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05:55:10

涉农资金论文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提要]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该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分析了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当前在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损失浪费、跑冒滴漏的现象比较普遍,挤占挪用涉农资金、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资金的投放效果,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因此,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审计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审计机关以及审计工作者必须坚持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宗旨要求,带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去审计,带着强烈责任去审计,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审计,做到情为民所系,审群众所盼,解政府所忧。本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浅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1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

从审计情况看,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金管理多部门。涉农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有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有银行贷款,还有村集体、单位和群众自筹等。国家的涉农资金,由多个部门审批使用,容易存在问题:1、注重部门政绩及利益。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视角,又加上各部门有各自的政绩要求及利益驱动,对涉农资金难以做到统筹安排,将资金安排到最重要、最急需的项目上,而是争着多安排资金在各自部门的项目上;2、规模效应低。涉农资金拨付渠道也较多,有的是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有的是通过农口有关部门下拨。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资金由多部门分散使用,造成资金的投向分散,形成“撒糊椒粉”的现象,难以形成投资的规模效应;3、重复投资。各部门各有各的资金使用计划,难免会造成投资重复,同时给一些地方套取资金留下了空子。

二是项目投资决策不科学。涉农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既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又包括对农民的实用性,还包括经济上的效益性。从审计情况看,有些项目在决策的科学性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项目不切实际盲目上马,前期资金投入后又成为“半拉子”工程,有的项目不实用,或是配套设施工程没跟上,完工了又不能投入使用,这些都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干部思想作风问题。从审计情况看,有些问题并不是或不完全是由于资金管理体制造成的,也不是或不完全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造成的,而是由于部分干部缺乏责任心,对农民的疾苦关心不够,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才造成决策上出现问题,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如工程质量低下,出现“豆腐渣”工程),在配套工程上出现问题,在项目完成后的管理和使用上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搞了供水工程却不铺设供水管网,不能入户,造成农民使用不方便,从而使工程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

2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由于涉农资金存在效益低下的问题,因此涉农资金审计更要注重效益审计。审计机关应将维护农民利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审计监督检查的重点,特别要不断加大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密切关注新农村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开展涉农资金效益审计,摸清涉农资金的家底,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典型性及效益低下的问题。通过审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影响效益的问题进行归类,从政策层面研究分析,从法规制度研究如何防范和避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从机制上研究如何规范管理,不断解决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问题,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从宏观角度上提出改进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建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涉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3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相对于真实、合法审计,效益审计对审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农审计面广量大,要缩短审计周期,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创新审计方法,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二是账面审计与账外调查相结合;三是同级审计与交叉审计和“上审下”相结合;四是传统审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二是投入规模大、涉及面广的重点专项资金。三是农民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在审计内容的确定上,要关注涉农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主要环节,检查资金管理情况和使用效果,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对于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通过分析把握了影响效益低下的因素后,有利于找准审计方向,拓宽审计思路,我认为除应遵循上述涉农审计的“四结合”、“三关注”外,在具体的审计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工作思路:

3.1慎重选择效益审计项目

好的审计项目,往往会产生好的效果。涉农资金名目种类多、渠道多、资金性质复杂、项目分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审计机关不可能对每项资金都进行效益审计。因此,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要求,重点关注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重要性,即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投入大,对经济、社会影响大,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二是时效性,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三是可行性,即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人财物等条件,使审计能够顺利进行。如农村公路硬化项目、农村“低保”项目、救灾救济项目、征地补偿费项目等,都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中央、地方和全社会都十分关注,被审计单位也很重视,配合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将其确定为重点项目,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

3.2锲而不舍追查问题

涉农资金大多与农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审计部门如果只是看看报表、翻翻账本是无法揭示资金的真正用途。涉农资金的审计应以资金的流动为主线,跟踪检查、评价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必须在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审计跟着项目、资金走,项目做在哪里、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监督到哪里,必须深入到现场、到农户中去,取得农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揭露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3.3扎扎实实分析建议

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是建立在对产生问题原因高质量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在涉农资金效益审计项目中,要始终围绕既定的审计目标,从国家政策的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去揭露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看资金使用是否姓“农”,看农民群众是否得利,提出完善政策制度,加强管理的审计建议。

3.4积极督促追踪问效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不能只停留在查出问题的层面上,要从根源上找原因、查漏洞,促使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且要积极地督促其整改,不能让被审计单位当作“耳边风”一吹即过,否则会削弱审计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要通过积极地督促检查、追踪问效,促使地方政府加强管理,完善相关的制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放大审计效应,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3.5适时调整审计思路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提要] 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该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分析了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当前在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损失浪费、跑冒滴漏的现象比较普遍,挤占挪用涉农资金、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资金的投放效果,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因此,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审计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审计机关以及审计工作者必须坚持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宗旨要求,带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去审计,带着强烈责任去审计,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审计,做到情为民所系,审群众所盼,解政府所忧。本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浅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1 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

从审计情况看,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金管理多部门。涉农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有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有银行贷款,还有村集体、单位和群众自筹等。国家的涉农资金,由多个部门审批使用,容易存在问题:1、注重部门政绩及利益。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视角,又加上各部门有各自的政绩要求及利益驱动,对涉农资金难以做到统筹安排,将资金安排到最重要、最急需的项目上,而是争着多安排资金在各自部门的项目上;2、规模效应低。涉农资金拨付渠道也较多,有的是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有的是通过农口有关部门下拨。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资金由多部门分散使用,造成资金的投向分散,形成“撒糊椒粉”的现象,难以形成投资的规模效应;3、重复投资。各部门各有各的资金使用计划,难免会造成投资重复,同时给一些地方套取资金留下了空子。

二是项目投资决策不科学。涉农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既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又包括对农民的实用性,还包括经济上的效益性。从审计情况看,有些项目在决策的科学性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项目不切实际盲目上马,前期资金投入后又成为“半拉子”工程,有的项目不实用,或是配套设施工程没跟上,完工了又不能投入使用,这些都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干部思想作风问题。从审计情况看,有些问题并不是或不完全是由于资金管理体制造成的,也不是或不完全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造成的,而是由于部分干部缺乏责任心,对农民的疾苦关心不够,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才造成决策上出现问题,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如工程质量低下,出现“豆腐渣”工程),在配套工程上出现问题,在项目完成后的管理和使用上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搞了供水工程却不铺设供水管网,不能入户,造成农民使用不方便,从而使工程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

2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由于涉农资金存在效益低下的问题,因此涉农资金审计更要注重效益审计。审计机关应将维护农民利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审计监督检查的重点,特别要不断加大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密切关注新农村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开展涉农资金效益审计,摸清涉农资金的家底,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典型性及效益低下的问题。通过审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影响效益的问题进行归类,从政策层面研究分析,从法规制度研究如何防范和避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从机制上研究如何规范管理,不断解决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问题,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从宏观角度上提出改进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建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涉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

3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相对于真实、合法审计,效益审计对审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农审计面广量大,要缩短审计周期,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创新审计方法,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二是账面审计与账外调查相结合;三是同级审计与交叉审计和“上审下”相结合;四是传统审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二是投入规模大、涉及面广的重点专项资金。三是农民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在审计内容的确定上,要关注涉农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主要环节,检查资金管理情况和使用效果,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对于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通过分析把握了影响效益低下的因素后,有利于找准审计方向,拓宽审计思路,我认为除应遵循上述涉农审计的“四结合”、“三关注”外,在具体的审计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工作思路:

3.1 慎重选择效益审计项目

好的审计项目,往往会产生好的效果。涉农资金名目种类多、渠道多、资金性质复杂、项目分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审计机关不可能对每项资金都进行效益审计。因此,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要求,重点关注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重要性,即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投入大,对经济、社会影响大,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二是时效性,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三是可行性,即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人财物等条件,使审计能够顺利进行。如农村公路硬化项目、农村“低保”项目、救灾救济项目、征地补偿费项目等,都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中央、地方和全社会都十分关注,被审计单位也很重视,配合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将其确定为重点项目,

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

3.2 锲而不舍追查问题

涉农资金大多与农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审计部门如果只是看看报表、翻翻账本是无法揭示资金的真正用途。涉农资金的审计应以资金的流动为主线,跟踪检查、评价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必须在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审计跟着项目、资金走,项目做在哪里、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监督到哪里,必须深入到现场、到农户中去,取得农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揭露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3.3 扎扎实实分析建议

