室日常使用的水、电、煤气等的使用要求与注意事项,化学废弃物的种类和相关的处理规定,以及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性。讲课中会援引一些案例,如我校某实验室冬季没有关闭窗户,致使暖气水管被冻坏,一些较贵重的设备被供暖水浸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某课题组人员在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时,未对冷凝水管加固处理,中午外出吃饭时未留人照看实验室,从而导致水压升高,水管连接处松动,冷凝水流入电气设备中,造成较大损失;还有如果煤气灯关闭不严,一旦发生煤气泄漏,后果会更加严重。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性,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引起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是一门学问,不仅体现了实验者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大学实验室中使用的仪器和药品较多,操作步骤也比较复杂,而实验指导教师常常会忽略对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的要求。例如高中化学实验中会强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溶液,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温度计使用完毕后应该立即放回温度计套筒中;然而到了大学阶段,有的学生使用温度计时却很不熟练,水银温度计经常会被打碎,实验室的水槽底部因此经常有水银沉积。再如在玻璃管加工实验中,经常发生学生被割伤或烫伤的意外事故。这些事故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仪器整理不及时导致的。介绍一些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使用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并将学到的相关安全防护知识应用于其他复杂仪器的使用之中。[6,7]危险化学品部分是我们讲解的重点,这方面的知识很系统也容易理解。学生应该知晓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标志符号,并读懂试剂瓶上的标签来判断试剂的性质,或者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查询材料的危险性。高校中使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性质各异,部分试剂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等特点。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加,有些课题组购买大量的有机溶剂,并贮存在实验室中,这就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8]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放、使用都有专门的规定,师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学生还应该知道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征,懂得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消防知识包括“四懂”和“四会”。“四懂”即懂得火灾的危险性,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懂得火灾的逃生方法;“四会”分别是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灭初级火,会逃生。这其中侧重于灭火器的使用。火灾是极端的危险情况。尽管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可一旦发生了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实验室人员应当学习相应的防护知识,遇到火灾时保持镇定,根据火灾的性质,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灭火。这样不仅会减少火灾发生时的财产损失,也会降低实验室人员所受到的人身伤害。如实验仪器局部着火,应该用湿布、灭火毯等材料将其盖灭,如果直接使用干粉灭火器,虽然可以迅速灭火,但也有可能使得仪器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火势较大无法自行扑救时,师生应当及时关闭电源,迅速离开并报警求助。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开设化学实验安全课程增强了本科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以往本科生们进入科研实验室前,所受到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师兄师姐的口传心授,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许多本科生来到实验室的第一项工作常常是清理玻璃仪器,这样就会接触到一些有毒的化学试剂。以前,学生对这项工作的安全性普遍不太重视,而现在则会主动地采取防护措施,戴上橡胶手套再进行相应的操作。经过安全课程的学习,本科生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正确的认识,能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并常常指出所在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提出改进方法,推动所在实验室的安全化进程,从而也提升了学院整体的安全水平。目前,我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理论课的学习只是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不能解决实验室里所有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应该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学校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所以,我们还通过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聘请专家举办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四、结束语

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第一要务,有效地保障安全是实验室人员的共同追求。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化学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状况已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无法取代实验人员的责任心,只有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操作上保持规范,并践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才能减少实验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首次把化学实验安全设立为理论课程,希望这项探索性工作能为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做出贡献。

上一篇:食品安全健康论文范文 下一篇:安全案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