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12:33:26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1篇

2017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1】

      为扩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了解小区分类知识认知度,近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几名志愿者来到学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

本次宣传活动在社区广场进行,活动一开始,四色的宣传版便吸引来大片的居民前来参与,个个围拢开来从抽题箱里抽出题目回答。答题中个个表现优越,对答不出的难题也不甘心,仔细研读宣传手册再做回答。活动中,学生志愿者还向来往行人分发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向他们讲解相关知识。活动结束后不少人说,垃圾分类知识答题不难,而主要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才能真正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带动身边的每个人参与进来,提升生活品质,建设美丽大碶。

2017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2】   

        社区在龙凤花园小广场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我能行”的活动,活动现场来了很多家长和小朋友,组织者还精心设计了游戏、作画、问答等环节。

活动开始,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参加活动的孩子们自选项目,有的快乐地进行着“地毯式的垃圾分类冒险棋”的游戏,有的在长长的画卷上认真地留下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美好设想,还有的孩子参加了紧张而又激烈的“垃圾分类知多少”知识竞赛,通过知识竞赛大家知道了“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等。

活动结束后,无论是参与活动的孩子,还是陪伴他们而来的家长都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中有一位准妈妈志愿者更是表示:能带着腹中的宝宝参与这样的活动,真的感觉非常有意义。志愿者们除全程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外,还为大家准备了铅笔、橡皮、记录本等奖品,让参与的小朋友得到很大的鼓励,还感觉到小小的温暖。希望这次活动能带动更多的人做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天会更蓝,水会更净,空气更清新。

2017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3】

       为了增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金华里社区于7月31日,与大兴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活动。

活动现场,拉起了“参与垃圾分类,共建绿色家园”的横幅,并展出了生活垃圾分类物流图解的展板,同时,向居民发放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大兴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宣讲员就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怎么分类?分类后如何处理?的相关问题一一和前来咨询的居民做了详细的讲解,同时还向社区居民发放了环保购物袋。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社区;建设;北京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个原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首次提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社会发展的心脏”。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各地城市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到总量的7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正成为一个“巨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城市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应承担主要责任,发展低碳城市应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鉴于全球以及中国节能减排的紧迫性,中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前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40%-45%”,并把该指标纳入强制性的国民经济发展纲要中。党的十报告中也首次将“低碳发展”纳入中共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中国应“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中国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大发展时期中,社区作为“承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型微观公共空间”,既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平台”,也是“落实管理、服务和设施建设的基础”,在低碳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低碳社区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理所当然应成为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的应有之义。低碳社区必将成为低碳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空间。

一、低碳社区的内涵

低碳的概念最早以“低碳经济”概念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UKGovernment2003)中被首先提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王仲成,2010)”。日本政府与学者于2004年开始对低碳社会模式与途径进行研究,并于2007年2月颁布了《日本低碳社会模式及其可行性研究》,该报告提出“交通、住宅、消费行为等为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我国学者王芳(2011)指出低碳社会是“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整体形态”。“低碳社区、低碳发展能力和动力机制应作为低碳社会建设的基础空间、重要内容和动力源泉,是构成中国社会低碳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的几个关键的着力点”。关于低碳社区的概念,核心点主要集中在最大程度降低低碳社区中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LucieMiddlemiss,2009;黄文娟,2010;李永展,2008)。LucieMiddlemiss(2009)强调通过激励社区成员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以达到降低社区总的碳排放强度的目的;黄文娟(2010)认为“低碳社区中存在协同合作的形式,通过提供鼓励行为变化的有责任的环境与技术来降低他们成员生活中的碳含量的强度”。国内外针对低碳社区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建设实践,从低碳社区的建设内容来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大方面的内容(辛章平和张银太,2008;黄文娟,2010;刘立均和王婷,2010;Chen&Li,2010;高银霞等,2010;姜秀娟和王峰玉,2010):(1)紧凑的社区空间布局;(2)节能技术的运用和新能源的使用;(2)居住建筑的低能耗设计;(3)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的绿色出行系统设计;(4)低碳公共服务设施;(5)社区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及有效的公众参与。

二、北京市低碳社区创建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低碳社区创建历程

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国家低碳试点省市要率先垂范,大力推动低碳社区试点工作。2015年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提出了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实施主体、创建流程、保障措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试点社区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等一系列行动性指南。结合国家要求和北京市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的总体安排,北京市于2015年2月公开征集首批低碳社区试点单位,其中东城民安社区、西城丰汇园社区、朝阳泛海国际南社区、昌平新龙城社区、房山加州水郡社区五家社区入选首批低碳社区创建名单。2015年8月6日,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标准《低碳社区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完成,并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二)北京市低碳社区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北京市低碳社区的建设工作正在以低碳社区试点为牵引,以点带面逐步有序开展。具体来看目前的进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低碳试点社区已逐步建立完备的社区低碳系统。以北京市首批试点社区——东城民安社区为例。民安社区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2014年度低碳中国行优秀低碳案例”活动中,被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荐为优秀低碳社区。2016年,民安社区已从网络智能化和低碳环保两方面全面推行社区的低碳发展,社区内已经建有的设施包括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绿厨小屋”厨余垃圾清理系统、老年人安全管理系统、“书香民安网”系统以及自2006年就坚持至今的民安社区闲置物品置换大集。民安社区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低碳环保的生活圈,立足于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使“低碳”成为了民安社区独特的品牌。第二,垃圾分类系统正在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是低碳社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垃圾中的厨余垃圾的处理与回收一直是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难点。在中国的生活垃圾组成中,厨余垃圾占了将近60%,厨余垃圾因为有机物含量占比高,和其他无机垃圾一起运入垃圾焚烧厂焚烧或进入填埋场填埋,将大大增加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负担。2016年6月由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立项,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作为主导,绿芽社会组织开展了基于“通通收”微信平台促进社区垃圾分类的示范项目。该项目以“积分派兑”的奖励机制动员社区居民在家中进行厨余垃圾的分类,以聘用机制推广社区垃圾分拣员协助分拣,帮助社区居民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厨余垃圾是该项目分拣的主要内容。项目通过鼓励社区居民将厨余垃圾在家中进行专门的收集,送至“通通收”设在每个社区的站点进行称量,达到一定重量就给予其在已注册的“通通收”微信平台帐号输入积分,当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兑换相应礼品。从目前该项目试运行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有待提高,虽然有小礼品的奖励,但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按照老习惯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混装再扔入垃圾桶,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垃圾分拣员的工作量。垃圾分拣员目前采用的临时聘用制,每天早上7点至9点工作两小时。因为垃圾分拣的时间和居民扔垃圾的时间并不完全重叠,所以对于9点以后居民混装扔弃的垃圾不能做到很好的分拣。总的来说,“通通收”平台已经在社区“垃圾分类”这个一直以来的社区低碳建设难点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关键在于其后期管理运营机制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动员全体社区居民都参与进来是今后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第三,社区绿色出行方式亟待与社区居民相关的环境教育相配套。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的《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社区低碳交通的内容主要包括:路网密度、公交分担率、自行车租赁站点、电动车公共充电站、道路循环材料利用率、社区公共服务新能源汽车占比。相比于路网的设计、公交车、电动公交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配备,社区居民主要是作为被动接收的参与者,公共自行车的租赁使用更多取决于社区居民的主观参与意愿。以西城区为例,根据“北京公共自行车”官方网站,目前西城自行车租赁点已基本形成了全区覆盖。但是从调研自行车的使用情况来看,存在诸多问题:一,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很少实现了机动车与自行车的分流,目前大部分不适合自行车的交通出行;二,自行车的租赁办卡地点偏少,在调研中发现可能只是因为办租赁卡比较麻烦,很多社区居民不愿意租赁自行车使用;三,公共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损坏或被占为私用,缺少相应监管。

