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2 13:59:13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17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月活动工作计划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践行“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救治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根据省、市卫计委关于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月”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对区、镇乡办、村(社)卫生管理和医务人员的政策解读或培训,促进基层卫生人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履行政府管理,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和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的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和基本健康知识的传播,引导签约服务对象树立科学就医理念,逐步改变无序就医习惯,优先就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现“首诊在基层、救治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

二、活动主题

突出对《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关于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签约主要政策依据的宣传。以“签约服务进家庭,当好健康守门人”为主题,面向乡村干部开展宣传;以“与医生有个约定,健康有专人过问”、“平时管健康、看病帮您忙,家庭医生,健康顾问”为主题,面向乡村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和签约服务对象开展宣传。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组织动员

1.组织对镇乡办相关干部进行政策培训和宣传,组织对卫生计生系统职工的宣传,特别是要对所有村医培训到位,统一思想和提高认识。

2.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突出签约服务便民、惠民、利民政策,组织编印宣传折页、手册等。

3.召开一次新闻会,解读相关政策,通报工作进展,动员和引导居民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4.收集签约服务背景资料和素材,挖掘群众受益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典型案例、编辑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问答等,为相关媒体提供报道素材。

(二)开展集中宣传

1.积极协调宣传部门,集中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舆论氛围。

2.利用已有的宣传平台,包括卫生计生委网站、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健康短信提示平台以及手机APP终端等互联网媒体,向公众推送相关宣传信息。

3.发动全区卫生计生系统职工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平台,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等广泛转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和案例;

4.结合11月份“世界糖尿病宣传日”等活动,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宣传栏(或展板等),在显著位置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

(三)加强入户宣传

1.突出重点人群宣传。辖区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是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要紧紧抓住重点人群关注关心的服务内容进行重点宣传。

2.组织街头集中宣传。要在社区服务中心、乡村集市等人员集中的区域,以发放资料、播放宣传片、举办讲座、现场咨询等方式,把团队服务、预约转诊、上门服务、家庭病床等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解决居民实际医疗困难的便民惠民政策宣传到位。

3.组织面对面宣传。对已经签约和将要签约的服务对象,利用提供服务或签约的有利时机,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重点宣传,让签约群众真正了解每个服务项目的内涵、流程、规范、标准等事项,签约家庭医生所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权益。

(四)落实总结评估

1.进行宣传活动效果评价工作,测试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和好处的知晓程度和理解深度。

2.对宣传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宣传不到位的地方进一步补缺补差,对好的宣传方法方式加以推广。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接受度,为居民答疑解惑是提高居民签约服务率、实现年度签约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各卫生院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详实宣传计划,确定专人负责落实。

(二)发挥基层作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工作内容较多,各卫生院要抓紧组织实施,紧密结合新农合医保基金的筹资、健康扶贫等工作,充分发挥镇乡办和村(社)以及计划生育乡村专干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利用社会网格化管理功能,发动社会组织力量,把各项宣传活动落在实处。

(三)力求宣传实效。各卫生院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增加相应的宣传活动或内容,对宣传的基本信息可以结合当地民俗民风、语言习惯等,关键是要居民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信息和了解便民惠民政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好更新的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

宣传活动结束后,各卫生院于2017年12月20日前将宣传月活动总结报送区卫计委。

【2017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月活动工作计划2】

2017年6月19日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家庭医生制服务宣传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宣传普及家庭医生制服务,营造全社会了解和关注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进我区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确保第二轮签约工作顺利实施,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推进宣传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宣传目的

本次宣传活动按照面向社会、贴近群众、分级负责、突出重点的实施原则,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医生在城乡居民中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内涵、形式和特点,增强居民参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升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获得感,从构建制度和改善服务的角度积极引导城乡居民优先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形成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二、宣传主题

“让家庭拥有医生、让医生融入家庭”——家庭医生与您携手共同维护健康。

三、宣传形式

(一)电视电台专题宣传

(二)报纸网站专栏宣传

(三)服务内涵政策宣传

(四)机构环境氛围宣传

(五)活动座谈互动宣传

(六)手机APP新媒体宣传

四、活动内容

(一)区卫生计生局

1、建立一项制度。建立每月一次家庭医生主要指标“红绿灯”通报制度,及时向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2、开展一系列媒体宣传。总结提炼我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特色亮点,开展一次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开展一次区级电视、电台或报纸宣传。

3、推出一批先进典型。以第6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优秀家庭医生评选,选树一批理念新、业务精、居民信任度高的家庭医生,并深入挖掘优秀家庭医生的典型案例,举办一次“我与家庭医生的故事”微视频、摄影制作竞赛,宣传签约团队、家庭医生的先进经验和感人事迹。

4、举办一系列活动。举办一期全区家庭医生“沙龙”,交流各单位家庭医生工作经验,研讨目前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一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政策培训和技能比武,提升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激励基层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的积极性。启动家庭医生急救能力提升计划,促进基层家庭医生技能提升。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开展一次满意度调查。开展一次不少于500名签约居民的签约服务满意度调查,了解签约居民续约意向和签约服务感受,及时梳理签约服务承诺履行情况,总结完善服务内容。对参与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的所有医务人员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对开展签约工作的意愿和建议,不断调动和提高医务人员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2、召开一系列征询会。分类分级分批组织召开签约居民征询会,了解签约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感受和需求情况。中心层面召开一次大型的居民征询会,通过多种形式听取居民建议意见。每个签约服务团队开展一次小型征询会,了解签约居民对于签约服务的感受。每个家庭医生要选择各种场合,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与签约对象的谈心和交流。

3、进行一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制作宣传海报、易拉宝、展板或宣传折页在机构服务大厅、家庭医生工作室、楼道、诊室、宣传橱窗等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使辖区群众充分了解可以签约的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地址、签约团队或签约医生的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制作宣传短片、图片、专题报道等在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等载体上进行家庭医生相关内容的宣传。开展一次广场义诊、家庭健康知识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将家庭医生宣传月活动覆盖到每个社区、行政村。

五、活动时间

2017年5月25日—6月25日。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阶段(5月25日一6月5日)

制定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宣传活动动员会议,动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积极参与宣传月活动。

(二)集中宣传阶段(6月6日一6月25日)

根据实施方案活动内容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掀起宣传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新热潮。

(三)总结阶段(6月26日一6月30日)

对全区开展的宣传月活动进行总结评估工作,各中心(中心卫生院)将宣传活动评估总结情况于6月30日前报局基层卫生与中医科,我局将对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并评估通报。

