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8:23:58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一、坚持主线,把握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方向

(一)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重要举措和典型经验的宣传。

(二)重点宣传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重大部署中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政策、新要求,来指导我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三)积极宣传我区征地拆迁、土地出让、土地执法监察、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方面的重大举措和成效,介绍、推广国土资源管理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

(四)持续宣传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意义,城市化建设对经济发展、10%留用地政策在城市化建设中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防违控违有关政策要求。

(五)加强分局内部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依法行政、国土政策、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优秀团队。

二、找准重点,提高宣教工作影响力

1、立足“三个有”,创出宣教品牌

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有声音、有文章、有作品,通过报送信息、发表文章和作品,把我区依法和谐拆迁、节约集约用地、防违控违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进行宣传。“有声音”指的是要做好重点时段的宣传报道工作,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结合“6.25”土地日等重点时段,联合新闻网及分局的网络平台,利用声讯形式大力宣传我局的新举措、新成效。“有文章”是指要注重日常性的信息报送工作,把我局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及时报送到省厅、市局,争取在《国土资源通讯》、《国土资讯》、《报》等媒体上发表,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分局的工作进展情况。“有作品”是要注重质量和经验总结,认真总结分局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先进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积极向《国土资源》、《土地》等省、市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权威杂志进行投稿,发表更多有质量、有水平的作品。

2、做到“三个抓”,突出宣教重点

宣传教育工作要抓联动、抓重点、抓特色。“抓联动”就是要联合镇、街道和区相关部门,建立并完善宣传教育工作联动机制,把宣教工作延伸到乡镇、村(社区),在各期干部培训班中增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比重,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组织学习国土资源政策知识,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以干部法制意识的提升带动群众法制意识的提升。“抓重点”就是抓好重点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突出宣传教育的主题和主体。今年宣教工作要紧密围绕“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全国法制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宣传工作;要继续加强对镇分管领导、村镇办主任、村(社区)负责人以及各征地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努力提高社会各层面的国土法制意识。“抓特色”就是要紧紧围绕实际,积极宣传保护保障两方面及服务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以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举措和成效,突出宣教工作的“特色”。

3、着力五项工作,构筑宣教平台

今年国土宣传要紧紧围绕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培训、业务交流、调查研究、廉文共读等五项工作的开展,构筑分局宣传教育的大平台。首先要按照“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要求,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研讨培训”、“业务交流”的机会,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征地拆迁、执法监察、地籍管理等方面业务的培训教育,努力提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各方面的业务能力。要更加注重提高干部职工的“调查研究”能力,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多下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事前深入调研,事中加强管理,事后及时总结分析,不断提高分局干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继续开展好全局范围的“廉文共读”活动,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形成“人人讲廉、人人促廉、人人保廉”的廉政氛围,树立我局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

三、几点要求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各科(室)、所要树立“宣教先行”的理念,切实提高对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宣教工作作为分局的中心工作抓好抓实。要认真贯彻执行今年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工作要点中对分局年度宣教工作做出的计划安排,明确各阶段的宣传重点,切实完成每阶段的目标任务。

2、加强培训,全面提升宣教工作的实际效果。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开展好宣传培训工作,在分局内部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要更加突出一线宣传和外部培训的作用,着力加强对镇分管领导、村镇办主任、村(社区)负责人、村民群众以及各征地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社会各层面的国土法制意识和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工作更上新台阶。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司法部等14个部门《关于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市司法局的要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认真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县司法局决定在年度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保障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宣传“”成就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为完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贡献力量。活动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法治内涵,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县农村营造讲理想、讲文明、讲法律、讲政策、讲科学、讲道德、讲义务、讲发展、讲和谐、讲稳定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通过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农家”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县公民的法律素质,形成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良好法律氛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和“六五”普法启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内容

(一)继续开展好法律进村(居)“四个一”活动。要求每个村(居)委会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栏,主要宣传法律知识、政务公开项目以及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村(居)委会每季度组织上一堂法制课,在村干部和村民中挑选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组成法制宣传骨干队伍,具体负责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每个村(居)委会配置一套法律图书,为群众提供基本的法律常识资料;每个村(居)委会建立一支由司法所人员或村(居)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为村民上一堂法制课。

(二)继续做好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要始终围绕三个目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一是农村(社区)民主更加健全,党支部领导的农村(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切实发挥作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农民(居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形成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二是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村(居)民自治章程、村(居)规民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的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实现我县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团结、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和睦的良好局面,加大对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特别是“两委”干部的培训,使他们首先成为法律明白人和民主法治带头人,推进农村(社区)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三、活动安排

(一)开展法制宣传资料进村(居)入户活动。把与农村(社区)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印发到千家万户,从而达到家家户户有法律宣传资料,人人学法讲法的目的。

(二)开展法制图片展览下乡活动。结合各个时期的党政中心工作、我县组织开展的“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启动工作宣传、“打黑除恶”、禁毒和“扫黄打非”等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及治安形势,积极利用法制图片通俗易懂、震慑力强的特点,组织乡、村两级联网,统一指挥,利用农村(社区)人口稠密村庄、学校大力张挂法制图片。

(三)开展法制宣讲进万家活动。首先,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到各乡镇、村(居)宣讲有关法律知识;其次,发挥农村(社区)党员、干部、法制宣传志愿者的作用,把法制宣传送到家;第三,加大青少年普法的力度,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的阵地作用,组织法制副校长和政法系统的干警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利用在校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再把在学校学到的法律知识带回家宣讲。

(四)开展村镇农贸市场送法进户活动。根据农村群众的特点,通过设立法律咨询点,发放法制宣传单和法制报刊,出版报、贴标语、张挂横幅、出动法制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自觉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村镇农贸市场送法进户活动各乡镇每月进行一次,由司法所组织实施。

(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围绕外来务工人员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重点学习《物权法》、《劳动法》、《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群众解答有关法律问题的各种询问,法律事务文书,为当事人办理各项法律事务提供方法和途径。

(六)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增进团结,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在活动中,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在法制宣传教育中解决纠纷,在调处纠纷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人员对农村矛盾纠纷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分类梳理,按轻重缓急,调集精兵强将分别依法调处,严防矛盾激化,消除不稳定因素,将矛盾纠纷隐患解决在初始阶段,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七)举办全国“12·4”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在今年“12、4”期间,各乡镇要整合资源,创新形势,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座谈会、知识竞赛、法制墙报、专栏、法律咨询和送法下乡等形式开展专题活动。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3月20至4月5日)。各乡镇报送工作计划。

(二)第二阶段,宣传实施阶段(4月5至12月5日)。各乡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面的宣传发动工作,使“法律下乡”观念深入人心;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开展“法律下乡”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检查提高阶段(12月6日—20日)。各司法所及法律服务单位要把开展活动的措施、经验、取得的成效等上报县司法局法制宣传股。县司法局将组织检查组,赴各地检查“法律下乡”情况,进一步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送法下乡”的重要性,切实把“送法下乡”活动作为“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启动工作重要的内容来抓,将“送法下乡”活动与“法律六进”活动紧密结合,与正在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走访调查活动相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各种有特色的讲座和宣传活动,加大对土地流转、婚姻家庭、继承等农村中常见矛盾纠纷的宣传教育力度,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潜移默化地把法律送进农村。

(二)结合实际,务求实效。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活动中,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总的目标,安排和落实好本次活动的各项任务,将整个活动贯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的始终。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活动中,要始终把握农村社会对法律文化的根本需求,妥善合理安排宣传内容,探索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规律,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手段。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在活动中,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四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全县农村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文化程度的特点,确定具体方法,进行分类指导,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各司法所要加强协调,认真制定方案,积极组织实施,齐心协力完成此项活动任务。

(四)总结经验,广泛宣传。各司法所要做好“法律下乡”活动的工作经验总结,及早全面推广。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此次活动将作为“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年度考核一项内容,要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做好资料归档等工作。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应用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78-02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服务功能越来越多,并且气象服务的科学性越来越高,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务,我国技术人员正在积极进行气象服务的业务拓展,由于我国近几年发生了几起较大的地震灾害事故,科学技术人员在延伸研究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具体的有关情况。

一、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方面中的应用

(一)提高气象灾害预防工作的质量

在进行气象灾害预防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依靠工作单位的科学技术、人民群众的力量和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灾害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各级防灾减灾体系,做到对气象灾害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动态的监督,并在单位内部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较大的气象灾害要主动实施预警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应急措施,提高工作单位所在地的防灾减灾工作水平,进而实现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技术水平

建立综合的气象灾害监督平台体系,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水平,健全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促进预警平台的可视化和人机交互水平的提高,将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和实效性做到最大化,遇有重大天气及时组织进行会商,内容应该围绕灾害性气象的灾害程度和关键性开展,尤其应该重视对台风、暴雨暴雪天气的预测和预防工作,实时、动态地分析各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建立信息系统,预测到重大的灾害性天气,及时通过信息系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各种方法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进行扩传。

(三)提高处置气象灾害的能力

制定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且预案内容能够符合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完善气象灾害的应急救援团队,保证团队能够进行高质量的人工增雨、防汛抗旱等气象灾害应急处理工作。同时要及时对团队的设备进行检查、检测,保证所有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发现不能正常使用的设备要及时进行年检、维修,对于过期的设备要及时进行设备更新,汛期前要针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行预案演练,防止在发生气象灾害事故时的慌乱,保证救援工作的有秩有序的开展。

(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能力

积极进行气象灾害的普查工作以及气象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并且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并且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理念,提高自身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以为民服务造福社会为中心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二、气象服务在实际的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

以2015年8月6日烟台市强降水天气过程为例分析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过程。

(一)降水实况

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台风倒槽东南暖湿气流、西风槽的共同影响,8月5日20时到6日20时,我市普降大雨,局部暴雨。11个大监站平均降水量为44.5毫米,有5站次达到暴雨量级,其中最大降水为烟台95.6毫米。

区域站平均降水量为45.3mm,其中降水量≥50毫米有55站次;降水量≥100毫米的为10站次,最大降水出现在福山张格庄为140.mm。从降水分布来看(图1),我市降水以中部、东部最大,西部地区偏小。

(二)针对实际的降水情况

当时的高空形势、地面形势、风廓线雷达特征以及数值产品检验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分析。

1、高空形势分析

5日20时至6日20时,500hPa图上,副热带高压正在加强西伸(图2a、b)。5日20时,西风带大槽位于河西走廊附近,经向度大。由于台风的西移,副高也西移北伸,结构呈块状,对上游低值系统移动有较强的阻挡作用。西风槽的南端由于受副高阻挡,移动变缓,形成南北向的冷式切变线。在切变线和副高之间形成了西南急流,向山东半岛输送。

6日20时,低层850hPa上(图3),台风已经移动到副高的西南部,南到东南气流沿副高西部边缘北上输送到山东半岛地区。偏南风的气流未形成急流,但风速明显增大,最大风速10米 /秒。

从高空三层看,西南急流和东南气流在山东半岛上空回合,带来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特别时低层高温高湿的东南气流的北上,大大增加了降水的效率。

2、地面形势分析

在地面图上,烟台市位于高压的后部,5日夜间全市出现中雨,局部大雨,6日08-14时部分地区出现雷阵雨。14时之后雨势明显增强(图4)。

3、风廓线雷达特征分析

在8月6日白天,特别时下午14时-20时,烟台的风廓线雷达上(图5),垂直方向的边界层中,为西南风叠加在偏东北风上,为典型的强降水风场特征,烟台6小时雨量高达72.9mm。同样,在8月5日夜间烟台强降水期间,风廓线雷达也出现了此特征。

三、实际工作中的工作经验总结

(一)要加快气象服务社会化进程的建设

气象服务应和地方政府服务相互结合,在实际的气象服务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造福社会”的原则,促进气象服务工作的拓展,将气象天气现象分析透彻,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和气象服务的效益。

(二)促进社会力量购买气象服务

在2013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制定措施加大社会力量进行气象服务的购买工作,能够促进政府职能的转换、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型,气象服务部门要和社区相互配合,共同进行气象服务工作。并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工作,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团队的建设,并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争取相关经费,促进气象服务工作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服务工作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的气象服务领域要向着服务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方向发展,气象服务的工作人员要努力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促进社会购买气象服务的力度,对气象活动开展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气象服务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促进防灾减灾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润兰,李芬,贾素贞. 基于科技服务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8:23-24.

[2]李永兵,覃伟嫦,林启光,李文奕. 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在阳山县农村防灾减灾与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5,07:247-248.

[3]马玉玲,张艳丽.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15,10:209.

[4]曹广喜,丁荷莲,郭雨. 基于SEM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03:476-486.

[5]金勇根,黄芬根,雷桂莲,王冠华. 手机移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自然灾害学报,2006,05:126-131.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团委 工作 改进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思维的异军突起对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对学生和团员的培养,是学校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共青团员,团委必须要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原则,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学校的特点,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模范带头作用。团委要努力找准与学校管理的结合点、切入点,多侧面、多层次地“渗透”对学生和团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构建团的工作新层面。

一、团委工作的意义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共青团组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学校的党委和行政的职能部门,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素质深化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团的组织建设和学生成才服务等工作。其工作职责主要有:一是开展学生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开展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三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信息传媒工作,四是做好团委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拨工作,挖掘培养团委学生干部,充实团组织队伍,并指导团委学生干部开展一系列工作。五是认真完成上级组织和校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二、当前学校团委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追求进步、共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仍是当代学生的主流,但部分学生价值观念也存在倾斜, 理想信念产生动摇。 目前学校团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1. 团员的思想认识不足

应试教育使团组织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组织活动,受学生年龄的局限,多数学生在入团时可能都不清楚团组织的信仰、性质,也不清楚作为一名团员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说到入团动机的话,恐怕有些同学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加入共青团。 因此可以说有些同学并不是把入团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必经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团员意识淡薄、团组织凝聚力不强便不奇怪了。

2. 培养教育形式单一,工作方法陈旧。

现代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较多,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但部分学校对团员的教育形式仍然较为单一,只注重对学生团员的思想理论教育,而忽视对他们进行实践锻炼的教育。而且有的学校团委工作方式落后,方法简单。团的活动缺乏新意,形式呆板陈旧,为了活动而活动,在现代化网络教育的时代,有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听报告”、“读文件”的水平上,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团员的思想和

3团员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淡化。

团员意识淡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广大团员降低了对自己要求的标准, 组织观念日渐淡薄,缺乏应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很多团员不再认真行使团员的权利和履行义务,先锋模范作用淡化。

4团干部队伍素质不高。

有的学校团干部队伍不太稳定,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对共青团在高职学生道德成长方面极为不利。有些高职院校团干部大多都是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担任,或者选拔一些学生干部担任,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都有教学任务或者行政任务,平时工作忙了对学生团干部工作就无暇顾及,更别提对他们进行指导了。这就导致团干部队伍没有执行力,学生对他们也越来越失望,逐渐失去信任。

三、改进学校团委工作的建议

团队工作要重实效,忌摆“花架子”。在新时期,如何做好学校团队工作,更有效地发挥其在深化教育内容上的促进作用。通过几年的团委工作,要想做好团委工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坚定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

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团委要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举办业余党校、业余团校,有选择性地组织参观各类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有主题地举办纪念活动,有侧重地组织举办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让团员青年学习继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灿烂的优秀历史文化、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从而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认真组织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生社区援助活动。

