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儿童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4 14:58:02

社区儿童主任工作总结

社区儿童主任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以充分体现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为目标,与区“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相一致,力争制定出起点更高、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有力、落实更有效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科学性。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认真研究我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妇女儿童的意愿,在充分考虑现实基础与未来前景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定妇女儿童发展指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使规划符合实际、科学严谨、重点突出、指导性强,既充分体现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要求,又体现特色,从而提高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2、前瞻性。妇女儿童发展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因此,要立足妇女儿童的现实需求,切实提高预测、预警和指导能力,在制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时,要对五年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3、可操作性。规划付诸实施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编制规划不仅要提出定性、导向性的目标,更要提出定量、可操作性的、易于监测的指标体系和刚性措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规范执行、落实到位。

三、编制工作总体安排

第一阶段:着手准备(2010年3月—6月)

制定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作机构。

第二阶段:起草编制(2010年7月—8月)

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围绕新规划制定中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调研论证;通过研讨会、发放征求意见稿、网上征集意见等形式,向各界代表征求对编制新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框架。各成员单位请于8月30日前形成子规划,加盖公章后报区妇儿工委办,并附电子稿。

第三阶段:形成初稿(2010年9月—2010年10月)

利用多种渠道,充分征求有关专家、区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和市妇儿工委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初稿,10月底前报送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阶段:审议(2010年11月—2011年5月)

继续修改完善,形成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送审稿,提请分管区长和区妇儿工委全委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区人民政府批准下发实施。

四、工作要求

编制和实施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才能实现规划制定符合现实,组织实施有所突破。为此,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为保证规划编制的顺利完成,将成立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另发文件),组建起草、评审小组。规划编制工作由区妇儿工委办公室牵头组织进行。各成员单位在研究总结区“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措施,由区妇儿工委办组织人员执笔起草。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相应成立领导班子,加强协调领导,提供经费保障,切实解决编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二)深入调查研究。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十一五”规划总结评估工作,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妇女儿童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职责,深入调查研究,采取适当形式广泛征求各界代表的意见,积极探索新时期妇女儿童工作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准确定位目标、提出有效措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要把规划编制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严格按照总体部署,按时完成每个阶段工作任务。凡是有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都要抽调技术骨干负责规划编制起草工作,参加有关业务培训班,为编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要顾全大局,密切协作,积极主动地做好涉及规划编制的有关衔接工作,衔接的重点主要是部分领域的发展目标指标、政策措施手段、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

社区儿童主任工作总结篇2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社区少先队工作,推进少先队核心品牌活动“雏鹰争章”进家庭、进社区,探索少年儿童参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新途径,积极创设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团区委、区少工委决定在全区各社区加强组建社区少先队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社区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团区委、区少工委负责全区社区建队工作总体规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各社区少工委筹备工作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由街道(镇)团委牵头,社区团组织负责具体工作。请各街道(镇)团委、社区团组织认真学习理解《裕华区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实施细则(试行)》(附后),并以此为依据,于2008年10月15日前完成本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工作,创造性地指导开展少先队社区活动。

各相关团组织、少先队组织要特别加强社区志愿辅导员队伍招募、聘用、培训、管理等工作。社区少工委组建及活动开展情况,请及时报区少工委。

裕华区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实施细则

社区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点,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和谐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是营造“三位一体”大教育网络的关键点,也是新时期城市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少先队工作,推进社区队建,探索“雏鹰争章”进家庭、进社区等少年儿童参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新途径,根据社区的地域性和社会化特点,结合我区城市社区少先队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指导思想

社区少先队建设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引,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全体少年儿童的全面素质为目标,以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任务,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条建设目

进一步开拓少先队工作的领域,整合社会资源,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少先队活动,促进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发展,为提高社区内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服务。

第三条主要任务

加强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培养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骨干;加强社区少先队阵地建设,以探索“雏鹰争章”进家庭进社区等少年儿童参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新途径为重点,开辟社区少先队活动新领域;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让少先队员拥有一个健康、充实、有意义的课余生活;加强社区少先队工作理论研究,促进社区少先队工作的发展。

第四条基本原则

坚持开放性原则。要从以校内为主转向校内、校外并举,引导少年儿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要以开放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团结协作、各尽其能。

坚持自主性原则。要把工作重心下移,真正使小队活跃起来,给少年儿童以更大的时空;要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人翁精神,真正让少年儿童在自主发展中培养自主意识、文明意识和合作意识。

坚持实践性原则。要使每一位少年儿童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先进科学技术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要引导少年儿童在社区实践中进行素质训练,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结合社区情况和少年儿童的实际,因材施教,以队的建设来保证活动,以活动来培养少年儿童的群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坚持安全性原则。要充分认识“安全第一”的重要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安全,从而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使社区少先队建设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二章组织设置

第四条协调组织

由共青团裕华区委、裕华区少工委、各街道(镇)团委等组成社区少先队建设的协调组织。负责全区社区建队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街道(镇)团委,负责本辖区内社区队建工作。

第五条社区少工委

社区少工委可由以下人员构成:

1、主任:社区书记或主任

2、名誉主任:聘请在职领导及先进人物

3、副主任:中小学团队干部、社区内单位团干部代表

4、委员:街道及居委会、离退休等相关干部、辖区内中小学团队干部、社区单位团干部等

5、社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居委会专职团支部书记兼任。副总辅导员,由社区所在学校大队辅导员兼任或由居住在社区的、有少先队工作经验、热心少先队工作的有关单位人员担任。

第六条社区少先队

1、建队原则:就近就便自主自愿

2、社区少先队大队: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少先队大队,并成立大队部,设大队长一名,旗手一名,护旗手两名,委员(或部长)若干名(如学习、劳动、宣传、文体、组织等委员或部长职位)。

3、社区少先队中队及小队:可以楼幢为单位成立少先队中队,以单元楼为单位成立小队。也可根据雏鹰假日小队组建原则及队员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地域位置等成立不同类型的小队,并根据小队各自特色加以命名(如:“助残献爱心”小队、护绿小队、楼道小队、安全小卫士小队等,还可自行设计队徽、队歌等)。小队人数一般在5-10人左右。

4、社区建队工作程序:

调查摸底、建立档案组织动员、自愿报名因地制宜、建立组织公平公开、竞争“上岗”自主管理、自主活动正确引导、健康发展

第三章队伍建设

第七条社区志愿辅导员

社区志愿辅导员队伍可由以下人员组成:

1、社区单位的优秀团干部

2、社区内的青年志愿者

3、社区内离退休老干部(如:老革命、老教师、老先进、老医生、老工人、老艺术家等)

4、居委会干部、退离休教师

5、社区内或与社区有密切关系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志愿者

6、公安武警战士指战员

7、中小学校大队辅导员

8、其他志愿人员(如: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含工人、农民)、学生家长等)

