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20:15:25

实验教学总结

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一、统一思想,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实验教学的薄弱点,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的过程中,我校首先加强了对科学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组织了各年级的科学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和大纲,明确本学期的实验项目和要求,制定了实验教学计划进度表,并要求他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同时,很多教师不满足于课堂上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采集、捕捞等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大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学校成立了科学学科的兴趣小组——标本制作和无线电兴趣小组。为学生了解大科学、增进科学科学知识提供条件。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化,促进实验教学常规化。

学校实验室在建设、发展、使用的同时,相应地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科学实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科学实验室卫生制度》、《科学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这些制度不仅张贴上墙,而且在平时教学中严格执行。各种实验器材的借用,都能及时做好借用、归还记录,实验室各类仪器的说明书及各类帐册齐全,并做到帐、卡、物相符。实验室仪器全部按部颁目录分类编号,并按上轻下重、里高外低、水平式或垂直式进行存放。不仅做到定定橱定位,还做到科学、整齐、美观、大方。

三、继续强化管理,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估机制。

本学期,我们继续对实验室的财物进行了对应管理,确定了专人用规范帐册,按部颁目标将仪器记帐,所有仪器都定橱定柜存放,并将仪器用卡片编号,挂在橱上。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竹箦小学科学科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对实验教学继续落实两抓:一抓“实验教学的开展”;二抓“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将实验教学评估纳入教育工作和整体评估中。评估的内容为实验教学计划、总结、实验记录、实验效果、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完好率、实验开出率、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及安全防范等。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随堂听课等形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存放教师业务档案,汇总到教师月考中。通过思想引导和过程管理,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已经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四、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不断优化。

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学的活力,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和过程研究探讨,用系统论观点,认真研究,积极开展实验试点。具体做法是积极开展探讨性的实验教学研究,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研究课和优秀实验教学教案评比活动,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开展实验教学论文和自制教具评比活动,并且不断改进评价方式和手段,重视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科学实验研究的积极性。这一教学研究和评价措施无疑成为推动实验常规化的动力。

五、不断总结与反思,提高教师、学生科学实验研究成果。

通过学校领导与科学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陈军老师辅导学生的科技小发明“图钉起按器”、“电动玻璃擦洗器”和“两用方便扫帚”等分别发表于《少年发明与创造》,并且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另外,陈军、达建松等老师的科学论文、科学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科学论文也相应在各级各类竞赛评比中得奖。

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总结 分析 教学效果

1 引言

作者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4年,并通过问卷的方式连续3年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现通过本文将调查结果及个人的一些总结进行整理和汇总,希望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提高本科生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2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2.1 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手段,在本科教学中应该特别的重视。但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还是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项目,事先由老师准备好,学生只需要按照指导书的步骤操作即可,使实验教学形式化、程序化,背离了实验课的本意。这种教学理念也误导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的局面。这种情况不是个别学校的问题,而是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下形成的一种通病。

2.2 没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课的目的除了验证理论课所讲授的知识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中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忽略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提高个人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实验前不检查仪器设备

实验前检查设备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这一步。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必须予以纠正。

2)不进行理论准备、有问题不思考

理论准备是减少失误和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前提,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确定,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现在很多同学做实验临时抱佛脚,对照指导书看一步做一步,对实验原理、方法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毫无准备。

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同学一遇到问题就找指导老师,不独立思考,不去查看课本或指导书。

3)实验报告缺乏严肃性

现在许多学生对实验数据和理论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认为课本上的规律和结论是毋庸置疑的,实验只不过是加深对规律了解的手段而已。上述认识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试验数据和实验结论不符,二是普遍存在的更改数据的现象。

4)实验秩序混乱

实验秩序是一个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在学生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学生一到实验室就像炸了锅一样,根本没有心思听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搞得实验室一片混乱,非常影响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实验效果。

2.3 学习态度不端正,协作能力差

怕苦怕累,不求上进,及格就行,学习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这种人在大学生中大有人在,特别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实验过程敷衍了事,试验数据相互抄袭,实验结论胡乱拼凑。