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是建立在对产生问题原因高质量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在涉农资金效益审计项目中,要始终围绕既定的审计目标,从国家政策的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去揭露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看资金使用是否姓“农”,看农民群众是否得利,提出完善政策制度,加强管理的审计建议。

3.4 积极督促追踪问效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不能只停留在查出问题的层面上,要从根源上找原因、查漏洞,促使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且要积极地督促其整改,不能让被审计单位当作“耳边风”一吹即过,否则会削弱审计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要通过积极地督促检查、追踪问效,促使地方政府加强管理,完善相关的制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放大审计效应,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3.5 适时调整审计思路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具体分析,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调整审计思路,去主动地适应外部情况的变化。如在征地补偿费的审计调查中,根据有些农民对乡村干部不信任的情况,我们不再让乡村干部领路,而是自己前往调查;针对审计期间正值春耕农忙季节的实际,我们走到田间地头耐心地与农民交谈,并利用夜间农民一般都在家的特点,夜访农户。通过适时调整审计思路,我们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从而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为揭露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线索。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政支农政策;资金使用效益;配套资金制度;监督机制

abstract:as amajor step in tackling farmer-related problems so as to build up a harmonious society, financial support is of the greatest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re existmany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farmer-supported financialwork, which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of the new countryside. these problems are: inadequate supporting funds, unsatisfactory structure, ineffectivemechanism, low cost-effectiveness of funds, and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spectivemeasures to perfect the financial policies in supporting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keywords:countryside-supported policies of finance; cost-effectiveness of funds; fund allocating system; supervision mecha- nism

农业是维持我国社会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 富则国家富。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 进的影响下,处于关键转折期的中国农业,其发 展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 农业现代化。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 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并不随着 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2010年1月 31日新华社受权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 工作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 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 若干意见》,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 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 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方面,着 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 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该 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 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由此可见, 我国党和政府时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 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 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 性和根本性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必须为新农村 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这是促进我国新农 村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说,财政支农政策 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一、我国近几年财政支农政策 的主要内容及效应分析 财政支农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利用国家 财政收入,为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 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 施。2004年以来,国家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财政政策. 778论文在线

这些财政政策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少 取”为特征的税收政策,即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二是以“多予”为特征的支出政策,即出台了 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汽车、家电下乡补贴等支农工程为主的支出政 策,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2002-2009年,中 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年均增幅 超过了20%。2008年,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 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 贴达到1 027·7亿元,增长了107·7%。拨付家 电下乡补贴资金104亿元,累计拉动消费9 200 亿元,激活了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 级、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2009年,“三农”发展的中心任务被确定为稳 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财政支农资金将紧 紧围绕着该中心任务“保量”、“保质”地被配 置到每个必需的环节。在2009年10月12日举 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表示政府将继续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并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 扶持力度。会议提出2010年白小麦的最低收购 价格将同比提高3%,红麦和混合麦的最低收购 价格同比各提高4%。[1]会议还强调落实增加农 民补贴,鼓励小麦、油菜和马铃薯的种植及购置 农机具。可以看到,国家连续多年实施的支农惠 农政策已初见成效,我国“三农”将继续朝着 健康、稳定、积极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我国 财政支农政策仍不完善,政府在财政支农补贴工 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 总量偏少、结构不尽合理、方式落后、支农资金 使用效率不甚理想、支农政策缺乏监督等,这些 问题制约了国家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能力, 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展。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 续蔓延,我国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应重视当前财政 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对其加以研究分析.

二、当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目前我国财政涉农资金在分配、使用和管理 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 下。2008年,审计署对河南、甘肃、山西、黑 龙江、江苏、湖南、福建、陕西、内蒙古和重庆 10个省区市2006至2007年的财政支农资金管 理使用以及相关涉农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 调查。调查发现10省区市财政和有关主管部 门违规使用资金26·93亿元(其中用于建房买 车5 837·4万元),不规范管理资金45·75亿元, 配套资金不到位65·97亿元。审计重点抽查的 30个县在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均不同程度 地存在问题。审计抽查的10省区市应于2007年 底完成的86个财政支农项目中,有32个未达到 设计要求和预期目标,占抽查项目总数的37%, 致使已到位的8·24亿元支农资金未能充分发挥 效益。[2]如内蒙古自治区应于2007年完工而未完 工的支农项目总投资超过4·87亿元;重庆市林 业局所属重庆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投资建设 的昆虫博览园项目,因决策失误造成投资失败, 其项目所有资产被法院拍卖用于抵偿债务,致使 财政支农资金和国有土地增值收益1 444万元全 部损失.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长期低下主要是 由于国家各级政府服务“三农”职责划分不清, 存在严重的“越位”、“错位”现象。还有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当前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种类繁多, 财政涉农资金分散。[3] 1·我国各级政府在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方 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和“越位”现象.

一些跨区域影响以及部分全国性的项目,如农村 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医疗保险社会统筹部分等, 虽然上级政府有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基层政府完 成相关工作,但往往要求基层政府给予相关配套 特别是资金配套。事实上,大多数项目基层政府 无力配套相应资金。有些基层政府甚至为了争取 资金和项目,不惜出现假配套的恶劣现象,这种 做法又反过来影响了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另 外,部分上级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农资金时,没有 足够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不能有针对性地 解决基层的迫切需要,这种做法也影响和削弱了 项目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2·目前,我国在管理财政支农资金方面存 在行政部门过多、监督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比 较分散等,影响了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许 多涉农项目的立项和审批权限分散在政府多个行 政部门,无法有效协调运作,加上项目申报单位 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到处奔走争取项目和资金, 使得财政支农资金监督困难,并大大降低了财政 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支农项目资金较为分 散,数额少,一般是几十万元,有的仅有几万 元,许多项目资金的安排缺口较大,无法满足项 目实际需要。另外,各种财政

支农项目资金运行 周期过长,运行成本过高,经过层层上报立项、 审批,再逐级拨付,致使一些小型项目资金到达 实施单位时已大打折扣,无法发挥应有的功效. 778论文在线

(二)财政支农资金配套制度引发新的乡镇 债务问题 财政部于2004年下发的《农业综合开发财 政资金配套保障试点办法》指出,“财政配套资 金指标一般坚持上限控制、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的原则。首先,国家相关部门计算确定应分配各 省相关农业发展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规模,以此 作为分配该省中央财政资金的上限;其次,各省 财政部门参照国家下达的中央财政资金指标上 限,安排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包括省、地、 县三级),并据实上报当年地方可筹措的财政配 套资金。国家相关部门以此为依据,测算确定应 分配各省的中央财政资金投资指标”。[4]同时, 该办法还指出,“凡是发现虚假上报配套资金规 模套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按上报数与实际落实数 的差额两倍扣减该省下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 资金指标。对能够超额落实配套资金的,在安排 下年中央财政资金时给予一定奖励”。[4]可见, 地方为了获得中央下达的财政支农资金,必须要 有严格的配套制度。在省(市)拨资金有限的 情况下,大量的资金则要求区(县)资金配套.

以江苏省某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资金为例, 2008年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额总额5 386·94万 元,农村低保市财政补助资金2 000万元,其余 的62·88%就得由区(县)、乡(镇)承担。各 区(县)为了落实环境整治配套资金,千方百 计筹措资金,特别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 (县),区(县)配套资金比上年共增加7 811·4 万元。[5]可见,省、市拨付的资金是“引子”, 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在整个项目资金中占小 头,而基层配套的资金是主体,作为项目的主要 资金,在整个项目资金中占大头.