三、北京市低碳社区发展建议

针对目前北京市低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第一,建立低碳社区的管理与评价制度体系。针对目前北京市低碳社区建设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快总结已有试点低碳社区的成功经验,特别是针对不同类社区的低碳建设经验的分析和总结,结合北京市《低碳社区评价技术导则》,制定兼顾低碳社区建设共性和不同社区建设特色的低碳社区建设实施细则,增强低碳社区建设的目标可达性和建设的可操作性。第二,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涉及配套经济财政的支持、相关的设施建设和配套(包括但不限于垃圾分类处理场的建设、垃圾分类运输车的配套)、人员的聘用和培训等、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协调,更重要的是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社区居民是垃圾分类的主体,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和意义要深入人心,包括其他方面比如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都离不开社区低碳文化的宣传,这是低碳社区建设今后重点应予以加强的方面。第三,通过合理的社区规划,建设高效的低碳社区。具体策略可以包括:社区规划布局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性建设;新建建筑设计在遵照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相关标准的基础,充分尊重当地区域景观和环境特点,借鉴中国传统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比如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较为经济的手段,最大化降低建筑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对于已建社区,建筑的低碳化改造策略则包括增加外保温层、更换节能灯具和节水水具、通过社区绿化建设减少市内空调使用等;第四,优化城市非机动车道,配套相关奖励机制鼓励社区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可以考虑结合地铁站点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卡的办理和充值,简化自行车租赁手续的同时,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比如扣除一定比例的押金,有效监管公共自行车的合理化使用。同时采取多样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意愿,增强爱护公共自行车的行为意识,逐步构建公共自行车良好的使用环境。第五,建立低碳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建议从街道层面建立低碳社区建设的专项扶持资金,专款专用,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资金渠道。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城市社区低碳化转型中来,从而为低碳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作者:赵 清 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LucieMiddlemiss,B.P.Buildingcapacityforlow-carboncommunities.Theroleofgrassrootsinitiatives[Z].EnergyPolicy,2009

[2]高银霞,王金亮,何茂恒.低碳社区建设浅谈[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39-43

[3]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4):14-19

[4]姜秀娟,王峰玉.国外低碳社区规划对我国的启示[J].管理工程师,2011,5:4-6

[5]李永展.减碳可以从社区做起:国外低碳社区之经验[DB/OL].www.taiwanngo.Tw/proinfo_more.asp?id=6301&subjectid=3713,2008-08-08

[6]刘立均,王婷.低碳理念下的居住区规划初探[J].山西建筑,2010(36),28:18-20

[7]王芳.论低碳社会建设的三个关键着力点[J].南京社会科学,2011,10:65-72

[8]王仲成.低碳经济: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规则—英国在金融危机下出台低碳产业战略和低碳复苏计划[J].全球科技经济眯望,2010.2:14-18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垃圾分类;问题;改进措施

1 引言

中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于此相对应的,是仅为50%左右的城市垃圾处理率。垃圾步步逼近城市,开始影响城市人的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越来越成为上海市突出的环境问题。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大大超过了处理设施的处置能力。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危机,2011年上海市政府将全市1000个小区列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解决垃圾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垃圾分类回收无疑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环保的方法。同时,垃圾分类收集是实施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是合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这一点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所证明。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被列入上海市政府2012年11项实事工程之一,并纳入“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垃圾分类推广亟不可待,其有效推广取决于政府、市民及有识之士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重视及推动程度。因此,探索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可行性是十分必要的。

2 上海市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 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

根据团队的社会实践实地调查,生活家庭垃圾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残渣,约占31%,其次是包装袋以及包装盒等干垃圾,占23%左右,调查结果最少的是诸如废旧电池以及电子类垃圾产品,占7%。餐厨垃圾占全部生活垃圾的很大比例,但其含水量大,热值偏低,并不适合焚烧;如果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则容易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所以将厨余垃圾分类出来非常必要,利用生化技术将餐厨垃圾变为生产微生物菌剂产品的原料或有机肥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

2.2 上海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

目前,上海市垃圾主要的主要采取填埋,焚烧,生化处理以及临时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填埋量占了一半以上,焚烧量占15%,生化处理量约占10%,目前,上海市共有8座生活垃圾处置装置。其中包括填埋场,焚烧厂,以及生化处理厂。

2.3 社区实施垃圾分类办法

目前上海市垃圾分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干湿分类”,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第二步是在其他垃圾中,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垃圾、废旧衣物四类。干湿垃圾桶全小区覆盖,其余四类垃圾桶在社区定点设立。政府订购垃圾桶、垃圾袋,由居委会免费发放一个至每家每户,垃圾袋的颜色和垃圾桶的颜色是配套的,用来区分干湿垃圾。可以看出,在投放免费垃圾分类用品上政府开支巨大。

2.4 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及监督办法

社区通过发放免费垃圾桶和垃圾袋、发放宣传册、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监督、楼组长会议宣传、各类小区宣传栏等办法提高小区垃圾分类的普及度及参与度。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居民认为自身才是垃圾分类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团体,可见,要提升垃圾分类正确率及参与度最关键的是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2.5 上海市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情况

2.5.1 新江湾城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概览

下表1所示的是新江湾城社区的部分居委的垃圾分类情况,数据由团队调研、采访所得。可以看出,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居委也不超过两年,但其80%~90%成果已经相当可观,即使是2011年4月份实施垃圾分类的街道的准确率也达到了60%。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新江湾城社区是新开发的城区,其垃圾处理配套设施都是新建的,这对于其垃圾分类的指标是有很大益处的,另外,其常在人口少也成为了指标高的一个原因。

2.5.2 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目前,新江湾城社区的可降解垃圾袋是由政府统一购买,免费发放给居民的。长此以往,政府财政将不堪负重,因此让居民主动参与进垃圾分类才是解决方法。从调研的数据看到,目前已经开始购买可降解垃圾袋的群众占到总数的41%,可见新江湾城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很高。然而,有18%的人不愿意购买可降解垃圾袋,希望居委会能长期供应,具体数据如图2。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相关政策出台,让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停留在宣传、自觉上,大部分的居民是愿意配合政府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的。

此外,团队对社区居民日常垃圾分类习惯和对垃圾分类政策了解程度做了调研,具体数据如图3、图4。从以上两张图表中能看到,新江湾城社区超过半数的受访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对于社区垃圾分类的推行政策十分了解的也占多数。然而,可以看到,在受访居民中仍有23名居民根本不知道垃圾分类的推行办法,这说明社区的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2.6 社区垃圾分类采用激励办法

在走访中发现,除了一套广而告之的宣传方法,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也是社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砝码。将社区垃圾分类激励办法归纳为以下两类:一类是进行示范家庭、示范楼组的评比。另一类是在社区中对每户进行绿色账户积分,居民通过垃圾分类行为为账户加分,一定量后可兑换礼品。奖励额度并不高,评比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意在营造小区垃圾分类的氛围。根据团队调研数据,总结得社区各单位在垃圾分类中发挥作用的情况。

2.7 对于新江湾城社区及控江社区垃圾分类情况的比较

本次调研的两个街道一是新江湾城社区,其大部分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已将近两年,最短的也有一年多,是杨浦区第一批试点小区。另一个是控江社区,团队调研的是即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小区。因此在开展垃圾分类的进展上两者是有可比性的,现就调研所得进行总结归纳。

在调查什么是当前垃圾分类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时发现,两个区的居民都把公民意识淡薄放在第一位,分别占到56%,和34%,大多数人都不把垃圾分类设施作为选择,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垃圾分类实施不是我们能做好垃圾分类的最大障碍,人的素质的提高才应该放在第一位。

问及什么原因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的时候,分别有40%和32%的人选择开展宣传与指导,对比情况发现,两个小区居民都表现出差不多的意识,少部分居民觉得将文明户的评比纳入其中是可行的。

在问及那些团体能在垃圾分类中更好的发挥作用的时候,两个小区的居民意见大致出现了分歧,控江社区居民认为,环卫工人才是最好的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而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则认为,居民本身才是最大的先行者,不过,大家都认为,社区宣传员起到的作用是最小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区宣传员可能宣传不到位,亦或是宣传员任务比较繁忙

调查中还发现,居民其实都明白,垃圾分类最大的好处是减少污染,新江湾城社区的居民还有接近1/3的人认为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但是控江社区居民则只有少于1/5的认识到这一点,这可以说明,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在垃圾分类意识上确实更加先一步。

新江湾城社区居民中,70%的居民是经常参加垃圾培训,而控江社区只有接近五层的人有这方面积极性,我们可以看出,新江湾城社区在这方面做得是比控江社区的好。

在问及对垃圾分类的态度时,分别有接近70%的人都认为:无论垃圾分类政策有无,都会实施垃圾分类,因为他们认为,垃圾分类就是一个人素质。几乎没人认为垃圾分类没有必要,大家都觉得,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在问及大家对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是否了解的时候,新江湾城社区65%居民是十分清楚的,而控江社区47%比较了解,再次验证新江湾城社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做得确实比控江社区到位,但是,我们认为,对于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新江湾城社区来说,65%这个数字确实少了一些,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可以更加好的改善,还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大部分居民的垃圾来源都是自身食物食品的残渣,但在调查中同样发现,诸如废旧报纸,废旧电池等可回收垃圾依然占到一定比例,而大部分居民都会选择直接丢弃,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新江湾城社区和控江社区分别有70%和80%的居民垃圾一般只有一到两代,这些居民中,大部分都来自上海本地,接近一般的居民都生活在快乐幸福的三口之家,而且,分别有85%和70%的居民是高中以上学历,不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都是女性,而且调查中也占了比较高的比例,女性居民愿意配合分析,也给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调查中,我们还做了年龄分成调查,单身年轻人在垃圾分类上做的不太到位,在一家三口之中,小孩子也是起到垃圾分类执行的重要因素。

