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13 11:47:49

涉农企业发展

涉农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在问及企业发展困难时(可多选),选择资金不足的有49家,选择管理水平低的39家,选择人才缺乏的37家,选择市场开拓难的33家,选择招工难的15家,选择企业用地难的13家,选择研发能力不足和的配套设施不全的均为11家。从问卷反映的问题看,资金不足是第一大困难,其次是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和市场开拓难。在问及缺少资金的计划用途时,有些企业选择了两项以上的用途。其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有63家,用于技术改造及研发的有43家,选择维持继续生产的32家,选择还欠款的16家。喜的是有63家企业计划用这些钱来扩大再生产,有43家企业计划依靠借贷来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改造;忧的是有32家企业计划靠借贷来企维持日常的生产,有32家打算靠借钱来还钱。因此,虽然杨凌涉农企业主流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目前仍存在资金方面的困难。管理水平低主要是指现有管理人员的水平低,但问卷还包括了其它因素。其中,反映现有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的有45家,现有技术人员水平不足的有35家,现有工人素质低的33家,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的有31家。关于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没有一家企业打算用增加福利、提高工资等激励机制来解决。他们提出了加大宣传、拓宽信息渠道、增加招聘场次、提高招聘层级等方法。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培训现有人员,原因是人手紧、成本高、人员流动性强。如果政府免费出资培训,企业选择的培训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请成功人事传授创业经验,有58家选择;请专家讲授基础知识(49家);举办技能训练(42家)。在培训内容上,选择企业发展战略的有49家,选择营销管理的有39家,选择经验交流的有37家,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市场开32家,最后为财税管理、领导能力和沟通公关。

由于有33家选择了市场开拓难,也就是说有40%以上的企业对开拓市场信心不足。在问及企业急需人才类型(多项选择)时,从高到低的次序依次为:高级营销人员,占比87%;技术操作人员,占比58%;高层管理人员(顶层设计师),占比57%;研发人员,占比47%;中层管理人员,占比39%;一般工人,占比23%。这里需要分情况加以分析:如果是项目本身问题,需要研发人员加以解决;而如果是项目规划问题,需要顶层设计师加以解决;如果是产品质量问题,需要技术操作人员加以解决;如果是成本或价格问题,需要中层管理人员加以解决;在以上所有问题均加以排除后,如果确实是营销方面的问题,营销人员才有用武之地。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企业家对开拓市场没有信心;另一方面,大量需要高级营销人员,似乎顺理成章。但实际上也隐藏着即就是项目或产品有纰漏,也要死马当作活马医,把宝压在营销上的盲目心理。由于市场随时间、环境、供给者数量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而改变,所选择的项目在市场中的地位也可能随时随地发生漂移或改变。前几年比较热的项目过几年可能凉了,前几年政府支持的现在不提了。因此,项目的选择和规划依然是当地涉农企业创业的首要问题。根据前面提供的数据,虽然2013年单个企业的平均年产值为434万元,但200万元产值以下的企业56家,占比超过70%;单个企业平均年纳税只有14.4万元,有些企业自从创立以来,所缴税额微乎其微。纳税少就意味着盈利能力差,而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于利润,而非产值。另外,单个企业平均吸纳劳动力就业26人,20人以下的企业有57家,占比超过72%。所以,当地涉农企业平均规模小,市场开拓能力弱,盈利上不去,发展动力不足是当地涉农企业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再结合笔者平时的研究与了解,本文认为,杨凌涉农企业的发展现状为:①政府支持,外部发展环境良好;②涉农企业数目多,集群效益初显;③个别大型企业技术力量强,技术专利较多,发展趋势好;④小新企业的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⑤部分企业资金短缺,管理水平低、发展前景堪忧;⑥大约有2/3的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弱,利税空间有限。杨凌涉农企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①初创企业对项目选择及规划方面的困境;②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的困境;③管理水平跟不上又难以提高的困境;④融资难的困境;⑤发展动力不足,利税难以大幅提高的困境。

二、涉农企业发展困境成因分析

形成涉农企业发展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既有政府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原因,还有银行方面的。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涉农企业本身的特点;二是市场多变的特点。我们知道,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受气候限制多,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弱,运输难、保鲜难等特点。所以相关的涉农企业势必要受到影响,比如水果加工企业、奶制品加工企业、肉类加工企业无一可幸免。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与研究,能挣大钱的涉农项目本身就不多,能快速挣大钱的涉农项目廖若晨星。这是由于:一是涉农项目一般要涉及到生物等高新技术;二是涉农项目一般对温度和环境有要求;三是对这些产品的质量要求高,如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投入成本较高。如果涉农项目的销售对象是普通居民,那它多为日常生活用品,价格不宜过高。如果涉农项目的销售对象是农民,价格高了农民不愿意购买。所以涉农项目在投入大、价格低的双层压力下,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另外,引起市场变化的因素诸多,如政府的调控政策、地震疫病等自然灾害,同类或可替代产品生产厂家的多少,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政府有时出于某种考虑,偏好在某段时间内推出一些项目。比如无息贷款建蔬菜大棚,由于劳动强度及艰苦的工作环境与收入不成比例,加上人工成本翻番,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了放弃。这些无疑将增加选择涉农项目的难度,提高项目选择的成本。