七、工作要求

(一)局基层卫生与中医科根据全市统一部署,负责制定全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宣传月活动方案,局办公室共同配合做好宣传活动的整体组织实施工作,监督、考核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宣传活动实施情况,确保家庭医生制服务宣传活动能够及时有效和高质量完成。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6月,上海又启动了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出台相关深改指导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此轮改革的重点是“以家庭医生为突破口,加强卫生资源的合理应用、完善合理诊疗秩序”。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开家庭医生制,覆盖全市9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签约常住居民936万人,占服务人口的42%。

目前上海市共有3816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年内使用家庭医生诊疗服务的占68.1%,接受健康评估的占43.1%。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处一位负责人介绍,上海正在尝试“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即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可再选择1家区级医疗机构、1家市级医疗机构。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家庭医生可联网查询居民在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记录,对居民健康状况、医保费用等了解得更加清晰和完整。

接下来,上海还将尝试让家庭医生进行医保额度的虚拟管理,随后逐步过渡为医保费用管理,力争让签约居民花更少的钱看好病、管好健康。对此有专家评论,过去社区健康管理仅停留在健康教育、社区随访等层面,未来家庭医生将探索有针对性的、连续的健康管理。

在此轮改革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被重新定义―由曾经的单纯服务机构转型为服务管理平台。

深改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从原先单纯的服务机构定位,转变为具有政府履行基本卫生职责的公共平台,政府提供全科医生执业的工作平台,市场资源引入的整合平台,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平台,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

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处负责人介绍,以医养结合为例,当前养老形式包括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未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为医养结合搭建支持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成为资源整合的枢纽,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与利用。

随着上海市政府召开“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进会”,上海各区县也开始全面部署2015年区县工作计划,推进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区县作为社区卫生改革主体,更要制定好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确保稳步有序推进。”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处负责人表示。

对于此次下发的指导意见,青浦区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有效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以社区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不断夯实家庭医生服务内涵,扩大家庭医生制服务覆盖面,提升知晓率、利用率。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宣传对象

宣传对象为属地常住居民,重点是以下5类人群:

(一)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工作人员;

(二)社区、商业区及商业服务区流动人口;

(三)辖区0-6岁儿童家长;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

(四)城镇、乡村等居民区常住人群;农村贫困人口;

(五)65岁及以上老年人;育龄妇女;慢性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等。

二、宣传内容及工作目标

(一)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职业人群因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不足而导致感受度不均衡问题;

(二)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提供的12大类具体内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使不同人群了解、熟悉与自身相关的服务内容和接受渠道,不断提高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的服务利用率;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具体内容及服务方式,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切实起到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三)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重点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群众特别是重点人群所带来的实惠,以及实施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机构,引导全社会支持和主动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有计划播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益广告,各单位积极与属地电视台沟通协商签约,定期播放公益广告(并留存好相关资料、图片等痕迹材料)。

三、宣传形式

(一)各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开辟宣传阵地,跟踪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提高城乡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

(二)在公共场所的电子屏幕,以视频、图片的形式,不定期播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知识;

(三)各相关单位在本单位要定期播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公益宣传片,让辖区居民真正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免费政策,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服务中来;

(四)利用微信公众号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文章,并引导广大居民关注订阅,不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提高宣传效果;

(五)结合各大节假日、主题宣传活动日等契机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题宣传;

(六)深入乡村、居民区开展大型专项宣传活动,达到面对面沟通交流、面对面宣传效果,以此提高广大民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政策的知晓度。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工作,各相关单位积极制定本单位年度宣传年工作计划,有组织做好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宣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和县、中两院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基层卫生机构做好宣传工作;

(二)加强沟通配合,搞好互助协作。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参与性,做好服务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司、商户等机构或单位的宣传,搞好衔接配合,共同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工作,构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中心一直秉承“家庭式温暖、亲情式服务”理念,以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并重,坚持特色服务,突出服务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更方便、优质、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

转变服务模式 强化服务理念

“社区卫生工作关注的是居民健康,提倡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健康保健服务。”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莉主任介绍说。

中心从一级医院转型后,服务内容和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介绍,过去医院主要以门诊看病、开药为主,疾病诊疗占到医生90%的工作量,转型后,医生一大部分工作转向管理居民健康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中心组建了9个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各团队在居委会的配合下,为每个居民和家庭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入户随访、登记和建档,把居民分成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等几种类型,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规范,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管理。

对于这样的服务理念,刚开始很多居民并不理解,对社区卫生人员入户随访和建立健康档案很不配合,还曾经发生过一些医务人员挨打、挨骂等不愉快的事情。针对上述问题,中心多次召开会议组织讨论,积极与办事处、居委会沟通,介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意义,与社区代表交流谈心,了解居民的想法和需求,精心制定工作计划,并针对性、个性化的开展工作。

2010年冬天,一位签约的老人到医院就诊后需要输液治疗,他约好卫生站的护士早上8:30上门输液,可护士8:30敲门时却没人回答,护士也没有在意,以为老人可能出去遛弯了,但她突然觉得不对劲,老人腿脚不好,根本不会出去遛弯。她赶紧跑回去再敲门:还是没有回应,于是她赶紧联系居委会,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打开门,才发现老两口煤气中毒了。当时老太太的情况还好,老先生在医院昏迷了好几天才慢慢好转。“如果不是我们的护士上门服务,如果不是该护士责任心强,与居民熟悉,那天可能真的就出事了。”郑莉主任说。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很多居民开始理解和支持社区医生的工作,并主动和他们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合同。

“小屋”防“大病” 让居民自助管理健康

中心服务模式转变后,中心管理团队意识到,管理好居民健康,除了需要全科医生的努力外,还需要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中心于2011年11月建立‘健康自测小屋’并开始试运转,2012年正式开始运转,目前已经检测居民近两千人。”郑莉主任介绍说。建立“健康自测小屋”,居民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居民通过家庭医生式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后,检测后的数据将同步保存到健康档案中,实现居民健康的自助管理。

据郑莉主任介绍,健康自测小屋内分为中医和西医两个不同的检测区。在中医检测区设有五脏相音辨识评估系统、健康状态辨识系统和证素辨识系统三部分。通过居民说话、问卷等形式,辨识评估系统会生成评估报告,受检居民经络情况、是哪种体质等现状会给居民一些健康指导,告诉居民如何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进行调理。在西医检测区内配有血压仪、血糖仪、骨密度仪、心电图仪等设备,将用于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肺功能、骨密度、心电图、心脑血管功能等健康指标的自助检测。同时,依托信息化系统,居民每次检查的结果都自动保存在自己的健康档案中,通过居民健康自测,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有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加强了社区对慢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使社区卫生服务从“医生主导”转变为“医生居民互动”。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椒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椒金山街道辖区内的椒北社区居民委、椒中社区居民委、矿北社区居民委和金泉社区居民委,面积3.28平方公里,辖区内户籍人口23104人、户数8877户。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835人,占总人口的20.9%;

