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09:01:19

涉外护理论文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 人才培养模式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21-02

1.关于课题提出

1.1 课题界定:

涉外护理专业:面向国内外护理职场,培养具备国内外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国际化的护理理念、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外语表达能力,毕业后能在国内外综合性医疗机构服务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国内外通用的专门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研究概况:目前,我国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涉外护理本科、专科、高职以及中专4种培养形式;另一种是短期培训培养模式,如国际护理英语培训班。为适应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大中专医学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办涉外护理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条件、教学方法、学生选拔上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探索。长沙卫生职业学院认为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临床护理的通才及涉外护理的专才,即学生必须具有普通护理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又具有适应涉外护理岗位的专长,在获得相关国际资格证书之后,可以在国外从事常规护理工作;宁夏医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强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特色,英语总学时达到了1040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25.4%,增设了护理伦理学及多元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承德护理职院采取“走出去”提高和“请进来”培训的方法,“走出去”即派遣多名领导和教师出国考察访问,实地了解国外有关院校护理教育情况,使自身办学行为尽可能与国际接轨;“请进来”培训即让美、英、澳方合作单位派遣外教来校讲学,其主要任务除强化学生口语外,重点是培训教师。

国外研究概况:在培养护理人才出国就业方面,菲律宾、印度等国家的表现一直非常积极。菲律宾是护士输出第一大国,他们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已获得不小的成功。菲律宾官方语言是英语,其护理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受美国影响较大,整个医疗及教育体系都与美国相衔接,如菲律宾大学的护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时间与美国护理院校相符。其护理理念、护理程序运用以及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教学方法上常用小组讨论、情景教学,戏剧表演、课外活动、临床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所以菲律宾护士在美国等国家很受欢迎。

1.3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明确提出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订单式”培养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走出一条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发展之路。涉外护理专业就是在该指导思想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时尚” 专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护理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全球共有300万护士的需求量。护士在国际就业市场前景良好,但国际护理市场对护士的语言、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国际护理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实习、学生的选拔等多方面都基本成熟,具有许多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已经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级、从继续教育到正规教育、从预防医疗保健护理人才培养到护理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比较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如何培养我国的涉外护士毕业生达到国际护理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使之能直接、顺利输送到国际护理市场就业,或是到发达国家继续专业深造,我们必须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方式、学生的选拔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涉外护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个性人才,打造拔尖人才,以真正实现与国际护理人才市场及国际护理教育的对接。

2.关于课题研究

2.1 课题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两种层次。建构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

2.2 研究目标:

以学生为本,通过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团队建设、创新优质生源选拔等实践活动,构建新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订单式”培养。

2.3 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现有涉外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配度,尽力实现优化;

(2)建立高素质的涉外专业专门教师队伍,优化其人员构成;

(3)进行针对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实践。

2.4 研究假设:

(1)建立新的课程模式:“3+1+1”,即:

3:基础英语及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西方文化知识

1:医护基础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1:医护临床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2)打造优质、高效教师团队:英语教师+专业双语教师

(3)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目标:英语+专业+技能(EMS)

证书目标:医护英语等级考试+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雅思考试(MII)

2.5 创新之处:

目前,我国的涉外护理专业尚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真正与国际护理对接的、得到护理界公认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的护理教育沿用医学的教育模式。呈现出近医学,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严重欠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应当具有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国际意识,具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能力,具备国际化知识结构和提高适应国际交往和竞争需要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培养目标定位上、课程体系上、实践教学环节上与国际护理对接,构建适应国际护理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突破国内涉外护理专业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护理教育现状,将有利于打造护理特色专业品牌。

3.关于课题实施

3.1 研究思路:

在“尊重个性,拔尖创新”的理念下,认真研究分析本院涉外专业目前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优质生源选拔、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团队打造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构建科学的、面向市场的涉外护理专业创新人才模式。

3.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目前国内涉外护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的现状及成果,并加以有效借鉴。

2.访谈法:参观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了解兄弟院校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现状(包括招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场地等)。

3.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及教师对涉外护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的看法及教与学的结果。

4.归纳分析法:通过上述的调查、讨论,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分析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改良评价机制。

5.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按照新的课程模式,带领团队全面铺开教学改革,构建有效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3技术路线:

本研究周期2年,即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为准备、实施和结题三个阶段。

3.4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2.1—2012.4)

(1)查阅文献资料;

(2)成立课题研究组;

(3)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修订和论证。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2.5—2014.9)

(1)现状考察:市场调查、发放学生及教师问卷以及到兄弟院校调研等,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现状,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2)理论分析: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育理论,分析目前课程及教学存在的;弊端;

(3)建立新的课程模式:“3+1+1”

3:基础英语及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西方文化知识

1:医护基础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1:医护临床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4)建立优质、高效的“英语教师+专业双语教师”团队,实施教改;