根据我们去年对杨凌786个大学生的择业行为调查,其中把工资待遇高放在第一位有405人,把有发展机会的放在第一位有154人,选择工作环境好的有103人,选择免费提供住宿的有82人。在本次针对已流失人员的调查中,选择因工资低离开的占41%,选择因晋升和培训问题离开的占38%,其它原因仅占21%。由于目前杨凌的绝大多数涉农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激励竞争机制,企业普遍不重视员工的待遇、发展和培养等问题,招聘难、培养难、留住难的三难困境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在本次调查中,79家涉农企业只有两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是企业管理跟不上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前所述,竟有33家的企业把管理跟不上的主要原因归咎于现有工人素质低。有些企业甚至连他最缺什么样的人都不清楚,责任不清、是非不明的现象见怪不怪。2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认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必要和执行难的高达89%,这些企业既无工作重心,更无长期规划。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入研究管理问题的领导小微企业占比不到一半。明知管理跟不上,又招不来高水平的管理者,还不愿出资培养现有人员,所以形成了管理水平跟不上的困境。关于融资难的问题,有58家企业选择了有效抵押资产不足,有33家企业选择了金融与担保机构门槛设置过高,有29家企业选择了产品销路不好,有15家企业选择了政府非重点支持产业。由于可抵押资产的设置依然属于金融部门和担保机构门槛过高的问题,所以企业把融资难的原由主要归结到这两家身上。而这两家机构则认为,我们也是企业,也需要盈利并防止风险。政府也有充分的理由不去干涉这两家机构,所以融资难的显现并不难理解。这79家企业,依靠银行贷款的有40家,通过民间借贷的有27家,通过风险投资融资的有6家。虽然融资方式占比较正常,但融资金额够用的企业仅占34%。由于杨凌涉农企业的小微企业众多,所以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利税难以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针对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成因的调查结果如下:选择销路不好的企业有32家,选择生产成本高的有19家,选择产品质量不过硬的有17家,选择项目不好的有13家,选择属于管理问题的有10家,选择项目规划有瑕疵的6家。因为没有形成品牌,所以市场销路不好。这两项合计49家,占比过半。由于调查问卷多由企业文秘人员或企业领导填写,文秘人员在递交之前还要请老板过目,因此产品质量与管理方面引起的原因可能被缩水,而成本因素可能被放大。即便如此,产品质量不过硬、没有形成品牌依然是主要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前面提到的5个困境中有3个属于管理问题,必须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以解决。但小微企业即便是愿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力不从心、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很有必要建立杨凌涉农企业规范蓝本。之所以叫蓝本,就是一个总体性的框架,只要能反映出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准则,包括重要管理环节和主要措施即可。这样,企业好结合自身特点加以修改、补充或完善。当然,规范蓝本可按行业或企业发展阶段或规模加以划分,最好是按照“分类找好典型—建立规范—试行修改—逐步推广”的顺序进行。对于初创阶段的涉农企业,选择涉农项目时必须慎之又慎,既不但要看现在的情况,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前景;既不但要看考虑政策调控因素,也要考虑市场变化因素。政府也不要一窝风式地推广一些政府没有能力长期支持的项目。杨凌涉农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业务培训、技术提高与职务晋升等问题,在用好人的同时,通过良好的激励竞争机制来吸引或留住本企业所稀缺的急需人才。笔者认为,杨凌涉农企业最缺少的是顶层设计师一类的高级管理人才,因为他们对市场具有一定的研判及预测能力;其次是具有实力的研创人员,因为他们是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接下来才是市场营销人员。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企业管理层需要深入实际、具体研究后再加以决断。对此政府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如可对有突出贡献的上述人员发放奖励薪金,报销交通费用,免费提供住房等。好处有三,一是直接作用到本人,公司无法克扣;二是符合政府奖励人员的数量不多,易行;三是政府激励具有精神奖励的作用。

总之,只要建立起了切实可行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项目选择到项目规划;从产品生产到质量检测;从产品销售到市场扩展;从吸引人才到用好人才,继而到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等管理方面的问题会有很大改善,管理水平跟不上的困境会得到破解。对于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希冀企业占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有效资产可抵押政策的出台;另一方面,又希望农业保险在杨凌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些基础上,银行和担保机构能够将支持涉农企业发展作为自己对社会发展发挥作用的职责,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手续。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应该建立杨凌农业保险基金和杨凌涉农企业融资库存,尤其要考虑到小新涉农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企业也应积极按时归还欠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重塑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从目前发展情况看,要提高杨凌涉农企业的税额,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优先提高涉农企业的利润。利润高了,税额自然会上去。要大幅提高涉农企业的利润,必须重视产品的品牌化。在选好、规划好项目的基础上,必须按品牌化要求来从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就是说,每个企业必须有自己响当当的拳头产品,这样才能取得消费对象的认可,才可以在市场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使产品的销售额大幅提高,从而达到大幅提高利润的目的。政府应大力推广涉农企业的品牌战略,力争平均每年推出1-2个过硬的品牌产品。因为涉农企业的品牌产品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而且对杨凌的宣传与示范区的示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涉农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涉农企业;现状

引言

金融行业对农业企业的贷款业务的开办,以及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能有助于涉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实际的发展现状来看,金融支持涉农企业的发展中,还存有诸多的困境,对这些困境的突破就能有助于涉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从理论层面对金融支持涉农企业的良好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一、金融企业发展的特征以及涉农企业发展的困境分析

1.金融企业发展的特征分析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面对新的环境也会有新的特征体现。在技术含量方面比较高,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一行业的竞争也比较多,金融企业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在经济效益层面也比较显著,在经营的模式以及发展的方向都和时代的进步相契合[1]。在这些特征方面进行加强重视,对解决涉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比较有利。2.金融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的困境分析金融支持涉农企业的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困境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上没有完善化。由于制度没有完善制定,就必然会对涉农企业的融资带来很大的困境,对于一些基层的农发行经营的理念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没有注重基层农企业的服务发展,对涉农企业的贷款条件门槛比较高等。在这些层面的问题,对涉农企业的融资就存在着很大的困境。再者,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涉农企业的贷款防范风险的压力相对比较大。涉农企业的多是一些规模相对比较小的企业,以及在财务制度层面没有规范化,在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不是很强[2]。基于这些层面的原因,就使得金融企业对涉农企业的贷款条件比较高,不利于涉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涉农企业的信贷管理机制层面没有完善化。在这些问题上主要是贷款审批的链条有了加长,以及对贷款的发放时间也有了加长等。在相应的政策上也比较注重形式,涉农企业处在弱势,使得融资相对比较困难。由于涉农企业自身存在着相应影响,以及在宏观环境方面存在着不利的影响因素,对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完善化等。对涉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会产生很大阻碍作用。

