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茶艺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3 10:59:46

社区茶艺培训

社区茶艺培训范文第1篇

茶艺校本课程的设置

社会上对茶艺教育有一些片面认识,认为茶艺教育就是认识茶的活动,只要让学生了解了茶文化的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中国“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及本校学生德育的实际情况,依托北师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共同研发出版专著《茶道五千年》校本教材,它作为我国第一本针对青少年茶艺培训的教材公开在全国发行。教师们设计了大量开启学生人文素养意识和茶艺实践能力的有益活动,多维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多元化的茶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完善自身品德的行为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我校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等,开发茶艺校本教材,进一步规范了茶艺教育的内容,初步建立了学校茶艺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包括:《走进茶世界》《中华茶上下三千年》《中国名茶》《茶艺与茶道》《茶与健康》等六个模块。课程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在茶艺教室进行授课,并开展走进茶基地、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最终达成学生能够简述茶文化历史起源、指出中国茶区分布图、认识中国十大名茶、掌握简单冲泡不同形状的茶叶等课程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茶艺校本课程的实施

1.“体验式教学”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地方课程,学校在传承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拓展茶艺课力度。在3-6年级共9个班的学生中,开设以传授茶艺、感知茶德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教学,通过漫画形式的茶德、茶史讲解,以逼真茶具的校园墙壁画为背景,以班级茶文化与学生日常行为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板报为运用载体,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茶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环境氛围。同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级授课、个体观摩、亲自操作、基地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形成针对这门课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校园茶文化环境的熏陶、课堂茶艺技能的培养,多维度的实践操练等途径,学生提升了对茶艺的学习兴趣。

2.“参与式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茶艺教育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全校3-6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设2课时传授茶艺、感知茶德的茶艺与实践课相结合。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认真学习泡茶、品茶的技能,还搜集课外的茶艺技能,并将其适当加入茶艺课堂与同学分享课外所学的技能。学校为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的学生,成立的茶艺社团,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在茶艺社团中,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实践,收获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茶艺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品茶、泡茶技能为主,课下突出“以茶育德”的功能为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探究式课堂”发掘学生探究潜能

以茶为载体、活动课为平台、德育为核心,将茶科学、茶人文与品德课相融合,设置品德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程中六个模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中国名茶,切身体会传统茶文化的优雅,进而形成自身道德行为方式。通过培养学生茶艺技能的知识,引领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品茶、赏茶的实践活动,以茶为纽带,使学生们走向社会、服务社区,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内化茶德,提升他们的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分工,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区茶艺培训范文第2篇

“刚开学很忙,今天上课要上到晚上9:45。”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又开办了新的一期茶艺培训班。他是第一个把“茶艺”概念从台湾介绍到中国大陆的学者。20多年来,看着茶艺在中国大陆从不成气候到欣欣向荣,他的欣喜之情不禁溢于言表,娓娓道起了茶艺的源流和自己推广茶艺的经历。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宝岛台湾,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有感于中华民族的复兴,除了要发展经济,还当以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要,而优秀传统文化又以茶文化最贴近生活。于是。这些青年就抱着这样一种使命感,投入复兴茶文化的行列,从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着手,开创茶艺、设立茶艺馆、举办茶艺讲座、茶艺培训,积极推动茶艺的相关活动。他就是这批青年中的一员。1988年6月。他在上海公开表演了茶艺,并接受《文汇报》的专访,

“茶艺”一词首次出现在大陆新闻媒体上,打响了宣传茶艺的第一枪。

1991年,他应邀出席了在著名的茶乡福安举办的首届中国闽东福安茶文化交流会,并登台为大家表演中华茶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福建。宁静安详的坦洋村、葱茏蓊郁的茶山、淳厚质朴的畲家茶歌对唱、香醇甜美的坦洋工夫都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说,当时到福安参加完茶文化交流会后,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加坚定了他义无反顾地走中华茶文化研究推广之路的决心。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他还走访了18个省市的产茶区,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播撤了茶艺的种子,推动了两岸茶文化的发展。

在两岸茶人的共同努力下,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茶艺培训机构、茶艺活动等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台湾茶人创办的如范增平茶艺文化发展中心、陆羽茶艺中心等,大陆茶人创办的如雅真茶艺、六如茶艺、公刘子茶道苑等,还有科研机构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各省农业院校茶学专业举办的茶艺培训班等,甚至一些大中专院校还开设了茶艺专业――创始于台湾的茶艺在大陆开出了一朵朵娇艳的花朵,中华茶艺百花齐放的景象,更是灿烂而夺目。

茶艺培训是“香饽饽”?

在茶为国饮的中国,茶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阶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仍是不改其势,只要看大街小巷里林立的茶馆、茶楼与茶庄就是个最好的证明。在当代,人们喝茶决非还停留在因渴而饮的初级阶段。而是要品味。从中品出文化、品出内涵、品出感悟。茶本身的文化属性以及人们对茶的文化需求。正随着茶业经济的繁荣而日益深入人心。作为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艺便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借助茶馆、茶楼或茶庄的平台向外界传播,从而渐渐形成一种潮流。

茶艺师。顾名思义,就是茶艺的演绎者,是茶行业内具备茶叶知识、茶艺表演、服务与管理技等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因而,茶业的繁盛与茶文化的复兴呼唤了茶艺师这一职业群体的诞生。并且随着茶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培训机构、赛事更是风起云涌,遍地开花。成了许多人争相追宠的“香饽饽”。

现象一:出师弟子亦成师

茶艺在中国大陆如火如荼地发展了20多年。这里,我们姑且将当年致力于茶艺传播与推广的茶人称为祖师级茶艺师。经历20余载的时间。他们已是桃李满天下,许多曾经教授的学生学成出师后,分布在全国各地,不负师望,从事着和他们一样的茶艺事业,开辟了自己的茶艺新天地。在这些新一代茶艺师中,有的经营或管理茶楼、茶馆,使之成为人们感受原汁原味中华茶文化的乐园;有的亦操师业,在茶艺培训机构中从事茶艺教学。甚至“自立门户”。他们在肩负推广中华茶文化使命的同时。并把眼光瞄准了茶艺培训市场,办校、开班收徒。教茶叶爱好者研习茶艺、为各类茶叶经营场所培养茶艺服务人员,让悠悠茶香传播得更远,四川雅安姑娘陈秀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名“85后”茶艺师,虽说今年刚满23岁,却早已是西安一家茶艺培训机构的创办者兼首席茶艺培训师。2002~2004年,她先后师从成先勤、林治等著名茶人研修茶艺,曾代表四川优秀茶文化传播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茶艺表演与茶文化推广。两年前,凭着一腔对茶艺、茶文化的热爱和多年积累的表演经验,她创建了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茶艺培训、茶艺表演和茶楼管理等业务,在当地茶界负有盛名。福州天音阁茶庄的张雪儿师出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名下,后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合作,在茶庄里开设教学实践站,茶学系的学生定期在茶庄里进行茶艺茶道实践与体验。

现象二:职教新宠

“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像我们这类的中职学校以前在课程设置上开发得很少,孩子们都不太懂。现在好了。我们开了茶艺课。还设置了茶艺专业,教学上都还比较成功!”福州商贸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丘琰坐在茶艺教室里一边喝着学生泡的茶,一边对记者说道。这间50多平方米的茶艺教室,没有一件显眼的陈设,仅仅是几张摆着素朴茶具的木制桌椅。不过,这里看似简陋,却是培养“新生代”茶艺师的基地,是福州茶艺中职教育的起源地之一。丘校长介绍说,福州中等职业学校茶艺技能竞赛始于2009年,学校自首届开始至今,连续两年参赛并蝉联了两届的冠军。并且该校学生林秀枝此次还在情景茶艺《茉莉芬芳》中充当主泡手,走进世博会福建馆,展示了娴熟的茶艺。这些荣誉为她增添了很大的信心。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基础上,今年还专门从福建农大茶学系引进了一名应届毕业生担任茶艺专业教师,并与市教育局、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配合,开展茶艺职业技能培训。“学茶艺,让孩子们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一举两得。”目前,学校培养的首批茶艺师都在茶企顶岗实习,而且学校还和福百祥、海晟连锁、闽榕等茶企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采取由“4+1(4天在学校,1天在企业)过度到5(完全就业上岗)”循序渐进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福建是全国著名的茶乡,我希望从我们学校开始、从我们福州开始,有更多的学校和同仁加入茶艺推广的队伍,把闽茶茶艺、闽茶文化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她说。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了解到,就福州市而言,除了商贸职专以外,市旅游职专、市外贸职专也设有与茶艺相关的课程与专业,而在全省乃至全国亦有众多中专学校将教学资源倾注于茶艺,同时有不少的学生从就业角度出发选择了茶艺专业,进而使得茶艺演变成职业技能教育的新宠。

现象三:茶艺师无性别

相信,在大多数人包括一些业内人士印象中,优美的茶艺总是与女性形象相挂钩的,在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了阴柔之美。其实不然,“茶叶泡饮的基本程序不变,但和女性不同的是,男性在表演茶艺时柔软度少,多用单手泡茶,在圆融之中体现出一种刚劲之美。”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用手模拟着泡茶状说道。今年5月,在“燎原行动”大学生竞争讲习所“煮茶论商道”课程上,应邀讲课的吴老师首次收下了3名男大学生为茶艺弟子。在业界一时传为美谈。在接下来半年时间里。这3位男生几乎是天天手不离杯、嘴不离茶,一到课余。就

相约到吴雅真的别有天茶艺居研习茶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茶和茶艺。“茶艺本来就没有性别之分,它属于一种艺术,让生活更加丰富,无论男女,都能通过泡茶的技艺来表达自己感情。”来自福建医科大学06级预防医学专业的陆洁帅深有体会地说道。此外,丘琰校长也说,学校在开茶艺课时,男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甚至还胜过了女生。这也是出乎她意料之外的。

茶艺不仅在男学生中受到追捧,在一些都市白领尤其是男性白领中也颇有市场。“从这几期的学员情况来看。都市白领班的学员最多,其中又以男性居多。”陈秀琼说。由是观之。茶艺并非完全是女性的专属。“喝茶的男人不变坏,喝茶的女人更可爱,已经是茶所具有的教化作用了,现代的社会,女生、男生的差别越来越小。分工也越来越不明显,男、女生从事茶艺工作成为君子、淑女,是我们所期待的。”范增平说。和堂悦叶茶会所的茶艺师郭渝菲则认为,茶艺师不能片面地以性别论之,正是因为有人爱它才会去选择学它,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更何况历史上,琴棋书画诗酒茶,也多以男性的成就居多。”她笑着说道。

在茶艺“高温”背后

茶茶艺培训、茶艺活动在中国大陆的兴起与火热,可谓是热浪滚滚,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有理由相信,茶艺培训机构、活动的大量涌现,对于推动中国茶文化以及与茶文化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大有裨益。同时,我们也决不否认,有少数培训机构是滥竽充数、名不副实,招生是为聚财敛财,而茶艺活动亦是纷繁芜杂,这就导致了茶艺市场的鱼龙混杂。因而,茶艺热现象的出现,自是利弊相存,在“高温”背后,业界看法不一。

去芜存菁,订立标准

“行业是该要整顿的时候了。”茶艺师崔秋语呼吁道。她曾调查过不少城市的茶馆和茶店,发现很多称之为“茶艺师”的从业人员,其实一点也不懂茶。不可否认。茶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茶艺师的职业群体,再加上对业者并没有太高的文化要求,这就非常容易导致茶艺师的浪得虚名与不良茶艺培训机构的泛滥。“当前茶艺培训、活动,百家争鸣,良莠不齐,我想这只是个去芜存菁的过程。”范增平认为,茶艺应是带来和美和欢喜的,应是有较强的文化性、学术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而参差不齐的茶艺活动最终会面临“洗牌”,顺应“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规律。“在去芜存菁之后,举办茶艺培训、茶艺大赛对茶文化的发展是完全有利的。”