(5)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EMS+MII。

第三阶段 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4.9-2014.12)

(1)撰写论文,编写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集;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需求分析;行业英语;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24-01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0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培养的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就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本来就是面向国内涉外卫生机构和国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但是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院的这个专业输送到国内涉外卫生机构和国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学生并不多,成为一个名不副实的专业。难怪有些教师会就此提出异议。但是据调查,近年来,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迈入老年化阶段,护士短缺已经超过数十年的时间。在未来,欧美发达国家对护士的需求量会达到数百万计。在这么好的形势下,我院涉外护理专业却把学生送不出去。而出现的这种状况直接体现了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和英语技能的严重缺失。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之间脱节了。课程是出现这一偏差的主要原因。课程设置是判断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尺。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中的集中完整展现。那么涉外护理行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优化英语课程设置?这正是本课题的研究所在。

二、研究现状

在网络上通过检索关键词的方式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相关研究的信息。笔者以”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文章共有176篇,其中核心只有16篇,数量并不多。但是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大家越来越关心这领域的研究。通过进一步的审读发现,对高职英语课程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某一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祁景蓉(2011)研究的是会计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问题,通过对企业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进行调查,提出了改革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毛亮清(2011)从旅游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进行调查,阐释了旅游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二是对某一区域内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李响,向前进(2009)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广东省各类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在学时、教材和英语应用能力评估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指出课程设置要适合区域社会需求。三是以某一理论和理念为基础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研究。刘佳真(2008)从语言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研究高职生语言消费状况,提出应该改革高职课程设置,促进形成人力资本,实现人力资本最大化。龚芳芳(2012)以个体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动机,对课程设置的反馈,对社会需求的潜意识等方面的调查,对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建议。

以“高职+英语课程设置+需求”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文章仅有65篇,主要集中在2011、2112、2013这3年。进一步阅读文献发现,大多数文章都是侧重于介绍需求分析理论,需求分析需要用到的方法以及通过这个理论来评论某些英语课程的设置(李红2013,朱婷2013)。2013这一年出现了少数对社会、学生、企业等需求的调查研究(巫但;曾亚2013,谢艳红2013,李淑苹2013,吾雅平2013),但这些研究都主要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研究的是对英语需求的主观感受,并不具有客观性。完全基于具体行业对英语能力的客观需求的实证研究是凤毛麟角,基于对涉外护理行业英语需求的调研来指导课程设置的研究更是没有。

三、相关理论综述

需求分析指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进行调查,从而确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它“至少有4大重要作用: 1)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 2)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 3)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 4)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束定芳2004: 19) 。

国内外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需求”进行了研究并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Richard 1984);二是“目标情景需求和学习需求”(Huntchinson & Water 2004);三是“ 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束定芳2004)。综合上述几种分类,余樟亚(2012)认为,需求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其中社会需求包括一般社会需求和特定社会需求,即行业需求。

四、研究设计

本课题选择涉外护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其原因有二:一是笔者从事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多年,具有调查资源优势;二是随着我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强,外国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以及我国护理涉外机构对英语好的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研究涉外护理行业需求也是为研究其他行业需求提供参考。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涉外护理行业对英语的需求状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研究,一是护理行业岗位招聘对英语的需求,二是护理行业岗位工作对英语的需求,三是护理行业岗位培训对英语的需求。通过调研,这些方面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涉外护理行业对英语的需求,能以此为据,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 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涉外护理专业随着国际对高级护士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几年已逐步成为我国热门专业之一,英语课也由基础课转变成为专业基础课。虽然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有所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也有很大的提高,但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提高不很明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重要群体的学习策略使用加以研究,认识其学习策略使用的真实状况,为提高语言教与学的效果提供借鉴与帮助。

为此,于2007年9月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情况的调查。调查的对象为80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高专二年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和40名高专二年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其中涉及护理专业学生20人(优秀学习者)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人(困难学习者)未通过高等学校应用能力(B级)考试,另40人(中等水平学习者)已通过高等学校应用能力(B级)考试,但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本次调查旨在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探讨:(1)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2)不同水平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差异;(3)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差异。本研究使用oxford(1990)“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Leaming)(SILL),它被Ellis(1994)称为“一个极有价值的诊断性工具”,该量表广泛应用于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包含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六部分,共50个项目,采用上级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计分方式。

问卷于2007年9月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后作答并于统一时间交回,发放问卷120分,共收回有效问卷116份,问卷回收率为96.67%。所有数据用Foxpro数据库管理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选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

根据问卷的计分标准,每个策略的平均值可表示该策略的使用频率,该值越大,使用频率就越高。平均得分4.5~5表示“总是使用此类策略”,3.5~4.4表示“经常使用”,2.5~3.4为“使用情况一般”,1.5~2.4表示“基本不使用”,1.0~1.4则为“几乎不使用”。