二、金融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的优化策略探究

为能促进金融支持涉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采用相应的科学措施加以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金融支持涉农企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相应的策略实施下,就能有助于涉农企业的良好发展。第一,金融支持涉农企业发展,就要能在支持的思想观念上加以转变,科学化的选择用户。金融企业要对支持涉农企业的思路结合实际加以调整,在信贷的管理层面进行正确化的对待,对涉农企业的发展潜力要能有充分的认识[3]。不仅如此,要能对服务的环境上加以优化,促进项目营销。具体来说就要能湿度的降低门槛,将服务的水平能得以有效提高。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涉农企业的良好发展。第二,要想将金融支持涉农企业得以良好发展,就要能充分注重对金融机构的自身制度建设得以完善化。要能注重经营理念的转变,以及在激励机制层面加以完善化。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就要能将基层农发行的经营理念加以科学树立,要能充分认识到农发行对涉农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方面也要能得以充分重视,建立公开以及透明化的激励机制,对经营行以及客户人员营销涉农企业贷款积极性加以激发。再有就是在办贷机制的建立层面得以完善。第三,从政策方面进行积极调整,在灵活性的现代管理层面加以科学化呈现,要结合涉农企业的特征,来进行对基层贷款审批权限加以适当的调整。还要能充分注重对国企以及小企业的授信方面统一化,在贷款的额度以及期限等投方面都要能有明确的规定。然后就是要充分注重对信贷员的考核制度的制定进行健全,将经营的快捷以及高效等目标得以实现,才能真正有利于金融的稳定发展。第四,注重宏观环境的优化。当地政府要注重对涉农企业的贷款扶持。涉农企业要争取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在信贷政策各方面能对涉农企业进行倾向,政府也要对三农的发展充分注重。对现行的社会征信体系加以应用,对贷款的担保方式进行创新应用,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要加强,对涉农企业的发展能够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样才能有利于涉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4]。在贷款担保的方式上要能加以创新发展,结合不同用户的贷款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特点等,要能有不同的贷款的方式。第五,在风险防范层面也要能得以强化,将稳健的经营发展目标得以有效实现。金融企业要能为客户以及自身的经营提出科学化的风险防范措施,将风险警示以及处理联动机制进行科学建立。金融企业在风险防范的策略上得到了加强,以及对涉农企业的贷款按照相应的程序科学实施,就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风险发生。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涉农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金融支持涉农企业的发展,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注重,只有和实际得到了紧密结合,才能有助于涉农企业的良好发展。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金融支持涉农发展进行了探究,通过这些理论研究对涉农企业的科学化发展就比较有利。

参考文献:

[1]周立.三次农村金融改革评述[J].银行家.2014(03).

[2]刘庆君,查南岁,张宝金.对黄南州农村牧区民间借贷情况的调查[J].青海金融.2014(12).

[3]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中国农村经济.2015(10).

[4]卞瑞鹤.涉农企业融资:老问题,新困局[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5(09).

涉农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域金融 涉农企业 信贷产品 金融功能

一、砚山县涉农企业发展概况

(一)砚山县涉农企业的基本情况

砚山县下辖11个乡镇,93个村民委,1016个自然村,现有人口46.88万,其中农业人口42.73万,占比91.14%,属于典型的农业县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多年的发展,砚山县涉农企业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初具规模的农业蔬菜、三七、辣椒、畜牧、烤烟、油料、种子等特色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养殖、加工、贸易等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县内现有涉农企业24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州级龙头企业8个,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商标的农产品34种,有1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有1户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有2户企业通过ISQ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8户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完成“出口基地”认证,有32户企业取得农产品自营进出口权。目前,在砚山县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6个,按产业划分,种植业专业合作组织71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组织2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个,会员11875人,注册资金10535.315万元。至2011年末,26户涉农骨干企业总产值159588万元,营业收入174399万元,利润总额16221万元,上缴税金2181万元,职工人数2907人,带动农户15万余户,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砚山县涉农企业的优惠政策

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信息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为推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有效整合产业资源,砚山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了《砚山县委、县政府干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砚山县农业产业化县级龙头企业认定及扶持办法》等到相关政策措施,对砚山县涉农企业的发展取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全县涉农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砚山县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情况

(一)砚山县金融业发展概况

砚山县现有工行、农行、建行、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五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31个,从业人员245人。至2012年7月,砚山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10069万元,其中:单位存款173396万元,个人存款335652万元,财政性存款733万元,临时性存款262万元,其他存款25万元;各项贷款为289196万元,其中:短期贷款92643万元,中长期贷款194593万元,票据融资1960万元。目前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6.70%,对“三农”发展特别是涉农企业支持还有较大的信贷支持和投放空间。

(二)砚山县金融支持涉农企业情况

近年来,砚山县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加快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为己任,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金融产品,在贷款规模紧的情况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向上级行申报各种项目,取得上级行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到更多资金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涉农企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到2012年7月末,全县各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余额为189267万元,占全县各项贷款余额的65.45%。其中:工行贷款余额17227万元;农行贷款余额67623万元;建行贷款余额11670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92047万元;邮储银行贷款余额700万元。

(三)砚山县涉农金融信贷产品

在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的同时,砚山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企业,紧紧围绕地方经济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创新金融产品,目前砚山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业务主要有法人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两大类。对涉农企业贷款品种主要有:一是流动资金贷款。品种主要包括营运资金贷款、周转限额贷款、临时贷款等;二是贸易融资贷款。品种主要包括国内保理、仓单质押、信用证融资;三是项目融资贷款。品种主要包括项目临时周转贷款、出口卖方信贷;四是票据融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五是其他融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存货质押贷款、权利质押贷款、提货单质押贷款、企业设备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特色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这些涵盖不同业务的融资信贷产品,为涉农企业持续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融资需求选择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其不断经营壮大实力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三、砚山县涉农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抵押担保难,是制约县域涉农企业融资的主要瓶颈

涉农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探究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由于管理体制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效率不高,缺乏创新,同时财务管理不健全,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资信水平相对较低。二是来自银行方面的原因。商业银行对涉农中小企业融资存在歧视,同时由于收益不对称和激励不对称而排斥涉农中小企业,大型银行的经济性也导致其注重“批发”业务忽略“零售”业务,而可以为涉农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数量不足,信贷能力不高。三是来自政府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涉农中小企业缺少政府必要的保护。与大企业相比,涉农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信息、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等方面处于劣势,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几率更大。四是来自社会信用保障体系方面的原因。由于社会信用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抑制了金融支持的力度,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短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不愿或谨慎对涉农企业发放贷款,出现所谓“信贷配给”现象,即在目前的利率下,借款人不能借到所需额度的贷款。调查表明,目前贷款利率不是导致涉农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因素,缺乏抵押品、缺乏担保可能是导致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破解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需要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致力于为涉农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必须努力寻找适合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从世界各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来看,选择什么样的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与一国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经济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融资方式的历史沿革有关,同时还与其产业属性有关,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也不例外。涉农中小企业由于其产生成长的特殊性,大多数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如纺织、食品、造纸、农产品加工等,其特点是从业人员多,劳动占用大,产品附加值低,资本密度小,技术含量不高。融资的高成本将多数劳动密集型的涉农中小企业排除在直接融资市场之外,间接融资成为获取资金的主要手段。由于涉农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融资方式组合。初创期,由于涉农中小企业方向不稳定,资金需求大而失败率很高,难以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因此应选择业主自筹为主,银行信贷为辅。在成长期,涉农中小企业规模有所扩大,经营业绩逐渐攀升,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进一步开发产品,需要有更多资金的支持,可以选择以银行贷款、商业信用为主筹集短期资金,以银行信贷、融资租赁为主筹集长期资金。到了成熟期,涉农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却面临更严酷的竞争,只有采取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站稳脚跟,成为农业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涉农中小企业可根据发展目标,权衡资金成本,选择内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多元化模式。处于衰退期的涉农中小企业将面临来自内部、外部双重困境,资金严重缺乏,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实力差,不进则退,因此必须变革,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改制、合并、联营或者申请破产。