一是校团委定期组织重点团队,各分团委也要及早做好组队的准备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二是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援助活动。校团委要把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援助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开展社区援助活动要与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与“讲文明树新风”等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使之务实求效,努力培养团员青年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三是要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分会等组织网络建设。完善以服务“小时”考核,服务手册登记为基础的各项管理,激励制度,实现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经常化,阵地化和正规化,

3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学校团委要十分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根据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要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团员青年的成长需要和兴趣爱好,以有关节日为契机,组织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举办各种学习竞赛、社会实践交流会、就业指导培训会和择业模拟招聘会,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提升同学们的思辩能力和表现水平,使同学们在各种各样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受教育,长才干。

4健全团委的规章制度

制定团委、团支部工作规划,明确团委委员、支部委员的工作内容与范围,健全支部常规工作。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深化团建创新工作,促进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根据学校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制度,在组织设置,团干部配置,团队考评,团员奖惩,团的活动经费和阵地建设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为使团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制定明确详细的规章制度,使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更加规范,达到制度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效果显著化。

5切实做好评优工作。

团委评优包括团支部和个人两个方面。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同学们和支部集体的参与程度,严格把握测评的每个环节,审查监督工作要及时、到位。对于个人评优,分别设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对于集体评优,分别设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红旗团支部等。团委成立综合测评工作小组,小组由各级分团委书记及各社团、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任人组成。首先在各年级学生干部层面进行发动宣传,再要求各班召开支部大会进行测评动员。推荐出可以申报参加院系评定的优秀个人,各班级均可参加学系组织的统一评优。院系对上交的个人和集体评优申报材料,进行认真评定,统筹考虑,经过初评和复评,最终确定优秀个人和班级。校团委最后对优秀个人和班级进行表彰,宣传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勉励全校大学生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戒骄戒躁,以促进全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真正成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束语

总之,学校团委要不断学习研究,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发扬学校的传统优点,勇于实践,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在抓好基本工作环节的基础上,抓好团组织建设,活跃团的工作,更好地为青年老师和学生服务,努力开拓创新,争取使团委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做贡献,为基础教育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如清.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建设及其作用[J].2006,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工会转型的背景

工会转型是顺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在劳资矛盾频繁化、劳资纠纷犀利化的前提下提出的。转型,意味着变化,也表明了原有的体制、模式已不适应它所依附的社会环境。

从现状来看,劳资纠纷、维权抗争等事件频频发生,劳资关系的“对抗式对话”越来越成为阻碍企业发展、员工成长的桎梏,劳资矛盾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是利益诉求更为具体。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消退,劳资矛盾已从围绕劳动合同解除后的寻找经济补偿逐步转向提高薪酬、奖金、福利等具体利益诉求上。

二是诉求表达方式更为直接。一方面,从传统的个人上访或集体上访向群体性停工,这种新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转变了;另一方面,劳资矛盾的覆盖范围,也从一个车间或一条生产线等局部“地区”向整个企业、分公司扩大。

三是劳资矛盾主体相对集中。深圳富士康事件、广本停工事件等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越来越成为劳资矛盾激化的“重灾区”,这也反映了一线职工,特别是劳务工,正成为劳资矛盾中的重要群体。

从源头来看,劳资矛盾新特点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商务成本的不断上升促使企业控制成本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随着通胀的持续升温,物价上涨的结构性因素没有根本变化,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等现实问题。二是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给职工群众带来了“两难”问题:一方面,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生活受影响较大,他们对提高工资收入有较高期盼。但另一方面,企业职工尤其是劳务工,却面临着同工不同酬或通过加班也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况。三是职工未能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国际金融危机时,许多职工群众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但随着危机过后,部分企业经营形势的好转,职工的待遇仍然不变或增长很少,引发了职工群众的不满。

从发展动向看,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出现重大调整。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海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纳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表明了上海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将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创新的发展,而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转型前沿阵地的浦东新区,更需要作出示范、当好表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新兴产业不断崛起,“80、90后”工人和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崛起,作为职工群众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权力意识不断上升,要求体面劳动、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也日益凸显。

二、工会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化、职工队伍多层次化及劳资矛盾的复杂化、犀利化,都凸显了工会转型的必要。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会的维权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工会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还劳动以价值、尊严,为此,我们先对工会工作的现状进行梳理。

1、必须清醒认识现有工作模式的不适应

一是行政型工会的不适应。源于计划体制下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工会工作方式,使得工会在预知员工意见、预防劳动纠纷和预警等方面,存在制度的缺失与断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建服务型工会上下功夫,要突出围绕大局、以服务为先的职能特点,以人为本,坚持以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导向,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职工,真正实现从行政型工会向服务型工会的转型。

二是附属型工会的不适应。在行政手段下形成的依靠行政、替行政说话的附属型工会,特别是依附于企业的基层工会,在涉及集体协商、工资谈判等具体维权事宜时,往往出现失语、失位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建法治型工会上下功夫,增强工会组织的法治意识,强化学法、用法,以法定程序挑选工会干部,用法律手段履行工会职责,真正实现从附属型工会向法治型工会的转型。

三是活动型工会的不适应。传统观念中的工会仍然较难摆脱为员工搞活动、谋福利的角色,无论是国企还是外资企业,受雇于老板体制下的工会干部,因“先天不足”,无法走出、也不敢走出“吹拉弹唱队”的困局,使得维权工作容易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建代言型工会上下功夫。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工会,要不断强化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角色,当好职工群众的“娘家”;而对于缺乏独立性、运作不畅的工会,加强帮助与指导,真正使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在集体协商机制建立、文体活动开展、帮扶帮困关爱等方面,形成较好的工作法,以改变企业工会无为、弱为、难为局面,真正实现从活动型工会向代言型工会的转型。

2、必须清醒认识维权工作的艰巨性

一是非公企业建会难度大。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比重大、中小企业比较多、职工人数多且流动性强、劳动关系问题突出等特点,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无疑是工会工作的重点环节。但现实情况是,这些非公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行政领导对工会工作心存芥蒂,而现行的《工会法》对企业组建工会刚性要求仍显不足,工会作为工作推进者,只被赋予了法律监督的职责,而非执法主体,履职困难。

二是集体协商覆盖难度大。一方面,在推行集体协商的过程中,外资跨国企业的国内负责人往往以“无权代表总部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为由推卸责任,小型非公企业老总又对集体协商存在抵触,职工对集体协商的认知度低,出现政府“一头热”,企业与职工“两头冷”的局面;另一方面,一次完整的工资集体协商往往要经历协商要约发起、双方反复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合同、职代会审议合同、劳动部门审

核等程序,但由于目前企业工会组织不完善,导致部分基层工会依附在资本之下,职工没有主动权,集体协商往往流于形式。

3、必须清醒认识工会干部能力尚不适应

在推进集体协商时,我们明显看到,企业工会主席不敢谈、基层工会干部不会谈的现象还很普遍。没有人力资源的支撑,工会工作难度重重。由此可见,工会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转型为工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服务型、法治型、代言型的工会,就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会干部自身不足。

一是缺乏牢固的群众观念。在基层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中,工会干部对工会的理解存在偏差,容易在了解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把握职工需求、反映职工合理诉求等方面“搭便车”、“和稀泥”,对职工群众缺乏认同感,这既源于传统工会体制的弊端,又反映了工会干部群众观念不牢。

二是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工会要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有所作为,工会干部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基层工会的工会干部,由于种种原因,对《劳动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不闻不问,对职代会、集体协商等概念不清,导致职工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失灵。

三是缺乏求真务实的做事风格。有的工会干部只愿做面上的工作,没有实实在在地想职工所想、做职工所需、争职工所盼。特别是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格局中,工会干部往往陷入疲于应付、得过且过的工作状态中。

三、工会转型的方向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社会往往呈现出所谓“狄更斯悖论”的两元化特征,即既是经济的加快发展机遇期,又是各种矛盾凸显期和非和谐期。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狂飚突进,发展转型的创新实践,工会工作也面临着转型的紧迫要求与重大挑战,在这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工会转型的基本方向,以“三个坚定不移”扣紧时代主线,凸显工会职能。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道路。无论是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工会都肩负起了团结凝聚广大职工群众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拼搏奉献、开拓创新的历史使命,一次次地证明工人阶级和工会的前途命运一直同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条主线,努力做好服务大局的工作,坚持工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增强工会内在动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会创新之路。经济、社会的转型、职工队伍的多样化,都为新时期下工会回答“什么是工会,它代表谁、维护什么、怎样维护和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挑战。一方面,促企业发展、使职工满意的工作理念要进一步强化,既要突出工会作为职工权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基本职责,又要当好企业发展的谋划者、劳资矛盾的协调者,使工会在企业与职工互利共赢的局面中保持活力;另一方面,要针对职工群众对工会核心职能认知模糊、认可度低等情况,在体制机制、工作方式上加强创新研究,更新企业、职工关于“工会维权等于与企业对着干”、“谈工资等于涨工资”等固有观念,把培育协商共决理念,建立积极、有效的矛盾冲突协调机制作为工会发挥作用的重要突破口。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重心下移的工作方法,走一线指导的群众之路。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社会和谐的建设者。工会转型必须以此为前提,大力倡导跨前一步、主动服务、重心下移、破解难题的工作方法,从涉及到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抓起,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党和政府的助手,主动替党政分忧、促企业和谐、为职工谋利;工会干部要避免工作行政化、“精英化”,要坚持指导工作在一线、确解难题在一线、成效体现在一线的工作法,在广度与深度上加强探索,真正树立起工会“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的意识。

四、工会转型的路径思考

1、创新工作机制,扩大工会维权纵深面

针对非公企业工会中出现的部分兼职干部推进工作左右为难、少数专职干部处理企业与员工关系时进退两难的情况,进一步强化上级工会带下级工会的工作机制,实现维护效能最大化。

聚焦“两端”企业,坚持“抓大”(规模大、影响大的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及大型国企)与“抓小”(规模较小、工会组织不完善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并举,将如何破解此类企业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作为重点和难点工作去研究探索。

完善“代行”网络。突出社区、镇总工会、工会联合会等二级工会的主体作用,构建区总工会牵总头、二级工会全力推进、基层工会积极配合的“代行”工作网络,从源头抓起,加大对“两端”企业的服务、指导力度。

打造“专家”队伍。一是组建一支活跃在上、下级工会之间的法律援助团,通过上门辅导、现场办公等平台前移的方式指导企业工会破解工会组建、集体协商及企业民主管理等方面的难题,真正为工会“疏筋活血”;二是建立一支活跃在企业、职工之间的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加强工会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工会干部敢于与企业对话的底气、敢于为职工说话的勇气与切实为职工维权的豪气,使工会干部真正成为工会组建的组织者、集体协商的促进者、劳资矛盾的协调者和企业和谐的建设者。

2、注重典型培育,分层分类、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在推进工作中,既要敢于发挥先行先试的工作作风,加大对好的经验做法的提炼总结,又要善于运用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加大对整体工作的优化推进。

梳理企业类型,形成工作梯次。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在一个区域内往往会出现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小型私营企业、微利企业并存的情况,一个企业内也会存在中外员工同时就职、正式员工与派遣员工共同服务的情况,要对面上情况进行统筹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抓、一般企业整体抓的工作梯次,为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夯实基础。

加强典型培育,总结工作方法。既要“广提炼”,特别是引导一些条件相对成熟、工会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大经验总结,形成好的工作做法;又要“深挖掘”,在二级工会中探索区域覆盖的方法,特别是在非公企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建与工会维权的难点领域,加大引导、培育企业工会或是上级工会摸索出来的好方法、好路子,形成特色工作经验。

加大宣传推广,发挥示范作用。要在总结的基础上加大推广的力度,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充分发挥“点”的辐射作用,将非公企业中好的经验做法在同类非公企业中推广、将开发区体制中的成功经验在其它开发区内推开,做好“点”与“块”的工作衔接,以点带面促进工 会工作的整体提升。

3、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党政工联动

要将党工共建与创先争优活动、工会转型发展紧密结合,找准工会组建、平等共决、集体协商等关键环节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的主导作用和工建服务党建的能动作用,努力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积极构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主动、社会协同”的社会化工会工作格局。

深化创先争优,夯实党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工会的重点工作、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以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为主题,以企业和职工为重点,以推进和谐型企业创建、组织职工岗位建功为抓手,切实发挥工会系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工会干部和职工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借助党政力量,整合条块资源。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切实加强协同、协调、协作,通过成立由党委、政府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源头动员,形成党工互联互动;要善于借助行政力量,通过成立由各职能、执法部门组成的联络员队伍、工作推进小组等办法,加强政工共推共融,为工会发展提供动力。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河南城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这个会议,是回顾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展望美好前景,自觉践行“服务社会、扮靓青春”的庄重承诺。我谨代表 对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事业的志愿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积极动员和组织青年开展志愿者行动的各级团总支和广大共青团干部表示亲切的问候!

我院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在院党委院行政的关心和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不断实现飞跃,今天终于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近年来,我院志愿者以“兴教助学,扶贫解困,奉献爱心,树立新风”为宗旨,创新服务形式,积极参与支教扶贫、希望工程、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帮助孤寡病残、服务大型社会活动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传播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不仅团省委表示满意和肯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河南城建学院青年志愿者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意味着河南城建学院青年志愿者工作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全院各级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志愿者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我院第一次党代会制定的发展目标,扎实深入的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下面,我对我院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青年志愿者协会今后的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是希望各级志愿者组织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提高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层次和水平,各级志愿者组织要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把青年志愿者行动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要拓展工作领域,着眼我院发展全局,扎实推进现有的志愿服务,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活动方式;要加强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管理、激励等一整套工作制度,确保志愿者行动更加规范和完善开展。

二是希望各系团总支和各部门继续关心支持,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形成全院共同参与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好局面,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需要全院青年学生共同参与的事业,望各级团总支和各部门要大力支持青年服务事业,要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事业,共同谋求志愿者的深远发展。

同学们、青年志愿者朋友们,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成立,我们相信,有党和共青团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团总支和各部门的正确指引,在开展活动的历史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一定会更加主动地投身志愿服务事业,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一定会更加热情地关心支持志愿服务事业,我院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铸就新的更大的辉煌!