由以上人员可以建立三支辅导员队伍:社区大队辅导员可由社区团支部负责人、学校大队辅导员组成,负责整个社区少先队工作的协调、组织、管理、服务;中队辅导员可由居民区干部、老教师、老同志组成,负责社区中队活动的组织实施;志愿辅导员队伍可主要由大中专学生、青年志愿者、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和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第四章工作职责

第八条社区少工委工作职责

1、定期组织社区少工委委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少先队业务知识以及上级机关的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社区少先队发展目标。

2、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工作经验,研究部署阶段性社区少先队工作,定期向上级团委、少工委汇报工作情况。

3、多方协调,建立社区少先队实践体验教育基地,努力创设多种体验岗位,利用寒暑假及双休日组织社区少先队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促进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筹划并组织好一年一度“六·一”节和建队日活动。

4、年终对社区少先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

5、负责招募、聘请社区志愿辅导员,建设一支稳定的、有热情、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区志愿辅导员队伍。

6、加强同上级团队组织以及有关学校少先队组织的联系与沟通。

第九条社区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工作职责

1、研究制定社区少先队工作计划,及时做好工作总结;

2、负责对社区内的少先队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队员档案;

3、负责组织社区少先队小干部的竞选工作;

4、自主设计、组织、指导社区各中、小队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

5、定期向社区少工委汇报活动开展情况。

第十条社区志愿辅导员工作职责

1、指导社区大、中队委员会和小队长制定好工作计划,帮助组织、指导好队的活动,做好动员组织队员、编队选举、检查评比表彰等工作。

2、经常了解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健康、家庭等情况,并及时向社区少工委和有关学校进行反馈。

3、培养社区少先队的积极分子。要培养他们热心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4、主动向社区居民、有关单位及家长等各方面宣传社区少先队的作用,取得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5、关心社区全体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6、经常与社区家庭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做好社区少先队教育工作。

7、社区少先队总辅导员要经常了解、关心各中队辅导员以及其他志愿辅导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帮助他们开展活动。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学习,讨论工作,交流思想和经验。

第五章阵地建设

第十一条宣传阵地

社区内宣传栏、小广播、社区小报等。

少先队社区组织要力争建立图书室(角)、队室、宣传栏等“两室一栏”,有条件的社区要逐步建立少先队的社区读书屋、社区少年儿童素质培训点等等,使之成为少先队在社区开展活动的重要依托。争取社区和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活动和实践基础,促进少先队社区工作的发展。

第六章活动内容

第十二条社区角色模拟体验及寒暑期社区小课堂活动

可开展如“小小邮递员”、“环保小卫士”、“社区小能手”、“红领巾楼道长”、“社区卫生文明监督员”、“小小安全员”、“社区小老师”、“社区小交警”、“书画展览馆”、“小小种植家”、“社区服务小能手”、“社区护绿员”及寒暑期社区小课堂等活动;

第十三条活动要求

1、活动要遵循“自觉自愿、小型分散、安全第一、简便易行”的原则。

2、每次活动均须详细记录。如: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结果、参加活动人数等。

3、注意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

4、社区与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将少先队员在社区内的各方面表现及时向学校和家庭进行反馈。

5、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少先队工作的社会化,使我区社区少先队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七章机制建设

第十四条工作机制

社区儿童主任工作总结篇3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造就一代热爱祖国,身体强健,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妇儿委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实施《区儿童发展规划**》,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规划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为新时期的儿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区妇幼卫生现代化稳步推进,建立了妇幼保健网络,全面启动了妇幼卫生现代化工程,儿童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儿童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各项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和整合,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男童和女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差异已消除,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受到严力打击,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少儿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儿童生存的社会环境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

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区儿童事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凸现,文化娱乐活动设施不足,流动人口及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卫生状况亟待改善,不良文化传媒对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新一轮规划中给予关注和改进。

“十二五”是我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掌握科学技术、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年)》、《**省20**-20**年儿童发展规划》和《市儿童发展规划(20**-20**年)》的要求,特制定《区儿童发展规划(20**-20**年)》。

一、“十二五”期间,我区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省儿童发展规划》以及《市儿童发展规划》,以儿童优先和自主发展为原则,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社会环境为主线,以推动全区儿童事业全面发展为重点,为我区加快两个率先进程,培养和造就一代热爱祖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二、“十二五”期间,我区儿童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完善儿童保健服务体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未成年人保障机制基本完善,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优化儿童生存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到20**年,继续保持我区儿童工作整体水平在全市、全省领先。

三、“十二五”期间我区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儿童与健康: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新生儿发生缺陷率控制在8‰以下。

2、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全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8%以上,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和12‰以下。

3、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全区儿童四苗免疫接种率以街道为单位达98%,并逐步将新的疫苗接种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4、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5、加强儿童精神健康的科学研究,提高儿童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率和咨询服务水平,开设儿童心理卫生讲座,降低儿童心理疾病发生率。100%的校园心理咨询室达到合格标准。

6、健全和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区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科建设100%达到省定标准。

二是儿童与教育

1、建立和完善0—6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提高0-3岁儿童及其家长受教育率,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100%。

2、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切实加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

4、适龄残疾儿童(有一定自理能力)100%进行义务教育,各中小学对待这些学生必须按照有关政策办事,零拒绝。

5、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100%的社区开办家长学校。18岁以下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率98%以上。

6、继续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三是儿童与法律

1、中、小学校100%设立有公、检、法、司、警任职的法制副校长,有专职教师、专业化教材,学校普法教育率达100%,80%以上社区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

2、加大权益保障,侵害儿童少年权益刑事案件的受案率达100%,结案率达80%以上。

3、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数控制在总犯罪人数的15%以下,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

4、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0%由少年法庭审理,对没有聘请律师辩护的未成年被告人全部实施法律援助。

5、继续完善分局、派出所、警务室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体系。

四是儿童与环境

1、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5%以上,农村改厕率达到80%以上。

2、增强儿童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保知识教育,在校学生环保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3、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到20**年,至少建成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全区各街道均建有专门的文化站并设有儿童文化活动阵地。每个社区都有一定规模的青少年活动场所。

4、净化儿童文化娱乐环境,严禁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设置各类营业性游戏室、歌舞厅、网吧等,严禁向未成年人开放。

5、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儿童学习用品、食品、玩具和服装的质量及娱乐场所设施抽查批次合格率达到85%以上。

6、加强图书馆建设,形成区、街、社区三级图书馆网络,街道设立的图书馆配备儿童阅览室或者儿童专用书架。

7、建立健全困难儿童社会保障机制。

四、政策措施

一是儿童与健康

1、深化妇幼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切实承担公共卫生、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的职责,统筹协调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调整卫生事业经费列支结构,逐步增加对妇幼卫生经费的投入,建立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

2、完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把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到100%;深入开展创建等级妇幼保健所活动,加强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新生儿科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全面改善妇幼卫生服务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为降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保障。