调查后得知涉外护理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六种策略的得分都在2.5~3.4之间,表明调查对象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属于“使用情况一般”范畴,较为频繁使用的是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其次是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普通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与oxford的排列顺序完全一致,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策略排序则有所不同。这表明,高专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与普通大学生有一定的差异。

这一调查结果基本符合“O’Malley and Chamot”的论断。她们的研究表明,二语习得的初学者和中级水平者更多地使用了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而且水平参差不齐,并没有掌握英语学习真正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而更多地使用的是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一般认知策略。例如:课堂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掌握中心思想、中心内容等,对新的或具体的学习策略使用较差,如:记忆、阅读、听力、工具、词汇等。遇到语言输入输出障碍时,更多地使用补偿策略中的猜词、造字,借助母语、手势、避免交际、请求别人帮助等等。过于频繁地使用补偿策略,其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减少了学生对语言的直接学习和有意识学习,影响学习效果。记忆策略是语言学习有力的贡献者,包括创造心理联想运用形象和声音记忆,有效复习及通过行为记忆等。记忆对学习一门新语言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面临大量陌生语言符号的初学者而言,更是如此,对解决词汇学习这一语言学习中的最大难题,它是“最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词汇量大,难词、生僻词、专业词汇较多,记忆策略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有效的。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记忆策略使用却较少,这是学生英语学习中较大的问题之一,这可能与他们一直以来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有关,也与他们善于动手性、实践性学习任务,疏于记忆性、理论性学习任务有关,可见教师有意识加强学生记忆策略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2.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学习策略运用上的差异分析

*经LSD法两两比较,除认知策略中优秀学生与中等水平学生,社交策略中中等水平学生与困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水平学生在英语策略使用频率上均有差别,优秀学习者在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与困难学生有显著差异,在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方面差异较小。

这一结果也与O’Malley和Chamot的调查相似。善学者与不善学习者在所有策略使用频率上都有差异,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频繁地使用了所有策略,而且使用策略的范围更广。尤其是在记忆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差异特别明显。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善于使用元认知策略来调控和监控自己的英语学习,更懂得制定执行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监督学习进程,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的学习意识。有许多研究都表明学生记忆策略的使用与元认识策略的使用和英语成绩显著相关。因此,元认识策略的有效使用也是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要素之一。

3.英语专业学生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在六大策略的运用上除认识策略外均存在显著差异(P

二、结语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一般,这可能是学生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原因之一;优秀学生的策略使用水平都高于困难学生、优秀学生更善于使用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来学习和监控管理自己的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与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上明显优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

从本次调查可以给我们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启示:

1.语言学习策略在英语教与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学习策略教学和培训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将学习策略适当地融合在教材与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2.善于引导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正确运用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

3.有意识地加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积极主动的情感和课内外主动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积极态度以提高他们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基金项目: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医学英语的特点及其学习策略研究》,本论文为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涉外英语教学,护理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与国外人士之间的交流上,有充分的交流水平才能更好地进行与医患之间进行交流,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英语护理专业的写作水平也是尤为的重要,写作不仅仅涉及到的是广泛的医学知识,尤其是对知识的运用。因此,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重点的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的应用加入到日常的英语知识的学习中,会使学生体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传统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采用的公共英语教材进行授课,公共英语书中所讲的知识都是一些人文、地理或是社会方面的,不仅词汇量上巨大,并且文章的篇幅很长,很难理解。所讲英语内容与医学护理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对涉外护理学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帮助,对一些想出国进行医学护理工作的学生来说,也没有任何的作用,并且也是极为的不利。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帮助,同时也可以提升老师的的学习能力,使老师掌握专门的医学护理与专业的英语教学。

2.课程安排不当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我国医学护理涉外英语专业的学习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在课程安排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就业方面也不能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革,在课程上的安排缺乏专业的指导与科学性的规划,所以说,国内医学护理专业的学习仍然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不能满足涉外护理职业的需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大的差距。

3.生源素质低

在国内传统的大学中,生源队伍范围很广泛,既有本科生又有专科生,所以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本科生在英语学习上要比本科生强一些,所以针对英语教学又有一些区别,但是归根结底依然是传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很少,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由此可见,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完全的不能适应国际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方面的教学中已经逐渐的迷失了方向。

4.师资队伍薄弱

在国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师资队伍均是英语专业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对医学护理专业英语知之甚少,无法用科学的语言为学生疑难解惑。虽然学校仍然有一些医学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但是这些教师的英语水平也不足以胜任涉外英语知识的教学。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落后是很难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到更多的社会技能的。并且针对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传统的老师对西方文化了解甚少,无法与西方的老师教学水平达到一个层次,因此,无法胜任医学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