最后预祝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

一、立足我院发展大局,科学规划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蓝图

当前我院的志愿服务事业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要借志愿者协会成立这一契机,围绕我院党政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时做好工作经验总结,积极研究工作发展规律,虚心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借鉴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立足长远,制定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规划,把志愿服务事业做实做强。志愿服务工作关键要做实,要围绕我区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建设和广大人民需求的重点、难点、热点,长期深入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志愿服务在推动海南和谐建设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我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于1995年3月5日成立。截至目前,我省成立了18个志愿者协会,各类志愿者服务队4000多支,有400多个志愿者服务站,有50多万团员青年参加过一次以上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有300多万人次志愿者参加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省注册志愿者达到15万多人。法律志愿者、禁毒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医疗卫生志愿者、预防艾滋病志愿者、心理咨询志愿者、保护海洋志愿者等专业、有特色的志愿者队伍蓬勃活跃在海南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传播良好道德风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是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它顺应了时展的需要,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特别符合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具有显着的人才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人们身上的深化体现。各级志愿者组织和广大青年志愿者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志愿服务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建设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志愿者的座右铭,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和谐海南建设,为海南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从促进社会发展与自身成长的角度出发,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

三、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我省13年的志愿服务经验证明,要使志愿服务事业保持旺盛的活力,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争取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三是必须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内在积极性;四是必须始终坚持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推进的工作运行方式;五是必须始终坚持活动与机制相结合,不断推进志愿服务的事业化发展。这既是我们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今后我们志愿服务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服务的参与面、覆盖面不够广,组织网络还不健全,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志愿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活动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等等。这些问题是全省范围内存在的,我想海大志愿者协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两校合并后,海南大学团委服务学校中心大局的任务比以前更加繁重。新成立的海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将会成为连结广大志愿者与学校、社会的新型纽带。海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一定要以成立组织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海南和谐建设和展服务。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服务的功能,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精心组织,把更多青年学生吸引到志愿者的队伍里来。要认真研究和善于把握青年学生的变化特点,努力把他们身上蕴藏的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巨大热情激发出来,并积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这股热情。要大力实施志愿者注册制度,动员青年学生长期从事志愿服务,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青年学生新时尚。要不断开拓工作领域,牢固树立项目意识,要在党政关注、群众急需、志愿者能为的结合点上寻找工作突破口,选择好服务领域,确定好服务项目。不仅要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大型项目,也要有深入基层结合实际开展的项目;要有长期开展的专业性强、社会影响大的重点项目,也要有大量的围绕一般性社会公益,便于广大志愿者参与的短期的甚至一次性的服务项目,让更多青年学生都有机会为社会提供服务。要加强机制建设,严格按照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流程,不断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动员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和宣传机制等,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学们、青年志愿者朋友们,新的形势给志愿服务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全面推进有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更大范围、更广泛领域发扬光大,感召更多青年学生和社会公众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为构建和谐海南、促进海南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领导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值此初夏时节,墨玉城市花园迎来了她盛大开工的喜庆日子,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新疆祥汇房地产公司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注墨玉城市花园的朋友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墨玉城市花园项目位于其泥巴格路,是县委县政府原办公居住的大院,是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成果,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也是政府为落实房改房政策的重要体现,该项目的建成将很好的缓解我县广大干部职工长期以来存在的住房难问题。他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我县加快旧城改造,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此开工庆典之际,我希望政府各单位、各职能部门要牢牢领会政府办公会议关于房改房的文件精神,积极组织落实本单位职工购买住房,积极为本单位职工购买住房创造条件,提供办理相关的贷款手续;我希望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为墨玉城市花园的开发建设、为新疆祥汇房产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让投资商满意,让老百姓住好房,力争让墨玉城市花园成为我县房改房的样品工程,精品工程。同时,我也衷心希望墨玉城市花园项目开发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的法规和程序,精心组织,为我县的城市发展建造一道美丽的景观。

祥汇房产在墨玉投资建设这样一个大型、高档的园林式住宅小区,是一个非常有胆识,明智而且有远见的决定。我深信,今天墨玉城市花园的开工庆典将成为墨玉住宅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墨玉城市花园的建设也将成为墨玉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标志!

衷心祝愿祥汇房产发扬拼搏创新的精神,继往开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好发展形势,把墨玉城市花园建设成为一张墨玉县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最后,希望祥汇房产能以最大的激情和热情,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县政府交托的旧城改造任务中去,尽快出成绩、出效益,为墨玉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为墨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作为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人,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墨玉城市花园的正式开工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谢谢!

领导演讲稿(三)

尊敬的来宾各位,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仅代表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五金机电商会全体会员单位向前来参加第五届(北京)三省两市五金机电商会商务联谊会的各级领导、各地同仁、各方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日丽风和。值此别奥运、送神七的美好时节,第五届(北京)三省两市五金机电商会商务联谊会在各协办商会的积极配合下,在各赞助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以及各方朋友的亲切关注下顺利召开了。这次盛会是京城五金行业的喜事,更是北京五金商会的殊荣,由此我衷心的祝愿各位参会愉快。

追朔三省两市联谊会的光辉历程,踏寻三省两市联谊会的发展轨迹:从美丽的滨海之星天津起航,在厚重的燕赵大地河北扎根,到优久的礼乐之乡山东成型,在灿烂的晋商府坻山西绽放。四载积极探索,四载睿意创新,三省两市联谊会开拓了地方五金商会发展的新思路,并成功地创造了工商联五金行业地方商会跨地域交流、交往、合作的新模式。这是各会会员倾力奉献的硕果,这是各友好商会协同努力的佳作,这更是五金人创新求变的精神激荡。这一届三省两市联谊会,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拥有众多优秀五金制造企业的上海五金商会参与,上海商会的盛情赴会,无疑为三省两市联谊会增添了新的光彩和内涵;今天的三省两市联谊会,我们荣幸得到了权威中国五金行业的中国五交化商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五交化商业协会的认同和鼓励,无疑为今后三省两市各方持续办好会议坚定了信心。

继往开来,第五届北京三省两市联谊会将秉承联谊会创新、合作、共享、共赢的优良传统,追逐三省两市联谊会促进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美好目标,积极谋变三省两市联谊会信息交流机制,深化三省两市联谊会商务合作功能,与各兄弟商会一起继续谱写三省两市联谊会发展的新篇章。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20*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落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局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永葆党的先进性,推进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为切实加强系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进一步转变机关行业作风,不断调优精神状态,扎实开展城乡建设工作,努力保障年度三个文明建设目标圆满完成,现根据市委专题部署,制定我局20*年度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工作全局,深入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系统作风建设和行风建设,切实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女、老干部等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努力开创全局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为系统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二、主要工作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实现年度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抓好班子成员的学习。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泰州市、我市党代会精神作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贯穿于干部教育始终。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有计划分批次选派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学习。不断创新干部理论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亲自上讲台、亲自讲理论”展示和评优活动;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兴化,推进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深化领导干部每半年读一本书、开展一次基层工作调研、写好一篇调研文章的“三个一”活动。

2、抓好局中层以上干部的学习。通过局月度大办公会,把理论学习与城乡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局中层以上干部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明确年度城建工作目标,激发党员干部“围绕目标做贡献,争创一流促发展”的干劲和决心;要通过学习,使全体局中层以上干部深刻认识城乡建设事业在构建和谐兴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始终坚持发展城乡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正确把握和认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的决策和部署;正确分析和认识我们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正确把握和抓住当前发展城乡建设事业的大好机遇,精心谋划,凝聚力量和智慧,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开创我市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3、抓好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各支部要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载体,层层制定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内容,注重把理论学习与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落实“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同时,局党委将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党员干部冬训把全体党员集中起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切实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果。

4、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教育。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大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市情教育,围绕建军8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建市20周年等,积极组织和参加座谈会、展览、影视片展播等系列纪念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形成爱党爱国爱军的良好氛围。重点开展“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兴化”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三学三创三推进”活动,通过开展学习研讨、宣传“三创之星”、组织交流评比、展示发展成果等,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进一步弘扬“三创”精神,激发干群奋发有为、勇于争先的精神状态,营造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积极参与“双百双新”(百企挂百村,履行新责任、共建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活动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聪明才智,共同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

5、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层层落实宣传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宣传工作有要点,推进有计划,实施有项目的要求,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推动建设系统齐抓共管大宣传格局的形成。在宣传报道中,要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章、工作经验总结和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数量和水平,对外,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和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全市性重大会议和重大部署的专题性报道,响应市委、市政府推出的“放大戴南张郭效应面面观”、“新农村建设水乡行”、“五五”工程新进展、“五城同创”在行动、“当好东道主、办好板桥节”、“兴化建市发展20年”和“神州兴化人”等专题、专栏的系列报道,不断创新形式,提升手段,增强实效,为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兴化鼓劲造势、凝心聚力。对内,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宣传我局在推进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的新探索、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效,全面展示我局三个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和任务,振奋精神,加快发展。

(二)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管理工作,筑牢领导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组织基础。

1、强化各级班子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针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抓紧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探索建立班子队伍建设新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既保证领导班子高效运转,又保证实施有效监督。二是优化各级领导岗位结构。坚持民主、公开的改革方向,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形成“重用实绩突出的人、重用群众公认的人、重用作风务实的人”的正确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一批“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干部,尤其是要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考等方式,大力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促进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切实解决局中层以上干部年龄老化、动力缺乏的问题。三是狠抓班子团结。坚持谈心制度,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及时沟通思想,消除误会,增进了解。树立大局意识,分工不分家的意识,坚决杜绝“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四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和党委、支部议事规则,在重大问题上,一律交党研究决定。对于已决定事项,按照各自分工,确保落实到位。

2、强化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在优秀中青年的技能型职工和一线职工中发展新党员。加强推荐优秀团员和青年入党工作,在每年新发展的党员中,“推优”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建立健全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严格组织程序,保证质量,确保今年发展新党员10名。

3、强化组织管理工作。今年,局党委将重点抓好房管处支部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以建好党建示范点为“龙头”,充分发挥党建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系统组织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房管处支部要积极谋求自身特色,围绕党建示范点建设,制定详尽的抓建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包抓责任和措施,形成齐心协力抓党建的工作合力,深入推动党建示范点建创建设。同时,各支部要抓好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从提高党员素质入手,在狠抓学习、抓教育、抓制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和支部创争园地建设,创新开展组织活动,务求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4、积极开展党建调研。局党委将重点开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兴化”的专题学习调研,及时总结好做法,推动树立新观念、开展新探索、总结新经验,以党建调研促进党建工作。各支部要围绕班子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工作制度落实等情况深入开展党建调研,形成具有代表性理论调研文章,开创支部党建工作新局面。

(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致力营造清正廉明的党风政风环境。

1、深化党风廉政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深化党纪国法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扎实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断增强全局上下崇廉尚洁的氛围。把党风廉政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培养、管理等各个环节,纳入党委中心组和各支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提高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使领导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2、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继续重点查办党员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以及利用人事权、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谋取私利的案件。加大防范利用职权违法违纪的案件,工程项目中发生的案件。严肃查办执法人员、服务人员做有损部门、单位形象的事;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案件。妥善处理好举报问题,尤其是,积极推动领导干部下访工作,继续推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努力减少“三访”问题的发生。

3、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切实加强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坚决纠正城镇房屋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突出问题,努力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各类收费制度,防止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发生。继续办好“行风热线”,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加快“12319”城建服务中心建设,把管理重心向基层倾斜,创新市政管理新机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连心桥”。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交办、会办、督办制度,深化“三位一体”系统工程建设,不断放大党政干部下访工作效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切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构建文明和谐的环境。

1、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要按照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的精神,从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和办事承诺入手,不断健全管理制度,改进机关作风。要加强行政审批中心办事窗口和系统内各办证服务大厅管理,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建全首问负责制、人员挂牌上岗等制度;要广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多听企业主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多听机关一般干部职工的意见;要通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形式,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查找系统机关作风建设和班子队伍建设的不足和差距,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特别是各支部主要负责人要自觉当好作风建设的排头兵,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既要在班子中带头发扬好作风,又要抓好本单位的作风建设,通过抓作风,树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从而在建设系统中形成奋发有为、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新风尚。

2、继续推进“三挂钩三服务”结对帮扶活动。要以密切党群、干群、政府部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重点,继续开展“三挂钩三服务”结对帮扶活动。挂钩企业,要有明显成效;挂钩经济薄弱村,面貌要有所改善;共建社区,要有所发展。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社会大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让贫困户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大力开展“一助一”扶优志愿者服务活动,定期走访特困户,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群众实际困难。继续开展党政干部下访,做到带着感情深入走访,带着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挂钩乡镇实际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措施,为所挂钩的乡镇出谋献策,共同探索发展思路,积极筹措资金帮扶所挂钩村做好发展生产生活和扶贫济困。要通过扶贫帮困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宗旨意识得到增强,作风建设得到改进,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3、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弘扬文明新风,共建和谐兴化”的主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局上下深入开展“学习汪东奇、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诚实守信公民”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继续组织开展知荣明耻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窗口“六进”系列宣传,以《走进文明―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读本》为基本教材,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着力提升职工群众文明素质;继续深化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在推进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继续推进领导干部下访和扶贫帮困工作,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服务对象,大力弘扬扶危济困的社会风尚,开展“倡导文明关爱,共沐和谐春风”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文明关爱结对扶助行动。围绕“以人为本,城乡互助,共创和谐”的主线,广泛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推进优质服务窗口创建工作,兴起新一轮创建工作热潮。按照“民富、村美、风正、人和”,构建和谐村庄的要求,深入开展村镇创建活动,推动康居示范村创建。组织开展“1+1”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评选,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不断深化“三优三满意”文明机关的评选活动,通过创建,要在全局上下大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

4、关心、重视群团工作。各党支部要加强本支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经常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从全方面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工会、共青团、妇委会也要紧紧围绕党组织的中心工作,立足自身工作特点,认真抓好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以及劳动竞赛、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为本单位、本系统三个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各团支部要加强规范化建设,今年已经到期的要全部完成改选工作。

5、加强老干部工作。要及时解决老干部反映的问题,积极组织开展老干部活动,主动邀请老干部参与单位的各项工作,充分调动老干部继续奉献社会,服务我局事业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和扶贫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加强干部职工法制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刑事案件发生,切实维护单位的稳定。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达到“五无一好”。积极抓好扶贫帮困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力争完成市交办的扶贫任务。同时,还要为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众办实事,认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党组织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三、具体要求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局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载体。能否做好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各党支部要切实履行好党建工作责任,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努力把我局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1、要围绕发展抓党建。建设水乡特色中等城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是全局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党建工作只有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才能有依托,有方向,有持久的生命力。各党支部要切实找准在加快发展中的坐标点、服务发展的着力点和党建工作与加快发展相互促进的结合点,多为加快发展出凝聚力、出向心力、出生产力,多为加快发展搭好班子、配强干部,多为加快发展塑清风、树形象,多为加快发展聚合力、造环境,坚定不移地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支持者、服务者、推动者。

2、要强化责任抓党建。各党支部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不断强化“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切实抓住党建工作中带有全局性、导向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不撒手,紧紧扣住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松劲,牢牢扭住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放松,确保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坚持党建工作与城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做到目标双定、任务双下、工作双抓、奖惩双挂、成果双要。要严格落实党要管党责任制,明确“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党建工作保障有力,落到实处。

3、要谋求特色抓党建。新形势下,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的变化,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都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党建工作要牢牢把握住党建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从全局的实际出发,针对在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过程中,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取得的新经验,研究开展工作的新路子,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不断创新工作特色。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大胆实践,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得到广大干部群众拥护的,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使党组织始终走在时展的最前列。

4、要建强队伍抓党建。发展的关键在人,抓党建的关键也在人。我们必须把加强党建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把学习和实践作为提升队伍素质的两个根本途径,组织党务人员学好理论,学好业务,学好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鼓励党务人员到实践中锻炼才干。要引导党务人员忠于事业、忠于职守、忠于岗位,满怀激情、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要激励党务人员遇到困难不低头,受到挫折不后退,以旺盛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攻坚克难,争先进位。党务人员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树立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各省属高校关工委:近年来,我省高等学校关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积极配合,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和作用,开展了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教师工作实际的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但就全省高校而言,关工委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有的组织机构不健全,有的组织老同志参加活动的面不够广。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高校关工委工作,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培养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是关系社会主义千秋大业后继有人的大事。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必须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心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同样也是我们老同志的光荣使命。高校广大老同志不仅富有政治经验、专业威望,而且他们爱教育、懂教育、善教育,是关心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力量。因此团结、组织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最好体现。学校党政领导和关工委的同志不仅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提高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自觉性,而且应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促使广大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在职人员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到共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做好这一工作。

