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能力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20:55:43

实验能力论文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1篇

心理学表明:当新奇事物出现时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释“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时探索、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行为就可能相继发生。

初三化学是学生的一门启蒙学科,这里蕴含着趣味无穷、千变万化的科学知识,对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初三学生来说,他们肯定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没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课前预习,那么学生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自己动手做实验之前,就已经“认识”了实验仪器,“看懂”了实验过程,“明白了”实验操作,“知道了”实验结果,“明确了”要讨论和分析的问题,因而体现不出化学实验的作用。长此以往,实验在学生的心目中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他们自然会对实验产生冷漠态度。另外在实验教学中,为了学生的安全,教师往往会对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做过分的强调,结果造成一些学生对做化学实验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失去了好奇心,对实验的情感也就难以建立。

要发展学生好奇心,孕育丰富的实验情感,首先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把验证性实验改为具有探索性、研究性、设计性的实验,以发展学生好奇心。例如“中和反应”的实验,教科书上的设计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再边滴加稀盐酸边搅拌至红色恰好变成无色,再蒸发溶液判断该物质是否是氢氧化钠。我将教学过程重新设计为:提出课题,然后出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提出问题:它们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你有没有方法来判断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有,请设计方案。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学生交流设计成果,汇总如下:

方案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呈现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如果红色退去,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

方案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呈现蓝色,再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如果蓝色变成紫色,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

方案3: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呈现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无色变成红色,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

方案4: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呈现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红色变成紫色,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

然后请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各组派代表交流,并由学生对这几个方案进行比较,哪个较好?哪个不能达到目的?为什么?通过实验、交流、比较,问题便迎刃而解。教师只有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挖掘实验的功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好奇心才会得到发展。

其次要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心理,在教学上除了对安全性方面的教育,注意方法、方式外,还要在实验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上加以改进,增加学生对做化学实验的安全感。教师在实验教育中可以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是怎样获得实验成果的,让学生明确一定要增加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只有在亲自设计和实验操作中才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形成深邃的实验情感。

2利用实验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1落实学生基本操作的能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石,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科要求的基本技能。因此必须实实在在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教材中第一单元的课题3《走进实验室》和附录I《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决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学生实验”。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酒精灯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加热液体、加热固体、溶解、过滤等基本操作进行反复训练,直到能规范操作。在训练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每一个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重视每一步操作的技巧,能发现操作中常见的错误。对化学常用仪器了解其规格、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懂得何时用,怎么用,为什么这样用。

2.2让学生操作演示实验:新教材把学生动手实验活动融入了学习内容中,取消了单独编排学生实验的做法,淡化了学生实验和老师演示实验之间的界限。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够完成的实验,我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我采取的措施是:(1)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要学生课前做适当的准备,课中上台演示实验,以此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2)激励学生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以提高应变能力。(3)鼓励学生在课下自行设计实验,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例如,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在课前我创设了问题情景: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如此激发学生猜想和假设,形成探究欲望。上课时,提供实验仪器、药品:锥形瓶、托盘天平、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小气球、酒精灯、烧杯、细沙、白磷等。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方案和实验操作步骤,并派代表到讲台上演示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结果有很多小组没有按课本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而是自己改进实验设计,关于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就出现了三种方案:(1)用玻璃棒引燃白磷;(2)用玻璃管系一个气球引燃白磷;(3)把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引燃白磷。实验探究后,学生评价不同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最终所有学生享受了最佳方案。

学生在课堂中的成功演示,也使他们产生了无比的自豪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了。观看实验的学生受到了同龄人的感染,争取做好实验的情绪更加强烈了。这样的实验既避免了演示实验的一家之演和瞬间之作,又拓展了演示实验的教育时空,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自主活动的内驱力。

2.3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切入教学,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

新教材中安排了蛋壳与醋酸的反应、自制净水器、石墨导电、制作叶脉书签等9个饶有趣味的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用品及药品在家中就可以找到,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生动有趣、说服力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例如“检验鸡蛋壳的成分”实验,我让学生带些家里的水垢和鸡蛋壳,并让学生自己设计证明它们的成分中有碳酸钙,然后提供实验药品及仪器让学生完成实验。当学生看到鸡蛋壳与醋酸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时,都很兴奋。又如“自制净水器”的实验中,我安排了学生产品推销展示会,有许多同学制作的净水器很精美,在产品推销展示会上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使学生体会到了知识源于生活,并且能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更高了,开展探究实验的气氛更浓了。