中心目前处于创优过渡阶段。中心位于椒房街18-1号,建筑面积达1056平米。流动人口数1780人,低保人口数189人。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卫技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61.54%;全科医生6名,全科护士6人;临床医生数的8 人,护士数6人。2011年中心全年门诊量12500人次,平均日门诊量34.7人次。

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

(一)中心建有全科服务团队支,每支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师组成。以辖区内各居民委作为落脚点和辐射点,通过“中心-居民委-家庭”三站式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康复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居委开设简易诊疗及中医、康复适宜技术等服务。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及执行情况:门诊自开展签约服务以来,开具门诊转诊单转往二、三级医院23人。病房2011年自二、三级医院转入138名病员。

中心自XX年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2011年起全面实施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11年底,共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8400户、2071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专项档案4835人,残疾人专项档案61人。为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通过对已建档居民中进行干预的慢性病病人(包括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糖尿病强化管理和常规管理)、传染病病人以及提供服务的家庭病床病人和残疾人等的专项管理,及时更新他们的健康信息,真正做到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

中心大力开展弱势人群服务,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与辖区内4835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保健服务体系,每季度由团队公共卫生医生上门为老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根据市、区卫生局和残联要求,做好“残疾人送康复服务”工作。全科团队与辖区内11名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体系,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为残疾人进行一次康复指导、提供健康教育等服务;为解决社区内独居、行动不便等老年人的看病难问题,中心在卫生服务站开设简易门诊,提供代配送药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慈善帮困助医活动,做好结核病人减免治疗及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工作。我们的服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慢性病监测和管理方面: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防治,实行社区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和糖尿病常规和强化管理。

1.高血压方面:辖区区内共有高血压病人1211人,管理数为478人,管理率39.47%,一级管理数为242人,管理率24.82%,二级管理数129人,管理率100%,三级管理数107人,管理率100%;门诊首诊测血压680人次。其中: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人数520人,发病率为16.67%。危险因素调查641人;

2.糖尿病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本中心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辖区内共有糖尿病病人468人,管理数为375人,管理率80.12%,常规管理数297人,管理率76.15%,强化管理数78人,管理率100%。糖尿病筛查人数2578人,60岁以上2228人;中心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缓解糖尿病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3.精神病人方面:将辖区内61名精神病人纳入社区管理,为23名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病情相对稳定的精神病人;对出现病情变化、反复者,及时联系住院治疗;定期下社区康复中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

(三)健康教育方面:2011年我们尤其重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以此带动社区慢病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医疗救助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采取完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措施落实,搞好健康教育队伍健设,增加经费投入等多项综合措施,使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形成有人才、有场所、有人气、有效果等“四有”局面。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年来,共开展22场次健康教育讲座,和卫生主题宣传活动,参加居民数千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360余份,宣传材料1360余份,解答疑问560例,心理咨询639人,测血压804人,测血糖52人,心电图346人,共计收回健康问卷1130余份,使用宣传板20余块,黑板报4期。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培训29场次,参加人数537人。健康教育累计免费体检(测血糖、血压)21942人;累计测心电图1126人;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9266份,1670元;累计宣传材料挂历4465份,8641元;累计健康教育板块25块,625份;累计健康小礼品700份,14000元;累计健康教育投入总资金约47815余元。

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2次,从而使广大居民从中受益,有效地保证了健康教育有效和可持续性的开展。我们根据每个社区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健康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如根据椒中社区居民委困难户、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多等“五多”状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为主;形式以各社居委为平台开展健康讲座或义诊咨询为主;指导用药以价廉、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为主;同时结合开展免费查血糖、体检和节日送温暖等活动,使居民看到参加健康教育的好处,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其结果一些居民主动争先恐后来建立健康档案。如通过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可以使辖区内的老年人慢病和残疾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得到了实惠。中心主任亲自抓健康教育,经常全程参与或做主讲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我中心真正做到了每次健康教育要有计划、通知、签到、讲稿或相关材料、图片和总结等五个方面资料。

(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录入和纸式档案信息书写情况方面:为了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做好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现将我们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适应信息化社区的需要,重视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加快新式“纸质”信息和“电子档案”信息平稳过渡。目前,为新系统下的卫生信息管理初级阶段,即:以纸质档案书写为主,电子信息档案录入处于过渡。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项目详细明确,为了保证任务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中心聘进医学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作为主力,增添了办公室、档案室相关硬件设施。今年完成了户居民健康档案(新“纸质档案”),共计4200户,12502人,完成了建档总数的50%,新系统下的电子档案录入1449人,完成了新建档总数的11.6%。其中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835人,建档数4835人,健康档案完成了建档率的100%。以上三项已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再接再厉争取在2011年中旬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全部完善。

(五)传染病方面: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我中心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例次(乙型病毒性肝炎),甲、丙类传染病0例次,无传染病漏报发现,在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我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六)老年人保健方面:老年保健不仅是衡量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坐标。根据中心实际情况,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办法,让老年保健健康有序、有声有色的开展。让老人感到真心关爱,实实在在,无处不在。我们为社区100% 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并管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有平台和技术优势,推动老年保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爱心实实在在送到居民家中,为社会和谐作出一份贡献。一年来,我们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1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6870多份,免费体检297人次,免费查血糖2577人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今年,老年保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居民赞扬和领导的表扬,但工作中存在观念转变不够,经费、人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如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内容以慢病老人为主,单独为健康老人偏少,虽然为老年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是管理不够规范,档案更新率不够。我们会继续努力出色完成老年人保健这项工程。

户籍家庭医生方面:我们社区建立了户籍医生责任负责制,一年来为辖区居民实行了走访和宣传共计参加人数4672人,心理咨询3965人,解答疑问4569,健康处方发放4672份,其他宣传材料4672份,免费测血压4672人次,免费测血糖3577人次。四个家庭团队,共管理约8378户,20637人,管理率90.5%。经过一年家庭医生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于今后户籍家庭医生工作会更加努力高标准的完成的。

残疾人康复指导方面:在康复室一年来共开展了12次培训,参加人数43人次,共解答疑问516人次,心理咨询48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16份,测血糖365人次,测血压516人次,做心电图516人次,在康复治疗方面我社区会加强管理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

计划生育指导方面:中心为孕产妇组织了培训和相关义诊,共参加人数645人,心理咨询596人次,解答疑问622人次,发放健康处方645份,其他宣传材料189份,测血压638人次,宣传板4块,发放避孕药具398人。