3.1 缺少政策扶持、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分类和减量方面的专用法规,只有一些指导性的条文。废弃物的回收还处于无序状态,高回收价值的废弃物主要通过一些临时收买点和拾荒者实现回收,低回收价值的废弃物则被运往垃圾填埋场,而低回收价值废弃物占可回收垃圾量的50%左右,这些废弃物往往得不到有效回收。目前上海市垃圾分类领域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其作为一种实施项目在进行推广,没有落实到有相关的立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人进行惩罚。这种单纯靠居民自主性进行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长久。另外,目前政府对街道的补贴相对于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的开销实际上是杯水车薪,若街道长期免费提供垃圾袋及垃圾桶,则垃圾分类工作很难长久。

3.2 宣传方式单一、力度小

目前,垃圾分类的宣传主要在社区进行,显然,对于像垃圾分类这样庞杂的事业来说,宣传方式过于单一,影响力有限。政府及社区协调性低,政府监督不力,宣传力度不足,未能在社会上引起重视,在垃圾分类的宣传上尚未形成共识,在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未能让群众了解垃圾分类的迫切性和急切性,很大一部分群体未能正确认知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同时,公众媒体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垃圾分类在深度、广度、频繁度上急需加强。

3.3 三类人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新上海人、年轻白领人、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目前小区主要住的是上海本地人,但是新上海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很多白领工作者,婚后育儿会叫老家的父母看管孩子,而这些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要帮助这些人改变观念是相当难的。另一方面,根据调研,年轻白领进行垃圾分类的比例也很低,由于其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同时即便了解了垃圾分类的规则也会因为缺乏时间而疏于分类。流动人口,由于受到居住时长的限制,宣传资料往往发放不到他们的手上,更枉论进行垃圾分类了。

3.4 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不足

在赞同垃圾分类的居民中,垃圾分类的正确率又受限于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政府没有统一出台权威的教育资料,大部分的垃圾分类知识制品是街道自行摸索而得,但垃圾分类知识非常广泛,自制的宣传制品常有疏漏。比如厨余垃圾是指厨房做菜或日常饮食剩下的垃圾,但例如装豆腐的豆腐盒就不属于厨余垃圾。诸如此类是垃圾分类准确率难以突破的原因,加之中国市面上的产品目前不标明其属于何种垃圾,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的难度。

3.5 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到位

上海一两年前曾出现过居民完成垃圾分类后,运输的垃圾车将垃圾又混合装起的案例,而目前这样的现象仍不能杜绝。另外,由于物业公司与居委签的合约未根据垃圾分类的工作进行调整,合约中并未对其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进行明确和约束,这导致了社区垃圾桶卫生状况堪忧、垃圾车托运效率低下的结果。在采访中得知,目前生产可降解垃圾袋,即装湿垃圾的垃圾袋的国内生产商寥寥无几,因此可供社区选择的余地很小,居民往往得不到合适尺寸的垃圾袋,造成资源的浪费。

4 上海市城市社区推行垃圾分类的改进措施

4.1 完善立法,加强垃圾分类的综合管理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规划,实行综合管理。其中,政府作为主导机构,需要制定更为具体完善的法律法规,配以相应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收集,禁止非法丢弃,制定相应的收集标准,严格监督收集处理全过程,做到分类、运输、处理全程监督管理。同时,规范垃圾回收企业,为其统一编号,在市区设置回收点,实施回收补贴政策,鼓励回收可再收资源,如报纸,玻璃,金属,塑料等。设立非再生垃圾以及有毒垃圾回收站,由政府出资,支持回收工作的有序进行,建立危险废物单独回收及处理系统

4.2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方式

除了传统的通过社区进行宣传之外,各类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公共宣传栏等应分摊起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另外,国家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有关垃圾分类讲座,也可考虑将垃圾分类的知识编入中小学课本,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多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方能营造出垃圾分类氛围,从而达到提升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目的。

4.3 完善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之后,应切实落实每一项政策,其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重点将分选设施,收集设施,运输设施落实,垃圾袋分配到位。物业条例应针对垃圾分类的大方向进行修整,以满足新型社区的要求。可立法规定出售商品包装上标明垃圾种类,以便居民进行准确投放。

4.4 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的垃圾分类管理都是单一的政府统一管理,独家经营的管理体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从国家和城市层次上分别归于国家建设部以及各城市卫生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这明显阻碍了垃圾分类管理以及垃圾分类产业的良性发展,其弊端在于片面的把环保产业当作社会公益事业:企业投资于政府,在政府单一投入的情况下,由于资金的欠缺,企业运转将难以运行。加之缺乏鼓励政策及其他相关主体缺乏利益刺激和驱动,企业逐渐失去对垃圾分类的兴趣。为了更好的使得垃圾分类往良性方向发展,应该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新道路,实施垃圾分类管理与市场化的垃圾管理和垃圾产业化道路。要政企分开,明确各组的责权关系:政府只是负责宏观调控、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按照市场体制,成立垃圾分类民营股份制企业。在市场机制和利益的驱动下,垃圾分类与管理的工作将往良性道路发展,形成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产业链,实现一条龙产业链,减少各环节之间过高的成本,拉动垃圾分类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5 结语

垃圾分类在我市只是出于初级阶段,虽然目前执行的具体效果不甚理想,存在种种问题,但是,作为一项长久而艰巨的工程,我们需要保持耐心,相信在全民的努力之下,必将迎来垃圾分类产业一个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8):212~212.

[2] 柳 枢.在英国体验垃圾分类[J].国际市场,2011(9):57~58.

[3] 沈颖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环境,2011(8):13~14.

[4] 林又青.机器人帮你垃圾分类[J].科技与生活,2011(11):25~26.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杭州市滨江区 社区居民 垃圾分类 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乡各类垃圾尤其是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我们每天都投放大量的垃圾,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活垃圾投放所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越发地凸显出来,因此也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垃圾分类是杭州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我们每个社区居民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所能做的小事情。当前,把垃圾分类作为社区管理的内容有着重要意义。

一、垃圾分类的概念

垃圾分类就是将垃圾分别投放,并通过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大致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

二、滨江区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

杭州市在2004年便已颁布《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其中第五十七条规定本市逐步实行生活垃圾的袋装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并在2012年通过的《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则明确规定生活垃圾必须全面实行分类投放。可见杭州政府在这十年间逐步实施并加强了垃圾分类的政策。2014年8月1日,滨江区出台了《“清净在源头”家庭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16年底,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小区中,家庭宣传普及率达到100%。由此可见,垃圾分类的政策已由市政府落实到区政府,滨江区也加大了垃圾分类前端投入力度,开展了居民垃圾分类工作。

但是就目前滨江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社区居民在排放垃圾时分类的工作做得并不好,垃圾的分类工作大多数还停留在二次分拣阶段,这不仅加大了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繁重程度,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我们对滨江区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进行了调研。

三、滨江区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现状

笔者于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杭州市滨江区主要社区(包括东冠社区、联庄社区、西兴社区等),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问和实地调查三种方法对滨江区社区的垃圾分类参与者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问卷发放的形式进行,共发放400份问卷,有效问卷378份。我们针对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进行的原因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

(1)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有较大差别。只有17%的居民在投放垃圾时,会刻意区分垃圾桶的分类,42%的居民则不会刻意去注意,如果注意到了标识,则会将垃圾分类投放。19%的居民表示在注意到了垃圾桶的标识之后会分类处理垃圾,但是基本上不会注意到垃圾桶的标识。其余的22%的居民则完全不在意垃圾桶的标识,不会关注垃圾的分类。

在另一项调查中,31% 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种环保行为,应该自觉进行生活垃圾分类。27%的被调查者表示并没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但是如果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则会积极配合。其余41% 的居民则表示生活习惯已经定下来,很难真正做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2)居民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处理方法。将有价值的垃圾出售是垃圾处理的一个方法,也可以说是垃圾分类的一个初步环节。其中有63%的居民在处理家庭垃圾时会将有价值的废品出售。在这其中,15%的居民会将剩下的垃圾分类投放,48%的居民则不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另外有37%的居民对于生活垃圾一般既不会分类也不会做卖废品处理,而是将生活垃圾整袋直接扔进垃圾桶。