二、明确关工委的性质、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高校关工委是在党委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吸收在职同志参加,从事培养教育青年一代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它是学校党政领导的参谋助手。根据关工委这一性质,因此它所采取的工作方针是: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高校关工委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密切联系大学生实际,紧紧围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和得力方法,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把青年一代培养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在力所能及前提下配合学校职能部门,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三、进一步加强对关工委的领导加强领导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关键。学校党政领导要把关工委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使之成为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并要有一位领导分管、参加关工委工作。要帮助关工委建立和健全领导班子,其成员应根据现职与离退休老同志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一线与二线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安排,并随着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委员要体现老同志为主体,为便于协调工作,也需要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担任。关工委主任应由学校一位领导担任,也可由德高望重、有奉献精神、事业心强、身体健康的已离退休的原学校领导担任。关工委日常工作要结合老干部工作进行。做好关工委工作需要一定的物质保证。学校领导要为关工委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办公等条件,将所需经费列入预算,把所需的人、财、物纳入学校的保障体系。对工作需要的各种文件材料和有关情况要及时提供。

四、积极组织队伍,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和“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通过广泛发动,逐步扩大参与面,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特别注意发挥低龄老同志的骨干作用。对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要做到政治上信任、感情上尊重、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对长期在固定岗位上从事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教关厅[号]文件要求给予适当的补贴。对有突出成绩的老同志要给予表彰奖励,并形成一种制度。根据关工委担负的主要任务,组织发动老同志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还可根据老同志的特长和优势,开展一些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通过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树立崇尚科学、勤奋学习的优良学风,对大学生相关的课外科技研究、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社会实践的社团组织、兴趣小组进行指导;关心学生生活和身心健康,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有心理障碍的进行疏导工作,对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关爱,进行帮困助学活动。关工委还要特别注意,紧紧围绕抗震救灾、改革开放周年、迎奥运等一些国家重大事件,开展教育活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要组织老同志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督导、评教评学、师资培养活动,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师德,树立良好的教风,积极进行教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搞好关工委自身建设只有紧紧抓住自身建设,才能使关工委真正成为有活力、有凝聚力的组织。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关工委同志要深入学习党的大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和上级关于关工委工作的文件,融会贯通,落实到行动中去。同时要学习省内外兄弟学校关工委工作经验,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互通情况,沟通信息。二是加强组织建设。组织机构不健全的,要尽快健全起来;组织机构尚未建立的,要尽快建立起来。高校的二级学院和未设学院的系是关工委工作的基础,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二级组织,并把工作开展起来。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定期集体学习制度、例会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工作有重,点。四是作风建设。要自觉摆正位置,切实当好参谋,主动向学校党政领导请示汇报工作,争取他们的领导。主动与党政职能部门加强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还要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多接触学生和青年教师,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以使关工委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更加扎实、更有成效。

教育工作意见5则(区教育工作见解)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年全区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区,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总体目标,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按照思想更解放、发展更科学、人民更满意的总体要求,奋力推进区域教育优化工程、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工程、社区教育服务工程、“三品”课堂研究工程、品牌教师培养工程和教育体制创新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在更高平台上巩固和提高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周年献礼。

(二)总体要求

一是思想更解放。目前,教育发展进入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制高点上,这是我们长期积累开拓创新的结果。从提前实现“一无两有”,全面普及初等教育,到率先完成“普九”任务,成为省首批“两基”合格县;从在全省率先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到年率先高标准通过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验收,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我区教育改革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念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根本动力就在不断解放思想。事业发展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把教育发展的参照坐标局限在教育系统内、区域范围内,或自我的纵向发展中,一定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放开视野,在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中找方向,在和谐文明新建设的布局中找位置,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中找差距,始终保持居安思危、居安思变、居安思进的精神状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思想解放,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寻找新的标杆,继续争先创新创优,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再创教育新的辉煌。

二是发展更科学。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内涵发展为主题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是我区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探索形成的一条科学发展之路。站在新起点上的教育,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步迈向“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要体现在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上,更要体现在办学理念的提升、办学思路的明确、办学行为的规范和办学活力的彰显上,并最终体现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区域教育品牌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加快促进区域教育优化体系结构,提升内涵水平,强化制度创新,在更高平台上促进全区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始终坚持“科研兴教”和“人才强教”主体战略,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永恒追求,将“人本”这一核心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关怀,使教育活动始终闪耀人性的光辉。

三是人民更满意。教育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贯彻落实党的大对“学有所教”的新部署,就是要加快实现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科学跨越。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聚焦区域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并着力寻找破题解题之道,通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我们必须看到,尽管我区教育的很多硬性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了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但我们在教育的开放程度、教师的整体素质等软性指标上仍有差距,在提升区域教育的辐射力、整合力、影响力和服务力上还有空间。如何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教育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如何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构建教育发展的和谐生态?如何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有效改变现有的相对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错综复杂,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努力破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特色、有创新、有成效地开展好各方面的工作,使教育发展又好又快,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二、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

(一)主要目标

1.完善学前教育网络体系,持续提升托幼教育一体化水平。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达99.5%以上,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率达85%以上。

2.争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全面推进全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均衡化和教育公平全纳化,本地户籍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毕业率达99.5%以上;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入学率达100%。

3.深化区域教育优化工程,不断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完成怀仁中学新校区建设,启动荡口实小、天一体艺馆和实小等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按评估标准和整改要求扎实做好省星级高中复审工作,稳妥推进全区普通高中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数字化校园和“班班通”建设,完善区、镇、村三级社区教育信息网络体系,教育信息技术利用水平切实提高。

4.扎实开展各类创建工作,切实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化水平。创建省优质园1~2所、无锡市一类幼儿园1~2所、无锡市农村一类幼儿园2~3所;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2~3所、市双语教育实验学校2~3所,民工子弟学校力争达省农村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和教育技术装备要求Ⅲ类标准,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在优质校(园)就读的比例分别达88%、70%、90%和90%。

5.推进职业教育振兴工程,稳步提升职业教育规模化水平。有序实施职业教育中心校改扩建工程,完成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深入推进专业、课程、师资三项建设,创建1个省(市)级示范专业,专业教师中达高级以上技术证书占65%以上。全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阶段未升学学生100%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6.实施社区教育服务工程,大力提升全民教育终身化水平。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培训网络,100%的村(居委)创建成区级合格社区学校,45%以上的村(居委)创建成区级优秀社区学校;组织编写5门社区教育培训课程,社区全员培训率达到%以上;自学考试总规模达10000人,18~22周岁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58%以上。

7.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素质化水平。完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部门联动,依托区朝阳网上家长学校,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两个《意见》精神,创造性地实践《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建议》,以“三品”课堂的实践研究为抓手,探索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方法、新途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100%、100%、100%和90%,高一层次学历幼儿园、小学、初中分别达85%、90%、78%,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学位)达8%,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中高级技能以上的“双师型”教师达65%以上。

9.加快现代学校建设,有效提升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全区中小学全面建立学校理事会;创建无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无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先进单位3所,区依法治校合格(示范)校达到80%以上;年内100%的中小学通过区“廉洁文化进校园”达标验收,所有中小学实行办事公开制度,校园网“校务公开”栏目全面开通;全区平安校园创建达标率达95%以上。

(二)工作措施

1.以继续推进区域教育优化工程为基础,巩固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1)积极实施和推进各项建设工程。切实加强与开发区、有关镇(街道)和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全面完成怀仁中学高中部新校区建设工程,启动荡口实小、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易地新建和实小、实小扩建工程,完成中学教学行政楼、中心幼儿园扩建和中学传统文化基地建设工程;加快做好易地新建初中的规划方案设计、论证工作。

(2)切实推进全区尤其是城区和锡东新城区幼教布局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推进规模村(社区)小学独立建制和初、高中分设进程,努力满足急剧增加的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需要,优化全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布局。巩固提高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创建成果,全面落实评估整改要求,加快实施职业教育中心校改扩建工程,完善专业设备、运动场地、生活后勤设施等,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3)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认真排查学校现有电脑配备情况,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生机比、师机比达到年度目标。大力推进“班班通”建设,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加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切实使用好“校校通”管理平台,及时对版本进行升级,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和启用如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生素质管理等功能,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根据省教育厅提出的“校校有资源,人人会应用”主题活动的相关要求,用好国家基础资源网和教育资源中心网站资源。认真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工作,通过举办教师技能比赛、整合研讨、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的评比等活动和通过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区域资源共建、课题研究等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教学与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教师要达到85%以上。

2.以全力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工程为抓手,切实维护和保障教育公平。

(4)根据《无锡市区创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工作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的要求和部署,以优化办学条件为基础,均衡师资配置为保障,强化教育管理为抓手,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切实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全力推进全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5)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品位,怀仁中学(初中部),东北塘镇农坝小学、严埭小学,安镇镇先锋小学,羊尖镇严家桥小学要争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

(6)深入开展校际结对帮扶和学区协作互动,规范实施骨干教师支教制度,继续选送4—5对骨干教师进行区内支教。探索实施中层干部校内轮岗和校际交流机制,切实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

(7)切实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奖代补(扶)的扶持与监管机制,完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中小学的校际结对、学区协作等制度,着力提高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装备条件和教育管理水平。

(8)进一步健全部门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扩大教育救助覆盖面,逐步提高教育救助标准,将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及在区外就读的籍困难学生全面纳入教育救助范畴,确保全区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3.以大力推进社区教育服务工程为契机,着力提升职社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9)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一步遴选和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发展以就业教育为主的中等职教,切实加大与苏北及外省合作办学的力度,广泛开展社会教育培训,着力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水平。以专业、课程、师资三项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大力推进项目教育、模块教育、课题教育等,建立健全校本专业课程研发机制,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专业剖析、教学设计、教育论文、优质课评比、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专业教师中高级技能以上的“双师型”教师达65%以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实习实训”等重点环节,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0)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服务进社区活动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大力推进“社区教育服务工程”。加强社区教育平台服务,着力推进优秀社区学校、示范性成教中心校创建工作,打造优质社区教育平台。加强社区教育信息服务,建立无锡市新农村网校镇(街道)分校和村(居委)教学点,完善基于Internet网的区、镇、村三级社区教育信息网络体系。整合各级各类社区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兼职社区教师进社区教育服务活动,加强社区教育培训特色课程建设,各镇(街道)编写乡土教材或社区教育培训课程1—2门,为社区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各类培训信息和学习资料。

(11)深入实施“五大培训”工程。大力开展旨在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者素质的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加快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能力、科技水平和创业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为加快构建和谐文明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以深入推进“三品”课堂研究工程为重点,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2)深入实施全员德育,提高德育实效。以学习推广全员德育试点学校经验,总结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入手,按照“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关注”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建设德育团队、深化评价改革等重点环节,全面推进和认真实施全员德育工作。以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为抓手,建立健全班主任全员培训、网络培训、校本培训和例会等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基础道德文明工程”、“生命教育工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和引领者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善于自我调节的良好心态,实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切实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社会团体的联系,有效整合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青春期教育等德育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区网上家长学校、青少年校外辅导站、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教育基地等教育优势,着力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合力。

(13)深入推进“三品”课堂研究工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出台《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解放课堂教学、发展课堂教学。确立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三核心”主题,广泛开展“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三品”课堂的系列性实践与研究,举办“我的课堂教学改革观”专题研讨活动。针对小学质量检测中的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在高位质量上的不平衡问题,初中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特别是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问题,高中教学复杂多变的新形势特别是高考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加强指导、研究与服务。通过常态教学研究、集中教学调研评价活动,促进全区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均衡地得到提高。继续召开小学毕业考试、中考、高考质量分析会,加强过程指导与服务,保持各个学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扎实开展管理者和骨干教师教学引领活动,教研员和教师同台上方向指导课,学校管理者上教学展示引领课,依托教学研究中心组活动、学科评优课和教书育人政府奖考核工作,组织骨干教师上观摩示范课。深入探讨教研员蹲点教研的意义和作用,深化开展“科学认读”的实验研究,中小学分别有2—3门学科初步形成学科教研特色,从而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研文化。

(14)坚持学生为本,着眼特色办学和品质立校,切实加强体卫艺和科技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评价机制,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注重常态建设与特色培育相结合,大力推行日常教育与成果展示并重的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改革,开齐开足上好体育、音乐、美术课程,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青少年科技活动,精心组织学校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才艺,初步掌握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的基本方法,有效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坚持按照“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建设思路,在积极创建体育、艺术、科技等学校特色的同时,大力推进以中小学衔接为核心的特色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实现中小学特色项目与特色课程的“无缝”对接,促进全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5.以加快推进品牌教师培养工程为保障,全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

(15)深化“学陶师陶”,高扬“爱与责任”师魂,优化师德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坚持教育引导和“底线约束”相结合的师德建设思路,继续开展“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班主任工作”论坛,通过区优秀青年教师和“十佳青年教师”事迹宣讲、编印“大灾之中见师爱”教师心语手册、开展“师德规范在心中”大讨论等活动,切实完善师德建设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办法,引导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切实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16)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抓实学校领导干部多渠道培养举措。坚持开展校长读书、校长论坛等活动,继续选送校(园)长参加高校研修学习,力促提升在导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研究能力,不断提高研修学习效能。启动新一轮学校中层干部培养工作,采取教育局与学校双轮齐驱,常规与专题培训结合,基础与提高培训兼顾,区内与区外、按需与重点并举的形式,多渠道推进学校中层干部素质的不断提升。

(17)根据《无锡市区品牌教师培养实施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决策、规划和相关培训单位共同管理、协调下的学习团队和专家小组,确定品牌教师培养对象,建立档案,并系统设计和制定在相应专家指导和帮助下的培训者的个体发展规划,扎实开展研修和培训活动。积极用好《教育网》,在“教育在线”开辟品牌教师培训对象工作室,以多种形式加快造就一批在市内、省内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名校长,构筑教育人才高地。

(18)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切实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管理、考核和使用。根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管理的有关规定,稳妥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年内三分之一的中小学基本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探学校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教师区内校际流动机制,提高师资使用效益。

6.以探索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工程为动力,充分激发教育跨越发展的活力。

(19)强化教育督导和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由区委组织部等部门参与的开发区、镇(街道)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开发区、镇(街道)及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查考评。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新要求,加大各类教育经费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完善开发区、镇(街道)教育工作百分考核,积极促进开发区和各镇(街道)依法落实教育责任,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规范实施发展性评估工作,通过量性和质性评估、学校自评与区级督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三年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切实开展《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执行情况专项督导,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强化学校安全监管,以无锡市学校安全标准化管理评定工作为抓手,加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推进学校“A级”食堂和村小区级示范食堂创建。切实加强校(园)点饮食饮水卫生管理督查,积极开展学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评定和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确保全区校园平安稳定。