郭渝菲也认为,现今茶艺培训还没有准确的标准,在一些茶企出于成本的考虑。只是挑选几名优秀员工参加正规的培训,有的企业内部也设有培训机构。这样一来,就使得部分人能进行专业的学习,部分则否。因此,范增平指出,任何培训班、任何比赛,都是组织活动,都应该有标准有规范。“茶艺师已经是国家明订的职称和职业标准,若无标准规范。就不会有好的发展。”他说,茶艺培训业是否能健康地发展,最主要在于主办者。纵然有了标准规范。若主办者没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执行这些标准规范,也是枉然。此外。郭渝菲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与一些民间社团如茶叶协会或茶文化学者联合办学办班,而且应是半公益性质的,一来显得比较规范。二来可让那些有志于从事茶艺的人尤其是来自不发达地区的都能接受培训。

提高证书含金量

茶艺培训班的开设让更多的人学得一门手艺,也为更多的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这本来是一件有益于大众的事情,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茶艺师的资格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福州的茶艺师周平丹告诉记者,很多茶庄茶店在招聘茶艺小姐的时候在职位要求方面并没有规定应聘人员需要持茶艺师证书,100家茶店可能只有20家聘请的茶艺小姐是持证上岗的。之所以茶艺师证书“轻薄如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此证书含金量不足。私人开班、无标准规范等问题让茶艺师证书缺乏公信力和权威性。

如此一来,茶店茶庄更看中店员的公关和营销能力,而不是茶艺。采访过的茶艺小姐都表示在薪资待遇方面并没有等级之分,高级茶艺师和初级茶艺师拿着相同的底薪,业务水平才是考核工作能力的关键。辛苦培训考过的证书却无人重视,这也打击了很多茶艺小姐想参加进一步培训的积极性。

同是吴雅真名下的弟子蔡贵珍认为泡茶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必须经过培训上岗,而且茶店员工的定位和职责要明晰,泡茶的是茶艺师,而公关和营销也应该聘请专业的市场人员。她希望经过改进和完善后的茶艺培训班和茶艺师证书能像大学文凭一样在就业中发挥作用,用等级划分职位,与薪资挂钩,也能像会计师的证书那样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和重视。

增设文化素质课程

培训班的课程很短,差不多只有7~10天左右,学到的只是对茶艺大概的了解和基本的泡茶工夫。更多的还需要自己的练习和琢磨。归去来茶庄的高级茶艺师张灵英告诉记者,茶艺的研习无止境,每个人对茶艺茶道的认知和理解不同,表演的茶艺也不一同。她在吴雅真老9币的培训班学了7天的茶艺课程,并不能满足她工作上的需要,她必须每天通过阅读与实践来充实自己对茶艺茶道的理会。

采访的过程中,茶艺小姐都一致认为,茶艺培训班应当考虑增加培训时间,增设文化素质课程。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技艺。追求的不光只有表面的指法和形态。茶艺师自身传统文化和内在涵养的修炼也必不可少。现在有很多茶席设计比赛和茶艺师的评选大赛,文化素质占据一半以上的比分,所以茶艺培训班的负责人要适当在培训课程里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类的课程。

参加第二届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大赛的选手郭渝菲对此有深刻体会,她说,现在有些从业人员是为了就业而参加培训,并非出于喜爱而学。带有功利心的学习,至多只是单纯地学会了如何泡茶。而没有真正领略到茶艺的精要。因此,她认为学生应对中国古典文化有兴趣、有所了解,这样泡出的茶才有内涵。

茶艺师眼中的茶艺

茶艺师,是个职业,也是受人尊敬的称呼。它受千年茶文化的润泽。举手投足的每一步都是传递芳香、传递历史、传递文化的过程,向人们表达着悠远芳醇的千年茶韵,同时它又融入了当代社会的时代气息,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从古至今都不曾淡出人们生活的悠悠茶情。中华茶文化犹如一条蜿蜒的河流,绵延不绝地流淌着,在流转的千年时光中,茶艺师用娴熟的泡茶技艺勾连着过去和现在,并把茶艺所承载的被称之为“道”的东西代代相传。

曾经开创茶艺的茶艺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是茶艺的宗师;师承他们的弟子,有的已经或是正在成为推广茶艺的中坚力量,有的则是80后、90后正在成长的新生代,还有的是蓝眼睛、高鼻粱的外国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年龄、阅历、经验、性别甚至国籍、文化上的差异,让他们对茶艺有着不尽相同的诠释。但是他们对茶艺的热爱之情却是完全相同的。

祖师级:道路崎岖而艰难

他们是中华茶艺的开创者。他们凭借满腔的热情与激情,知难而上,把茶艺的种子播向神州大地,至今还孜孜

不倦、锲而不舍地在茶艺的百花园里耕耘着,茶艺已然成为他们生命的全部。

范增平是上世纪70年代有志于复兴中华茶文化的众多台湾青年中的一员,更是首个把茶艺介绍到中国大陆的使者。“万事起头难,一个事业的建立,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已年届花甲的他,回首这20多年的茶艺推广之路,感触良多,而同为祖师级茶艺师的吴雅真对此前刚刚起步的茶艺事业感到崎岖和艰难。但是,在他们心中,总是有着一股无形的、被称之为信仰的力量在默默地支持着他们,给他们带来信心和希望。“20年前,我到日本去考察,日本的朋友特意带我去上野神社游玩,恰巧碰到一位云游的和尚。他对我说:‘你很适合做茶,但道路会很崎岖。’直到现在,这句话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回忆起往事,吴雅真深感一句话,竟受用了一生,她觉得她从茶艺事业中得到了很多很多。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业,是利己利人利社会的事业。”论及茶艺事业,吴雅真眼里透着深情。同样,在范增平眼里,茶艺事业是未来的事业,也是深具传统意义的新兴事业,是人类幸福的事业。“投入这个事业的人,生命的意义会比较有价值。”

对茶艺的钟爱之情,令这些老一辈茶艺师不顾老之将至的年龄,仍忘情地倾身事茶,扶掖后进。他们培育出来的新一代茶艺师,有许多人在茶界已有所建树。而他们还在培育的新生代茶艺师,也正慢慢在崭露头角。为此,在欣慰之余,他们对后进也是充满期许。“我希望我教育出来的茶艺师,必须体认到,茶艺师是令人尊敬的称号,作为一名茶艺师不应只是茶艺馆的服务人员,而是应肩负有社会教化的责任,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君子、人间的淑女。”范增平说。吴雅真则希望学生能在传承中发展,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把中华茶文化发扬光大。

中坚辈:在传承中创新

他们是中华茶艺的接班人。他们老一辈茶艺师手里接过中华茶艺的衣钵。并加入时代的新鲜元素,在传承中创新,渐渐成为推广中华茶艺的中流砥柱。

“进入茶艺这一行完全是机缘巧合,而且这是一本很厚的书,我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沉醉其间,乐此不疲。”北京泰元坊茶艺培训中心茶艺师黎敏在受访时这样说道。她是范增平在北京招收的女弟子之一,范老师创立的行茶法与在茶艺的深厚造诣和孜孜追求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着她。“范先生常说做人先要正直,然后再不断提升自己。并且在研习茶艺的过程中多读书,多实践。”对如今亦是茶艺培训师的黎敏来说,范老师的教诲依然历历在耳。并时时刻刻地激励着她不断学习,不断从书籍和实践中收获。在茶艺事业的道路上苦心孤诣、砥砺前行。

归去来茶庄的女老板张灵英是吴雅真老师的旗下弟子。她本身就是文雅好静的女孩。对一切古典的事物感兴趣。2006年时她专门找到吴雅真老师的茶艺培训班学习茶艺。她说,因为是初学者,必须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身边的同学已经开始一整套的茶艺练习。她还在最简单的端杯、手势、姿势的训练。不过她并没有着急,重复着每一个动作。争取做到最好。到现在,归去来茶庄开了第二家分店。她虽为老板,仍然尽心为客人亲自泡茶,她对4年前的那段培训经历心存感谢,让茶艺成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周平丹是个有梦想的女孩,她与茶艺结缘是从一家茶庄开始的。那家茶庄装修风格古色古香。特别醒目,门口还张贴着招聘茶艺小姐的广告,刚刚辞去工作的周平丹便决定应聘这份工作。当时她的考虑是,工作环境幽雅,如果能学好茶艺也能为自己增加一门技艺。在茶庄老板的简单指导下她就正式上岗了,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客人泡茶,可是她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经历过专业茶艺培训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茶艺小姐。后来她索性辞去工作,专心报班学习茶艺,弥补她耿耿于怀的遗憾,她说,走出茶艺培训班,拿到结业证书,她才真正感觉到茶艺是她的一技之长。于是她开起茶庄。把茶艺融入生活。

坐落在中高档社区二楼的蔡郭茶会所是一处喝茶的好地方,社区生活清幽,闹中取静,大有世外桃源之趣。女老板蔡贵珍也是师从吴雅真老师学习茶艺,不过她的初衷倒与别人有些不同。2005年她刚从大学毕业,遇上就业的空白期。几个女同学便拉上她去报名参加茶艺培训,她笑道,刚好无事可做,也经不起同学的拉拢便去了。这一去没想到改变了她的生活。她说,茶艺是很美好的事物,现在每天面对不一样的人泡不一样的茶是一种乐趣,让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新生代:茶艺改变了我

他们是与茶艺共同成长的新生代茶艺师,也是中华茶艺的新鲜血液。他们都还在青青校园或涉世未深,浑身上下洋溢着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是中华茶艺的未来。

刚刚参加完第二届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大赛初赛的郭渝菲。这会儿又坐在那张古筝前调筝移柱。2006年,她因茶结识了吴雅真,并拜在她的门下研习茶艺。

文学细胞与艺术细胞兼具的她。4年多来习茶的感受,使她对茶艺的感悟很深刻,她很形象地把舞蹈与茶艺联系起来。她认为,茶艺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单纯地学茶艺,至多是得其形,而不能得其义。就如同音乐是舞蹈的生命、感情是舞蹈的灵魂一样,技是茶艺的生命,道是茶艺的灵魂。“茶艺它以技能为基础,融合音乐、陶瓷、诗词、书画。内心表达出的是一种和平、和美、和谐的道,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她说。与此同时,她还非常崇尚茶艺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而非拘泥于古。因而。这次在比赛中她表演的是乌龙茶工夫茶艺,用象征高洁、坚韧品格的梅花插花与自然、纯正的武夷岩茶相结合,以此来凸显如梅花、似岩茶的茶人品格。

分别来自市商贸职专的林秀枝和市外贸职专的曹丹妮。这两名女生虽不同校。却有着共同的喜好,并且共同作为主泡手在上海世博会福建馆中献艺。她们在接受采访时,无一例外地说:“学了茶艺以后,我变了很多。”林秀枝说,在接触茶艺之前,她是个大大咧咧、懒散且不讲“章法”的“新新人类”。如今的她,落落大方地坐在桌前,有条不紊地泡着茶,优雅的动作着实令人赏心悦目。而同她一起排练、表演的女生曹丹妮也十分不错,她也从学茶艺中悟出了点门道:“泡茶时,要协调配合,做到表情、动作的一致,并且还表达出当时的一种心境。”她说,她父亲在老家长乐市有一片山头,要开发成观光茶园,毕业后她会继续从事茶艺,帮她父亲接待游客。