(3)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在所做的调查中,居民普遍认为滨江区目前垃圾分类的工作做得并不好,在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对此我们也进行了调查。有9%的居民认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而且政策的落实也不到位;21%的居民认为政府或者社区监管的力度不够,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另有11%的居民认为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规定并不了解,7%的居民认为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有效扩大的垃圾分类监管队伍,增加、更新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开展垃圾分类新技术的研究等。然而在这些原因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仍是群众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52%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垃圾分类工作做的不好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意识的欠缺是最重要的主观因素了。

四、滨江区社区居民在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1)垃圾分类注重规章制度层面,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垃圾分类方面的专用法规,只有一些指导性的条文,且均缺乏对垃圾如何分类、如何收集和处置等实施细则的规定。分类责任主体模糊,垃圾分类缺乏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总体可操作性较差。

(2)垃圾分类标准制定不够详细,居民各自对垃圾分类的标准都有差别。通过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居民对可回收垃圾概念的理解仅仅是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使得居民的投放垃圾选择不一样,从而达不到垃圾分类的效果。

(3)部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很多居民都是将所有生活垃圾放在同一个垃圾袋中,然后将整袋直接丢到垃圾桶,没有细致的将可回收的、有毒的、厨房垃圾等分开来,他们觉得那样分类太复杂太费力。

(4)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正确率不高。部分居民会在家中会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投放的正确率却很低。比如厨余垃圾是指厨房做菜或日常饮食剩下的垃圾,而食物的包装盒(豆腐盒、水饺袋等)不属于厨余垃圾。

(5)宣传方式单一、力度小。垃圾分类的宣传主要在社区进行,这样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影响力有限。政府缺乏监督,宣传力度不足,未能在社会上引起重视。同时,大众媒体的支持和宣传大大不够,垃圾分类在深度、广度、频繁度上急需加强。

五、根据滨江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和立法。尽快完善杭州市城市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将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理各环节纳入依法管理轨道。可以结合滨江区的自身情况,具体制订操作性强的制度规定和实施细则。滨江区出台的《“清净在源头”家庭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2)增加垃圾分类的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的资金投入,来断扩大的垃圾分类监管队伍,增加、更新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开展垃圾分类新技术的研究等。

(3)建立垃圾分类奖励制度。对垃圾分类较好的居民,采用多种形式给于一定奖励,如发放垃圾分类补贴给做的好的家庭等。这样有利于大大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4)统一完善垃圾分类标准。在垃圾分类尚未成熟的阶段,分类标准应以方便居民理解和投放为主。对垃圾分类划分的标准,应当参考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于一些可回收的有利用价值的垃圾,比如废纸、塑料瓶,社区可以设立专门的回收点,社区居民可以直接将这些垃圾变卖给回收点;对于那些有害的垃圾,比如废电池等,社区应专门派工作人员定时上门回收。这样垃圾分类的效率将大大提升。

(5)加强多渠道宣传,公众参与。很多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是由于政府、社区、媒体等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做的不到位。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不应局限在社区内部,政府应当发放垃圾分类的宣传手册,增大垃圾分类的普及面。大众媒体也应大力宣传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学校也应当加入其中,一个人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应从小就教育孩子进行垃圾分类。只有全民参与进来了,才能更有效地实行垃圾分类,达成目标。

六、总结和展望

通过这次调查实践,以及笔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见证了滨江区居民垃圾分类的实施状况。如同大家所料想的,垃圾分类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体制和设备尚不成熟,未来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垃圾分类是一个社会问题,应举权社会之力,由政府、社会、家庭共同来参与。

参考文献:

[1]文建军, 许振国, 庞志峰, 杨斌, 金永久, 杨敏, 张娜, 马楠.城区居民对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认知水平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3).

[2] 高顺枝,罗兴章,郑正,冯景伟,赵国华,聂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思考[J].环境卫生工程,2009,(1).

[3]黄宝成,张钊彬,赵婷婷,宋苏丹,汪美贞,冯华军,沈东升.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情况调查及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7).

[4]姜朝阳, 周育红.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2).

[5]曹婷婷.有关杭州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成效的调查报告[J].杭州师范大学,2013,(7).

[6]黄彬.杭州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2,(3).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山水,人文”的目标定位,按照“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发展思路,全面巩固完善提升街道机关、学校及舟山花园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的配置和垃圾分类处置质量;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不断完善管理网络和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引导和协调配合,强化监督考核,力争2014年街道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取得实效。

二、工作任务

加快推进以建筑垃圾、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日常生活垃圾为主的“大分流”工作;进一步扩大日常生活垃圾“细分类”的试点范围,在2012年街道机关、小学、中学以及舟山花园安置小区推行垃圾细分类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预防保健所、香山花园安置小区、舟山村、香山村、别墅社区、小横山社区、长沙社区以及宾馆、饭店、汽车站等公共场所,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进行三分类处理,使街道生活垃圾真正实现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和安全无害化处置。

(一)生活垃圾大分流

1.建筑垃圾(住宅装饰垃圾、大件垃圾)的收集处置

建筑垃圾:由于街道地处度假区中心区,提请度假区选定一处临时归集点堆放辖区内产生的建筑垃圾。目前,占地350亩的区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已在甪直镇澄北村建成,可到区城管局办理相关手续后,将建筑垃圾运往区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集中处理。

住宅装饰垃圾、大件垃圾:住宅小区物业公司和环卫部门要对住宅装饰垃圾、大件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对金属、玻璃等进行可回收处理,油漆桶等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理,砖块、石膏板等建筑垃圾和浴缸等不可燃的大件垃圾收集后运往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木质类的破旧家俱等大件物品,部分可回收利用的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其他的经过拆解后送往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

2.餐厨垃圾的收集处置

2014年餐厨垃圾的集中收运在区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拟将街道机关、学校和大型饭店的餐厨垃圾进行统一回收处置。

3.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的收集处置

园林绿化垃圾和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目前仍按原有收运处置办法进行处理,待市资源化利用终端项目建成之后,街道将在区的统一部署下根据市的标准和要求对园林绿化垃圾和农贸市场有机垃圾进行统一的资源化处置。

(二)日常生活垃圾细分类

1.对2012年已经实施垃圾分类的街道机关、小学、中学和舟山花园,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亭、分类垃圾桶、分类标识标牌的配置,巩固宣传教育成果,提升垃圾分类质量。

2.循序渐进地在街道范围推广和普及垃圾分类,将试点网络向预防保健所、各社区(村)、宾馆、饭店、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延伸,确保到2014年底完成50%的居民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处置的要求。

3.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从宣传的形式、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扩大垃圾分类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确保街道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初见成效。

三、实施步骤及职责分工

(一)动员准备阶段(1月—3月)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橱窗、电子屏等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进一步巩固已经实施垃圾分类单位的试点成果,让垃圾分类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

3.按照《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四年行动计划宣传方案》的要求,各单位均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做好本系统和管理范围内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工作,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

4.加强规划建设。将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建设列入到单位、学校、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规划中,一并建设。

(二)推广实施阶段(4月—10月)

1.在2012年街道机关、小学、中学以及舟山花园安置小区实施垃圾分类的基础上,2014年地税分局、房管中心、国土中心所、公安分局、度假区旅游职业学校要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同时要完成50%的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6月底之前各单位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必须配置到位,香山花园要建设至少3个垃圾分类收集亭,其他房地产开发小区(市苏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昂内房产、深圳市中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分公司、中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高尔夫山庄、城仕房产]、集团地产[相王府]、集团中远[水上运动中心]、集团太投[1858])至少建设1个垃圾分类收集亭,同时每个社区要建立一支一定数量的垃圾分类指导志愿者队伍,为小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监督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2.将试点网络向宾馆、饭店和预防保健所、汽车站、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延伸,各单位要按照标准建设垃圾分类收集亭,配置分类垃圾桶,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有效实施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香山国际大酒店、太湖水星游艇俱乐部、海关培训中心、高尔夫酒店、碧瀛谷酒店、太湖山水间、宝岛花园酒店、马斯特堡酒店、香榭里酒店、铃兰太湖水底世界(海洋馆)、太湖渔洋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太湖湖滨生态湿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太湖公园等单位的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在6月底之前必须按要求配置到位。

3.按照《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四年行动计划宣传方案》的要求,各单位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从意识上接受,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为开展好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检查验收阶段(6月底、7月、11月)