国家设计配套资金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地方政 府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 题。当一个相关项目立项后,上级政府会事先承 诺对超额或优先完成配套资金任务的基层政府予 以奖励,但出现了基层政府不顾自己财力举债凑 齐配套资金的情况后,上级政府的奖励就成了空 头支票,出现的空缺负担只能由基层自己来背, 这给基层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负债风险。而且,上 级政府在配套资金制度设计时存在“地区一刀 切”和“项目一刀切”现象,这给一些地区尤 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以及东部较贫穷地区的乡 镇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直接增加了其负债。而处 于行政底层的基层政府,财权不够,事权过多过 重,争取配套资金就成了它们完成任务、提升政 绩的“救命稻草”,但是通过负债来获得配套资 金,不但没有在获得配套资金后使负债减轻,还 使基层政府面临难以化解的危机和风险。这种配 套资金制度造成长期的恶性循环,已引发新的乡 镇债务问题。[4] (三)财政支农政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财政支农政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 比较严重,支农资金中的寻租等腐败问题越来越 多。如违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规定,在申报财政 支农资金时弄虚作假骗取资金;贪污、挪用支农 资金,支农资金被随意进行再分配、再调整,导 致存在补贴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在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检查验收中为项目单位提供 虚假情况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 对各部门财政支农投资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体制机 制不够健全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没有科学完善 的监控评价体系,法律责任追究制度没有落实.

追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当前在国家政策的 制定施行过程中,很少甚至还没有把人民监督作 为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农政策作为 国家一项重要政策同样存在透明度不够、老百姓 没有知情权等问题.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支持 新农村建设财政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1·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不断规范各级政 府在财政支农资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要通过财 政涉农转移支付,将财政涉农资金直接转移给基 层政府,尽可能将上级政府安排的各种涉农专项 资金进行整合,由基层政府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支 出,同时反馈使用情况。取消省以上政府和各行 政管理部门都可以安排涉农专项资金的做法,由 农业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各级农业部门应成立一 个专门负责农业补贴的机构,整合财政补贴资 金,彻底解决目前农业补贴多头管理的现象.

2·要努力整合现有的城乡一体化财政支持 资金,对重要领域和重要项目进行重点支持。要 积极推进财政资金管理体系改革,减少职能交 叉,多级次、多部门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着力解 决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的问题。要建立项目库 制度,合理安排各项支农资金,着力解决无序申 报、重复申报、随意向上争取资金等问题.

(二)解决配套资金制度引发的乡镇负债 问题 1·坚持基层本位和农民本位原则,进一步 调整配套资金制度,既考虑上级政府的政策导 向,又考虑基层政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每 年初,区(县)要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测算 好所需配套资金由下至上地制定中央的建设计划 和补助政策.

2·严格手续,使配套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 科学,强化财政支农项目立项审批工作,对一些 区(县)、乡(镇)一味地申报项目,以套取上 级财政“启动资金”,但自筹的配套资金又难以 到位的做法要予以制止。要按照部门分块组织上 报、专家审核评定、财政综合平衡、领导集体确 定的要求进行项目的审批工作,确保支农项目的 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上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 关部门关注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对违规操作者将 追究责任. 778论文在线

3·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 出,要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 项目投入,取消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

政府应继续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断降低乃至取 消不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的配套 资金负担,努力提高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监督 机制 1·上级政府要进一步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 手续,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涉农行政管理部门 的整合与改革上。要致力研究制定农村社会经济 发展规划和不同时期政府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的方向和重点,因此,要转变上级政府涉农部门 工作职责,使其从过去主要批项目、分资金转变 到加强对支农政策的监督管理上来,不断提高行 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能 力。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人大全程管理监督、社会 公开监督、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联合监督支付制 度、实行严格的审计和责任追究等制约机制及绩 效评估机制,确保支农政策有效的实施。[6] 2·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要建 立资金动态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县级报账管理等制度和措施;以 “金财工程”等现代技术为手段,建立财政支农 补贴直通车制度,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 放到农民手中。要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采用 重点抽查、专项检查、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检查 以及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检查等方式,对财政支农 资金加强管理和监督。[7]还要把财政资金的有效 性监督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 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各支农项目资金使用的 监督和控制。积极研究建立财政支农资金奖优惩 劣制度,对效果好的项目和效果差或者达不到效 果的项目,区别对待,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3·大力发挥广大农民的监督作用,提高广 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目前,我国 大多数支农项目的规划与立项基本上由各级政府 直接研究确定,作为真正执行者和受益者的广大 农民很少甚至没有参与进去,这不仅容易造成脱 离实际,导致立项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降 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 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8]因此,为了完善支 农政策尤其是规范涉农资金管理的制度,必须建 立农民参与机制,制定具体的农民参与的办法和 程序。例如,可以在村级设立

一个农民审计小 组,小组中的审计人员从农民当中选举产生,他 们始终代表着当地农民的利益,为当地农民负 责。农民小组会定期对各项目实施情况以及各项 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计和监督,每笔支 农资金都要经过这些审计人员审核无异议后方可 使用。审计小组会定期向村民如实汇报各项目的 实施进展情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成为国家支农政策 的真正受益者.

4·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监管制度是一个艰难 的判断、选择、比较、借鉴、创新的过程,它不 仅要能够保障三农问题得到足够的、有效的财政 支持;同时还要遵循财政法治基本理念和基本原 则,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权力的 合法性与合理性,并制定程序和监管上的规范, 以保证财政权力的实施。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建 立和健全财政支农政策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立 法、严格执法,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 财政支农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徐雅平.农业部:国家将保持支农惠农政策的稳定 性连续性[db/ol].中国网, (2007-09-13).

http: //www. china. com. 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 2009年第四 号[j].审计文摘, 2009 (8): 5-6.

[3]叶翠青.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j].财政研究, 2008 (4): 30-32.

[4]温铁军,彭辉,范???等.中央支农资金配套制 度对中国乡村负债的影响:一个初步估算———以中 西部地区贫困县为例[ j].中国农村经济, 2009 (2): 15-23.

[5]方敏.财政支农资金配套难的成因与对策[n].

农民日报, 2009-12-29 (4).

[6]郭建强.财政支农效果的成因及建议[j].现代经 济信息, 2009 (14): 11-13.

[7]李杰云.财政支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j].经济研究参考, 2009 (23): 12-20.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第4篇

更多精品来自3edu论文

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积极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申报、采购、配置与预算挂购的监管机制,推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在政府采购管理上,按程序、规定由政府来采购,凡预算安排涉及政府采购的项目,资金直接划入采购专户,一律通过政府采购实施,结余资金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安排。

在监督内容上要全面,注重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实现全过程监督;加强对财政运行安全性、规范性的监督和财政运行绩效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监督体系上要完善,财政系统要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大监督”格局;在监督成果运用上,着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发现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整章建制,强化内控,将财政监督检查结果与预算安排、预算执行等管理工作挂钩,着力规范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加大力度投入“三农”。重点针对农村教育、饮水安全、沼气、道路建设、卫生健康、农民就业等问题进行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集中财力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带动引领作用,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严格按照区局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和资金发放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和足额发放,并坚持张榜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操作”。涉农资金实行“一折通”发放,重点突出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村五保供养等惠民补贴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加提高,来推动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实现区乡同步发展。

加大力度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在支出上纠正平时疏于管理、疏于调度,年底突击花钱的做法,做到支出进度每月都超过均衡进度,确保财政支出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有一个大的转变和提升。在民生改善上,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群众的生活救助工作、推进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工程、高度关注和重视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就业状况,努力促进社会建设进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确保各级政府确定的各项惠民实事落到实处,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的实效性和安全性。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我们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政府采购改革、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会计集中核算和“金财工程”建设作为财政改革的重头戏,精心组织,全力推进。(1)在预算上,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严格控制和规范预算支出的追加,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避免财政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2)在制度上,加强财政支出的管理。在完善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措施上,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制度,规范单位的支出行为,杜绝财政资金的截留,并严格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益。(3)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完善专项资金的“报账制”管理办法,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问效,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4)依法实施财政监督。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工作程序,逐步建立内审和外审相结合的制度。在加强财政自身监管的基础上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财经制度行为的依法进行查处。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第5篇

一、组织建设

我市农村财政研究会根据农村财政发展需要,为完善农村财政政策,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强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财政理论、政策,提出建议或方案供有关领导决策参考,为振兴经济、实现农村现代化服务,在市、区、县有关领导、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村财政研究会及时补充和调整人员。

一是聘请实际工作者和教学、科研工作者参与研究;

二是督促财政、涉农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

三是吸纳长期从事财政、经济工作的老同志帮助开展工作。

二、抓好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工作

今年初,为提高对从事农研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基层技能需求,对全市调整、补充到农研会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结合财政农研会理事会议契机,开展以会代训培训。9月份,组织基层财政干部,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基层财政干部培训班。通过各类培训的机遇,组织财政部门、涉农单位对全市农村财政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经验,集中研讨,提出观点、对策和建议,形成研究成果。