3适当增加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由于教科书限于篇幅,不能编排太多的实验,因此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碱溶液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按要求闻气味,比较实验前后气味的不同。通过实验,使学生更牢固掌握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又如,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从家中带来各式各样的新鲜植物的花瓣,经过洗涤、晾干捣碎,加入适量的95%的酒精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浸出液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3体积的水,制出各种各样的指示剂。许多同学表示喜欢这样的探究,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深刻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个性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努力下,学生的探究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素质教育会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参考文献

[1]常汝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摘要】领会新课标新立意,利用实验探究功能,孕育学生丰富的实验

情感,确立学生的动手意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掌握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2篇

由于实验的重要性,相信许多学生用在此方面上的时间与精力不会少,17个中学物理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等等内容一遍遍重复,死记硬背,但这样的学法与当前高考出题的方向已是大相径挺。以2000年全国高考实验题为例,没有一个照搬课本中的实验,特别是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的题目(题目见本文附录),其C项是测量小球的直径的,按书本中的实验方法这一步是必须的,若守旧不创新,没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必然会选择错误选项C。那么怎样对待新高考中的物理实验复习呢?在教学中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本人的体会是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基础。

不管上一年度有无考到仪器的使用,我们对常用的物理仪器要熟练运用,这是实验的基础,是实验的工具,任何时侯都不过时。在这方面花些时间是必需的。常驻见的有十三种仪器,这十三种仪器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称、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这些工具的使用每本复习用书上都有很详细的说明,本文不再多言。

二、要以挑战者的眼光挑剔书本上的实验。

从2000年度的全国物理高考卷中,我们应感受到高考物理改革的方向了,这不是简单的照抄课本上的实验了,它给予的验证动量守

恒的实验装置是对书本上权威的经典装置的改进。这是对迷信权威者的嘲弄,是对创新者的呼唤。这给予了我们一个大胆的想象力,不要把书本上的实验奉若神明,要以挑剔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书本上的老式实验方法。

其实在平时的学生分组实验中,在教学演示实验中,我们对教科书中设计的许多方面的差强人意是很不满的,比如动量守恒定律中的被碰球干吗一定要放在那很难立得住的小支柱子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没必要从第一点就开始计时(即没必要取第一和第二两点间长度为2mm),我们完全可以从后面的计数点中取两个点算出速度与高度来验证守恒定律,没必要管第一点准确与否……但总觉得高考它就按书本上实验装置考,不敢与它有所冲突,害怕学生高考会吃亏,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开放式思维的发展。

正是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觉得实验的复习要打破常规,不应该再叫学生跟在书本的后面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尽管我们不否认书本上的实验是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但思维被圈在这当中不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要学生们学会找毛病--找设计原理上的毛病;找实验步骤上的毛病;找数据处理上的毛病,没毛病也要想想能否改进。这变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灌输为主动要学的一招,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学习与研究物理实验的热情,又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与对物理学的理解程度,若找不到毛病也说明书本中的实验设计确实是出色的。当学生们摆脱对书本的依赖与迷信时,其独立性和创造力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了。这无论对当前的高考复习还是未来走向社会都是极大的财富。

当然学生们开始也许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改革,但这不要紧,可以先提示他们,比如对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的实验原理设计有无问题,为什么不用弹簧称测拉力,弹簧称测拉力有何不妥;而为使小桶的重

力等于绳子的拉力,书本上要求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提供拉力的小桶的质量,这有无必要,我们是否可用学过的连接体的知识修正一下拉力的大小,从而摆脱这个限制。再比如对实验步骤的设定,每个实验都有可推敲之处,不应绝对化,死记硬背是没必要的,很多步骤的前后顺序是可以颠倒的(比如许多实验的准备工作中的先后次序),要让学生分析每一步骤在实验中的必然性,是属于准备阶段还是实验过程阶段或数据处理阶段,只要归门别类,前后顺序自然明晰。当然我们也会发觉还有一些步骤是不得打乱的(比如打点计时器是先打点后放手还是先放手后打点等等),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要比老师讲解给人的印象深刻得多了。当学生们适应这种学习方法时,学习将成为一种乐趣,因为他们不是书本的奴隶了,而是权威实验的挑战者,是评价实验设计优劣的法官,是成功的实验发明者。