必须建立健全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尽管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从形式上也是多层次的,但由于产品与服务对象的雷同,这些金融机构的业务差别不大,在规模和效应上总是偏好大而全的规模,难以形成满足多层次融资需求的实质上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基本上是从农村金融需求出发,设计出一批真正贴近和服务于“三农”的村镇银行和信用合作机构,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格局,将给广大涉农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金融支持。在坚持民本民生的理念和思路下,必须建立起“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自发性”农村金融体系,直接服务于涉农中小企业,实现涉农中小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必须大力推进涉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对涉农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大问题,而融资难也与涉农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直接相关,因为投资者通过建立灵活的信用担保体系来提高涉农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减少银行的风险,担保公司又可以通过收取担保费盈利。这样一种安排能使参与的三方都受益。将涉农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征信体系和投资体系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实质上是通过塑造外部环境来解决涉农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在支持涉农中小企业方面,可以考虑政府出资建立各种担保公司。例如,北京市政府和七八个区县政府在涉农产品上有都搞了担保公司和担保基金,2006年8月湖南首家政府主导涉农担保公司――农欣融资担保公司成立,均表现出积极作用。

必须加强政府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国情对涉农中小企业实施保护。行政组织管理机构方面,应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国家中小企业管理局,在省一级政府设置相应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建立中小企业行政组织管理系统,对涉农中小企业进行行业管理、综合管理和统一管理。融资方面保护,具体包括建立中小型金融机构体系,完善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辅助系统,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涉农中小企业海外募股融资,完善和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技术创新保护上,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和扶持技术创新;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建立技术市场的准入机制和技术评估、项目评审体系,规范市场竞争;加大资金援助,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扩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制定科技扶持计划,重点扶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研究生物工程技术的涉农企业,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特别补助政策,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外部联系和科技共享机制等。法律上,具体包括制定《涉农中小企业法》,为涉农中小企业顺利融资和健康发展创设基本的法律制度,制定扶持涉农中小企业的专业性、区域性、行业性法律,促进结构优化;完善和制定社会中介服务的法律,扩大为涉农中小企业服务的范围;制定鼓励和扶持涉农中小企业技术改良与创新的法律制度。

必须加强涉农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设步伐。涉农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经常遭到银行拒绝,从银行拒贷的原因来看,企业自身财务指标不达标成为首要原因。其次,缺乏担保及信用评级不够也是银行拒绝发放贷款的原因,此外,影响涉农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其他原因还有企业贷款用途存疑、企业资本金不足、企业所在行业为宏观调控的限制行业等,这些都是涉农中小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因此,要解决融资难问题,必须加强涉农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涉农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涉农企业家 合作企业 知识转移 社会资本

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全面推进,涉农企业在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涉农企业的组织者、领导者――涉农企业家,要想迅速地促进企业的成长壮大,除了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机遇,增强发展活力外,必须借助于另外的“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网络寻求企业发展机会,利用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本进行不断的学习,将网络中有利于涉农企业发展的知识资源进行转移、整合,提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进而增强涉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关于涉农企业家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企业群体范式上由信誉、规范引导的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家动员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涉农企业家的社会资本主要是指涉农企业家与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如下图所示:

相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我国涉农企业普遍属于创业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存在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的特点,涉农企业家要想发展壮大企业就应避开自身弱势,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建立有效的社会网络,积累社会资本,通过这种非正式的组织渠道以求发展。因此,涉农企业家可以积极利用个人社会资本,寻求合作伙伴,走一条合作创新的路子,并吸纳合作企业的新知识,进行一定的集成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二、涉农企业与合作企业间知识转移模型

作为涉农企业家就是要将关系网络中的知识转化为本企业所有,因此,可以将转化后的知识分为私有知识和共有知识。事实上,合作双方间的知识转移所涉及的知识大部分为企业私有知识,由此,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可以看作是企业间跨越组织边界传递私有知识,从而将个体企业拥有的私有知识向合作双方共有知识转换的过程。据此,可以将涉农企业家与合作企业间知识转移模型构造如下图:

三、涉农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涉农企业与相关企业合作过程实际上是涉农企业家积累、利用其社会资本的过程,因此,涉农企业家社会资本构成对合作企业间知识的转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下面简单阐述涉农企业家社会资本三维度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1.结构维度主要包含网络关系、网络形态和网络稳定性。网络关系代表着成员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若涉农企业家与网络内成员关系密切,就可以减少彼此之间的沟通障碍;网络形态影响知识转移的弹性与可获得性;网络的稳定性指涉农企业家网络内成员变动情况,由于任何网络都是动态的,因此涉农企业家应该尽力维护与那些流出自身网络的企业的关系,以便保有原来的资源和获得新的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

2.认知维度表现为网络结构的共享价值与功能体系,共同认知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合作企业间共享文化和共同愿景上。共享文化的存在能有效减小非正式交流的障碍;共同愿景可增进彼此间知识交流意愿,有助于成员从心理和思想上全面准确的领会和把握知识要领,提高合作效率。

3.关系维度体现的是涉农企业家网络成员个体间彼此的直接关系及其所带来的结果,主要包括信任与规制。

四、促进涉农企业合作间知识转移的措施

1.培育有利于知识转移的共享文化:首先涉农企业家应该努力支持和鼓励员工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进程;其次,制定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奖励机制。

2.树立合作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共同愿景:合作企业间知识转移愿景的创造应当是合作双方集体智慧的结晶,建立在合作双方共赢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规定双方知识转移的范围,以明确双方职责、增进信任、建立知识转移的顺畅通道。

3.多种方式疏通知识转移路径: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转移渠道会影响知识传递的质量,因此应该对转移通道进行整合:(1)涉农企业家可以加强与政府及相关组织的联系,使知识转移通道顺畅;(2)社群接触:涉农企业家可以构建一个面向不同合作项目的团队社群,为参与不同合作项目的成员交流各自经验提供一个空间。也就是说,知识可以通过一个个不连续的系统团队逐渐被完全地复制,进而成功地实现知识转移;(3)技术分享:涉农企业家可安排双方中层技术及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会晤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振刚薛捷:企业知识创新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