陆洁帅和周威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自今年5月拜吴雅真为师以后。彻彻底底地与茶结缘。虽为初学者。但经过半年的潜心学茶,他们表演的茶艺已经有模有样了,对茶艺的认识与体会也说得头头是道。“茶艺是种在动中求静的活动,习茶可以摒去浮躁,让心变得更加平静、更加平和。”周威说。如今,他们一逮着机会就泡茶,在宿舍给舍友泡,在家给亲戚、朋友泡,而且边泡边讲解茶文化。年龄比周威稍大点的陆洁帅,则把他感兴趣的书法来和茶艺作比较:“写书法时,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可能不会写在脸上,但是从他写的字中能读出他当时的心情。泡茶也一样,每一道茶都是茶艺师心情的深层表达。泡茶时应该是心如止水的。用一个词表达就是‘杯水禅心’。”他边说手边做着写书法状。看来,他们对茶艺所体现的精神特质还吃得挺透。

外国人:从茶艺了解中国

他们是在国籍、文化上迥异于国人的国外茶艺爱好者。他们被流传5000年的中国文化所倾倒所折服,而茶艺是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社区茶艺培训范文第3篇

回顾2011,部门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和年初与公司签署的“品牌推广部目标管理合同书”,围绕“一切以效益为目的,以营销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为公司品牌发展献计献策,实现怡清源品牌走出湖南,走向全国;同时品牌效应促进公司网络发展壮大,在公司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销售快速增长,得到领导的肯定和称赞,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2大活动一条主线

关键词:“祥和中国节” 、“社区文化节”。

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年策划组织参与祥和中国节四场大型活动,分别是北京新闻会(2011年8月1日)、张家界千古情愿鹊桥会(2011年8月16日)、长沙杜甫江阁璀璨中秋赏月会(2011年9月22日)、长沙岳麓山百孝登高慈满天下(2011年10月16日)。经过怡清源和芒果radio的共同努力,“祥和中国节”系列活动在全国推广,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被多家媒体誉为“本年度最激荡人心的文化大事”。怡清源茶业,作为本次活动全程唯一合作伙伴,鼎力支持申遗活动、权利策划、配合活动开展,共举办4次活动,主要工作有:活动衔接、策划、组织、物品采购与筹备、现场执行(踩点、展示等)、茶水服务、现场演出、新闻宣传推广、广告宣传推广、网络推广(论坛发帖、博客推广)、活动宣传物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线下推广、后勤保障、产品研发、活动营销等。其中活动广告费****万元,礼品费用:***万元(零售价),活动报销费用***万元;新闻报道145篇(其中一半以上报道是我们自行推广),自创茶艺2个,意向客户参与活动70余人,“怡清源”品牌走出湖南,迅速从地方品牌成长为全国性的品牌。

2011年6月-10月为配合“淡季旺做”大型促销活动,公司积极举办参与了“长沙首届社区文化节·怡清源野尖黑茶进社区送健康”活动。此活动主要覆盖长沙主要社区,对打动社区周边怡清源专店有较好的宣传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划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怡清源”精神,被誉为“最坚强的队伍”,也是活动中宣传效果最好的企业。因后期活动与“祥和中国节”活动冲突,原计划21场活动,我们只参加了17场;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共获得报道22篇(一半以上来自我们的推广),广告费***万元,其他报销**万元。

4档促销真情回馈

关键词:“春节促销”、“新茶上市”、“淡季旺做”、“中秋送礼”。

活动名称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

调货

费用(出厂价计算)

春节促销

中国年送礼怡清源

买赠

***

***

新茶上市

故园香春茶抢先上市

买赠

***

***

淡季旺做

99元将“体内的清道夫”和“杯中的美容院”带回家

惊爆价

***

***

中秋送礼

中秋送茶怡清源

买赠

***

***

5个大奖载誉归来

关键词:原叶茯茶、荷香茯茶、黑玫瑰、“文成公主黑玫瑰”茶艺、茶文化艺术团。

1、“原叶茯茶” 荣获“2011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

2、“荷香茯茶”荣获“2011湖南茶业博览会金奖”;

3、“黑玫瑰”荣获“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金奖”;

4、“文成公主黑玫瑰”茶艺荣获“深圳茶博会茶艺赛冠军”;

5、怡清源茶文化艺术团获得广州茶博会“最佳民俗表演队”称号。

20场展会场场惊艳

关键词:上海食博会、深圳文博会、山东茶博会、香港茶展、长沙旅博会、北京茶博会、广州茶博会(春季、秋季)、郑州茶博会、武汉农博会、厦门茶博会、湖南茶博会、中山茶博会、深圳茶博会等。

今年品牌推广部策划组织了二十多场展会,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特别是下半年的郑州、厦门、中山、深圳、广州等展会,因前期策划周密,我方执行到位,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开拓市场、深化网络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8次演出艳压群芳

关键词:广州茶博会(春季、秋季)、中山茶博会、深圳茶博会、“文成公主黑玫瑰”茶艺、“深圳茶博会茶艺赛冠军”、怡清源黑玫瑰茶艺等。

部门茶文化主管共组织参与了58场次的演出(其中各级政府、部门指定的接待演出近20场;首届长沙市社区文化节演出12场;广州、中山、深圳茶博会、祥和中国节申遗等宣传演出26场)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出色完成表演任务,公司品牌得到了广泛推广。

“祥和中国节申遗”活动中参与多个节目的创新和编排,在康总的指导下,文成公主黑玫瑰茶艺打破传统的表演的形式,为使舞台效果更好,更新颖,自创了高难度出汤动作,刻苦勤练,给节目增添了不少色彩,此茶艺在2011年第三届深圳茶博会茶艺大赛中荣获团队比赛冠军,赢得了现场的一致好评。

今年在演出任务重演员不断流出的情况下,茶文化主管从员工中挑选出数名条件较好的,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养的方式训练她们的茶艺表演,培养茶文化新队员5名,同时培训老队员的一专多能,使她们能表演多个节目,这样,在有演员不能到场的情况下,保证了每次演出的顺利进行。

千次报道篇篇好评

关键词:怡清源、黑茶、安化黑茶、湖南黑茶、祥和中国节、我们的节日、郑州茶博会、厦门茶博会、中山茶博会、深圳茶博会、广州茶博会等。

2011年公司与参考消息、南方日报、女性频道、三湘都市报、湖南广播电视台、第一茶叶网、红网等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的推广计划,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广告资金投入***万,新闻投入近**万,产品投入近***万;人民网、新浪网、北京青年网、新民网、网易、红网、第一茶叶网、西湖龙井资讯平台等网络平台推广500多篇,参考消息、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大公报、湖南电视台、湖南日报、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等传统媒体300多次,总计新闻报道近千次。

万篇文章百万人流

关键词:怡清源、黑玫瑰、野尖安化黑茶、世博会、广东茶博会、湖南茶博会等。

2011年是公司的营销年、电子商务年,公司稳狠抓博客营销这一网络推广方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和效益。公司员工也从博客中感受到了快乐,提高写作能力。各博客小组积极开展工作,基本按质按量完成博客要求,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了二次博客pk赛,品牌推广部第一次pk赛囊括三项大奖;后因下半年公司大型活动较多、加之建设网站需要等原因,博客管理停滞,但多数员工坚持下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数万篇的博客文章,逾百万的人通过博客,了解怡清源,了解我们产品,为公司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大网站威震四方

关键词:“怡清源官方网站”、“怡清源营销网”。

公司今年建成两大网站,强大的技术实力,为公司的宣传推广发挥着重要作用。怡清源营销网至建成以来,上新闻464篇,日均2.2篇。其中点击量100以上的新闻125篇,点击量1000以上的十篇,点击量XX以上的一篇。提交百度文库文档共计45篇,其中点击量超过100的14篇,点击量超过1000的5篇,点击量超过10000的1篇;建立百度百科词条5条;提交百度知道、搜搜问问等超过五十条。

一统形象一方天地

关键词:vi调整、专卖店装修、展会设计、促销设计、网站改版。

为配合公司宣传推广和发展需要,部门设计工作任务重大,主要工作包括企业形象(含公司专卖店、电子商务形象等公司vi)、宣传品设计制作及管理、产品描述及产品宣传设计,具体工作:网页设计、奖牌制作、工号牌制作、横幅、活动pop、户外广告、各类展会设计制作与实施等;为公司品牌形象的发展献计献策。

一支团队一群能人

关键词:闭关、加班、不信邪、出差、敢为人先、超越

一、 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办事认真负责:

半年闭关,逾千小时加班,智力+体力,敢创新、敢争先

从部门成立以来,大家都能够全力配合,以求高质量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很多时候,部门同仁经常加班忘记了时间,常常工作到凌晨,有时甚至通宵。从整理网站开始,部门人员任务分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经常采取“闭关制”,尽管是新部门,但是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责任感,不怕吃苦敢于创新,从网站的整理初期到搜索引擎到实现销售,成绩显著。

二、 团队意识浓厚,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守时守纪,职责分明,同心协力,勇担责任,共创佳绩

部门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强,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每场活动、培训和会议,且从勿缺席或迟到。作战能力强,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每场活动从方案的策划、实施到圆满结束以及后期跟进,使得活动效果显著,在申遗活动“祥和中国节”中,部门同仁线上线下全力配合,总是提前到活动现场采点,第一时间宣传,提前邀约媒体以及后期媒体跟进,做好每一场的活动的推广,将线上活动宣传推广落实到线下产品营销上,带动销售,提高了销量。

社区茶艺培训范文第4篇

采茶茶发芽,山头飘茶歌。早春的宜宾,茶树漫山遍野,采茶女们背着背篼像蜜蜂似的在茶园里穿梭忙碌。她们自编自唱,歌词淳朴,曲调优美,用最直接的生活场景,表达与心上人的爱慕之情。

那边厢,成都太古里开出了新型茶室,年轻白领们可以在大慈寺高逼格禅堂里享受“饮茶茹素”。

长久以来,四川人对茶文化的偏爱,沉淀了丰厚的茶文化资源,为今天四川茶叶产业及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开发留下了宝贵的资源。今天的川茶也正在依托深厚的v史文化,从诗歌、礼仪、饮食等方面,探索川茶产品文化打造的新方式。

歌漫茶山,诗传千古

2月17日,2017宜宾早茶节拉开了帷幕,具有川南特色的采茶歌成为了此次早茶节的讨论焦点。

据了解,宜宾现存有100多首(个)茶歌、茶谚、茶传说,它们流于口传,曾在各区县农村大面积流行。

茶歌有《月亮出来茶籽生》《采茶采得口儿干》《采五更茶》《采姐妹茶》《采增广茶》等。茶歌内容唱起来朗朗上口,如“手采茶叶口唱歌,一箩茶叶一箩歌;妹儿山上采春芽,阿哥炒茶等妹喝……”等。

除了茶歌,还有茶谚、茶对联。如“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等。宜宾还有一些与茶相关的传说故事。如筠连县联合苗族乡的《茶小伙与盐姑娘》的故事,反映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向往;珙县孝儿双田村的《玉香茶》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恶徒的憎恨;还有江安县《酽茶解毒》的故事以及屏山县《药王的传说》等。这些扎根于民间的茶歌和茶故事,反映的虽是茶农们琐碎的生活,却透露出了采茶人浓郁的生活氛围和场景,相传甚久,影响深远。

