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07:48:32

实验技术论文

实验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专业实验课程

除了公共课实验及实践内容如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毕业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外,各院校确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实验课与实践内容。

1.2实验课的比重

各院校确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实验课共计100门,占整个课程的65%,即有65%的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验,但各院校不尽一致。大部分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含有实验的课程中理论讲授学时所占比重较大,而实验学时较少,只有武威职业学院和郧阳师专的培养方案中实验学时超过了理论讲授学时;相对于整个专业的总学时,含有实验的课程学时(理论讲授学时+实验学时)所占比重较小,即大部分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大部分还是理论讲授为主。

1.3实验课程类型

从上述各院校确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验课程,作者将其分为以下几类:基础类试验、视听类实验、计算机类实验、教育技术类实验。各院校确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验课程共计100门,但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实验课程计算机类实验课程比例超多了50%,有些计算机专业不开设的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开设,有些课程重复开设(如编程课程就有8门: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ASP编程、PHP编程、JSP编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JAVA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script);而真正属于教育技术类实验并不成熟,像教育传播学、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与教的基本原理等课程本来是纯将理论基础的课程,偏偏加上了实验学时。

2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2.1“失重”的实验课程

无论是作者所调查的全国部分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还是通讯作者所在的学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它们的实验课程可以用“失重”来形容,这种“失重”现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于理论课程来说,实验课程比重较小,并且大多依附于理论课程;二是从实验课程类型、实践内容来看,计算机类实验课程明显偏多,真正属于教育技术类的实验并不成熟。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特别是实验课程教材的建设势在必行。

2.2“依附”、“演示”的实践教学

在作者所调查的全国部分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相对于整个专业的总学时,含有实验的课程学时(理论讲授学时+实验学时)所占比重较小,大部分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大部分还是理论讲授为主。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进行实地调研时,作者发现,由于专业教学人员缺乏、设备及实验室面积较小等诸多原因,只能开展一些设备操作、演示的项目,真正综合的实验项目无法开展,所以实践教学效果较差。从所有课程设置的实验项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设备使用项目,学生学完这些项目之后很少安排进一步进行综合运用、教学应用的实验项目,个别设置了的课程恰恰又没有开设,以《教育电声系统》为例,该课程实验开出率为80%,实际开出的实习项目是“话筒、录音卡座、数码录音笔等电声器件的操作使用;调音台构造及操作使用;声音素材采录;录音节目的编制”等设备操作、演示型的项目,该课程设置了“利用语言学习系统进行教学”的项目,通过对该课程任课老师的访谈发现:全校有一套语言学习系统在外语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所在系没有电声系统相关设备,该实验项目并没有开展。

3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设计

3.1设计原则

3.1.1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不能单靠实验实训课程,所以必须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训体系、分散见习与集中实习体系等,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

3.1.2“依附”“独立”并存,分方向设置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与以往实验课程比重较小、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相比,作者提出“依附”“独立”并存,分方向设置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想,即个别演示型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外,需要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均安排为独立的实验课程,并且除公共性质的实验实践课程如实习、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外,专业实验实践课程除基础实验外,按不同的专业方向单独设置。上述实验实践课程体系,使得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形成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3.2实验实践课程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除个别演示型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外,需要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均安排为独立的实验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可分公共实验实践课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和见习实习等模块,不包含公共选修课中含有的实验实践课程。

3.2.1公共实验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实验、大学体育、军事训练等。

3.2.2专业实验实践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各方向都可以开设的实验实践课程包括教育技术基础实验、教育技术综合实验、教育技术项目实践、电教美术与音乐、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文献检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方向开设的实验实践课程包括教师口语与普通话、三笔字与书法、微格教学实践、远程教育卫星资源利用、“农远”三种模式教学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教学网页与网站建设、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影视技术方向开设的实验实践课程包括摄影与摄像技术、影视布光与布景、非线性编辑、电声教材编制、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技术管理方向开设的实验实践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实验、电教设备维修与维护、计算机房管理与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等。以上只列出了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依附”实验实践课程包括在专业核心课(如教学媒体实践等)、专业基础课(如摄影基础等)、专业拓展课(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中相关媒体设备操作等实验实践,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完成,不再安排单独的实验实践课时。

实验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电路中对于设备的电流、电压的输入主要通过电流和电压来控制,通过输入稳定的电流来控制其输入的称为电流电源,通过电压控制其输入的称为电压电源,而对于后者人们可以通过得到稳定的电压发生的故障问题。

(1)有稳定电压,无输出电流或电流值极小,导致其元因主要是因为开关打开,外部负载电子无法进入,导致电流源过载,内部保护装置自我保护开启,不能输出电流,防止电流因过大而导致的设备烧毁。此褚敏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150000时我们需要及时的切断电源,使设备逐渐冷却重启电路,使原有的内部存储数据清除,保证负载顺利接入,检查电源,最后打开开关即可排除故障。

(2)物稳定电压,有极其大的电流通过,导致设备自我保护开启,电压信号切断。此时我们需要及时的切断电源查到电路板电压正负两极,确认电路板是否受损,检查电路板与电源线直接是否有短路或断路现象,检查电位器电阻是否有问题,保证其未受损的情况下,重新接通电源既可以排除相关故障。