(20)创新办学体制。以引进社会力量承办华一实验幼儿园(暂用名)和相关小区配套幼儿园为试点,稳妥推进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探索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改革,探索企业冠名班、行业联办、协会指导等人才培养新途径,积极实施校企双向合作人才培养,100%的专业教师分批定期进企业实践锻炼,鼓励企业员工进校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积极加强校企设备、资本和技术合作,深化与扬州、南京、常州等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及引智合作关系,建立专业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积极鼓励和引导无锡市红豆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规范教育管理,深化教学研究,丰富办学内涵,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构建公办、民办职教协同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21)推进教育国际化。积极稳妥地引进美国、英联邦方向的AP、IUP国际课程等教育合作项目和职业教育澳大利亚TAFE直通项目,充分利用国际友城交流、修学旅行等渠道,积极建立与境外学校的友好关系,年内有3~4所学校与境外学校达成友好协议并开展合作与交流,继续以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选派优秀校长、教师赴国(境)外考察、培训和研修,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深入推进双语教育实验,建设“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加快建立从小学到高中纵向衔接的双语教育实验体系。

(22)深入推进现代学校建设。遵循“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小学理事会制度建设,全区中小学全面建立学校理事会制度,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的议事、协调和监督等功能,建立健全以人民满意为导向、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科学规范的现代学校监督机构,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提高现代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深化校务公开,大力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教育工作意见5则(教育工作见解)

一、指导思想

年是推进“五”教育规划的冲刺之年,也是谋划“五”教育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强化师资队伍、夯实教育内涵为核心,以实施素质教育、试行小班化实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四个整体负责制、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为保障,解放思想,再接再厉,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区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

一是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有新突破。认真谋划区域教育中近期发展规划,不断深化区域教育优化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是学校内部管理要有新突破。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认真处理好规范管理与人文管理、内涵发展和办出特色的关系,调动一切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新突破。健全教师引进、培养、培训、培优机制,加大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历提高培训力度。完善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培养机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制度,健全奖优罚劣机制。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要有新突破。坚持德育为先导,素质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合格率达100%,违法犯罪率为零;突出质量核心,推行四个整体负责制,研究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的新途径,促进教学质量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科研型转变。

五是平安校园建设要有新突破。加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净化办学环境,确保校园安全事故“零发生”。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崇思尚变,创新发展思路,推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1、精心策划教育未来发展。立足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制订我区教育事业“五”发展规划,明确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落实措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校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学校发展背景现状,精心制订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学校发展规划。

2、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继续保持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以及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均要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以上,普及高中率在97%以上。要深化良都中学“振兴初中行动计划”、竹秀园中心小学“学校优质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继续推进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年内,良都小学做好迎接市一级学校复评工作。

3、扶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加大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在制订发展规划、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组织师资培训、开展教学研究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扶持侨中英才学校建设品牌学校,督促恒美学校申报广东省规范化学校。

4、落实学前教育改革方案。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府〔2008〕159号)文件精神,督促办学单位进一步完善办园条件,推进学前教育机构等级化,鼓励幼儿园创建等级,对创等级的幼儿园给予扶持与奖励。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确保常住户籍人口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100%。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落实市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要求,逐步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完善幼师继续教育平台。依法对无证照开办的托幼机构进行清理整顿。

5、促进成人教育发展。加强社区化技术学校建设,提高成人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和教育质量。城南社区、渡头社区、北台社区创建市级示范化技术学校。

6、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本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做好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按照市的规定,实施外来工子女入学积分办法,保障其同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解决区域户籍学龄儿童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二)崇文尚礼,实施精细管理,提高学校发展软实力

树立精细管理理念,科学制定精细管理制度,注重过程,突出细节,把学校精细管理作为提高“软实力”的基础工作,抓严、抓细、抓实、抓好,做到常规管理做实做细,细节管理做精做准,过程管理做严做真。

1、坚持依法治校,推动管理精细化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条例,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可操作的考核细则,做到可行、可检、可操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精细化管理制度。

二是严格制度落实。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原则,进一步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以制度管好权,以制度管好事,以制度管好人。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策略,不断完善学校运行机制,推动学校各项管理的健康运作。坚持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全面接受师生和家长的监督,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社区、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深入群众,听取民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是深化目标管理。各校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出发,科学借鉴先进经验,找准定位,明确目标,确立发展策略和保障机制,将学校发展目标内化为学校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的统一意志,以目标引导师生,以目标激励师生,实现师生的自主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学校行政、教育教学、教师业务、师生健康、财务、固定资产等各类档案,并保管好、使用好档案资料。竹小力争创建成为档案目标管理省一级单位。

2、坚持依规办学,推动管理规范化

(1)规范教学管理。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育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禁止挪用、挤占体育、艺术等课程的课时以及任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全面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引导教师在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上下功夫、在课前精心备课上下功夫、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加强课堂教学流程监控,切实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和讲评等各个流程的督促检查,向课堂要质量,向45分钟要效益。优化教学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过程考核、终端考核、个体与团队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奖优罚劣,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激励环境。

(2)规范教科研管理。强化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意识,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及评价体系,加强教师科研业务培训和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年是中山市教育局科研课题立项年,我区坚持“有问题就要有课题,有课题就要有研究,有研究就要有成果,有成果就要有推广”的教科研指导思想,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的重点,进一步加大课题申报与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力度。争取在市、区内立项一批有较大价值的研究课题。已立项课题开展中期检查和结题。

(3)规范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要积极防控甲型H1N1流感,落实“思想认识、宣传引导、防控措施、督导整改”等“四个到位”,严把“预防教育、体温检测、记录跟踪、卫生消毒、督导检查”等“五道关口”,筑牢“甲流”防火墙。二要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周边治安、交通等环境整治工作,及时排查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三要强化师生安全教育,积极开展预防溺水、道路交通安全、校车安全、防火安全等主题教育,组织师生开展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避灾和抢险救灾能力。四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针对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肠道传染病防控问题,联合卫生部门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五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合区职能部门清查学校周边小卖部的违法经营情况,加强对学校门口巡查,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校园平安稳定。六要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规划,组织对未达抗震要求的校舍进行检测鉴定、加固、拆除重建、整体迁建等分类处理。学校做到安全工作,区组织每季度一检或在重大节假日前重点检查。

(4)规范教育财经管理。

执行区财务管理规定,按照“量入为出,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执行支出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一切支出必须严格遵守先批后支的原则;严格执行含市级以上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对象、项目和标准,不得擅自确定收费对象、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严禁乱收费或通过其他途径摊派收费。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规范和加强学校国有(集体)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行设置卡片登记管理,并定期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合理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革新管理方式,推动管理特色化

(1)转换管理模式。结合“名校长、名学校”建设方案,学校在管理中实现“三个转换”:一是由思变型向思想型转换,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思想。二是由经验型向智慧型转换,善于在实践中生成智慧,善于用智慧支撑实践。三是由他管型向自管型转换,激发师生自我管理的愿望,向管理的最高境界迈进。年内举办校长论坛,展示校长管理经验。

(2)推进四个整体负责制。积极推行年级整体负责制、科组整体负责制、班级整体负责制以及教师个体教学质量全程负责制,以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导向机制、行为约束机制、分层综合评价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将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年级、班级、科组、个人,层层把关,层层过关,从而为整体质量的提高提供系统性保障,实现个人奋斗与团队奋斗和谐统一,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协调统一。力争小学教学质量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初中教学质量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3)彰显管理特色。各校要立足现状,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集中突破,形成特色,结合“名教师、名学科”建设方案,要重点研究学校发展缓慢的薄弱环节,在改革发展上下功夫,不断总结初明显的办学特色,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4)探索新模式。深化“小班化”教育管理实验与研究,做好经验总结,竹秀园中心小学年秋季入学六年级归入良都中学教学管理。

4、实施科学管理,推动管理人文化。

学校领导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工作程序,强化岗位职责和目标管理,建立优质、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人文关爱的管理理念,坚持“理性的思路,刚性的管理,柔性的服务,和谐的激励”的治校方略,不断改进作风和方法,勤政廉政,使办事程序更加透明、公开。

(三)崇研尚创,打造研究创新型教师队伍,提升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把师德师风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大力弘扬以身立教、无私奉献的崇高师德风尚,增强教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各校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杜绝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违背师德的行为,把师德师风作为聘任的重要的考核内容,大力开展优秀教师评比表彰活动,使广大教师在岗、在行、在状态,真正担负起传播知识、倡导文明、塑造灵魂的神圣使命。

2、完善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校长培养提高工作机制,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的作用,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校长培训、校长座谈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校长综合管理水平。学校行政班子要切实树立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凝心聚力,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把主要精力、主要时间用在学校管理创新上,用在抓教学提质量上,努力做到办学目标明确、执行责任清晰、考核监督到位、质量效益一流,形成风清气顺、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管理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形成健全的领导管理机制。校长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善于研究,勇于创新,精于管理;要率先垂范,善于放权授权。学校中层领导要认真领会学校发展目标的精神实质,确保发展目标宣传不走样;要研究制定操作程序,保证客观科学,确保发展目标执行不走样;要善于分析总结,及时反馈调控进程,确保发展目标达成不走样;要敢于动真碰硬,既要树榜样、选标杆,又要及时纠错、纠偏,敢于与不当行为作斗争,并作出公正、准确的裁决与考评,确保学校政令畅通。

3、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学科、名教师的“四名”工程,发挥区“名校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加强骨干教师群体培养。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心,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做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作,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扶作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完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班主任、名教师梯队培养机制,壮大骨干教师群体,打造领军人才群体。要建立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完成继续教育48学时、教师全员心理健康C证培训。要加强教师日常工作管理,细化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建立教师个人“德、能、勤、绩”考核档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和聘任管理挂钩;要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表彰先进,督促后进,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努力奉献。

4、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公办学校严格执行编制管理,因需设岗,按岗定人,优化队伍,合理配置,年中对行政干部进行考核聘任。严把引进人才入口关,严格实行教师合同聘任制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学校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待遇“两相当”政策,努力体现“绩效优先”的原则。积极关注教师利益,始终把师生员工的利益摆在首位,扎实做好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凸显人文关怀。积极为广大教职员工谋福利,特别关注病困教师,积极营造环境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和谐工作环境。

(四)崇学尚练,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突破教学质量提高瓶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构建“有效课堂”为核心,以“小班化”教学改革试验为抓手,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着力于“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针对小学质量检测中的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在高位质量上的不平衡问题,以及初中教学中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问题,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开展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完善,改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打造一批在市内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修订奖教方案,奖励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2、抓好中考备考工作,提高义务教育出口质量。初中教育要科学分析现有学生基本情况,及时把握中考动态,加强与市教研室和市内学校的相互交流,认真分析往年中考质量,总结经验,查摆不足,提出更加科学可行的教学对策与措施,挖掘潜力,培优补差,精心备战,打好中考质量翻身仗。

3、落实减负增效工作。认真落实“减负”文件精神,保障“三条底线”: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做到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规范招生秩序,做到有教无类,关注全体学生;规范作息时间,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实现“四个转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课堂、研究社会实践上来。

(五)崇善尚行,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强化以德育人,突出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挖掘侨乡文化资源,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参观展览、观看影视、读书征文、新童谣诵读、唱红歌等途经,结合重大纪念日、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孙中山文化周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挖掘詹园之孝文化、马应彪故居之自强、马乐山之大爱、杨仙逸之冲天精神等南区“侨”资源,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集体、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遵纪守法教育。各校把法制教育摆到突出位置,积极创设法制教育活动载体,诸如举办模拟法庭、观摩庭审、观看法制教育片、组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参观戒毒所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暴力、、色情、哥们义气的危害性,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针对德育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查清源头,切断途径,加强疏导,跟踪帮教。重点加强中小学生新型禁毒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男女生交往教育。重点把握九类学生思想及行为动向,严查“三吧一室”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着力做好特殊学生的帮带转化工作,发挥德育导师的帮教作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帮教网络,坚决杜绝违法犯罪现象,确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零记录。

三是诚实守信教育。以“诚信言行、诚信制度、诚信文化”推进为重点,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制度建设、典型宣传等四个关键环节,培养中小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努力建设“诚信校园”。

四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教育引导学生穿着打扮端庄大方、言行举止优雅文明、参加活动井然有序、与人相处团结友爱、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要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障,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以检查督促为手段,集中精力,抓住每一个德育细节,创新方法,强化管理,狠抓落实,破解难题,使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得到长期有效的训练,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

五是感恩教育。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引导全社会关注教育,开展“德行校园,从心做起”莘莘学子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感恩系列活动。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开展系列行之有效的感恩父母教育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六是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和维护师生心理健康,重点加强对学生存在思想偏差、行为失态、学习失常等情况的干预和帮教,发挥心理辅导的作用。各学校加强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网站和“悄悄话”信箱的建设,就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成长困惑等问题,广泛开展群体辅导活动或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丰富心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人格获得健全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推进“品牌、特色、亮点”建设,弘扬侨乡文化、传承良都精神,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风、学风、校风建设。

一是做好“读”字文章,打造“书香校园”。结合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学校举办“读书节”“语文学习月”等师生读书活动,倡导师生每学期读2至3本名著,读1至2本名人传记,让广大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营造“教与书相伴,行与文相随”的浓郁读书氛围,促进“学习型”校园建设。

二是做好“写”字文章,打造“墨香校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开展“书法教育进课堂”活动,形成区域写字教学特色,做到“以字育德、以字启智”,着力打造“墨香校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进普通话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提高师生使用和书写规范汉字能力。

三是做好“唱”字文章,打造“雅韵校园”。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精神,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着力打造“雅韵校园”。

四是做好“动”字文章,打造“活力校园”。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促进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三棋三球”体育锻炼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更聪明、更健康、更快乐成长。积极探索并推行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项目和全校性大课间项目的开展,丰富内容,提高质量,强化特色。

五是做好“创”字文章,打造“科技校园”。制订实施中小学科学素质行动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为抓手,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促进创造思维的开发,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

3、加强团队建设。发挥共青团、少先队、青年志愿者、亲子义工队的示范带头作用,树标杆,学榜样,大扬民族正气,传承中华文明,为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教育工作意见5则(某街道工委书记述职报告)

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现就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和思想向组织和同志们作个简单的汇报。

一、工作

(一)加强了组织建设

1、领导和组织了调整、加强了基层班子建设。如、、等的支部班子建设,加强了街道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

2、领导和组织了加强基层党员队伍的建设,发展了名党员。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纳入基层党支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对党员的教育实行经常化。

3、通过抓制度建设、抓作风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

(二)确保了大局稳定

1、领导和组织了巡防队伍的整顿和规范工作,有效地加强了维护全街治安稳定工作的力量,可以说为全年我街稳定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保证。作为街道综治队伍,与派出所、社区、村的基层综治力量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为确保我街大局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组织和领导了街、村、派出所,比较妥当地处理拆迁农民的遗留问题,对维护市府周边及全区大局稳定、维护区委、区政府的形象起了较好的作用。

3、协调处理好社区与市城建三分公司所建小区的水、电供应的问题,较好地解决、消除了社区多年来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三)促进了地区发展

1、组织和领导了大道段的拆迁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复杂的形势下,经过全体干部的昼夜奋战,终于提前二天完成了大道的拆迁任务,可以说大道段的拆迁是的干部独立开展的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既锻炼了干部、振奋了士气,更维护了形象,促进了发展,也维护了稳定。

2、组织实施了路、市检察院的征地拆迁。

3、与同志们一道超额完成了税收任务。

(四)领导和组织全街干部依法行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圆满地完成了其他各项工作。

二、学习

1、坚持了一贯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

2、认真学习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及其他文件,比较深入地学习和思考了科学发展观,对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执政思想,执政理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3、经常性班子成员一道学习有关党风廉工作,稳定,组织,干部,领导政建设方面的文件和党纪条规。