生命统计方面:辖区内死亡人数33人,其中心肌梗死死亡29人,其他原因死亡4人,培训2次,培训人数40次。都建立了殡仪馆火化、派出所调查和走访相关记录,临终关怀了33名患者。本年度生命统计工作圆满完成了,以后中心会继续高标准完成生命统计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进行清扫卫生29次,发放消毒液4次,消毒7次发放宣传材料和处方570余份,宣传板4块。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了长效的运作机制和组织领导,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奠好了根基。

今年服务中心更加重视了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建设,加大了经费方面的投入,累计共计花费资金47815元人民币,下一年中心会进一步加大资金经费的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为辖区居民的健康护航。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干预;糖尿病;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c)-0133-04

Influence of community family doctor service model for diabetes,high blood pressure patients

HUANG Chun-xuan HU Yun-hong XIE Yan-hua

Community Management Center,Fuyo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family doctor service model for diabetes,high blood pressure patients. Methods 257 cases suffering from high blood pressure or diabetes patients in our community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125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32 cases).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ir own drug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rested at hom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munity family doctor service model to intervene.The intervention effet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e of diet control,the related knowledge mastery,the regular use of drug and the movement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Community family doctor service mode;Intervention;Diabetes;Hypertens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慢性心血管疾病中,糖尿病和高血压最为常见,是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2]。随着人们对疾病观念的变化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于健康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老年患者缺乏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故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如果能够通过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对部分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和教育,则会取得显著效果[3-4]。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以社区为平台、以服务为基础提供的一种基本卫生服务保障制度。早在20世纪后期,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已经开始兴起,经过普遍的试点,已经得到大众认可并开始大力宣传和推广,其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社区内的257例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19例;年龄50~80岁,平均(64.2±11.5)岁。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5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中,男性65例,女性60例;年龄50~79岁,平均(64.3±11.2)岁;糖尿病30例,高血压病95例;病程为(21.5±4.2)个月。观察组中,男性73例,女性59例;年龄51~80岁,平均(64.1±11.7)岁;糖尿病36例,高血压病96例;病程为(21.8±4.0)个月。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ISH/WHO2003年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未服用药物测量舒张压(DBP)≥90 mmHg,或收缩压(SBP)≥140 mmHg;或服用抗压药物治疗。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6]中的高血压判定标准,年龄≥40周岁且近期(约2周内)内口服降压药物或者舒张压>90 mmHg,且收缩压>140 mmHg;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2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伴有肾、心、脑、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患有临界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中途退出或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均自行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在家休养,观察组给予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干预,具体如下。

1.3.1 制订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方案 完整的居民身体健康档案是社区服务工作的基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是工作的基本内容,管慢性病、治小病是工作的重点[7-8]。在工作中,应签订《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协议书》,并对签约家庭患者制订详细的方案,给予预约、治疗、转诊、随访等服务,同时建立周密、完善、个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强化团队的建设,探索新型、有效的服务模式,实行规范化管理,构建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的体系,提高社区居民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健康意识。

1.3.2 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的干预 从2013年开始,本社区就将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纳入到糖尿病和高血压疾病的管理中。为了融合社区健康管理的目标,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每个家庭均给予个性化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使患者对家庭医生的服务感到放心和信任;给予签约家庭档案的管理以及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服务方案等;建立绿色、双向通道,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工作;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此基础上,主体为全科医生,同时要科学分工社区护士和公卫医师,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主要工作包括社区护士以及公卫医师帮助医生完成签约服务、应用电脑软件完善居民家庭档案、定期随访患者、每月对签约居民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治疗方案并统计患者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情况[9]。

1.3.3 健康教育干预 为了在社区全面普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知识,每月举行1次知识讲座,每2个月更新1次疾病宣传栏,每季度进行1次健康教育讲座,以此达到减少和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也可通过网络、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自己阅读等方式让患者获取知识,防止和延缓疾病的发生,提高疾病控制率[10]。

1.3.4 健康管理干预 本研究主要落实在35岁以上的居民,对其免费进行血压测量,尤其是酗酒、吸烟以及有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定期帮助其测量血压,并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及咨询,劝说部分人员到医院检查。对于签约新患者,应即刻建立管理方案,定期随访,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社区每年均办理健康咨询、免费测血压、发放限量盐勺等服务。

1.4 评判标准

1.4.1 糖尿病评定标准 ①不良:血糖水平≥7.0 mmol/L;②尚可:血糖水平控制在6.1~6.9 mmol/L;③良好:血糖水平控制在3.9~6.0mmol/L。血糖控制率=(尚可+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4.2 高血压评定标准 ①不良:全年中至少有50%的时间血压均>140/90 mmHg;②尚可:全年中至少有50%的时间血压≤140/90 mmHg;③良好:全年中至少有75%的时间血压≤140/90 mmHg。血压控制率=(尚可+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规律用药情况以及参加运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干预后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糖尿病有效控制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糖尿病有效控制率为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

表2 两组糖尿病有效控制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的比较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糖尿病病患治疗前后血糖变化的比较(mmol/L,x±s)

2.4 两组高血压有效控制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高血压有效控制率为94.79%(91/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5%(7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

表4 两组高血压有效控制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5 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的比较

两组高血压病患治疗前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5 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的比较(mmHg,x±s)

3 讨论

近年来,根据《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的数据,我国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国约有2.6亿人患有此类疾病,致死率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5%,增加了患者负担[11]。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虽在不断发展,但并未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为了改善这一局面,需要提高医疗技术,同时需要重视预防保健工作以及社区服务。慢性疾病的主要场所是社区,社区医疗服务站以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12]。

3.1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疾病谱的变化,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原因,使社区居民医疗负担加重。在传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工作量大,难以完成,特别是对慢性疾病的筛查、健康教育、随访管理等,建立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卫生服务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改革是必然的[13-14]。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例,改革的标准是打破原有人员的结构和管理措施,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管理和提供者等全方位进行调整,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应该顺应医疗改革的大趋势,在改革中积累经验,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领域。

3.2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高血压、糖尿患者者的影响

本社区按照制度要求分配3名持有医师证的医生以及护士人员组建成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负责本社区患者的健康。由于家庭医生以及护士人员对患者的基本信息都比较熟悉,管理方便且具有连续性,因此效果会更加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实行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个性特点、职业、文化程度、病程等制订健康个性管理方案,采用讲课、发放宣传手册、单独面对面宣教、电话随访等方式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介绍高血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知识,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知识、规范用药、控制体重、控制饮食、低盐饮食、检测血压、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也可通过信息平台,每月定期给患者发送健康知识信息;社区定期举办高血压、糖尿病疾病知识讲座,并邀请医院专家到社区举办义诊活动,耐心解答患者疑问;还可开通绿色通道,为急性发病需住院的患者提供方便,为患者治疗争取时间[15-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糖尿病有效控制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高血压有效控制率为94.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规律用药情况以及参加运动情况、血糖控制和血压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江梅.中国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面临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1-4.