大部分的教学实验都不是某个同学可以单独完成的,往往需要几个同学相互配合才能进行,可我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同学在一旁无所事事,缺乏集体精神和协作意识。

3 教学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3.1强化预习、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试验过程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实验前我要求每个同学必须预习,并通过口头提问和书面检查的方式予以引导和督促。

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实验前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手段对实验的仪器、步骤等进行演示和讲解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3.2充分利用考核手段

考核是引导和督促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获得教学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而学生又比较看重考核成绩,因此从考核的角度强化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为了强化实验过程的考核,我对每组同学的实验过程都分步记分,包括预习情况、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报告、数据处理等具体内容,并作为最终成绩总一部分,实验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重新做实验,否则最终成绩计为不合格。

3.3 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影响学生操作的不利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分组人数太多,动手机会少。二是部分同学不想或者不会动手。针对这种情况,实验过程中我一般将实验任务仔细分工并落实到每一个同学,例如仪器的检查、操作、归位,数据的记录、处理等等,争取使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实验教学在现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能简单地把实验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亟需探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及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庆双等.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2]夏铮铮,刘卓慧.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一、认真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为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及业务素质,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学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课堂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大教研力度,促进实验教学的提高。 多次组织实验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说课活动,相互学习实验通知单及实验记录的填写情况,组织实验教师相互观摩听课、评课活动,使实验教学全面开花结果,提高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艺术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二、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对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都做到精心准备,预先试做,对少数实验进行改进,补充,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现象明显达到100%。

1、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

2、 做好了实验准备,实验前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的要求。

3、 实验过程中, 教师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形象、鲜明、安全。

4、 配备足够的教具、学具,以满足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增加了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三、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请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他们规范操作,讲述实验成功的关键。使得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并做好示范工作。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四、定期开放实验室。

让每个学生动手,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改进实验器材。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或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搞好物理实验。

新课程理念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得到发展与锻炼。

六、实验工作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一学期以来,全体物理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严格按照实验教学的程序及规章制度进行。特别是实验教学管理规范,无论是实验教学备课、课前准备、实验通知单、记录及课后反馈等方面工作扎实,实验开出率很高,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了学生探究与质疑的能力。但教学中也存有不少问题,如教学课时不足,学生学习成绩差别较大,学困生较多等。

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乙醇的性质;实验教学;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157-01

一、研究背景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在对乙醇结构进行探究时做了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实验中对可燃气体的验纯操作很繁琐,试管中钠和无水乙醇的用量不能太多,氢气产生的慢而且量很小,这都给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一定要求,并且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装置进行实验,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剧烈程度很弱,不能令学生信服。针对这一情况,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成为必然。

二、改进的实验装置

方案一:注射器法(图1),用30mL的注射器针管替代原实验中所用到的导管和试管(如图1所示)。由于反应的量不变,所以生成氢气的速度也不变,但由于针头的孔径非常细,所以其向外排放氢气的速度就小于了氢气的生成速度;这样可以保证氢气向外以一个很平稳的速度导出。[1]

方案二:肥皂泡实验,通过点燃产生的气体泡沫进行验证。[2~5]用燃着的长竹签点燃肥皂泡(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叙述是,烧杯中发出较尖锐的爆鸣声并发生短暂燃烧的现象,反复多次亦如此,证明乙醇和钠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见图2)。结合铁粉和水蒸气反应,教材实验改良(见图3)。调节燃烧匙的升降控制金属钠和无水乙醇的反应(见图4)。固液反应滴加溶液法。

方案三:钠与无水乙醇在烧杯中反应,和水的反应对比(见图5)。便于气体验纯和验证气体及产物的碱性,操作简单,现象十分明显。

三、方案讨论

通过教学实践比较,改进后的实验简化了教材中的实验难度,实验成功率提升,气体的验纯及验证安全可靠,课堂演示效果极佳。既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可提高其动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小舟、孙红梅.钠与乙醇的实验改进[J].中学化学,2002.11.22

