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20:46:29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选择和课程设置均应从实际出发,作到因地制宜,绝不能盲目照搬。如文科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应选择俄语专业课程+二外的课程体系,课程上要侧重设置俄语语言知识技能课及二外语言知识技能课,除此之外还应加大语言实习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力度。如是理工类高校则应选择俄语课程+二外+某一专业课程的体系,招生上应选择具有俄语基础的生员,课程上要侧重设置较高水平和深度的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俄语课程,设置的顺序应先为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专业课(中方教师汉语讲),然后是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专业课(外籍教师俄语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鲜明的办学特色,毕业生才能更具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增设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为了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除重视专业基础课外,还应结合专业需求设置一定量的选修课程。如对单纯俄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涉外工作,这就要求他们了解与俄罗斯人交往的礼仪,会谈判的艺术,懂俄罗斯的法律法规,知晓会计核算业务等知识。因此应开设《外交礼仪》《谈判艺术》《俄罗斯法律法规》《会计核算基础》等相关选修课程。对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俄语专业学生来说,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某一专业工作,这就要求他们了解相应专业所必备的知识。如对俄语专业“土木工程”方向的学生来说《力学基础》《物理基础》《俄罗斯建筑历史》《俄罗斯建筑市场》等选修课程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选修课的开设也要把握是“选”的原则,不要以修学分的形式强加给学生,但必须在“选”前给学生讲明学习选修课的重要意义。只有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作出选择,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动学习的能力,选修课才会发挥应有的价值。

大学学习三四年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就业、就好业,那么学生一入学就应首先对所学专业的方向、内容、目标等有所了解和认知,就应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规划与设计,这种清晰的专业认识与正确的学习思路来自于《专业导读》课程。而初步的职业思想和计划来自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就应对“就业”有明确的认识,就应明了就业形势,就应掌握找工作的基本技能,如:就业简历的书写与投放;面试的方法与技巧;应聘的礼仪等。这些知识的习得与掌握来自于《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增设《专业导读》《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这三门必修课,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就业方向,进而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部分专业课调整为低年级开设为了使学生能够较早接触到专业知识、有效缓解高年级学习压力,进而保证专业课学习质量,就应秉承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将部分专业课从低年级开始设置,对单纯俄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从大一下学期开设《新时代俄语通论》《俄罗斯国情》和《前苏联概况》,从大二上学期起可开设《俄苏文学史》。对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俄语专业学生而言,例如“商务方向”俄语专业可从第二学期起开设《商务翻译》和《商务俄语公文写作》,从第三学期可开设《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和《市场营销学基础》。科学管理第二课堂、实践实习环节,发挥其应有效能“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第二课堂却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宽阔的舞台从而尽情学习和发挥。”这充分说明了第二课堂设置的重要性,因此广大俄语教师要充分提高认识,把第二课堂当作一门课对待,并付出时间和精力管理好第二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效能。对于实践实习环节,各高校的俄语专业应广泛联系实习单位、多设实习基地,取消学生分散实习,派专门的指导教师到实习基地认真负责地管理好学生的集中实践实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学生更强的动手能力,为就业、就好业夯实基础。

变毕业论文写作为《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指导》课,并于低年级开设,为学生就业预留充足时间各高校俄语专业应取消毕业论文写作,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对于一名大学本专科学生而言,经过三至四年的学习,专业知识已经初步形成体系,但距离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论文创作在能力保障上仍存有较大差距,对其而言困难巨大,可谓为时太早。第二方面,学生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心想就业,这导致一心二用、适得其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不应放在让学生具体创作出成果上,而应放在凝练学生一定的学术方向、教会他们一定的科研方法、练就其一定的写作功底上,因此可将毕业论文写作变为一门课程(《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指导》)并将其安排在低年级开设,将整个大四下学期的时间留为学生找工作的时间。这样一来,既达到了教会学生科研及论文写作方法的目的,又为学生留足了找工作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2014年对外投资就超过4.3万亿元。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中国抢抓机遇,创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持续的对外开放,使得我国在海外投资、金融、法律、市场营销、国际物流等涉外商务领域的人才严重短缺。自从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和2008年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来,截至2015年,已经有293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目录内基本专业,专业代码为050262,成为外国语言文学目录下的专业。然而,随着申办学校的增多,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合格商务人才成为一大问题,尤其是一些独立学院,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要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4年教育部组织编制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们可以用五个词组概括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功、人文素养、国际化、复合型和应用型。同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五种知识和五种能力: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以及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50学分,总学时不低于2500学时,其中专业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00学分或1600学时。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按四大模块设置,各模块占专业课总学时的比例为: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为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为25%~35%;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为5%~10%;人文素养课程模块为5%~10%。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商务话语的特点;如何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能力;如何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的能力,要着重系统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应对国际商务环境的能力。除了核心课程之外,还可以按选修和必修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突出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商务交际和人文社科素养。实践环节涵盖实讯、实践和实习,占总学分的10%~25%,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完成。鼓励学生取得外贸、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司法等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训在商务实训室等模拟仿真教学环境中操练外贸、金融、财务、营销、法律等实务流程。专业实践在第二课程活动和涉外商务活动等课外环境中完成。毕业论文重点考查学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可采用实践类或学术类形式,要求符合行业或学术规范,用英语撰写,正文长度不少于5000词。实践类包含项目报告和调研报告。

通过商务英语国家标准,我们可以得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外事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各个高校都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如广外就制定了英语语言类课程+英语文化类课程+(全英教学)商务类课程的课程结构(平洪,2009)。广外的生源底子好,师资力量强,这样的课程结构非常合理。但对于一些独立学院来说,学生的高考成绩不高,英语基础比较差,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笔者所在的高校正是一所独立学院,下面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

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于2013年设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会展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主要培养涉外企业的国际商务人员,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国际贸易方向主要培养外企的国际贸易业务员、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开设国际经济学、跨文化商务沟通、国际物流等课程;国际会展方向培养掌握会展与广告设计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会展设计规划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造设计的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国内各种会展的组织与策划、会展翻译、会展协调与服务、外事办公等工作,开设国际会展概论和国际会展管理和服务等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个类别: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实践课程,共155.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共45学分,占总学分的28.9%。公共基础课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体育和第二外语。公共选修课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要求在本领域至少选修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共91学分,占总学分的58.5%。学科基础课包含商务综合英语、高级商务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英语国家概况、会计学、同声传译、国际贸易单证等。专业核心课程则包括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函电、管理学导论、电子商务、国际商法、跨文化交际学、经济学导论、商务英语口译和国际金融等。商务英语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会展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主要有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务礼仪和国际沟通课程,国际贸易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国际会展方向主要有国际会展概论和国际会展管理与服务课程。实践课程指的是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共19.5学分,占总学分的12.6%,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实训、校内劳动实践和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等。

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高的情况,我系在选择商务英语教材时,尽量选用双语教材,尤其是金融学、会计学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上课时以使学生听懂学会为第一目标,不会只采用英文上课,而忽视学生的基本需求。结合近三年的学生表现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英语专业的学生知识面更广,性格更活泼,更愿意做社会实践活动。

4.结语

根据商英国标的要求,高校应该分层分类建设商务英语专业,避免千校一面。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时应突出本校的专业定位,并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独立学院也应如此。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绝不是简单地在英语课程中加入商务的内容,而是依托外语、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交叉,突出商务语言运用、商务知识与实践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一门复合专业。独立学院的商务人才培养应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Brieger,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York Associates,1997.

[2]Dudley Evans & St John.Developments in ESP:A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Ellis,M.& C.Johnso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黄福荣.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信息,2012(34).

[5]李玲玲.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教育探索,2012(4).

[6]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6]汤伟,杨亚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7]王立非,李琳.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11)[J].外语界,2013(4).