市井见于茶歌、茶谚和茶的传说,文人则载于茶诗。历史上众多文人都留下了许多赞美川茶的诗词名篇。

白居易喝了“蒙顶山茶”便留下了“茶中故旧是蒙山”,北宋画家文同也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名句;坡则在《试院煎茶》中用“潞公煎茶学西蜀”力争煎茶旧法出自川西的论断;而唐代著名诗僧贾岛在畅饮“峨眉雪芽”之后,便在《送朱休归剑南》中咏出了“芽新抽雪茗”的美赞。

无论是流传于民间的茶歌和传说,还是历代文人描写川茶的诗句,都累积成了四川深厚的茶文化资源。

以小礼大作为

茶的魅力还在于其衍生出的文化内涵。对此,蒲江政协委员万情深信不疑。她认为,通过泡茶、敬茶、品茶等小礼节,可以培养人的大作为,并从中体会出许多的道理等。

“比如在泡茶时,如果没掌握好水温与速度,那泡制出来的茶就不是上等的。这启发我们做事要找对方法,养成与人合作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完成的更好更理想。”万情说。

六年前,万情只是蒲江县城里一个普通茶楼的老板。当时的蒲江虽然是“茶乡”,却没有茶艺人才,因此万情希望开设一所茶艺培训学校,来为蒲江引进茶艺人才。

2011年,万情的茶艺学校在政府提供的城南社区内开办起来,学习选项有禅茶、道家茶道、日本茶道、长壶茶艺等。那时,万情儿子还在读小学二年级,是班里最为调皮的学生,很好动,一次静不了五分钟。趁着暑假假期,万情把儿子送进了自己的茶艺学校。

让万情没想到的是,儿子真的学会了坐式“功夫茶”。看见儿子有条不紊地泡出了一壶茶汤,并还有礼有序地奉上给茶客时,万情惊呆了:“那一刻我就想,这样的孩子应该是每个家长都所期望的,玩耍的时候是个孩子、做事的时候像是个文雅、有担当的大人。”

万情“以小礼大作为”的茶礼教育思路很快传开,并受到了许多学校的点赞。由社区茶艺学校牵头的“茶文化素质教育”课在蒲江外国语实验小学、蒲江北小、蒲江鹤山中学、蒲江成佳小学陆续开展,并延续至今。

在宜宾翠屏区,教育局联合川茶集团共同实施了万名学生进茶园研学旅行,区内11所学校的15000名学生前往茶园观看茶艺表演,听“老师”讲川茶概述与茶叶知识,还体验了手工制茶;在达州万源市,农业局组织3000多名富硒茶茶农走进茶叶生产车间,了解了制作工序,吃美味茶点;在雅安荥经,1000多名茶文化爱好者参加了雅安藏茶2017新年茶会,一起研习茶经茶道。

如今,万情给自己的客户泡茶,都会发一本小册子,上面是她茶艺学校学生们的泡茶感悟。“这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茶礼文化,同时也可以让茶年轻化。”万情说。

将茶融入生活

随着城市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年轻人早已没有了去传统茶馆喝茶的习惯。今日的成都茶馆,可能很多已不再是吆五喝六打麻将的地儿了。

在成都太古里,原大慈寺的东禅堂如今已摇身变成了深受年轻白领喜爱的新型茶室。这里和传统意义上的茶社显然是两个极端,如果说传统的茶社是闲云野鹤,这里便是城市花园。茶室由英国著名设计师事务所Make Architects操刀,展现出浓郁的东方美学风格,让人感觉逼格满满。

其实“茶室”二字并不能完全涵盖这里的美好,比起其他茶馆,这里提供一种“于百年古迹院落中,饮茶茹素”之感:几十元的消费就能享受江浙的素食茶点大师傅带来的美味,配搭上一杯顶级的碧潭飘雪,在宁静雅致的环境中小坐,非常惬意舒服。

喝普洱的年轻成都茶客,则聚在神仙树开在私家别墅里的茶舍。这里的户外庭院,颇有苏式园林即视感,还有着开满花的樱桃树,一年四季皆景。茶舍的老板天生能侃,不少女客人都冲着听他摆玄龙门阵去的,加上老板的老婆是网上很火的占星师,他俩打造的茶室,便有了独一无二的气质。

“好的茶馆,既要懂得用传统赢得老茶客,又要吸引满足求新求异的年轻新茶客。”正如四川著名茶艺师刘昌伟所说,现代人越来越讲究科学、健康消费,因此要将茶文化与生活方式相结合。

社区茶艺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杭州 中小型清茶馆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茶馆业企业服务规范》将茶馆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三级以下。一级茶馆演艺茶馆、餐茶馆营业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茶艺馆营业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餐茶馆有同时容纳100人以上就餐的餐厅,每个餐位面积不小于1.6平方米。有配套的桌椅、用具、餐具、饮具。餐茶馆的厨房面积与餐厅面积相适应。有符合仓储条件的原材料库房。本文中的中小型茶馆所指代的是二级、三级和三级以下的茶馆。

杭州茶馆遍布全城,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12月,全市各类大小茶楼企业数量近1000个,共有座位2.75万个,吸纳就业人员2.91万人,茶楼单位数占全省的52.6%。杭州的茶馆看似形势大好,其实并不尽然,每天有人开业,也有人在停业。千余家茶馆经营状况呈鸡蛋形,中间大,两头小。

从目前的情况看,杭州已经成为全国公认的茶馆业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每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茶博览交易会和西湖国际茶会上,汇聚的各地茶人对杭州的茶馆都有最高的评价。但是杭州茶馆发展一千多年来,始终沿着休闲茶馆、文化茶馆的路走下来,一直没有大的突破,特别是中小茶馆在运作模式上,多是“为卖茶而卖茶”的经营模式;在人员使用上,多是店主本人或其配偶亲戚是饮茶方面的专家或知之较多才从事这一行业;在品牌塑造上,缺乏茶馆价值的塑造;在文化层次上,虽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大多未能真正理解茶文化的真谛。虽然有一部分茶馆已开始注重特色的塑造,但整体上来讲经营同质化严重,市场定位不清。这几年来,因为成本增加以及市场需求等种种原因,自助式茶点的经营模式进一步萎缩,清茶馆已经成为茶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杭州发展清茶馆的机会和挑战

(一)机会

1.杭州的饮茶习俗

杭州不仅是盛产名茶的地方,而且也是饮茶、品茶蔚然成风的地方。杭州茶文化深厚,杭州人爱喝茶的习俗,早在古时就已非常兴盛,并且闻名遐迩。在宋代的杭州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饮茶之风已是十分兴盛;据说明朝的文人高启年年春天必从东北松花江赶到杭州虎跑品茶,流连近月方知归家。至清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曾访杭州龙井茶区。并将老龙井前的十八颗茶树封为御茶。曾多次视察龙井茶区,关心名茶龙井的生产及当地茶农生活。不少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相继到梅家坞等地考察参观。龙井茶可谓蜚声中外、名声远播。

杭州一地的百姓惯享清福,鲁迅在《准风月谈》《喝茶》一文中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杭州人有好茶喝,也肯花工夫,如此终于练出了追求品位的茶世界。

2.政策扶持

在《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2007-2020年)》里,杭州的茶楼行业按茶馆的功能、特色主要分为五大系列:都市茶艺馆、景区茶艺馆、农家茶馆、社区茶馆、主题茶馆。

茶馆的分布,基本上形成环西湖的南山路、湖滨路、北山路为中心的,向东以都市茶艺馆为主,向西以农家茶馆和主题茶室(园)为主的,散布在各旅游景点之中,渗透到各街道社区的空间网络体系,真正体现了“处处有茶馆”的盛况。

3.杭州茶产业发展较快

以龙井茶为代表的名优茶在茶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茶产业不仅成为杭州茶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杭州打造文化名城和国际化休闲中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品牌已经形成。每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茶博览交易会和西湖国际茶会极大的促进了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旅游业、动漫产业、软件产业优势明显, 为杭州加快发展茶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4.杭州经济发展良好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0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26.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21.17亿元,分别增长2.5%、8.5%和10.1%。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8985元,增长8.4%。按国家公布的2012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097美元。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其中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14.40亿元,增长14.9%。

5.城市人口增加,口味趋向多样化

不论是常住还是流动人口的增加,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对茶饮有不同的需求。从绿茶到普洱,到乌龙茶,再到对红茶的推崇,人们口味和喜好日趋多样化。年龄层呈年轻化发展。

6.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了更多能选择的供应商,茶馆的议价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一些网站和媒介,如茶香生活网、茶友网、微茶楼等,使人们对茶文化的发展有更新的认识;此外,不少茶馆也会通过自身网站来推广和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二) 挑战

1.茶文化并没有真正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方式

杭州的茶楼首创了全国茶馆业模仿的自助式茶点的经营模式――“杭州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因为各种原因,市场已经越来越萎缩,但是不少人来茶楼就是为了吃点东西的观念和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茶文化并没有真正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方式。

2.行业品质有待提升

目前,茶楼行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品质。茶楼行业的秩序需要政府进行规范,从业人员的素质、服务水平,杭州茶艺的保存和开发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3.茶馆行业利润下降

同样这类茶馆的基本价格是每位58元至80元(含茶点),这4年中,茶馆房租起码上升了30%;茶点、茶叶成本价格上涨了至少50%;员工工资也起码增加了一倍。成本的增加导致整个行业利润的下降。

4.杭州中小型清茶馆缺乏特色

最新出炉的一份杭州夜生活调查报告显示,杭州目前有近千家茶馆,318家酒吧,379家咖啡馆、3867家美容美发店,2600家室。虽然茶楼仍旧是杭州人最热衷的休闲方式,但被调研群体中,54%的杭州人明确表达希望晚上能参加两个以上不同类别的娱乐休闲活动。但是大部分中小型的杭州清茶馆困于资金和人才,经营内容和服务的同质化,让不少杭州人开始向往其他的休闲方式。杭州需要有特色的茶楼,来面对不同需要的群体,多种经营方式才能让更多的杭州茶客重返茶楼。

5.茶艺师流动性大,茶馆面临“用工荒”的困境

虽然近年来,依靠杭州一系列的优惠和补助政策培训了一大批茶艺师,但绝大多数的茶馆依然面临“用工荒”的困境。行业的人才流失率很大,因为工作环境、时间、强度的关系,中小型茶馆的人才流失率比其他服务行业厉害。

三、杭州中小型清茶馆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做出文化和特色,体现茶馆的两重性

西方咖啡馆文化中的精致部分或是说包含了文化气息的部分大多数都发展成小规模的、精致型咖啡屋,适合极少数追求生活品质的人闲暇时独处一隅,看书、放松、品鉴咖啡的品质等等。这和目前清茶馆的发展趋势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高端文化范畴的精品消费一直都只能属于小众。做一个精致的有文化品味的茶馆,让精致的生活在茶馆里延续。“琴、棋、书、画”跟茶有着丰富的交集。中小型的清茶馆更适合举办一些雅集,如:古琴雅集等等。商业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真正用心研究茶文化,开设品茶会,引导客人了解茶,正确品茶,选茶,辨茶;甚至组织茶友参加一些“访茶之旅”,更深层次地了解茶,体会茶,同时增进茶友间、馆客间的沟通。

(二)提高市场定位

在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程中,茶馆的存在和定位一直都是比较低的。我们在各类传统文学作品中,并没有发现真正具有代表意义的茶馆的形象出现,出现得更多的是大众文化的茶馆形象。市场上存在经营内容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主要是中低档茶楼。

清茶馆的客户人群,或者说市场,首先是中高收入人群,而且他们对茶或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热爱,享受喝茶;讲究喝茶的氛围,喜欢清静自在的喝茶环境。茶馆的重点放在做更贵、更精、更专业的茶上,喝茶在清茶馆往往提升成了品茶。因为被打上了高雅、时尚等印记,懂得喝茶、要喝好茶也成了商务人士的一个“标签“。杭州茶馆业高档茶楼的竞争是有序的。 (三)树立品牌意识,体现茶馆的专业性