三、以多种视角重新审视和组合实验板块。

学习贵在总结,在物理实验总复习中,我们不应孤立地看待一个个实验,而应该从这些实验的原理、步骤、数据采集与处理方式上的异同上,给这些实验分门别类,从而组成不同的实验板块。平时我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实验分成力学实验板块、电学实验板块、热学实验板块、光学实验板块。但这样的处理只是简单地重复了物理课本知识的体系,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为了讲解的方便,没有多大的创意,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对实验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显得很不够的。

在此,我认为我们要在这些实验的组合板块中挖掘一些功能,培养学生一种实验的常规意识,比如对于力学板块,这是由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组成的一个大的实验板块,现在让我们仔细去找找这些实验与其它实验板块的区别。我们会发觉这些力学实验无非就是在力F、速度V、加速度a、位移S、质量m这几个量上做文章而且已。然后我们看看这几个量是怎么测出来的,今后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类似的探索式力学

实验。毫无疑问,这些实验告诉我们:位移用尺子量(提示学生高精确度该用什么量),质量用天平(鼓励学生思考大物体质量用什么测),速度与加速度可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还可以用平抛的方式计算,而力的测定不能用弹簧称,因为不稳定,影响实验的准确度……。让学生们想想电学实验板块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我们还可以把视野再扩大一些,以各种角度重新组合新的实验板块,比如按测量型与验证型可把实验分成两大板块,按能进行图像处理数据和不能用图像处理数据又可以把实验分成两大板块。我们可以提示学生这样划分板块,但把一个具体实验归类于哪个板块,这要学生自已思考,比如说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学生们熟悉的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不过画出的图形必须是直线,否则不好处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坐标轴改为质量的倒数,从而画出的是直线),这给予学生们思考的空间,其实还有许多实验也是可以这样处理的,它们都可以归类于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比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我们测的是周期T和摆长L,再由公式来计算,书本上采用的是多测几组再求平均值法,现在我们可以以L和T2/4л2为坐标轴,用测得的数据放入描点,画直线求斜率即是g。类似的还有一些,让学生们想想验证玻意耳定律是否也可这样处理。

四、注意可转为实验的习题。

在物理上,许多习题的设计与实验的设计是相通的,它们的区别只是出题的角度不同罢了,让学生们找一找,改一改,必能开窍。比如高一物理(心修本)第一章的课外习题部分,其第11、12、13题(273-274页)就很典型,而第17题(见本文附录)的设计思想更是与物理实验思路产生共鸣,它有效地克服了手拉弹簧称测拉力不准的弊病,事实上不论下面的长木板是匀速还是变速均不会影响弹簧称的

读数。其实物理课本中每一章的课后习题部分都有可探讨之处。几何光学那一章尤其如此。

五、实验也要融会物理思维方式

在实验中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有等效法、累积法、控制某个变量法、留迹法、图像处理平均值法,这要学生们能够领会,并能在每个实验中找出到底用了什么物理思惟方式。比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就用了等效法(用位移代替速度)、累积法(重复打了许多点)、留迹法(用复写纸留下小球落地后的点)等物理思维方法。在实验复习中通过找各实验中的思维方法,能够让这些思维方法深入学生的脑海中,并用于那些可能遇到的探索型高考物理实验题。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3篇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学生实验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计划、观察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与总结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不是每个实验都能把各种能力同时培养起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每个实验认真分析后,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例如,在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直尺、天平、弹簧秤、压强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万用电表时,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又如,初中物理教材在实验《用电流表测电》之前的每个学生分组实验,都直接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而在随后的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则要求学生模仿前面的表格自己设计实验表格。

在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以后,完全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表格,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要抓住教材这种变化的安排,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计划的能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考虑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例如,电磁打点计时器在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都会使用到。在做第一个实验时,由于学生对仪器比较生疏,操作时会很缓慢,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在做第二个实验时,就要要求学生对仪器的安装及使用操作程序不应再有原则性错误,熟练程度应比第一次好,速度比第一次快,不过在具体细节上允许出现些偏差。第三次实验,就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无误地将实验安装并调好。