二、关于可变电阻故障的处理问题

实验装置上一般都会有很多的可调电阻,这是为了通过改变电阻,改变电压,从而实验中可能需要的电流以为电力实验服务,在实际实验过程中,由于经常改变电阻值,使设备的电流改变,会影响其发生损耗或产生故障问题。

(1)可变电阻可能会遇到的故障当电阻极大时,可能会导致电流过大,通过设备就可能因电流过大烧毁设备;当电阻长期使用过后发生电阻丝损耗,变细或断裂时,就可能导致电流断路,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就需要通过更换新的电阻设备,才能重新连接电路电源。

(2)解决方法通过故障排查,简单处理后,将可变电阻丝去除,检查是否有开路、断路问题,如果没有开路问题,可检查电路本身是否有通过的电流产生短路现象,如果确定可调电阻丝已经出现断路现象,则需要将可变电阻更换新的,配备于设备中。

三、预防电力实验装置发生故障的措施

在对于故障电路的处理和维修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实验员的安全,建立合理而有效的处理解决方案,在排查故障中需要注意要严格遵守电力相关故障排查及处理操作步骤和相关条例,严格遵守、及时完成在故障排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保证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相关步骤,满足测量仪器的使用条例和使用方式方法的要求;要始终高度重视维修人员的安全保证其对于安全意识的教育,及时处理排查现场可能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学习;注重对于电力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的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其能力的提高,这有利于在今后的实验设备故障问题中的经验的积累,技术水平的提升,新知识、新技能的突破,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能力,为今后可以更好的排查故障做充分的准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电力技术实验装置的故障排查和处理对于排障设备人员技术的提高,对于设备可以更好的被人们所利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将这些故障问题及时而有效的解决,才可以更好的为电力工程服务。在今后的电力设备装置的实验故障处理过程中,除了了解故障问题、及时有效的处理故障、分析和总结遇到的故障问题外,对于排障人员还需要加强自己的科技素质的提高,加强对于时下先进的科技的了解和学习,这不止是为了自身的提高,更有利于应对未来高速发展的科技下,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实验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基于传感技术探究实验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传感技术仪器进行实验能够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分析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择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材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实验效果。课堂实验探究的高效,传感技术仪器的有效使用,不仅需要分析教材,合理选材,还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只有通过有效的实验设计和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性,让学生配合教师来完成实验,学生便于理解,又可增加学习兴趣,才能使实验变得简单易行,达到教学目标。以下是四上年级《运动起来会怎样》一个有关于心率传感器的实验。首先,连接手握心率传感器、界面和计算机。其次,启动LoggerPro或LoggerLite软件,最后,程序将自动识别手握心率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准备采集数据了。测量一个人在激烈活动,例如做跳跃运动前、之间和之后的心率;测量一个人在运动后的心率返回平常心率要多久。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从而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传感技术探究实验室的组建

为了提高实验探究效率,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创建探究实验室,合理利用“数字化”仪器设备是非常重要的。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的配备,主要用于采集并储存实验数据并根据探究需测定的参数。通过政府采购,我们采购到探究实验室套材,主要有湿度、音高、音量、光强、pH值、溶解氧浓度、电流、电压、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传感器,还可以根据需求来自行选择;同时,这些仪器的轻巧与便携还为学生进行户外探究提供了可能。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将传感器插入计算机时,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实验中获取的各种数据,并通过数据采集器传到计算机中,计算机经由配套软件将数据以表格和图像的形式呈现,并进行分析处理。

三、传感技术实验器材在拓展课程中的应用

科学课堂实验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科学世界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因为孩子对科学实验的喜欢,我们将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快速了解掌握新器材的特点:以其丰富的传感器,准确、快速的测量,以及多功能的软件支持,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科学探索的技术平台,丰富了创新实验的内容。如水果电池、蜡烛的燃烧、金鱼存活的秘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孩子们充分利用这些器材,想办法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自主建立起正确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逐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通过由扶到放,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基于传感技术的实验仪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乐园。

实验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本科教学大纲规定每次生化实验的教学课时为2小时。通常,实验教师在前15分钟板书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剩余时间是学生实际操作过程。在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的作用仅仅起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效果上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生化实验原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其次,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传统实验教学在同一实验项目中很难做到对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在知识拓展上使学生不能面面俱到。最后,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的开展受到课时和场所的限制,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都在进行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要求实验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3]。通过调查发现,为了应对实验教学检查,许多高校实验教师采取简单的方式把实验讲义的内容逐条拷贝到课件上,把板书移到了电脑上,这种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起不到教学改革的作用,而且根本起不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要通过制作课件及利用数码科技这个工作平台为实验教学服务,并通过多种沟通渠道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

2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化实验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课程是我院承担的省级精品课程,为配合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学校不仅给理论课教学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同时给生化实验室购置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学所需的数码设备,如:电脑、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投影装置、扫描仪等。利用这些数码设备,生化课程组开展了一系列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改革。