中小型的茶馆往往因为资金和人员的问题,没办法和大型茶馆全面竞争。但是正是规模上的局限更便于把市场做细,把产品做精。坚持把产品的品质放在第一位,致力于还原和发现茶的本真,体现茶馆的专业性,客人不仅仅是为为聊天、谈事情而来,是为喝茶而来。

茶馆是体验营销实施地最彻底的地方,绝大多数的客人,在选茶时会试品,这也是体现茶馆专业性的最佳时机。

(四)建立会员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营销系统,采用先进的茶馆管理系统,建立会员数据库,对会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定制服务。推出常客计划,茶馆不仅需要满意的顾客,更需要忠诚的顾客。

(五)完善茶馆的经营管理制度

中小型茶馆因相对工作人员的减少,很容易忽视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因此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使得服务品质得以维护和保证。培养自己的茶艺师,为员工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支持并组织员工参加茶艺师、茶艺技师培训、花艺、古琴等相关方面的培训。

(六)培养客户年轻化

将年青人从咖啡馆和自助茶楼吸引过来。随着茶文化以及茶健康理念的推广,自身素养提升以及应酬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开始涉足清茶馆。引导年青人来品茶,自己泡茶,从而扩大茶馆的消费群体。

四、结束语

近年来,文化需求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呈现决定性上升趋势,需求总量规模急剧扩大。能够为客人提供品茗赏艺幽雅环境的“清茶馆”,代表着中国茶馆的主流和走向。中小型清茶馆也同样需要在普及茶文化知识的社会责任中尽自己的那份力。

参考文献

中国杭州http:///main/zjhz/tjsj/

社区茶艺培训范文第6篇

事实上,从早期的博客、论坛到现在的微博、微信,各类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已经在重塑人们的沟通习惯,并逐步改变着企业的运营方式。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微博、微信到底如何介入公众生活?它们又如何在传统企业的营销中彰显新的推力?本刊记者通过微博和微信来营销推广的两个案例,希望能深度剖析“微”营销的奥秘。

农民微博卖鸡蛋

试水微博

李会革来自农村,误打误撞走上了微博营销的道路,还靠微博创业了。“海南土鸡蛋”,是他一手打造的官方微博。

事情源于他的一次“无心插柳”。

李会革的日子一直平平淡淡。2008年大学毕业后,担任海南一家网络公司管理论坛人员。没事儿的时候,他经常去堂弟的清补凉店铺“来一碗”。清补凉是当地传统小吃,多在街边售卖。

2011年,李会革突发奇想,给堂弟的店铺在网上注册了微博,但当时并无特别的宣传意识,只是打出了这样的口号:“为了不让您身边的同学同事流口水,我们5份起送哦。欢迎您的来电。” 没想到不过几天,他就接到了要清补凉外卖的电话。

李会革说:“以前卖清补凉都是等着顾客上门或只是路过时才买,现在则可针对白领人群或者校园学生提供外卖,这个群体一般可以达到5碗的外卖标准。”

果不其然,堂弟店铺清补凉的销售量因微博的传播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销售了3万多碗。若在往年,最炎热的月份,一天也不过几十碗。

这让李会革突然感受到了微博的力量。“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想到可以在微博上做生意。”他在想,既然微博可以卖清补凉,是不是也可以卖其他产品?对,土鸡蛋。

以前很多朋友都对李会革家养鸡场的鸡蛋非常感兴趣,总有人问这么好吃的鸡蛋是从哪里来的,还都建议他应该推广这种鸡蛋。

有了微博推广清补凉的成功试验后,李会革渐渐有了一些更加清晰的想法。从事过论坛管理的他,自然知道微博的人气必须要建立在粉丝量的基础上。“开始的想法是我爸爸负责养鸡,我负责微博。”李会革笑着说。

在之后的半年,李会革一直在精心经营自己的微博,别小看微博经营,想达到一定的粉丝数目并不简单。

李会革选择从介绍海南当地民俗风情入手,经常发一些类似当地小吃的图片与网友分享,保持互动。2012年6月份,他正式将微博更名为“海南土鸡蛋”,当时微博粉丝已达到4000多人。那时,他才开始发出第一条售卖土鸡蛋的微博。

售卖“海南土鸡蛋”微博发出的当天,李会革就收到一条私信,私信里注明了买家的地址和需要购买的鸡蛋数量。这可把李会革乐坏了。晚上,他骑着电动车,将装好的鸡蛋送到了订购者手中。

“毕竟是第一笔订单啊!”他说。

无话题不热闹

通过微博互动吸引粉丝注意虽然有效果,但传播面积必定有限,提高微博的传播率以及转化率需具有一定的话题性。

有粉丝认为,李会革很聪明。他说,父亲是老农民,微博则是新工具,老农民的“土”和新工具的“潮”相结合是很好的话题点,可以很好地吸引当地媒体注意。

他开始教父亲玩微博,虽然微博运营是李会革主要负责,却是以“父亲”名义进行,并时常配合一些父亲的养鸡图和乡村情况,将农民“土”的形象和微博的“新”结合得恰如其

很快,“老农民微博卖鸡蛋”成了海口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正如李会革预计的那样,很快就有媒体记者跟他们联系。“当时报道我们的是整个财经版,那个版面的广告费就高达几万元。”李会革很兴奋。在那之后,“海南土鸡蛋”的微博粉丝也迅速增长。

“各位网友,我们不得不做出痛苦的决定,由于近期网友订蛋太疯狂,土鸡蛋供不应求,产蛋量接不上来,从现在起我们将暂停接单,先保证前面25位网友的土鸡蛋供应。”2012年7月,李会革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

“我们当时土鸡蛋的订单的确很多,需要提前预定,否则不够。此外通过排队取号的方式也可以起到‘紧销’的效果,也是进一步促进销售的方式。”李会革表示。

李会革包揽了微博运营以及鸡蛋配送等业务。他经常会有意识地去策划

各种主题,例如采用“坏蛋”等双关语、“扯蛋记录”对业界新闻进行评论等形式,希望更加有趣的与网友保持高度互动。

用户体验很重要

除了营造话题和氛围,李会革还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并积极征求客户意见。例如为了弥补土鸡蛋经常脱销给客户带来的损失,他便发出征求意见:如果粉丝在下单后的3天内供不上货,慢1天优惠5元,慢2天优惠10元,以此类推,支付粉丝的等待成本,此法是否可行?

现在,通过微博每天大概可以卖出300个左右的鸡蛋,李会革家的养鸡场鸡蛋早已不够用。“我们以更高的价格从村子里收购一些鸡蛋,比如市场价格八九毛,我们则以1.2元进行收购,大概以1.5元的价格卖出。”李会革说。

不过,由于鸡蛋本身的特点,产品并不适合远途运输,李会革售卖土鸡蛋的主要目标市场只能限于整个海口地区,加上鸡蛋本身售卖价格并不高,利润也不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南土鸡蛋火了。随之而来微博营销的“地瓜妹”“木瓜哥”也开始出现。那么,这样的营销方式是否可以效仿呢?

营销研究专家马佳彬表示,借助新媒体与传统行业的结合,通过微博吸引比较精准的客户,的确值得借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微博的活跃度整体都在下降,对于用微博营销的传统卖家来说,最好是将这些原来的老客户,通过新的转移平台,对客户群进行维护。

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看来,微博卖鸡蛋并不具有复制性。他说:“新雇成员是否可以与老板一样比较善于运营,这些都无法保证。” 不过,他认为,微博卖鸡蛋更适合做微信平台,微博覆盖的是广度,微信则比较侧重于点对点,对客户的信息到达率会更高。

茶艺师培训 微信来招生

从传统广告到微信推广

“我们重点会放在微信上,微博垃圾信息太多了。”武汉陆羽茶校总监江小夏选择了另外一种“微”营销推广方式,没错,就是微信。

江小夏原来从事IT行业,对茶文化一直情有独钟,经常到各个地方与不同的品茶人交流,两年前开始涉足茶行业,在他看来,湖北是产茶大省,茶行业的市场前景并不差。

最初的起步从开茶馆开始。

当时,江小夏寻思如何对茶馆进行推广,当地电视、平面媒体都对其进行了宣传报道,他们自己也在网络上做过广告,但收效甚微。

“靠传统媒体宣传,刚开始那阵儿还好,有一些新增客户,但并不多,报道过后,基本上也就没什么用了,持续性不强。”江小夏回忆,除了大面积的宣传,店铺还采用了短信群发等推广方式,一条短信5分钱,给1万个人发,差不多也要500元左右。

短信营销的效果也不好。江小夏认为“基本上没有任何用”,可以说短信发出去,没有任何反馈,一来现在智能手机的屏蔽措施很多,二来客户会感觉被骚扰。

2011年,微信出来后,他并未想到用微信来做什么,只是把它当作很普通的社交工具,偶尔与陌生人聊聊天。“当时对微信的看法,感觉和米聊、陌陌差不多。一阵风而已。”他说。

2012年6月,江小夏与湖北省总工会合作开办茶艺师培训就业班,包括中西式面点师、育婴师、茶艺师等项目。由政府出钱,江小夏负责培训招生,培训完成后还能够推荐就业。

由于这是为促进就业开办的公益性培训项目,是免费培训,感觉应该会有不少人来参加,生源不会成问题。但没想到这么好的项目,也会面临招生不足的问题。

偶然的一次聊天让江小夏找到了新方法。

“最近在忙什么?”江小夏和金种子创投基金负责人董江勇聊天时问道。对方表示,自己已经将投资的重点放到微信相关领域。

为什么创投基金会关注微信?当天晚上,江小夏就注册了一个茶馆的公众账号,想要把微信弄明白。几个月之后,江小夏又注册了第二个公众账号masteroftea,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微信来推广业务。

他认为,如果只是做茶馆生意,通过二维码来做营销,意义不是很大,因为范围有限。“我们通常说‘琴棋书画诗酒茶,当年样样不离它’,也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但现在我们更多地记住了前者中的茶。”江小夏表示。

他希望能够将茶文化普及开来,普及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微信则恰好可以做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深度互动是关键

微信平台建立之初的目标则更加简单明确。

“我们希望吸引足够多对茶行业感兴趣的人,通过微信与他们建立联系,期望能解决培训班生源问题。” 江小夏表示,微信所建立的是商家与客户的联系,效果比电话要弱,比邮件则要强,且不会对别人造成干扰,但同时又能保持一种沟通渠道。

3月2日,江小夏发出第一条免费培训的信息,不到一个月,粉丝就迅速增至近1000人,招生问题得以解决,还省下近万元的宣传费用。不过,微信账号最初期的推广并不容易。

江小夏一方面到武汉各大社区发帖宣传,通过QQ好友到群里转发,另一方面也通过手机端个人微信的朋友圈分享来推广茶艺师账号。“70%的人都是通过微信分享得知,且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本。”他说。

之前由江小夏一个人打理的公众账号已经增加至二人。

“我们请了一个兼职人员,每个月工资大概1000元左右,因为微信公众平台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江小夏说,尽管每次发送的图文编排并未形成规律,但基本是围绕茶叶、茶具、茶文化、茶人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为了保持与用户的互动性,江小夏还设置了茶艺师点评以及互动小问题环节。一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上关于茶文化的搜集,另一部分则是专职人员通过编辑,增加原创内容后,再与用户分享。