三、以课题调研为契机,积极做好项目资金工作

根据我市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抓住中央和省强农扶农政策机遇,结合山区特点和自身优势,积极做好财政支农课题研究,精心推出农村财政课题调研工作。

1、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转换扶贫思路,实施整村推进的具体做法探讨;

3、财政如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4、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5、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服务组织;

6、开展对小农水工程建设、农产品加工、动物防疫、林业生态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

7、如何规范农村低保管理及农村养老保障工作;

8、探索农民增收的新措施、新途经;

9、如何创新支农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等课题调研。市、县、区农研会分别成立课题调研组,积极组织力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题调研。

市农研会还聘请有关专家对选送的论文进行评选。在做好课题调研的同时,市农研会积极为涉农部门县、乡做好项目,争取部、省对我市农业项目资金的支持。年,先后向中央、省级财政申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农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农业三增工程、农村扶贫项目、生态林补偿、农业品牌工程、农民转岗培训、低温雪灾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与启动,有效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年度工作要点

年我市农村财政研究会要紧紧围绕中央“三农”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旋律开展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中央支农、惠农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抓好有针对性、实用性、紧迫性的涉农课题调研。

二是根据省农研会精神,组织市、县、区会员单位之间开展课题协同调研,并对选送优秀论文进行评选。课题命题另行通知。

三是扎实做好基层财经干部培训工作。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 涉农职务犯罪 政策漏洞 收受贿赂

涉农职务犯罪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法学研究者和司法人员对与“三农”问题相关的职务犯罪的统称。涉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即为涉及农民、农村、农业的,是对后面职务犯罪的一种限定,也即与“三农”有关的职务犯罪。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资,有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找政策漏洞,想方设法,贪污、截留农资款,有的在农村基础建设中为谋取私利,收受贿赂,有的公开索要,致使工程质量下降,有的还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这种坑害农民、农村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农民的极大不满,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体上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给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果,使人民不敢相信政府,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因此,检察机关的农村建设中,有必要深入一线,深入农村,利用检察职能,为农民分忧解难,严查各种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农资的情况,严厉打击涉农职务犯罪。

一、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

近年来,番禺区检察院为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依法严厉打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中的涉农职务犯罪。2005年至今,该院共立案查处涉农职务犯罪20件21人,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从办案情况看,涉农职务犯罪呈现出复杂化、团伙化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犯罪主体由村官个人、串通犯罪向内外勾结、合伙作案转变

早期的涉农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要是村官和具体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的镇领导,村官主要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支委委员、村主任、村委委员、财务人员等几类人员。这几类人员,往往利用自身职务的便利,要么相互勾结,要么单打独干,从而达到其中饱私囊的目的。但从最近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中村官与外人合伙作案非常突出。村官与国有土地的承租人相互勾结,串通负责征地拆迁项目测绘工作的人员和负责征地拆迁清点工作的人员,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来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并各自从分得高额“好处费”。如在南沙区庙贝农场物业管理服务站站长黎某某涉嫌受贿一案中,其就利用管理土地租赁和征地拆迁等工作的职务便利,伙同管理员梁某某,横沥镇建设办下属部门征地拆迁办工作人员梁某某,采用抢搭简易塑料棚的方式,为租耕户麦某某非法骗取征地补偿款高达百万元,并因此从中获利11.5万元。

(二)作案手段从简单直接向复杂隐蔽转变

早期的村官由于受其自身因素和环境的影响,作案手段简单直接,肆无忌惮,大多采取挪用征地款或补偿款去投资公司投资或存于非指定银行的方式从中收取业务员的贿赂款。但近年来,村官的犯罪手段变得越来越狡猾,他们开始隐藏身份,躲在幕后操纵整个骗局,有的采用瞒骗手段重复收取征地款;有的提前改变征地的性质,如将鱼塘抢建成简易鱼池、搭建简易塑料棚架等;有的通过将鱼塘原有四大家鱼换养成锦鲤、抢种青苗等弄虚作假行为,里应外合非法侵吞国家征地款或征地补偿款。

(三)犯罪动机从损害村民集体利益向损害国家利益转变

早期的村官由于自身缺乏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常常将自己凌驾于村民之上,无论是2004年邵某某等5人擅自挪用征地补偿款挪用进行国债委托理财业务一案,还是2005年大学城征地款而引发的一系列贿赂犯罪,从犯罪动机上,他们均是以损害村民的集体利益为条件来换取个人私利。但随着国家出台的有关国家征地款的处理方案、措施日益完善,村官开始挖空心思钻研如何在征地补偿中骗取更多的征地补偿款,犯罪动机向损害国家利益转变,主观恶性不断加大。

(四)取证难度不断加大

初期的涉农职务犯罪,往往通过查账等方式即可获取证据材料,熟悉内情的人较多,取证难度不大。如2005年查办的原番禺区石基镇海傍村党支部副书记林某某贪污一案中,犯罪嫌疑人林某某乘协助政府从事广州地铁四路线征地拆迁补偿工作的职务便利,利用其父的旧屋,采取重复收取征地拆迁补偿款的方式共侵吞国家征地补偿款190246.55元,该案所有证据均可通过财务记录清晰可查。但后期的涉农职务犯罪,其证据就相对难固定,主要采取“抢搭”、“抢种”的手段合法骗取征地补偿款。土地征用后,很快即进入平整、施工阶段,被抢建的鱼池、简易塑料棚架和被抢种青苗很快就在平整施工阶段遭到破坏,所以此类案件的重要物证极易毁损或灭失,特别是地上附着物,会跟随平整土地、基建动工而拆除或毁弃,事后调取证据难度极大。

(五)“三旧改造”领域极易引发涉农职务犯罪

由于“三旧”改造投入的资金庞大,土地使用面积广泛,加上允许特殊政策对现行的国土资源政策处理有很大的优惠等诸多原因,导致其中潜在发生职务犯罪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优惠政策中的允许采用协议出让供地;土地纯收益允许返拨支持用地者开展改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为国有建设用地,可简化手续等方面,均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

二、预防和打击涉农职务犯罪的建议

(一)健全村干部廉政预防体系建设,加强村干部的任用、管理

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帮助村干部树立依法办事、知法守法的意识;定期组织检察干警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在农村广泛进行法制宣传、预防咨询、预防警示教育活动,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大村干部的任用、培训和管理力度,使村干部的权力在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中运行,进一步增强村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用法、守法的自觉性。

(二)建立健全的乡村财务制度,强化内部制约机制

建立健全乡村财务制度,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村帐乡管、民主理财”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走向严格化的轨道;建立财务审批、记帐和保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制度,加强上级对村级财务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以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在农村真正落到实处;将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纳入村务公开内容,以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确保财务活动在“阳光下”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完善农村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必须要依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要在资金的筹集、发放、使用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将资金的使用情况在村的政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对于新农村的重大建设项目,如“三旧改造”、土地征地补偿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较大资金的醒目,必须建立专项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帐管理,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挤占新农村的专项资金帐户,一旦使用必须经过村集体讨论决定;有关上级主管部门要对这些专项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坚决严肃查处,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搭建内外监督平台,加强村干部权力监督制约

首先是抓好内部监督,建立村级自我监督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坚持自身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为村民监督搭建平台,坚持村的重大事务均由村民会议集体决策,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赋予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把村干部的日常工作置于村民的有效监督下,充分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其次要强化上级监督,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权力、财务、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检查监督,定期对财务制度的落实和运行情况进行公开,要将每一项涉农资金纳入群众的视野,对每一任的村干部进行离任前的财务审计,从源头上防止各种贪腐问题的发生。

(五)以打促防,打防结合,搞好涉农职务犯罪综合治理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第7篇

财政涉农补贴实行“一折通”发放,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财政涉农直补资金兑付方式的重大改革。

“一折通”实行“一户一折”,指定金融机构根据财政部门的发放清册,将相关补贴直接拨入受益农户的专用存折,以确保各项涉农补贴不折不扣地兑付到农户手中。

涉农补贴发放,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的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为防止出现“雁过拔毛”的现象,财政部明文规定:“采取国库集中支付与‘一折通’相结合等有效的资金发放制度,保证补助资金及时、安全、便捷地落实到户,避免多卡发放,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农民补贴资金。”