[8]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2014(2).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我校自2009年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毕业生调查,主要调研青岛周边企业的会计岗位构成和对会计教学的要求,调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应届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对实习单位会计岗位的构成调研,二是往届毕业生调研,调查方式有的是采用实习报告中夹带调查问卷,有的通过“问卷星”设置问卷进行网络调研。经过大量的调研,我们重新进行了会计专业课程的构建,全部课程重新按照岗位进行设置,统一自编了分岗位的项目化会计系列教材。现在我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设置为:《会计入门导引》(会计基础),《会计基本核算岗位实务》,《成本核算岗位实务》,《纳税申报岗位实务》,《财务管理岗位实务》(在机房同时进行excel财务分析),《出纳岗位实务》,《外贸会计实务》(在机房同时进行出口退税实训),《会计电算化》,针对往届毕业生很多进入记账公司工作的情况,还根据我校的财务咨询公司的实践经验设置了《会计中介》课程,整个课程设置尽量贴近学生的就业需求,教材统一使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案例,尽量使用企业实际案例。

二、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十分重视财会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有6个校内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进行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会计电算化/技能实训室,主要进行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创业模拟沙盘实训室,主要进行沙盘模拟实训,学生沙盘对抗竞赛,会计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室,主要进行会计电子综合实训,EXCEL财务分析,发票填开、电子报税和出口退税操作;会计账务实训室,主要进行分岗位手工作账实训,会计手工综合实训。上述校内会计实训室保证了学生进行基本的实训操作练习。2“.校中企”建设虽然整个分岗位会计课程体系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增加了大量的实训项目,但课堂的实训项目毕竟还是企业实务的典型化提炼结果,跟现实多种多样的企业实际业务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异,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方便随时接触企业实际业务,2012年我院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成立了青岛海诺城财务咨询公司,为学生校内实训提供实践基地。实训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主要为企业提供公司注册,记账,纳税申报,财务咨询,企业审计等业务,公司到现在已经稳定为22家企业提供财务服务。通过参与实训公司招揽的业务,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真实的企业资料,从公司注册到使用用友T3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每月纳税申报,季末所地税税鉴,真正做到了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业务相印证,并能灵活处理,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3.校外实习基地(1)青岛正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长期顶岗实习基地协议青岛正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出口食品加工的外贸生产企业,由于阶段性的人工短缺,经过协商,我们分批派出学生去该企业生产部门进行为期2周的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接触企业的实际产品生产,了解了现实的外贸生产型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同时该企业每天会抽出1-2个小时请企业的人事部主任、财务经理、生产部主任等管理人员给实习学生讲课,讲课涉及公司制度、公司流程、公司文化、成本核算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内容。由于实习设计合理,企业管理人员授课贴合学生实习实际,使学生对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财务知识,公司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实现了校企双赢。(2)建立7家事务所实习基地———常态化实习中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从事给企业记账,网上报税,公司注册,工商税务年检、审计等业务,有些工作难度不大,重复率高,工作量大又琐碎,是事务所工作人员很重的负担,这类单位十分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而学生实习遇到的典型问题是一般的企业所需要的实习学生人数较少,为了解决事务所和学校实习双重困难,课题组与事务所联手,建立常态化实习基地。从2009年开始与青岛志同会计师事务所首次合作取得了成功,有了经验以后又逐步扩大类似会计师事务所类的顶岗实习单位,到现在为止,已经同7家事务所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分批派出学生去顶岗实习。刚接触真实业务的学生工作热情高,能吃苦,工作认真,有耐心,不过于追求报酬,得到了事务所的普遍欢迎。常态化实习基地运行:每年1月、3月、4月、5月、6月、12月事务所将所需要的学生人数及要求与学院商谈,然后学院制定出具体执行方案,方案制定原则是实习人数尽可能的多,每个学生实习时间尽可能的短,不影响学生的学业,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利用课后时间实习。(3)鼓励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单位(4)改革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方式,改为实习报告形式为免于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我们从2009年开始就改革了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方式,改为提交实习报告,在报告中明确规定学生描述实习单位和实习过程,总结实习经验和教训,并请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实习评价,同时给学院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反馈,及时统计数据,调整教学设置,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同社会的需求一致,更加符合岗位需要。

三、课外实训项目

除课内教学项目之外,我校会计专业还设计了“五级递进、三线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大量的课外实训项目,和课程内的项目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能力培训体系。“五级递进”是指整个课程的实践体系按照“认知实训、流程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五个环节进行系统设计,难度由易到难,实训项目由单一到综合,由统一到分行业形成的层层递进型的岗位技能实训体系。“三线合一”是指:课内一线:学生在各课程的实训;课外二线:学生课外可以参加校内举办的小键盘、计算器、点钞比赛等会计基本技能竞赛,参加校内和校外的“涉外会计手工操作大赛”,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等各种大赛,增长实践经验,比如“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我们设置了专门的校内沙盘实训室,组成了沙盘社团,会计会电班的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层层选拔,直到参加青岛区,山东区和全国的沙盘比赛,在沙盘实训和比赛过程中,学生能深刻的理解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且也能直观的感受成本核算岗位同其他岗位的关系;我们设立的校中企青岛海诺诚财务咨询公司,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真实接触了各种原始单据等原始资料,参与企业的记账;另外学生课余可以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些课下的活动,组成了“课外二线”的实践项目。企业三线:是学生通过去校企合作的正乐食品公司,各种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其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习。“五级递进,三线合一”的实践体系设计,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参与多元的实训实践项目,实现学生从“新手”,到“熟手”,到“能手”的职业能力不断进阶,实现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实践效果

通过我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多方面给学生实践学生创造实践条件,使学生真正实现了理论实践相结合,学生能真正“脚踏实地”了,毕业生在企业工作实务中也更加自信,不是仅仅会编制“记账凭证”,通过走访多届学生就业单位,普遍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良好评价。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市场导向;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DOI] 10.13939/ki.zgsc.2015.24138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面临艰难转型,具体体现为产品结构升级、经营机制转换和商业模式创新。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信息的提供者,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是会计行业的中坚力量,是经济信息的掘取和分析者,经济和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根据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分析,我们发现,在当今会计人才市场上,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需求已趋于饱和甚至过剩,而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专业人才缺口却很大。从会计行业情况看,随着会计向价值管理、战略决策、风险控制等职能转变,精通财务会计业务、熟悉国际惯例和资本市场规则、通晓跨国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严重缺乏,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需求与供给脱节的矛盾十分突出。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缺乏,影响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尽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已开展很多年,但从总体上看并未真正摆脱传统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究其原因,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并未真正了解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从而无法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科学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

1 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质量特征

人才培养只有建立在市场需求上,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会计人才的细分,从岗位角度: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财务主管、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总账报表、稽核、出纳等;从专业技术资格角度: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正高级会计师等;从执业资格角度有注册会计师等。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有所侧重。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前提,以会计岗位为参照,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基础,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具有宽广视野和战略思维、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实践能力和较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

1.1 专业知识是基础

坚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应具备的最基础条件。会计人员只有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经济管理、金融和法律知识,熟悉企业业务流程、产品生产工艺等,才能合理合法进行日常会计信息处理,客观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为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应用能力系支撑

会计人员的应用能力包括会计信息整理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理财能力。第一,会计信息整理分析能力。能熟练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及时准确进行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和报告。第二,职业判断能力。依据现有会计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合理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企业经济业务,预测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成本控制、纳税筹划、销售策略、筹资决策等环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掌握资本市场运作规律、具有风险权变意识和理财能力。熟知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各种金融工具,具有价值创造、资本结构设计、资本运作、税务筹划、风险规避、股息政策选择等方面理财能力。