[2] 高珂.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63-64.

[3] 乔伟,倪茂昌,栾晶,等.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5,31(1):91-94.

[4] 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5] 谢春艳,胡善联,何江江,等.关于上海家庭医生制度执行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490-492.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

[7] 黄中成,陈建标,孔繁熙.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21):3253-3255.

[8] 刘素玉,陈勇,林霞.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94-295.

[9] 杨秉辉.临床医生要以健康教育为己任[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6):483-484.

[10] 毛群安.健康教育应与医疗卫生服务有机结合[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3):195-196.

[1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方案(试行)[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 20(22):1-3.

[12] 刘兰梅,李永新,蒋玉欢,等.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慢性病现状调查及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55-58.

[13] 梁倩雯,王明芳.家庭医生及护士责任制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6):32-36.

[14] 倪金燕,白朝晖,缨栋蕾,等.家庭医生制服务对高血压患者家庭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31):3595-3597.

[15] 蔡炼东,缪建平,吴国龙.区域性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 20(22):146-147.

[16] 吴燕,赵燕萍,黄晓霞,等.家庭医生责任制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5, 18(13):1504-1509.

[17] 张菲.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5):138-139,151.

[18]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10):98-100.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__*区按照市残联的工作要求,与区卫生局共同实施了“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经过医务人员、残联干部的辛勤努力,开展了康复需求筛查、签订康复服务约定书、提供上门康复服务等工作,为各类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简易的健康体检和康复知识咨询,并指导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康复训练。现汇报如下:

一、试点工作概况。

__*年,我区在__镇、__镇进行了“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试点,今年*月份又在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全面推进。__*镇、__*镇从__*年*月*日起、其余各镇、街道(园区)从__*年*月*日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医生正式开始上门进行康复服务。

据统计,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有持证残疾人13827人,进行康复需求筛查8186人,签订__*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7024人,占有康复需求残疾人的85.8。(其中肢体残疾3670人,智力残疾1570人,视力残疾807人,听力语言残疾583人,精神残疾363人,多重残疾32人。)

二、领导重视,形成共识,做好准备工作。

作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试点区,区残联党组理事会以及区残康办非常重视,成立了由区残联、卫生局、财政局、两个试点镇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拟定了试点工作计划和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原则、服务内容、工作步骤,保证了我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在__*年__月__日与区卫生局一起在__*镇召开两个试点镇工作研讨会,市残联、市卫生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对“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的对象、要求、工作节点等作了说明,与卫生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责,各级领导也提出了试点工作要求。

三、摸清底数,互相配合,推进试点工作。

根据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应努力做到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满足残疾人的迫切需求的原则。我们认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要从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出发,并结合当前社区卫生工作的一些特点来开展工作。在实施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对2个试点镇的居(村)委会行政主任、社区医生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明确康复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和要求。

第二、由行政主任、社区医生上门对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摸底,填写《康复需求登记表》,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第三、卫生、残联齐心协作,确保整个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一是区残联、区卫生局分别把“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纳入到对相关的基层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考核内容之中。二是试点镇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方共同对“服务约定书”的内容进行多次的探讨、研究,完善相关服务内容,力争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作为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__*年__月__日在__镇__村举行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签约仪式,10名视、听、肢、精、智等残疾的残疾人代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康复服务约定书。

四、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

1、为了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全区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我们在__*、__*镇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6月17日,与区卫生局联合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会上,两个试点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下发了《__*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基层残联和社区卫生中心在7月份完成对残疾人的上门康复需求调查,在8月份开始上门服务,并要求重点做好各类残障儿童(包括新生残障儿童的早期康复服务)、新发生的“三瘫一截”患者和患有各类慢性病的残疾人的康复服务。

2、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区残联、区残康办要求各基层残联分别组织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和乡村医生就“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工作的签约形式、服务内容和步骤等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了各项康复业务知识,掌握了开展工作的具体要求。

3、9月、10月两月又对各基层单位开展的“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进行了抽查。针对存在的问题,11月4日,区卫生局、区残联联合召开了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管领导参加的会议。会议总结了前阶段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下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了探讨。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开展康复服务既满足了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又为残疾人康复回归社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真正做到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第一、康复知识不够普及,基层康复工作者队伍专业知识 比较欠缺。一是参加服务的乡镇社区医生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对整个残疾人康复的理念认识不清,对各类残疾人所需要的康复服务不太了解,在实施康复服务中从医疗康复考虑得较多,缺少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康复需要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服务方式简单化,资料填写不到位。二是残疾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不强,有的视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的康复需要较专业医生的诊疗,社区医生就难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引起残疾人不信任医生,不欢迎医生的上门服务。

第二、社区康复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认为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托社区康复服务机构。而__*各镇(街道)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在农村地区地域广、居住分散,镇、村、家庭三级康复服务体系还未建成,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项工作的实效。

六、做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提供条件帮助残疾人康复,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是政府的职责,是社会各方面的义务。

1、要运用社会化手段,整合社区资源,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生活在社区,因此我们要在动员社会、调动各种力量,整合康复资源方面不断探索,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康复工作的支持。做到一要抓住残疾人工作进社区的契机,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社区群众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和残疾人康复指导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他们提供就地就近的服务。二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网络体系,以社区为载体、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站为骨干,上级专业机构为指导的康复训练与服务三级网络体系,根据各类残疾人不同的功能障碍,确立不同的康复目标,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措施。在基层残联成立村、居委残疾人协会同时,成立残疾人康复领导小组、残疾人康复工作指导小组。三要以“资源共享”的理念在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设立康复点,配备康复训练器具,为残疾人就近就便进行康复训练和提供康复服务。

2、加强康复业务培训和宣传。加强康复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保障。因此,要发挥__*区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加强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筛查工作的指导和康复服务医生的业务培训,要求区对镇、镇对村进行层层培训。经过培训,建立一支素质好、有技术的社区康复服务员队伍。要加强对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宣传,帮助树立康复信心和信念,变要我康复为我要康复,做到一是对残疾人本身的教育,引导其克服自卑、失望等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战胜残疾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对残疾人家属的教育,在感情上对残疾人予以支持和理解,既不放任不管,又不包办代替;三是教给残疾人及其家属正确的康复训练的方法、技术,在家庭和社区中进行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

3、卫生部门和残联要形成合力。在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中,做到残联、卫生分工不分家,逐步形成区残联、区卫生局抓管理,基层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落实,村、居委干部、社区医生抓实效,残疾人协会、社区助残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区各界广泛参与的康复服务工作格局。

4、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在服务中,社区康复医生做到真诚服务残疾人。一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熟练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要工作中充满爱心、真心,耐心为残疾人服务;三要在服务中加强与残疾人的沟通,增强其战胜残疾的信心和勇气。