[2]汪忠黄瑞华:合作创新企业间技术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问题研究[J].科研管理,2006,(2)

涉农企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发达国家;农业经济;涉农企业;激励机制

1943年,美国学者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其《人类激励理论》文章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可以归纳为物质报酬需求,而“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可归纳为人文精神需求。在发达国家中企业激励机制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而其涉农企业根据自身的行业特征也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发达国家涉农企业及其员工的特点

1.1发达国家涉农企业特点

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其涉农企业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农场企业、中介组织型企业、一体化经营型企业[1]。其中,农场企业是基础;中介组织型企业主要从事农业市场开拓,并常与农场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一体化经营型企业,参与农场企业的生产供应到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整个环节。这3种类型涉农企业在发达国家农业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随着涉农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建立了一系列涉农企业标准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各类涉农企业的技术及体制改革,发达国家涉农企业的长期组织目标体系得以建立。

1.2发达国家涉农企业的员工特点

在发达国家农业经济体系中,其涉农企业员工一般拥有相对较高的学历,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又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虽然他们拥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但他们对于薪酬提升期望也更高[2]。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从事纯体力劳动的员工非常少,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他们不仅会积极抓住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工作的机会,也会努力学习新知识,达到个人管理能力提升和工作职位晋升,进而实现个人价值。

2发达国家涉农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

在发达国家农业经济体系中,涉农企业的激励机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主要包括物质报酬激励和人文精神激励,二者常结合应用,为了表述清晰,在此将其分别陈述。

2.1物质报酬激励机制

物质报酬激励机制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中发展更加成熟。例如,美国涉农企业的薪酬结构一般包括基薪、短期激励、额外收入和长期激励4个部分[3],长期激励中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的出现是激励机制发展的里程碑。而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在原有的以基薪、浮动收入和津贴为基础的薪酬结构上加入了美国模式,例如德国知名涉农企业Grimme、MAN等引入了股票期权的做法。这种做法使得员工与公司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的高速发展[4]。薪酬结构的多样化在激励员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薪酬激励机制的应用也要因人而异,即了解不同类型员工的真实需要,采取灵活的薪酬激励策略。同时在差异化薪酬激励机制中要坚持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原则,将激励措施与工作内容、个人能力和考核结果等联系起来,为物质报酬激励机制的实施提供保障措施。总之,物质报酬激励机制的激励性、公平性、科学性是发达国家激励机制发展的重要原则。农业经济是整体社会经济的基础,涉农企业又是农业经济的支柱,因此涉农企业既要考虑高薪引才也要兼顾成本,不仅在企业内部要保证薪酬激励的公平竞争,在整个行业内也要保持一致,过高过低均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

2.2人文精神激励机制

人文精神激励不仅包括积极激励也包括危机激励,这两种精神激励机制相辅相成,是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激励包括企业文化、参与管理、信任授权、荣誉表扬等一系列具有积极激励作用的精神激励措施,这也是精神激励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激励措施。

2.2.1企业文化的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激励就是用企业自身建设的文化价值塑造员工。只有当企业文化价值能够真正融入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员工才会把企业的组织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会实现员工个体发展力与企业群体创造力的完美结合。在发达国家中,企业文化的发展绝大多数都涉及自由竞争的理念,并将其视为最重要的激励特征。通过合理有序的竞争,能够使员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竞争需要不断创新,发达国家企业始终坚持鼓励自由竞争、鼓励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同时这些企业也坚持一种“容错激励机制”,给员工更宽松的竞争、创新环境,允许“合乎数量的错误”,让员工知道“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只有容忍失败,才能创新,并不断进步[5]。美国的杜邦公司和孟山都公司,由员工献计献策而节约巨额开支和扩大市场等方面的例子有很多。美国涉农企业中员工的创新意识得到普遍激励,且这种激励不仅表现在荣誉表彰上,而且有实质性的物质激励。企业要建立一种相对和谐的企业文化,就要让员工知道企业短期、中长期乃至未来的组织目标和发展方向,这样有利于员工对自身的发展设定长期规划。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随时了解员工的发展期望,及时改进激励措施,使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让员工在一系列的创新、建议、批评激励机制下能看清自己在这个企业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进步空间,进而从自己现有的工作中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事业成就感。总之,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正确引导员工,获取员工精神层面认可,企业才可稳步发展。

2.2.2参与管理的激励机制

杰克•韦尔奇是美国商业界的传奇人物,他曾经提出一个“无界限行为”的概念,其目的就是消除企业中各阶层员工的沟通障碍,让所有的员工加入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中[6],因为他相信人群中普遍存在着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相关的需求理论,人实现自我价值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层次,如果企业能够建立参与制度,将会明显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并使其主动承担责任。参与制的主要内容涉及财务工作、人事管理、技术改造、生产政策、企业外承包、劳资纠纷及员工的聘用和解雇等问题。这样的参与制,深入加强了员工个人期望与企业组织目标的一致,对企业和员工个人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的涉农企业都采取了参与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企业情感,而且使企业从混乱的内部矛盾中解脱出来,进一步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在美国涉农企业的管理方式中,员工自主管理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管理模式[7]。而员工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企业和员工而言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在企业方面,企业构建规章制度不仅要以企业利益为标准,而且要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与人性化。在员工方面,拥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富有激情与理想,具备自立自强、诚信求是等品质是现代企业自主管理模式中员工所必需的。一旦企业和员工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员工自主管理模式的发展必定会为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员工自主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实行员工自主管理,可以促进基层管理者的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基层管理者的数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②实行员工自主管理,可以减少人为管理模块的分割,有效促进员工之间平等直接地进行信息交流,在增强员工自主性的同时也加强了员工之间的紧密配合与合作能力。③实行员工自主管理,促进了领导的角色转变,使其与员工的关系变得更加协调,加强了企业内部联系网络的多维化。