同时,账号还推出《茶界茶人——中小独立茶商的故事》,将茶行业中一些代表性的小微茶商采茶、制茶、用心做茶的过程展示给用户。“我希望能将茶文化推广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而不是现在大家所认为的高端礼品或者是暴利的商品。” 江小夏说。

目标是做微信电商

在账号后台,江小夏对用户也进行了分组管理,例如供应商,买家,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员等等,这样则有助于针对性地与用户进行交流。

江小夏说,目前微信公众账号更多的是与用户保持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他们随时了解茶艺师培训的信息,还没想过用账号售卖茶叶。

“用户基础比较小,还不足以实现移动商城方面的转化。”江小夏说,现在已经有全国不同地方的茶行业的账号希望可以在他那里做推广,这些合作应该都是双赢的。

现在江小夏已经不用再为生源问题而着急,但他却有了更加长远的打算。他已经在武汉洪山广场地段建了自有茶艺师培训基地、实习茶馆以及茶叶专卖店,并将推广工作重心转向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江小夏表示,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总工会的宣传以及“只接受微信报名培训”的形式来吸引更多茶行业爱好者的注意。

“另外我们会给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团购产品,也可以提供从人员培训、产品包装到运营的整体方案,帮助想创业的学员开店,不走关系型茶馆路线,走社区小微平价店模式。 ”江小夏说。

“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吸引爱好者关注。目标是可以在3个月内达到1万粉丝,6个月达到3万,1年内有10万粉丝。”他认为,当粉丝达到5万-10万的时候,平台就可以转成电商,去掉所有的中间渠道,产品直接从产地销售给最终用户。

营销研究专家马佳彬认为,微信电商现在发展得已相对比较成熟,对于茶行业的平台发展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发展方向。不过,他表示微信营销的重点不在推广,而在运营。

他认为,运营涉及的方面比较多,首先是公众账号的定位,需要提供一个值得客户持续关注的理由,其次是服务。对服务再进行细分,可以是一个客户自助工具,也可以是一条帮客户解决问题的途径。

社区茶艺培训范文第7篇

此次活动是由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组织的以“文化提升品牌,爱心奉献社会”为主题的回归自然,感悟生命的活动。“晓阳春”杯青岛采茶节系列活动从5月15目至10月15日期间将陆续展开。其中包括“晓阳春杯茶文化征文活动、茶韵楹联征集”、“暑期母子情少儿茶艺大赛”、“二龙山登山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每月还将评选一位“采茶王”,闭幕晚会上将为“月采茶王”及“年度采茶王”颁奖,让意犹未尽的市民及游客充分感受到茶的乐趣。

大爱无疆,爱心奉献

2010首届晓阳春杯青岛采茶节开幕式现场,一场感动人心的崂山晓阳春茶爱心义卖在这里举行。青海玉树的地震,牵动着中国人的心。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懂事长匡新作为青岛狮子会一员,在第一时间号召狮友商讨措施,募集了价值13万的物资,并急赴玉树帮助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帮助灾民战胜困难、重建家园。回来后,立即组织了这次爱心慈善系列活动。今年的崂山头锅茶进行了现场拍卖,另外还有1000盒“晓阳爱心茶”现场销售,经过与会嘉宾踊跃捐献及竞拍,崂山首锅茶(东海龙须)2两竟拍到1万元的高价,同时,现场还举办了名人书法字画的拍卖。据了解,此次活动共得筹集善款20余万元,将纳入青岛狮子会心海救助金,用于捐玉树灾区和助学基金。义卖有价爱心无价,这些被爱浸润过的名茶显得格外珍贵,因为,茶香氤氲之中,升腾的是高贵无私的真情。

茶道文化 品茗会友

茶是中华国字号的文化精粹,历经干百年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不断扩展,茶品、茶具、茶艺、茶道……茶文化不仅局限于品茶之享受,更是审美的享受,精神的享受。饮茶不只是一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个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它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养成茶人品格。由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及青岛市楹联协会台办的

“以文会友、以茶传情”首届“晓阳春”杯崂山文化征文,茶诗、茶联及晓阳春广告语征集,畅谈茶文趣事,意在推动茶产业发展,掀起爱茶人士的热情,形成个“以茶会雅友、同享茶情缘”的浓厚氛围。

活动主办方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的“晓阳春”商标已荣膺山东省著名商标,为使该品牌做大做强,提高崂山茶的知名度、促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企业发展,特向全社会征集“晓阳春”广告语。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邀请市民踊跃投稿,共享茶趣、共结茶缘,一起因茶而乐。参赛要求、奖项礼品及其它详情请至电本公司。

暂别都市喧嚣 体验采茶乐趣

在王哥庄的晓阳春茶园可以看到,茶树已经全部返青,茶农们在忙碌的采摘大田的茶叶。采茶节开幕后,有很多市民纷纷报名,想亲自体验一下茶农采茶的乐趣。

目前,崂山大田春茶已开始大量上市,崂山区推出了茶乡一日游的系列活动。现只要花上50-100元,市民就可以享受到超值服务,其中包括:游二龙山,参观晓阳春茗香谷有机茶园,崂山著香风情园品尝茶膳、崂山野菜和海鲜,亲自采茶l小时,所得的茶叶归个人所有,可享受自己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免费教授茶膳制作方法;参观茶博物馆;品茶、观赏茶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岛城市民充分感受到茶乡的魅力,并且在游玩的同时还了解到崂山的茶文化及茶历史。

新闻联接:

社区茶艺培训范文第8篇

宁静之求

王琼

一次与朋友聊天,朋友问我的喜好和追求,我脱口而出――宁静。

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宁静,我记不清楚了,但这种需要一定是从内心始发的,明确这种需要的那一时刻,我知道这些跟我内心的紧张和工作的压力有很大关系。宁静是相对躁动和匆忙而存在的。

后来,我发现我的这种寻找在茶的世界里定格,长久的投入竟然真的使我安然于匆忙之中,可以享受宁静,因此不再去奢求茶以外的宁静了。

一盏香茗,鲜活了我们的味蕾,灵动了我们的心觉。清茶在手,芳香弥散,思想渐起,会使我们紧张的情绪和焦灼的心态,由急变缓直至安静下来…茶有一种力量,它能让焦急变成积极,让冲动变成理智,让自我变成无我……这也许是更多的人喜爱茶的缘故吧。

爱茶的人不仅喜欢喝茶,也喜欢在泡茶的过程中体会细节,从而带给我们的精神跟茶一样的滋润。有一段时间我对泡茶的痴迷,就像吸烟的人对烟的依赖。尤其是在饭后,餐具刚撤走,手自然的就伸向茶具……后来我明白这是我内心的需求找到了方向。在泡茶的过程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泡茶的人通过泡茶的手语梳理了纷杂的心绪,在流动的水和升腾的茶香中,敛得自然与宁静。

通常人们都比较喜欢文静的人,都喜欢过安静的生活,更喜欢追求雅静的情调与品位。如果要谈及宁静的话题或多或少都会让我们多一些思考,多几番思量。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更重要的是宁静可以致远。

从王琼在沈阳开设第一家茶馆起,算而今,十六年过去了。她没想到自己和茶的缘分有这样深厚,更没想到自己的生活甚至性情都为之改变。从开始的业务需要,到后来全身心的投入茶道研究,茶文化的推广普及,王琼收获了由内而外的美丽,安宁随和的心境。

从心灵皈依茶的女人

许多人见到身姿挺拔、气质天成的王琼,第一句话总是:您一定学过芭蕾吧?她总是含笑摇头。在她看来,美丽的女人并不一定刻意保养外在,但女人绝不可忽视自身修养。“女人身份很特殊,她照看家庭、协助丈夫并抚育下一代,”王琼说,“女人可以决定民族的命运。 因此女人自身的修养如何关系着整个民族的素质。而在学习茶艺和茶道的过程中,女人完全可以获得非常好的体验,来塑造她最美的心灵。

从接触茶、喜欢茶,到学习了解茶,现在宣传茶,王琼从喝茶中得到的收获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从形式走到内容,再到生活方式,最后是人本身品格的圆融安静和包容心”。通过喝茶,感悟人生万物,可以化解生活中很多琐事和烦恼。观察一片茶叶,看它在水中慢慢舒展释放香味你会知道从渺小中可以追求伟大。

“女人可以从心灵皈依茶。”王琼的微笑中又有一丝坚定和坚持。为了支持丈夫和静园美术馆馆长李冰的事业,她三年前从沈阳来到北京宋庄,原来的茶馆也一直照看着,前阵子在北京苹果社区的新店也开张了。同时,她还一直坚持写作、授课、做茶艺培训,一点不觉得累。

“茶也教会女人勇敢。”王琼的柔弱和顺,是充满让人惊叹的内心力量的那一种。

王琼烹茶时绝无多余的言语,只是专注于行云流水的动作和对细节恰到好处的控制。对于门外汉如我来说,仅仅是在旁观看,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与茶朝夕相处十六年,问她是不是结识了许多茶友?她却认真的“纠正”说:“我的朋友都喝茶。”

她说喝茶的过程能给人一种暗示从备水(将泡茶所用的水烧开)开始,整个人就开始安静了。不管是和多少人在一起 只有坐在那里的人,投入到茶中的人,才会有很深刻的感受。王琼结识的朋友,有的原本也不饮茶,在她的积极影响和推荐下,也慢慢的爱上了茶。在宋庄自己的家里,常有三五好友共同围桌品茶,院子外春花秋月夏虫冬雪皆可赏鉴,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简约而不简单

王琼说,人一旦接触到茶,喜欢上茶,想要学习茶道,一开始准会入迷。理论上说,人对任何东西都会“上瘾”,更何况茶的讲究何其繁复,从用水到茶叶所在的那根枝条,都有根有据。

从陆羽的《茶经》到《红楼梦》里妙玉煮梅花上的雪烹茶,中国人的想象力可谓发挥到了极限。我问王琼,您平时烹茶一定也特别讲究吧?她却笑着摇摇头,说生活的态度和情绪必须从热爱讲求的执着中生成,然后才会有超脱。只有讲究过后,你才能体会到不讲究如何是更高境界――那种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然后才有提升。

王琼特别强调开始喝茶时要确立的味觉记忆。她说认识事物,都是与不好的比较才能知道好的。如果缺乏这样的“正知正觉”,许多人就会暴殄天物,将好茶像红楼里那位冷傲的妙玉姑娘形容的“饮牛饮骡”一般。除了茶味的甘醇之外,还应通晓各种类茶的茶性,知道它们与怎样的泡茶程序和本人的体质相匹配,科学饮茶不能只凭喜好。

可她又说,茶艺是多样茶人的心灵感受。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对于美和生活的感受都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只要掌握秩序和清洁两个最基本的标准之后,茶人可以随心所欲的表现。

“反正茶道里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最高境界又会有返璞归真,可以用空杯品无茶。”

“茶道素朴简约,但不简单。当中有特别玄妙的东西。”王琼说到此时,只是微笑沉吟。

没有人会排斥茶

凭着十几年对茶的研究和体味,王琼感到茶道中蕴含了很多人生真谛。她也意识到普及和推广茶道对于年轻人的生活和思维的指导和帮助意义非常,因此在茶馆的日常经营之余,王琼积极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学校中主讲茶艺选修课,帮助指导学生会组织茶道体验实践。

为了更成系统的讲好茶艺课,她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05年的时候,她还应邀在沈阳的电台做了一年之久的以茶艺和生活为主题的谈话类节目。一来二去,王琼在沈阳在东北都有了名气,一批忠实的粉丝熟读她的文章,还有一名在服刑期的读者,在监狱中用手抄本宣传她的书。高校学生和广大读者的热忱,让她大为感动,也感到了身上的一份社会责任感,