二、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作用

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即使按照教师要求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对仪器的操作步骤也比较清楚了,但一旦接触到实验仪器,仍会束手无策。因此,实验前教师应对如何正确操作仪器进行示范,必要时强调说明不按规范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尤其在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要抓住典型事例向学生反复示范。例如,初三年级学生做电学实验,初学阶段很容易将电表“+”、“-”号接反。可以在学生实验前,先做示范操作,将电源的正极和电表正接线柱先用红纸做上特殊标记,然后用红色导线把电源的正极与电表的正接线柱连接起来,用黑色导线将电表的负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接(电路中有小灯泡)。

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再巡回视导,发现有接错的,再进行示范。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也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使用天平,拿取砝码时,镊子口的凹边应当朝上,待测物和砝码都应放在砝码盘的中央;拿取盛有水银的烧杯时,应用左手托底,不能用手提住烧杯口以免杯底破裂,如果在细长玻璃管中装有水银,翻转玻璃管时,不可用双手持玻璃管的两端,而应以手挟持管的中部;做静电实验时,需要用手持绝缘柄时,应以两三个手指握持,而不应从掌心握持,并且应持离导体最远的一端,以防漏电;用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臂、电表旋钮及启动开关时,应以另一只手扶持器件。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首先,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也应满足一定要求,如: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档量程变化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作为一名行将走上讲台的高师化学专业毕业生,理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而实际上高师化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实验能力,令人担忧。学校要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在校生学生的实验能力,以便能胜任中学化学教学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人民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工程,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的国情下,相当长时期内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任务,仍然以师范教育体系为主。师范院校各学科除了有共性之处,还有自己的个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高师化学教学中占很大比例。师范生在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才能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高师化学专业学生有些实验能力较差,高师化学专业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尤为必要[1]。

1高师化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的现状和原因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系统的学习,理应比较顺利地适应教学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事实上,高师化学专业一些学生的实验水平是令人担忧的。这些毕业生,理论水平较高,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有的不会正确打孔,有的不会弯管,有的不会使用酒精喷灯,简单的演示实验都不能保证成功。造成这种现状,并不是高校自身引起的,有其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

1.1进校前学生实验能力参差不齐

毫不讳言,全国统招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区的学生,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都参差不齐。来自重点中学的学生,他们有很好的实验设施,受过正规训练,加之师资力量雄厚,无疑有着较好的实验素养。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实验设施较差的学校,学生只有看实验或听实验的福分,其实验能力之差是可想而知的。

听实验或者看实验,似乎不是件坏事。因为做实验,要花费很多时间,中学阶段大多是验证实验,只要记住现象,结论,基本上解决问题。再加上高考基本上不考成题实验,给中学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一种合理错觉,认为实验是次要陪衬,人为地造成一种合理的先天不足,殊不知,这种先天不足对于一个行将从事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讲是多么不幸!

1.2在校期间,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欠缺

在高等院校,大一对实验课的态度是中学阶段的延续,对待理论课总是毕恭毕敬,唯恐不及格而记入档案,而对实验课,则没有补考的担忧,明显地重理论,轻实验。一年级开设的实验课大都是考察,即使有考试,仅仅考一些理论性的实验常识,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时,只要结果,老师也总以结果的好坏来评价实验成败。采取这种不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导致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在校期间,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扩招的原因,有些学校有的课程还存在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依赖情绪,不利于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由于学生自身原因所引起的,但是校方不健全的制度也是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有的学校,在现行的学籍管理之中,体现不出对实验的严格要求,而且实验室规章制度也不健全。更有甚者,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药品不全,设备简陋,加之教师责任心不强,一些实验开不起来。这样为实验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不便。

作为高年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开始四年一度的教育实习。实习既是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也是对四年学习的最好检验。实习期间,同学们讲授理论课能力较强,但是实验动手能力较差,不能正确使用酸碱滴定管,甚至于小滴管如何操作都模棱两可,操作不规范,台面不洁,演示实验,屡做屡败,不能很好地胜任教学实习,完成实习任务。在校生实验能力较差,在此已明显表现出来。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作为一名从事化学教学的工作者,本身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对中学化学教学有直接的影响,提高高师化学专业在校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加强高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呢?