3、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全面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实施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大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妇幼保健从业人员持证执业率达到100%。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和筛查诊治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城区达90%以上,农村达80%以上,提高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实行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或统筹,提高儿童享受保健水平和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逐步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特殊群体儿童免费体检,费用由政府承担。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5、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切实加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疾病的防治、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等儿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儿童均衡营养等妇幼保健知识,4-6个月内婴儿母婴喂养率稳定在85%以上,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100%。进行儿童健康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儿童生理、心理健康领域和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行多学科研究,推广适宜技术。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儿童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儿童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

6、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加强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疾病防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教育内容,构建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援助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儿童心理卫生和青春期教育。

7、加强社区儿童体育活动设施配套建设,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校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儿童体质。

二是儿童与教育

1、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教育管理体制。依法建立适应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财政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差距。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和师风建设,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各级各类教师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起点学历要求。建立健全教师聘用和健康成长竞争激励机制,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努力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课外活动中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服务意识。

4、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注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根据中小学办学规模和资源状况,逐步推进“小班化”教育。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高中教育。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评价和考试制度,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重视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保证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失学。保障女童、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保障外来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享受与本地居民子女同等待遇。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满足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

6、加强儿童早期教育。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和完善0-6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指导服务体制,形成托幼一体化和教育部门、社会力量、家庭多元化办学的格局。

7、加强儿童科技教育。普及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在中小学、幼儿园开设科普课程,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儿童少年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整合社会科教资源,加强少儿科技活动设施和阵地建设,提高儿童少年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推进家庭教育。以“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倡导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形成生、养、教、管相结合的家庭教育互动模式。切实加强对家长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式教育体系。

三是儿童与法律

1、建立健全保护儿童的执法监督机制。完善有利于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法律体系。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检查、督促保护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2、加强儿童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咨询服务。面向社会、家庭、儿童,开展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服务和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儿童权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意识,增强儿童自觉守法的意识。

3、加强儿童司法保护。依法严厉打击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及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控制并减少侵害儿童的各类刑事案件。加强对涉及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纠纷的审判工作,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督、查处力度,依法从重惩治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律援助制度和工作网络,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维权工作。

4、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和科学矫治工作。建立社区未成年人教育防范工作网络,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预警信息采集点工作。加强对家庭暴力、流浪和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等易危害未成年人及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的研究。坚持惩治与教育相结合,谨慎处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建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保障流动儿童的权益,预防流动儿童违法犯罪。

5、加强对儿童的社会保护。加强校园内外和文化娱乐场所的治安专项整治行动。教育引导儿童远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建立健全青少年维权的社会网络,开通青少年维权热线,进一步畅通青少年维权的渠道。

6、提高儿童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加强儿童法律知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和自救知识、自我防范能力培训,提高儿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抵御自然灾害、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

四是儿童与环境

1、倡导和树立“儿童优先”的原则。将儿童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对儿童事业的投入。贯彻落实有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形成尊重儿童、爱护儿童、教育儿童的社会风尚。

2、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广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儿童爱绿、护绿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儿童积极参与“绿色”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开展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儿童的生活质量。

3、加强儿童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儿童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研究、监测。全区每年组织一次质量抽查,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4、充分发挥传媒的宣传优势。依托各类传媒,广泛宣传塑造积极向上的儿童形象。加强对各级各类少年儿童网络、网站以及少儿图书、音像制品市场的监督管理,禁止传播色情、暴力等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

5、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化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开展适宜儿童、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文化、体育、科普、娱乐等活动,丰富儿童精神生活。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儿童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儿童文艺团体,培养艺术新人。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素养。

6、加强儿童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将儿童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广开资金渠道,重点加强农村儿童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儿童校外活动教育阵地,现有的校外活动阵地要充实内容,加强管理。各类教育活动阵地、博物馆、纪念馆、科技宫等优先、免费或优惠向儿童开放。加强对少儿图书馆、图书阅览室的建设和维护,文化馆、图书馆设立少儿专门场所向儿童开放。

7、加大对困境中儿童的救助力度。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教育管理,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建成设施独立、管理分区、具备教育条件的区级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8、加强社区儿童工作。建立区、街儿童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机构。在社区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吸引儿童参与,提高儿童自主参与率,逐步形成社区对儿童服务、教育和管理的新模式。

五、重点建设任务

1、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实现“五有”标准,即有活动设施、教学设备、娱乐场所、师资力量、数字化条件。

2、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全面改善妇幼卫生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为区妇幼保健机构、街道级卫生院添置必要的产科设备。加强业务用房扩建和危房改建工作,提高母婴就医和健康维护水平。

3、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加强对家长学校的规范指导和管理,特别是提高母亲的素质。完善区级家庭教育网络,提高家庭道德水准和家庭育人水平。新晨

4、儿童文化建设工作。与打造“文化”相适应,加快儿童文化事业发展。增加对儿童文化创作和研究的投入,设立少儿文艺作品奖励基金。组织少儿文艺创作评比,对优秀的少儿文学艺术作品和创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十二五”末,举办儿童文化艺术创作展演活动和授奖仪式,并推出一批儿童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我区儿童文化艺术创作的水平和地位。

5、启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警示教育。设立面向未成年人的社区法制宣传、社区矫治和帮教基地。建立保护未成年人救助机制,加强未成年犯管教工作。建立并普及社区少儿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六、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

(一)组织实施

1、《区儿童发展规划》由区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2、区政府将把《规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把规划的实施作为政府抓好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政府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内容,并把《规划》实施情况列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

3、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的任务分解、年度报告、监测统计和评估制度。政府每年召开一次规划实施工作会,总结交流规划实施情况,推动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4、区政府要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财、物的保障。妇儿工委办公室机构单设,专职人员编制按规定配备到位。要把《规划》实施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增加。

(二)监测与评估

1、区政府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各成员单位应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中,及时准确反映儿童发展的状况和变化。要加强对反映全区规划执行情况各项数据资料的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有效干预措施,确保如期达标。

2、建立监测评估工作制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统计组和专家评估组。

——领导小组职责是:负责监测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审批监测评估方案和监测评估报告。监督计划执行情况,根据监测评估结果研究提出相应对策。

——监测统计组的职责是:负责监测统计工作,由区统计局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每年按工作计划要求搜集、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开展监测统计业务知识培训,指导各系统、各部门监测统计工作,编发有关统计资料,完成监测统计报表和监测报告。

——专家评估组的职责是:负责评估工作,由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推荐专家参与。对统计监测组提供的资料开展评审和定性定量分析,定期递交并印发评估报告。

社区儿童主任工作总结篇4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

1、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目前,我市7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约有10万,他们都是少先队员。加强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团结教育少年儿童的核心作用,对于实施加强和改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长期以来,少先队在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带领下,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坚持实践育人,广泛开展“手拉手”、“雏鹰争章”和“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启迪少年儿童,用科学的知识充实少年儿童,用生动的实践锻炼少年儿童,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少年儿童,为促进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对全党全社会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要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3、少先队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青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各方面支持,为少年儿童的成长进步营造良好的环境。