王琼说,没有人会排斥茶从自己这么多年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群讲授茶艺的反响来看,大家都愿意去亲近和了解茶。这种特殊而广泛的亲和力在烟和酒类上是没有的。因为茶性温良,讲求平等。“茶的面前人人平等,要用平静的心对待平等的人,”王琼揭开茶壶的盖子给我们看,“一杯茶中有七八十个芽头,茶香不是哪一个芽头所散发的。”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充满了哲理,时刻提醒品茶人在生活中少一分争权夺利多一分宽和平厚。

社区茶艺培训范文第9篇

长发齐刘海,白净的皮肤、明亮的眼眸和不断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在记者旁边坐着的这位1987年出生的女村官朱菊,说起家乡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很带劲儿,她打开手机照片,一一讲解。

村路依山沿河,路面是瓷实平整的碎石,雨水直接渗入地下,丝毫没有影响山区水系的流动。夏天,满堂荷花随波摇曳;初冬,草木依然抖擞生长。郝堂很好找,春天跟着映山红和紫云英走,夏天找荷花,秋天遍地野菊带路,冬天那些百年的老树当路标。

这一切,都是一名画家和几位来自台湾、北京的乡村建设者共同设计的,村民们参照着图纸比划着建造。“我们的理念是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农民应是唱主角,规划院设计者和我们村官们的身份一样,都是协作者。”朱菊很谦虚。

爱报道工作室简介:

爱报道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初,原名京都报道工作室。由草根新闻传媒人王发财、欧阳洁共同创办。是一个面向国内各大媒体提供深度新闻稿件的民间新闻采编团队;他们秉承“传递普世价值、打造品质团队、输出优质产品”的核心价值观,经过4年精心打造,已经初步建立起采、编、写全面发展的优质公民记者团队;在武汉、济南、长沙、哈尔滨、西安等城市有稳固的采编合作伙伴。多年来,他们在各行业积累了广泛的资源,在公益、社会民生、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报道中展现活力。

回乡,如同郝堂村的发展,顺其自然

具有豫南风格的狗头门楼、敦敦的灰砖居民楼,用木头垛起的柴扉,依水的小桥,精心修葺的土坯房翠竹掩映,溪水环绕。“这简直就是一幅真实的山水画卷啊!太美了!美就美在它是自然的、和谐的。”

说起村庄变化,朱菊最有发言权。她本就是郝堂村人,在郝堂村生活了十几年,上世纪末,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本村的青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田地荒芜,老人小孩留守,垃圾填河,这个离平桥区不到20公里的小村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直到2004年,该村才通上公路。

朱菊学的旅游管理专业,2007年7月大专毕业后,平桥区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招聘一批大学生村官,朱菊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应试,不料竟被录取了。不过当时并没有将她分配在郝堂村,而是分在所在的五里店街道旁的凤台村当了3年村主任。

凤台村紧挨着街道办,街道领导将她借用到计生办工作,同时将她与另外3名同时考入的女孩一起学茶艺师。信阳盛产茶叶,当地的信阳毛尖很有名,每到新茶上市,街道办总是要忙着接待外市甚至外省慕名而来的游客,身边的茶艺师不够用。

朱菊很喜欢茶艺师烹茶时的那种娴静和悠然,学习很认真,成了4个学员中唯一考取茶艺师资格证的人。

十年前,安徽画家孙君来到郝堂村,被吸引,他游历一番后,由衷赞叹郝堂村是个风水宝地,若是好好利用规划,可以成为最自然最原生态的旅游休闲地。不过他的话当时并没有多少人采纳,直到2011年初,平桥区政府以发展眼光,将郝堂作为全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试点村,坚持用最自然、最环保的方式来建设美丽村庄:用本地的材料修建了村道,对路两边进行了绿化;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进行旧房改造和新房建设。

郝堂村18个自然组,如此大面积的村庄想要一下子改造,几乎不可能。孙君决定按组划定区域,决定先后改造顺序,首先改造的是入村的“门户”窑湾组和红心组。

孙君老师的办公室就在红心组3号院,一幢独院3间土坯房、茅草房,墙是夯的那种,裂纹清晰可见。房子对着正门的是茶室,左侧为厨房和卫生间,右侧是孙君的办公室。房子是原村支书老曹的私宅,老曹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进城娶妻生子,老曹退休后就住在城里,空置了十多年,乡建院拿下后,花了20万改造这市值2万的房子,尽量原貌修复。

房子被改造为茶馆,乡民们经常过来喝茶。随着茶客的增多,茶馆没有专业茶艺师沏茶,也让孙君有些愁了,他不忍自己苦心孤诣的设计成果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那样太对不住原主人老曹,更对不住郝堂村的乡亲。他找到街道办协商,街道办领导想到了朱菊,她有茶艺师资格证,又是村官,更重要的她是当地人,茶馆可以有人看守了。

2012年5月,朱菊被调任到郝堂村,与孙君和村支书姜佳佳一起,开始实地参与乡村建设了。

创业式发展,我们的“协作”很默契

茶室不大,20多平方米,冬暖夏凉避风挡雨,坐在茶室眺望窗外,一顺溜的田园山色。“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掺杂,一切都那么原汁原味儿,此时若手把紫砂壶,趁着热汤,边饮边闲聊,真是惬意。在朱菊之前,为了解决茶室人手短缺的问题,街道办书记曾让朱菊等4个学过茶艺的女孩轮流值班看守茶室,但那3个女孩都是外村人,对沏茶也不感兴趣,时间一长就坐不住了,倒是朱菊,能静静享受这一切。

茶室是免费开放的,费用是信阳市乡村建设协作者中心提供,这是一家公益机构,2011年参加某公司云公益项目大赛,获10万元奖金,茶室就是其资助项目之一,资助期限3年。与郝堂村村支书姜佳佳一样,这两个80后女孩都是“协作者”之一。

姜佳佳和朱菊同时考上村官的,之前在别的村任职。2011年,孙君成立新农村建设实验办公室后,办公室就设在郝堂村,平桥区禹书记将姜佳佳调来,负责文字图像记录郝堂村的变化。因工作关系,姜佳佳对村里情况更熟悉。

在朱菊回村之前,孙君老师带领北京绿十字生态文明传播中心“绿十字”志愿者,将该村垃圾分类,并让小学生充当医务检查员,卫生状况大为改善。地上没垃圾了,房屋情况改善了,就连荒山上也种上树木了,环境变好了,但村民的收入还是原地踏步,经济上不去这可不行啊!朱菊和姜佳佳商量,是不是搞个创业项目,来增加村民的收入?

朱菊找来孙君和另一名老师李昌平商量,大家都认为,为农村带来经济效益是应该的,而且既然把农村建的像农村,只能在农村本土农作物上下功夫。种植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来源,而在农村,池塘是污水净化循环系统的重要途径,如何把两者结合?李昌平老家是洪湖的,那里生产荷花,每年夏天都能结不少莲蓬,经济效益还可以,当地很多人就靠养荷花致富。

种荷花!在朱菊看来,开辟荷塘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外来人更加记住郝堂村了,因为河南话中,“郝堂”的谐音是“荷塘”。

经过到湖北当地考察,回村后,朱菊和姜佳佳开始筹划养荷花。她们在红心组向当地村民租了150亩农田,修整挖塘,尽管高低不一,但格局大致上是比较方正的。

他们选择的荷花种是不结莲藕的,这样可以保证多结莲蓬。莲蓬生长季长,只要日照充足,从6月底到10月初均可采摘,而且摘得厉害长得更厉害。夏天,满塘荷花在成片翠绿中迎风摇曳,吸引许多外地人前来赏荷。秋天,朱菊和姜佳佳一清算,除去租地费和管理费等等,还挣了3万元。

由于荷塘里有污泥和众多水生生物,孙君和李昌平打算将荷塘功能发挥更彻底些,让村里的卫生间下水道直接接入荷塘,一来净化了厕所用水,解决了厕所污水排放问题,同时粪便中的有机物经过池塘水生物的分解吸收,成为天然肥料。在朱菊和姜佳佳的全力配合下,该村进行了厕所下水管道的改造工程。

改水工程,也是朱菊这一年多来的重点工作。为了达到村里生活污水(除厕所用水)达标排放而不至于污染河道,经过实地考察,孙君他们提出一个设想,每一家建设一个小型污水过滤池,池体长方形,大小根据自己家庭院面积设定。池底铺上厚厚沙石,沙石上方用滤板固定,穿上许多小孔,再在滤板上覆盖泥土,种上水生美人蕉。水生美人蕉的根系向下生长,根很深,能够穿过小孔深入沙石,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厨房和洗澡洗衣服的水经过一层挡油板后进入滤池开始净化,最后从滤池另一端排向河道,保证河道水质清洁。同时美人蕉具有很强观赏性,可以美化庭院,村民们都很乐意种植。

拿得起放不下,乡村建设越干越带劲

与之前“协作者”不同的是,如今村里一些工作,朱菊和姜佳佳则开始充当“策划者”“主动者”角色了。就在朱菊到北京培训的几天,在一处小土坡上建的轻钢结构的书吧落成了。

书吧取名“岸芷轩”,一听名字很有诗意。书吧的构思源于这两位村官的考察。

五里店街道书记很支持朱菊的想法,他为书吧起了个名字。街道书记原来作过教师,文采不错,有些书卷气息,“还有点小资情调”。为了表示支持该村文化建设,街道将书吧的硬件设施全部配套到位,让两位村官随时可以入驻开业。朱菊打算利用书吧的空闲处,放置些当地的土特产售卖,比如板栗、野山菜、药材、茶叶等,增加收入。

为解决村民养老问题,半年前,村里兴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于如何使用养老服务中心,最大化发挥它的功能,使之普惠村民?大家都没有办养老机构的经验,索性到全国养老做的比较好的地区和机构考察,在考察了北京乐龄后,大家比较认同,决定推选一名村干部到北京接受民政部每季度举办一次的全国养老院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培训,朱菊主动请缨参加培训。

“你不是很喜欢茶艺师的安静生活吗?养老工作又累又繁琐,你怎么想的?”面对记者疑惑,朱菊呵呵一笑:“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嘛,村务那么繁忙,我作为村主任不能就在一个岗位上待着不动吧,多学点没坏处,这些将来都能用得上。先做起来,再做出去,这对郝堂村的改变很大的。可能我最后不一定能做成功,但是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好社区养老工作的。”

确实,这几年来,郝堂村的变化很大,不仅全县的格局部落没有发生大改变,而且增加了很多基础设施,比如小学已经修建完,在教学楼钟楼上还“人性化”地搭建了一个鸟窝,方便落脚的鸟儿下蛋孵化。基础重点的农家乐也已经改造成功,村银行落成准备开业,超市、宾馆、公共图书馆、农产品编织厂都在建设中。为了打造一个更为适合旅游的村庄,方便周边驴友、骑友骑自行车结伴旅游,村里正在修建一条20公里长专供自行车行驶的慢车道。

居民房的改建,完全是按照“村民自愿,协商解决”的,中国乡村建设院有专门设计师,他们都是根据孙君的油画草图进行的再设计,无论室外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会严格征询主人的意见,主人也不必完全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总之一句话,一切以原生态、省钱、方便加适用为主导。

社区茶艺培训范文第10篇

《支点》记者 刘真真

在过去的半年里,微信收费之争、微博商业化等话题一直备受关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存在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还与很多企业紧密相连。