4、不断地探索有关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不断加强自己的民主、法制意识。

三、思想

1、常念三个不忘:不忘平民本色、不忘公仆本色、不忘共产党员的本色。在岗位的时间一久,最易忘乎所以,忘记自己是谁、忘记自己的权力所何而来、为何而来,以至乱乎其用,甚至于以顾盼左右,妄自尊大。

2、树立二本观念: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提高人的生活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本身的全面发展,稳定的根本意义在民心顺,民心顺才天下安,而干部队伍的建设、干部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样是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应有之义。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这次全县基层组织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基层组织工作,认真分析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今年的目标任务,安排当前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局面。在此之前,县委召开了常委会,认真研究全县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两个首要文件。贯彻好这两个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此,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这次会议,我们还参观学习了部分点上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也是近年来全县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之一。部分基层同志在会上的发言,既有经验总结,又有工作体会,也有做好下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希望与会同志认真领会和借鉴,推动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就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要求,切实抓好当前的基层组织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年组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我县组织工作紧紧围绕“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这一主线,坚持重点工作出成效、常规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有特点、自身建设有起色,集中精力,求实创新,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

——突出加快发展主题,党组织的活力得到新的增强。全县各级党组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富民强县为核心目标,通过强化核心,凝聚民心,推动中心,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同步加强、同步发展的新路子。在加快全县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县十次党代会以来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奋进洪流中,各级党组织谋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促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比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项目兴县、项目强县”的提出和实施为加快全县发展找到了一个好的支撑点,年全县累计利用项目资金和引资19702万元,一批项目进展良好,项目对全县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初步凸显;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正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仅公路建设这一项,通过支部引动、干部发动、党员带动、群众行动的合力联动机制,采取“一事一议”、“村民自治”等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改善交通状况的积极性,只用了很少的投入就开工了近千公里的里程。“三生态”和“三有机”发展取向使生态家园建设步伐更加坚实。在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进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涌现了一批如“梯子岩精神”、“罗金宇事迹”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典型,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换届工作圆满完成,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成效明显,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新的提高。年换届工作,严格遵循“选得准、导向好、结构优、功能强”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在提名、考察、选举等各个环节,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程序办事,有力地推进了干部选拨任用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换届期间,共调整科级干部342人,其中女干部32人;提拔69人,其中女干部8人;交流、轮岗干部242人,其中女干部21人,改任非领导职务33人。通过换届,贯彻了县委从基层特别是从一线选拨优秀领导干部的用人导向,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同时,通过采取理论培养和挂职锻炼多种形式,狠抓各级党委(党组)以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基层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党的组织工作机制和领导方式得到新的突破。全县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在领导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锐意创新,大胆改革,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为了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率作用,奋力推进县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县委成立了推进凤冈跨越式发展的六大工作领导小组,采取独立负责、分进合击、组团式作战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全县重点工作和重点目标的突破。设置六大工作组推进工作,这是对县委换届后新形势下领导体制和党的组织工作机制的一次探索,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把改革作为第一推动力的大胆实践,更是对县级党委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的一次有力探索。这种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上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各乡镇党委也开展了以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三级联创”活动,创造性采取了许多以增强执行力为核心的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大提升了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工作的水平,全县各级党组织正成为带动全县41万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核心和战斗堡垒。

——注重强化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有新的体现。**年全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16名,发展党员393名,全县党员总数达11565名,其中农村党员9633名,占总数的83%;女党员数1497名,占总数的13%;少数民族党员数达2098名,占总数的18%;35岁以下党员2496名,占总数的21%;中专以上学历3278名,占总数的28%。生产一线党员7058名,占总数的61%。全县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结构、民族构成、行业分布更趋合理。同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从**年1月份开始,我县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截止去年7月,全县11000多名党员参加了教育活动。本着“团结批评找问题、民主求实谋发展”的原则,采取“九抓九确保”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现代传媒工具,确保了教育活动健康、有序推进,广大党员切实受到了教育,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全县又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推动和促进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县普遍建立了党员发展工作公示制度、讨论票决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保证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村级阵地建设,村级党支部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用得以彰显。一是“三级联创”取得长足进展。“上下联创、示范带创、城乡共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各乡镇党委和部门正积极按照市委、县委的有关文件要求,努力实现“强基础、强素质、强机制”的目标;二是结合琊川到绥阳的基层组织示范带创建,“四在农家”点创建有特色、示范带动作用强;三是“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五个有”涉农部门和站所创建活动进展良好;四是部门党组设置效果明显。**年新设部门党组23个,通过部门党组的设置,加强了科局的领导力量,拓宽了党建工作面。五是村级硬件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年县财政投入100万元,专项用于阵地建设,带动科局帮扶资金60多万元,新建村办公楼3幢,维修(改扩建)20幢。六是村级班子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条件成熟的村,大力推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全县86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民选村党支部书记16人,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有1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3名。全县集体经济收入1000-5000元的村12个,5000-10000元的村25个,1万元-5万元的村29个,5万元-10万元的村15个,10万元-30的村4个,50万元的村1个,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航作用日渐突出。

一年来,我们较好地完成了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工作成效明显,这是县委正确领导,各基层党(工)委、部门党组(党委)加强领导、有力推动的结果。但全县组织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对组织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对基层组织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并认真加以解决,认为党建工作就是造资料,对党建工作敷衍应付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抓党建的办法不多。党建第一责任人自身职责定位不准,党委书记通过抓党建促经济的意识不强,“两张皮”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三是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需进一步增强。面对农村变化的新形势、新趋势,村党支部的自身适应力不强,创造性推动工作的力度不大;四是机关干部的“五种能力”、乡镇干部的“三化理念”还不强,想干事、干实事、不出事的氛围需进一步营造;五是一些组工干部尤其是新任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干事、远教管理操作员的业务不熟悉,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我县基层组织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贯穿主线,选准载体,健全机制,扎实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

(一)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换届后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要求,换届后要及时把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转到思想政治建设上来。围绕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开展以创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具有领导本地本部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力的坚强集体。同时,要研究制定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办法和措施,突出重点,切实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着眼于理论武装,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通过充分发挥县乡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中心学习组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村村通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的作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抓好乡科级领导干部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理论培训,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学习《文选》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加强对新任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培训,推动思想政治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增强他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二,着眼于加快“和谐凤冈”建设、实现凤冈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抓好能力建设。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五大重点”、“五大跨越”的奋斗目标,这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能力建设。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要围绕构建“和谐凤冈”,提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三是要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团结本地方本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开创工作新局面、创造新业绩的能力;四是要教育领导干部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五是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讲实话、办实事,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六是要学会运用民主的办法、经济的办法、说服教育的办法、依法裁决的办法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通过能力的增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

第三,着眼于学习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县委王书记多次强调,各乡镇、各科局领导班子一定搞好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出生产力、出效率、出成绩。这一点务必要坚持。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和新进班子成员的民主集中制教育,不断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要积极探索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乡镇党委新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研究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总结推广其它地方探索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新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建立领导班子功能优化评估机制。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完善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选择2个乡镇,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切实保障党员民利,努力实现党员、党代表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积极监督,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

第四,着眼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教育和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始终保持奋发进取、实干苦干、淡泊名利的精神状态。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积极推进干部作风建设。

(二)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

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是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全县各级党组织务必扎扎实实地抓好这项工程,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和各具特色的亮点。

第一,抓好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系列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效。各乡镇党委、部门党委(党组)要按照县委制定的《凤冈县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制定具体措施,狠抓落实。

第二,深入开展“三创三强”活动,健全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今天上午参观的土溪镇,近年来把开展三创三强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提出了“重基础、抓产业、强服务、凝人心”的发展思路,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显著增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土溪的经验值得学习。各地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以“三创三强”活动为载体,结合“四在农家”创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拓展“示范带”创建领域,加大“五个好”创建力度,积极推广“支部+远教+协会”等方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教育党员更有效、服务群众更直接、推动发展更有力。

一是要调整组织设置,合理确定村组之间的组织结构,健全组织管理机制。要结合我县“合村并组”后支部党员规模扩大的实际,在村设立党总支,在一个或多个自然组设支部,同时要紧密结合产业、行业协会、党员岗位建立党支部。

二是要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健全作用发挥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带动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实施好农村党员素质培养工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提升素质、加强能力等方面的培训,逐渐形成广覆盖、成梯次、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要按照用三至五年时间把所有党员干部轮训一遍的要求,分级负责,今年完成2000名农村党员和200名镇、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其中对村支书、主任集中进行一次培训。

三是努力建设一支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要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生产优势和产业发展的要求,领办、创办各种专业协会,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逐步建成一支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较高素质的农业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队伍。对具备建立党组织的行业(协会),要及时指导建立党的组织,尽快开展党的活动,扩大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积极推行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专业村的格局,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积累。年内要完成5000名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任务。

四是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和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大会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民集体监督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监督权。要大力加强青年、妇女、民兵、综治等农村群众组织建设,并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要结合今年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扩大农民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比例,推行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五是认真组织开展党建帮扶活动,大力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和所属党员与农村党支部、农村贫困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扎实开展好“支部帮扶、党员结对”活动,切实帮扶农民群众解决资金、技术、物资、良种、销售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六是切实帮助解决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困难。要不断建立健全村干部管理激励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待遇,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离任补偿制度。积极探索从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考录乡镇干部、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切实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心、真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

七是切实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按照凤组通[2007]04号文件要求,对列入今年新建、改扩建、续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加快进度,如期开工,下半年按受省、市验收。全县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按照“七室齐全九项配套”的要求,配置设备设施,重点抓好场所的管理和使用,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党组织、村委会和其它村级组织培训农民、学习知识、服务群众、开展工作的综合阵地。

第三,进一步加强机关、社区、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总的要求,就是按照县委关于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抓好落实。各牵头单位和各部门党委(党组)要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尤其要制定好体现本系统、本单位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把处置不合格党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先进性建设的深入开展。对明确的6个县级示范点(凤中、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卫生局、文广局)和11个基层组织示范点,年内必须达到规范化要求。要通过培育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与此同时,要探索建立部门党组(委)作用发挥机制,切实发挥部门党组(党委)在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切实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部门的贯彻落实。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建设,探索建立党支部充分发挥作用、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作机制。今后,凡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中干部提拨、职称评定、岗位调整、年度考核、重要财务开支等涉及人财物的事项,都要经过支部大会或支委会讨论通过。

第四,进一步强化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在发展党员方面,要坚持从入党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注重从一线干部、新型农民中发展党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在党员教育管理上,要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逐步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党员日常性管理机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党员教育管理督查机制等,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今年,要把落实思想和理论教育、理想和作风教育、形势和素质教育等“三项教育”内容和坚持组织建制到位、党的活动到位、管理工作到位等“三个到位”,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确保收到实效。要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的集体学习。集体学习活动以党委、总支为单位进行,要求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党员学习累计不少于12天,其它党员累计不少于6天。要认真落实“”制度,坚持做到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每年至少上一次党课。要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立足党员本职岗位,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要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联系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

(三)统筹兼顾,抓好其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第一,切实抓好《凤冈县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的贯彻落实。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凤冈县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和《干部教育年度培训计划》,围绕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抓好《文选》和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培训,引导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尤其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

第二、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拨培养工作。重点做好50名正科级后备干部、100名副科级干部的选拨培养工作。通过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全县的后备干部保持合理的知识和专业结构及数量,并使之尽快成熟、优先使用。

第三,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要把乡镇、村领导干部“三化”理念的实绩纳入任期考核,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作为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拨、交流、任免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把“五种能力”建设的成效,作为检验、考核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拨、交流、任免的重要依据。三是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调整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让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不想干事的人把机遇让出来、干不成事的人把平台让出来、干不了事的人把待遇让出来。”

第四,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完善和创新人才开发机制,着力培养实施“跨越式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切实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要进一步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要打破专业技术职务“只上不下”的不合理、不正常现象,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职务聘用、考核、管理办法,坚持以实绩、成果而不是凭资历聘任职称。对不称职、不合格的要坚决予以解聘,真正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竞争上岗、能上能下”。与此同时,要为专业技术人才设置合适的岗位,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服务凤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平台。

第五,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组织制度创新。要以竞争上岗为切入点,着力抓好近年来中央出台的“一法、一纲要、三条例、十一个法规性文件”的贯彻落实,研究提出我县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部门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适时开展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意调查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乡科级领导班子民意调查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交流,研究进一步加强干部交流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交流干部跟踪管理制度。要认真总结换届工作中扩大民主的做法和经验,努力推进党内民主。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情况通报制度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适时开展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试点工作。

第六,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继续抓好《党内监督条例》、《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法规学习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适时开展领导干部岗位适应情况专题调研。切实抓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和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落实。探索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领导干部质询制。积极探索考察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办法。

第七,以举办全市“三色远教”现场研讨会为契机,全面提升远程教育工作水平。以贯彻落实曾庆红同志年初在贵州视察远程教育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突出“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运用“两个载体”。即:以加大教学注重成果转化为中心,以村校结合、站点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三色远教”和“六个一”活动为载体。着力抓好“三色远教”、村校结合、制度规范、教学培训、课件开发、争先创优、宣传报道、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以举办全市“三色远教”现场研讨会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县远程教育工作水平。在这里我强调几点,一是各远教站点要切实加强对远教设备的管理,对因管理不善造成设备损失、损坏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严格执行远教课件开发联动机制,确保远教成员单位履行应尽职责,努力开发适合县情的课件。三是要搭建“大远教”格局,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培养新型农民和干部教育中的抓手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我县基层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于组织工作的创新问题,我在以前多次讲过,今天把它单独作为一个要点再次加以强调,就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创新是组织工作的灵魂,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水平的关键在于创新。没有创新,组织工作就是一潭死水,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就没有战斗力和生命力。因此,要把创新贯穿党建工作、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大力推进观念、机制、方法、制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凤冈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社区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摘要:“双学双比”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妇女发展活动,已经走过近20年的风雨历程,成为持续时间最长、参与范围最广、涉及部门和人数最多的农村妇女发展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报告力图对“双学双比”活动进行评估,科学总结这一活动的特点与成效,客观分析现存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双学双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442.9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4-2563(2008)02-0015-13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Women's Move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sessment Report on"Shuangxue Shuangbi" Campaign

Research Group of Women's Studies Institute of "Shuangxue Shuangbi" Campaign

(Women's Studies Institute of ACWF, Beijing100730,China)

Key Word: " Shuangxue Shuangbi " campaign, eff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assessment

Abstract: As a campaign for women'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 Shuangxue Shuangbi " campaign has gone through a long way of about 20 years in China . It has become a rural women's development project with the longest duration, the broadest participation and, the most departments and people involved, and also with rich experienc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This report attempts to assess the eff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 Shuangxue Shuangbi " campaign,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the challenges it is facing, and put forward a policy proposal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89年初,根据中国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遵照党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的指示,在各地妇联经验创造的基础上,全国妇联联合农业部、林业部等12个部委(现已增加至19个部委),在全国各族农村妇女中开展了“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 比贡献”竞赛活动 (简称“双学双比”活动)。“双学双比”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妇女发展活动,已经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历程,成为持续时间最长、参与范围最广、涉及部门和人数最多的农村妇女发展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报告力图对“双学双比”活动进行评估,科学总结这一活动的特点与成效,客观分析现存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双学双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评估的背景和意义