4、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养成优良品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行;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培养过硬本领,发奋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不断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教育引导少年儿童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磨练勇敢顽强的意志,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学习生活。

三、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格局

5、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在规划本地区教育发展时,要把少先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少先队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要参与同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工作。要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范畴,作为学校综合性督导评估的具体内容。

6、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要把少先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目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标准。要保证每周有相当于两个课时的少先队活动时间,少先队活动可与学校的其它教学活动相结合,要有必要的活动经费。把少先队基础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建设好少先队队室、鼓号队、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支持和指导少先队按照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的原则,完善队干部的任职、培训和管理。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免费向少年儿童开放。

7、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开展教学改革时,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要加强对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争章实践活动,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雏鹰奖章”作为衡量少年儿童内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依据,推动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具有少先队特色的“雏鹰争章”活动的健康发展。

四、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少先队工作

8、要把少先队社区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内容,民政、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要与共青团和少先队密切协作,积极参与社区少工委的建设。社区少工委要有专人负责。要把少先队社区工作作为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的重要途径。要督促学校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动员广大少先队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少先队社区活动,鼓励教职工在节假日担任少先队的社区志愿辅导员,创造条件在节假日向少先队社区组织开放校内活动设施。建立少先队图书室(角)、队室、宣传栏等,逐步建立少先队的社区读书屋、社区少年儿童素质培训点等。校外教育阵地要向社区少先队开放,鼓励社会各界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各种活动和实践基地。

9、要把农村少先队工作作为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少先队在传播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上的独特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和教育资源逐步整合的形势,支持农村乡镇中心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发挥其示范作用。要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基本标准,加强对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督导和评估。支持少先队广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建立城乡少先队“手拉手”阵地。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在农村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和场所建设中要重视发挥少先队作用,支持少先队开展以“争当科技小能手”农业实用科技实践活动和“争当文明小使者”倡导现代文明新风活动。加强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支持少先队组织面向农村“留守学生”开展的各项工作。

五、努力建设高素质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10、要认真做好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工作,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小学15个教学班以上、初中一二年级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要配备少先队总辅导员,按学校中层人员进行管理,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发任职文件,团委发聘书。大队辅导员要参加校务会议。中队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入工作量,并相应减少辅导员授课时数。按不低于同级团委或教育行政部门中层人员的标准在同级团委或教育行政部门设总辅导员。乡(镇)总辅导员可由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兼任。

11、要在政治、工作、学习、生活上关心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重视推荐优秀辅导员加入党组织的工作,优秀的大、中队辅导员应列入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养序列。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少先队辅导员,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各类少先队奖励获得者的事迹和获奖情况,应计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聘任、职务和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聘任、评选先进时要将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的业绩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要纳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保证他们参加培训的时间和经费。

12、做好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的招募、培训、使用、管理、考评和表彰等工作,纳入志愿者的整体管理体系。调动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力争实现城市学校每个中队、农村学校每个大队和城市社区少先队组织都至少有一名志愿辅导员。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在少先队活动中的作用。鼓励优秀青年人才担任县(市)、乡(镇)和农村学校少先队志愿辅导员。

六、切实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13、要把少先队工作作为事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加强领导和指导。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的要求,以少先队活动为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支持少先队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少先队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保证少先队工作和活动的经费开支。

社区儿童主任工作总结篇5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第四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10”会议以及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的精神,学习领会总书记、总理、吴仪副总理和雷于蓝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四年来的工作情况和经验,研究部署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和今后五年工作任务,推进我市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今天参加会议的有我市各级妇儿工委及成员单位的领导,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政府,向为我市妇女儿童事业作出贡献的妇女儿童工作者以及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口和计生局等部门代表介绍了本部门实施两个规划的成绩和经验,并就发展我市妇女儿童事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谈得很好,我很赞同。现在,我谈三点意见:

一、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10年《*市妇女发展规划》和《*市儿童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以来,各区妇儿工委、市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围绕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履行协调督导职责,扩大宣传引导,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有效地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年,全市女性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53.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女科技人员占科技人员的比重达到50.8%。二是妇女参政总体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市妇女干部人数达14777人,占干部总数的37.4%。市六届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所占比重为32.7%,比*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市六届政协委员中女委员所占比重为26.1%,比*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市区两级党委领导班子均已配备女干部,38个市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已有21个配备了女干部,占55.3%,达到中央、省委以及*市妇女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三是妇女儿童教育、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女性在校生占总数的45%。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111.30%,初中女童毛入学率111.37%,初中毕业女生升学率87.80%,各阶段女生辍学率都控制在较低水平,男女生受教育机会无明显差别,基础教育实现性别均衡发展。儿童各阶段死亡率都控制在较低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得到很好的控制,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4岁,全市妇女参加各项劳动保险参保率快速提高。

几年来,各区、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两个规划目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现在:

一是对妇女儿童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六个纳入”的要求,把推进男女两性协调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自觉性,在各领域积极推动“两纲”和“两个规划”的实施,制定并实施本地区、本部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目标责任分解书,建立健全规划监测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充实妇儿工委成员和联络员,加强了对两个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成立区妇儿工委办事机构,为开展工作打好了组织基础。规范信息收集报送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国务院、省妇儿工委和市委、市政府报送有关规划实施情况信息。各级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履行职责,协调配合,为妇女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两个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营造了有利于两性协调发展和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是解决实施“两个规划”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初见成效。劳动部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实施扩大与促进就业工程,推进妇女再就业。*年,2087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女性占47.5%。教育部门抓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重点,挖掘公办学校潜力,规范民办学校管理,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流动人口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从*年的32%上升到*年的59.2%,较好地履行了政府义务教育的责任。卫生部门不断完善城区两级架构、农村三级架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降消”项目工作为中心,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大母婴保健监督执法,完善妇幼卫生监测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妇女儿童的健康素质得到有效保障。*年我市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为3.9‰,孕产妇死亡率为零,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去年,为贯彻落实省委张德江书记重要批示,市政府委托市妇儿工委办牵头组织检查组,深入流动人口较多的区、镇(街)和单位进行调研检查,形成《*市维护流动人口妇女儿童权益工作自查报告》,进一步推动了流动人口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落实。

三是宣传、培训和监测评估工作扎实开展。各级妇儿工委采取媒体报道、知识竞赛、报告会、征文、海报、图片展、演讲、咨询、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营造尊重和保护妇女儿童、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包括对各级妇儿工委工作人员、成员单位联络员、两个规划监测统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社会知晓率和认同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建立健全监测评估组织和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将妇女儿童发展指标纳入政府统计制度。认真开展规划年度评估,科学运用监测评估结果,客观反映规划的实施进程和各项目标的实现程度,考核规划实施的绩效,揭示存在问题。