1.3 复合能力为核心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多元化特点,需要高层次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复合型能力:第一,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能认清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把握时代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能力。第二,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能力。能够把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转化为战略决策,根据战略规划制定和执行预算,并进行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第三,管理和控制能力。除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外,还能够进行成本控制、资本预算、营运资本管理、风险控制、业绩考核与评价、跨国投资决策、跨国资本营运管理等。同时,会计工作涉及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部门的经营过程,需要会计人员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能力,配合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财务管理,调控资金运转。第四,沟通、协调能力。对企业内部,会计T作涉及企业各部门经济利益,财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对企业外部,会计人员需要与T商、税务、银行及证券监管等多部门进行业务往来,更需要会计人员发挥其沟通与协调能力,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五,创新能力。除实现财务创新外,还应为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 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要点

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要根据“面向社会办专业,围绕地方育人才,服务企业求合作,对接需求谋发展”的办学思路,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师团队、实训基地等“四大建设”为着力点,注重把握好以下几大要点。

2.1 突出应用,讲求复合,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优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修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毕业生跟踪调研,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将收集的反馈意见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并从政府、企事业单位聘请专家担任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

2.2 突出应用,讲求复合,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

建立学校为主、社会为辅,“三进入”、“三延伸”的开放教学体系。“三进入”就是鼓励企业进入校园与学校和院部共建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鼓励企业家进入课堂兼职授课、开设讲座,或指导学生实习实训;鼓励引进企业科技攻关项目进学校,支持教师围绕产业、企业需求选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三延伸”即鼓励将实验室延伸到企业,把实验室“搬”到企业;将教师培训延伸到企业,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开展产学研合作;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2.3 突出应用,讲求复合,打造“双能”型师资队伍

在优化教师学历职称结构的同时,重视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工作学习经历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培养。重视加强对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注重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理论素养好、实践能力强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授。鼓励支持教师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开展“柔性引进”,聘请相关产业领域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兼职授课、指导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2.4 突出应用,讲求复合,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按照“有用、可用、管用”要求,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搭建课程平台,科学设置“课程模块”。更多结合学生今后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实践教学时数,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增强应用性。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行业、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开发适应社会需求的新课程。注意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2.5 突出应用,讲求复合,强化实践教学

(1)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社会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要求的调查分析,探索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以增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通过两个结合(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构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2) 构建“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依托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等单位财务部门,结合最新会计准则,由本专业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共同确定会计工作岗位群及其职责,与财政部门、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和其他部门审定会计人员的关键能力,并由此确定本专业核心课程,依据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证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态度等教学模块,形成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产学结合、应用导向、模块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专业主干课程教材、课件及实训课程指导书,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多元化教材体系。

(3) 实施“双向互进、双师互动”工程,培养“双能型”教师。通过出国培训、国内进修、到企业挂职、参加“双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聘请企业专家兼职等手段,形成兼职教师管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逐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技术水平高、在行业有影响力、实践教学能力强,具有“双能”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4)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会计实训示教室、会计培训中心、ERP应用资格认证中心、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建成校内实训系统,使之成为会计实践教学、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设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生产性实习实训的管理机制,使校内外实训基地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与服务的重要场所。

3 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

(1) 构建“平台+模块”的柔性课程体系。采用顶层设计和系统整合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着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就业导向、学以致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链式结构”模式,构建“平台+模块”的柔性课程体系。课程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对服务面向较窄且需一定灵活性的课程采用模块结构组织,在课程平台基础上,构建个性突出的专业课程模块,提供不同专业课程“套餐”供学生学习。同时,设置专业方向辅助课程模块,供专业内外学生灵活选修,以柔化专业方向,培养多规格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2) 完善“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突出“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包括:提高分析能力、使逻辑思维严密深刻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形成专业理念、专业能力的基础性专业知识;决定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创造高经济效益的管理学知识;促进形成宏观经济形势研判能力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适应国际化、决定涉外能力高低的外语水平;提高素质、提升“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魅力的人文知识等。

(3) 增设“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交叉课程。在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税法等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基础上,增设会计学科导读、专业研究方法入门、专业案例研究、ERP沙盘模拟实验、税务筹划、风险管理、资本运作、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智力资本会计、反倾销会计、管理咨询、博弈论、计量经济学等专业知识与管理相结合的选修课程,发挥学科交叉性课程的知识整合作用。

(4) 设立创新学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学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参与ERP沙盘对抗、会计信息化等竞赛,促进学生梳理、整合所学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5) 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构建复合型理论教学体系。随着就业压力增大,职业资格考试热潮已波及大学校园。作为人才培养单位,如果能把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融入到会计学历教育中来,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为学生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提供便利,使学生毕业时就拥有一至两本职业资格证书,就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国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政策规定、学生自身条件和在校生能够参加的三种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安排,设计将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融入学历教育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见下表)。

3.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构建“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模拟实训为基础,以实习实训为依托,以课外科技竞赛为补充,以毕业论文为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开设相关实验实训课程。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成本核算与管理模拟实验》、《税务会计与管理模拟实验》、《综合模拟实验》、《ERP实训》以及《审计模拟实验》等实验实训类课程,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模拟实训为基础,分阶段开设单科性和综合性模拟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 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实行实务导师制,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聘请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作为学生实务导师,对学生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周末拜师学艺活动、毕业实习、创新竞赛和毕业论文等进行指导,安排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寒暑假到实务导师所在单位实践锻炼,应用专业知识协助实务导师解决一些具体业务问题,增强学生适应能力。

(3) 以学年论文和课外科技竞赛为补充,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导师和实务导师),指导学生将会计知识与所学经济管理知识结合起来,围绕企业实际存在的会计、财务与管理问题,每学年撰写一篇学年论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会计信息化和ERP大赛,在科技竞赛中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以毕业论文综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实务导师单位的实际会计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

3.3 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会计与管理相结合”教学进课堂

(1) 开展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大讨论,按“会计与管理相结合”思路对“会计课程体系”、“内部控制课程体系”、“计算机会计课程体系”等进行优化整合,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2) 推广案例教学和设问式教学。案例教学、设问式教学能集思广益,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预先进行精心设计与组织,在教学计划中拟出各章节要提出的相关问题,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实现非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 实施“读写议”教学。“读写议”是教学改革的一项创新,“读”、“写”、“议”三位一体,将阅读、写作和讨论三个基本环节纳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2~3学分的课程,阅读2万~4万字资料,安排至少1次课堂讨论,撰写至少1篇文章;4~5学分的课程,阅读5万~9万字资料,安排至少2次课堂讨论,撰写至少2篇文章。通过“读写议”教学,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 定期推出实务界“高级会计管理人员系列讲座”。聘请若干名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就企业会计、财务与管理热点问题开设讲=座,通过会计实务界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现身说法,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关心企业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3.4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 加强考试改革,突出能力评估,以考风促进教风和学风转变。改革考试评估方式,加大学生课堂案例讨论、课程论文成绩分量,将实际案例分析引入试题中,开展专业口试等考试方法改革,加强对学生深度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评估,促进教风、学风转变。

(2) 坚持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效果监控。

(3) 坚持教学检查制度。坚持开展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与反馈,定期召开教师、实务导师及学生座谈会,对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改进。

(4) 开展社会需求调查与毕业生评估反馈。做好每年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统计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评估与反馈工作,为教学改革提供信息。

3.5 将社会评价机制引入培养过程,作为考核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研导师制;民办大学;教育模式

19世纪末,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结合了美国高校的学分制将导师制推广到本科生的培养中。国外本科生导师制发展至今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并且拥有相对深厚的理论基础。而国内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关于科研导致制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的是研究生。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各高校都在积极努力地探索适合时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以科研导师制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无疑给教育改革开创了新的思路。

一、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建设科研导师制的意义

本研究力求在国内外对导师制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寻求科研导师制的特征和应用意义,从而对我国民办院校科研导师制制度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办大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提高科研导师制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若将其应用于实践,则具有较为有效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的理论意义在于:一、有利于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二、有利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三、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的健康发展。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导师制实施的实践意义在于:一、有利于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提高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关注度,进一步完善全面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二、科研导师制对解决时下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二、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导师制创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学生数量众多,导师资源有限