6月底,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将对开展垃圾分类的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度假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将对中心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商住小区、宾馆、饭店等单位的垃圾分类情况和环卫部门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存在问题的单位督促整改。7月份,接受区的检查验收;11月上旬接受区的检查考核。

(四)总结表彰阶段(12月)

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对街道所属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社区(村)年度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评比当中。中心区内的商住小区、宾馆、饭店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总结表彰由度假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统筹安排。

四、资金安排

1.街道机关、小学、中学、预防保健所、敬老院以及各社区(村)和安置小区的经费保障由街道负责,宣传、培训经费由街道负责。

2.商住小区、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以及度假区中心区域内的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负责。对通过区垃圾分类验收的商住小区、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完善工作措施,加强宣传引导,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垃圾分类收集亭、分类垃圾桶建设采购到位,圆满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动员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使垃圾分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三)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做到每个单位、学校、企业、社区都有一支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市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6篇

从“垃圾围城”到“垃圾围村”,这是当前无法回避的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从我国垃圾处置现状来看,作为最主要处置方式的填埋越来越受到容量、选址、二次污染等因素的制约,实行资源化处理势在必行。

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此前的数据,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80%以上可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垃圾Y源化处理的前景十分广阔。但在有的城市或社区,分类的垃圾桶只是个摆设,各种垃圾摆放并没有分类放置,也没有人进行管理。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要求,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各地区各部门应该抓住机遇,让垃圾分类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惠民之举,为经济转型发展助力。

对垃圾分类处置和回收利用,可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发展循环经济。但是,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处置并非一件容易事。

目前,垃圾分类是个短板,亟待弥补。有关方面要加紧制定有效措施,不能让垃圾分类依然挂在嘴上,推而不行。“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现在需要找到短板,而且应该先易后难。”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说,面对垃圾分类收集问题,可回收物要与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对接起来,有害垃圾的收集要与危险废物收运系统对接起来,厨余垃圾收运要与生物质的利用对接起来。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垃圾分类做得越细,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就越高,处置成本越低;其次是解决终端市场问题,要创新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垃圾处置的市场化运营。

垃圾分类是一项典型的社会治理工程。为补足制度短板,让垃圾分类更有章可循,法制保障和刚性约束手段必不可少。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首先要在一些单位或社区做好“样板”,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其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将其与单位和个人、社区和家庭成员的行为挂钩。在此过程中,有待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合力推进。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分类处置运作机制,还要出台配套的支持政策,如通过购买服务等实现垃圾分类的市场化运营。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杭州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知识宣传;环境压力

据杭州市固废处置监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杭州市区生活垃圾清运量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2008年已达到214万吨,日平均5800吨,2009年全年预计将达到230万吨,日平均6400吨。

虽然目前杭州的垃圾处理能力为每天7500吨,但以现在增长速度,明后年就将接近处理极限能力,给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带来极大的压力。

据了解,杭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更早以前,就试行过垃圾分类收集。2000年左右,杭州街头流行过一批双筒分类果壳箱。一黄一绿两个筒并排立在一起。黄的写着“可回收垃圾”,绿的标示着“不可回收垃圾”。可是,试点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不少分类垃圾桶实际上早就形同虚设。

据悉,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低碳城市,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所以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成为杭州城管办“十二五”规划中的重中之重,2010年3月25日,杭州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要求居民主动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其他垃圾四类进行分类投放转眼,一年时间快过去了,杭州共有788个小区实现了垃圾分类,占小区总数的52%,但仍然存在垃圾分类工作不到位、部分硬件设施跟不上等问题。

为了解杭州市目前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我们“垃圾分类成效调研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一、调查内容

(一)调查时间

7月17日——7月30日

(二)调查步骤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以走访社区、分发问卷为主,辅之以走访垃圾回收站、环保环保站,城市管理办公室,最后进行资料整理等后期工作。

7月19日至21日,调研小组分别走访了铭和社区桂雨坊、华联社区和理工大学附近的清雅苑这三个垃圾分类实行小区。在走访期间我们在小区内分发问卷,采访清洁人员和小区垃圾分类负责人。调研小组实地参观社区的垃圾点,检查垃圾箱里的具体垃圾分类。通过采访和问卷,了解社区对垃圾分类动作的执行力度以及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度和对此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7月23日至26日,调研小组走访了垃圾分类未实行小区,头格社区和智格社区以及吴山广场。通过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来了解未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对垃圾分类的支持度以及杭州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程度。

7月27日至28日,调研小组分别走访了华家池环保教育宣传站和城市管理办公室。在此次走访中,调研小组具体的了解了杭州市垃圾分类处理的直运模式,丰富了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垃圾分类工作的规划及实施情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思考

本次实践小组对杭州铭和社区、华联社区、浙江理工大学附近的高教社区三个垃圾分类实行社区和未实行垃圾分类的社区头格社区、智格社区开展了关于垃圾分类回收调查问卷,其中实行社区共发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此次调查利用抽样调查方法,分布到杭州几个社区,因此,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杭州市目前生活垃圾分类现状,问卷重点调研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了解及态度,社区为垃圾分类提供的硬件条件情况,垃圾分类实施存在的难点等问题。

1、调查结果

(1)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

我们对杭州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我们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3.1与图3.2。

从图3.1中可以看出89%的居民认为对垃圾进行分类是一项十分有必要的措施,其中有高达76%的居民乐意配合这项措施,从图3.2中我们也能看出51%的居民对本社区的垃圾分类的前景持有乐观态度,而对于社区的垃圾分类的前景表示不关心或漠视的人只占7%,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杭州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热情是十分高涨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只要采取合适的手段,让环保知识在广大市民中得到普及,绝大部分的市民将会自觉的履行环保义务。

(2)居民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做法

如图3.3数据可知,36%的居民有良好的环保习惯,会自觉的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仅有14%的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显得有点冷漠,对其无动于衷;然而却有半数的居民的环保意识并不是十分强。所以笔者认为社区还是要将环保宣传进行的更为深入,才会有更多的市民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并将这份意识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从图3.4中可以看出当分类垃圾箱内垃圾已经混放后,有45%的居民会会选择随波逐流,垃圾外露和发出臭味也是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的结果并不乐观,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3)垃圾分类方面存在问题

图3.5指出:有50.9%的居民会主动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箱,而49.1%的居民只是偶尔或者从来都不会将垃圾分类后再放入垃圾箱。我们考虑到相关方面的宣传问题,如果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的话,这半数的居民所占的比例必然会有所减少。

我们已经发现垃圾分类在具体实施时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居民还是不能按照规定将垃圾进行合理分类,调查中发现有28.2%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意识不够”和“市民生活习惯问题”是导致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而12%居民认为因为“垃圾分类得不到妥善的处理”,通过上表的结果我们可看出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的确还存在许多难点,推行道路任重而道远。

2、调查思考:垃圾分类困难重重

(1)前期宣传工作不到位

虽然城管局一再要求各个单位要做好环保宣传工作,但是实际上,有些单位并没有认真落实工作,敷衍了事。而当政府部门宣传到位的时候,许多小区的宣传工作却没有跟进。我们的实践小组进小区宣传环保知识的时候,有的小区没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活动,收效甚微。小区是市民生活的地方,它最贴近市民,如果进行大量的垃圾分类宣传,更能够达到宣传效果。

(2)群众分类意识薄弱

在我们对于多个小区的抽样调查中,28%的居民选择市民分类意识不够是杭州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受到阻碍的原因。在调查问卷“在您周围的人是否会自觉自愿的进行垃圾分类”这一项中有45%的人选择选项“少数会”,30%的人选择“多数会”,还8%的选择了“”都不会,看来居民主动自愿的进行垃圾分类还是居民的意识的问题。居民没有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也没有考虑垃圾扔掉后怎么处理,即使意识到了,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不以实际行动来做到垃圾分类。

(3)难以监督

由于没有具体的条例规定,对于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我们只能进行劝说,并不能进行惩罚,但是这样做的效果是微弱的。也有一些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实名制”的实践。“紧箍咒”的确让垃圾分类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引发了是否侵犯隐私的争议,甚至遭到一些居民的抵制。

(4)社区管理不到位

许多可回收的垃圾在环保部门处理前就被拾荒者拣走了,而拾荒者在寻找可回收垃圾的时候会不时将居民已分好的垃圾随意倒出,这极大的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量。虽然这是一种变相的环保,但是也解决了部分人地生计问题,在一定层面上讲是一举两得的事。

从以上分析来说,导致许多城市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多年却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分类垃圾回收系统,政府部门与小区、居民没有密切配合。