签约前要对残疾人家庭进行一次入户康复需求调查,摸清残疾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征求是否需要康复服务。具体实施中残联、卫生要做到“五个定”即一定服务对象,凡居住在本行政区域的各类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重点是三瘫一截病人、各类残障儿童、持证残疾人中患有各类慢性病人员;二定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落实社区医生进行康复指导;三定服务方式,采取上门服务方式,方便残疾人;四定服务时间,按照康复服务约定书实行每月一次上门服务,特殊情况随叫随到;五定服务人员,每个康复对象指定医生负责。

5、要建立“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检查、考核制度。要根据本区实际,着手制定“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研究起草各类工作用表、评估验收标准。区卫生局要把“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到对医生的考核,年中、年终各组织一次考核。具体为区残康办组织卫生、教育、基层残联等有关人员按照评估标准进行工作考核,通过随机抽查、入户调查、填写反馈表等形式,采取服务对象考评医生、医生自我考评、分管院长对医生考评的方式,对康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及康复服务记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1、____年11月、12月采取召开座谈会、填写反馈意见表等形式,听取被服务残疾人的意见,定点抽查康复服务质量。

2、__*年1月召开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作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总体要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明确乡村医生职责,科学规划和设置村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服务全覆盖;积极稳妥地将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落实乡村医生补助;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强化执业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健全培养培训制度,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室。我区村卫生室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集体、乡镇(街道)卫生院举办,经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村卫生室的房屋和基本设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和配备。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应大于100平方米,并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基本条件,实行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四室”分开,必要时设立公共卫生、宣教等工作用房。对村卫生室名称的命名,统一为市中区××乡镇(街道)××村卫生室;实行社区化建设的,其卫生室名称统一为市中区××乡镇(街道)××社区卫生室,并按照村卫生室进行管理。

三、认真执行乡村医生配备标准。乡村医生只能在经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村(社区)卫生室执业。村卫生室原则上按照每千人1名乡村医生的要求配备,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乡村医生人数。对目前达不到乡村医生配备要求的,可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训、乡镇(街道)卫生院派人驻点等方式,配备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对新进村(社区)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由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选聘、考核、任用办法,由乡镇(街道)有关单位提出申请录用计划,如实提供候选乡村医生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资格证明等),实行竞争上岗,择优选任聘用,并签订聘用工作协议。根据妇幼卫生工作需要,适当配备女乡村医生。

四、严格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在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必须具有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从事护理等其他卫生服务的人员也应具有相应的合法执业证书,经全区统一竞聘上岗。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区卫生行政部门、乡镇(街道)卫生院要加强乡村医生个人执业、考核和人事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和规范乡村医生个人执业技术档案,并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五、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技术培训与培养。区卫生行政部门、乡镇(街道)卫生院分别负责制定本级乡村医生培训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做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对在职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乡镇(街道)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要有计划地选派乡村医生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学习,鼓励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全科医生培训,对选聘到村(社区)卫生室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优先进行规范化培训,促进并加快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要结合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衔接。

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与业务指导。区卫生行政部门、乡镇(街道)卫生院要按照职能要求,分级落实对村(社区)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全面落实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对村(社区)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信息化建设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对乡村医生和卫生室的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统一采购、管理和监督考核,并通过培训、讲座和建立例会制度等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技术指导。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与村(社区)卫生室签订年度卫生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季度对乡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评优评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发放等挂钩,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七、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国家基本药物、新农合等制度实施范围。乡镇(街道)卫生院及其一体化管理的村(社区)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所有基本药物由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供应。根据农村卫生服务需求,逐步将其他符合上级规划和医疗技术条件要求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其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积极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提高服务质量,严格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的监管,严禁虚开单据和骗取新农合资金。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全县有各类注册医疗卫生机构158个,其中有2家二级以上县级综合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为二级医院)和2个分院,1家社区服务中心,10家社会办医院(医院为二级医院)。全县共有村卫生室96所。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卫健委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部署,围绕保障民生,坚持改革与改善并重,强化大卫生观念,持续推进“健康”建设,着力提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着力推动医改综深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持续推进综合医改。综合医改成效明显。两所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20357万元,较去年增长11.2%;药品耗材全部实行网上采购,药占比28.9%,控制在30%以内,耗占比下降到23.7%,较去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业务收入34.8%,上升0.21百分点;县域内住院率67.4%,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Ⅲ级及以上手术占比49.8%。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组建2个县域医共体,覆盖参合人口35.12万人。对口支援帮扶镇卫生院派驻专家计684人次,对口支援村卫生室“师带徒”540人次,门诊诊疗人次1305人次;双向转诊县内上转2554人次,县内下转112人次,县外转诊3335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得到提升。全县组建10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共签约11.9万人,签约率30.4%,其中有偿签约49563人,有偿签约率12.6%,重点人群签约72178人,重点人群签约率61.4%。5月19日,在铜闸镇太湖村成功举办了“世界家庭医生日”大型宣传义诊活动启动仪式。

(二)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技能力提升、强化宣传培训等措施,大幅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建设项目争取力度。争取县中医院中医康复大楼建设工程纳入到中央预算资金投入,项目总投资6700万元,其中预算内投资资金4000万元,近期即将开工建设。积极将县人民医院林头分院建设项目纳入到2020年预算内投资计划,总投资约2200万元。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两所县级公立医院顺利通过省二级等级医院复审。县中医院实施医疗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长期聘请江苏省人民医院、安医大一附院等专家坐诊,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开展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示范县创建活动。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适应全科医学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县已提前完成2020年每万人2名全科医生的服务指标,并超出0.23个百分点。完成各项培训任务。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2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人、紧缺性人才培养1人、县级骨干1人。13名镇卫生院院长、26名计划生育转岗人员参加省卫健委举办的全省基层健康促进与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班。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试点。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分值制定及医疗卫生人员身份识别编码,完成系统升级改造及健康一体机招标采购并投入使用。

(三)着力开展疾病防控。采取多种措施,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县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厕所革命”暨环境卫生整治百日行动,全县医疗机构146个厕所完善了卫生设施,86个厕所完成了升级改造,2个新建镇卫生院公厕建筑主体已完工。开展第31个爱国卫生月集中宣传活动和第10个爱国卫生法制宣传周”集中宣传暨义诊活动。组织县卫健委和农业农村局开展全域村庄“五清一改”工作。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完成宫颈癌普查6079人,乳腺癌检查1783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0.1%,系统管理率85%,孕产妇产后率89.8%,住院分娩率100%,全县剖宫产率31%,辖区内7岁以下保健覆盖24148人,保健覆盖率90%。免费婚前检查人数3029对,婚检率91.9%;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692对,完成任务的101.4%;完成叶酸发放2374名。加强慢病管理。共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34万份,建档率为86.95%;分别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规范健康管理36335人、42357人、10719人和1533人,传染病报告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达100%。加强职业健康管理。组织开展矿山、冶金、化工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治理的前期调查摸底工作。职业病监测信息上报282条,完成任务的141%。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2019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启动工作动员会,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活动进学校进村社区活动,全面落实试点工作。