2.2.3晋升的激励机制

晋升激励起作用的基础因素是企业员工的队伍结构。只有健全的队伍结构才能建立起合理的晋升体系,晋升的激励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合理的晋升体系能够使员工的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得到增强,对员工有很强的激励作用[8]。在发达国家中,涉农企业员工将晋升机会视为个人价值实现的助力器,因此企业建立与员工相适应的晋升体系可以满足各层次员工的情感和精神需要,也会为企业发展助力。晋升激励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公平合理的晋升依据是根本。对员工的全面分析是在做出晋升决策前必须做的工作,要确保晋升依据的公平合理。在设定晋升依据时,仅仅以资历和能力作为衡量标准显然有失公平合理的原则。另外,虽然很多企业会将绩效作为评判依据,但是仅以员工过去的表现来决定其未来的发展路径,不仅可能会将员工晋升到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位中,也有可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这样的晋升激励机制不仅不能激励员工,还可能对员工的未来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在设定晋升依据时,不仅要考察员工的绩效,还要考虑其资历、能力、忠诚度等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晋升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②设置多种晋升途径。在发达国家经济体系中,几乎所有的涉农企业都在应用双重职业生涯路径。这种晋升机制的建立是为了弥补发达国家涉农企业的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因为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管理层次减少,会给企业员工的晋升体系带来严重的影响,直接导致大量中间管理职位的减少,最终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工作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到涉农企业的发展。双重职业生涯路径的出现几乎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双重职业路径是两条平行的职业发展路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分别沿着各自的职业生涯路径提升和发展。随着晋升激励机制的发展,在双重职业生涯路径之上衍生出了层次化、网络状的复合晋升机制,成绩显著。③晋升程序的规范与实施。晋升程序规范可以使企业给员工一个直接的公平公正的印象,然而,在晋升程序实施的过程中,一些人为因素严重影响了晋升程序的公平实施。在发达国家涉农企业中一般由具有正直品质和威望的人组成决策小组,对晋升程序进行监督,并实时公布职位需求信息,让员工充分了解晋升过程,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晋升效率。

2.2.4荣誉的激励机制

在发达国家,荣誉激励是一种终极激励手段[9],而且荣誉激励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激励机制,是涉农企业增强员工积极性和归属感的好方法。荣誉激励的主要作用包括3点:①荣誉是员工贡献值的标志,人人都有荣誉感,而且荣誉感的满足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②规范的荣誉激励机制可以在涉农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荣誉奖励可以满足员工的自尊感,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③通过树立各方面的优秀员工作为榜样人物,可以给员工注入工作动力并指明奋斗方向,进一步整合企业的组织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增强企业与员工的凝聚力。荣誉激励的方法主要有3个方面:①最常用的荣誉激励方法是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业绩来评比,并以此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在这种荣誉激励措施中应注意公平公正、名副其实,还要注意表彰仪式和宣传方式的规模效应,如果太过简单,这种荣誉激励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②非技能业绩的竞争荣誉激励,作为技能和业绩竞赛的补充,它在企业的良性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举办趣味足球、羽毛球、跳绳等业余运动项目,在发挥荣誉激励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而且在竞技运动中能明显提升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③在涉农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是企业发展最直接的观察者和体会者,所以其会对企业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建议,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所以对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者进行荣誉表彰,并努力实施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的荣誉感,还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新意识。

3发达国家涉农企业激励机制构建的启示

随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农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通过上文对发达国家涉农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归纳出几点启示:①中国涉农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应遵循中国文化观念,建立符合中国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的激励机制,切不可一切皆利益至上。②合理分配物质报酬激励和人文精神激励、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比例,并以人文精神激励和长期激励为主,重点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和涉农企业的集体价值共同实现。③在薪酬激励方面要与中国国情和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不可发生两极分化,否则不仅会引发涉农企业内员工矛盾,还会给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④在中国涉农企业激励机制构建时,要实现薪酬结构多样化的物质报酬激励与企业文化、参与管理、荣誉激励、晋升激励等人文精神激励多层次、全方位的融合,才能实现涉农企业激励机制健康稳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4结语

在中国农业经济中,涉农企业由于行业地位的基础性,在发展自身激励机制的时候,不仅应考虑激励机制在全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应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分配物质报酬激励、人文精神激励,并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合理应用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从而发展出一套以物质报酬激励为基础,重点发展人文精神激励的特色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业改革进程中涉农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文,谢秀珍,邓红生,等.国内外优势农业企业发展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6(6):106-109.

[2]曹鑫,屈静晓.涉农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3(18):36-37.

[3]付桂军.发达国家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比较及启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3):8-9.

[4]JesenMichaelC.Self-interest,altruism,incentivesandagencytheory[J].JournalofAppliedCorporateFi-nance,1994,7(2):40-45.

[5]岳颖.美日两国企业文化激励模式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5(1):53-55.

[6]宋长琨.美国企业文化中激励机制的特点探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29-31.

[7]李宁.论国外激励机制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52-53.

[8]黄庆扬,左学金,李静.危机后美国金融行业的激励机制变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营与管理,2011(9):80-82.

[9]WrightBD.Agriculturalinnovation:investmentsandin-centives[M].HandbookofAgriculturalEconomics,2007.

涉农企业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数据;涉农企业管理决策;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66

最近一些年来,涉农企业面临着一体化经济和信息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为保证涉农企业能抢占更大的市场竞争,应当使其管理决策水平得到提高。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涉农企业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增加,然而在管理决策上受到其影响也大大增加。所以,亟待进一步对涉农企业管理决策受到大数据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1 大数据定义

目前,专业研究领域尚未对大数据技术的概念进行明确规定,其中存在以下几个典型的观点:IT权威研究结构Garther公司对该概念进行界定,即为在新处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大量信息资源,并且具有良好的处理信息的能力;NSF对大数据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即为在多种数据源的基础上构建的丰富且长期性的分布式数据集;麦肯锡对其也作出定义:即为在突破传统数据软件功能的数据集合,在规定时间内能高效管理数据,涉及采集、储存和分析数据等。上述对该概念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大数据技术的特点,能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同时摆脱数据信息的限制,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掌握,并用专业化的手段处理数据信息,在加工处理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

2 大数据特征

2.1 高速性

由于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基于此,涉农企业在形成信息的同时能高效处理这些信息,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决策,由于大数据存在高速性的特点,因而能实现上述现实需求。

2.2 海量化

大数据的特点之一即为海量化,其为在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数据时,数据存储单位在TB 存量到PB存量之间,但海量化的数据存储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涉农企业的管理决策。

2.3 多样化

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内容多元化的发展特点越来越显著,并且大量的大数据符合信息发展的要求,涉农企业以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为内容,有效存储和处理正常交易期间的所有相关信息;与此通知,在人机交互期间形成的数据信息能通过非结构化数据形式完成存储和管理,并进一步构建大量的数据信息库。