2.1态度端正、措施得力,上好入学第一课

由于大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即便是较好的学校也达不到训练有素的水平,因此对大一学生进行实验补课尤为重要。

首先在思想上补课。中学化学的教育过程中,过分倾斜学科的理论倾向,忽视了学科本身所承载的多重知识文化内涵[2,3]。对于刚走进化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要对他们进行化学学科本位教育,要让同学们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东西方化学发展历史进行比较,以史为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中国化学发展的前景,在于实验创新和实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重视实验学习,掌握实验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方法,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特别在新课程改革后,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要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在这四年的学习中、要补充什么,怎样做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品质,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化学系的毕业生所面临的挑战及承担的使命。

其次要认真对待基本操作的基础训练,并做到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常规仪器的使用,逐个训练,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围绕科学、高效、安全的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能力。

2.2改进实验室,提高实验员业务能力

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可能的实验条件挖掘潜力,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密切配合化学教学,对实验室不合规范的,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对早期实验室进行设备更新和设置改造。修配通风橱,安装排气扇,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一些有毒实验得以安全完成。在目前部分高校中,实验员的业务水平仍是薄弱环节,给实验室配备专职的高水平实验员,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不可或缺少的。

2.3建议开放实验室

在做实验之前,由老师讲实验理论课、实验注意事项,让学生亲自领取药品,独立完成实验。这样,打破了传统习惯,实验不受时间的限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研究实验,真正发挥自己的施展才华。

现在仍然是高年级做毕业论文时,才开放或半开放实验室,这样由老师当保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当然,开放实验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只要工作做得细,加强安全教育,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2.4加强实验考核

强化考核工作,也是重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考核,要列入学籍管理条例,学校有了这方面的要求,学生也会逐步重视起来。考核可以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笔试,动手双管齐下。做到考核为提高实验能力服务,综合评定,严格要求。

实验能力培养是一门综合艺术,他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启发思考,锻炼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深刻地领会化学基础理论,为探索物质世界的奥妙,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以是学校严格健全科学规章制度,有的放矢地强化和导引[4,6]。而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实验能力培养,与他们今后能不能尽快地胜任工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有着直接关系,加强高师化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陆军.新时期化学实验改革的价值取向[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23(2):3-5.

[2]易宗柱.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3(2):40-41.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5篇

1.深刻理解化学基本理论的实验基础

化学学科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如:原子结构理论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根据是电离能的测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根据是铜—锌原电池实验;某些有机物之间反应机理的确定是在实验中利用了示踪原子等。许多类似的实例道出了以下规律:实验事实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家就是这样去认识化学世界的。

2.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则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最好方法,熟悉了这些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就能够灵活选择实验原理。

3.能查阅、运用有关图表、数据和其它资料。

4.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常规实验的综合运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实验也离不开常规实验,因而教材中所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分液、称量、滴定、仪器的组装等)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设计实验必须有化学实验总体观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层次较高,而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处于从经验型向抽象型过渡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加速这一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尽快趋于成熟,尽早地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出较好的思维品质。

四、创造性是实验设计的灵魂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6篇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_简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突出探索方法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突出探索方法的培养。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训练。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1)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2)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通过设计物理实验,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的教学,课前可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判定感生电流方向?怎样通过实验加以归纳得出?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共同设计一个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组成的实验线路。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磁铁换成通电螺线管再做实验,或把通电螺线管放在线圈中,改变通电螺线管电流的大小,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的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即楞次定律。通过启发诱导,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课外实验(包括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7篇

(一)实验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从搜集的资料来看,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具体到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学设备更新速度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对物理实验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但相应的实验设备却没有进行更新,而且不同版本教材的物理实验所需要的设备也是不同的。

2、电学设备地区分布不均。具体来说,设备分布呈现出这样的特点:经济发达地区高中比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设备齐全;城市高中比农村高中设备齐全等。由此而产生的就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高低之分。

3、教师自主开发资源的意识缺乏。除了一些经典的、大型的实验以外,很多物理电学实验器材需要从生活中取材,以最简便的材料实现实验效果的最大化。

(二)学生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电学实验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运用实验中的收获去解决实际问题,但我们目前的实验显然并未做到这一点。