2 晏胜秀、刘开饶.乙醇与钠反应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J].化学教学,1999.12.11

3 杨香涛、魏加鲁、熊言林.对“确定乙醇结构式”实验的再改进[J].实验与创新思维,2004.5.11

4 施锦军.对“确定乙醇结构式”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学,2003.5.6

5 方 超.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实验的改进[J].Educational Equipment

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机实验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课程,作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验课程,属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公共基础课。

有机化学实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得到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训练。实验教学配合课堂教学,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对课堂知识加以验证和巩固。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细致严谨的科学作风与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知识及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及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配合,能够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际的桥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有效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同时又能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相关实验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化学问题。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从课程自身特点与医学检验专业特点综合出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体系的探索实践,贯彻基本化学技能教育思想及实践。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根据医学检验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医学检验专业有机化学实验项目,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安排要注意实验课与理论进度,应该在学习和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进行实验,避免理论和实验相脱节,影响实验教学效果。注重课程内容设置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学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注重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非常重要,它是学生进行更复杂实验操作及设计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决定了后续课程药物化学实验操作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对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的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如萃取、蒸馏、回馏、重结晶、化合物熔点及沸点测定等。蒸馏是分离有机化合物经常用到的方法之一,装置的组装是考验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重要参考,正确熟练的组装装置是进行化学反应的基础。

培养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有机化学作为基础公共课,是后续很多课程正常进行教学的基础,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有利于进行其他课程实验。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操作实验不熟练,对于基本的实验原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规范操作可以避免实验失败,可以更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比如萃取的时候,很多人直接将待分离物质直接倒入分液漏斗中,没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步骤先检验是否分液漏斗有泄露,最终导致所得样品洒漏,除此之外,萃取的时候,很多学生只开旋钮而不拔开塞子,导致液体流动很慢甚至不流,耗费实验时间,影响实验进度。

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试验设计和讨论。比如在连续多步有机合成实验中,反应前一步产品的收率与纯度,会决定接下来实验的产率,以至于影响到整体合成,具体实验中就要求学生注意这种类型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如甲基橙的制备,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的制备作为第一步反应,它的顺利与否决定了接下来利用偶联反应制备产物甲基橙,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影响反应正常进行的原因,尽可能使实验进行顺利。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的有机化学反应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同反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往往得到的实验结果千差万别。针对这种情况,学生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情况,积极查阅相关的化学资料和书籍,分析有可能造成差异的原因,积极提倡进行创新。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灵活运用相关实验仪器,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使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证明:通过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和项目,培养学生规范操作习惯,加强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练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及理念,不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不断总结,努力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刘艳珠,戴延凤,邓峰杰,邓瑞红.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14(6):89-91.

[3]吉卯祉,黄家卫,胡冬华.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朱志超,卢惠娟,彭俊军.有机化学“教法”与“学法”的改进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6):69-71.

[5]曹健,郭玲香.有机化学实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四个关键因素;其中,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是关键之关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相应以培养这两种能力为重点训练项目。其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因此,如何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如何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我们课题实验教学的研究重点。

一、培养学生“手到”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时效性的探究性

古人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实,还应再加一到,即“手到”。所谓手到,一是指阅读过程中,读者要用笔在文章中圈、点、画、注;二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写读书笔记,以积累词汇,总结阅读经验,评价阅读材料。

实验教学前,实验班的小学生中至少有一半学生未养成阅读“手到”的习惯。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这个问题未引起重视,仅仅在教学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而没有对学生提出更明确的要求,更没有在如何“手到”方面进行细致的引导、指导、训练和检查。