然而,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南阳村,村干部却以通达工程拨款存在缺口需筹款为由。骗收农户直补“一折通”,进而出现冒领补贴资金扣收“一事一议”筹资、截留挪用财政涉农补贴资金、虚造名册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一系列惠农资金乱象。

惠民政策止于“最后一公里”,农民应得的实惠落入了村干部及其亲属“腰包”,惠民资金的分配不公,引起当地村民的强烈不满。自2010年开始,南阳村村民代表先后到县委、县检察院、重庆市相关部门上访无果,因畏惧村镇干部打击报复,被迫举家外出。至今未归。

通达工程拨款现缺口

年近七旬的甘礼树。曾在南阳村任组长,因不满村干部大肆侵占惠农资金而到县、市上访,均没有结果,因担心自身安危,前往广东投靠子女。2012年11月30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了甘礼树。听闻记者采访,他连夜从广东搭大巴车赶回了云阳。

经过一路颠簸。甘礼树明显有些疲惫。但是一见到记者,他立马戴上眼镜,颤颤巍巍地掏出举报材料。开始从南阳村的两条公路讲起。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施通达工程,使公路通达乡村,旨在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009年初,南阳村内的牛南路、南安路两条农村公路纳入南溪镇通达工程项目。全长20.14公里。当年10月开工建设。按照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制定的农村公路补贴标准,通达工程中修筑的道路不需对路面进行硬化和油化,每公里拨付10万元的财政补助。以此标准,南阳村的通达工程理应获得二百多万元的财政补助。

“通达工程拨款都要经过镇里,镇上拨给我们的补助只有144万。”南阳村支书王康平告诉记者,两条公路的预算足足要200多万,工程款出现了近70万的缺口。

“但凡经过镇里的拨款,都不能全数到村。”甘礼树告诉记者,据南溪镇一位不愿具名的干部透露,村里的项目资金一进入镇财务就会被扣下一部分。视村干部与镇上领导的关系亲疏,少则扣除10%。多则扣掉20%、30%不等。[论文网]

对于这一说法,记者采访到了南溪镇党委书记刘树林。

“以前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基层干部截留部分项目资金,作为工作经费。”刘树林认为,这样的做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方面影响镇村干部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每年都必须接受县、市相关部门繁琐的审计。以农村扶贫资金为例,除了接受县里的审计之外,还有市里的审计和国家扶贫办的审计。“一来查,你就得想办法应付,很难应付,还要搞接待。”刘树林对此深有体会。

于是。刘树林从镇长升迁为书记后,就将南溪镇的工作方向作了彻底转变。“要盯准两个东西,一是经营南溪的城镇,二是经营大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南溪镇发展的瓶颈。”他告诉记者,“城镇经营好了,一年能收上500万元的配套费,作为中心镇,我们能得到300多万元的返还。”而通过克扣项目资金的“笨办法”,即使300万元的项目资金也只能留下30万元。“30万跟300万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刘树林激动地说。

“涉农项目资金,给我我就要;不给我,我根本就不要。”刘树林告诉记者。因疲于应对项目资金下拨后,市县级部门纷繁的视察、验收和审计。南溪镇的多数农村配套项目都选择农民自行出资修建。

冒领补贴资金抵扣筹款

对于南阳村这样的贫困村而言,自行出资填补通达工程款的缺口是不可能的。摆在村支书王康平面前的,是修与不修的艰难抉择。“修吧,钱不够;不修吧。老百姓出行困难,意见很大。”无奈之下,王康平决定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的形式,召集全体村民筹款。

“很多村民在外居住或者打工,筹款收不上来。”王康平的筹款计划遇到了麻烦。为此,他召集部分村民代表,最终商定将村民的直补“一折通”收回,以惠农资金抵扣“一事一议”筹资。很快,村民们的直补“一折通”便被收了回来。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补贴资金真正兑付到农户手中,重庆市指定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惠农资金的唯一发放机构,并在各区县支行设立涉农直补柜台。受惠农户只需携带直补“一折通”和个人证件,到柜台输入密码,就可领取补贴资金。

然而,王康平却告诉记者,“一折通”收回来之后,他和村主任、村会计三人便轮流到镇上。用村民的“一折通”提取补贴资金,并顺利完成了60余万元的“一事一议”筹款。

王康平等人是如何绕过身份证明获得惠农资金的呢?“他们知道这事,说好一次最多取三个存折。”王康平告诉记者。自己曾与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南溪网点就此事进行沟通,最终得到了银行的默许。“这样的做法是有些违规,但为了给村民修路,没办法。”

令人不解的是,抵扣了“一事一议”筹款后,王康平等人并没有将直补“一折通”返还给村民。反而是从冒领补贴资金中体会到了“方便”,竟开始以村民名义套取惠农资金、冒领之后再进行“二次分配”。

“一折通”账目有蹊跷

“存折上的钱,都不是我取的。”家住南溪镇南阳村10组的李玉英,说起自己的直补“一折通”就是一头雾水。2012年11月,李玉英从村里取回了自己的“一折通”,打开一看,上面的账目吓了她一大跳。

记者查看存折发现。2011年6月初至2012年10月中旬,李玉英的“一折通”上先后以“退耕粮食”“工资”“低保费”等名目入账三万余元,却均以“现金通兑”的形式取出,最多一次取款金额高达25000元。

“村会计前两天又来找我,说要拿我存折去取钱。”这一次,李玉英并没有直接交出“一折通”,而是向村会计谢合安提出了存折账目的疑问。“这钱是别人的,只是打在你卡上而已。”说完这话,谢合安扬长而去。

跟李玉英一样充满疑惑的,还有南阳村9组村民李书成。从村里取回“一折通”后,他发现存折已经登满,于是到镇上银行欲更换新存折。不料,工作人员却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存折的页码丢失,除非找回页码,不然不予更换。李书成这才发现,原本4页的

存折,到他手上只剩下了2页,账目时间止于2009年8月30日,取出现金500元。

细看不难发现,该存折明显比其他存折薄出许多,只剩下第一和第四张页码,第二和第三张页码不翼而飞,却没有留下撕毁的痕迹。

“他们只是一小部分。”甘礼树告诉记者,迫于村民代表到县、市上访的压力,自2011年7月开始,村干部陆续退还了大部分村民的直补“一折通”。细心的村民却发现了存折的蹊跷,账目含糊不清、大额进账莫名被取,甚至存折被损坏。据他了解,单在南阳村8组、9组、10组,这样的情况就比比皆是,群众对此强烈不满。

到底是谁动了村民的“一折通”呢?王康平为记者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王康平称,他们只是替村民保管“一折通”,为了方便村民,让他们少跑路,便代其领取惠农资金。但是考虑到每次最多提取三个存折。跑来跑去太辛苦。于是,王康平等人想出了一个“法子”。

“将几户人的信息录入到同一户名下,惠农资金也就直接打在这一个账户上。”虽然国家对村民享受惠农政策的标准有明确规定,但也规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就给了村支两委较多的自由裁量权。正因为此。王康平等人将大多数村民的应得利益划归到了极少部分人的名下,相应的惠农资金也就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中。

“资金提出来之后,村里再根据情况发给应得的村民。”这样的“二次分配”,让村干部掌握更多的分配权,王康平认为“很有必要”。以农村低保为例,67岁的朱代信孩子刚考上了大学,为了获得学校的贫困学生补助,朱代信到村里申请低保。“学校要的是低保的凭证,那就只给他凭证,而不享受低保的待遇。”王康平告诉记者,给类似朱代信这样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村民办理低保凭证。汇入朱代信账户的低保费再拿出来分给符合低保条件的人,这样做“两全其美”。

然而,王康平等人所谓的“二次分配”,还远远不止这些。

套取国家专项资金

在南阳村村支书周一接访办公室,记者分别拿出2009年、2010年南阳村的低保名册,向王康平确认是否真实。看见名册,王康平先是一愣,随后从嘴里缓缓吐出一个“是”字。

两张名册显示。南阳村村会计谢合安先后以其本人和妻子王礼香的名义,获得2009年和2010年低保补助2200元、2600元。据当地村民反映,谢合安育有两子。均在外地经商,家境富裕,在南溪镇上拥有多套房产,根本不符合低保条件。对此。王康平表示:

“谢合安现在已经不吃低保了。”

据2009年8月7日《云阳报》登载的《2009年粮食种植大户奖励补贴情况公示》显示,南阳村有11人榜上有名,累计补贴金额达9万多元。然而,当地村民对这一公示却嗤之以鼻,因为“11个人当中,没有一个是符合实情的”。

“南阳村确实没有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在与王康平的核对中,记者发现11名“种粮大户”中,有10人均是村干部及其亲属以及原村支书及其亲属,获得的补贴多则15000多元,最少也有近4000元。公式中显示的粮食种植面积,动辄几十、上百亩,却均属虚构。

“争取下来的钱,可以为老百姓干点事。”王康平认为,申报种粮大户是一次“机会”,如果不报就浪费了。用干部及其亲属的名义,是觉得“身边的人,钱到账了还能收回来”,换作其他村民“谁还会还给你”?