在我国高校中,一般情况下每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每年度指导学生不超过3人。但是,高校本科生招生数量远远超过了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以本人所在民办高校为例,每届本专业本科生招生数量达到600多人,本专业教师总数40人。如果对本科生全面执行科研导师制教学,每位教师将分的15人/每届,本科4届总计需指导60名学生。导师指导学生众多,难以保障指导质量,将大大降低科研导师制的效果。

(二)民办院校缺少研究经费的支持

建设、实施科研导师制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创新研究结果需建立在充分的实验和深入的调研基础之上。学生进行实验或调研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经费,仅依赖创新课题的有限经费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而言,研究经费匮乏,带领学生做课题研究、将更加困难。该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办院校科研导师制的贯彻执行。

(三)院校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科研导师制有效的贯彻落实需要以教师付出为后盾。导师制的执行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精力和耐力。在该制度的推行中,院校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检查机制,保障该制度顺利进行。

三、建立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导师制的教育模式

科研导师制被诸如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等各个高校尝试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不同高校校情、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等各不相同,所以科研导师制教育模式可以借鉴参考,但是不能只是一味效仿。所以民办应用科技大学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建设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

本科式科研师制运行模式的建设总计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本科教育期限,即每阶段的时间为一年。

首先,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导师遴选和学生分流。本科专业教育也可以采取专业方向教育,把专业教育细化,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在大一期末刷选出最后的科研培养对象和导师人员,然后进行师生互选,确立师生关系。

其次,第二阶段是培养科研思维阶段。由导师跟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向学生推荐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文献。建议学生积极主动听取相关专家的科研报告。本阶段是科研积累阶段,以学习文献为主。师生应该定期组建交流会,学生向导师汇报学习成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然后,第三阶段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经过一年的理论教育,本阶段将进入科研实践阶段。让学生参与到科研调研或实验中,调研和实验是科研活动的基础。并让学生尝试科研报告的编写,逐步提高其科研写作能力。

最后,第四阶段是毕业指导阶段。大四对本科生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他们的最主要的两个任务是就业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导师在本阶段需要重点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并进行就业指导。学生通过前期三年科研培养,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毕业论文水平。

四、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创建科研导师制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专业方向性培养方式

本科学生数量众多,全部进行科研教育培养是不现实的,并且对本科生只注重科研培养会限制学生多方面发展。所以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细致分化。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对其会计专业进行了方向划分,会计专业方向包括了CIMA(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经贸会计、涉外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四个方向。升达对专业方向的划分本身还是注重社会实践应用性,缺乏科研方向。如果民办院校专业培养方向加入科研方向将更全面更完善。

(二)适当设立学生科研基金

科学研究需要具有充分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文献检索、数据搜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实验研究等方面。后期需要研究成果的发表。这些工作的执行中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支撑,导师不可能即付出精力又自掏腰包来培养学生,他们无经济实力也无培养义务。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学校及学院设立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专项基金,并结合导师课题申报研究经费组成科研导师制实施经费。

(三)完善评价及激励监督机制

在本科科研导师制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对导师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鉴证评价,这需要院校建立健全相关的评级及激励监督制度。对于科研导师工作的评价,需要以学院或院系为单位,导师每学期提交培养过程及结果汇报。院校相关部门不定期实际抽查,根据实际考察评出优、良、及格、差等等级。对于获取优秀的导师进行一定名誉和物质奖励。并对等级差的导师给予相对的批评,可以扣除一定的工资绩效等处罚。院校同时制定学生科研拟奖励办法。学生每学期提交研究成果,根据奖励办法给予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宗波,姜国芳,刘云海,乐长高.本科生“1+3”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89-91.

[2]张远索,崔娜,周爱华,董恒年,杜姗姗,陈媛媛.论本科生导师制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现状[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7):3-4.

[3]杨红官,晏敏,曾云.本科生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4):99-101.

[4]张远索,崔娜,董恒年.基于导师制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9):1-2.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近年来,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良性、快速发展的形势,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看,一般普遍比较注重在课堂进行学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薄弱。虽然本科教学计划对学生参加实习有明确的规定,但普遍存在实习内容针对性不强,实习单位不对口,督导不严格等现象。如果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彻底改变,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将很难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科研单位的工作需要,也很难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剖析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策略。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形成一定的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会计大作业、军训、教学实习(行政)、社会调查、专业实习(行政)、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在时间安排与衔接上,会计大作业与军训安排在第二学期暑假的实践周阶段,时间长度分别是1周、2周;教学实习(行政)、社会调查安排在第四学期的教学周阶段,其中教学实习结合秘书学、公文写作等课程进行实习,社会调查结合城市管理与实践考察等调研活动进行,时间长度分别为4周、2周;专业实习(行政)安排在第六学期,有60小时的上机时间,结合电子政务、政府管理流程进行实践性工作;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安排在第七学期的教学周阶段,为毕业论准备,时间为两周;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的教学实践周,时间分别为16周、4周。为了全面了解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梳理出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计划相互脱节的矛盾与问题,本次采用调研问卷的形式,由同济大学实践教学课题组、教务处联合开展,对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院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比如建设经济与管理学院综合实验室,在制度上加以保障等,这些因素在宏观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学校作为管理层,是改善实践教学效果的外因,关键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由于“重学轻术”的思想,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有些教师还没有产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的思想,依然认为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导致在实验、实习过程中的责任心不够。学生方面,虽然意识到实践教学对提高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落实到实际中,仍不清楚各项实习阶段的目的和内容;还有学生抱有功利态度,只重视与成绩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实践教学对综合成绩影响不大,未能正确对待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学时比重有待增加,考核标准有待提高。科学化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次数及所占课时评价为“过少”、“过短”的居多。其中,选择“次数偏少”的占45.5%;选择“次数过少”的占4.5%。对于本专业实践教学所占课时的评价,选择时间偏短的占50%。通过对学生的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实践教学课时太短,实习机会太少等,不能充分满足真正实践的需要,这些问题表明现行的实践教学课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预期。现实中,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确实比较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重更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参观相关单位并听讲座、实验操作竞赛及挑战杯等比赛、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研究等实践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较高。社会调查研究、部门参观、课内模拟实验、创新设计赛事应该有选择性地纳入实践教学范畴。在实践教学考核方面,学生对考核标准不太满意,认为现有实践教学考核往往只对结果进行考核,例如对

调研报告、实习日记等进行考核,考核缺乏可信度。因此要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废除单一的考核标准以提高实践教学考核的科学性。 3.实践教学基地质量有待提高。目前行政管理系校外实习基地在数量方面仍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要求。调研数据显示,仅31.8%的行管班学生由学院安排校外实习单位。所安排的校外实习单位性质是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可见,行政管理专业的校外教学基地容纳学生数量有限,而且性质较为单一。在实习质量方面,集体参观作为一种认识实习,往往由于人数众多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并不能对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起到很好的提高作用。而分散实习在管理和监控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往往在实习期间缺乏老师指导,导致学生不能明晰实习目的。我系有不少校外实习基地,关键是怎么样更好地使学生在基地真正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能够锻炼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现行教师考核制度在科研工作量、理论课时量等方面对教师的考核所占的比重较大,对实践教学方面的考察较少。学院对于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更倾向于口头鼓励,而没有实质性的激励。以科研和业绩等作为考察对象的教师考核机制,没有为实践教学成绩考核安排一席之地,或者只重视一些量的方面,比如课时、作业量等,而忽视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考察,从而导致教师在科研压力等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对实习、实验教学安于现状,不进行探索。

三、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复杂的过程,要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多方面下手,不可偏废。