三、EPS教学理念的引入

1.EPS教学理念

EPS教学指的是专门英语教学,是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人群所开设的一种教学方式。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在经济、教育、技术等的发展上也在日益庞大,所以EPS教学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全球的发展,而引进的一种专业知识技能的英语教学。EPS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水平的教学模式,把英语作为一种工作工具更好的发展社会。

2.EPS教学改革

2.1突出专业化

EPS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工作上发挥英语的作用,因此,EPS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需求分析,有一些特定的专业与职业对英语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专业课的讲解上直接使教学与专业挂钩,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对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优化产业结构与教学内容。医学护理专业的产生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国际接壤,加大与外国友人的交往,所以真对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就应加大学生的英语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突出教学的核心内容,加大培养力度。根据国家对涉外护理人员的需要,加大涉外人员的培养力度,适当的增加专业英语的课时,特别是针对于护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口语、写作、听力等方面的培养,满足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需求。

2.2创新教学模式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所以针对一些传统的思想还是很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为了跟进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需求EPS教学不得不被引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传统的语法、句式翻译等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一些的实用性,导致现在有些学生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日常交流用于都不会说。传统英语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但是进行EPS教学改革之后,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口语技能与交流能力。在EPS教学中,主要的还是通过实物演示、真实的护理操作、多媒体讲解等技术,将医学护理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生动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对护理英语有一个全行的认识,产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全方位上提高医学护理专业英语的运用。

2.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EPS教学模式的引入,对以后老师教学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能力上的挑战,涉外英语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专业英语知识,还要有专业的医学护理知识。所以作为EPS教学的老师,除了自身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对于传统的师资队伍进行调整,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措施,在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老师也在不断的跟随外国老师学习,不但进行知识方面的培训,还要进行语言方面的培训。同时,学校对于医学护理专业的涉外英语教学也应投入大量的资金,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培养一支具有高端知识技能的教师队伍。

2.4创造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一直是单方面的试题监测,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生的评价策略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手段,使平时的评价与终端评价进行结合,最终全面的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平时学习中的提问、日常作业、论文、日常护理操作、课堂演讲等都可以列入多元化评价的范畴中,最终结合期末考试使得学生的成绩,在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3.EPS教学模式的应用

EPS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先进的外国教学模式,但是针对中国的市场来说,中国也是有必要引进的。国际化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大多数的国家,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于英语教学已经不能再像传统简易的教学发展,EPS教学模式显然是一种全新的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教学模式,所以针对EPS教学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机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医学护理专业的英语并不是向人们认为的那样“高、深、难”,也并不是只是针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学,而是将英语技能与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它是一门专门用途的英语教学。在二十一世界的今天,英语教学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同时英语教学也已经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专业知识的教学进行转变,越来越方便的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涉外护理英语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它是以EPS教学理念为指导核心,改革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将专业英语知识的教学与职业挂钩,构建了一套适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教学体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在以后社会的发展中,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涉外护理是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一个特色班级,学习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要具备一定的英语综合能力。学生在毕业之前要通过IELTS考试,才能顺利出国。IELTS考试分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四部分。作为雅思写作课的老师,以雅思写作要求为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以达到顺利通过考试和出国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给学习者一系列的任务,要求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言来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已有广泛的研究,但在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并不多见。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符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特点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尝试适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写作;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45-01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意义

作为大专生,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薄弱,而涉外护理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又很高。学生要想出国,IELTS成绩必须达到5.5分,如何在两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英语教学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任务型语言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主要有两点:第一,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是主体,鼓励学生自由地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在一系列的任务中,掌握语言。任务型语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第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有其独立的工作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完成其任务,必须掌握大量的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有满足感和自豪感,能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更加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教学思路或者是一种教学途径,而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要付诸实践,都要有一定的过程。在任务型教学的发展过程中,Wills, Skehan,和Ellis等都把任务型教学模式分成三个部分,即“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阶段。

2.1任务前阶段。

任务前阶段是为完成任务做准备。在此阶段,学生应明确什么是任务,任务完成后的结果如何。教师要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着手完成任务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来完成一个相对简单的任务,为学生做示范,减少盲目性。

2.2任务中阶段。

任务中阶段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区别传统语言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已给的资料,独立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2.3任务后阶段。

任务后阶段主要是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对其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过程中吗,学生将完成的任务展示给老师和同学,还可以相互比较和分析,哪方面取得了成功,哪方面失败了,便于在今后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案例

根据我校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雅思写作课程,共16学时。以下是我在雅思写作课上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一个案例,主要从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任务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评价。

教学内容:范文1,

任务目标:了解雅思作文写作流程,熟悉雅思作文的写作套路,掌握套句和常用句型。

课时安排:1课时

任务前:课前布置作文,组织学生背诵,自己查单词,总结有用句型;(范文略)