“双学双比”活动从20年前面向农村妇女群众和妇联组织开展的竞赛活动,发展到目前具有综合性的农村妇女发展行动,取得了“六个一批”的丰硕成果,即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一批“妇”字号农林科技示范基地;一批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一批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品牌;一批为农村妇女服务的巾帼志愿者;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巾帼示范村。[1]20年来,“双学双比”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管理机制和社会影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运动的成功探索,值得认真总结和评估。

第一,总结和评估“双学双比”活动,是从理论上探索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运动理论的需要。将“双学双比”活动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可以贡献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

第二,总结和评估“双学双比”活动,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道路的需要。社会性别主流化是联合国倡导的、中国政府承诺的一项促进性别平等的有效战略,它要求国家和地方建立促进性别平等的工作机制,政府承担首要的责任,妇女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20年来,“双学双比”活动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分工日益明确,妇联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在实践中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推动农村发展的社会性别主流化道路。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角度总结和评估“双学双比”活动,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更好地实现中国政府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国际承诺,更好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道路。

第三,总结和评估“双学双比”活动,是在新形势下提升妇联组织能力,创新妇联组织工作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妇联组织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妇女利益与需求的多元化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新期待。作为妇联组织的一项重要的主体活动,在近20年的实践中,“双学双比”活动的工作理念不断更新,工作内容日益拓展,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各级妇联及成员单位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通过总结和评估,可以对各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行理论提升,对问题和教训进行理论剖析,有助于加强妇联组织的能力建设,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创新新时期的妇联工作。

二、评估框架与方法

(一)评估框架

“双学双比”活动具有活动内容多、活动载体多、涉及部门和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参与范围广等特点,在短短的几个月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活动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总结和评估,是一个挑战性相当大的工作。本报告力图从政府部门、妇联组织及农村妇女群众三个层面总结和评估“双学双比”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特点,客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的对策建议。评估框架如表1所示。

(二)评估方法

按照评估框架的要求,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本项目组采用文献收集、实地考察、焦点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等方法对“双学双比”活动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研究。评估以文献资料分析、焦点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为主,适当结合定量方法进行。

1.文献收集与分析

课题组主要收集、查询和分析了以下几种文献资料:

(1)有关“双学双比”活动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会议记录、通知、工作汇报等。

(2)《中国妇女报》有关“双学双比”的报道:一是以“双学双比”为关键词对1989-2007年的《中国妇女报》进行全文检索收集的文献资料, 共2011篇。二是以“双学双比”为关键词对1989-2007年的《中国妇女报》进行题目检索收集的文献资料,共计158篇。

(3) 1989-2007年国内期刊中有关“双学双比”的文章。主要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进行收集,以“双学双比”为关键词搜索题目收集到文章115篇,以“双学双赛”为关键词搜索题目收集到文章2篇,以“三学三比”为关键词搜索题目收集到文章2篇,共检索到119篇文章。文章来源期刊有40种,其中,《中国妇运》发表文章为50篇,占所有文章的42%。

(4)国外专家学者有关“双学双比”活动的研究成果,共收集到5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对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时代背景、“双学双比”的方式方法、“双学双比”活动的经验进行了讨论。他们一方面肯定了这项活动的鲜明时代特征和对妇女、对国家农业增收政策的积极影响,以及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同时指出活动在赋权妇女、推进性别主流化、改变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性别角色定型方面的不足。因此对 “双学双比”活动的可持续性问题表现出一定担忧。[2](P79-84)[3]

2.焦点组访谈和座谈

项目组先后组织了4次焦点组访谈和座谈,分别与西部5省妇联主席及主管“双学双比”活动的副主席、华北、东北及华东部分省市妇联主管“双学双比”活动的副主席及发展部部长、全国协调领导小组合作单位联络员及农村妇女进行了焦点组访谈和座谈,了解不同群体对“双学双比”活动的参与、认知和获益情况及需求与建议。具体情况见表2。

3.个人深入访谈

项目组精心选择了两位分管“双学双比”活动15年以上的省妇联副主席进行深入访谈,着重了解她们在西部贫困地区和东部较发达地区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的过程、经验、困难及建议。

由于时间有限,本项目的调查研究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对不同层次活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的个案访谈和焦点组访谈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够广泛。因此,本项目的评估研究结果是初步的,评估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三、评估结果

(一)“双学双比”活动取得的成效与特色

“双学双比”活动开展20年来,始终坚持“急党政所急、帮妇女所需、尽妇联所能”的方针,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以服务农村妇女、促进妇女发展为己任,不断深化活动内容,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从而使“双学双比”活动成为妇联工作经久不衰的一个品牌。这个活动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它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分不开,这几个方面的特色综合起来使得“双学双比”活动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行动。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理论指导,与时俱进地贯彻落实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人们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作用。“双学双比”活动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灵活运用于中国农村妇女发展运动实际的伟大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妇女解放和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的紧密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尊重妇女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农村妇女的发展与农村经济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中心,发动妇女这支伟大的人力资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作贡献。

第二,充分认识到妇女的经济地位对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基础作用,把动员妇女参加社会劳动作为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引领农村妇女成为农村经济和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注重提高妇女经济地位的同时,积极培养农村女性人才,推动农村妇女广泛参与农村社会公共事务和民主管理,使一大批妇女带头人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在农村管理民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组织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学管理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把提高农村妇女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妇女树立“四自”精神、鼓励妇女成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作为活动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把“竭诚为农村妇女服务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妇女群体利益和需求,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为妇女提供技术、资金、项目。

第四,充分认识到妇女组织在妇女运动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妇联组织的能力建设,发挥妇联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宣传优势和协调优势,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开拓了社会化妇女工作的新机制,实现了妇联工作效益的最大化,树立了妇女工作者的新形象。

第五,认识到妇女运动的发展需要优化的环境、倾斜的政策和广阔的空间,因此在倡导和动员政府和社会支持,获取广泛的社会资源方面下足了功夫,使“双学双比”活动成为“党委政府满意、妇女群众满意、基层干部满意”和“国家受益、妇女群众受益”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妇女运动。

2.创建了社会化的工作模式,催生了社会性别主流化机制

“双学双比”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将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纳入主流的产物。例如,“双学双比”活动的第一份文件就是由全国妇联与农业部、林业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民委、水利部、商业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科协、中国农业银行、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共同发起的。这12个部委和妇联组织一起搭建了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工作社会化平台,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机制的雏形。20年来,“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已由12个发展到19个,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工作机制。其中,既有与政府部门横向合作的工作机制,也有各级妇联组织之间纵向合作的工作机制以及妇联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这个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被纳入了主流部门的政策、计划、项目和资金预算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现。

其工作机制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学双比”活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首次创建了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群众组织横向联合的社会化工作机制,既为妇联提供了将妇女工作融入政府部门主体工作的机会,也促进了政府部门对妇联工作的重视。在调查访谈以及各种经验汇报总结中,大家一致认为,20年前,由妇联和有关政府部门联合成立的“双学双比”活动协调领导小组,是妇联创新工作机制、探索社会化工作格局的一次历史性创举。20年来,妇联组织一方面积极促使“双学双比”工作与政府职能有机结合,依托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规划和落实活动各项任务,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承接政府的部分职能,使政府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妇联工作对各部门工作的推动,认识到“双学双比”活动对政府工作的贡献、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对“双学双比”活动和妇联组织的认可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把配合妇联发起的“双学双比”活动作为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一项工作。分管“双学双比”活动近20年的北京市妇联副主席回忆到:当年主管农业的北京市副市长在担任市“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时曾说过:“双学双比”是你们(妇联)的,也是我们(农口)的,但是归根结底是我们的。1994年,陈俊生同志在全国农村妇女参与发展暨“双学双比”活动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把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当作份内的事情来办,要自觉地去办,不能当作额外负担,要创造条件,增强服务,使这项活动深入发展。”这段话生动地体现了政府对于推动农村妇女发展的责任意识,明确了政府领导,妇联协调,多部门合作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的基本原则。

(2)促进政府部门在政策、计划、项目和预算等方面向妇女倾斜。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全国妇联与18个协调单位联合出台了19个政策性文件。(见表3)在“双学双比”活动的推动下,一些政府部门找到了部门职能与“双学双比”的结合点,开始在自己的主体工作中纳入性别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政策、项目、资金向农村妇女倾斜。例如,农业部始终在科教兴农方面把农村妇女作为培训的主要对象,与全国妇联联合开展“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计划”、“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项活动,规定在培训中妇女应占的比例,保证妇女受益。2007年劳动部领导在“全国‘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保证“将加强与全国妇联的密切协作,根据自身的职能,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妇女倾斜。”再例如,1996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全国妇联联合开展“巾帼扶贫行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扶贫部门在安排项目扶贫资金时,要把巾帼扶贫项目列入计划,对妇联申报的扶贫项目,在条件同等的情况下,给予优先安排。”此后,妇女优先的原则始终贯彻在国务院扶贫开发的政策和项目规划与实施中。各级政府、各级协调单位对活动在政策、项目上的支持以及资金的持续提供和稳定增加,等等,无不体现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在主流部门观念和实践中的渗透和影响。这对推动活动的深化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3)加强了妇联组织能力建设,提高了妇联的宣传倡导能力。妇联在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中,充分调动了自身的潜能,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运作”等倡导活动,使“双学双比”活动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各合作单位、社会各界以及妇女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为活动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支持性环境。具体表现为:

第一,通过汇报、展览、召开研讨会、提交调研报告等方式争取中央领导重视和社会认同。如1992、1994年等年份专门就“双学双比”活动开展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进行汇报,1999年开展“双学双比”10周年成果展览,1991、1994、1999、2004、2005、2007等年份开展“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专题研讨会”和“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研讨会”,2007年向中央领导提交“万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等等,争取到了、、朱基、王兆国、回良玉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第二,通过竞赛策略和进行典型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把政府部门、妇联组织和农村妇女有机联结起来,形成多方互动共勉的积极协作关系。“双学双比”在有的地区被改称为“双学双赛”,更加突出了竞赛对于活动的意义。从活动开展伊始,各地就围绕地区农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与农业生产的总体布局相协调,根据地区资源优势和妇女特长,组织妇女粮棉油菜生产区、农业综合开发区、庭院经济和乡镇企业等领域参与各种各样内容与形式都丰富多彩的开发性、专业化和规模化竞赛活动,并使竞赛活动形成一定气势和特点。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比赛的领域也逐步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领域,调动了农村妇女参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积极性,促进了妇女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竞赛不仅带起了一批新兴的产业,而且推出了一批批的女能人和带头人,并通过对不同领域和农业项目中出现的典型表彰奖励等方式,使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找到了本领域涌现出的妇女先进人物、妇联组织找到了发挥妇联协调能力的工作平台、农村妇女找到了进取的目标和方向,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从而形成多方互动共勉的有利环境。

第三,通过媒体宣传,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影响。尤其是在活动早期,宣传动员更是获取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认同、妇女参与的重要手段。1991年,陈慕华大姐指示加强对“双学双比”活动的宣传报道,全国“双学双比”活动协调小组发出了《关于加强“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宣传的意见》,根据这些指示精神,各地充分运用媒介组合的方式,做到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报刊杂志有专栏,使活动宣传实现了广泛覆盖,取得了良好效果。1995年,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为契机,宣传了一大批杰出的农家女,甚至把农村妇女推向了国际领奖台。从对《中国妇女报》的内容检索结果看,1995年对“双学双比”活动的相关宣传达到了最高峰,为206篇,居次的是开始大规模宣传“双学双比”活动的1991年。从题目检索结果看,1991年宣传最多。(见表4、表5)2007年1月,甄砚同志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推动“双学双比”活动深化发展》一文中又强调要“围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并就与媒体的合作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对活动的持续开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同年,《中国妇女报》在“双学双比”领导小组的支持下专门开辟“乡土中国”专栏,使“双学双比”活动的宣传有了新的平台。

第四,妇联在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支持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加强了妇联组织的纵向合作和妇联内部资源的整合。在访谈中,北京市妇联副主席说:“双学双比活动中,妇联与协调部门要合作成功需要设计,而设计需要智慧和能力”。福建省妇联主席也谈到:“双学双比运作的主体是妇联,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妇联组织的运作能力”。“双学双比”活动是妇女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结合的有效载体,如何通过设计和运作使党委政府认识到妇女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妇联是党委政府抓农业的得力助手,需要妇联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的热情、智慧以及能力。北京市妇联介绍了在活动“设计”上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每年开表彰会,邀请领导和协调部门参加;每年“三八”节请协调单位对口慰问,解决妇女遇到的实际问题;每年约同协调单位一起检查妇字号基地,了解妇女需求;寻找妇联与协调部门工作的结合点,双向支持,妇联提供信息,职能部门提供技术、资金和项目。这些策略为各部门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与其他部门的竞先意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妇联通过发挥代表、教育、参与和服务的职能,提高了上下左右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了妇女干部素质,树立了妇女干部的威信和新形象。在注重与协调单位开展横向合作的同时,妇联组织的纵向合作也通过开展活动、运作项目、争取政策、分享经验而日益紧密,妇联内部资源也在活动领域不断拓展的情况下得到整合。

(4)推进了有关部委的分性别统计。“双学双比”活动的持续开展一直呼唤着性别统计。1999年,张世平同志在文章中对“双学双比”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时指出:“活动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估统计方法,对活动效果无法进行定性定量测评,统计数字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因此,加强性别统计是活动不断发展的要求”。[4]在“双学双比”活动的促进下,一些部委开始在其业务工作中开展分性别的统计,收集分性别的统计数据,如2004年,“双学双比”活动成员单位――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统计局,建立了有性别意识的贫困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了妇女劳动力、劳动时间比重、7-15岁女性在校率等分性别指标。农业部也要求在农广校进行分性别统计,为评估活动效果、有效开展进一步的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使政府有关部委更加认识到促进性别平等和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意义,也在与其他部委的合作中认识到了差距,学习到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方法;“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使政府部门改变了对广大妇女素质低的刻板印象,更加认识到妇女的潜力,增加了促进妇女发展的意愿;“双学双比”活动的有效运作和明显成效,使政府部门认识到了妇联组织的能力,增加了与妇联组织合作的意愿,为今后妇联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创造了条件。

3.与时俱进地更新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贴近广大农村妇女的生活

“双学双比”活动有持久的生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时俱进地更新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贴近广大农村妇女的生活。

在“双学双比”活动的起步推广时期(1989-1998年),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科教兴农的战略部署,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一优两高)农业,“双学双比”活动定位于“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通过“一学二赛三服务”,鼓励妇女积极参与农村改革发展,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促进了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

在“双学双比”活动的加速发展时期(1999-2002年),随着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双学双比”活动自觉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大力推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鼓励妇女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兴建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三大网络,为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在“双学双比”活动的拓展深化时期(2003年至今),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双学双比”活动以“巾帼示范村”创建为切入点,引导妇女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培育新型女农民,鼓励妇女创业就业,帮助妇女持续增收等方面不断探索,使“双学双比”活动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创新实践。