1.完善实践教学计划,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广泛征求各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制定、修改实践教学大纲,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质上的结合。而且在实践教学计划中,学校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最低学分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变动审批流程,规定学院不得随意变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时间,以确保实践教学时间。根据实践教学模式的三种类型——感知体察型、适应经验型、分析研究型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学院可安排学生去行政部门参观、考察来了解行政管理概貌,还可以安排以扩充知识面为目的的系列讲座,促进交流;适应经验型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导向,以积累工作经验为目的,主要包括实习、挂职等;分析研究型实践教学是国外行政管理专业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政策分析实践、学习研究小组、专题研讨会等。

2.统筹规划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创造实践条件。①建立综合实验中心,创新实验教学体系。针对学校实验室现状,重新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类专业共同规划经济管理学院综合实验中心,将有限的设备、经费、实验室面积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并进行科学化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既可以掌握先进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又具备学科知识。借鉴其他高校的实验教学经验,本校行政管理专业可创建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与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平台实验是全校统一开设的信息实验课程,用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电子信息处理能力;专业综合型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共事务处理能力、涉外事务处理能力、行政领导、决策和人事管理能力;研究创新型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可选择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实际调研,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论,该实验可与大学生创新竞赛或学生毕业设计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还可获得专业老师的指导。②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坚持共赢原则下,利用高校师资力量,为基地单位员工提供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利用高校智力资源优势,为实习基地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或者可以与基地联合做课题。同时可依靠社会上公有或私有培训部门,参与制定专业技能标准,由他们提供实训基地,接受学生实训。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水平。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行政管理学科知识结构,较为娴熟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善于组织和思考问题。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参与实验室建设,并通过各种培训抓好“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工作。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素养的合作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作为教学改革与实践顾问,并向他们颁发聘书。聘请的这些顾问不仅成为学校与实习基地单位的联系人,也是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者和指导者。还可以鼓励教师去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标准,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高职学生 就业率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加重要。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就需要会计工作。所以,会计学专业的就业对象十分广泛,不仅可在这些单位从事财会工作,还可从事审计实务工作、咨询服务工作。若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优势更是明显:薪水高,地位高,注册会计师在企业改制,资本运营、财务管理等不同领域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我们高职学校的毕业生缺乏工作时间锻炼,毕业生技术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培训。因此,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而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就找不到工作”;全国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设置较多,社会上各种会计培训班的开办使毕业生人数超过社会需求;致使我们高职专业的学生更是就业压力巨大,难以找到好的工作,往往是先找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来先解决一下温饱问题,再另找机会找合适的工作。另外招聘单位对会计类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迫于现在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已经把对会计的研究推向精尖化,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等领跑会计职业市场的证书。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8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来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更加困难的表现

1.各地需求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毕业生就业的地域范围,呈现出沿海发达城市多,内陆省份少的的特点。

2.会计类毕业生多。近几年来一些文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纷纷上马会计类专业,还有很多地区开设了会计培训班及会计技校,使会计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

3.薪酬逐年降低。市场只给1000元,关于会计类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会计类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月薪在1500以上,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的显示水准,连我们高职学生希望自己的月薪也在1200以上。

4.社会要求逐年提高。目前会计类毕业生形成了“买方市场”,就业竞争愈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文凭要求越来越硬,致使我们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做的事情也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来做。

5.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的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会计类专业是大学生热门专业之一,就业竞争更为激烈。

会计专业在我院设置以来,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几年来,在师资培养、经费投入、专业软硬件建设方面为本专业教育教学环境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也使我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目前,本专业已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方向集中在本省及沿海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

二、提高会计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率的措施

笔者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做了认真的系统分析,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合理定位和促进会计专业的发展,分析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在详尽分析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课程设置计划,为专业建设指出方向。

2.在师资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本专业未来发展对师资的需求,要采取“急需紧缺型师资调入,鼓励在岗教师进修提高,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措施。

3.要进行准确的岗位定位

要教育学生眼光不能太高,要切合实际情况重点放在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满足出纳、会计核算、会计软件应用、审计等岗位的上岗需求。具体要求如下。

(1)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操作,迅速成为各企业单位的出纳、统计及基础财经文秘管理人员。在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财经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2)毕业生能适应多种岗位需求。从专项会计、总帐会计、纳税会计、涉外会计、成本会计等能满足用工单位需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会计技能,并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

(3)毕业生具有领导、管理的能力。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软件应用技术等专业课程,在专业水平上大幅提高,逐步会计师职业资格技术职称,成为各类企业财务管理人员。

(4)毕业生具有查帐、调帐、审计能力。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基础同时,认真钻研会计理论与实务知识,通过自我学习、实践以及向资深会计请教学习。

4.产、学、研结合办学是生产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模式

坚持与企业紧密联系,将生产实际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培养企业认可的会计人才。我院自会计专业创建以来,已与多家企业签署了实习基地协作或合作协议,有紧密合作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就有六家。本专业还聘请了企业、政府机构及高校中具有高级工程师、教授资历的专业人士组成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5.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

要创建严格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组。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本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校要经常通过向企业、学生及家长电话采访,派出教师去用人单位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获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就业的形势就会越来越好,同时也会促进学校的招生工作,有进有出,流向顺畅,这样才能减少社会的压力,搞高学生的就业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共同创建好自己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美红.会计毕业论文设计应注重培养三种能力[J].财务与会计,2006,(7).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国际化视野;高级会计人才;双语类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140-03

1 前言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法》的导向性要求,这一点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尤其适用。目前,会计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国际业务能力缺失。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会计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着力培育“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会计学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熟练应用本国会计准则和具备国内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还应该熟知国外会计惯例,具备国际业务处理能力。本文就如何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双语教学展开探讨,以期为完善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借鉴。

2 国际化视野下的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具备国际视野、兼具会计实践技能和双语业务处理能力的高层次会计人才产生巨大需求。我国已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在2015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仍高达24.59万亿元人民币。随着国家“一б宦贰闭铰缘某中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根据《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随着对外投资限制的逐步放宽,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增加,而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统计资料显示,自2013年以来,我国境外直接投资已超过1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另一方面,全球世界500强的绝大多数企业已来华投资,这便为国际化会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根据各大招聘网站的对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来看,专业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是会计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国际化会计人才是具备“双语+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同时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普通英语技能,还要求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和理念,通晓国际会计准则,能够熟练运用中外语言处理会计专业问题和进行跨域工作交流。

“双语+实践”型会计人才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有跨境交易、加工贸易、进出口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涉外业务融资的国内企业,需要该类人才进行跨境结算、进出口纳税和外币业务会计核算;三资企业、在国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及跨国经营企业集团等,则不仅需要开展外币业务核算和外币报表折算工作,还需要编制符合外国或国际会计准则的外语财务报表。因此,对那些能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全方位运用英语进行业务处理和人际沟通的会计人才有着持续的需求。我国准备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必须拥有1~2个经AICPA认证的会计人员。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断趋同的背景下,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和管理会计师(CMA)等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是在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求职的重要敲门砖。毕马威、普华永道等把拥有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资格认证作为招聘财务管理人员的必备条件。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双语人才更为稀缺。据统计,我国约90%的会计人员从事的是算账、记账和报账的“账房先生”的工作,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计算机将替代会计师完成大部分传统财务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从财务会计师向管理会计师的转型迫在眉睫。管理会计师(CMA)被要求具备会计、企业管理、战略、市场、金融和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和运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管理会计师,是高校会计学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3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双语教学相互脱节的现状分析

我国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大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这是由会计学本身的实践性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许多高校建立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课内实验+独立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践”四位一体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除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外,分散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素质拓展、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开放实验等。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锻炼了学生问题解析、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分散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有益的补充,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有助于各项学习成果的达成。