2.1常规仪器的演示操作技术

生化实验教学中,常规仪器的操作有:称量及量取的操作、索式提取器的组装、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水浴锅、恒温磁力搅拌器、电泳装置、系列培养箱的正确使用等。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每个组二十人左右,在任课教师向学生讲授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时,只有教师周围的两层大概一半的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操作过程,而后面的学生就无法保证完全看到,在实验实际操作中如果不及时教会他们,学生就可能操作不当造成仪器的损坏及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上述事例的发生,教研组利用数码摄像机预先将上述仪器的正确操作过程拍摄下来,通过相关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编译,并在重要的操作步骤和节点处加以文字或语音说明或者通过调整播放速度用慢动作播放。学生通过大屏幕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后,不仅能掌握仪器操作的正确使用步骤,同时还提高了实验效率。

2.2通过CAI课件制作来解释比较复杂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CAI制作动画效果主要是依靠Flash、Author-ware、GIF等多种技术[4]。在CAI制作中最常用的是Flash,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所设计的一种矢量图形编辑和动画创作专业软件,因其具有AVI、MPEC等视频的特点,文件小,具备流式播放技术,对一些生化实验中的知识难点就可采用Flash制作动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观察、操作,更好地解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原理时,很难把实验中出现的浓缩胶和分离胶的作用原理、加入示踪剂后如何分离血清的实验原理讲解清楚,学生在实验课本中也只能看到简单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通过CAI课件的制作[4],把制胶、灌胶、加样、电泳及染色等重要实验操作步骤配以Flas及讲解,学生就能直观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当原本难以理解的浓缩效应概念变为生动的画面时,使学生理解了SDS具有拆分亚基和负电荷化作用以及聚丙烯酰胺连续电泳和不连续电泳的差别,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教学效果。

2.3通过多媒体在实验教学指导过程中起到辅助、监督、纠错等作用

生化实验室配备的各种数码设备在实验教学中都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比如扫描仪,实验教师可以在制作教学课件中通过Firework和Photo-Shop等软件处理,把参考书及国内外参考文献上的重要资料和图片扫描下来,穿插在CAI中;实验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也可以把学生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扫描下来,下次实验课前对其问题和错误进行点评。在实验教学指导过程中,实验教师可以运用照相机和摄像机把学生不规范或者危险的实验操作动作抓怕下来,以起到监督取证和警告的作用;实验教师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把学生做出的正确或非常规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拍摄下来,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后分析思考。

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化实验教学的思考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抽象难懂,这与生化教学重基础、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有密切关系[5-6]。为适合现代综合性大学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7],并考虑各门基础课程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的特点,生化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就要求实验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8]。结合我院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进行一些前瞻性的建设。如我院生化实验教学每学期共30个课时,很多实验的准备工作都是实验教师完成,学生在实验初期的试剂配制和仪器操作过程都没有参与,如果能建立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提前学习试剂的准备及仪器的操作,并且通过虚拟实验室,可以上传实验教学大纲以外的实验视频,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学生也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这个平台来学习各项技能,并且通过这一平台对其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实验设计提供帮助。这也是未来实验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9]。

4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师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研究开发实验教学课件,利用现有条件积极进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10],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生化实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实验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实验讲义作为理论教材的补充,是学生在实验课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总体定位上,既不能与理论教材雷同,又不能与理论教材脱节。实验讲义应该凝练出理论教材中与实践操作最为相关、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并围绕实践操作详细展开,重点介绍实验设计、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的解释分析、实验中常见问题及原因等内容,使学生既能够迅速建立起实践操作与理论的联系,唤醒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又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有章可循,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在编排形式上,既要展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体现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和侧重点。根据课时的安排,我们分别从目的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蛋白的表达及纯化、蛋白的定性定量和功能分析四个方面编排了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按照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过程层层深入,每个内容中的实验技术各不相同,基本涵盖了该课程的全部重要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有序连接起来,方便学生掌握。在内容展现上,既注重专业性,也注重易用性。我们选取教研室最新的药学研究成果中的一个蛋白药物为实验课程的教学实例,在科研反哺教学的转化中,尽量将科学前沿的内容转化成本科生易用能懂的内容,并注重数据的完整、细节的清晰和内容的详实。在实验讲义的使用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从学生易于接受的角度不断修订讲义,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思考实验问题。