1、教师重课本知识大于实验能力。在高考这一特殊背景下,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上,只要会解题就行了,而实验往往成了调节气氛、走过场的非主要环节。

2、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够。在惯性思维的引导下,高中生已经不愿去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导致了动手能力不强,而教师又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指导,实验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二、如何促进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资源开发与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

在物理电学实验中,资源开发与能力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资源开发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物质基础,而学生能力的提升又能更好的促进资源的开发。因此,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实现效果最优。第一,要及时进行设备更新。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应该在仔细了解实验所需设备的基础上,淘汰陈旧的设备,及时购进紧缺设备。当然,这也需要学校财政的合理预算,保障经费到位。资源的开发需要各方的全力配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第二,教师应该培养自主开发资源的意识。物理电学实验中除了大型实验需要标准规格的设备,还有很多小实验对设备没有严格的要求,而且有些实验器材是不可重复利用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生活中取材,变废为宝,减少资源的浪费。第三,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实验设备购置的投资。前面所说,在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设备数量不足,不难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缺乏,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第四,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意识,首先必须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实验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电学实验的兴趣,使其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第五,通过自主实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是起指导作用的,学生才是主体。自主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不断的摸索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知识的掌握上。

三、结束语

在科技兴国政策盛行的当代,对科学和实践的重视已成为一种潮流。具体到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而言,我们必须认清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不断开发新的资源,使学生能使用最新的设备来进行探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资源的浪费。归根结底,任何一门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学生自身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自我提升,还需要教师的全力配合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开发和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8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使学生能够明确在实验中应该观察什么,找出门道。比如,在演示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观察和思考,先让学生观察电路图的特点,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中变阻器的作用,电阻器被调节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等等。在演示实验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对每一个细节及变化都要引起学生思考,只有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并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为了在教学中能关注全体学生,老师改变演示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将实验的形式分为小组合作的形式,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教师的操作变为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在独立操作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获得物理知识。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和其他学生共同参与,锻炼了合作的意识和精神,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单独做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这一物理实验时,如果教师单独做演示实验,学生只是从视觉感官上去感知物理现象,不能真正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如果将这种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去做,学生就会真实地观察到物理现象,从而对于物理原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所以,对于一些学生容易操作的物理实验,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操作,让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既能锻炼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学生之间又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到实验室去做一做

从新课改理念来看,高考物理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物理实验的分值比例越来越高,实验考试的目的就是将经过实验操作的学生和没有经过实验操作的学生区别开来,进而提高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同时,即使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如果学生不去独立操作,也不能真正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所以,对于在高中物理阶段所要求的实验目标和任务,学生必须要按照要求亲自去操作和锻炼,只有学生自己亲自操作物理实验,才能准确把握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重视实验的归纳与总结

学生到了高中,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学生的思维也就越活跃,到了高三阶段,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以前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做好总结,把所学到的知识系统起来,比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这样实验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总结和归纳,会对旧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复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开展实验设计方案评比活动,让学生施展创造才智

在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实验的题型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研究的方向,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方案,通过老师对学生设计方案的审阅,选出有创造力的、有一定水准的作品,定期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展示和实践,这样会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兴趣,并能长久保持这种创新欲望。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从看实验转变为观察实验,从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实验,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观摩的机会,只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实验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同时,在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9篇

化学实验重在操作,在化学学习中不可替代.化学实验从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来说都是重要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化学实验操作主要是通过寻找合适试剂、选择相应仪器、连接仪器装置等达到研究者的根本目的.实验人员通过控制实验对象,让其变化显示出其他的属性,同时,依据着变化出来的属性,通过实验仪器,让实验人员感知到实验效果.化学实验有自身的功能:认识功能、动机功能、方法论功能、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一般是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步骤、认真记录和观察实验过程、收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反思等环节来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初中试卷命题中,着重考查初中生是否能够辩证的看待事物、是否能够采用合理的实验手段进行实验的设计、是否能够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分析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在经过了化学实验之后,要能够提高化学知识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强审美能力.