实验教学中,我们围绕要养成学生阅读时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认识到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进行精心的指导、训练和检查。教师设计了统一的读书卡片,定期发放,定期收回检查。对读书笔记写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传阅,或展览,或刊载,以强化学生在阅读时“手到”的意识,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培养学生“手到”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时效性和探究性,既是课内阅读的需要,也是课外阅读的需要,更是学生将来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是阅读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课标”对此作了明确的要求。实验教学前我们作调查时发现,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小学毕业甚至中学毕业以后,还未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要使学生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并不难,关键是教师要循循善诱,进行耐心而持久的引导和训练。要努力做到学生的“学践”遵循作者的思路。因为,思路是作者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的走向和路径,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通过作者思路的穿针引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验教学中我们下了一翻功夫,参与实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认知作者思路,领会产欣赏作者的思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穿针引线之功,诱导学生的学路与文章的思路一致,潜心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良苦用心,在“粗读”、“细读”、“熟读”和“广读”中披文入情,从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联系上下文阅读,其要领就是刻意关注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微观,把握宏观。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不仅是阅读方法的问题,而且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学生品词评句的能力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读者则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要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付诸语言文字;读者要与作进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而让学生学业会“咬文嚼字”,正是训练他们通过品词评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讽刺过度地字斟句酌。我们当然反对那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的书呆子式的“咬文嚼字”。实验前,学生阅读的现状是习惯于囫囵吞枣,不会品词评句,严重地影响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狠抓学生“咬文嚼字”的训练。当然,这与人们通常听说的“咬文嚼字”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语文教师重视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做到既抓得快、抓得准,又评得对,评得深。以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那种教师包办代替,或死抠教学参与书中的所谓知识点和答案的做法,已经被彻底废除。

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的习惯,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有比较才通通家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培养学生新闻记者中进行比较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实验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语文教师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讲读课文进也往往孤立地分析课文。实验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了然于胸,备课时把视野放得开阔一些,尽可能把以前教学过的文章作个筛选,找出可以比较的文章,从选材、构思、形象刻画、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主题思想等方面诱导学生作印象深刻的比较。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比较分析,而是抓一二点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些比较,或求同,或求异;或聚焦,或辐射;或横向,或纵向。

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消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可以说,作家如果离开了想象,就无文学创作可言。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有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绝不能忽视。

在实验教学前的教学中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或多或少有所忽视。为了应试,某些教师将一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弄成了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教师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动人的描写不见了,丰满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优美的意境不见了。面对课文,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骨头,不见血肉。实验教学中,我们强调从文章的整体教学入手,侧重

引导学生对动人的描写、丰满的艺术形象、优美的意境进行想象,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六、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广泛性和效益性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努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扩展,从而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整体。

在实验教学前,课外阅读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种种因素使得语文教师都把眼睛紧紧盯在教科书和练习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验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这就必须使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生活在课内外阅读的世界里。而不能象实验前一样,让学生生活在试卷的世界里,生活在练习和考试的世界里。

实验教学开始以来,我们注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各个实验班普遍建立了“图书角”,筹集资金选购了与语文教材相匹配的课外读物,供学生生阅读;同时,倡导、鼓励学生每天必进阅览室;还积极与家长联系,请家长支持学生订购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品。放手让学生“广读”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怕学生成为有读书癖的“怪人”。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陶冶学业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拓展;模式改革;教学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必要部分,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路径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使学生在不断的实验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深化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质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以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实验教学,可以通过正确实验过程的演示或对学生的实验分组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二、完善实验过程,促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完善的实验过程对于学生良好科学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影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的记录工作,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归类整理,以保证整个实验过程的完善性。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三、重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

实验教学评价和总结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实验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感受到实验的快乐。教师在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以增强他们对实验教学的成就感。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实验教学训练,同时还要对实验的成败得失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促使学生正确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李庆.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化工管理,2013(9).

[2]程国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5).