二、认清形势,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各项工作

进入新世纪,妇女儿童发展的程度已成为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形象的重要标志。在今年的“*+10”会议上,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不断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继续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及舆论等多种措施,使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我国妇女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总理出席了第四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并指出尊重妇女、保护儿童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准则,各级政府要把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作为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的重要任务,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这些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大力推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坚定态度和决心。今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法律责任,成为妇女权益的有效法律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对妇儿工作的新要求和形势的新发展是我们做好妇儿工作、加快妇儿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构建和谐*,朝着建设珠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的宏伟目标迈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越来越关心、重视和支持妇女儿童事业,为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处于改革开放前沿、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东西两翼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水平不平衡,城镇妇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和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仍未落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和破伤风发生率、防治艾滋病等工作任务仍比较艰巨,流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区妇女儿童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仍未到位。这些情况表明,我市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任重而道远。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两个规划为主线,认真做好两个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着力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市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深刻认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国家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实现男女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妇女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一支伟大力量,提高妇女地位,在经济社会、婚姻家庭等领域推进并实现男女平等,是顺应世界潮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其次要深刻认识到,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是构建和谐*的根本要求。建设“富裕、文明、法治、魅力”的和谐*,离不开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就业,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提高妇女儿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妇女儿童的创新活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都需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最后要深刻认识到,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妇女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我市妇女儿童占全市人口三分之二,没有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广大市民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和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第四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推动妇女儿童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把管理妇女儿童事务、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加紧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认真完成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

中期监测评估是实施规划的重要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明年,从国家、省到地方都要进行“两纲”、“两个规划”的中期监测评估工作。*是国务院妇儿工委确定的103个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市之一,省妇儿工委要求我市在明年4月初完成自我中期评估工作,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省妇儿工委办将到我市进行抽查督导。各级妇儿工委一定要严格按照上级评估工作要求,制定评估工作实施意见,完成各项中期评估任务,迎接国家和省妇儿工委的督查。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是评估工作的责任单位,要把中期评估工作作为今明两年实施规划的重点。一是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评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计划,切实发挥两个规划中期评估机构领导小组、监测统计组和专家评估组的作用,严格按照市中期评估方案的安排,认真进行中期评估。同时,要切实抓好实施“两个规划”的年度监测,建立健全性别统计制度。二是抓住重点。这次评估着重评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进度及落实“两个规划”的程度,工作效果着重看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的机构、制度和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看妇女儿童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同步。三是做好评估的后续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总结推广本地区本部门在实施纲要与规划中的经验做法,找准问题、差距,研究制定后续对策措施,做好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应用和宣传。

(三)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纳入“*”规划

要把妇女儿童发展状况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有重点、分类别地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民主法制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统筹安排,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特别是保障实现重点难点指标的经费投入,确保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切实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尽快启动第二轮的“降消”工作。市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要继续实施“降消”项目和贫困孕产妇救助项目,确保孕产妇和婴儿不因贫困而死亡。积极探索婚前医学检查的方式和途径,有效控制出生缺陷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蔓延,减少母婴传播发生率。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提高妇女自身素质,重视和开发适合妇女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妇女就业机会。抓住贯彻实施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契机,对影响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丑恶现象进行综合治理。坚持把“防拐”和“打拐”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保护意识及流动妇女和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违法犯罪。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并通过法律手段,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抓好流动人口人身安全、劳动安全、工资福利保障、严禁雇佣童工及学龄儿童入学等方面工作,切实保障流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加强协调,促进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和谐发展

一是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多年来,妇女儿童工作走出了一条政府领导、妇儿工委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路子。妇女儿童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主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充分调动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规划的实施过程长,有些重点指标见效慢、易反弹,需要坚持不懈和监督检查。各级妇儿工委及其成员单位要把监督检查作为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实施“两个规划”、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等工作的检查力度。

二是健全制度,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宪法》中有关男女平等的规定和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依法全面保障妇女儿童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履行好妇女儿童工作职责,加强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执法监督。各级妇儿工委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有关宣传提纲,并配合有关部门,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法律意识。

三是完善机构,加强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的建设,区一级妇儿工委办公室逐步向机构单设、编制单列发展,逐步加大投入,为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目前,香洲、斗门已解决妇儿工委办公室编制,但金湾区未解决,要抓紧落实。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工作报告、督办、反馈等工作制度。要加强学习锻炼,努力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统筹规划、协调推动的能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能力,面向社会、宣传动员的能力,整合资源、团结协作的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明年中期评估工作完成后,我们将按程序推荐香洲区参加新一轮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单位的申报和确定工作,发挥示范点示范先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请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予以配合。

社区儿童主任工作总结篇6

__位于__边陲,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全市辖两区九县,188个乡镇,5000多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627.7万,其中,乡村人口368.7万,占总人口的58.74%。据调查,目前我市共有留守儿童30.12万余名,约占全市儿童总数的40%。其中,江华县留守儿童数39050人,占儿童总数的52.1%,为全市比例最高;蓝山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数9960人,占全县儿童总数的18.6%,为全市比例最低。其他县区留守儿童比例分别为20%-50%不等。全市留守儿童中约有80%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13%被托付给老师、亲戚、朋友,7%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这些正处于成长发育关健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造成了许多突出问题:一是亲情淡薄、感情冷漠;二是不合群,心里相对封闭、孤僻;三是较任性、顽皮、偏激、脾气暴躁、我行我素、难以管教;四是学习自觉性差、马虎、拖拉;五是缺乏安全感、胆小怕事;六是存在安全问题。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都对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弱势群体的留守儿童更应该受到重视和关爱。针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了__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由政府一名副市长亲自挂帅任主任,市妇联、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等35家单位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妇联,主要负责做好宣传、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等工作。各县区也都相应成立了县区妇儿工委办公室。2012年,我市制定颁布了《2011—2015__市儿童发展规划》,并在当中提出“建立和完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服务机制。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职能。整合社区资源,完善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年听取1-2次儿童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并把留守儿童的工作作为专门的工作来研究。市妇联作为市妇儿工委办公室所在单位,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我市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市、县妇联多次在市、县党代会、人大会、政协委员会上就关心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提出了提案、议案,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全市形成了关心留守儿童、重视留守儿童工作的共识。

全市各部门通力合作,形成有效合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局对空巢子女就学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民政局对家庭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通过民政救助、党员干部帮扶、社会扶贫等措施,帮助解困。司法部门深入留守儿童多的学校开展丰富的校园法制教育报告会、监护人法律培训班等。

卫生部门深入乡村和学校为留守儿童义诊,检查视力、牙齿、营养健康等,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团市委招募与留守儿童数量相当的青年志愿者,开展对接捐助等关爱行动。关工委组织“五老”人员组成关爱团,为留守贫困儿童提供经济上的资助、生活上的关爱。 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儿童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近年来也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是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从2013年下半年全省启动留守儿童数据库建设工作以来,__市妇联与市邮政公司通力合作,完美配合,由村妇代会主任带领乡村投递员进村入户逐一核对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姓名、家庭住址、出生年月、就读学校、父母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采集,全市共录入留守儿童信息24.8万多条,采集数居全省各市州第二,并实时对数据库动态进行更新,及时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健康等状况。