划归村干部及亲属是否真如王康平所言又退了回来?村民们不置可否,更无从查证。多位村民提出,村干部侵占的惠农资金远不止这些,相应的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土地复垦、救灾款等惠民补贴项目,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可见,王康平等人强制造成的“二次分配”、以及惠农资金分配中的不公平,已经彻底消磨了村民们对村镇干部的信任,剩下的,是止不住的愤恨。

村民上访受恐吓

2011年7月,南阳村村民选出4名代表,开始到县、市上访。甘礼树就是其中的一位。然而,4人信心满满地从市里回来后,等来的不是对村干部的审查,而是南溪镇党委书记刘树林的质问:“我与你无冤无仇,你跟我对着干,有什么意思?”

家住南阳村11组的王延全,2011年12月加入了上访的队伍。因举报刘树林利用职务之便包揽南溪移民广场、新城道路硬化等工程,曾被刘树林单独约谈。“刘一直指责我举报是针对他个人。”王延全告诉记者,约谈过程中,刘树林甚至说出:“在南溪镇,谁都不能说最大,只有我是最大。”

“不仅有家不敢回。在外地打工都还遭到恐吓。”王延全告诉记者,2012年春节过后,他不堪忍受刘树林的恐吓,只身一人来到广州“避难”。没想到的是,6月。一群南溪镇上的“混混”便尾随至广州,再次警告他:“老实点,再闹事就要了你的命!”

同是上访村民的。还有承包修建农村公路却被拖欠工程款的陈云。在与刘树林的沟通中,陈云提出结清工程款的要求。却遭到拒绝,无奈选择上访。没想到的是,上访归来的陈云,却遭到了刘树林的厉声恐吓,声称:“即使不当这个书记,也要把你们斩草除根!”

畏惧“被铲除”的村民代表们,被迫选择了外出,有的到了广州,有的去了深圳,有的奔赴云南。截至目前,大家都不敢再回云阳。

2012年12月1日,记者来到南溪镇镇党委书记办公室,见到了镇党委书记刘树林。见记者到来,他立马走上前来,握手打招呼之后,还亲自端茶送水。面对记者的提问,刘树林始终和颜悦色,不紧不慢地回答。眼前的这个人,与村民口中面目狰狞的“恶官”形象判若两人。

“我与他无冤无仇,怎么会说出要杀他的话呢!”对于村民表述的情况,刘树林予以否认。

“一得到这个消息。我就立即向县委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刘树林告诉记者,村民举报的内容他早在2011年7月获悉后,向县里作了汇报。就没再管这事。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政支农政策;问题;完善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1(C)-0260-01

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重要来源,其发展水平,关系到占我国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生活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更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能否早日实现的问题。而积极推动“三农”建设的进程中,财政支农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概述

众所周知农产品有其独有特点,它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不光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农产品理论上虽被划分为私人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被视为准公共产品,而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又由于农村农业的基建、农民的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具有外部性强、投资大、回收期长等特点,所以只有政府能够而且愿意在这些方面投资。

二、我国现行财政支农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不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总量逐年提高,但其增幅低于财政收入的增幅。1978年我国财政收入为1132.26亿元,2006年增长到38760.20亿元,增长了33.2倍,同期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1978年为150.66亿元,2006年为3172.97亿元,只增长了21倍――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幅低于财政收入的增幅,这不符合《农业法》中关于“每年用于农业的支出不得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的要求。相比之下,农业发展水平远超过中国的美国,其农业部的年平均支出达650亿美元,占国家总支出的3%―4%。所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上升空间还很大[1]。(二)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在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中,用于生产性的支出比重下降而用于各项事业费的比重上升,经常出现行政挤占事业费、事业费挤占生产性支出的现象。且间接支持多于直接支持,如在财政性支农建设资金中,用于全社会性质的大型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性建设投入比重大,直接用于中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小,对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支持也非常有限。突出表现在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与教育方面没得到足够重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低下,财政在这方面的保障能力远远不够;同时,我国每年对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0.25%,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2.37%的水平,且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2]。(三)政策工具缺乏灵活性。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除采用休耕补贴、直接支付补贴等常规的直接补贴方式,采用价格支持、税收减免、长期低息贷款等政策工具,重视财政投融资工具的使用,还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农业科研、农村公共医疗等援助项目。随改革进程的深化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有些财政支农措施已开始同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产品质量控制等要求挂钩[3]。然而,我国的农业补贴注意力过度集中于流通环节。据财政部农业司的专家分析:国家通过对粮食流通企业的补贴方式来间接补贴农民,国家耗费7元钱才使农民得到1元钱,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太小。(四)监督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漏洞较多。现行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体制不完善,涉农部门多,条块分割严重,预算资金的分配、调整随意性大,使用较为分散,实施效果较差。支农资金层层截留、挪用、侵占、空投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思路

(一)政策的实施必须有法律保障。美国能保证稳定的农业投入得益于美国的财政支农资金有相关法律作保证,法律法规对财政支农政策的计划目标、具体措施和职能划分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国财政支农资金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保障,也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随意性较强。因此我国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托法律形式科学地界定财政支农的地位和职责,加强建立和健全财政支农政策的法律保障体系。(二)加大财政支农的投资额度与投资范围。通过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现状的分析,再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我国财政支农的投资额度远远不够,中央要继续加大支农力度,既要调存量又要调增量,逐步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此外,还要把投资范围扩大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教育投入、扩大农产品出口等方面,注重多种政策工具的协调使用,最终促进农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三)建立和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监督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上级政府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工作机构,精简部门撤消冗员,进一步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经费。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资金动态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措施;以“金财工程”等现代技术为手段,建立财政支农补贴直通车制度[4]。最后,大力发挥广大农民的监督作用,提高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尽早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翟雪玲,潘建伟.美国财政支农的规模、结构及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12-15.

[2][3]何平均.浅议新形势下中国财政支农政策的选择.论文网,2006-12-16.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连片特困地区

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在贫困地区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程。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搬迁群众拓展发展空间,拓宽增收渠道,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达到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的双重目标。四川省的连片特困地区大多是生态脆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区域内基础设施较差,生产方式落后,农民增收困难,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序的推进贫困人口向外转移,成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改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探索及成效

四川省自2001年被纳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首批试点省区以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紧紧围绕国家政策投向,结合藏区牧民定居行动、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阿坝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以及促进秦巴山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等重大民生工程,瞄准改善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扶贫搬迁工作思路,形成了村内就近安置、村内集中安置、跨村插花安置等操作模式,避免了对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地区的重复投资,改善了安置地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为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而且有效地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对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实现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

二、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四川省在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统筹协调不足。部分地方政府缺少对部门和资源的总体协同,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导致组织分散、部门间沟通不足、协同性较差,合力效应不足。在组织方式上,扶贫相关部门还存在各自为政现象,还没有完全形成合力;在工作方式上,仅仅依靠部门自身推动,缺少顶层设计和统筹;在项目落实上,各部门根据自身任务安排进行项目规划和实施,部门间沟通不足,项目推进的协同性不强。

(二)政策配套不足。对在搬迁安置过程中土地调整、资金整合、户口迁移、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内容存在政策配套不足、落实不到位现象,有待进一步改革和突破,如金川县金江村部分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迁移到城镇,但由于户籍的限制,在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三)后续产业发展困难。受限于区域主体功能特征,多数地方都是简单的种养殖业,就地就近就业脱贫增收难度大,后续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后续产业发展没有与易地扶贫搬迁有效结合,缺乏统一的规划和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区域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产业发展要素不足;贫困群众自身文化素质较低,贫困程度深、市场信息闭塞,缺乏相应的实用技术和市场意识,面对产业结构调整没有技术支撑,致使后续产业发展缓慢。