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中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应该重视国际经济一体化所产生的客观需求,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便需要将实践教学与双语教学相互融合。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双语教学相互脱节的现状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会计实践教学中所采用的是中文教材,遵循的规则是国内会计准则和会计惯例,训练的内容模拟的是国内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使用的模拟手段是国产软件,如用友和金蝶等。如以制造企业的实际生产销售业务为素材,手工模拟或借助于财务软件完成“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的会计循环训练。现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国际化发展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体现

在: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满足国内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需求为目标,不讲解国际会计惯例,不涉及国际化业务,缺少外文实验材料,由此导致学生不具备国际业务处理能力。

从我国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大都选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双语教材,但双语课程门类较少、外语应用程度较低,且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外语词汇的普及为主,与实践教学没有交集,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不能满足培养国际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我国部分高校尝试开设全英文授课实验班,引进英文原版会计学教材和国外的师资力量。例如:厦门大学较早开设了国际会计班,北京工商大学开设了注册会计师全英实验班,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设置了国际会计专业方向,等等。虽然实现了全英文授课模式,但从学习的内容上看,偏重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会计惯例,对我国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操作规程接触不多,再加上实践环节相对缺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双语实践技能。会计实践教学与双语教学的“两张皮”问题,不利于培养熟知国内外会计惯例、能同时使用两种语言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级人才。实现二者的交融,势在必行。

4 国际化视野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设想

培养“双语+实践”型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必须突破会计实践教学与双语教学之间的“壁垒”,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与双语教学体系的交集,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实践教学与双语教学的相互交融,如图2所示。

会计实践课程的设置在各高校间差异较大,体现了会计学具体培养目标的差异性。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中融入双语教学的模式,自然也要体现会计培养目标的倾向性,与特色专业建设相协调。如双语师资较为薄弱且强调会计动手操作能力的高校,可以采用渗透式融入模式,不改变现有实践课程体系,在原有实践课程中适当引入双语元素,普及和丰富学生专业外语词汇,将跨境结算、进出口纳税和外币业务会计核算的内容融进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去。双语师资较强或以国际化为主要特色的高校,可以大量设置双语类专业课程,其别设立双语类会计实践课程。

双语类实践课联结了双语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形成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统一整体。就会计专业而言,应设置哪些双语类实践课程呢?双语类课程的设置,重点考虑会计学专业的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需要,在会计核心知识领域实现双语实践课程的全面覆盖。特别是中外会计准则和会计惯例有着显著差异的财务会计领域,应设置专门的双语类实践课程,如公司会计循环训练(corporation accounting cycle)、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该类课程要求完全遵照国外(如美国)的会计准则和惯例,采用外文实验素材,撰写外文实验报告。可以建立会计双语实验室,模拟跨国公司和涉外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设立双语会计工作岗位,以外语为主要工作语言,完成涉外经济业务的会计账务处理、涉外税务处理和涉外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在改革初期,可以通过开放实验的课程设置,逐步摸索经验。

完善双语类会计实践课程,必须结合高校会计学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做好教材教辅的选择、师资的配备、软硬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工作。在理论学习环节,建议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以避免造成曲解;在实践教学环节,建议配备双语教材。从师资配备来看,聘用国外师资的成本较高,培育通晓国内外会计理论、准则和实务的国内师资,应是当务之急。就双语类会计实践课程的配套软件而言,一些大学重视从国外引进实践教学软件,如上海财经大学在实验室安装了Oracle Hyperion HFM、Planning和Strategic Finance等国外会计审计应用软件。美国高校会计学实践课程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大多采用ALEKS(Assessment and Learning in Knowledge Spaces)公司开发的在线辅导和评价软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考虑引进。

5 结语

综上,兼具“双语+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国际化视野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应重视将实践教学与双语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设置双语类实践课程,重视培育“双语+实践”型师资,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实操能力的“双语+实践”型高级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井乐.完善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双语教学模式的渗入[J].经营管理者,2014(30):265.

[2]王彩霞,等.《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133-135.

[3]张坤.《国际结算》课程双语实践教学探索[J].成功:教育,2011(24):18.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增长加快、国家间的人才竞争日趋加剧的态势下,综合型大学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时代需要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

国际人才竞争和国家空前的社会变革对综合型大学现代经济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和以关爱他人、维护社会、国家利益为特征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放在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突出的地位。培养一大批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领军人物是时代赋予综合型大学的神圣使命。作为中国百年老校的四川大学,如何把自己办学历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现有的多学科优势有效地融入到现代经济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中,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是一项急需探索的重要任务。

2.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经济学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大学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创造性工作习惯的高素质创新型经济学人才是摆在综合型大学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将综合型大学的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这是综合型高校面临的严峻挑战。

3.高度综合的科技发展趋势需要跨学科复合型经济学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趋势。这种趋势要求综合型大学既要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更应重视跨学科高素质复合型经济学人才的培养。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如何充分发挥多学科的潜力和优势推动经济学人才培养是急迫解决的重大课题。

4.经济全球化趋势需要国际化经济学人才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更加密不可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并可以胜出的高素质的国际化经济学人才,是时代的要求。综合型大学不仅要积极关注和参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和重大问题讨论研究,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能源和人口等热点问题为己任,还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为己任的精英人才。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借鉴吸取世界一流综合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5.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现代经济学人才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市和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的需要,是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需要。国家要求成渝两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为推动全国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宏伟实践,迫切要求地处西部的四川大学必须加快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经济学人才。

二、四川大学构建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

1.指导思想

四川大学提出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本科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将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个坚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两个重视:重视基础理论、重视应用能力;三个面向:面向西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种能力: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目标

四川大学提出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3.培养思路

四川大学认为综合型大学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思路是:一是坚持精英教育。二是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实施宽口径专业培养。三是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突出科研促进教学,学校著名的教师、学者为本科生授课,一流的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优质资源共享。四是坚持重视学科教学,建立跨学科、文理渗透和以探究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注重平衡,突出基础。基础课程按照“综合化、多层次”的原则进行整合,专业课程按照“小型化、针对性”原则进行设置。五是坚持研究型教学,寓研于教。实施启发式讲授,批判性思维,研究性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六是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和参与者。七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全球的意识、胸怀天下的境界。八是强调第二课堂特别是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九是强调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

4.培养措施

(1)确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教学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科教学是所有教学的重点和龙头,搞好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规范本科教学管理。为此,近年来,学校采取了明确的发展举措:改革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形成适应2l世纪要求的现代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经济学课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理论、高素质”、具有多种适应能力的现代经济学人才;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按照加强理论基础,提高人才素质,注重国际接轨、自主选修的原则来实施;在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上,依据内容具有先进性并充分反映21世纪对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运用现代化方法和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2)各项工作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展开,切实保障和推动教学工作。学校为切实保障和推动教学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做到“四个投入”和“四个到位”,即领导投入、教师和教辅投入、学生投入和科研投入,经费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和考核到位。

(3)处理好各办学层次(形式)的关系。为实现“优良”的教学效果,学校十分重视处理好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层次的关系。一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当发展继续教育,各专业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直接为改革开放和经

济建设服务。二是保证主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把本科教育置于各层次教育的主置。尽管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都有一定发展,但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从未动摇过。一方面,确保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为其他层次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其他层次的适度发展又促进了本科教育的更大发展。通过主次分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保证了教育层次的协调发展。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按照“内培外引,提高整体素质,以学科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不断采取新举措,建设了一支整体结构合理、博士为主、教学水平高、科研成果突出,基本满足经济学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学校还非常注重现有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并积极引进年轻人才,使得经济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良好。为了改善教师的学缘结构,学校积极争取从其他院校引进高学历的青年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还通过派出教师进入国内外博士后流动站、参加学术交流、短期学习培训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改善教师的学缘结构。

(5)严格执教条件,坚持教授上本科讲坛。学校一直重视主讲教师的资格问题,要求主讲教师应取得资格证书或者具有硕士学位或者讲师以上职称。为此,学校安排199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先参加岗前培训,并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必要条件。近三年来,经济学主讲教师都符合主讲教师任职资格,教授上本科讲坛第一线已经形成为一种传统,并且直接参与指导本科生学年论文或者毕业论文。