三、建议意见

(一)政府需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工作

1、建立法规、考试制度

政府应加大宣传广度,有相关调查显示,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只局限于杭州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或单位,其他人群都未听说或有听说垃圾分类,但并不明确的知道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我们应该学习国际上分类做得比较好的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广度,将垃圾分类工作应该作为一项长期国策而不是短期政策甚至设立人群普及面较广的考试如公务员考试,高中升学考试等,法规,明确相应的奖惩措施。

2、开征适当垃圾税

在发达国家中,加拿大从2008年开始就施行一项制度规定,每户家庭需缴纳垃圾处理费用,收效甚好。而芬兰从1996年开征垃圾税,对于送往垃圾掩埋场的垃圾每吨征收30欧元的垃圾税。2007年此项税收收入突破5700万欧元,这笔收入全部补贴到了垃圾处理现场操作、废物清理、维护处理设施以及废物运送等方面。

高昂的垃圾处理收费不仅能抬高了垃圾制造者的心理门槛,也为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了财力支持,根据中国国情,政府可以向包装产品生产者收取适当的垃圾税,这样不久就可以促进垃圾的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和减量化,同时也为城市垃圾处理开辟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3、建立相应的可回收及有害垃圾回收站

据调研组调查发现,小区中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桶里的垃圾一般不会超过半个桶,根据这种情况,政府可以积极发挥其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的能力,利用政府资源(用地等政策优惠),鼓励无业人员、拾荒者成立合作社,综合解决城市包装废弃物管理问题和城市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及拾荒者增加环卫工人劳动量等问题

(二)城管办完善垃圾分类管理机制

1、完善制度建设

健全和完善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为主的管理系统、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系统才能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

2、强化考核监督

据调研组考察发现,管理人员巡查频率高的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工作做的比较好。从这一调查中可以发现,监督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强化考核监督工作,能不断的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增强居民的分类意识。

(三)社区加强宣传引导,及时通知新条例

社区要对开展垃圾分类的管理部门和物业小区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分哪些类,为什么分,怎么分类等问题,还会制定一些诸如垃圾桶如何摆放、标志是否明显等指标来考核小区的落实情况,有条件的小区还应该设置厨余垃圾处理机,通过生物处理进行资源再利用。宣传措施更是必不可少,除了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的环境保护宣传以外,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入户、制作宣传手册、垃圾分类的公益广告都可以成为倡导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式,并且垃圾分类宣传也应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这样才能使垃圾分类的宣传效果达到最佳。

(四)提升个人环保意识

光是上述这些工作做到位了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大众的配合。由于中国国情和中国民众的习惯及观念问题,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和分类意识普遍不高。谁都知道垃圾分类好,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落实到做、要改变行为就困难了,尤其是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所以身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一定要养成一种社会责任感,将垃圾分类看作是自己分内的事,正所谓“自己一小步,垃圾分类一大步”。

四、总结语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8篇

政府、社区、居民三方联手

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房山区建立了系统化的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专业管理—社区(村庄)发动—居民参与”。首先,房山区政府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一方面垃圾分类设施全部由政府出资统一购置;一方面,为提高垃圾源头分类质量,制定了《房山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评办法》,组织分类地区进行日抽查、月考评。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社区居委会及物业进行奖励。对分类积极、表现突出的居民,挂牌表扬并给予日常用品等物质奖励,大大提高了市民垃圾分类积极性。

过去垃圾分类常常受到居民的怀疑:“我在家把垃圾分好了,扔到相应垃圾桶内,结果垃圾运输车过来又混合着拉走了,我不是白分类了吗?”房山区对此实施专业化管理,确保每一类垃圾处理形成科学的流程。可回收垃圾由社区的废品回收公司上门回收,送往有资质的再生资源企业分拣后分别送往相应的回收处理企业。其他垃圾由环卫清洁队专用收集车送至中转站打包压缩后送往填埋场处理。餐厨垃圾则运送到良乡餐厨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每处理1吨厨余垃圾可产生2-3公斤有机肥料,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说:“每天都会有市民来这里索取这些有机肥料种花种草用,谁来都可以拿回家用!”此外,厨余垃圾处理站的设施也让人印象深刻,不仅非常干净,而且毫无异味,难怪房山区政府把厨余垃圾处理站建在了市区繁华处,周围居民也没有任何意见。

在整个“房山模式”中,各街乡政府(办事处)、各试点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三方联手,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事业中来。在绿袖标指导员的长期现场指导、宣传和鼓励下,社区居民从起初的不了解、不支持,到现在大多数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当中,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责任逐步被大家所认识。

绿袖标指导员的企业化运营

为更好地开展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房山模式”积极探索出了“政府补贴-统筹兼顾-企业运营-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管理新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企业运营招聘上岗。

早在2009年4月,房山区在居委会物业条件和小区环境均良好的海逸半岛小区和行宫小区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并率先在全区组建了147名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他们全部是热衷于环境卫生事业的下岗职工和群众。此举得到了市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于2009年4月22日在房山区府前广场举办了全市“第三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并现场组建了18支市级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由此绿袖标指导员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

房山区绿袖标指导员队伍建设已坚持实施四年之久。目前全区共有937名绿袖标指导员分布在64个小区中,这些“绿袖标”全部由企业实施招聘并实行企业化管理,主要对象以企业员工、社区志愿者为骨干,以劳务派遣、40-50岁人员和下岗失业者为主体,以再生资源回收员为辅助组成的联合共同体。这种联合编队的骨干部分保证了队伍素质的稳定,主体部分解决了城市弱势群体的再就业问题,辅助部分保障了队伍规模和人员数量。三者结合,使新模式下的绿袖标指导员队伍得以保障。

垃圾桶旁的美丽风景线

碧波园小区,一位40多岁的绿袖标指导员大姐正在认真工作,她说:“我们都是经过了几次培训才上岗的,对于工作中的小问题都已经处理的很好了。垃圾分类指导员是项艰苦的工作,冬天冷,夏天热,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几个‘绿袖标’也经常在一起商量着解决了一些问题。例如,夏天由于天气热加上一些居民混放垃圾致使垃圾桶的臭味较大,我们就先把桶打开,放一会味,等味小了再进行二次分拣。看,我手上的这个钩子就是用自家的废旧墩布棍接上钉子自制的,十分好用。”说着,大姐比划着演示起来。

“这个应当算厨余垃圾……”“那个是可回收的……”“你这个分的不对,应该这样分……”在海逸半岛社区, “绿袖标”程仁老先生不厌其烦地指导居民正确投递垃圾。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干了一辈子工作的他,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以前老同事的介绍,他加入到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行列,从一名党的优秀干部“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名整天和垃圾打交道的志愿者。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程老喜欢这样形容自己。从开始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垃圾分类达人”,程仁迎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凭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以及对社区和居民们的责任感,克服了年纪大、记忆力差的弱点,特别是在学习《绿娃在行动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手册时,他一边抄写,一边背,还让爱人和5岁多的外孙一起帮他按垃圾的不同种类一遍遍分类,为工作做足了准备。有些不理解的人曾经劝说程老,“你一个处级干部退休金也不少,这活又脏又臭又累,每月就发点烟钱,你干它做什么。”程老说,他不要虚荣心,不要臭架子,也不需要更多的金钱,只是希望作为一个退了休的老同志还能有自己的价值,能为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做些事情。他也确确实实做到了!社区里有些年轻人总是将垃圾混装,程仁每次都会及时制止,主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讲解,然后将他们的垃圾拿过来,亲自动手给他们分拣示范。这些居民看到程老不戴手套、不嫌脏的样子,也被这真诚的行动所感动,许多人当即承诺以后坚决按要求分类正确投放。

垃圾分类的优越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些“绿袖标”们功不可没。他们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却把这项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不单是一名站在垃圾桶旁的普通垃圾分类指导员,更是建设和谐宜居绿色家园的重要贡献者、垃圾分类事业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企业上门收集可回收物

我国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历史并不短,但遗憾的是,垃圾回收利用从未形成产业,垃圾中的回收资源潜力极大,尚有大部分资源有待回收。

北京海川得益废品回收有限公司和北京源心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作为市、区两级政府认定的主体企业,一直致力于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公益事业的研发和利用。自2011年起,在房山区委、区市政市容委和区文明办等相关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下,承接了房山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运营管理任务。现下设回收、分拣和再利用三个项目组,在企业内部形成以纸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在房山“垃圾分类企业化”试点小区加州水郡,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本来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对应三个分类垃圾桶,但在这里只有两个,少的那个正是可回收物垃圾桶。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垃圾桶背后的指示牌上:上面有废品回收公司电话,可回收物能上门收集!