2制作一套生动的媒体课件

媒体课件的使用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实验课程中,需要展示大量的实验仪器、实验操作过程等,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的优势就更加明显[3]。我们根据实验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的需要,总结了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10个实验操作技术,并拍摄制作了实验操作视频,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酶切和连接、阳性克隆的筛选、工程菌的培养和扩增、包涵体的预处理、蛋白的亲和层析纯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印迹杂交、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定量等。实验操作视频可以利用多角度、特写放大等技术展现每一项实验操作的关键点,让学生准确看到操作的细节,解决了教师实地操作示范时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最佳观察位置的空间不足。同时,有些实验操作中需要等待数分钟甚至数小时,在有限的实验课时中无法展示全部的实验过程,实验操作视频可以将漫长的等待时间剪辑去除,弥补了实验操作长时间等待的时间不足。在视频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首先根据内容安排撰写了拍摄脚本,然后召集实践经验丰富、实验操作娴熟的老师进行了多次论证和修订,确保了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解说语言的简洁性和视频拍摄的技术性。每一项实验技术视频的拍摄之前,负责操作演示的老师都要经过至少2次的预实验,确保视频拍摄的顺利进行。视频拍摄时,我们根据拍摄脚本设计实验场景、准备所需仪器设备,对于需要学生掌握的步骤和容易出现错误的步骤,从多个角度反复拍摄演示过程,确保后期剪辑制作时有足够的素材。通过一系列精心的设计和实施,我们完成制作了实验操作视频媒体课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下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再到实验室观看教师的操作示范,并自己动手操作。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与没有使用实验操作视频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比,使用后,学生出现基本操作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更容易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侧重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深层次思考,而不是一些浅显的实验操作技术。实验操作视频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3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显著差别在于,理论课的授课通常是以老师个体为单位完成的,而实验课的授课则需要多个老师的协作配合。我们根据以往实践课程的经验,以20名学生为1组,每组配备由3名老师组成的教学团队,3名老师分别负责授课的准备和实施、实验操作过程的管理和指导、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的保障。通过这样的设计和安排,所有老师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通力配合,保证了实验课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收尾工作的顺利进行。授课老师主要负责授课的准备和实施,是实验课程的负责人。实验课的讲授不同于理论课的讲授过程,因为实验课更注重操作技术,所以授课老师在课前应该搜集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生动特色的教学资源,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组织所有参与教学的老师进行集体预实验,充分了解实验的全部过程。在课中,讲授实验内容,与其他老师一起分工负责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的问题。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实验操作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实验课的最大特点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要在实验室中“活动”起来,因此必须通过预先的统筹安排维护实验过程的秩序井然。例如,对于低温离心机、细胞超生破碎仪、微孔板检测仪等需要共用的仪器设备,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学生实验步骤的顺序,达到错峰使用的目的。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在课前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时间节点、安排好其他老师的指导岗位,确保在课中每个操作步骤、每个共用仪器设备都有老师指导。保障老师主要负责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的保障。实验课进行的过程虽然只有几个学时,但各种试剂的配制、耗材的准备、仪器设备的调试往往需要花费老师几天的时间。保障老师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需要,在课前制定详细的实验准备和保障手册,包括使用哪些仪器设备、哪些可以共用、哪些预先放在学生的实验台面上、配制哪些试剂、配制量是多少、哪些需要分装等问题,大到蛋白纯化仪器,小到卷筒纸,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在手册中详细注明。根据此手册进行准备和保障,既规范、高效,又不会遗漏。

4搭建一个完善的实验平台

如果说实验讲义、媒体课件和教学团队是实践课程建设的软件保障,那么实验平台则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支撑[4]。为了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我们积极申请各类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通过学校拨款和自筹经费等形式,累计筹措资金近20万元,对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已有的实验所需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购置了相关的小型仪器设备。在场地和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每个学生拥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设备,能够独立完成全部实验内容。通过统计,生物技术药物实验课程共使用到各类仪器设备、试剂耗材80余项。其中AKTA蛋白纯化系统、低温离心机、细胞超生破碎仪、微孔板检测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与日常教研室的科学研究工作共用,其他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全部做到“专物专用、专人专管”。首先,我们对实验教学平台使用的各类硬件教学资源进行了明确的标识,并指定专人管理每一个类目;其次,在开课前2个月对仪器设备进行彻底清查,需要维修的及时维修,需要购置的及时购置;最后,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保养维护并打包放入仓库。这些举措保证了实验课所需各类硬件教学资源质量和数量的相对稳定,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实验平台,为实验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总之,在“四个一”的实验课程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我们精心组织、努力实施,顺利地完成了2013年和2014年两届药学本科专业学生的生物技术药物实验课程。为了能够收集学生的反馈、倾听学生的诉求,开设一门学生真正喜欢的实践课程,我们还在课后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实验讲义的满意度、对实验操作视频媒体课件的满意度、对老师课堂教学和示范指导的满意度、和对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的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许多学生也积极为课程的开展献言献策,提出了一些好的想法,这将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参考。学生的认可是对实验课程建设的最高评价,也为我们继续不断调整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提供了信心和动力。生物技术药物实验课程的建设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其他实验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实验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1创新实验———用新仪器,打破成规

由于目前中学实验室建设不完善,选修1实施中的部分实验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为有的实验所需药品价格不菲。如通过PCR技术DNA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段、检测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比色仪和植物组织培养要求较高的实验条件。下面对新课程中要求实验用房及仪器配备做个简单介绍。(1)组织培养室的配置标准的组织培养室包括:洗涤室(区)、制备室(区)、灭菌室(区)、储放室(区)、操作室(区)、培养室(区)、观察室(区)、药品室(区)。这个区室划分比较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并。通常培养实验室主要有:准备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可选)。(2)自动基因扩增仪自动基因扩增仪是依据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原理研制的一种全自动基因体外扩增装置,在生物工程、遗传工程等高科技领域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中学专用自动基因扩增仪是根据生物新课标要求,结合中学教学特点研制而成的。(3)电泳仪及电泳槽电泳仪和电泳槽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工具,是对PCR扩增片段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不可缺少的仪器。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微电脑智能控制;液晶屏显示,同时显示电压、电流、定时时间;具有记忆功能;自动过压、欠压保护;自动空载无输出保护;自动过载、短路保护;输出定时、计时功能。(4)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测量。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比色杯,是分光光度计的重要配件。一般测试核酸和紫外定量蛋白,均采用石英杯或者玻璃杯,但是不适合比色法测定。