事实上,从早期的博客、论坛到现在的微博、微信,各类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已经在重塑人们的沟通习惯,并逐步改变着企业的运营方式。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微博、微信到底如何介入公众生活?它们又如何在传统企业的营销中彰显新的推力?本刊记者采访了通过微博和微信来营销推广的两个案例,希望能深度剖析“微”营销的奥秘。

老农民微博卖鸡蛋

试水微博

李会革来自农村,误打误撞走上了微博营销的道路,还靠微博创业了。“海南土鸡蛋”,是他一首打造的官方微博。

事情源于他的一次“无心插柳”。

李会革的日子一直平平淡淡。2008年大学毕业后,担任海南一家网络公司管理论坛人员。没事儿的时候,他经常去堂弟的清补凉店铺“来一碗”。清补凉是当地传统小吃,多在街边售卖。

2011年,李会革突发奇想,给堂弟的店铺在网上注册了微博,但当时并无特别的宣传意识,只是打出了这样的口号:“为了不让您身边的同学同事流口水,我们5份起送哦。欢迎您的来电。” 没想到不过几天,他就接到了要清补凉外卖的电话。

李会革说:“以前卖清补凉都是等着顾客上门或只是路过时才买,现在则可针对白领人群或者校园学生提供外卖,这个群体一般可以达到五碗的外卖标准。”

果不其然,堂弟店铺清补凉的销售量因微博的传播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销售了3万多碗。若在往年,最炎热的月份,一天也不过几十碗。

这让李会革突然感受到了微博的力量。“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想到可以在微博上做生意。”他在想,既然微博可以卖清补凉,是不是也可以卖其他产品?对,土鸡蛋。

以前很多朋友都对李会革家养鸡场的鸡蛋非常感兴趣,总有人问这么好吃的鸡蛋是从哪里来的,还都建议他应该推广这种鸡蛋。

有了微博推广清补凉的成功试验后,李会革渐渐有了一些更加清晰的想法。从事过论坛管理的他,自然知道微博的人气必须要建立在粉丝量的基础上。“开始的想法是我爸爸负责养鸡,我负责微博。”李会革笑着说。

在之后的半年,李会革一直在精心经营自己的微博,别小看微博经营,想达到一定的粉丝数目并不简单。

李会革选择从介绍海南当地民俗风情入手,经常发一些类似当地小吃的图片与网友分享,保持互动。2012年6月份,他正式将微博更名为“海南土鸡蛋”,当时微博粉丝已达到4000多人。那时,他才开始发出第一条售卖土鸡蛋的微博。

售卖“海南土鸡蛋”微博发出的当天,李会革就收到一条私信,私信里注明了买家的地址和需要购买的鸡蛋数量。这可把李会革乐坏了。晚上,他骑着电动车,将装好的鸡蛋送到了订购者手中。

“毕竟是第一笔订单啊!”他说。

无话题不热闹

通过微博互动吸引粉丝注意虽然有效果,但传播面积必定有限,提高微博的传播率以及转化率需具有一定的话题性。

有粉丝认为,李会革很聪明。他说,父亲是老农民,微博则是新工具,老农民的“土”和新工具的“潮”相结合是很好的话题点,可以很好地吸引当地媒体注意。

他开始教父亲玩微博,虽然微博运营是李会革主要负责,却是以“父亲”名义进行,并时常配合一些父亲的养鸡图和乡村情况,将农民“土”的形象和微博的“新”结合得恰如其分。

很快,“老农民微博卖鸡蛋”成了海口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正如李会革预计的那样,很快就有媒体记者跟他们联系。“当时报道我们的是整个财经版,那个版面的广告费就高达几万元。”李会革很兴奋。在那之后,“海南土鸡蛋”的微博粉丝也迅速增长。

“各位网友,我们不得不作出痛苦的决定,由于近期网友订蛋太疯狂,土鸡蛋供不应求,产蛋量接不上来,从现在起我们将暂停接单,先保证前面25位网友的土鸡蛋供应。”2012年7月,李会革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

“我们当时土鸡蛋的订单的确很多,需要提前预定,否则不够。此外通过排队取号的方式也可以起到‘紧销’的效果,也是进一步促进销售的方式。”李会革表示。

李会革包揽了微博运营以及鸡蛋配送等业务。他经常会有意识地去策划各种主题,例如采用“坏蛋”等双关语、“扯蛋记录”对业界新闻进行评论等形式,希望更加有趣的与网友保持高度互动。

用户体验很重要

除了营造话题和氛围,李会革还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并积极征求客户意见。例如为了弥补土鸡蛋经常脱销给客户带来的损失,他便发出征求意见:如果粉丝在下单后的3天内供不上货,慢1天优惠5元,慢2天优惠10元,以此类推,支付粉丝的等待成本,此法是否可行?

现在,通过微博每天大概可以卖出300个左右的鸡蛋,李会革家的养鸡场鸡蛋早已不够用。“我们以更高的价格从村子里收购一些鸡蛋,比如市场价格八九毛,我们则以1.2元进行收购,大概以1.5元的价格卖出。”李会革说。

不过,由于鸡蛋本身的特点,产品并不适合远途运输,李会革售卖土鸡蛋的主要目标市场只能限于整个海口地区,加上鸡蛋本身售卖价格并不高,利润也不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南土鸡蛋火了。随之而来微博营销的“地瓜妹”、“木瓜哥”也开始出现。那么,这样的营销方式是否可以效仿呢?

营销研究专家马佳彬表示,借助新媒体与传统行业的结合,通过微博吸引比较精准的客户,的确值得借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微博的活跃度整体都在下降,对于用微博营销的传统卖家来说,最好是将这些原来的老客户,通过新的转移平台,对客户群进行维护。

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看来,微博卖鸡蛋并不具有复制性。他说:“新雇成员是否可以与老板一样比较善于运营,这些都无法保证。” 不过,他认为,微博卖鸡蛋更适合做微信平台,微博覆盖的是广度,微信则比较侧重于点对点,对客户的信息到达率会更高。

茶艺师培训微信来招生

从传统广告到微信推广

“我们重点会放在微信上,微博垃圾信息太多了。”武汉陆羽茶校总监江小夏选择了另外一种“微”营销推广方式,没错,就是微信。

江小夏原来从事IT行业,对茶文化一直情有独钟,经常到各个地方与不同的品茶人交流,两年前开始涉足茶行业,在他看来,湖北是产茶大省,茶行业的市场前景并不差。

最初的起步从开茶馆开始。

当时,江小夏寻思如何对茶馆进行推广,当地电视、平面媒体都对其进行了宣传报道,他们自己也在网络上做过广告,但收效甚微。

“靠传统媒体宣传,刚开始那阵儿还好,有一些新增客户,但并不多,报道过后,基本上也就没什么用了,持续性不强。”江小夏回忆,除了大面积的宣传,店铺还采用了短信群发等推广方式,一条短信5分钱,给1万个人发,差不多也要500元左右。

短信营销的效果也不好。江小夏认为“基本上没有任何用”,可以说短信发出去,没有任何反馈,一来现在智能手机的屏蔽措施很多,二来客户会感觉被骚扰。

2011年,微信出来后,他并未想到用微信来做什么,只是把它当作很普通的社交工具,偶尔与陌生人聊聊天。“当时对微信的看法,感觉和米聊、陌陌差不多。一阵风而已。”他说。

2012年6月,江小夏与湖北省总工会合作开办茶艺师培训就业班,包括中西式面点师、育婴师、茶艺师等项目。由政府出钱,江小夏负责培训招生,培训完成后还能够推荐就业。

由于这是为促进就业开办的公益性培训项目,是免费培训,感觉应该会有不少人来参加,生源不会成问题。但没想到这么好的项目,也会面临招生不足的问题。

偶然的一次聊天让江小夏找到了新方法。

“最近在忙什么?”江小夏和金种子创投基金负责人董江勇聊天时问道。对方表示,自己已经将投资的重点放到微信相关领域。

为什么创投基金会关注微信?当天晚上,江小夏就注册了一个茶馆的公众账号,想要把微信弄明白。几个月之后,江小夏又注册了第二个公众账号masteroftea,才真正开始有意识的利用微信来推广业务。

他认为,如果只是做茶馆生意,通过二维码来做营销,意义不是很大,因为范围有限。“我们通常说‘琴棋书画诗酒茶,当年样样不离它’,也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但现在我们更多地记住了前者中的茶。”江小夏表示。

他希望能够将茶文化普及开来,普及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微信则恰好可以做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深度互动是关键

微信平台建立之初的目标则更加简单明确。

“我们希望吸引足够多对茶行业感兴趣的人,通过微信与他们建立联系,期望能解决培训班生源问题。” 江小夏表示,微信所建立的是商家与客户的联系,效果比电话要弱,比邮件则要强,且不会对别人造成干扰,但同时又能保持一种沟通渠道。

3月2日,江小夏发出第一条免费培训的信息,不到一个月,粉丝就迅速增至近1000人,招生问题得以解决,还省下近万元的宣传费用。不过,微信账号最初期的推广并不容易。

江小夏一方面到武汉各大社区发帖宣传,通过QQ好友到群里转发,另一方面也通过手机端个人微信的朋友圈分享来推广茶艺师账号。“70%的人都是通过微信分享得知,且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本。”他说。

之前由江小夏一个人打理的公众账号已经增加至二人。

“我们请了一个兼职人员,每个月工资大概1000元左右,因为微信公众平台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江小夏说,尽管每次发送的图文编排并未形成规律,但基本是围绕茶叶、茶具、茶文化、茶人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为了保持与用户的互动性,江小夏还设置了茶艺师点评以及互动小问题环节。一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上关于茶文化的搜集,另一部分则是专职人员通过编辑,增加原创内容后,再与用户分享。

同时,账号还推出《茶界茶人——中小独立茶商的故事》,将茶行业中一些代表性的小微茶商采茶、制茶、用心做茶的过程展示给用户。“我希望能将茶文化推广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而不是现在大家所认为的高端礼品或者是暴利的商品。” 江小夏说。

目标是做微信电商

在账号后台,江小夏对用户也进行了分组管理,例如供应商,买家,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员等等,这样则有助于针对性地与用户进行交流。

江小夏说,目前微信公众账号更多的是与用户保持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他们随时了解茶艺师培训的信息,还没想过用账号售卖茶叶。

“用户基础比较小,还不足以实现移动商城方面的转化。”江小夏说,现在已经有全国不同地方的茶行业的账号希望可以在他那里做推广,这些合作应该都是双赢的。

现在江小夏已经不用再为生源问题而着急,但他却有了更加长远的打算。他已经在武汉洪山广场地段建了自有茶艺师培训基地、实习茶馆以及茶叶专卖店,并将推广工作重心转向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江小夏表示,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总工会的宣传以及“只接受微信报名培训”的形式来吸引更多茶行业爱好者的注意。

“另外我们会给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团购产品,也可以提供从人员培训、产品包装到运营的整体方案,帮助想创业的学员开店,不走关系型茶馆路线,走社区小微平价店模式。 ”江小夏说。

“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吸引爱好者关注。目标是可以在3个月内达到1万粉丝,6个月达到3万,1年内有10万粉丝。”他认为,当粉丝达到5-10万的时候,平台就可以转成电商,去掉所有的中间渠道,产品直接从产地销售给最终用户。

营销研究专家马佳彬认为,微信电商现在发展得已相对比较成熟,对于茶行业的平台发展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发展方向。不过,他表示微信营销的重点不在推广,而在运营。

他认为,运营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首先是公众账号的定位,需要提供一个值得客户持续关注的理由,其次是服务。对服务再进行细分,可以是一个客户自助工具,也可以是一条帮客户解决问题的途径。

上一篇:茶艺入门培训范文 下一篇:文化产业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