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数学实验教学强调的是一种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目前我国的数学实验教学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体系还没有完善,这对我国数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一、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概述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数学实验教学还处于发展初期,整个体系还没有完善,所以对于数学实验教学的含义也众说纷纭。笔者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在此将数学实验教学定义为:根据国家的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发展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数学实验方法,带动学生从实验的现象中发现、思考,然后总结出理论证明,使学生从实验中逐渐体验出数学知识,自己发现真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熟悉素养的熟悉教学形式。在此所述的数学实验包括了模型、计算机、实物等。

二、如何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遵循的模式不利于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真理,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很多的知识,但是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就很少得到锻炼。所以笔者提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尽量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从一定的实例出发,采用一定的实验手段,计算机实验或者是手工实验,尽量发现实验体会出的数学规律,提出相应的假设,最后进行论证,下面,笔者将对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论述。

1.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根据即将讲授的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创设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在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设计相适合的数学问题,有时候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数学实验。笔者在创设难度适宜的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是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起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情境的创设为后期实验教学的开展起到关键的奠定作用。

2.具体操作数学实验

整个数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实验活动,在实验活动过程中,笔者通常给学生提出一定的实验要求,并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设备,让学生按照老师的实验要求想办法开展相应的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开展的实验,在实验中逐渐体会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所反应的熟悉规律,并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具体的描述和总结,分析出实验所体现的具体规律。实验环节作为整个实验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对第一步的创设情境的承接,也是对下一阶段提出猜想的开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都把自己当成是研究者,通过数学实验把抽象的熟悉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般的问题特殊化,在完成实验总结出实验的结果之后,学生都有很大的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整个实验过程,笔者发现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情感和想象力,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树立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提出实验的结果猜想,让学生进行讨论分享

数学实验的猜想是在学生认真理解了学习的课题之后,采用各种实验手段,立足于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的知识,提出解决课题的猜想。这个环节是整个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和规律提出相应的猜想,这不仅体现了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猜想,进行自由讨论,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挥想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猜想的优势和不足,在讨论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最终形成正确的观点。

4.检验猜想,总结结论

检验猜想是整个实验活动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要总结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对数学实验是否成功进行一个客观评价。无论猜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合理论证,如果是错误的猜想那么就找出错误的原因,想出解决办法。如果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那么就认真总结猜想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系统化,以便经后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系统的数学知识和规律。

整个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不是完全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随机的采取实验教学。笔者在此只是将自己使用的方法,跟大家进行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数学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为我国教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培养了很多数学专业知识。在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深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改革挑战,也对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文中论述了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含义,并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进行了阐述。希望此文可以进一步促进我校数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思乾.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教学与管理,2005(34):48-49

[2]王文鹏.中学数学实验教学初探[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29

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仿真;技术;实验;结合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电子技术仿真教学是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对电子器件以及其对电子电路进行技术分析。在我国电子技术快速发展且普遍应用的今天,我国的工业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等多个经济发展领域,都得到了电子技术的大力支持。电子技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仿真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利用理论教学,打好仿真实验教学基础

利用理论教学,做好仿真实验教学的基础,是促进理论教学与仿真实验教学结合的第一步。在仿真实验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并不是每一部分电子技术仿真学习内容都适合进行实践学习,仿真实验学习也不是在任何学习阶段开展都可以的。在仿真实验学习之前,学生一定要花时间与精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有针对性与计划性的学习。

比如,在利用MATLAB仿真软件组织中职学生进行仿真实验学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MATALAB仿真软件进行认识,通过理论教学,为学生的仿真实验学习做好铺垫。MATLAB软件来自于美国,是一套将数值、符号运算以及可视模型建立等功能结合在一起的图形语言。在学习电子技术仿真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有关电能变换与控制的计算与研究,促进电子技术仿真学习效果的深化。将理论教学与仿真实验教学进行结合,还需要在仿真实验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理论化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仿真实验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仿真实验学习效果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仿真实验教学,促进理论教学完善

让仿真实验教学促进理论教学的完善,这一效果发生于仿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过程中。在仿真实验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用自己已经具备的电子技术仿真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验操作行为,在仿真实验中利用理论知识,发现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以及自身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样,教师在仿真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理论教学的不足,随时扩展理论教学的内容,调整理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中职电子技术仿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进行仿真实验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会理论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升级。