3 大数据对涉农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分析

3.1 给决策环境带来的影响

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可见在当前环境下,涉农企业不但能结合目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管理决策,对数据进行正确判断和研究,灵敏地感应市场发展动向,良好地应用有效数据,进而为涉农企业发展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大数据环境下,涉农企业必须具备更强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制定、评估和分析决策方案,进而对管理决策的总体产生影响。当前,我国逐渐朝着市场经济时展,在当前日益竞争的背景下,唯有深入应用数据,涉农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才能协调,涉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挥。大数据中的数据的价值较高,其涵盖了准确、全方位的信息,因而对于涉农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涉农企业应用大数据拓宽了其发展空间,从调查数据可知,当前涉农企业现代化管理已经将大数据作为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尽管当前涉农企业才应用大数据才刚刚起步,但是已经给涉农企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会。数据能够准确判断有效信息,为正确决策奠定基础,为涉农企业将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给决策数据信息带来的影响

面对日益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的存在对涉农企业管理决策的内容技术含量及知识含量的丰富程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大数据带来的最大影响即为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合理分析信息,能为涉农企业管理决策奠定理论基础。若涉农企业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忽视互数据的应用,则其将丧失大量的市场竞争资源,流失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并降低其竞争力。大数据下的数据管理、特点以及形式已经突破了目前前期数据的大量特点,大数据的数据管理较为复杂,因为涵盖的内容广泛,必须通过选取、手机和存储整体的数据等一系列环节,旨在实现稳定可靠的数据,接着进一步分析与概括搜集的数据,结合涉农企业的现状和实际正确处理数据,必须对大数据的实时作用给予高度重视。除此之外,数据间存在相关性,数据和数据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唯有如此才能对数据有准确的理解,并充分发挥其价值;基于知识含量的视角,由于数据包含的知识内容较多,这种知识既有行业内部的也有行业外部的,数据管理工作者应当了解更多的知识,这一因素对管理决策产生极大影响。大数据下涉农企业需要的知识更多更丰富,必须深入分析和挖掘数据中的内容,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与信息。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数据和知识在内部实际上是统一的,必须视为一体,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涉农企业应用数据的能力,唯有保证二者的协调一致,涉农企业获取的信息才更有价值,其能创新发展模式,增强涉农企业综合实力,帮助其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3.3 给决策参与者带来的影响

对数据分析师的影响,当前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在数据搜集和分析上的作用至关重要,数据分析师不但要应用统计分析分类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还必须整理和总结大量的数据,能够转换数据,使其转换成简单的语言以供决策者正_使用数据。然而,市场中十分缺乏数据分析师,哪怕部分涉农企业设置了数据分析师,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转变管理决策职能,大数据的应用转变了管理决策者的制定决策的方式,传统的决策方式都是借助自身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所学知识,或者借鉴其他涉农企业案例经验对涉农企业将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判定,基本上属直觉判断,但是大部分大数据对科学和方法较为重视,因此和传统决策方式相比更客观,因而转变了他们的职能,高层管理者在未使用大数据之前基本上都是依靠自身的知识对涉农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判断,难以确保获得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在应用大数据之后,能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涉农企业的现状出发,进行科学准确的决策。对涉农企业管理层与普通员工而言,获取数据信息更具便利性,同时决策水平逐渐提升。在使用互联网和普及计算机的基础上,科技获得高速发展,各个领域间更易于融合,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使得涉农企业内部能实现全员参与决策。

3.4 给决策组织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环境下,必须动员所有成员参与其中,则涉农企业的决策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能,进而逐渐拓宽其范围,以此重新配置决策的权重,这对于涉农企业决策组织而言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包含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还包括分配决策权的问题。由于市场瞬息万变,能充分凸显出分散决策的作用,因而便于涉农企业管理制定有关方案。当然,知识分布和转移成本对涉农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产生极大影响,若涉农企业领导存在相对统一的知识结构和集中的知识面,则必须通过集中决策的方式作出有关决策。在分配决策权时,涉农企业可能不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然而因为涉农企业没有交付给个人制定决策权,因而在交付的同时,也未能综合评估这些人的能力和知识,进而对制定决策的质量也产生了极大影响。通常而言涉农企业中的员工对涉农企业的基本情况越熟悉则存在更多的知识量,技巧就越熟练,且判断涉农企业的发展更贴切,同时也具有更大的决策权。在网络时代中对应用管理组织模式更为重视,因为金字塔的管理模式更于趋向于扁平化的组织模式,由于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基本员工也能对基本的数据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因而管理模式更显著,同时也会影响决策的分配权。所以,在制定管理决策时,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完善涉农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制定高效合理的决策奠定基础。

4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涉农企业的发展模式获得极大改变,因而涉农企业必须满足更高条件的,必须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规律了如指掌,不断跟随时展的脚步,积极使用现金技术,结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增强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效支撑涉农企业正确的管理决策,进而推动涉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军. 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4):65-68.

[2]黄虹,宋马林. 基于组合计量―数据包络评价模型的涉农企业生产效率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2(01).

[3]黄河,琼. 大数据时代农村信息服务实证研究――基于贵阳市的{查[J]. 中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4]李业玲.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7).

涉农企业发展范文第8篇

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湖北省委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农业农村的事情,相反,它将非农企业发展机遇拓展到农业农村,各类企业都可以从中拓展发展空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企业责任。东北农民宁愿花十倍钱买进口的德国犁,引发了“身为农耕第一国,中国为何造不好一把像样的犁”的追问。这一现象直接反映的是我国农机工业大而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但是,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涉农企业自身停在低端发展阶段,产品结构和质量难以适应农业需求端的变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涉农企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拉动力,适应和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的责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追问,农耕第一国造不好一把像拥睦绲奈侍獗澈螅是城乡二元体制和格局下城乡产业发展的分隔,即城市产业体系与农村产业体系的二元分割、农业产业体系和非农产业体系的二元并立。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业产业长期停留在小规模家庭经营,难以实现市场化、规模化、体系化。另一方面,非农产业没有将产业链价值链充分延伸至农业,止步于农业产业的供货商定位,结果是城乡产业之间“两张皮”,没有实现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城乡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不仅农产品加工、农机、农药、种子、化肥等涉农企业要亲农,而且互联网、物流、研发、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也需要向农业农村延伸。湖北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阿里巴巴电商成功向农村延伸都证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成为拉动整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企业发展的长久历史机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的一场深刻变革,日本等后发的现代化国家经验表明,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到一定阶段,农业转型升级必然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带来整体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来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完善,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建设和农民消费升级。这一过程,仅靠农业和涉农企业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各类企业参与。同时,这一过程也给各类非农企业带来产业链延伸、业态创新的机遇,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和集群化,也将为各类企业深度融入农业产业创造良好条件。

国办近期了《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鼓励农村电信设施建设向民间资本开放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形成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平台。可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进入城乡深度互动的历史时期,各类企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企业发展的时代机遇,又是企业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涉农企业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

由于我国存在金融体系尚待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涉农企业的发展情况, 特别是融资环境很不乐观。政府针对涉农企业的扶持政策不到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缺乏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工具, 且我国担保体系和担保机构都还在发展完善过程中[1]。同时,涉农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其原材料获取受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得涉农企业经营风险很大。因此,造成了涉农企业面临资金缺口大、融资环境差的问题。涉农企业要想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资金是否充裕十分关键, 融资环境改善则是当务之急[1]。本文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构建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模型,旨在为涉农企业融资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提出改善融资环境的政策性建议。

1、 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

1.1 满意度评价指标的设计

.