任务中:老师以提问的方式,查看学生自学情况,并逐句讲解;

任务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单词,词组和经典句式; 研究范文2

教学内容:掌握开头段的写作方法。

任务目标:根据雅思作文的要求,判断是哪一种开头段,并提供开头段的第一句话。

课时安排: 1 课时

任务前:老师给定一个topic,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范文模式自己先尝试写开头段的第一句话。Some people who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the society don’t attribute their success to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y learned from their university.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任务中:

1. 征求学生的意见,给出观点,是否同意,不同观点分别阐述;

2. 提供学生经典句型。开头句一,People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identifying the forces that contribute to personal achievement.开头句二,The importance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one’s success is a matter for debate.

任务后:

1.罗列开头第一句的相关句型。The importance of …to …is a matter for debate./There is little room for doubt that…/In these years, there is a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

2.提供不同类型和种类的topic(topic1, topic2,topic3),供学生练习。.

四. 调查问卷的分析

在进行实验研究之前,对2011级英护班31名同学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障碍相关的问题。研究发现,70%的同学学习英语是因为社会需求,强迫自己自己,而非出于自愿;50%的同学认为自己在阅读上比较有优势,这点跟中国的考试模式有关,阅读理解占有很大的比重,导致同学们花费的时间就多,成绩提高也最明显;85%的同学未参加过李阳疯狂英语或者新东方等教育机构的培训,说明大家都是在学校接受传统的英语教育,学习理念不够先进。而关于写作方面,65% 的同学就是偶尔写写,30%的同学平时基本不写作,但仅有20%的同学认为写作是自己丢分最多的一项。课题研究在2012级英护班25名同学中展开,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25名实验对象的问卷调查显示,83%的同学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写作课上的实验效果表示满意。同时,对其中15名同学的作文进行样本分析,发现大家在论文的结构和字数上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组织表达上;通过对范文的解释和分析,发现大家对词汇的把握提高的不是特别明显,主要还是用平时熟悉的单词,但是语法水平有了稳定的提高;通过课堂上的对话题的讨论和研究,发现大家在看到雅思写作题目时,论点和论据的个数有所提高,能够让一篇文章充实和饱满。

五.结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借鉴前人对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结合自己工作和学生实际需求情况,探索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雅思写作课上的实施模式及效果,论证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观点论述,文章结构的把握方面有了稳步的提高,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虽然本课题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希望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模式的讨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曾纪伟,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年05期.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13.

[3]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火学出版社,2003.

[4]方莉,中职任务型英语教!学探索[J],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4期.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图示理论 框架语义理论 护理英语 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09-02

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护士短缺,护士出国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国内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开设涉外护理专业。随着这一专业的开发和建设,护理英语的教学研究已成为当前护理界的一大热门课题。但我国护理教育在护理理念、学制、临床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护理院校毕业生很难直接与国际接轨。当前护理英语教学必须进行从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到教材编写等全方位的改革。在这种时代需求的背景下,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运用图式和框架语义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护理英语教材编写,以期能编写一本满足时代和学生需求的“好”教材,从而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外语技能和国际化水平。

1 护理英语教材现状分析

随着涉外护理专业的开发建设,护理英语教材种类版本繁多。大多数学校直接选用上市教材或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编写教材。但目前国内的护理英语教材,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进行编写,没有把握护理全球化的趋势,几乎没有一本教材能够涵盖国际护理理念和临床护理技能。护理英语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时运用的语言,护生应具备与医生、病人及家属交流的技能;能用英语制定护理计划,书写护理记录的能力。现有的市面教材大多存在的问题是:内容陈旧,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内容设置无层次,教材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学生学完护理英语后不能达到涉外护理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具备国际护理的能力,更不能直接与国际接轨。

2 护理英语教材编写应体现的特色

2.1 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相结合

普通英语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特点是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整个语言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打好语言基础。而专业英语则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通过英语背景知识的学习来提高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体现了学习英语的工具性。“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给合起来,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起来”。

2.2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相结合

我国的英语教育长期以来坚持人文素质的本质,但一味地强调教材编写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就会忽视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需求,使外语教学脱离实际,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现实世界的需要,更谈不上直接与世界接轨。其实素质教育本身就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两个方面。护理英语教材就可在这方面做出尝试,选材时尽可能做到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结合起来。

2.3 应试技巧和学术能力相结合

英语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满足继续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具体到护士岗位,护士应具备与医生、病人及家属交流的技能;能用英语制定护理计划,书写护理记录的能力。这就要培养学生英语学术能力,而非一般的应试能力和技巧。听力的材料,阅读的文章,学习的课文,无论在长度还是难度上都不要人为地加以控制,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到实际交流中的真实语料、语篇。在编写教材,设计练习时也应尽可能接近实际真实的任务。“实践证明:教材过易有时要比过难更可怕。它引发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懈怠,面且是学习资源的浪费”。