2操作严要求———认真钻研,勇于创新

创新实验的操作步骤特别是实验操作的细节,一般都比较严谨。细节往往决定了成败,教师需要提前亲自动手操作,熟悉实验的过程和仪器的使用情况,掌握实验的细节,这样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我们就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细节严格要求学生,根据科学道理来操作,做到原理清楚,细节不出错,把原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细节的高度重视,培养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如在《探究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时,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40℃左右,即可加入酵母细胞充分搅拌混匀。温度过高会烫死酵母细胞,温度过低影响混合速度。通过用注射器、胶头滴管、玻璃棒、漏斗等器材分别滴凝胶对比表明,注射器所滴出的凝胶效果最好。保持一定高度让凝胶珠在下落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回缩成球形。但不能过高,否则在滴落过程中有溶液溅出。高度应控制在20~25cm左右较为适宜。“倡导科学探究”是作为高中生物新课程最主要的理念贯穿于全部必修和选修模块之中的。然而比之其他模块中的科学探究活动,选修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展和加深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领悟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凸显科技价值观的教育,砥砺科学精神,端正科学态度,鼓励创新,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

实验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目前,我国在装备物流包装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适应现代战争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发展需要,提高保障能力,针对不同的装备器材进行了包装设备、包装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进行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多年来,我国围绕着包装技术工艺,科研院校、研究单位、军工企业均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开发,积累了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方法、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的多,推广应用的少,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形成实际的包装能力,进而影响装备物流能力的形成。当前,装备物流包装无法满足装备保障发展的需要,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装备器材包装理论与实践滞后,制约着装备物流包装的发展;二是装备器材包装技术研究开发机制不健全,制约着装备物流包装协调发展;三是装备器材包装质量检测技术设备的缺乏,制约着器材包装质量和装备封存质量管理与控制;四是装备器材包装标准、法规、规章、制度不配套,指导性不强,制约着包装工程整体水平的提升;五是适应战时要求的装备物流包装理论与技术方法相对滞后,制约着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的落实;六是装备器材包装新理论新方法推广途径不顺畅,效果不明显,制约着包装成果的应用。

二、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研究方向

装备物流包装,主要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使装备器材的贮存可靠性得到保持、恢复和增长,使装备器材完好地通过物流环节进入保障领域,实现其使用价值,发挥最大效能。装备物流包装研究对象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容器的结构造型、包装装潢、包装方法、防护方法、包装辅助物及包装机械等;还有包装试验质量检测与评价,以及包装标准化与管理等。研究内容包括:装备物流自然特性包装、装备物流贮存特性包装、装备物流运输特性包装、装备物流装卸特性包装、装备物流野战特性包装及装备物流管理特性包装等。由此,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可以规划为以下几个方向:装备物流包装需求研究。装备物流生产、运用、保障及退役处理等各环节,对装备物流包装都提出了不同需求,需要进行系统研究论证。装备物流包装标准化研究。装备物流包装标准化研究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装备物流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装备物流高效平稳运行奠定技术基础。装备物流包装技术方法研究。针对装备物流包装的自然特性、贮存特性、运输特性、装卸特性、野战特性及管理特性的特点与规律,研究包装技术方法的同时,也应进行包装性能试验方法研究,以及提出适宜各种环境条件要求的最佳试验方案,评定所采用的包装方法的包装效果。装备物流包装材料研究。研究各类包装材料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特性,包装材料研究包括新型包装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为改进装备物流包装技术与方法创造条件。装备物流包装结构研究。研究装备物流包装结构、缓冲包装结构、内包装结构及装备表面包装结构等,以及辅助物结构。外包装结构、缓冲包装结构、内包装结构及装备表面包装结构等的生产工艺性能,均应便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装备物流包装废弃物处理研究。装备物流必须重视废旧装备器材及其包装废弃物的处理,重视处理技术、方案及其策略。重点进行废弃物处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工艺、设备设施、工程解决方案等研究。

三、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功能定位

“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的功能定位是:开展装备物流包装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应用现代包装理论和技术,丰富和完善装备物流包装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开展装备物流包装材料研究;进行装备物流包装人才培养和装备物流包装学术交流,为提高装备物流包装质量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建成后的“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对相关科研单位开放,支持高水平装备物流包装科研工作的开展,利用这一平台研究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另外,借助实验室提供的良好条件,还可进行装备物流包装人才培训,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轮训学员提供教学平台。具体而言,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发挥如下功能:教学功能。利用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承担装备物流包装培训、教学与实验任务,可以进行包装理论、防护技术方法、包装试验、包装机械使用、包装管理等系列培训,成为装备物流包装培训中心和相关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功能。利用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承当装备物流包装材料、工艺与技术的论证,以及包装组合、包装集成等设计;对包装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应用与推广;针对装备物流包装的要求,编制装备物流包装性能试验大纲,确定试验方法和试验程序,进行试验评价;对包装进行质量检验与试验;制订装备物流包装基础标准、包装产品标准、包装技术方法标准,以及包装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等。技术支持与服务功能。利用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开展包装技术支持与业务服务,对工厂、部队和仓库的装备器材包装相关工作进行技术支持与服务。