(6)注重图书室、实验室建设。学校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并专门在经济学院建立了图书馆。目前仅经济学院就拥有图书资料共计26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11万余册,外文图书、欧盟文献资料15万余册;各种经济类报刊400余种。为适应教学科研需要,经济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强图书情报资料建设,拓展图书资料的种类,提高藏书的质量,特别是利用国际间的校际交流,提高外文最新原版书的比重。为了满足教师、学生各类读者的需要,图书室延长服务时间。为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经济学院还建立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

(7)重视本科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是确保教学的实践环节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已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商务部门、税务局部门、证券公司和银行部门建立了本科生实践实习基地,为本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8)加大投入,改善教师教学条件。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下,不断加大对本科教育的经费投入,使学校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了实现本科教学手段现代化,保证多媒体教学要求,为每个教师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

(9)推进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学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理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定位,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使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经过多年的积极努力,经济学院已建成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世界经济),三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学、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了反映时代要求,重新修改调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把经济学科各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即平台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专业课力求理论扎实,选修课力求形式多元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中,特别注重强化经济类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在本科教学计划中设置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三个科目。为配合实践教学,经常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研讨会,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研究现实问题的基本素质。

(10)反映时代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总体安排,自2001年以来先后4次修订本科的教学计划。目前,每个年级均有自身适用的学分制教学计划。2004上半年制定的2004级学分制本科教学计划就充分考虑了学分制实施4年来的反映出的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胆改革,基本能够适应社会对于经济类本科教育的需要。

(11)配合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全国统编教材和自编高质量的教材,另一方面,将国内外最先进、最及时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院内各专业在主要课程的教材使用上尽可能选择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目前该比例已达90%以上。与此同时,2002年以来,我院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进行,先后引进、使用了18本外文原版教材。

(12)积极探索双语教学。自2000年开始,经济学院就确立了以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复合型双语人才为目标,从原版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师的培养,到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修订以及教学方法的更新完善等环节进行改革探索,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两个涉外本科专业为切入点,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师资情况等相关因素,增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本科英语课时。2000年,在这两个专业中的“西方经济学”、“商业银行管理”两门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率先试行双语教学。2003年开始招收双语班,重新编制双语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双语课程涵盖专业平台课、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部分选修课。2004年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双语教学。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编制出台《四川大学双语教学指导性意见》。2005年为进一步规范双语教学,制定了《经济学院关于双语班教学改进措施的决议》。

(13)注重教学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由教学第一责任人的院长和书记、教学主管院长、教学督导组、教学秘书、教学干事、系主任和党办主任、院办主任以及学生科科长组成,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以中高级为主,学历学位结构中较大部分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结构覆盖了经济学,高教管理等领域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富有创新和开拓意识,能较充分地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管理高素质、高效和复合型的要求。为了构建全程质量监控体系,一是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小组。二是建立了全程质量保证体系。三是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每学期开学时制定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指导、监督工作。每一学年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都有具体的工作总结。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对于本科教学的方向,确保本科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14)抓好教学环节。一是组建课程组。在全院范围内整合师资力量,以本科教学计划为依据,按照本科培养计划包括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各个专业在课程教学上既有交叉又有特色的特点,学院以课程为核心组建课程组,并分别确定课程组负责人。二是进行题库建设、推行教考分离。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是教学质量的指示器,也是改进本科教学的信号灯。

为做到本科教学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院在组建课程组、确定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上做到大纲、命题、阅卷“三个统一”。在组建课程组并确立课程负责人的同时,确定了以负责人为责任人的课程质量小组。由课程组负责人牵头负责统一制定教学要求、选用课程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协调教学进度、组织考试命题、建设统一题库、组织流水评卷。

(15)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一是重视培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重要条件,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觉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证,从而形成不断提高教师师德素养的良性机制。实践说明,我们的做法是成功的,全院教师均体现出了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二是严格校规校纪和狠抓学风建设。这方面主要是加强学生纪律教育、严格学风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严格纪律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认真完善、执行学校综合素质测评考核制度、建立院级学生奖励措施、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同时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积极扶持、鼓励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各类文化素质活动,以课外实践基地为依据,青年志愿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三、四川大学构建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成效

根据经济学院对近三年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情况的总结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较高,达到了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知识水平均有显著的提高。通过四年的培养,学生既具备了较坚实的理论功底,又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其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1.学生能顺利完成学校开设的各门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

学生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大学语文、“两课”的成绩均较理想,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较高,大多数学生能在大学毕业前通过四级考试,有70%以上的学生能在毕业前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这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外语进行文字处理与社会交流,提高了学生适应改革开放要求的能力。同时,由于加强了对大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考试成绩较理想,所有学生均具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加上对大学语言与“两课”教学的高度重视,我院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与思想素质均有显著的提高。应当说我院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学好专业理论与业务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并达到一定广度和深度

根据经济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类级平台课程,为学生打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每个专业都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突出各个专业的特点。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高度重视理论联系经济现实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和课堂课后的学习讲座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目前,各门专业课都编写了教学大纲,在学院网站上供同学浏览下载。很多课程完成了题库建设,每门课程设立了十套卷子。为配合教学需要,广大教师还加强了课堂讲座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辅导答疑及课余论文写作指导等,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理论,在有效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财政经济问题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3.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全面,有较好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院各专业的学生除能顺利完成全校统一设置的类级平台课程外,在适应各专业特点的专业业务课程“国民经济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投资银行业务”、“税收筹划”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也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在专业业务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务与操作技能,通过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完成业务的处理方案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领域业务工作的认识处理能力。各专业业务课程的考试内容也注意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

学校在应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的管理上严格要求,出台了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与管理办法。每一年为学生提供参考选题,同时,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联系经济现实,自选题目进行创新性研究。坚持贯彻四川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条例。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提前一年安排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论文管理上,严格了论文的选题、开题、大纲写作、初稿修改定稿打印以及论文答辩过程的相关制度,制定了规范统一的论文格式,并要求学生对论文的原创性作出书面保证。毕业论文完成后,学院每年都要对论文选取项题材情况、成绩统计进行总结,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管理的工作提供依据。组织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对每届毕业论文进行抽查,提出专家评审意见,同时对每届的优秀毕业论文,集结成册,供学生参考学习。

5.各专业本科学生考研率明显上升,就业率继续保持高水平

从近几届学生的考研情况分析,学院各届学生都能积极报考研究生,报考研究生人数逐年增长,这可以反映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在经济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中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近四年来,本科学生的考研率均达到了25%以上。各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6.毕业生社会评价较高 由于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的拓展,培养的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有较突出的表现,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也达到较理想的水平,毕业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使学生大多数都能以较优秀的状态实现就业,同时从各届毕业就业后反馈回学校的情况看,不少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已成为所在工作部位的骨干和领导干部。这种情况,产生了良性的社会反响,使学院能够长期保持优质的本科生源。

7.各类全国大赛获奖成绩显著

从2000年以来,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连年获奖。如黄莹茜同学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获特等奖等。

8.国际化办学初见成效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今年8月,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162所高校校长就“21世纪大学的新使命与人才培养”这一主题达成了四项共识,其中第一项内容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各国政府和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对应而言,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今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笔者认为,国际化会计人才将是我国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会计人才类型,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对会计人才实际需求所决定的,各类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教学工作。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对各类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具有关统计,近五年来,社会对会计类人员的需求量一直处于我国各类人才需求量的前10位。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会计专业的招生和毕业人数也在节节攀升,年均增长率达30%左右,总体就业率基本保持在约80%。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的会计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呈现出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另一方面,会计人才的供求存在结构上不平衡的特点,普通会计人才的供应数量能够满足甚至超过社会实际需要,而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惯例且精通外语(主要是英语)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出现严重的短缺。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源于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具体表现在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着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及其他国际经济往来活动。这些涉外经济业务只有国际化会计人才才能胜任,可以顺利完成有关的专业性工作。因此,培养熟悉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国际惯例,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是今后各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点。