由此可见,“双学双比”活动紧扣时代的脉搏,在不换镜头、不变调的情况下不断为活动输血,赋予活动以持久的活力。

除了不断更新的活动内容,“双学双比”活动一直在创新活动形式上下功夫,以求实效。活动的项目化运作是各地妇联和合作单位普遍认同的有效形式,通过因地制宜的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长期负责“双学双比”活动的甘肃省妇联副主席管春梅在访谈中强调项目化运作的重要性。她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相关项目,2000年西部大开发后,工作越来越实,越来越项目化。围绕扶贫开发而开展的小额信贷项目不仅加快了妇女脱贫致富的步伐,而且使妇联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工作经验,开始有能力争取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援助,并进行广泛的筹资活动,使‘双学双比’越来越实,而不是流于口号式的、号召式的空泛的运动,项目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就会受到欢迎”。天津市妇联把项目化运作作为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对妇字号基地实施项目化管理,不仅争取到国内资金,而且争取到联合国项目资金支持。她们总结认为,项目化运作有设计、有目标、有评估、有奖励、有组织保障,有一个完整的流程,管理规范,有助于激发工作者的活力。

4.增强妇女的发展能力,使“赋权”的妇女发展理念在妇联工作中萌芽

赋权妇女即是赋予妇女权力,使女人获得与男人同等的地位,平等参与发展过程,从而与男人在平等基础上控制各种生产条件。在中国,“双学双比”实际上是妇女赋权理念在妇联工作中的萌芽状态。活动初期,以妇女的经济赋权为主,发展到现在,对妇女的赋权已经远远超越经济领域,延展到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并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和发展能力。

(1)妇女的经济赋权。妇女的经济赋权指改善妇女在两性权利和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平等状况,改善妇女的经济状况和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双学双比”活动的初衷和活动设计即是改善妇女的经济状况、实现妇女经济赋权。20年来,这一目标从未改变。首先,学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为她们进一步参与经济活动打下了基础。其次,学技术活动提高了妇女参与农业和市场经济活动的能力。第三,学经营、学管理活动提高了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和决策能力,使她们从单纯的生产角色发展为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第四,“双学双比”活动提高了妇女的收入水平和家庭地位。妇女的收入在家庭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直接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提高了她们在家庭中的发言权。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代替了男主女从、夫唱妇随的传统依附关系。

(2)妇女的政治赋权。通过参与“双学双比”活动,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在“双学双比”活动中涌现出的女能人、女带头人、女状元中,有很多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村民小组会议、参与两委选举甚至作为候选人去参选,积极地参与社区管理。还有的被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村干部,在参与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妇女的社会赋权。“双学双比”活动还带动了农村妇女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使社会进一步发现并认识了妇女的伟大作用和力量,逐步荡涤着歧视妇女的封建残余思想。活动提高了妇女对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意识到了自己的主人翁身份,提高了对社区和社会的拥有感,还促进了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

(4)个人心理/意识层面的赋权。“双学双比”活动重视参与者的自我赋权,即强化内在服务机制,促进妇女互相学习、不断进步。广大农村妇女正是在参与“双学双比”所获得的成绩和显示出的贡献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继而又引发了竞争意识、追求意识,推动她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她们还以科技意识、人才意识、公民意识替代了以往的宿命观、传统生产模式、多子多孙生育观。

总的来说,“双学双比”活动促进了妇女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意识上的赋权,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此外,运动也影响了社会性别关系,使妇女的传统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

5.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双学双比”活动自开展以来就立足各地的不同自然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针对地域特点推动“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这不仅丰富了“双学双比”的内涵,更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在中西部地区,“双学双比”活动突出表现为“两个结合”:一是与少数民族特点相结合,二是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中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结合民族优势开展学比活动是“双学双比”活动的一大特点。自治区的酥油产业、新疆自治区的刺绣编织产业,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妇女增收致富,还鼓励扶植了一大批有民族特色的乡镇企业,为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同时,边疆地区的稳定对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于是各级妇联组织在广大新疆地区妇女中将“双学双比”与教育、扫盲等活动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妇联结合区域实际,在“双学双比”基础上又创造性地增加了“学政治,比民族团结”的内容,成为“三学三比”活动,对“双学双比”活动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中西部地区也是相对贫困的地区,“双学双比”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始终和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巾帼扶贫行动”把提高贫困地区综合素质作为扶贫重点,把扶贫工作纳入政府计划,争取资金扶持启动,以项目和基地为依托,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还注重培养一批女能人,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双学双比”活动与小额信贷、“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等项目有机结合,成为帮助贫困妇女脱贫的有效载体。山西吕梁山区妇联探索出的连环脱贫成效显著,创造了资金一次投入,循环使用,流动增值的新经验。组织贫困妇女劳务输出也是脱贫的有效途径,山西省开展了“十万妇女出太行,十万妇女奔小康”活动,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地也相继组织几十万妇女外出务工。这些外出妇女既开阔了眼界,又学到了技术,有的妇女带资金和技术回乡般企业,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在东部地区,“双学双比”活动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五个利用”:一是利用城市化机遇,适应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适时地将“双学双比”活动从田间地头拓展到乡镇企业、市场和流通领域;二是利用农业产业化趋势,推动以妇女为主体的优势产业群和产业带;三是利用市场化的机遇,带动“双学双比”活动更有效地实施项目;四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创新“双学双比”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五是利用先富起来的优势,和中西部贫困地区手拉手结对子,积极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脱贫。

(二)“双学双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理论研究有待加强,活动的经验需要得到及时的总结和提升

在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双学双比”活动的文章中,存在着“五多五少”的现象,即典型人物介绍多,科学的案例分析少;针对活动开展情况的介绍和汇报多,针对活动内容和工作机制进行的总结与反思少;对具体项目和效果的报道多,对活动发展方向的思考和探索少;妇联媒体的宣传报道多,其他媒体和学术刊物的宣传和研究少;谈论“双学双比”活动的成绩多,客观分析问题的文章少。(见表6、表7、表8)在如何将“双学双比”活动对中国妇女的解放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怎样考察“双学双比”在中国妇运史上的意义,如何将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工作、妇女运动实践上升为有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建构和中国经验的提炼方面,相关的思考比较少见。

另外,“双学双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赋权妇女、推进妇女工作主流化的实践,它在赋权妇女、推进社会性别工作主流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理念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

再次,如何将“双学双比”活动中一些微观的妇女工作理论化,如何利用学术研究总结经验、发现规律、特色、不足与提出政策建议,也是一个需要加强的地方。理论研究的缺位,是“双学双比”活动一个明显的不足,有意识、有步骤地构筑理论与研究支持体系,对于“双学双比”活动的持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活动需要广纳人才,拓宽覆盖面

“双学双比”活动主要是针对农村妇女、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发展活动。在当年城乡流动不活跃的情况下,“双学双比”活动比较容易覆盖到农村妇女群众。20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和社会结构的迅速变化,特别是城乡流动的加剧,许多农村妇女流动到城市,或者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难以持续性地参与活动并从中受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几年中城乡流动妇女的数量还将不断增多;与此同时,由于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逐步落实,返乡创业的农村妇女群体也可能增大。因此,“双学双比”活动需要在内容和机制上创新,既要服务于留守在农村的妇女群众,也要服务于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农村妇女,还要吸引返乡创业的农村妇女,以多元化的活动内容满足处于不同生活状态下农村妇女的不同需求,才不至于出现活动覆盖的空白地带。因此,创新“双学双比”的活动内容和载体,加大农村妇女的培训力度,以活动吸引青年女性留乡、返乡创业,是新农村的客观需要。

3.活动的主流化程度有待提高,社会化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双学双比”活动最初的设计就具有主流化色彩,但其主流化的程度仍需要不断提高。一是领导的认识方面。一些政府部门领导依然对“双学双比”活动缺乏责任意识,认为政府部门的角色仅仅是配合妇联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存在应付的现象。二是机制设置方面。尽管“双学双比”协调小组成员已经由最初的12个增至19个,但“双学双比”领导小组仍然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活动的战略性、计划性较差,没有实现常态化。有的成员单位十分积极,合作频繁,将本部门的工作与“双学双比”活动密切结合,有的部门对“双学双比”活动的认识依然比较陌生,难以将业务工作与“双学双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找不到切入点,对未来合作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在基层妇联与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中,存在靠关系、熟人的“事在人为”、“因人而异”的现象。“双学双比”活动要做大做强,必须进一步增强和发挥协调单位的作用,使之由一个松散的结合体变成一个更富实效的组织,需要用机制来代替人际关系,改变因人而异的状况,换人不换调。三是分性别统计方面。性别统计有助于将分性别的需求纳入进一步的发展政策、规划、设计、实施、执行和评估之中,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尽管“双学双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分性别统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一些部委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仅缺乏分性别的统计数据,而且也没有建立分性别的统计指标的计划。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全面准确地了解妇女的需求和现状,也不利于科学决策。四是经费预算方面。各地对“双学双比”活动的经费预算数额差距较大。在基层,“双学双比”活动经费的计划性不强,随意性较大,不利于持续有效地开展活动,也不利于扩大受益面。

4.旨在提高农村妇女发展能力的倾斜性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

近年来,全国妇联抓住建设新农村的历史机遇,致力于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出台旨在提高农村妇女发展能力的倾斜性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提高农村妇女的发展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还存在地区不平衡性。例如,2004年,全国妇联、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意见》(妇字[2004]7号),要求“各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部门……在制定有关农民培训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农村妇女的培训指标和比例。”并且,对各级农业部门的“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提出了明确的比例和要求,即农村妇女的培训比例要达到40%以上;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出了“要加大对农村青年妇女的培训力度”;针对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五大培训工程,提出“要保证农村妇女培训适当比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乡镇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能力培训中,也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针对各级林业部门的退耕还草工程,提出“要将农村妇女培训纳入总体培训规划,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林业科技知识培训”等等。但是,各地执行上述政策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地方高度重视,落实到位;有的地方,以政策中比例要求含糊,缺乏执行的目标要求和强制性为借口,没有制定具体落实措施,使政策执行流于形式。 再例如,2005年7月,全国妇联 、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见》(妇字[2005]22号),将比例要求拓展到“阳光工程”,指出,“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对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列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力争妇女参加培训的比例达到40%以上。” 2006年2月,《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妇双领字[2006]1号),在比例要求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将40%的比例要求扩展到各级农业、教育、科委、科协、供销等部门,指出,“在各类培训中,保证农村妇女的比例达到40%以上。”但是,在某些地区和某些部门的培训工作中,女性占40%的比例仍没有完全达到,特别在基层存在比例淡化、边缘化的倾向。

5.农村妇女群众的主体意识有待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能力需要提升

“双学双比”活动的主体是农村妇女群众,为农村妇女群众提供最直接服务的是基层妇女组织。但是,由于活动具有自上而下发动、组织和动员的特点,又是在重男轻女思想文化根深蒂固的农村开展,满足的主要是妇女的增收致富等现实性需求,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的性别角色分工。同时,在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传统性别分工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随着妇女承担农业劳动强度的增加,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愈益凸现出来,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双学双比”活动的障碍。因此,在一些地方农村妇女群众参与活动时主体意识不足,有被动参与的现象。

一些基层妇联组织在活动开展中限于理念、能力及经费不足,对服务对象的需求缺乏了解,对当地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缺乏设计,对活动过程缺乏管理,对活动效果缺乏评估,从而使活动针对性差,难以调动妇女的积极性。当然,上级妇联需要更充分地考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中国国情,合理地设计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的自主性,真正实现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目标。

四、推动“双学双比”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前面的分析评估,对推动“双学双比”活动更加持续有效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增强“双学双比”活动的科学性

“双学双比”活动持续有效发展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活动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双学双比”活动的科学性主要指:活动的目标更加清晰,规划更具战略性,计划更具可操作性,统计、监测和评估更有常规性。

第一,建议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制定今后20年“双学双比”活动的战略目标;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相应制定5年内“双学双学”活动的规划目标和任务,明确各成员单位在规划期内应该承担的责任;按照5年规划目标和任务,分解各年度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利用年度的领导小组会议机制进行部署,使责任明确,措施具体,经费落实,人员到位。

第二,建议研究和建立适应规划目标的指标体系,并将其用于“双比双比”活动的设计、实施、统计、监测和评估之中。在持续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的同时,增强“双学双比”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性别统计意识,提高生产和使用性别统计数据的能力,并用于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监测和评估。

第三,建议加强“双学双比”活动的监测评估,在规划中明确监测评估的任务,在今后20年里,每5年组织一次全面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使“双学双比”活动科学、稳步、持续、健康推进。

2.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和方式,适应新时期农村妇女的多元需求

建议面向以下三个妇女群体,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

一是坚持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妇女群体。这个妇女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建议根据这个妇女群体的实际需求,采取倾斜性的政策措施,加强面向农村妇女的扫盲和实用技能培训。使这一妇女群体更多受益于“双学双比”活动。

二是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妇女群体。这个妇女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潜在力量。建议进一步深化针对这一妇女群体的活动,将参与式培训等形式引入“双学双比”活动,将“赋权”的理念融入活动,增强她们的自主意识,帮助她们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

三是返乡创业意愿的妇女群体。这个妇女群体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建议“双学双比”活动以创新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吸引这类妇女参与,为她们返乡创业提供实际帮助,并从中发现人才,培养“双学双比”骨干。

3.进一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

第一,建议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在今后20年里,各级政府应将“双学双比”活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各级财政有计划地支持“双学双比”活动,在评估的基础上,每5年增加一次“双学双比”活动的经费预算,并将其纳入五年规划之中,使政府投入成为活动的主要保障。

第二,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向党委和政府反映农村妇女群众的利益诉求,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充分发挥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与成员单位的分工合作,在规划中明确责任,在落实中整合资源,将促进农村妇女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共同推动,使新时期的“双学双比”活动在中国特色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4.进一步将活动重心下移,服务基层

将“双学双比”活动重心下移的关键是进一步明确全国妇联、省级妇联与基层妇联各自的工作重点。

建议全国妇联和省级妇联将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推动政策出台、整合各方资源、总结提升基层经验、搭建社会化的工作平台,开展培训者的培训、为基层妇联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双学双比”活动的重心下移创造必要条件。

建议市、县、乡妇联充分利用平台、政策和资源,调查了解当地妇女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双学双比”活动项目,吸引农村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在做实“双学双比”活动的同时,提升基层妇联和农村妇女的发展能力,使活动更多地体现“赋权”的理念。

5.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促进男女平等

“双学双比”活动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先进性别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示范活动让更多的农村妇女群众了解“双学双比”活动所承载的理念,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增强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发展意识,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二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倡导、示范、表彰活动让更多的农村干部、群众和家庭了解“双学双比”活动所承载的理念,在开展活动的同时逐步消除“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富贵妻荣”等封建思想,使农村形成尊重妇女、培养妇女、相信妇女、男女平等的新风气;三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和政策分析,使更多党政部门的决策者、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及社会公众了解“双学双比”活动所承载的理念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使“双学双比”活动的经验、做法和成果走出妇联,更多地进入决策者、学者及公众的视野,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资源支持、研究支持和舆论支持。为此,建议将科学研究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有机部分,建立研究与工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同时,建议成立由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双学双比”活动专家咨询小组,帮助审议“双学双比”活动发展战略、五年规划及年度计划,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顾秀莲.在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暨“双学双比”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Z].2006-2-23.

[2]Astrid Lipinsky M. A. Campaigning for Training:Ten Years Shuangxue Shuangbi Education for Women Farmers in China[Z]. In the Proceedings of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re for Women in Rural Development, Berlin: Humboldt University,2000.

[3]Competition and Public Recognition Encourage Mass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That Respond to Their Needs[Z]. Adapted from: IFAD. The Status of Rural Women in China, 1995.

上一篇:劳模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环保工程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