二、中考试卷命题中化学实验考查分析

1.考查学生的时代基础性

试卷命题环节中,对化学实验有一定的要求,在进行考查的时候,也会按照一定的准则.中考试卷命题的时候,肯定严格的按照我国教育大纲的要求,着重的考查学生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等特点.在进行时代基础性考查的时候,主要是选择跟时展潮流相关的化学实验,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对国家的发展趋势以及高科技的应用有所掌握.学生在日常学习的时候,要关注时展的特点,经常阅读相关的文献和报纸,关注化学方面的科技成果.江苏省在进行中考的时候,就明确的说明了学生能够针对化学实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的方案、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在课堂讲述的时候注重实验的积累,引入时代热点的化学知识.在实验的时候,给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能够发挥最大的潜能,提高化学意识.例如,食品安全、健康元素、清洁能源等是近年来多省市中考试卷中出现的考点,考查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江苏省考题中出现了清洁能源使用情况,工业中利用磷镁矿制取氧化镁.可以看出将化学知识和时代结合考查是试卷命题中的热点.平时教学中可以将“化学与生活”这部分内容添加“检测六大基本营养素”的实验探究.

2.考查学生的化学研究性

中考实验考查的目的是选择优秀的人才进行深度的教育,所以在进行考查的时候,也会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我国化学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急需要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注入,所以试卷命题中,化学实验考查就把学生的研究能力放在了一定的位置,强调学生的动手研究水平.研究类的题目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难度,这也是限制学生化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物质的制取实验,这就是集中的考查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近几年的中考化学研究发现,经常会出现物质制取的替代实验考查,例如在进行氢气的制取的时候,教材中选择的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在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的时候就会选择其他的替代药品,比如牙膏皮,电池上的锌皮等.学生在进行答题的时候,要明确的区分物质之间的不同,然后重新组装实验仪器等进行实验,同时还要对实验不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比如制取不含氯化氢气体的二氧化碳时可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硫酸反应,但是必须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来得到平稳的气流.实验的研究性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化学素质,符合时展的意义.

三、中考试卷命题中学生化学能力要求

1.确定学生的主体性

试卷命题中,化学实验在进行考查的时候,非常注重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加强对化学实验的理解能力,提高化学基础素质.化学实验能力建立在大量的化学基础上,学生要研究中考命题分析,在日常的课堂中注重观察每种化学实验的操作原理、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等,在实验课上大胆的进行实验的尝试,使用新颖的方法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辅导作用,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学生的猜测很可能是错误的,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不气馁,积极的化学实验的创新.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一项复杂的实验,学生个体很难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有所创新和突破,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日常化学实验教学时,就要善于给同学们分组,让每个小组都能够有一套独特的化学交流和思考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歧,教师要做好辅导作用,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耐心的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提高化学实验能力.例如在进行酸碱盐学习时,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之后教师提出疑问,“如何用实验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属于哪一类化合物?”可以让小组内先进行研究讨论,然后制定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教师要耐心的听取每组同学的意见,并且参与其中进行点拨,逐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有的同学善于思考,动手能力比较差,有的同学们动手能力强但语言表达,总结方面差,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指导着进行特色的实验,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动手操作,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四、结语

初中化学试卷命题的时候,非常注重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在进行化学实验的知识考查中,主要是考查实验猜想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细致观察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实验反思等能力.同学们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时,要注重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要反复斟酌实验方案,认真的思考化学实验的流程,适时对课本的化学实验加以变通,以提高化学实验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Chemicalexperimentwithstudentabilityraise

【Abstract】Howdidthisarticleelaboratehasraisedaspectandsoonstudent''''sobservation,thoughtthatoperation,innovationinchemicalexperimentShanghaiabilities,improvedthechemistryoverallquality.中国论文联盟

【Keywords】Thechemicalexperimentobservesability;Powerofthought;Innovationability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怎样在化学实验中,有效地开发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怎样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思维,乃是当前化学实验课面临的新课题。以下谈一点笔者看法,不妥之处,恳请指教。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素质

化学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都是在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安排得恰到好处。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实验教材,吃透实验目的,把握实验实质,使每一个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素质有所提高。