(四)搬迁对象的主体作用不强。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搬迁对象的项目参与意识和监督责任主体作用不强,项目建设采用招投标方式导致当地群众的参与度不高。搬迁对象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强:生活在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期盼搬迁但无扶持政策,出现想搬迁却无支持政策的现象。

三、四川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建议

针对扶贫搬迁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充分发挥中央投资的撬动作用,探索多元的扶贫搬迁资金投入机制,激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村民在扶贫搬迁中的作用。

(一)完善资金多渠道整合机制。推进扶贫搬迁资金由拼盘制整合向项目制整合转变。根据扶贫搬迁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条件,制定支持扶贫搬迁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以规划引导和带动涉农资金的重点投向,促进各项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建立健全县级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强化县级资金整合平台。按照部门预算归口管理要求整合归并资金,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为平台推进资金整合。

(二)构建财政、金融支持体系。一是落实地方投资政策。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资金由中央、地方政府和搬迁群众共同承担的要求,省级政府安排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原则上不低于中央投资规模的30%,市州、县级人民政府不低于中央投资规模的10%,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二是配套金融服务政策。增加对扶贫搬迁对象的特惠贷款项目。鼓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农户贷款联保、农民购房产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龙头企业为农户担保等模式,提供金融支持。

(三)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一是构建社会资金参与扶贫搬迁的信息平台。依托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有搬迁需求的贫困对象信息,编制社会参与扶贫搬迁的指导手册。二是创新社会资金参与扶贫搬迁的帮扶模式。以项目为基础,探索扶贫搬迁和社会扶贫资金的合作机制,在资金独立运行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社会影响与政府扶贫目标的双赢。

(四)健全村民参与机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强化民主决策机制,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支持安置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建房,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内容和先后顺序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策,充分落实搬迁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健全搬迁对象、资金使用、建设内容公告、公示制度,实施项目检查、验收群众参与制度。改革完善招投标形式,探索“村民自主实施、政府提供服务”的扶贫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健全建设项目竣工移交和建后管护制度。

参考文献:

[1]谢远庆. 关于新十年实施扶贫搬迁工作的思考[J]. 老区建设, 2012, 卷缺失(3): 41-43.

[2]成随强,刘养卉. 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就业问题研究_以通渭县为例[J]. 社科纵横, 2013, 卷缺失(3): 30-33.

[3]丁雪峰. 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农民意识研究[D]. 学位论文: 河南科技大学, 2013.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邮政物流网络;主成分分析法;DEA;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logistics net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Based on the postal logistic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to evaluate efficiency by using the postal logistics network of 12 cities of Inner Mongolia area, the efficiency of use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decision basis for development for postal logistics.

Key words: postal logistics network;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EA; efficiency evaluation

0 引 言

我邮政业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是社会经济流通中的主动脉和主渠道。其在长期的传统业务经营中,业务端点已延伸到乡、镇、农村,形成了点多、面广、线长的网络资源优势。随着邮政与邮电分营及政企分开,邮政经营出现亏损。在传统邮务萎缩、而物流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发展邮政物流成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邮政产业调整的必然选择。邮政物流的发展依赖于其核心的物流网络资源。涉农物流主要是包括农资物流,农产品以及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物流,其主要特点是覆盖的区域广,季节性强,需求分散,同时运作和服务的难度较高[1-2]。对内蒙古而言,其地区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涉农物流的发展是推动内蒙地区农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物流需求分散,规模小、总量大、基础设施薄弱,这些地区特性适于邮政物流在开展涉农物流中发挥其资源优势。但从邮政业务开展实际情况看却不尽人意,业务量低、物流网络资源出现闲置和浪费。因此,考察并优化邮政物流资源利用水平成为促进邮政及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对邮政物流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网络选址和优化,蔡超彦(2010)认为邮政物流应该要根据权重法确定配送中心的位置,构建出辐射型的运输网络[3];吴新燕(2013)等从邮政运输成本和用车需求,结合扫描算法,对南京周围九城市的邮政物流配送网络进行优化,达到提高运作效率及客户满意度的目的[4];王鑫磊(2012)等先构建了物流网络的评价体系,得到每个城市的物流实力,再结合潜力模型和城市运输点到物流中心的时间,构建出合适的物流网络[5];王亚楠(2013)等通过建立邮政逆向物流逆向网络配送数学模型,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物流网络优化方法[6];冀佩玮(2013)从不同角度对北京邮政布局进行分析,运用流程管理的思想设计出新的物流网络路径[7];傅斌勇(2013)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邮政应该从管理系统的角度建立辐射型邮政物流网络,改造现有物流网络,发挥邮政自身优势[8]。温攀(2016)在整理邮政历年的年度数据中发现网点分布存在东密西疏的问题,提出使用辐射式物流网络对邮政网点进行整体规划[9]。

在邮政物流网络效率评价方面,李弘(2012)从资源配置和农资邮政运作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FMC-DEA改进模型对农资邮政物流网络资源进行效率评价,给出了提高邮政物流网资源效率的建议[10];裘伟(2014)从邮政物流信息化实施的角度结合平衡卡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对邮政物流网络进行评价,给出了提高邮政物流网资源效率的建议[11];孙飞(2011)从邮政物流网络的流程管理效率和运行质量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评价法对邮政网络进行效率评价,从而提出提高邮政物流网络运作效率的方法[12]。

综上文献可以看出,针对邮政物流网络的研究,多集中在微观层面,主要解决选址设计等网络布局问题,而从邮政行业宏观层面针对其效率低下这一主要问题进行的研究缺乏。内蒙古的地理特性使其在邮政开展涉农物流中具有代表性,因此,选取此区域物流网络为系统,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方法给出明确的效率改进建议,以期为邮政物流发展提供借鉴。

1 指标体系的构建

物流是用来反映物品的流动,各个物流节点通过信息的相互传递组成物流网络,物流网络也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物流网络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物流组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以及物流信息网络[13]。根据物流网络的具体内容以及数据口径的统一性、可比性原则,同时考虑内蒙古地区邮政网络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如表1所示:

投入指标:邮政物流从业人数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从事邮政物流行业的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可以反映出该地区邮政物流劳动经济的发展状况;邮政物流固定投资是指邮政企业在建造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购买相关设备等费用的总费用,反映邮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的指标;邮政网点个数是指在该地区担任物流中转角色,进行货运分拨的端点;公路长度是反映邮政物流在该地区运输、通信等基本能力的反映;邮政物流信息资金的投入是指在该地区邮政物流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资金,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流网络的建设情况。

产出指标:邮政物流总业务量是邮政在该地区发展情况和某段时间内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反映。邮政物流利润总额是邮政在该地区邮政企业物流业务的总利润,是邮政物流的总成果反映。邮政物流货运周转量是邮政企业不同运输工具其货物运输的总数量和运输距离乘积之和。产出指标是物流网络资源利用效果的体现。

2 研究方法说明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相结合的方法对邮政物流网络进行效率评价,这两种方法相结合有其自身的优势。DEA方法可以有多个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但是在使用DEA方法r需要注意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个数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如果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就会影响到DEA方法评价的结果,使得最终的效率评价失去参考价值[14-15]。因而,为了降低指标间的相关性,增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使得文章最后的决策具有实践指导性,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使用DEA方法对指标进行分析。

2.1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PCA)是由美国数理学家赫特林提出的,该方法可以将原来的指标信息整合成新的变量,新变量还能很好地反映出原来变量具有的信息,将原本复杂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简化,这样变量的维度就降低了,很容易看出结果产生的原因,方便对变量的研究。假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都有k个变量,就能构造如下的矩阵:

进而通过线性组合将原来变量变成一组互不相关的变量,记为,则:

其中a由以下原则来确定:(1)Y与Y互不相关,且i≠j;i,j=1,2,…,m;(2)Y是x,x,…,x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i=1,2,…,m中的任何一个均是不相关的。