比如,在利用Multisim7.0软件进行仿真实验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的仿真实验学习行为去发现教学的漏洞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缺陷。像在让学生利用Multisim7.0软件建立电路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对实验电路进行确认,正确打开Multisim7.0软件,并选择正确的电子元器件。再利用软件最右边的仪表工具栏选择最恰当的仪表,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仪表选择上存在困惑,需要进行现场指导,并在下一次讲解时提高仪表内容的课堂讲解比例。在这样的仿真实验教学中,理论教学与仿真实验教学得以结合,并在结合中相互促进。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到教师的理论指导,方便学生快速掌握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在第一时间将其应用于真实的环境中。

三、结合理论与实验,总结电子仿真教学

总结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建立属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促进学习思路的顺畅。课堂理论教学会因为总结而变得更清晰,仿真实验教学也会因为总结而变得更有意义。将理论教学与仿真实验教学进行结合,需要在总结时进行整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将自己视为课堂总结的主体,一直让学生听自己对专业理论知识或者仿真实验学习应当注意的进行总结,学生被动地将教师的总结记录在笔记本上。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总结或者互动总结。

比如,在引导学生利用Pspice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实施一个步骤就在自己的心里进行一次总结。每完成一个仿真实验,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进行总结。在仿真实验学习完成后,教师让全体学生对Pspice仿真软件的电子电路分析平台特点与功能进行总结,并共同分析这个Pspice仿真软件可以被利用在电子技术仿真的什么领域。这样方法多样与内容充实的课堂总结,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认识到仿真实验的真实性与全面性,促进学生成为更加专业的电子技术仿真人才。

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10篇

1.国内外的研究及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比较深入,美国、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推广探究性教学。如美国《现代化学》中的“实验计划”就列出了22个技术创建者与问题解决实验,这些实验强调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也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一些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如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主持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项目;苏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师生也发表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论文。虽然新课改实施试点已近10年时间,但由于受到教师素质以及教学实验设备等影响,使得我国化学教育界关于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际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显著,大多数只是在理论上进行论述,而对理论的实践,尤其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资源性开发设计、策略运用的着重点、探究教学的突破口及实例论证报道较少。

2.广西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在2012年首次实施新课改,在基础教育如此薄弱及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开展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困难:实验条件不足、工作量大、课时紧、高考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虽然有关性探究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实验教学还缺少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上述背景的分析,我市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的新课题,侧重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了解、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和学习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对策,反思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师生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并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辐射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1)聚焦课堂教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努力建构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和典型的探究方法,汇编成校本教参,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2)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丰富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2)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辐射推广到其他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为推动本市及全省系统地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3)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与方法,同时,以点带面为教育部门及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进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广西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研究内容

以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教材,以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课题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研究重点

(1)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2)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两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8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材料,召开研讨、协商会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制定的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并定期汇报。在此过程中,对实施方案不断补充、完善。

(1)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备课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撰写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论文,并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3)通过学生反馈、观摩课教师评课,总结经验,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逐步构建独具特

色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4)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实施二轮实验,初步构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5)课题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研究情况实施监控。

利用2013年9月~2014年6月和2014年6月~2014年12月两个阶段进行中期评估,分析、归纳、反思、总结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全面分析、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形成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系统。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完善实验数据、文字资料、教学视频等结题素材,系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攻关和努力的方向,完成课题结题申请表和论证书。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市高中2012级、2013级260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测验法等

五、研究基础与理论假设

1.研究基础

(1)本课题成员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其中课题负责人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是市级学科带头人之一,曾获得“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称号以及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成功负责两个课题的研究,并获得相关奖项,所撰写的论文有2篇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3篇获得省级论文评比奖,并多次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及丰富教学经验,已参加过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并在部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此外,组内多位成员参加过省级的新课改培训,拥有1~2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有着充分的了解,积攒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课题研究最重要的软件基础。

2.理论假设

教学最优化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六、预期成果

上一篇:网络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