二、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在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让学生使用英语掌握崭新、先进的专业信息和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专业应用和交流能力。笔者所指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既包括旨在培养学生专业语言能力的专业英语教学,也包括以英语语言能力为基础、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双语教学。前者侧重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英语术语、词汇和表达,后者强调以英语为工具完成会计理论与业务能力的学习。目前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同时存在以上这两类形式,但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专业双语教学兼有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双向要求和目的,必将成为今后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为实现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目标的需要,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应明确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专业知识的掌握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一般涉及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语语言国家)基础性和先进性的专业理论和实务经验内容,使学生接触和学习到成熟、前沿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达到熟悉国内外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异同,具备从事国际化会计工作的知识结构的目的。具体而言,表现为应用于会计基础工作与管理工作中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法、经济法、管理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容,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等会计实务工作规则。

(二)专业技能的应用

在学习和掌握以英语为载体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还应培养学生较强的以英语为工具的会计业务操作能力,使其胜任不同层次和要求的国际化会计工作的需要。这些专业技能包括:初级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日常会计核算、税务处理及一般财务管理等基本业务工作能力,中高级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财务分析与预测、筹资投资决策、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标准制定和计划、资本运作等领导管理性业务工作能力。

三、目前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时安排少,教学内容简单

从目前我国各类高校实施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来看,所开设的不论是以培养学生专业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专业英语课程,还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专业双语课程,都存在教学课时较少的问题。会计英语作为典型的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在多数开设的院校中都是专业选修课,一般只开一学期,最多一学年,课时量通常每周2学时,内容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广但深度不够。由于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很多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蜻蜓点水、味同鸡肋,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双语课程(如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在本科类院校开设比例较大,相对汉语授课的专业课而言,难度明显提高,但多数学校的课时安排和原来汉语授课时数相同。这一状况迫使教师不得不通过减少教学内容和降低教学要求来应对,从而导致不能达到预期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师资缺乏

虽然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形式,但本质上是完成专业内容的教学任务,所以要求教师应该是具有一定学历的科班出身或者具有足够胜任的专业素质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师资中身怀“双技”的教师比例很少,这一状况成为限制和阻碍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开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软肋。对此,很多高校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培养和改善师资力量,但在一定时期内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或相对不足的状况仍然会存在。

(三)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高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考核与其他汉语授课的专业教学考核基本相同,侧重于采用试卷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30%左右,通常由出勤、作业、小测试和课堂表现等情况综合考核确定。期末考试试题往往是对具体专业内容的测试,通常需要由教师事先提供较规范的标准化参考答案。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平时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而只专注为应对期末考试的“临时抱佛脚式突击学习”,学生学习的全面效果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有效合理地进行考核。

四、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规划

(一)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是会计专业教学的总体目标,但由于国际化会计人才具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各高校自身定位和综合实力存在差异的原因,所以在制定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以上因素来考虑。对于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培养初、中级国际化会计人才是其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学生在涉外会计活动和工作中获取会计信息、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和熟悉一般财务管理事务、完成基本管理工作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及善于接受和运用新的知识、具有较强自学进取精神的专业发展能力。具体应涵盖以下三方面:第一,掌握会计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能够在工作中的各种环境下(口头及笔头)熟练运用;第二,能够使用英语独立及协作完成各项会计专业操作和管理工作;第三,能够对英语文献、资料及数据进行正确的理解、翻译及转化,对不断获取最新专业信息和知识充满信心和兴趣。以上

具体目标在实际应用时,还需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和未来职业规划需求,有针对性地再加以细化。例如,分层次开展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院校就可以将针对较低层次水平学生的教学目标适当予以降低、缩小。因为这类学生通常本身英语水平较差,对英语没有兴趣,未来也没有意愿从事涉外会计活动和工作。倘若教学对象的条件相反,相应的教学目标则要适当提高。

(二)增加课时数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难度和教学目标要求,必须适当增加教学课时数量。对于意在培养学生专业语言能力的会计英语教学,要想学生较为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会计专业资料信息的阅读、翻译、书面及口头表达,应该在学生完成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之后不间断地进行。考虑到大多数院校会在最后一个学期主要安排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所以会计英语教学至少要维持三个连续的学期,并且每学期的课时不得少于2学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成较全面的专业语言技能训练。在教学内容上,开始阶段主要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专业术语、概念,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一般专业交流与沟通,完成简单的账务核算和报表编制;后续阶段逐步细化、深化专业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完成各项具体的会计专业技能,如外币业务核算、进出口核算、财务分析和决策分析等。

另一类以英语语言能力为基础、目的为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会计双语教学,由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使用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的原版教材完成学习,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难度比同类的中文课程教学要高出许多。要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原版教材中先进、丰富的专业内容,需要将此类教学的课时比同类的中文专业教学增加一半以上。否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用在英文专业词汇、表达的解释说明时间必然会侵蚀、挤占随后专业知识讲解的过程,致使教师不能充分地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在会计双语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应体现其新颖、先进和丰富的特点,要将国外专业领域内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的知识结构和充分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地向学生进行介绍、传授,这些正是国内与之存在显著差距、最需要我们予以学习的地方。

(三)多渠道保证师资水平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与师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如何建立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会计专业英语师资队伍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关键。总的来看,高校的师资主要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培养方式。从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普遍性来看,通过各高校内部培养是能够解决师资缺乏的首要途径。学校首先应制定、实施有关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激发、树立专业教师从事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强烈意愿和坚定信念,使教师自己产生投入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强大动力。这样能够保证学校有足够的培养对象,利于从中择优而选。其次,学校应为专业素养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创造和提供各种提高英语水平及教学能力的机会,如派遣教师到国内各外语大学进行一段时间的英语培训、或直接去国外大学做访问交流。再次,学校要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如配备特定的多媒体教室、设备及软件、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外文专业资料和文献等。

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可以从外部引进所需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师资。方式之一,学校可以吸引专业对口的海外留学人才充实会计专业英语教学队伍。据有关统计,2010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13.5万人,留学专业集中在经济管理类的占总数的59%,具有硕士学位的占一半以上。面对这一类重要的人力资源,学校可以选择该群体中既有相应国外文凭又有一定国外工作背景的“海归”作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他们不仅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英语水平,而且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较强,熟悉会计工作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一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方式之二,学校可以通过院校之间合作的方式补充所需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师。在这种方式下,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往往是帮助者的角色,在保证自身教学需要的基础上,为师资缺乏的学校提供或协助培养其师资力量。方式之三,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之间合作的方式,将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等涉外单位、组织中的会计专业人士作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师资的有力补充。这些人员一般英语应用能力强、会计专业技能实用且工作经验丰富,如果能聘请他们以兼职的身份到高校进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体现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还能有效引导学生选择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要达到培养胜任涉外经济活动中各类会计工作的国际化会计人才的目标,必须注重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察。而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绝对不是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就能证明的。笔者认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考核应更重视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评定,加大考核的分量和难度,平时成绩应该占总成绩的一半或以上,成绩评定需采用作业、小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操、出勤等多种具体考核方式综合给出。灵活丰富的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在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产生足够的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保持充分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并且考核方式强调学生使用英语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系统运用和实践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另一方面,期末考试的形式虽然不宜取消,但是在考试的内容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减少标准化答案的试题比例,增加考核学生综合专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非标准化答案的题目。总之,注重国际化会计人才所需专业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和检验的考核方式才是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许家林.现代会计理论与会计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贺宏.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中外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1(5).

[3]杨亚西,刘跃,余杰.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8).

上一篇:网络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会计专硕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