实验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获得足够多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有效筛选产油微生物的前提。那么,从外界环境中高效分离纯化微生物显得非常重要,但有同学不能有效地进行实施。就分离产油真菌而言,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偏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而有的学生却随意从校园一角采土样进行菌株分离,影响分离所得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有学生在分离过程中,选用的培养基中不添加抗生素(如链霉素或氯霉素等)和孟加拉红,致使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交织生长在一起,不利于后续菌株纯化。此外,还有学生在筛选到菌株后,仅从菌落形态方面简单判断后就将类似菌株丢弃,人为地降低了所得微生物的丰度。

2产油菌株筛选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不难发现产油微生物筛选常用的方法是脂肪粒计数法。该方法是使用70%苏丹黑乙醇溶液将细胞内的脂肪粒氧化成蓝黑色,细胞质经过0.5%蕃红复染后成红色,显微镜下统计脂肪粒数而进行初筛[4]。但有学生在实验前期没有筛选到产油微生物,了解得知学生初筛时间存在问题。初筛时间过早,会造成一些油脂积累缓慢的微生物漏筛,但菌株培养时间过长也会造成产油优势菌株细胞内的脂肪粒重叠而产生误差。

3产油菌株鉴定

当前微生物一般采用多相分类鉴定。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开阔学生视野,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形态学观察与生理生化特征等经典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所分离得到的产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经典鉴定方法中,产油霉菌以形态特征为主要指标,产油酵母则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兼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其ITS1-5.8S-ITS4保守序列,后扩增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纯化测序;测序结果提交到NCBIGenBank中Blast,获得同源性较高菌株ITS序列,先利用ClustalX进行多重比对,再用Mega5.0构建NJ系统进化树,综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产油菌株的分类地位。4期马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验的探索与实践111实践证明,经典鉴定方法繁琐耗时,而分子生物学方法简单便捷,但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其关键步骤是高质量基因组制备和PCR扩增条件优化。微生物基因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后续PCR扩增实验。虽然多数学生提取的基因组能够满足PCR扩增要求,但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显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散拖尾现象,表明制备的基因组有降解或含有RNA、多糖及蛋白质等杂质。那么,基因组DNA提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呢?一是在水浴保温期间,摇动不能太剧烈,以防基因组DNA断裂;二是用等体积氯仿/异戊醇抽提时,上清液应无色,且EP管中的有机相与水相交界处无明显的杂质,否则应重复抽提。另外,还应在DNA提取溶液中加入1μg/LRNase,以除去RNA,提高基因组质量。PCR扩增实验精微,需要格外细心。如微量移液器的使用方法和PCR体系中各种药品的添加顺序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此外,退火温度是PCR扩增实验关键反应条件之一。退火温度过低会导致PCR产物杂带过度,退火温度过高又扩增不到目的片段。指导教师详细讲解PCR扩增实验原理之后,学生掌握了PCR扩增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多次实验,最终确定了所使用引物的退火温度,产油霉菌和产油酵母分别为56℃和54℃。

4结论

经过论文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实施等环节的教学及指导,系统、科学地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产油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为题,涉及到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较为全面地多层次考察学生;而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说明该论题难度适当,比较适合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此外,学生筛选到高产、稳定的优势产油菌株,可通过进一步定向遗传改造应用于工业生产,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实验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实验技术;职称评聘;队伍建设

目前实验技术队伍中存在着思想不稳定,干劲不高等问题。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自1994年以来,因辞职、调动等原因离开的有18人,这还不包括那些转岗不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验技术人员职称问题解决困难、待遇偏低是造成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工作是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队伍建设起着杠杆的作用,完善职务评聘是实验室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自1987年底开始试点、1988年全面铺开,至今有10多年的历程,这项工作对巩固和促进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名额偏少,职称设置不尽合理学校每年下拨的实验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的名额偏少。以我院为例,2001年有工程师35人,只有2人获得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而讲师14人,却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除去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等因素外,高级职称的名额下拨比例偏少是重要因素,实验技术人员晋升职称难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严重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最高职称为“高级工程师”,满足不了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近年来提高的要求。特别是许多年轻人,已拿到了硕士甚至博士文凭,副高职称满足不了年轻人对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造成这支队伍不稳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评聘不分开,重评审轻聘任目前在许多高校中,聘任制流于形式的成分还很大,不聘任或不续聘的人员极少,几乎有了任职资格,也就等于聘任上了岗,并且一直被聘任到退休,颁发聘任书和签定协议书成了走过场,甚至连这一手续都没有。同时,只要评上高一级的职称,在工资等各方面待遇也是无条件晋升。这在一段时间里曾起到了激励作用。大家为了评上相应的职称,对照评审要求,找差距,调整自己,向着既定目标靠拢,这种工作态度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曾经带动了一批人积极向上。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职称到手以后,压力在一部分人的心中消失了,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虚度光阴,特别是在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的今天,他们的水平很快就与专业职称不相符合。这种现象在高校各系列职称评聘中普遍存在,实验技术系列也不例外。