二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一直将留守儿童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通过志愿服务、结对帮扶、“手拉手”、捐款捐物等整合各方资源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贡献力量。比如去年“三八”期间,我们发起“德行潇湘.收藏优雅”__市女书法家首届书法精品爱心义展义卖活动。通过爱心义卖或爱心企业赞助的方式,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来关爱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去年六一期间,包括市委书记陈文浩在内的四大家领导参与了我们举行的“__市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走访三多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筹集慰问金3万元看望了50名留守儿童。去年年底“温暖微行动-彩虹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启动以来,市妇联本级就募得爱心企业善款34660元。全市县级妇联系统共募集善款80830元。

三是积极开展阵地建设。我们依托村、社区“妇女之家”建设“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依托学校设施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儿童心理咨询中心”。现在基本实现有“有妇女之家的地方就有家长学校”、“有留守儿童的学校就有留守儿童之家”,目前我市已创建省级示范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3个,省级“留守儿童心理咨询示范点”2个。

四是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社会环境。妇联利用“三八维权周”等活动契机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大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法律援助力度,积极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要求他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对接。大力开展禁毒工作,近年来全市开展禁毒宣传活动30多场次。成立了“禁毒妈妈联盟”,发展“禁毒妈妈”志愿者100多名。配合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网吧专项整治,重点查处网吧接待未成年人上网和超时经营行为,取缔非法经营网吧,责令不合格网吧,规范了网吧的运营程序,优化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

一是构建监护体系。团委、妇联、工会、关工委、学校和公安等部门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休干部教师以及巾帼、青年志愿者,外聘一些专职人员,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共同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近两年来,市妇联系统开展“百场现代家庭教育讲座‘五进’活动”,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或家庭教育成功人士在全市学校、乡村、社区、机关、企业范围巡回开展公益讲座30多场次,为10000多名家长讲授了家庭教育知识。东安县妇联自2012年以来,共组织了23个爱心单位、31个爱心人士与55个留守儿童结成了对子,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该县还有多名爱心人士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为贫困留守儿童奉献自己的爱心,如县人民医院原工会主席李楚明利用县人民医院一个空置场地,义务成立了儿童活动中心,特别是为贫困的留守儿童做了很多具体且有意义的工作;又如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钟挺华,作为县志愿者促进会发起人,不顾82岁高龄的身体,不仅自己省吃俭用,利用节省下来的钱资助贫困留守儿童,还常年累月奔走在各部门和热心人士之间,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建立帮扶机制。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爱氛围。如新田县,江华县妇联发动各单位领导成为留守儿童的“家长”,结成“一帮一”对子,互赠联络卡,进行了亲切交流。每位“家长”为结对儿童送上了助学金和书包、书籍等学习用品,并且经常跟他们交流谈心,从精神上关爱他们。东安县上下大力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活动,从县级领导、到乡、村干部都与留守

儿童结成“1+1”帮扶结子。县妇联组织女领导干部、女企业家及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了“爱心妈妈”活动;教育局组织教师开展了“家长”活动;关工委的老同志则充分发挥余热,开展了“爱心爷爷”、“爱心奶奶”等活动;团县委组织开展了“知心哥哥姐姐”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行为有偏差的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及时关爱,及时纠正。 三是扩大社会宣传。充分利用新闻传媒,宣传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命运,宣传关于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新田县在县法院设立了“少年法庭”,

在审理抚养、离婚、伤害等案件中,注重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保护;县司法局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咨询、报警、援助、审判一条龙的维权绿色通道。双牌县妇联积极发动巾帼志愿者开展“知心妈妈”帮扶活动,从心理和生活上帮助留守儿童;多渠道筹集物资帮助困难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配合公安等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拐卖、侵害女童犯罪分子。

一是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不够。社会各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了解不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多,热心不足。相关的职能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工作力度不够。

二是缺乏合力。整体上看,各级都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组织,但对各成员单位统筹协调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各部门单打独斗、未能形成合力。如妇儿工委办公室作为统筹协调部门,在整个运转中缺乏实际话语权;妇联等群众组织自身职能存在局限性,缺乏人员和经费保障;其他民间组织也受人力、物力和财力限制等。从目前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情况来看,各相关单位只处于开展一些对接走访慰问活动等简单的起步阶段,出台相关政策少,开展长效工作少。

三是缺少活动阵地。目前我市除学校建有“留守儿童之家”外,村级场所很少有“留守儿童之家”,且大部分“留守儿童之家”是多室共用,其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大部分依托村(社区)“妇女之家”,没有单独的场地,设备简单,活动内容比较单一,缺乏资金支持,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四是专项经费投入少。当前,除了一些社会儿童基金外,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中还没有设立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项经费。各相关部门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也没有直接的工作经费来源,只有挤占办公经费,或是募集爱心捐款。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如何构建更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是当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亟需探索、解决的新课题。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家庭是关键,学校是依托,社会是支撑,政府是主导,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在修订法律法规时建议增加保护留守儿童的具体条款,完善留守儿童生存发展权、监护和委托监护等规定,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明确儿童享受父母亲情和关爱权益,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让“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儿童”。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维权和守法意识,强化家长履行对子女的监护教育责任意识。三是建议畅通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建议加大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减低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比率。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和岗位,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

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之中。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以政府为主导, 动员社会力量, 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改善和发展。同时要强化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职能,赋予考评话语权,通过实行目标任务分解和督查考核的办法,建立科学的考评和奖惩机制

在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 加强对留守儿童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 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增加农村教师编制,鼓励教师担任“家长”,适当配备心理、生活教师,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特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关爱帮扶,切实有效地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

社区儿童主任工作总结篇7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儿童受国家保护”。1991年,我国加入《儿童权利公约》,随之制定了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法》、《收养法》、《教育法》等有关儿童保护的专门法律。在已有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国务院于20__年颁布了今后10年全面推动儿童权利保护的基础性文件《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__-20__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在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福利、儿童与社会环境和儿童与法律保护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与67项策略措施。《纲要》的体现了国家对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等各项权利的尊重。

儿童保护的对象是儿童。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但是当前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及工作实践中,对于儿童的年龄界定仍未实现完全的统一。例如《刑法》规定的猥亵儿童罪,儿童是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而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童工又是指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国务院制定的《儿童发展纲要》将儿童界定为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但是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我国应当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不满十八周岁,以实现国内法律与公约的规定相一致。

在界定了儿童的年龄后,从广义上讲,儿童就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此儿童保护与未成年人保护的概念含义是相同的。两者均指比较宏观的内容,即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各个方面的对未成年人提供保护的制度。从狭义的角度看,儿童保护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其目标是保护未成年人避免在家庭中遭受监护人的侵害,包括虐待、忽视以及遗弃等监护人侵权行为,针对的保护对象是受到监护人侵害的未成年人,针对的行为是监护人不当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权益。