北京海川得益废品回收公司便承接了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工作,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工作人员由公司统一招聘和管理,甚至称量垃圾的废品秤也是公司统一配备,绝对不会出现小商小贩们“缺斤少两”的现象。最关键的还是再生资源回收站提供上门收购可回收物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热情。因为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垃圾都可以卖钱,但是在这里只要是可回收物,他们一视同仁,都会上门主动收集。

攒够积分换洗衣机

在再生资源回收站的桌子上,放着一些生活用品,包括洗涤液、洗衣粉、肥皂和香皂等等。回收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公司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回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利用与合作公司的业务关系,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一批生活用品。这一举措受到社区居民尤其是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的欢迎,因为这些日用品比市场价低,其实就是间接提高了可回收物的价钱。这些物品中最受欢迎的要数399元的洗衣机,现在哪里还能买到这么便宜的洗衣机呢!所以很多居民甚至提出要花钱来买,可是工作人员摆手说:“不好意思,我们这洗衣机只能用垃圾来换,您回家把可回收垃圾拿来,一次不够,就记在积分卡上,一直累积到可以换洗衣机为止!”听到这话,居民们再也不乱扔可回收垃圾了,都要攒着换洗衣机用。

“城市的森林资源”!

1吨废纸可再生800公斤新纸或830公斤纸板,可节约木材4立方米,而可回收垃圾的80%主要是废纸,废纸再生大大减少了木材资源的耗费,因此垃圾是名副其实的“城市森林资源”。

在加州水郡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居民张大妈说:“我家前一阵子刚装修完,各种材料和新家具的包装都是纸箱子,堆在家里也没啥用,拿来这里还可以换成日用品或者零钱,哈哈哈…”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和包装及合成高分子物等,所以,可回收物中含有大量塑料、纸张、玻璃、金属、旧衣物等有价值的物品,而纸盒包装垃圾占了80%的比例,如何将这些纸类可回收物转化为资源再生利用,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北京博源集团公司就充分意识到了可回收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重要性,集团下设5家独资经济实体,形成了完整的以纸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回收、分拣、压缩打包、纸品再生、纸板加工、纸箱制作。现该集团生产的纸质包装原材料都是来自于社区回收的纸质垃圾,不仅大大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还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目标。用该集团公司马总的话总结整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特点就是:“其实垃圾中蕴藏着很大的一座金库,我们用商业的眼光捕捉到和发掘了,这样做我们感到很自豪,不仅仅为自己的企业带来利润,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所以,不要叫我们是‘收破烂’的,我们是绿色环保的倡导者。垃圾分类是这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所以我们会将垃圾分类坚定地做下去,还要越做越大!”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9篇

一、源头分类重在思想,打造特色宣传阵地

做好源头分类的关键是对居民进行宣传,使其能够自觉参与进来并形成习惯。这需要思路、方法和措施。

(一)宣传计划纲领文件,节点管理确保实施

打造宣传阵地的首要前提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要细致、可行,明确时间节点,针对每个时期的每个计划都要有详细的实施方案。为此,北京市顺义区在2013年年初制定了《顺义区垃圾分类四季宣传方案》,其中包括了诸多活动内容。

现已经完成的活动包括:春风之新春贺卡送万家及节后抽奖活动、“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活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普法宣传活动、夏雨之绿色夏令营系列活动、厨余积分换购活动、垃圾分类知识系列讲座等,宣传范围涵盖了顺义区全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社区居民踊跃参与,宣传效果显著。同时,选取试点小区用于配置厨余换购及宣传活动积分设备,安排指导员入户为居民发放积分卡,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各项活动。与顺义电视台合作,寻求以“两台一报”的方式向广大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二)寓教于乐特色宣传,情动社区感染居民

为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调动居民的热情和积极性,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方式必不可少。通过全面分析不同年龄结构的性格和爱好,从“老、中、青、少、幼”五个层次的人群思考活动创意点,打造了一系列的趣味宣传活动。

其中,垃圾分类“贴贴贴”、“趣味投篮”及“飞镖找对家”活动以其游戏规则简单、操作方便、道具轻巧易携带而成为社区节假日常设游戏,是参与者年龄分布最广、职业分布最多的经典游戏活动。另外,垃圾分类小课堂、有奖征文等也同样吸引了社区居民踊跃报名。

(三)社会各界齐参与,助推分类更深入

做好垃圾分类,需要全面调动社会资源,尤其是相关委办局以及社会团体的参与,才能促进分类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开展。顺义区市政市容委与精神文明办紧密结合,并逐步邀请区教委、建委、妇联、商委、民政局、城管局、电视台以及民间协会组织共同参与分类宣传工作,共同开展了多项宣传活动。

如,联手区教委走进顺义东风小学裕龙校区,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由此推动以孩子为中心拉动一个家庭、以裕龙校区为中心拉动一个地区的宣传活动。为孩子们布置“垃圾分类你真棒”的盖章作业,希望他们利用暑期在社区中坚持分类投放垃圾,对于做到的孩子,为其加盖一枚“真棒”奖章。开学之后收到了2000多名学生的作业卡片,称得上是硕果累累。目前,已在该校内设立了垃圾分类投放站点。今后,还将陆续开展垃圾减量主题月、垃圾分类征文赛及环保画作征集等活动,努力实现教育从娃娃抓起。

除此之外,积极联系区建委,全力协调垃圾分类小区物业,凝心聚力做好社区垃圾分类公共设施维护及分类收集清运工作;成功联合区城管执法局严查垃圾分类小区混装混运车辆,并针对物业使用混装混运公司、扰乱小区正常垃圾分类工作的现象开出本市首例罚单,起到一定的震慑和警示作用;联合顺义区电视台、电台和顺义区情等媒体单位,设立专门板块进行宣传,扩大垃圾分类宣传范围,使分类知识通过媒体传播到家家户户,培养社区居民的分类意识,促进源头分类工作的推动和开展;与民间三农协会就深入农村垃圾分类宣传方案进行研讨,编写出具有乡土特色的垃圾分类顺口溜进行知识宣传,方便农村居民理解和掌握。

(四)建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扩大社会影响力

为了打造垃圾宣传中心,集宣传知识、分类演示、设备运行、国内外先进经验等多项内容于一体,委托空港物博物业公司在顺义区东兴一区建设了垃圾分类宣传基地,使参观者能够直观、系统地看到全区的分类情况,通过了解,激发参与热情。

宣传基地设立的版块包括:(1)国外先进经验介绍。让参观者看到各国不同的垃圾分类经验,参与到探索符合社情民意的方式方法中来;(2)厨余处理设备演示。通过现场展示厨余垃圾处理过程,让参观者直观了解到厨余就地处理的环保性、便捷性及功能性,便于今后厨余处理技术的改善和推广;(3)全区宣传活动展示。展示内容涵盖了顺义区一年多来的特色宣传模式、宣传活动及各级领导的参观指导历程;(4)趣味宣传活动演示。此处板块拉近了参观者与垃圾分类的距离,通过模拟操作使参观者迅速掌握日常垃圾分类方法,简单有效;(5)源头分类示范区。基地内办公区、用餐区全部实现源头减量及分类,用实际行动证明源头分类工作的简易性。

(五)“四率”统计分类建档,提供宣传根本依据

“四率”指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率、社区居民的知晓率、投放率及参与率,通过对这四项数据的统计,能够直接反应出社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及工作的推进程度及宣传效果,同时数据的动态变化,能够给宣传方案的制定者提供重要依据。

2013年,为每名绿袖标指导员都发放了四率统计册,通过将四率统计内容、统计方法、统计区域形成文字表格装订成册,来实现指导员四率调查的随时性和日常性,为接下来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提供方向。

(六)不断创新宣传方式

除以上介绍的宣传方法外,顺义区严格按照区域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特色宣传方式。如撰写和印刷垃圾分类专刊;实现精品小区的厨余垃圾POS机刷卡积分试点;设计特色宣传站,并使其逐渐融入到社区居民的生活中,达到分类标语时时会提醒、分类知识处处能看到的目的。

2013年年底,顺义区将继续加大社区宣传方法的创新及改进,推进党政机关和学校的宣传工作,并通过开展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扩大此项工作的宣传范围及影响力,为2014年的垃圾分类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总结分析过去,努力打造崭新未来

2013年前三个季度,顺义投入了大量精力整改、治理老旧小区及别墅区混装混运问题。同时,坚持将垃圾分类宣传放在分类工作的首要环节,重视居民源头分类效果的改善与推进,坚持特色宣传活动的举办和创新,同时根据各个单位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实现垃圾分类从孩子做起,带动家庭的推进环节。接下来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分类工作。