3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护理英语教材编写

下面,我们就基于认知语言学,运用图式和框架语义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护理英语教材听说和读写部分的编写,以期编写出一本能满足时代和学生需求的“好”教材。

3.1 图示理论视角下的听说部分教材编写

(1)图示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首先提出“图式”概念:“图式指过去的反应或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具有主动加工的特点,能够积极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根据图式理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人脑中的背景知识或知识结构。大脑中的背景知识或知识结构,即现存图式在输入信息的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大脑接收到新信息时,信息并不能被马上理解,而要先设法找到大脑中的现存图式。如果新输入信息与大脑中的现存图式相匹配,理解就可以顺利进行。但若大脑中没有与输入信息相匹配的图式时,理解就会遇到障碍,不能顺利进行。大脑在不断接受新信息输入的同时也会不断建立、修正并补充其现存图式,形成图式群,即在大脑中形成―个巨大的立体网络系统。

(2) 图示理论对听说内容编写的启示。

在图示理论的指导下,护理英语教材中听说部分的编写,要能使学生具备在临床工作中与医生、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英语沟通的能力。教材编写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通过听或是观看护理工作情境的对话,操练各种护理情境的句型,模拟实际护理的对话练习等完成听说学习。认知心理学家一般把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学生具有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Carrel认为:“对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要想激活有关图式,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能力”。现有的护理英语教材大多内容设置没有层次,对教材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因此,护理英语在教材编写上首先应关注语言材的“难度系数”对进行合理地编排。内容图式指的是内容范畴,是学生头脑中的主题背景及知识结构。“熟悉话题并拥有相关主题的背景知识比掌握词汇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护理英语教材听说部分的编写必须保证主题内容的丰富。护理知识的范围可以包括人院与出院,生命体征,药物与过敏试验,重症护理,临终病人护理等。要满足学生丰富和完善其大脑内容图式的需要,教材编写“课文的题材越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越大。所学到的语言知识也就越全面”。除具备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要理解大脑中的输入信息还必须依赖形式图式。丰富和完善大脑中的形式图式,学生就可以对新输入信息的组织安排进行预测,提高文本信息的吸收和同化速度。因此,听说部分在编写选材时要特别关注各种常见的听说形式图式,并对其进行有机的编排。根据图式理论编写的护理英语教材,学生学会运用大脑中激活的相关图式对文本不断进行预测,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水平。

3.2 框架语义基础上的读写内容编写

(1)框架语义理论。

Charles Fillmore是框架及框架语义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代表人物。框架是“具体的、统一的知识结构或经验的协调一致的图式化”。Fillmore认为要理解语言中词的意义,必须要有一个概念结构,它为词在语言中的存在和使用提供背景和动因。框架是一个概念体系,其中的概念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要理解这一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概念都必须深刻理解整个概念体系,介绍任何一个概念都会激活所有其它概念。用框架语义的方法进行意义描写和句式分析会涉及到原型(prototype)和视角(perspective)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原型概念在理解范畴、语境和背景这些概念时很重要。Fillmore认为,意义所依靠的框架或背景占据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他将这种背景称为“原型”。“视角”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如例(1,2):

Tom bought an old book from Mary for ten pounds.

Mary sold an old book to Tom for ten pounds.

这两个例句从不同视角描述了同一个交易过程。例(1)从买者的角度来看交易,例(2)从卖者的角度来看交易。语义与场景相联系,场景经过语言使用者的视角进入语言并与语义发生联系。框架语义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外语教学及英语教材的编写有着重要意义。

(2)框架语义理论对读写内容编写的启示。

护理英语教材中读写部分的编写要关注提高学生阅读英文的原版教材和医学类论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书写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护理记录,转诊记录的能力。阅读和写作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应部分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意体现出护理英语教材的特色。Fillmore认为,“语义理解必须以人的经验、信念和行为为背景的概念系统为参照,概念系统是理解词义的前提条件。”对于一个熟悉的概念,学生的大脑中就会拥有大量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些知识由不同的知识框架构成。在读写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学理论水平,利用框架语义理论,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框架意识,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写作的综合能力。在护理英语读写部分的编写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框架语义理念,让学生学会用框架的方法来分析词之间,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甚至是句群之间的关系并逐渐习得相应结构。教材编写可以考虑分为课前预习、课上教学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都可以应用框架知识。把教师即将要精讲的阅读或写作部分所涉及的框架设计为作业,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当然,自主学习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查词典,网络检索或小组合作讨论。课上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框架及框架中的相关元素,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并建构出新的语言知识。由此看来,框架语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贯穿应用到整个读写部分的教材编写过程中。

4 结语

护理英语教材的编写应满足当今护理全球化的社会需要,也应遵循语言教学的内部规律。护理英语教材的改革应体现出其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相结合;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相结合;应试技巧和学术能力相结合这三大特色。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来指导编写的护理英语教材,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解决传统应试教育下护理专业领域内“哑巴”英语的现象,提高了护理专业人才的外语技能和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Bartlett, F.C.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e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Press,1932: 201.