社区儿童保护制度的提出,正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儿童权利,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在实践过程中,现阶段社区儿童保护工作的开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我们走访了4处__社区,对52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__区儿童保护工作存在宣传不够、群众参与度较低、对儿童保护的内涵概念不清楚的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通过政策等形式确立了对困境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发展保障制度。例如,民政部《关于制定福利机构儿童最低养育标准的指导意见》,确定了福利机构中的未成年人最低养育标准为每名儿童每个月1000元,确定了每名孤儿的最低养育标准为600元。__市民政部20__年的《20__年社会服务统计第三季度报表》显示,20__年__市儿童福利机构__个,床位有1968张,集中供养孤儿数1907人,救助未成年人22549人。

这些制度和财政的保障在保护困境儿童方面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从实践效果看,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未取得相对理想的成效。例如对于流浪以及反复流浪的未成年人,需要支出大量的经济以及人员等成本予以救助,但是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出发,对其提供临时救助并不是保护的最佳手段,使其回到家庭中,得以健康成长才是根本出路。

资源的投入存在的另一方面问题是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和滞后性。未成年人需求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例如在家庭监护存在问题未成年人还未流浪的情况下,其需求是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和监护指导,而在其流浪时,最紧急的需求是临时救助。从现有的资源分配看,后期临时救助的投入远远大于前期对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和监护指导。而实际上如果缺乏科学的资源投入机制,不能将有效的资源用于预防流浪,将难以解决未成年人流浪的根本问题。

儿童在家庭内遭受严重虐待、遗弃等案件并不少见,根据__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统计,仅20__年1月到20__年1月三年期间媒体就报道了至少300件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件,而这些案件本身都是未成年人受到了严重伤害才被报道出来。对这类未成年人最需要紧急保护的案件,相关部门缺乏明确具体的应对机制。这些悲剧体现了儿童保护立法工作的滞后,缺乏强制报告制度,即使发现了父母在虐待孩子或者不愿担负抚养责任,如果没有造成死伤何等严重后果,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也缺乏有效介入。而且即使案件被报道出来,也没有系统的处理措施予以应对。

由于目前在我国没有成立专门的儿童权益保护组织,只能依托

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及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工作组等机构,因此在社区层面,大部分儿童权益保护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很多情况工作人员都处在被动工作状态,为了应付检查、为了年底考核,为了各种评价而工作,各种因素叠加导致受访群众对工作人员评价不高,没有群众认为工作人员十分专业,50%的群众认为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文化素质,50%的群众认为不清楚。出于对工作人员的不信任,首先,居民在遇到儿童伤害问题时,最先想到的,不是依托社区而是要报警,另一方面社区精心组织的关于社区儿童保护的活动不会得到辖区居民的认可和参与,既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__区儿童保护工作是在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区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专项组的领导下开展的,简称预青组和未委会。目前,全区43个街乡全部成立了预青组和未委会。部分街乡预青组和未委会的主任由党政正职担任,各街乡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书记或主任均担任预青组和未委会委员或办公室成员。部分基层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预青组和未委会内部划分了工作组。

1.__区“青少年法律之友”。__区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专项组和__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__市__区委员会、__区青年联合会联合成立的__区“青少年法律之友”,目前有20名成员。成员主要协助__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开展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个案办理、热线接听等未成年人保护公益工作。成员由热心公益事业、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了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组成。

2.__区街乡青少年事务工作者专业队伍。__团区委依托__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政策,建立了由232名优秀大学生干部组成的“__区街乡青少年事务工作者”专业队伍,协助街乡预青组和未委会办公室从事事务性工作,加强了基层青少年工作力量。

3.__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见习基地。根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特点,专门设立了“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见习基地”,为委员单位选拔配备了70名优秀大学生干部挂职人员,参与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

4.__区“阳光伙伴”志愿团体。团区委整合区域内社会力量,吸纳32家社会团体和青年自组织组成了__区“阳光伙伴”志愿团体,服务方向涵盖助残、助孤、环保、禁毒、支教、应急、法律援助等诸多领域。

除此之外,__团区委将社工队伍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相结合,直接建立了3支共322人的专业社会组织和队伍。__区法院建有包括2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者队伍。__区文化委、__公安分局、__工商分局等各职能部门和各街乡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__公安分局、__区综治委、__区教委全面加强各学校内部安全防控工作,达到每所校(园)配备2名保安力量的守护标,实现了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的全面覆盖。__区大屯等街乡也在不断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

20__年,__区作为试点参加了__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试点的目的是针对遇到生存困难、监护困难以及成长障碍的儿童,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试点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未儿童社区保护网络、加强家庭监护服务和监督、保护受伤害儿童、开展困境儿童帮扶工作、健全儿童社会保护工作机制。这些措施基本涉及到了困境儿童的保护需求。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了困境儿童的保护机制,具有以下特点:

1.涉及到了最急需解决的儿童保护制度问题,如在保护受伤害未成年人部分,明确提出了建立受伤害未成年人的发现、报告和响应机制,为

未成年人提供及时保护、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落实国家监护责任;2.开始朝着体系化的困境儿童保护机制探索,力图建立起从家庭监护入手,包括预防、处理以及后续安置为一体的解决思路;

3.建立起连接困境儿童和政府以及相关参与方的机制,例如通过建立未儿童社区保护网络,开展困境儿童的排查摸底和走访工作,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建立起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和处置的保护体系;

4.开展了政府和司法在保护困境儿童方面的有益探索,例如明确对于经过排查发现监护存在问题的案件,对于需要撤销监护资格的,应当向司法部门提出撤销监护人资格的申请。

通过社会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我们认为,目前__区儿童保护工作没有专业机构,未形成常态机制,未构建儿童权利维护保障平台,多样化、多元化的儿童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我们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区儿童保护工作水平。

1.以“社区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儿童保护行政部门层次,加大儿童保护服务部门建设力度,从横向上,统筹协调妇联、团委、教育、卫生、公安、媒体等部门构建一体化的合作机制,从纵向上,市、区、社区等各级职能部门通过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形成共识,构建上下通达的工作机制。在符合条件的社区建立儿童权益保护委员会(cpu),由社区居委会、公安、民政、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负责人及楼栋长、志愿者、家长、儿童等方面代表组成,由他们来指导本社区儿童状况监护工作,并负责与其他部门协调工作。通过cpu建立对儿童状况的监护制度,建立关注儿童电子档案、建立社区庇护所等形式,对经济贫困、单亲、存在家庭暴力、父母监护缺失等不同类别的家庭及其子女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动态跟踪。

2.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

(1)建立儿童电子信息档案。利用上门访问、校园追踪、调研调查等形式采用先进的科学网络技术建立本社区重点关注儿童电子信息档案,及时跟进社区儿童的基本情况,并和其他部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项目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建立儿童保护预防和联动机制。社区可以开通投诉热线等方式保证儿童保护机构能够掌握儿童侵权事件,并协助相关部门制定保护方案,形成儿童保护的预防机制。负责儿童权益保护的机构之间互相加强联系,形成联动机制,一旦出现侵犯儿童权益的事件,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处理,建立“绿色通道”、“专项活动”等快速应对机制。