(一)促进分类管理一体化,加速分类工作再前行

垃圾分类是一项富有挑战、需要创新且全面系统的工作,需要从分拣、收集、清运到消纳各方面的配合,涉及的单位小到物业、居委会、各清运单位,大到市政市容委、环境办、环卫局、财政局、精神文明办、建委、城管局、街道办事处等。顺义区着手探索“一体化”管理思路,选取试点小区进行实际操作,研究其可行性,熟练掌握分类工作各环节。

(二)全面开展小手拉大手工作,覆盖分类辖区

以东风小学裕龙校区为中心,重点开展所有辐射试点小区及校园的分类宣传工作,并通过任务布置、奖章积累、联合手工等方式实现分类试点社区与试点学校、家长与学生的对接,达到“小手”带动“大手”的目的。同时,从小学开始,逐步将分类宣传、知识课堂带入初中、高中及大学,培养在校学生垃圾分类习惯及垃圾减量理念。

(三)逐步推广POS机积分活动

选取试点小区进行POS机积分活动,居民通过参与厨余垃圾投放及宣传活动积累相应积分,并获取印有垃圾分类字样的宣传品,宣传品着重选取日常用品、学习用品,选材注重物品的重复使用性,杜绝一次性用品,支持垃圾减量的理念,不但能够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加,还能将分类与减量带入百姓的生活中。通过选取小区试运行,观察、调整积分方法及活动内容,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积分活动。

(四)创新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宣传方法

社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10篇

1主要设施设备

1.1收集点各郊区(市)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形式多样,一般设置在路旁、院坝、社区办公区、活动区等公共区域。收集点分为2类:一类是垃圾桶点,以2~3个垃圾桶为1组,分别收集不同类垃圾;一类是垃圾房,垃圾房设多个投放口,内部划分不同区域并隔断,每个区域可摆放垃圾桶,收集不同种类垃圾。为与周边环境协调,各郊区(市)县对部分收集点进行了美化升级,并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种类垃圾,同时在垃圾桶桶身或垃圾房投放口张贴或安装垃圾投放种类铭牌,以方便居民更准确地投放。

1.2分类收集车各郊区(市)县为分类试点区域保洁人员配置了新型垃圾收集车,收集车内分出3~4个仓位,对应存放不同种类的垃圾。保洁员的分类收集车大多仍是人力三轮车,少量电动车,但各郊区(市)县分类收集车的样式和标识尚不统一,多为自行设定。

1.3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各郊区(市)县基本建立了村、镇两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了镇乡有回收站,村村(社区)有回收点,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深入基层,同时配合预约回收的方式,提高了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均设有明显标志,主要回收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玻璃、橡胶、布料等,前4类的回收量可占到可回收垃圾总量的80%以上,但可回收垃圾仅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0%左右。

1.4生物降解池农村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其实主要是菜叶、果皮、杂草、树叶等植物类垃圾,以及少量的食物残余等,主要通过设置生物降解池进行就地处理。生物降解池是在林间空地上挖出长宽高1m的土坑,每填入30cm餐厨垃圾回填1层薄土,利用土壤自净作用使餐厨垃圾得到降解,降解后的腐殖土可作为林业种植的底料。

1.5无害化处理设施为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各郊区(市)县都建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或焚烧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后,填埋场和焚烧厂也就成了其他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1.6分类试点的成效经过不断推进,各郊区(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效果明显,2012年成都市各区(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比例见表1,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平均减量18%。

2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模式

为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的长效化和制度化,在经过实地调研和成果总结,可将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经验归纳成统一的“户分类、组(小区)分拣、村(社区)分流、镇运输、县处理”分类收运处理模式。

2.1分类方式按照“干湿为主、先粗后细”的原则,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4类,即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可回收垃圾:通常指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长期收购的废旧物品。主要包括:①未被严重污染的纸类,如报纸、杂志、包装纸盒、废纸板等;②未被严重玷污的塑料,如各种干净的塑料瓶、泡沫包装塑料、硬塑料等;③金属,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④玻璃,如酒瓶等。有毒有害垃圾: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旧日用电子产品、废旧含汞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农药(瓶)、过期日化品、过期药品、过期化肥等。湿垃圾:也称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饮食的残留物,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树叶、瓜果皮、蛋壳、茶渣等含水率高的垃圾等。干垃圾:以上分类中未包括的、不明确归属的且含水率较低的生活垃圾。

2.2收运处理模式

2.2.1散居区散居区农户多是以村组为单位,居住环境相对开放,周边大多围绕着农田和林木,并多喂有家禽和牲畜,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可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础上采用“户分类、组分拣、村分流、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户分类:要求农户将生活垃圾分成“干垃圾、湿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投放到农户家中配发的“干湿”分类垃圾桶(袋)或垃圾收集点配置的分类收集桶里,有毒有害垃圾由农户自备密闭容器单独放置,由保洁员上门收集。鼓励农户自行处理可回收垃圾、湿垃圾以及煤灰炭渣。组分拣:保洁员每日上门收集有毒有害垃圾和干湿垃圾,并清理垃圾收集点的分类垃圾桶,对所收集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别存放在分类收集车上的对应仓位。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分拣员岗位协助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拣。村分流:保洁员对二次分拣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垃圾送至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回收处理,将湿垃圾送至村指定场所就地处理,将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送至垃圾收集站装车统一收运。镇运输:各乡镇负责到垃圾收集站定期收运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并分开运输。干垃圾集中运至县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毒有害垃圾则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处理地点。县处理:各区(市)县对干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垃圾则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或贮存。

2.2.2集中居住区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许多地区出现了农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大多由多个封闭或半封闭式小区组成,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与城市居民小区基本相同,采用“户分类、小区分拣、社区分流、镇运输、县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户分类:要求农户将生活垃圾分成“湿垃圾、干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分类投放至小区设置的分类收集桶中。鼓励农户自行处理可回收垃圾。小区分拣:每个小区设置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桶,并按单元设置若干个垃圾收集点,每个收集点配置2~3个“湿垃圾”和“干垃圾”分类垃圾桶。小区保洁员对分类垃圾桶中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别存放在分类收集车上的对应仓位。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分拣员岗位协助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拣。社区分流:保洁员对二次分拣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垃圾送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点回收处理;将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送至社区垃圾收集站装车统一收运。镇运输:各乡镇负责定期收运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并分开运输。湿垃圾集中运至县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干垃圾集中运至县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毒有害垃圾则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处理地点。县处理:湿垃圾和干垃圾由各区(市)县分别在专门的垃圾处理厂(场)集中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垃圾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或贮存。

3结论与建议

3.1完善政策法规,加快立法进程成都市应尽快制定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应的资金补贴、建设标准等配套文件,适时出台相关企业税收优惠、资金奖励、鼓励和限制性项目、分类收运市场化等配套政策,规范、激励和引导各区(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快推动《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有法可依,以强制性约束力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长期效果。

3.2加强监督考核,实行奖惩激励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管理体系及目标责任制度,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市级政府将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区(市)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并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可作为区(市)县考核加分,并与发放的市级补贴经费挂钩。同时各区(市)县也应出台相应的激励奖惩措施,层层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绩效挂钩。各区(市)县还应建立对居民的激励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表彰、发放奖品、日用品兑换等方式,对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好的家庭及个人予以奖励。

3.3加快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备各区(市)县应尽快完善分类处理末端设施规划建设,确定有毒有害垃圾处理设施,合理规划村级堆肥点,加快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规划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厂,从而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同时,对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站、转运设施进行优化布局、功能改造和提档升级,并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标识,逐步淘汰和更换现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和保洁员分类收集车,配置相应厨余垃圾密闭运输车辆,向农户发放分类垃圾桶(袋),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存放和分类运输要求。

3.4搞好宣传引导,加强人员培训在前期宣传效果的基础上,从“政府、社区(村组)、保洁员、志愿者”4个层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分类垃圾桶分类标识、市(县)电视公益广告、专题节目(如有奖竞猜等)、志愿者入户宣传、保洁员上门宣传等多种方式,配合报纸、移动传媒、网络等多种媒体,持久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分拣人员、志愿者等的专业培训,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3.5加大技术研究,推动工作创新制定适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技术指南和工作导则,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流程,特别是规范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包括剩菜叶、瓜果皮、少量厨余等)的处理技术,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改进和创新农村有机垃圾处理技术和有毒有害垃圾处理技术,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运行更加合理,资源化利用更加高效。

上一篇:社区文明创建总结范文 下一篇:社区综治维稳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