[2] Carrel, P. L.J. C. E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 Reading Pedagogy[C]// Patricia L.Carrell, Joanne Devine, David. E. Eskey.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203.

[3] Fillmore.C.J.Frame semantics[C]//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eoul:Hanshin Publishing Co,1982:111―137.

[4] Fillmore,Charles.1985a. 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 Quaderni di Semantica,1985,6(2): 222-254.

[5] Johnson. 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Building Background Knowledge[J].TESOL Quarterly,1982(16):503-516.

[6] 蔡基刚.浅谈2l世纪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中有关选材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7(1):28-32.

[7] 戴炜栋.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与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与此同时支配食管与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与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与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意。

6.重视标本模型考试

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认识解剖模型和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要认真地对待标本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参考文献

[1]崔怀瑞,孙臣友.解剖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现代医药卫生,2007(9).

[2]孟步亮,郭珍贵.应用普遍联系的规律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14).[论文关键词]解剖学护理教学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高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水平的情况,提出了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重视体表标志教学,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重视画图,重视标本模型考试六个方面的意见,以供参考。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如何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把解剖与护理融为一体,在深度和广度上满足护理专业的要求,成为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水平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与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与此同时支配食管与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与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与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意。

6.重视标本模型考试

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认识解剖模型和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要认真地对待标本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参考文献

[1]崔怀瑞,孙臣友.解剖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现代医药卫生,2007(9).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44-01

为了适应医疗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我院2007年针对医疗卫生改革新形势开展了护理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同时也建立了护理垂直管理下的护理教育体系。改变了以往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方式,促进了护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4年的尝试与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实行层级负责制,建立与护理垂直管理相匹配的护理教育体系。成立护理教育委员会,设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部教学干事、(内、外、妇、儿等)各专科教学护士及带教老师的层级管理体制。护理部教学干事负责制定全院的教学计划。

教学护士实行选任制,聘期为一年。由科室护士长提名报请护理部,护理部统一组织考试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并结合本人学历、资历及教学经验等综合因素,每个护理单元评选一名教学护士,分管本单元的护理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护理教育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享受教学岗位津贴。

1.2 明确教育体系职责:我院在主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和管理护理教学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护理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研究审核各级护理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及教学护士的评审、考核工作,研究护理教学经费分配计划,研讨护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我院护理教育体系分护理部和科室两个层次。

1.3 确定教育体系内容:我院设立护理教育专项基金,用于护理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教育经费由护理部支配。护理教学计划的制定重点突出分层培训。

1.3.1 新护士培训:我院每年新入院的护士上岗前,护理部统一组织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等,使新护士在入科前对即将从事的职业及工作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新护士入科后我院根据不同专业、学历层次及工作经验特建立了一套以需求为导向的新护士培训计划。每名新护士都有一个由护理部及科室共同制定的具有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每人建立一份培训档案,将培训及考核内容、结果记录其中。制定专人带教并上满各个班次,全部培训计划完成考核后由科室以书面的形式向护理部提出申请,最后护理部考核合格后下达考核合格通知书后方可独立上岗。

1.3.2 毕业5年内护士培训:为使年轻护士能够全面掌握专科护理技术,实行新护士轮转培训制度,建立院内护士培训基地。组织新护士毕业5年内到普外科、心内科、脑外科、神经内科、ICU、麻醉科、急诊科等科室完成一定学时的轮转。

1.3.3 在职学历教育:鼓励护理人员在职参加护理硕士、本科等各类护理学历教育,在工作时间安排上为护理人员创造学习条件。

1.3.4 各级护理人员培训:每年有计划组织各级护理管理人员(护理部主任、护理部教学干事、护士长、教学护士)及专业技术人员(护理骨干、专科护士)参加国家、省、市的学术交流及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1.3.5 实习护生的带教:每年由护理部制定接受实习护生的教学计划及安排,各科室教学护士具体制定本科室的教学计划,包括理论授课及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安排具有带教资格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并完成出科前的考核。

2 成效

2.1 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有效的管理起始于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也归功于规范和制度的落实、执行[1]。我院护理垂直管理下教育系统的实施,建立了与护理垂直管理相匹配的教学管理体系,改变了以往所有护士学习及考核内容一样、科室所有护理工作均由护士长一手抓的局面, 体系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继续教育的效果。