(四)着力开展健康脱贫问题整改。全力抓好中央、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健康脱贫“保、治、防、提”各项措施。完善健康脱贫政策。制定了全县健康脱贫整改和“讲强促”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和《县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实施细则》,全面实施“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落实“三个一批”工程。大病救治一批,完成大病专项救治839人次,大病救治率100%。慢病签约一批,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签约率85.5%。兜底保障一批,贫困人口的实际补偿比达92.2%,比普通人群提高近42个百分点,降低“因病返贫”风险。

(五)着力提升计生服务水平。通过不断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和提升老龄健康服务,营造健康和谐的人口发展环境。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计生指标达到预期,统计年度末,全县共出生4622人。全县政策符合率为97.14%,政策外多孩出生比例为2.19%,统计准确率100%,综合避孕措施落实率98.5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8。推行“一次登记全程服务”,已为3680人发放服务手册,通过一卡通系统为服务对象申请办理生育登记2891人,申请办理生育审批118人。提前打卡发放奖特资金616.6万元,发放特殊困难家庭老年护理补贴、养老保险计生优待和长效节育手术奖励等资金136万元。加强老龄健康服务。深入推进“银龄安康行动”,投入资金20.4万元为5087名五保低保户办理意外保险,全县参保率60.2%。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新建医养结合单位两家,床位430张,一期工程220张床位年内投入运营。开展首届“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都开通了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群优先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依据〔2019〕15号文件要求,对县内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摸底登记。推进县级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和母婴室建设。开展流动人口协会工作。“7.11”期间,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等地开展以“送健康、送政策、送温暖”为内容的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活动。我县驻苏州市计生协会被批准为省驻苏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并予以授牌。

三、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县卫健委将结合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全县卫生健康工作实际,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七个“聚焦”,全力抓细抓实卫生健康和计划生育工作。

(一)围绕一条主线

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建高地、促健康,为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卫生健康保障。

(二)突出七个“聚焦”

社区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关爱残疾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需求。根据市、县残联提出的要求:到20__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在县残联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镇作为崇明县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试点单位,于20__年7月开展这项工作。通过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需求调查,目前需求康复服务对象830人与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其中:视力残疾98人,听语残疾89人,肢体残疾399人,智力残疾200人,精神残疾44人。服务对象占持证残疾人76.3)双方手续的履行体现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目的,不断确保残疾人的康复权利。三年来,我镇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工作始终围绕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这次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领导重视,制订方案,分工负责

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残联工作的一项新内容,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工作是一项新举措。为了进一步了解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残疾人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度与康复需求,根据县残联的要求,我镇接受“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工作。镇政府把此项工作放在十分重要位置,按照市、县残联制订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及时召开送康复服务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认真制订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工作方案,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评估工作小组、评估汇总小组。

为了确保评估工作的时间进程和质量效果,拟订评估工作日程安排,对参与评估的同志提供信息以利工作的方便。为了体现效果评估真实性、代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随机抽样20从被服务对象档案资料中以逢五逢十的数字抽取,从而确保20对象评估的公正性。

这次参加评估的有:民政、残联干部2人,社区卫生中心专职医生2人,县人大代表1人,退休教师1人,镇村助残员33人。还举办培训班、召开相关会议,让大家明确评估工作目的,了解送康复服务方面的落实情况,通过调查上门访谈了解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满意度,掌握残疾人对“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认同度。

二、深入调查,分组汇报,分析情况

我们把这次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工作作为推进和不断完善、巩固送康复服务的基础和动力。自九月二十一日至九月二十八日分成六组突击九天时间逐户上门分别对辖区内康复需求的830名残疾人进行效果测评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样的166名残疾人进行满意度调查表问卷访谈。为了确保评估工作进程和掌握评估工作第一手资料,镇残联干部、康复指导员分别到协进、育新、育德、西新等村逐户上门访谈评估,认真听取残疾人对“送康复服务上门”满意度、社会对送康复服务认可度。这次入户调查830人,发出问卷830份,收回问卷830份,问卷回收率100,随机抽样20对象,发出问卷166份,收回问卷166份,问卷回收率100。

(一)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满意度调查表汇总分析:

1、社区医生每次按时上门提供服务

按时143人占86.15,基本按时22人占13.25,不按时1人占0.6。

2、社区医生每次上门服务的时间。

一小时30人占18.07,半小时至一小时123人占74.1,半小时以下13人占7.83。

3、社区医生服务时间约定情况

能预约117人占70.48,基本约定48人占28.92,从不约定1人占0.6。

4、社区医生服务态度

认真的158人占95.18,比较认真8人占4.82。

5、社区医生提供需要康复服务情况的服务内容

159人认为医生提供需要服务的内容占95.78,7人认为医生提供需要服务的内容占4.22。

6、社区医生服务后双方的签字情况

163人确认每次服务签字占98.19,3人有异议的占1.81。

7、社区医生服务满意度

161人对社区医生服务满意占96.99,5人对社区医生服务基本满意占3.01。

(二)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测评问卷中汇总分析

1、第一次知道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

镇助残员15人,村助残员503人,村干部4人,社区医生300人。亲友3人,其他残疾人1人,康复宣传资料1人。

2、了解“送康复服务上门”内容

康复知识咨询713人,康复知识宣传736人,心理咨询606人,康复训练441人,基本保健813人,防病知识宣传682人,转介服务15人,营养卫生指导537人。

3、“送康复服务上门”带来哪些改变

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增强109人,心情更为舒畅368人,对药物使用更加了解78人,对自身健康更加了解125人,对疾病防治知识更加了解42 人。

对自身残疾的康复训练和预防知识更加了解35人。

4、对目前享受“送康复”服务是否满意

调查中满意801人,占96.5,基本满意29人,占3.5。

5、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还存在哪些问题,应有哪些建议:应继续加强“送康复服务上门”,特殊人群分类服务。例:长期卧床的每月二次。

(三)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记录表评估汇总分析

为了真实掌握社区医生的康复服务质量,评估小组对康复需求的830份服务记录进行逐份分析评估。

1、基本情况(基本信息)平均得分1.77分,康复需求平均得分0.73分,服务确认(双方签字)平均得分1.52分,服务次数平均得分1.93分,服务记录(服务内容)平均得分1.91分,总分的最低分为7分,最高分为9.3分,平均得分7.86分。最后逐一审定,有6人在80分以上,其中2人在90分以上。70分到79分有15人,康复医生普遍受到残疾人的好评。