综上所述,想要确定a的值就是要求出x,x,…,x的相关矩阵中对应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2.2 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运于评价多投入与多产出是否相对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早在1978年由美国运筹学家提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企业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进而DEA模型在决策分析中被大量使用。

目前学术界应用最为广泛成熟的也是最基本的两个DEA模型是C2R和BC2模型,其中C2R是满足地区规模收益固定的相对管理效率评价方法,它仅可算出决策单元的总体效率;BC2模型是满足地区规模收益可变的相对管理效率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测算出决策单元的总体效率,还可计算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本文将采用BC2方法进行评价分析。模型中假设有n个DMU,其中每个DMU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以及s种类型的输出,输入与输出也就代表每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用X

(1)

在该模型中如果纯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均为1则表示该决策单元是DEA有效的。如果纯技术效率综合效率中只有一个是为1则该决策单元是DEA弱有效。如果两者均不为1则该决策单元是非DEA有效。

2.3 数据说明。本文选取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作为邮政物流网络的研究对象。投入指标中的邮政物流固定投资、公路长度以及产出指标的邮政物流业务总量和货物周转量这些数据的获取是来自于2014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其他数据是通过调研以及从企业中获取得来。

3 实证分析

3.1 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主成分析。首先利用spss软件对表1中的邮政物流网络的投入A

~A

和产出指标B

~B

进行主成成分分析。首先对投入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中,得到的KMO值为0.752,巴特莱特球体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的卡方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5个投入指标之间具有共同因素,适合主成分析,如表2所示。

再利用spss软件对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主成成分分析。表3是投入指标的主成分析结构,从表3中可以看出,利用软件得出的两个主成分F、F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4.63%,满足用这两个主成分来代替原来的5个投入指标。表4是投入主成分对原有指标的负载矩阵。从表4中可以看出主成分F对投入指标中的邮政从业人员数量、邮政固定投资的影响已经很大,新生成的指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表4也可以看出主成分F对投入指标中的邮政网点个数、公路长度以及邮政信息资金投入的影响很大。同理,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得到表5中的数据,表5中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73.497%,是完全可以代表原产出数据。相应的表6是新生成E的主成分对原有数据的负载率。

3.2 DEA效率评价。根据表3和表5可以看出原来构建的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法形成了新的数据指标,将F,F作为新的投入指标,E作为新的产出指标。但是在进行DEA评价时投入以及产出数据是不能为负数的,所以在进行效率评价需要对数据进行非负处理,最终得到的数据如表7所示。

根据投入与产出的数据,利用DEAP2.1软件分别计算得到了内蒙古12个盟市的邮政物流网络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而根据规模效益等于综合效率比纯技术效率这个关系得到各个盟市邮政物流网络的规模效率,如表8所示。

3.3 效率评价结果分析。本文选用DEA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邮政物流网络进行分析,以检验内蒙古邮政物流网络资源的使用是否有效。

从综合效率的角度来看,在研究对象的12个盟市中,只有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地区达到了综合效率有效,表8中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以及巴彦淖尔市这6个地区综合效率值在0.5以上,而综合效率值最低的是阿拉善盟为0.2393,同时效率值在0.5以下的还有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和乌海市。呼和浩特和包头这2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邮政物流网络资源效率利用较高,需要继续保持当前的发展状态,为其他地区邮政物流的发展提供学习的榜样。

根据表8,从纯技术角度来看,在内蒙古自治区中的12个盟市,呼和浩特、包头和乌兰察布市这3个地区达到了综合效率有效。从表8中也可以看出这12个盟市之间的邮政物流网络资源纯技术效率差别还是比较明显,表8中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以及巴彦淖尔市等6个地区是达到了纯技术效率有效,而综合效率值最低的是阿拉善盟为0.2414,同时效率值在0.5以下的还有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和乌海市。纯技术效率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蒙古地区的邮政物流网络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尤其是阿拉善盟、乌海市、锡林郭勒以及呼伦贝尔市这4个地区邮政物流技术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少物流业务仍大多依靠人工操作,没有应用现代的物流技术。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邮政物流的规模较小,物流技术水平落后,本土高端人才流失严重,整体物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大大制约了邮政物流效率的提升。所以首先应该着力于引进和发展物流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同时注重技术创新,以技术为驱动,用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注重先进技术人才的引进。

从规模效率的角度来看,内蒙古自治区的12盟市之间差异不是很明显,并且各地区的规模效率处于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已经到达了规模有效。其他的盟市规模效率也都在0.9以上,但部分地区的规模效益值在0.6和0.8之间,如鄂尔多斯市等,这些地区应该注重物流网络水平的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公路、铁路等);同时该地区的邮政公司应该注重人才录用,对网点的布置一直坚持“点优面广”的原则,提高网点覆盖率;信息资金投入更偏重于网点信息化建设和先进技术、系统的引进,坚持技术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投入的资金,注重信息化和基础网络规模建设,大大提高了每个邮政网点的物流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后就是人力投入,这些地区受到地理环境和人员分布的影响,人力的投入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4 结 论

本文首先是运用PCA模型对构建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再利用PCA-DEA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邮政物流网络进行效率评价得到各个盟市的评价结果。从最终结果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处于物流网络资源有效的行列中,同时这两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也都达到了有效。在内蒙古地区的12盟市中,不考虑已经达到DEA有效的地区,鄂尔多斯市以及乌兰察布市应该注意提高规模效益,结合邮政物流自身在乡镇的优势,合理布置每个地区的邮政网点,利用好每个网点的资源。而剩下的8个盟市则应该提高邮政物流网络技术,以及每个邮政网点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资金投入应该放在技术引进和邮政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来,同时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洪运华. 现代农资配送模式研究[J]. 价值工程,2008(10):78-80.

[2] 李奎刚. 豫北地区现代农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48-10050.

[3] 蔡超彦. 基于服务“三农”的邮政物流运营模式探讨[J]. 物流科技,2010(10):72-73.

[4] 吴新燕,高洋. 邮政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实证研究――以南京周边九城市邮政配送为例[J]. 物流技术,2013(23):258-260,265.

[5] 王鑫磊,王圣云. 中部地区“轴―辐”物流网络构建――基于公路和铁路运输成本的分析视角[J]. 地理科学进展,2012(12):1583-1590.

[6] 王亚楠,司玲玲,杜海艳. 基于双向反馈信息的逆向物流网络优化方法[J]. 计算机仿真,2012(10):162-164,172.

[7] 冀佩玮. 北京市邮政物流网络布局优化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 傅斌勇.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湖南邮政速递物流发展研究[D]. 长沙:湖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 李弘. 农资邮政物流网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配置优化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0] 裘伟. 农村邮政物流信息化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2):93-94,104.

[11] 孙飞. 基于KPI的山东邮政物流网络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2] 吴靖琳,罗玮琛. 基于ANP-DEA方法的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网络绩效评价[J]. 信息通信,2014(7):86-87.

[13] Charnes A. Sensitivity and Stability Analysis in DEA[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ports, 1984,2(1):139-156.

[14] Cooper W, Wei Q L, Yu G. Using Displaced cone Representation in DEA Models for Non-dominated Solutions in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J]. Systems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1997,10(1):41-49.

[15] 王舒鸿,汝慧萍,宋马林. 基于DEA的物流行业能源效率评价[J]. 物流技术,2010,224(9):66-68.

[16] 张潜. 基于自身优势的我国邮政物流的发展对策分析[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4-76.

[17] 潘冬,刘东皇,林新波. 信息化背景下物流网络资源动态整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模糊评价法[J]. 兰州学刊,2015(3):147-153,67.

[18] 周晓辉. 中国邮政在构建农超对接物流体系中的新机遇[J]. 商业时代,2011(11):39-40.

[19] 刘飞驰,邹小梅,陈泽民. 我国农资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中国农资,2010(8):46-47.

[20] 徐杰,鞠颂东. 物流网络的内涵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4):22-26.

[21] 李云芳,刘刚. 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41-44.

[22] 杨斌,白雪微,白丽莎. 基于PCA和DEA的江苏省物流业碳排放效率评价[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71-176.

[23] 谌微微. 基于模糊综合u判法与AHP的物流网络结构评价[J]. 物流科技,2011(4):59-62.

[24] 杨香传,杨家其. 区域综合物流网络应急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以长吉图为例[J]. 物流技术,2016(3):98-102.

上一篇:审判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审美思维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