(3)职称评审标准与实际工作表现脱节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制定一定的标准,可以使评审更具有科学性。作为标准之一的论文或著作,是衡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水平的,我校对于申报职称人员都有一定数量的文章要求。这对于促进实验技术人员提高科研水平和理论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实验技术人员一味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了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助长了虚要文章、文章上不给挂名就不愿干工作等不正之风的产生。从专家评审的角度来说,也有”唯论文“的趋势,往往忽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而单从论文的数量上来进行考察和评审。虽然实验技术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由于评审中对平时的工作考核结果不重视,由此产生了不论平时工作表现如何,只要有文章就能升职称的不正常现象,也使实验技术人员的平时考核流于形式。

二、加强职称评聘以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方面的,但职称问题是高校在职人员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与工资等一系列待遇息息相关的,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职称评审这一杠杆,以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队伍,是高校师资工作的重点。为发挥职称的积极作用,针对实验技术队伍的特点,应该做好下列几点:

(1)合理设置高级职称岗位针对目前实验技术队伍层次普遍提高的状况,除了适当增加高级职称的名额外,在职称设置上,实验技术队伍应设置正高职称。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建设的实验室如:重点投资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级研究中心,设置正高职称更显为必要。这样,可在实验技术人员中起到激励作用,使他们能有更高的追求目标,也有利于鼓励和引导他们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吸引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投身于实验技术工作,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2)评聘分开,理顺评审与聘任的关系职称的评、聘分离是指在评上职称后,是否马上聘任,要看能力和表现,即使在获得聘任后,还要不断考察其能否胜任本职工作,不胜任的立即解聘,使每个人都有紧迫感,都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渴望;同时,其福利待遇是按所聘任的岗位(职位)来确定。评聘分开有助于强化竞争机制,有利于优胜劣汰,有助于合理地流动,同时有利于更客观地评价人员的水平和解决职务限额的矛盾;评聘分开有利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社会化、统一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公平竞争、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利于聘任制的真正实施;评聘分开更有利于队伍的建设,增强其活力。

(3)坚持正确的导向,调整和完善评聘条件

1.坚持德才兼备,注重思想政治表现在评审中,应坚持思想政治条件与业务条件并重,引导实验技术人员走又红又专的道路。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牢固的教书育人意识是对他们思想政治表现考核的重点。

2.强调实际工作能力,与平时的考核工作紧密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技术人员,制定符合其各自特点的和切实可行的评审标准;同时,将平时的考核结果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使评审工作与考核工作紧密结合。

3.加强对培训和提高的要求为鼓励和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提高,应在职称评审时对人员的培训和再学习有明确的要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实验员是否参加培训和参加培训的质量应该作为一项评审的指标,无论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的培训提高,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4)考核制度应进一步健全、完善

在考核中应坚持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并重的原则,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考核宜采取个人自评、群众评议和领导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实绩。

1.对于从事教学实验的人员对从事教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的考核应从教学实验所面对学生的数量、面对学生的层次(高年级或低年级)等入手,着重考核教学实验过程的质量。如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对实验步骤进行调整,使实验效果更好,工作起来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2.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实验人员直接参与科研工作的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一些应用性的课题里,实验人员承担了相当重的科研任务,几乎担当了教师的角色,因此,在考核时,应着重对他们的科研成果如文章、经费、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考核。

3.对于从事大型仪器的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仪器的服务和管理是否上水平,仪器功能开发率、完好率、使用率是衡量的尺度。在保证仪器完好率的前提下,应当追求仪器功能的高开发率和高使用率,使仪器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验员管理上水平对仪器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同时应加强对外开放和服务,尽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使用效益;鼓励创新,挖掘潜力,促使他们在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设备使用的新功能。

高校师资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最大可能的发挥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应当充分利用职务评聘的杠杆作用,建立起一种竞争、激励、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赵庆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为创建世界一流的实验基地服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3)26-28.

实验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①可以分解、细化和落实的各类病理制片流程,让精细化管理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以此来提高病理技术实验室的制片质量与制片效率;②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实验室等级,参与ISO15189、CNAS-CL37JCI国家卫计委三甲医院评审与复评等的认证与考核,提高病理诊断与技术行业的等级、地位和公众信任度;③可以让病理技术实验室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研究与应用各类新技术,为它提供平台与支撑。

2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欧美先进国家病理学技术实验室的功能与定位十分明确,有资质的实验室平台、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标准化的操作指南和完善的质控体系,而且需要通过相应协会的认证,颁发证书后才能开展实验。在美国,病理技术实验室需要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认证,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病理学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通过了国际病理资格认证。我国病理科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落后于国内同级医院的实验诊断科室。随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ISO15189实验室认证体系在我国的推广,卫生部2009年《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颁布,以及国家卫计委三甲医院评审与复评工作的开展,对病理科的建设与管理有法规上的支持,对评审、认证与考核有了明确的要求,各技术实验室规模与框架已建立,人员、设施、操作标准也已逐步完善。但管理模式还不统一,管理细节尚有盲区,需要研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病理制片的质量和效率。

3我科病理技术实验室的具体实施细节

3.1设置各二级实验室圆形展板

在病理技术各二级实验室中,细化分析制片操作流程的各个步骤,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精细化管理措施,放在台面圆形分页展板上展示,可一目了然。内容有各实验室的简介、工作制度、收费标准、技术人员资质等级、操作流程、质控标准、培训考核、持续改进、仪器设备保养维护、试剂使用安全规范和应急预案措施,以及实验室的长、中、近期目标,室间、室外质控记录及人员继续教育和科研合作,共15项内容。这些内容是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办医政发[2009]31号)、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2004.4)、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医学实验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病理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7:2012,17025)、JCIJCI医院评审标准(第四版)以及2013年江苏省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基础上建立的,有标准和规范,内容详细,对病理技术室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有极大帮助,也为今后病理技术实验室参加各类检查、评审、认证、考核打下基础。