1.1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做到细微周到

化学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会潜移默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准备好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师备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先到实验室,同实验员一起认真准备,同时虚心听取实验员的意见及建议。从仪器、药品到实验装置、实验操作,都要考虑得细微周到,点滴不漏。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和反常现象,要心中有数,课前排除。实验前,要认真预做一遍乃至多遍。从实验物品的摆放艺术、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操作规范程序都要身临其境。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1.2演示实验操作要规范化,行为要准确化

课堂上演示实验要规范化。每一个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在讲台上摆放要整齐有序,给学生美观大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切忌满台仪器药品,杂乱无章。做实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谨认真,规范准确。从药品的使用,仪器的安装,气体的制备及检验,要环环紧扣,顺理成章。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要做好。教师的每一个动作尽在学生的观察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一种新鲜感、美观感,使他们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新的求知欲。同时,为以后的学生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金属钠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实验,教师要先剪好铝箔,穿好针孔;再切好钠块,包好钠块;试管要预先装满水倒立在水中,然后提起试管靠近水面,将包有钠块的铝箔放在试管口下,收集氢气。尔后用拇指赌住试管口,提出水面,做验证实验。整个实验要熟练有序,轻车熟路,使学生看后,受益匪浅,观察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1.3演示实验要多采用启发式,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

演示实验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实验,要结合实验内容,扩展实验的外延,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使其通过实验观察——信息输入——思维分析,获取实验新知识,提高化学素质。

每个演示实验无须从头至尾由教师全部做完。也可开始设置疑点,创设实验情境,采用点拨提问法、师生共做法、学生演示法,促使学生积极观察、思维。提问也应分类型,多提问不同类型的学生,使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思维都得到发展。如铜和浓硫酸反应,让学生先预习实验、提出问题。很快优等生提出SO2有毒、污染环境,有害同学健康,不能排放教室。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变开口式实验为密封式实验。中等生提出了该反应的反应过程及机理,并指出反应后颜色的变化。差等生实验后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搞清了反应过程。整个实验气氛热烈。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多做点拨,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要深深懂得,采用启发式演示实验,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同时要捕捉学生实验中的闪光点,一旦发现,及时诱导,使整个实验氛围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在学生实验中,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实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及时安排的,意在通过实验,巩固基本理论、概念,对新学知识产生新的飞跃,增加学生手脑并用能力。因此,做好学生实验,对学生的学习巩固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实验前,组织学生认真预习

实验前,要认真组织学生预习,使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及方法、实验仪器及实验原理。要布置一定的实验预习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学会看书。通过预习,使学生把要我学自觉地变成我会学、我爱学、我想学。也可以在习题中设置疑点,使学生学有压力,有动力。也可按实验小组,布置不同的实验讨论题,促使学生多角度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预习,初步解决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如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操作技巧、仪器装置等。

2.2实验课上精讲10分钟,开发学生智能

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课。一节实验课,就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技巧的全过程。有些实验,可培养学生多种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备好课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要细致认真,开拓创新。既要完成实验内容,又要兼顾程度不同的学生。对有难度的实验,可设法化解实验,降低难度。对优等生,要求对原有实验提出改进意见,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备实验课,最好到实验室,亲自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了解实验的全过程。

实验的讲解,要精讲,宜简不宜繁,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板书应清楚精炼,写清注意事项及实验改动。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既有章可循,又不妨智力开发。如酚醛树脂的制取实验,提出两种实验方案:一种以浓Hcl作催化剂;另一种以浓NH3·H2O作催化剂。让不同的实验小组同时做,结果发现树脂颜色截然不同,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可因势利导,讲清树脂结构不同,从而解开学生知识上的迷雾。设置疑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思维催化剂、兴奋剂。通过实验,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理解的深度,拓宽知识面,达到复习巩固提高之目的。

2.3实验课要因人施教,单人指导,提高学生素质

实验课上,教师要严密组织,认真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解决实验中的一些难点,从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全过程。学生实验,要定人定台定仪器,实行台长负责制。实验中采取一帮一、一对一活动,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指导。差生,重在规范操作,纠正不良现象;中等生,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对现象欠佳实验,责令重做,以达到实验现象铭记深刻之目的;优生,设疑点,改进实验,多做一些创新实验。在实验中,要让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提高实验技能、技巧,促进智能的开发。

上一篇:实验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实验诊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