2.2 搭建了护理人才成长平台:我院实施的护理垂直管理下教育体系的建立,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一批护理人才脱颖而出,自身潜能得到最大挖掘和发挥。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和才能,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又在竞争中发展超越[2],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3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继续护理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旨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知识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追加教育,对提高护士能力、发展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整个护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和护理学科的建设发展[3]。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自护理教育体系建立以来,护理人员无论是理论、操作水平,还是篇数均有了显著提高。以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很好地适应了医院改革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 闽琦芬,朱春萍,徐萍.引入PDCA循环指导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5):39-40

[2] 孙树芳.竞争机制在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5,20(11):53-54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一、传统护理教育学业评价的弊端

1.评价目的模糊。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无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对考试的导向性作用认识模糊,学业评价往往以课程考试所代替。结果教师批改试卷只是为了评价学生的成绩,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管理者不能有效地通过考试深入了解学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正因为评价目的的模糊,成为了改革教学评价进程中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2.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掌握着评价的绝对主动权,评价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传统教学的考试试卷由教师出,分数由教师定,而且一旦分数确定就是一锤定音,即使学生有疑义,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查卷和变动的,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更忽视了用人单位医院的参与,使得评价缺乏多方的交流和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倾听不到学生的意见,不利于教学相长,倾听不到行业专家的意见,也就谈不上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3.评价内容片面。整体护理思想要求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实践中以人的生命过程为轴心,综合生物医学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认识人、理解人、关怀人,为人类健康服务。然而传统护理学生学业评价往往以技术操作为中心,脱离“以人为中心”的医学护理模式,过于注重护理技术操作程序的精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而忽视了护生临床实际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评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操作时只注重完成操作技术,却忽略了病人的感受,甚至有的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地完成操作步骤。

4.评价方式单调。我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仍主要采取纸笔形式,即便是护士资格证书考试,也主要应用纸笔测验,这种评价模式过于偏重学术性学习的结果,很少顾及被评价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其缺陷十分明显,那就是所评价的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而不是技术实践能力。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甚至考时抄笔记,最终导致只会理论不会操作,这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

5.评价环节松散。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评价反馈作用微乎其微。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评价方式把评价仅仅当作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在考试过程中学校教师往往重视命题、施考、监考、成绩评定等前序环节,忽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讲评等收尾工作,使得整个考试过程前紧后松,内紧外松,漏洞甚多。缺少了考核结果分析、讲评,管理者、教师就无法知道现行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和改进方向,学生也无法通过考试来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提高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

二、多元化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建设

1.构建基于“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我院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及护理科学的发展,秉承“人本关怀,全程照护”的服务理念,构建“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分析护理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基础上,以护理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重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临床的教学资源和“仿真医院”护理实训基地,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或进行模拟实训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3]。课程体系包含五个课程模块即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人体结构与机能、护理用药、病原生物)、通用技术课程(基础护理、健康评估、护理人文、护理心理)、专业课程(妇婴护理、儿童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成人护理、老人护理、精神护理、社区护理)、拓展课程(口腔护士方向课程、涉外护理方向课程、ICU方向课程)等。

2.确立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传统护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各环节和方法基础上,围绕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临床护理职业能力需求,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和用人单位(医院)共同参与制定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4]。对于不同类别的课程其学业评价的具体指标将不全相同:(1)文化课程,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布置作业、小论文等组成部分,以形成性考核为主;(2)专业基础课程,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布置作业、小论文、实验考核、书面考试等组成部分,不采取技能测试的方式;(3)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布置作业、小论文、技能考核、操作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4)拓展课程以学生自选为主,包含提问和讨论、布置作业、小论文等,以调研报告、社会评价为主。

3.学业评价体系的实施。构建“学生+教师+临床护师+患者”一体的评价体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学业评价标准。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笔试考核和面试考核、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到一起,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并以此为依托全面规范和标准化相关教学过程。附表为基础护理课程评价方案[5]。

4.评价结果分析及反馈制度的形成。学业评价既是一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过程的终结,更是下一个同样过程的开始,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定作用,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结果分析获得的信息不仅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评价设计和提高考试命题质量都大有裨益。增加评价的可控度和操作的可行性做法是建立评价信息反馈系统,以进一步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三、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特色

1.评价的职业导向性。将学业评价与护理执业资格证书挂钩,使学业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也可选择与主干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多元化学业评价的主体不仅涉及到高职院校中的任课教师与学生,还涉及到诸如医院医师、护士等,评价主体由原来的一元变成了多元评价。主体的多元既体现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评价的社会性,凸显出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民主性与客观性。

3.评价内容的多面性。除考核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之外,更侧重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同时还注重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与反思能力,这体现出评价内容的多面性。

4.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改变传统学业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重书面测试轻实践操作以及“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运用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态度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等多样评价方式方法。

上一篇:检修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