(3)建立儿童保护标准化工作流程。对儿童的保护措施与相关活动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机制,导致儿童保护工作在社区的开展没有一定的规范可循,各个社区按照自身的安排进行相关工作,因此相互之前差异性较大,而一些非常好的项目也难以坚持下来长期开展。一套完善的规范体系能够使机制合理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保持政策延续性,是社区儿童保护事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区级层面,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应统筹协调,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和工作要求,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加强对社区儿童保护的监督考核。

(4)建立社区与街道、区级儿童权益保护机构的联系机制。社区与上级街道机关沟通不及时,导致上级精神无法有效传达,上级资金、政策等支持没有下达到位,双方各自为政,降低了发展儿童保护事业的效率。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都靠居民自治组织的个体力量,没有得到上级街道机关的支持。而上级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却表示自身也组织过很多活动,并创办了一系列常规项目,但这些又不为社区工作人员所知。通过联系机制的建立,定期召开例会、工作会,防止各部门沟通不畅,影响儿童保护事业的长远发展。

(5)开展社区儿童服务项目。一是开展社区托幼服务。可以借助部分社区“四点钟课堂”等模式,帮助家庭、帮助父母实现对婴幼儿甚至学龄儿童的托管照顾。这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家庭与父母的负担,而且可以进一步实现社区与家庭的联系,为更好德实现关爱和保护社区儿童打好基础。二是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借助社区青年汇等专职社工、专业社会中介机构、专业志愿者等利用专业社会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服务,为儿童成长创造更好德社会氛围。三是开展重点儿童帮扶工作,对低保、重残等特殊家庭儿童开展帮扶活动,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不仅提供物质帮扶,更加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3.加强宣传,挖掘群众的力量,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到儿童权益保护事业中。

目前,社区本身组织了很多有利于社区儿童健康成长的活动,但受众面仅仅停留在儿童自身和与儿童有亲密关系的家长身上,忽略了社区居民在儿童保护事业上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没有使社区保护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参与度高的项目,仅仅依靠居民自治组织进行零散性的活动,却忽略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儿童保护事业中的巨大力量。要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儿童权利的关注度,引导居民形成儿童权益观念,提高参与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社区儿童主任工作总结篇8

一、充分认识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广大家庭、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据统计全辖区有留守儿童1673人,绝大部分在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缺失,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等突出问题,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全辖区关爱留守儿童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源力量没有很好整合,关爱工作流于形式,各职能单位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和使命感。进一步强化领导创新机制,统筹协调、密切配合,采取更加有效措施,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抓细、抓实。

二、明确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以心灵关爱、健康成长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党政主导,文办、团委牵头,学校主体,职能单位配合,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重点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监护缺位,心理缺陷等问题。让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以、托有所居、居有所安,营造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品格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一是提高留守儿童关爱队伍规范化水平;建立一支以办事处党政领导、宣传、文办、团委、工会、财政、民政、司法、派出所、卫生、计生等单位负责人。村(居)干部、学校教师、社会关爱人士为重点,长期稳定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实现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全覆盖。二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的标准化建设。按照职能部门援建,学校、村(居)管理使用的模式。到2015年6月底前实现“留守儿童之家”和“心语交流室”在村(居)、学校全覆盖。各村(居)、学校已建的“留守儿童”学校更改为“留守儿童之家”,制定计划,开展星级创建活动。三是扎实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完善留守儿童的制度措施,构建留守儿童帮扶关爱网络,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留守儿童个人信息档案,志愿者结对档案,阵地建设档案。使关爱活动常态化开展。

三、认真开展“四位一体”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一)扎实推进“1+1”结对帮扶行动。大力倡导办事处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村(居)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帮扶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采取“1+1”或“1+N”的方式,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帮扶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坚持每月与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每半年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一次,定期把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体验生活,为留守学生购买文具和课外读物,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家长”、班主任老师沟通并建立关爱电话,随时了解学习、生活等情况。村(居)每半年组织留守儿童给在外务工的父母通一次电话,努力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缺位,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二)扎实推进亲情沟通行动。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整合学校少年宫、图书室等实现资源、学校按照一部电话,一台视频电脑、一台电视、一套图书、一套成长档案,“五个一”的要求,建好“留守儿童之家”。学校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家长QQ群,定期组织留守学生与父母进行电话交流以及微信、QQ视频交流。实现每个留守儿童每半月与父母进行亲情沟通交流一次。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

(三)扎实推进心语交流行动。在学校建立“心语交流室”和“悄悄话信箱”,学校配备一名心理辅导的专、兼职教师,专门负责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定期与留守儿童进行谈心交流,有针对性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在情感、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消除留守儿童不良情感倾向,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树立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志向。

(四)扎实推进活动引导行动。学校要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外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定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融入集体生活,消除因亲情缺失产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增强学习和生活自信心。大力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争做守法小公民”等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法纪意识,行为习惯,感恩情怀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四、建立“四位一体”留守儿童关爱责任体系

(一)强化党政主导责任。坚持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党工委,办事处总体工作部署,办事处干部实行联系村(居)责任制;村(居)干部负责本社区,各职能单位联村(居)、学校的关爱留守儿童责任体系。文办要抓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保障留守儿童享受应有的教育权利。民政部门要切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的关爱救助工作。司法部门要抓好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派出所、卫生、文广新站等部门要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网吧、治安等环境巡查整治,营造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

(二)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学校要充分发挥关爱留守儿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校长是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任课老师是直接负责人,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建立“校长—政教处(团支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关爱责任体系。建好、用好“留守儿童”之家、“心语交流室”等关爱阵地。建立留守儿童贪心、家访制度,做到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家纺访一次,每年开一次家校联谊会。

(三)强化社会关爱责任。广泛动员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和社会爱心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同州街道工会、共青团、妇联、文办、财政、民政、计生、司法、派出所、关工委等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创建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培训,开展留守儿童救助和维权服务,组织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文办、团委牵头组织学校利用春节期间家长集中返乡的时机,举办“家校联谊会”,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法,明确对子女的教育管理责任,引导监护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切实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能力。村(居)要确定1名或多名人员从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对本辖区内的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弄清实效,落实监护人联系责任,督促并帮助留守儿童家长与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管理责任。

五、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工会、团委、妇联、财政、民政、安办、文办、文广新站、计生、卫生、司法、派出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团委,由文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并从文办抽一人具体办公,关工委负责协助。村(居)书记、主任,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都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都要明确一名分管此项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扎实推进。

(二)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宣传、广播、网络等各种载体,广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大意义,组织动员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队伍中来,大力表彰和宣传留守儿童自奋进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关心、支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教育局教研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办公室副主任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