1.3.3 一致性检验

按最大隶属原则或通过计算加权平均评分值,得出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总体评价结论。

该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既能通过分项指标结果汇总得出总体满意度结果,又能将总体满意度结果分解为各分项指标满意度结果;总体满意度结果能综合反映整个涉农企业融资环境系统的满意度情况,而各个分项指标满意度结果则便于有关方面判断究竟是哪些满意度不高的指标影响了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整体满意程度,进而通过改进具体的不满意指标来提高整个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使改进有的放矢。

2、山东省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

山东省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资料来自于2012年2月至3月对山东省17个地市涉农企业融资情况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5份,收回问卷405份,有效问卷399份。鉴于本次山东省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的调查只针对一级指标中的“政府作用”和“金融机构作用”进行,所以以下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不涉及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中的“担保机构作用”。

2.1 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2.2 评价向量的确定

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1)按最大隶属原则,得出结论:山东省涉农企业对融资环境满意程度介于“一般满意”和“不太满意”之间。

(2)按加权平均原则,计算综合评分值 V=9×0.0611+7×0.1049+5×0.4069 +3× 0.3929+1×0.0342=4.53182 。根据表1,将等级评定为E3 ,得出结论:山东省涉农企业对融资环境的满意程度为“一般满意”,但满意度评分值处于E3级偏下水平。

总之,不论从总体评价结果来看还是从“政府作用”和“金融机构作用”分指标评价结果来看,山东省涉农企业对融资环境的满意程度低于“一般满意”,这和本次“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大体处于60%左右”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3、结论及建议

提高涉农企业对融资环境的满意度是缓解涉农企业融资压力的根本,因此,为了改善涉农企业融资环境,促进涉农企业可持续发展,对影响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满意度综合评价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不仅获得山东省涉农企业关于融资环境满意程度为“一般满意”的评价结果,为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和资料,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为了改善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提高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其在涉农企业融资体系的主导作用

3.1.1 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发挥对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的政策引导作用

(1)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针对面向涉农企业放贷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同时建立金融机构新增涉农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涉农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对年度新增的涉农企业信用贷款给予一定风险补偿。

(2)建立专门针对涉农企业的政策性担保机制,并在涉农企业融资领域引入商业性担保机制。一是在政策性担保机构中开辟专门针对涉农企业的贷款担保业务。二是以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方式,支持设立专门的涉农企业商业性担保机构或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积极开展涉农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并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代偿补偿力度。

3.1.2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涉农企业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一是建立涉农企业专项资金,对有发展前景的涉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二是针对涉农企业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为涉农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3.2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创新适合涉农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

一方面金融机构应针对涉农企业,特别是涉农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缺乏、担保机制落后、企业发展阶段资金需求量大的融资困境,创新以农业品质资源质押为主的担保方式,为涉农企业量身打造信贷产品,满足企业授信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改进业务流程和改善营业环境,简化业务手续,提高业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3.3 各担保机构应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涉农企业贷款担保力度

各担保机构应改进业务流程,简化业务手续,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并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其担保业务向涉农企业倾斜。

总之,政府、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三者配合,为涉农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最大程度地缓解涉农企业融资压力。

参考文献:

[1] 冯延军等.宝鸡市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满意度评价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0,3(3).135-137.

[2] 武荣桢等.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8(4)65-70.

涉农企业发展范文第10篇

一、积极搭建融资平台

(一)省农发行、省农行、省农信社、吉林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每年要开展几次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项目对接活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满足龙头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稳步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放规模。对龙头企业在原材料收购、仓储设施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在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循环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

(三)对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各涉农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给予信贷支持,对暂时集中还贷困难的龙头企业,可适当延期,在延期内逐步归还。

(四)对信用较好的龙头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各涉农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采用信用贷款方式,符合条件的可实行公开授信,对新开户龙头企业,要及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五)各涉农金融机构应扩大龙头企业有效担保物范围,依法开展权属明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六)各涉农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的贷款,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下浮利率。

(七)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一次性给予费用补助和奖励50万元,实现上市后再给予费用补助和奖励50万元。

(八)省、市(州)、县(市)政府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用于金融机构和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及担保的损失补偿。

二、加强对基地建设原料收储政策扶持

(九)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收储原料而发生的流动资金贷款予以贴息。

(十)今年新增的国家粮食临时收储计划指标,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主要向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倾斜。

(十一)对于龙头企业自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优先享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政策。

三、切实减轻龙头企业负担

(十二)各执收执法部门对企业的所有收费项目、标准在政务大厅集中公示,经财政、物价、法制部门联审后,由政务大厅专用窗口发放“明白卡”,实行“一卡收费”,禁止任何单位卡外收费。

(十三)各职能部门对涉及企业的审批事项实行一次性办理和限时办结。事涉同级多个部门或一个部门多个办事机构的,实行“首办负责制”、“并联审批”。不符合办理条件的一次性全面告知。

四、支持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发展

(十四)对在生产经营中确有困难的玉米加工企业,可按税法有关规定缓缴相关税收。

(十五)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自创办之日起2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税收政策除外)。

(十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减按15%征收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十七)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税法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十八)企业取得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所得税。

(十九)支持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对企业取得的支持项目建设的财政性资金,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依法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五、其他方面扶持

(二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200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对象,对购买“一汽”在吉林省生产的5吨以下卡车、微型卡车、微型客车及符合条件的奶畜养殖场所办、乳品生产企业参股经营的鲜奶收购站等予以补贴。

(二十一)对从事玉米加工的农业产业化“30户重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在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予以适当补助。

上一篇:城市发展战略范文 下一篇:商业企业发展范文