三、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通过评估汇总,我们认识到开展“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普遍得到残疾人的接受和社会的认同,社区医生逐步了解残疾人在康复医疗方面的需求,残疾人也逐步认识到通过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从而激发了残联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通过评估工作,我们认为:

1、成效显著

(1)、社会效应扩大

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残联工作的知名度,各级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使残疾人的待遇不断提高。一些智障人士通过阳光之家的活动和社区医生的康复服务,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例:北桥村三官7队陆凯军、三协村养正1队邢丹参加了市、县举办的特奥会,分别获得自行车金牌和铜奖,为残疾人争得了荣誉。象海中村10队宋群等残疾人长年患病卧床不起,不能行走,心情沉默,导致有寻短见的念头。自从康复服务到家后,社区医生每月一次甚至多次的服务使她心情开朗,解脱了困境,对生活有新的希望。

(2)、多奉献,少索取

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成为社区医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平台。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杨品岳、吴振西等医生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上门为残疾人宣传康复知识,耐心进行心理疏导与残疾人更近了、更亲了。顾琴、施建华的服务得到残疾人的一致好评,上门服务中有时侯人不在还要走数次,他们从不怨言。常说,服务是我的职责,为了他人的幸福我们就是多吃苦也心甘情愿。

(3)、坚持长效机制

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为了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寻找可行的管理方法。发挥镇助残社、阳光之家的作用,依靠村助残员的力量于20__年6月对康复需求的830名残疾人逐户上门考核社区医生的服务和满意度情况。通过汇总考核:好的占75.5,较好占8.9,一般占14.9,差的占0.7。通过这次评估得到启迪,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要有长效的考核机制,平时普查和相关会议的提示,才能使康复服务得到不断推进。

2、存在问题

通过评估汇总分析,个别社区医生服务记录单一,部分社区医生服务内容、服务记录书写不规范,个别社区医生服务与记录不一致,态度不端正,根本原因:

(1)、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重视会议与培训班的宣传,忽视利用镇广播的宣传,从而缺少社会监督的力度。

(2)、调查研究深入不够

通过评估分析,极大部分康复需求对象对送康复服务是满意的,但部分社区医生对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关系分不清。理解上的原因导致康复服务局限于基本保健,缺少针对性,专业性的服务,对提高和改进服务有一定的距离。

(3)、对特殊群体服务不到位

部分听语残疾人语言交流的困难,服务流于形式。

部分智障人士行为能力差,只能通过监护人服务,使一些社区医生服务内容不钻研,工作上不主动。

这次效果评估中汇总,为确保评估质量,强调评分不感情用事,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客观公正,对每一份服务记录表逐一认真细致地评分。汇总评估小组全体成员广泛地从各方面评估,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真正体现民主和集中,做到了畅所欲言。这次汇总评估,既从上门调查中看到和听到的意见反映出来的情况作为评估内容结合起来,又从服务记录表中填写的记录与现场反映的情况结合起来。还从问卷调查、服务记录与整个服务的全过程结合起来,把服务记录、调查问卷,被服务对象反映的情况贯穿于整个汇总过程中,达到了每个社区医生得分标准统一。

四、对照现状、落实措施、分步推进

根据社区医生服务记录等情况,通过评估汇总结果,为了坚持长效管理。不断深化和推进康复服务,及时召开了镇、村助残员、社区康复医生参加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会,通报了镇社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评估结果。从评估汇总分析及接受服务的残疾人满意度效果分析,表彰了3位工作实绩较好的康复医生。我们还对于被服务对象反映服务好,但记录单一的个别社区医生进行个别引导;对于部分社区医生服务内容、服务记录书写不规范的进行提示,对于个别社区医生服务与记录有不一致的现象分别指出。整个评估汇总分析,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还有个别性。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送康复服务上门的效果,真正不断满足接受康复需求的服务对象,体现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拓展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让党和政府的恩惠洒向残疾人的心坎上。具体的措施:

1、强化康复工作联席会,完善信息,沟通情况,认真做好康复工作。

2、制订切实有效的康复工作质量管理制度。

3、发挥村助残员的作用,跟踪调查康复服务工作质量效果和按月记录动态情况。

4、不断摸索,积极探讨送康复服务联系网络,通过信息联系,形成社区医生激励康复家庭促使残疾人有的放矢地加强每日的康复锻炼,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康复服务。

5、不断建立、逐步完善送康复服务工作考核内容,使镇村助残员、社区医生自我对照、自我鞭策、自我创新,形成送康复服务工作是应尽的职责。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进一步拓宽思路,使我镇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又有新的特色。

五、点面结合、制订计划、分类服务

随着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残疾人地位不断提升,对我镇残联工作又有新的要求。为此,我们专题对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进行研究,集思广益,制订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1、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实行分类服务

通过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对残疾人家庭、残疾人类别、残疾人身体健康状况有必要实行不同对象,不同年龄段的服务。促使服务不拘于形式,达到服务有效果。

2、实行点、面相结合的服务形式

随着村社区残疾人居住的分散,各类残疾对象工作的流动性,残疾人健康状况的不同,有必要设定村社区固定的康复服务点,实行信息联系报告制度。这样残疾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接受服务、内容、时间等。从而既减轻社区医生的工作负担,也增加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选择,确保康复服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3、规范服务手续

社区医生的服务要规范,记录要按照规范的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双方必须签字。被服务对象不能或不会签字的,以印章或监护人代签字,不能由社区医生。如有现象,不能作为当月服务的次数 。

4、康复服务要互相配合

社区医生服务与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要发挥信息作用,无信息的社区医生应主动上门明确服务时间。双方有规定的时间约定,可以方便被服务对象就医,也可以减轻社区服务医生负担。

5、服务项目要规范化

社区医生送康复服务上门对业务要不断提高,应按照不同的残疾对象和类别给予不同的服务内容。对于提出需要增加服务项目能解决的尽量满足他们的服务。不能解决的及时记在服务记录上,向所在村助残员汇报,村助残员一并报告镇康复指导员,统一妥善处理。

6、加强社区医生交流和信息的反馈

为了不断提高送康复服务上门的效果,实行季度例会制度,社区医生如实汇报送康复服务上门的服务情况、满意程度、存在问题和建议,并由镇康复指导员检查服务记录,并及时剖析情况。

这次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全面评估,使我们不仅了解了残疾人家庭居住等综合情况,而且了解了该项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掌握了残疾人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和认同度,及时发现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完善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为上级残联制定下一轮的康复服务工作,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为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上一篇:社区签约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外科科室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