3.2明确各类技术人员的分工、操作权限以及岗位责任制

三甲医院病理学技术岗位职责一栏分为技士、技师、主管技师、副主任技师、主任技师5级,各级人员在各类病理制片中有不同的分工与职责。我科的病理技术操作权限、晋级,是在人员职称等级的基础上再按制片项目分类培训、考核(理论+实践操作)、授权上岗、质控评估后逐步升级,复评再授权升级进行的。等级分为:简易等级,常规等级,复杂等级。简易等级是指新职工(从事病理技术工作<3年)通过各类技术培训,考核取得相应操作资格,可以进行简单标本制片,职称为病理技师;常规等级是指从事病理技术>5年,复评授权升级,可进行常规标本制片(不含微小、疑难、纠纷类标本),职称为高年资技师或主管技师;复杂等级是指从事病理技术>10年,复评再授权,有高质量的制片,可以进行微小、疑难、纠纷类标本制片,职称为高年资主管技师或副主任、主任技师。我科现有病理技术人员4人,中级职称1人,高年资主管技师授予复杂等级操作权限;初级职称3人,1人从事病理技术10年以上,1人从事病理技术5年以上均授予常规等级操作权限;1人从事病理技术工作3年,授予简易等级操作权限,上述人员均有本科学历,通过(常规石蜡制片、细胞学制片、IHC、冷冻制片、FISH、已开展分子病理学制片项目)培训、考核(理论+实践操作)、质控质量等综合评估后,由科室授予操作权限,每年有复评再授权,现有操作权限持续的评审,比较公平、公开,有效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岗位责任制方面,从两个方面入手,①主观上加强人员责任性教育,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②客观上制定定期质控与安全管理检查制度,在科务会和质控安全管理会议上分析,针对隐患和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加强措施、完善流程、有整改落实记录。如细化分析病理技术各实验室用电情况,区分哪些是持续不间断用电、哪些是工作时用电,一般冰箱、自动脱水机、冷冻切片机、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水域式烘箱为持续不间断用电;自动滴蜡机、烘片仪、电炉、离心机为工作时用电;对于工作时用电的线路使用定时供电,即设置定时控制器,在工作日和工作时间通电。日常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电源,避免电器引起火灾。科室所有冰箱的温度监控通过物联网的“冷链”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措施较为先进。

3.3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随着病理学技术的发展,病理技术实验室要逐步通过国际标准化认证(ISO15189,JCI等)的趋势。我科2012年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科主任、诊断组和技术组的骨干以及专职秘书组成,负责对病理诊断与病理制片质量控制与实验室安全运行进行全面管理。内容包括:实验室的规划设置、工作制度、实验流程、质控与安全管理、培训考核授权、持续整改、仪器设备维护、各类试剂安全管理与使用、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原则是岗前培训、定期检查和持续整改。培训内容分为:业务技术(各项制片的流程与规范),公共安全(消防常识与演练、危化、有毒试剂的安全使用与应急预案、废弃物品的分类处置与应急预案)。定期检查和持续整改是根据培训内容的不断更新、实际操作是否合理规范来进行不断督促与改进。秘书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日常性事物的前期协调。

3.4树立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让技术人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标准规范的操作、优异稳定的制片结果、发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研究新技术的信念,使病理技术不断持续发展。我科确立了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①病理技术实验室有一个远、中、近期的规划与目标。每3年为一周期目标,每年有专项目标,每一个目标有详尽实施计划,定期考核的细则,评估整改的会议以及持续改进的措施。如进行1年HE石蜡制片、1年冷冻制片、1年免疫组化与细胞学(包括细针穿刺与脱落细胞学、TCT),经过这一周期病理技术实验室的整体技术质量有了提升。这为下一周期分子病理学各类技术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为技术实验室的认证、考核打下良好基础。②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病理技术与病理诊断密切相连,病理技术只有了解与熟悉病理诊断标准,有了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完美的制片为病理诊断提供支撑。由过去单纯的技术制片到熟悉所制片项目的意义、制片原理、制片步骤、制片结果(优质制片质量对照)、质控,熟知物理、化学、光学、生化,免疫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对制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会对制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与改进。科室制片的甲片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且长期稳定。参加分子病理学新技术学习班2次,积极参加地市、省级、部级各类的病理技术学术会议,善于交流,引进好的经验与方法,提升质量,提高效率;书写技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中华级2篇,统计源级6篇,协助参加科研项目30余项;在医院组织的文化、体育、科普、业余生活等活动中的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增强,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多次表扬,提升了病理科在医院的形象。研讨病理技术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可以借鉴其他实验室以及跨学科跨行业好的管理经验来提高病理实验室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可以树立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孕育出尽善尽美的制片质量和满意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精细化管理对于病理技术实验室的管理,有益处,值得探讨、研究与应用。

上一篇:实验技能论文范文 下一篇:实验能力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